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六安扶貧攻堅實施方案

欄目: 策劃書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7.26K

以下是由本站PQ小編為大家整理出來的六安扶貧攻堅實施方案,僅供參考。

六安扶貧攻堅實施方案

一、規劃範圍、規劃依據及規劃期限

(一)規劃範圍

規劃區域。本次規劃涵蓋我市金安、裕安、葉集三區和金寨、霍邱、壽縣、舒城、霍山五縣,面積1.8萬平方公里,涉及159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2128個行政村。2019年總人口704.8萬人,農村人口606.01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128.62萬人,貧困戶 41.33萬戶,貧困率20%。其中金寨縣、霍邱縣(葉集試驗區)、壽縣為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片區縣;舒城縣、裕安區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金安區為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霍山縣為市扶貧攻堅示範縣。

基本範圍。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大別山貧困地區、沿淮行蓄洪區、沿淠灣區、交通相對滯後地區以及自然條件惡劣的特困地區是新階段全市扶貧開發的重點範圍,同時兼顧非貧困縣區貧困鄉村的扶貧開發工作。

扶持重點。2019年底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128.62萬貧困人口為新階段扶持的重點物件。

(二)規劃依據與規劃期限

規劃依據。本次規劃的依據是國家和省市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規劃、方針和政策。

(1)《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9-2020年)》(中發〔2019〕10號);

(2)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抓緊做好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國開辦發〔2019〕111號);

(3)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下發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分縣名單的通知》(國開辦發〔2019〕7號);

(4)2019年6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我市金寨縣、霍山縣、裕安區調研時關於大別山扶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

(5)《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發〔2019〕46號);

(6)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抓緊做好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

(7)《中共安徽省委、安徽政府關於貫徹<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9-2020年)>的實施意見》(皖發〔2019〕3號);

(8)《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9-2019年)》;

(9)《中共安徽省委、安徽政府關於全面推進美好鄉村建設的決定》(皖發〔2019〕18號);

(10)《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

(11)《六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9-2019年)》;

(12)省市關於產業、交通、水利、能源、環保、社會事業、扶貧等方面的“xx”專項規劃。

規劃期限。本次規劃水平年為2019年,近期為2019年,遠期為2020年。

二、基本情況

(一)自然條件

六安市集革命老區、山區庫區、連片貧困區、沿淮行蓄洪區、江淮分水嶺於一體。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型別氣候。地貌型別多樣,土地資源豐富。境內水及水能資源豐富,有淮河、淠河、史河、杭埠河等7條主要河流;佛子嶺、梅山、龍河口等6大水庫和城西湖、城東湖、瓦埠湖等5個行蓄(滯)洪區。已發現礦藏57種,探明儲量53種,其中霍邱鐵礦已探明儲量19.92億噸,全國第五;金寨鉬礦儲量220萬噸,全國最大;鉛鋅礦、飾面石材也很豐富。糧、油、棉、麻、慄、茶等大宗農副產品產量居全省前列。皖西白鵝、麻黃雞、壽霍黑豬等家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全省聞名。旅遊資源豐富,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壽縣;有天堂寨、萬佛湖、白馬尖、佛子嶺、臨淮崗水利樞紐、大華山、橫排頭等著名風景名勝區;有以金寨、裕安、霍山等縣區為主體的紅色旅遊資源。

