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鄉村旅遊發展思考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53W

近年來,江蘇省各級旅遊部門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全面領會中央、省委、省政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決策,按照國家旅遊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工作部署,進一步明確以旅促農、富農的目標、思路和重點,著力發揮鄉村旅遊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所起的作用。在工作中抓好落實,把發展鄉村旅遊與堅持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戰略結合起來,與旅遊經濟發展的規律結合起來,推動鄉村旅遊更快、更好、更健康地發展,使每個農業旅遊示範點真正成為農村、農民、農業的“航標”。

鄉村旅遊發展思考

本文就如何加快發展江蘇鄉村旅遊談幾點意見

一、從現狀分析,把握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趨勢

我省是全國鄉村旅遊發展較早、產品和市場成長較成熟的地區之一。特別是“*”以來,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通過深化農村改革、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戶收入、推動城鄉消費等,使農業旅遊如淋甘露,如沐春風,蓬勃開展,呈現好態勢,形成新亮點,邁上新臺階。回顧二十多年來我省鄉村旅遊的經歷,大體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世紀80年代。農村改革率先突破,特別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開闢了農村由單一農業向農、工、商、遊多元發展的道路,我省農業旅遊開始嶄露頭角,最典型的是華西村和張家港等蘇南縣、市,作為農村工作的先進典型,接待了大量的國內外各方人士,甚至境外團隊。一些村鎮建設風貌好的地方,如丹陽界牌鎮,成為國內最早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學團、體驗中國農村生活的目的地。此外,江都水利樞紐等一批現代化農業、水利設施及古鎮也成了旅遊景點。

第二階段,上世紀90年代。越來越多的農業資源得到開發利用,村鎮得以揚名,農民從中得益,企業有利可圖,旅遊規模壯大,一些村鎮開始興辦旅遊企業。以1993年華西村成立全省第一家農民旅行社為標誌,我省一批村鎮建立旅遊公司,興建旅遊星級飯店,投資開發農村風貌、農事活動、農俗節慶等農業資源,招徠城裡人,逐步形成了如無錫民俗村、南京江心洲等產品。隨著農業規模化和高科技農業出現,又出現了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丹桂園、傅家邊等一批觀光農業園(場),同時以天目湖為代表的一些水利設施和鐵山寺國家級森林公園等開始作為旅遊度假區得到開發利用。

第三階段,進入新世紀以來。農村發展的外部環境、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農村經濟社會結構、農民就業和收入結構等都發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農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國家旅遊局審時度勢,開展了建立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工作。從此農業旅遊產品在我國得以正名,正式列為旅遊產業一部分。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在我省的數量迅速增加,並從原先單純觀光型向參與、休閒、特色技藝型等多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已擁有各類農業旅遊區(點)近500處,全年接待量達到1500萬人次,旅遊收入30億元,其中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有43家,佔全國的12%。預計在今後幾年內農業旅遊區(點)的數量還將有新的增長,產品質量上也在不斷提高。這是一個好的趨勢,說明發展鄉村旅遊對農民和農村基層組織有巨大的吸引力。按分佈來講,儘管我省南北經濟狀況很不平衡,但農業旅遊的發展蘇北、蘇中力度很大,生態環境優越,農林基礎豐厚,目前已擁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處,數量近一半,為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凡是全國農業旅遊點的村民,每年來自旅遊的收入快速增長,農民就地搞旅遊服務,不離土、不離鄉,幸福指數高。實踐證明,農業旅遊迅速成長為江蘇旅遊產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靠旅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已走出了一條重要的成功之路。

二、從實際出發,明確發展鄉村旅遊的主要思路

思路決定出路和成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它為鄉村旅遊大發展和上一個新的階段提供了強大的政治、經濟平臺。同時,鄉村旅遊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條解決“三農”問題的理想、有效的途徑。在發展鄉村旅遊工作中,我們必須搶抓這難得的機遇,結合我省實際,牢牢把握以下四點:

