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全區醫藥衛生工作情況彙報

欄目: 情況彙報 / 釋出於: / 人氣:1.55W

各位領導:

全區醫藥衛生工作情況彙報

按照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辦公室《關於開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調研的通知》,區政府組織發改、衛生、財政、民政、勞動保障、食品藥品監督等部門,對全區的基本醫療保障、公共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藥物供應保障等工作進行調研,並根據《全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10-2011年)》(魯政發〔2010〕90號),結合我區實際,廣泛徵求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xx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2個鎮,126個行政村、68個社群,總面積336.86平方公里,人口62.6萬,其中區屬人口35萬、農業人口16萬。2010年,全區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80元。現有區直醫療衛生機構3處(市中醫二院、區人民醫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5處、鎮衛生院2處,職工688人(中級以上專業技術人員365人);社群衛生服務站66處、村衛生所108處(在崗社群、鄉村醫生588人),先後被授予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區、全國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示範區、全國中醫藥特色社群衛生服務示範區、全省社群衛生服務示範區、省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先進區、全省結核病防治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一、全區醫藥衛生工作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規範優化醫保醫療服務管理流程,大力發展社群衛生服務,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全區醫藥衛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10年,全區醫療保險參保47098人,其中在職人員37019人,退休人員10079人;收繳基本醫療保險基金4063萬元,其中統籌基金2848萬元,個人帳戶1215萬元;支付基本醫療保險基金3757萬元,其中統籌基金支付2677萬元,當年社保基金結餘306萬元,基金結餘率7.5%;累計滾存結餘374萬元,結餘率7.34%。

(一)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情況。一是新農合制度建設實現全面覆蓋。我區新農合作制度從XX年開始試點,XX年被列為省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農民個人籌資從XX年的人均10元,增加到2010年的人均20元;各級財政補助由XX年的人均10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人均80元,達到了人均籌資100元標準。工作中,我們堅持農民自願參加、公開公正、規範運作、加強監督,嚴格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實施意見》(泰政發【2010】90號),在全市實行合作醫療統一報銷比例和結算模式,推行參合患者在全區就診和在市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一證通”制度。調整印發了《2010年度新農合實施細則》,加強對管理人員、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醫護人員、基層衛生所(社群衛生服務站)衛生人員等相關人員新農合基本知識培訓,讓參合農民及時瞭解上級政策,熟悉就診報銷程式和報銷比例。同時,區政府將新農合工作納入了對各鎮(街道)年度科學發展觀考核內容,逐級簽定了目標責任書。在資金使用上嚴格報銷比例,實行醫院結算、合作辦稽核、財政撥付、封閉執行制度。區審計部門定期對全區合作醫療基金進行專門審計,確保合作醫療基金專款專用、規範操作、封閉執行。定期將收繳農民的合作醫療基金、農民報銷情況向村民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從根本上保證了新農合醫療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目前,我區的合作醫療、藥品經營、社群衛生服務和醫療機構管理全部納入微機網路監督與監管,定點醫院與市、區新農合辦公室微機聯網運作管理,住院參合病人資訊達到了全市共享。農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得到有效緩解,實現了群眾滿意、衛生髮展、政府放心的目的。二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更加完善。我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於XX年正式啟動,參保範圍覆蓋了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包括企業、機關事業、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等。醫療保險基金建立的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資金,由區醫療保險處統一排程使用,參保人員發生的醫療費用、門診費用由個人賬戶支付,住院費用實行網路結算,患者出院時,只負擔個人部分,其餘部分由定點醫療機構和社保局結算。轉診轉院的患者,須根據轉往醫院所在區域先自負符合規定費用的一定比例的費用,即:轉往本省省屬醫療機構治療,結算時個人先自負符合規定費用的5%;轉往省外公立醫療機構治療,結算時個人先自負符合規定費用的10%。然後再自負最高階醫院住院起付標準,剩餘部分按基本醫療保險結算辦法結算。XX年,為降低困難企業負擔,全區推出了住院統籌,降低了企業繳費比例。XX年為推進全區企業改革,我區制定出臺了《區屬企業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將2324名破產改制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職工醫療保險,較好地維護了職工的醫療保障權益。2010年度,全區實際發生住院人數4655人,已出院人數為4367人,發生住院醫療費用3883萬元,人均住院費用8892元,其中醫療保險統籌內住院費用3428萬元,人均7850元,佔醫療總費用的88.3%。統籌基金支付2464萬元,為住院費用的63.46%,統籌內費用的71.9%。個人負擔率為36.54%和28.1%。三是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逐步開展。我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認真總結XX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工作的基礎上,2010年把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計劃”列為為民要辦的十件實事之一,區政府兩次舉行大規模的集中宣傳活動,並對121名社群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同時,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檔案精神,出臺了《關於進一步落實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的實施意見》(泰山政辦發〔2010〕21號),允許參保人員在一個醫療保險參保年度內隨時參保,自參保繳費的次月起開始享受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其他相關政策按照《泰安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細則》(泰政辦發〔XX年〕45號)的規定執行。我區已多次為全省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經辦工作座談會、試點工作座談會提供現場。

