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精選8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22W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 篇1

根據今年協商計劃,區政協組織區農經委、文廣局和有關鎮負責同志,圍繞加快我區鄉村旅遊業發展課題,在深入鎮村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及外地先進經驗,並邀請有關專家學者進行論證,形成此調研報告。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精選8篇)

一、我區鄉村旅遊業發展潛力

我區鄉村旅遊業起步於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服務業與農業的融合日趨緊密,鄉村旅遊業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

1、鄉村旅遊業已經起步。全區現有鄉村旅遊景點9處,其中: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星級企業(園區)4處,其中5星級1處(萬源龍順度假莊園);4星級2處(雙街現代農業科技園、青水源農業生態園);3星級1處(北辰郊野公園都市漁業園區)。此外,紅光鹿苑特色旅遊科普教育基地、春田花花柚子園休閒農莊為市級鄉村特色點,還有新增未命名景點1處(柳青度假莊園)。20xx年鄉村旅遊景點接待國內外遊客115萬人次,接待過夜遊客2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600多萬元。其中,萬源龍順度假莊園接待遊客、旅遊收入約佔全區總數的2/3,接待過夜遊客約佔90%。

2、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文化資源是鄉村旅遊業發展的靈魂。北辰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北運河是北辰的母親河,歷史上曾是漕運樞紐、皇倉重地,南北文化交融、御駕臨經之地,形成了特有的運河文化,留下了桃花寺、北倉廒、雙街古街、桃花口驛鋪、藺家古渡、陸軍第一講武堂等歷史文化節點,康熙填詞桃花口,乾隆下榻桃花寺的故事廣為流傳。皇倉所在之地,為安土樂業、文明教化之所,從北辰走出了御史諫官趙之符、晚清名將曹克忠、清末著名鄉紳黃金祥、革命先驅安幸生、教育家張伯苓、登高英雄楊連弟、蛙王穆祥雄、表演藝術家郭振清、歌唱家張振富等眾多歷史文化名人。此外,北辰民間民俗文化獨特,文化遺產有序傳承發展,擁有劉園祥音法鼓、閆記醬製品製作技藝等市級“非遺”專案17個,這些都是發展鄉村旅遊業的潛在資源。

3、休閒養生資源獨具特色。北辰郊野公園作為全市最大的郊野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旅遊休閒娛樂場所,目前已經成為天津北部的天然氧吧,可以圍繞生態旅遊開發旅遊專案。雙口“小五堡”坐落於津西北果品基地,連片的大棗、蘋果、桃、梨等果園遠近聞名,可以圍繞果品打造特色旅遊品牌。我區東部擁有大興和永金兩個水庫以及西堤頭鎮都市漁業園,可以圍繞打造“漁家樂”旅遊做好水資源利用文章。我區特色飲食小吃豐富,天穆醬牛肉、閆記燒雞、老穆羊湯、雙街貼餑餑鰲魚、大楊莊素燴、南王平八大碗、堤頭水溜丸子等是我區有名的特色小吃。雙街的鮮品食用菌、葡萄和草莓,青水源和鼎牛農業科技示範園的無公害蔬菜種植等,使遊客體驗特色農產品從種植、採摘到餐桌的全過程。岔房子的丹蔘、知母、天南星、桑椹等特色中藥材,也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我區傳統醫學資源積澱深厚,北辰中醫醫院、北門醫院,以及每個社群衛生院的國醫堂中擁有大批的中醫藥方面的專家,加之我區擁有豐富的溫泉地熱資源,具有發展“食療、藥療、醫療、水療”相結合的特色養生保健旅遊的潛力。

4、區位優勢明顯。我區地處京津“雙城記”的核心位置,在對接京津兩地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境內擁有便捷的交通,6條高速公路和8條國省幹道縱橫交錯,未來5-20xx年將有11條軌道交通、84座站點逐步落地,使北辰與市中心區融為一體。我區現有戶籍人口37萬,居住人口近百萬;我市常住人口1400多萬,北京常住人口2100多萬,這些都是我區發展鄉村旅遊業潛在的旅遊人口資源。隨著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私家車的增多,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斷轉變,以享受環境、迴歸自然為主要目的的生態旅遊、以休閒放鬆為主要目的的度假旅遊和參與性旅遊需求將大幅度增加,我區鄉村旅遊前景廣闊。立足天津,面向京冀,輻射周邊,在兩小時的車程內有著巨大的客源市場。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我區鄉村旅遊業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放在全市特別是環城四區來比較,我區鄉村旅遊業所創造的產值是最低的。據瞭解,20xx 年,XX區接待國內外遊客63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8.5億元,服務業總產值為367.5億元,佔gdp的43.2%,XX區接待國內外遊客13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億元,服務業總產值為333.2億元,佔gdp的47.1%,XX區接待國內外遊客182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0億元,服務業總產值為388億元,佔gdp的41.8%,我區接待國內外遊客11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600萬元,服務業總產值為305.2億元,佔gdp的 35.2%。我區發展旅遊業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

1、發展鄉村旅遊業的意識不強。長期以來,我區沒有像先進地區那樣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和龍頭產業來培植,認為旅遊業體量小、投入大、週期長、回報慢,對gdp和財政的貢獻度不高,未將發展旅遊業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沒有真正形成發展合力。因而我區鄉村旅遊業雖起步較早,但未能及時把握機遇,獲得應有的發展。我區至今仍沒有較為完善的鄉村旅遊業專項發展規劃,在整體佈局上缺乏深層次的研究謀劃,旅遊資源沒有轉化為經濟價值。各鎮在發展鄉村旅遊方面受陳舊觀念的影響,滿足於一些固有資源,修修補補、小打小鬧,整體和深度開發水平低,許多旅遊專案沒能及時充實內涵、擴大外延。例如,雙街現代農業科技園偏重採摘,挖掘文化特色不夠;西堤頭鎮春田花花柚子園、青康園等鄉村旅遊專案季節性強,閒置時間長。特別是缺乏對現有旅遊資源的整合,沒有形成完整的旅遊線路。

2、配套扶持和管理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區沒有制定相應的土地、財稅、投融資、人才引進培養等扶持政策。現有鄉村旅遊景區仍處於開發階段,整體素質不夠強,總量規模不夠大,質量效益不夠好,缺乏統籌佈局科學安排一日遊或兩日遊的線路,沒有形成連片發展的態勢。在投入上與先進地區相比差距較大,服務設施簡陋,道路、停車場、衛生間等硬體配套設施建設滯後,餐飲、住宿、休閒、購物場所檔次不高。鄉村旅遊品牌知名度不大,缺少具有吸引力的精品旅遊景區。例如,“小五堡”地區發展鄉村旅遊雖然較早,但由於周邊道路、停車場等公共配套設施不完善,導致專案建設沒有持續性,佈局雜亂、專案單一,加之管理又沒有跟上,村民之間惡性競爭,目前已處於停滯狀態。

3、文化和旅遊結合不夠緊密。運河文化中的皇倉文化是北辰獨具唯一性、排他性的文化資源。目前,我們對歷史文化內涵挖掘特別是對皇倉文化和民俗文化等重要文化旅遊資源缺乏深層次開發和高品位打造,宣傳促銷力度不夠,文化旅遊總體形象不夠鮮明,導致旅遊產品開發水平低,特色不突出,同質化競爭較普遍。例如,天穆杯小品、北倉杯青歌賽、廣場舞、文學創作和北辰現代民間繪畫是我區五大文化品牌,但是一直沒有把這種優勢與旅遊產品開發緊密結合,也沒有進行充分的宣傳展示。

4、管理和服務人才短缺。目前,我區鄉村旅遊業一直以來管理部門職責不明確,力量也不足,沒有具體的發展計劃、目標和考核。至今區級管理部門沒有一名專業型的幹部,各鎮也沒有人具體負責旅遊工作。從而造成管理部門對我區鄉村旅遊業基本情況掌握不清,發展思路不明,缺乏整體佈局和專業指導。旅遊人才建設“短板”現象突出,高階職業經理人、公司化運作的管理人才緊缺,旅遊服務質量的提升受到很大制約。各鄉村旅遊企業經營者素質普遍不高,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識,服務人員以當地村民為主,多數未受過正規培訓,缺少專業化的管理團隊,不能為遊客提供周到、便利的服務。鄉村旅遊業資訊化建設總體水平較低,宣傳推介不夠,服務手段落後,尚未建立完善的旅遊電子商務營銷體系,缺乏與電視、網路、報刊等媒體和旅遊公司的深度合作。