(一)必須以黨和政府的領導為核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提出的戰略舉措,是全黨為之努力的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工作的主旋律。旅遊業是個綜合性產業,我們的生存、發展完全依託、依附於黨的中心工作,發展鄉村旅遊也同樣。從已評定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的地方來看,無一例不是黨委高度重視、親自領導、有力支援的結果。自XX年8月省委舉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學習會以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就本地新農村建設都正在制定、實施一些目標、政策和措施。我們一方面要了解、吃透這些精神,同時抓住一切機會宣傳鄉村旅遊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使有條件搞鄉村旅遊的地方成為政府意志的表現,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盤子,擠進去佔一席之地。在新農村建設中,國家和我省各級黨委、政府不僅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還對於農業產業化、扶貧、環保、生態和村鎮建設等有一系列投入。如中央將有3397億元專項資金支援新農村建設。省政府加大了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在前三年完成農村五件實事的基礎上,開始實施新一輪五件實事和一系列“千村示範、幫扶”工程。我們一定要充分用足、用好,將旅遊開發與各種支農資金掛鉤,與各種富農政策貼近。同時,我們還要通過條條與各個部門加強合作,協同推進,如各級農林、水利、漁業等部門在高科技農業、觀光農業上投入不少,觀賞農業的資源主要在他們手上,和我們目標完全一致;省交通廳在實施新農村建設中,將花五年時間投巨資新建、改建農村公路4萬公里,改造大中橋樑5000多座;建委系統要在全省建100個示範鎮(鄉),1000個風情濃郁、環境優良、設施配套、生活生產便利的“康居示範村”;勞動部門正在開展農民大培訓,幫助農民掌握技能,甚至對低收入的還免費。對於各個部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為,我們一定要主動了解,在他們的工作空間,有哪些資源能整合成旅遊產品以及為之服務的,我們目前已有的示範點和準備申報的單位在不在範圍裡,不在裡面怎麼爭取,在裡面的能夠沐到多少陽光雨露,要深入調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數,提供情況,積極主動開展工作,使鄉村旅遊與有關部門找到共同點。一方面藉助各部門的資源,另一個面幫各部門辦事,借勢借力,順風揚帆,做好了,既是旅遊產品創新的一個新亮點,也是有關部門工作新的增長點。

(二)必須緊扣二十字總方針。中央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五句話二十個字,內涵十分豐富,充分體現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強烈願望,涵蓋了為什麼要發展鄉村旅遊和發展鄉村旅遊要達到什麼境界的全部。圍繞這二十個字,我們要始終堅持“一個統領”:以科學發展觀統領鄉村旅遊;落實“兩個方針”:即旅遊助農、興農、富農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新農村建設絕不等於新村莊建設運動,要突出“三個重點”:重點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改進生活條件這三方面。搞鄉村旅遊,就是要把能用於旅遊的資源整合起來,構築農村產業新格局,繁榮農村經濟,使農業增值,讓農民獲利。同時,通過旅遊業的發展,使生態環境得到保護,村容村貌優美舒適,農民素質顯著提高,我們始終要牢記二十字總方針,絕不能誤入歧途。

(三)必須“農”字當頭。沒有農業,就不叫農村;沒有新農民,就沒有新農村。因此,鄉村旅遊必須“農”字當頭,以農為根,特別以農民為根。鄉村旅遊吸引人的核心魅力是農耕景象、農家習俗、農民的憨厚淳樸,歸結到一點,就是“三農文化”。城裡人是厭惡了鋼筋水泥森林,要宣洩城市生活、工作的壓力,才來鄉村旅遊。正因為城市和農村生活形態與水平不一,這種差異和錯位形成了要去旅遊的動因。在農村認為極品的食物,城裡人不稀罕,他們要體驗的意境是:天然、野趣、清新、恬靜、大自然的五彩世界,原汁原味的鄉土本色,一種新型的農業勞作體驗和農民兄弟淳樸、勤勞的風貌。鄉村旅遊對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的遊客,其意義也不一樣。對於曾經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到農村旅遊是尋夢,是憶舊,是看變化;對於從未在農村生活的人,到農村旅遊是全新的體驗,山水、村宅、雞牛羊、莊稼,甚至農民卷褲挽袖的衣著打扮等等,對於他們來說滿眼都是新鮮和親切。當然,不管什麼文化的遊客,到農村旅遊的本質是共同的,這就是自然、隨和、愉快、幸福。因此,鄉村景象絕不要去刻意雕琢成城市模樣,勞民傷財,適得其反。要充分發揮農民積極性,把自己的家園打理好。鄉野大地、水鄉澤國,春天麥苗香,油菜黃,桃紅柳綠,奼紫嫣紅;秋天蘆花放,稻穀香,碩果累累,竹籬茅舍,藤蔓纏繞,自產雞黍,自釀米酒,蔬菜絕對環保。城裡人嚮往憧憬的、尋找的是這些原生態的基本特徵。鄉村旅遊應當呈現的是山水畫、田園詩、民俗歌、生活曲、夢幻境,一個濃濃的“農”字,一派令城裡人和農民滿足的景象。

