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2.15W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

終於開始了正規的短跑訓練,蘇炳添的天賦更是一下子展現出來。有一次蘇炳添家聚會,蘇炳添問表哥蔡健發100米最好的成績是多少,蔡健發說11秒多。蘇炳添就笑話表哥,“這麼慢,我可以跑到11秒以內。”表哥蔡健髮根本不信,當即和他打賭,如果蘇炳添能夠跑進11秒,可以答應蘇炳添要求,“要什麼就獎勵什麼。”結果,他們就到附近一個學校測了一把,蘇炳添跑出了10秒7,這個速度把當時一旁上課的體育老師都震住了。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精選20篇)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並非那麼輕鬆。蘇炳添在20__年代表古鎮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現,並將蘇炳添從鄉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於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訓練並不適應。而且,由於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現後,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裡做說客,勸說蘇炳添回去。

之後隨著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__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於是,蘇炳添成為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為了專業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後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後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幫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才有了後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2

20__年8月6日進行的東京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義大利隊獲得冠軍,英國隊第2個衝過終點線。

由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吳智強組成的中國隊用時37秒79完賽,僅以0.09秒的微弱差距落後加拿大隊,排名第四無緣領獎臺。

不過比賽結束後數日,國際檢測機構便宣佈,作為英國接力隊成員之一的烏賈,其a瓶尿樣檢測結果為陽性,而相關樣本是在接力決賽後收集的。

之後烏賈申請了b瓶檢測,但去年9月中旬公佈的結果顯示,他b瓶尿樣仍為陽性。兩次陽性的結果,意味著烏賈的興奮劑檢測樣本中含有違禁成分。

國際檢測機構隨即將該事件轉交至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反興奮劑部門。該機構將裁定烏賈是否構成興奮劑違規,以及英國隊的接力銀牌是否會被收回。

經過約5個月的等待,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終於公佈了相關結果。如外界所料,烏賈被認定興奮劑違規,英國隊的成績也被取消。

東京奧運會上,除了參加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外,蘇炳添還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排名第一進入決賽,成為我國首位進入男子100米決賽的運動員,最終排名決賽第六。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3

雖然喜歡四處亂跑,蘇炳添其實一直是個乖寶寶。蘇媽媽回憶,小時候的蘇炳添就很乖,性格很溫和,很少和別的孩子發生什麼糾葛。國中進入學校田徑隊,蘇炳添並不像別的體育生那樣張揚,一直都顯得安靜低調。楊永強教練回憶,蘇炳添在學校田徑隊的時候,從來不缺勤,每次訓練都積極參加,而且非常自律。即便剛剛入隊,還沒有成為正式隊員,蘇炳添也從來沒有把參加訓練當做可有可無的隨便試試,對教練佈置的任務都是不折不扣地完成。

這種自律的態度一直伴隨著蘇炳添成長。表哥蔡健發回憶,每次家庭聚會,大家都是吃吃喝喝,蘇炳添從來不亂吃東西,不吃豬肉,更從來不喝酒。省隊教練也大讚蘇炳添的自律能力,在省隊、國家隊都是統一的飲食,有嚴格規定,但放假回家,很多運動員都會放鬆對自己的約束,而蘇炳添回家之後也是嚴格按照飲食要求,滴酒不沾。

除了很自律,蘇炳添即便拿到全國冠軍也沒有絲毫的驕傲自滿。有機會回家,會一如既往地看望家人、啟蒙教練。沒有時間回家,也時常會通過微信、電話和大家聯絡,彙報一些訓練、比賽的情況。

現在,蘇炳添不僅是國家隊的中國速度,還是暨南大學的研究生。導師傅教授提及弟子,同樣非常讚賞,“蘇炳添陽光、努力且十分謙虛。雖然因為訓練的原因不常在學校,但是和同學老師的聯絡和溝通從不間斷。在學習上,雖然是體育特長生,但卻十分認真。本科論文還是‘優’!平時因為訓練缺課,都會及時補上。是體育生中很努力、很認真的人,願意學習的一個孩子。”

正賽因為謙遜的性格,在張培萌跑出10秒成績後,蘇炳添和張培萌成為了互相推進的搭檔,兩人攜手奪得亞運會接力冠軍,並重新整理了全國紀錄。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4

據央視新聞訊息,國際體育仲裁法庭2月18日宣佈,英國田徑運動員烏賈被認定違反了反興奮劑規則,他在20__年8月6日舉行的東京奧運會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中的成績將被取消,並沒收獎牌、積分、獎品、證書。

根據相關規則,英國男子短跑接力隊在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中的成績也將被取消,並沒收獎牌、積分、獎品、證書。原本第四名的中國男子接力隊有望遞補獲銅牌。

20__年8月,國際興奮劑檢測機構表示,烏賈8月6日參加東京奧運會田徑專案男子4x100米接力決賽後收集的尿樣檢測呈陽性。9月,烏賈的B瓶尿樣檢測結果也呈陽性。

烏賈在東京奧運會上是英國4x100米接力隊的首棒選手,當時英國隊最終以0.01秒的差距敗給義大利隊,收穫銀牌。

在那場男子接力決賽中,由吳智強、蘇炳添、湯星強和謝震業組成的中國隊當時名列第四。國際體育仲裁法庭這份公告意味著有可能中國隊會遞補獲得銅牌,那將是中國男子接力在奧運會歷史上的最佳戰績。

20__年8月6日晚,在東京新國立競技場上演進行的4X100米奧運會田徑比賽中,由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和吳智強組成的中國隊以37秒79獲得第四名。

20__年北京田徑世錦賽,家門口作戰的中國男子短跑不斷創造歷史。先是蘇炳添在男子100米預賽開啟10秒大關,成為首位跑進世錦賽百米決賽的中國人。隨後,中國男子接力隊不斷突破自我,在鳥巢站上領獎臺。

莫有雪、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曾經是那個夏天最讓人熱血沸騰的4個名字。

男子4×100米接力預賽,4位小夥子在預賽便跑出37秒92,重新整理了亞洲紀錄,強勢晉級世錦賽決賽。決賽與眾多頂尖強隊同場競技,被分到了不利的第9道,他們沒有怯場,最終跑出38秒01,僅次於博爾特領銜的牙買加隊,斬獲一枚可以載入史冊的銀牌。

從那以後的6年間,中國男子接力隊一直在追逐下一枚世界大賽獎牌,卻屢屢與其失之交臂。

20__年裡約奧運會,中國男子接力隊的第一棒變成了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依然處在巔峰期。他們在預賽中跑出37秒82,再次重新整理亞洲紀錄,站上了奧運會決賽的舞臺,跑出37秒90的優異成績,遺憾獲得第4名。

20__年倫敦世錦賽,“謝蘇張”仍是主力,第一棒變成了吳智強,預賽跑出38秒20,決賽跑出38秒34,再次獲得第4名,與領獎臺僅一步之遙。

20__年多哈世錦賽,中國男子接力隊對棒次做出巨大調整,蘇炳添、謝震業分別跑第一棒、最後一棒,許周政、吳智強分別跑第二棒、第三棒。預賽跑出37秒79,打破了全國紀錄,但謝震業決賽前受傷,最後一棒被迫換成別舸,中國隊最終獲得第6名。