三、對加快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當前,在經濟執行進入新常態後,旅遊業依然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對於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防風險都具有積極而重大的意義。據瞭解,20xx年全國旅遊總收入為3.25萬億元,增長11%。目前,我市已經將發展鄉村旅遊業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重中之重,我區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要求,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XX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抓手,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點方向,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堅持以地域文化為核心,以鄉村資源為基礎,以服務城鎮居民為目標,以休閒觀光度假為內容,以農興旅、以旅助農、農旅結合、農文結合,加快北辰鄉村旅遊發展。按照上述發展思路,我們建議:

1、加強領導,統一思想認識。一是把旅遊業作為北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要主動融入、積極對接全市“十三五”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儘快研究制定加快我區鄉村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扶持政策,規劃既要考慮我區現有資源特點,還要注重市與區之間、區與區之間、本區內各個景點之間的差異性,避免同質化競爭。二是進一步加強我區鄉村旅遊業的領導,區級成立旅遊業發展工作委員會,以分管旅遊業的副區長為組長,發改委、農經委、工經委、商務委、建委、市容委、規劃局、國土局、財政局、水務局、公路局、運管局、新聞中心、文廣局等有關職能部門為成員單位,委員會負責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指導、協調有關部門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下設委員會辦公室(文廣局),負責旅遊業日常工作,內設專業科室,其中專設鄉村旅遊發展科,負責鄉村旅遊發展的日常工作推動。雙街、雙口、青光、大張莊、西堤頭等鎮設立鄉村旅遊發展辦公室,負責鄉村旅遊具體工作。三是聘請全國知名的高水平專業設計公司,吸收先進地區經驗,對我區鄉村旅遊資源進行科學定位和全面評價,搞好旅遊業總體發展規劃和鄉村旅遊業專項規劃,指導我區在“十三五”和今後一個時期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2、因地制宜,打造精品點位。按照科學規劃、示範引領、培育精品、分步實施的思路,重點打造“一核、一帶、七片區”鄉村旅遊精品。“一核”,即以北運河文化旅遊區為核心;“一帶”,即北辰郊野公園休閒觀光帶;“七片區”:一是以北倉鎮桃花寺為中心的歷史文化旅遊片區,二是以龍順莊園為中心的休閒度假旅遊片區,三是以雙街鎮現代農業科技園為中心的農業科普旅遊片區,四是以大張莊鎮鼎牛農業示範園為中心的農業體驗旅遊片區,五是以雙口鎮“小五堡”為中心的農家樂旅遊片區,六是以青光鎮龍源馬術休閒度假莊園為中心的高階旅遊片區,七是以西堤頭鎮都市漁業園為中心的漁家樂旅遊片區。要深入挖掘運河文化,賦予其更為鮮明的歷史文化和時代特徵。引導經營主體依託特色農業,豐富和完善文化內涵,將民間音樂戲曲、花會表演、傳說故事、民俗運動、地方特色飲食等蘊含的濃厚歷史文化元素引入其中,使農業生產、鄉村旅遊和文化創意融合發展。此外,要集中整合我區現有旅遊資源,將鄉村旅遊與工業旅遊、近代教育旅遊,以及正在規劃建設的文化公園、堆山公園等串點連線,打造我區一日遊或多日遊精品旅遊線路,提升我區旅遊整體吸引力。

3、突出特色,打造北辰品牌。一是重點打造運河文化旅遊品牌。以恢復北倉鎮桃花寺為重點,精心打造北運河文化旅遊核心區,進一步拓展思路,拓寬視野,將運河文化進行整體宣傳,充分展示運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使之成為獨一無二的、有影響力的北辰旅遊文化品牌。本著皇敕寺廟,明清風格,恢復興建桃花寺,復原康熙、乾隆等歷史名人題字、題詞,在運河沿岸和景觀周邊栽種品質好、花期長的桃樹,再現“十里桃花千年渡”的盛景。在北運河畔規劃建設運河文化博物館,開闢漕運歷史、皇倉廒舍、歷代英傑、抗擊外侵、古代石雕等展區,興建明清風格的商業設施,使之成為我國北方運河文化的一個重要亮點。二是重點打造北辰郊野公園生態休閒旅遊品牌。充分利用北辰郊野公園“大綠、野趣、生態、親水”的特點,引入花卉展示、植物觀賞、觀光農業、水上運動、青少年夏令營、自行車騎行、漁家樂垂釣、房車基地等專案,突出原汁原味,主打戶外運動與休閒,建設具有北辰文化和郊野特色的親水休閒專案。三是重點打造民俗文化旅遊品牌,充分展示我區特色民間花會、茶館相聲、八極拳表演、北辰現代民間繪畫和各類宗教文化等特色文化產品,以及天穆醬牛肉、閆記燒雞、老穆羊湯、雙街貼餑餑鰲魚、大楊莊素燴、南王平八大碗、堤頭水溜丸子等特色小吃文化,使遊客充分體驗北辰濃郁、樸實的鄉村氛圍,打造特有的地方民俗文化品牌。

4、加大扶持,改善旅遊環境。一是完善資金扶持政策。在財政稅收、金融信貸、科技創新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區政府要設立專項發展資金,主要用於景區周邊道路、公交站點、停車場、衛生間、供水供電、應急救援、遊客資訊服務、環境維護以及安防消防等基礎設施建設扶持。二是創新投融資體制。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社會聯動的思路,加大資金投入,有效撬動社會投資,拓展融資渠道,對有發展前景的旅遊專案,放水養魚,幫助其做大做強。三是按照規劃出臺我區鄉村旅遊開發名錄,定期向社會發布,帶動招商引資,合理引導社會資源參與鄉村旅遊業的開發建設。

5、培育人才,壯大旅遊企業。實施人才興旅戰略,統籌做好旅遊行政管理、企業經營、專業技術、高技能和鄉村旅遊實用等“五支人才隊伍”建設,整體提升鄉村旅遊人才的綜合素質。完善行政管理人才的競爭機制,建立健全政府、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相結合的培訓機制。建立和完善旅遊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要突出市場主體地位,鼓勵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依法採取多種形式合理開發、可持續利用各類旅遊資源,引進國內一流的大型旅遊管理公司、旅行社,適時組建北辰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從事鄉村旅遊開發和產業整合,充分發揮推動產業發展的市場主體作用。支援服務外包,通過公開招標委託旅行社代理交通、住宿、餐飲以及會務等服務。支援和培育旅遊中介服務組織,創造條件在重點點位組建專業化的鄉村旅遊景區經營管理企業。加強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注重引導景區周邊村民的參與,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和檔次,以滿足遊客的需要。

6、整體包裝,全方位宣傳推介。一是樹立統一的品牌形象。組織專家和學者集思廣益,打造我區統一的旅遊宣傳口號和旅遊標識,在各高速路口、進區道路口,統一設定廣告牌和引導牌,並邀請全國知名人士為景區題字;編印我區旅遊精品線路圖和觀光休閒旅遊指南手冊;攝製反映我區鄉村旅遊景區的宣傳片,集中進行營銷推介。二是加強與新聞媒體的合作,藉助央視、天津衛視、人民日報、中國旅遊報、天津日報、今晚報等媒體進行形象宣傳。邀請相關專家和專業文化機構,合作開展大型實體演藝專案、競技比賽(如自行車、馬拉松、水上競技),徵集創作(如楹聯、詩詞、旅遊口號、攝影)等主題活動,打響北辰鄉村旅遊品牌。三是充分利用現代媒體和網路,建立我區旅遊資訊網站,開通微信、微博,建設智旅遊,搭建北辰鄉村旅遊公共服務資訊平臺,努力擴大我區鄉村旅遊的影響力,提高知名度。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 篇2

