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禮儀 > 交際禮儀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問題分析

欄目: 交際禮儀 / 釋出於: / 人氣:2.28W

人際交往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有哪些相關的案例分析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分析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問題分析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一分析

案例簡介:

小A與小B是某藝術院校大三的學生,同在一個宿舍生活。入學不久,兩個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小A活潑開朗,小B性格內項,沉默寡言,小B逐漸覺得自己象一隻醜小鴨,而小A卻象一位美麗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認為小A處處都比自己強,把風頭佔盡,時常以冷眼對小A。大學三年級,小A參加了學院組織的服裝設計大賽,並得了一等獎,小B得知這一訊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後妒火中燒,趁小A不在宿舍之機將A的參賽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小A發現後,不知道怎樣對待小B,更想不通為什麼她要遭受這樣的對待?

原因分析:

小A與小B從形影不離到反目為仇的變化令人十分惋惜。引起這場悲劇的根源,關鍵是個字——嫉妒。

解決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種損人損己的病態心理,嚴重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那麼如何克服呢?

1.認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擊了別人,二也傷害並貽誤了自己。遭到別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別人的人一方面影響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於整日沉溺與對別人的嫉妒之中,沒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又繼續延誤了自己的前途,一舉多害。認清這些是走出嫉妒誤區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個人心理結構中“我”的位置過於膨脹的具體表現。總怕別人比自己強,對自己不利。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這種心態的“營養基”——自私。只有驅除私心雜念拓寬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確地看待別人,悅納自己,正如我們常說的“心底無私天地寬”。

3.正確認知

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也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別人取得了成績並不等於自己的失敗。“人貴有自知之明”。強烈的進取心是人們成功的巨大動力,但冠軍只有一個,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一個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爭強好勝也一定能超越別人。一個人只要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現實地衡量自己的才能,為自己找到一個恰當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產生。

4.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這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句俗語,在心理學上叫“感情移入”。當嫉妒之火燃燒時,不妨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捫心自問,“假如我是對方又該如何呢?”運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讓自己體驗對方的情感,有利於理解別人,有利於抑制不良的心理狀態的蔓延,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為之有效的辦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慣別人比自己強。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斷地學習、探索,使自己的知識、技能、身心素質不斷得到提高,那麼,也可以減少嫉妒的誘因。而且,豐富多彩的課餘生活將自己的閒暇時間填得滿滿的,自然也就減少了“無事生非”的機會,這是克服嫉妒心理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個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極強的人,都是心胸狹窄、多疑多慮、自卑、內向、心理失衡、個性心理素質不良的人。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以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

7.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以平、合理為基礎的競爭是向上的動力,對手之間可以互相取之所長,共同進步;還必須建立正確的競爭意識。嫉妒是人類心靈的一大誤區,祝願所有的大學生朋友自覺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靈誤區,成為身心健康的棟樑之才。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案例二分析

一、案例介紹

林同學,女,20歲,是通訊工程專業二年級學生。人小體弱、情緒消沉、說話低聲細語,羞怯而不自然。她自稱經常無法入睡,睡眠質量很差,無法堅持學習,心情很糟糕。經仔細詢問深談才知道她與同學關係不和,致使自己孤獨苦悶。

林同學來自於河南省一個偏僻鄉村,父母均是農民,母親積勞成疾,患有多種慢性病,家庭比較貧困,姐弟2人。她性格內向,不善言語,喜歡獨來獨往,很少與人交往。但她從小很節儉,從不與同學攀比,學習刻苦,成績優異。然而自上大學之後,她發現以前的生活方式完全不適合大學生活。她想融入到班集體中,卻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怎樣處理宿舍同學之間、班級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這使她傷透了腦筋。一年多來,她和班上同學相處很不融洽,跟同宿舍人曾經發生過幾次不小的衝突,關係相當緊張。她經常獨來獨往,基本上不和班上同學交流,集體活動也很少參加,與同學的感情淡漠。她覺得自己沒有一個能相互瞭解、談得來的知心朋友,常常感到特別的孤獨和自卑,長期的苦惱和焦慮使她患上了神經衰弱症。經常的失眠和頭痛使她精神疲憊,體質下降。她本想通過埋頭學習的方法來減輕痛苦,然而,事與願違,由於她學習精力很難集中,效果很差,成績急劇下降,後來竟出現考試不及格的現象。她感到恐慌,失去了堅持學習的信心。這種心理使她逐漸對大學生活失去了興趣,迷失在自己編織的網中,一度出現自暴自棄的現象。