(四)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因地制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則,更是鄉村旅遊的基本原則。鄉村旅遊是全球旅遊發展的一種業態,有極好的發展前途。它的重要性和優越性毋庸置疑。靠旅遊能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普遍意義,但是,卻不是能普遍推行的。江蘇1201個鄉鎮,20萬個自然村,不是所有的鄉都能點火,所有村都能冒煙,所有農戶均能參與。在我省廣大農村,由於資源稟賦不同,地理區位各異,基礎條件不一,文化脈絡有別,境況千差萬別。要打造成旅遊點必須有一些必備的條件,把資源變成產品絕非易事。我們一定要統籌兼顧,科學謀劃,因地、因時、因人制宜,宜旅則旅,選準創業門路。因地:一是來鄉村旅遊的客源主要是國內客、城裡人,依託大中城市,依託大中景區,因此,鄉村旅遊(區)點距客源地不宜遠;二是鄉鎮、村裡或附近有什麼?在你這個地方有什麼存在具有旅遊的意義,向人銷售,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科技示範區、水利工程、森林資源、優美的農村(鎮)景色、自然環境、特色農副產品種、養植地和特色的農俗風情等等,切忌一哄而上、遍地開花。因時:發展鄉村旅遊有一個時間梯度問題,要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城鄉人民收入、市場需求狀況,循序漸進,先近後遠,先易後難,摒棄急躁情緒。另外,與其他型別景點不同的是,鄉村旅遊平日、假日、四季忙閒不均,因時打造不同內容的產品顯得尤為重要。因人:農民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內在動力,對於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地方,我們要動員農民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主體意識,培養領軍人物,同時要讀懂農民,尊重他們的意願,讓他們得益受惠,有想頭、幹頭、奔頭,真正實現發展鄉村旅遊的根本目的。

三、從長遠計議,抓好鄉村旅遊六大工程

發展鄉村旅遊是旅遊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開展的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從全省目前鄉村旅遊的現狀看,還剛剛起步。農林部門的幾百個點乃至國家旅遊局評定的示範點,在全國來講不算少,但內涵、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拓展和提高,即使是我們參觀的典型單位,與境外發達國家、地區,甚至國內一些先進地區比,在認識程度、市場份額、產品特色、發展水平、設施配套等方面有較大差距,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目標有不小的距離。我們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發展鄉村旅遊任重而道遠,我們還將付出長期而艱苦的努力。發展鄉村旅遊,旅遊部門責無旁貸,要傾全力去做好各項工作,認識上要有新的提高,實踐上要有新的進展,工作上要有新的成效。從旅遊部門職責和人力等實際情況出發,對於已經和即將開展的幾百、上千個村、點,可能鞭長莫及,主要精力應集中放在已有和正在建立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上,對照評定標準做精、做優、做特。要根據鄉村旅遊的區域、型別、形式和體制等不同情況,採取多種方式指導發展。有的需要旅遊部門幫助指導,有的是要進一步發動鼓勵,有的則可以直接操作,總的來講,在發展鄉村旅遊工作中,要堅持不懈,日積月累,紮實做好六大工程,推動新農村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一)規劃覆蓋工程。鄉村旅遊規劃是鄉村遊的藍圖,是建設和發展鄉村旅遊的基本依據,尤其是農業旅遊示範點,他不是一般的村民自住的家園概念,也不是有特色的農作物和農耕文化存在就自然形成,而是作為景點、作為旅遊產品推向市場,吸引素不相識的外來人逗留、消費,滿足遊客返璞歸真的需求等特色旅遊專案。因此,必須規劃先行。和其他建設專案一樣,鄉村旅遊的第一資源是規劃,做好規劃的第一責任人是旅遊部門。在XX年全省鄉村建設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要求三年內做到全省村鎮建設規劃全覆蓋。我們要抓住機遇,在兩年內把已有的和正在建立的農業旅遊示範點的規劃實現全覆蓋。鑑於鄉村旅遊這個產品地域特色強,專案差異大,規劃建設的重點宜放在市裡和具體的鄉村旅遊點上,省旅遊局可不直接編制全省農業旅遊規劃,而是要提出一個思路,研定一個發展綱要。各市、縣可以根據需要考慮搞不搞,但有農業旅遊示範點的鄉鎮和點上一定要搞。規劃主要體現科學發展觀,體現人本、和諧可持續發展精神,明確本地資源結構、優勢、特色、重點開發專案、相關配套、環境保護、客源承載、時間空間、組織機構等等前瞻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預測、描繪,然後按長、中、近期實施。鑑於旅遊業的屬性,鄉村旅遊規劃要放到縣、鄉(鎮)整體發展的大系統去思考定位,和政府的建設規劃相銜接,並讓農民參與,讓村民監督。