如何藉助滬渝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即將建成通車、省委省政府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國家擴大內需等機遇,以旅遊景區和小城鎮為依託,加快發展適合我縣特色的鄉村旅遊業,促進全縣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我局於4月8日—5月5日,組織專題調研工作專班,深入到業州、高坪、紅巖、花坪、景陽等鄉鎮實際調查走訪,併到恩施、咸豐、利川等旅遊業發展較快和鄉村旅遊業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學習考察,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建始縣鄉村旅遊業發展專題調研報告。

一、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概述

鄉村旅遊是以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生產形態、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鄉村文化等)為物件,進行觀光、度假、娛樂或購物的一種旅遊形式。從鄉村旅遊發展上而言,其主要以農村社群為活動場所,以鄉村田園風光、森林景觀、農林生產經營活動、鄉村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風俗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為目標市場,以領略農村鄉野風光、體驗農事生產勞作、瞭解風土民俗和迴歸自然為旅遊目的的一種旅遊方式。對於我縣而言,在加快旅遊景區開發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村就業崗位,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有效擴大內需及拉動消費,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達到以旅促農、以旅帶農、以旅富農、以旅富農,實現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遊作為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形式,越來越受到廣大旅遊消費者的普遍青睞,成為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催化劑。

二、建始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基本現狀

(一)鄉村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開發潛力巨大

我縣自然生態文化旅遊資源豐富,交通區位條件優越,旅遊資源開發起步較快,這為鄉村旅遊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顯現出了美好的發展前景。

1、自然生態資源豐富。豐富的自然景觀,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氣候是發展鄉村旅遊的有利條件。我縣山嶺縱橫、河谷幽深、流泉飛瀑、植被繁茂、景緻眾多。這裡有聞名全國的南方最大的落葉松基地——長嶺崗林場,有原汁原味原生態的野三河,有清江畫廊之稱的景陽河,有奧陶紀石林代陳溝,有山水風光獨特的大沙河等等。縣內最高海拔2090米,最低海拔308米,立體氣候明顯。加之我縣屬典型的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森林覆蓋率達70%,是最適宜人類居住地,有湖北後花園之稱,發展鄉村旅遊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2、民俗文化底蘊深厚。獨特的民俗民間文化是打造鄉村旅遊的重要載體。我縣除了擁有“建始直立人”這一世界級特質旅遊文化品牌外,這裡還有蜚聲中外的民歌《黃四姐》,有收入《中國名勝辭典》中的石通洞、石柱觀等名勝古蹟,有被譽為土家交響樂的絲絃鑼鼓、鬧年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政要吳國楨故居、朱和中故居、五陽書院等一批歷史古蹟。同時,我縣屬於少數民族集聚地。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善良純樸、率性耿直、熱情好客的民俗民風,是鄉村旅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3、交通區位條件凸顯。滬渝高速公路和宜萬鐵路即將建成通車,318國道、209國道、清江黃金水道貫通全境,全縣已構成立體型交通網路。我縣已融入了恩施州一小時經濟圈,建始大部分的鄉村距縣城都在一小時車程內。鄉村旅遊的客戶群主要是大都市生活人群,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將為建始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氣,從而為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4、地域人文環境優越。我縣廣大農村生態良好的田園風光,山清水秀的鄉野村落,風格獨具的農家小院,慢節奏的農家生活方式,綠色環保的農副產品,風格獨特的農家飲食,熱情好客的鄉村居民,這些都是極好的鄉村旅遊資源,適宜打造出高質量的旅遊產品。

(二)旅遊景區開發起步較快,發展平臺初具

我縣旅遊業發展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強勁,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野三河景區由武漢志順房地產公司投資開發,規劃總投資2.2355億元。該景區地跨花坪、景陽、高坪三個鄉鎮,規劃總面積155平方公里。野三河景區現已步入全面開發建設階段,計劃於20__年試營業,20__建成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業界認為是湖北省最具成長的旅遊景區之一。雲霧靈山景區由恩施今大集團投資開發,規劃總投資1.32億元,規劃總面積100多平方公里,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啟動,計劃20__年底試營業。該景區是恩施州最具後發優勢的城郊公園,景區所在的代陳溝村已申報為湖北省旅遊名村。長嶺崗林場則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度假旅遊聖地。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必將為鄉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效的平臺。

(三)鄉村旅遊發展業已起步,發展勢頭良好

我縣通過大力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民群眾的生產發展觀念得到了較大的轉變,一部分農戶依靠自家的基礎條件,開辦起了農家樂,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遊便應運而生,成為我縣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形式。20__年,業州鎮就與旅遊局共同發起在野韭池村辦起了農家樂試點。隨著城裡人到鄉下休閒娛樂漸成時尚,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遊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如對應城區休閒需求的“野韭池農家樂”、紅土坪的“泳豐山莊”等,對應景區觀光遊客食宿的“黃鶴橋農莊”、對應新農村建設的高坪“八角人家”、“偏溝灣農莊”等。為引導鄉村旅遊的規範發展,高坪、花坪等鄉鎮還召集各農家樂主協商制訂服務規範,舉辦農家樂從業人員培訓等。據統計,我縣現有農家樂100多家,每年農家樂綜合接待收入近千萬元。農家樂從一產生就顯現出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

三、建始鄉村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鄉村旅遊業發展的認識不到位,思想解放不夠。根據調查走訪,目前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上,對鄉村旅遊的產業地位認識不夠,沒有看到鄉村旅遊廣闊的市場前景。我縣現有的農家樂,基本上都是農戶藉助自己家的優勢和基礎條件,自發的發展起來的,鄉鎮政府和旅遊職能部門缺乏強有力的引導和指導,在發展上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由於對鄉村旅遊的內涵認識不足,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遊的核心特徵和基本依託點,盲目引進都市化的旅遊產品形式,盲目建設現代化的接待設施,出現了建築城市化、活動簡單化等趨向,鄉土特色不明顯,致使以農家樂為主體的鄉村旅遊出現了盲目趨同發展的現象。

二是鄉村旅遊發展規劃不到位,缺乏科學指導。我縣在鄉村旅遊業發展上,主要由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起來的。由於缺乏科學的規劃,目前還處在散亂狀態,絕大多數農戶一般是在原有基礎設施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遊客,出現了無序開發、重複建設、惡性競爭的現象,不利於鄉村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三是鄉村旅遊產品開發不到位,發展活力不強。近幾年來,我縣鄉村旅遊業雖然有了一定發展,但從目前鄉村旅遊業發展現狀而言,僅僅只能提供餐飲住宿、娛樂為主的短線經營服務。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 篇3

為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內涵,轉變農業發展模式,適應鄉村旅遊市場的需求,xx鎮深入挖掘整合鎮域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以“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理念為指導,科學規劃和漸次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區的休閒農業和鄉村黃金旅遊景區。

一、主要做法及進展情況

(一)高起點規劃。定位於黃河三角洲旅遊圈中集生態高效、休閒觀光、旅遊度假於一體的知名生態休閒觀光農業景區,依據我鎮東臨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北承東營區六戶鎮生態觀光旅遊區,南接孫武湖度假區的實際,依託顯著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我鎮聘請了青島同創設計院和東營新匯設計公司實地調研、充分論證,制定我鎮生態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的發展規劃,細化20xx年重點建設工程,做到了休閒觀光農業、鄉村旅遊建設與全鎮新農村建設、小城鎮發展規劃的有機結合。

我鎮休閒觀光工程建設重點圍繞位於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南部、長10公里的溢洪河觀光路打造溢洪河農業生態休閒觀光旅遊專案。綜合分析觀光路各功能分割槽的資源差異,因地制宜,在觀光路西側規劃迎賓景門入口區,在入口處設定景門和“五穀豐登”小型廣場;利用唐王東征典故,突出地方歷史文化,規劃唐王擷果採摘區,主要包括萬畝冬棗採摘園和千畝蘋果採摘園兩個採摘園區;依託我鎮“賽夷”水產品品牌,發揮水產資源優勢,規劃建設王道養殖垂釣區和清怡湖水上休閒區,即賽夷垂釣休閒區;在濟青河王道閘處,經營農家特色小吃,規劃建設田園牧歌餐飲區;在田園牧歌餐飲區附近打造一個民俗特色村,規劃“私屬菜園”,建設農耕勞作體驗區;在觀光路適當地段建設文化長廊,打造xx人文展示區共六大景區。

