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通用29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2.72W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

書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在現代化程序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要切實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通用29篇)

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長期以來我國都是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發展政策,新時期我們實現了總體小康,但是要實現全面小康,就一定好抓好鄉村發展,要充分認識關鍵在少數這一重要觀點和論述,抓好鄉村振興工作不能“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要藉助“五條腿”齊發力才能順利抵達全面小康的幸福“人民公社”。

鄉村振興,核心要抓產業振興。發展現代農業,就要“固本強基”在結合我國農村實際的前提下,既要搞好平原地區的大機器生產作業,也要發揮“丘上林業,丘間塘,花田瓜谷果魚糧”的丘陵地區農業發展,要深度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讓農業產業走上產業發展之路,走“規模化、機械化、融合化、集體化、常規化、網路化、產業化”的發展路子,讓群眾在大發展中憑土地和勞動力享受農產品的紅利,提高群眾的積極性;適時建設一批高標準、成規模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示範園區,引領農村產業發展,在農業生產中,打造匯聚生產、加工、服務和銷售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化綜合體,逐步建立農產品的“直銷”路徑,讓群眾既掌握生產環節也掌控銷售環節,同時還明白市場需求環節,從而開展符合社會需求的農業生產活動。

鄉村振興,關鍵要抓人才振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基礎。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要鼓勵大批具有農技專業的大學畢業生,深入基層、紮根基層、投入基層、奉獻基層,為農村一線發展注入專業技術血液;採取“授人以漁”的模式,利用夜間、午間農民空閒時間組織專家教授到農村開展巡迴培訓教學,著重以理論培訓、現場教學、問題簡答等方式豐富教學課程,全力解開部分農民文化水平不高的問題,尤其重視現場教學和案例講解,通過直觀的教學方式讓農民掌握種植技巧、領會發展思路、開闊行業眼見,大力培育新型化職業農民。

鄉村振興,重點要抓文化振興。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要站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發展的角度,進一步提升農民精神風貌,展現農村淳樸的風土人情,要善於挖掘農村最本質的道德情感、社會心理、風俗習慣、是非標準、行為方式、理想追求、家風家訓等民俗民風,要提高鄉村文化個體的綜合素質,著力加強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鄉風文明建設,讓鄉村意識形態引領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和基層文化發展;鄉村文化發展起來了,就能實現第三產業與第一產業的融合,讓第二產業有了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讓農村更有看頭、更有想頭、更有奔頭。

鄉村振興,基礎要抓生態振興。隨著現代農村發展,城鎮化規模不斷擴大,農村與城市的差別也在縮小,農村廢棄物隨處投放、垃圾不能及時清運和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問題也比較突出。長期以來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這是農村的先天優勢。實現鄉村振興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思想覺悟和認識,不斷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要在農村採取建立畜糞尿、生活垃圾、危害性垃圾分類處理的垃圾桶,對垃圾進行科學無害化處理,要把農村最美好的生態環境優勢儲存好、利用好、規劃好、發展好,要在農村經濟發展的長河中,把宜人、宜居、宜旅遊的良好生態環境保護好。

鄉村振興,根本要抓組織振興。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問題始終是黨最關心、最關切的問題。鄉村振興發展還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強不強,基層黨員幹部工作能力行不行,直接關係到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好與壞。鄉村振興程序中,基層黨組織必須突出問題導向,著力破除積弊、夯實基層基礎,積極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創新工作方式,帶領群眾積極投身到農村產業發展程序中去,讓農村發展有帶頭人、有目標、有方向、有成效。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

一、基本情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胡陳鄉農業比重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勢在必行、至關重要。為此,特圍繞胡陳鄉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以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開展專題調研。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資金問題成鄉村振興“攔路虎”

一方面,鄉村振興需要龐大資金,而胡陳鄉財政薄弱,難以長期支撐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另一方面,出於物流等因素的考慮,好專案、大企業一般優先落戶開發區、城鄉結合部和交通樞紐地帶,胡陳鄉由於先天的地理劣勢,在招商引資上明顯缺乏競爭優勢。

(二)創新不足制約鄉村振興推進

目前,胡陳鄉由於創新不足,發展模式僵化,導致原有優勢不顯、發展後勁不足,最終拖慢鄉村振興進度。以旅遊工作為例,胡陳旅遊具有“點多、面廣、環境好”的特點,並且擁有農事節慶、休閒農業、戶外運動等三大資源要素,優勢突出。但是,由於創新不足,胡陳綠水青山等優勢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且隨著周邊鄉鎮對鄉村旅遊的日漸重視,胡陳旅遊的優勢日益減弱。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今年胡陳桃花節外來遊客人數和去年相比,下降幅度在60%以上,其中流失的大部分遊客前往其他鄉鎮街道參加模式更新的櫻花節、油菜花節。

(三)群眾觀念有待提升

一方面,受傳統“小農思維”影響,大部分農民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抱地養老”、“抱房養老”的程度,農村一些閒置土地、房產難以通過集中流轉、整村入股等形式得到合理利用,最終導致花卉經濟、民宿經濟、觀光經濟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遭遇土地瓶頸。另一方面,一些相對比較成熟的農家樂、鄉村民宿經營業主因現代經營理念欠缺,產品服務比較單一,難以吸引中高收入人群用餐入住,所產生的經濟價值、綜合價值相對有限。

三、下步打算

(一)加強資金管理,強化招商引資

一方面,加強鄉村振興資金監管,做到專人管理、專款專用、定期稽核,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加快提升全鄉道路交通建設網路,完善全域綠道功能,實現盛寧線力洋至胡陳段建成通車,爭取沿海高速互通連線線立項動工,推進鄉客運場站規劃建設,扭轉地理劣勢,強化招商引資競爭力。

(二)拓寬工作思路,增強發展後勁

一方面,積極組織鄉工作人員、村幹部、黨員、婦女代表等人員前往鄉村振興工作先進鄉鎮進行考察學習,開拓視野,拓展思路。另一方面,充分把握胡陳鄉現有優勢,通過改革試點等方式,“老瓶裝新酒”,積極探索胡陳鄉村振興新模式。

(三)改善群眾觀念,推進全民共建

一方面,通過村民說事、聊天長廊等平臺進行宣傳,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群眾觀念,啟用群眾主人翁意識,鼓勵群眾主動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另一方面,藉助光點小聚等活動,加強農家樂、鄉村民宿經營者之間的交流,並安排相應的經營技能培訓,提高經營者經營水準,努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氛圍。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3

鄉村振興以來,部分農村依然與過去一樣,農民的農業生產中的一系列問題鄉村幹部無人問津!根源是包產到戶以來形成的工作作風。取消農村稅費前,村幹部的工作是收收鄉統籌,村提留、農林特產稅、計劃生育超生罰款。取消農村稅費後,近些年,收收農村合療、養老保險、果樹保險。農民的農業生產全靠自己。

據報道,由於許多鄉鎮沒有把產業興旺納入村幹部考核範圍,村幹部不問農事成為常態。農業生產沒有進步,產業興旺成為空談。

眾所周知,包產到戶是農民一家一戶的單幹,而鄉村振興是每個行政村全體村民的共同行動。鄉村振興的最大難點就是在繼續包產到戶的條件下,實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序,鄉風文明,生活富裕。

歷史的、現實的無數經驗證明,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是造就千千萬萬吳仁寶式的村書記隊伍,一個好的帶頭人,帶出一個好班子。一個好班子,帶出一個好村子。農村的現實是不少村幹部致富有方,聚財有道。有的人當幹部,就是為了為自己斂財,他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眾多落馬的村幹部就是明證!

農村的鄉村振興,必須把一切為自己斂財的村幹部清除出村幹部隊伍,讓那些真真正正能夠帶領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人當幹部、當好帶頭人!使村幹部的收入遠大於村民的收入,使村幹部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鄉村振興的洪流中去,真真正正造福廣大村民!

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上級書記必須為下級書記的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援、人才支援、技術支援、資金支援,下級書記必須把上級書記的決定紮紮實實的落實好!五級書記必須密切配合,共同行動。最終由村級書記來帶領村民實現全體村民的鄉村振興。如果村級書記鄉村振興不力,其他書記也名落孫山!

