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演講稿 > 朗誦稿

魯迅散文朗誦稿(精選17篇)

欄目: 朗誦稿 / 釋出於: / 人氣:1.85W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1

十四孝圖

魯迅散文朗誦稿(精選17篇)

·魯迅·

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得到一種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害白話者。

即使人死了真有靈魂,因這最惡的心,應該墮入地獄,也將決不改悔,總要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

妨害白話者。

自從所謂“文學革命”以來,供給孩子的書籍,和歐、美、日本的一比較,雖然很可憐,但總算

有圖有說,只要能讀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別有心腸的人們,便竭力來阻遏它,要使孩子

的世界中,沒有一絲樂趣。北京現在常用“馬虎子”這一句話來恐嚇孩子們。或者說,那就是《開河記》

上所載的,給隋煬帝開河,蒸死小兒的麻叔謀;正確地寫起來,須是“麻胡子”。那麼,這麻叔謀乃

是胡人了。但無論他是什麼人,他的吃小孩究竟也還有限,不過盡他的一生。妨害白話者的流毒卻甚

於洪水猛獸,非常廣大,也非常長久,能使全中國化成一個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裡。

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這些話,紳士們自然難免要掩住耳朵的,因為就是所謂“跳到半天空,罵得體無完膚,——還不

肯罷休。”而且文士們一定也要罵,以為大悖於“文格”,亦即大損於“人格”。豈不是“言者心聲

也”麼?“文”和“人”當然是相關的,雖然人間世本來千奇百怪,教授們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

人格而不能“不說他的小說好”的特別種族。但這些我都不管,因為我幸而還沒有爬上“象牙之塔”

去,正無須怎樣小心。倘若無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來罷。然而在跌下來的中途,當還未到

地之前,還要說一遍:——

只要對於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應該滅亡!

每看見小學生歡天喜地地看著一本粗細的《兒童世界》之類,另想到別國的兒童用書的精美,自

然要覺得中國兒童的可憐。但回憶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卻不能不以為他幸福,給我們的永逝

的韶光一個悲哀的弔唁。我們那時有什麼可看呢,只要略有圖畫的本子,就要被塾師,就是當時的

“引導青年的前輩”禁止,呵斥,甚而至於打手心。我的小同學因為專讀“人之初性本善”讀得要枯

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開第一葉,看那題著“文星高照”四個字的惡鬼一般的魁星像,來滿足他幼

稚的愛美的天性。昨天看這個,今天也看這個,然而他們的眼睛裡還閃出甦醒和歡喜的光輝來。

在書塾之外,禁令可比較的寬了,但這是說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樣。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

堂皇地閱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曆鈔傳》,都畫著冥冥之中賞善罰惡的故事,雷公

電母站在雲中,牛頭馬面佈滿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觸犯天條的,即使半語不合,一念偶差,

也都得受相當的報應。這所報的也並非“睚眥之怨”,因為那地方是鬼神為君,“公理”作宰,請酒

下跪,全都無功,簡直是無法可想。在中國的天地間,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艱難極了。然而究竟

很有比陽間更好的處所:無所謂“紳士”,也沒有“流言”。

陰間,倘要穩妥,是頌揚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筆墨的人,在現在的中國,流言的治下,而又

大談“言行一致”的時候。前車可鑑,聽說阿而志跋綏夫曾答一個少女的質問說,“惟有在人生的事

實這本身中尋出歡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裡什麼也不見,他們其實倒不如死。”於是乎有一個

叫作密哈羅夫的,寄信嘲罵他道,“……所以我完全誠實地勸你自殺來禍福你自己的生命,因為這第

一是合於邏輯,第二是你的言語和行為不至於背馳。”

其實這論法就是謀殺,他就這樣地在他的人生中尋出歡喜來。阿爾志跋綏夫只發了一大通牢騷,

沒有自殺。密哈羅夫先生後來不知道怎樣,這一個歡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尋到了“什麼”了罷。

誠然,“這些時候,勇敢,是安穩的;情熱,是毫無危險的。”

然而,對於陰間,我終於已經頌揚過了,無法追改;雖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確沒有受過閻王

或小鬼的半文津貼,則差可以自解。總而言之,還是仍然寫下去罷:——

我所看的那些陰間的圖畫,都是家藏的老書,並非我所專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一

位長輩的贈品:《二十四孝圖》。這雖然不過薄薄的一本書,但是下圖上說,鬼少人多,又為我一人

所獨有,使我高興極了。那裡面的故事,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便是不識字的人,例如阿長,也只要一

看圖畫便能夠滔滔地講出這一段的事蹟。但是,我於高興之餘,接著就是掃興,因為我請人講完了二

十四個故事之後,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難,對於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麼?這並非現在要加研究的問題。但我還依稀記得,我幼小時候實未嘗蓄意

忤逆,對於父母,倒是極願意孝順的。不過年幼無知,只用了私見來解釋“孝順”的做法,以為無非

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

書以後,才知道並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負米”,

“黃香扇枕”之類。“陸績懷桔”也並不難,只要有闊人請我吃飯。“魯迅先生作賓客而懷橘乎?”

我便跪答雲,“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闊人大佩服,於是孝子就做穩了,也非常省事。“哭

竹生筍”就可疑,怕我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天地。但是哭不出筍來,還不過拋臉而已,到“臥冰求

鯉”,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鄉的天氣是溫和的,嚴冬中,水面也只結一層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

樣小,躺上去,也一定譁喇一聲,冰破落水,鯉魚還不及游過來。自然,必須不顧性命,這才孝感神

明,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蹟,但那時我還小,實在不明白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於發生反感的,是“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件事。

我至今還記得,一個躺在父母跟前的老頭子,一個抱在母親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樣地使我發生不

同的感想呵。他們一手都拿著“搖咕咚”。這玩意兒確是可愛的,北京稱為小鼓,蓋即〖上兆下鼓〗

也,朱熹曰:“〖上兆下鼓〗,小鼓,兩旁有耳;持其柄而搖之,則旁耳還自擊,”咕咚咕咚地響起

來。然而這東西是不該拿在老萊子手裡的,他應該扶一枝柺杖。現在這模樣,簡直是裝佯,侮辱了孩

子。我沒有再看第二回,一到這一葉,便急速地翻過去了。

那時的《二十四孝圖》,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畫的本子,敘老

萊子事雲:“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於親側。又常取水上堂,詐跌仆地,

作嬰兒啼,以娛親意。”大約舊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詐跌”。無論忤逆,無論孝順,小

孩子多不願意“詐”作,聽故事也不喜歡是謠言,這是凡有稍稍留心兒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較古的書上一查,卻還不至於如此虛偽。師覺授《孝子傳》雲,“老萊子……常衣斑斕之

衣,為親取飲,上堂腳跌,恐傷父母之心,僵仆為嬰兒啼。”(《太平御覽》四百十三引)較之今說,

似稍近於人情。不知怎地,後之君子卻一定要改得他“詐”起來,心裡才能舒服。鄧伯道棄子救侄,

想來也不過“棄”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須說他將兒子捆在樹上,使他追不上來才肯歇手。正如將“肉

麻當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老萊子即是一例,道學先生以為他白

璧無瑕時,他卻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於玩著“搖咕咚”的郭巨的兒子,卻實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親的臂膊上,高高興興地笑

