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小暑科普小知識,小暑時令食物大全

欄目: 節日習俗 / 釋出於: / 人氣:1.86W

小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xx小暑科普小知識,小暑時令食物大全。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小暑科普小知識,小暑時令食物大全

小暑食經:小暑習俗吃什麼,小暑時令食物大全

夏夜追涼

宋 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宻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題圖】溫風至。小暑一過,就快進入初伏天,氣溫愈來愈高,南風居多,連風都被烤熱了,故有“溫風至”一侯應。

時令良品:西瓜、扁豆、豇豆、四季豆、綠豆、番茄、西瓜格蘭尼塔

時光滑過夏至,白晝就開始變短,天氣也愈發炎熱起來。從現在起,全國各地逐漸進入全年氣溫最高的階段,所謂的“三伏天”也拉開序幕。對於擁有電器的現代人來說,準備各色冷飲毫無難度,而在古代,盛夏食冰卻不可多得,更多還是以冰涼井水湃上一盆冷盤或是西瓜。這一時節,各種豆類也進入旺季,諸如扁豆、豇豆、四季豆等,比起立夏,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時令水果:西瓜

西瓜,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數九寒冬裡吃西瓜早已不是稀罕事,然而提起這一水果,更多還是與盛夏有關的記憶。西瓜原產非洲,自從漢代被引入中國,便開始在神州大地上廣為流傳。文人墨客們似乎對它也頗為鍾愛,歷朝歷代吟詠西瓜之詩極多,明朝瞿佑一首《紅瓤瓜》還為它留下“青門綠玉房”的美稱。西瓜瓤含糖、含水量極高,在夏日眾多水果中最是清熱解暑、生津止渴,《本經逢原》即將之奉為“天生白虎湯”,更有“醍醐灌頂,甘露灑心”之譽。除此之外,西瓜皮、西瓜子也都可食,並都有一定食療功效。

既是廣佈栽培,又頗受歡迎,西瓜的品種自然不在少數。如清朝的《燕京歲時記》便有登載:“六月初旬,西瓜已登,有三白、黑皮、黃沙瓤、紅沙瓤各種。”早先的無籽西瓜算是稀罕之物,如今也是尋常得很了。市面上常見的優品如紅小玉、黑美人、蜜寶等,外形、口感、上市時間各有不同,想來大家也已不陌生。近年來更有如迷你西瓜、方形西瓜、觀賞西瓜等特色品種,新奇可觀,滋味倒是在其次了。

西瓜加工:西瓜子

嗑瓜子在華人世界是一個特色,瓜子是一個統稱,最常見的有三種:西瓜子、葵花籽、南瓜子,營養的果仁外覆脆殼,需嗑而去之。而西瓜子的食用記錄明朝已有,《本草綱目》之西瓜條目載,“瓜籽爆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又有早前文獻提及明帝朱元璋喜歡鮮西瓜子加鹽焙乾而食。

嗑瓜子香口但油脂含量高,再加上炒貨會新增各種調味料,所以需注意不要過量。家中有烤箱者不妨嘗試烘烤鮮瓜子,剖開的西瓜、南瓜所獲得的新鮮瓜子只要洗淨,直接就可以烤,即便不加調味料也是酥脆可口。

時令蔬菜:扁豆

扁豆的豆莢扁平,又有別名眉豆、鵲豆、沿籬豆等。這一起源非洲與南亞地區的植物最初在印度廣佈栽培,傳入我國後也遍佈大江南北,山東特產栽培尤多。常見品種如白扁豆、紫扁豆、豬耳朵、大青芸豆等,各有千秋。

藊豆,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扁豆的嫩莢和嫩豆可食用,炒、煮、醃漬、乾製均可。子實有黑白之分,入藥主要用白色扁豆,其豆粒加糖煮食也別有風味,可堪與蓮子相媲美。《本草綱目》對此亦有說明:“硬殼白扁豆,其子充實,白而微黃,其氣腥香,其性溫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其軟殼及黑鵲色者,其性微涼,但可供食,亦調脾胃。”此外又有紅褐色的扁豆,即廣西民間所謂“紅雪豆”,也有清肝明目的食療效果。然而和許多豆類一樣,生扁豆所含的部分化學物質會對人體產生毒性,故而必得烹熟才能食用。

時令蔬菜:豇豆

豇豆,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作蔬菜食用的豇豆品種甚多,一般根據外皮色澤分為白皮豇、青皮豇、花皮豇、紅皮豇等。南方地區又稱為飯豆、長豆角等,食用方法頗多,雖說是夏令時蔬,但冬季裡也常吃到酸豆角或幹豇豆燒肉,其中風味,並不遜於新鮮豇豆。無怪乎李時珍贊之“可菜、可果、可谷,備用最好,乃豆中之上品。”到了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則有更為講究的食用方法:“豇豆炒肉,臨上時,去肉存豆。以及嫩者,抽去其筋。”肉類成為豇豆的配角,鮮美滋味可見一斑了。

時令蔬菜:刀豆

刀豆,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清代的《素食說略》中有關於四季豆的一段:“刀豆,一名四季豆。摘嫩莢,去其兩邊之硬絲,切斷,以醬油炒熟。或以水淪,加醬油食、香油悶熟食均佳。若與豆腐燴湯亦美。洋刀豆、扁豆照作。”然而這裡所提到的刀豆卻是另一種豆類,如今所稱的四季豆實則是“洋刀豆”,豆莢較刀豆更為豐厚鮮嫩,清炒或與肉類相佐均可,後者則更多用於入藥。