(二)產品塑造工程。鄉村旅遊資源有個弱點是類同,大多在城市周邊,地域地貌、人文環境、歷史傳承也類似,加上面向同類市場,經營模式單一,近距離低水平重複在所難免,導致仿效跟風、惡性競爭,久而久之,難以為繼。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好產品塑造工程,靠策劃,靠創意,把原生態的、同質類的資源按不同的手法打造,依不同的風格裝幀,抓住本地、本村、本戶特色,誇大特色,凸現優勢,製造差異,塑造不同型別的產品。以前的農耕只是種莊稼,收穫農產品,現在農民是演員,加上了具備展覽、表演、展示的功能,農村的一切生產、生活和成果變成了向遊客銷售的商業行為。如蘇州西山橘子是早紅產品,核多、味酸,但是不能砍,因為它掛果時間長,顏色豔,樹大冠濃,點綴鄉間成為一道風景,我們就從砍樹變為看樹,這種景觀在其他地方看不到。農村裡隨處可見的,如水井、灶頭、農具,不僅是農家擺設,能否用起來,讓遊客參與。一些家禽、家畜和莊稼認養、認種,五顏六色的瓜果怎麼採摘,傳授農業科普知識,甚至出售農產品的包裝、農家菜餚的選單,體驗農事艱苦和樂趣等等,通過千方百計都可做出拴心留人的特色“套餐”。目前,全省農業旅遊主要有這麼8種類型,即:現代村容村貌型、高新農業展示型、鄉村生態環境型、農科特色技藝型、觀光休閒農莊型、農業主題公園型、農家樂風俗型、農時節慶活動型。這些型別都是各地根據現有資源,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通過包裝、塑造,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隨著農業旅遊示範點數量的不斷增加,我們一定要注重每個點的比較優勢,探究自身優勢,把自身原有的條件塑造成亮點、賣點,把自然、人文、社會三大資源組合起來,塑造出與我省經濟、文化、社會事業,群眾富裕水平及旅遊品牌、質量相匹配的形式多樣的農業旅遊精品。

(三)基本設施建設工程。旅遊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經濟,對於真正意義的永久不衰的鄉村旅遊來講,僅有資源和熱情好客的心是遠遠不夠的。面對成群旅遊者的到來,怎麼讓他們觀有美景、食有佳餚、行有道路、住有房舍、購有特產、玩有體驗。任何形式的鄉村旅遊形態,古鎮、村莊、農莊、林牧場等等,原生態不等同於原狀態,必須要作一定的改造和建設。一般客人在你那裡停留三個小時的要吃一頓飯,六個小時以上可能住一晚,一整天中還要有小憩的地方,必須具有必備的一些設施。旅遊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鄉村旅遊也不可缺。“行”,城裡人下鄉,怎麼到達,幹線公路通達性要保證,農村、農莊、林場等原有的泥路要修繕,不能雨天無法下腳。遊客步行道不宜直、寬,既省投資,又符合景觀、文化、生態,僅建路就很有講究。“遊”,怎麼個活動法,要精心籌劃的有多少專案,觀賞的、參與的、體驗的、科普的,以及與農民和諧交流、共度時光的等特色產品。農戶家庭接待活動還須添置必要的設施和器具。“吃”,城裡人來了給他們吃什麼,在什麼場所吃,人少的話,農戶家中可以應付,人多了需根據客源量配置接待中心。凡是入口的食物,衛生怎麼讓人放心。“住”,給客人提供的住所,起碼要按一星、二星標準,概括而言,衛生、方便、安全。“購”,農戶的手工藝品,農村土特產品,城裡人是很喜歡的。要想盡辦法就地銷售,增加收入。在這方面需在包裝、運輸等多個方面要投入一定的財力、物力。另外,停車場、指路牌、指示牌、安全警示牌、汙水垃圾處理、上下水、化糞池、用的能源等都要完善建設。總之,作為一個鄉村旅遊的目的地,前期對基礎建設的投入是不可少的。當然,我們切忌貪大求洋,儘可能低成本開發。目前,各級政府正在將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轉移到農村,對於農業旅遊示範點,我們一定要緊緊抓住契機,擠進去,同時爭取政府制定一些鼓勵發展農業旅遊的政策,在資金籌措上,幫助招商引資,小額貸款,對農民本身的投入,幫他們精打細算,謀劃經營,協調有關部門和企業儘可能讓利,降低農民成本和風險。

