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59W

重溫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無疑為我們今後提升綜合素養、進一步做好新聞宣傳工作再次夯實了思想和理論基礎。接下來就跟本站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心得體會吧!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心得體會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心得體會篇【1】

以下是我學習新聞學的部分內容和體會:

1、堅持“世界交往”的觀念。

2、馬克思說變動產生新聞,迴圈往復的事實是沒有新聞價值的,只有變動的打破常規的事實才有新聞價值。

3、新聞有層次變化。馬克思提到新聞有旺季有淡季,但是當發生重大新聞事件時,一些很重要的但相對來說是次要的新聞甚至連版面都沒有。

4、新聞時效性。這一點不用多說。

5、新聞真實性。這是一種追求,但是新聞完全真實是不可能做到的。

6、黨報思想。馬恩關於馬克思主義工人政黨機關報的工作原則,其實就是兩條。第一條是黨的領導機構和黨報編輯部、出版社都要遵循“黨的精神”。第二點是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有責任監督黨報的原則立場。” 黨的精神主要指黨代表大會通過的綱領章程決議。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黨的領導機構和黨報編輯部都會犯錯誤,因而都要遵循一個共同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黨的精神。

7、列寧的黨報黨刊思想。A、黨的出版物的黨性。黨性概念是列寧提出來的。B、列寧的出版自由思想。

8、毛澤東和中國其他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新聞活動。

A、1948年4月8日,毛澤東將黨報思想概括為以下的名言:“報紙的力量和作用,就在它能夠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

B、毛澤東論黨報和黨的宣傳工作的黨性。毛澤東關於新聞工作的黨性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兩個要點:第一,總體的黨的意識,努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第二,新聞和宣傳工作要符合黨的政策和策略。

C、黨報的基本工作方法:典型報道 。

D、報紙批評。 1950年中共中央關於在報刊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是劉少奇修定的。毛澤東1954年提出報紙批評的“開、好、管”方針。現在轉變為輿論監督。

E、“輿論一律”和“輿論不一律”。1955年提出:“要想使‘輿論一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應該的。”“我們的輿論,是一律,又是不一律。在人民內部,允許先進的人們和落後的人們自由利用我們的報紙、刊物、講壇等等去競賽,以期由先進的人們以民主的和說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後的人們,克服落後的思想和制度。”

9、我的學習體會: 要把握好新聞自由和新聞管制的關係。毛主席說:新聞的形式是沒有階級性的,但新聞的內容是有階級性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對新聞進行管制,不能讓新聞處於無政府狀態,那是極其危險的。我們要堅持黨性原則,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嚴格按照新聞從業規律辦事。世界上是沒有絕對的新聞自由的,但是新聞自由是我們人類進行世界交流的必然要求和精神追求。在交流的哲學裡,新聞自由是手段,也是價值觀。

10、堅決擁護黨中央對新聞工作的指示精神。但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絕對不能成為某些腐敗官員的護身符,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路線是一對最佳拍檔!這是我的學習體會。

毛主席的論斷:我們的輿論,是一律,又是不一律。在人民內部,允許先進的人們和落後的人們自由利用我們的報紙、刊物、講壇等等去競賽,以期由先進的人們以民主的和說服的方法去教育落後的人們,克服落後的思想和制度。太精彩了!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心得體會篇【2】

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談談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學習黨的新聞工作方針原則的一些心得和體會。

一、關於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一生從事新聞活動,報刊是他們革命鬥爭的重要陣地,新聞活動在他們整個革命生涯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們在長期革命新聞工作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新聞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中的重要內容。這些新聞思想的主要方面有:(1)批判封建統治階級壓制新聞自由的反動性,肯定資產階級爭取新聞出版自由的進步性,形成“自由報刊”、“人民報刊”思想,認為報刊總體上是廣泛的無名的社會輿論機關,是作為輿論的紙幣流通的,是人民“無處不在的眼睛”;(2)為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爭取新聞自由的鬥爭鼓與呼,揭露資產階級“新聞自由”的虛偽性,形成“工人報刊”思想,認為報紙和麵包、牛奶一樣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資料,出版自由是工人運動的空氣、場地和陽光,沒有出版自由就沒有工人運動;(3)把報刊視為無產階級的戰鬥武器,把新聞事業視為黨的事業的一部分,形成無產階級的黨報思想,認為黨的報刊是黨的旗幟,是全黨思想上的中心,提出了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4)論述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後剝奪資產階級新聞自由的必要性和正義性,總結並確立了社會主義條件下黨的新聞工作的一整套方針、政策和制度、紀律。

