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演講稿 > 發言稿

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欄目: 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5.16K

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創新在國家經濟中的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併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僅供參考。

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篇1

尊敬的展寶衛副市長、劉丹主任,各位參會代表:

大家上午好。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強化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在全省深入推進產業升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形勢下,我們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就是為了探討如何進一步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切實引領全省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剛才,我們對20xx年新認定的省級技術中心進行了授牌,在此,讓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對新認定的技術中心企業表示祝賀!工信部劉丹主任以創新驅動和質量優先為重點對《中國製造20xx 》進行了深入解讀,使我們對《中國製造20xx 》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此,我們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謝!康平納集團、豪邁科技、泰利集團等三家企業,以及泰安、濰坊兩市經信委做了典型發言,各有特色,很有借鑑意義。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典型市地和企業的經驗不能一一做發言交流,我們已經彙編成冊,供大家交流學習,下午還要現場參觀泰安市幾家典型企業,希望大家認真學習、相互借鑑、取長補短。下面,我就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談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

企業技術中心是引領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動力。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企業多年來一直十分重視技術中心建設和發展,自1993 年開展企業技術中心的培育工作以來,經過大家20 多年的共同努力,全省共培育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52 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427 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927 家,並依託企業技術中心培育了25 家國家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8 家省級重大創新公共服務平臺,35 家行業技術中心,形成了以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為引領,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行業技術中心及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的企業技術創新平臺體系,實現了全省重點行業的全覆蓋,同時也基本覆蓋了各縣(市、區),為全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及支撐。

一是技術中心已經成為全省創新投入的引領主體。20xx 年,全省全社會R&D( 研究與開發) 投入1304 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投入1175 億元,佔全社會投入的90.2% ;僅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R&D 投入就達到了711 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企業的60.5% ,省級中心R&D 投入強度達到了3.3% ,國家級中心的投入強度更是達到了5% 以上。技術中心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已經凸顯,成為我省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陣地。

二是技術中心已經成為全省重要創新成果的主要源頭。“”以來,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共承擔省級以上創新專案1.02 萬項,佔專案總數的58% ;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1.37 萬項,參與制修訂新標準3098 項,佔總數的65% 以上。技術中心在承擔本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同時,還承擔了許多國家和省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攻關任務,浪潮集團的天梭K1 、康平納集團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裝備等一批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重大成果,都是依託企業技術中心這一平臺完成的,極大地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

三是技術中心已經成為創新人才集聚的重要平臺。20xx 年,全省企業R&D 人員總數達到了35.9 萬人,佔全省R&D 人員總數的83% ;其中僅省級中心的R&D 人員就達到19 萬人,佔全省企業R&D 人員的近6 成,佔全省R&D 人員總數的近5 成;擁有省級中心的企業中,R&D 人員佔從業人員的比例達到了10% ,這個比例超出了一般規模以上企業的2 倍。全省工業領域中88 個泰山學者全部集中在省級以上技術中心。今年開始組織實施的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就是要利用技術中心的這個重大平臺,每年培養和引進一批一流的創新人才和團隊,技術中心對高階人才的聚集效應將更加顯現,為企業繼續做大做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是技術中心已經成為協同創新的核心載體。近年來,全省企業研發經費外部支出都在50 億元以上,連續幾年位居全國首位,其中,企業技術中心外部支出預計超過45 億元,技術中心對外謀求技術合作實施協同創新的力度不斷加大。有些企業在將產業鏈向國外延伸的同時,也在國外建立了研發中心,吸引全球的創新資源,打造國際化的創新鏈條。

在看到以上成績的同時,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與新常態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要求相比,尤其是與先進省市相比,我們在很多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創新投入的強度仍有一定差距,創新的效率不高。總體上看,我省20xx 年規模以上企業的R&D投入強度僅為0.82% ,僅僅處於全國平均水平。從投入的效率看,20xx 年,我省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89 件,企業戶均擁有發明專利不足0.5 件,全國擁有發明專利最多的50 家企業,我省僅有海爾、魯南製藥和兗礦集團三家企業入圍。

二是企業技術中心在行業和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總體上看,目前,擁有技術中心(包括國家、省、市級技術中心)的企業數量佔規模以上企業的比重僅為十分之一,數量偏少。從行業分佈看,省級中心建有率(省級中心企業佔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的比例),機械和輕工兩個行業比較高,分別達到了為34.3 % 和19.6% ,而紡織行業僅有5.5% 的規上企業建有省級中心。從地市角度看,一些地市僅有不到3% 的規模以上企業建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有6 個地市的省級技術中心建有率低於全省3.5% 的平均水平。

三是一些技術中心重認定輕管理的現象依然存在。有個別的企業,沒有進一步完善相應的體制機制;有的中心沒有強有力的領導班子。這都是企業對企業技術中心重認定輕管理的典型表現。這些現象使得技術中心沒有能力進一步整合內部資源、吸引外部資源實施創新。

