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鄉紮實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總結

欄目: 農村農業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1.17W

**鄉位於縣城以南32公里,地處鄂豫皖三省結合部,全鄉總面積153.6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積18萬畝,耕地面積1.38萬畝),轄22個行政村、3.2萬人,XX年全鄉國民生產總值2.23億元,財政收入3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13元。自市委、市政府提出創辦新農村建設特區設想,到要求我鄉“先行先試、探索道路”,特別是

鄉紮實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總結

綜合試驗區獲得省委省政府批覆,全鄉上下廣泛動員、全面啟動,緊跟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節拍和部署,先行先試當先鋒、大膽大步大跨越,使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開局良好。

一、強化宣傳,在統一思想上形成共識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自3月4日,我縣創辦新農村建設特區學習討論會議之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即行動起來,先後召開了黨政聯席會、鄉村幹部動員大會,由各村支部書記、相關單位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4月22日得到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後,5月12日,組織召開了近千人蔘加的再動員大會,認真傳達貫徹市縣關於推進試驗區建設會議精神,並作了具體安排和部署。會議結束後,各包片領導到所包村主持召開群眾大會。動員股級以上的幹部,結合自己對試驗區建設的理解與行動,紛紛向市縣試驗區辦公室撰寫徵文,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啟發了改革思路。同時一次性投入3萬多元,在省道s216線兩旁樹立永久性標語牌9塊,各村也在人口較集中的自然村懸掛3塊以上的永久性標語。另外還利用廣播、電視、網路、簡報等媒體強化對試驗區建設工作的宣傳,激發“先行一步、探索道路”的勇氣,讓“八篇文章”家喻戶曉,人人蔘與。

二、合理規劃,在科學發展上奠定基礎

在編制規劃中,既體現產業特點、文化特色和時代特徵,又考慮到實際建設能力;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既有利於群眾生產,又有利於群眾生活。規劃工作在鄉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多次召開鄉村幹部徵求意見會、黨政班子聯席會,集體制定了《**鄉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方案》及十項相關《實施細則》。《實施方案》依據本鄉的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產業分佈特徵和農業農村基礎,規劃以集鎮為中心,以s216和馮達路沿線各村為龍頭,以油茶、板栗、茶葉、食用菌為支撐,以旅遊開發為抓手,連線縣內“一園四景”,著力抓好吃、購、遊等第三產業的發展,通過三年至五年的努力,最終形成“一點三線帶一面”的格局。《實施方案》為科學發展提供了依據,明確了方向;《實施細則》為強力推進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三、健全組織,在推動建設上提供保障

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化責任,狠抓落實,切實把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及其他副科級領導任副組長,鄉機關全體幹部和部分鄉直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宣傳組、指導組、保障組、協調組和督導組,明確了相關職責和工作制度。組建了專門辦公室,抽調4名專職人員,配備兩臺電腦,安裝一部電話,做到有牌子、有制度、有經費、有版面。與此同時,還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領導小組,抽調農業、村建、國土三個單位10名專業人員組成土地流轉中心、山林流轉交易大廳,實現了制度上牆,人員到崗,責任到人,經費有保障,檔案實行微機化管理,切實做到建立工作有人抓,具體工作有人幹。建立了領導幹部當“村長”和單位包村責任制,加強對試驗區建設工作的指導及協調。

