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2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2.3W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1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張桂梅作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師,紮根貧困地區全身投入教育事業,用生命點滴書寫出來的人生故事傳說彰顯出一名普通黨員、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精選12篇)

她堅守初心,對黨忠誠一輩子。張桂梅同志是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她響應黨的號召,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跨越千里、輾轉多地,無怨無悔。她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幫助數千名山區女孩改變命運,為國家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華坪縣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張桂梅讓黨員在群眾和師生面前“明身份”,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到了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徽在閃爍。20__年,她在領取勞模獎金後,把全部獎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黨費。她把對黨的忠誠和對人民的熱愛滲透在血脈裡,在她身上充分體現著一名共產黨員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質和至誠至深的家國情懷。

她牢記使命,為民奉獻一輩子。40多年來,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張桂梅與孩子們之間有很多故事傳說,每一個都是催人淚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個男生突然發高燒,張桂梅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穿著單衣,當即把丈夫去世後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給了這位學生,並連夜把他送到醫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趕到醫院,看到已經守候了整整10個小時的張桂梅臉色蒼白,神情憔悴,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

她堅守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紮根貧困地區40多年,不遺餘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傾力建成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讓1600餘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當地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2

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出山的路通了,青壯年走出了下莊。看著留在村裡的老人、小孩,還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歲的毛相林留了下來。“我要在這片土地上開拓一條致富路。”

20__年,老下莊村和兩合村合併成一村,毛相林當選為新下莊村村主任。“作為群眾選出來的村幹部,帶領大家脫貧致富,是我的本分。”在村民代表大會上,毛相林堅定地說。

毛相林學歷不高,但他知道,要脫貧致富,除了先修路還得發展產業。聽說漆樹值錢,他就帶領幾個青壯年爬上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羊羔大木漆,在村裡培育出2萬餘株漆樹,沒想到當年夏天樹全部熱死了。

後來他又在村裡養山羊、種桑樹養蠶,但都失敗了……

為此,毛相林主動在村民大會上做了檢討,他也明白了“要懂科學,不能蠻幹”。雖然屢戰屢敗,但毛相林下定決心一定要讓下莊村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他請來縣裡農業專家對下莊的氣候、土壤環境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確定了發展柑橘、桃樹、西瓜三大產業。為打消村民顧慮,他積極爭取縣農委補助,組織村民代表到曲尺鄉實地考察柑橘產業,還率先種植10畝柑橘,並讓開車跑運輸的兒子到鄰近的奉節縣自費學習技術,無償為村民提供技術支援。幾年下來,全村種下650畝柑橘,按照“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產業+農戶”的模式,成立專業合作社進行統一管理,500多畝已掛果,每年給村民增加收入200萬元左右。

20__年村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年收入的40多倍。毛相林帶領村民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3

在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博士發表的《父親與我》一文中曾經特別提及過一件事:

“我九、十歲的時候,父親已經知道我學數學的能力很強。到了十一歲入國中的時候,我在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顯示出來。回想起來,他當時如果教我解析幾何和微積分,我一定學得很快,會使他十分高興。可是他沒有這樣做;

我國中一與國中二年級之間的暑假,父親請雷海宗教授介紹一位歷史系的學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紹他的得意學生丁則良來。丁先生學識豐富,不止教我《孟子》,還給我講了許多上古歷史知識,是我在學校的教科書上從來沒有學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學的年代我可以背誦《孟子》全文。”

在他的自傳中又寫道:他在中學階段唸書時,父母要求他背誦孟子。當時的他沒有選擇說不的權利與勇氣,只好勉為其難,把整本孟子裝進記憶中。他上大學後,學習自然科學,一路走來極為順利,並獲得國際的肯定。但是,說來奇怪的是,他幼年時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後,居然成為他做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換言之,孟子的話在他心中形成一套價值系統,每當他面臨人生的重大抉擇,都會提供明確的答案。因此,影響他最深的,並不是他所專長的物理學,而是兩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楊振寧博士在科學研究中重大思路的形成也得力於中國古代文化理念:我之所以懷疑rte的奇偶不滅定律,這和我在西南聯大讀《易經》的心得有關。《易經》中既有陰、陽相似的道理,同時卻也有陰陽消長或陽盛則陰衰,陰盛則陽衰,剝久必復,否極泰來的道理。類似楊振寧先生的例子還有很多,這就是文言文傳遞的中國古聖先賢智慧經驗所蘊含的潛在力量!