同志們,當前全省工業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多年的實踐證明,技術中心是引領企業走創新發展道路的引擎,技術創新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和動力。越是在困難時期,創新的作用就更突出,誰抓住了創新,誰就牢牢抓住了發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各級經信部門和廣大企業,一定要認清形勢,對抓好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和技術創新工作的重要意義進行再認識、再提高。針對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採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加快培育中心、提升中心,切實發揮好中心應有的作用。

二、切實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為企業技術創新夯實基礎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中心組織體系和機制建設。抓好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核心是要完善技術中心的組織體系,關鍵在於加強領導和激勵人才。完善技術中心組織機制建設。科學嚴密的組織架構,是技術中心充分發揮作用的前提和保證,這就要求企業要始終堅持企業主要負責人擔任企業技術中心負責人這一基本原則,這不僅有利於技術中心整合資源為創新服務,更重要的是將創新從企業家意志轉化為員工意志和企業意志,引導企業由生產經營型向創新型躍升。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凡是創新做的好、發展有後勁的企業,企業負責人不僅名義上任中心負責人,也把重要工作精力放在中心上。強化人才激勵機制。人是創新最關鍵、最活躍的要素,如何培養、使用人才,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激情,始終是擺在創新工作中的重大課題,大家都在積極探索,但核心始終是堅持薪酬激勵與精神激勵並重,鼓勵成功與寬容失敗並重,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並重,讓參與創新的員工分享到技術創新帶來的收益,通過精神激勵增強科研人員的榮譽感,形成對企業的忠誠度、歸屬感和認同感。最終形成的是全員創新的企業文化

二是要加大創新投入。技術創新需要大投入,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投入。企業是投入的主體,要進一步加大投入信心和投入力度。這幾年,我們許多傳統領域企業的技術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 、甚至7% 、10% 以上,濰坊的盛瑞傳動是一個年銷售收入10 億元的企業,花了7 年時間,連續投入7 億元,終於成功開發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8AT 全自動變速器並實現了產業化;豪邁科技之所以在現在的形勢下取得淨利潤增長50% 的成績,靠的也是多年來7% 以上的研發投入強度。這樣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加大研發投入要樹立新的投入理念。用“網際網路思維”搞創新,或者叫“網際網路+創新”是我們決解創新投入不足的一個新方法。舉個例子,九陽集團就曾經在網路上搞過一個名為“一杯”的豆漿機的眾籌活動,依託網路平臺,釋出推廣專案,借大家的錢做自己的事,同時還對產品起到了很好的推廣作用,儘管募集資金的數量不大,但是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借鑑。除眾籌外,眾包、眾創方式也都在企業技術創新中可以得到應用。要豐富創新投入渠道,完善企業的內部投入機制,必須保證企業產品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用於技術開發;建立企業的外部投入機制,與外部資本相結合,不斷拓寬企業的融資方式,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實現多渠道的籌集資金。當前,國家和省都在進行科技投入、產業發展資金使用方式的改革,國家在科技投入方面設立了科技重大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等,對企業技術創新進行資金支援,還對重大專項需要進口的裝備、儀器等進行免稅。省裡在原有工業提質增效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最近也設立了工業轉型升級引導基金、重點行業升級改造專案貸款財政貼息資金,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支援企業創新。同時也有不少的風投基金進入山東,企業要利用好國家和省裡的這些政策,也要利用好社會資金。

三是要加強協同創新。企業要樹立開放性思維,加強與同行業企業、上下游企業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外部資源的有機聯絡,交流合作、優勢互補,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外部資源,開展協同創新。一方面,要加強產業叢集和產業鏈協同創新。企業要保持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必須緊隨行業和國際前沿的發展趨勢,掌握行業內先進的關鍵共性技術,但這種高成本、長週期的技術研發往往使單個企業很難勝任獨立開發的使命,這就要求同行業間、產業鏈上的企業技術中心,特別是龍頭骨幹企業的技術中心加強橫向與縱向的聯絡,整合各自的優勢資源,建立公共服務平臺,組建行業創新聯盟,加強產業叢集和產業鏈協同創新,形成利益共同體,共擔風險、共享利益,加快技術的成功產業化,以協同創新的力量引領行業的轉型升級。康平納集團和魯泰集團就是在開放性思維的指引下,以國家級技術中心為開放平臺,實施產業鏈上下游共同攻關,匯聚行業內頂尖人才,加快了研發成果產業化的步伐,成為了產業鏈協同創新的典範。另一方面,要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企業是實施產學研合作的龍頭和載體,要積極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協同關係,有效地組織和運用全社會科技資源為企業技術創新服務。多年來,我們已經與中科院、省科學院,以及省內外重點理工科院校形成了較為密切的產學研合作網,聯合攻克了很多技術難題,很多科技成果在我省得到轉化。今年的產學研展洽會達成的130 項合作成果已有100 項得到落實。這次會上,我們又專門邀請中科院、省科學院的同志帶著科研成果與大家見面、交流,省裡每年還將舉辦各種形式的、更接地氣的產學研專業對接,希望大家踴躍參加,使企業的創新資源真正活起來,創新成果真正落地發揮效益。