著;他的父親卻正在掘窟窿,要將他埋掉了。說明雲,“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

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劉向《孝子傳》所說,卻又有些不同:巨

家是富的,他都給了兩弟;孩子是才生的,並沒有到三歲。結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黃

金一釜,上雲: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鬆。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

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

父親竟學了郭巨,那麼,該埋的不正是我麼?如果一絲不走樣,也掘出一釜黃金來,那自然是如天之

福,但是,那時我雖然年紀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這樣的巧事。

現在想起來,實在很覺得傻氣。這是因為現在已經知道了這些老玩意,本來誰也不實行。整飭倫

紀的文電是常有的,卻很少見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何況現在早長大了,

看過幾部古書,買過幾本新書,什麼《太平御覽》咧,《古孝子傳》咧,《人口問題》咧,《節制生

育》咧,《二十世紀是兒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過彼一時,此一時,彼時我

委實有點害怕:掘好深坑,不見黃金,連“搖咕咚”一同埋下去,蓋上土,踏得實實的,又有什麼法

子可想呢。我想,事情雖然未必實現,但我從此總怕聽到我的父母愁窮,怕看見我的白髮的祖母,總

覺得她是和我不兩立,至少,也是一個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礙的人。後來這印象日見其淡了,但總有一

些留遺,一直到她去世——這大概是送給《二十四孝圖》的儒者所萬料不到的罷。

五月十日。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很喜歡魯迅,雖然很多人都不喜歡讀他的作品,但依然不能否定他的才華。最開始接觸他的文章是在課本上,剛開始覺得他的文章很無聊,甚至對他的文章感到厭煩。後來接觸的多了,慢慢地覺得他的文章其實很不錯。於是,開始常常抱著書本品味那魯迅用智慧續寫出來的精華。感覺十分的滿足。

我覺得他的文章寫的很生動,時而搞笑,時而悲傷。但總與時代接軌,總離不開對社會黑暗的批判以及人心的冷漠無情,離不開對被功名利祿迷惑了雙眼和思想的人的嘲笑。說實話,有的時候覺得魯迅本就不該生活在那個戰亂年代,不過,如果他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知他的文章是否還能使我著迷。或者是說他是否會放棄學醫,用筆墨與敵人戰鬥。

但有時還是有些討厭他,討厭他對女性的誤解、對女性的偏見。如果他還活著,我會毫不猶豫的指著他,憤怒的發洩我心中的不滿,告訴他:你的思想也被這個年代汙染了!或許他會指責我,認為我的思想很愚昧,但其實我想說。真正愚昧的是他本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每個人的思想都不一樣,哪怕是再支援改革、支援現代化的人,畢竟也是從封建走過來的。就如他本人一樣。

親愛的魯迅,我對你有著無盡的崇拜。對你有著無盡的嘲笑。不知怎麼訴說。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3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說,您曾經在《自嘲》中說過:“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我看來,這是您一生精神的寫照,您這句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您憤恨那些高高在上、自命不凡的統治者們,但您卻在一個寒冬的夜晚,俯下身去幫一個黃包車伕包紮傷口,這種精神令我們敬佩。

現在,我們的生活在一天天變好,和您所處那個年代的生活大不相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您關心窮苦人民的生活,嘔心瀝血地寫下了《吶喊》一書,代表人民發出了只屬於我們中華民族的吶喊。所以說,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都和您及一些革命先烈有著不可分開的關係,在我心中您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更是一個出色的革命家,為中華之崛起貢獻了十分大的力量。

您不但關心人民的生活,也關心孩子們的學習,您結合了小時候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回憶往事的同時,也點出了當時呆板的教書辦法。您的這篇文章,給現代教學提供了借鑑,現在的課堂已變得鮮活、生動起來,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死板。在我看來,您也是一名教育家,難怪您被稱為“民族魂”呀!

我們的國防也突飛猛進,再也不是那些帝國主義者眼中的“東亞病夫”了,我們中華民族站了起來,中國人民也站起來了,“少年強,則國強”,如今我們中國已經變成了“東方雄獅”。我們中華兒女也漸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老百姓也不會吃蘸血的饅頭,帝國主義的鐵蹄再也踏不破我中華的大好河山了。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說,在我的心中,你是最偉大的人,您提醒我們博覽全書,您說“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您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您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您提醒我們要堅持不懈,朝著目標努力。您在我心中,是偉大的革命家、文學家,您為革命積勞成疾直至病故,您以筆為武器,和敵人做鬥爭,後人一定會永遠銘記您的。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4

大家好!

學了十幾年的魯迅,在眾多文人中,他以他那最具鋒芒的性格衝進我們生活,彷彿我們很久前就與他相識,每每論及其人,就有說不盡的感慨。但魯迅的脾氣秉性,又是最神祕難懂的。我們只關注他的樂於與人在紙上言辭犀利的爭鋒,知道他對國民性的深刻剖析,這樣的魯迅,被我們神話了,他總作為一個手持長槍的戰士,把他永不知疲倦的戰鬥形象紮根在我們腦海裡。連照片中的他也總是不常笑的。但是,他也有愛,並且這樣一個偉人的愛情更是不同於常人的,所以我很想看看魯迅先生的戀愛觀。在讀過由先生親自編纂的《兩地書》之後,魯迅在我面前,卸下了鬥士的堅硬外殼,展現了溫柔的一面。他可以愛!

《兩地書》分為“北京”、“廈門——廣州”、“北平——上海”三部分,另加序言一篇。記錄了魯迅與許廣平在五年間的通訊一百三十五封。有資料統計差不多平均36個小時就寫一封信。這本書信集,可以當作愛情小說來讀。魯迅與許廣平的感情,是從革命的情誼拉開序幕的。從《兩地書》中也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第一部分,是“受教的一個國小生”向老師的請教,內容都是對社會現狀、政治局勢等的探討,這些話題只是停留在倆人的高尚的思想層面上,並沒有表現出男女之情,雖然從許廣平的去信中也透著愛,但那只是對師長的敬愛和仰慕之情。第二部分則有不同了,一個在廈門,一個在廣州,身處兩地,自然要關心對方生活得好不好,吃的住的還習不習慣,話題就多了起來,一些生活瑣碎的小事,比如請廚子、吃楊桃、提醒注意穿衣這些都有在信裡體現。我想,當男女兩個人的話題,由精神層面轉入生活平常事,轉入到關心對方生活,愛情的萌芽就在一點點滋長了吧,而這對於從師生之關係而產生的情愫來說,卻是不小的進展。第三部分信件較少,看上去就是夫妻間的生活上的關心了,也似乎已經有了生命的延續在孕育之中,所以魯迅也是多寫些少活動多休息的關心語。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百多封信中,兩個人的稱謂和落款是一直在變化的。小小的稱呼說明大問題。許廣平首先給魯迅寄出了第一封信,稱呼是“魯迅先生”,署名是“受教的一個國小生許廣平”。魯迅的回信也是客氣的“廣平兄”、“魯迅”。到第五封信時候署名變成了“你的學生許廣平”,“你的”兩字,不免帶有一種挑逗,但這種挑逗是溫暖的,距離就這麼拉近了。之後發展為“小鬼”“YOURH.M.”,而魯迅也把自己稱為單單的一個“迅”字,兩個人的感情通常在信的開始和結尾糾纏,一個自稱小鬼,嬉笑且擺出怒放的姿勢,一個自稱師長,深沉且玩弄幽默的詞句,於是愛情就在這打趣的調皮的你來我往的稱呼中孕育成熟著。在那個沒有簡訊息,沒有郵件的年代,一封封紙質的書信,一張張郵票,承載著兩個人的熱情,在兩地之間架起一道溫暖的橋樑。無論文學造詣多麼大,但在愛情裡,大家也都是國小生,魯迅也不例外。許廣平以他接近男孩子的直率的性格燃燒了魯迅,溫暖了那冷漠的心事重重的心,僵硬的面孔被溫暖調皮的話語覆蓋了,變得溫柔和幽默了。