四、創新舉措,在重點工作上增添活力

(一)重民意,力求土地再生金。該鄉地處深山區,山林面積廣,耕地面積少,人均耕地不足0.5畝,經過多方努力,截止目前流轉耕地5074畝,流轉率達38%,規模在100畝以上5戶。同時,重點在山林流轉上下工夫,成立了山林流轉交易大廳,現已流轉林地66983畝,流轉率達33%,其中5000畝以上的三戶。一是政策驅動。對集體與農戶的山林資源進行所有權、使用權界定、登記,明晰產權關係,發放林權證書,鼓勵群眾自由交易和流轉,讓農民吃上定心丸。二是能人帶動。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幹部、能幹人、明白人的帶頭作用,鼓勵他們以不同形式承包山場。三是招商促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對連片的鄉村集體林場和農戶自留山經營權進行流轉,先後有上海、北京、湖北三省市的外商到這裡承包林場,搞規模經營。上海商人許巧根與英窩村委會簽訂了5000畝林地承包合同,承包期為50年,總投資XX萬元,主要搞茶產業的研發工作。城關鎮下崗職工朱義與石船村委會簽訂了500多畝林地和魚塘承包合同,隨後投入180多萬元建起了農業生態示範園。四是合作拉動。由村集體或農戶出林地,投資者出資金,實行所有權不變,使用權共有,聯合經營,成立專業合作社,按股分紅。五是幹部推動。堅持指導而不干預,放手而不撒手,強化領導,跟蹤服務,做創業人員的堅強後盾,鼓勵鄉村幹部、大中專畢業生把山場當工廠建、把基地當企業辦。六是龍頭舞動。豫達慄品有限公司、福源茶葉合作社和裕農油茶合作社三家農業龍頭企業分別承包基地,組建專業合作社,使“組織+基地+社員”的路子越走越寬。

(二)幫民富,提升農業服務上水平。

(1)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上做文章。按照“圍繞增收調結構、突出特色闖市場、依靠科技增效益”的要求,制定了三年產業規劃和發展農業產業優惠政策,突出農業基礎地位,明確了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和相關產業。利用國家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專案,對石船、獅塘等16個村的農田進行改造,夯實了農業現代化基礎。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種植了優質、高效的超級雜交水稻、“雙低”油菜、小麥和其它小雜糧,全年糧食產量達10160噸,較上年增長6%。大力發展以板栗、油茶、茶葉、淮南豬、小山羊為主的特色產業,發展與改造板栗基地6000畝,新建一個佔地8000多平方米的“大別山板栗交易市場”。在大造、新店等7個村發展與改造油茶基地7000多畝。大力發展茶產業,把英窩、新坳等4個村打造成茶葉專業村,規範和完善幸福茶廠的加工環境和裝置條件,實現“茶廠標準化、加工規範化、產品無公害化”的目標。在油河、獅塘等4個村擴大食用菌種植規模,產量將達到15噸。另外,還大力發展相關產業。重點加強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為每個村至少建成一個農村市場連鎖超市,並在各村逐步建立包含運輸、餐飲、文化、中介服務等專案的服務中心。大力發展旅遊產業,繪製了月亮潭、灌河溼地等景點導遊圖和宣傳彩頁,加強對新店老街、顧圍子、雩婁高中和顧敬之舊居實施保護,旅遊業蒸蒸日上。

(2)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上做文章。針對當前鄉鎮出現的農業服務機構設定不合理、農業服務機構人員素質低、對農業服務機構管理指導不夠有力、農業服務機構缺乏工作經費,這一嚴重製約農業發展的問題。鄉黨委、政府重點把鄉農業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破解“三農”難題的主要抓手,相繼成立了農機、農技、林業、水利、畜牧五個農業服務組織,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是服務組織社會化。五個服務組織有的是由政府引導,有的是由政府和政府部門以外的其他組織和自然人獨立創設。其組織有自主的人事管理權和收益分配權,其技術服務活動受市場驅動和制約,服務費用大部分源自於服務收益。二是服務技能專業化。根據我鄉重點農業產業經濟發展的規模,配齊畜牧、農業、林業、水利等科技人員,經常邀請農業部門分期分批對他們進行知識更新培訓,提升服務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能力,解決農技人員知識老化和不適應目前農業農村變化了的新形式問題,從而增強為農業服務的科技力量。三是服務功能全程化。服務組織堅持以科技服務為主體,同時完善各類配套服務,包括市場需求預測和種養專案選定,種子和種苗、肥料和飼料、農藥和獸藥等實用技術的供給與保障,產品的收購、貯藏、加工與運銷等。推廣實施農業保險,解決農民種田後顧之憂。四是服務機構網路化。積極構建鄉、村兩級農業科技服務網路,做到農民找技術員不出村,加大農業科技的推廣力度,並定期開展科技下鄉、服務到田間活動,切實履行其服務農業的職能。