因此,制定科學的村級書記鄉村振興考核機制勢在必行,刻不容緩!關係到鄉村振興的成敗!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4

一、基本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保持過渡期總體政策穩定”和“四個不摘”要求,抓牢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兩個環節,抓住產業就業兩個關鍵,抓實村集體經濟和扶貧專案資產兩個基礎,切實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

二、目標任務

堅決守住“不發生一例返貧致貧”底線,確保脫貧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水平持續鞏固提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全力推進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逐步補齊“雙基”短板,助力鄉村振興。

三、工作舉措

(一)進一步抓好“三保障”和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發揮基層網格化管理作用,常態化開展“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排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動態清零;全年組織開展“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專項排查不少於4次、專題調研2次,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保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平穩有序推進相關機制銜接;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紮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二)進一步做好動態監測和幫扶。一是充分發揮4774名網格員的作用,建立主動發現和快速響應機制,提高返貧致貧風險早發現、早處置能力;二是依託現有社會保障體系和省防止返貧監測大資料管理平臺,會同相關部門對農村低保物件、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突發嚴重困難戶等農村低收入人口的基礎資訊進行彙總梳理,逐步建立完善全縣農村低收入人口基礎資料庫;三是強化部門配合,運用大資料管理手段,每季度開展1次監測物件資訊比對和資料核查工作;四是加大“防貧保”宣傳,充分發揮保險的功能,增強參保物件抵禦風險的能力,為防範返貧致貧加築一道“保護牆”;五是強化幫扶工作。繼續做好“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定點幫扶,督促各幫扶聯絡人常態化開展入戶走訪,全年上戶不少於4次。堅持廣泛動員、多方聚力,以“萬企興萬村”、消費幫扶行動為主抓手,紮實推動社會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三)進一步強化產業和就業。將產業就業幫扶作為促進脫貧群眾增收的主抓手,強化精準施策、精準幫扶,持續增強群眾自身“造血”功能,激發內生動力。一是加大縣級銜接補助資金投入,確保預算內資金投入較上年增長不低於10%,產業類專案投入不低於總銜接資金的60%;二是選準選優銜接資金專案。重點聚焦產業發展和鄉村建設,對20__年299個入庫專案進行全面篩選和論證,並根據銜接資金規模優中選優一批專案予以批覆實施;三是加強銜接資金專案建設排程推進。專案批覆後,每月會同財政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深入專案現場開展抽查排程,確保所有專案按期完工驗收、資金及時支付到位。積極配合財政部門做好銜接資金績效評價工作,切實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四是抓好專案庫建設。對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專案庫進行調整優化和充實,加強入庫專案評審和論證,提高入庫專案質量和可操作性;五是繼續推進小額信貸工作。加大政策宣傳,確保符合條件、有貸款需求的應貸盡貸,全年新增信貸較20__年增長10%以上;六是確保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常態化開展脫貧人口務工就業監測,強化就業技能培訓和“點對點”崗位對接服務,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促進脫貧人口穩就業、穩增收,確保全縣脫貧人口務工就業不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四)進一步加大鄉村建設力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理念,建成21個省級、8個市縣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持續開展“五清一改”環境整治工作;推進農村“_”,完成農村改廁4000戶,切實改善群眾生產生活質量。加大“雙基”建設投入,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五)進一步強化扶貧資產管理。對各地已確權登記扶貧資產(20__-20__年)開展實地核查,對資產運維管理情況進行檢查,確保扶貧資產賬實相符、管理規範、發揮效益。對20__年銜接補助資金專案形成的資產及時建立臺賬,落實管護責任,並制定資產收益分配方案,開展收益分配,資產收益主要用於公益性崗位開發、無勞動能力脫貧戶補助、公益事業建設及管護和鞏固產業發展等方面。

(六)進一步強化鄉村振興培訓。加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工作分層分類培訓,實現縣鄉村三級幹部全員培訓、精準培訓,切實解決好“幹什麼、怎麼幹、幹得好”等問題。全年組織開展縣級培訓不少於6個班次(含1次到村培訓)、鄉鎮級培訓不少於60班次、村級培訓不少於500班次,通過分類培訓工作開展,切實提高全縣鄉村振興系統幹部的業務能力和隊伍整體素質。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5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群眾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為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著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新時代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汙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群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汙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援。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書記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縣域旅遊發展前景廣闊。隨著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說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6

一、要建強村幹隊伍,以奉獻和擔當贏得支援

_強調“為官一任要有擔當精神”。我們村幹部肩負著把黨的各項農村政策落實到農村群眾中去的重要責任,肩負著實現鄉村振興、帶著村民共同奔小康的歷史使命。受各方面的因素影響,現在一些村幹部仍舊習慣於守攤子、看院子,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願幹事、不敢擔當,農村依舊是十幾年前的那個樣子。如果村“兩委”一班人事業心不強,沒有為群眾辦事的熱情,發展集體經濟就缺乏動力;如果村“兩委”成員沒有發展創新頭腦,不會經營,發展集體經濟就缺乏能力。

黃鋪村是由三個鄉鎮的三個村合併而成的,並村時為了化解村裡140多萬的債務,我們承攬三個基地整地工程,村幹們磨嘴皮,磨腳皮,起早摸黑,流血流汗,既當老闆,又當工人,每名村幹部都不講條件,把村裡的事是當家裡的事幹。後來我們組織村幹部外出參觀考察,舉辦黨員培訓班,拓寬視野,更新觀念,提高村幹部適應市場、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發展村級產業,提升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同時通過“三會一課”、村民代表會、村民議事會,廣開言路,共謀發展思路,同築致富財路。十幾年的風雨歷程,收穫的不僅是集體經濟不斷髮展壯大,也為後來的發展建立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幾次換屆選舉,村幹部幾乎都是高票連任。

二、要發展多元產業,以集體經濟壯大反哺民生

黃鋪村屬於丘陵地帶,山上長的是矮老鬆,產生不了經濟效益;田地不規整,不利於機械化作業;一家一戶經營模式,不利於產業化發展。要想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固守原來的老路顯然是行不通的。20_年潛山被省政府列為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示範試點縣,當時的縣政府將農村集體“三資”運營改革列為重點推進專案,不僅從政策上支援,還從經濟上給予幫助。我們搶抓這一機遇,及時向縣與鎮領導彙報了思路和想法,順利爭取到列為試點村機會,同時虛心向財政綜改等部門請教,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子。我們依據改革方案原則要求,本著“依法、自願、有償”的方針,採取土地產權性質不變、村集體統一經營模式,成立了村集體控股和主導的“錦繡家園農林有限公司”“錦繡農業專業合作社”,全面推動“三變”改革,鼓勵和引導農戶以山場和田地入股,明確股本權屬,實行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村集體從農戶手中流轉低產田、荒山地,結合高標準農田綜合治理專案對土地進行統一整理,加強田園化改造,打破了過去一家一戶的田塊高矮不平、大小不整的格局,農戶只認畝數、不分地塊。合作社根據地質條件和農作物的生長習性,相繼建成千畝瓜蔞苗圃基地和千畝油茶花卉基地。聘請有技術專長和管理能力的農民組成6個班組,組織當地村民負責生產,村裡安排2名村幹,從事合作社管理經營。20_年,通過村合作社集約經營,兩大基地營業收入達到320萬元,純利潤達到70萬元,入股農戶按照入股的農田和山場數分別得到每畝400元、每畝60元的租金收入,另外用水田入股的農戶還分得了每畝50元的紅利。同時入股農戶通過參與基地務工,戶均勞務收入達1萬餘元。村集體合作社的建立,為集體的資產積累和長足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也有力推進了我村從傳統農業向現代特色農業的轉型。

近年來的探索和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物質基礎。只有集體實力增強了,才能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同樣,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只有將集體經濟反哺村公益事業,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基層組織才會得到永續發展。我們並村初期,集體經濟底子薄,群眾要求也低,只想每個村民組能修通一條能通行的砂石機耕路就行。但隨著黨在農村各項富民政策的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的好轉,群眾的期盼也越來越高。除去村民土地分紅外,我們將每年村集體收入剩餘部分更多的投入村莊美麗鄉村建設、公益事業中。我們從農民手中得到土地發展經濟,而他們也嚐到了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實實在在福祉,對村組織的信任度、滿意度、支援度提高了,村裡發展集體經濟也更能放開手腳、敢闖敢試了。

三、要在發展中保護,凸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有別於大規模拆建的城市化程序,鄉村不是簡單的用資金對村莊進行商業開發,而是以村民為主體,村莊環境為載體,以尊重地方文化、重塑鄉村身份標識為切入點,促進農村和城市的交流,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發展鄉村不僅僅注重農業發展,同時也要挖掘文化、經濟、生態等方面的價值。

我們村於20_年正式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建設過程中我們秉持“五個不一留”原則: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個模式、不破壞自然風貌和肌理、不用城市標準和方式建設農村,留住田園風光和鄉村記憶。統籌考慮村域及居民點範圍附近的山、水、林、田、路等生產生活要素,大力修建村組水泥路、瀝青路,完成當家塘整治、旱廁改造、修建休閒廣場、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等。同時,我們保留了古民居、古樹名木,保護時代留給村莊的記憶。基礎設施的改善,方便了群眾生活,也縮小了農村與城市的差距。這些接軌城市卻又保留農村特色的建設,將農村變成了城市的後花園,宜居宜遊的樂土,吸引年輕一輩村民返鄉就業創業,來自城市的客人也紛至沓來,賦予了鄉村無限的發展活力。

四、要推動“三治”融合,讓村莊更加和諧溫馨

我們既要發揮中國優秀農耕文化的傳統價值,又要著眼於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群眾事、群眾議、群眾辦,真正實現農民當家作主。

一是推動自治建設。讓村民群眾參與到村內事務中來,還權於群眾,實行“陽光村務”,我們實行“五議三公開兩參與”工作法,確保了村務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透明化。成立了監察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黨風監督小組,強化村務、財務監督,讓“小微權利”在陽光下執行,讓更多的村民成為村內事務的參與者、決策者、監督者。

二是推動法治建設。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道德講堂為重要教育平臺,結合“三會一課”制度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講重作”專題警示教育,開展黨紀黨規、法律法規集中學習,用典型事蹟講德教禮,用典型案例敲響警鐘,真正讓農民群眾懂法、守法、用法。