(二)主要成就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經過多年發展,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2019的309.1億元提高到2019年的676.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 23.5:42.3:34.2,財政收入達到68.6億元。工業經濟快速擴張,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246.7億元,鐵礦開採與加工、食品釀造、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新型建材以及戰略型新興產業等8大產業主導地位開始顯現。農村經濟穩步發展,一產增加值達到159.3億元,糧食總產超過91.8 億斤。服務業發展步伐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79.9億元,實現旅遊總收入40億元。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1463億元,其中爭取中央和省投資61.3億元,實施了633個總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專案。建成了合武鐵路和合六葉、合武、六潛、合淮阜、合安等高速公路;臨淮崗洪水控制、白蓮崖水庫、行蓄洪安全、窪地治理等治淮骨幹工程以及一批骨幹電力工程專案,發展基礎不斷夯實。城市建設步伐加快,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擴充套件到60平方公里,人口增至60萬人,成功建立國家級園林城市,全市城鎮化率提高到39.2%。對外開放繼續擴大,全市到位內資年均增長 44.3%,到位境外資金年均增長24.9%,大昌礦業、索伊冰箱、雪花啤酒、寶利嘉紡織、九鼎農業、沃爾瑪、南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等一批重大專案落戶我市,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扶貧開發步伐加快。十年來共爭取財政扶持資金、以工代賑資金、貼息貸款補助等各項中央和省專項扶貧資金20.1億元。特別是“xx”期間,建成縣鄉公路3140公里,村村通公路7798公里,通公路的自然村比重接近50%;改造中國小危房面積138.5萬平方米,校舍抗震加固117萬平方米,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98.79%;改造中低產田28萬畝,除險加固中小型水庫455座,新擴建當家塘4496口,新增灌溉面積60萬畝,加固堤防 711公里,清淤渠道330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3平方公里;更新改造大型泵站10座,新建小水電25座;實施整村推進718個村、連片開發12 個村、易地搬遷扶貧2.61萬戶,改造農村危房1.83萬戶,解決農村安全飲水農戶34.3萬戶;建成農村沼氣池9.05萬口、節能灶14.3萬口、太陽能熱水器37.2萬套;通電、通電話、通電視、通寬頻網的行政村超過了80%;有村衛生室、文化活動室的行政村超過了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 96.2%,城鎮低保和農村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45萬元和4714元。霍山縣實現整體脫貧。

生態建設成效明顯。順利完成了“六安生態市”建設第一階段目標任務,生態功能區建設穩步推進,中部生態屏障加快形成。生態公益林佔國土面積的比例提高到21.1%,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6.3%,其中金寨、霍山、舒城等縣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6大水庫涵養林得到有效保護,是中部地區重要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屏障,建成金寨、舒城、霍山三個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立國家級優美鄉鎮9個,國家級生態村1個。霍山縣率先在中部地區建成國家級生態縣。節能減排紮實推進,五年單位GDP能耗下降15%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和萬元產值化學需氧量分別下降12.5%和11%。

(三)貧困狀況

按照2019年國定的扶貧標準,2019年,我市年人均純收入23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還有128.62萬人,貧困發生率為20. 0%,高於全國平均值6.6個百分點。《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9-2020年)》實施期間,我市仍有1011個貧困村,佔全市全部行政村的比重為 47.5%,佔全國的0.8%。部分貧困群眾還存在看病難、上學難、社會保障水平低等困難。

專欄1 六安市農村貧困人口現狀

(四)貧困原因

自然條件惡劣,農民增收難度較大。全市山地佔23.2%、丘崗佔38.9%、平原圩畈佔34.9%,大水面佔3%。全市地形地貌可分為大別山北坡山地、江淮分水嶺丘陵崗地和沿淮平原圩畈,其中南部大別山區地勢陡峭,耕地偏少,交通不便,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中部江淮分水嶺屬丘崗地形,植被完整性差、水源涵養性差、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貧瘠、中低產田比例大;沿淮平原圩畈地處沿淮行蓄洪區,地勢低窪,洪澇災害嚴重。生存環境惡劣,導致農業生產成本增加,產出率低,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差,使得農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現象經常發生。同時隨著人口增多,2019年全市人均耕地面積1.5畝,人均水田面積1.3畝,其中金寨、舒城等貧困縣區耕地面積不足1畝,導致一些其他收入來源較少的山區農戶需要向外購糧,增加了絕對貧困現象發生。

基礎設施薄弱,農民增收成本較高。一是農村基礎設施落後。2019年我市鐵路網密度只有94.57KM/萬KM2,與全省相比偏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分別僅佔公路里程總數的1.6%、0.4%、6.9%和12.2%,其他78.9%均為四級及等外公路。仍有69個行政村不通瀝青(水泥)路,60%以上的村沒有完成農網改造任務。全市旱澇保收面積僅佔耕地總面積的28.61%,高標準農田比重偏少。農村病險庫塘仍有 48966座,佔總塘庫數的25%。通訊、倉儲、運輸等基礎條件仍然較差,金融、技術、資訊、產權和房地產等市場體系不健全。特別是交通設施落後,阻礙了生產要素和農產品的快速流通,增加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成本。二是城鎮化水平低。我市城鎮化率分別低於全省、全國5.2和12.08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偏低,導致農產品不能就近實現轉移,農村人口不能就近實現就業,生產資料不能就近完成採購,貧困農村生產、務工、資訊和生活成本比其他城鎮化水平高的地區大幅增加。

