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鄉村旅遊開題報告(精選4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05W

鄉村旅遊開題報告 篇1

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鄉村旅遊開題報告(精選4篇)

題目:我國鄉村旅遊開發研究——以浙江臨安白沙村為例

學 院: 旅遊與城市管理學院

專 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班 級:規劃0801

學號:080**125

學生姓名:陳*

指導教師:程*

鄉村旅遊開題報告 篇2

一、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1、選題的背景及目的

城市人在經歷了繁忙沉重的工作生活後就會傾向於在閒暇時間外出旅遊,以追求心神的寧靜、人與自然的和諧、健康快樂的休閒遊憩、體驗不同地域特色的民風民俗,此時鄉村旅遊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選擇。選擇此課題的目的在於分析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狀況,並且分析基於體驗的鄉村旅遊產品開發的現狀、對如何開發以及如何改善展開研究並且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2、選題的意義

遊客外出旅遊是為了獲得一種審美與娛樂的體驗。

朱慧娟20xx年在《我國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研究》一文中寫到我國農村面積較大,鄉村旅遊資源比較豐富,但是農村地區發展緩慢,設施落後,科技發展低,經濟實力弱,給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造成一定的侷限。我國對鄉村旅遊的開發還處於初級階段,與國外鄉村旅遊發展較早的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

二、基於體驗的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研究

由《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叢書》編委會編寫的《鄉村特色旅遊建設指南》一書中提到吸引遊客參加鄉村旅遊的元素之一是可以參與、體驗鄉村才有的專案,包括弄溼活動體驗;新鮮水果和蔬菜採摘;篝火晚會、燒烤;垂釣;乘坐畜力車在鄉間觀光;體驗鄉村節慶;學習民族舞蹈和傳統手工製作等。這樣可以讓遊客到鄉村去觀賞鄉村的風光,瞭解一些鄉村風情、禮儀風俗等,可以在鄉村及其附件逗留、學習,體驗鄉村生活。

龔維嘉20xx年在《旅遊線路開發與設計》一文中提到旅遊線路的設計應該在投入執行之前就具備對遊客的足夠吸引力,執行中則能夠使遊客感到舒服和不斷出現新奇感,執行結束後仍然能夠使遊客保持一種長久的回味無窮的體會。

從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我國鄉村旅遊雖然發展較快,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較多的問題,並且體驗式的鄉村旅遊沒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在此篇文章中我將從我國體驗式鄉村旅遊發展背景以及開發的的現狀著手研究,進一步指出我國體驗式鄉村旅遊產品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

三、選題研究的內容:

該論題研究的內容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緒論

一、我國體驗式鄉村旅遊的發展研究

二、基於體驗式的鄉村旅遊產品開發現狀

三、基於體驗式的鄉村旅遊產品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四、進一步開發體驗式的鄉村旅遊產品的措施

結論

四、選題研究的技術路線、研究方法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研究技術路線:首先,瞭解本論題的研究狀況,形成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其次,進一步蒐集閱讀資料並研讀文字,做好相關的記錄,形成論題提綱。第三,深入研究,寫成初稿。最後,反覆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運用文獻分析法、文字細讀法、比較法、綜合分析法等進行研究。

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掌握我國目前體驗式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及發展狀況,並且研究如何開發基於體驗的鄉村旅遊產品。

五、研究與寫作計劃:

-2-20----2-25提交開題報告;

-2-25----3-25文獻研究,我國鄉村旅遊產品發展研究與開發手段研究;

-2-25----4-10提交論文設計初稿,老師修改;

-4-10----4-20提交論文設計第二稿,提交非指導老師查閱;

-4-20----5-10修改論文設計,提交指導老師的修改;

-5-10----5-20提交論文答辯稿;

-5-20----6-1論文答辯;

