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8.7K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群眾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為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著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通用16篇)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汙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群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汙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援。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必須找準定位、持續發力,務實創新、開拓進取,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抓組織振興促鄉村振興上實現新突破。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政治組織,必須進一步強化政治屬性,突出領導核心地位,這是抓好農村基層黨建之魂。擴大黨組織有效覆蓋。對於符合組建黨組織條件的,做到應建盡建;對於暫不具備組建條件的,加強黨的工作。注重創新組織設定,探索將黨總支設在產業聯盟上、黨支部設在產業協會上、黨小組設在產業聯合體上,不斷織密組織網路。推進黨組織的有效領導。黨組織要領導並支援其他各類組織依法依規行使職權,逐步健全完善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黨群議事會為議事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的“一核三體”執行機制。組織黨員有效聚合。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主題黨日”“黨員活動日”等做法,定期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建立黨內關愛資金,增強廣大黨員榮譽感歸屬感。

基層黨建發展的歷程,就是不斷傾聽時代聲音、不斷髮現和解決問題的歷程。抓基層黨建,就要奔著問題抓、按照要求抓、結合實際抓。抓實抓活黨支部。強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分類抓好組織生活制度落實,讓黨組織能落實、好操作,讓黨員想參與、有收穫。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深入開展示範點建立活動,每年倒排一批軟弱後進村黨組織進行迴圈化整頓。切實提升凝聚力。黨組織的凝聚力來自於聯絡服務群眾的質效,來自於在群眾中的影響力。要健全服務體系和鏈條,把農村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在黨組織周圍。

要把抓發展有機融入基層黨建每個環節、每個要素,落實基本制度要圍繞中心工作,開展組織活動要結合重點任務,發揮黨員作用要著眼群眾需求,確定黨建專案要立足解決發展難題。要加強對鄉村振興的組織領導。要把黨員、群眾和各方面力量組織起來,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以發展成效檢驗黨建成果。

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好,把農村黨員幹部教育管理好,把農民群眾團結服務好,需要樹立強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責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務抓在手上。要強化責任擔當。把抓農村基層黨建作為分內職責,層層建立抓農村基層黨建的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把基層黨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謀劃、一同研究、一同推進。把抓農村黨建工作成效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督促各級黨組織書記聚焦黨建主責,直接部署推進。要強化務實創新。加強調查研究,把形勢的變化分析透,把基層的訴求弄明白,把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方向和目標理清楚,推動農村基層黨建順時應勢、固本開新。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3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發展逐漸出現一些問題:撂荒現象普遍、麻將賭博氾濫、基礎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較貧乏,留守兒童婦女數量龐大、“空心化”現象多有存在。這就違背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初衷。

我們要讓故鄉回得去,讓鄉村的未來看得見。

即使未來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農村絕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鄉村建設要與時代以同頻率的步伐向前邁進,讓故園依舊,讓“小橋流水人家”的場面與我們同行,讓在外遠行的遊子有自己的歸屬,讓更多的老人、兒童得到溫暖的陪伴,再無空巢之人,再無留守之痛,才能建設真正的.美麗鄉村,展望更美好的未來。

建設美麗鄉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走在鄉村建設的路上,有農民在大地上奮鬥,餘姚橫坎頭村全體黨員艱苦奮鬥,將一個交通閉塞、房屋破舊、村民收入低的薄弱村,發展成了全國文明村,並收到了親筆回信。這就是進步,這就是發展,這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的希望。總有人說,理想與現實往往背道而馳。但是當踏上了中國夢的征途後,一切彷彿那麼和諧。在這條路上,鄉村建設如同煙火,偶爾冷漠受挫,但終歸發展火熱;恰似人間,終有光明時刻。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4

以特色農業發展為中心,構建產業融合體。農村產業是農村發展的基礎,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這就要求我們依託於特色農業、景點、遺址等旅遊資源,優先發展現代化觀光農業產業,強力推進特色產業鏈,加快產業融合,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農村增收。鄉村振興戰略心得體會總結以下