三是推動德治建設。尊重農民生產生活習慣,結合鄉土特性,充分發揮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的潤滑劑作用,為鄉村社會提供有效的秩序支援。我們黃鋪村歷來重視村規民約作用,推動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認真挖掘村莊優秀傳統文化,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黃鋪歷史、先賢故事、重大事件、村規民約等,併成立志願者服務隊,定期開展敬老、助殘、清潔衛生等服務,發揮“一約四會”重要引領、監督作用,倡導新生活,引領新風尚。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們將把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作為目標,在_指引下,繼續深化改革,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充分發揮臨近長三角、背靠天柱山的優勢,大力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和城郊經濟,在成功實現全面小康的正確道路上繼續書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篇章!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7

我結合所學所思,就本部門工作實際,在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奮力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報告如下:

一、深入學習領會,把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作為根本遵循

書記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高瞻遠矚、內涵豐富、要求明確,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緊密結合工作實際一以貫之。一是深入學習貫徹書記重要論述和中央、省、市、區委系列檔案精神,深刻感悟同志的深厚“三農”情懷,準確領會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意圖、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集中力量,助推鄉村振興開好局起好步。二是堅持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強化對掛鉤幫扶村及水庫移民庫區、安置區脫貧攻堅責任落實,對已脫貧人口開展全面排查,認真查詢漏洞缺項,一項一項整改清零,一戶一戶對賬銷號,進一步深化扶志扶智,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三是堅持以實幹促振興,結合部門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遵循鄉村發展規律,規劃先行,分類推進,紮實苦幹,推動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二、發揮行業優勢,把全區大中型水庫移民搬遷安置和後期扶持工作深度融入隆陽脫貧攻堅戰

(一)突出重點,持續抓好水庫移民行業扶貧工作。一是持續鞏固小灣電站移民搬遷安置。小灣電站隆陽庫區累計投資44962.61萬元,建成移民安置區4個,完成移民搬遷安置3756人,四個安置區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較高,人均純收入均達10000元以上,沒有群眾因搬遷而導致貧困的情況發生。二是持續鞏固避險解困專案成效。緊緊圍繞全區脫貧攻堅總目標,對居住在地質災害點或自然資源匱乏、生產生活長期發展不起來的大中型水庫移民實施了避險解困試點專案幫扶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1.2億元,落實完成幫扶物件840戶3045人,年內完成市、區驗收。三是著力發揮專案效益。在後期扶持專案實施中,按照“貧困物件優先、先急後緩、先重後輕”原則,做到專案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脫貧成效精準。20__年以來,累計投資8350.76萬元實施了70個後期扶持專案,其中:在全區16個貧困村累計投資3423.73萬元,實施了22個後期扶持專案,受益貧困群眾達到15841人。截至20__年底,全區852人建檔立卡貧困移民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均已達到退出貧困標準。

(二)夯實責任,全力抓好定點扶貧工作。一是強化陣地建設,積極開展支部結對共建活動,由辦機關黨支部牽頭組織與扶貧掛鉤村(瓦窯鎮繁榮村、克恭村)黨支部建立結對關係,落實幫黨建、保穩定、促發展、共提高。二是健全幫扶機制,制定了“三掛四包”攻堅責任清單,圍繞貧困村“村七條”退出標準,貧困戶“戶五條”退出標準,建立健全了部門包村,領導包組,幹部包戶的責任機制,完善幹部職工的扶貧幫扶計劃和方案,做到因村因戶施策,確保措施到戶精準。三是堅持因村派人精準。選優工作隊員,選派了2名經驗豐富,工作能力強的科級幹部擔任工作隊員。四是堅持資金使用精準。20__年以來,累積協調資金148.22餘萬元用於繁榮村、克恭村開展脫貧攻堅,人居環境提升相關工作。五是以脫貧攻堅全面鞏固提升為根本目的,在工作保障上再強化。繼續堅持“一把手”負總責、書記抓扶貧的工作機制,強化資金的使用監督和管理,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8

近期,我鎮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鄉村振興,我村怎麼辦”大討論活動。各村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議,一起商討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村莊該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從商討的結果來看,很大一部分村莊只是提出一些近期工作任務,根本談不上鄉村振興策略。因此,我對鄉村振興的發展有了以下幾點不成熟的見解:

形成鄉村振興合力,培養新農人隊伍。農民是勤勞能幹的農民,但是他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停留在傳統的農耕上。換句話說,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很多農民的思想跟不上當下我國生產力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戰略方針為要求,把各行業中熱愛“三農”優秀人才吸納進來,充實農村工作隊伍,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團體等鄉村振興合力,通過培養新農人隊伍和解放思想,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人才和思想基礎。

給村幹部以適當壓力、發揮村民主人翁精神。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幹部作為全村發展的帶頭人,必須要有與時俱進、居安思危的精神狀態。如果一個村的村幹部滿足現狀,不思進取,那麼這個村莊的發展也就止步於當下,落後於未來。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這句話告訴我們,在制定振興戰略時,要以村民願不願意,答不答應,高興不高興為尺度。只有村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他們才會關心村裡的鄉村振興戰略,把它當成自己的事。因此,黨委政府要給村幹部以壓力,使村幹部有緊迫感,緊跟鄉村振興的發展機遇帶領村民致富,同時充分發揮村民的主人翁精神,使鄉村振興戰略落在實處。

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離不開黨的領導。只有在黨的正確引導和帶領下,鄉村振興戰略才能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繪製出藍圖,把工作落實到位,使農業強大、農村美麗、農民富裕。同時,鄉村振興也離不開黨的支援。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開創了“三農”工作的新局面。因此,鄉村振興需要繼續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落到實處,加大各種資源配置的投入向農村傾斜,為實現農村振興打好政策和設施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9

鄉村振興戰略是主席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戰略。今年1月2日,國務院公佈了20年中央一號檔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詳細闡述整個戰略的內涵與實施。我有幸作為培訓班的一員,親歷了整個培訓過程,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在課堂上,聆聽了學院教授玹玉秋、胡志巨集所作的《生態文明治理的“三治”經驗》、《黨建+生態:紅色引領推動綠色發展》的專題輔導,讓我對湖州市踐行書記兩山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治理、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體的瞭解和巨集觀的感受。現場教學,先後觀摩學習了長興縣水口鄉的全域“景區+農家”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以“桑基魚塘”為特色的傳統村落—特色小鎮文化旅遊開發模式、雙林鎮向陽村“魅力水鄉、美麗宜居示範村”建設模式,“中國白茶第一村”—縣溪龍鄉黃杜村脫貧致富的路徑、“兩山理念發源地”—天荒坪鎮餘村堅持綠色發展的過程、劉家塘村“慢生活”鄉村旅遊的理念、“田園魯家”—遞鋪街道魯家村“無中生有、創新發展”的過程,德清縣阜溪街道五四村發展休閒農業旅遊、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鎮“防風非遺文化”的開發和莫干山小鎮發展郡安裡(洋家樂)的做法,吳興區仁皇街道橋西村“紅色拆遷、發展集體經濟”的舉措,以及南太湖旅遊度假區黨建引領、實施生態保護、發展旅遊產業的成果等等。

與同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分別是朔州、湖州的下轄縣,又同是書記指示和肯定的縣,兩縣、兩市的發展有其相似性,發展的階段又出現明顯的差別,究竟背後的規律是什麼呢?

湖州市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美麗鄉村建設發源地,是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當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省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後,湖州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從“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轉變。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結出豐碩的成果。此外,還有一點讓感觸很深,就是農村社會管理的精細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高效化、比較優勢發揮的化、服務群眾的細微化,體現在方方面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眼界決定高度,創新決定廣度,思路決定出路,勇氣決定舉措,擔當決定成效。只有“跳出看,走出朔州看朔州,對照看,對比湖州看朔州”,才能準確客觀的發現我們的不足和短板。作為一名基層鄉鎮黨委書記,如何創造性地貫徹好、落實好市委六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在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範區”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黨紀法律範圍內主動破除制約鄉村發展的條條框框,為創新鬆綁、為發展撐腰。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方位反思以前在農村農業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探討鄉村振興瓶頸的舉措,把討論活動變成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用討論的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要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為鄉村振興想辦法,不為不作為找理由的濃厚氛圍,樹立為幹事者擔當,為作為者負責的正確導向。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0

在第_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主席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20_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各級黨委和政府務必保持攻堅態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決勝脫貧攻堅戰的衝鋒的號角已經吹響,在最後衝刺階段,廣大黨員幹部應砥礪務實作風、涵養為民情懷、錘鍊過硬本領,在脫貧攻堅戰場上不留遺憾、全力以赴,奮力答好新時代決勝脫貧攻堅試卷。

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態度,苦幹實幹。脫貧攻堅已迎來最後的衝刺階段,剩下的都是“難中之難、困中之困、堅中之堅”,要想啃下這塊硬骨頭,實屬不易。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的洪澇災害雙重加壓下,要想高質量完成脫貧任務,還需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各級黨員幹部要自覺端正作風,杜絕形式主義,真抓實幹、苦幹實幹,不搞“花拳繡腿”,注重“求真務實”,切實把每一件群眾事落實好,確保脫貧攻堅戰完美收官。

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情懷,感同身受。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實寫照,是“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外在表現。對於廣大黨員幹部來說,要主動傾聽貧困戶的心聲,多聽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多看看他們臉上的表情,多問問他們生活的困難,多找找問題的癥結所在。及時瞭解他們的實際困難,深入分析原因,及時妥善地解決好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讓脫貧攻堅工作始終以此為軸,不脫離人民群眾,擁護人民群眾,確保能脫得了、穩得住。