鄧小平、xx同志對黨的新聞工作和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有許多重要的論述。他們明確指出新聞是重要的意識形態,新聞事業是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反覆強調新聞輿論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指出黨的新聞事業與黨休慼與共,是黨的生命的一部分,必須堅持新聞的黨性原則,堅持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他們深刻闡明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必須遵循的一系列方針原則,強調新聞事業必須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等等。

我們今天學習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應著重掌握以下基本觀點:1.新聞是重要的意識形態。新聞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新聞是報道事實的,而事實是客觀存在的。新聞通過對社會生活中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直接、全面、綜合地反映著紛繁複雜、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沒有任何一種意識形式能夠像新聞這樣迅速快捷、連續不斷、包羅永珍地反映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發展變化。新聞就是社會歷史的記錄。

新聞又是觀念的產物。客觀事實並沒有價值特徵,但新聞在報道事實時則必然包含著對事實的評價,反映著價值觀的差異,純粹客觀的報道是根本不存在的。

大千世界,無數事實,不可能也不需要有聞必錄。新聞、舊聞、不聞,從來就是媒體對客觀世界能動反映的三種基本形態。新聞報道通過對事實的取或舍、搶或壓、詳或略,通過訊息、評論、標題、圖片、編排甚至字型、字號、花邊等形式,體現著報道者的價值觀,使受眾在接受事實的同時接受報道者的思想和觀點。新聞媒體每日每時報道的事實是各不相同、不斷更新的,但報道中所體現的思想和觀點卻是一以貫之、各成體系的。

由此可見,新聞不僅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而且是在一定思想理論和價值觀指導下,經過對客觀事實的選擇、提煉、加工,對社會生活的比較系統、定型、自覺的反映。新聞同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藝術、哲學和其它社會科學一樣,是重要的社會意識形態。新聞以“用事實說話”為自己的鮮明特點,表達的往往是一種“無形的意見”,對受眾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其它意識形式不能取代的。在階級消滅之前,作為社會經濟基礎反映的意識形態都具有階級性,新聞也不例外。

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竭力標榜“客觀報道”、“政治中立”等新聞理念,竭力宣揚媒體應是“社會公器”、是“公共資訊平臺”,竭力掩蓋新聞的階級性、黨派性、傾向性,其目的是為了騙取公眾信任。事實上,西方媒體除了是資本家賺錢的工具外,就是不同利益集團爭權奪利的工具,對重大問題的報道無不反映著自己所屬利益集團的傾向和主張。

2.新聞事業是社會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具有意識形態屬性,是觀念上層建築。新聞機構、新聞媒體及其業務活動構成的新聞事業,是新聞這種意 識形態的“物質附屬物”,雖然不能等同於國家機器,但也是社會上層建築設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社會上層建築中,政治思想和與之相適應的政治制度居於核心地位,影響和制約著上層建築的其它組成部分,包括新聞和新聞事業。任何社會的新聞活動無不受到該社會佔統治地位的政治思想及國家政治制度的指導和制約。政治體制決定著新聞體制,新聞體制是政治體制的重要方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又能動地反作用於自己的經濟基礎。現代新聞事業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今天的新聞事業,規模龐大,每日每時都在迅速、全面地反映著社會經濟生活,反映著作為經濟的集中體現的社會政治生活,比哲學、藝術、道德、宗教等意識形態更直接、更強烈地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對社會生活施加著巨大的影響和強有力的干預。

西方新聞機構絕大多數為私人所有、企業性質,所有者把媒體當作企業來經營,但這並不妨礙西方資本主義新聞事業的上層建築屬性和作用。按照西方的新聞理念,媒體的首要功能是進行“社會環境監測”,特別是對政府進行監督,是社會政治生活中一種重要的制衡力量,這體現了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設計思想,其實質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在西方國家,新聞界被視為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後的“第四權力”,這恰恰是對其社會上層建築屬性和功能的真實寫照。

3.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具有與資本主義新聞事業相比較的特點和優勢。社會主義新聞事業是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決定了新聞事業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基本特徵:

(1)新聞事業歸全民所有,亦即歸全體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國家所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也是新聞事業的主人,新聞機構都由國有制組織出資創辦,在根本上歸國家所有,真正成為人民的事業。