三、加大支援和保障力度,為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創造良好環境

為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和技術創新工作創造良好環境,是各級經信部門的重要職責。在新形勢下各級經信部門要加快轉變職能,切實推進技術中心建設。

一是強化引導和規範。首先要科學設定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的評價考核指標體系,簡化程式流程,形成科學的導向機制。最近科技處正在修訂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將對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認定、考核評價和排程等指標進行簡化和完善,要更加有利於簡便操作,要抓緊出臺。其次要增強技術中心培育的針對性和目標性,從行業和區域兩個方面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技術創新平臺體系。重點加強優勢傳統產業、戰略新興產業,產業鏈關鍵環節和重點產業叢集區域的技術中心建設,進一步重視在縣域內培育和發展技術中心。同時要強化對中心的考核,實行動態管理,對重視程度不夠、機制不健全、創新活力不足、創新能力不強的企業技術中心及時給予黃牌警告,並敦促和幫助企業改善提升,確實達不到標準要求的及時撤銷資格。

二是要強化企業技術中心之間的對標和交流活動。要認真總結這次會議的經驗,今後要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層次的中心建設,及時發現和總結典型經驗,樹立一批標杆,向全省推廣。通過培育和引導,大力提升現有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水平。我們今天下午將要考察的康平納等幾家企業,行業不同,企業規模有大有小,但都在技術創新方面,特別是技術中心建設方面具有典型意義,希望同志們加強交流、共同提高。

三是要強化政策的指引作用。首先要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援體系。今後,省裡要集中全部的政策手段支援企業技術中心的建設發展和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在省級創新專案計劃、工業提質增效專項資金、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企業技術改造、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援。各級經信部門也要集中各種政策手段強化對企業技術中心的支援。希望沒有相關政策的地市積極行動起來,研究出臺相關政策,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來為我們企業的技術創新加油鼓勁。同時我們也要與時俱進,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新要求,加強政策研究,建立支援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政策體系。其次要加強政策宣貫和落實。政策宣貫,還將是各級經信部門下一步的工作重點之一,特別是要在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貫徹方面下工夫。這個政策對我們企業的技術創新來說,是最直接、最簡便、最有效的政策,最近,國務院又專門研究擴大了這項政策的實施範圍和享受年限,各級經信部門一定要確保我們的企業瞭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要把擁有技術中心的企業作為當前落實優惠政策的主體,認真分析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首先要在這些企業落實好。明後兩天,有一個全方位的政策宣貫培訓,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吃透政策。

同志們,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研究推進技術中心建設,今後,我們要針對產學研聯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人才培養、政策支援等方面,一個專題一個專題的研究,持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全省各級經信部門要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勇於作為、敢於擔當,做好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規劃、引導、扶持和服務,為企業技術創新營造積極健康的外部環境。廣大企業要充分發揮技術創新的主體作用,拿出敢為人先的氣魄和勇氣,苦練內功,持續創新,不斷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篇2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這次會議,主要總結工作,交流經驗,研究技術中心建設問題,進一步推進我市企業技術中心健康發展。剛才,淑玲主任傳達了20xx年全省技術創新工作要點;舉行了20xx年認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授牌儀式;各級技術中心企業代表分別作了典型發言;科技局羅濤副巡視員做了重要講話。下面我就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技術中心在企業技術創新工作中發揮著核心作用

自**年國家開始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以來,已走過十六個年頭,我市認定市級技術中心也已走過十三個年頭,技術中心建設工作也逐步趨於完善。**年齊魯電機制造有限公司、力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東港安全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福膠集團有限公司、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3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沃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等22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我市企業技術中心已走過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階段。

(一)企業技術中心已成為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企業技術中心隊伍強大。截止**年末,全市各級企業技術中心已達164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已達1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7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16家。各級技術中心數量在全省及國內同類城市中位居前列,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佔全國總數的1.91%,佔全省總數的15.3%。

二是技術中心科技活動人員數量多。技術中心企業科技活動人員數量達到40065人,平均每家企業248.9人;省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科技活動人員數達到23429人,其中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13593人,高階技術職稱人員5841人,擁有博士學位的人員172人,科技活動人員平均每家中心達到488.1人,遠高於規模以上企業。

三是企業技術中心研發投入高。技術中心企業**年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額達到92.24億元,平均每家中心達到5729.19萬元,支出額同比增長40.31%,佔銷售收入比重達到3.93%,同比提高0.39個百分點;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科技活動經費支出額達到80.33億元,平均每家中心達到1.67億元,支出額同比增長34.67%,佔銷售收入比重達到4.05%,同比提高0.42個百分點。