在當時的中國,所有人都知道魯迅是罵人的、惡毒的,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魯迅是多麼的溫暖和善良,唯獨許廣平私有了這個男人全部的熱情,這方面來講她是幸福的。魯迅作為年長她許多的老師和伴侶,也漸漸得產生了依賴之情,每當有滿腹牢騷,覺得脆弱的時候就會向許廣平傾訴,尋找心靈上的安撫和慰藉。信中有一個有趣的情節:魯迅因為廁所遙遠,便跑到樹下解決,後來找到了用瓷罐子代替夜壺的方法。其二是廈門大學展覽會的事,魯迅不得不用手舉著拓片展示,這頗使他尷尬。而他把這些事告訴了許廣平,我認為能分享尷尬的人必然是親密的。1926年的秋天許廣平為魯迅織了一件毛背心,事後魯迅在回信中大概意思說單單有了毛背心就可以過冬了。許廣平回信說他“傻”,但她也在開心吧。一件毛背心拴住了這個男人的心,愛情的溫度足以過冬了,足以溫暖心房了。這句話盡顯魯迅的可愛,戀愛中的魯迅,也有著那種悸動,也有擁有愛情的平常人該有的興奮和狂熱。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魯迅時時刻刻的為人民著想,為祖國的命運著想。因此,魯迅為祖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歲歲月月,朝朝暮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剎那間,魯迅五十多歲了。此時此刻,他的面孔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但精神非常好,他的頭髮約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但他那頭髮卻一根根精神抖擻的豎著,鬍鬚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他的左手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顯然能看出他特別喜愛吸菸。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第二種人寫的就是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是對魯迅先生的寫照。他總是為人民想得多,而為自己卻想的很少很少。下面這個例子就是寫魯迅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真實的故事。在魯迅的家中有個女傭叫阿三。阿三是個工人的妻子,但她的丈夫失業了,她愁的兩眼起了蒙,什麼東西都看不清楚,像隔了層霧。是好心的魯迅先生收留了她,叫她在他家裡做女傭,而且工資很高。然後她就在魯迅家中當起了女傭,魯迅先生對女傭阿三很好,經常叫她不要乾重活,當心身體,還經常給她發補貼,怕她家中有困難。而為他自己卻沒想過,他知道自己病得很厲害,還三更半夜的寫文章,一寫就是三四天,還廢寢忘食,滿不在乎自己的身體,有時候還會聽到一陣一陣的咳嗽聲。此時此刻,我想想就難受。他總是這樣,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這種精神是我們都要去學習的,我們要向這位偉大的魯迅先生致敬!魯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魯迅更是一個風趣、幽默的大師。他常常會去和別人開玩笑,但玩笑的背後更有深一層的意思。比如說笑談碰壁的故事,故事講的是他的侄女發現了魯迅和她爸爸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魯迅的鼻子扁,而魯迅說當時他是因為天太黑所以鼻子碰到了牆上,所以才會比她爸爸的鼻子扁的。當時他們都信以為真,誰也不知道更深一層的意思。所以魯迅的話總是話中帶話,讓很多人摸不明白。

這就是魯迅,他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楷模,我們要向他學習,還要向他致敬!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6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常常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隸書“一”字,時時刻刻的精神抖擻的豎著,時時刻刻的為人民服務,時時刻刻的為祖國的命運著想。他的座右銘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啊,他就是——偉人魯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魯迅先生逝世的時候,終年才55歲,卻寫出了無數經久不哀的書:如《阿Q正傳》、《狂人日記》、《仿惶》、《墳》等許許多多著作廣為流傳。魯迅先生總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魯迅先生的房間裡總是亮著一盞燈,魯迅先生的背影在那兒匆忙的寫文章,還不斷的發出一陣陣咳嗽聲……就這樣魯迅先生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寫作,為我們的後代做出了榜樣。同學們,我們一定要以魯迅先生為榜樣,發奮學習,多做好事,真正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魯迅先生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怕困難,他以堅持不懈的勇氣與黑暗的勢力作鬥爭。他是我們祖國一顆璀璨的明珠,他是進步青年永遠的導師。啊,魯迅先生為我們祖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魯迅先生還常常關心青年、愛護青年,對青年的進步更是無微不至的關心。他給予那些失落的青年像父愛般的慈祥,溫暖的關懷。他還親自接待了來訪的青年500多名,親自給青年回信500多封,幫助過的青年更是不計其數。是啊!在魯迅先生的幫助下,有許許多多的青年走向了革命的道路,有許許多多的青年走向了文學的道路,更有許許多多的青年成為著名的文學家。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人生幸福的伴侶。最近我讀了許許多多的魯迅的作品,讀後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魯迅的偉大。同學們,在現實的社會中,我們一定要以魯迅為楷模,幫助他人、珍惜所擁有的時間,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牢牢記住魯迅先生所說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實實在在的做一個對社會上有貢獻的人。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魯迅先生的一句流傳至今的話語,它表現出了魯迅先生那偉大的人格精神,說實話,魯迅的存在不知道曾經使多少中國人重新站起來,找回了中國人應有的骨氣與尊嚴。

每到靜靜的深夜,魯迅總是坐在書桌前,揮動手中的筆,試圖喚醒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國人。明亮的燈光照著他,他那雙充滿智慧與希望的眼睛總是不時地打轉,在我眼中,他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文豪。

他早年到日本去學醫,後認為醫學只能治人身體,卻不能改變人的思想,於是他棄醫從文。他曾經為自己刻下三枚圖章,分別是”文章誤我“、”嘎劍生“、和”戎馬書生“。第一枚是指宣揚封建道德的文章只會耽誤人的青春;第二枚是指嘎然一聲拔出劍來,投身於反封建的鬥爭中去;第三枚是指讀書人應該躍馬橫槍,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在我眼中,他是一個英雄。

魯迅寫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叫做《狂人日記》,他在小說中憤怒地譴責了封建禮教的低下,對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統治進行了嚴肅地批判。一生執筆為戰槍的他為祖國付出的何止是一堆厚厚的文字,在他筆下的每一個字中,都流露出了他的滿腔熱血;字裡行間映出了他流下的血與汗。在我眼中,他是一個精忠愛國的戰士。

他的精神是一塊永垂不朽的豐碑。他是一個誓死不低頭的漢子,在他的雙眼中,總能看到那不屈的神色。讀他的文章,感悟它的精華,就好像是置身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中。他是人民的英雄,時刻呼喚著人們:站起來,我們是中國人!