國家不允許新聞媒體私有化。這是與資本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區別。

(2)新聞事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決定了大多數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階級鬥爭不再是社會的主要矛盾,社會上不存在根本利益對立的階級和集團,新聞事業有著共同的指導思想、政治方向和價值追求。各個政黨、人民團體和其它社會組織舉辦不同的新聞機構,各自聯絡一定範圍的群眾,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也有競爭,廣泛反映各方面社會輿論,共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新聞機構的國有事業性質,決定了新聞從業人員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新聞機構不以追逐商業利潤為最高目標,而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在此前提下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3)最廣大人民的新聞自由和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獲得根本保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新聞事業的國有性質,都使新聞事業從根本上擺脫了私人資本的控制,不再是資本家賺錢的工具,也不再是不同政黨和利益集團爭權奪利的工具,而真正成為人民的喉舌,最廣大人民的新聞自由能夠真正實現,新聞報道能夠真正做到客觀公正。

建立在私有制經濟基礎之上的西方資本主義新聞事業具有如下主要特徵:

(1)新聞媒體為私人所有,資本對新聞事業的控制無所不在,追逐商業利潤是新聞企業的最高目標。資本力量既通過出資舉辦媒體和傳媒集團直接控制媒體的所有權,也通過舉辦通訊社控制媒體的內容,還通過廣告控制媒體的經濟命脈。新聞界是資本家和大財團的喉舌。

(2)市場機制是推動新聞事業發展的基礎力量,新聞事業的壟斷成為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成為現代資本主義新聞體制最主要的特徵。“新聞出版自由”曾經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口號和綱領之一,也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勝利成果、贏得的重要社會進步之一。但是,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市場競爭,使新聞事業不可避免地走向壟斷,西方各發達國家的新聞市場都為極少數大型傳媒集團所壟斷,從而走向新聞出版自由的反面。這是資本主義制度決定的。

(3)新聞界既要聽命於媒體老闆,又要受制於國家和政府,更要為市場機制所左右,自由、客觀、公正的報道根本無法實現。西方國家和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對新聞界實施控制,包括立法限制、司法限制、政府的行政管理、國家的保密制度、特殊時期的新聞管制以及政府引導輿論的一整套做法,如新聞釋出會、記者招待會、廣播電視講話、提供新聞公報、單獨接見媒體負責人或著名記者等等。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西方媒體選擇新聞的標準表現為過分的消極性、極端的時效性、狹隘的地域性,新聞報道的負面效果嚴重,以至西方新聞界有識之士也不得不作出反思,提出“社會責任理論”。

4.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必須堅持黨性原則。馬克思主義公開承認新聞的黨性。明確提出新聞事業黨性原則的是列寧。他在1920xx年寫的《黨的組織和黨的出版物》一文中認為,黨的出版物的原則是,“對於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寫作事業不能是個人或集團的賺錢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與無產階級總的事業無關的個人事業”。①“寫作事業應當成為整個無產階級事業的一部分,成為由整個工人階級的整個覺悟的先鋒隊所開動的一部巨大的社會民主主義機器的‘齒輪和螺絲釘’。 寫作事業應當成為社會民主黨有組織的、有計劃的、統一的黨的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②列寧認為,“報紙應當成為各個黨組織的機關報”,③黨的出版物“應受黨的監督”。④列寧還說,“每個人都有自由寫他所願意寫的一切,說他所願意說的一切,不受任何限制。但是每個自由的團體(包括黨在內),同樣也有自由趕走利用黨的招牌來鼓吹反黨觀點的人。”⑤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是共產黨的黨性在其主辦和領導的新聞工作中的體現,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根本原則。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黨性原則應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堅持黨對新聞事業的領導。就是要堅持新聞事業是黨的事業、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思想上,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對新聞工作的指導;在政治上,必須堅持新聞事業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組織上,必須確保各級各類新聞機構的領導權掌握在忠於馬克思主義、忠於黨和人民的人手裡。黨通過委派到新聞機構的負責人,通過新聞機構內部的黨組織,通過新聞隊伍中的黨員和團結在黨組織周圍的積極分子,通過他們的積極工作和帶頭作用,認真貫徹黨的新聞宣傳方針,嚴格執行黨的新聞宣傳紀律,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黨支援政府有關部門依法管理新聞事業,支援新聞界人民團體獨立負責地開展工作。

(2)堅持新聞事業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是人民利益最忠實的代表者,除了人民的利益黨沒有自己的私利,這就決定了新聞事業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新聞媒體既要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又要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願望和呼聲,把宣傳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