20__年、20__年、20__年,中國男子接力隊接連闖進世界大賽接力決賽,卻一再無緣獎牌。

如今,中國男子接力隊終於有望圓夢,祝賀!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5

彭士祿小時候為了生存他當過乞丐,發高燒導致癱瘓差點丟掉性命;當小遊擊戰士時得過嚴重瘧疾;在延安當護士時得過肺炎。留學期間,彭士祿從沒在12點鐘以前睡覺。當時蘇聯教授每教一節課,中方要另付80盧布的報酬,他因此十分努力。30年後,彭士祿忘我工作的精神依然不變,他患胃病20多年,總不捨得花點時間去看病。在一次現場除錯的緊要關頭終於支撐不住了,經診斷為急性胃穿孔。手術在工地現場緊急施行,他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

彭士祿開始主持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裝置的開發時,物資供應匱乏,生活極其艱苦。那時是吃著窩窩頭搞科研,有時甚至挖野菜和白菜根,反應堆研究室不到50個人,每人每月的辦公費才5元錢,這還包括出差費、辦公用品費。那時沒有電腦,資料都是靠僅有的一臺手搖計算機、計算尺、算盤這些工具沒日沒夜地算出來的。彭士祿面對工程技術大事必須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點也不能馬虎。對於任何問題都要通過調查研究、收集資訊、進行試驗等來搞清楚。在領導核電站建設工作時期對工程技術親自計算主要技術經濟資料;對工程進度能說出某年某月應辦哪幾件關鍵事;對技術攻關能親自掛帥出征,出主意,給點子。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6

得知自己獲得“七一勳章”,吳天一不禁想起15年前的那一天:20__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讓他感到無比欣慰。

作為青藏鐵路二期工程建設高原生理專家組組長,吳天一曾數次帶隊奔波於青藏鐵路沿線,研究確定了一整套衛生保障措施和急救方案,推動工程全線配置了17個製氧站、25個高壓氧艙。5年裡,14萬人的築路大軍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地區連續高強度作業,沒有一人因高原病死亡,被譽為“高原醫學史上的奇蹟”。

14萬人,當時人手一本高原病防護手冊。手冊上“吳天一”的名字,猶如“生命的保護神”。

20__年4月14日,玉樹發生7.1級地震,年逾古稀的吳天一請纓帶領醫療隊直奔災區,奮戰了整整7天。

紮根高原、懸壺濟世,吳天一併未獨行——1958年,他和同為醫生的妻子攜手奔赴青海,這一待已是六十三載。在二老的以身作則、家風薰陶下,女兒、外孫選擇在西寧紮下了根,一家三代四人都在高原上從醫。

今年春天,吳天一欣然應邀到青海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講了開學第一課。面對臺下“00後”學子們的青春面龐,這位“80後”老人堅持站著講演。講稿是他自己寫的,結束語為:“青藏人民正展開雙臂迎接你,你的事業就在這裡。”

這句對孩子們的殷殷寄語,在吳天一心頭,迴響了一生。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7

1959年10月,當時的蘇共中央的赫魯曉夫率團訪華,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為中國核潛艇研製提供技術支援的請求。赫魯曉夫傲慢地回答:“你們中國搞不出來,只要我們蘇聯有了,大家建立聯合艦隊就可以了。”他甚至提出,在中國設立長波電臺,建設供蘇聯的潛艇停靠的基地。

毛澤東同志聽後憤怒地站了起來說:“過去英國和其他外國人佔領我國多年,我們再也不會讓任何人為了自己的目的使用我國領土!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1962年2月,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裝置的前期開發。然而,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想要造核潛艇,簡直比登天還難!無圖紙資料,無權威專家,無外來援助,包括彭士祿在內的所有人,誰也沒見過核潛艇長什麼樣,僅有的參考資料,是從報紙上翻拍的兩張模糊不清的外國核潛艇照片,和一個從美國商店買回來的兒童核潛艇模型玩具。在這種狀況下搞核潛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學”。

“那時候,條件艱苦啊,我們都能夠幹出來,不容易!”彭士祿深知,僅憑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需要把自己和別人已有的經驗和技能進行轉化,同時大量吸收新的前沿知識。

彭士祿針對全室大多數人只會俄語不會英語、而外文資料又大多為英文的狀況,組織了集體英語學習。大家從早晨5點多鐘起床就背英語單詞,甚至上廁所時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幾遍新學的單詞才去睡。這樣邊學英語,邊看與各自專業有關的英文資料,經過兩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過了英語閱讀關,並且摸清了國外核電站、核動力裝置的基本情況。

“那時候,交通不便,我們吃住都在工地上。那裡陰暗潮溼、毒蛇蚊蟲肆虐,生活非常艱苦。我們是吃著窩窩頭搞科研的,連窩窩頭都吃不上時,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沒有電腦,僅有一臺手搖計算機,大家就拉計算尺、打算盤,那麼多的資料都是靠這些工具沒日沒夜地算出來的。”彭老回憶說。

就這樣,通過邊學習邊實踐,他們逐漸紮實地掌握了核動力裝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統、各專業間的內在關係。默默攻關,這些“門外漢”悄無聲息地站到了核動力科學研究的前沿。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8

“生命於你不止一次。士兵於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一直在戰鬥,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這是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晚會上朱彥夫的頒獎辭。

如今,朱彥夫年事已高,由於右半身偏癱,再加上做過兩場心臟支架手術,導致他行動不便,說話含糊不清,但他仍堅持每天讀書看報,關注時事新聞。剛剛舉辦的北京冬奧會也是朱彥夫關注的重點新聞,對一些運動專案和運動員的見解也頭頭是道。

“爺爺並不服輸,他現在用自己的方式鍛鍊身體,右半身行動不便,他就做一些自創的擴胸運動。”朱彥夫的孫子朱帥宗告訴記者,朱彥夫還一直保持著軍人作風,每日按點起床、按時吃飯,生活非常有規律。儘管右半身行動不方便,朱彥夫也經常寫字練字,就在前兩天還寫下了“英雄二連”、“感動中國”幾個字,“爺爺今年89歲了,在他的精神世界裡他覺得自己還有用。”

現在,朱帥宗在朱彥夫教育基地擔任講解工作,爺爺的事蹟他早已背得滾瓜爛熟,但每次講給參觀者時,他也經常聲音哽咽、溼了眼眶。從小,朱帥宗就知道自己的爺爺與眾不同,爺爺的故事也時刻激勵著他,讓他明白一個道理:只要信念不死,只要衝鋒不止,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奇蹟。“我學到最多的就是爺爺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超人的毅力,幹一件事情不是半途而廢,一定要把它幹好。”朱帥宗說,為了傳承和發揚好紅色基因,他大學畢業後也回到了家鄉,將爺爺的故事傳遞給了無數人。他認為,講好爺爺的故事是自己的責任,將爺爺的精神傳承好更是自己的擔當。

