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我國旅遊發展過程中的公平問題論文

欄目: 畢業論文模板 / 釋出於: / 人氣:2.35W

2017年國務院下發的41號檔案,提出要把我國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詳細內容請看下文我國旅遊發展過程中的公平問題

我國旅遊發展過程中的公平問題論文

在“大眾化旅遊”和“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理念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意識的背景下,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和休閒需求與非均衡的產業結構且相對滯後的商業模式和旅遊組織方式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筆者認為該矛盾的根源在於旅遊的惠眾性未能達到。從發達國家旅遊業的發展模式來看,衡量一個國家旅遊業發展是否成熟的標誌是旅遊公平,其首要目標是要達到人人有機會參與旅遊。但從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其距離“人人可遊,人人能遊”的大眾時代還有一定的距離。

基礎理論

1、公平理論

公平理論又稱社會比較理論,是在20世紀60年最先由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來的,該理論指出人的工作積極性不僅與個人實際報酬多少有關,而且與人們對報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為密切。從現代倫理學的角度,公平分為三個層次:社會公平、領域公平和領域內部公平;從經濟學的角度,公平包括起點公平(也叫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

2、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stakeholder theory,簡稱st理論)是20世紀60年左右在西方國家逐步發展起來的。該理論是由freeman在1984年其出版的《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中明確提出的,是指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為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而進行的管理活動。st理論在旅遊領域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旅遊利益相關者的界定和劃分、旅遊活動中的利益相關者研究、旅遊地利益相關者衝突與協調、旅遊環境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等幾個方面。

3、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是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在1987年發表的《布倫特蘭報告》中提出的。該報告對可持續發展的解釋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旅遊的可持續發展觀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可持續發展觀的內容體系,其公平原則是從機會選擇的平等性的角度展開的,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同代人之間的平等,包括三個層次,即遊客間的平等、遊客與東道主地區居民間的平等、東道主地區居民與旅遊開發商之間的平等;二是代際間的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