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的氣度,迎難而上。只有個人本領過硬、素質過高、底氣過足,才能接得了脫貧攻堅最後衝刺階段的“燙手的山芋”。黨員幹部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時,不僅是要幫助貧困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還要注重謀劃鄉村振興,做好有效銜接,為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固基礎。黨中央承諾“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廣大黨員幹部思想上不能有絲毫鬆懈,行動上不能有絲毫遲緩,要有“善始善終”的決心和“善作善成”的擔當,在磨練中蛻變成長,在烈火中淬鍊成鋼。“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用“鋼鐵一般”的意志練就過硬本領,助力脫貧攻堅戰完美收官,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1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遵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做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對照_對建設新農村的20字概括,即“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這次,有四句話不一樣。新的鄉村振興總要求,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設定的新目標,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這是新的歷史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最終目標。始終關注農村人居環境,關注農民生活環境。以人民為中心,讓農民生活在美麗鄉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理念。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中“生態宜居”這一項,堅持遵循鄉村發展規律,紮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這一重要內容。從關心廁所衛生,通過“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這樣的“小事”可以看出,隨著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快,新農村建設也要不斷推進,人居環境的改變還有農民的幸福感越來越被重視。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2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眼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統籌推進“無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重大戰略選擇,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國家社會歷史程序告訴我們一個規律:“無商不富,無工不強,無農不穩”。農業作為一個國家最基礎的產業,它發展的水平高低關係到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決定人民幸福度和滿足感的重要指標。我國農村地區老齡化嚴重,缺少勞動力進行生產,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隱患,依靠科技創新,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可持續道路。

實現農業現代化,必然要求科技創新推動。科技進步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在西部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低,農業生產人力投入過高。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普及,打通了農村孤島融入現代經濟的通道,讓偏遠鄉村同外部世界實現了歷史性的互通。資訊科技、現代物流等技術手段,有效拉近城鄉之間的距離,現代醫療技術不斷提升農民健康水平,新一代生物技術、新材料等的發展,為鄉村真正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實現農村現代化,必然要求人力資源的創新。人是高新科學技術實施的載體,只有農村人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新科技才能在農村地區真正的得到應用。鄉村振興要靠人才、靠資源;創新驅動的本質是人才驅動。在農村創造一個讓人才發揮才能的舞臺,是我們現在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深化加大農村人才體制的改革,出臺一系列的獎勵措施,支援和鼓勵我們的大學生、返鄉農民工、成功人士回到自己的家鄉進行創業,鼓勵他們在我國的農村地區進行創新性的工作,能有效的激發出我國農村的內生活力。同時,也要培育一批有文化、愛科學、懂技術、敢創新的新農民,為農村生產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保障人力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鄉村振興是一個偉大的課題,它是脫貧攻堅的升級版。成功與否,關係到我們人民的根本利益,創新發展技術,打破常規思維,樹立大局觀念,埋頭艱苦奮鬥,相信我們一定會奪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勝利!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3

1、工作目標

(1)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方面

按照《貴州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用好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助推__縣鄉村振興工作。

(2)東西部扶貧協作方面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精神,按照中央總體部署,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優化結對幫扶關係,創新協作幫扶方式,建立健全“雙向協作、多方共贏”的新階段東西部協作機制,堅持“兩個保持、三個加強”(保持資金投入力度和幹部人才選派交流力度,加強勞務協作、產業協作和消費協作),落實新階段粵黔東西部協作任務,實現仲愷高新區、__縣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3)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方面

紮實抓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重點工作

(1)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方面

按照《貴州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用好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助推__縣鄉村振興工作。完成各項考核指標任務。

(2)東西部扶貧協作方面

一是強化專案謀劃,提升資金幫扶成效。提早謀劃,完善東西部協作專案庫,實施好東西部協作資金專案;二是加強勞務協作。開展勞務協作培訓,充分發揮兩地互設的勞務工作服務站(點)作用,組織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跟蹤服務工作,定期組織招聘會,支援__縣當地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帶動就業,發揮扶貧車間作用,接續幫扶脫貧勞動力就近就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充分利用惠州市仲愷技工學校和仲愷技術職業學校資源,幫助__縣學生到技工院校就讀並實現穩定就業。三是加強產業協作。持續打造兩地共建產業園“__縣食用菌產業園”,協助組建集菌種研發和種植技術服務功能的服務團隊一個,組建食用菌產業發展專家庫,培育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5家,州級龍頭企業3家,撫育速生槐樹菌材林5萬畝,引進年加工能力5000噸鮮品的VF香菇脆片生產線1條,申報“__香菇”公共區域品牌一個。四是加強人才交流。打造示範醫院及示範校。持續加大兩地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力度,開展組團式幫扶活動,開展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打造1-2個示範醫院和示範校建設。五是加強消費協作。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市場優勢,深化消費協作。繼續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認定等作用,推動品認證、溯源,幫助我縣農特產品銷售到東部幫扶城市5000萬元以上。六是推進鄉村建設。支援__縣發揮財政資金投入引領作用,撬動金融資金、社會力量參與,支援鄉村產業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支援打造1-2個示範村。

(3)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方面

通過織牢“五張大網”、務必“三個到”、監測“兩級預警”、做好“一個訪”的“5321”工作法,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常態化推行“四逐四準”大遍訪大排查大整改工作,圍繞農戶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開展動態監測,認真分析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及時將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納入監測幫扶,補齊短板,消除風險,做到易返貧致貧人口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切實防止返貧致貧。

3、工作措施

(1)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方面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與鄉村振興的有機融合、無縫對接。抓好產業振興,緊緊圍繞“一縣一業、一鄉一特、一村一品”,謀劃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專案庫建設工作,對帶動能力強,利益聯結機制緊密、與群眾生產生活緊密相關、資金使用效益高的專案予以優先安排,確保專案在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同時有效推動農業產業向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發展。

(2)東西部扶貧協作方面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東西部協作黨政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健全黨政及部門對接機制,明確相應責任,共同抓好落實。成立__縣推進東西部協作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同時掛粵黔協作辦公室。建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縣東西部協作領導小組定期專題研究部署的工作機制。二是壓實責任,加強排程。對東西部協作重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月排程,所報表格需分管領導簽字後上報。三是強化工作宣傳。加大對東西部協作好的經驗做法、幹部個人先進典型事蹟及重大專案、重要政策、工作進展成效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東西部協作輿論氛圍。東西部協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定期報送東西部協作工作資訊和動態,及時展示工作成效

(3)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方面

一是加強部門協作。組織教育、衛健、醫保、住建、水利、移民、公安、人社、殘聯、農業農村、應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信訪等行業部門落實篩查預警責任,強化行業資料資訊共享共用,共同開展部門篩查預警和監測幫扶。定期召開研判會,研究制定應對措施,督促指導各鎮(街道)抓好落實。二是強化培訓宣傳。圍繞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的最新政策及工作要求,組織鎮(街道)、村級開展業務培訓,全面提升基層幹部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利用入戶走訪、村民大會等時機,採取多種手段,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提高農戶政策知曉度。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大家好!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緊扣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給農民群眾帶來了新期待、新希望。”作為一名奮戰在農村工作的基層幹部,肩上更是扛著振興鄉村的艱鉅任務,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將黨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實好,才能把外來“輸血”幫扶轉變為自主“造血”發展,才能更好地推動______農村的發展。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築牢鄉村振興之基的重點。在脫貧攻堅的持續推進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但部分貧困山區受地理條件限制,歷史欠賬多、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約,各項基礎設施都相對落後,水、電、路、汙染處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這都成為了鄉村振興的掣肘。在實現振興鄉村的過程中,必須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工作,立足群眾需求繼續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加快補齊水、氣、汙染處理設施等突出短板,解決制約當地長遠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許多地區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遠山區,在水、電、路、生態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後,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政府給予大力支援。

推動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徹底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確確保當地群眾長期穩定增收、安居樂業。而無論是解決農民就業還是確保群眾增收,都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礎。農業強,產業必須強;產業旺,鄉村振興才有底氣。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山區縣依山傍水,自然資源豐富,縣域旅遊發展前景廣闊。隨著全縣全域旅遊的發展,旅遊業逐步做大做強,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帶來紅利。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如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更是農村如何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關鍵。許多村集體沒有任何收入,不說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扶貧濟困,連基本辦公經費都全靠政府財政補貼,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塊突出的短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有政府補貼和村集體經營收入,政府補貼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只有通過生產經營,盤活村集體資產。國家出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惠農政策,這是繼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後農村改革的又一項大事,目的是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怎樣讓農村閒置資源“活”起來,充分發揮土地制度紅利在鄉村建設中的作用,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切切實實得到實惠,這是當下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新課題,也是我們最終的奮鬥目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發展指明瞭方向和道路,是農民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是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關心。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責無旁貸,應該為鄉村振興獻計出力,帶領群眾發展致富。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5