可以看出,在科學創新過程中,聯想只能與已有知識發生關聯。能夠在科學創新中發揮借鑑作用的知識,則進一步說明經典的潛在力量。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4

有這樣一位英雄的老戰士,他的名字叫朱彥夫,被譽為活著的“中國保爾·柯察金”。他的傳奇和事蹟感動了無數國人。

朱彥夫出生於1933年7月,祖籍山東沂蒙山區。他1947年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軍後不久,就趕上了兩場著名的大仗——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解放戰爭中,他先後參加大小戰役、戰鬥近百次,多次負傷,3次立功。

1950年12月,在朝鮮長津湖爭奪250高地的戰鬥中,朱彥夫所在的連隊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與裝備精良的美軍兩個營進行著殊死戰鬥。敵人每天在陣地上拋下數百顆炸彈,山頭被削去幾十釐米,捧一把地上的土就有十幾塊小彈片。在反反覆覆的陣地爭奪中,全連的戰友相繼犧牲,250高地上只剩下遍體鱗傷的朱彥夫一人。

面對敵人的再次衝鋒,朱彥夫把三挺機槍壓滿子彈,不停地換位射擊,死守陣地。而就在朱彥夫再一次給機槍上子彈時,眼前突然飛來幾顆手榴彈。他迅速抓起一顆扔向敵人,又抓起另一顆剛扔出手,就聽到“轟隆”一聲巨響,眼前一道火光,隨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不知過了多久,鑽心的疼痛將朱彥夫從昏迷中喚醒,身體已經被厚厚的雪花覆蓋,他想大聲喊,但喊不出聲;想伸開手,手指早已被凍壞。他一次次用冰冷的拳頭搓揉雙眼和臉部,想把沾在臉上的冰涼的東西去掉,但拳頭不聽使喚,又飢又渴之下,他索性將這個異物吞下,後來他才知道,那是被手榴彈炸出來的自己的左眼球。

出於對生命的本能渴望,朱彥夫咬緊牙關,開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艱難地挪動軀體向前爬行。不知爬了多久,昏迷了多少次,朱彥夫終於被兩名志願軍戰友發現救起,緊急地送往戰地救護所救治。

由於朱彥夫的傷勢太重,他被輾轉送回國內接受治療和手術。在長春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朱彥夫先後進行了47次手術,昏迷了93天,流出體外的腸子被塞了回去,醫生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朱彥夫醒來後,發現自己的雙手和雙腿都沒有了,痛心至極,滿腦子都是輕生的念頭。想餓死,但護理人員按時往他嘴裡餵食物;想跳樓,但沒有手腳連窗臺都爬不上去;想吃安眠藥睡過去,好不容易攢起8片安眠藥,吃下去卻沒能把自己“解決”掉。朱彥夫自殺了三次,都沒有成功。

還是醫生的一句話點醒了朱彥夫:“你的命是我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千難萬難,硬從死神那裡奪回來的,你有什麼資格不珍惜?”從此,朱彥夫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嚴酷的現實是,他的雙腿從膝蓋以下被全部截去,雙臂手腕以下被鋸掉,左眼成了空洞,右眼視力也下降到0.3。一個沒有四肢、沒有左眼的特等傷殘軍人,怎樣才能生存下去啊!

雖然國家對像朱彥夫這樣的特等傷殘軍人有切實的優待和撫卹保障,但朱彥夫認為自己“無手無腳仍是軍人”,他不甘於成為一個躺在床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廢人。1956年,他放棄在條件優越的醫院療養康復,毅然回到了故鄉山東省沂源縣西里鎮張家泉村。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5

張順東右手和雙腳先後截肢,只剩下一隻左手。李國秀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這對夫妻以“一隻手和一雙腳”為生活支點,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一個家”的感人故事。

