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精選30篇)

欄目: 讀書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94W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

我第一次看《三體》是在去年冬天,那是一個週末。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精選30篇)

媽媽其實很早就買了這套書,而且媽媽總說很快就看。我本來很期待和媽媽一起閱讀,但是媽媽總也不看,結果我等得不耐煩了,就自己先看了。

我最先看的是《三體3》,其實應該先看《三體1》的,但是我當時是閉著眼睛隨便抽了一本,結果就抽到了《三體3》。

《三體3》的女主角是程心,男主角我也不太確定。一開始,我認為是雲天明。後來,我又以為和《三體2》的男主角一樣,是羅輯。再後來,我又認為是關一帆。其實,我一直都不太確定。

故事從程心收到一顆雲天明送的星星開始,那顆星星的名字,哦不對,是編號,叫dx3906。對於這件事,有人衷心祝賀,有人卻嗤之以鼻。

為了探測三體艦隊超前的科學技術,需要把人類送到三體艦隊那裡去。為此,程心想了一個辦法,叫“階梯計劃”,可以把一個人送到奧爾特星雲去偵察三體艦隊。但有些不理解的人認為程心應該回到大一,去算算“推重比”的作業。不過看到這裡,我就看不明白“推重比”是啥東西了。程心當時就反駁了那些人,又解釋了原理:先用普通的推進方式把飛船送到核彈軌道的邊緣,通過核彈推進,將人類最終送到三體。但實際上這種辦法只能承載很輕的重量,就是一個人的大腦,最終是送了雲天明的大腦過去。

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雲天明終於有了訊息,三體為雲天明覆制了一個身體。這種方法如果真的可以實現的話,就可以用來治療那些得了絕症的患者。如果在那些偉大的科學家身上使用這種技術,就可以讓他們永生,那麼人類的科技發展一定會比現在快很多倍。

在《三體3》裡,最終三體被毀掉了,而地球從三維降成了二維,在這兩個文明裡見證最後一刻的只有三雙眼睛:女主角程心、關一帆,還有機器人——智子。程心和關一帆從智子建的小宇宙裡回到了大宇宙,而他們留在小宇宙裡的小魚生態球和小漂流瓶作為見證舊宇宙的眼睛,留給了將要來這裡探索的未來智慧文明。

《三體》無疑是一套很偉大的作品,作家劉慈欣為我們構想了人類、宇宙的未來。看了《三體》之後,我感覺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我認為,《三體》裡有很多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描述,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話,則是“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

今年寒假,我接觸了生平看過的第一本科幻小說《三體》。

剛開始閱讀的時候,我並沒有把它像讀一本名著一樣來讀,認為它只不過是類似於網路小說的文學作品罷了。因為初讀《三體》,感覺作者的文筆並不是特別突出,但是讀著讀著,我感到這本書不能像名著一樣逐字品咂,閱讀。這本書的精華在於它的思想,它的內容。費盡力氣將它讀完,我才第一次體會到科幻的魅力。

讀完《三體》,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對作者的無比崇拜:“能寫出那些連理解起來都十分困難的文字的人定非凡人。”我在心中不止一次的這樣想。特別是當我閱讀到那隱藏情報的三個童話故事時,這種感受尤為強烈:我起初以為,既然這個故事的主要創作目的是為了傳送情報,肯定只是一個無聊的故事,並且裡面的因素暗藏玄機而已。但當我開始閱讀時,我就立即被這些故事所吸引。至於其中隱藏的情報,我連閱讀解讀情報的過程時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更別提去破譯情報了。這樣精妙的情報故事當然不是虛構的主人公雲天明所創,而是作者縝密思維的結晶。所以,一位這樣思維寬闊的作者,創作出這樣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科幻小說也就不足為奇了。《三體》帶給我的第一啟示,就是生活只有在不斷的追求中,才能不斷昇華,變得更加有意義。

《三體》裡面反映的一些當今社會的人性問題不禁讓人深思。當一個虛假的黑暗森林警報傳來時,人們想著的不是積極應對,團結作戰,而是隻為自己,一心逃命。在人群擁堵的發射場著急逃離地球的人全然不顧飛船周圍還未散開的人們,進行強制發射,一時間火花四濺,無數飛船周圍的生命被付之一炬,到處瀰漫著烤肉的味道。一小時前這裡還是人間天堂,但瞬間這裡就變成了人間地獄。人性的醜惡在此刻顯現。現代社會中如何讓人性不再那麼醜惡,是每一位人類都要面臨的問題。所以說,追求完美的人性,是永無止境的一條探索之路。正是在不斷的追求探索之中,人性才能得到不斷的昇華。

《三體》不僅反映了許多值得深思的社會現實,更重要的是,它其中的科技元素令讀者大開眼界。我們現在交通工具的最大速度不過只是音速的四到五倍而已,而到了不久的將來,人類或許已經為能達到光速的15%而感到沾沾自喜,而他們不知道,三體人已經通過空間曲率驅動達到了令人類夢寐以求的光速……沒錯,科學就是在不斷的發展中艱難前行,最終達到的地步可能是人們十幾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境界。人類從古至今都一直在追求:追求更強大的科技。

也許,在18900020__年後,宇宙真的走向終點, 變為一個

奇點重新來過,多麼榮耀的過往,多麼繁華的回憶只會變為一些元素重新進行組合,但是,只要為更好的生活追求過,就足夠了,對於相對於宇宙來說如此渺小的人類,我們不能要求太多。

《三體》是一個開始,是我接觸科幻的一個起點,或許我以後不會再有很多課餘時間,但是我會始終記得,《三體》這本科幻小說帶給了我怎樣的驚喜與領悟。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3

在我讀《三體》之前,就曾多次聽聞過她的名字,在網路上,雜誌裡,甚至是在與同伴們的交談中,我是在經不起這來自四面八方的“推薦”,前一陣子,又恰好遇上了一個打折的機會,便買下來了一套。

《三體》中的每一個文字,彷彿都蘊含著神奇的魔力,把每一位有幸讀到她的人都深深地吸引住,鎖在小說中描述的那個奇幻的未來世界中。

小說講述的,是在四光年外一個叫“三體”文明為了躲避自己星球面臨著的危機,而對地球進行侵略,人類為了使自己的文明延續下去,向三體文明的侵略做出了反抗,鬥爭。

讀《三體》後,我發現之前自己對這個宇宙,這個世界的理解是如此的狹隘,我對這個宇宙的想法在這個龐大的世界觀中顯得是多麼的渺小,小說中一個強大的文明毀滅一個弱小的文明,完全不費吹灰之力,甚至與我們平日喝水吃飯一樣平常。看完後,我甚至有一種就此投身科協研究,加快人類文明發展速度的衝動,但這與我一直為之努力的目標相差甚遠,所以這個念頭很快就被我無奈地打消了。

在三體系列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莫過於第二部的男主角,羅輯,面對三體文明的監視,他不慌不亂,從一個玩世不恭的人蛻變為一位穩重的“面壁者”在絕望中發現希望,製造出一系列假象,欺騙了三體文明,也欺騙了全人類,以至於在後來救下了人類文明之後,仍被人們所恐懼,害怕,被加上了各種各樣的罪名,但他無視他人的目光,堅守著自己的職責,時刻威脅著四光年外的強大文明。

文章的敘述從科學家王淼受到神祕的“幽靈倒計時”的困擾開始,到三體世界被人類世界所知曉,再到人類開始對三體侵略的反抗,劇情層層深入,讓讀者能產生一種“自己也是小說人物之一,與人類一起發現了三體世界”的錯覺,代入感之強,著實讓人感嘆。

文章讓我有所感嘆的不只是其曲折的劇情與其天馬行空的想象,更有就是作者劉慈欣對科學的嚴謹性與落筆的精打細算。

在描述未來的科幻小說中,偶爾會出現想象太過離譜,太過不切實際,但這在《三體》中並沒有明顯的體現,因為大劉(讀者們對作者劉慈欣的稱呼)在小說開篇,便設下“人類科技已經被三體科技的強大力量鎖死”的死結,使自己的小說由始至終都圍繞著人類目前已經掌握了的技術或是已經提出了的設想及理論,讓整部小說更真實,更能使讀者代入到小說的故事中,這,使我不得不佩服大劉對小說內容的嚴謹。

真心希望大家也能細細地讀一讀這本由劉慈欣先生所著,代表著中國科幻小說最高傑作的作品:《三體》,與我一同體驗這小說中龐大的宇宙觀。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4

去年在山東實習的時候,晚上無聊都會去工廠的機房裡上網,機房只有幾臺電腦,要早早的去才會有位置,我每次都吃完飯早早就去,通常是逛淘寶,泡微博,讓後就是玩豆瓣,無意見看到了一本新書《三體3》評分還挺高的,很好奇就關注了下,下載了電子書,是《三體1》作者的想像力深深震撼了我。中國還有這麼牛的作家,--,尋找外星人的紅岸工程,秦始皇,兵馬俑計算機,牛頓,,,,反物質手槍,建在地下的城市,飛車,黑洞,宇宙社會學,四維空間,宇宙的質量,作者向我們描述了他眼裡的未來的世界。

我知道讀這樣的書是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實際利益的,不能幫你預測明天的股市走向,不能幫你提高銷售業績,不能幫你整合你的工作技能,甚至不能幫你助興你和愛人或者朋友的談話,但是他卻可以撫慰你的心靈,安撫你的靈魂。誰都有過這樣的情況,當你讀到某句話,看到某個場景,聽到某句歌詞,聞到某種味道,你的心會微微顫抖一下,那一瞬間你體會到了什麼呢?是幸福還是憂傷?

