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央財政部長講話(通用5篇)

欄目: 講話稿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3.7K

中央財政部長講話 篇1

今天,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召開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我謹代表財政部,對本次大會表示熱烈的祝賀!向長期關心支援財政會計工作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協會全體會員,並通過你們向全國會計工作者表示誠摯的問候!

中央財政部長講話(通用5篇)

20xx年以來,第四屆理事會在財政部領導下,圍繞會計工作中心,服務會計改革大局,團結帶領廣大會員,在推動總會計師事業發展、助力財政會計改革、服務國家經濟建設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成績值得肯定。下面,我重點圍繞協會工作和管理會計問題談幾點意見:

一、快速反映市場對會計行業的需求,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市場化、國際化繼續深入發展,世界經濟進入增速減緩、結構轉型、競爭加劇的時期。國際金融危機的倒逼機制等因素,使我國進入只有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階段。在此背景下,黨的xx屆三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決定,必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社會活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前景。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會計工作是財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部歷來高度重視會計工作。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來,我國會計工作圍繞服務經濟和財政工作大局,不斷完善會計管理體制和機制,健全會計法規制度,加強會計人才培養,推進註冊會計師行業建設,探索構建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體系,有力支援了經濟和社會蓬勃發展。但是,我國在會計標準的建設,會計學術研究和會計實務方面,考慮外部投資者、社會公眾和外部審計較多,而對服務單位內部管理考慮不夠。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在低產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高能耗層面徘徊,除了體制、機制、結構、增長方式等方面的問題外,會計工作管理滯後也是問題之一。粗放式管理,粗放式核算,一些企業和單位的會計工作多年來停留在記賬、報賬層面原地踏步,僅一個“不做假賬”就需要很多年努力,會計工作在及時按照市場經濟需求和經濟發展需要改革和升級,在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情況和支出效益進行深入分析,在制定企業和單位戰略規劃、經營決策、過程控制和業績評價中,尚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從目前看,我國會計工作與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精神相比,與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總部署相比,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預算單位績效管理和加強事業單位治理的新期待相比,仍有廣闊的提升空間,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也迫切要求儘快改革和加強會計工作。

黨的xx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要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總會計師協會作為全國會計人員自願結成的社會組織,是現代市場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全國1400萬會計人員,總會計師起著高階引領作用。總會計師協會作為行業自律性社會組織,要做好協會的工作,必須目光緊盯市場,快速反應市場對會計行業的需求;在目標確定前提下,強調問題導向,調動廣大會計人員的積極性,面對企業和單位發展中的諸多問題,找準關鍵,有效解決,讓會計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支撐和有力的促進作用。

二、加快培育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服務

加快推進管理會計改革,是財政部門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定、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對於推動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進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決算評價和加強事業單位治理具有重要作用,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會計改革,推動會計人才上水平、工作上層次、事業上臺階的重要方向。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並列的、著重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一個會計分支。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為其定義為:管理會計是一門專門學科,在制定和執行組織戰略中發揮綜合作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美國會計學會年會上就正式通過了“管理會計”這個名詞,標誌著管理會計正式形成,傳統會計被稱為“財務會計”。

按照目前管理會計學理論,與財務會計相比,管理會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在服務物件方面,管理會計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提供有效經營和最優化決策的各種財務與管理資訊,為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屬於“對內報告會計”;而財務會計雖然對內、對外都能提供有關企業基本的會計資訊,但主要側重於對企業外部相關單位和人員提供財務資訊,屬於“對外報告會計”。二是在工作重點方面,管理會計的工作重點是面向未來,能動地利用有關資訊預測前景、參與決策、規劃未來、控制和評價經濟活動,屬於“經營管理型會計”;而財務會計工作重點是面向過去,提供並解釋歷史資訊,屬於“報賬型會計”。三是在程式與方法方面,管理會計對企業自身服務,採用的程式與方法靈活多樣,具有較大的可選擇性;而財務會計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等有較固定的程式與方法,並受會計規範的約束。總之,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核算擴充套件到解析過去、控制現在與籌劃未來的有機結合。

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要在預算管理制度、稅收管理制度和財稅體制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會計改革也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全國有 828.7萬個各類企業法人單位,有96.5萬個行政事業單位,還有一大批小微企業和民間非營利組織,這些企業和單位的基礎核算、管理升級、效益提高都離不開會計工作。會計工作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支撐、支援和促進作用,必須隨著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及時進行改革和升級。如果說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關鍵在於推動經濟轉型,那麼,打造中國會計工作“升級版”的重點就在於大力培育和發展管理會計。

管理會計主要服務於內部管理需要,通過利用相關資訊,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包括成本管理、預算管理、風險控制、績效評價等多個方面。通過強化管理會計應用,有助於提振企業管理,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價值創造力,進而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有助於更加科學、全面地衡量企業和單位的績效,加強市場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進而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有助於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完善、規範、透明、高效的現代政府預算管理制度,進而促進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在國際上,美、英等西方國家,管理會計應用廣泛,成效明顯,積累了一些經驗。民間組織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通過釋出管理會計公告等方式,建立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引導各單位開展管理會計工作;二是通過推行管理會計師資格認證制度等方式,建立管理會計人才評價體系,引導各單位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三是通過加強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總結提煉管理會計案例示範等方式,促進管理會計人才素質提升。據瞭解,在這些國家,具備管理會計師資格的人員往往更受到企業青睞,越來越成為聘任CEO(執行長)、CFO(首席財務官)的重要參考。