丈夫在山溝山窪圍水,妻子在稻田裡用腳插秧;丈夫修枝打杈,妻子在地裡除草;丈夫用一隻手掰苞谷,妻子揹著籃子站在地裡接著。自從結婚後,夫妻倆始終堅信,只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健康人能做的他們也能做到。張順東甚至學會了使用農用三輪車,李國秀也能用雙腳嫻熟地做繡花鞋墊。

夫妻倆雖然殘疾,但從未因此放棄贍養父母的義務。母親已經80多歲了,夫妻倆把老人照顧得很好。張順東的哥哥因病、嫂子因意外相繼去世,夫妻倆一直無微不至地關懷哥嫂留下的兩個孩子。

如今,張順東和李國秀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成為一名教師,兒子國中畢業後參加技能培訓,也開始工作。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6

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倆都是一級殘疾。丈夫右手和雙腳先後截肢,只剩下一隻左手;妻子生下來就沒有手,只有一雙腳。在常人眼裡,他們並不適合組建家庭。

“當初,我到她家提親時,她哥哥不同意,她本人也不同意,怕兩個殘疾人在一起無法生活。”張順東說,他並沒有放棄,最終以真誠打動了她,組建了這個特殊的家庭。

結婚後,他們經歷了短暫的甜蜜,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相繼而來。家裡貧窮、住房破舊,感覺“日子過得像爬大山一樣難,兩人想死的心都曾有過,覺得自己的命實在是太苦了”。

隨著兩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李國秀常常流著淚說:“我這一生最大的虧欠,就是不能給孩子一個擁抱。別人家的孩子都是用雙手抱大的,而我家的兩個孩子是用雙腳抱大的。”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

家中有小是個寶,兒女是全家人的希望。“決不能把貧困傳給下一代,再苦再難也要供孩子讀書。”

不論天陰還是下雨,常常是別人還沒有起床,夫妻倆就上山找豬草,下地種莊稼。

“靠養牲口、種莊稼增加收入,是我們靠自己努力能夠做到的。”張順東說,妻子雖然沒有雙手,但她的腳像手一樣靈活、有力,煮飯、喂牲口、針線活等家務,她樣樣能幹;除草、收花生、種紅薯等農活,她樣樣在行。

夫妻同心,黃土也能變成金。面對困難,張順東總鼓勵妻子說:“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沒有什麼坎過不去。”夫妻倆就這樣相互扶持著走過了一個個春夏秋冬。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7

今年6月17日,46歲的航天員湯洪波,和他的戰友聶海勝、劉伯明乘坐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火箭的託舉下飛向太空。

3個月的太空之旅,他們完成了諸多工,也領略到太空的深邃和奇妙。

湯洪波於1999年畢業於空軍第五飛行學院,曾經是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安全飛行1000多小時。20__年,他通過層層選拔成為一名航天員,來到了航天員大隊,經過11年的刻苦學習與執著堅守,他終於圓了自己的航天夢。

在軌期間,湯洪波和他的戰友用了大約一週的時間,建立起了空間站載人環境,完成了大量的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實(試)驗,並且兩次空間出艙完成了艙外裝置安裝任務,在軌飛行的3個月後成功返回地球。

記者會上,湯洪波表示,“航天員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身體失重,心靈永不失重’。我深深地知道,是黨培養了我,是人民軍隊培養了我,讓我從一名普通的農村學子成長為一名飛行員、一名航天員,是祖國的強大為航天事業作出了有力支撐。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作出更多成績。”

另據其他航天代表介紹,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已經進入第三階段,同時,中國航天人還要瞄準更遠的目標,就是深空探測。中國航天員要不要上月球,現階段正在開展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工作,相信到時候一定會有所作為。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8

“陳陸是我很好的兄弟。”

連日來的抗洪搶險,方銳的臉和手臂被晒得黢黑,眼中佈滿血絲。

方銳說,從7月18日開始,陳陸已經連續4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長期泡水,並在救援艇裡屈膝而坐導致陳陸的膝蓋已經浮腫。

陳陸的生前戰友們在追悼會上舉著的橫幅合肥市消防支隊供圖7月22日清晨,幾乎一夜未眠的方銳和陳陸來到位於同大鎮政府的防汛指揮部瞭解汛情,隨後準備趕往連河村救援被困群眾。出發前,方銳找到鎮政府對面的小店買來一些牛肉和雞肉準備在路上吃,補充體力,並再次勸陳陸注意休息。