不過,對於這幾種豆類究竟有何區別,也有人完全不以為意。譬如大文豪蘇軾先生,由他所開創的“東坡豆粥”便是將各色刀豆、扁豆、豇豆等入水熬成豆羹,加入米粥紅糖而食,據說也頗具風味,蘇軾自己的《豆粥》便是力證——“地碓舂粳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所謂烹飪中的大手筆,想來也不過如此吧。

時令食材:綠豆

綠豆,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綠豆又名目豆、青小豆,以其種皮青綠得名,但也有黃、褐、黑等顏色,並不多見,根據種皮光澤與否又分為明綠豆與毛綠豆。和紅豆一樣,綠豆在中國栽培歷史已逾兩千年,國內吉林、遼寧、廣西都是出產綠豆的大省。綠豆在東南亞地區也是非常普遍的傳統食材,西方世界卻少有食用。印度人習慣將之與咖哩烹調,主要用作燉菜,這樣的食用方法倒也有趣。至於國人還是更多用以煮粥、熬湯、製作糕點,味道清淡,也更加註重養生之用。陳果夫在民俗論著《國民生活歷》中說的便足夠全面:“綠豆,性甘寒,消積熱,解百毒,潤面板,和五臟,磨為粉,解諸熱益氣,故以之制餅,煮粥食,或湯飲,極為有益。”

綠豆食用:綠豆芽

綠豆發芽是個奇妙的過程,用溫水浸泡綠豆一夜喚醒其活性,繼續保持溼潤,只要溫度得當,很快綠豆就會發芽。這個過程中豆內儲藏的營養物質會轉化為人體更易吸收的氨基酸,而且維生素C也會增多,水靈白嫩的綠豆芽營養價值實際上高過綠豆。

夏季食用綠豆芽相當爽口,炒、拌兩宜。《本草綱目》載:“諸豆生芽、皆腥韌不堪,惟此豆之芽,白美獨異,今人視為尋常,而古人未知者也。但受溼熱鬱浥之氣,故頗發瘡動氣,與綠豆之性,稍有不同。”

據日本的豆芽廠商在中國的實地調查,吉林白城子和陝西榆林地區的綠豆所發豆芽口感最好,有條件者不妨嘗試一二。

綠豆食用:綠豆糕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即見綠豆糕的記載:“綠豆磨之為面、澄濾取粉,作餌燉糕⋯⋯有解諸熱、補益氣、調五臟,安精神,厚腸胃之功。”嚴格來說,最初的綠豆糕該算京式糕點。然而如今流傳的又分南北兩種,北方綠豆糕即是所謂的京式綠豆糕,以綠豆粉、豌豆粉、砂糖桂花為原料,製作過程不加油脂,故而入口綿軟清新,更具乾爽質地;南方綠豆糕則以蘇杭一帶產出最為正宗,與北方綠豆糕最大不同在於加入熟豬油或芝麻油,口感也更為油潤濃甜。關於這一做法和用料之別,權可參見清代食譜大全《調鼎集》——“(法一)將豆煮爛、微搗、和糯米粉,洋糖蒸糕,或用白麵亦可。(法二)磨粉篩過,加香稻粉三分,脂油、洋糖印糕蒸。(法三)豆粉一兩、水三中碗,加糖攪勻,置砂鍋中煮打成糊,取起分盛碗內,即成糕。”至於從何選擇,便是看個人口味了。

以綠豆粉為主也可製作無餡料的綠豆糕。

時令蔬菜:番茄

小金瓜,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番茄源起南美地區,最初只是出於觀賞的目的而進行栽培,因為外形過於鮮豔奪目,反而讓人們懷疑其中含有劇毒而退避三舍。直到十七世紀,它的酸甜可口與營養豐富才漸漸為眾人所接受,並迅速風靡西方世界,各種醬料、沙拉、配菜、果脯層出不窮。番茄在明清時期引入國內,由於來自西方故而又得名“西紅柿”,但此前國人也早有栽培小西紅柿作為水果,稱為“小酸果”、“小金瓜”,即如今的櫻桃番茄一類。除此之外,又有形似葡萄的串番茄,歐洲普遍栽培而國內較少見。近年來新見暗黑紅色的黑番茄,味道更為濃郁香甜,算是番茄家族中新晉的翹楚了。

番茄中的特有成分之一是番茄紅素,也是目前自然界中最強的抗氧化劑之一,抗癌、抗輻射、抗衰老的作用尤其明顯。然而這一成分只有溶於油脂後才更利於吸收,故而比起生吃或涼拌,煮熟後的番茄更加能發揮營養功效。夏日炎炎,番茄的防晒修復功能也堪稱一流,一碗番茄雞蛋或番茄牛腩是不錯的選擇。

時令良品:西瓜格蘭尼塔

“Granita”格蘭尼塔,起源於義大利的西西里島,是介於雪糕和刨冰的一種半冰凍甜點。主要由白糖、清水和風味調味而成。這裡介紹了一種手工製作的方法,其結晶會比較大一些,但不妨礙品嚐到西瓜的清香與冰鎮的涼爽,喜歡的話還可以加點酒來調味,同學拿起西瓜來試試吧!

準備材料:

適量無籽西瓜

1只檸檬

少量細砂糖

製作步驟:

1 青檸檬對半切,擠出檸檬汁。

2 將切了塊的西瓜與檸檬汁倒入攪拌器,加入少量的細砂糖。

3 打成西瓜泥,倒入容器裡,蓋上保鮮膜,冰箱冰凍2小時。

4 周圍會先凍結,所以用勺或叉子把西瓜冰弄碎後,再回凍2小時,然後用叉子刮碎。一碗西瓜冰霜就完成了,最適合盛夏來享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