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19W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20__年2月_日,大家心心念唸的《感動中國》如期而至,又會有哪些能擔當、有作為的人從芸芸眾生之中脫穎而出呢?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3篇)

伴隨著陣陣掌聲、滴滴熱淚,這十位感動中國人物逐步揭曉,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張桂梅。

現年63歲的張桂梅,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年,始終默默耕耘、無私奉獻。20__年,為改變貧困地區女孩失學輟學現狀,張桂梅推動建立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用愛心和智慧助力萬千鄉村女孩走出大山、圓夢大學,“以一燈傳諸燈,終至萬燈皆明”,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捧讀張桂梅的先進事蹟,令人潸然淚下。

張桂梅始終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張桂梅雖然病魔纏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但始終堅持一切行動聽黨指揮,毅然獻身於黨的教育事業,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年。她信念堅定,鬥志頑強,始終把學生放在心上,把黨的教育事業放在心上。堅持樹人先樹魂,用紅色教育為師生鑄魂塑形,讓“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廣大學生自覺追求,以實際行動書寫對黨忠誠。“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面對新徵程、新使命,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張桂梅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胸懷全域性,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無我情懷,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最終匯聚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澎湃動力。

張桂梅始終堅持無私奉獻,情繫群眾、一心為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張桂梅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無私奉獻,淡泊名利,始終秉持為民情懷,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用無私奉獻託舉著無數鄉村女孩和家庭的明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張桂梅情繫群眾、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和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時刻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腳踏實地,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從現在做起,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張桂梅始終執著接續奮鬥,愛崗敬業、擔當作為。“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張桂梅丈夫早逝,沒有子女,沒有財產,身患病疾。然而,面對病痛,張桂梅毫不畏懼。她甘為人梯,執著奮鬥,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堅守滇西貧困地區教育扶貧主戰場40多年。始終一心撲在工作崗位上,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用一顆純粹之心,引導學生們成長,為山區女孩改變命運、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做出了重要貢獻。“惟奮鬥者進,惟奮鬥者強,惟奮鬥者勝。”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張桂梅攻堅克難、愛崗敬業的高尚品德,學習她一往無前、堅韌不拔的幹事精神。以實實在在的擔當作為,擔負起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實績,切實挑起時代重擔,讓人生的價值在奉獻中不斷昇華。

榜樣鼓舞人心,使命召喚擔當。我們崇敬張桂梅這樣的時代楷模,我們更應該像張桂梅那樣,信念堅定、無私奉獻、接續奮鬥,俯首甘為“燃燈者”。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落細,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張桂梅,紮根邊疆教育一線40餘載,帶著1800多名大山女孩兒與命運“叫板”,幫助她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用實際行動書寫“燃燈”擔當,不愧為“感動中國人物”。

當前,項項任務“壓肩燙手”,特別需要張桂梅似“桂”如“梅”般忠誠、奉獻、純粹的幹部,在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中擦亮底色、永葆本色、拋光潤色。

擦亮底色,堅守初心、對黨忠誠。從1998年4月,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入黨20多年來,她始終愛黨、護黨,忠誠於黨。她反覆說:“你們可以說某個幹部不行,但絕不可以說共產黨不好,如果沒有共產黨,哪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樣一句話,她講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說還要繼續講下去。天下至德,莫大於忠。對黨絕對忠誠是政治標準,更是實踐要求,既看政治態度更看實際行動,必須落實到一言一行、體現在一點一滴、貫穿於一生一世,始終像張桂梅那般,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僕之心,擦亮對黨忠誠、對黨感恩、對黨信賴的底色,永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初心。

永葆本色,甘為人梯、無私奉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張桂梅同志堅守滇西貧困地區教育事業40多年,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秉持為民情懷,保持鑄魂育人定力,用愛心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用實際行動踐行“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真誠諾言,書寫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無私奉獻。“忘身為國塵氛盡,蕩產輕金糞土揮。”黨員幹部的身份是公職、公僕,職責是公務、公幹,無私奉獻是黨員幹部靚麗的本色。堅持像張桂梅那般,把為黨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作為人生的處世態度和最高追求、最高目標,淡泊名利、一心為民,以無私樹立正氣,維護好黨員幹部的公僕形象,用真情凝聚人心,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

拋光潤色,堅韌純粹、執著追求。張桂梅高潔堅韌、不畏艱難。哪怕摔斷過肋骨、迷過路、發過高燒、舊病復發暈倒在路上,她也堅持走訪學生,持續了11年,覆蓋學生1345人,行程近11萬公里,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基層教育工作的責任和擔當,用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幹事品格為貧困山區孩子撐起了一片藍天。“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當前,疫情反彈風險較大、脫貧攻堅收官在即、改革攻堅任務艱鉅。當敢於像張桂梅那般,紮根基層一線,向改革攻堅中的“硬骨頭”叫板,敢接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的“燙手山芋”,以“我不擔當與阿誰”的追求和擔當,創造卓越的成績書寫時代“答卷”,展現時代擔當。