該專案計劃總投資2844.9萬元,主要通過社會集資、大戶承包、銀行貸款、上級財政扶持等渠道籌措資金,計劃3-5年建設完成,今年3月份開始已投入200餘萬元,全面啟動觀光專案的建設。專案建成後將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對我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產生推動作用。

(二)高標準建設。按照“科學規劃、高點定標、一步到位”的思路,決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溢洪河觀光路在沿路北側60米、南側50米建成速生林帶的基礎上,以“三網綠化”為契機,在觀光路兩側新植樹木2.9萬株,種植蜀葵2.5萬米,並及時加強後期管護,進一步增強了綠化效果,優化了專案區環境。迎賓景門入口區管理房已完成主體工程,位於景門入口區南側佔地90畝、集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園專案已完成規劃設計,近期簽訂合同並開工建設。唐王擷果採摘區(萬畝冬棗採摘園和千畝蘋果採摘園)已具雛形,年內主要任務是提升採摘園周邊環境,與孫子文化節同期舉辦第三屆冬棗採摘節。在鞏固原有冬棗採摘園的基礎上,新發展冬棗大棚5個,大棚冬棗面積達到30畝,同時加大冬棗技術管理力度;對千畝蘋果園採摘路進行了拓寬和整平改造,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園內新配套建設建築物15座,改建園區內管護房10座,全面優化了採摘環境。賽夷垂釣休閒規劃區,多次聯絡亞東星海水產品開發公司、鑫馬遠洋捕撈公司等鎮域內海產品經營企業,王道養殖區內黃河口甲魚養殖專案已基本確定,正在進行規劃設計,為建成“賽夷”海產品經營園創造了條件;清怡湖水上休閒區周邊環境提升工作正在籌劃之中。田園牧歌餐飲區就引進特色餐飲專案多渠道進行了聯絡。農耕勞作體驗區和xx人文展示區正在細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進。一是成立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我鎮高度重視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抽調農業辦、新型社群辦工作人員組成專門的辦公室,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靈活性,成立了xx鎮生態觀光旅遊開發公司,負責制定我鎮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旅遊專案的策劃、包裝和對外宣傳工作,承接專案招商和推進。二是廣泛宣傳,多渠道招商引資。我鎮生態休閒觀光專案採用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為做活我鎮觀光專案的開發建設,擴大專案區的知名度,吸引企業前來投資,我鎮在縣人民政府網、《廣饒大眾》、《時報》等多種媒體釋出招商資訊;同時,縣旅遊局將我鎮生態休閒觀光專案編入《山東省廣饒縣旅遊專案投資指南》,納入了全縣旅遊發展規劃框架內。我鎮在廣青路、青墾路十字路口處,安裝了冬棗採摘園和休閒觀光工程景區旅遊指示牌;籌備舉辦了休閒觀光專案洽談會,就有關專案引進和市場開發進行推介和引進。

二、困難和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渠道不暢。我鎮休閒觀光工程投資巨大,單靠政府的財政投入遠遠不夠,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導企業或個體前來投資興建,但由於我鎮發展觀光旅遊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對外知名度不夠,前來投資的企業或個體尚未形成規模,導致我鎮休閒觀光工程興建程序緩慢。

二是佈局分散,尚未形成規模。受農村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方式的制約,我鎮的觀光農業專案總體規模狹小,尚未形成參觀、購物、旅遊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體系。根據國外的經驗,農業觀光旅遊區在半徑為29.5公里的區域內才可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目前我鎮休閒觀光農業區的面積小於這個數字,因而造成客源市場相對狹小的局面。

三是旅遊景區市場季節波動性較大。由於我鎮現有資源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淡旺季反差明顯。在旺季,會由於遊客太過集中,帶來設施容量、環境容量上的壓力;在淡季,遊客稀少,將造成大量資源和設施的閒置、浪費,使經濟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冬棗、蘋果採摘園在夏秋季掛果期間,遊人過度集中,對環境壓力較大,而在冬季則門庭冷落,效益低下。

三、對策與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推介我鎮休閒觀光工程。除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渠道進行宣傳外,建議由各級主管旅遊部門給予具體指導,幫助策劃包裝和宣傳推介,在更高層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們還將更新鎮域內顯要位置的大型廣告宣傳牌,更換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內容,吸引更多商家前來投資建設。同時,希望各級主管部門能夠在加強業務指導的基礎上,幫助積極爭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會入股,彌補投資不足的突出問題。

二是繼續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綜合比較外地休閒觀光農業經營模式,結合我鎮實際,繼續搞好專案區道路、綠化、保潔、照明等基礎性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構築起針對東營東城、油田基地的都市近效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總體框架,搭建起良好的服務載體,以更好的外部環境和更人性化的優質服務,不斷拓展專案的內涵與外延,從客流量上進一步促進物流和資金流。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利用大專案建設進一步吸引外部投資,努力形成專案聚集效應,不斷加大開發力度並擴大鄉村遊半徑。

三是豐富旅遊內涵,延伸旅遊旺季。針對冬棗、蘋果採摘園旅遊旺季時間短、果農受益相對有限的弊端,我鎮在現有冬棗採摘園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冬暖式大棚、普通大棚和大田冬棗三種種植模式,形成了早熟、正熟和晚熟的梯次採摘鏈條,大大延長了採摘期;千畝蘋果園在現有國光、紅富士等品種基礎上,再引進新品種、新技術,不同品種成熟期銜接,延伸採摘旺季。同時,我鎮的休閒觀光農業專案在滿足遊客觀光、遊覽、採摘、購物、農耕體驗、休閒、度假等消費需求的基礎上,要注重深入挖掘外延專案,如特色文化習俗、歷史特色建築、手工藝品等,走生態旅遊與文化旅遊相結合的'道路。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 篇4

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鄉村旅遊成為了一種大規模的旅遊形式。鄉村旅遊是現代旅遊業的一項新亮點,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國發展起來。我國鄉村旅遊業起步比較晚,大約是在20世紀50年代,是適應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東省石家莊村率先開展了鄉村旅遊活動。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勢頭十分強烈,現代的鄉村旅遊首先在經濟發達的省份和大城市展開。

鄉村旅遊的發展初期是屬於自發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雙休日到附近的農村旅行,以一日遊為主,旅遊方式簡單,主要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遊,自主性強。鄉村旅遊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到現在進入了自覺階段。

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研究

(一)國際鄉村旅遊發展形式

1.休閒、觀光、度假旅遊。歐美髮達國家的旅遊者喜歡到鄉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風景優美、遠離喧囂城市的農村甚至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修養身心,體驗另外一種生活方式。許多旅遊者住在當地農民的家裡,和他們一起生活,吃著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農場裡勞動。例如在美國西部的許多農場,都有為那些來自大城市的旅遊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設施,這些旅遊者還可以和農場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採集水果、農產品。在勞動中,他們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增加感性認識。

2.鄉村民俗文化旅遊。這種模式下的鄉村旅遊主要是將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緊密結合起來,使遊人在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的同時還體味著幾千年歷史積累下來的民族文化。參與這種旅遊的消費者群體的文化水平比較高,他們來到鄉村主要是體驗和欣賞傳統的文化,而這些文化在工業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沒。來到鄉村的旅遊者是要以發現的眼光去尋覓傳統的文化和古老的習俗。比如鄉村的民居、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流傳著的鄉村戲曲、武術、雜耍等。對於這些旅遊者來講,到鄉村去旅遊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是獲取高層次生活的需要。鄉村旅遊成為一種更高檔次的旅遊方式。國際上開展鄉村民俗文化旅遊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鄉村旅遊模式,即鄉村民俗文化旅遊——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正規化。

3.農業旅遊。“農業+旅遊”式的鄉村旅遊現在正成為許多地方和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又一個模式。以旅遊帶動農業,以旅遊促進農業的發展,把農業生產和旅遊活動結合起來,使農業和旅遊業的相互促進,既能夠增加旅遊業收入又帶動農業的發展,形成良性互動。據預測,歐洲每年旅遊總收入中農業旅遊收入佔5%~10%。僅法國鄉村旅遊每年可給農民帶來700億法郎的收益,相當於法國全國旅遊業收入的1/4。