二、案例分析

通過深入瞭解情況,從心理學專業知識判定,該同學屬於人際關係障礙。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自我認知偏差

在人的心理過程中,認知是基礎。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情感和意志,主導著行為取向。正確的認知會產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錯誤的認知則導致消極的情感、意志與不良的行為。自我認知是人們對自己的認識或評價。該學生在人際關係問題上的認知和對自我的認知存在著一定的錯誤,對人際關係的意義和重要性缺乏明確的認識,缺乏認真思考和積極面對的態度。

(二)性格缺陷

性格是一個人穩定的態度體系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是個性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可以改變和彌補氣質的某些消極因素,對人生具有積極意義。同時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的基本保證。相反,不良的性格不僅嚴重影響人際關係、人的成長與進步,而且十分有害於身心健康,容易導致心理疾病。該同學的性格內向、孤僻,不善於表達自己,還有些自我封閉,對人際關係有著消極作用。她既不會、也不願主動與同學接觸,導致同學之間缺乏相應的瞭解和理解,造成感情冷漠,關係很不融洽。一旦與同學發生矛盾時,又不能正確處理,這樣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必然會不順心如意。

(三)人際交往能力缺陷

人與人的溝通、交往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該同學因為本人性格和家庭生活原因,不善於與人交流,缺乏人際交往的能力。平時她不愛說話,經常獨來獨往,不善於為人處事,缺乏這方面的鍛鍊,造成了與宿舍同學和班級同學不融洽的局面。當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或衝突後,她束手無策,不會去化解矛盾,改善關係。其人際交往能力的缺陷也是她陷入人際關係困境的一個內在因素。

總之,該學生這三方面存在的問題形成了她人際關係的心理障礙,使得這位本來成績不錯的學生在一年多的大學生活中陷入了困境。她不僅沒有處理好人際關係,而且因此也損害了自己的身體,造成對生活的恐慌,失去了堅持學習的信心。

三、處理流程分析

林同學的這種情況,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視。經過與她所在專業班委和同宿舍同學的交流,我基本瞭解了她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的制定解決方案,我專門諮詢了學校的專職心理教師,對其實施多渠道、綜合性的心理輔導。

(一)採用談話法進行輔導

在與林同學談話前,我先通過其專業的班委和同宿舍同學瞭解更多的情況,並根據學生的反映,到學校心理諮詢室請教專職心理諮詢師,以便採取針對性更強的談話方式。談話法的採用,我遵照尊重與理解學生的原則。我認為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尊重每個學生存在的權利,承認她與其她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是心理輔導成功的前提。同時,我還採用換位思考的方法,設身處地的站在林同學的立場考慮問題,更加深入的瞭解她、理解她。她感受到了我對她的尊重,不再抗拒和排斥,逐步向我吐露了心聲。

(二)運用理性認知療法,提高其對大學生活的正確認識

在取得林同學信任的基礎上,我結合心理學專業知識,針對她表現出的不合理認知態度,運用理性認知療法,和她一起認真地探討大學生的特點和人際關係的意義,從健康的群體意識的理論問題到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同學之間發生的予盾,在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入情入理的分析,明確指出她在這方面的失當之處,使其逐步認識到並儘快地改變過去那種非理性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模式,糾正不合理的信條,樹立良好的群體意識之目的。

(三)完善其性格,訓練其人際交往能力

針對該生性格上存在的缺陷,我積極鼓勵她在完善性格上下功夫,這是改善人際關係的重要內在因素。比如,她比較內向,不願多說話,我建議她先從小範圍內入手,可以先跟宿舍1-2名比較和善的同學多交流,逐漸擴充套件到整個宿舍,整個班級。然後向她提出有關性格優化的具體建議和方法,如多讀一些研究如何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書籍、多交友等。指導她確立較高的人生目標,主動和同學交往,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增長知識,鍛鍊意志,注意學習別人性格上的優秀品質,克服自己的弱點,從而使其性格不斷得到完善。