在朱帥宗看來,爺爺的夢是讓大家吃飽飯,爸爸的夢是脫貧攻堅路上一個都不少,他的夢是讓朱彥夫精神閃亮小康路,幫助家鄉發展紅色旅遊、鄉村旅遊,開闢幫助鄉親們增收的新途徑。朱帥宗提到,“實際上我們都是一個夢,我們祖孫三代在不同的年代為了一個共同的中國夢,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爺爺,他也常常鼓勵我。”

在朱帥宗的手機裡,還儲存著朱彥夫寫下“與其腐爛,不如燃燒”的照片,“爺爺的精神是我們奮鬥的動力,也是我們一家三代人努力的目標。”朱帥宗說。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9

蘇炳添最大的天賦就是堅持,幹一件事,就要幹到底,不達目的決不放棄。

他的付出終歸獲得了回報。在20__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尤金站的男子百米“飛人大戰”中,蘇炳添以9秒99的成績摘得銅牌,成了第一位闖入9秒關口的黃種人。那一刻,站在他身邊的清一色的黑人選手,蘇炳添為中國揚眉吐氣了。

3個月後,20__年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百米半決賽,蘇炳添與維考特在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三位上的數字皆為9秒987,因此兩人以並列第八的成績晉級決賽。蘇炳添也成為了首位殺入世錦賽百米決賽的亞洲運動員。決賽他以10.06的成績獲得第九名。

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這樣評價蘇炳添:“蘇炳添非常偉大。過去我們一直認為自己跑不過黑人選手,每到大賽,輸竟然成了‘正常’結果。整整等了幾代人,我們才贏來了蘇炳添的爆發。他的突破有一個特別大的意義,那就是打破了我們長期被禁錮的思想和一些神話性的東西,挖掘出了隊員的潛力。”

20__年裡約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蘇炳添以10秒08排名第14位。8月18日,里約奧運男子4X100米接力預賽,中國隊湯星強、謝震業、蘇炳添、張培萌跑出37秒82的成績,破亞洲紀錄晉級決賽。8月20日,里約奧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蘇炳添與湯星強、謝震業、張培萌代表中國隊以37秒90獲第4名。

再快的選手也跑不過時間,20__年,28歲的蘇炳添曾一度向田徑隊遞交過退役報告,打算年內結婚,開啟新的生活。

但是生活給他開了個小小的玩笑,在當年天津全運會上,蘇炳添輸給了新人謝震業屈居亞軍,蘇炳添回憶,“我覺得上天一直在考驗我,但是沒關係,我有這個耐心。運動員有誰願意服輸呢?”

名師出高徒,20__年,蘇炳添開始正式跟隨美國外交蘭迪-亨廷頓訓練。蘭迪出身於NCAA名校俄勒岡大學,迄今從事跳遠和短跑的支教工作長達四十年,曾帶出兩位男子跳遠世界巨星班克斯、鮑威爾。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35歲時,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36歲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43歲時,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59歲時,他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享年71歲;而在84歲時,他被授予世界華人節終身成就獎。

他一生獲獎無數,是對全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物理學家之一。或許僅僅從學術成就上,霍金是無法與之相比的。它不僅跟隨時代的洪流,事業也一帆風順,似乎生活中各種好運都會一直伴隨著他,讓人感到心酸。如果上帝註定要眷顧一個人,那一定是他。

但是從20__年他82歲的時候開始,他應該住在28歲的翁帆。這位擁有享譽世界的科學成就的老人無法安寧,她的後半生一直處於風口浪尖。是的,他是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出生於一個學術家庭。他的父親楊武之是當時著名的數學家和教育家。曾在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等頂尖大學任教,培養了一批優秀學者。南開大學校長和著名數學家華都是他的學生。楊振寧出生後不久,他的父親去芝加哥大學學習,後來成為芝加哥大學歷史上第一位中國博士。

基於父親的影響,楊振寧似乎註定要走上科學的道路。當時據說母親已經把楊振寧和他弟弟妹妹的照片發給了在美國的父親。看到楊振寧的照片後,五隻羊寫道:“這孩子好像有點,就像楊福說的。”楊振寧在很小的時候就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能。年僅16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南林業大學物理系。1945年,23歲的楊振寧獲得了庚子賠款獎學金,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三年後,他成功獲得博士學位,這也為他後來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美國的第12年,楊振寧教授終於迎來了他人生的第一個高峰。1957年,他和李政道先生因弱相互作用下的宇宙非守恆理論一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訊息震驚了全國。這個獎項不僅是楊振寧和李政道先生的榮譽,也是整個中國世界至高無上的榮譽之王。世界各地的中國人紛紛舉行慶祝活動。楊振寧教授去巴西講學時,大批中國人眼含熱淚守護著機場。他們的獎項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不亞於任何一個種族和國家!我們也可以站在世界科學的頂峰,在人類文明的道路上用現代科學裝點我們的旅程。

作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獲得這一榮譽的中國人,楊振寧和李政道創造的價值至今無人能及。正如後來也獲得諾貝爾獎的丁肇中教授所說,是楊振寧為中國人民在世界科學上取得了不朽的成就。但是在談到獲獎的感受時,楊振寧教授總是謙虛地說,我對獲獎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改變了自卑的心理。的確,對於當時的世界來說,中國人民始終處於被誤解和被歧視的狀態,楊振寧先生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這無疑給了當時的中國人民一劑強心針。

但對楊振寧來說,這只是他傳奇的一部分。此外,他的其他成就更加驚人。比如相變理論的研究比其他同事早了十幾年,後來引起了愛因斯坦的注意。他的“楊-巴克斯特”方程、超導體通量量子化的理論解釋、“楊-米爾斯”規範場理論等諸多理論在後來的物理研究中被廣泛應用,成為現代物理科學的基礎理論。它還在粒子物理、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領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他甚至提出了許多其他的理論和模型。雖然他當時提出的許多內容無法通過實驗來驗證,但隨著近年來科學技術和物理研究的不斷髮展,他的理論越來越被證實。

他的成就足以打動世界科學史上任何一位偉大的科學大師。人們把他和愛因斯坦相比較,說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在他之後,許多人因為發現了他預言的粒子而獲得了諾貝爾獎。毫不誇張地說,他為現代科學開闢了一條全新的道路。晚年,楊振寧回到小時候生活的清華校園,創辦了清華大學高階研究中心,致力於為中國科學界培養新一代人才。正如他最喜歡的英國詩人艾略特所說,我的起點就是我的終點,而我的終點就是我的起點。萬水千山遍遊天下,榮辱與共。在他心裡,恐怕永遠忘不了已經深入骨髓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也忘不了祖國帶給他的東西。

20__年,獲得圖靈獎的楊振寧教授、姚期智教授相繼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正式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無論他們選擇了什麼,無論是形勢好還是時代所迫,楊振寧先生最終真正回到了他一生都不能放棄的故國,投身科研十年,發表了幾十篇科研論文,成績斐然。楊振寧先生被認為是世界物理學界的領軍人物,許多國家都聘請他為院士,以他的理論為研究基礎。然而,面對這樣一位有成就的科學家,中國人卻對他頗有微詞。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20__年是楊振寧的“望九之年”。6月18日至19日,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舉辦了一場“理論物理前沿討論會”,以此紀念該所的理論物理研究室誕生25週年,併為研究室創辦人楊振寧教授預先慶壽。3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及近百位傑出的學者與會,使之成為該領域罕見的學術盛事。