4.生態鄉村旅遊。把生態旅遊和農業旅遊相結合,建立生態農業園,用高科技手段來進行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的種植與管理。旅遊活動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旅遊者通過在農業園內生活,參與農業園的勞動。並且可以通過購買或者租賃的形式在農業園內選擇一塊土地,自己種植一些農作物。有的國家的生態農業園非常大,形成一個聯合體,鄉村旅遊活動都在生態農業園內進行。進行生態農業旅遊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是波蘭。波蘭的生態農業旅遊區的面積超過了4000公頃。

(二)國內鄉村旅遊發展模式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最初是一種自發型的,沒有具體的模式和組織運做,是在探索中不斷髮展。最初的鄉村旅遊者主要是國際遊客,這些旅遊者不再到那些傳統的旅遊熱點,而是到一些比較偏僻落後甚至是尚未開發的地方去旅遊而且樂此不疲。他們喜歡到中國的內陸和邊遠地區,尤其是具有很強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都市裡無法體會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鄉土習俗,而在上述地方卻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隨著到鄉村旅遊的人數越來越多,“鄉村旅遊”這個新的旅遊形式在中國得到迅速發展。並且逐漸形成了幾個大的鄉村旅遊熱點地區。例如江蘇的周莊、同裡、烏鎮等以江南的小鎮古色古香的建築和水鄉生活方式吸引著眾多的旅遊者。皖南黟縣的南屏、歙縣的鄭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湯口等村落生產紙、筆、墨等工藝品,以傳統的製作手藝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築為吸引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幾個地方的鄉村旅遊搞得紅紅火火以外,還有許多頗具特色的鄉村旅遊地尚未開發,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這些尚未開發的鄉村旅遊地大多數都位於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國的西部以及那些老少邊窮的地方,那些地方農業經濟不發達、工業落後、交通不便,因而不為外界所知。但是當地的風景卻十分優美,並且得以儲存了眾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觀和古樸濃郁的民族文化,成為發展旅遊業的後發優勢。因此,發展鄉村旅遊帶動經濟發展,以鄉村旅遊帶動扶貧工作,是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模式。以貴州省為例,貴州省大約有85%的人口居住在農村,經濟水平比較低。貴州省少數民族眾多,大多村寨是珍稀民族文化的保留地。貴州省提出“以旅遊促進對外開放和脫貧致富”的指導思想,創造出四個主要旅遊扶貧模式:一是景區帶動,如黃果樹景區就帶動四周村寨的農民脫貧致富。二是發展村寨旅遊。如郎德苗寨、石板寨、鎮山村等,旅遊成了這些村寨經濟發展的支柱。三是企業加農戶生產旅遊產品。如臺江刺繡廠,帶動千家萬戶在搞民族刺繡蠟染。四是把旅遊當作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如荔波、施秉,縣域經濟的發展靠旅遊。據不完全統計,到底,貴州農村有53.2萬人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擺脫了貧困。

鄉村旅遊從發展層次上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面:

(一)基礎層次

以觀光度假休閒為主,吸引物主要是鄉村幽靜的環境、秀麗的景色、淳樸的民風和較為緩慢的生活節奏。鄉村旅遊是使城市居民體驗鄉村勞作、瞭解風土民俗、領略田園風光和迴歸自然的最佳方式。這種以觀光度假為目的的國外遊客大多數是來自經濟發達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較高。因此基礎層次的鄉村旅遊的客源十分穩定,遊客的重遊率比較高。根據法國的統計資料表明,有70%遊客採取鄉村旅遊度假的方式,更有超過15%的旅遊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地大多數是以觀光為主。參加鄉村旅遊的國內遊客,絕大多數是為換個環境來度過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農村旅遊,出遊的時間也都比較短,一般是利用雙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兩天的時間。

(二)提高層次

注重鄉村旅遊的內容和文化內涵。鄉村旅遊內容要廣泛而富有特色。在國內客源市場上,許多遊客對於農業生產活動很有興趣。“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和採摘各種農產品的旅遊很受歡迎。

除了以在農田裡耕種、採集等方式讓遊客來體驗農村生活的樂趣之外,傳統的製作工藝完全可以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吸引物加以發揚。天津楊柳青年畫、貴州蠟染、南通扎染、濰坊的風箏、手工造紙以及各種刺繡、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為鄉村旅遊的文化依託。例如澳大利亞葡萄酒業生產製作就成為澳大利亞文化的重要組成,澳大利亞葡萄酒業已成為重要的鄉村產業。並且由此產生了澳大利亞葡萄酒業旅遊。

在提高鄉村旅遊層次的另外一個吸引物就是鄉村所保留下來的珍貴的傳統文化、風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築。巍峨氣派的鄉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鎮村古塔,村邊的土地廟等等,是鄉村在歷史發展中的一面鏡子,折射出鄉村居民生活。還有一些民俗活動也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一些鄉村風俗習慣像我國各地的鑼鼓戲、舞獅子、扭秧歌、祭祀穀神等,都可以成為鄉村旅遊開發的引力點。

(三)可持續發展層次

鄉村旅遊發展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持續發展世界保護聯盟(iucn)認為,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在不損耗或破壞資源的情況下所允許的開發過程。這些資源不僅包括自然資源還包括社會資源和人文資源。鄉村旅遊的發展有的是依託美麗的自然風景,有的是獨特的民族風俗習慣和珍貴的傳統文化,有的是以生態農業園區來開展旅遊活動。農村和城市相比是“保守地帶”,因此才能夠保持一些原生態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但是這些也相對脆弱,而開發旅遊,會不會給相對落後的農村帶來衝擊,從而導致農村生活模式發生巨大變化,農民模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導致一些傳統文化的解體?在貴州省早期開發的一些鄉村旅遊地就曾經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為了方便遊客住宿,在青石寨外圍建立起洋樓,往日走在鄉間的小路上,耳邊到處可以聽見山歌對唱。如今卻是卡拉ok在播放流行歌曲。那些淳樸的少數民族不在安於現狀,外出打工,剩下老弱婦孺。長此下去,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就喪失了,鄉村旅遊必定會走向衰退。因此,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是自然資源、社會資源、人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不破壞資源,尤其是社會文化資源。不破壞少數民族文化、風俗習慣。如何在開發旅遊的同時,又能夠有效的保護珍貴的文化?這就要求鄉村旅遊的發展必須走新的路子,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必須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要求,追求旅遊的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提高鄉村旅遊質量,即追求旅遊精品,不能亂開發,亂建設。要有統一的規劃,在政府和旅遊管理部門的引導和指揮下,鄉村旅遊地的群眾積極參與旅遊中來,並且要引進市場機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運作,實現利益共享。既有效的調動農民開發旅遊的積極性,又加強管理,避免出現一窩蜂亂開發搞亂市場最後嚇跑遊客的現象。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各地農村風俗各異,鄉村旅遊在我國發展有著良好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因此,當前在鄉村旅遊熱潮中,應該緊緊抓住有利時機,進行精心準備,及時推出精品鄉村旅遊線路,打造鄉村精品旅遊地,重點是神奇的自然景觀、燦爛的多民族文化、古老而美麗的地方。在市場上尤其是國際旅遊市場打造“中國—鄉村旅遊勝地”的形象,使我國的旅遊業發展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 篇5

為助力建成“六養勝地宜居潼南、決勝全面小康”的奮鬥目標,我們以“促進鄉村旅遊、推動旅遊扶貧”為主題,科學選題,精心組織,紮實、深入開展了旅遊扶貧工作調研。現就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區充分把握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新機遇,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依託貧困地區優勢旅遊資源,發揮精品景區的輻射作用,帶動農戶脫貧致富,積極開展旅遊扶貧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動鄉村旅遊成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20xx年,我區共接待遊客預計將突破1000萬次,鄉村旅遊已接待遊客722萬人次,約佔全區遊客接待量的72%,實現綜合收入38億元,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

(一)政策推動。全面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出臺了《重慶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潼南工作方案》《關於打造“六養勝地”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展潼南全域旅遊打造旅遊業升級版實施方案(20__—20__年)》等檔案,進一步明確了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為突破口,推動農村扶貧開發的工作思路,成立了鄉村旅遊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將太安鎮蛇形村的香水百荷、太安鎮罐壩村的現代農業、崇龕鎮的菜花景區,確定為鄉村旅遊扶貧試點鎮。