加強環境綜合治理,打造出特色適居環境。持續改善配套設施,保護生態空間,清理生活垃圾,打造出山綠水清環境,全方位打造出適居的居住環境。全方位搞好專案升級改造、環境綜合治理、社群總體營造等專案,改進交通出行、村子風貌和生態狀況,打造出特色適居環境。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彙集鄉村振興合力。以“政府主導、農民主體、政策推進、機制創新”為原則,凝聚鄉村振興的合力,形成制度化推進機制。一是建立領導組織體系。實行鄉鎮級領導聯絡重點村、示範村創建制度,開展結對幫扶指導,實行部門與村委、村民結對幫扶機制,形成鄉、村、組三級聯動、縱向到底的工作機制,全方位構建鄉村振興的組織體系。二是加強激勵措施。根據功能定位,對工業經濟、休閒經濟、農業經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考核,實現平衡發展。三是深化農村改革。加大農地、林地土地流轉力度,健全土地流轉管理服務,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機制。

鄉村振興戰略一定要堅持高點謀劃,突出產業定位。積極加快健康與養老、旅遊、網際網路、健身休閒、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堅持整體佈局,突出產業融合。積極構建“1+D+N”健康特色小鎮佈局。“1”即為以小鎮為單位;“D”即為以示範村為支撐點;“N”即為以多個產業發展為主體,切實構建1個區域,多個示範點,無數個產業融合,建成田園綜合產業。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5

人才是社會幹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於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脫貧困。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為《讓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後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係。貧困地區,受限於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貧窮,導致對於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於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因此,加強人才工作,讓大學生不斷在鄉村振興上助力,往往就能解很多鄉村振興發展的問題。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為繼。因此,解偏遠農村發展的瓶頸,就要不斷髮揮大學生的作用,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臺。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後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為。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解農村地區人才的問題,還是要不斷髮展事業平臺,讓大學生來到農村不會覺得是“遊一遊”。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幹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鬥,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作為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6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域性出發、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統籌推進“無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大戰略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 國家社會歷史程序告訴我們一個規律:“無商不富,無工不強,無農不穩”。農業作為一個國家最基礎的產業,它發展的水平高低關係到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決定人民幸福度和滿足感的重要指標。我國農村地區老齡化嚴重,缺少勞動力進行生產,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隱患,依靠科技創新,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可持續道路。

實現農業現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創新推動。科技進步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在西部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業生產人力投入過高。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普及,打通了農村孤島融入現代經濟的通道,讓偏遠鄉村同外部世界實現了歷史性的互通。資訊科技、現代物流等技術手段,有效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現代醫療技術不斷提升農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的發展,為鄉村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實現農村現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資源的創新。人是高新科學技術實施的載體,只有農村人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新科技才能在農村地區真正的得到應用。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在農村創造一個讓人才發揮才能的舞臺,是我們現在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深化加大農村人才體制的改革,出臺一系列的獎勵措施,支援和鼓勵我們的大學生、返鄉農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鄉進行創業,鼓勵他們在我國的農村地區進行創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發出我國農村的內生活力。同時,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愛科學、懂技術、敢創新的新農民,為農村生產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鄉村振興是一個偉大的課題,它是脫貧攻堅的升級版。成功與否,關係到我們人民的根本利益,創新發展技術,打破常規思維,樹立大局觀念,埋頭艱苦奮鬥,相信我們一定會奪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勝利!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7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民必須富,讓人們願意回。鄉村若是“梧桐樹”,便會引來鄉賢遊子們這些“金鳳凰”,正所謂“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鄉村的振興發展的對“城歸”的引力第一要義就植根於農民生活的富足,從產業發展、社會保障、就業創業、社會治安、養老方面成為農民最為關心最為迫切的問題,只有為農民生活奠定堅實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調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農民工返鄉,又能夠不斷促進廣袤鄉鎮百業興旺,以創業促就業、增收入,從而打開了農業現代化、城鎮化乃至新農村建設的新局面,從而又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推器。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村必須美,讓人們回得去。農村是農民的家,每個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夠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改變農村環境,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還農村以“鬆月夜生涼,風泉滿清聽”的隨意而居是遊子們的虔誠嚮往。而當農藥化肥的使用汙染了塊塊土地;當生活垃圾玷汙了彎彎清泉;當秸稈焚燒汙濁了朗朗晴空,鄉村的土壤、水體、大氣的汙染直接影響菜籃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談夯實返鄉迴歸之基?失去了鄉村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質、安全的食品,鄉村振興就失去了遊子們的青睞,就失去了永續利用的戰略資源,何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建設才是鄉村振興的依託。