(四)與其任課老師及本專業相關同學溝通

為了更好的瞭解林同學在上課期間的表現,我與其任課老師多次溝通,時刻關注她在課堂上的狀態,並希望老師們多給她關心和鼓勵,讓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老師的關愛。除了學習以外,我還有意識地安排幾個素質較好的同學帶她參加活動,與她交心,幫助她放鬆警惕,友好的看待身邊的同學,克服自身羞怯,融入到大環境中來。

針對該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自卑感和能力缺陷,運用行為療法,加強實際訓練。在她沒課的時候,我和她一起探討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並告知她要好好把握人際交往的四條原則:尊重、互助、坦誠、寬容。鼓勵她在生活中要善解人意,能夠體貼關心她人,剋制忍讓,顧全大局,禮貌待人,學會運用恰當的語言讚揚別人和開展積極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等,更重要的是認真實踐,持之以恆。

按照上述步驟,對該生進行了近三個多月的輔導和交流,在她主動配合和認真實踐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一,她的精神和體質很快地得到康復,心情也好了很多。第二,她不再拒絕宿舍同學,開始主動與她們交流,與班上幹部同學相處也很和諧,關係融洽,還交上了兩三個好朋友。第三,她的性格變得開朗、樂觀多了,整天精力充沛,心情舒暢。失眠、頭痛等症狀都基本消失了。第四,她學習專心,效率較高,成績提高很快,重新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決心。她終於撥開了人際關係的迷霧,享受快樂生活的陽光雨露,與同學們共享大學的美好時光。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一) 交往願望強烈

當代大學生獨特的生活環境和思想氛圍,決定了其人際交往較之中學時代具有更大的廣泛性、互動性和多樣性,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願望比中國小生更為迫切,他們力圖通過交往去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學會處世以表現自己各方面的才能,獲得情緒的穩定,保持足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有充裕的時間去思考交往,富於理想情感,講究情投意合、融洽相處。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願望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這與高年級學習負擔加重、與工作聯絡更加緊密有關;另一方面,大學生興趣、人格逐步走向固定,從多元化向一元化發展。

(二) 人際交往的社會性強

大學生人際關係的社會性大大地強化,大學生年輕、有幹勁,“ 初生牛犢不怕虎”是有衝勁和活力的一代,他們參與社會交往,不僅可以增長見識,也可以增長社會財富。大學生在中學階段,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學聯考學習上,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很多的人際交往;進入大學後,他們走出家門,認識、結交了更多的朋友,交流更多的資訊,接受更多的新思想,與社會的接觸比中學時更加頻繁與密切,人際交往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開放式交往趨勢。大學生有一個共同目標,即學好高等課程,提高自身素質,爭做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因此相互之間的人際交往必須符合這個共同目標,道德規範的調節作用顯得特別有力。

(三) 存在一些團體或組織

社團已成為大學生交往的重要校園場所,毫不誇張地說,沒有參加過社團就等於沒有上過大學。形成這些團體或組織的原因主要有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和補償性吸引三類,在這些群體中,起積極作用的是多數,同學之間的情誼能用道德標準要求,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也有起消極作用的團體,交往活動常常是玩耍、娛樂、吃喝,學習、思想上不能互相幫助,不能用集體的道德標準和生活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四) 交往注重自立,不依賴家庭

大學生的獨立意識普遍增強,不僅理性地思考、判斷、處理自身的問題,也關心社會,批判地接受知識,批判地看待其他事物,有著強烈的體現個性的見解和疑問。大學生在自我意識和社會關係相互協調的基礎上,開始樹立自我的個性,支援自己的主張,以獨立的人格和態度處事,積極自主地開展人際交往活動。這個時期,大學生的抱負與志向鮮明,對於家庭往往已不再依賴,而是以成人的眼光參與和處理家庭事務,充分體現個人的意志和性格,這使得大學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東西,更容易受社會思潮的影響。