(3)堅持黨的新聞宣傳紀律。新聞工作不僅要遵守憲法、法律,服從國家有關部門的行政管理,而且必須遵守黨的新聞宣傳紀律。離開黨的新聞紀律,黨對新聞工作的領導、新聞的黨性原則、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就是一句空話。黨的新聞宣傳紀律,大的方面包括: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無條件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得為錯誤言論提供傳播渠道;遵守民主集中制,服從黨的領導;遵守法律法規,不得報道違反法律法規的內容;維護國家利益,不得刊載不利於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報道;保守黨和國家祕密,嚴禁在報道中洩密等。具體來說,包括各種報道口徑、報道要求、報道注意事項等。

二、關於黨的新聞工作方針原則

我們黨在領導新聞工作的長期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方針原則,並根據時代特點和黨的任務的變化不斷髮展和完善。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在總結歷史經驗和新的實踐的基礎上,確立並堅持了指導新時期新聞工作的一整套方針原則。主要有:

1.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這是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使命決定的,是黨的新聞工作必須堅持的方向,是黨對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

堅持這一方向,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認真傾聽和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回答群眾關心的問題,努力滿足人民多方面、多層次的精神文化、新聞資訊需求,使新聞工作成為黨和政府聯絡人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樑。

堅持這一方向,要緊緊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來做好新聞工作。有利於這一事業的,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弘揚、去歌頌;不利於這一事業的,就要旗幟鮮明地去批評、去反對。要堅持不懈地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宣傳社會主義在中國不斷前進的生動事實和光明前途,堅定人們的社會主義信念,使廣大群眾緊密地團結起來,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

堅持這一方向,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緊緊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來搞好新聞宣傳,為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和激勵人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2.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客觀要求,是新聞宣傳工作必須堅持的重要方針。

我國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我們國家雖然還存在種種問題,但總體上充滿生機和活力,一派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景象。新聞要真實、客觀地反映我國的社會生活,就應當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我國的改革和建設,必須有一個團結穩定的社會環境。全黨的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全社會的團結和穩定,是我們事業興旺發達、走向勝利的最基本的條件。沒有團結和穩定,什麼事情也做不成。新聞宣傳工作就是要做團結的工作、穩定的工作、鼓勁的工作,正確引導輿論,努力凝聚人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

實行這一方針,要求我們多宣傳社會生活中的積極面,多宣傳能夠鼓舞和啟迪人們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和社會進步而奮鬥的積極思想和行為,多宣傳好人、好事,同時,對消極落後的東西也要進行有力的批評和監督;要求我們在解決群眾思想認識問題的時候,採用正面引導的方法,採用民主討論、說服教育的方法,決不能用行政命令、強制壓服的方法;要求我們堅持重在 建設,不搞無謂爭論,避免因無謂的爭論而浪費寶貴的時間、精力,甚至危害黨和人民的團結、統一。

3.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這是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非常重要的指導方針。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各種媒體特別是資訊網路化迅速發展,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影響幹部群眾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來越複雜多樣,社會輿論中也難免會有不同的聲音甚至是雜音、噪音。對錯誤的消極的思想輿論,單靠封堵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重要的是要唱響主旋律;只要主旋律鮮明響亮,有一些雜音、噪音也不可怕。

我國社會的變革給予人們的思想以深刻的影響,各種思想和輿論相互交織、相互激盪,錯誤的東西總是在與我們爭奪人心、爭奪群眾。在這種情況下,特別需要我們銳意進取,打好主動仗。如果對錯誤的思想輿論聽之任之、消極防範甚至被動挨打,發展下去就會搞亂黨心民心,危害大局。積極主動地用正確的思想輿論去反對和克服錯誤的思想輿論,保持正確思想輿論在我國社會的主導地位,就能鞏固和發展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

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集中起來說,就是要大力宣傳和弘揚一切體現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體現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體現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和精神。要深入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宣傳黨領導人民創造歷史的奮鬥業績,宣傳社會各領域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先進經驗,積極倡導一切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輿論環境。在事關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則的問題上,一定要旗幟鮮明,毫不含糊。對於違反四項基本原則、違反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錯誤思想和言論,必須進行積極的思想鬥爭。

4.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這是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的主要著力點,是新聞宣傳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實現途徑,是新聞宣傳必須長期堅持的工作原則。

貼近實際,要求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而不能從本本和概念出發;要求我們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適應群眾的接受能力,不能超越階段,用脫離實際的說教強加於人;要求我們貼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貼近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不能遠離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搞“兩張皮”;要求我們報實情、說實話、鼓實勁、求實效,不能只求表面上的轟轟烈烈,搞形式主義。