(四)拓展市場工程。我們建設農業旅遊示範點的最終目的,一方面是擴充套件旅遊業態,滿足人們的需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業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水平。衡量這個地方是否是旅遊目的地,唯一的標準是遊客。說一千道一萬,產品搞得再好,無人光顧,就不是一個旅遊產品,一切無從談起,產品走向市場才是真諦。遊客來得越多,農民效益越多,各方積極性越高。否則,投入沒有回報,農民血本無歸,變成坑農。因此,我們一定要將農業旅遊示範點推向市場。相對景區、景點和其他旅遊資源的宣傳力度,農業旅遊產品的推廣相當薄弱。這項工作如果靠農民一家一戶,沒有這個能力、實力和渠道。作為各級旅遊部門,政府給我們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營銷旅遊產品,擴大知名度,發展旅遊經濟。對於鄉村旅遊這個新生的產品,我們一定要加快市場培育,下大力氣,花大功夫,幫助開拓市場。全省目前已有43個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年底還將有一批加入,且分佈均勻,各市都有。對這些點,申報成功一個,營銷工作就要立即跟上去,把營銷工作放在首位,把促進客源增長作為重中之重。根據我們旅遊系統的專業優勢,著手做這麼幾件事:(1)採用品牌營銷策略,結合本鄉、本村、本莊旅遊品牌個性,幫助設計、謀劃、聚合產品市場形象。(2)編印各類鄉土氣息濃、有特色,便民、簡潔的宣傳品,關於宣傳品成本買單問題,我們建議依靠當地村鎮有關部門和農民共同承擔一點,同時旅遊部門要做貢獻,要列入每年的促銷費裡,除印製旅遊指南、精粹等一些專題外,在編輯本地營銷資料時,把鄉村旅遊一併考慮進去。(3)各級諮詢中心、集散中心、網頁、郵件等等有關提供旅遊資訊的一切載體,都要把鄉村旅遊的情況、線路掛上去。(4)加強與媒體合作。充分利用現代傳媒(廣、電、報、網)的平臺,廣為宣傳,有些成熟的產品可請媒體做專題採風。(5)在各級政府的經濟活動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舉辦的洽談會、交易會、展覽會上,想方設法讓農業旅遊概念有蹤影。(6)深挖傳統習俗文化。把當地農耕、農時、農俗、農產品特色,策劃一些別具一格的專題活動、節慶活動,招徠客人。(7)和客源城市的有關部門,形成合作關係,互相提供互需的市場和農產品,尤其是旅行社要積極推介,組織客源,把鄉村旅遊列入選單。總之,凡是我們選準的鄉村旅遊目標市場所有的營銷活動,都要關心鄉村旅遊插一腳,關懷農民兄弟拉一把。