(3)在合作組織上做文章。緊緊圍繞板栗、油茶、茶葉、食用菌、生豬、土地、山林、農機等農業生產、農業技術服務、生產資料服務等行業,大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努力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程序,帶動和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增長。到目前為止,全鄉在工商部門註冊專業合作社16個,入社農戶2202家,入社率31%,農戶帶動率67%,入社資金XX多萬元。例如,淮南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採取“五統一”的管理模式,已發展能繁母豬490頭、後備母豬568頭,年產仔豬18370多頭,仔豬供不應求,已成為鄂豫皖三省沿邊最大的仔豬生產基地。另外,按照鄉黨委確立的“培育一個產業、開拓一個市場、建立一個組織、致富一方群眾”工作思路,以支部為龍頭,以合作組織為紐帶,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在農民增收中的作用,在淮南黑豬合作社和福源茶葉合作社分別建立了黨支部,同時在每合作社都建立了團支部。

(三)教民做,引領百姓賽跑。根據我市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的總體要求,以發展現代農業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建立完善農村人才資源開發體系,全面提高農村人口素質,造就一大批新型農民,使農村實用人才總量大幅度增加,帶動能力顯著提高。一是狠抓基礎教育不放鬆。積極爭取扶持資金、用足用好危改資金、鼓勵外出成功人士捐獻資金、挖掘社會閒散資金,累計投入700多萬元,新建許衝、金崗山、油河、英窩、梅河五所國小教學樓、一所幼兒園、一中男生宿舍樓及教師宿舍樓。同時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整合資源,優化佈局,強化師資培訓,發展遠端教育,中招考試中成績綜合排名全縣第一。二是狠抓人力資源開發。在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中,嚴格按照各級社保、扶貧部門要求,結合本鄉實際,注重服務,科學運作,使全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鄉累計培訓1100人,成功轉移970人,已成為試驗區建設的主力軍。三是支援人才創業。鼓勵鄉村幹部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自主創業,並在專案上支援,在資金上扶持,在待遇上保障,在政治上關心,在成長上幫助,在生活上關愛,教育大家摒棄“小富即安”的保守思想,樹立創業光榮、安貧可恥的意識,先後湧現出洪坤德、周作福、楊家成、羅資軍等創業典型。據統計,全鄉共有鄉村幹部、大中專畢業生參與創業36人,其中科級領導幹部2人,領辦專案2個;鄉幹部8人,創辦專案11個;村幹部20人,創辦專案20個;大中專畢業生6人,創辦專案3個。四是大力實施“迴歸工程”。實施迴歸工程是試驗區建設的需要,是招商引資的重要抓手。為做好這項工作,鄉成立了迴歸工程領導組,並設立迴歸工程工作專門機構,具體負責協調和服務全鄉外出經商人員回鄉創業工作。通過召開座談會、茶話會、實地慰問、發邀請函等形式瞭解外出人員思想狀況,動員他們回鄉創業。目前,有三位成功人士返鄉創業,投資7000多萬元,新上專案兩個。

(四)重民生,實現城鄉一體化。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的工作部署,以村鎮規劃為龍頭,以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以加大公共投入為切入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農村面貌煥然一新。一是抓規劃,著眼未來謀發展。在規劃工作中,由國土、村建、交通、供電等部門協同配合,充分尊重群眾意見,堅持做到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規劃配套建設,積極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科學管理模式”,對幸福村大河埂和黃泥榜村張柒坊兩個“城中村”進行規劃整理,鼓勵農戶通過宅基地互換,到規劃點集中建房,對農民退出宅基地的,在規劃集中地段給予一定的建房用地。新村建成後安置90家、440多人,已為全鄉新農村建設亮點。二是抓整治,優化人居環境。深入開展“六城聯創”工作,累計投入資金1億多元,先後開闢兩條各1200米的商業街,拆遷重建一條1000米的老街,高標準建成了行政區、工業區、貿易區和文化娛樂區,新建農貿市場一個、小商品市場一個、社會客車站一個,鎮區達到了“四通一平”,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100%,建成區面積2.28平方公里,鎮區人口12580人,達到了撤鄉建鎮的標準。深入開展“一池三化四清五改”活動,圍繞省道s216線和縣鄉迴圈路,對可視範圍內,所有堆放的柴草垛、違章建築、豬圈、廁所、破舊建築物進行清理,把兩條公路打造成生態路、文明路,同時向村組延伸,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水質符合飲用水主要衛生指標;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90%;村莊環境、家庭衛生整潔,草堆、土堆、糞堆等按規定堆放;家禽、家畜實行圈養,衛生村莊達30%以上。通過全鄉幹部群眾共同努力,連續兩年被市六城聯創工作領導小組授予“紅旗單位”,XX年成功建立省級“衛生鄉鎮”,在今年全市54個省級衛生鄉鎮複查驗收中,排名第一。12月中旬省民政廳將到我鄉檢查驗收撤鄉建鎮工作。三是抓投入,確保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多渠道籌措資金531萬元,修通4公里的水泥路和兩座橋樑。新建財政、工商兩家辦公大樓。為加快集鎮街中河道治理,爭取到國家小流域治理專案資金XX多萬元,已進入招標程式。四是抓配合,駐村縣鄉單位齊心協力。各單位以“雙聯雙促”為抓手,努力把基本情況摸準,把工作制度定明,把工作職責講清,並在資金和物質上給予了大力幫助。