我喜歡閱讀,以前浪費了很多閱讀的機會,以後要彌補過來,閱讀讓人快樂。讀一本有意思的書彷彿在跟作者交談,辯論。這就是閱讀的快樂。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5

劉慈欣的《三體》獲得了被譽為文學界諾貝爾之稱的雨果獎。這是中國人首次榮獲此獎項。前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是三體的粉絲,他看完第一本後就深深入迷,可是第二版還沒有出版,奧巴馬直接命令手下的人去出版社影印原稿,當奧巴馬看完三體後,感慨道:我曾經認為我當上美國總統很厲害,但看完這本書後,才感到我在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的渺小。《三體》到底有什麼獨具匠心的地方吸引人呢?

劉慈欣,你或許不熟悉他,但只要看過科幻小說的人一定知道他,他可謂是中國科幻界教父級人物,不僅獲得過雨果獎,還獲得過七次科幻銀河獎,他的粉絲被親切的稱為“磁鐵”。粉絲給他也起了一個名字,人們通常叫他大劉。

他看起來是一個平凡的人,但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一個不是特別優秀的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娘子關電廠擔任計算機工程師。之後,電廠倒閉,他便回到家成為一名家庭婦男,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反而一個安靜,不浮躁的環境更能讓作者成下心來。比如著名的法國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就是在安靜環境下創作出了偉大的作品《八十天環遊地球》《海底兩萬裡》等著名作品。或許有人認為“我”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教育資源,但這都是客觀困難,只要你肯客服,主觀意願,那麼你離成功就差一個機遇。做人要自信,這是每個人的底氣,如果沒有他,那你註定是一個平庸的人。

大劉的作品有很多,最具代表的便是《三體》,他的思維很縝密,即使人物,事件很多,但都會很條理的寫出,不會搞的人暈頭轉向。寫的事件都是符合科學依據的,比如量子糾纏等。高曉鬆說過:科技的發展需要藝術的想象和技術的支援。可見科幻作家,藝術家的重要性,若沒有他們,技術將一直停留不動,人類也就不會繼續發展。他開的腦洞都十分之大,並且也符合科學原理,不像有些科幻作家,只給你講表現,而不講原因。承襲了古典主義科幻小說中節奏緊張,情節生動的特徵,並且在看似平實拙樸的語言中,濃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學和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體》揭露了人性的缺點。文中角色羅輯一直握著發射器,只要三體文明進攻地球,他便將三體座標發出去,使地球和三體和諧相處了一百多年。但過了一百多年後,人們認為羅輯太冷酷了,便將發射器交給了聖母葉文潔,使地球遭遇了巨大的危機,這就是人類的缺點好了傷疤忘了疼,人類經歷了無數次戰爭,人們知道和平的美好,但當今世界並不太平,這便是最典型的事例。

《三體》告訴我們世界是殘酷的。三體寫了一個“黑暗森林法則”,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三體》這本書我認為不僅僅能歸屬到科技領域,而是凌駕於所有科目之上的,它豐富了我們的想象力,打開了腦洞;告訴我們人類的缺點,客觀的剖析了人性,社會;能讓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人生的意義。最後我用科幻作家何夕對大劉的評價結束本文:劉慈欣是一個冷漠的宇宙觀察者,冷酷的道德評判者,再加上一個冷靜的思想者。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寫出這樣偉大的作品,這就是劉慈欣的獨特之處。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6

最近,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文中描寫的父愛令我深深感動。

文章講述了作者與父親同行,在車站父親送作者的情景。父親要給作者買橘子,但父親是個胖子,他攀越月臺非常吃力,作者看到他的背影流下了眼淚。我讀到此處,心久久不能平靜,感受到了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濃濃親情。

父親對作者無微不至的關懷和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都令我感動不已。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有一次我生病了,特別想吃蘋果,但是家裡沒有了,他就出去為我買回來,然後坐到我床前削掉果皮,將果肉切成小塊餵給我吃。當時覺得蘋果比往常的都好吃。因為蘋果裡包含了父親對我濃濃的愛。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要從現在開始孝敬父母,不應該把“自己還小”當藉口,應該多為父母著想,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爸爸,您辛苦了!為了讓我生活得更幸福,您不怕受苦受累,每天早出晚歸、任勞任怨。可有時我還不聽您的話,和您頂嘴,我很慚愧。想到這些,我很傷心。

爸爸,我以後一定要聽您的話,好好學習。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您,不再讓您吃苦受累!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7

讓閱讀成為習慣有一種習慣,穿越歷史,歷經滄桑,因為終有所成,所以永不褪色。——題記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人生短短几十載,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當垂暮之年,回憶過去種.種作為,不禁潸然淚下,後悔當初的年少輕狂,但為時已晚。對於我們來說,唯一的幸運便是我們手中還擁有一份相對其而言比較充足的時間。眼下,我們最明智的選擇就是珍惜時間,好好讀書。

千古詞人蘇東坡有詩曰:“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由此可見,書的好處有多大。多讀書,不僅可以拓寬視野,還可以修身養性。書讀得多了,自然就會領悟人生的真諦,懂得品味生活的美好。沉浸在淡淡的墨香中,去享受陶潛“採菊東籬下”的悠閒自在,去領略李太白“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豪邁清高,去欣賞李易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純潔爛漫,去學習陸放翁“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愛國情懷。沉浸在歷史的清香中,流連……

高爾基曾經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確實不錯,但書籍也有好壞之分。樂讀好書,會受益匪淺,甚至會一生受益;偏愛不好的書,會影響人生的航向,甚至會誤入歧途。所以說,不僅要好讀書,還要讀好書。讀文學書,可以提高個人修養,打造文學功底;讀科學書,可以活躍思維,培養創新意識;讀旅行遊記,可以開闊視野,增廣見聞。這三類書,皆有益處。

讀書的時間,就是這樣一點點擠出來的。面對現實繁複的世界,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最好的辦法應該就是讀書。從書中,隱約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陶潛滿目憂傷的樣子站在菊花叢中,一襲青衫,一壺濁酒。無限惆悵,借酒消愁後皆雲飛霧散。讀史以明志。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點點星辰,朵朵奇葩,座座城堡,無不散發出迷人的光芒。四大名著無疑是中國古代文壇上最亮麗的一朵奇葩。三國亂世,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代梟雄曹操,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他胸懷大志,從容不迫,卻飛揚跋扈,縱橫恣肆。仁者劉備,寄人籬下,一味謙恭,但他知人善任,用人唯才。千古良相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空城妙計、巧借東風,無不彰顯他的亙世才能。紛爭戰亂,爾虞我詐之間,尋找為人治世之道,安邦治國之理。浪漫西遊,師徒四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方才取得真經。

人生就像西遊,陽光總在風雨後,不經歷苦難的磨礪是不能看到天邊絢爛的彩虹的。悽美紅樓,寶黛的愛情悲劇正因封建社會的落後所釀成的,無奈讓黛玉抱憾終生。所以,社會在進步,思想也要緊跟時代潮流。仗義水滸,一百零單八將齊聚梁山,奸臣當道,他們無懼無畏,為兄弟而戰,為正義而戰。即使結局悲慘,可過程不也轟轟烈烈嗎?兄弟與正義不可拋棄,不可放棄,更不可背叛。陽光肆意地灑向大地的每個角落,和煦的春風颳過,帶走了冬日的寒冷,帶來了希望。柔美的小花,在嫩綠的小草的襯托下,五顏六色,分外妖嬈。

捧一本好書,靜坐窗邊。窗外河裡的冰,好似被一縷陽光腐蝕得解凍了。潺潺的溪水劃過心房,不僅吟道:“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多麼美好的意境啊!陽光炙烤著炎熱的大地,蟬鳴穿過蔫頭耷腦的綠葉,劃過耳畔。在夏天這種快節奏、亂旋律的生活裡,尋一棵古柳,靜坐柳蔭下,默讀一本好書,即使再熱的天氣,心也會平靜水。秋風席捲,吹落了枯萎的落葉。看那蝶舞秋風,別具韻味。黃昏時分,坐在草地上,品味唐詩宋詞的韻味,任憑“夕陽無限好”,卻已近黃昏。暮色蒼涼,心如止水。冬天在落葉的呼喚下,終於邁著優雅的舞步款款走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開”。一夜之間,滿樹枝頭已經盛開了一簇簇潔白的花朵。白色。冷漠。淒涼。不禁想起“花落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黛玉,你是否後悔過你的痴情柔腸呢?穿越五千年的悠悠歲月,回到現代紛繁複雜的的世界。黎明,車水馬龍。夜晚,燈紅酒綠。尋找一份心靈上的淨土,可謂難得。此時此刻,如果去野外,一個空氣清新的地方。讀一本好書,就等於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聽那潺潺流水,嗅那淡淡花香,黃昏時分,看百鳥歸巢。這應該是一種心靈上的享受吧。當職場失意,跌落在人生最低谷時,找尋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伴著陣陣鳥語,閱讀勵志的書籍,看那細水長流,會覺得人生雖曲折變化,但只要專心致志做一件事情,總會成功的。從此,在工作上兢兢業業,領導和同事好評如潮,事業蒸蒸日上。只緣於那本書的精心開導。