(五)人才培訓工程。人力資源是第一生產力。和所有工作一樣,新農村建設需要人才,開展農業旅遊的人才更是奇缺。鄉村旅遊產品真正被認可僅是近年的事,就我們旅遊部門來講也知之甚少,經驗不足。客觀來講,農民群眾普遍知識面不寬,文化程度較低,觀念較陳舊,資訊不通暢,要把純農業轉為農旅結合,把一產轉為與三產融合,把靠體力轉為靠智力經營,困難較多。對於各地基層領導來講,看到一些地方搞旅遊成功的範例,積極性很高,躍躍欲試,但不知從何做起,盲目性不小。為了使全省農業旅遊儘快地健康發展,提高各示範點的競爭力,唯一的辦法是學習培訓,要全面啟動學習和培訓工程。各級旅遊部門立即著手製定出培訓計劃,分級、分批、分類實施,做到“三支隊伍”一起抓。一是旅遊部門幹部。抓好鄉村旅遊,我們本身要加強學習,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不成。當前,首先要學習中央、省委和國家旅遊局對發展農業旅遊的一系列指示,吃透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摸透本地農業旅遊資源,探索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模式,積極學習和引進國際、國內發展鄉村旅遊的先進理論和成功經驗,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以更好地幫助、指導、解決農業旅遊發展中的一系列問題。二是鄉鎮、村、示範點一級的黨委、政府領導。他們處在第一線,在最基層,是農業旅遊的直接領導者,是專案策劃、營銷、實施、組織、管理的直接操作者。他們的認識、理念、思路,工作力度怎麼樣,該示範點的形象和水平怎麼樣,是成敗與否的決定性因素。需要學習培訓,一方面學習旅遊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由於旅遊是個前衛產業,經濟、法律,甚至美學等都要學。對於他們的培訓,我們可建議黨委部門列入省委、省政府正在實行的大規模培訓幹部工程規劃之中,分級培訓,我們幫助提供培訓內容。三是農民從業人員。旅遊對從業人員素質有一定的要求、規範,農業旅遊示範點上的農民乾的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農活,需擁有特殊的知識、技能和技巧。我們要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採取有力舉措,幫助農民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手藝,把培訓農民作為一項基礎性、先導性的工作。教之有道,才能人才濟濟,農民培訓不能採取大呼隆和從書本到講課的辦法,要探索、總結能讓農民易於看懂、弄懂,能操作的直觀、直乾的培訓方式。培訓的內容應廣泛,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經營理念、安全、衛生、文明舉止等等,使他們得到全面有效的培養,適應農業旅遊的需要。為了使培訓工程落到實處,省、市兩級旅遊局應儘快編制一套教材,培養一支函授隊伍,爭取一些必要的經費。還應利用旅遊院校的優勢,請他們就農業旅遊做些專題研究,通過三年不懈的努力,使我們全省農業旅遊示範點上的帶頭人、經營者、從業人員百分之百全得到有效的培訓。

(六)科學管理工程。鄉村旅遊在我省處在發展初期,各類鄉村旅遊點的發展水平也參差不齊。隨著時間推移和數量增加,更多農民的參與,旅遊行為對旅遊活動中不同利益和處在不同地位的主體,會產生各種矛盾和問題。尤其在一些鄉村,每家每戶共同擁有美景和鄉俗,出於自身的利益,一些“公地悲劇”現象也相應產生,住房亂搭亂建,汙水、垃圾亂倒亂扔,客人來了圍追堵截,削價競爭、假冒偽劣現象伴隨而生,使自然、人文、經營的環境惡化。如不加強領導,進行科學管理,這些鄉村旅遊點能維持多長的壽命可想而知。毛主席說過:重要的問題是教育農民。今天,要保證農村旅遊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仍然是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在幫助農民發展鄉村旅遊時,一方面要教育大家恪守公德,強化環境意識,講清利弊關係;另一方面,對造成“公地悲劇”的行為不能放任自流,要有要求、有規矩、有標準,管理絕不能缺位。往往一些苗頭性的問題不遏止,一戶人家違規不糾正,將會蔓延成各家各戶的扭曲行為,最終結局導致大家無利可圖。管理的主體是政府,也可群眾自治,合定鄉規民約,旅遊部門要研定一些標準,如從業資格、環境條件、服務標準等,以便有個參照,有個目標和依據。還可推行旅遊行業管理經驗,出臺一些等級劃分、品牌服務、誠信建設的規範等,使鄉村旅遊在市場牢牢站住,得到長遠回報。上述這些都不能按城市要求來弄,必須符合農村實際,防止管理過度,越位操作。鄉村旅遊中所考慮的標準化不是一律化,不是隻搞一個模式,而是共性的必備條件,農民能掌握、能做到。鑑於我省南北經濟和旅遊市場的區域差異,在各個地區和針對示範點各個不同的發展時期,要及時協調各種不同的利害關係,創造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待到客源穩定和承載量較大時,可科學地統一配置流量,並在產業鏈上根據各家所長進行適當分工,使每家每戶揚長避短,相得益彰,避免惡性競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對於選擇要搞農業旅遊示範點的地方更需要“健全黨的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措施,給我們發展鄉村旅遊賦予更高、更深的意義,我們一定要結合旅遊工作實際,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真抓實幹。讓旅遊走向農業、走進農業、惠及農民,為切實解決好城市和農村二元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Tags:鄉村 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