(五)排民憂,生老病死有人管。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扶貧開發等工作紮實推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據統計,全鄉累計為1323名低保人口、110名五保人口發放低保金269多萬元。60歲以上的老人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已經啟動。在醫療保障工作中,鄉中心衛生院爭取到國家對中心衛生院投資300多萬元的建設專案後,新建一個建築面積1500多平方米的住院部,全鄉22個村級衛生室,除2個村免建外,其餘20個村級衛生室建成並投入使用。動員全鄉群眾積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8%。紮實開展春秋兩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活動,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以內。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最大限度的保護農民利益。大力開展擁軍優屬的軍民共建活動,把“雙擁”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對傷病殘退伍軍人進行了扶持救助,軍屬代耕費按時發放,每年足額完成了新兵徵集任務。投資90萬元,在集鎮附近建設一座標準高、設施齊全的敬老院,目前入住率達90%。

(六)倡民風,建好文化陣地頌黨恩。利用專案資金,新建一個建築面積300多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更新了電視接收、輸出裝置,配備了攝像機,將電視轉播由原來的13個頻道增加到現在的25個頻道。投資10多萬元為各村配備3個廣播,實現了“村村通廣播”,利用這些宣傳陣地自辦了農村科技、法律法規、生活常識、身邊事蹟等節目,保證自辦節目每天播出時間3小時以上。村村建起了文化廣場,建起了文化中心戶,建起了包括棋牌室、圖書閱覽室、健身苑點等室內外文體活動場所,每逢重大節日,便組織文藝愛好者自編自導節目在全鄉範圍內巡迴演出,達到了自娛自樂的效果。為了在全鄉掀起了“唱響錦繡**”的熱潮,成功舉辦了“和美**”攝影比賽,創作出一大批優秀攝影作品,全面反映我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建設成果。因地制宜,挖掘潛力,大力開發歷史文化和旅遊文化。鄉域內歷史古村落、古街區、古建築群、文物古蹟和皮影戲、絲絃鑼鼓、山歌等非物質傳統文化比較集中,較完整地反映了明清兩朝及民國時期的傳統風貌、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情,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另外,境內旅遊資源富集,緊抓旅遊這個“無煙工業”,全面實施由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重點突出“山、水、石、洞、戲”特色,著力把**打造成休閒度假、守獵、觀光、探險、訪古的旅遊勝地。