鄉村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1.鄉村產業的同質問題。區域鄉村產業的同質化,帶來競爭加劇、產能過剩等問題。由於特色挖掘不充分、部分產業准入門檻不高、鄉村經濟體量有限和人力資源匱乏等因素,當前鄉村產業存在單一化、同質化等現象,如多數鄉村以農產品加工、觀光旅遊、草坪種植、花木培育等為主導產業。鄉村主導產業遴選應在更大區域統一規劃下,充分發揮各地積極性、創造性,避免產業的同質化、惡性競爭等;此外,增強危機意識抓發展,樹立長效的、可持續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產業升級理念,穩固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2.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現象。我國即將全面進入老齡化社會,長期以來,作為人口流出地的鄉村,也是我國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區域。當前,鄉村人口特別是青壯年人口的流出,在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的地區依然普遍存在,鄉村勞動力特別是一線勞動力仍以老年人口為主,鄉村振興面臨勞動力斷檔、傳統技藝消失等風險。為此,鄉村振興不僅要千方百計地提高農民收入,更要加快推動高質量基本公共服務向鄉村擴散、延伸,建立城鄉要素合理流動長效機制,特別是吸引年輕人口迴流等,構築多年齡段的勞動力結構,保障鄉村產業可持續發展與工匠精神傳承。

3.鄉村振興的共同富裕目標。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鄉村振興是把鄉村“蛋糕”做大的過程,也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策略;但更要做好分“蛋糕”這道難題,發揮“先富帶動後富”的積極作用,不落下一個村莊、一位農民,實現全面的鄉村振興。對此,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致富示範帶頭作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上建立合理分配機制,以“黨建引領強村、合作幫扶富民”的策略,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鄉村振興硬任務的高質量完成。

4.基本農田高效經營的保障。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性、複雜性工程,不僅要協調好城鄉之間關係,更要協調好鄉村農業與非農產業之間關係。因此,鄉村振興絕不能放棄農業的發展。鄉村振興過程中,鄉村產業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農民收入,也對基本農田的經營帶來衝擊,對可能出現的基本農田拋荒、低效化經營等要高度重視。面對鄉村振興中國家糧食安全的紅線,堅決執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政策、完善保護補償機制等,防止基本農田“非農化”、加快農業現代化,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6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__大報告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並莊嚴地寫入了黨章,為新時代農業農村改革發展指明瞭方向、明確了重點。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當前,我國最大的發展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鄉村振興戰略,正是黨中央著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導向和農業農村短腿短板的問題導向作出的戰略安排。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進一步調整理順工農城鄉關係,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源條件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和資訊流通等方面短板,顯著縮小城鄉差距。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振興,也是生態的振興、社會的振興,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的振興,以及農民素質的提升。產業興旺,就是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生態宜居,就是要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因地制宜發展綠色農業,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鄉風文明,就是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明新風,全面提升農民素質,打造農民的精神家園。治理有效,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努力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勢頭,讓廣大農民群眾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完善農業支援保護制度,在增加農業支援總量的同時,著力優化支援結構,提高支農政策的效率;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援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農民工在城鎮落戶。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7

行百里者半九十。戰脫貧、求振興都是增進人民福祉的“接力賽”。越到接近脫貧終點的關鍵時期,越要保持一鼓作氣、善始善終的攻堅態勢,從脫貧攻堅中總結經驗,穩紮穩打衝刺好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將共同富裕的“接力棒”順利交接到鄉村振興。

激發內生動力,聚力跑好“第一棒”。脫貧攻堅,久久為功。防止返貧增貧關鍵在人,在於實施“扶志扶智”工程,從根本上改變“等靠要”思想,增強脫貧的內生動力。要通過農民夜校、文化下鄉、好人好事評選等載體,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教育,大力弘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感恩奮進的新時代鄉村文明新風尚,激發貧困群眾致富積極性和脫貧志氣;

要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文化、知識與技術教育,增強其脫貧致富能力,真正實現從“被動扶”到“主動興”轉變,積蓄脫貧奔康的強大內生動力。

聚焦問題短板,整改提升“接好棒”。控制貧困戶增量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在決勝脫貧攻堅的最後衝刺時期,一方面要重點攻克剩下的“硬骨頭”,另一方面要有效控制新增和返貧人口。要針對處於貧困邊緣的非貧低收入戶和非高標準脫貧戶,聚焦影響致貧返貧的問題短板,找準“病、學、災”等致貧返貧原因,劃定支出預警線、識別高風險農戶,劃定收入資格線、框定易返貧貧困戶,對識別出的易致貧返貧物件,因戶施策、分類提供保障措施,為贏得全域性夯實基礎。

強化利益聯結,產業扶貧“傳好棒”。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不能為了脫貧而脫貧,要在建立完善常態長效的脫貧致富機制、為鄉村振興奠定紮實基礎、統籌做好二者銜接上下功夫。發展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是脫貧致富、實現長效脫貧,穩定鞏固脫貧成果的核心手段。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充分發掘地方特色優勢,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優化產業佈局,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有效拓展對接市場,助力產業換檔升級,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的轉變。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8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我們響應學校號召,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利用專業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的鍛鍊,培養實際操作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在實踐中,在實踐中鞏固自己的知識,調節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係,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我們選擇在暑假空閒時間,對自己家鄉周邊的鄉村進行實地調研與分析。

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社會實踐與以往的都不相同,組隊是在線上,討論也在線上,除了實地調研,其他的工作都在線上完成,雖然實踐隊員不能面對面的交流,但是依舊出色的完成了每個人的工作。在實踐活動開始前,我們先進行了相關資料的查詢,然後共同完成了問卷的製作,並在網上釋出。接著實踐隊員每天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實踐調研,並完成記錄和實踐報告新聞稿。在實踐過程中,每位隊員都會遇到大小不一的情況,但是都被一一化解,在實踐過程中鍛鍊了自己,也成長了不少。為使更多的村民能夠了解到國家頒佈的鄉村振興戰略,隊員走街串巷不斷地在村民中間宣傳國家戰略,幫助村民更好地瞭解國家政策。在實踐活動的最後,隊員自發在村莊中打掃公共設施,為美麗鄉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19

一、20_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農村低保保障

一是全面加強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年初,按照省民政廳關於印發《全國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方案》、市民政局關於印發《全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方案》要求,我市及時印發《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方案的通知》,並及時召開專項治理動員會和政策培訓會,大力排查整治農村低保領域的各類不正之風和違規行為,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村低保規範化管理水平,切實加強農村低保工作作風建設。二是嚴格落實動態管理。按月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困難物件納入困難群眾兜底保障範圍,把因病、因殘及其他臨時困難返貧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作為重點,實現了“應扶盡扶、應保盡保、動態管理”。每月保障金按時通過一卡通發放平臺發放到位。三是及時上調保障標準。根據上級檔案要求及時制定《市民政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市統計局關於調整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通知》,將我市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由每人每月380元調整為每人每月430元,調整後的標準從20_年7月1日起執行,更好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截至20_年12月,我市在冊農村低保保障物件3241戶,5444人,其中納入農村低保保障範圍的建檔立卡扶貧物件3660人,佔全部農村低保人數的67.23%。全年農村低保保障金累計發放66848人次、1635.68萬元,其中為建檔立卡扶貧物件發放保障金1000餘萬元,切實發揮了農村低保兜底保障作用。

(二)臨時救助

為切實提高臨時救助效率,我市於20_年建立了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截至目前分3批共下撥93萬元臨時救助備用金到各鎮街道,啟動緊急程式和人均救助金額不超過500元的由各鎮街道動用備用金及時救助。人均救助金額超過500元的由按月及時審批,通過一卡通發放平臺及時發放救助資金。截至目前,20_年共審批臨時救助291戶次,支出臨時救助金99.92萬元,戶均救助達3434元;其中救助農村戶籍165戶次,支出農村戶籍臨時救助金4.69萬元。為切實提高臨時救助效率,我市建立了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20_年分兩批共撥付給各鎮街備用金31萬元,確保各鎮街有充足的備用金及時救助基本生活陷入困難的困難家庭,20_年累計支出臨時救助金130.92萬元。

(三)農村特困人員

20_年1-12月,我市發放農村特困供養金1.175萬人次,共計金額621.1632萬元。為了加強對困難群眾的救助力度,切實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我市農村特困人員供養金標準於20_年10月起農村分散特困人員供養金標準由原來的400元/人/月調整為500元/人/月,20_年7月1日起農村特困人員供養金標準由原來的500元/人/月調整為559元/人/月,農村特困人員實行動態化管理,已全部按照應保盡保的要求,納入保障範圍,特困供養金也準確及時的發放到位。

二、20_年工作計劃

(一)繼續嚴格執行農村低保、臨時救助“應保盡保、應救盡救”原則,切實加強主動發現機制,織密救助網路,兜實民生底線,服務疫情常態化防控大局。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包括受疫情和自然災害等原因致貧返貧的群體按規定程式及時納入農村低保或臨時救助保障範圍,科學合理確定救助資金額度,切實做到救助物件精準認定、救助額度科學確定、救助資金及時安全準確發放。繼續執行好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指導各鎮街通過運用臨時救助備用金的方式積極開展先行救助,切實提高臨時救助及時性和救助效率。

(二)紮實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堅持“脫貧不脫政策”,對已脫貧且家庭人均收入超過低保標準的建檔立卡扶貧物件,按實際情況給予不超過12個月的漸退期。密切關注已脫貧人群中收入不穩定、增收能力弱、返貧風險較高的群體及低保邊緣群體,符合條件的及時給於救助,確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三)積極做好相關配合協調工作。此外我市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主動密切同青白江區溝通協作,做好成德同城化先行融合區發展戰略下的社會救助融合發展工作。

