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禮儀 > 交際禮儀

國小生人際交往問題的案例分析

欄目: 交際禮儀 / 釋出於: / 人氣:2.08W

學生正是發展人際關係的關鍵時期。出現問題家長和教師應及時發現並解決。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國小生人際交往問題的案例分析文章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國小生人際交往問題的案例分析
國小生人際交往問題的案例分析一

【案例1】男生小東,11歲,國小五年級。該生的表現為:貪玩,學習興趣不高,和同學關係不好。最近,在他身上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他竟欠了幾個同學的錢,共計348元!經查,原來他為了與同班幾個愛玩、會玩的同學一起玩,竟然提出玩一次給對方多少錢。到那天為止,他已付出了近400元。

在班裡,他不學習,作業常不能完成,又以各種理由搪塞;在與同學交往中,愛講大話,情緒反覆無常,常推卸責任;他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不講信用;不注意個人衛生,身上總有一股說不清的臭味。他一度處於自卑、自棄的失助狀態中,淪為個別霸道學生的攻擊目標。

【案例2】徐樑,11歲,上學獨來獨往,課間休息也孤獨自處,平時沉默寡言;性格暴躁,經常與同學打架,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拍桌子、摔書本;一遇到老師批評,就咬牙切齒,一言不發,對老師的批評教育有較強的牴觸情緒;有了錯誤,不肯輕易承認,總把過錯推給別人。

【案例分析】

當前,兒童青少年的交往問題開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許多孩子由於家庭教育或是內心認知的一些誤區,不願與人交往,缺乏交往技能。當他們意識到交友的需要時,所付出的代價卻是慘痛的。上述案例中的小東和徐樑就是如此情況。小東的同學關係處得不好,他不是從自我方面找原因,努力糾正自身的毛病,而是以消極的方式來應付,借用金錢等外在手段以排遣人際交往不順帶來的壓力。而徐樑則是由於從小在同伴交往中受到的挫折,所以才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排斥朋友。這些都是人際交往習得性失助感導致不正當的自我防衛機制的個案。

國小生人際交往問題的案例分析二

【案例3】小強是一名國小五年級的同學,平時在學校裡各方面表現得都比較好。但是,有一次因為某件事,老師批評了他,與老師發生了頂撞,以後,同老師的關係就比較緊張了。

【案例4】張××,也是一名國小五年級同學,道德品行、行為習慣、學習成績等各方面表現都比較差,經常被老師批評,受到老師的指責,他也對老師很反感。

【案例分析】

一般來說,要改變這些孩子的交往問題可以採用社會支援的方法。即學校與家庭配合,改善他們與周圍的關係,特別是應注意融洽他們與親人及同學之間的關係,滿足他們愛與歸屬的需要,讓他們感到家庭和班集體的溫暖,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備心理,能夠接受別人與之交往。同時要注意讓他們擴大交往範圍。當他們能夠接受別人與他交往時,要給予強化鼓勵,並幫助他們主動與別人交往,從與親戚交往,擴大到與親戚的朋友交往;從與一個同學交往,到與這個同學的朋友交往,逐漸擴大交往範圍,讓他們走出封閉的自我。對於嚴重孤僻不願與人交往的學生,可以先讓他們同比自己年齡小或低年級的學生交往,以顯示他們的交往能力,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特別是多與性格開朗的人在一起活動,情緒受到感染,也會使自己變得開朗起來。還可以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

在學校裡,學生和老師天天相處,有時會由於種種原因造成誤會,產生分歧。造成師生關係緊張的因素很多,有的與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當有關。批評學生時不注意時間、地點、場合,沒有深入調查和分析造成處理問題不公,遇事不順心而把個人情緒帶入課堂,對學生過多的懲罰和指責等,會傷害學生,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雖然不能排除學生在某些方面應當承擔責任,但是無論是什麼原因,學生同老師的緊張關係必須要得到恰當的處理。如果雙方處理不當,不僅影響師生關係,而且會影響學生的學習乃至學生個性的發展。那麼,教師應該怎樣指導學生處理師生關係呢?