但陳陸還是出發了,向著最危險的地方前進。

在陳陸同事記憶中,陳陸永遠挺在戰鬥一線。肥西縣消防救援大隊教導員吳勝平早在20__年就領教了這位好兄弟、好戰友的“拼命”勁兒。

20__年,吳勝平與陳陸同一批加入消防隊伍,在後來的15年人生路中,這對兄弟總是彼此陪伴,相互鼓勵。

“他意志力太堅強了。”

20__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發生後,陳陸與吳勝平一起作為安徽消防總隊抗震救災隊的一員,赴汶川參與地震救援。當時行軍時間緊迫,大家就躺在馬路上休息,但陳陸的腿卻被蜱蟲叮咬,引發過敏起泡流膿。

陳陸他咬牙堅持,拖著傷腿,揹著60 餘斤重的破拆裝置,連續10天在震區搜尋生命。

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吳勝平回憶道,當時他們接到一個女孩的求助,稱自己的父親被埋在廢墟下。然後他們3個人輪流徒手挖,才把女孩遇難的父親挖了出來。“陳陸見女孩可憐,就把身上帶著的400塊錢全給了她。”吳勝平說。

吳勝平告訴澎湃新聞,地震過後很多人失去了家園,他們在路上遇到一個農民搭了破棚子、睡在地上,陳陸又把行軍攜帶的棉被給了那位農民。

“說實話,我總感覺到這一切發生的不真實。一個好兄弟突然就沒了……昨天我夢到他。他還在,我們還在說話。”吳勝平說道。

男人們之間的那份情誼總是無法感性表達,說完夢到陳陸的話後,吳勝平拿起消防制服帽,奔回了工作崗位。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9

張順東,男,47歲;李國秀,女,52歲,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烏龍鎮坪子村芭蕉箐小組殘疾村民。兩人“加起來只有一隻手和一雙腳”,卻譜寫了“無腳踏出脫貧路、無手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他們是脫貧攻堅路上不等不靠、勇敢追夢的典型代表。

“我是你的手,你是我的腳,沒有什麼坎兒過不去的”。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兩人幾十年來相濡以沫、身殘志堅,為了小康生活而不懈奮鬥的故事感染了全國的億萬觀眾,也被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點名。在雙雙重度殘疾的現實下,兩人不僅照顧好自己的父母和孩子,還無微不至地照顧哥嫂留下的兩個孤兒,孝老愛親美德成為每一個家庭的精神標杆。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10

說到體育,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一些耳熟能詳的運動員,如蘇炳添,孫楊,張繼科……大家一定是某一位體育明星粉絲吧!我的偶像就是以速度著稱,號稱“亞洲飛人”的——蘇炳添。

蘇炳添,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中國國家田徑隊隊員,是中國田徑的主力軍。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號稱“亞洲飛人”。20__年2月6日,蘇炳添以6秒43奪得國際田聯世界室內巡迴賽男子60米冠軍,並重新整理亞洲紀錄。

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的兩大體育盛事嗎?想必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那就是20__年俄羅斯世界盃和雅加達亞運會。

蘇炳添在雅加達亞運會中有一張精彩絕倫的比賽——男子100米決賽。

比賽開始了,蘇炳添風馳電制,如箭離弦般地衝向終點。他拼盡全力,因為他知道,自已揹負著使命,有13億雙眼睛在盯著他,為了金牌,為了自己和國家的榮譽,衝啊!蘇炳添,你可以的,你是“亞洲飛人”。果然,蘇炳添以9秒92的成績,獲得了雅加達亞運會男子100米冠軍,並重新整理了亞洲紀錄,他是我們國家的驕傲。

自從這場比賽之後,我更徹徹底底地迷上了蘇炳添,成了“蘇粉”。我愛“亞洲飛人”蘇炳添。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這是強者留下的箴言,也是成功的借鑑。專注執著,科學追求,是開啟成功之門的三把鑰匙。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11

楊振寧是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後來他的出生日期在1945年的出國護照上誤寫成了1922年9月22日)。他出生不滿週歲,父親楊武之考取公費留美生而出國了。4歲時,母親開始教他認方塊字,1年多的時間教了他3千個字。楊振寧在60歲時回憶說:"現在我所有認得的字加起來,估計不超過那個數目的2倍。"