鄉村振興,我認為農業必須強,讓人們留得下。興業致富是許多人逐夢的源動力,而守業安居則是廣大農業經營者的定心丸。鄉村留得住人才是鄉村持續振興發展的應有之義,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則是讓“城歸”留下創業守業的必由之路。當農業搭上“旅遊+”的快車,鄉村旅遊便為鄉村提供了“重塑”與“再生”的機會。隨著旅遊需求的多元,寧靜致遠,田園丹青的鄉村旅遊因其特有的魅力成為人們新的選擇,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經濟邁入新常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遊將會有更大作為、更大擔當,方能不斷填充著鄉村振興的底色。

緣木求魚不可取,竭澤而漁不可行。全民期待“美麗鄉村”的今天,用富民之美給村民一個富足的生活條件,用生態之美給遊子一個身心休憩的家園,用強業之美給城歸一個勃勃發展的生機,只有走上富民、村美、強業的多贏之路,才會實現鄉村宜居安康的振興之夢。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8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必須找準定位、持續發力,務實創新、開拓進取,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展現新作為,在抓組織振興促鄉村振興上實現新突破。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政治組織,必須進一步強化政治屬性,突出領導核心地位,這是抓好農村基層黨建之魂。擴大黨組織有效覆蓋。對於符合組建黨組織條件的,做到應建盡建;對於暫不具備組建條件的,加強黨的工作。注重創新組織設定,探索將黨總支設在產業聯盟上、黨支部設在產業協會上、黨小組設在產業聯合體上,不斷織密組織網路。推進黨組織的有效領導。黨組織要領導並支援其他各類組織依法依規行使職權,逐步健全完善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黨群議事會為議事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的“一核三體”執行機制。組織黨員有效聚合。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主題黨日”“黨員活動日”等做法,定期開展民主評議黨員工作,建立黨內關愛資金,增強廣大黨員榮譽感歸屬感。

基層黨建發展的歷程,就是不斷傾聽時代聲音、不斷髮現和解決問題的歷程。抓基層黨建,就要奔著問題抓、按照要求抓、結合實際抓。抓實抓活黨支部。強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分類抓好組織生活制度落實,讓黨組織能落實、好操作,讓黨員想參與、有收穫。堅持抓兩頭帶中間,深入開展示範點建立活動,每年倒排一批軟弱後進村黨組織進行迴圈化整頓。切實提升凝聚力。黨組織的凝聚力來自於聯絡服務群眾的質效,來自於在群眾中的影響力。要健全服務體系和鏈條,把農村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密團結在黨組織周圍。

要把抓發展有機融入基層黨建每個環節、每個要素,落實基本制度要圍繞中心工作,開展組織活動要結合重點任務,發揮黨員作用要著眼群眾需求,確定黨建專案要立足解決發展難題。要加強對鄉村振興的組織領導。要把黨員、群眾和各方面力量組織起來,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以發展成效檢驗黨建成果。

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好,把農村黨員幹部教育管理好,把農民群眾團結服務好,需要樹立強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責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務抓在手上。要強化責任擔當。把抓農村基層黨建作為分內職責,層層建立抓農村基層黨建的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把基層黨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謀劃、一同研究、一同推進。把抓農村黨建工作成效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督促各級黨組織書記聚焦黨建主責,直接部署推進。要強化務實創新。加強調查研究,把形勢的變化分析透,把基層的訴求弄明白,把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方向和目標理清楚,推動農村基層黨建順時應勢、固本開新。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9

通過學習,我受益匪淺。作為組織委員,怎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引發了我深入的思考。