當很長一段時間,總是三點一線地來回,重複地做著一件事情,感到厭煩的時候,不如停下來休息一下。心平氣和地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閱讀,當你在這本書中迷失自我時,你便會忘記工作的煩惱,腦海中只有故事的情節是怎樣的扣人心絃,故事的結局是怎樣的美好,所有煩惱,通通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當好奇心不期而至,面對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無以作答,這時,如果有一本關於科學的書籍,便會如飢似渴地讀起來。遨遊科學的海洋,強烈的好奇心終於得到了滿足。當感到累,想一個人去長途旅行,行李已經收拾好,但卻無從選擇目的地的時候,會覺得自己這些年雖然一直在辛苦工作著,但除了對工作的事情瞭如指掌外,似乎,一無所知。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這時,不妨找一本旅行遊記或風景指南一類的書來讀,當閱讀得知某地的名勝吸引的遊客以億計數時,絕對會歎為觀止的。就這樣,訂上了機票。一個人的旅途中,有書為伴,不覺寂寞。當因為一點小事生氣時,便會突然想起書中的一句話:生氣時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頓時會覺得生氣是毫無意義的,是沒有絲毫積極作用的。然後心頭的濃煙繚霧就會散去。

不管是在混亂的戰爭歲月,在貧苦的封建社會,在繁華的開元盛世,還是在紛繁複雜的21世紀,始終有人不離不棄地以書為友,與書同行。古有孫康囊螢映雪,他家境貧苦,卻勤於讀書。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孫康就是一個樂於讀書的人。東漢時期,孫敬懸樑刺股,以警醒自己。天道酬勤,他終於成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近代有林海音,著有《竊讀記》,她少時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就會衝進書店,不,是衝向書店,然後“偷偷”進入書店,並躲在人群裡看書,還得時刻關心著書店老闆是否注意到自己。有時也會感到飢餓,但她把書籍作為精神食糧,如飢似渴地讀書。這也是後來她如此出色的原因之一。林肯,是美國曆史上最受愛戴的領袖,也是至今美國人仍然念念不忘引以為榮的偉大人物。林肯有年家境淒涼,到學校受的教育加起來不到一年。他的仁慈、智慧和卓越的能力基本上是自學成才。小時候,林肯沒機會上學,每天跟著父親在西部荒原上開墾、勞動。他放牛、砍柴、挖地時懷裡也總揣著一本書。當他得知鄰居家有許多藏書之後便去鄰居家借來了一本《華盛頓傳》,休息的時候,一邊啃著粗硬冰涼的麵包,一邊津津有味地讀書。晚上,他在油燈下常常讀書讀到深夜。少年的勤學苦讀,是後來他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基礎。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廣泛而深遠。”書籍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實現了一位又一位有志者的夢想。書籍使人類從無知到有知,從有知到好知,從好知到樂知。書籍培養了各行各業的有用之才,推動了人類思想的快速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巨大貢獻者。不必驚歎於他人的出色才能,不必厭惡自己的過分愚笨,因為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與眾不同的,獨一無二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善讀,可以,醫愚。如果你還有一顆上進的心,如果你還想超越某人,如果你還希望變得智慧,如果你還想保持一顆平靜的心,那就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現在,你可以選擇贊成閱讀,抑或是反對。但在絕版的青春裡,不能猶豫,更不能選擇一個錯誤的選項。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8

活著是一種力量,走了是一個榜樣  當時許許多多年輕人,深深受到巴金作品的影響既是在今後的文學創作上也是在人格塑造上。

“巴老對年輕人寫作非常鼓勵。有時候,他會把一些初出茅廬的青年作家的優秀作品推薦到報社發表。”

記錄巴金,是一生的幸運。現在,我越來越感到,他的存在,就是一種力量,不僅與我,更是對整個社會。”

“巴金先生歷經風雨能活到百歲有餘,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是一種生命的象徵。。

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照片上的巴金老人總是那麼精神矍鑠。

先生此去應無悔

如今,巴金西去了,他的精神從此成為一種榜樣,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時代也因之結束了。

在我看來,巴金最終稱得上是一個“完人”,也許並非完美,但十分完整。“長時間以來,他一直是中國文學界的前輩,從此,我們失去了一個大師。巴老活著,是一種力量;現在走了,他的精神更是一個綿延的榜樣。”

為了寫《巴金傳》,徐開壘訪問了巴老的出生地——成都,訪問了巴金的堂弟李西齡、侄子李致,徐開壘大體上弄清了巴老大家族百年來的變遷。

徐開壘說,巴金對他的寫作十分放手,巴老從不向他表示應該怎樣寫或者寫什麼。徐開壘每寫完一章就把原稿交給巴老校閱。《巴金傳》上、下卷一共十二章,巴金一字不易把書稿直接交給該書的責任編輯李濟生。直到正式出版前,巴老請他的女兒李小林把全書從頭至尾唸了一遍給他聽,直到這時巴老才提出了補充修正的意見。徐開壘說,巴老對他工作的支援,實在是也的幸運。

徐開壘說,生活是作家傳記的中心。他曾就此問題請教巴老。巴老回答說:"作家傳記是以作家在實際生活中的為人,來對照他的作品所反映的思想,看看兩者是否符合。"徐開壘說,巴金的這一段話非常令人信服,他正是按照這個準則,去寫巴老的一生。

去年五月,徐開壘完成了《巴金傳》的寫作,從某種意義上說,由徐開壘為巴壘作專是一件頗合情理的事情。徐開壘比巴金年輕十八歲,他正好處在一個交替的層面上,徐開壘本人也是作家,如果把他算作老作家,也是老作家中最年輕的。如果把他算作"青年一代",他又是最年長的。在承上啟下、承前啟後這個意義上,徐開壘是最為恰當的人選。特別是一九四九年之後,徐開壘和巴金生活在完全相同的大時代背景下,徐開壘可以很好地把握整個時代的脈膊。徐開壘本人也是一位出色的散文作家,這也保證了《巴金傳》文筆的流暢優美。

隨著年歲增長,巴金身上的激烈情緒漸漸淡化,自文化生活出版社成立之後,我們便可以看出巴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有所轉變。在他的堆滿著外文書籍的書櫥裡,也開始出現了明代萬曆刻的線裝本《批點唐詩正聲》。傳統舊戲也不再被他視作攻擊物件了。尤其是川戲,成為他的業餘愛好。據他的朋友回憶,五十年代初他在興致好的時候,可以隨口背誦許多古詩,包括《長恨歌》、《琵琶行》那樣的長篇,這很使人想起巴金在幼年時候,由他母親親自教誦《白香詞譜》的情景。也許到了中年以後,母親在無意中留給作家的古典文學的修養方始開出了燦爛之花,這些美學趣味上的變異,與作家的生活環境,政治情緒都有密切的關係。

對於年輕時候的行為,晚年巴金作了認真的反省:“我年輕時候思想偏激,曾經主張燒燬所有的線裝書。今天回想起來實在可笑。”他對簡化漢字表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如果漢字走向拼音化,“這樣我們連李白、杜甫也要丟掉了。”然後他說:“我們有那麼多優秀的文化遺產,誰也無權把它們拋在垃圾箱裡。”他的這番話,與1932年的激烈,形成了鮮明對照。

隨著偏激思想與情緒的消退,濃厚的文化興趣與獨特的藝術鑑賞力,在巴金身上凸現出來。在翻譯克魯泡特金等人的著作的同時,他翻譯了歷來被認為是唯美作家王爾德的童話;他酷愛買書、藏書,在同時代作家中其藏書量名列前茅。最突出的貢獻,莫過於他作為編輯家、出版家的業績。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9

我認為讀托爾斯泰的書,千萬不能忘了他的細膩,其中有很多細節都是不可以一掠而過的,不然你會損失很多。其中,當瑪絲洛娃作為女犯被士兵押往法庭時,她對路人的輕蔑目光毫不在乎,可是當一個買煤的鄉下人走到她身旁,畫了個十字送給她一戈比時,她卻臉紅的低下頭去。這個羞澀的表情像一束光芒,雖然微弱卻照亮了她的靈魂,露出她純潔的天性。這處伏筆預示她的靈魂必將復活。我認為托爾斯泰塑造瑪絲洛娃這一藝術形象,深刻反映出他對下層人民的關懷之情。

再說說聶赫留朵夫這一人物形象,他在小說中的經歷比瑪絲洛娃更為複雜。他所接觸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真正的反映出主題深刻形象。在拯救瑪絲洛娃的艱難途中,他遊蕩在各種官員之間,從內心深處意識到官僚以權壓人的荒誕行為和有錢人的腐朽思想。此外,他還走訪瑪絲洛娃的家鄉,看到他從未看見過的觸目驚心的景象,瘦弱的孩子、乞討的婦女……此時,他又喚起了少年時代的靈魂,堅定地站在了農民的立場上,決心將農民的土地還給農民,這件事在上流社會中引起了如同暴風雨般的強烈爭議。

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不再追求無慾享受,從豪華的莊園搬出、將隨身帶的錢財分給窮人、將土地分出。在上流社會過慣了那種奢侈揮霍的生活,能夠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找到自己靈魂的歸宿,這不只感動了瑪絲洛娃也是感動了讀者,作者也正是藉此表達對社會覺醒的呼籲。

經歷了千萬曲折,不論是瑪絲洛娃最終的復活,還是聶赫留朵夫的努力執著,在我們看來他們最終都應該幸福地在一起,然而結局是有情人沒能終成眷屬。或許是瑪絲洛娃不想阻礙聶赫留朵夫的前途,或許是聶赫留朵夫對瑪絲洛娃的成全,但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我們都不能忘了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文學作家。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0

讀了小英雄雨來後,讓我知道雨來是怎樣對付日本鬼子,雨來是聰明、機智、勇敢的孩子,雨來用他的聰明、機智、勇敢打敗許多日本鬼子。

如果我生活在雨來的那個年代,我會拿著菜刀當武器,用平底鍋當盾,去殺日本鬼子。

讀了小英雄雨來,讓我明白以前的孩子是聽著槍聲長大的,而我們現在是生活在寧靜之中,所以我要珍惜好現在的平靜。

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家園,而且不會讓外國的人繼續侵略我們中國的。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1