在我眼中,魯迅是文豪、是英雄、是戰士。他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沒有過半點偽飾虛假。魯迅就像一顆光芒四射的太陽,向人類撒下永恆的光輝。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8

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聚集一堂,隆重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35週年,深切緬懷魯迅先生的卓越成就、偉大精神和崇高品格。在此,我謹向魯迅先生的親屬和參加會議的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問候,向為我國文藝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文學藝術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享譽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化大師,是中國現代文化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他出生在災難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青年時代就寫下“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邁詩句,立志為民族新生、國家富強而奮鬥。他不懈呼喚民族的覺醒,以實現民族自立自強為己任,用一篇篇振聾發聵的檄文,發出心底的吶喊,激勵中國人民在精神上站立起來。他不懈嚮往社會的光明,以一顆矢志報國的赤子之心,把手中的筆作為“投槍”和“匕首”,毫不留情地批判舊世界,滿懷熱情地呼喚新世界、建設新文化。他不懈追求崇高的理想,始終堅定地站在正義的立場上,站在中國共產黨一邊,是中國共產黨最忠誠的同志和親密的戰友。魯迅的人生道路,集中體現了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為國家和民族勇於擔當、勇於奉獻的精神。魯迅的作品、魯迅的思想、魯迅的精神,穿越歷史長河,影響歷久彌新,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魯迅,稱讚他是“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奮鬥,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今天,社會主義中國正在致力於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致力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魯迅精神依然是激發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寶貴財富,是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巨大動力。我們要深刻認識魯迅精神的現實意義和當代價值,學習和發揚魯迅精神,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新的文化創造凝聚起億萬人民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學習和發揚魯迅精神,就要像魯迅那樣遵時代之命、為人民寫作。魯迅畢生致力於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他敏銳把握時代潮流,讚揚十月革命帶來“新世紀的曙光”,立誓拆毀封建的“鐵屋子”、打破束縛人們的鎖鏈,立誓喚醒“熟睡”的人們、改變勞苦大眾的悲慘命運。1920xx年,他發表中國第一篇現代小說《狂人日記》,鞭撻封建統治的罪惡,炸響了中國文學革命的第一聲春雷。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魯迅以其富有時代感、戰鬥性的作品,投身新民主主義的啟蒙運動和革命運動,開闢革命新文學的發展道路,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偉大奠基者,成為新社會的催生者和新文化的建設者。可以說,魯迅的創作始終“遵奉革命前驅者的命令”,迴應著時代前進的步伐,他的文學始終與人民血脈相連,屬於人民、服務人民。

我們的作家藝術家要像魯迅那樣,以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為重,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深刻認識文藝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更好地承擔起時代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一切進步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緊扣時代脈搏,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個人理想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絡在一起,把藝術創作融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為時代放歌、為國家寫史、為民族立傳。要堅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擺正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發揚“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反映人民最深刻的心靈呼喚,推出更多人民群眾歡迎的優秀文藝作品。

學習和發揚魯迅精神,就要像魯迅那樣嚴於律己、自省自強,始終堅守正確的價值追求。魯迅的人格之所以偉大,與他嚴於律己、勤於自我解剖有著密切的關係。魯迅與同時代的大師大家一樣,學貫中西,成就卓著,但總是嚴格要求、自省自勵。他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解剖自己,就是努力認識自己、改造自己、完善自己,不為浮華所困,不為名利所惑,堅守正確的價值追求,堅守民族氣節和風骨。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自省意識,嚴肅地對待自己的作品和言論在讀者大眾中的價值導向。魯迅最擔心誤人子弟,他曾經講過一件事,一個學生買他的書,從衣袋裡掏出來的錢還帶著體溫。他說,“這體溫便烙印了我的心,至今要寫文字時,還常使我怕毒害了這樣的青年,遲疑不敢下筆”,“就怕我未熟的果實偏偏毒死了偏愛我的果實的人”。

我們的作家藝術家要像魯迅那樣,時刻保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充分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要正確處理社會責任感與個人創作自由之間的關係,把高超藝術功力與高尚精神境界的完美統一作為畢生理想,把實現個人價值與促進社會進步的有機融合作為人生信念,更好地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要深刻體會手中的筆的重量,體會我們肩上的使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自己的創作實踐,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努力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家的人格決定作品的品格,境界高尚才能創作出啟迪心智、震撼心靈的文化精品。要秉持高尚的職業精神,恪守良好的職業道德,用崇高的人格力量贏得人民的讚譽、贏得社會的尊重。 學習和發揚魯迅精神,就要像魯迅那樣保持百折不撓的韌性,甘於寂寞、潛心創作。魯迅說過:“在文化戰線上要有成績,非韌不可。”所謂“韌”,就是在寂寞中鍥而不捨、在困境中百折不撓。他還形象地說:“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魯迅終生實踐著自己的信念,無論條件多麼艱苦,環境多麼惡劣,他從沒有放下手中的筆,從沒有停止思考和探索。文藝創作是艱辛的事業,任何可以傳之後世的作品都不可能輕易得來,“即使很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這充分體現了一位偉大作家堅定高遠的文化理想。

我們的作家藝術家要像魯迅那樣,無論是學習知識、深入生活,還是從事創作,都心無旁騖、持之以恆。進入新世紀,我國文化正迎來一個繁榮發展的黃金期,這是一個需要並且能夠產生文化大家和巨集大作品的時代。我們今天所擁有的社會地位、創作環境、生活條件,是魯迅所處的時代不可比擬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我們自己、就是自己的心態。非寧靜無以致遠,無恆心就難有力作。要收穫豐碩成果,就應當篤定志向、矢志不渝,拒絕誘惑、摒棄浮躁,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創作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精品力作。 學習和發揚魯迅精神,就要像魯迅那樣廣學博取、吐故納新,努力開創中國文學藝術的新境界。魯迅視野開闊、博採眾長,從學習採礦、醫學,到拿起文藝的武器,從對各門學科知識的廣泛涉獵,到對救國救民真理的孜孜探求,可以說古今中外無不涉及,天文地理無不研讀。他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們,都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學養,自覺地吸收借鑑民族傳統中的優秀成分,同時又反對食古不化、固步自封,與那些落後、陳腐的東西作堅決的鬥爭。他主張“拿來主義”,熱情譯介優秀外國文學作品和理論著作。可以說,魯迅是博採眾長的典範,也是融會貫通、銳意創新的楷模。他的作品煥發著反帝反封建的時代光彩,閃爍著中華文化和世界文明的精神光芒,開創了中國文學的新風貌、新氣象。 我們的作家藝術家要像魯迅那樣,開闊視野、善於創新,做到既不喪失固有血脈,又不落後於世界潮流。創新是文化永葆生機活力的根本所在,沒有與時俱進、領異標新的創造,不可能有文藝的繁榮發展。面對日新月異的時代生活,面對人民群眾欣賞習慣和審美情趣的深刻變化,止步不前、孤芳自賞,文學藝術之樹就會枯萎凋零。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著眼將來,海納百川、勇攀高峰,不斷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在開拓創新中留下我們這個時代的光輝印記。要始終立足於民族文化的豐沃土壤,從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激昂奮進的革命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中汲取養分,繼承優良傳統,不斷推陳出新,豐富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要以開放的胸懷對待各國文化,大膽吸收借鑑世界上一切有益的文化發展經驗和文明成果,創造出更多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現代色彩、時代風采的文化精品,不斷開闢文藝發展的新天地。