校方在數學所大廈前特別打出橫幅,上書“楊振寧先生學術青春長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解釋,楊先生本不喜做壽,因為真正做科學的人是“沒有年紀的人”。

1986年,剛剛創辦南開數學所的數學大師陳省身,邀請老友楊振寧到此創辦理論物理研究室。儘管“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楊振寧卻欣然從命,只因“陳先生的邀請是無法拒絕的”。

25年來,這間起初僅有一位、目前也只3位教授的研究室,已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培養的25名博士中,有人當選院士,有人成為大學副校長,有人拿到海外名校終身教職。

用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墨林的話形容,研究室如今算略有成就,“畢業了一批人、做出點事”,總算對陳、楊兩位先生有所交代。

葛墨林1986年由陳省身、楊振寧自蘭州大學聘至南開大學。他最初問陳先生該怎樣發展,陳先生提出要“不開會、無計劃、多做事”;再問研究室該做什麼方向,陳先生回答“就做振寧的方向”。

楊振寧則說,不善做研究的人,看某個菜園裡人多,就擠進去找個角落,花大力氣刨個坑。一定要找一個較空的園子,一刨就出個蘿蔔。他為研究室設定的“楊——巴克斯特系統”相關的數學物理方向,當年並不被人看重,日後逐漸成了該領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如今,葛墨林認為,南開理論物理研究室的師生,不僅在學問上受惠於楊振寧,人品、學風上也受益頗多。楊振寧“寧拙毋巧,寧樸勿華”的要求,影響極大。

25年來,這裡一貫奉行“不宣傳”方針,數理學界之外,少為人知。數學所共計12位全職教授,理論物理室佔四分之一,在葛墨林看來已不算小。陳省身初期就提出不希望擴大規模,永久教職保持很少。這個方針堅持至今。

“就叫研究室,也不擴大,不叫‘中心’。”葛墨林說。

此間風氣的一處體現是,本次討論會不少大腕到場,但葛墨林在開幕式上說:“恕我不能一一介紹各位的頭銜,大家都是重要的人物。”他給同行鞠了一躬,“一介書生,無權無勢,對大家無可貢獻,鞠個躬表示感謝”。

物理學家、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院士因公爽約,專門發來長信,但大會決定節省時間,不再當眾宣讀。由於學術報告安排極為緊湊,葛墨林提醒在座上了年紀的院士們,感覺累了就去休息,也可騰出座位,讓給後面站著聽講的年輕人。此語令與會者不禁莞爾。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在_年的東京奧運會上,蘇炳添在百米半決賽中跑出了9秒83的成績,半決賽排名第一進入決賽。決賽中由於有人搶跑,影響了蘇炳添的心態,最終蘇炳添只跑出9米98,排名第六。

近日,外媒製作的蘇炳添紀錄片播出,給我們帶來了關於蘇炳添更多的資訊。紀錄片中說到,蘇炳添在半決賽中跑出的9秒83不僅是亞洲紀錄,其前60秒用時6秒29更是前無古人,載入史冊。

注意了,前無古人,也就是說,蘇炳添是60米世界第一人。如果奧運會有60米跑,蘇炳添不但能夠站上領獎臺,還很有可能拿到金牌。不過很可惜,奧運會最短距離是100米,並沒有60米跑。

蘇炳添前半程跑能力出色,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有一張照片很經典,那就是蘇炳添和博爾特一起隔道而跑。蘇炳添超快的前半程讓博爾特都感到驚訝,看著快如閃電的蘇炳添,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

不是吹蘇炳添,如果只比60米,那博爾特都不是蘇炳添的對手。博爾特起跑反應並不算很快,啟動速度也一般般,但後程爆發力十足。博爾特通常是在40米左右開始發力,大步流星甩開對手衝向終點線。

蘇炳添由於身高所限,步子邁得相對小一些,所以雖然前半程能建立優勢,後半程還是很難和博爾特這樣的高手媲美,能夠跑出9秒83,已經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個成績了。

蘇炳添爆發力不如博爾特他們,為什麼前60米卻能跑出世界第一的成績?這都是因為蘇炳添的努力和堅持。在短跑這個領域,30歲算是老將了。博爾特29歲就退役了,可想而知短跑對於年齡的要求是很嚴格的。

蘇炳添在30歲後還能取得進步,在32歲時創造個人生涯最佳成績,打破亞洲記錄,靠的就是不停的打磨技術。為了能夠跑得更快,蘇炳添對起跑姿勢,對槍聲的預判,對頻率的協調等等,都做得非常細緻。

很多人以為短跑靠的就是身體素質,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身體素質自然是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如果沒有強壯的腿部肌肉,那想在短跑取得好成績是不可能的。但要想在世界大賽中跑出好成績取得名次,除了身體素質,技術也很重要。尤其像蘇炳添這樣身體素質並沒有黑人運動員好,就更需要技術來補救了。

可以這麼說,以蘇炳添的技術,如果他擁有黑人運動員平均的身體素質,那100米跑很可能博爾特都要甘拜下風。

在東京奧運會結束後,蘇炳添就沒有再參加比賽。蘇炳添開始陪伴家人,享受生活。其實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為職業運動員,經常要東奔西跑,和家人聚少離多,是非常辛苦的。到了蘇炳添這個年紀,想回歸家庭,也屬正常。

不知道外媒製作的這個蘇炳添紀錄片,會不會重新喚起蘇炳添的雄心壯志。作為60米世界第一人,如果就這樣結束告別奧運會賽場,那是非常可惜的。蘇炳添既然能在32歲時再創新高,那為什麼不能在3年後的巴黎奧運會再創輝煌?支援蘇炳添繼續跑下去,在巴黎創造奇蹟!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聶海勝擔任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指令長,這是他第三次飛天。

1964年,聶海勝出生在湖北襄陽一個普通農家,在家排行老六。1987年,他從空軍長春飛行學院(今空軍航空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江西,從此紮根江西11年。

1998年1月,聶海勝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20__年10月12日,我國第一艘執行多人飛天任務的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船升空,5天后,聶海勝、費俊龍凱旋。

8年後,已是少將軍銜的聶海勝再次出征,與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共同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獲圓滿成功。

“8”似乎與聶海勝格外有緣,在度過了又一個8年後,20__年,57歲的聶海勝搭乘神舟十二號第三次飛天,將同另外兩名航天員一起,在空間站駐留3個月。

航天員們進入太空生活後,健身鍛鍊成了“每日必備”。他們需要每天進行至少兩小時的運動鍛鍊。飯後,聶海勝開始了健身“三連”——後空翻、倒立、後空翻。這些在地面上飯後禁止的動作,在太空環境中,不會對他造成不良影響。