在我國,管理會計也有不少成功探索和有益嘗試。理論界和實務界對發展管理會計的呼聲很迫切。但是,我國管理會計現存在理論體系缺乏、工具方法應用不廣、專業人才匱乏、資訊化支撐不足等問題,影響了管理會計的發展,尤其是管理會計人才匱乏,成為制約管理會計發展的瓶頸。

立足國情、借鑑國際,我國管理會計改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系列講話精神為指導,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全力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研究;構建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和管理會計資訊化建設。爭取在3-5年內,在全國培養出一批管理會計師,為全面提升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效益和資金使用效益服務。力爭通過5—20xx年的努力,使我國管理會計躋身於世界先進水平行列。

三、主動作為,實現行業發展新跨越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總會計師條例》對總會計師的設定、職責和許可權都做出了明確規定。《總會計師條例》規定,“總會計師組織領導本單位的財務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等方面的工作,參與本單位重要經濟問題的分析和決策”,“負責對本單位財會機構的設定和會計人員的配備、會計專業職務的設定和聘任提出方案”等。從目前的情況看,總會計師在履行職責和發揮作用方面,到位、缺位、沒位三種情況並存,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總會計師協會要加大協會工作力度,鼓勵到位的,督促缺位的,依法支援沒位的,促使總會計師履行其法定職責,維護其合法權益。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是全國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總會計師自願結成的全國性組織,是行業自律組織。協會是總會計師與政府、社會聯絡溝通的橋樑;總會計師是單位領導班子重要成員,是加強企業和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領導者,在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起著高階引領作用;管理會計師和會計師是總會計師的左膀右臂;1400萬會計人員是總會計師完成工作任務的堅實基礎。全國梯次配備的會計人員,形成了一個牢固的金字塔,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基礎性服務和強有力的專業支援。

黨的xx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推進社會組織明確權責、依法自治、發揮作用。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中央關於社會組織發展的新要求和各界對於管理會計改革的新期盼,為協會發展帶來了明媚春天,協會工作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協會要緊緊抓住當前有利時機,主動作為。

我對協會工作提幾點希望:

一是緊緊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加強行業建設。要創新工作思路,將總會計師行業建設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緊密結合,著眼於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等,進一步推動現代總會計師制度建設。要加強行業自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著力構建行業誠信體系,不斷加強會員職業道德建設,推動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準整體提升,推動各單位貫徹落實財經法規、執行財經紀律,維護財經秩序。要加強會員服務,增強協會的凝聚力、會員歸屬感和行業公信力。

二是緊緊圍繞管理會計發展,創新行業服務。要主動融入管理會計改革,積極發揮智庫、宣傳和推動作用。要研究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探索繼續教育的新途徑、新方式;研究構建中國自己的管理會計標準體系,研究管理會計資格認證制度等。通過發展和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推動會計工作由核算向理財、管理和決策轉變,推動會計人員從單純的記賬者向理財者、管理者、決策參與者提升,促進會計人員社會公信力、社會影響力和社會地位的提高。

三是緊緊圍繞增強國際影響力,深化對外交流。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需要中國。我們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加強與國際同業組織之間的聯絡和互動,拓寬交流領域,深化交流層次,吸收借鑑其在會員管理、行業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做法,提高我國總會計師隊伍的國際視野和水平,促進我國管理會計事業的加速發展。要更加積極地參與會計國際事務和國際規則的制定,提升我國會計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通過以上工作,使協會成為國際國內的“金字招牌”。

同志們!財政部歷來高度重視總會計師事業。20xx年部黨組理順了協會管理體制,體現了對協會工作的認可和期待。希望各級財政部門也要重視支援協會工作,健全體制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府服務,為總會計師事業發展、為管理會計事業發展、為財政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組織保障。希望大家抓住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堅定信心,齊心協力,融入改革大潮,積極探索,勇於實踐,進一步提高會計行業發展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中央財政部長講話 篇2

20xx年底,財政部印發了《關於開展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財政部統一部署,組織開展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工作,正式拉開了全國大規模財政基層培訓工作的序幕。20xx年4月,財政部印發了《關於開展鄉鎮財政幹部培訓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拓展了財政基層培訓工作內容和範圍,使得財政基層培訓既面向政策受益方,又面向政策具體執行方案。 截至20xx年底,以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和鄉鎮財政幹部培訓為主體的財政基層培訓工作已經在區域上實現了全覆蓋。從培訓規模上看,三年來,全國累計約有183萬人次的村會計、村報賬員、村幹部、村民理財小組成員等參加了財政支農政策培訓,27萬人次的鄉鎮財政幹部參加了業務技能或綜合素質培訓,培訓總人數達到210萬人次。經過全國各級財政部門的共同努力,目前財政基層培訓的年培訓規模從逐步擴大到趨於穩定,可以基本實現每2—3年,將基層財政、財會及相關人員輪訓一遍。

三年來,財政基層培訓工作準確把握工作的切入點,始終站在財政政策宣傳貫徹的基層交匯點,緊緊抓住財政支農政策的受益人——廣大的農民群眾,以及財政支農政策的一線執行者——鄉鎮財政幹部、農村幹部和財會人員,開展財政政策宣傳解讀和貫徹落實的雙向培訓,使得廣大農村幹部和農民群眾對財政支農惠農的各項政策“心知肚明”,同時使執行者的政策執行能力、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得到提高,進一步拉近了財政部門與農村基層幹部的距離,密切了各級政府部門與農民群眾的關係,樹立了財政部門良好形象,從而促進了財政“兩基”建設,有效增強了財政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