產業發展不足,農民增收渠道較窄。2019年,全市一產比例明顯偏高,片區縣和重點縣比例更高。二三產業不強,特別是農業產業化水平偏低,導致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消化大宗農業資源的能力、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和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弱。2019年全市人均總收入中,家庭經營收入3401.7元,佔總收入的56%,其中農業2957.6元,佔家庭經營收入的86.94%;工資性收入2128.4元,佔總收入的35%,其中常住人口外出從業所得1466.5元,本地企業從業所得520.5元,分別佔工資性收入的68.90% 和24.45%。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傳統種養農業和外出務工收入,佔其總收入的70%以上。傳統種養農業增收空間有限,外出務工需要具有一定的技術、體力和年齡要求,二三產業不發達,增收渠道單一,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的步伐。

技術人才缺乏,農民增收困難較多。一是勞動力素質較低。1995年和2019年我市國中畢業升學率分別只有32%和74%,導致現階段我市 20-30歲左右的青年農民中仍然有部分只有國中文化水平,30-40歲左右的農民中部分只有國中文化水平,50歲以上的農民中部分只有國小文化水平,甚至還有少數文盲和半文盲。加之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長期滯後和費用較高,農民的技能素質得不到快速提高。貧困地區勞動者素質偏低,增加了農民通過發展生產、自主創業、外出就業等方式實現自我脫貧致富的困難。二是科技人才缺乏。2019年,全市各類科技人員2.5萬人左右,只佔總人口的0.35%,特別是農業科技人員佔全部科技人員的比例不足20%,而且大部分分佈在鄉鎮農技站及其以上單位,在生產第一線的農業科技人員很少。農業科技人員缺乏的直接後果是使農戶不能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延伸自然資源價值鏈條,農村豐富的資源優勢不能轉化經濟優勢和增收優勢,造成“靠山吃不上山,靠水喝不上水”、“捧著金飯碗討飯吃”的局面。

(五)發展機遇與面臨挑戰

發展機遇。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貧困地區區域協調發展,就扶貧開發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明確了加快貧困地區發展的總體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標任務,極大地激發了貧困地區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創造性。我市共有5個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中3個縣列入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片區縣。二是國家大力支援革命老區發展。國家“xx”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從戰略層面更加重視和支援革命老區的發展。特別是吳邦國委員長視察六安提出實施金寨“5+1”扶貧開發專案,為革命老區、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啟發了思路。三是國家把深入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放在我國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優先地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地位、可持續發展中的特殊地位,給予特殊支援政策,必將為我市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四是隨著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家加大對特困地區的扶持力度,我市可以利用國家扶貧政策、片區政策和其他惠民、惠農政策加快發展,為擺脫貧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五是隨著我省加快皖北發展戰略、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合肥經濟圈建設的深入推進,為我市承接東部地區和中心城市產業轉移,推動區域合作和資源跨區配置,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供了機遇。

發展基礎。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基本形成了以寧西、合武、阜六鐵路為骨架的鐵路運輸網路體系;以312、206、105等三條國道和滬陝、合武、商景等三條高速公路為骨幹的公路交通網路體系;以大型火力發電企業和500千伏、220千伏電網為骨幹的電力供應體系,城鄉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極大提高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能力。二是產業承接能力不斷提高。全市已有六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六安集中示範園區等14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以及一批鄉鎮工業集中區,為加快承接產業轉移提供了可靠平臺。三是產業支撐體系不斷完善。鋼鐵、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新型材料、電力以及旅遊等主導產業優勢日益凸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高階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初見端倪,為下一步跨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面臨的挑戰。我市納入大別山片區縣的只有金寨、霍邱、壽縣三縣,納入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只有金安和舒城兩縣區,納入皖北地區“三化”發展的只有霍邱、壽縣,相對於其他全覆蓋的市,政策的覆蓋面明顯不足。財政收入偏低,自給能力差,發展主要依靠政策推動和傳統產業拉動。資本投入不足,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尚未完全形成。經濟結構不盡合理,一產比重過大,傳統產業偏高,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相對較小,尚未有一家企業進入全省50強和全國500強,未有一家企業上市融資。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沿淮地區窪地面積大,易澇易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依然不強。農村人口基數較大,素質不高,勞動力轉移困難,農民增收渠道依然不寬,城鎮化發展任務依然較重。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按照“區域發展帶動扶貧開發,扶貧開發促進區域發展”的基本思路,牢牢把握《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9-2020 年)》及安徽省《實施意見》、《大別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9-2020年)》、《美好鄉村建設規劃(2019-2020年)》三個綱領性檔案,以金寨“5+1”專案實施為突破口,創新扶貧模式,積極推進行業扶貧、專項扶貧和社會扶貧,大力提高貧困縣區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不斷改善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努力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水平,加快建設“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美好鄉村,為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幸福六安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各縣區政府(管委)對本行政區域扶貧開發工作負總責,把扶貧開發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及總體規劃,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合理確定不同的發展戰略、目標任務和發展方式,分階段有序推進。