太空出艙是一項極為複雜、危險的工作,航天員在出艙前也要進行多項準備工作。據視訊畫面顯示,聶海勝在湯洪波的幫助下,接受了運動肺功能檢查。

據悉,這項檢查是為測試航天員心肺功能,同時通過大運動量刺激和呼吸機對肺部的強化,確保航天員出艙時良好的身體狀態,有體力在純氧環境下穿著130公斤重的艙外航天服,完成複雜的艙外工作。

畫面中,在湯洪波的提示下,聶海勝鬆開兩隻手在空中揮舞,好像在開心地手舞足蹈,毫無壓力,顯然是信心十足。

周家平曾與聶海勝在空軍駐贛某部學習,兩人同住一間寢室。

據周家平回憶,有一次,聶海勝在執行訓練任務時,飛機發生故障,從5000米的高空墜落,塔臺指揮聶海勝保持飛機狀態,實施“空中開車”。聶海勝按照程式操作,但沒有成功。當時飛機飛行高度已降到20__米,塔臺指揮員讓聶海勝準備跳傘,但不甘心的聶海勝又試了一次,無奈再次失敗。在飛機飛行高度只有500米時,他被迫選擇離機跳傘。幾秒鐘後,飛機墜毀,而聶海勝的傘降點距飛機墜毀點僅100米,巨大的氣浪把聶海勝推倒在地,所幸他毫髮未傷。

“這種突發狀況,全憑過硬的飛行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周家平感慨道,聶海勝在專業領域是大家的榜樣。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1922年9月22日,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三河鎮(今屬肥西縣)。4歲時,母親開始教楊振寧認字,一年多的時間楊振寧學了3千個字。

1928年,楊振寧父親自美國歸來。同年隨父赴廈門大學,進國小二年級。

1929年,其父應聘清華大學,舉家赴平,居於清華院西院十一號;入讀教員子弟學校成志國小三年級。

1933年,國小畢業,入讀城內絨線衚衕天主教聖公會崇德中學,離家在校寄宿,曾因考試偷看被罰。

1937年,日軍發動七七事變,北平不穩,隨母攜弟妹返回合肥。

1938年,受日本侵華戰爭影響,全家逃難,經廣州、香港、越南河內輾轉抵昆明,楊振寧入讀昆華中學高中二年級。同年秋天,以高二學歷參加統一招生考試,被西南聯大錄取,先遵父命報化學系,後改物理系。

1942年,楊振寧畢業於昆明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本科論文導師為北京大學吳大猷教授,後考入該校研究院理科研究所物理學部(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讀研究生,師從王竹溪教授。

與他同室居住的有凌寧、金啟華和顧震潮,黃昆和張守廉也偶爾來住幾天。

1944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研究生畢業,碩士論文導師是王竹溪教授。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在與對手的競爭中成長,這是競技體育最大的魅力之一,蘇炳添也是如此。同是中國短跑隊的隊友張培萌曾多次擊敗過蘇炳添,比如20_年4月的全國田徑大賽上,張培萌打破了蘇炳添保持的紀錄;同年8月,又在莫斯科田徑大獎賽中跑出10秒整的成績,這一度讓蘇炳添感到“壓力山大”。

但是,蘇炳添並沒有放棄,而是一如繼往的訓練,分析技術動作的每個細節,從0.01秒中爭取進步。最終在20_年5月31日的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中跑出9秒99的成績,成為亞洲短跑第一人,為黃種人爭得了榮譽。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北京,中國航空工業科技委院內,一條500米的路,顧誦芬從60多歲走到了90多歲。

現在的顧老雖已92高齡,但只要身體狀況允許,他仍然堅持從家中步行至辦公室。

500米,40分鐘,顧誦芬始終不疾不徐、沉著平和。他記得,從前的自己經過這條路時,“走路都帶風”。

1956年,瀋陽飛機設計室成立,顧誦芬作為首批核心成員,開啟了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征程。

1964年,中國開始自行設計第一型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顧誦芬先作為副總設計師負責殲-8飛機氣動設計,後全面主持該機研製工作。他帶領設計部門與風洞試驗單位聯合攻關,在國內第一次建立了戰鬥機噴流影響試驗方法,該試驗方法也成為後來確定發動機噴流影響的基本方法。

1969年7月5日清晨,在沈飛試機跑道的一端,殲-8英姿勃發地停在那裡,等待著起飛的命令。上午9點半,試飛員尹玉煥駕駛殲-8飛機在跑道上疾速滑行,拉桿爬升,直衝藍天,飛至3000米上空,做平穩歡快地盤旋,動作矯健而輕盈。“飛行正常”,塔臺的話筒裡傳來尹玉煥的報告。飛機在兩次通過機場上空後,平穩地降落在機場上,殲-8首飛成功了!正式宣告終結了中國不能研製高空高速戰鬥機的歷史。

1980年,殲-8Ⅱ飛機立項研製。顧誦芬任該型號總設計師,組織和領導軍地多個部門、上百個單位高效協同工作,僅用四年就實現了飛機首飛。

20__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20__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此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91歲的顧誦芬頒發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黨和人民給了我很多、很高的榮譽。這些榮譽應歸功於那些振興中國航空工業的領導和默默無聞、頑強奮鬥的工人、技術人員。”顧誦芬談到這至高榮譽時這樣說。

得知顧誦芬先生獲此榮譽後,許多新一代的航空人對顧誦芬講出深情祝願。“顧總是瀋陽所的第二任總設計師,為新中國飛機設計事業做出了彪炳史冊的開創性貢獻。”瀋陽所總設計師孫智孝說。“顧院士是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奠基人,在他的帶領下,瀋陽所一代代航空人不負眾望,注重創新,信念無比堅定,力量無比強勁。”瀋陽所副所長左林玄說。“從老一輩的設計師身上,我看到了勤奮、鑽研、嚴謹、忍辱負重、勇於擔當的品質,由於行業的特殊性,他舍小家,為大家,遠離名利,為了國家和民族做出個人最大的犧牲。”瀋陽所首席專家王永慶說。

顧誦芬的辦公室在二樓東側。一套木桌椅、兩個舊沙發是這件屋子僅有的活動空間,剩下全被各式書籍和資料填滿。在這片“書的海洋”裡,顧誦芬仍然能記得每一本書的位置,記起每一本書的內容,其中不乏有他主編的叢書。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顧誦芬是享有盛譽的新中國飛機設計大師。他組織攻克了一系列航空關鍵核心技術,主持建立了我國飛機設計體系,主持研製的型號開創了我國殲擊機從無到有的歷史,牽引並推動我國航空工業體系建設,培養了大批院士、專家等領軍人才,極大地支撐了我國航空武器裝備型號研製。

顧誦芬是新中國航空科技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奠基人。他主持了殲教1、初教6、殲8、殲8Ⅱ飛機氣動佈局設計,奠定了我國亞音速飛機和超音速飛機氣動力設計的基石,推動了我國氣動力研究、設計基礎手段建設發展。