一、認清形勢、把握方向,財政基層培訓工作任重道遠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財政政策作為黨和國家巨集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在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改革中的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上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公共財政、民生財政的深入發展,許多與老百姓,特別是與農村、農業、農民息息相關的財政政策陸續出臺,對基層財政幹部的政策理解力、執行力和業務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財政基層培訓工作帶來了新的、更大的機遇和挑戰。

(一)中央的戰略部署把基層培訓工作提到了一個新高度

20xx年11月中央辦公廳轉發的《中央組織部關於加強和改進基層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必須進一步增強做好基層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基層幹部教育培訓擺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來抓,做到思想上更加重視、措施上更加務實、保障上更加有力,不斷提高基層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水平。

財政基層培訓工作的兩個核心主體是農村幹部和鄉鎮財政幹部。抓好財政基層培訓工作是財政部黨組及各地財政廳(局)黨組積極貫

徹落實中央加強和改進基層幹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是一項長期的應時、應勢、應需之舉,絕不是權宜之計。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新挑戰,我們必須看到財政基層培訓工作還存在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和薄弱環節。要以中央戰略決策提出的新高度為標杆,用心謀劃、勇於進取,切實推動財政基層培訓工作持續、健康、深入開展下去。

(二)財政“兩基”建設給財政基層培訓工作提出了新任務 “”時期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這一時期,財政深化改革、健全公共財政體系、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強化財政巨集觀調控手段、推動經濟轉型的任務很重,這就要求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財政管理水平。20xx—20xx年,財政部陸續印發了十餘個加強涉農資金管理的通知,這些政策和管理要求的落實關鍵環節在縣鄉財政幹部。縣鄉財政是財政管理的重要責任主體和載體,加強財政“兩基”建設,提高財政政策效率與預算管理水平,切實加強財政監督管理,確保財政強農惠農富農資金安全規範有效使用,這一系列財政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都要通過基層一件件具體的管理工作去體現、去落實。正如謝旭人部長指出的“全面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水平,重點在基礎,關鍵在基層。”而“全面加強各項管理基礎工作,大力推進基層建設”的根本因素在人,要有一支具備較高政策水平、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基層財政幹部隊伍作保證。這是財政“兩基”建設給財政基層培訓工作提出的新任務。

據統計,目前,全國財政幹部約49萬人,其中,縣級財政幹部約有20萬,鄉鎮財政幹部近19萬,也就是說全國財政幹部職工中有近80%是縣及以下的基層財政幹部;具體到鄉鎮一級,這一比重也佔到將近40%。因此,基層財政幹部是整個財政幹部隊伍的基石。目前,基層財政幹部在年齡結構、文化程度、專業水平以及隊伍穩定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和不足,這樣的狀況與全面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加強財政“兩基”建設的總體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各級財政部門必須下定決心、花大力氣,對基層財政幹部進行大規模、一竿子插到底的業務和綜合素質培訓,並逐步實現財政基層培訓工作的規範化、常態化和日常化。

(三)基層幹部的培訓呼聲給財政基層培訓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今年的中央一號檔案明確提出了加大投入強度和工作力度,持續推動農業穩定發展的目標任務,明確要求要持續加大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有關“三農”的政策精神,中央財政一直把“三農”作為財政支出增加的重點,使公共財政對“三農”的覆蓋持續擴大。從20xx年的1500多億元到20xx年的8183億元,20xx年更是首次突破萬億元,達到10408.6億元,中央財政安排“三農”的投入8年增長了約6.7倍,特別是今年預計突破120xx億元的規模。這麼巨大的財政資金投向農業、農村、農民,細分到田間地頭、家家戶戶,最直接的政策落實者就是基層財政幹部和農村基層幹部。他們必須把政策“讀懂吃透”,按規定認真核實每戶每人的補貼標準,大

量的基礎資訊資料需要他們採集、彙總、核實;鄉鎮財政幹部還擔負著工作環節最末端最直接的財政資金監管任務。客觀上講,當前大量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資金蜂擁而下,資金渠道的多樣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豐富性、原則性、複雜性和靈活性,都使農村基層幹部和鄉鎮財政幹部普遍感到自己所肩負的工作任務重、責任重,工作難度大、壓力大,甚至達到了空前的程度,他們深感自身的政策水平、綜合素質與實際工作要求差距甚遠,特別是對政策的理解力、執行力迫切需要提高,財政、財會業務知識急需補充、更新和完善,他們迫切希望得到有針對性的、權威的業務培訓和素質培訓,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工作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具體問題。

基層工作的複雜性、敏感性,加上基層財政幹部的培訓需求和呼聲,就是對財政基層培訓工作的新要求。財政基層培訓工作必須認真總結經驗,從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入手,做好培訓需求調查,狠抓培訓質量,豐富培訓內容和形式,使基層培訓工作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能更好地滿足基層財政幹部的和廣大農村幹部的學習和工作需求,切實達到“讓基層幹部受教育,讓基層發展增動力,讓基層群眾得實惠”的培訓目標。