(1)讓學生改正自己的不良認知。有的學生認為老師不理解、不信任自己,這些同學的這種認識是缺乏事實根據的。與其說老師不理解不信任他們,不如說他們不理解不信任老師。這種不良認知直接影響著學生 和老師的交往。所以教師在平時就要教育學生學會正確地認知師生關係,學會真正地理解和信任老師。

(2)讓學生主動與老師促膝談心。告訴他們老師的工作比較忙,不要等待老師主動上門找自己談話,而要學生見縫插針地找老師談心,和老師嘮嘮家常,談談心事,做到和老師心靈溝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甚至是誤解統統向老師講出來,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3)老師還可讓學生通過寫信與自己溝通。有些學生不善於面對面地和老師交談,他們擔心當面談思緒容易亂,丟三落四地說不清楚或表達不全面,還有些問題當面不好意思講。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建議他們寫信,通過書面的形式和老師交談,以此發展師生關係。

國小生人際交往問題的案例分析三

【案例5】一天,老師收到小明的談心日記,上面寫著:“高老師,我認為媽媽是世界上最討厭的人,我不喜歡她,恨她。真希望她不要在我面前出現。”看了他的談心日記,老師很震驚,小明的媽媽其實是一位非常慈祥的母親,為什麼小明會討厭她,恨她呢?

下課後,老師找小明談了一次。原來小明的媽媽每天總是不停地叮囑他應該做作業了,應該吃飯了,應該睡覺了,不應該吃零食,不應該到外面去,應該幹這,不應該幹那……整天不停地重複這些話,嘮嘮叨叨。昨天媽媽為讓小明早點睡覺,催他睡覺就催了十幾次。小明對於媽媽羅嗦的表現特別反感,她越叫,小明就越不聽,惡性迴圈。就因為這些,小明和媽媽的關係越來越差。

【案例6】強強進入三年級了,總覺得媽媽太嘮叨,每天反覆叮嚀做作業、看書……就這幾句話要講上半天,覺得煩人不想聽。爸爸又不通情理,每次考試不進行具體指導,但要求考到前五名,達不到指標就給臉色看,輕則罵,重則打。強強考試多次失敗,也不以為然,反正罵過打過,一切照舊。於是你講你的,我做我的,自行其是,弄得父母很生氣。

【案例分析】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心理漸趨成熟,產生了“獨立感”和“成人感”。他們會力求擺脫對成人的依賴,但由於他們的年齡還相對較小,再加上父母的特殊地位,使得他們不可能完全脫離父母的約束,於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會經常發生一些衝突。對於父母而言,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出現衝突是孩子太不聽話,所以父母還得“事事操心”。而孩子對父母的“嚴加干涉”起初是反感,當他們意識到他們還無法擺脫父母的約束的時候,他們可能會採取逃避的態度,我行我素,對父母不切實際的要求不加理睬。像上述案例中的小明和強強就屬於這種情況。那麼,作為教師,在遇到學生與父母的衝突問題時該怎麼辦呢?

(1)教師首先要主動跟家長取得聯絡,瞭解孩子在家庭的表現和父母的教養方式。如果問題的根源在家長而不在學生身上,教師要勸說家長轉變觀念,改善家庭教養方式;告訴家長要學會尊重和理解孩子,滿足孩子的獨立慾望;不要強求孩子聽話,也不要一味地溺愛嬌寵,要多給予建議和希望,孩子在寬鬆的氣氛中自然會聽話。

(2)教師要教育學生尊重自己的父母。雖然國小生的獨立意識在逐漸增加,思想也日漸成熟,但對於正在成長中的他們來說,畢竟還有很多方面要依賴父母的指導和幫助。所以在對待父母的教導和意見上,一定要讓他們採取尊敬的態度,虛心地接受,客觀地思考,然後和父母民主地討論,最後決定自己的行動。

(3)教師要教育學生誠心接納父母的意見。教師要告訴他們在經過認真的分析,認識到造成隔閡的主要原因確實在自己時,就應放棄自己的見解,接受父母的意見,並按父母的想法辦,爭取把事情辦好。

(4)教師要教育學生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如果發生親子衝突的原因主要是由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幹涉太多引起的,或者是由父母對孩子提出過多的不切實際的要求造成的,那麼當衝突發生後,教師就應該鼓勵孩子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而不是採取逃避或硬碰硬的做法。如果口頭交談對於孩子來講有困難,可以建議孩子採取書信溝通的方式。相信父母在聽了孩子的一番表白之後,也會對孩子“另眼看待”,改變自己的一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