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街道社群教育工作情況彙報

欄目: 情況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2.51W

平江路街道位於古城區東北隅,東到護城河,西至臨頓河,南到干將河,北至護城河,轄區面積2.48平方公里,總人口52853人,其中常住人口43325人,流動人口9528人,下轄6個社群。近年來,街道大力開展社群教育工作,將之納入“古韻新風平江路”品牌體系,充分挖掘社群教育資源,以人為本,突出重點,通過組織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不斷提高社群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努力提升社群的文明程度。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街道社群教育工作情況彙報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構築社群教育網路體系。

為進一步加強對社群教育工作的指導,街道成立了由街道主任掛帥的社群教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總體負責轄區社群教育工作的規劃,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討論研究階段性工作,及時解決開展社群教育工作中碰到的問題。歷年來,街道就把豐富居民群眾社群生活,提高轄區居民人文素質擺上重要工作位置,列入年終的雙文明管理考核。日常工作中實行黨工委書記親自抓、黨政領導共同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科室分頭抓、基層組織一起抓的執行機制,通過街道社群教育中心組織實施,全面依託黨校、老年大學、市民學校、家長學校等各類教育載體,廣泛利用轄區內的各類有效教育資源,形成了較為緊密的社群教育網路,初步凸現了符合“融古鑄今”平江精神的社群教育特色,XX年街道的社群教育工作順利通過了蘇州市的考核評估。

今年6月,為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關於建立省級社群教育實驗區的號召,領導小組結合街道原有的工作基礎,制定了建立省級社群教育實驗區的細化方案,並迅速召集社群工作人員召開動員大會,分解落實建立任務。各社群也全部成立了社群教育委員會,街道、社群兩級聯動的社群教育工作框架,與轄區內眾多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形成了結對共建、資源共享的工作網,縱向垂直、橫向聯絡,共同開創街道社群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整合教育資源,積極挖掘社群教育的內涵和特色

為營造社群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環境氛圍,我們有效挖掘社群豐富的教育資源,協調社會力量,以共建為抓手,開展形式多樣、富有實效的文化教育活動,幾年來,街道轄區內社群教育的特點得以不斷彰顯:

1、加強基地建設。幾年來,街道把共建教育基地,作為社群教育的載體來抓,先後與轄區內一大批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如江蘇省第三監獄成為警示教育基地,蘇州博物館和崑曲博物館作為街道文化教育基地,市六中、第一初級中學、平江實驗學校、城東中心國小共建成立了青少年教育基地,蘇州六六視覺股份有限公司和平江實驗學校成為科普教育基地;另外XX年,街道新建、改建了歷史街區和拙政園兩個社群,利用社群加強硬體建設之契機,先後成立了古代科技展示館和平江區唯一一家蘇州圖書館的社群分館,作為社群教育的新亮點,為社群教育在轄區全面展開提供了更大的舞臺。

2、突出地域文化。街道所轄區域是我市現今保持古城歷史風貌和城市格局最為完整的地段。轄區內古典園林遍佈,民俗風貌完整,“水路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數千年來基本儲存完好。為了更好的突出轄區的地域文化特色,在街道黨工委的組織和社群單位的全力支援下,我們成立了平江路街道歷史資源調查小組,經過認真細緻地調查考證,自編了《古城風貌今猶在》一書。該教材通過大量的圖片、文字等資料較為詳細地記載了平江歷史街區的歷史遺蹟,通過街巷、河道、古橋、民居、文物古蹟、著名人物等素材,樸素地反映了平江歷史街區的真實風貌。

與此同時各社群在開展社群教育工作之際,也都因地制宜,有效地利用了極為豐富的歷史遺存和人文景觀。如拙政園社群,針對轄區內園林、博物館眾多的地域特點,積極開展園林民俗文化活動:每年都不定期組織社群居民開展遊園活動,蘇州、民俗、園林、碑刻等博物館每有新的館藏展出,社群都通知居民,免費帶領參觀。歷史街區社群聯絡河道管理處等單位,組織轄區居民進行愛河、護河活動,特別是今年突發太湖藍藻事件後,社群更是將清潔河道、美化環境的各種宣傳工作貫之以經常,時時處處向廣大居民群眾宣揚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理念。XX年該社群成為全區唯一榮獲蘇州市建設健康城市創新獎的社群。

3、適應不同人群。為使社群教育更富實效,針對不同的受教人群,我們街道的黨校、老年大學、青少年校外課堂、外來人員法制學校、計劃生育幸福指導站等充分發揮各自專項教育的優勢,又相互依託,相輔相成。