二、立足長遠、務求實效,推動財政基層培訓工作持續深入開展

(一)立足長遠,構建財政基層培訓工作長效機制

加強和改進財政基層培訓工作是一項事關推進財政“兩基”建設和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程序,事關農村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大局,著眼長遠的系統工程,是一項艱鉅、繁重、長期的任務,需要我們以巨集觀的、長遠發展的眼光,把它當作一項偉大的事業來對待,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僅僅滿足於採取臨時措施,解決眼前問題,取得一時的成績。要充分認識到,目前財政基層培訓工作所取得的成績,還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改革大局對基層財政幹部隊伍的整體需要。財政改革的逐步深化、財政政策的不斷出臺,隨時都在對基層財政幹部提出新的要求;幹部隊伍的新老交替在為財政事業發展帶來新活力的同時,也對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新挑戰。財政基層培訓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而需要一點一點地積累,一步一步地推進。這都需要我們著眼長遠、立足大局,持之以恆,謀求財政基層培訓事業的長久發展;需要我們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在培訓管理的重點環節上摸索規律、提出辦法,並逐步固化成制度,形成完整的管理鏈條,實現財政基層培訓工作的規範化和制度化。第一,切實加強財政基層培訓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財政部門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責任;要充分發揮基層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在巨集觀指導、組織協調和檢查督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統籌規劃培訓工作,進一步理順關係、協調分工,明確職責、強化職能,並積極爭取其他相關部門的支援合作,確保財政基層培訓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第二,加強“頂層設計”,注重統籌規劃,科學有序推進財政基層培訓工作的開展。要在培訓物件、培訓範圍、培訓規模、培訓內容、培訓計劃執行、培訓組織管理以及培訓資源共享等方面加強對全國財政基層培訓工作的巨集觀指導和統籌協調。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財政部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區基層財政幹部和農村幹部的實際狀況和培訓需求,合理設定培訓目標,並依此制定科學的中長期培訓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保證培訓工作科學有序、持續穩定、規範高效。第三,加強經費管理,滿足財政基層培訓工作需要。各級財政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專項培訓經費的管理,完善制度建設,規範支出範圍,嚴格審批程式,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專項培訓經費使用安全、節約、高效。

(二)力求實效,狠抓培訓質量控制不放鬆

培訓質量的好壞,始終是評價培訓成效大小的“金”標準。第一,好的培訓質量要靠好的質量控制體系來保證。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基層培訓考核評價制度,對培訓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後進行全程質量和效果的評估和監控,及時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使培訓質量可控、可靠。第二,培訓工作是以人為中心的,培訓組織者、受訓者和培訓師資構成了培訓工作的三個核心要素,也成為了培訓質量的三大控制源。一方面,要建立培訓物件和培訓組織者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培訓物件的主觀能動性,要把培訓同崗位設臵、幹部選拔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培訓職能;另一方面,要注重師資的選拔和培養,要有完善的師資培訓方案,建立實用、高效的師資庫,要處理好專職師資與兼職師資的關係。基層培訓給師資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層師資不僅要會講政策理論,還要熟悉政策執行的方法、措施,因此要把專業院校的教師同兼職上課的財政部門業務骨幹結合起來,給他們創造相互借鑑、取長補短的機會和條件。第三,培訓質量的提高需要進一步加強培訓教材建設。加快財政支農政策培訓和鄉鎮財政幹部培訓的教材體系建設,注重培訓課題研究,促進培訓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為培訓工作的可操作方法和現實成效。各地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做好補充教材資料的開發編寫工作,避免重複浪費。

(三)按需培訓,更好地服務基層幹部群眾

“按需培訓、因材施教”是財政基層培訓工作的重要原則。要按照“推進幹部教育培訓改革創新,要在搞好分類培訓和按需培訓上下功夫”的要求,讓財政基層培訓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基層幹部群眾學習培訓需求貼得更緊。過去三年,財政基層培訓工作在按需施教、分類培訓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比如,財政支農政策培訓按崗位對村會計、代理機構會計、報賬員、村幹部等分別設臵培訓內容進行培訓;各地鄉鎮財政幹部培訓針對本地實際、業務重點和薄弱環節開展培訓等。總之,貼近基層培訓需求,增強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的思路、方法、舉措有很多,這需要我們深入瞭解基層實際,做足培訓需求調查,真正想基層幹部所想、急基層幹部所急,真心實意為他們服務。

(四)德育為本,以德修身,不斷提高受訓學員和培訓工作者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

教育培訓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必須把提高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統一起來。財政基層培訓工作必須始終堅持把德育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和黨風廉政教育放在突出位臵,貫穿培訓工作始終。要促使農村基層幹部和鄉鎮財政幹部在各種風浪和誘惑面前經得住考驗,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讓他們懂得在基層工作中,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的重要性,讓他們在道德情操方面成為群眾的表率,成為農民群眾的領路人、貼心人。在工作中,我們不僅要致力於提高受訓學員的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還要致力於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盡職盡責、甘於奉獻的培訓工作者隊伍。財政基層培訓工作能否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把握住難得的發展機遇,保持持續、深入、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三農”、服務基層,關鍵在於能否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思想過硬、業務一流的財政基層培訓工作者隊伍。

中央財政部長講話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們:

黨的“”如春風化雨,給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指明瞭正確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各行各業的人們都在學黨章學精神學先進,找四風找差距找根源,以此來提高黨性、提高認識、提高能力。

在這春潮滾滾的實踐活動中,我們上高縣財政局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五比五看”活動,這是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化和深入化。比正氣看作風,比服務看效率,比互助看團結,比奉獻看成績,比廉潔看品行。每一比,每一看,都是對我們工作能力的考量!對我們業務素養的監督!對我們核心價值的品鑑!