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始終堅持黨建引領,進一步理清“振興什麼”“誰來振興”“怎麼振興”等關鍵問題。一是強化黨建引領振興的責任落實。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建立健全鄉、村兩級抓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責任落實機制;建立健全鄉鎮黨委每月研究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村黨組織書記定期交流等機制。二是突出村黨組織領導地位。強化農村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全面推行“四位一體”村級治理機制,全面清查村幹部涉黑涉惡違紀行為,把掃黑除惡與加強農村組織建設結合起來,為鄉村振興營造清朗環境。三是打造過硬農村帶頭人隊伍。通過拓寬選育渠道、加強教育培養、完善考核激勵、暢通晉升渠道、提高待遇保障等舉措,推進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四是發揮黨員示範帶動作用。加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深化黨員冬春訓、黨員示範崗、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積分管理、民主評議等做法,通過黨員示範帶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農村鄉風文明,提升鄉村民主和諧水平。五是打造服務型黨組織。一方面,改變觀念,加強學習,提升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著力服務群眾,瞭解村情民意,從抓好群眾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堅持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要素。人才是第一資源。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強力支撐,要充分調動農民群眾和各類人才參與鄉村振興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一是廣泛引進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實施本土人才迴歸工程,完善政策激勵機制,鼓勵返鄉農民工、回鄉大學生、退休人員、退役軍人以及其他人才返鄉進村創業;另一方面,積極招錄公務員、事業人員和鄉村振興專幹,充實基層工作力量。要善於挖掘有一定技能、技術的“田秀才”“土專家”“種養殖能人”建立本土人才庫,發揮本土人才的作用。二是加大培訓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農民頒發執業、培訓證書,同時注重提升學歷。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扶持一批農民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藝人。三是打造鄉村文化人才隊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文化陣地,加強農村文藝骨幹、民間藝人、專業人才等的扶持和培養,舉辦鄉村文化藝術節、文藝匯演等文藝活動鍛鍊人才。四是組建“兩支工作隊”下鄉駐村幫扶。選派專業對口、經驗豐富的黨員幹部,組建鄉村振興工作隊和科技人才服務隊,紮實開展駐村幫扶、科技幫扶。

堅持把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中之重。產業興則農村興,產業旺則農村旺。綠色引領,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是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創新發展新業態。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現代農業+健康養生”“現代農業+電商”“現代農業+文化”等美麗經濟。二是發展新型服務業,盤活農村資源,拓展農民創業就業新途徑。推進鄉、村、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建設,廣泛吸納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社,積極參與生態養生、休閒觀光、鄉村旅遊、美麗鄉村等新興服務業建設。深入推進“網際網路+農業”,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全面推進資訊進村入戶,依託“網際網路+”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強化電商企業與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產銷對接,鼓勵社會力量運用網際網路發展各種親農惠農新業態、新模式。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0

時間是忠實的記錄者,也是客觀的見證者。江西井岡山市神山村在鄉村振興中書寫了“神氣”故事;老書記焦裕祿探流沙、查風口的河南蘭考張莊村,如今“風沙窩”變成了“金銀鋪”;寧夏永寧縣原隆村百姓過去久居“苦瘠甲天下”之地,因為移民搬遷生活越過越興隆……一曲曲改變命運、邁向全面小康的壯麗凱歌,是中國共產黨守初心、擔使命的具象體現,也成為社會主義優越性的生動註腳。正如一位聯合國官員所評價的,“中國最貧困人口的脫貧規模舉世矚目,速度之快!”   從解決溫飽到擺脫貧困,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歷史性地解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這將是前所未有的成就,足以彪炳史冊。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僅將會大幅度地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將大大改善貧困地區產業基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讓發展紅利惠及更多農村人口,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基層幹部的作風能力有了轉變,農村治理水平有了提升,這些都是涉及長遠發展的,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經濟快速發展和大規模減貧同步實現,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朝著共同富裕不斷邁進,深刻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展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脫貧攻堅實踐,積累起具有長遠啟發意義的經驗。比如,全黨動手、舉國之力,形成全國上下攻堅的合力。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貧困群眾帶來了資源、技術和發展思路,這正是扶貧合力的生動體現。比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過精準“滴灌”提高扶貧效率。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扶貧就有千百種方案,就會付出千百倍努力。比如,產業扶貧、扶志扶智,為脫貧攻堅製造可持續的內生動力。發展產業讓農民從田間走向車間,鼓勵創業催生無數致富能人,扶志扶智提振農民奮鬥追夢的精氣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形成脫貧攻堅的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才能防止返貧,鞏固脫貧成果。可以說,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不僅以實際行動加速了世界減貧程序,也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展望未來,中國人民將歷史性地擺脫絕對貧困,共同邁入全面小康,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將得到更為有力的驗證。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政黨,一個以人民為堅實根基的國家,其征途必定是星辰大海,其未來必定是其道大光。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1

人才是社會幹事創業的第一資源。大學生則是人才當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學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質和能力還是值得信賴的。近年來,不少地方對於大學生越來越重視。很多農村地區,長年難以擺脫貧困。關鍵還是在於人才方面出了不少問題。近日,一篇名為《讓大學生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的文章更是旗幟鮮明表達了大學生應該不斷為鄉村振興助力,促進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