一百多年前的工業革命時期,一個叫大衛梭羅的美國人幽居在瓦爾登湖畔長達兩年半光陰,他獨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在那裡捕魚、耕耘、沉思、寫作,最後誕生了一部偉大的名著《瓦爾登湖》。時至今日,該書仍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輝,它也入選了美國國會圖書館評出的“塑造讀者的25本書”。

這本書寫成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那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作者冒了的大忌,特立獨行,挑戰傳統的思想,實在令人敬仰。而梭羅心中的這種魄力,這種不帶世俗觀念的思想,讓我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的思想就如同一絲清風,不著痕跡地讓我精神一振——一種快樂的簡樸的生活!充滿物質享受的生活固然很誘人,許多人都認為金錢可以主宰一切,事實上,生活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於是,人們開始瘋狂地尋求賺錢的機會,漂亮的跑車、絢麗的珠寶、奢侈的飯菜、華貴的別墅等等開始陸陸續續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知道他們老去,迎接死亡時,才注意到自己一生究竟在做什麼。這使我想起了小瀋陽的一句話,“人這一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錢沒花了”,但作者的思想境界顯然要比小瀋陽的搞笑高出不少。

從前,就有個故事,城裡人勸告農民使用高科技裝置,農民卻堅持用雙手耕作,城裡人說,如果用了先進的裝置農民就可以天天在那悠閒地晒太陽,農民卻反駁,“我現在不就是在悠閒地晒太陽嗎?”那個城裡人已經無話可說。

梭羅這種簡樸的生活方式似乎和中國古代的隱居頗有幾分相似。晉代的陶淵明就體會過,群山蔥蔥、幽徑模糊、山湖靜寂、紫霧騰騰、孤舟寒江、冰雪淅淅,無憂無慮地創造自己的人生,想想就令人心醉!但兩千多年前的那些隱居者多數是官場不得志的官員,那些生活平淡不驚的老百姓哪兒會冒生命危險闖蕩江湖呢?而梭羅在瓦爾登湖畔的兩年半光陰就顯得更加的彌足珍貴,作者的精神更顯得勇敢無畏。

在作者的眼裡,淳樸的山林才是他的依靠,自然才是他的歸屬。文中透漏著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於小屋的熱愛,對於山林的熱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於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種熱愛是與他簡樸樂觀的情操分不開的。

反觀現在我們富足的生活,雖然不能像梭羅那樣幽居山林,雖然當年的瓦爾登湖已時過境遷,雖然如今自然在一點一點被人類吞噬,但他們都不妨礙我們每個人在自己心裡保留一片純淨、安逸的瓦爾登湖。正如梭羅所言,我們即將在自己的內心暢遊!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當你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再去拜讀這篇神的思想吧!

這本書寫於19世紀中葉,那時正是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時期,在當時的背景下,人們追逐利益,想盡一切的辦法來使自己獲得更高的權利和更多的金錢。工業文明、喧囂社會擠壓著人類、侵蝕著人性。而在這個大背景下,畢業於哈佛的這位智者,他單身隻影,拿了一柄斧頭,跑進無人居住的瓦爾登湖邊的山林中。他特立獨行,懷著一顆嚮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稱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裡,孤獨在思想中!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他靜靜地解除安裝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每次看他的書都是一種震撼,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淨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是這樣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而又意蘊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而且是精妙絕倫,世上這樣的智者怕是鳳毛麟角吧。

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麼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他提倡儉樸生活,並不是讓我們要粗茶淡飯或是節衣縮食,而是想要讓我們多聽聽新的節奏,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只是孤獨,恬靜,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

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裡呼聲。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2

我向來對翻譯自日文的推理小說不感興趣,覺得翻譯過來的文字總是不到位,浮現在腦海裡的是一個屬於中文世界的文學語境,與作家筆下所要構建的氛圍顯得格格不入。然而,由日本暢銷作家東野圭吾創作的推理小說《解憂雜貨店》,卻吸引我的目光。單看書名和封面設計,就讓讀者產生好奇與遐思,到底一家傳統的雜貨店賣的是什麼“碗糕”,能提供什麼樣有效的解憂祕方?

人生的選項

附在書中的一篇導讀文章,如此稱讚東野圭吾創作方面的本事:“他的作品並非只有謎團,只是賣弄詭計,一個更重要的元素,即他過人的說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溫度的文字書寫。”的確,這本《解憂雜貨店》雖然具有推理小說的元素,充滿精彩懸念與巧妙構思,但是卻能另闢蹊徑,讓讀者對人世境遇有更深入的體會與思考,借文字中燃燒的溫情取暖,從而引起廣泛的共鳴。

故事中雜貨店的老店主名叫浪矢(“Na-Mi-Ya”),而附近的孩子總是把他叫成“煩惱”(“Na-Ya-Mi”)。由此浪矢突發其想,不如通過紙條,在雜貨店裡為孩子們排疑解憂。起初浪矢收到的問題都較為幼稚可笑,但是他卻對每一個疑問都認真答覆,彷彿從中找到生命的另一層意義。之後,越來越嚴肅的問題陸續出現。在老店主精心安排下,陌生人在晚上把寫煩惱的信丟進鐵卷門上的投遞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後面的牛奶箱裡拿到回信解答。

這些來信者都面對著人生路上重大的抉擇,希望能從回信中得到心理上的輔導。女運動員是該投入奧運集訓,還是應該放棄夢想,陪病入膏肓的男友走完最後一程?孤立無援的未婚媽媽是該把孩子生下來,還是絕情地拿掉小生命?少年應該與負債累累的父母一起潛逃,還是自己勇敢地去闖天下?長子是要繼承父親的魚店,還是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浪矢對每一封信的問題都深思熟慮,從不敷衍事,儘量從各個角度為對方著想,才做出回覆。然而,他後來內心卻非常擔心,“也許他們按照我的回答去做,反而為他們帶來極大的不幸”。老爺爺的回答果真替人解憂嗎?浪矢後來發現雜貨店裡有個穿越時空的魔法空間,而他很想知道自己的回覆是否對這些人產生正面作用,因此他囑咐兒子在他死後的33週年釋出訊息,讓“解憂雜貨店”復活一天。

就在“解憂雜貨店”復活的晚上,三名小偷誤闖進來,發現那些穿越時空的信件。小偷依據過去三十年來發生的時局,一一回覆信件,並讓它們回到過去的時空。故事的精彩之處並不在於寫信人能神奇地收到這些未來的預言,而是他們在做出艱難選擇時的態度和考量,以及對信念的堅持。人生中萬千的因緣聚合,形成我們不同的際遇。在生命重要岔路做出選擇,最後結果如何,是誰都無法事前知悉的。例如少年最終未聽取浪矢的意見,選擇獨自逃走,因為“那時候,他無法相信心靈的團結”,而結果是雙親選擇結生命,讓改名的兒子能有一個新的開始。也許,當初少年做出不同的決定,一家人的命運可能就此改觀。然而,少年長大後成木雕師,對於這個決定卻得出另一番領悟。他終於深切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無私的關懷與保護,甚至願意以他們的性命來換取他的幸福。這裡面閃現出人性最耀眼的光輝,親情的聯結和力量,原來可以排山倒海,穿越生死的國界。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3

一個陰霾的世紀,整個社會都沉浸在一種人人不平等的壓迫剝削,豁然梭至那書店中小說書櫃專臺前,低調而沉默。任憑窗外小雨淅瀝,我卻手捧著它——《狂人日記》被那悲憤的孔乙己的遭遇所打動了。“竊書不算偷!”一個強勁的聲音在我心中吶喊。帶著中國人民心底的悲哀,和著下層人民對知識的渴求,共鳴起來。在這期間,湧現出無數平民作家,魯迅便是其中著名人物之一。他的《狂人日記》中的孔乙己使我百讀不厭,常引我浮想聯翩。

魯鎮的酒店格局,一個身材高大,臉色青白,皺紋與傷痕夾雜其中的清貧書生孔乙己,時常光顧於此,人們早已習慣這樣了,進餐同時少不了幾句捉弄與諷刺的話語,可一連好幾天,他都不光顧酒店了,引得人們議論紛紛。

讀到這一幕,我不禁對孔乙己心生憐憫,怎麼能這樣蔑視一個家貧而有志的書生呢?