(五) 社交能力逐漸增強

交往中注意較溫和的方式,不再粗暴地自誇自大,對社會、同性和異性的鑑賞力增強,能適應各式各樣的人,能接受並寬容朋友的不同意見,不試圖硬性地改變他們,爭吵減少。交往手段的發展,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變得更方便、更快捷,交往距離更遠,交往範圍甚至可以擴充套件到世界範圍。

(六) 交往內容多樣性

大學生交往的內容除了專業知識以外,人際交往頻繁,內容豐富多彩,涉及文學、藝術、體育、政治、外交、人生、理想、愛情和社會問題等各個方面。大學生交往頻率提高,由偶爾的相聚、互訪發展到較為經常的聊天、社團活動、聚會、體育活動、娛樂、結伴出遊以及其他一些集體活動。交往方式、手段更多,由原來的互訪、通訊等轉向使用一切現代化的通訊裝置、交往工具、交往場所等交往手段。利用現代化手段仍離不開人與人的交流,但在大學這個教學、科研中心,其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還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形式化的東西不僅不能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反而打消了一部分同學的積極性。

(七) 交往範圍範圍擴大,但仍以同齡人為主

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人際間的交往不能侷限於親緣群體之內,人際交往的範圍隨之擴大,大學生交往物件由以前的親戚、鄰居、成長夥伴轉向大學同學和在社交場合認識的其他人,其中又以同學交往為主。大學生過著朝夕相處的集體生活,眾多的交流機會、相似的人生經歷、共同的學習任務,使得大學生的交往物件主要選擇在同寢室、同班級、同鄉同學之間,圍繞學習、娛樂、思想交流、感情交通而展開。他們較少受社會經驗和傳統思想的束縛,思想開放活躍,力圖突破現有的交往圈,不斷以新的眼光和標準去擴大交往範圍,尋求更多更好的夥伴;交往能力強的同學交往不侷限於同班同學,更多的大學生突破班級、年級範圍,發展到同級、同系、同校高低年級可認識的所有同學及外校、社會上的朋友,進入各式各樣的校園交際環境。不僅是同性之間的交往,異性交往也很經常。

(八) 部分大學生缺少交往技能、交往機會和環境

大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大部分時間與精力都傾注在學習上,缺乏一個良好的交往環境,交往技能過於貧乏,交往方式過於被動。青年學子未接觸社會,其複雜性絕非在菁菁校園中所能想像的, 面對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及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他們開始發現以前那種認為自己可以完全獨立的心態是可笑的,大學生的人際關係更因他們的年輕而難以把握。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技巧

平等交往

平等,主要指交往雙方態度上的平等,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的權利與義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關係。在交往過程中,如果一方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發號施令、頤指氣使,那麼他很快便會遭到孤立。大學生往往個性很強,互不服輸,這種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絕不能高人一頭,因同學之間在出身、家庭、經歷、長相等方面的客觀差異而對人“另眼相看。”

堅持平等的交往原則,就要正確估價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優點而盛氣凌人,也不要只見自身弱點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尊重他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並期望在各種場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夠引發人的信任、坦誠等情感,縮短交往的心理距離。一般來說,大學生的自尊心都較強,因此,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則,不損傷他人的名譽和人格,承認或肯定他人的能力與成績。否則,易導致人際關係的緊張和衝突。

堅持尊重的原則,必須注意在態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學,平等待人,講究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不開惡作劇式的玩笑,不亂給同學取綽號,尊重同學的生活習慣。

真誠待人

真誠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只有以誠相待,才能使交往雙方建立信任感,並結成深厚的友誼。

堅持真誠的原則,必須做到熱情關心、真心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對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誠懇批評。對人、對事實事求是,對不同的觀點能直陳己見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後誹謗人,做到肝膽相照、赤誠待人、襟懷坦白。

互助互利

人際關係以能否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為基礎。如果交往雙方的心理需要都能獲得滿足,其關係才會繼續發展。因此,交往雙方要本著互助互利原則。互助,就是當一方需要幫助時,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給對方提供幫助。這種幫助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腦力的,也可以是體力的。