四是企業技術中心研發裝置先進。技術中心企業的研發儀器裝置大部分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其中省級以上技術中心企業的研發儀器裝置大部分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116家市級技術中心研發儀器裝置原值達到了71578萬元,平均每家中心633.43萬元,遠高於省級技術中心500萬元的標準。

五是企業技術中心已成為產學研合作的中心。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和人才紛紛聚集到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省級以上技術中心企業僅對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的直接支出就達到了2.16億元,平均每家企業450萬元。

(二)企業技術中心在技術創新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企業技術中心是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主要力量,它不是簡單定義上的企業研究所或開發機構,而是一個能夠支撐企業整體發展的具有綜合功能的技術創新組織,它在研究企業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採用高新技術、國外先進技術提升和改造傳統產業,為我市企業技術創新做出了重要貢獻。濟鋼集團有限公司不斷完善煉焦煤氣流調溼與分級一體化工藝技術,使該技術成功日常執行,煉焦裝爐煤水分由8-10%降至6%左右,實現了焦化廢水的源頭消減,節能減排效果顯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針對國內外市場在技術、質量、價格和交貨期等方面的不同要求,通過高技術嫁接,用國外先進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迅速實現了產品更新換代和結構升級。以市場為紐帶,聯合投標、聯合開發設計、聯合制造,既滿足了使用者技術、質量要求,又在實踐中加快了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增強了自主開發實力和技術創新能力,而且實現了優勢互補,提高了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在合作生產中實現了“共贏”。

二是把突破產業技術瓶頸,形成產業鏈和高技術產業化作為目標,在重大產業技術開發上取得明顯成效。齊魯電機制造有限公司開展了新型電機模擬研究、轉子溫度場模擬分析等基礎研究,以上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研究工作既促進了國產化的程序,同時提升了產業鏈以及相關產業鏈水平。濟鋼集團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共建的“高階薄板產品研發實驗室建設”專案、浪潮集團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承擔的863“容錯伺服器關鍵技術及系統研究”專案、試金集團與清華大學共建強度中試基地等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事例充分證明企業技術中心在我市的技術進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三)創新成果不斷湧現,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在重點產品和關鍵技術研發上取得突破。隨著我市企業技術中心執行體制和管理制度日益完善,技術人才數量和質量的不斷提高,技術中心功能及作用明顯增強,技術創新成果和績效水平大幅提升,在重點產品和關鍵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年技術中心企業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888.29億元,佔全市總數的75.02%;新產品貢獻率達到37.87%,高於全市平均水平5.87個百分點。中國重汽集團有限公司全年鑑定驗收新產品達117項,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近200億元。濟鋼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高階產品的新突破。20xx年全年中板、中厚板品種比、高專比分別達到90.55%、75.44%;熱軋品種比達到90.17%,高階產品比達到了70.49%,一、二類高附加值產品的比例達到了40%。浪潮集團研製推出的“NX7140D刀鋒伺服器”新品,該款產品以130W的單片最低功耗重新整理了業界節能記錄,成為目前市場上功耗最低的刀鋒伺服器;浪潮天梭TS30000在全球首批、國內首家完成高效能資料庫虛擬化系統可信測試。標誌著浪潮在高效能商用領域“高效能、高可靠、高可用”的三維技術佈局獲得再次突破和驗證。

(三)企業技術中心支撐和帶動了全市工業和優勢產業快速發展

雖然技術中心企業數量僅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8.50%,但**年實現銷售收入已達到2345.77億元,佔全市工業經濟總量的63.33%,年開發的新產品數量和新產品實現的效益均佔全市總數的3/4以上,**市的企業技術中心已成為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推進器。目前,我市已在汽車、菸草、電子資訊和機械製造行業建立了5家行業技術中心,已逐步發展成為國內同行業技術創新的龍頭,帶動了行業技術的整體發展和創新水平的全面提高。中國重汽、浪潮集團、二機床、力諾集團、齊魯製藥、濟鋼集團等企業在我市新特優產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技術中心企業已成為全市優勢行業發展的排頭兵,為全市工業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回顧去年,我市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暨技術創新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市財政局、市科技局等市直部門的大力支援,更是得益於在座的縣(市)區和企業的辛勤努力。藉此機會,我代表市經委向從事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進一步提高對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我市的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儘管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和發達省市企業技術中心相比還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部分企業對建立企業技術中心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這個問題在往年的技術中心建設工作會議上多次強調過,在其它各種不同的場合,也提出過,但是至今仍有部分企業對技術中心建設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工作不到位。目前,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91.5%還沒有各級部門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甚至一些主營業務收入幾十億元的企業,至今還不是市級企業技術中心。

二是企業技術中心整體水平及技術創新能力仍有待提高。我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投入的研發費用相對較低,佔銷售收入的比例為3.31%,與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的4.48%相差了1.17個百分點。目前,仍有部分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投入的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的比例低於3%;用於研發的儀器裝置固定資產原值低於300萬元;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數量低於30人。省級以上技術中心企業承擔的省部級以上政府科技專案數僅有243項。這些指標均與國家對技術中心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更與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相協調。