同志們、朋友們,我們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文化發展前景廣闊,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我們相信,有以為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黨的文藝方針政策的正確指引,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有廣大作家藝術家的辛勤耕耘,我們一定能夠創造中國文學藝術事業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9

從某種角度講,越是偉人越能認識到偉人的價值。

林語堂評價魯迅:“魯迅如其稱為文人,不如號為戰士。德國詩人海涅語人曰,我死時,棺中放一劍,勿放筆。是足以語魯迅。”

毛澤東評價魯迅: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是新中國的聖人。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去世後,他的靈柩上覆蓋著一面旗幟,上書三個大字——民族魂。 ——這是民眾的評價,

一個兩難選擇擺在英國人面前:在英倫三島和莎士比亞二者之間選擇其一。英國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莎士比亞。

因為莎士比亞是他們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文化和國家精神的象徵。 同樣,魯迅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和國家精神的象徵。

魯迅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巨匠、曠代的大師。魯迅的思想博大淵深,其文出神入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代表而成為世界文明的一面旗幟。

魯迅作為一代語言大師,對漢語有著高度的敏感,他的語言不但為現代漢語樹立了光輝的典範,而且能夠不圃於語法教條,做到了對語法的遵循和突破的高度統一;不但能遵循語法直接表意,而且能突破語法間接傳情;不但用現成的詞表情達意,而且還能用不存在的詞表意達情。魯迅語言的獨特風格是由魯迅思想的深刻性和複雜性決定的。魯迅作品生動形象的語言,是從魯迅靈魂深處流出來的,是魯迅感情思想的結晶和昇華。

魯迅是一位文化轉型時期的作家,他主張人的精神世界的轉變是社會歷史變革的根本。他“棄醫從文”,提倡個性,張揚科學精神, 以其對祖國的赤城至愛、對中國社會的深刻的洞察力,積極投身於畢生為之奮鬥的思想啟蒙事業。

魯迅無疑是一個思想上的超前者,基於對中國社會的清楚認識,魯迅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現狀進行深入的剖析,以期通過對社會與現實的揭露,引起療救,因此,強烈而鮮明的反封建主題構成了魯迅作品的重要思想。魯迅作品的反封建主題,具體表現為對封建教育制度,封建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等罪惡的揭露。

魯迅運用多姿多彩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對比鮮明的場景。同樣也善用此來描繪人物形象,特別是用神態的變化塑造人物的靈魂,顯示人物的精神狀態和個性特徵,表現主題或表達感情。魯迅是最善於通過人物個性化語言塑造典型形象的作家。他的作品,無論是主要人物還是次要人物,語言都極富個性化的。他筆下人物的性格特徵個個都是非常鮮明的,有時只需寥寥幾筆,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

他淵深的思想、巨大的智慧、光輝的人格和獨創的文體,滋養著一代代中國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故鄉》,讓我們回憶起美好的童年;《一件小事》、《風箏》、《祝福》,讓我們拷問自己的靈魂;《狂人日記》、《孔乙己》、《阿Q正傳》,讓我們鍼砭民族的弊病。

今天的時代,較為寬鬆和諧,青年學生可能無法體會先生作品中的價值。這是因為時代和語言的隔膜。魯迅先生所面對的,是一個政治黑暗的時代,他需要同種種黑暗勢力作鬥爭。面對魯迅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思想,我們別無選擇,唯有追求。

語言的隔膜不應是問題,作為早期的白話文,比起唐宋散文容易地多。我們應透過語言學魯迅的思想、品格、語言技巧和藝術魅力。

高中課本中,魯迅作品的減少,部分年輕人的敬畏,絲毫不影響魯迅的魅力。某些人的動搖,無可厚非。從某個角度講,這是他們變得更加堅定地前奏 。

別林斯基說過:在所有的批評家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魯迅的思想是有著豐富的科學內涵和哲學魅力的,是完全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魯迅的文學是有非凡藝術高度的,它同樣能經受得住空間的推敲。恰如,欲知一座山的高度,站在山腳下是不行的;需走遠一些,越遠越能看到的山,才是真正的高山。

過去毛澤東說:中國革命有兩支軍隊,一支由朱總司令指揮,一支由魯司令指揮,缺一不可。現在,魯迅先生依然是我們民眾生活的嚮導、國家建設的旗手、民族精神的魂魄。

司馬子瞻仰孔廟時感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就是一個國民對於自己民族的聖人應該持有的景仰之情。

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是不能沒有精神支撐的。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永恆的文學泰斗、不朽的思想豐碑。在社會日趨和諧、民眾日漸富足的今天,我們不能豐滿了自己的軀體,而廋削了自己的靈魂。

魯迅逝世時,郁達夫在《懷魯迅》中寫下這樣的話: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雖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拜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魯迅先生,這位歷史的巨人,他永遠矗立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前方,注視著我們,感召著我們,指引著我們。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10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兩句偉大的格言是誰說的呢?當然是偉人魯迅先生說的。魯迅,他時常穿著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一根根精神抖擻的直豎著,他那引人注目的鬍鬚形成隸書的“一”字。這位名人魯迅,時時刻刻都在為別人著想,為廣大青年著想,他一生接待過的來訪青年五百多名,給青年回過的信與關心過的青年更是數不勝數。

魯迅,是一個非常珍惜時間的人。我清清楚楚的記著一個關於他小時候珍惜時間的故事:魯迅小時候,有一次他在上學前去幫媽媽買藥,買完藥後又去上學,可到教室已經遲到了,先生非常嚴厲的批評了他,要他到外面去罰站,魯迅為了避免以後上學遲到,就在自己的桌子上刻了一個“早”字來提醒自己以後上學不能遲到,就這樣,因為這個“早”字,魯迅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遲到過。啊,魯迅是珍惜時間的主人,我一定要學習他。

魯迅是一個處處為別人著想的人,我在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知道了它救護車伕與關心女傭阿三的感人故事。救護車伕這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車伕光著腳在地上跑,一不留心踩到了碎玻璃,魯迅的侄女周曄與她的爸爸看到後,立刻跑回魯迅家,告訴了魯迅,魯迅知道後,立刻帶上醫護藥品,快速跑到車伕面前幫助車伕,魯迅與周曄的爸爸幫車伕夾出碎玻璃,拿硼酸水幫他清洗,接著又給車伕敷了藥,紮好繃帶。魯迅還給了車伕一些錢,叫車伕在家多休息幾天。關心女傭阿三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失了業,兩隻眼睛愁得起了蒙的女人——阿三,魯迅先生讓她來自己家中當女傭,魯迅先生當時已病得非常嚴重,可他對自己的病一點也不關心,卻時常勸阿三多多休息,不要乾重活。啊,魯迅的的確確是一個關心別人多的人。魯迅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魯迅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人,他一生以筆為武器,與那些黑暗的人戰鬥了一生。他寫過《狂人日記》、《吶喊》、《仿惶》、《故鄉》、《朝花夕拾》、《墳》、《熱風》等等的小說。看!他多有學問啊。