堅持互助互利原則,就要破除極端個人主義,與人為善,樂於幫助別人。同時,又要善於求助別人。別人幫助你克服了困難,他也會感到愉快,這也可以進一步溝通雙方的情感交流。

講究信用

信用是成功的夥伴,是無形的資本,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信用原則要求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要說真話,言必行,行必果。答應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難,也要千方百計、不遺餘力地辦到。如果經再三努力而沒有實現,則應誠懇說明原因,不能有“湊合”、“對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時的朋友或終將被拋棄。

堅持信用原則,要做到有約按時到,借物按時還,不亂猜疑,不輕易許諾、信口開河,讓人家空歡喜。

寬容大度

人際交往中往往會產生誤解和矛盾。大學生個性較強,接觸密切,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矛盾。這就要求大學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計較,而要謙讓大度、剋制忍讓,不計較對方的態度,不計較對方的言辭,並勇於承擔自己的行為責任,做到“宰相肚裡能撐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罵,你不罵。只要我們胸懷寬廣,發火的人一定也會自覺無趣。寬容克制並不是軟弱、怯懦的表現。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現,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潤滑劑,能“化干戈為玉帛”,贏得更多的朋友。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及其現狀

[摘 要] 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對大學生的生存和發展狀態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卻存在諸多問題。為此,本文分析了造成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原因,提出了構建大學生良好人際交往關係的重要性,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不容樂觀的狀況及其改善的思路。

[關鍵詞] 大學生;人際交往;重要性;現狀

人際交往是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式活動,是人際關係的構成要件和個體獲取知識、資訊不可或缺的途徑,它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很難想象,個體離開了與他人的社會交往,其生活將會怎樣。可以說,現實社會中的每一個體都是生活在一張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路之中,其成長與發展都是依存於人際關係這一張大網的。

人際關係的狀態往往是個體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綜合體現。對於正處在學習、成長階段的大學生來說,人際交往是其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正是同學、室友、老鄉、師生、個人與班級以至學校之間等錯綜複雜的社會交往,構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網路系統。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僅是其大學生活的需要,而且使其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一個沒有良好人際交往能力的大學生,就像拋錨在大海里的一隻船,是永遠不能做好波浪壯闊的大海航行的。

1、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1.1是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感情豐富、思想活躍,進行正常人際交往的主觀需求極為強烈,他們渴望通過人際交往這一途徑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精神上的需要。一個大學生,如果心胸狹隘、目光短淺,缺乏積極健康的人際交往,就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別人,容易形成心理、精神上的巨大壓力,難以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病態心理。 “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恐傷腎,思傷脾,悲傷胃。”這用來形容有人際交往障礙大學生的交往實踐或體驗,或許也是適合的。反之,具備良好人際交往能力的大學生,大都能保持樂觀的態度、開朗的性格和熱情的品質;能夠正確認識、對待各種現實問題,化解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優良品質,迅速適應並順利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

1.2是大學生個性發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徑。個性品質的形成,除了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外,更重要的還來源於後天環境的塑造,生活、學習環境對於一個正在鑄就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大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大學生,如果長期生活在和諧友善的人際關係中,就會形成其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品質,從而在群體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充分享受大學生活的健康快樂與成長進步。“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聖人孔子的這一言論從反面道出了人際交往對人的成長成才的重要性。人際交往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並在比較中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在人際交往中,大學生彼此可以從對方的言談舉止中去認識對方;同時,又可以從對方的反應和評價中去認識自己,而且交往面越寬,交往越深,對對方的認識越完整,對自己的認識也越深刻。可以說,大學生只有全面認識他人,深刻反思自己,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愉悅心靈與和諧關係,從而獲得其個性品質的發展和完善。

1.3是大學生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證。現代社會是資訊社會,各類資訊,其量之大、價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對擁有各種資訊並加以合理利用的要求,也在不斷地增長。毫無疑問,人際交往是交流資訊、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大學生通過人際交往,可以相互交流、傳遞資訊,使自己知識增長、經驗豐富、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從而使思想得以昇華。所以,人際交往也是大學生認識和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人際交往實際上就是一種獲取和交流知識資訊的社會活動。在這個資訊化的社會裡,假如不與他人交往,就必然會在自己與社會之間築起一道屏障,從而使自身變得孤陋寡聞。事實上,人際交往是實現人際資訊溝通的基本途徑,可以克服人的認識盲點,拓寬人的知識視野,使資訊成為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便捷通道,而資訊溝通又必然成為個體成功道路上的高效潤滑劑。所以,大學生人際交往既有利於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也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全域性觀念,彼此互相在學習、工作中團結協作、互相支援、取長補短,匯聚起大家的聰明才智,更好地增長見識,從而得到共同的進步和提高,為將來取得事業的成功、人生的幸福做好準備。