(七)解民困,聚集資金挑大樑。針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村金融供需矛盾突出,資金短缺日益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這一問題,鄉黨委、政府在創新農村資金投入體制上大膽探索,大膽突破,積極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形成了“八方進財”的可喜局面,聚集建設資金1.1億元,有效破解了資金瓶頸。一是積極爭取專案資金,解決資金難。相繼爭取到低產改造、交通建設、中心衛生院建設、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專案資金3000多萬元,按照“渠道不變、用途不亂、互相配合”的原則,有力支援了試驗區建設。二是拓展信貸業務,解決資金難。在抓好郵政借貸業務的同時,縣委、縣政府在我鄉建起了首家“三農”工作站,據統計,今年在全鄉開展貼息貸款165萬元、商務貸款和農戶擔保貸款100多萬元。三是鼓勵農民自籌資金,解決資金難。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按照“政府搭臺,農民唱戲”的思路,通過“一事一議”的途徑,充分發動群眾,鼓勵農民積極主動地投資投勞900多萬元。四是鼓勵老闆捐資,解決資金難。在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中,積極探索社會化服務新路子。在幸福、黃泥榜兩個新村建設中,開發商無償完成水、電、路、綠化等公益設施。商人林承江一次性捐款40萬元幫助許衝村新建一座70長的漫水橋。頭戰坪村由四位老闆捐資20萬元,受益區群眾自籌資金3萬元,在油河口處架設一座長30米的石拱橋。五是成立資金互助社,解決資金難。由能人牽頭,成立了由33名社員參加的“**縣手拉手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吸收股金100萬元,有效解決了制約農村農業發展的資金瓶頸。五是統籌盤活部門幫扶資金,解決資金難。“領導幹部當村長”和“雙聯雙促”是試驗區建設的重要載體。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和部長以及網通等5家單位幫扶示範村,他們把工作重心轉向示範村,將本部門掌握的資源、資金更多地投向示範村。通過加強溝通銜接,統籌盤活了財政、水利、電力、交通、教育等各部門的幫扶資金,有效地彌補了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

(八)扶民志,齊心協力建和諧。鄉黨委牢固樹立“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濟”理念,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試驗區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一是以“五好”鄉鎮黨委建立為目標,切實加強黨委自身建設。鄉黨政班子成員十分注重加強自身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的提高,不斷用科學發觀武裝頭腦,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在為全鄉人民造福上來,牢固樹立“五塊牌子一起要”的理念。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執行“五禁止”、“十不準”規定,努力轉變幹部作風,擴大黨員隊伍的影響力,激發廣大群眾的創造力,保證了全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二是以“五好”黨支部建立為載體,不斷加強黨支部建設。鄉黨委按照政治素質好、領富能力強、協調本領強的要求,不斷加強“一好雙強”型村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經考核,全鄉有15名黨支部書記達到了“一好雙強”。 堅持民主推薦、民主選舉,並實現了黨委推薦意圖,22個村委會、66名村委委員全部依法產生,新一屆村委會達到了“優化班子結構、控制班子職數、確保婦女職數”的要求。多渠道籌措資金150多萬元,對6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進行改擴建。三是以黨員服務中心為陣地,狠抓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利用鄉黨員服務中心、各村現代遠端教育站點兩塊陣地,把開展農村黨員服務、教育與發展農村經濟、致富農民群眾緊密結合起來,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黨員幹部開展大規模的集中培訓,不斷提高黨員的自身素質和致富能力。本著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努力做好黨員發展工作,全年共培訓入黨積極分子73名,發展預備黨員35名。四是以“4+2”工作法為平臺,提升基層民主自治地位。各村按照“4+2”工作法的要求,切實加強了黨務、村務公開領導,建起了公開長廊,把群眾最關心的事項按時如實公開,落實廣大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財政、民政、扶貧、教育、衛生、農業等部門結合各自的工作職責和業務特點,圍繞“4+2”工作機制的內容,努力把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五是倡導鄉風文明,創新和完善村民自治工作。通過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評選“五好家庭”、“文明戶”,進一步明確各村調解委員會的職責,努力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全鄉村民模範自治村達到20%,比去年提高12個百分點,尊老愛幼、鄰里互助、鄉風文明基本形成,實現了全年無人訪、信訪,無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發生,無重大安全事故。今年在爭創省級“文明村鎮”工作中,11月27日,由省文明委組織的專家進行實地檢查後,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原則上予以通過。

全面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是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域性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歷史任務。目前我鄉的試驗區建設開展得紅紅火火,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困難和不足,諸如建設主體不熱,建設資金缺口大,建設進度參差不齊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總結經驗,發揚成績,查詢差距,彌補不足,以求真務實的良好作風,在不斷創新中改進工作方法,豐富建設內容,把試驗區建設工作抓得更活躍、更有實效,通過我們的真抓實幹,努力打造現代文明村鎮的全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