(二)資金拉動。按照市扶貧辦安排部署,近年來,我區積極開展鄉村旅遊扶貧工作,累計投入專項資金670萬元實施鄉村旅遊扶貧示範專案。一是投入170萬元,興建了白沙村中央廣場;二是投入50萬元,為薛家、灌壩兩村70家星級農家樂添置了床位、茶几、電視櫃,解決了遊客住宿難問題;三是投入120萬元,為太安鎮香水百荷專案建設停車場、觀光道路等;四是投入130萬元,為崇龕鎮老店村玫瑰花基地打造觀光帶;五是投入200萬元為柿花村油菜花基地、龍灘村油牡丹基地新修產業便道以及其他附屬設施,該些專案的投入,有效改善了旅遊專案的生產條件。蛇形村的香水百荷、灌壩村的現代農業以及白沙村的油菜花海,已經成為展示潼南旅遊的視窗。

(三)景區帶動。截止目前,全區建成鄉村旅遊扶貧村5個,打造鄉村旅遊扶貧片區3個,發展星級農家樂70家,推進農旅、文旅深度融合,突出“人文牌”“鄉村牌”,高質量高品質打造“花漾潼南”“水韻潼南”“田園潼南”“鄉愁潼南”四個系列節會活動,大力推進“賞花遊”“古鎮遊”“紅色遊”“禮佛遊”“養生遊”,唱響“週末遊潼南”文旅品牌,吸引遊客到潼旅遊消費,指導開辦農家樂,並在各節會期間,在景區設定扶貧攤位,讓貧困戶優先銷售土特產產品,在崇龕菜花景區打造潼南首個文創基地,吸引群眾本地就業,提高轄區貧困戶及回鄉人員就業率,吸引遊客到潼旅遊消費,助推沿線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二、存在的問題

(一)財政投入力度較小。由於開展脫貧攻堅,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大多用於基礎設施或綜合保障政策,我區獲取的鄉村旅遊資金僅有20__、20__年的670萬元。市級安排的資金非常有限,區級也沒配套安排,財政投入很小。

(二)旅遊環境有待優化。部分景區基礎設施及配套建設還不夠完善、服務功能不夠優化,尤其是鄉村旅遊區域的配套設施較落後,普遍欠缺優質整潔的住宿環境,不能較好的吸引過夜遊客。

(三)旅遊產品層次較低。我區鄉村旅遊產品大多由市場自發形成,經營者自己謀劃、自行設計、自主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發展水平不高。旅遊產品形式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鄉村旅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核心競爭力。

三、對旅遊扶貧工作的建議

(一)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依託各地自然條件、人文特色、農業資源,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一是發揮潼南農業大區的優勢,秉持“農業是根、文化是魂、旅遊是路”的理念,構建“農業+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圍繞農業生產、農民生活和農村民俗,精心策劃一批參與性強、趣味性強的活動專案,使遊客在鄉村旅遊過程中,品嚐農家風味、品讀農耕文化,獲得迴歸自然、放鬆身心的良好體驗。二是延長產業鏈條,讓遊客白天觀光體驗,晚上聚會娛樂,延長逗留時間,增加旅遊消費。三是推進旅遊新業態發展,打造一批具備休閒觀光、養生度假和文化體驗等綜合功能的高階產品,滿足旅遊市場的高階需求。

(二)規範管理,提升服務。注重對“吃住行”相關服務及從業人員素質的管理與培訓,從而提升鄉村旅遊品質。指導新建星級酒店和優質民宿、農家樂,指導旅遊企業豐富提升系列特色旅遊商品,加強對全區的公共交通、酒店、餐飲等行業從業人員經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遊解說、文藝表演、市場營銷等技能的培訓,提升旅遊服務意識,樹立良好的旅遊視窗服務形象。

(三)有的放矢,增強實效。一是重視旅遊專案的扶貧作用,跟蹤服務重大專案,推進專案早開工、早運營、早發揮脫貧減貧效應。二是鼓勵旅遊企業與貧困村“結對子”,在勞務用工、農副產品收購、產品開發、宣傳推廣等方面對口幫扶,不斷提高農民收益。三是創新“景區+農戶”扶貧開發方式,支援農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權等資源,採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參與旅遊經營,讓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推進貧困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 篇6

為貫徹“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根據呂祖善省長關於組織省級機關工作人員下鄉體驗鄉村旅遊的指示精神,我按照局統一安排於4月24-27日赴衢江區的板固村和下呈村開展體驗鄉村旅遊、幫扶農村建設活動。通過四天三夜吃在農戶、住在農戶,參與打麻餈、挖野筍等農事民俗活動,充分體驗了鄉村旅遊的樂趣。在2個村參加座談會,走訪農家樂經營戶,瞭解鄉村旅遊發展中的困難和期盼,瞭解並實地勘察旅遊基礎設施,幫扶鄉村旅遊的發展。現將體驗的情況作一彙報:

一、兩村的基本情況

板固村位於羅樟源的中部,距離市區約30公里,地處海拔800米的山澗峽谷地帶,森林覆蓋率達到96%以上,整個板固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自然生態優美。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竹林面積5000餘畝,同時也是衢州市的野生蘭花保護基地。全村46戶228人,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農家樂經營和毛竹、高山蔬菜、土種牛羊養殖等。現從事農家樂經營戶13戶,能同時接待680人就餐和100餘人住宿,直接從業人員近40人,間接從業人員80餘人,20xx年接待23600餘人,實現經營收入120餘萬元。

下呈村坐落於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由5個自然村組成,245戶農戶761人。境內有年接待遊客達到10萬人次的國家aaaa級旅遊區:天脊龍門風景區,是衢州市重點旅遊景區。依託旅遊景區開展“農家樂”,現共有26家,可提供床位500張,直接就業人數60餘人,日平均接待遊客3000人次。20xx年該村年“農家樂”收入達到3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3142元。在“農家樂”的發展帶動下,村民大力發展綠色無公害農業,茶葉、高山蔬菜種植和土雞、土鴨養殖業發展迅速,農副產品的銷售產業也初具規模,帶動了村民的經濟發展。

二、體驗衢江區鄉村旅遊的感受

1、各地鄉村旅遊如火如荼。20xx年,在村支書傅梅英的動員下,板固村的3戶農戶自發開始農家樂經營,經歷了怕經營到試經營再到愛經營,從不懂服務到學服務再到提升服務的轉變。村民從觀望到積極參與,20xx年底發展到13家,而且還有繼續增加的趨勢,農家樂迅速發展,並向規模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經營狀況明顯高於農戶預期,並保持穩定的增長。下呈村由於依託景區,起步較早,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一半農戶從事農家樂,全村農家樂的收入佔農民總收入的30%。原來遊客依靠單一的衢州市區和衢化職工發展到金華、杭州等周邊地市;促銷方式由口碑傳銷發展到旅行社組團旅遊,旅遊方式由原來的單一自駕遊逐步提高了團隊份額;從消費方式上由原來的定額價為主發展到以自報價為主,經營狀況日趨成熟。由於農家樂更適於短途旅遊,兩村預計“五一”的長假變成3個短假將使當地農家樂更趨火爆。

2、鄉村旅遊給農民帶來真正的實惠。一是農民致富了,板固村大部分農家樂經營戶年收入超過10萬元,不少農戶放棄既辛苦又不穩的來料加工,投入到鄉村旅遊;二是農村發展了,板固村的農家樂不僅帶動了周邊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江西農村定期送土雞,麗水的遂昌農村定期送豬肉過來,形成了鄉村旅遊的產業鏈;三是不出遠門當地就業了,板固村的秋蘭館農家樂不僅夫妻當家,而且將外出打工的女兒也叫回來,忙時還動員親戚幫忙,生意紅紅火火,村民安居樂業;四是環境改善了,農家樂的開辦使村民認識到良好的環境是其收入的源泉,村民主動放棄造紙等汙染環境的專案,還青山綠水本來面貌。

3、發展鄉村旅遊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兩個村充分利用各自的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旅遊,板固村利用自然生態優勢發展小橋流水型農家樂,主要為衢州市民提供休閒度假場所;下呈村則利用天脊龍門景區的獨特優勢,主要為中短途旅遊者遊玩天脊龍門景區提供吃農家菜的服務。