2、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關係的現狀

2.1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有待提高。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有待提高,這主要表現在大學生的交往主動性較差,在交往中表達理解、人際融合以及解決問題幾方面的能力均有不足之處。在以班級為單位的問卷調查中,當大學生被問及“你覺得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你最欠缺的是什麼”時,“行為主動性與積極性”佔首選,次選是“語言表達能力及自信心”。可見,提高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已經成為擺在教育者面前的刻不容緩的課題。人際交往能力已成為備受社會重視的素質,而大學生這一能力的欠缺無疑是學校和社會都所需面臨和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2.2人際交往方式日益高科技化對當代大學生的負面影響。人際間飛鴿傳書、信件郵票聯絡的資訊傳遞方式早就成為了歷史,如今已是微信、電子郵件的網際網路絡時代。筆者的調查結果顯示,手機微信是大學生與朋友保持聯絡的首選,佔總比例的52%,緊隨其後的則是佔36%的網路資訊傳輸;最不受青睞的方式即是最為古樸的郵政書信,佔比不足5%。這樣的資訊交往方式雖然快速便捷,但其在大學生思維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的訓練方面,卻是遠遜於傳統的書信交往方式的。可見,人際交往方式的日益高科技化,也是一柄雙刃劍,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也自會產生負面的影響。

2.3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成熟化表象背後隱藏的障礙與問題。置身於大學校園裡,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與之前的任何階段相比,都有了跨越性的提升與進步。大學生在與同學、室友、夥伴、朋友、老師、家人之間、與萍水相逢者之間以及與情侶之間等各種交際關係中,人際交往能力和交往心理都日益成熟起來。但是,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尚有待提高,在其人際交往心理成熟化表象背後還隱藏著障礙與問題。一定數量的大學生在社交場合中會感覺緊張與窘迫;在單獨與異性相處時,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大學生感覺不自然,以致語言表達也詞不達意,進而害怕交往;更有甚者幾乎選擇不交往,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也會選擇憋在心裡。可見,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交往的心理還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有待我們及時的去發現與解決。

3、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的成因

3.1家庭教育的影響。在此前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大人口政策下,家長給予的特殊待遇往往會形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心理和行為模式。他們在與別人交往時,大都只顧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好惡而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如在與他人相處時,不顧場合,不考慮別人的情緒,自己高興,就眉飛色舞、手舞足蹈的高談闊論;不高興,就鬱鬱寡歡,誰都不理,或是亂髮脾氣,不尊重他人,漠視他人的利益和處境。尤其是獨生子女,長輩的溺愛導致其缺乏集體榮譽感和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家長的包辦代替使其上大學後缺乏起碼的獨立生活以及為人處世的能力;缺乏坦誠的心態、言行偏激等。

3.2學校教育的影響。與中學相比,大學在管理導向上,雖然強調人個性自由與興趣發展,為大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較為寬鬆的人文環境,但許多大學仍然把學習成績作為對大學生佔首位的衡量尺度,忽視了無法用分數來衡量的大學生內在素質的培養,這其中,就包括忽視了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這些作為社會人之必備素質的培養。

3.3社會環境的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是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二也助長了急功近利思想的膨脹,如在交往中過多地考慮個人自身的願望和利益能否得到實現,以及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因素,使個人交往帶上了極其濃厚的功利色彩。這種思想意識也影響了大學生的處世理念和行為方式。曾經有一篇名為《雷鋒出國了》的文章,裡面寫到了當前社會裡人情冷漠,人們不願學雷鋒,或者根本就不敢學雷鋒的情況。而正是這樣的社會負面因素影響著我們的大學生,使他們從不敢相信人到不願相信人。