工作在財政崗位上的我們,有著比其他行業更重的職業責任和操守。所以每天醒來,我都要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貪慾,存沒存善念?一身正氣為財政,兩袖清風給人民。我作為一位在財政戰線工作多年的老兵,始終恪守著一種職業信仰:敬業、忠誠、奉獻、創新。我在基層工作時,正值稅費改革初期,為不影響涉農補貼的發放,很長一段時期我沒日每夜地收集整理農戶的基礎資訊,經常加班到深夜,當看到一個個淳樸的農民領到財政補貼後露出笑容時,我覺得再辛苦也值得。

我們管的是全縣人民的錢,是上高人民的“大管家”。替國家和人民管好錢,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財力充分地統籌好、支配好、使用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我局相繼推行了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等多項財政改革,在改革中逐步提升業務素養,順應改革需求,爭做行業標兵在我們視窗蔚然成風!當我調到支付中心視窗工作時曾一度擔心,自己能否勝任這裡的工作?哲學家保羅·薩特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個是高懸在我們頭頂的日月星辰,另一個就是深藏在我們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就是這份信仰,讓我毅然決然地擔起了這份責任!支付中心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部門。作為財政局的服務視窗單位,要面對縣直100多個行政事業單位的支付稽核與撥付工作,業務繁重,稍有不慎,就會給縣財政資金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每月的用款額度申撥非常講究時效性、準確性,現在雖然使用電腦操作,但數字還是得一筆筆對著原始單據核對,對著電腦久了,視力急劇下降,為了不耽誤單位用款,做到數字的“零誤差”,加班是常有的事,有時甚至連孩子都無暇顧及,每當這時候,都會感覺愧對孩子。

工作的熱情如火一般燃燒著我的心。每天我都以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對每一位前來辦事的人,我都會面帶微笑地服務,我相信微笑所傳遞的正能量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制勝法寶,駕輕就熟的首問負責制和工作人員行為準則讓我贏得了一個又一個讚譽的回眸,獲得一次又一次微笑的回饋!

比一比,找差距;看一看,正衣冠。愛崗敬業,服務視窗,熱情似火,奉獻如歌。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如果我們每一個財政人都能順應潮流,與時俱進,在輝煌財政事業的長河裡,我們將劈波斬浪,一路高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中央財政部長講話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朋友們:大家好!

20xx展翅辭舊歲,20xx狂嘯迎新年。身披拼搏的風塵,滿懷勝利的喜悅,我們迎來了又一個嶄新的春天。征途如虹,歲月如歌,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感受一年來的豐收喜悅,一起度過這美好的時光。在此,我謹代表財政局班子全體成員,向前來參加聯歡的各位領導及帶來歡歌笑語的廣電中心、縣豫劇團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向全域性的幹部職工緻以最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

歲月不居,天道酬勤。即將過去的20xx年是我縣財政工作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克服各種不利因素,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全年財政總收入預計可達萬元,再創歷史新高;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支出得到有效保障,“三農”、社保、教育等支出規範有序;財政改革進一步深化;財政監督引向深入;財會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財政事業的蓬勃發展,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今日的絳縣財政活力四射,生機勃勃;今日的絳縣財政,正以強者的姿態和勇氣迎來更為璀璨的明天。這是各級領導關心支援的結果,是社會各部門協作配合的結果,更是我們財政人同心同德,共同拼搏的結果。絳縣財政的每一份成長,都飽含著全體幹部職工的辛勞和汗水;絳縣財政取得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全體幹部職工的智慧和心血。我們深愛著飽含責任、榮譽、勤勞、勇敢、團結、真誠氣息的絳縣財政,我們為能在這樣的集體一起工作、生活和奮鬥而倍感自豪和驕傲。

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策馬加鞭。新一年新起點新徵程新希望。20xx年是“”的重要年,也是絳縣財政的改革發展之年,充滿希望之年,奮發進取之年。歷史賦予我們神聖的責任,時代把我們推到新的更高的起點。我們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紮實工作,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依法行政,實施依法理財,狠抓增收節支,深化財政改革,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構建和諧絳縣做出新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豪情滿懷;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讓我們高舉香茗美酒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祝願古絳經濟更加突飛猛進,祝願絳縣財政事業更加蒸蒸日上。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謝謝大家!

中央財政部長講話 篇5

同志們:

為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積極穩妥地促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由中宣部牽頭,會同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稅務總局等相關部門對原國辦發[20xx]105號檔案進行了修訂,形成了新的《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規定》和《文化體制改革中支援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並以國辦發[20xx]114號檔案印發給各地方和各部門。與原檔案相比,新檔案在注重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基礎上,政策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大,更加突出了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認真學習、深入瞭解相關規定,對於貫徹落實檔案要求,加快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各級財政部門一定要認真學習,準確把握檔案規定的內容和實質,不折不扣地抓好貫徹落實。根據培訓班的安排,上午歐陽堅同志就檔案出臺的總體情況進行了說明,一會兒稅務總局的同志將就稅收優惠政策問題進行講解。我主要講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兩個規定中相關財政政策予以解釋和說明,幫助大家理解和把握好幾個重點問題;二是對財政部門進一步支援文化體制改革工作談幾點體會和建議。

一、關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和支援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中相關財政政策的解釋和說明

與原國辦發105號檔案相比,就相關財政政策而言,現國辦發114號檔案的兩個規定中分別對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管理工作和完善文化企業投融資政策兩個方面進行了重點修訂和完善,增加了一些具體條款。為便於大家準確理解和把握,我將對這兩個問題進行重點闡述和說明。其他基本為延續性政策,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一)關於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管理