我懷著對孔乙己的同情,憤憤地往下接著讀,此時掌櫃的發話了:“昨天,孔乙己到丁舉人家去偷書,被抓後死不承認,結果被打了一天一夜,出門時腿折斷了。”啊!真是個博取別人同情的小人,才會做出這種下流偷竊的勾當。可他偷的卻單單是一本書,這……我似乎誤解孔乙己了。

一行醒目的字奪入眼眶,天啊!孔乙己在端午節時分,死去了,而在死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便是“竊書不算偷!”啊!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誇美紐斯說:“書籍是世界的營養品”,中國古話講,開卷有益,而孔乙己,單為了這“益”字,不惜自己的人格,四處竊書。中國社會為什麼不讓諸如此類有志而善讀的書生飽嘗“營養”呢?竊書雖是不光彩的事情,但這是窮人豐滿知識頭腦的一種方式。孔乙己的死和那強勁的話語,左右著我,不禁感慨萬分,潸然淚下,真是為了“讀書事業”而奮鬥。

開卷有益,不開卷而絕無益。

“竊書不算偷!”這聲音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平息,也鼓舞著我更加努力地讀書!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4

上禮拜的今天,我說過我要讀《復活》的,然而那本書並不是很薄,所以一時半會也讀不完。為了今天完成作業,只有先將較薄的《茶館》讀完。

老舍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熟悉的一位作家了,在此也就不多介紹了。倒是寫作背景得說說:話劇《寫於1956至1957年間,它是老舍一生中最優秀的戲劇創作,正像曹禺先生所說,它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老舍寫小說很少,卻寫了不少的戲。在寫《茶館》之前,他寫了話劇《春華秋實》、《西望長安》,在《茶館》之後寫了《紅大院》、《女店員》和《全家福》等。《茶館》跟這些配合時事政治的作品,在題材、風格以及創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樣,他重新寫起了解放前寫慣了的“陳年往事”。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很好的時代縮影,《茶館》也不例外。這本書包含了三個時代,每一幕就是一個時代。

故事發生在一個茶館裡,時代在變,茶館也在變。“這三幕共佔了五十年的時間……”“這就是說,用這些小人物怎麼活著和怎麼死的,來說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這是老舍自己評價《茶館》時說的。那人物究竟是怎麼活的?又是怎麼死的呢?我們就拿茶館的掌櫃來說。

“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見著誰我都鞠躬,請安,作揖。”這是王掌櫃他自己說的。王利發精明、善良、勤勞,善於經營。他膽小怕事,本著莫談國事的處世原則,靠自己的力氣掙錢度日。可是,他越怕國事,這國事就越是不斷地往他的茶館裡鑽。他信奉改良主義,可改來改去,這茶館越改越糟。在第三幕裡,王掌櫃似乎看透了一切,他也變得老於世故了,再也不像從前那樣見人陪笑、作揖、夾著尾巴做人了。他也敢罵國民黨了。人生的磨難,使他變得倔強起來。

可最終他是怎麼死的呢?他自己上吊死了。臨死前,他把家人打發到解放區去,自己和常四爺、秦二爺聚在茶館裡撒起紙錢來。三位老人苦中作樂,為自己送終,聊以自慰,這令人憐憫。一輩子渴望改良的人就這樣稀裡糊塗地死了。這就是王利發的人生悲劇。

《茶館》裡的其他人,兒子還是遵循老子的處世態度,有的甚至變本加厲。這是時代的悲哀。

《茶館》讓我們看清了那三個黑暗時代,也看清了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民,一個個破落、衰敗。《茶館》不愧為“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5

想找出一本影響了中國的書並不難,從《詩經》到《易經》從《左傳》到《史記》都能如此說,但要找到一本能夠長遠地影響中國發展程序以及對中國人的精神品性有著千絲萬縷的滲透的書,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經典之作——《論語》。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長,比不上莊子的逍遙灑脫,卻是一劑樸素的靈丹妙藥,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輩子。

論語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則,莫過於“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一則說孔子想住九夷那蠻荒之地去,大家覺得奇怪,就去問他怎麼去住那麼落後的鬼地方呢?他卻答“君子住在那,又怎麼會閉塞落後呢?”此話又說到了兩個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環境的好壞,畢竟自身內心的清淨重要於外界環境的清淨。二是人改變環境,還是環境改變人,有一則小故事說把胡蘿蔔放到開水裡,胡蘿蔔變軟了,把雞蛋放水裡,蛋清蛋黃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開水裡,水就成咖啡了,這足以說明三種對於外界環境的態度,是“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直到被環境慢慢改變還是與環境對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孔子正是說,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變環境,那裡就不會閉塞落後了。

對於第二則,我有切身體會,以前,我有一個朋友是廣東番禺人,一次和他閒聊時,我突然憶起魯迅的《故事新編》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對一種猴子的稱呼,後來我查了詞典,也的確如此,而番(pān)字的另一音番(fān)有外國的意思,於是我故作神祕的問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語中的意思,然後又拿出詞典,一邊笑著一邊查給他看,他的臉色便慢慢的難看起來,我卻自顧自的補充道“你們番禺人就都成外國猴子了……”話沒說完,他勃然大怒,扭頭就走。後來我也覺得是自己沒考慮他人的感受,沒做到“慎於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於第三則,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就會有這樣的感受,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同學,都可能有自己的幾個獨門“絕技”有籃球猛將,堪稱喬丹第二,有數學天才,堪稱華羅庚再世,有科學愛好者,大有創造超越《相對論》的《絕對論》的雄心壯志……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淵博,就得學會向身邊的人學習一點一滴的精華,如此的好學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樣的偉人。

小小的一本語錄體書籍,從治國,到為政,再到做人,無不有詳細的思想與感悟,宋朝的宰相趙普曾稱,他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現在我們普通人也能說,我們以一本《論語》治人生。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6

《駱駝祥子》

一、好詞摘抄

千載難逢、與眾不同、一聲不響、輕描淡寫、任勞任怨、小心謹慎、一來二去、自討無趣、無法無天、南腔北調、愛錢如銘、禮尚往來、莫名其妙、低聲下氣、垂頭喪氣、千言萬語、甘居人後、隨機應變、與世無爭、自有專長、省吃儉用、無中生有、立竿見影、兵荒馬亂、淡而不厭、乾淨利落、無緣無故、引經據典、賣好討俏、無話可說、改邪歸正、另眼相待、一清二白、一刀兩斷、如何是好、忘恩負義

二、好句摘抄

1、最偉大的犧牲是忍辱,最偉大的忍辱是反抗。

2、他們自己可是不會跑,因為腿腳被錢贅的太沉重。

3、那時候,他滿心都是希望;現在,一肚子都是憂慮。

4、為金錢而工作的,怕遇到更多的金錢,忠誠不立在金錢上。

5、愛與不愛,窮人得在金錢上決定、"情種"只生在大富之家。

6、夜深了,多日的疲乏,與逃走的驚懼,使他身心全不舒服。

7、夜還很黑,空中有些溼冷的霧氣,心中更覺得渺茫。

8、難堪漸漸變為羞惱,他的火也上來了;他們瞪他,他也瞪他們。

9、經驗是生活的肥料,有什麼樣的經驗便變成什麼樣的人,在沙漠裡養不出牡丹來。

10、那輛車是他的一切掙扎與困苦的總結果與報酬,像身經百戰的武士的一顆徽章。

11、錢會把人引進惡劣的社會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開,而甘心走入地獄中去。

12、希望使他快活,恐懼使他驚惶,他想睡,但睡不著,四肢像散了似的在一些乾草上放著.什麼響動也沒有,只有天上的星伴著自己的心跳.。

13、好幾次,祥子很想抽冷子閘住車,摔後頭這小子一跤,但是他不敢,拉車的得到處忍氣。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7

初讀張愛玲,很難不為她的才華所震動,接踵而至的全是來不及的驚奇,唯有感嘆。但讀過之後,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彷彿在久旱的土地上忽然看到黑雲壓城,大風閃雷激動地喧騰了好一陣,結果淅淅瀝瀝掉了幾點雨,又安靜地收晴了。張愛玲的小說充滿荒涼景緻,她的散文卻往往有戲謔和隨意的氣氛。她寫小說有些哀傷的快意,而散文卻是在笑中露出一絲冷蒼來。

張愛玲擅長描寫各種各樣的女性。《金鎖記》也不例外。這篇小說記錄了一個發生在19世紀初舊上海女子身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大哥為了攀附權貴,把她嫁給了當地的一戶大戶人家—姜家七巧的丈夫從小就是殘疾。七巧的為人十分潑辣、刻薄,再加上嫁了個廢人,便特別不招姜人待見。於是她便不停地反抗,這樣她在別人眼中可就算得上臭名昭著了。過了幾年,她的丈夫、婆婆相繼去世。姜家便分了家,七巧脫離了這個封建大家庭,帶著兒女搬到外面住。然而她的生活並沒有好很多,相反她的下半生過得十分悲哀:三爺姜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留情地拆穿了他騙錢的把戲,葬送了自己的愛情;兒子成家後,由於嫉妒兒媳,她把兒媳活活氣死了;女兒在30多歲的時候好不容易找了個人家,她偏從中攪和,斷送了女兒的一段好姻緣……最後,這個不幸的女人在鬱郁中死去。

張愛玲的這篇小說用了許多寫作技巧,其中我認為最成功的要屬側面描寫。在文章的開始,作者並沒有正面介紹姜公館的情況,而是借兩個丫鬟的床頭夜話將整個家族的人物關係和大致情況都交代清楚。這倒和《紅樓夢》開頭借冷子興之口演說寧、榮二府的興衰頗有些相似。接下來,作者又在兩個下人的交談中將七巧的身世向讀者作了交代。再由大奶奶、三奶奶背後的閒言冷語說明了七巧的為人以及她在姜家低下的地位。

這一系列的側面描寫吊足了讀者的胃口,使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親眼”看看這七巧究竟是怎樣的。別急,在這一系列的鋪墊之後,七巧出場了——“瘦骨臉,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寥寥十幾個字便活脫脫地刻畫出了一個精明的婦女形象。接著作者便展現了七巧的語言及行為,她替二小姐說媒,氣得二小姐直哭。短短四五千字,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形象,人物關係交代地一清二楚。

張愛玲的一枝生花妙筆著實令人佩服。我認為最妙的一個側面描寫在最後。七巧晚年的時候,作者並沒有花費筆墨去正面描寫她。而是通過童世舫的眼看了出來——“門口背者光立著一個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在童世舫心中“這是一個瘋子”。

小說的題目叫《金鎖記》,為什麼要叫“金鎖”呢?我認為是故事的主人公七巧被金錢套住了。別人愛她,她說那人是看上了她的錢;自己的侄子和女兒玩,她說是侄子欺負女兒,想霸佔她的家產;女兒上學丟了東西,她便上學校找校長討公道……就這樣三十年來,她帶著黃金的枷鎖,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害的自己沒得到幸福,也害的自己的孩子前程被斷送。當然這金鎖也可以理解為封建社會的桎梏。