三、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旅遊接待設施有待完善。住農家屋是城市居民返璞歸真的追求,但由於有些農戶缺乏熱水器無法洗澡、衛生間窗戶沒有窗簾布以及棉被厚度不夠等原因,住宿條件還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農戶的碗筷消毒土法上馬,洗淨後用開水沸煮,缺乏消毒櫃等消毒器械和措施;景區小賣部出現銷售過期食品的現象。為此,農家住宿設施裝置要從方便遊客出發,以人為本,根據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習慣合理安排設施和提供服務,增加舒適度和私密性,讓遊客真正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餐飲方面,既要在菜餚上突出“農”字,更要在碗筷等器具上講究食品衛生,適當引進消毒櫃等現代化衛生裝置,讓遊客吃得放心。

2、鄉村旅遊環境有待改善。雖然農家樂經營戶已經注意隻身周邊的環境衛生,但一些沒有從事農家樂的農戶仍然維持原有的生活陋習,一時難以改變,加上游客的不斷增加,環境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村莊整治使農民過上潔淨的生活,但一些農戶新建築過於城市化,而且樓間距越來越小,房屋越造越高,缺失了農家特有的韻味,農家特色在逐步淡化。因此,要向農民灌輸“建設好自己家園就是增加收入”的理念,鄉村旅遊的環境是發展農家樂的根本,城市居民絕大部分就是來感受鄉村的山清水秀,合理佈局農家屋,避免城市化,垃圾收集制度化,創造一個整潔的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旅遊者。

3、鄉村旅遊管理有待加強,管理部門服務有待提高。壓價競爭、爭相拉客等無序競爭現象在農家樂發展早、競爭相對激烈的下呈村已經開始出現苗頭,小商小販在通往景區道路隨意佔道設攤;板固村後的火山溼地雖然很美,但囿於資金匱乏,一直沒有得到開發,上山道路是砍竹人運輸毛竹的通道,幾乎無路可走,遊客上山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安全亟需加強。此外,一些部門缺乏服務意識,如衢江區地稅局在減免農家樂經營戶5000元經營額的稅收後,不再提供發票,農戶經營額超過後要去衢州城裡的區地稅局開發票,不僅來去坐公家車要一天,而且每月10日後開發票還要收取滯納金,限制了農家樂的做大做強。為此,要加強農家樂協會等自律組織的建設,制定規則避免惡性競爭;要加強行業管理,引導鄉村旅遊有序發展;要加強安全檢查,避免旅遊事故的發生;要增強管理部門特別是欠發達地區行政管理部門服務農家樂的意識,徹底改變官僚作風,主動上門為鄉村旅遊的發展做好服務。

總之,發展農家樂一要突出“農”字,充分挖掘農村特色,展示農耕文化;二要突出“家”字,讓旅遊者不僅賓至如歸,更要感受到農家的淳樸、熱情和溫馨;三要突出“樂”字,要開發出一批參與性廣、娛樂性強的農事活動,使旅遊者在農家感受到開心和快樂。發展鄉村旅遊,主要抓好幾件事:一要整合資源,農家樂經營戶要走合作化道路,發揮集體作用,在發展中還應與村莊整治相結合,做好環境保護的文章;二要發揮協會功能,加強安全、服務和價格等方面的自律,從簡單地提供餐飲逐步發展到提供住宿,再發展到娛樂,最後讓遊客帶走當地土特產,使農家樂形成產業鏈;三要提升服務和技能,要從學好普通話著手,提高經營能力和經營水平;四要齊抓共建,旅遊、交通、林業、公交、宣傳等部門要相互合作,整合力量,合力抓好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 篇7

旅遊業作為當今發展最快、前景最廣的新興產業,集經濟、社會、生態功能於一身,不僅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硬實力的支柱產業,也是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增強軟實力的重要力量,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發展旅遊業,具有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縣政協於20xx年11月下旬,在馮興錢副主席的率領下,就如何發揮農村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推進我縣城鄉統籌發展,開展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一)自然資源特色鮮明。XX縣旅遊資源獨特,境內有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濱海-玉蒼山”景區,同時還有石聚堂、燕窠硐、鯨頭等多個縣級風景區。金色沙灘、彩色島礁、山巔石海、古老村寨,構成了蒼南獨有的自然旅遊景觀。

(二)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文化資源是鄉村休閒旅遊的發展靈魂。XX縣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如金鄉衛城和蒲壯所城的抗倭文化,五鳳、騰垟的茶文化,礬山的礦石冶煉文化,玉蒼山法雲寺的宗教文化,岱嶺、鳳陽、莒溪等地的畲鄉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劉英等抗日名將活動遺址的紅色文化,還有唐橋宋塔、矴步、牌坊、狀元墳、生態染坊、文物古蹟等歷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間民俗文化獨特、農耕文明體驗豐富多彩,如有太平龍、靈溪宮廟會、冥齋會、唱茶戲、拔五更、抬閣、馬燈舞等民間民俗及捉小海鮮、踏水車、織布、做豆腐、搗年糕、採摘蔬果等農耕文明體驗。

(三)生態農村建設成效明顯。目前,我縣已建成(或已通過生態鎮現場核查)生態鄉鎮4個,生態村2個,省級生態鄉鎮5個,市級生態鄉鎮1個以及縣級以上生態村324個。特色農業發展訊速,如靈溪觀美桃湖的農業觀光園、馬站農業園區等農業基地和觀光園區建設初具規模;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蒼南翠龍茶等特色知名農產品聲名遠播;擁有中國四季柚之鄉、中國蘑菇之鄉等多張涉農“國字號”金名片。優美的環境和特色農業基地,為鄉村休閒生態遊、農業觀光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活動載體。

(四)鄉村農家樂快速發展。近年來,我縣農家樂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截至到20xx年底,農家樂累計總投資規模達4280萬元,接待餐位數7840個,床位數258個。全縣已發展農家樂旅遊特色村5個,農家樂旅遊特色點72個,20xx年全縣共接待遊客50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4856萬元,遊客購物收入108萬元,直接從業人員745人。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有效的推進了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創業增收。

雖然我縣鄉村旅遊發展勢頭良好,但還存在對開展鄉村旅遊重視不夠,缺少科學的發展規劃,農家樂佈局不合理,功能單一;對民間民俗、農耕文明、抗倭文化、畲鄉文化等旅遊產品的挖掘和開發不深;對外宣傳推介力度不夠;鄉村景點檔次不高、分佈較散、旅遊服務能力不足、經營管理欠規範、發展機制不靈活等問題,發展鄉村旅遊工作還需強力推進。

二、大力發展我縣鄉村旅遊的幾點建議

發展鄉村旅遊業,有利於促進地方傳統文化發展,保護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於促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增加山區群眾收入,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目前,我縣的鄉村旅遊還處於發展初期,應按照科學發展理念,將政府扶持、政策引導、培訓教育和市場運作等各項舉措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推動鄉村旅遊上檔次、高效益。

(一)加強部門協作,支援鄉村旅遊發展。

各級鄉鎮政府應加大力度,將發展鄉村旅遊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兼顧,合理開發,加快發展。要發揮鄉鎮政府屬地管理的主導作用,加強與交通、建設、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工商、宣傳、廣電、教育、文化等部門之間的合作關係,建立鄉鎮、部門協作聯動的管理機制。

(二)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

要根據現有鄉村旅遊資源,制訂出我縣鄉村旅遊的中長期和近期發展計劃,合理佈局鄉村旅遊景點和線路,明確全縣鄉村旅遊的板塊特色、專案重點和發展目標。要引入先進的鄉村旅遊文化理念和創意,結合美麗鄉村打造、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房集聚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做好我縣“國字號”涉農品牌資源文章,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閒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餚型農(漁)業旅遊產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特”的發展格局。要選擇一些條件好,有潛力的鄉鎮和村莊,策劃好之後率先發展,以點帶面,全面突破。同時要鼓勵支援本地企業、農戶加強對鄉村旅遊商品特別是特色農產品如金鄉同春酒、本地筍乾、席草製品、海鮮產品等開發經營,不斷延伸鄉村旅遊產業鏈,增加鄉村旅遊附加值,為農民帶來實惠。