很多貧困地區,貧窮和落後與人才的匱乏和短缺不無關係。貧困地區,受限於諸多的客觀條件,人才,特別是大學生難以在一些貧困的農村施展才能。更為重要的是,由於貧窮,導致對於很多鄉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沒有底氣和勇氣。對於大學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遠農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顯得人才過剩甚至飽和。這就是長期以來困擾很多偏遠農村發展的重要障礙。

新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之所以能夠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質量發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沒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質的大學生不斷助力當地發展,經濟想要實現突飛猛進難以為繼。

讓大學生助力實現鄉村振興,要積極打造可以讓大學生施展才能夠的事業平臺。很多農村地區,產業都比較落後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礎設施也比較落後,導致很多大學生即使去了很多農村也難以有所作為。很多大學生到了這些地方甚至有種被埋沒、甚至最終被荒廢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如果不解決,往往就會導致農村地區與城市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才的匱乏問題必將長存。在一些農村地區,大學生來到這些地區,往往也留不住。

大學生,是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更是社會精英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幹事創業,需要人才的不懈奮鬥,更是需要大學生不斷在幹事創業中不斷努力。鄉村振興,這是十九大國家的戰略部署,是保證廣大農村人民群眾實現脫貧致富的關鍵。作為這一重大戰略的實施,就需要大學生的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統籌推進“無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大戰略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國家社會歷史程序告訴我們一個規律:“無商不富,無工不強,無農不穩”。農業作為一個國家最基礎的產業,它發展的水平高低關係到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決定人民幸福度和滿足感的重要指標。我國農村地區老齡化嚴重,缺少勞動力進行生產,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隱患,依靠科技創新,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可持續道路。

實現農業現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創新推動。科技進步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在西部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業生產人力投入過高。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普及,打通了農村孤島融入現代經濟的通道,讓偏遠鄉村同外部世界實現了歷史性的互通。資訊科技、現代物流等技術手段,有效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現代醫療技術不斷提升農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的發展,為鄉村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實現農村現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資源的創新。人是高新科學技術實施的載體,只有農村人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新科技才能在農村地區真正的得到應用。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在農村創造一個讓人才發揮才能的舞臺,是我們現在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深化加大農村人才體制的改革,出臺一系列的獎勵措施,支援和鼓勵我們的大學生、返鄉農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鄉進行創業,鼓勵他們在我國的農村地區進行創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發出我國農村的內生活力。同時,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愛科學、懂技術、敢創新的新農民,為農村生產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鄉村振興是一個偉大的課題,它是脫貧攻堅的升級版。成功與否,關係到我們人民的根本利益,創新發展技術,打破常規思維,樹立大局觀念,埋頭艱苦奮鬥,相信我們一定會奪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勝利!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3

一、要建強村幹隊伍,以奉獻和擔當贏得支援

黃鋪村是由三個鄉鎮的三個村合併而成的,並村時為了化解村裡140多萬的債務,我們承攬三個基地整地工程,村幹們磨嘴皮,磨腳皮,起早摸黑,流血流汗,既當老闆,又當工人,每名村幹部都不講條件,把村裡的事是當家裡的事幹。後來我們組織村幹部外出參觀考察,舉辦黨員培訓班,拓寬視野,更新觀念,提高村幹部適應市場、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發展村級產業,提升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同時通過“三會一課”、村民代表會、村民議事會,廣開言路,共謀發展思路,同築致富財路。十幾年的風雨歷程,收穫的不僅是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也為後來的發展建立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幾次換屆選舉,村幹部幾乎都是高票連任。