-6-1----6-10根據答辯意見,修改論文終稿,提交學院儲存。

鄉村旅遊開題報告 篇3

一、立題依據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當今,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和旅遊業發達的國家,鄉村旅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旅遊者所青睞,鄉村旅遊已成為旅遊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一體化程序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越來越熱衷鄉村旅遊活動。它不僅是人們迴歸自然、放鬆身心、感受農村生活、體驗自然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能夠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促進城市和鄉村經濟繁榮與文化融合。因此,20__年國家旅遊局將旅遊主題確定為“中國鄉村旅遊年”,20__年又將全國旅遊宣傳主題確定為“中國和諧城鄉遊”,提出“魅力鄉村、活力城市、和諧中國”的口號,同時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為我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總的來說,鄉村旅遊在空間佈局上主要分佈於都市郊區、遠離客源的景區和老少邊窮地區。鄉村旅遊的發展為各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於解決“三農”問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滿足了城市居民迴歸自然和體驗傳統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而作為旅遊城市的都江堰雖然擁有青城山、都江堰、龍池國家森林公園等豐富的旅遊資源,全市旅遊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也日趨完善,但是由於都江堰農村人口眾多,佔到總人口的71.7%,並且都江堰工業基礎薄弱,以至於剩餘農村勞動力很難轉移,因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對帶動農民致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伴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對鄉村旅遊的學術研究也應運而生,並各有側重。國外對鄉村旅遊的研究相對較早,從早期對鄉村旅遊的概念及開發策略和鄉村旅遊與鄉村經濟發展的關係的研究逐步向對鄉村旅遊發展的動力機制研究、鄉村旅遊與鄉村環境的關係以及社群居民對發展鄉村旅遊的態度研究等方面轉變。GASSON(1992)等人的研究也表明,鄉村旅遊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確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有學者認為,鄉村旅遊也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或對地方經濟的發展作用不大。Fleischer(1997)等以以色列典型的鄉村旅遊形式—提供住宿和早餐的農莊旅遊為例,認為鄉村旅遊規模很小,旅遊季節短,帶來的收益較低,對地方經濟影響不大。

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早期對鄉村旅遊研究主要集中在鄉村旅遊的意義及背景方面。隨著鄉村旅遊發展深入,我國鄉村旅遊的特點和模式研究一直是個熱點問題。並且對鄉村旅遊經濟發展、鄉村旅遊發展戰略、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以及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相應的研究。杜江等(1999)從鄉村旅遊需求和供給、主客互動關係的角度對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研究〔12〕;過竹(20__)等在對南丹甘河白褲瑤新村的鄉村旅遊開發的案例中提出了鄉村旅遊與地河自然生態和民族文化的結合以及社群參與是維持當地發展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理想選擇。

(三)研究目的

都江堰鄉村旅遊發展迅速,發展前景好,但總體發展水平不高,基本上還處於初級階段,理論和實踐經驗都不足,難免存在產品雷同,整體接待水平低等問題。比如,都江堰鄉村旅遊多是以農家樂、鄉村飯店為主,旅遊活動以就餐、釣魚、採摘和打牌為主,大都停留在“住農家屋、吃農家飯、享農家樂”層面上。震後在都江堰鄉村旅遊恢復的過程中,需要一系列理論的指導。

二、研究內容

針對鄉村旅遊對目的地影響的不斷複雜化、多元化以及對農村和農民影響的不斷加大,本文在國內外對鄉村旅遊研究的基礎上,對鄉村旅遊的產生、發展現狀以及主要的發展模式進行了綜合性的.分析和總結。主要探討了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探討和分析鄉村旅遊的基礎概念。本文首先在鄉村旅遊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鄉村旅遊的內涵及特點、產生與發展等方面對鄉村旅遊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界定了鄉村旅遊的概念。

(2)評述國內外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通過查詢資料,對國內外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及主要發展模式進行了整體性的分析,由此得出鄉村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的趨勢。

(3)本文的重點內容是對都江堰鄉村旅遊的發展進行研究探討。主要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分析都江堰鄉村旅遊的產生與發展現狀,走訪考察部分鄉村,瞭解鄉村旅遊對農村地區的影響程度。第二部分通過市場調查及分析,對都江堰鄉村旅遊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找出都江堰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提出建議和措施。以新農村建設思想為指導,提出都江堰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並提出具體的建議和保障措施。

(5)結論。總結和回顧本研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討今後的研究趨勢和發展前景。

三、論文框架

1、緒論

(1)選題依據

(2)結構框架和研究方法

2、鄉村旅遊的產生與發展及特點和模式

(1)鄉村旅遊的內涵、特點

(2)鄉村旅遊的產生與發展

(3)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

3、都江堰鄉村旅遊的發展狀況分析

(1)都江堰鄉村旅遊的產生

(2)都江堰鄉村旅遊發展現狀分析

①效益分析

②條件分析

(3)都江堰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都江堰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的構建

5、都江堰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鄉村旅遊開題報告 篇4

一、研究背景

鄉村旅遊在我國起步較晚,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開始萌芽,經過三十多年發展,鄉村旅遊已具有一定規模,形成了圍繞大中城市、名勝景區、山水生態區、特色農業區的鄉村旅遊發展格局,並湧現出一批先進典型。據有關資料統計,20__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近21億人次,約佔國內旅遊接待總量的1/2,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帶動672萬戶農民受益。

20__年中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在近5年的時間裡,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快速發展。經歷初創期--發展期--擴張期--升級期四個發展階段,鄉村旅遊從過去的小旅遊、中旅遊時代,現已進入到大旅遊發展時代,發展形勢迅猛。政策支援為鄉村旅遊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後盾。

20__年,中央一號檔案《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

20__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推進精準扶貧,積極對扶貧開發方式進行創新,健全精準扶貧工作機制。