1930年2月4日,顧誦芬出生於江蘇蘇州。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那時的飛機轟炸聲成了顧誦芬兒時印象最深刻的聲音。日本飛機頻繁在頭頂上空盤旋,炸彈爆炸震得家裡的玻璃窗都發顫。經歷過這樣的日子,顧誦芬說:“沒有航空的話,我們國家將來還得受人欺負,我以後想造飛機。”就這樣,報國的種子在他心裡埋下了。

顧誦芬10歲生日時,叔叔顧廷鵬買了架航模飛機送他,他視若珍寶。父親見他這樣喜歡航模,便也買了一架給他。最初的航空夢想,便從小小的航模上誕生。此後,他先後求學於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

沒有制空權的軍隊就要被動挨打,航空武器裝備是現代戰爭的首戰裝備、決勝裝備。建立獨立完整並能與西方列強比肩的航空工業,是中國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夙願。1951年,顧誦芬畢業後分配到航空工業局。當年正值抗美援朝的困難時刻,黨中央做出重大決定,國家拿出“60億斤小米”建設航空工業,航空工業局成立,新中國航空工業艱難起步。這一年,21歲的顧誦芬便將自己的一生與祖國的航空事業緊緊聯絡在了一起。

我國第一個飛機設計機構——瀋陽飛機設計室於1956年成立,顧誦芬作為首批核心成員,擔任氣動組組長,在徐舜壽、黃志千、葉正大等開拓者的領導下,開啟了新中國自行設計飛機的征程。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20__年8月1日,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的現場,蘇炳添跑出了9秒83,以小組第一進入決賽。

9秒83,超出了蘇炳添的極限9秒85!

9秒83,代表最快的中國速度!

9秒83,全球百米比賽速度榜第12名!

從此,蘇炳添多了一個響噹噹的頭銜:

首個進入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的中國人!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亞洲飛人”,究竟是什麼,支援他跑到奧運百米決賽的現場?

小鎮跑出來的“短跑天才”

1989年8月29日,蘇炳添出生在廣東省中山市古鎮的一個農民家庭。

他還有一個弟弟,一家四口有商有量,日子雖然並不富裕,但也過得和諧愜意。

蘇炳添小時候這麼愛跑步,是因為媽媽也酷愛跑步,蘇媽媽是當年古鎮“跑得最快的人”。

蘇炳添最喜歡和小夥伴比快,玩捉迷藏、紅綠燈遊戲,都是他搶第一。

他的11個表兄弟中,有5人曾是田徑運動員。

蘇炳添從小就喜歡追著表哥蔡建發屁股後邊跑,表哥當時是全中山市的冠軍,蘇炳添總跑不贏他。

蘇炳添卻越挫越勇,以“跑贏表哥”為目標,經常拉表哥一起比賽。

八年級的時候,蘇炳添成績不是很好,“補課”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他和同學比賽摸籃球框,他一下子摸到了最高處,被路過的體育老師楊永強看到了。

楊永強老師問他:“願不願意練體育?以後就不用補課了。”

聽說不用去“補課”,蘇炳添開心極了,馬上就答應了。

蘇炳添剛開始練的是跳高,一次體育課的短跑比賽,他輕輕鬆鬆就甩掉了受過專業訓練的田徑隊同學。

當時沒有人練100米短跑,蘇炳添也順理成章地成了校田徑隊的短跑隊員。

15歲的蘇炳添瞞著教練參加中山市中學生田徑比賽,還拿了個冠軍,跑出11秒72的好成績。

楊永強驚喜萬分,對他說:“不用練了,直接去比賽!”

蘇炳添,很快就從小鎮來到了中山市體育學校,成為全村人的驕傲。

縱使前路坎坷,也要咬牙堅持

一開始,蘇炳添難以適應嚴格的體育訓練,在體校,每天早上五點就得起床,還要跑十幾公里,有時候還得帶著沙袋。

一個人來到陌生的地方,又是轉校生,蘇炳添沒有什麼朋友,有苦無處說,情緒一直低落。體校考試時,他的成績不怎麼好,教練也開始冷落他。

終於有一天,他偷偷坐車跑回家,告訴父母不想上體校了。父親本想揍他一頓,被母親攔下來。

後來,體校發現蘇炳添不見後,馬上找到楊永強老師一起尋人。楊永強在凌晨才找到蘇炳添。

楊永強帶著體校老師勸蘇炳添回校,這時,蘇媽媽卻猶豫了。

表哥蔡建發勸她:“為了蘇炳添的前途,現在吃點苦不算什麼!”

表哥已經是一名專業運動員,看到他,蘇炳添又重新燃起了“超越表哥”的夢想,他又回到了體校。

從此,蘇炳添不再怕吃苦,他也向隊友敞開心扉,互相交流,最重要的一點,他特別自律。

我們都知道,運動員訓練要控制飲食,蘇炳添一直堅持合理飲食。

家庭聚會的時候,蘇炳添從不亂吃東西,不吃豬肉和西瓜,不喝橙汁,更不會喝酒。

作息上,蘇炳添堅持5點起床訓練,從不遲到,晚上10點準時睡覺,放假也如此,幾年如一日。

吃苦耐勞加上嚴格自律,蘇炳添迅速調整好狀態,進步神速。

有一次,表哥說他100米最快能跑到11秒。

蘇炳添說:“那也太輕鬆了。”

表哥要求他現場演示。

他們來到村裡國小的百米賽道,表哥掐秒錶。秒錶一停,表哥震驚地看著那“10秒75”,說不出話來。

那天,蘇炳添實現了“超越表哥”的夢想。

“戰勝表哥”之後,蘇炳添想走向更大的賽場,挑戰自己。

在香港對抗賽上,蘇炳添收穫了100米和200米比賽的冠軍。僅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蘇炳添就接近了健將級運動員的水平。

年底,蘇炳添拜別恩師寧德寶,進入廣東省田徑隊,正式成為一名職業短跑運動員。

進入省隊後,蘇炳添進入了魔鬼式的訓練。

每天要五點多起床,晨跑5000米,吃完早飯,又要進行體能訓練、負重跑訓練、技術動作訓練,每天都在不斷地重複,繁雜而枯燥。

蘇炳添感覺太累,太困了!