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在積極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同時,著力爭取中央和省重點支援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優惠政策,全面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條件,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加速發展。

統籌兼顧,綠色發展。堅持扶貧開發與推進我市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與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相結合,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資源優勢,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增強防災減災能力,促進經濟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和諧統一,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改善民生,共享發展。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貧困地區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民生領域的支援政策優先向貧困地區傾斜,財政公共支出優先向貧困地區投放,尤其是對連片貧困的革命老區更要給予重點扶持,使貧困地區與全市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精誠協作,合力發展。縣區政府(管委)和各相關部門根據國家和省市扶貧開發戰略部署,結合各自職能,在向上爭取支援、制定政策、編制規劃、分配資金、安排專案時,堅持集中資源、合力攻堅、連片開發的基本原則,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形成扶貧攻堅的合力。

自力更生,勤奮發展。在大力爭取國家政策支援,積極引導社會幫扶的同時,充分發揮扶貧物件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尊重扶貧物件的主體地位,努力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發展能力,不等不靠,自主自強,勤奮努力,儘快實現脫貧致富。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實現扶貧物件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得到保障。

——貧困人口。到2019年,貧困人口在現有基礎上減少40%以上,貧困率控制在15%以下。到2020年,貧困人口力爭減少60%以上,貧困率控制在10%以下。

——農民人均純收入。到201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000元,年均增長15%以上。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超過25000元。

——美好鄉村。到2019年,通過實施村莊建設工程、環境整治工程、興業富民工程、土地整治工程和管理創新工程,力爭832箇中心村達到美好鄉村標準。到2020年,力爭1584箇中心村達到美好鄉村標準。

——產業發展。到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總量突破1500億元,貧困縣區產業與全省、全市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貧困家庭力爭實現1戶1項增收專案,脫貧能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貧困縣區基本構建起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產業支撐體系。

——交通道路。到2019年,國省幹線公路基本達到二級公路標準,行政村通村道路硬化率100%,逐步提高村莊內主要道路硬化率。到2020 年,全市基本建成“四橫兩縱四聯”的高速公路網和“九射一環十聯”的骨幹公路網,對外通道、骨幹路網和農村交通的通行能力、通暢水平和通達深度顯著提高。

——電力通訊。到2019年,基本解決農業生產用電,全面解決農村生活用電,基本建成經濟、優質、安全的新型農村供電體系。行政村全部通寬頻,自然村通訊訊號基本覆蓋。到2020年,自然村基本實現通寬頻。

——城鎮化水平。到2019年,中心城市、縣城和中小城鎮承載、輻射和服務農村人口轉移、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城鎮化率達到45%。到 2020年,初步建成1個區域性大城市、1-2箇中等城市和一批特色化重點城鎮,城鎮承載服務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城鎮化率超過55%。

——教育事業。到2019年,貧困縣區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比重達到全省平均水平,新建成1所骨幹中等職業示範學校。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水平進一步鞏固,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遠端繼續教育和社群教育。

——醫療衛生。到2019年,貧困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健全,新農合參合率達到全省平均水平;逐步提高兒童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建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精神疾病防控初見成效。到2020年,貧困地區群眾獲得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均等。

——公共文化。到2019年,實現20戶以下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9%以上;每個貧困縣區擁有1家數字電影院;每個鄉鎮有公共電子閱覽室,農家書屋覆蓋全部行政村。到2020年,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貧困縣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鄉鎮綜合文化站達到省二級以上標準,實現行政村文化活動室全覆蓋。