20__年,在全國旅遊工作報告中,表示積極推進“旅遊+農村”,積極發展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並提出要繼續進行旅遊扶貧模式的推廣,加強鄉村旅遊“千千萬萬”品牌建設,並突出鄉村旅遊扶貧在旅遊扶貧的重要地位。發展鄉村旅遊在擴寬居民增收渠道、促進保護農業生態和鄉土文化,以及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

鄉村旅遊不僅能夠滿足都市遊客休閒度假的需求,也為發展社群經濟投入了鮮活的生命力。首先,發展鄉村旅遊能夠增加社群居民就業機會,帶動社群居民增收致富,提升了社群居民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指數。其次,發展鄉村旅遊使當地社群在交通、電力、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方面得到建設,改善了社群居民生活環境。最後,城鄉居民互動的過程中,生活觀念、消費意識、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相互滲透,有利於提高社群居民文化素質,同時利於提高婦女的地位,使居民見多識廣,思想觀念發生轉變。在區域經濟方面,鄉村旅遊發揮綜合帶動效應,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精準扶貧,加快農村地區的城市化程序。

二、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

目前,國內外學者關於社群參與鄉村旅遊影響因素研究所得的成果還較為薄弱,涉及到該領域的學者較少,大部分學者的研究視角多集中於社群參與模式、社群參與機制研究領域,並且對社群參與影響因素研究僅僅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層面,對於社群居民參與鄉村旅遊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難以用定量的方式進行表述與呈現。本文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驗證影響因素與社群參與度之間複雜的作用機理,通過量化的形式說明上述關係,為社群參與鄉村旅遊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礎。

現實意義

以社群為主導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能夠有效增加社群居民收入、保護社群居民利益、減輕社群居民負擔等一系列重要的現實問題,對於提高旅遊扶貧綜合效益、鄉村旅遊提質升級、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國家大力支援旅遊扶貧,通過發展旅遊帶動落後地區經濟發展,減小貧富差距,歐美國家的成功案例告訴我們,重視社群居民在鄉村旅遊發展體系中地位與作用,引導居民積極參與,來解決鄉村旅遊發展中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對社群參與鄉村旅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特別是旅遊發展基礎認知、政策支援的感知,社群的社會資本狀況、居民參與旅遊態度、參與能力等因素,分析上述影響因素對社群參與度的影響程度,得出鄉村旅遊社區參與度提升依據,同時也為政府管理部門落實和完善社群參與旅遊的相關政策提供參考。

三、研究思路及內容

研究思路

本文在梳理總結社群參與鄉村旅遊、社群參與鄉村旅遊影響因素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社群居民感知為研究視角,提出了社群參與鄉村旅遊影響因素作用機制模型,根據國內鄉村旅遊社區參與的實際發展狀況,結合相關研究成果,構建了影響因素測量量表、社群參與度測量量表,設計調查問卷,對影響因素與社群參與度之間的關係進行定量分析,在實證分析、模型驗證的基礎上,得出本文研究結論,並提出鄉村旅遊社區參與度提升策略與建議。

研究內容

本文主要從以下六個部分進行闡述,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該章對論文的研究背景與意義、研究思路、內容及方法進行介紹,並對國內外社群參與鄉村旅遊相關研究進行評述。

第二章相關概念及理論基礎。對社群、社群參與、鄉村旅遊概念進行界定,對社群一體化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社會資本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進行梳理,為鄉村旅遊社區參與影響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第三章理論模型。依據相關研究成果,梳理了社群參與鄉村旅遊影響因素作用機制模型來源,並結合影響因素與社群參與度相互之間的關係提出了相應假設,最終構建了本文的概念模型。

第四章研究設計。依據相關研究與社群參與鄉村旅遊的實際情況,選取調研地點,並設計調查問卷,對影響因素量表、鄉村旅遊社區參與度量表進行解釋。

第五章實證研究。按照第四章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利用SPSS23.0軟體對不同型別鄉村旅遊社區參與度進行比較,利用SPSS23.0軟體、AMOS21.0軟體對資料進行信度與效度分析,並對測量模型、結構模型進行分析,探索影響因素對社群參與度的影響路徑。

第六章結論、建議與展望。歸納總結本文的結論,並結合實證研究的結果,對鄉村旅遊社區參與度提升提出相應的策略建議。對本研究的總體情況進行歸納與總結,指出研究創新與不足之處,提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四、提綱