二、要發展多元產業,以集體經濟壯大反哺民生

黃鋪村屬於丘陵地帶,山上長的是矮老鬆,產生不了經濟效益;田地不規整,不利於機械化作業;一家一戶經營模式,不利於產業化發展。要想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固守原來的老路顯然是行不通的。20_年潛山被省政府列為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縣,當時的縣政府將農村集體“三資”運營改革列為重點推進專案,不僅從政策上支援,還從經濟上給予幫助。我們搶抓這一機遇,及時向縣與鎮領導彙報了思路和想法,順利爭取到列為試點村機會,同時虛心向財政綜改等部門請教,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我們依據改革方案原則要求,本著“依法、自願、有償”的方針,採取土地產權性質不變、村集體統一經營模式,成立了村集體控股和主導的“錦繡家園農林有限公司”“錦繡農業專業合作社”,全面推動“三變”改革,鼓勵和引導農戶以山場和田地入股,明確股本權屬,實行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村集體從農戶手中流轉低產田、荒山地,結合高標準農田綜合治理專案對土地進行統一整理,加強田園化改造,打破了過去一家一戶的田塊高矮不平、大小不整的格局,農戶只認畝數、不分地塊。合作社根據地質條件和農作物的生長習性,相繼建成千畝瓜蔞苗圃基地和千畝油茶花卉基地。聘請有技術專長和管理能力的農民組成6個班組,組織當地村民負責生產,村裡安排2名村幹,從事合作社管理經營。20_年,通過村合作社集約經營,兩大基地營業收入達到320萬元,純利潤達到70萬元,入股農戶按照入股的農田和山場數分別得到每畝400元、每畝60元的租金收入,另外用水田入股的農戶還分得了每畝50元的紅利。同時入股農戶通過參與基地務工,戶均勞務收入達1萬餘元。村集體合作社的建立,為集體的資產積累和長足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也有力推進了我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特色農業的轉型。

近年來的探索和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物質基礎。只有集體實力增強了,才能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同樣,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只有將集體經濟反哺村公益事業,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基層組織才會得到永續發展。我們並村初期,集體經濟底子薄,群眾要求也低,只想每個村民組能修通一條能通行的砂石機耕路就行。但隨著黨在農村各項富民政策的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的好轉,群眾的期盼也越來越高。除去村民土地分紅外,我們將每年村集體收入剩餘部分更多的投入村莊美麗鄉村建設、公益事業中。我們從農民手中得到土地發展經濟,而他們也嚐到了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實實在在福祉,對村組織的信任度、滿意度、支援度提高了,村裡發展集體經濟也更能放開手腳、敢闖敢試了。

三、要在發展中保護,凸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有別於大規模拆建的城市化程序,鄉村不是簡單的用資金對村莊進行商業開發,而是以村民為主體,村莊環境為載體,以尊重地方文化、重塑鄉村身份標識為切入點,促進農村和城市的交流,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發展鄉村不僅僅注重農業發展,同時也要挖掘文化、經濟、生態等方面的價值。

我們村於20_年正式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建設過程中我們秉持“五個不一留”原則: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個模式、不破壞自然風貌和肌理、不用城市標準和方式建設農村,留住田園風光和鄉村記憶。統籌考慮村域及居民點範圍附近的山、水、林、田、路等生產生活要素,大力修建村組水泥路、瀝青路,完成當家塘整治、旱廁改造、修建休閒廣場、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等。同時,我們保留了古民居、古樹名木,保護時代留給村莊的記憶。基礎設施的改善,方便了群眾生活,也縮小了農村與城市的差距。這些接軌城市卻又保留農村特色的建設,將農村變成了城市的後花園,宜居宜遊的樂土,吸引年輕一輩村民返鄉就業創業,來自城市的客人也紛至沓來,賦予了鄉村無限的發展活力。

四、要推動“三治”融合,讓村莊更加和諧溫馨

我們既要發揮中國優秀農耕文化的傳統價值,又要著眼於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群眾事、群眾議、群眾辦,真正實現農民當家作主。

一是推動自治建設。讓村民群眾參與到村內事務中來,還權於群眾,實行“陽光村務”,我們實行“五議三公開兩參與”工作法,確保了村務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透明化。成立了監察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黨風監督小組,強化村務、財務監督,讓“小微權利”在陽光下執行,讓更多的村民成為村內事務的參與者、決策者、監督者。

二是推動法治建設。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道德講堂為重要教育平臺,結合“三會一課”制度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講重作”專題警示教育,開展黨紀黨規、法律法規集中學習,用典型事蹟講德教禮,用典型案例敲響警鐘,真正讓農民群眾懂法、守法、用法。