——社會保障。到2019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養制度、教育救助制度、醫療救助制度等進一步完善,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到2020年,農村社會保障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人口和計劃生育。到2019年,貧困縣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5‰以內。計生貧困家庭大幅減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到2020年,貧困縣區低生育率水平持續穩定,逐步實現人口均衡發展。

——生態建設。到2019年,貧困縣區森林覆蓋率比2019年底增加1.5個百分點。城鄉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防災減災能力明顯提高。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2.55%。地質災害得到有效治理,防災減災體系基本健全,防災減災能力大幅提升。

四、分類指導

(一)貧困地區型別

根據國家對貧困地區的劃分依據和標準,並結合我市貧困地區發展現狀,統籌考慮貧困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發展趨勢和發展條件,將我市貧困地區分為大別山片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市扶貧開發工作示範縣四種類型,採取差異化支援政策,促進貧困地區又好又快發展。

(二)大別山片區縣

基本範圍。主要包括金寨縣、霍邱縣、壽縣和葉集試驗區,國土面積10596平方公里,涉及54個鎮,32個鄉,991個行政村,34個社群,12139個自然村,122.53萬戶,382.28萬人,貧困村537個,貧困人口66.94萬人,貧困率23.13%。

基本特點。農村人口比重大,城鎮化水平低,農村人口轉移緩慢,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滯後,傳統農業經濟特徵依然明顯,自我發展能力不足。金寨縣是全國第二大將軍縣,地處大別山生態屏障區,地勢陡峭,耕地偏少,交通不便,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霍邱縣和壽縣是全國重要的產糧大縣,地處沿淮行蓄洪區,地勢低窪,洪澇災害嚴重。

基本任務。在爭取好國家和省各類行業扶貧、專項扶貧資金,實施好中心村、連片開發、整村推進、以工代賑、雨露計劃、科教扶貧、移民搬遷、安全飲水、農田水利、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水庫除險加固等專案的基礎上,金寨縣重點實施好“5+1”專案,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產業園建設、農村金融改革、安徽大別山職業學校發展、旅遊通道和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加快脫貧步伐;建設好天堂寨旅遊扶貧試驗區,大力開發湯家匯、槐樹灣、梅山、響洪甸等生態休閒旅遊資源,積極整合、挖掘紅色旅遊資源,推進旅遊扶貧;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水面資源,大力建設種植、水產養殖等特農特經基地,引進農業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建設農林產品加工基地,帶動農民增收;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支援,加快鉬礦資源開發和深加工步伐。霍邱重點提升行蓄洪區保安功能,建設好經濟開發區、城北工業園區、姚李產業園區和城東、城西湖溼地功能區,依託豐富的鐵礦資源、糧油資源、畜禽資源、水產資源、杞柳資源和人力資源,大力發展鐵礦開採與加工、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業等資源依託型產業。壽縣重點建設好壽春古城旅遊區、經濟開發區、炎劉新橋國際產業園,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旅遊資源和人力資源,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旅遊等資源依託型產業。葉集重點要建好經濟開發區和木竹迴圈經濟產業園,大力發展竹木加工、糧油加工、輕紡服裝、加工製造、商貿物流等產業。實現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貧困狀況明顯好轉。

(三)國家重點縣

基本範圍。主要包括舒城縣和裕安區,國土面積4026平方公里,涉及27個鎮,13個鄉,692個行政村,37個社群,15360個自然村,65.09萬戶,199.51萬人,貧困村240個,貧困人口39.69萬人,貧困率23.37%。

基本特點。農村人口比重較大,工業初期化階段明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缺乏大企業、大產業支撐,自我發展能力不足。舒城縣地處大別山生態屏障區,西部地勢陡峭,耕地偏少,交通不便,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東部杭埠河貫穿東西,地勢較為低窪,洪澇災害較多。裕安區大部分割槽域地處江淮分水嶺地區,西部丘崗地勢明顯,土地貧瘠,中低產田比例大,水土流失嚴重,東部屬於中心城區,但一段時期內仍然缺乏帶動地區發展的實力。