摘要

1緒論

1.1研究背景

1.1.1現實背景

1.1.2理論背景

1.2研究意義

1.2.1理論意義

1.2.2現實意義

1.3研究思路及內容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內容

1.4研究方法

1.5國內外研究綜述

1.5.1國外研究現狀

1.5.2國內研究現狀

1.5.3研究述評

2相關概念及理論研究

2.1相關概念解析

2.1.1社群

2.1.2社群參與

2.1.3鄉村旅遊

2.2理論基礎

2.2.1社群一體化理論

2.2.2利益相關者理論

2.2.3社會資本理論

2.2.4可持續發展理論

3理論模型

3.1模型來源

3.2研究假設

3.2.1參與旅遊態度的影響因素

3.2.2鄉村旅遊社區參與度的影響因素

3.3模型構建

4研究設計

4.1樣本選擇與資料收集

4.1.1樣本選擇依據

4.1.2資料收集

4.2問卷設計及變數測量

4.2.1旅遊開發基礎認知量表

4.2.2社會資本量表

4.2.3政府支援力度感知量表

4.2.4參與能力量表

4.2.5參與旅遊態度量表

4.2.6社群參與度量表

5.實證研究

5.1描述性統計分析

5.2不同型別的鄉村旅遊社區參與度比較

5.3測量模型分析

5.3.1測量模型擬合優度檢驗

5.3.2信度分析

5.3.3效度分析

5.4結構模型分析

5.4.1影響因素和社群參與度結構模型分析

5.4.2參與旅遊態度為中介變數的結構模型分析

6結論、建議與展望

6.1結論

6.2建議

6.2.1培育社會資本,促進社群良性互動

6.2.2增大政府扶持力度,改善居民參與環境

6.2.3注重創新發展,擴寬居民參與內容

6.2.4提升居民綜合素質,強化居民參與能力

6.2.5培養居民積極參與態度,增強居民參與意願

6.2.6加強鄉村旅遊的宣傳,提升品牌知名度

6.3研究創新

6.4研究不足

6.5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五、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利用校內圖書館電子資源,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收集,對社群參與鄉村旅遊相關研究文獻進行整理、分析,把握國內外學者對鄉村旅遊社區參與相關研究的最新進展情況。通過查閱和整理文獻、網路資訊,詳細瞭解文章涉及到的理論基礎知識,從而為本文提出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根據我國社群參與鄉村旅遊的實際發展狀況,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建立了影響因素測量量表、社群參與度測量量表,並設計調查問卷,按照樣本選擇依據選取調研地點,對社群居民進行實地調研,發放問卷,獲取第一手資料。

(3)統計分析法通過對問卷的發放,收集原始資料,使用SPSS23.0軟體、AMOS21.0軟體進行信度與效度檢驗,並對假設的理論模型進行驗證,檢驗各假設成立的情況,最後得出相應結論。

六、進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論文選題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初步收集畢業論文相關材料,填寫《任務書》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進一步熟悉畢業論文資料,撰寫開題報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確定並上交開題報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完成畢業論文初稿,上交指導老師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完成論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定稿、列印、裝訂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論文答辯

七、參考文獻

[1]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2]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3]唐代劍,過偉炯.論鄉村旅遊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促進作用--以浙江藤頭、諸葛、上城埭村為例[J].特區經濟,20__,11:155-157.

[4]楊洋.基於包容性增長視角的鄉村旅遊發展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__,01:78-79.

[5]Karoline Daugstad. Negotiating landscape in rural tourism[J]ls of Tourism Research,20__,35(2):402-426.

[6]Ap J. Residents' Perceptions on Tourism Inpacts[J]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2,19(04):665-690.

[7]史蒂芬·佩吉等.現代旅遊管理導論[M].劉碌紉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__.

[8]Peter W Williams, Robert W Penrose, Suzanne Hawkes. Shared decision making in tourism land use planning[J]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5(04):860-889.

[9]Mason P,Cheyne dent Attitudes to Proposed Tourism Development[J]ls of Tourism Research,20__,27(02):391-411.

[10]Butler Concept of a Tourism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sources[J]dian Geographer,1980,24(1):5-12.

[11]Zahed Ghaderi. Domestic Tourism in Iran.[J]or & Francis Journal.20__,22 (2),:278-281.

[12]Murphy P.E. Tourism: Community Approach[M] York: Methuen Inc,1985.

[13]Pauline J Sheldon,Teresa Abenoja. Rezident attitudes in a mature destination: the case of waikiki[J]ism Management,22(5),435-443.

[14]Freeman R E. 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 Approach[M]on: Pitman,1984.

[15]JE Rosenow,GL Pulsipher. Tourism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M]oln,Neb:Century Three Press,1979.

[16]Haywood K. Responsible and Responsive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Community[J]ism Management,1988,9(02):105-118.

[17]Chris Ryan. Equity, management, power sharing and sustain ability: issue of newtourism[J]ism Management, 20__,(1):88-104.

[18]Anahita Khazaei,Statia Elliot,Mar ion Joppe. An application of stakeholder theory to advance communityparticipation in tourism planning: the case for engaging immigrants as fringe stak eholders[J]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__,23(7):1049-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