在這篇小說中曾多次提到了月亮。月亮是淒涼的象徵。月亮的變化也折射出了人物內心的變遷。開場時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下去……”這預示著一個沒落時代的一個沒落的家族;“模糊的狀月,像石印的圖畫”,這是七巧女兒長安眼中的月;“彰影綽綽的烏雲裡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是七巧眼中的月;“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雲,像是黑漆漆的天上的一個白太陽”,是七巧兒媳眼中的月。

從這篇小說中也可以讀出一些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過去結婚娶親,大戶人家講究門當戶對,小戶貧窮人家想攀附權貴。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興的。儘管七巧嫁的只是一個殘疾人。姜家卻是打心底瞧不起她這樣一個出身卑微的人,連底下的丫鬟都敢對她議論紛紛。這樣勢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個人當了官,底下便有許多人吹捧他,一旦這個人沒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會做鳥獸散。有一句俗語說得好“富在深山有遠鄰,窮在鬧市無近親”。

讀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覺不是厭惡,更多的是同情與可憐。生活在那樣一個沒落的時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選擇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通常逃避虛無感的心理最明顯的表現是企圖服從和支配他人,也就是被虐待狂和虐待狂。虐待狂通過主宰他人,對人施加痛苦來感覺自己的重要性;被虐待狂則企圖完全放棄自己來與更強大的物件結合為一體。弗洛姆認為每個人大都存有虐待與被虐待的個性,如果一個人的性格全部為這方面所控制則必走極端。《金鎖記》中曹七巧和長安這對母女正是如此。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8

這個暑假我們對《“新基礎教育”論》這本書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和熟悉。一種牽掛、欲罷不能的情緒隨著新學期的來臨,日益明顯。在隨後的校本培訓中,有幸聆聽了李家成對本書的精彩導讀,目睹了他充滿激情與智慧的學者風範。精神振奮之餘,信手翻讀,有感於其中的一些描述:新時期基礎教育觀中強調重視“生命性”,認為身處青少年時期的孩子,儘管他們擁有生命最寶貴的時候,卻並不知道這一時期對於人生的獨特重要價值;儘管擁有各種發展的可能,卻不知道如何選擇,如何學習,如何努力。最最懵懂少年期,正是成長煩惱時。即使讓現在的我們回首看這段時光,我們依舊看不清,說不明是怎樣度過的。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遊戲的暑假,在等待中六年只晃了一晃就走遠了。煩惱著作業,煩惱著考試,煩惱著大人的叱罵,這些煩惱也早已飄搖得無影無蹤。我的少年時代,遠遠不像那時老師常掛在嘴上的那句話“你們像早晨8-9點鐘的太陽,世界是屬於你們的”。雖然這激動人心的話語,曾多少次激發年少的豪情。可僅此而已,我相信那時的世界從來就沒屬於過我們,相反世界老是悖離我們的意願,不是嗎?曾經眩目的也僅僅是那年齡,那青春的年齡。只有那年齡說明著我們曾經擁有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候啊!重視“生命性”這樣的話,確實令我深有感觸,如果我們致力於教育與學生的生命血脈溝通,如果可以表達出那天真快樂的真實生命形態,這是幸事!

書中還有這樣的一句話:差異的兩端可能是白痴,也可能是天才!白痴往往很快被識別,引來更多的關心和幫助;而天才則有可能被看作怪癖、不守規矩等,遭到更多的批評或限制。強求一致,可能扼殺天才。誰能知道從事教育一輩子的老師,又有幾人能有幸教到個把天才,卻常常要揹負扼殺天才的罪名!這是我原來的認識,原來我不懂,現在卻明白了,只要我面對學生一天,就必須面對學生的差異。我們很可能由於對人的認識的“偏差”,會固執地讓學生變成我們眼中的模樣。如果以新的眼光看待學生,才能激發學生身上隱藏的巨大能量,從他們今天的行為中看到明日的輝煌!

《“新基礎教育”論》裡不乏這樣的話,這樣的思想:尊重學生,生命的自覺成長。像是一個丟失了理想的人,在重新找尋理想,“新基礎教育論”試圖讓教育者回歸理想。就是像她所說:“教師從每一節課中都能得到生命的滿足。”語言中有由衷的深情,洋溢的激情,讓我不止一次歎服:新基礎真的是春天的事業!

培根在他的《讀書論》裡說過讀書有三個作用:怡情、搏採、長才。即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即使難讀如專業、理論書籍,我仍感激他拓展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心靈,糾正了我的偏見。書籍沉默不言, 他等待著人們的開啟。

儘管如此,我仍然要毫不隱晦地說,讀自己愛讀的書,哪怕只是一瞬間也能讓你感到生活的意義。因為好奇,想要了解某個人,而去看有關他的書,或他寫的書。這是我讀書的愛好。“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徐志摩懷著無限深情和熱愛稱頌的這一女子---林徽因,一直是我的興趣所在。當有一天我把《林徽因傳》納入我的收藏,我的喜悅難以言喻。她外貌的美麗,活潑的言語,清新的見識,穿過時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她身上交織著清新與深刻,熱情與憂鬱,只有風華絕代這個詞能寫盡其風情與才華。由於她,建築學亦變得生動,建築也有了生命,建築學家儼然就是藝術家的代言。書已看過一年,然而對於這個人,我喜歡。我也喜歡過一些寫作家,如中國新銳作家--- 王小波。可惜在他成名之際,即悄然消逝。喜歡他書的人,近年來成幾十、幾百倍增加。我衷心希望他的書能地久天長。

有很多時候我真感慨,語言文字的力量!跨越時空魅力依舊,彷彿有增無減! 20- 年前孔子以簡約的語言點出君子之道,而後世的子孫自覺或不自覺地,一一去實踐,從而形成了一個民族的靈魂。這便是《論語》。草草翻閱《論語》,雖隻字片語,卻頗可玩味。觸及字眼滿目“君子”?孔聖人時時以君子自居。文中像“君子不器。”“君子懷德…..” “君子貞而不諒。”“君子成人之美 …… ”“君子求諸己 …… ”“君子衲於言而敏於行。” “ 君子坦蕩蕩 ……”這樣的語詞屢見不鮮,遍佈全書。人心向善、向美,古人對美德的追求近乎苛刻,把博學、仁德、堅定、善良、

誠信、嚴厲、樸實、坦誠 ……諸多品質融於一體,才曰:“君子乎!”這樣的“君子”何處尋覓呢?所以我認為孔聖人言之鑿鑿的“君子”,那是個理想狀態。就像一種夢想,一個目標,它是高遠的。但它是存在的,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培根的話,是要我們能領悟讀書的各種妙處。或許各種書籍的內在有許多相通處,相容幷蓄,才可顯示書的魅力,讀書人身上就有博大、精深之氣息。曾經有個人說最會寫作的,應該是數學學得最好的人。我前面提到的王小波就是其人,我記得他是留美的理工科大學生,-期間在農村插隊時,讀完一本厚厚的高等代數,在那樣黑暗的年代。他在鏡子上用藍色鋼筆演算習題,把鏡子都寫藍了。他說那是那麼美好的歲月!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19

我非常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青少版的美繪本《安妮日記》。內容是德國人殺猶太人,一提到這裡,我覺得奇怪了,德國人為什麼要殺猶太人?我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德國納粹覺得日耳曼人是高貴的種族卻沒有應得的財富,猶太人的血統低劣卻掌更多

我非常喜歡看課外書,特別是青少版的美繪本《安妮日記》。內容是德國人殺猶太人,一提到這裡,我覺得奇怪了,德國人為什麼要殺猶太人?

我一查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德國納粹覺得日耳曼人是高貴的種族卻沒有應得的財富,猶太人的血統低劣卻掌握了太多的財富。我認為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世界應該是和平的,沒有戰爭的,請不要傷害自己的同類。

日記中的小女孩是一個心地善良,活潑可愛,個性率直,同時又多愁善感。她有主見,愛思考,不會輕易受別人影響;她堅強,有毅力,在受到責備和委屈後,仍以微笑面對生活。她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應該向她學習。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0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摘抄之好詞語

結出手藝木匠限時

逼真冊封抽動評審

形貌勉強抗議公平

銳利道理搶奪啃咬

冷落事實簡單魚骨

栩栩如生纖毫畢現不約而同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摘抄之好句子:

1.一個遠方的國家,有兩個非常出名的木匠,他們的手藝都很好,難以分出高低。

2.在三天裡,兩個木匠都不眠不休地工作,到第三天他們把已經雕好的老鼠獻給國王,國王把大臣全都找來,一起做本次比賽的評審。

3.第一位木匠刻的老鼠栩栩如生,纖毫畢現。第二位木匠的老鼠則只有老鼠的神態,卻沒有老鼠的形貌。勝負即分,國王和大臣一致認為第一個木匠獲勝。

4.但第二位木匠抗議,他說:“大王的評審不公平。”國王說:“那你說怎麼辦好。”

5.第二個木匠答道:“這世間沒有比貓看老鼠的眼光還銳利的,應由貓來決定哪一隻老鼠逼真。”國王想想也有道理,於是吩咐下人抓來幾隻貓。

6.沒有想到,貓放出來都不約而同地撲向那隻看起來並不像老鼠的“老鼠”啃咬、搶奪。

7.而那隻栩栩如生的老鼠卻完全被冷落了。國王和大臣們看得目瞪口呆。

8.木匠說:“大王,其實很簡單,我只不過是用魚骨刻了只老鼠罷了!貓在乎的根本不是像不像,而是腥味啊!”