3.4大學生自身的原因。很多大學生由於認識不到人際交往的社會價值,導致不主動參與人際交往。也有些剛入學的大學生在新環境中適應較慢,尤其在異性和非同齡人面前會有所緊張,放棄交往,把自己封閉起來,有的甚至有自閉症的臨床表現。大學生在交往方面缺乏技巧,不利於他們開展正常的人際交往,這同時也就阻礙了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提高。有些大學生沉湎於虛擬網路世界而不能自拔,忽視了與同學、朋友、老師之間的人際交往活動。由此,有的大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確地做出自我選擇和自我發展,必將影響其一生的發展。

4、改善大學生人際交往關係的對策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大學生身心、個性健康發展的前提,也是其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的依託。大學生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要在人際交往中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找到合適的方法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漸學會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為自己的未來成功打下良好基礎。

每個成長中的大學生,都希望自己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但是,大學生對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狀態,還遠未成熟,正處於探尋思考的時期。這導致其在性格、能力、學識、體態、交際手段與社會經驗等方面都有相當的欠缺,其人際交往現狀及對大學生活的適應能力都令人擔憂。

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應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交往原則,以指導自身的交往實踐,但由於受到各方面因素的侷限,大學生處理人際關係的良好原則尚未建立完善起來。比如,以下原則都是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大有裨益的,而大學生在這些方面還有所欠缺。

第一,團結友愛原則對於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是不可或缺的,它指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時,應營造一種和睦相處、互幫互學的健康人際關係氛圍,不應拉幫結派,去交那種無原則、不健康的酒肉朋友。古人云:“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講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二,平等原則,就是要求在交往中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在人際交往中,應立足於雙方人格上的平等,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自我尊嚴兩個方面。尊重別人的合法權益,尊重別人的感情。彼此尊重是友誼的基礎,是兩心相通的橋樑。大學生的交往應當平等,平等才能深交;第三,誠信原則,馬克思曾經把真誠、理智的友誼讚譽為“人生的無價之寶”。在人際交往中,要以誠相待、信守諾言。在與人交往時,一方面要真誠待人,既不當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後誹謗人,做到襟懷坦蕩;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諾的事情要做到,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從而建立深厚的友誼。可以說,誠信是大學生獲取友誼的鑰匙;第四,寬容原則,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與人相處時,應當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接受對方的差異。交往中,對別人要有寬容之心,而不能事事斤斤計較,或者得理不讓人,否則,自己將會成為孤家寡人。第五,互補原則,“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交往過程中要勇於吸收他人的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此即所謂取長補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不同氣質、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夠相互配合得好,而能力非常強的兩個人卻不一定相處配合得很好;第六,換位原則,在交往中,要善於從對方的角度認知對方的思想觀念和處事方式,設身處地地體會對方的處境,從而真正理解對方,找到最恰當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上這些交往原則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非常重要,但大學生的友愛、平等、寬容的精神仍不足,誠信意識還有待進一步建立,也不能更好地去做換位、互補性的思考。但大學生在交往中,往往考慮自己的想法或利益多一些,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時候少一些。

為了解決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以上缺乏交往指導原則的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從找到解決信任危機問題的辦法入手,由此就需要一個總的指導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經過思考,筆者認為刑事司法歸罪原則之“無罪推定原則”的引入,並把它作為指導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總原則,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大學生人際交往新規則,以指導大學生走出信任危機的誤區,從而不斷地促使其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李海萍,陶鈞宜.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和現狀分析[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xx(2),75.

[2]石睿.當代大學生人際關係的現狀和相關建議[J].成功(教育),20xx(18),38.

[3]吳琦.當代大學生人際關係困擾及教育對策[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228-232.

[4]郭麗.大學生人際交往個案解析[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基金專案:本文系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案(編號:PSZI20xx)《無罪推定原則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運用研究》的階段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李軍星,遵義師範學院政治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與研究;黃朝勇,遵義師範學院政治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教學與研究方向同李軍星;陳保健:遵義師範學院政治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教學與研究方向同李軍星;譚 璽,遵義師範學院政治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教學與研究方向同李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