三是推動德治建設。尊重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結合鄉土特性,充分發揮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的潤滑劑作用,為鄉村社會提供有效的秩序支援。我們黃鋪村歷來重視村規民約作用,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認真挖掘村莊優秀傳統文化,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黃鋪歷史、先賢故事、重大事件、村規民約等,併成立志願者服務隊,定期開展敬老、助殘、清潔衛生等服務,發揮“一約四會”重要引領、監督作用,倡導新生活,引領新風尚。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4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這次,有四句話不一樣。新的鄉村振興總要求,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設定的新目標,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這是新的歷史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最終目標。始終關注農村人居環境,關注農民生活環境。以人民為中心,讓農民生活在美麗鄉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這一項,堅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紮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這一重要內容。從關心廁所衛生,通過“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這樣的“小事”可以看出,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人居環境的改變還有農民的幸福感越來越被重視。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5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通知》,要求持續築牢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思想政治根基。理論學習是黨員幹部“修身”“修行”的必修課,無論何時,都要把理論學習當作必不可少的工作來抓。黨員幹部要在“深耕細作”中力戒理論學習形式主義,保證理論學習有收穫,在理論學習中持續提升黨性修養,不斷提高政治能力。

讀原著要全面系統學,往深裡走,切忌“蜻蜓點水”。閱讀經典著作是理論學習的第一大方法,讀懂原著作者想要揭示的道理及社會現象,不僅能誘發讀者深層次的思考,還能影響到讀者的一言一行。原著的經典在於其蘊含的思想價值、文學意義及人文精神,讀原著必須在掌握一定背景的前提下才能體味到原著散發出來的“經典魅力”。黨員幹部讀原著要帶著一種“如飢似渴”的心態去了解,比如說讀馬列著作,就要以歸零狀態去讀,馬列著作的專業性和學術性要求黨員幹部在讀之前必須做足背景知識的瞭解工作,才能防止因為讀不懂而“蜻蜓點水”。要通過全面系統地讀、多讀、反覆讀,才能深刻感受馬列原著的理論魅力和震撼力。在精讀精學中不斷思考,通過讀經典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源頭深處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把經典著作中的深刻思想切實轉化為知識儲備,這才是理論學習的意義。

學原文要深入思考學,往實裡走,切勿“淺嘗輒止”。學習原文要有計劃地學、有方法地學,既不能生搬硬套當“書呆子”,也不能照抄照搬“淺嘗輒止”,要在學習原文中深化認識、轉變思想觀念,從而找到貫徹落實的具體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為政者需要學與思》一文中指出,要通過深入學習來明確遠大的人生志向,通過深思熟慮來制定科學的工作方案,黨員幹部要有主動思考的能力,學深悟透原文中的精髓,一是找到為政者的前行方向,二是“摸清”下一步工作的推進路線。要在善學善思中堅持和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的靈魂,要在深入思考中積極尋求為民辦事、為民解憂、為民造福的創新對策。理論學習可以修政德,所以學習原文要有刻苦學習、深入鑽研的精神,淺嘗輒止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學習原文是黨員幹部加強黨性修養的重要途徑,若能夠把學習原文當成一種工作態度和一種精神追求,便能在原文中找到為官從政的人生觀、價值觀。

悟原理要聯絡實際學,往心裡走,切莫“臨陣磨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於黨員幹部而言就如同一座精神“富礦”,要通過悟透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解決實際工作中面臨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聯絡實際學,因時因勢、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正確地運用好馬克思主義。在戰疫膠著階段,我們強調要抓住重點著力做好重點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只有集中力量把重點地區疫情控制住,才能從根本上扭轉全國疫情蔓延局面,到戰疫形勢向好階段,主張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每個階段的發展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支撐,馬克思主義更是貫穿於每一項科學決策的全過程、全方面。這是在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原理蘊含的思維和方法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情況,讓理論聯絡實踐並指導實踐,從而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臨陣磨槍必定一知半解,聯絡實際悟原理才能提高黨員幹部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及創造性。

理論學習並非為學而學,重要的是掌握理論中蘊含的深刻意義和價值,從而轉化為指導工作和實踐的科學方法。力戒理論學習形式主義,要讓黨員幹部真正在理論學習中汲取精華、吸收養分、砥礪黨性,紮實將理論學習成果運用到工作中來。

2023年鄉村振興心得體會 篇16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兩次提到“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它列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定實施的七大戰略之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繁榮,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我鎮是農業大鎮,通過反覆學習、深刻領會,作為一名基層黨員,使我憧憬無限,非常振奮,倍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主席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域性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統攬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九大精神的豐富內涵,特別是深刻理解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思想,準確把握“重中之重”的戰略定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科學論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深化農村改革的目標任務、建設現代農業的工作部署,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認真踐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啟用市場、要素和主體,打通渠道,讓廣大農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紅利。十九大報告強調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這有利於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給農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