長期以來,我國國有文化資產管理相對薄弱,政府和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之間資產管理界限不清晰,國有文化企業產權主體模糊,缺乏權威的、法定的出資人機構。在文化體制改革試點階段,如何切實加強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過程中國有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如何建立健全國有文化企業資產管理體制,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xx]14號)中明確提出“按照權利、義務和責任相統一,管資產和管人、管事相結合的要求,抓緊制定《國有文化資產管理辦法》,加強對國有文化資產的監督管理。” 20xx年4月,中央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紀要提出“由財政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國有文化資產管理辦法”。經過廣泛調研和充分協商,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20xx年,財政部、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印發了《關於在文化體制改革中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管理的通知》,明確了財政部門對國有文化資產的監管職責和黨委宣傳部門、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相應職責,強調通過完善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以加強對國有文化資產的監管,實現管人、管事、管資產的結合。為加快中央出版單位的改革步伐,加強中央出版單位轉制和改制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今年,財政部會同中宣部、新聞出版總署制定下發了《關於中央出版單位轉制和改制中國有資產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中央出版單位轉制和改制時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要求以及相關部門的職能。

在制定出臺相關檔案的基礎上,修訂《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規定》時,單獨增加了“關於國有文化資產管理”的內容。要準確理解和把握這部分內容,我認為,主要應明確以下幾點:

1.明確由財政部門履行國有文化資產監管職責。

國有文化資產按照經營屬性可分為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一般來說,前者主要指文化企業所屬的資產,後者指文化事業單位所屬的資產。關於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問題,20xx年,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制定下發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第36號令),明確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實行“國家統一所有,政府分級監管,單位佔有、使用”的管理體制,由財政部門對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實施綜合管理。文化事業單位資產應按照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統一進行管理。關於國有文化企業資產管理問題,一直以來,尚未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是根據國務院授權,履行中央所屬企業(不含金融類企業)國有資產的出資人職責,目前所監管企業為146戶。金融類企業資產則由財政部門負責監管。與一般經營性企業不同,文化企業生產的文化產品和提供的文化服務具有商品和意識形態雙重屬性,從而決定了文化企業必須把社會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國有文化企業資本結構變更、經營者業績考核和任免等事項都不同於一般企業,有其特殊的要求。國有文化企業資產監管也應區別於一般企業,而採取特殊的監管辦法。20xx年,在批覆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和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組建方案時,國務院授權財政部對兩家公司經營性國有資產進行監管。《關於在文化體制改革中加強國有文化資產管理的通知》(財教[20xx]213號)檔案明確規定,財政部門要切實履行對國有文化資產的監管職責。今年,財政部“三定方案”中進一步明確由相關司局“負責中央級國有文化企業資產和財務管理”。

2.要理順財政部門與文化行政主管部門、黨委宣傳部門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的關係。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和相關檔案規定,財政部門、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和黨委宣傳部門等要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做好國有文化資產管理工作。財政部門是國有文化資產的綜合監督管理部門,應負責牽頭制定國有文化資產管理辦法,按規定辦理相關資產變動、產權管理等審批事項。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的主管部門應負責對本部門所屬企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實施監督管理。文化行政主管部門在黨委宣傳部門的指導下,按照部門職責對所屬企事業單位的國有文化資產實施具體管理,此外,可根據法律規定,對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涉及的相關行政許可事項進行審批,如出版單位合併或分立等行政許可事項應報同級新聞出版主管部門審批等。黨委宣傳部門應負責做好宣傳文化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幹部的監督管理、文化體制改革的組織協調和宣傳業務的指導工作以及重大國有文化資產變動事項(包括國有文化企業重組、股份制改造等)的審查把關。各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應負責對本單位佔有、使用的國有資產實施具體管理,確保國有文化資產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3.切實加強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工作。

具體要抓好兩個環節,一是轉制過程中,一是轉制後。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應認真做好資產清查、資產評估等基礎工作,有關結果應按照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辦法規定,報同級財政部門批准或稽核備案,涉及國有資產劃轉的,應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批。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或改制方案中涉及國有資產事項,應報財政部門稽核同意後方可批覆。按照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方向要求,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後應儘快實現政企分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原黨政機關直屬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後,應與其主管主辦單位脫鉤,資產財務關係在財政部門單列,由財政部門直接履行國有資產與財務監管職責;而原企事業單位所屬的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後,其國有資產隸屬關係可按國家規定保持不變,相應國有資產監管體制也維持不變。舉個例子,如教育部所屬高等教育出版社轉製為企業,就應該按照黨政機關不得辦企業的要求,與教育部脫鉤,由財政部直接履行其資產和財務監管職能;而教育部直屬高校的出版社轉製為企業,其隸屬關係可保持不變,由財政部按照事業單位所屬企業資產和財務管理的規定,對其進行監管。國資委歸口管理的中央企業所屬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則應按照國有企業資產管理辦法,由國資委進行監督管理。據瞭解,在文化體制改革試點過程中,各地方對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也進行了一些探索,相關政策不盡一致。各地方應按照國家的統一規定,結合本地實際繼續探索實踐,逐步調整、完善和規範。

(二)關於完善文化企業投融資政策

由於文化企業特殊的文化及意識形態屬性,資本的准入問題使得文化資本市場管理較之一般的資本市場管理更為複雜。投入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文化企業發展的“瓶頸”。針對我國文化企業發展面臨的投資渠道不暢、文化企業融資困難和投資的盲目性等問題,迫切需要國家財政從資金和政策方面進行扶持,發揮示範性和導向性作用,推動建立文化企業投融資平臺,從而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加快實現文化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文化體制改革中支援文化企業發展的規定》中就此方面問題進行了修訂和完善。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援文化企業發展。