(三)完善投入機制,拓展融資渠道。

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完善農村配套基礎設施。要創新投融資體制,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資環境,尤其是要爭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支援。應研究出臺對鄉村旅遊提供信貸支援和資金支援的機構和個人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為鄉村旅遊提供資金支援與信貸服務,以解決鄉村旅遊在發展初期和發展壯大的關鍵時期普遍存在的資金支援不足的難題,限度地支援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和升級。例如,提供稅收優惠,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遊;通過財政貼息,鼓勵金融機構為鄉村旅遊和“農家樂”提供小額貸款或低息貸款;通過再保險、風險貼息等方式,鼓勵政策性和商業性保險機構積極開展鄉村旅遊業保險業務,幫助農戶和相關組織化解經營風險等等。

(四)加強綜合管理,提升整體環境。

一要依據鄉村旅遊特點制定標準,規範管理。要把蒼南實際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制定一套便於操作的“鄉村旅遊管理辦法”,用來指導、規範和幫助農家樂經營者。按照現有的“示範”標準和標準加快經營戶的提檔升級,加強對遊客權益保護,規範農家樂文明友好待客行為,以確保鄉村旅遊市場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二要加強培訓,提升綜合服務素質。要加強鄉村旅遊從業者的業務知識、旅遊知識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接待服務水平。特別是要有計劃地組織培訓一批鄉村特色景點導遊員,提升遊客對景點的內容感知度,促進對景點的宣傳和推介。

三要加強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遊能夠吸引旅遊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建設整潔、衛生、和諧、優美的旅遊環境;要做好鄉村景點間的綠道、慢行道的規劃和建設,拓寬遊玩專案,增加遊客的遊玩興趣和滯留時間;要加強環境法制建設,把鄉村旅遊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統一起來,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五)加大宣傳力度,拓展鄉村旅遊市場。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遊資源。要綜合利用電視、網路及平面媒體等各種渠道,全方位的開展宣傳。要創辦鄉村旅遊節目,定期宣傳蒼南鄉村美景,積極開展“蒼南人遊蒼南”、“外地人遊蒼南”活動,進一步拓寬旅遊市場,提高蒼南在外的知名度。

二要以舉辦節慶活動為抓手,加大鄉村旅遊營銷力度。要組織有關單位積極參加各種旅遊交易展覽會,舉辦富有地方特色的漁寮端午觀海節和沙灘音樂會、玉蒼山重陽登高節和炎亭海鮮美食節,四季柚、蕃茄、柑橘、五鳳茶葉等農產品採摘節,做到以節興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三要利用區位優勢,開展精品聯合,努力拓展鄉村旅遊市場。要圍繞”浙閩邊界山海生態遊“的主題,加強區域聯合,營造精品線路,繼續主動與甌南閩東二省六縣(市)合作,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創精品旅遊線。

鄉村旅遊的調研報告 篇8

xx鄉距xx市區xx公里,海拔多米,年平均氣溫度左右,常年雲霧繚繞,空氣溼潤,春來鳥語花香,夏季清風習習,秋至碩果累累,冬到冰雪交融,銀裝素裹。xx鄉地處成都山生態旅遊綜合功能區的核心區,是西旅遊環線上的一個亮點,是xx市打造旅遊強市的一顆明珠,旅遊資源潛力深厚,極具開發價值。

一、xx鄉旅遊資源現狀

(一)優美的自然景觀。山自然植被非常良好,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在%以上。境內景點主要有山風景區、山大峽谷、廟溶洞群、橋,更有“5.12”地震後新建的族群眾居住的山xx村和木梯寨。

(二)天然避暑型氣候。xx鄉氣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環境優美,年平均氣溫15℃左右,氣溫32℃,最低氣溫零下5℃,年降雨量1300毫升左右,無霜期240天左右,確實是夏季避暑,冬季賞雪的休閒勝地。

(三)豐富的民族文化。全鄉有漢、共x個民族。全鄉族群眾x人,約佔全鄉總人口%。民族的建築、服飾、飲食、婚俗、祭祀、節慶、藝術等,無不富含著異彩紛呈的人文底蘊。

二、鄉村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規模小

目前xx鄉村旅遊開發呈現出一種自發狀態,普遍存在著投資與經營規模小,地區分佈和組織形式零散、市場競爭秩序亂的局面。目前,在山有“妹山莊”、“夕格人家”、“山感恩山莊”、“客棧”、“青xx人家”等xx餘家農家樂開業,僅可同時接待上百人就餐和住宿。除、木梯村已初具規模外,、xx村多呈“小打小鬧”的`零星狀態。

(二)內容單一,缺乏層次性

鄉村旅遊還主要停留在觀光層而上,大多數遊客都是為了避暑而來,鄉村度假、採風、民間手工藝品的製作、民俗文化研討、夏令營等內涵豐富的鄉村旅遊活動尚未展開,鄉村旅遊還停留在“休閒避暑”和“品嚐農家飯”等傳統單一的層次上,缺乏地域性和多樣性,富含民族特色的旅遊商品稀缺。

(三)宣傳力度小,缺乏整體策劃,尚未形成品牌

由於目前的鄉村旅遊大多是農戶自發進行,缺乏整體策劃,難以在主流媒體或重要視窗進行捆綁宣傳;加上缺乏對鄉村旅遊具體專案的具體策劃,尚未形成知名品牌,外界對xx鄉村旅遊的優勢和特色知之甚少。

(四)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匱乏、現有人員素質較低

鄉村旅遊從業旅遊的開發和管理都需要高級別的人才,需要懂旅遊、懂管理的雙重人才。當前開發鄉村旅遊的人才奇缺,加上資金的短缺,直接影響了旅遊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鄉村旅遊地的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從業人員主要是當地農戶,真正懂得旅遊開發和經營管理的人才極其缺乏。

三、xx鄉旅遊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將政府引導與群眾主動發展有效相結合

在政府規劃指導下,採取各種措施,對旅遊開發給予積極引導和支援,營造旅遊環境,有意識的發展旅遊業,以帶動社會經濟的全面振興。引導農家樂經營業主要從多個角度吸引遊客,留得住遊客。一是用“情”吸引遊客。引導群眾除了要一直保持感恩社會的心之外,還要用大家的熱情,讓到山上的每一位客人感受到我們這個群體的熱情好客。二是用“吃”吸引遊客。採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到附近成熟旅遊景點學習廚藝。把口味與青、汶味道結合起來,讓遊客不用到汶、青,就能吃到來自遙遠的族及青特色佳餚,如:攪團、素燒如意、洋芋餈粑、洋芋酸菜面塊、洋芋餡餅、洋芋拔絲(雪上加霜)、青黑木耳、青臘肉土豆絲、青祕製罈子肉、青涼皮、韭菜蒸嫩蛋等特色菜。讓遊客不出成都市就能嚐到正宗的外地菜品。三是用“耍”吸引遊客。提高“文化歌舞團”表演水平,根據族人的生活習慣,定期開展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動。將原生態的族山歌,族舞蹈以及極具觀賞性的“釋比”敲羊皮鼓唱史詩,表演*腳踩踏燒紅的鐵鍋和犁鏵的絕技展現在遊客面前。讓遊客上山除了享受休閒避暑、打麻將、鬥地主等傳統娛樂方式外,遊客還可以參與到節目中,親身感受這富有特色的民族節目。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旅遊硬體環境

交通、通訊設施的完善,水利、電力設施的建設,教育、民生設施的提高等都決定著鄉村旅遊區開發的程度和發展前景。基礎設施也會影響到農村總體經濟水平,從這種角度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更加增強。因此,鄉村旅遊區要在已有基礎上,加大投入,制定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快公路、通訊、能源、水利建設的速度,儘快改善鄉村旅遊區生存條件和投資環境,為其經濟的全面振興奠定基矗在加快改善硬體設施的同時,也要提高其軟體環境,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木梯村是純族人聚居區,修建碉、文化廣嘗祭祀塔等族建築,是山旅遊的一大看點。同時,在千畝茶園裡鋪設健身遊道,讓遊客去體驗一望無垠的茶園和滿山遍野的高山反季節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