1928年楊振寧6歲的時候,父親從美國回來,一見面就問他念過書沒有?他說念過了。念過什麼書?念過《龍文鞭影》。叫他背,他就都背出來了。楊振寧回憶道:"父親接著問我書上講的是什麼意思,我完全不能解釋。不過,我記得他還是獎了我一支鋼筆,那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

楊振寧讀國小時,數學和語文成績都很好。中學還沒有畢業,就考入了西南聯大,那是在1938年,他才16歲。1942年,20歲的楊振寧大學畢業,旋即進入西南聯大的研究院。兩年後,他以優異成績獲得了碩士學位,並考上了公費留美生,於1945年赴美進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

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開始同李政道合作進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間遇到許多令人迷惑的現象和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最終推翻了宇稱守恆律,使迷惑消失,問題解決。楊振寧在1957年諾貝爾演講中這樣說道:"那時候,物理學家發現他們所處的情況就好象一個人在一間黑屋子裡摸索出路一樣。他知道在某個方向上,必定有一個能使他脫離困境的門。然而究竟在哪個方向呢?"原來,那個方向就是宇稱守恆定律不適用於弱相互作用。"

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範圍很廣,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恆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s)提出了"楊-米爾斯規範場",與巴克斯特(er)創立了"楊-巴克斯方程"。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e)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楊振寧謹記父親楊武之的遺訓:"有生應記國恩隆"。他在1971年夏,是美國科學家中率先訪華的。他說:"作為一名中國血統的美國科學家,我有責任幫助這兩個與我休慼相關的國家建立起一座瞭解和友誼的橋樑。我也感覺到,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道途中,我應該貢獻一些力量。"

楊振寧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20多年來,他頻繁穿梭往來於中美之間,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學術聯絡工作。他寫過這樣兩句詩:"雲水風雷變幻急,物競天存爭朝夕。"

感動中國張桂梅先進事蹟材料 篇12

他站在起跑線的前沿,沉靜自若,信心滿滿,白雲似在他的頭頂飄浮,此起彼伏的掌聲縈繞在他的耳旁。這是於20__年在夏季舉行的亞運會,千萬名觀眾一起翹首而望、神經緊繃的一剎那。

腳踩助跑器,身體前驅,姿勢到位,只見蘇炳添右腳一蹬助跑器,人就像一匹黑馬,“嗖”地向前邁進。一瞬間,他那健壯的身體猶如一隻開了弓的箭,一個健步向前奔去,襯著藍天白雲,酷似徐悲鴻筆下的馬。

緊接著,是向前跨欄,動作快速敏捷,又瀟灑自如。很快,蘇炳添不費吹灰之力就越過了第一個欄杆。原來與他在同一起跑線上的七個運動員,現在也只有四個能跟上他的步伐了。同時伴隨著如雷貫耳的掌聲與加油聲,蘇炳添在第一個欄杆與第二個的欄杆的間隔處,起先他是助跑,到了離第二個欄杆半米處,只見蘇炳添右腳一蹬,右腿一跨,身體就躍了過去,“嗖”的一聲就向第三個欄杆跑去。

9秒92的成績彷彿對他特別慷慨,讓他有充分的時間展示自己的努力成果。當在跨最後一個欄杆時,蘇炳添順利超過其他選手,奪下金牌。當跑完賽程後,蘇炳添又跑了一段距離,咬緊牙關,輕舒雙臂,向上舉起,彷彿像一位英雄一樣。

“精彩,太精彩了。”一位日本觀眾說到。蘇炳添奪魁是使整個田徑場都沸騰了。中國觀眾及教練紛紛站起,滿面春風。

當蘇炳添站在百米跨欄的領獎臺上時,伴隨著中國國旗的升旗,與國歌音樂的瀰漫,裁判宣佈蘇炳添獲得亞運會男子百米跨欄金牌。

蘇炳添身披國旗,掌聲如雷貫耳,他接過獎牌,那一刻,他無比激動,向全國人民展示著他努力的成果,創下了百米跨欄的記錄——9秒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