在我國,直到20 世紀90 年代,文化才被作為產業納入經濟發展軌道,文化產業這一概念才被普遍接受。長期以來,國家財政對文化的投入主要是支援事業發展,並沒有專門的文化產業專項資金。20xx年,按照國務院要求,中央財政設立了“扶持動漫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當年安排2億元,重點支援了動漫市場監管、優秀動漫原創產品創作生產和動漫公共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等關鍵環節。20xx年,中央財政預算安排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10億元,除繼續支援動漫產業發展外,還將重點支援新聞出版、電影等文化產業發展。另外,近年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也相繼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目前,各級財政部門對文化產業的投入力度正在不斷加大,需要強調的是,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分配和使用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彌補市場失靈的原則。我國文化產業正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在公共技術平臺、公共資訊平臺以及人才建設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市場缺陷,特別是從市場投資的角度,文化產業的投資無論是用於形成固定資產的文化基本建設投資,還是用於形成流動資產的文化智慧財產權投資和用於培育文化戰略後備資源的投資,其建設、創作、培養週期和成型期都比較長,而且風險比較大,因而常常存在市場失靈的情況。按照經濟學理論,公共財政此時要介入產業的發展,以彌補市場失靈和市場缺陷,推動市場經濟的正常執行。因此,文化產業專項資金使用的第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彌補市場失靈,這將直接決定專項資金的功能、目標以及資助的物件與範圍。反過來說,對於那些不存在市場失靈的領域,專項資金就不應該參與,否則會干擾或扭曲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

二是發揮槓桿效應的原則。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數額畢竟是有限的,要想放大資金的效果就應該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效應,利用財政資金的槓桿撬動社會資本進行文化產業投資,促進投資主體和渠道的多元化,構建完善的文化產業投資的資本市場和投融資體制。也就是說,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目標不應只是扶植具體的文化專案,而是要通過財政投入的示範和槓桿作用,培育規範的市場主體與市場環境,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領域,最終建立完善的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機制。

三是注重效率考核的原則。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設立與管理應該圍繞財政管理與改革,堅持以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為導向,要加強管理和監督工作,特別是要實現監督方式從集中性、臨時性的事後檢查逐步向事前稽核、事中監控與事後專項檢查相結合轉變。要建立覆蓋申報立項、資金流向、管理活動、制度運作、資金使用、效益產出等環節的全過程、全方位的績效責任制,使每一個環節都成為提高績效的責任中心,並構建相應的的激勵機制。同時,要針對文化產業的特殊性,設定合理的評價程式和評價指標,使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績效考核納入科學化與規範化的軌道。

2.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提高文化企業融資能力。

按照上述財政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所應堅持的基本原則,針對當前文化企業融資困難、投資主體缺乏的主要問題,財政部門應切實轉變財政資金直接投資於文化企業的方式,積極探索通過貸款貼息、設立投資基金等,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文化企業,利用資本市場拓寬文化企業融資渠道。

一是研究制定文化企業貸款貼息、信用擔保等辦法,引導商業銀行給予貸款支援。我國文化企業發展時間不長,還處於市場培育期,尚未形成相對成熟的運營模式和持續盈利能力,其風險很難評估。而且文化企業的主要資產形式是品牌和無形資產,這類資產的市場價值評估缺乏權威的標準和方法,難以得到銀行認同,其他資產中可拿出作為貸款抵押的則屈指可數。為扶持文化產業發展,近年來,很多國家在拓寬文化企業融資渠道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以發展電影產業為例,法國財政部與文化部共同成立了電影與文化產業融資局,以提供貸款信用保證方式為文化企業貸款融資進行金融擔保,併為中小文化企業提供一系列專業服務,幫助其從商業銀行那裡獲得金融支援。借鑑世界其他國家扶持文化企業的經驗和做法,針對我國文化企業的特點,各級財政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研究,積極採取貸款貼息、信用擔保等方式,鼓勵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支援,鼓勵發行企業債券,鼓勵擔保和再擔保機構開發適應文化產業的貸款擔保服務。另外,在支援文化出口方面,可採取保險費用補貼、績效獎勵等方式,鼓勵我國文化企業“走出去”,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二是探索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培育文化領域的戰略投資者。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是借鑑成熟資本市場“創業投資基金”的運作方式,通過向多數投資者發行基金份額設立基金公司,由專業機構管理基金資產,按照投資收益分成並從事實業投資的金融創新工具。由財政部門發起設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與大型金融機構合作,面向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等機構投資者定向募集,可以充分發揮財政預算資金的引導作用,發揮資本市場的優勢,通過金融機構自身良好的融資平臺,調動社會閒散資金,建立多渠道的社會投入機制,更好地扶持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作為文化領域的戰略投資者,應主要對重點領域,如影視、出版、動漫等領域的文化企業進行投資,推動相關產業鏈條中最重要環節的價值增值,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和投資基金收益最大化。目前,財政部正在會同相關機構研究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地方財政部門也可以積極開展相關研究,支援和促進區域內文化產業發展。

二、關於財政部門進一步支援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的思考和建議

推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舉措,對於加快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全面協調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黨的xx大報告中,站在新世紀新階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高度,向全黨發出了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號召,提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營造有利於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環境”,為我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指明瞭方向。今年4月份召開的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對文化體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明顯進展。這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各級財政部門一定要充分認識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學習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支援改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創新支援方式,更好地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向縱深發展。

文化體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時間緊、任務重,必須善於抓住重點,在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從而帶動各方面改革的不斷深化。藉此機會,我想就此方面談點認識和體會,供大家參考。