基本任務。在爭取好國家和省各類專案的基礎上,舒城縣重點建設好縣經濟開發區、杭埠經濟開發區、萬佛湖-萬佛山旅遊發展區,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林業資源、旅遊資源、人力資源和鄰近省會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林產加工、輕紡服裝、旅遊和都市農業等產業。裕安區重點建設好都市商貿區、經濟開發區、平橋工業園區和沿淠灣溼地功能區,依託六安瓜片、皖西白鵝等品牌農產品資源和獨山、橫排頭等旅遊資源以及地處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業、汽車零部件加工、新型建材、旅遊等資源依託型產業、都市休閒農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扶貧開發成效明顯,大部分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四)省重點縣

基本範圍。主要指金安區,國土面積1658平方公里,涉及11個鎮,6個鄉,5個街道,311個行政村,24個社群,6757個自然村,30.03萬戶, 86.40萬人,貧困村154個村,貧困戶4.22萬戶,貧困人口13.51萬人,貧困率18.8%。

基本特點。東倚省會合肥,地勢南高北低;滬陝高速、寧西鐵路和312國道橫貫北部和中部,豐樂河、淠河、淠河總乾等河流乾渠縱貫全境,地理位置優越。但由於地處江淮分水嶺丘陵(崗)地區,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農村道路、水利設施等投入不足,農村經濟發展較為緩慢,農民增收任務較為艱難,總體發展水平與全省仍有較大差距。

基本任務。在爭取好國家和省各類專案的基礎上,重點建設合六工業走廊、都市商貿區、經濟開發區、鄉鎮工業集中區和東石筍-毛坦廠-大華山風景區,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旅遊資源以及東部門戶區位優勢,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輕紡服裝、旅遊、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都市休閒農業和現代服務業,與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範園區實現差異化、互補發展,加快整體脫貧步伐。

(五)市示範縣

基本範圍。主要指霍山縣,國土面積2043平方公里,涉及12個鎮,4個鄉, 134個行政村,10個社群,5000個自然村,11.74萬戶,36.53萬人,貧困村80個,貧困戶1.93萬戶,貧困人口6.02萬人,貧困率18.4%。

基本特點。位於大別山北麓,大部分地區屬於限制開發區,地貌特徵為 “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森林覆蓋率75.01%。已基本形成了以特色農林經濟為基礎,大企業、大產業為支撐,旅遊經濟為後勁,生態建設為保障的經濟發展體系,綜合實力邁入全省第一方陣。但該縣經濟發展不均衡,工業主要集中在外山的8個鄉鎮,深山區鄉鎮由於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環境惡劣,自然災害較多,經濟發展緩慢,還存在一定規模的貧困人口,仍需要強化推進扶貧開發。

基本任務。重點保護好生態功能區,建設好經濟開發區、落兒嶺省級園區和衡山-佛子嶺旅遊區、白馬尖-銅鑼寨旅遊區,依託豐富的茶葉、毛竹、蠶桑、油茶、中藥材、石斛、百合、高山蔬菜、板栗、水產養殖等農林資源和水及水能資源、旅遊資源以及現有產業基礎,大力發展裝備製造、食品釀造、農林產品加工、旅遊、水電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一批百億企業和上市企業,努力發展成為脫貧致富的典範。

五、夯實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基礎

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協調推進的原則,統籌區域城鎮、交通、水利、能源、園區、生態、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連通內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體系,為我市扶貧攻堅創造良好條件,為貧困地區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城鎮建設。以提高城鎮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和城鎮接納農村人口轉移的承載服務能力為出發點,加快中心城市、6縣城(含葉集,下同)以及重點鎮道路、供水、供電、供氣、住房、商貿服務設施、物流園區、文化體育設施、防洪排澇設施、汙水固廢處理設施、醫院、學校、車站、綠化、環衛等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把中心城市建設成為大別山區域中心城市、合肥經濟圈副中心城市、安徽省重要加工製造基地、具有濱水園林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把6個縣城建設成為區域的產業叢集中心、經濟輻射中心和人口集聚中心;把特色中小城鎮建設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主陣地。5-2019年內,力爭中心城市人口達到120萬人;霍邱、舒城城關初步建成中等城市;炎劉、姚李、天堂寨、佛子嶺、杭埠、毛坦廠、城南等一批特色工業、旅遊、商貿、交通型城鎮迅速發展,經濟帶動能力明顯增強。