三是對國家支援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優惠政策掌握不到位。國家對建設企業技術中心非常重視,出臺了許多支援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優惠政策。但我們許多企業對國家在企業技術創新方面有哪些優惠政策不掌握,導致企業該享受的優惠政策沒有享受上。尤其是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政策執行的不理想。據統計全市技術中心企業中,享受該項政策的僅有40家企業,佔技術中心總數的24.4%,就這40家企業享受該項政策也不充分,與企業實際研發投入不成比例。去年我到深圳參加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授牌儀式,期間省政府召開了技術中心工作座談會,在各地市和企業的發言中,我感覺在政策利用方面還有較大的差距。

四是重認定輕建設的現象還普通存在。在我市企業技術中心建設中,目前存在的比較普遍而且較為嚴重的一種現象是,企業重視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一旦被認定後,就放鬆了對技術中心的建設,突出表現在申請認定時各項指標均能達到要求,運轉一段時間後,個別指標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別是在企業技術創新機制和創新能力建設方面,還停留在原來的狀態下,與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要求相差甚遠。

以上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著企業技術中心的發展,制約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的開展。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一個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法寶。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建設好企業技術中心是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環節和有效途徑,更是企業自我發展,提高競爭力,打造優勢的內在需求和必然選擇。尤其是在當前金融危機的形勢下,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我們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進一步提高對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重要性的認識,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再接再厲,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特別是在新一輪依靠自主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的熱潮中,企業的主要領導一定要親自抓技術創新,要從我市經濟和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的重要性,努力創造條件支援技術中心建設,把企業科技、人才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使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佔領產業發展制高點,進一步把企業做強做大。

三、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引領企業更好地走自主創新發展之路

國家“”規劃把“自主創新”提到了國策的層面上,提到了發展戰略的高度上。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必須以企業為主體,要以企業技術中心為載體,增強企業技術中心的創新能力。“”規劃的實施,尤其是在當前應對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既給企業技術中心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良好的機遇,也對技術中心能力建設和水平提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緊緊抓住機遇,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抓住機制創新,切實加強技術中心制度建設

企業技術中心的生命在於有一個好的機制。因此,不斷創新技術中心執行機制,是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中心環節。國家、省、市均出臺了《企業技術中心認定管理辦法》,對企業技術中心的定位、作用及管理都做了全面的規定。我們要按照管理辦法提出的要求,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動態管理,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努力建立起一個符合企業實際,符合本行業技術創新規律,定位明確、機制靈活、行之有效的技術中心執行體制和管理機制。

一是把繼續完善技術中心的組織機構建設,作為創新機制的基礎性工作。企業成立技術中心,要有獨立的組織機構、章程制度、固定人員,這是對技術中心的基本要求。但我們發現,有一些技術中心已被認定好幾年了,仍然是一個殼子,在企業組織框架中找不到技術中心。還有一些技術中心雖然有組織機構、牌子,但各項技術創新工作不在技術中心進行,技術中心仍然是虛擬的,這種情況是不允許存在的。請各技術中心企業回去檢查一下,希望制定措施,堅決杜絕這兩種情況在各級技術中心企業發生。技術中心的體制機制及制度建設是我們各項工作的基礎,這個基礎打不好,不牢固,什麼工作都無從談起。

二是把完善技術中心人才激勵制度建設,作為創新機制的根本性工作。企業發展靠產品,產品創新靠技術,技術進步靠人才,沒有高水平、一流的技術人才,技術中心的工作要達到高水平是不可能的,吸引、留住、使用好人才顯得特別重要。因此,技術中心企業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完善有利於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人才激勵機制,把技術人才激勵獎勵制度作為技術中心最重要的制度,下大力氣制定好、實施好。首先是處理好吸引外部人才與使用好現有人才的關係,打破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的傳統觀念。在現有的經濟、社會環境下,從外部吸引人才是我們技術中心的一項基本人才政策,但是同時更要重視企業現有人才的培養、使用。要處理好兩者的關係,不能因吸引外部人才而忽視現有人才。其次是處理好物資獎勵與精神獎勵的關係。物資、資金等是提高技術人才工作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要推行一些企業好的做法,對技術人才在提高待遇的同時,更多地為他們提供事業發展的機遇,提供技術成長的機會,提供才能發揮的舞臺,要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努力營造“宜於創新”的人才環境。

(二)抓住關鍵環節,完善企業技術中心功能建設

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是技術中心建設的靈魂,是技術中心水平高低的集中體現。要抓住創新能力建設這個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企業技術中心功能,充分發揮其作用。

一是要把企業技術中心作為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研究開發的中心,以產品為龍頭,帶動相關技術、工藝、裝備和材料的研究開發。

