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創新人物事蹟(精選5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2.05W

創新人物事蹟 篇1

用車刀刻寫人生記工人發明家、南化公司化工機械廠車工沈宗文平凡,與大多數人終生相伴。沈宗文南化公司化工機械廠金工二車間的這名普通的車工,卻以他頑強的拼搏和執著的追求,三十多年取得了五十多項技術攻關成果。繼可調梅花頂尖、 背馬鞍弧面及U型坡口加工裝置、在普通車床上管口翻邊旋壓成型裝置之後,他的加工對接管子焊縫移高裝置技術最近又獲得國家專利。這些年,他還先後被評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技師、江蘇省十大傑出能工巧匠。㈠1970年6月,17歲的沈宗文從江蘇六合縣農村被招進化機廠,當了一名車工。

創新人物事蹟(精選5篇)

望著現代化的廠房和一排排機床,沈宗文內心充滿好奇和激動。他不由暗下決心:一定要做一個好車工,幹出一番成績來。可對於文革期間只念過一冊代數的國中生來說,面對《機械製圖》、《金屬切削》等磚頭一樣厚的技術書,沈宗文深感力不從心,他曾一度退卻。但看到一些老師傅因為沒有文化,看圖紙很吃力,工作效率怎麼也上不去的情景,沈宗文明白,沒有過硬的本領和知識不行。

創新人物事蹟 篇2

楊春澤是南京電信工程建設中心一名工程師,工作20xx年以來堅持在工作中做各種革新和小發明。目前他已經有6項國家專利,所有專利都看得見摸得著,全部轉發為產品並推廣使用,轉化率100%。今年他還被市總工會評為南京市職工十大傑出創新人物。 去掉電話機後面的小辮子! 楊春澤在南京郵電大學畢業後來到南京電信分公司,成為中國電信一名基層技術人員。我們家電話為什麼老是不通啊?幾年前一次客戶陳先生的一聲抱怨吸引了楊春澤的注意,一檢查才發現,原來分離ADSL寬頻訊號和電話訊號的分離器被陳先生的孩子扯鬆了。

發現了原因解決了暫時的問題,可是楊春澤卻覺得這是個大事。 分離器一個成本就要十幾塊錢,而且每個電話都要裝,像條尾巴拖著,不好看不說,一不小心就容易踩爛。為什麼不能剪掉電話機這條小辮子,把分離器的功能打包放進電話機裡呢?這個計劃說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很困難。首先就要研究電話機的基本結構,由於對於各種型號的電話機的電路並不瞭解,楊春澤乾脆到珠江路把各種各樣的電話機、分離器全部買來。

創新人物事蹟 篇3

1925年考入哈爾濱許公工業學校。同年“五卅”運動中,進取開展募捐、抵制日貨等活動。同年夏加入共產黨。曾因參加反帝愛國鬥爭,被校方以“不守校規”之名開除學籍。同年11月,赴廣州考入黃埔軍校。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後,曾進取參與抗議活動和營救被捕的中共黨員。同年夏到哈爾濱,領導提高青年進行革命鬥爭。1926年底至1930年4月,曾2次被捕,在獄中受盡酷刑,始終堅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經營救出獄。1932年初,負責中共滿洲省委軍委工作。

曾與楊靖宇等到工廠、學校宣傳抗日,組織工人、學生參加抗日義勇軍。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遊擊隊隊長。1934年2月後,歷任東北反日聯合軍司令、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等職。在東北地區早期抗日戰爭中,英勇頑強,作出了重大貢獻。1942年2月12日,率部襲擊梧桐警察分駐所,戰鬥中,為內奸打傷,昏迷中被敵逮捕,後英勇犧牲。時年34歲。

創新人物事蹟 篇4

“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從_月_日大年八年級接到任務後,交通運輸分局站長就沒有離開過疫控卡點工作崗位,直至_月_日上午_時發生心梗暈倒。

為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__區統一部署,_月_日上午,交通運輸分局負責協調設立公路交通疫控卡點。接到任務,主動請纓去轄區內最遠、情況最複雜的__高速服務區。作為卡點的負責人他一邊組織卡點值班室活動板房搭建,一邊協調解決工作人員的飲食、休息,防護等問題。他親自制作登記本、卡點指示牌等保障用品,組織卡點工作人員召開現場工作會議,安排部署卡點的各項工作任務,要求大家要嚴格按照要求逐一登記過往車輛和人員,協助醫護人員測量體溫,嚴防死守疫情的擴散。在沒有隔離服和防護服的情況下,總是搶在其他同志的前面,去詢問來往車輛的情況。卡點任務較重,人員有限,執法人員按照24小時輪班制,但心繫疫情防控,從年八年級到大年初六沒有離開過__高速服務區疫控卡點,吃住全在卡點上,卡點條件有限,累了就只能和衣而臥,飲食只有簡單的快餐及方便食品。

鑑於服務區的車輛流動較多,工作量較大,局領導按排交管站站長協助他工作,初六上午八點本該他下夜班,他向交接了相關工作後並沒有離開崗位,上午十點左右連續奮戰了近百個小時的感覺胸悶、氣喘、出冷汗,他也沒有和同事們說起,只是說來了,有人掌舵了,他就可放心下班了。他還說從年前到現在忙著工作都沒有時間回家看看生病在家的老父親,準備回家洗個澡換件衣服去給老人做頓飯,陪陪他老人家。可是上午11時,剛到家的便暈了過去,家人急忙撥打120,將他送往__醫院進行搶救。由於救治急時,手術也非常成功,目前已脫離了生命安全,正在ICU病房進行密切觀察。經診斷,本來就患有高血壓,又因長時間熬夜、工作勞累,這才導致突發下壁心梗。