街道黨校作為社群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發揮資源優勢,努力提升黨校教育成果。今年新年上班第一天,街道黨校就舉辦了街道機關和社群工作人員的春訓班,增強機關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為在新的一年裡展現機關工作新風采打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街道的老年大學已堅持辦學XX年,XX年成為蘇州市第一屆老年大學協會的成員單位。XX年來,老年大學每學期都開設十餘門精彩、實用的課程,共計吸引了6000人次的老年人前往聽課,增長見識的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晚年生活。

婁門集貿市場外來人員幸福指導站的成立,在為外來育齡婦女提供大量婚育計生專業指導的同時,將服務物件延伸至外來人員家庭,努力為其提供優生優育、扶貧幫困等方面的宣傳、管理、服務,定期開展一些外來家庭喜聞樂見的活動,如送免費體檢、放數字電影、參觀蘇州園林等,讓其也能享受到市民化服務,

各社群青少年校外課堂、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小夥伴成長之家、家長學校等精心組織各類豐富多彩的、適合青少年年齡特點的教育活動,使學校的校園文化教育得以不斷延伸。如大儒社群就組織轄區內市一國中的部分學生,對街道轄區範圍內的古樹名木資源進行了調查,形成了詳實的調查情況記錄,提出了相關的加強保護的建議意見。

三、社會整體聯動,努力推動社群教育不斷延伸。

1、切實加強統籌保障

街道社群教育工作立足社群、面向群眾,積極發動全民參與,努力營造全社會聯動的態勢。XX年至今,街道共計累計投入經費120萬元,XX年至今,街道先後建成了古代科技展示館、蘇州圖書館歷史街區分館、街道文化活動中心等活動場所,為開展社群教育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硬體設施。其中蘇州圖書館歷史街區分館,面積近200平方米,分成人和兒童兩個閱覽區,定期更換的5000餘冊各類圖書,免費提供居民閱覽;今年又在全市首開免費音像製品外借服務,XX餘片光碟,包含“百家講壇”、“探索發現”、“贏在中國”等多種普及科普、歷史文化知識的光碟,較好地滿足了周邊居民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XX年,街道切實加強社群教育的資訊化建設,在推出的“古韻新風平江路”的網站上,專門開闢了社群教育專欄,公佈了“社群教育組織機構”、“社群教育資源開放一覽”等資訊,方便居民點選。

2、逐步探索自我教育

社群作為社群建設和管理的主體,十分注重發揮社群居民學習的自主性,通過實踐引導,培育了一批學習型標兵、學習型小組、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樓院,以點帶面,引導居民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如今社群居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具有代表性的有:鈕家巷社群的“京劇沙龍”。該社群發揮蘇州京劇團家屬宿舍樓在其社群的優勢,把一批老的京劇演員組織起來,每週定期活動,逢年過節還組織專場演出;大儒巷社群的“晚晴評彈沙龍”每週四下午活動已堅持了很多年,吸引了眾多票友特意從別處趕過來參加;歷史街區社群“彩霞合唱隊”每週的合唱活動、總能吸引很多社群居民參與其中,隊伍日益壯大;東園社群的“讀報小組”多年來堅持定時讀報,在社群形成了良好氛圍,XX年該社群獲得了“蘇州市十佳書香社群”的榮譽稱號。

在此基礎上,街道組織開展了古韻新風平江路系列文化活動,組織了多場群眾喜聞樂見的演出:如舉辦了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六十週年,蘇州南北京劇名家名票專場演出、江浙滬評彈名票演唱會和上海陸家嘴街道梅園評彈沙龍共同舉辦的系列開篇《李香君》演出專場等;還在平江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了個人攝影作品展。

街道、社群的共同努力引起了社會的共鳴,越來越多的轄區居民意識到社群教育是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所就在他們的身邊的、人人都能參與、人人都可受益的沒有圍牆的學校。

3、共同推動目標實現

由此,街道開展的一系列關心弱勢群體的愛心文化教育、成人職業技能培訓、就業創業理念培養和外來人員婚育健康指導活動等,都受到了轄區居民的踴躍參與;無論是“暖冬”慈善募捐行動、愛心幫困助學活動,還是銀齡關愛志願計劃、創業聯誼幫扶聯盟、新老蘇州共享和諧等等,都離不開轄區單位大力支援。社群教育全員、全程、全面的特點日益彰顯,“自覺接受教育,主動教育別人”也逐步成為大家的共識。

雖然我們在社群教育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同上級的要求和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教育需求還有一段距離,為此,我們必需與時俱進,以人為本,開拓創新,努力營造健康文明向上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繼續豐富和深化“古韻新風平江路”的品牌內涵,為構建和諧社群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平江區平江路街道

XX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