(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一是認真落實公共衛生服務專案。(1)加快兩個體系建設。按照“疾病控制、衛生監督體制”改革要求,XX年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衛生監督局,具體承擔全區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執法職能。積極開展衛生監督下沉工作,設立街道鎮衛生監督機構5處,聘任街道鎮衛生監督員15人,把衛生監督觸角延伸到社群和村,並聘任63名社群衛生助理員,108名村衛生監督助理員,構建了全方位、無縫隙監督體系。(2)提升疾病預防控制水平。紮實開展全省結核病防治示範區工作,成功實施了省級“無結核病的和諧校園”、“社群結核病控制”等專案,為全省城區結核病控制提供了經驗。申報了省級心腦血管病防治示範縣,目前已通過省衛生廳中期評估。全面開展艾滋病防制,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常規檢測和自願諮詢監測工作。認真開展計劃免疫工作。從XX年6月份起實行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免費分發、免費接種。從2010年5月份起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對新增加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實行免費分發、免費接種。(3)加強衛生監督工作。突出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綜合整治。目前,通過省、市、區衛生部門認定的a級單位9個,b級單位36個,c級單位813個,全區食品安全形勢得到切實改觀。打擊非法行醫,規範醫療市場。規範持證衛生機構,統一標識、統一佈局,通過年度校驗督促全部達標。先後針對無證私自行醫、藥店非法坐堂行醫、超執業範圍非法開展診療活動、空掛單位對外服務等開展了專項治理,淨化了醫療市場。積極開展“星級社群”、“星級道路”、“星級店鋪”建立活動。結合泰城綜合整治活動,制定了餐飲、公共場所、商店等星級建立方案,通過建立進一步提升了行業衛生管理水平。二是科學應對各類突發性事件。經過多年建設,全區已形成了設施和功能相對齊全的區、處鎮、社群(村)三級公共衛生工作網路和服務體系,有一支人員充備的衛生專業技術和衛生監督執法隊伍。醫療救治體系建設方面,以市中醫二院、區人民醫院為龍頭,以鎮村兩級醫療單位為框架構建了全覆蓋的醫療救治體系,承擔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治任務。完善了急救中心建設,配齊了“120”救護車和基本醫療救護裝置。(1)建立組織,完善預案。區政府成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和應急辦公室,設立了流行病學、消毒技術、食物中毒職業中毒及放射事故調查、環境汙染事故調查、實驗室檢驗檢測、後勤保障、宣傳教育八個專業技術小組,明確各自職責任務和工作流程。根據傳染病流行情況,有針對性地建立了霍亂、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十一運會保障、救災防病等各種情況下的領導小組、各專業技術小組,做到人員、物資、技術、培訓四到位。健全完善《泰山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結合實際制定了《泰山區突發霍亂應急預案》、《泰山區突發人感染高致病性流感、禽流感應急預案》、《泰山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應急處理預案》、《泰山區甲型h1n1流感應急處置方案》、《泰山區2010年防汛救災應急預案》、《泰山區手足口病防治方案》、十一運會保障等相關傳染病應急預案,並根據工作情況,不斷改進和完善預案。(2)健全機制,及時處置。制定和完善各項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做好突發公共事件隱患的排查,建立健全監測、預測、預報、預警體系。處鎮以上醫療機構全部實行了疫情網路直報,全區設立了49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點,強化應急值守機制,認真落實應急值班制度,初步形成了以疫情值班電話為主線,各處、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各公共衛生監測點為依託的傳染病及突發應急資訊網路系統。做好應急專用物資、器材裝備的儲備工作,加強醫院急診科和重症監護icu建設。(3)強化演練,提高能力。根據應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每年開展應急隊伍各專業小組專題培訓,對49個公共衛生監測點人員進行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培訓,每月召開例會,對各處鎮疫情報告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了應急救援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處置能力。按照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戰要求,高度重視應急演練工作,在演練中落實預案,增強應急處置能力,並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預案。組織開展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霍亂腹瀉病防控等應急演練。