(二)交通建設。積極推進納入國家和省中長期鐵路規劃的重大專案建設,逐步建成“東進西出、北進南下”的現代化鐵路網。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努力構建聯通皖江城市帶、長三角經濟圈、武漢經濟圈和中原經濟區的“四橫兩縱四聯”高速公路網。緊密結合我市“一核兩軸六區”城鎮結構,實施路網升級、路網延伸、路面改造三大工程,努力構建“九射一環十聯”的骨幹公路網。推進旅遊幹線、交通樞紐連線線、省際和縣際斷頭路建設,提高公路技術等級,完善路網結構,實現區域內重要城鎮、經濟中心、重要景區景點通高等級公路。實施縣鄉道改造工程、安保工程和危橋改造工程。升級改建一批連線中心城鎮、農村人口密集聚集區的縣道和鄉道。繼續實施村村通工程建設,加大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力度,推進農村渡口改造、渡改橋和新建農村公路橋樑,解決農村公路“有路無橋”問題,實現所有鄉鎮和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初步建成安全、便捷、暢通、高效的農村公路網。加快淮河主航道和淠河、淠淮、庫區等一般航道以及城鄉公路運輸樞紐站場建設。

專欄4 交通支撐體系

(三)水利建設。以支撐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目標,以確保防洪減災、供水安全為重點,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大力推進治淮、中小水庫除險加固、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泵站更新改造、淠史杭灌區節水改造、農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城鎮防洪、城鄉供水等重點水利工程,加快建設工程水利、資源水利、民生水利、生態水利和城市水利等五大水利,全力構築防洪保安、供水保障與水資源利用、水務管理與服務、水生態環境保護、農村水利發展等五大體系,為保障貧困地區農業增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專欄5 水利支撐體系

(四)能源建設。加快推進華電六安電廠二期工程建設,不斷調整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積極開展抽水蓄能電站、小水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發電、風電和餘熱餘能發電專案建設,逐步提高貧困縣區城鄉電源自給能力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加快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大力推進35千伏、10千伏輸電線路升級改造,提高電網應對自然災害和保障經濟發展的能力。積極推進農村戶用沼氣、聯戶沼氣、養殖場大中型沼氣集中供氣以及鄉村服務網點和沼氣專業化服務組織等專案建設。充分利用豐富的水能資源,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加快建設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和生態能源示範縣。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提高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用電保障水平。

專欄6 能源支撐體系

(五)園區建設。以六安開發區和集中示範園區為核心,以提高貧困縣區開發區承接產業轉移和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發展能力為出發點,積極拓展全市14 個省級開發區(省級園區)發展空間,完善基礎設施,加快擴容步伐,加速產業承接轉移。到2019年,力爭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形成6家產值超百億元園區。有條件的鄉鎮要圍繞各自的資源優勢,建成一批特色化、差異化、規模化鄉鎮工業集中區,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專欄7 各縣區重點建設園區

(六)生態建設。以爭創國家級生態縣、生態文明縣為目標,以“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為抓手,加快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大對貧困地區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旅遊景區、水源涵養保護區建設的扶持力度,推進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等重點生態專案建設。加強城鎮生活汙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高城鎮生活汙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加強水環境保護力度,實行嚴格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制度,確保主要河流水質保持國家水功能區劃標準。加強工業汙染治理,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淘汰落後產能,推進節能減排,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和四旁綠化工程,加大農村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力度,減少農村面源汙染,積極建立生態村鎮、生態家園。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完善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不斷提高環境應急救災能力。

專欄8 生態支撐體系

(七)通訊和資訊化建設。構建貧困地區基礎網路、資訊資料、資料交換三大資訊化基礎平臺,加快電信網、網際網路、有線電視網三網融合和工業化、資訊化兩化融合程序。加快推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手機電視、數字電視寬頻上網等業務的應用。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提高政務效能。積極推廣電子商務,建立和完善網路平臺、網上支付、物流配送、法律諮詢等資訊基礎設施。推進寬頻網路“村村通、戶戶通”工程,不斷擴大農村地區寬頻網路覆蓋範圍,努力構建“三農”服務資訊網路平臺。