1.要圍繞培育合格文化市場主體,努力在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支援文化產業發展上取得新的進展。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產業發展離不開健全的市場機制和體系,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的正確選擇,體現了中央重塑文化市場主體的要求,符合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要積極創造條件,制定相關財稅優惠政策,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逐步轉製為企業,面向市場,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生力量。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和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精神,當前重點要在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和人員安置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定,支援做好人員分流安置和社會保障等工作。要借鑑經濟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改革的經驗和做法,通過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保障平穩過渡,“扶上馬送一程”,幫助其培育成為新的文化市場主體。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的同時,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進行規範的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力爭打造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文化企業,使之成為文化市場上的主導力量。在支援文化產業發展方面,當前,要以扶持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為重點,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完善相關財稅優惠政策,支援一批戰略意義大、有市場發展前景的文化資源專案產業化;要加強針對文化產業的高新技術研發,支援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產業,提高文化產業的科技含量,催生新的文化業態,培育新的文化產業生長點,推動我國文化產業不斷升級,增強國際競爭力。同時,要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努力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2.要圍繞改善服務、增強活力,努力在支援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上取得新的進展。

國家興辦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群眾藝術館、美術館等為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單位,屬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要根據其發展目標、規模和標準,核定此類文化單位正常運轉和實施專案的支出,並予以必要的經費保障,重點支援公益性文化設施的內容建設、功能建設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同時,按照“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方針,把加大投入力度與改進投入方式有機結合起來,以規模定崗位、定人員,以向公眾提供服務的質量和數量確定財政補助數額,建立和完善獎勵機制,逐步提高具有激勵性質的經費投入比例,促進文化單位深化內部機制改革,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社會效益。

按照長春同志指示精神,今明兩年財政將重點支援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並要以此為契機,實現“三個結合”:一是與文化體制改革中公益類文化事業單位改革要求相結合,進一步加大博物館經費保障力度;二是與構建公共財政體制相結合,進一步完善財政投入方式,激勵博物館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三是與博物館執行規律相結合,推進我國博物館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博物館是保護、展示歷史文化遺產和人類環境物證的文化教育機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宣傳其文明成就和發展水平的重要視窗。因此,我們建議將博物館按照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播的重要程度科學界定和分級,將代表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重點博物館確定為國家級博物館,由中央政府承擔更多的投入和管理責任。省級和省級以下博物館也要按此原則,進行科學的分級,加強資源整合。市級和縣級應重點發展特色博物館,避免重複投資。為支援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中央財政設立了專項資金,重點補助地方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所需資金,支援各省市國家級博物館提升服務能力,鼓勵地方博物館改善陳列布展和舉辦臨時展覽,對免費開放工作突出的省份給予獎勵等。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調研和論證,研究制定圖書館、美術館等其他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政策,支援提高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3.要圍繞完善投入保障、創新執行機制和服務方式,努力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取得新的進展。

隨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國家財政實力的不斷增強,各級財政必須進一步加大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同時,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突出支援重點:一是向基本公共文化需求傾斜。在積極配合做好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清晰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區分基本公共文化需求與非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基礎上,優先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二是向農村文化傾斜。繼續切實將新增文化經費主要用於農村,不斷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逐步建立農村公共文化投入機制。積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重點解決農村文化建設中最為迫切的問題,加快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三是向保障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轉變職能傾斜。按照文化體制改革的精神,要理順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與所屬文化企事業單位的關係,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強化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政策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當前,重點是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圍繞創新體制機制,把加大投入力度與改進投入方式結合起來,探索建立穩定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財政保障機制,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今年2月5日,在文化部《關於湖北等十省市文化建設調研報告》上批示:請文化部、財政部在調研的基礎上,聯合下發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保障機制問題(政策性檔案)。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批示精神,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財政保障機制相關政策研究制定工作,考慮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廣泛,涉及文化、文物、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體育健身等多個領域,我們提出由財政部牽頭,會同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廣電總局、體育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組織建立聯合工作制度,通過開展聯合調研、召開座談會和工作會議等方式,共同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財政保障機制。

總體來看,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了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具備了向人民群眾提供一定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能力。但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依託的仍然是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體制框架,在整體上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在現有體制框架下,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文化單位的執行機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設施、人才、管理現狀均不大能夠適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路難以很好地發揮作用,人民群眾真正的公共文化需求得不到充分地重視和滿足。因此,制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財政保障機制必須與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緊密結合,與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緊密結合,要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日益增長的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為宗旨,以投入促改革、以保障促發展,逐步構建以公共文化產品生產供給、設施網路、資金人才技術保障、組織支撐和執行評估為基本框架的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考慮,在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財政保障機制的過程中,有三個問題需要重點把握和思考:一是要科學合理地界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內容,要立足於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因為中國是個大國,人口眾多,無論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還是文化發展,都呈現出不平衡性。作為政府,要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首先要在文化的各種多元選擇當中找出適應現階段經濟社會政治發展要求的、人民群眾普遍需要的、而且又易於構建機制來保障的基本的文化服務。二是要詳細瞭解公共文化需求,把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和目標任務。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最終受眾是社會公眾,必須體現他們的意願。任何政府部門都不能替公眾決定他們有什麼“公共”文化需求。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佈局以及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應與公共文化需求相吻合,應更加註重使用效益。三是要研究制定財政公共文化服務經費投入的範圍、標準和方式。要明確中央和地方公共文化服務支出責任,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目前,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開展調研,力爭在摸清情況的基礎上,儘早制定出臺相關檔案。

當前,我國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各級財政部門要以貫徹落實國辦發114號檔案為契機,切實按照中央的要求,積極主動地研究和落實文化體制改革中的有關財稅政策,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探索創新,大力支援和推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為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