《伊索寓言》讀書筆記摘抄之閱讀心得:

人生的競賽往往是這樣的,獲勝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水平最高的人,但一定是善於觀察和思考的人。人做任何事情時,絕對不要放棄觀察和思考,要使自己時刻保持聰明靈活冷靜的頭腦,不斷培養自己的洞察能力,善於從細微著手。尋找事物的本質之處,然後再去解決問題,這樣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1

因為絕大多的小孩都有外婆和奶奶,而安迪沒有,他因此十分難過。突然,有一天外婆來到了安迪身邊,雖然她是那麼的另類,那麼的與眾不同,但他很喜歡。因為外婆給他帶來了許多新奇與無窮的樂趣。

後來,鄰居家的小孩的奶奶來了。她和外婆一起帶他玩,教他好多知識。於是,安迪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了。

讀了這本後,我有如下感想:

1、沒有的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2、我感到作者從小缺少愛,尤其是外婆和奶奶的愛,所以作者的渴望。

3、我們要善他人,關愛他人,尤其是我們弱小的人。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2

1、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2、最富有的時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貧窮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個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過自得其樂的生活,抱著振奮樂觀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宮一般。犯不著千辛萬苦求新,無論衣服還是朋友。把舊的翻新,回到它們中去。萬事萬物沒有變,是我們在變。

3、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4、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這就是真正的知識。

5、我看到那些歲月如何賓士,捱過了冬季,便迎來了春天。

6、愛情無藥可醫,唯有愛得更深。

7、因為在這個世界上,人只需要閉上眼睛,轉個向,就會迷路。

8、每一個早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樣地簡單,也許我可以說,同樣地純潔無暇。……

9、社會已遠遠背離"社會"一詞的基本意義。儘管我們接觸頻繁,但卻沒有時間從對方身上發現新的價值。我們不得不恪守一套條條框框,既所謂"禮節"與"禮貌",才能使著頻繁的接觸不至於變得不能容忍而訴諸武力。

10、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經營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11、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12、我們也許不能夠在一個約定的時日裡到達目的港,但我們總可以走在一條真正的航線上。

13、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決定了此人的命運,指向了他的歸宿。

14、不論你的生命如何卑賤,你要面對它,生活它;不要躲避它,更別用惡言咒罵它。它不像你那樣壞。你最富的時候,倒是最窮。愛找缺點的人就是到天堂裡也找得到缺點。儘管貧困,你要愛你的生活。

15、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品格,好比果實上的粉霜一樣,是隻能輕手輕腳,才得保全的。然而,人與人之間就是沒有能如此溫柔地相處。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3

最近,我讀了高爾基的著作《童年》,書中形象地描繪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童年。阿廖沙父母雙亡,而外祖父脾氣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愛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歡他,兩個舅舅更是討厭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他卻走過來了。其實,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爾基本人,高爾基借阿廖沙這個人物來描述自己的童年。這令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當時那個年代的人的醜陋面目。高爾基的童年跟我們現在比起來,實在是太悲慘了!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高爾基那個年代呢?高爾基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來的是充滿活力的少年,讓我們珍惜童年的最後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會離我們遠去,抓住童年最後的時光,留下我們對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4

在跟女兒談過日記一定要有“我”,也就是要有自己的感受以後,她倒是記住了,每篇日記裡都有這樣的話出現“我好開心哦”,或者是“我很難過”“今天真有趣”“當時我真是急死了”。她得意地告訴我,每篇日記裡她都談了自己的感受。一開始我覺得這麼寫也可以,但是看得多了,就覺得不是那麼回事了,有必要跟她再探討一下。這天,英語培訓班組織了一場考試,考試後她寫了一篇日記,是這樣寫的:

我們一個一個都把考卷交上去,然後走出了教室。

站在外面,我一直在祈禱,希望自己這一次能考好,心情非常緊張,比考試時還緊張……

我看了文章,對女兒說:“嗯,不錯不錯,事情說得很明白。不過,有一個地方寫得可不夠具體啊。當你站在外面等成績的時候,你的感受寫得可不是很清楚啊。”

她說:“我當時就是很緊張啊,我已經寫了‘非常緊張’啊。”

我搖了搖頭,說:“可是,我讀了你的日記就看不出你是怎麼緊張的。”

她笑了:“老爸,緊張在我腦子裡,你當然看出來了?”

相信很多小朋友和她一樣,認為感受是自己腦子裡的事,反正寫出來“我特別高興”“非常感動”“好開心”“十分焦急”等,自然就表達準確了嘛!有的小朋友大約覺得這樣不夠,還要強調一下,這就成了“我特別特別高興”“非常非常感動”或者“好開心好開心”,還有的嫌“十分焦急”不夠,就說“萬分焦急”。其實,這些修飾成分再多,“十分”改成“萬分”也好,都說明不了問題,別人讀了還是不能感受到你當時的感受。

當我把這些告訴女兒後,她就問:“那怎樣寫才能讓人讀了感受到我的感受呢?”

“用這些形容詞來寫自己的感受不是不可以,有時也是必要的。但是,只有這些形容詞是遠遠不夠的。”

我從電腦裡找出一篇學生日記,指著對她說:“我們來看這篇作文,作者寫自己的作文被老師當成範文在課堂上讀了,他很開心很激動,作文裡卻沒有‘我好激動好激動啊’,而是這麼寫的,‘下課後,我高興得手舞足蹈,甚至連走路都是一蹦三跳的’,這樣,讀著文字,我們不是同樣能看出他很激動嗎?”

我停了停,看她在認真地聽著,就接著說:“認真地回憶一下,交了考卷在外面等成績的那段時間裡,當時你都做什麼了?”

她歪著頭想了想說:“我在外面等啊。一開始,我找了個地方坐下,可是根本坐不住,就站起來來來回回地走,我覺得手心裡都出汗了。”

我笑著說:“你看你看,你說‘非常緊張’也好,‘非常非常緊張’也好,都不如‘來來回回地走’‘手心裡都出汗了’更能表現你的緊張啊。所以,寫自己的感受不要老是用形容詞,也可以用當時的行為來表現,這是一種更好的、更有表現力的寫作方法。”

我接著問:“你來回走動時,腦子裡都想什麼了?”

她說:“也沒想別的,就在那兒想考卷上的題目,想想自己答題時有沒有哪個地方出錯了。”

“你再把這個寫出來,別人讀了你的作文,不就能感受到你當時的緊張了嗎?這比‘十分緊張’‘萬分緊張’都好!”

女兒一下子明白了,她高興地說:“老爸,我明白了。”抓起筆來,把日記改成了下面的樣子:

我們一個一個都把考卷交上去了。

在外面等老師看試卷的這段時間,我一直在祈禱,希望自己能考好。一開始,我找了個臺階坐下來等,腦子裡回想著考卷上的題目,這個沒什麼問題,那個我也應該是對了,還有……想著想著,我坐不住了,站起來在院子裡來來回回地走,手心都出汗了。我覺得自己比考試時還緊張……

讀了女兒改後的日記,我高興地笑了。小朋友,你們看,這樣寫是不是比單說我好緊張好多了?在日記裡,表達自己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這是日記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缺少了自己的感受,日記就好像菜裡缺少了鹽,讀起來沒滋沒味兒的。不過,寫自己的感受可不能只用現成的形容詞。如果你想讓人讀了能感受到你的感受,就要加上一點細節,比如用當時的行動,比如用自己腦子裡的念頭,來表現自己的感受,會讓人感同身受哦。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5

當我讀到“龍光年犧牲了”時,我一看就知道這準是被反動派的特務害的。他們特務中有個劊子手叫“貓頭鷹”,他已經殺害了我們三百多個同志了,面對窮凶極惡的敵人,面對十指連珠,火燙,老虎凳——這些讓人生不如死的酷刑,我們的共產黨員們,為了自己的目標,為了真理,不畏凶險,他們用鋼鐵般的意志,忍受了常人無法想象的折磨和犧牲。

渣滓洞中的生活,有句話可以形容:兩個天窗——出氣,一扇風門——伸頭。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6

一口氣讀完了三體,有了這樣的震撼,三體續集看不看都一樣了。

它不僅是一本科幻小說,更是一本哲學小說

結尾更是震撼人心,不是正常的反敗為勝,而是等待滅亡,面對高等文明的無力感

人類的未來,地球文明的未來,是不是也是這樣

他所解釋的真理絕對值得思考,這是一種濃的化不開的悲觀主義

他結合著中國的歷史和國情,從一個小小的立足點開始,包含了所有命題

不要簡單的看著爽爽,作者要透漏給讀者的資訊必須得正視,不能玩笑對待

作為一本科幻小說,她的哲學理念,和大審視論是異曲同工的

那麼是什麼讓我們的思想走到一塊了呢,巨集觀來說是時代,圍觀來說,人性中的非己權力無限性覆蓋的趨向對此可能有所解答

我們的思考是在極小的侷限內的,作者所思考的問題也無法超越這個限制

我們共同所處的世界,從這裡發出的思考以及從這裡構造出的異世界,都是使用人腦這個纖維材料製成

但其他智慧生物的智慧方式不一定與地球人一樣,甚至對於智慧的意義也不一樣。這種機遇的無限擴充套件性與人類自身思考的無限侷限性是相對的

人類根據環境先本能再刻意的構造智慧與文明,再根據自己的環境構造異世界,這些東西的最本源在於人類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決定了人類對超於自己自己智慧能力的猜測和方式不同,包括對異世界的構造,外星人電影中外星人不正是總和人類有相似的地方麼。宇宙中似乎存在這一種能夠建造同一(注意不是統一)現象,這永遠都來自人類的臆測。

在人類與外星智慧,世界與宇宙後,在宇宙中所有智慧生物對宇宙的自行思考所造出來的臆測後,是否還存在著一種更高階的思維,這種思維甚至超過了智慧,這種東西超越了宇宙這個物質組成

在宇宙中自認高階的物種背後,存在著超於這種平行物種 的存在,宇宙若是一維,那麼二維三維是什麼?