最關鍵的是,蘇炳添來到省隊,又進入了一個陌生的地方,連廣州的公交車都不會坐。

他不認識人,感到很孤單,特別想家,有時覺得自己都待不下去了。

有一次,他偷偷跑出去找工作,但是,一個星期後又回來。

回來之後的蘇炳添一門心思撲在跑步這件事上,他也逐漸顯示出他的天賦,不斷向前,不斷突破。

蘇炳添師從的教練是袁國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速度”的代表人物。

剛入省隊的時候,蘇炳添每天認真刻苦訓練,但是成績沒有進步也沒有倒退,他告訴教練他真的練不下去了。

袁國強教練就對他說:“你再堅持一下,後面有一個比賽,馬上就可以檢驗一下自己了。”

蘇炳添決定再堅持一下。

所謂“名師出高徒”,兩年內,蘇炳添斬獲了男子60米、男子4×100米接力專案的三枚金牌。

憑著優異的比賽成績,蘇炳添20歲的時候,進入了國家隊,他的能力上了一個臺階,當年以11金的成績稱霸“田徑短跑界”。

榮譽與傷痛並存,突破極限

運動員榮譽的背後,往往伴隨著傷痛,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的,戰勝這些傷痛,也就突破了自己。

第五屆東亞運動會奪冠後,蘇炳添突遭病痛折磨,上半年基本沒有什麼比賽。養傷期間,他還在不斷地進行力量練習。

傷痛並沒有阻礙蘇炳添的速度,適當的反而讓他爆發更強的潛能。

年底的廣州亞運會,蘇炳添拿下男子4×100米的冠軍金牌,這枚金牌時隔20年再度回到中國接力隊。

莫斯科世錦賽中,蘇炳添因搶跑被罰下場,而同年比賽的張培萌卻跑出了10.00秒,追平日本選手伊東浩司跑出的黃種人最快紀錄。

“搶跑罰下場”那一幕,在他腦海裡揮之不去,甚至有的時候裁判還沒有開槍,他卻總覺得“槍好像已經響了”。

打那以後,這一幕就成了蘇炳添心裡的一道坎,他失去了往日的自信。

幸運的是,蘇炳添遇到了他現在的外國教練蘭迪-亨廷頓,這個教練帶來了新的技術和方法,讓蘇炳添慢慢找回了自信。

蘭迪-亨廷頓是個“多事的老頭”,他原來是中國男子跳遠隊的教練,那時經常去短跑組提意見,蘇炳添從中獲益良多,後來蘭迪-亨廷頓就成了他的專屬教練。

亨廷頓經過研究,找出蘇炳添百米跑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起跑很快,但是在50米到60米的時候,容易打亂節奏,力量和速度也逐漸下滑。

全球百米記錄前10名都是跑進9秒的非洲後裔選手,跑進9秒,是亞洲人的極限。

亨廷頓說,蘇炳添想要突破極限,最關鍵的是改變他的起跑習慣--由左腳起跑改為右腳起跑。換句話來說,就是重新學跑步。

這個改變存在很大風險,蘇炳添很有可能毀掉他十幾年的運動員生涯。

但是,他堅持這麼做,決定改技術的那一時,他就做好了退役的準備。

蘇炳添聽從亨廷頓教練安排,遠赴歐洲改技術。

改技術的過程中,蘇炳添承受巨大的壓力。剛開始,他連女運動員都跑不過,加上年紀越來越大,他的職業運動生涯遇到了瓶頸。

他每天逼迫把左腳放前面,故意讓右腳發力,雖然極不協調。腦海裡也在不斷重複這個動作,甚至睡覺都是在跑步。

休假期間,他竟跑去訓練基地外的森林“追兔子”,把每個兔子洞都摸得一清二楚。

這樣“高強度”的練習下,蘇炳添很快掌握了新的技術。

在美國尤金站中,26歲的蘇炳添跑出了9秒99,跑進9秒關口,成為“亞洲第一飛人”。

領獎那一刻,蘇炳添致敬劉翔,做了一個同樣的動作:身披五星紅旗,跳上領獎臺。

退役了,再戰奧運

長期的征戰比賽,高強度訓練,讓蘇炳添身上多處帶傷。

短跑運動員的黃金年齡大多在28歲前,20__年,蘇炳添選擇了退役。

但是他還有兩個願望沒有實現:突破亞洲人的極限9秒85,站在奧運會男子百米的決賽場上。

所以,為了進入奧運會的百米決賽,蘇炳添堅持繼續比賽,讓自己回到巔峰的狀態。

宣佈退役的兩年內,蘇炳添再次為國家貢獻男子100米3金,男子60米1金1銀。

由於疫情的影響,20__年的東京奧運會推遲到20__年舉行。

訓練期間,蘇炳添曾出現兩次大傷。

第一次是田徑亞錦賽前,一次力量訓練中,蘇炳添腰部肌肉拉傷。

蘇炳添晚上睡覺時,腰部還隱隱作痛,就像一根刺在上面。

他積極出國就醫。在美國養傷期間,想到自己的年齡和久病纏身,蘇炳添曾一度想放棄比賽。

隊醫朱志偉開導他:“你屬蛇的嘛,蛇都會冬眠的,人的狀態也有恢復週期,不如等春天來了再考慮。”

就這樣,蘇炳添回國康復養傷,繼續參加當年的鑽石聯賽上海站。雖然表現不理想,但是,蘇炳添還在堅持,他一邊調整狀態,一邊比賽。

第二次受傷是蘇炳添在一次力量訓練中,不小心拉傷左肩,短期內很難恢復,幸好沒有傷到關鍵的腿部。

為了以最佳狀態迎接東京奧運會,從那時起,蘇炳添就進入了較長的恢復調整期。

20__年8月1日晚,萬眾期待下,蘇炳添出現在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半決賽現場,而且超水平發揮,跑出9秒83!

全國人民都沸騰了!

劉翔第一時間發微博祝賀他:封神!9秒83!

蘇炳添也完成了交接,成為中國新一代“飛人”。

跑得最快的“大學教授”收穫跑得最慢的“愛情”

備戰東京奧運會期間,蘇炳添堅持完成了自己的學術論文。

8 月 1 日,蘇炳添一篇名為《新時代中國男子 100m 短跑:回顧與展望》的論文在社交網站走紅,網友紛紛感嘆蘇炳添親自為論文 " 跑資料 "。

暨南大學畢業後,受學校聘請,蘇炳添決定留校任教,成為體育學院的一名副教授,繼續他的學術研究。

東京奧運會上“一戰成名” ,蘇炳添也成為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大學教授”。

跑得最快的“大學教授”卻收穫跑得最慢的“愛情”。

20__年10月10日,蘇炳添與青梅竹馬的妻子林豔芳完婚,結束16年的“愛情長跑”。

國中時,蘇炳添貪玩不好學,林豔芳是組長,每週就負責催他交作業。

“女神”林豔芳有很多愛慕者,唯獨和蘇炳添“傳紙條”,後來,他們改用“日記傳情”。

蘇炳添進入國家隊後,兩人極少見面,只能通過打電話聯絡,這一打堅持了十幾年。

20__年7月11日,蘇炳添的兒子小天天出生。兒子出生那天,他還沒有從瑞士回國,網友調侃“亞洲飛人第一次輸了,跑不過兒子!”

現在,蘇炳添一完成比賽,就堅持回家陪兒子,餵奶、換尿布、哄睡、帶娃出去走走,“亞洲飛人”秒變“奶爸”。

在一次採訪中,蘇炳添說:“我有一個夢想,在我孩子有認知能力的時候,讓他的媽媽帶他到現場去看一次我的比賽,讓他永遠記得自己的父親最輝煌的一瞬間。”

今年東京奧運會,他讓妻子和兒子看到了他“封神”的時刻!

雖然未在決賽中拿到獎牌,但蘇炳添覺得雖敗猶榮。

賽後他也在微博上留言:

“以9秒83進入奧運會決賽圈我已經非常滿足了,決賽的9.98也沒有遺憾,因為這就是我的最真實水平!”