六、加快貧困地區產業發展

以加快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為出發點,抓住國家產業政策向貧困地區傾斜和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機遇,大力發展資源依託特徵明顯、覆蓋面廣的特色農業和旅遊文化產業;就業吸納能力大、產業帶動能力強的農副產品加工業、裝備製造業和商貿服務業;財政增收貢獻大、產業鏈延伸能力強的礦產資源開採與加工業,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

(一)特色農業。紮實開展水稻產業提升行動和小麥高產攻關,努力推進特糧特經高效規模化和農業機械化,大力實施畜牧業升級計劃、水產跨越工程、菜籃子工程和農業產業化倍增計劃。積極支援在貧困縣區建設優質生豬、皖西白鵝、家禽、水產、茶葉、油茶、蠶繭、毛竹、席草、柳編、漁業、商品蔬菜、反季節蔬菜、高山蔬菜、中藥材、山核桃、獼猴桃、高山生態稻米等特農特經種養基地。大力建設水稻、小麥、油菜、特農特經等一批現代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區(基地),到2020年,力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基地)超過3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超過5個,加快建成一批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區(基地)。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支援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建設和特色農產品產地認證,積極培育綠色名、優、特農產品品牌。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優先在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建立原料生產基地,優先錄用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創新。大力扶持貧困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村流通服務組織、農村經紀人隊伍和種養大戶發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農村互助金試點,力爭資金互助社覆蓋所有貧困村。實施產業扶貧專案入戶工程,支援貧困家庭發展種、養、加專案,實現每戶貧困家庭有1項以上增收專案。

專欄9 特農特經基地建設目標

(二)農副產品加工業。依託貧困地區豐富的農林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大力發展以勞動密集型為特點,就業容納能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農副產品加工業。推進“168”工程,走“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道路,大力發展糧油加工、畜禽水產加工、油茶果蔬加工、羽繭棉麻加工、木竹草柳加工等現代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大扶持力度,延伸產業鏈條,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覆蓋面廣、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和大型產業化扶貧龍頭企業。支援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融資,擴大生產規模,建設特大型加工企業,增強帶動和輻射能力。通過推進基地化種植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逐步構建起“龍頭企業帶基地、基地聯協會、協會帶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推動貧困地區農業加快發展。

專欄10 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目標

(三)礦產資源開採與加工業。依託霍邱、金寨等縣區豐富的鐵礦和鉬礦資源,大力發展以財政貢獻度高、產業帶動能力強的礦產資源開採業與加工業。依託大昌礦業、首礦大昌、金安礦業、今日盛礦業等骨幹企業,擴大鐵礦資源開發產能,到2020年,力爭實現年採5000萬噸鐵礦石、生產1500 萬噸鐵精粉能力。延伸鐵礦深加工產業鏈,大力發展特種鋼和建築、機械、輕工、五金用鋼材產品和粉末冶金、鑄鍛件、緊韌體、鋼絲繩等鋼鐵製品,到2019年力爭鋼鐵生產能力達到 600 萬噸,不鏽鋼和合金鋼生產能力達到50萬噸。爭取政策,加快推進金寨鉬礦開採與精深加工步伐。有序推進花崗岩、大理石、石英石、膨潤土、鉀長石、石灰岩、各類建築砂石、礦泉水、溫泉水等其他礦產資源開採與加工。

專欄11 礦產資源加工業發展目標

(四)裝備製造業。依託貧困縣區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大力發展就業容納能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裝備製造業。推進“22342”工程,走 “專、精、特、新”道路,大力發展基礎件、基礎材料、電工電器、交通運輸裝置、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機床工具、節能環保裝置、公共安全裝置、風電裝置和電子資訊產品等裝備製造業。引進培育大型裝備製造企業,增強配套產業拉動能力,提高產業倍增效應。鼓勵支援貧困地區因地制宜建設特色裝備製造產業園區,鼓勵支援大型裝備製造企業與貧困縣區、貧困鄉鎮和貧困村簽訂用工協議,優先安排錄用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

專欄12 裝備製造業發展目標

(五)旅遊文化產業。依託貧困縣區豐富的山水、紅色、古色資源,以豐富“遊、購、娛、吃、住、行”六要素為出發點,大力發展覆蓋區域廣、就業貢獻大、帶動能力強的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推進天堂寨旅遊扶貧試驗區建設、景區景點開發建設、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旅遊通道建設、旅遊服務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