魯迅是一個珍惜時間、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很有哲學的人。他雖然已經死去了,但他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因為他活著的理由就是為了更多人能夠更好的活著,因此,讓我們向魯迅先生致敬吧!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11

有一位偉人——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形成了路”。“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這些是他寫過的許許多多的名言中的幾句,魯迅的一生都是以筆為武器去戰鬥的,他時時刻刻的為祖國的命運去探索、去努力。魯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因此,魯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又改為周樹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做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一生創作和翻譯了許許多多的小說作品,如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還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各種作品。”

我們六年級語文上冊一個單元的主題就是學習魯迅先生的習作。在這個單元裡,我們學了一篇魯迅寫的文章和三篇別人寫魯迅的文章。第一篇是魯迅先生寫的《故鄉》裡節選的《少年閏土》。第二篇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作者阿累的《一面》。接下來我給你們一一介紹吧。

《少年閏土》是魯迅先生寫的故鄉中的一段,其中主要寫的是:魯迅先生少年時和閏土認識時發生的一些生動的故事,更準確的說——是魯迅先生少年時聽閏土講一些他所不知道的趣事或閏土經歷過或者見到過的事情。如:雪地捕鳥,夜晚看瓜刺猹,潮汛看魚,海邊拾貝等等有趣的事。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作者有點特殊,是魯迅的親侄女周曄,主要以回憶的形式寫了四件事:“笑談水滸傳,飯桌笑談碰壁,路邊救護夫車和關心女傭阿三”。充分體現了魯迅是一個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人。

《一面》中六次寫了魯迅的外貌和隸體一字的鬍鬚,手裡捏著一支安煙那頭早已燻黑了的菸斗。主要內容嗎我就不多說了。

蕭紅對魯迅先生的評價是:“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是從心裡發出來的;走起路來經捷,帽子一扣。左腳便出”。巴金對魯迅先生的評價是:“對勞苦大眾很是關心,經常幫助他們”。所以在魯迅先生逝世時,這些人都會來萬國殯儀館裡,深切的追掉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偉人魯迅。

我雖然不知道魯迅先生在你們的心中是怎樣的形象,但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偉大的人,熱愛幫助勞苦大眾的人,是一個令蔣介石聞風喪膽的人。啊,魯迅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12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魯迅時時刻刻的為人民著想,為祖國的命運著想。因此,魯迅為祖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歲歲月月,朝朝暮暮;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剎那間,魯迅五十多歲了。此時此刻,他的面孔黃裡帶白,瘦得教人擔心,但精神非常好,他的頭髮約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但他那頭髮卻一根根精神抖擻的豎著,鬍鬚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他的左手捏著一枝黃色菸嘴,安煙的一頭已經燻黑了,顯然能看出他特別喜愛吸菸。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第二種人寫的就是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是對魯迅先生的寫照。他總是為人民想得多,而為自己卻想的很少很少。下面這個例子就是寫魯迅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的真實的故事。在魯迅的家中有個女傭叫阿三。阿三是個工人的妻子,但她的丈夫失業了,她愁的兩眼起了蒙,什麼東西都看不清楚,像隔了層霧。是好心的魯迅先生收留了她,叫她在他家裡做女傭,而且工資很高。然後她就在魯迅家中當起了女傭,魯迅先生對女傭阿三很好,經常叫她不要乾重活,當心身體,還經常給她發補貼,怕她家中有困難。而為他自己卻沒想過,他知道自己病得很厲害,還三更半夜的寫文章,一寫就是三四天,還廢寢忘食,滿不在乎自己的身體,有時候還會聽到一陣一陣的咳嗽聲。此時此刻,我想想就難受。他總是這樣,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這種精神是我們都要去學習的,我們要向這位偉大的魯迅先生致敬!魯迅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魯迅更是一個風趣、幽默的大師。他常常會去和別人開玩笑,但玩笑的背後更有深一層的意思。比如說笑談碰壁的故事,故事講的是他的侄女發現了魯迅和她爸爸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魯迅的鼻子扁,而魯迅說當時他是因為天太黑所以鼻子碰到了牆上,所以才會比她爸爸的鼻子扁的。當時他們都信以為真,誰也不知道更深一層的意思。所以魯迅的話總是話中帶話,讓很多人摸不明白。

這就是魯迅,他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楷模,我們要向他學習,還要向他致敬!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魯迅先生是我最喜歡的人。

錢鍾書先生有言: 天下就沒有偶然,那不過是化了妝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國小有一年,在同學家過夜,同睡一張床。床頭上有個擺書處,我隨意抽出一本,是本散文集,書頁發黃,第一篇便是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那時候還年幼,不知先生的大名,亦不知先生死後的名聲是經歷過頗大波折的。那篇文字雖也有多處於那時的我來說生僻字,但是自己卻看得很是有味。如若沒有記錯,此後的十多年裡,自己是再沒讀過這篇文字的,可一直能記得文章裡的細節,譬如寫一到夏天,阿長睡覺在床的中間總擺成“大”字,佔去了少時的先生的地方,讓他無法翻身;又譬如到新年,阿長總是對他說“哥兒,你牢牢記住,明天是正月七年級,第一句話得和我說恭喜恭喜!”;再如得知阿長謀害了隱鼠之後的恨意;當然還有阿長為他買山海經,以及文末那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都讓我難以忘懷。那心理都曾是少時的我們經歷過的。此後的許多年裡,可能是我閱讀範圍的狹隘,我再沒有碰到一位寫作者能像先生那樣擁有如此神奇的筆力。

七年級那年,看了一本影響我至深的書。一本先生的論戰集子,書名叫《一個都不寬恕》,印象深到我現在都還記得書是1996年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的。那時的語文課本里已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藤野先生》之類的散文,可是我卻迷戀上了先生的雜文。幾年後,當我自己回想起這次的偶遇,我都會懷疑,倘若不是這本書,現在的自己肯定不是這番模樣,可我慶幸如此。《一個都不寬恕》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封面上的那段手跡:

“我的怨敵可謂多矣,倘有新式的人問起我來,怎麼回答呢?我想了一想,決定的是: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

我那時候想,一個人有怎樣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勇氣,才敢以如此多的“他人”為敵,言“讓他們怨恨去,一個都不寬恕”。我後來知道,這段話出自先生的《死》,寫作此文的先生生命已垂垂危矣。可即便是醫生已經宣佈他的死亡,他依然這麼決絕。他難道不會預料到自己這樣說,後人會把它當做”把柄”,找到理由對他大批特批麼?我想他是肯定想到的,可是他依然那麼說。倘若不是如此,先生就不成為先生了。

現在我回想起來,《一個都不寬恕》裡的那些文字的迷人,大概是因為先生的筆鋒的犀利,一針見血的。在《估學衡>》裡,先生寥寥數筆便能勾出《學衡》諸篇文章的謬處,文末一句“我所佩服諸公的只有一點,是這種東西也居然會有發表的勇氣”讓以“昌明國粹,、融化新知”為宗旨的吳宓、梅光迪等的學衡派顏面難存。