東京奧運會,很有可能是蘇炳添的最後一站,也許未來,他會以新的身份,再次回到賽場上。

祝福這位“亞洲飛人”,願他能培養出更多的“中國飛人”,帶領中國田徑隊走向另一個巔峰!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有很多人,會對始終如一的愛情充滿嚮往。然而現實殘酷,有太多的變故,導致一對又一對深愛的情侶,各奔天涯。蘇炳添就擁有一份令人豔羨的愛情。蘇炳添在國小的時候,就暗戀同班的班花:林豔芳。那時候林豔芳長得極其漂亮,蘇炳添卻瘦瘦小小的,學習成績也是倒數,林豔芳看不上他。上了國中,蘇炳添始終不改對林豔芳的執著,每天都要纏著她。忽然有一天,蘇炳添轉學去了體校,沒有人再給林豔芳上課扔小紙條,給她講無聊的笑話。林豔芳覺得很寂寞,很想念蘇炳添,所以答應了他的追求。

後來蘇炳添起早貪黑訓練短跑,林豔芳也要為了升學而努力,兩人只能通過書信交流。有時候,相見不如懷念,兩人從書信到手機,始終對彼此忠貞不渝。蘇炳添也是個內斂的人,從市冠軍到省冠軍,到全國冠軍,亞洲冠軍,世界冠軍。蘇炳添始終如一,對林豔芳愛慕不已。蘇炳添除了訓練,每天向林豔芳彙報去了哪裡,做了什麼,給了她很多安全感。林豔芳則成了蘇炳添背後的女人,儘管很多時候只能在電視上看到他。

20__年,蘇炳添26歲,卻和林豔芳已經相戀16年。他們終於也結束了十幾年的愛情長跑,步入婚姻的殿堂。

20__年,林豔芳產子,蘇炳添卻因為比賽,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刻。林豔芳沒有怪他,反而理解他的辛苦。

幾十年的理解和堅持,也正是他們修成正果的關鍵。亦如蘇炳添在賽場上的堅持,才使得他創造歷史。

蘇炳添是中國人的驕傲,因為他的身上,有著中華民族的謙遜和持之以恆。

這是蘇炳添展示給世界的,也是中國展示給世界的。

2023感動中國蘇炳添事蹟心得體會 篇20

回顧40多年來的人生路,朱彥夫感慨萬千。“這些年來,失敗是主要的。每做一件事,都意味著上百次、上千次甚至上萬次的失敗。經過無數次失敗,我才找到成功的路子。每千成一件事,我都深深意識到千萬次失敗的價值以及妻子對我的全力支援。”

婚後不久,朱彥夫見村民們絕大多數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決心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辦一所夜校,教群眾識字。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了妻子的支援。於是,他們便拿出自己積攢起來的殘廢金,辦了一所夜校,朱彥夫任教員。每天晚上,他都堅持去夜校授課,起初是妻子揹他去,一年後他能走了,便自己去。有一次,他在崎嶇的山路上摔倒了,臉被石頭劃破了幾個口子,殘臂斷截處也受了傷,自己爬不起來,直到家人來接他,才在妻子的攙扶下站起來。看他被摔得鮮血淋淋的樣子,妻子心疼得直掉淚。“村裡識字的人太少了,我必須得好好地教下去。這點傷不要緊,我以後小心點就是了,你放心好了。”朱彥夫輕輕地安慰著妻子。從此,為了丈夫的安全,她堅持送接丈夫。

1957年,朱彥夫被全村8名黨員推選為村支部書記。組織上考慮到高度殘廢,料理自己生活都十分困難,沒有同意。朱彥夫便“拄”著柺杖,拖著17斤重的一雙鐵腳,在山路上艱難地行走給公社黨委書記看,同時表態,不幹出個樣子來絕不罷休。_說:“只要俺能走,彥夫就能走。他對黨有說不完的恩情,為能繼續為黨做事,他遇到的困難就是再大,他也知道怎樣對待困難,他不會向困難低頭。讓他干支書,俺相信他能幹好。”組織經過研究,同意他擔任張家泉村支書。

張家泉村雖處在沂河的上源,但分佈在幾個山樑上,山路崎嶇,每年春、秋、冬三季,連村民的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難,更不用說用水澆地了。朱彥夫意識到要徹底改變村子的落後面貌,必須先解決用水問題。為帶領村民們找水,他實在拖不動假腳,就用膝蓋跪行。村民們感動了,重新充滿了信心。“朱書記兩口子為了咱們吃了多少苦啊,咱要是再打退堂鼓,還有良心嗎?”到1960年止,張家泉村先後打井9口,解決了村民的生活用水問題。到70年代初,張家泉村終於打出了第一眼大口井——龍王廟大口井,並修建了一條1500米長的水渠,結束了村裡無水澆田的歷史。之後的幾年裡,張家泉村又接連打了兩眼大口井。張家泉村山地貧瘠,缺少平地,過去糧食不夠吃一直困擾著村民們。“當村支書大小也是幹部,要不能讓群眾過上溫飽日子,就對不起老少爺們啊!”朱彥夫心想。於是,經過周密計劃,他帶領群眾經過兩年奮戰,平整荒坡,填平兩個大溝,造成了一塊60多畝的旱澇保收的小平原。到60年代初,朱彥夫又帶領林業隊在荒山坡上開出了一個大蘋果園和一個花椒園,從那開始,張家泉的村民們口袋裡開始有了零花錢。直到今天,這個蘋果園和花椒園仍然為村民們帶來可觀的收入。

為了讓村民們早日用上電,朱彥夫在妻子的攙扶照顧下,拖著殘疾身體先後乘火車跑上海、南京、勝利油田、陝西聯絡材料,經過7年的努力,終於擺脫了點油燈的歷史。這期間的出差費用,全是他自己的殘廢金。為了湊足出差費,_寧願穿打滿補丁的衣服。有一次,她見二女兒朱向榮的衣服太破了,便許諾給她扯點布做件衣服,可是最終也沒能兌現。朱彥夫關心群眾疾苦。村民蔡光生有心臟病,因為家裡窮,治不起,朱彥夫每個月從殘廢金中拿出20元給他買藥治病(當時朱彥夫的殘廢金為每月42元——作者注)。

朱彥夫夫婦對子女要求十分嚴格。在生產隊裡,幾個孩子可以到莊稼地裡幫大人摘棉花、刨地瓜、切瓜幹,可就是收花生時不讓去,怕孩子吃花生,養成壞毛病。有一次,年幼的朱向欣實在是餓得受不了,到地瓜地裡挖了兩個地瓜,放在火裡燒,被朱彥夫發現,他硬是讓哭成淚人的女兒把1元錢送到生產隊會計手裡作為賠償。朱彥夫當了25年村支書,沒拿一分錢的報酬。村裡因工作需要招待上級來人,他只參加過一次,還硬是交了1元伙食費。

1982年,朱彥夫因患心臟病辭去村支書職務。考慮到朱彥夫的身體狀況,經組織研究決定,朱彥夫全家遷往南麻鎮,可他和妻子仍放心不下張家泉村的群眾,每年都要回張家泉村看望鄉親們,與群眾共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