二是要把企業技術中心作為產品和技術決策諮詢的中心,對本行業及相關的全球技術和市場資訊要有較強的獲取能力,結合企業實際提出建議,供企業決策時參考。參與本企業發展戰略和技術進步規劃的制定,以及重大技術引進和技術改造專案的論證工作。

三是要把企業技術中心作為產學研聯合和對外合作交流的中心,做好國內外的合作與交流,與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及國內外同行建立長期的、穩定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關係。

四是要把企業技術中心作為技術服務和輻射的中心,對企業內其它技術開發機構的工作提供系統的指導、諮詢、評價和服務,對科技成果進行技術經濟評估,促進科技成果在企業內外的推廣應用。

(三)加大創新投入,切實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

目前,我市企業技術中心,尤其是部分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研發設施和手段較為落後,直接制約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研發經費投入不足。因此,我們要把加大創新投入作為突破口,利用好增值稅轉型的大好機遇,切實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創新能力建設。

一是企業要加大對創新的投入。我市企業技術中心研發投入比其他企業高,但與兄弟省市企業技術中心比,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企業應把研發投入作為優先考慮,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大對研發的投入。企業技術中心要保證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的比例不低於3%,並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省認定技術中心企業研發費用應在繼續保持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再逐年有所提升。

二是加大政府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引導和支援。國家、省、市每年安排用於企業技術創新、技術中心建設的資金很多,並逐年增長。國家發改委、省經貿委近年來對我市重點技術中心補助額度已達2100、1100萬元,市經委已連續三年對新認定的4家新認定的國家級、1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進行補助,累計金額已達2400萬元。各縣(市)區也應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投入。這方面高新區做得不錯,對-兩年省以上技術中心的扶持資金累計達到300萬元,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請各縣(市)區向高新區學習,進一步加大政府對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支援力度。

三是要用好用足國家支援企業創新的優惠政策。用好用足國家支援企業技術創新的優惠政策,也是加大企業研發投入的一個重要渠道。國家支援企業創新的優惠政策,最終都是落在了資金的支援上。但是在執行上,存在很多問題,企業技術中心中真正享受這些政策企業比例不高。這次會上,我們將請稅務局的領導對新出臺的“研究開發費稅前扣除管理辦法”進行培訓,希望技術中心企業一定要把學習、掌握好這些優惠政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積極努力把這些政策用好用足。也希望各縣(市)區市經委幫助企業用好用足國家的政策。

同志們,黨的xx大之後,我市的技術中心建設正面臨著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做好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意義重大。希望大家振奮精神,鼓足幹勁,齊心協力,紮實工作,用創新的精神進一步抓好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把我市企業技術中心真正建設成為技術人才的聚集地、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擁有者、創新研發工作的主導者、創新成果產出的主體,把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提到一個更高、更好的水平。

謝謝大家!

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篇3

同志們:

委黨組確定召開這次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經信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20xx年我省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情況,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任務。

剛剛過去的一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全省經信系統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狠抓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全省工業經濟和資訊化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5%左右,較全國和東部地區增速分別高約1.2個和1.8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2萬億元、利稅1.4萬億元、利潤8500億元,分別增長9.5%、6%和5%左右。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也取得明顯成效。預計全年規模以上企業R&D經費突破1150億元,同比增長10%,新產品銷售收入1.5萬億元,同比增長10%。全年實施省級創新專案4120項,投入研發經費276.69億元,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5700餘項。浪潮集團的“天梭高階容錯計算機”,康平納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取得重大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盛瑞傳動的“可動力換擋多擋變速器產業化”等一批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全省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 為工業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做出重大貢獻。下面,我簡要通報一下20xx年主要工作情況和20xx年工作安排。

一、20xx年技術創新工作回顧

20xx年,全省技術創新工作緊緊圍繞工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開展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優化技術創新政策和社會環境。出臺了《關於加快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今後一個時期我省企業技術創新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及五項具體措施。研究制定了《關於加快山東省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發展的意見》,圍繞22個行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分行業明確了我省亟待突破的232項共性關鍵技術,有效引導企業技術攻關,引導社會創新資源聚集。紮實配合省人大開展企業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工作視察。省人大會對8個市進行了現場視察,委託其他9個市人大對當地進行視察。這次視察全面提高了各級政府、部門及企業對依法推動技術創新的認識和實踐能力,對優化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落實力度。省、市、縣三級經信系統進一步加大政策宣貫、培訓力度,積極協調配合稅務部門落實政策。全省1208家企業共落實加計扣除政策總額81.6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8%和28.9%。

(二)著力提升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水平。推進重大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支援膠東半島汽車製造業叢集創新平臺等8個創新能力強、服務績效優的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做大做強。加強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及管理。新培育21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對20xx年以前認定的86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進行年度考核,針對考核中發現的問題,制訂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山東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的通知》,提出了4項措施,加強分類指導。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典型示範。浪潮集團、康平納、盛瑞傳動、金正大肥業、廣泰空港等5家企業(不含青島)進入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行列, 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通過了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複核。