在那樣的年齡裡,又是從先生的雜文開始讀起,我自己都替自己捏了把汗,一如“少不讀魯迅”之言的擔憂。可,現在終究沒有變成那些人擔心的模樣,大概也是少年時,並未看到以及聽到關於先生的評價,也就並未受他人的干擾,只是在讀先生的作品。基於事實的東西,總比憑空聽來的有力。即便是讀了那麼多先生的雜文,我也並不覺得先生有多偏激有苛刻有多多疑等等的後來的罵語。

相反,那時我只是覺得心酸,何以先生一個人要去面對那麼多的罵戰,並且通常都是一個人,而“敵人”的都是“組團”的。後人又何以那麼苛刻,對處於這樣的環境裡的先生的所謂“多疑”、“刻毒”和過度警惕“防衛”耿耿於懷。

《一個都不寬恕》跟隨我進高中,其時,已經開始看先生的全集了。只是後來,重點高中應試的壓力,又停下來。自己也開始漸漸功利起來,為寫作文,讀了不少所謂研究先生的作品,取些即便是高中的語文老師亦未必瞭解的“專業術語”騙得了不少作文高分。那時候,自己寡知,以為先生的精神只是批判的,所以見著什麼不滿便下狠筆批評。自己也就是在那時候對自己身在的教育體制以及更大範圍內的社會現實產生了懷疑。所謂的“叛逆”也越來越強,並且付諸實踐,最終是得了惡果的。那時候開始想真正的是先生怎樣的?我先丟下先生的諸多文字,買了本朱正先生的《一個人的吶喊》,坦白說,對這本書的心儀完全是出於對書名,尤其是“一個人”。

初高中畢竟無知,對社會的觀察和理解終究屬於皮毛。進大學之後開始靜下心來重讀先生,作品,研究的書都看。我漸漸覺得自己從前的那些看法是很淺薄的。關於先生的問題實在太多了,先生的身份和模樣不僅僅是從前自己心中的“鬥士”,還有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友為人師的先生;先生也不是一下子就成為人們心中的“魯迅”的而是經歷過靈魂的掙扎的,這些對於還原真正的先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先生曾經被惡意捧上天,被人有意無意的神化,再然後被人從神壇上拉下來,被唾棄,謾罵,無一不使我覺得不公。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14

《求乞者》

我順著剝落的高牆走路,踏著鬆的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露在牆頭的高樹的枝條帶著還未乾枯的葉子在我頭上搖動。

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慼,而攔著磕頭,追著哀呼。

我厭惡他的聲調,態度。我憎惡他並不悲哀,近於兒戲;我煩厭他這追著哀呼。

我走路。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

一個孩子向我求乞,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慼,但是啞的,攤開手,裝著手勢。

我就憎惡他這手勢。而且,他或者並不啞,這不過是一種求乞的法子。

我不佈施,我無佈施心,我但居佈施者之上,給與煩膩,疑心,憎惡。

我順著倒敗的泥牆走路,斷磚疊在牆缺口,牆裡面沒有什麼。微風起來,送秋寒穿透我的夾衣;四面都是灰土。

我想著我將用什麼方法求乞:發聲,用怎樣聲調?裝啞,用怎樣手勢?……

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

我將得不到佈施,得不到佈施心;我將得到自居於佈施之上者的煩膩,疑心,憎惡。

我將用無所為和沉默求乞……我至少將得到虛無。

微風起來,四面都是灰土。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

灰土,灰土,……灰土……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15

阿金》

近幾時我最討厭阿金。

她是一個女僕,上海叫孃姨,外國人叫阿媽,她的主人也正是外國人。

她有許多女朋友,天一晚,就陸續到她窗下來,“阿金,阿金!”的大聲的叫,這樣的一直到半夜。她又好像頗有幾個姘頭;她曾在後門口宣佈她的主張:弗軋姘頭,到上海來做啥呢?……

不過這和我不相干。不幸的是她的主人家的後門,斜對著我的前門,所以“阿金,阿金!”的叫起來,我總受些影響,有時是文章做不下去了,有時竟會在稿子上寫一個“金”字。更不幸的是我的進出,必須從她家的晒臺下走過,而她大約是不喜歡走樓梯的,竹竿,木板,還有別的什麼,常常從晒臺上直摔下來,使我走過的時候,必須十分小心,先看一看這位阿金可在晒臺上面,倘在,就得繞遠些。自然,這是大半為了我的膽子小,看得自己的性命太值錢;但我們也得想一想她的主子是外國人,被打得頭破血出,固然不成問題,即使死了,開同鄉會,打電報也都沒有用的,——況且我想,我也未必能夠弄到開起同鄉會。

半夜以後,是別一種世界,還剩著白天脾氣是不行的。有一夜,已經三點半鐘了,我在譯一篇東西,還沒有睡覺。忽然聽得路上有人低聲的在叫誰,雖然聽不清楚,卻並不是叫阿金,當然也不是叫我。我想:這麼遲了,還有誰來叫誰呢?同時也站起來,推開樓窗去看去了,卻看見一個男人,望著阿金的繡閣的窗,站著。他沒有看見我。我自悔我的莽撞,正想關窗退回的時候,斜對面的小窗開處,已經現出阿金的上半身來,並且立刻看見了我,向那男人說了一句不知道什麼話,用手向我一指,又一揮,那男人便開大步跑掉了。我很不舒服,好像是自己做了甚麼錯事似的,書譯不下去了,心裡想:以後總要少管閒事,要煉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炸彈落於側而身不移!……

但在阿金,卻似乎毫不受什麼影響,因為她仍然嘻嘻哈哈。不過這是晚快邊才得到的結論,所以我真是負疚了小半夜和一整天。這時我很感激阿金的大度,但同時又討厭了她的大聲會議,嘻嘻哈哈了。自有阿金以來,四圍的空氣也變得擾動了,她就有這麼大的力量。這種擾動,我的警告是毫無效驗的,她們連看也不對我看一看。有一回,鄰近的洋人說了幾句洋話,她們也不理;但那洋人就奔出來了,用腳向各人亂踢,她們這才逃散,會議也收了場。這踢的效力,大約儲存了五六夜。

此後是照常的嚷嚷;而且擾動又廓張了開去,阿金和馬路對面一家菸紙店裡的老女人開始奮鬥了,還有男人相幫。她的聲音原是響亮的,這回就更加響亮,我覺得一定可以使二十間門面以外的人們聽見。不一會,就聚集了一大批人。論戰的將近結束的時候當然要提到“偷漢”之類,那老女人的話我沒有聽清楚,阿金的答覆是:

“你這老×沒有人要!我可有人要呀!”

這恐怕是實情,看客似乎大抵對她表同情,“沒有人要”的老×戰敗了。這時踱來了一位洋巡捕,反揹著兩手,看了一會,就來把看客們趕開;阿金趕緊迎上去,對他講了一連串的洋話。洋巡捕注意的聽完之後,微笑的說道:

“我看你也不弱呀!”