貼近生活,要求我們深入到火熱的現實生活中去,以生活為源泉,忠實地反映和表現生活,不能本末倒置,用抽象的概念裁剪生活,用主觀的想象代替生活,閉門造車;要求我們善於抓住社會生活的本質和主流,從現實生活中挖掘生動事實、汲取新鮮營養,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務生活、引導生活,不能停留在生活的表象,空洞說教;要求我們必須跟上生活前進的新節奏,傳遞生活變化的新資訊,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

貼近群眾,要求我們深深紮根於群眾之中,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深刻認識群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絕不能對群眾疾苦漠不關心;要求我們重視群眾的實踐主體地位,鼓勵和引導群眾廣泛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不能把群眾當成被動接受的物件;要求我們重視群眾的切身利益,努力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體現群眾意願,滿足群眾需求,為群眾提供想看愛看、健康向上的新聞資訊;要求我們多聯絡群眾身邊的事例,多反映群眾的切身感受,多運用群眾熟悉的語言,多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搞好宣傳報道。

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堅持正確導向與貫徹“三貼近”

原則的關係。正確的輿論導向,不僅應該體現在正確的政治方向、宣傳內容上,而且必須體現在宣傳報道的實際效果上,就是說導向既要正確,又要有效。離開正確導向去講“三貼近”,就會喪失輿論引導的正確方向和主動權,引導就會變成迎合,貼近就失去意義;離開“三貼近”去講導向,就可能重犯過去“客裡空”、“假大空”的毛病,宣傳的東西群眾不接受,正確導向就是一句空話。因此,堅持正確導向與貫徹“三貼近”原則,有著內在的緊密聯絡,本質上是完全統一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反對把正確導向與“三貼近”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

5.把體現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這是堅持新聞黨性原則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加強和改進新聞宣傳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針。

從總體上說,黨的主張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長遠利益、整體利益,黨的意志與人民的意願是一致的,對此不能有絲毫的懷疑和動搖。我們強調反映人民的心聲,一是因為黨的方針政策在貫徹執行過程中,會遇到某些地方、部門和工作環節上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以及消極腐敗現象的干擾和扭曲,使群眾利益受到損害;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同時,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發展水平、收入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社會上還有一些生產生活困難的群眾,需要我們特別加以關心;三是在體制轉換、社會變革時期,各種利益關係處在不斷調整的過程中,社會上存在大量人民內部矛盾,要求我們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悉心傾聽群眾呼聲,妥善處理各種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精心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維護社會穩定;四是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實踐是認識的源泉,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黨的方針政策來自於群眾實踐,也需要在群眾實踐中得到檢驗,這是一個不斷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不斷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不斷深化體制改革、不斷調整和完善黨的方針政策和各項法律制度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地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迴圈往復的過程。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

堅持這一方針,要求我們準確、鮮明、生動地宣傳黨的主張,及時、如實、充分地反映人民群眾的心聲,很好地把兩者結合起來、統一起來,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絡廣大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當然,我國人口多,底子薄,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工作都要從這個最大的實際出發,切不可盲目助長群眾中不切實際的過高要求。這也是新聞宣傳工作中必須注意的問題。

6.把好關,把好度。這是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重要保證。

新聞輿論,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密切的聯絡,都會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越是這樣,越要求我們的媒體在報道中把好關、把好度,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把好關,就是要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出發,正確判斷哪些應該報道,哪些不應該報道;哪些應該多報、詳報,哪些應該少報、簡報,從而正確地引導社會輿論。把好度,就是要防止只講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防止簡單化、絕對化和片面性,使宣傳報道符合客觀實際,符合辯證法。

把好關、把好度,要出以公心,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堅持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的一致性,反對從個人和小團體的利益出發選擇新聞;要服務大局,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圍繞黨和國家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抓住群眾關注、領導重視、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有的放矢,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反對搜奇獵異刊發消極有害的新聞;要事實準確,深入調查研究,聽取各方意見,充分掌握材料,用事實說話,防止以偏概全、炒作渲染、片面追求轟動效應;要客觀公正,以事實為依據,以黨和國家有關政策、法律為準繩,以理服人,充分考慮實際情況的複雜性,善於聽取不同意見,防止主觀武斷、感情用事、強加於人;要注重效果,揭露問題要跟蹤報道處理結果,向積極的方面引導,不能只是提出問題而沒有下文,不宜報道現階段沒有條件解決的問題;要遵守紀律,恪守新聞職業道德,拿不準的問題要請示,涉及重要、敏感問題的稿件要送審,不宜公開報道的問題可通過內參反映。