(三)著力推進重大技術創新專案實施。認真組織實施省級技術創新專案計劃。全年實施省級創新專案4120項,投入研發經費276.69億元,形成新技術1791項、新產品2729項、新工藝1189項。組織實施國家重大專項。浪潮集團、中創軟體等5個專案列入20xx年國家物聯網研發和示範專項,爭取中央財政支援1500萬元,企業投入1.4億元在我省有比較優勢的食品安全、家防安全、煤炭生產安全等領域物聯網系統研發和示範推廣實現關鍵性突破。列入國家重大成果轉化專項的13個專案資金撥付到位9300萬元。加強專案管理。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重點技術創新專案管理的通知》,對重點專案進行了梳理,加強協調服務和管理,積極推進,確保專案順利實施,投產達效。

(四)著力探索產學研協同創新新路徑。 成功舉辦了20xx年山東省產學研展洽會。共有350家企業和85所高校科研單位參會參展,共簽約300項合作專案,總投資202億元,預計可實現新增銷售收入946億元,新增利稅158.8億元。深入推進專題對接和區域對接。與省科學院、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聯合舉辦了“生物醫藥與化工材料”產學研專題對接會,幫助日照舉辦了五蓮縣首屆企業產學研洽談會,並以此為示範,推進縣域企業產學研協同。積極推動產學研網上對接。目前通過該平臺註冊的企業已超過1200家、科研機構超過100家,另外還有各類中介機構、服務機構和金融機構近100家。繼續做好企業領域“泰山學者”工程建設。努力培養高層次人才隊伍,積極配合省委組織部,完成了“充分發揮企業引才用才育才主體作用推進企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及129位企業領域泰山學者特聘專家的推薦稽核,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的實施打下基礎。

(五)著力推動質量品牌和標準化工作開展。主要是按照工信部的部署,深入開展質量標杆經驗交流活動,制訂並組織實施了《工業質量品牌建設工作計劃和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智慧財產權運用能力培育工程工作方案》,在162家企業開展了試點示範活動。積極組織品牌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著力引導幫助企業制定各類標準。

回顧去年,全省技術創新工作之所以取得顯著成效,主要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各級、各有關部門的支援協作,也是廣大企業開拓創新,真抓實幹,艱苦拼搏的結果,一年來,各市經信委始終將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擺在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位置,在從事具體工作的同時,根據各市不同實際,不斷探索推進工作的新路子,任勞任怨,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工作,有的市強化創新平臺建設,有的市突出抓了產學研深入對接,有的市重點抓了政策的落實,積累了許多經驗,為做好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藉此機會,我代表省經信委向你們表示衷心感謝!

二、正確認識當前技術創新面臨的形勢

從國際環境看,近年來,科學技術突飛猛進,資訊科技、數字技術、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高技術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已達到80%以上。發達國家“再工業化”步伐不斷加快,新興經濟體迅速崛起,其核心仍是依賴產業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世界經濟論壇釋出全球競爭力報告,將世界經濟體的發展分為要素驅動階段、效率驅動階段和創新驅動階段,目前,發達國家都已進入創新驅動階段。以美國和德國為例,其之所以能長期保持強勁競爭力,就是因為其創新活動的持續活躍。20xx年,美國製定了《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和《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從國家戰略層面提出了加快創新、促進美國先進製造業發展的具體建議和措施。德國政府推出了《“工業4.0”戰略》,歐盟提出了“再製造化”的目標,目的是提升工業經濟佔GDP的比重;新興國家也在加快對外開放和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未來一個時期,全球範圍內圍繞市場、技術、資本和產業轉移的競爭將更為激烈,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醞釀和推進,將為我國提供難得的趕超契機。

我省是經濟大省,生產總值已接近6萬億元,全部工業增加值超過2.5萬億元,化工、輕工、紡織、機械等行業規模實力居全國前列,但結構性矛盾突出,資源環境問題嚴峻,特別是製造業產能普遍過剩,不少行業目前利用率明顯低於國際正常水平,不加快轉型升級沒有出路。加快技術創新是支撐轉型升級、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但是,從總體上看,我省企業技術創新仍然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思想觀念有待進一步解放。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意識還不夠強。一些地區、一些企業還沒有從根本上樹立起科學發展的理念,經濟增長依然走規模擴張的老路。二是創新質量和效率還有待一進步提高。科技經費投入不足與使用效率不高的矛盾並存,有限的投入還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20xx年,我省R&D投入1175億元,排在江蘇、廣東、北京後位居全國第四,但總額與排在前兩位的省都有近200億元的差距,企業R&D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0.8%,僅居全國平均水平,從使用效率看,20xx年,我省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89件 ,大大低於全國4.02件的平均水平。三是創新人才支撐有待進一步加強。人才總量不足。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研人員戶均不足10人,僅居全國中游水平。高層次人才不足。高層次專家人才僅佔科技活動人員總數的6.92%,低於上海的7.44%和廣東的7.30%。