(四)繼續嚴格按照上級檔案要求做好睏難群眾救助工作,對農村特困供養人員實行月動態化管理,同時也會根據上級相關檔案的要求及時做好睏難群眾救助工作的調整,保障好睏難群眾的生活。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0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容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農業和農村扮演著食物供給、要素貢獻的角色,生產功能、增產導向占主導地位。當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結構性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發展對資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賴程度下降,這需要農業從增產轉向提質,農村從要素供給向生態空間、文化傳承、新消費載體等轉變。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隨著社會經濟轉型升級和城鎮化的不斷加快,雖然農業產值和農村人口的比例不斷下降,但依然有佔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和農業人口的生產生活問題需要解決,如果不解決他們的問題,我國的現代化將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三、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

(一)發揮黨組織領導作用。

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的傳統,這個傳統不能丟。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辦好農村的事情,關鍵在黨。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需要發揮黨總攬全域性、協調各方的作用,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增強領導農村工作本領,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堅持規劃先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必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典型引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推進鄉村振興具有前所未有的長遠性和全域性性,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加快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強化鄉村振興戰略的規劃引領作用。要始終堅持以各級相關檔案精神為引領,根據農村實際,認真謀劃鄉村振興發展。

(三)發揮人才作用。

要將本土人才打造成為現代化農業農村建設的主力軍,認定一批帶動能力強、有農業生產經驗或一技之長的“土專家”“田秀才”農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培育一批技藝精湛、紮根農村、熱愛鄉土的鄉村工匠。要以更加優惠、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條件增強人才“粘性”,引進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農業技術和資訊化農副產品營銷的複合型人才。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1

近日,《求是》雜誌發表了書記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書記在文章中強調,“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域性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基層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前沿陣地必須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形成黨建工作特色品牌,用黨的建設工作引領鄉村振興工作全面發展,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黨建+”夯實鄉村振興組織保證,跑出人才賦能“加速度”。

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幹部隊伍。”火車快不快,全憑車頭帶。通過抓村一級書記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以月度“支書論壇”+季度觀摩調研的形式,開拓“領頭雁”發展思維、理順工作思路。豐富黨員教育管理方式,通過手機“微黨課”、“田間黨課”、“小院黨課”等多種創新生動形式開展組織生活,延伸黨組織的輻射觸角,保障了黨員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覆蓋。重視人才工作,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注重將發展資源向村一級傾斜,給予返鄉創業人才政策支援,創造事業發展優良環境土壤,吸引更多人才流入“築巢”。

“黨建+”深耕鄉村振興產業潛能,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

推動農村工作局與經濟發展局等部門組建產業發展領導專班,邀請上級相關部門實地指導,找準與當地資源稟賦相符合的生產方式,形成“一村一業,一鎮一品”的發展格局,推動從“一業”上發力,在“一品”上深耕。專班重點對村級業態進行分析,對相似業態村進行支部聯建,構建“支部+產業圈”模式,依託產業基地、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就業增收。打造“紅色+產業”示範點,強化引領帶動作用。整合當地紅色資源,通過打造紀念館+產業基地+直播基地+創客論壇四位一體小切口創新建設立體式鄉村振興示範點,將紅色資源、產業資源等特色優勢打造為閉環示範內容,以點帶面有力推廣“一村一業,一鎮一品”的發展格局,鞏固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發展“助推器”作用。

“黨建+”創新鄉村振興社會治理,跑出鄉村善治“加速度”。

書記指出:“要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著眼基層社會治理,將創新群眾社會自治作為黨建書記專案全面推廣。建設“微信+”村民服務管理體系,加強黨組織凝聚力、組織力。黨支部廣泛組織引導當地鄉賢、退伍軍人、老黨員、文明戶等群體作為“鄉賢小法庭”與“文明積分”工作小組成員,通過“鄉賢小法庭”加強基層群眾自我解決矛盾糾紛能力,提升群眾法制意識水平,形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良好局面。通過開展村民“文明積分”自治活動,切實提升黨員群眾參與村居治理的積極性,引導群眾扮靚家園、綠色生活的同時促進實現民心在基層聚集、服務在基層拓展,全面改善提升村情民風,推動各項事業平穩健康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2

鄉村振興是黨中央的決策,更是廣大農民的期盼!是億萬農民共同的奮鬥。是每個行政村全體農民共同的責任,共同的使命!

而中國農村的現實是:家庭承包責任制,即單幹!實行包產到戶以來,農民的生產全靠自己,村委會、鄉政府從不過問,收農業稅、農林特產稅、村提留、鄉統籌、計劃生育罰款是基層政府的首要任務。層層加碼,農民與村幹部的關係非常緊張。國家取消農村稅費後,幹群關係才和諧了。收合療、收養老保險、果樹保險成為新時期農村幹部的任務。農民生產過程中的一切問題,必須自己解決。有的問題,農民可以解決。有的問題,農民根本不能解決。當農民的農產品、水果滯銷,當農民的蘋果每斤僅有幾分錢時,多年來,無人過問!

鄉村振興提出已經幾年了,在部分農村依然濤聲依舊,沒有一點動靜。

因此,草民認為,鄉村振興面臨的首要任務是真真正正解決好鄉村振興與單幹的矛盾!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領導幹部、縣鄉政府、村委會、村官必須徹底放棄以前的工作理念,把黨中央一系列關於鄉村振興的政策真真正正落實到實處。

眾所周知,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鄉村振興就是實現全體農民的長期共同富裕。三農工作必須緊緊圍繞共同富裕這個根本主題。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每個行政村,應真真正正建立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個鄉鎮,應建立鄉鎮級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每個縣,應建立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把每戶農民,真正融入到鄉村振興的洪流中。

關鍵是中國農村缺乏這樣的帶頭人。造就千千萬萬吳仁寶式的帶頭人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在中國的村官隊伍中,有的人個人致富有方,有的人撈才有方。如何把致富有方的村官,造就成能夠振興鄉村的領頭雁關係到鄉村振興的成敗。

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為農村派遣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等諸多途徑,增強村官隊伍的全面鄉村振興能力!

綜上所述,真真正正解決好鄉村振興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各級政府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任重道遠。必須真真正正化大氣力去完成!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3

近年來,農村發展問題受到黨和政府的日益重視,從過去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到現在的實現城鄉一體化,不同時期,國家對農業農村的發展都會做出相應的部署。而在如今,十九大報告中,針對農村的發展,又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就成為新時期指導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行動指南。

鄉村戰略的實施對當前我國農村發展至關重要。這將成為解決好“三農”、啟用農村活力、彌合城鄉差距的重要武器。從我國農村和城市發展的固有軌跡來看,農村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處在邊緣地帶,停滯不前。隨著城鎮化的發展、現代化的推進,不少鄉村,尤其是邊遠偏僻的鄉村,逐漸沒落、慢慢消亡。以至於每次談及農村問題時,農村人口流失、農村空心化、留守問題等,不可避免。特別是當前我國在開啟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農村所面臨問題必須解決。所以必須要實現農村振興,讓農村重新煥發出應有的活力。如果沒有農村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活力繁榮,就不可能有國家的現代化,更不可能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標。

十九大報告中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二十個字的總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它分別從鄉村的生產發展、生態建設、精神面貌、社會治理、生活狀態這五個角度提出的具體要求。對於農村發展總體要求,曾在黨的xx屆五中全會上也有提過,當時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要求。相比較而言,此次“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要求更高。這二十個字的表述除了“鄉風文明”表述沒有變化外,其餘四句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以前強調“生產發展”,現在要求“產業興旺”,即不僅僅是發展生產,而且要求發展產業,從層次要求更高;以前要求做到“生活寬裕”,如今在即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將要開啟現代化的征程的時代背景下,農民當然也要“生活富裕”;對於農村面貌,以前要求做到“村容整潔”,現在要求做到“生態宜居”,上升到生態環境的高度;以前鄉村要“管理民主”,現在則表述為“治理有效”,從一維主體的“管理”到多方參與的“治理”,所體現的正是當前社會治理模式的轉變。這些種種變化都是步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如何來實施鄉村發展戰略?報告裡面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當前“三農”問題仍然我國全面發展的短板問題,在即將開啟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征程中,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安排,這是堅持問題導向,補好發展短板的必然選擇。這就意味著未來在社會資源要素配置上尤其是公共服務資源的投入上向農村傾斜,為實現農村振興打好基礎。

報告中特別提出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裡提出的“城鄉融合發展”,可謂是報告中的亮點。在過去“城鄉一體化”的提法上,再次升級,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即通過城市的發展帶動農村,農村發展來促進城市。在現代化的程序中,鄉村決不能處於從屬地位,將其看作城市化發展程序的墊腳石,而是要和城市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所以,在過去長期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發展模式下,未來我們國家試圖從制度建設、政策體系上開始著力,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在農村的土地承包問題上,報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一政策安排,受到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農民群體的熱烈支援。土地政策的連續穩定是農民安心搞生產的前提,土地承包期長久不變,從短期來看,可以讓農民消除疑慮,全身心的投入農業生產,長遠來看,這更有益於農業農村長期穩定發展。