7.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聞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首先,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精神文化產品也是商品,但它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精神文化產品作用於人們的心靈,對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興趣愛好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影響,這就要求重視社會效益。對人民負責的新聞工作者,要認真嚴肅地考慮自己作品的社會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糧貢獻給人民。

其次,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必須講求經濟效益,新聞單位已經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不能再由國家養起來。這就需要在創造最佳社會效益的同時,力求創造最佳的經濟效益,努力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互促進、統一起來。既要防止看不見市場經濟的發展,不講求經濟效益的傾向;又要反對片面追求市場“賣點”,忽視社會效益的傾向。

第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係在市場競爭的情況下,是一個相當複雜的問題。兩者之間既有統一的一面,也有不一致的一面,需要我們做好引導工作。對黨和國家的重要新聞媒體,國家要從政策上、財政上給予扶持。

8.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這是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內在要求,是發展新聞事業和文化市場的重要方針。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兩手相輔相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聞事業空前繁榮發展,各類新聞媒體迅速增多,報刊市場、廣播電視節目市場日益發展和繁榮起來,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產業,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抓繁榮,就是要扶持黨和國家重要新聞媒體,鼓勵改進報刊宣傳和廣播電視節目,用高質量、高格調的新聞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新聞資訊的需要。

在大力促進繁榮的同時,必須加強對新聞輿論工作的管理。要堅持和完善黨管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體制,從組織上切實保證黨對宣傳輿論工作的領導。要繼續發揮中央和省兩級新聞管理體系的作用,針對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執行機制,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肅實行責任追究制度。要繼續認真實行輿情分析、違紀違規警告等制度,嚴格執紀執法。要加強新聞單位內部管理,從選題策劃、採訪編輯、發稿審查等各個環節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做到每個崗位、每個版面、每個欄目和節目都有人把關,總編輯要切實負起“總把關人”的責任。對違紀違規、失職瀆職問題,必須嚴肅查處。要依法加強報刊市場、廣播電視節目市場的管理,堅決打擊各種非法活動。

我們要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xx大精神,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新聞工作,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放在首位,把體現黨的意志與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尊重新聞規律、改進宣傳方法、提高引導水平,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環境。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心得體會篇【3】

作為一名基層宣傳工作者,必須要樹立“四種意識”,即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陣地意識。 基層宣傳工作,是一項嚴肅認真的工作。如何做好基層宣傳工作關係到能否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大問題。實際上,宣傳工作也是對基層各方面經驗的總結和整體的形象設計,而且也是輿論監督和思想引導的總和。所以,宣傳工作並不是一項簡單的工作,而是一項非常重要且有一定難度的工作。那麼,怎樣才能把這項既重要又有難度的工作做好呢?我認為,要做好宣傳工作,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做好宣傳工作,要掌握好一個最基本原則,即宣傳要講究分寸。因為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宣傳工作有錯誤認識,他們通常把宣傳與“吹捧”、“貼金”等字眼相聯絡,對宣傳工作持有偏見。因此,搞好宣傳工作要講求策略,拿準火候,注意分寸,要謹用誇大之詞、慎用虛浮之語。

第二,宣傳要做到三勤:眼勤,腦勤,手勤。即勤於觀察,勤於動腦,勤於練筆。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觀察生活中的閃光點,善於培養自己的創作熱情和寫作靈感,並及時記錄和編寫,用流暢而優美的語言真實傳遞誠摯的情感和美好的資訊。

第三,宣傳要善於總結。宣傳工作,應體現工作中的亮點,挖掘更深一層的有重大教育意義特色的閃光之處,用精闢而又不脫離實際的語言加以理性的總結並進行重組設計,做到不僅實事求是,而且又能夠從繁雜的工作中發現具有本質性和發展方向的東西。

第四,宣傳工作者,不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還要有大膽開拓、勇於創新的精神。重點要對內容、形式等諸方面進行精心策劃和設計,要做到體現大局意識和服務第一的基本思想。

第五,要做好宣傳工作,需要領導的重視和支援,需要將精神鼓勵與物質利益相結合,不能一味搞精神鼓勵。

站在宣傳工作的前沿,基層宣傳工作者在推進基層黨的建設中,理應發揮先鋒作用,自加壓力,轉變作風,堅持“三貼近”原則,貼近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始終做到眼往下看、心往下沉、勁往下使,充分發揮"排頭兵"的作用,為推動黨的建設再上新臺階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