(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情況。一是整合醫療衛生資源。根據區域位置和區、鎮(街道)、村三級醫療保健機構狀況,對城區的區級醫院著力加強重點特色專科建設,培植了“中醫治未病”、“中醫骨傷”、“中醫中風”等一批國家及省市級重點專科;兩個鎮衛生院分別列入了全省鄉鎮衛生院“360工程”和“1127工程”建設單位,新建和改建了業務用房,優化配套了醫療裝置;五處街道衛生院(防保站)按照省級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標準,通過轉型,建成了高標準的省級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同時,加大村級衛生所的改貌配套建設力度,結合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全面推進村衛生所改貌建設,對新建的村級衛生機構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扶持,每建成1處符合標準的新衛生所,區財政和鎮財政各給予扶持資金1萬元,形成了區、鎮、村共同參與衛生所建設的良性投入機制。目前,全區108處衛生所全部達到“五室分開”和設施配套要求,66處社群衛生服務站均達到二星級以上標準,群眾的就醫環境大大改善。隨著醫療機構設施的不斷完善,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農(居)民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社群)”。二是切實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區政府制定了《關於進一步理順處鎮衛生機構管理體制的通知》(泰山政發【XX年】125號)等檔案,理順了處鎮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實行衛生工作全行業管理。處鎮衛生機構、人員編制由區人事局進行核定,其機構、人員上劃區衛生局實行統一管理;處鎮衛生機構實行主任(院長)負責制,主任(院長)是本單位和所轄一體化管理的城市社群衛生服務站、村衛生所的法人代表。主任(院長)實行選聘制;實行衛生服務機構行政、業務、財務、藥品統一管理體制。對區直和處鎮醫療衛生單位實行年度綜合目標管理考核,全面深化基層衛生機構內部執行機制改革,通過制定崗位薪籌制,實行全員競爭上崗、雙向選擇、逐級聘任制度。推行以“三制、四管、五統一”為主要內容的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制定落實鄉村醫生養老保險政策,使他們才有所用、老有所養,切實解除了廣大基層義務人員的後顧之憂,提高了他們為全區衛生事業發展而奮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同時,遵循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規律,突出抓好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創造良好的人才環境。目前,全區所有鄉村醫生全部達到中專以上學歷水平,完成向執業助理醫師、執業醫師的轉化。鼓勵多種形式的在職繼續醫學教育,全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普及率達到95%以上。

(四)藥物供應保障體系建設情況。藥品是一種特殊商品,事關廣大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藥物供應保障體系的建設,XX年成立區監察、衛生部門及各處鎮組成的藥品集中採購領導小組和區藥品集中採購辦公室,在全區全面推行藥品集中採購供應,實行區藥品採購供應中心—處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藥庫—村衛生所、社群衛生服務站藥品器械統一採購供應制度。區藥品採購供應中心競標採購藥品後零加價配送至處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所、社群衛生服務站。逐步修訂完善關於加強藥品集中採購的制度、辦法,實行藥事委員會例會制度;不斷加強藥品質量的監控,有效的降低藥品採購價格,杜絕假劣藥品流入,保證了群眾用藥安全。目前,我區有定點醫療機構23家,其中處鎮衛生機構8家(68家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全部納入居民醫療保險),定點藥店47家。在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的管理上,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利用“協議”的形式來約束對方的行為。協議對雙方的權利、義務、環境、設施、藥品品種及質量、服務質量、專業人員配備、醫療費用結算、違約責任、爭議處理等都作了明確規定。二是建立不定期檢查制度,針對醫療費用出現的問題,隨時抽查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三是建立走訪制度,認真聽取患者對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的意見,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對嚴重違約的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取消其定點資格,有效維護了廣大患者的利益。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參照省政府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我區的醫藥衛生事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城鄉基本醫療保障統籌層次太低。泰山區老企業多,老職工多,醫療保險統籌層次不高,而且地域狹小,市直、岱嶽區、泰山區三家共管,擴面難度很大。如2010年醫療保險人均繳費基數為1100元,企業人員繳費基數為920元,基金籌集水平不高。

二是公共衛生職能需進一步加強,醫療衛生的公益性需增強。公共衛生的補償機制尚未得到真正落實,政府購買社群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不高,疾病預防控制系統實驗室裝備落後,衛生應急專業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影響了公共衛生機構對重大疾病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測預警和處置能力。

三是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尚未建立全面、系統的公立醫院績效評估體系,政府補償不到位,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下降,服務意識不強、群眾看病不方便、用藥不合理、醫藥費用增長過快等。新農合籌資水平偏低,農民醫療保健消費水平偏高,要求回報概率大,且直接到市級醫院住院治療人數偏多,小病大治現象較為普遍,造成合作醫療基金支出壓力較大。

四是基礎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城區外的醫務人員普遍感到工作壓力大,有較大比例的醫務人員認為待遇不高,尤其是聘用制護士收入偏低;衛生系列職稱晉升相比其他行業難度大,取得資格後由於受職位所限多年得不到聘任。

三、幾點建議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解決目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效途徑,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的重要保障。要在牢牢把握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質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大各級財政的投入力度,切實抓好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五項重點改革,使改革儘快取得明顯成效。

1、建立城鄉一體化的醫療保險管理制度。目前,幾項醫療保險制度並存,各制度之間缺乏銜接和轉換,存在重複參保、重複享受、財政重複補貼、機構重複設定,管理效率不高等問題。建議整合醫療保障資源,建立大醫療保障體系,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整合;在整合制度的基礎上,整合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在整合機構的基礎上,整合管理服務平臺和網路結算系統,擴大基金的共濟範圍,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提高城鄉醫療保障資源的使用效率。

2、提高醫療保險的統籌層次。建議儘快實現市、省級醫療統籌,建立統一的醫療保險政策,實現異地結算,逐步提高職工的醫療保險待遇。同時,根據統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制定科學的、多層次醫療政策,建立醫療三險銜接、接續制度,加快參保人員醫療異地結算的步伐。

3、建立公立醫院綜合性績效評估和管理體系。保證政府財政投入,理順管理者的選拔任用和激勵制約機制,建立統一行使所有者職權的機制,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4、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培訓、培養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公開招聘機制和免費進修機制,繼續加大“三支一扶”工作力度,規定最低服務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