鄉村的振興離不開基層的有效治理。報告裡提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一政策安排是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中的“治理有效”的具體體現。其中自治是治理有效的基礎、法治是治理有效的保障,德治最終是融合在鄉村自治和法治中,是治理有效的內化與昇華。這三者各盡其能又相互銜接,共同構成鄉村治理格局。治理體系的執行最終要靠人來落實。人才是推動鄉村發展的最關鍵因素,因此報告中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這就有利於把各行業中熱愛“三農”優秀人才吸納進來,充實農村工作隊伍,加強三農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必須要振興鄉村,使農業強大、農村美麗、農民富裕。這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環節,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代下回應農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4

完美答好脫貧攻堅大考後,我們迎來鄉村振興大考。年輕幹部作為大考中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對青春之“我”而言,積極投身大考既是“蹲苗”接受鍛鍊的練兵場,也是一展身手的大舞臺,我們只有遵循成長成才規律,保持正確的“蹲苗”姿勢,克服經驗不足、水土不服等“成長的煩惱”,在基層沉澱、成長,才能以更沉穩的心態、更矯健的身姿和更強大的能力迎接未來。

保持“向上向陽”的姿勢,接受“朝露日晞”的滋養。“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對年輕幹部而言,向上向陽是心態、是狀態、也是姿態。首先,要有向上向陽的心態。鄉村振興雖然任務重、壓力大,但青春因肩扛大責、擔當使命而熠熠生輝,生命因“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奮鬥而更有價值。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成長觀,堅定理想信念、胸懷遠大志向,把握難得的成長進步機會,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化解“成長的煩惱”,在逆境中“拔節生長”。其次,要有向上向陽的狀態。要發揮年輕人精力旺盛、思路寬、辦法多的優勢,通過書本、網路、實踐等多種途徑加強學習,特別要注重多向基層群眾、老黨員、老幹部和鄉賢等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持續為自己“加油充電”,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自己的狀態始終“線上”。最後,向上向陽也是一種姿態。年輕幹部既要有積極進取、勇擔使命、永不言敗的陽光姿態,也要有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的坦蕩姿態,通過基層工作的鍛鍊,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保持“向下向深”的姿勢,汲取“強根壯骨”的力量。20__年中央一號檔案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年輕幹部要茁壯成長,必須將自己的“根”深深地扎進農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將自己的情深深地融入人民群眾這根永恆的“血脈”中。一要深入實地查實情。對當地前期脫貧攻堅工作成果鞏固情況、產業發展情況、勞動力結構情況、教育、醫療情況等進行全面的調查瞭解,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數,為制定針對性振興計劃打下基礎。二要深入群眾聽民聲。真正把人民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通過開壩壩會、走村串戶拉家常、線上線下問卷調查等形式聽取他們對做好鄉村振興工作的意見建議,廣開言路、廣納民意、廣聚民智,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三要深入田間獲真知。實踐出真知,深入田間地頭去揮灑汗水、汲取智慧,在爬坡上坎中歷練本領、在日晒雨淋中積累經驗、在化解矛盾中增長才幹,用心用情當好群眾的“服務員”“貼心人”。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5

書記提出: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美麗中國”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追求。美麗鄉村建設是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美麗鄉村振興更應該成為我們這群出生於鄉村、生活於鄉村、奮鬥於鄉村的基層幹部的共同追求。

一、生態優先,綠色規劃,確保可持續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美麗鄉村振興要堅持生態優先,將生態文明貫穿於全過程,首先就是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科學規劃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性。要以尊重鄉村自然文化特色為前提,以提升鄉村整體風貌品質為目的,堅持規劃先行,因地制宜,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展示農村農業生態特色,圍繞農村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把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工業、農業和旅遊業發展規劃、文化特色產業相銜接,有序推進,要做到開發與保護結合,凸顯可持續發展。

二、保護為重,個性開發,留住美麗鄉愁。

美麗鄉村振興必然要開展建設。美麗鄉村建設需避免僅靠“塗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層白灰,一白遮百醜的建設;需避免強行一致、千篇一律、沒有個性的建設;需避免大包大攬、大拆大建、勞民傷財的建設。要堅持保護為重,留要保持特色,改要因地制宜,拆要集約節約,不能披紅掛綠大搞形象工程,也不能把老風貌全盤推到重來,更不能大拆大建浪費群眾的血汗錢,應結合各村實際,突出重點,注重挖掘傳統農耕、人居等文化豐富的生態理念,在開發中保護,保護中建設,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從歷史深處和傳統根部重尋精神資源,留住自然風姿和人文血脈,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業,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亮點,標準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留住美麗鄉愁。

三、多措並舉,全面整治,完善基礎建設。

書記說:“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如何給鄉親們造福?歸根結底是要完善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髒亂差現狀,建設便利美麗的和諧家園。要進一步提高縣鄉道路、橋樑質量,構建農村交通良好的骨幹網架,提高通達水平;要以解決農村飲水安全為重點,加大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農村飲水條件;要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要加快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廠建設使用,防止水體汙染,確保群眾健康安全;要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推進垃圾分類收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廢棄物迴圈利用;多措並舉,全面整治,全面提升,建設煥然一新的美麗鄉村。

四、創新管理,推動自治,培育先進力量。

振興美麗鄉村,關鍵在人,關鍵在發揮大多數人的力量。當前,我市推行的“黨建引領·活力村莊”改革取得顯著成效,應深入推進。繼續堅持“本灣本土本地”的原則,將“三支先進力量”(政治上先進的農民黨員、經濟上先進的致富能手、治理上先進的鄉賢)引進村莊理事會,重點圍繞“服務黨建、助力發展、村莊整治、調解維權、科技服務、文明建立”等“六進理事會”開展服務群眾工作,構建村黨支部領導、村委會指導、理事會搭臺、村民廣泛參與的農村基層治理新格局,形成“黨建促自治、黨建帶治理”的良好態勢,實現自己的村莊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村民自己管的目的,為美麗鄉村振興培育堅強有力的治理力量和群眾基礎。

五、發展產業,培植動力,建設富美新農村。

產業興百業興,美麗鄉村振興要把振興經濟擺在突出的位置,把產業發展擺在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培育鄉村產業、鄉土產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農村經濟繁榮。大冶鄉村振興的“大莊模式”,在培育集體產業、帶動鄉村旅遊上做好了新文章,值得廣泛學習借鑑。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合理統籌規劃,提檔升級休閒農業,強化農業產品、農事景觀、鄉土文化的創意設計,開發一批兼具農業、旅遊、文化屬性的多功能產品,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升級版,建設田園型、生態型、觀光型、特色性美麗宜居村莊,塑造精品旅遊名鎮,通過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不斷培育鄉村內生動力,建設富裕和諧美麗新農村。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6

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由溫江區委組織部組織外出學習培訓班。在此期間,實地參觀了學習了--村、餘村、--村、--鎮、南湖紅船等點位。通過課堂教學和現場教學學習,我感覺受益匪淺。下面淺談幾點體會:  一、學習弘揚”紅船精神”  

此次培訓讓我們踏入南湖革命紀念館,通過影像照片和實物資料,睹物、思人、品史。在紀念館內,陳列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在中華民族最緊迫、最危險的時刻,為國家的自由民主、民族進步和繁榮富強,做出重大努力、犧牲和貢獻的歷史物證。我們更要以此次參觀為契機,認真學習、深刻領悟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錘鍊自我黨性,嚴格按照黨的要求開展工作實踐。  

二、學習先進--村  --村嵌在奉化與溪口之間的--生態旅遊區,它以”生態農業”、”立體農業”、”碧水、藍天”綠化工程,形成別具一格的生態旅遊區,在國內外頗享盛名。--村根據”擴大規模、完善功能、優化環境、提高品位”這一總體要求,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牢固確立”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的科學發展觀,結合旅遊業景點開發,把生態環境和村莊建設緊密相結合,實現村莊環境的持續優化。  

三、學習先進餘村  

實地參觀學習餘村,感受“綠水青山”發展之路。20__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同志到餘村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述。十多年來,餘村作為“中國美麗鄉村”的首批建設村,通過修編“村莊建設、村莊環境、產業提升”三項規劃,堅持把“經營村莊”理念貫穿始終,突出規劃引領、基礎夯實、特色彰顯,積極打造休閒產業的核心區。通過對中心村沿線立面改造,完善汙水處理系統等舉措,村莊環境煥然一新。深切感受到餘村的發展變化——如何從一個塵沙漫天的靠採礦為生的自然村發展為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水質優良的新興旅遊村莊。  

四、結合先進促發展  

通過學習,感受到我們村和他們的差距很大,結合本村實際,我們那些資源,條件,但是我們要發展村域經濟,就要做好幾點。一是,發揚“紅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個村能否較好、較快的發展要看是否有一個團結、辦事效率高、願意幫助群眾集體致富的黨支部和村委會。團結就是力量,即使個人的力量是那麼的微小,但一個團隊的力量凝聚起來那是驚人的。一村的幹部只要齊心向上、積極為群眾謀實事、辦好事,沒有幹不成的難事。二是,一個農村能否較好、較快的發展看是否有一個好的領頭人。我是一個村的帶頭人,要帶領村域堅持綠色發展,將我村現有60餘個林盤進行保護,林盤資源進行摸底核實,做好招商引資,發展綠色生態旅遊產業。  

在實際工作中,作為黨總支書記,積極牢記為人民服務這一宗旨,傾情奉獻自己的力量,熱情的為黨和人民服務,做一名稱職的書記。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7

本次對調查過程中農民朋友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作了必須的探討和分析,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類:

1、農田斷水頻繁,尤其是在乾旱季節,更為嚴重。

2、公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不是很完善,農民的出行很不方便。另外,由於公路等的不完善給當地的經濟也帶來了必須的影響。

3、農產品的價格較低,農產品給農民帶來的收入甚微。雖然近年來農產品的價格有所上揚,但是農業生產資料也在不停的上漲,與農業》投資相比,農產品的價格較為低迷,長此以往將對農民不利。關於問題的分析根據當地政府的基本狀況而言,由於在該地區設立的工廠和企業較少,所以稅收來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實施的稅費改革,對農業稅的免除,政府的財政收入就存在必須的問題。農產品的價格持續低迷的問題在全國的範圍內都普遍存在,這主要是由於農產品的供求關係所決定的。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眾多,這勢必會導致農產品的供大於求的情形出現,從而出現“穀賤傷農”。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作為地方政府如果採用巨集觀調控的手段來解決這一問題的話,可能性不大,效果可能也不會很明顯,畢竟地方政府的管轄範圍有限,調控潛力也有限。對於貼合實際狀況的經濟發展之路,有下列幾個:花大力氣招商引資對那些擁有豐富的資源的地區,農民本能夠很好的利用這些資源來發家致富,但是由於資金不足,無力投資而使得資源無法很好的開發,為了很好的開發利用這些資源,招商引資當為首選。

另外,招商引資的另一個較大的專案是對農產品的生加工等方面。該地區的農產品在銷售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產生多大的附加值,然而,該地的農產品質憂、產量佳,所以如果再對其進行生加工,則會有很大的潛力。政府應當制定必須的優惠政策,力爭建立幾個龍頭企業,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用心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用心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為農民增收注入活力。

一、是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增值、為農服務的作用。要採取切實措施,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並致力於組建農業龍頭企業集團,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潛力。

二、是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我們要把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與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結合起來,用心引導,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健康發展。要以鼓勵引導廣大農民開展產銷聯合,組建多種形式的技術協會、資訊協會、流通協會為重點,透過這些市場中介組織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政府要適當引導農民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儘快調整農產品品質、品種結構,發展特色產業。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立足資源優勢,突出抓好品種、質量的結構調整,使農業由市場決定產量、需求決定品種質量的軌道上健康發展。同時也應當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務必強化市場第一的觀念,下大氣力研究市場資訊、市場動態、市場容量和供求關係,超前預測,科學分析,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指導農業生產,利用時間差、地區差,擴大農產品銷售半徑,擴大農產品集散量。突出優質抓特色,狠抓調整促增效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有特色,才能有效參與市場競爭並立於不敗之地。發展特色產業,推進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是新時期實現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一)抓高效特色種植業。

(二)抓綠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一個產業能不能持續持久活力,還得看產品的銷路是否暢通。農業產品銷售要有超多的農產品經紀人,政府要針對本地區的具體狀況,培養農產品經紀人,擴大流通渠道。隨著農產品的價格上升,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農資市場管理,防止惡意哄抬農資物價,使農民增產不增收的現象防患於未然發展農商經濟合作社現階段,土地全部承包到戶,在土地不能大規模集約經營的狀況下,另闢途徑,透過農商合作社,關鍵要讓農民參與和經營,把一個個單一個體有組織的聯合起來,使某一特色產品構成規模、在規模的基礎上進行產業化經營,才能儘量降低市場風險,在產品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蔬菜、生豬、家禽、等都能夠透過合作形式構成拳頭產品,在市場上佔一席之地。只有到達產業化、規模化,才能進行農產品深加工,培育品牌農業產品,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另外,在某一產品到達必須規模、知名度後,政府要引導樹立名優品牌,進行註冊保護,以品牌開闢市場、拓展銷路。總結農村的繁榮,經濟發展刻不容緩。“三農”問題的核心在於“農民增收”,這一重大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政府也作了超多的工作已改善農民收入。我就本次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所調查的資料作了必須的總結和歸納,針對我地的實際狀況做出了發展經濟的幾看法:

1、花大力氣招商引資;

2、用心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

3、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4、突出優質抓特色,狠抓調整促增效;

5、發展壯大農產品經營隊伍;

6、發展農商經濟合作社;期望能夠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盡一番力!

這次早已已結束,但它給我留下了許多思考,使我們這些讀聖賢書的人也開始關心窗外事。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在生活著九億多農民的廣大農村中,還存在著許許多多這樣或那樣問題,經濟還不夠發達,政治體制還不夠健全,十分需要我們這些大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體提高,為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儘自己應盡的一份力,作出自己應做的一份貢獻!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8

黨的__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的要求,一是要產業興旺,二是要生態宜居,三是要鄉風文明,四是要治理有效,和我們新農村建設“管理民主、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生產發展”的總要求不太一樣,要區別開來。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總體目標,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幾點舉措落到實處。

一是要把承包地三權分置的改革落到實處。中央有檔案,提到了承包地的承包權,集體所有權和經營權,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比如說,承包地所有權是集體的,那麼集體在處理收益時佔百分之幾,20%嗎?10%嗎?這個有個界定;如承包給張三李四的三十年,後面還要延長30年,那麼承包期內所得收益佔30%、40%嗎?或50%、60%嗎?還有如果用來流轉經營,那麼土地承包者佔百分之幾十?我想三權分置的要義就在這裡,集體有收入,承包者有收入,經營者有收入。這一點我們應認真研究領會,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來落實好。

二是要發展集體經濟。要對集體資產進行清理核資。要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集體經濟,這是個難題。如何把有限的資金用於集體經濟發展,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如何保持清正廉潔等,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只有大力發展好集體經濟,各項基礎設施才會如雨後春筍般建設起來,老百姓的腰包才會鼓起來,幸福感、獲得感才會進一步增強。

三是要優化基層管理。就是要把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起來,來管理我們的基層社會。我想自治,實際上就是法治加德治。尤其要在研究村規民約這一德治上下功夫,如著名的塘約制定“紅九條黑名單”村規民約,違背了的村民暫時都停止享受國家政策,對父母不孝道,對子女不撫養的村民,納入黑名單,國家政策暫停享受,這個就是德治的一個內容。

四是要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現在我們的鄉鎮幹部、村幹部,懂農業,懂得多不多,懂得深不深,懂得精不精,對農民對農村有感情沒有,是應付式的愛,還是深層次的真誠的愛,這些我們都應該認真的思考,我想要有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我們的鄉村振興戰略才會有希望,才能真正接地氣。

鄉村振興戰略的心得體會 篇29

4月1日,《求是》雜誌發表書記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要下好鄉村振興這盤棋,我們必須抓好領導班子、第一書記、鄉土人才等“關鍵人”,充分發揮“領頭雁”“主心骨”“帶頭人”作用,為發展創造動力源泉,共促鄉村振興,共建美好家園。

鄉鎮領導班子“擔使命”,當好“領頭雁”。

俗話說,“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班子隊伍的建設對地區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抓好領導班子“關鍵人”。一方面,領導班子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其位,謀其政”,履行好自身職責,秉承“利民之事,絲髮必興”的價值追求,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緊緊圍繞增進民生福祉,攥指發力、久久為功,確保條條落地、項項落實。另一方面,組織部門要緊盯抓牢班子隊伍建設,選拔任用要堅持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提高班子發現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建立“班子隊伍”政治素質檔案,對政治不合格、廉潔不過關的“一票否決”,探索“班子隊伍”函詢回覆分析、抽核工作等機制,確保班子隊伍過得硬、靠得住、不偏向、不走樣。

駐村第一書記“亮身份”,當好“主心骨”。

在脫貧攻堅戰役中,第一書記給貧困落後的鄉村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群眾“主心骨”。如今,中共中央繼續向重點鄉村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為的是讓這根“主心骨”持續發揮作用,因此,必須抓好第一書記“關鍵人”。一方面,第一書記要堅決杜絕“名在人不在、身在心不在”的基層混亂現象,把基層當成學習成長的大熔爐和幹事創業的大舞臺,拋棄“鍍金”想法,沉下心來找準自身定位、合理規劃自己的目標,增強看問題的“眼力”、察民情的“聽力”、走基層的“腳力”,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情、收到成效。另一方面,組織部門要“緊盯”第一書記到村任職情況,定期進行摸排調查,探索建立“到村打卡”“群眾監督”等靈活機制,對“不到位”現象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督促相關單位將任職工作落實抓細。

農村鄉土人才“強責任”,當好“帶頭人”。

基層幹事創業環境與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吸引人才難,留住人才更難,要走好“築巢引鳳”這條“路”難度頗大,鄉土人才是農村的寶貴人才資源,因此,必須抓好鄉土人才“關鍵人”。一方面,組織部門充分發揮選人用人職能,拋開“唯學歷論”,不求全責備、不論資排輩、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以深入一線調研、村鎮舉薦等形式,持續發掘本地“土專家”“田秀才”,建立健全農村種養等行業的人才資訊庫,選拔群眾認可、敢挑重擔、技術經驗豐富的鄉土人才作為帶頭人。另一方面,政策上要給予鄉土人才支援,做好資源“傾斜”,建立公平、公正、靈活的鄉土人才評價機制和激勵長效機制,對成績突出的鄉土人才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探索開闢“專屬通道”,並適當考慮納入鎮村後備幹部重點培養人選,讓鄉土人才能夠放開手腳“使勁幹”,為鄉村振興持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