得知生病一事後,交通運輸分局領導立即趕到醫院進行探望,並及時向區政府、市局領導進行彙報。甦醒後的仍不忘向前來探望的領導詢問疫情防控一線工作情況。

在日常工作中,作為交通運輸分局治超站站長,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他就長期堅守在工作一線默默耕耘,不計名利,踏實工作,經常熬夜加班。面對疫情,他更是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用極短的時間就協調建好_個疫控卡點_座活動板房,做為值班室、休息室、隔離室使用,保障了卡點防控工作的開展。工作也贏得了過往車主旅客、服務區同仁和兄弟單位同事的一致稱讚。用行動彰顯了交通人的愛崗敬業、擔當作為、攻堅克難的光榮形象。

疫情來襲,還有許許多多的交通執法人員,明知前路凶險,他們卻依舊義無反顧地“逆行”,堅持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堅守著人民生命安全的防線。

創新人物事蹟 篇5

青青太行,勁鬆屹立。

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自古就是要與河道搶耕地、與老天搶糧食的地方。滄海桑田。曾經撂荒的山坡上,如今或已披綠,或梯田成片……

這裡有一位執拗的耄耋老者,年復一年,仍堅持著自己勞作。春天播種,下地秋收,冬天除雪,步履日漸蹣跚,但她幹起活來仍充滿力量。除了不時整理行裝進京開會,幾乎沒什麼能把她和普通農婦一眼區別開。

她是申紀蘭,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男女幹一樣的活,應記一樣的工分”

申紀蘭1929年出生于山西省平順縣山南底村。抗戰時期,她就擔任過村裡紡花織布小組的組長。一嫁到西溝村,她就積極參加勞動。1951年西溝村成立初級農業合作社時,她成了副社長。這對奉行“好男人走到縣,好女子不出院”古訓的山裡人來說,已讓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裡,有一個坎始終過不去:為啥婦女的勞動報酬要少一半?

申紀蘭介紹說,按照當時的分工計酬方式,如果男人幹一天活記10個工分,那麼婦女只能記5個。不平等的報酬挫傷著婦女的勞動積極性,很多婦女只願意幹“家裡活”,不願出門參加社會勞動,而這又成為阻礙婦女地位提高的關鍵。

為了讓婦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紀蘭走家串戶,向婦女宣傳“勞動才能獲得解放”的道理,同時努力做男社員的思想工作,積極爭取男女同工同酬。開始,男社員很多不同意。申紀蘭認為,只有幹出成果,才能讓婦女不再受歧視。

村裡本來是男女共同協作勞動的。經申紀蘭申請,社裡專門給女社員劃出一塊地,和男社員進行勞動競賽。男社員認為穩操勝券,該休息就休息;被髮動起來的婦女為了爭取自己的權益,始終在田間爭分奪秒。最後,女社員贏得了競賽。

這場勞動競賽在西溝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許多男社員都開始支援男女同工同酬。

不久,全國婦聯、山西省婦聯的同志來到西溝村:一是考察;二是幫著申紀蘭出謀劃策。在婦聯的支援下,申紀蘭帶領西溝村婦女提高勞動技能,還設立了農忙託兒所,使婦女能專注勞動。

到1952年,西溝村已經實現了“男女幹一樣的活,應記一樣的工分”。1954年9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議被寫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

“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

1983年,西溝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其中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1984年,申紀蘭從村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大膽進行改革。

她主張:成林和有林山坡地仍歸集體管理;耕地仍然包產到戶、自主經營,但實行三年一小調、五年一大調,添人增地、減人減地,確保土地不撂荒。最終,改革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統分適度,實現優勢互補。

1985年,結合申紀蘭外出考察的經驗,利用當地的矽礦資源優勢,西溝村建立起第一個村辦企業鐵合金廠,當年實現利潤150萬元。此後,西溝村又建立起磁鋼廠、石料廠、飲料廠,村辦企業成了西溝村的經濟支柱。

但為了響應黨中央保護環境的號召,不把汙染留給子孫後代,20__年,申紀蘭和西溝村民決定,拆除了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鐵合金廠,重新尋找發展定位。幾年間,西溝村的紅色旅遊基礎設施一一興建,新產業基地拔地而起,引進的知名服飾公司開工生產。

作為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通過建議和議案將老區脫貧振興帶入了快車道。中西部開發、引黃入晉工程、太舊高速公路、山西老工業基地改造等促進了經濟發展;平順縣提水工程、平順縣二級公路建設、平順縣集中供熱、集中供氣工程等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活。

“當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說話,代表人民辦事。”申紀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按照黨的要求幹,就沒有什麼幹不成的事情”

她的“學歷”是掃盲班畢業,她一輩子堅持自己只是個農民。1973年至1983年擔任山西省婦聯主任期間,她堅決不領廳級領導幹部的工資,不轉幹部身份。女兒去省城太原看她,辛苦坐了一路卡車,她也只在單位院外匆匆見了一面,就讓孩子回去了。

她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改革先鋒”等稱號。但她只把榮譽看作一種鞭策。她“勿忘人民、勿忘勞動”的話語,成了自己對人生的一種詮釋。

每有團體到西溝村參觀學習,她總會在西溝村的會堂給大家介紹:半個多世紀裡,在黨的帶領下,農村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申紀蘭說:“我的話,就是一個農民對黨的恩情由衷的感激。”永遠跟黨走是申紀蘭不變的初心。“共產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立黨為公,兩袖清風,一身正氣。”申紀蘭說,“按照黨的要求幹,就沒有什麼幹不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