他並不去捉老×,又反揹著手,慢慢的踱過去了。這一場巷戰就算這樣的結束。

但是,人間世的糾紛又並不能解決得這麼幹脆,那老×大約是也有一點勢力的。第二天早晨,那離阿金家不遠的也是外國人家的西崽忽然向阿金家逃來。後面追著三個彪形大漢。西崽的小衫已被撕破,大約他被他們誘出外面,又給人堵住後門,退不回去,所以只好逃到他愛人這裡來了。愛人的肘腋之下,原是可以安身立命的,伊孛生(n)戲劇裡的彼爾·幹德,就是失敗之後,終於躲在愛人的裙邊,聽唱催眠歌的大人物。但我看阿金似乎比不上瑙威女子,她無情,也沒有魄力。獨有感覺是靈的,那男人剛要跑到的時候,她已經趕緊把後門關上了。那男人於是進了絕路,只得站住。這好像也頗出於彪形大漢們的意料之外,顯得有些躊躕;但終於一同舉起拳頭,兩個是在他背脊和胸脯上一共給了三拳,彷彿也並不怎麼重,一個在他臉上打了一拳,卻使它立刻紅起來。這一場巷戰很神速,又在早晨,所以觀戰者也不多,勝敗兩軍,各自走散,世界又從此暫時和平了。然而我仍然不放心,因為我曾經聽人說過:所謂“和平”,不過是兩次戰爭之間的時日。

但是,過了幾天,阿金就不再看見了,我猜想是被她自己的主人所回覆。補了她的缺的是一個胖胖的,臉上很有些福相和雅氣的孃姨,已經二十多天,還很安靜,只叫了賣唱的兩個窮人唱過一回“奇葛隆冬強”的《十八摸》之類,那是她用“自食其力”的餘閒,享點清福,誰也沒有話說的。只可惜那時又招集了一群男男女女,連阿金的愛人也在內,保不定什麼時候又會發生巷戰。但我卻也叨光聽到了男嗓子的上低音(barytone)的歌聲,覺得很自然,比絞死貓兒似的《毛毛雨》要好得天差地遠。

阿金的相貌是極其平凡的。所謂平凡,就是很普通,很難記住,不到一個月,我就說不出她究竟是怎麼一副模樣來了。但是我還討厭她,想到“阿金”這兩個字就討厭;在鄰近鬧嚷一下當然不會成這麼深仇重怨,我的討厭她是因為不消幾日,她就搖動了我三十年來的信念和主張。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裡,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但向來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殊不料現在阿金卻以一個貌不出眾,才不驚人的孃姨,不用一個月,就在我眼前攪亂了四分之一里,假使她是一個女王,或者是皇后,皇太后,那麼,其影響也就可以推見了:足夠鬧出大大的亂子來。

昔者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我卻為了區區一個阿金,連對於人事也從新疑惑起來了,雖然聖人和凡人不能相比,但也可見阿金的偉力,和我的滿不行。我不想將我的文章的退步,歸罪於阿金的嚷嚷,而且以上的一通議論,也很近於遷怒,但是,近幾時我最討厭阿金,彷彿她塞住了我的一條路,卻是的確的。

願阿金也不能算是中國女性的標本。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16

《秋夜》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奇怪而高的天空。他彷彿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然而現在卻非常之藍,閃閃地眨著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裡的野花草上。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麼名字,人們叫他們什麼名字。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在還開著,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後接著還是春,蝴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她於是一笑,雖然顏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著。

棗樹,他們簡直落盡了葉子。先前,還有一兩個孩子來打他們別人打剩的棗子,現在是一個也不剩了,連葉子也落盡了。他知道小粉紅花的夢,秋後要有春;他也知道落葉的夢,春後還是秋。他簡直落盡葉子,單剩乾子,然而脫了當初滿樹是果實和葉子時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幾枝還低亞著,護定他從打棗的竿梢所得的皮傷,而最直最長的幾枝,卻已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閃閃地鬼眨眼;直刺著天空中圓滿的月亮,使月亮窘得發白。

鬼眨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藍,不安了,彷彿想離去人間,避開棗樹,只將月亮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東邊去了。而一無所有的乾子,卻仍然默默地鐵似的直刺著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樣地眨著許多蠱惑的眼睛。

哇的一聲,夜遊的惡鳥飛過了。我忽而聽到夜半的笑聲,吃吃地,似乎不願意驚動睡著的人,然而四圍的空氣都應和著笑。夜半,沒有別的人,我即刻聽出這聲音就在我嘴裡,我也即刻被這笑聲所驅逐,回進自己的房。燈火的帶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

後窗的玻璃上丁丁地響,還有許多小飛蟲亂撞。不多久,幾個進來了,許是從窗紙的破孔進來的。他們一進來,又在玻璃的燈罩上撞得丁丁地響。一個從上面撞進去了,他於是遇到火,而且我以為這火是真的。兩三個卻休息在燈的紙罩上喘氣。那罩是昨晚新換的罩,雪白的紙,折出波浪紋的疊痕,一角還畫出一枝猩紅色的梔子。

猩紅的梔子開花時,棗樹又要做小粉紅花的夢,青蔥地彎成弧形了……我又聽到夜半的笑聲;我趕緊砍斷我的心緒,看那老去白紙罩上的小青蟲,頭大尾小,向日葵子似的,只有半粒小麥那麼大,遍身的顏色蒼翠得可愛,可憐。

我打一個呵欠,點起一支紙菸,噴出煙來,對著燈默默地敬奠這些蒼翠精緻的英雄們。

一九二四年九月十五日。

魯迅散文朗誦稿 篇1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魯迅從青年時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巨集偉志向。他成為共產主義者之後,便更加自覺地把自己的一切獻給民族解放和社會解放事業。他對敵人毫不留情,對祖國和人民懷著真摯的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一廣為傳誦的名句,正是他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人格的生動寫照。為了使祖國擺脫凌辱、人民得到解放,他一生毫不懈怠地進行戰鬥,一直站在時代潮流的最前列。徹底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他堅決背叛所出身的封建士大夫階級,看清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動搖性,堅信只有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才能拯救祖國。中國知識分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氣節,中國人民決不甘受外人凌辱、為維護民族尊嚴而進行英勇鬥爭的光榮傳統,在魯迅身上得到集中體現,後來又由於共產主義世界觀的指導而得到昇華,獲得了全新的性質和時代內容。他無私無畏,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是衝鋒陷陣的模範,是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模範。魯迅逝世以後,上海人民和全國各地人民為他舉行隆重葬禮和悼念活動,上海民眾代表在他的靈柩上覆蓋了寫有“民族魂”三個大字的旗幟。“民族魂”棗這正是中國人民對於自己偉大代表的最中肯貼切的評價。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魯迅深受鼓舞,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誌,揭開了中國五四運動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積極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擊幾千年來的舊文化、舊思想、舊道德年,他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小說通過象徵的藝術手法,無情地揭露了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強烈地控訴了封建禮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惡。此後,魯迅“一發而不可收”,以徹底的不妥協的姿態,創作了《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許多小說和大量雜文、隨筆、評論,從而成為五四五四運動的先驅和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1902年3月,22歲的魯迅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離別祖國,到日本留學年8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他想用醫學“救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醫”,為反壓迫、反侵略的鬥爭出力;還想以醫學作為宣傳新思想的工具,啟發人們社會改革的信仰,達到改造國家的目的。但是,現實的教育,使他終於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重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於是1906年秋便棄醫從文,離開仙台去東京,決定用文藝喚醒人民,使祖國富強起來。魯迅在仙台醫專學習期間,結識了藤野先生,並建立了深摯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