我們都能在物質和精神上做永遠的審視論,只是傳統政權把一個個源泉的終端設定的太低,在一定的位置上擱一片膜,人類的智慧流到這,就阻過去了。傳統政權再利用人性的弊端巨集觀控制這個總體現象,人類太快的把一些東西定位終端,也就更堅定的加厚這層膜。當世界上所有人都在加厚這層膜,當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加厚這層膜,那麼這對人類的未來的危害不異於太陽撞地球。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7

在我的心目中,親情是最純潔的、最值得信賴的感情:悲傷時,它給你撫慰;恐懼時,它給你力量;失望時,它給你鼓勵;危險時,它給你保護……所以,親情是聖潔的。可是,當我讀完愛爾蘭女作家艾麗伏尼契所著的《牛虻》後(蒙泰尼裡把親生的兒子送上斷頭臺的事實),重重地打擊了我的信念和感情。

《牛虻》敘述的是統一義大利鬥爭中的一個故事:篤信上帝的貴族子弟亞瑟經過了一次次現實生活的挫折,改變了自己對上帝的信仰,投入了統一義大利的火熱鬥爭中,從而引起一系列親情與信仰的矛盾和鬥爭。

平時,孤獨寂寞的亞瑟最信賴自己的教父蒙泰尼裡。‘父子’倆的感情是真誠的。當亞瑟因母親的早逝而悲傷時,教父給他撫慰;當亞瑟猶豫彷徨時,教父又催他奮進……但是有一回,亞瑟把自己參加革命的志願告訴蒙泰尼裡,希望得到他的幫助時,教父一反往日的慈祥神態,不容反駁的讓他打消這個念頭。這第一次使年輕的亞瑟十分失望。一次偶然的機會,亞瑟得知蒙泰尼裡就是自己的生身父親,他迷惑、悲傷、憤恨,因為他心目中聖潔的神父竟然一直在騙他!但是他還是深深的愛著神父,因為他是教父,是父親。 

--年後,亞瑟帶著滿臉傷疤和殘缺的身體由南美洲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土地,投入了火熱的戰鬥中。他用‘牛虻’作筆名,一次次用銳利的筆鋒抨擊當時黑暗的社會。從此,牛虻的名字便震動了義大利。這時的蒙泰尼裡已經是一個深受人們尊敬的紅衣大主教了。牛虻以自己的愛父之心,常常用各種方式和他接觸親近。當牛虻發現蒙泰尼裡在--年中無時不忍受著痛失愛子的煎熬中時,心中的愛和恨交織著,更加矛盾。  一次,牛虻和他的同志遭到騎兵的襲擊,他勇敢的接受了掩護任務。當他拿起手槍,準備突圍時,忽然聽見蒙泰尼裡的聲音,拿起手槍的手無力地垂了下來。就在這一剎那,騎兵包圍了他。

看到這裡我被書中字裡行間流露出的親情深深地感動了。我既為牛虻的被捕感到惋惜,又深以為蒙泰尼裡會設法救出他唯一的兒子,使得父子團圓。不料,這個忠於上帝的衛道士並沒有手下留情:是他‘讓’牛虻再度入獄。在監獄中,一心想保衛自己所謂的‘清白’、‘地位’的蒙泰尼裡,在牛虻的死亡判決書上籤上了名字,把自己心愛的兒子送上了刑場……蒙泰尼裡很愛孩子,可是,作為一個反動主教,在關鍵時刻,在他所信奉的上帝的利益和孩子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他選擇了上帝,保住了自己。直到這時,人們才看清他的真實面目。他是上帝的忠實信徒,他所代表的是宗教統治階級,他之所以獻出兒子是為了保住這個反動階級的利益。

牛虻是一個英雄,可他不懂人世間的父子親情是可以由信仰決定取捨的,所以他會被自己反動的親生父親送上刑場。

艾麗伏尼契,這位愛爾蘭女作家寫下的《牛虻》,的確留給了人們一筆可觀的精神財富,告訴了我們親情的意義。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8

做一隻百折不撓的牛虻

真正意義的行動不應考慮生命危險。我被神派到這座城市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直牛虻,其職責就是刺激它儘快前行—這是蘇格拉底《對話錄》裡的一句。這是對《牛虻》這本書的評價。

無論我仍然活著

還是我依然死去

我都是一隻牛虻

愉快地飛來飛去

--牛虻

這本書是受“保爾”所薦,我才開始讀的。它的作者是——艾捷爾·麗蓮·伏尼契,這著作影響著千萬人的一生,包括我。他的主人公是亞瑟——也就是牛虻。

這本書寫的是亞瑟在經歷重重困難後仍不忘革命,堅持革命,在他被抓入獄後,許多人認為他已死,但他又重現江湖,不顧家人反對,在勞倫佐·蒙太尼裡的幫助下堅持革命。他把自己命名為牛虻,因為他有牛虻的優秀品質。

我記得他在被槍決的時候的一個段落,因為他堅強的品質令我記憶猶新:“一顆子彈打歪了,擦破了他的臉。另外一顆子彈打在膝蓋的上部。牛虻站在那,衝他們笑。他們驚恐萬分的瞅著已經被他們槍決,可是沒有被殺死的人‘上校,你帶來一隻蹩腳的行刑隊!我來瞧瞧能不能把他們調教好。行了,夥計們!把你的武器抬高一點!你們都準備好了嗎?那麼來吧!預備——舉槍——’‘射擊!’上校跑上前搶先叫喊道。又一陣亂七八糟的射擊。煙霧漸漸散開,隨後冉冉升起,匯合到晨曦之中。他們見牛虻已然倒下,發現他竟然還沒有死。他搖晃著站了起來,接著便向一邊躺在了草地上。‘他是不是死了?’上校輕聲問。獄醫低聲答道,‘我想是吧······感謝上帝!’‘感謝上帝!’上校又說了一遍,‘總算結束了!’蒙太尼裡來到院內,木然看看前方。‘主教閣下!請你一定要原諒······槍決剛結束,屍體還沒······’‘哦,我的上帝!’一個士兵忽然喊叫起來,軍事長官及時回頭去看。是的······草地上那具血淋淋的、模糊不清的身軀又一次開始掙扎,而且開始呻吟。牛虻倚著醫生的膝頭直起身體,瞪大眼睛直瞅著十字架······”

牛虻這種堅強的毅力,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只有具有牛虻這樣的品質,才能在無數子彈穿過身體的情況下,鮮血將要流盡的情況下仍然頑強不屈的站立起來,無所畏懼,更是不怕死神的威脅。

讀過這本書後,我才知道,我們所有的困難加起來,在牛虻眼裡都是那麼微不足道,我們只有學習牛虻那種剛毅不屈的精神,不屈不撓,從不認輸······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29

今天下午,老師給我們看了《小英雄雨來》的電影,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名叫雨來的小男孩和他的小夥伴們機智、巧妙地救出老師,消滅日本鬼子的故事。

電影中的雨來,是一個聰明、調皮的小男孩,經常在上課時間偷偷溜出去玩,游泳、捉魚......這是一個多麼快樂的童年啊!可是,童年也是學習知識的關鍵時期,於是,雨來的老師給同學們講了許多道理,雨來這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雨來下定決心認真學習的時候,他們的老師卻被日本鬼子抓了起來,同學們都牢牢記住了老師被抓前說的話:“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看到這裡,我被深深的感動了,在那個被侵略者屈辱的年代,我們的同胞依然英勇無畏,熱愛祖國,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聰明的雨來,想出了各種辦法,深入虎穴,把日本鬼子捉弄得團團轉。看到鬼子滑稽可笑的樣子,我覺得真是大快人心啊!最後,雨來和他的小夥伴們想出了假扮鱷魚的妙計,不但救出了老師,還消滅了鬼子。

這真是一部精彩的電影啊!

三體讀書筆記優質文章 篇30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真是著名的革命歌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21世紀,科技和生活質量在迅速的發展,這都要歸功於抗日戰爭中的英雄。說到小英雄,我腦海裡浮現出一個小英雄的故事。

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個小村莊叫蘆花村,12歲的雨來就住在這個村子。雨來喜歡游泳,他的游泳本領可高了。後來雨來上了夜校,在夜校裡他知道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鬼子又開始掃蕩,一天雨來趴炕上念識字課本,忽然聽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來把書塞在懷裡往外跑,他剛邁出門檻,卻進來一個人.他抬頭一看,是偵察員李大叔,隨後聽見鬼子嗚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缸搬開,跑進洞裡,小雨來忙把缸搬回原處,雨來剛到堂屋,鬼子硬闖了進來,雨來為了掩護李大叔被敵人抓住。他在敵人的誘惑和嚴行拷打下,他臨危不懼,始終沒有說出李大叔的下落。敵人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地叫拉出去槍斃。這時河邊響起幾聲槍響。

敵人走後,鄉親們來到河邊尋找雨來,雨來的朋友鐵頭等幾人都哭了,老人們都說:“有志不在年高。”鐵頭說,我們沿著河沿往下找雨來的屍體吧!就在這時土人水面上露出了一個小腦袋,向岸上說道:“鬼子走了嗎?”大家高興的叫起來“雨來沒有死。”原來槍響以前雨來趁鬼子不防備一頭扎進河裡,從河底游到遠處,逃過了一劫。

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小英雄王二小,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村裡的兒童團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二小十三歲。10月25日(農曆9月16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把王二小摔死在石頭上,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衝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王二小的血染紅了天!!!

如果沒有抗日戰爭時那些英雄的付出,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同學們,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