去年中央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已全面進入新常態的重大戰略判斷,我們必須加強學習、緊跟時代、科學認識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進一步增強新形勢下做好技術創新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理清思路,明確目標,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好。

三、20xx年工作思路

20xx年,全省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總的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及xx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和省經濟工作和經信工作會議部署,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強化平臺支撐,深化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團隊,健全完善創新體系,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技術創新專案,突破一批共性關鍵技術,培育一批新興產業增長點,為新常態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做好20xx年工作,要把改革貫穿始終,在工作操作中,我們要注意適應新常態,認真貫徹國家及省裡行政權力改革精神,以創新思維開展工作,改變過去過度依賴專案評審、中心認定的工作方式,建立以市場為導向,更加多元化、更加適應新形勢的工作體系,在搞好頂層設計和政策研究的基礎上,大力發揮社會中介組織作用,運用市場化的手段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著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加強對技術創新工作的巨集觀引導。要認真抓好各項基礎性工作,緊密追蹤國際科技發展的最新動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研究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和我省產業轉型升級對技術創新的要求,分行業、分專業、分產品、分技術摸清現狀,找準問題,明確發展路徑,提出發展思路。要充分發揮大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行業專家的重要作用,整合社會資源服務企業技術創新,提高規劃制定的前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保質保量完成規劃編制任務。各市也要結合本地實際,完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調研工作,紮紮實實地抓好本市技術創新規劃編制。

(二)以公共平臺為重點,優化提升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水平。要進一步加快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制定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管理辦法和相關扶持政策,選擇10家左右擁有高層次自主智慧財產權,對我省產業及區域發展起到引領、帶動作用的重大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支援。各市要注意發揮各重大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作用,要求其圍繞共性關鍵技術瓶頸進行選題開發,為區域及行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要提升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管理水平,建立更加適應新形勢的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和評價體系,強化頂層設計、引導和服務,實現企業技術中心數量和水平上的雙提升,同時,進一步引導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行業技術中心聚焦共性關鍵技術,打破地域和行業界限進行互動交流,做好上下游產品創新平臺的對接,實現區域、行業的共同發展。發揮好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的引領作用,再爭取一批企業進入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行列,認真總結示範企業典型經驗向全省推廣,樹立一批建設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典型,發揮其引領示範作用,帶動全省企業技術創新平臺整體上新水平。發揮好企業技術進步促進中心等創新服務機構作用,以需求為導向,運用市場化手段,為全省共性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服務。

(三)深化產學研結合,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工程。圍繞工業轉型升級重點領域,突出產業發展的制約瓶頸,從今年起,每年選取100項重大合作專案,運用市場機制集聚創新資源,聯合攻關,滾動實施,重點抓好與中科院瀋陽分院、省科學院共同制定的“山東省產業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行動計劃”落實,為全省工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提供技術支撐。實施“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按照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安排和部署,每年遴選30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並著力做好相應管理服務工作,提升領軍人才引領作用。進一步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搭建高層次、高密度、開放性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網路。逐步探索山東省產學研展洽會市場化運營新模式。引導和支援各行業協會、各市縣積極拓展產學研合作的渠道,支援行業協會開展專題對接、市縣開展區域性對接,推動產學研合作向全面縱深發展。

(四)加強技術創新專案管理,促進創新成果產業化。以新材料、新資訊、新能源和高階製造為重點,突出抓好發展基礎好、產業鏈條長、技術水平高的自主創新專案,按照“隨時線上申報,定期集中稽核”原則,著力完善專案網上申報系統,加快形成一批新成果,研究制定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具體辦法,健全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服務體系,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實現產業化,推動形成實實在在的經濟社會效益。繼續實施企業智慧財產權運用能力培育工程和工業品牌推進計劃,支援企業把技術創新成果向新標準、新品牌轉化,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積極與國家有關行業規劃對接,爭取更多專案列入國家重大專項規劃。

(五)以優惠政策落實為著力點,進一步優化技術創新環境。以省市兩級企業技術中心為重點,繼續加大加計扣除政策培訓宣貫力度,實現企業技術中心加計扣除政策培訓全覆蓋;建立各市政策落實情況通報制度,推動地方政府加大政策落實力度。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xx〕8號)檔案精神,建立企業技術創新常態化調查制度,掌握、分析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動態趨勢,及時發現企業技術創新活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對策研究,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採取多種渠道,大力宣傳技術創新引領企業轉型發展的典型案例,營造重視支援技術創新的社會氛圍。

同志們,20xx年是“”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 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牢牢把握“一個定位、三個提升”總體要求,求真務實、埋頭苦幹、勇於創新,恪守紀律,不斷加強學習調研,改進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法,努力開創全省技術創新工作新局面,為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