榜樣是一種力量,是一面旗幟,更是一座燈塔。把張桂梅同志作為學習的榜樣,將榜樣精神和力量融入到工作中,為新時代新發展凝聚磅礴力量。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張桂梅是感動中國人物之一,迎來了無數人的點贊和敬仰。12年來,張桂梅同志為1804名學生圓了“夢”,她是大山裡當之無愧的“圓夢者”。我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圓夢者”。

要有“圓夢”的赤誠心。她是學生們心裡的“張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正是張桂梅同志把孩子們視為己出,才有了這樣深沉的愛。這背後是一顆黨員的赤誠之心,把對黨的忠誠化作對人民最真實的愛。用心用情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是把群眾當親人和家人。在為民實踐中,我們要有這樣的自覺和態度,讓群眾少跑腿,自己腳下多沾泥,堅實步子;讓群眾多開口,自己少插話,耐住性子;讓群眾少為難,自己多辛苦,厚實裡子。要跨前一步,主動為群眾的就業、醫療、養老、住房等關切提早謀劃,及早落實,多一些“暖心包”“溫馨袋”,少一些消極應付,把忠誠和熱愛融入到為民的點滴之中,融入到為民的“圓夢”之中。

要有“圓夢”的硬本領。張桂梅同志帶領華坪女中每年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打鐵還需自身硬,為民還要有能力。“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要化解這一矛盾,沒有本領是不行的。斗轉星移,“能”要與“時”進,要更強,這樣遇事才不會一籌莫展,而能迎刃而解。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學習,向群眾學,向先進學,向優秀學,尤其要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充分發揮好黨的理論指導實踐的優勢。另一方面,我們要加緊到為民的事上去練。積極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去,在具體事務的“練”中不斷錘鍊意志,總結經驗,提升能力。孰能生巧,幹得越多,經驗就越豐富,短板就能補得越齊,本事就越高強。

要有“圓夢”的無我境。張桂梅同志以學校為家,把培養學生作為一生追求。即使學生們離開了校園,成家立業,她也時刻關注著她們的人生和成長。無我無私,白璧無瑕。在為民“圓夢”的路上,我們要涵養這樣的境界,要以百分之百的堅定、百分之百的力量、百分之百的奮進,全心全意、不留餘地為民做好每樁事,幹好每茬活,答好每張發展卷。為民無止境,一些民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做“夯根基、打基礎、管長遠”的潛績。面對這樣的事業,我們更要踏踏實實、無怨無悔、久久為功地埋頭苦幹,把追求潛績作為內心為民擔當的“基石”。有這樣的“基石”,我們就能去除浮躁之氣,真正行穩致遠。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讓人民群眾生活更美好,就是圓了人民群眾的夢,也是圓了每個黨員幹部的夢。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一方黑板授知識,三尺講臺育人才。張桂梅同志,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高校長,一身病痛纏身仍心繫貧困女生教育,用12年時間將華坪女高1804個貧困女生培育成奮鬥在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她說:“在我活著的時候,我一定要看著她們走出去。”這樸實而真摯的言語令人感動不已,身為共產黨員,我們應當向“感動中國”人物張桂梅同志看齊。

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以堅毅不拔之志,牢記使命。張桂梅同志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教育一線,縱使百病纏身,步伐不再矯健,聲音不再洪亮,也依舊無畏病痛,堅持著自己的信仰。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要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以堅毅不拔之志,牢記使命。為人民服務是所有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正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銜接之際,如何促進鄉村振興,讓老百姓更加富裕,是目前重要的社情民意。我們基層幹部們,應當堅定信念,勤于思考,開展廣泛調研,結合實際村情民意,以堅韌不拔的意志,為鄉村振興奉獻力量。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以不計得失之心,奉獻人民。張桂梅同志工作幾十年,工資規格年年提高,如今仍然一貧如洗,她將她的時間、金錢、健康,甚至生命都奉獻給了她一生所熱愛的事業,奉獻於貧困女生教育。在基層治理工作中,要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以不計得失之心,奉獻人民。基層是國家治理的“神經末梢”,是公共服務供給的“最後一公里”,群眾滿意度是衡量基層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們基層幹部們,應當貼近群眾生活,拉近群眾關係,關注群眾需求,成為群眾朋友,以不計得失之心,為基層建設建言獻策。

敢上九天將月攬,為邦不惜鮮血流,以敢為人先之勇,創就事業。張桂梅同志敢為人先,創立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為滇西無數生活在困境中的貧困女學生帶去了希望,這番偉大的事業值得歷史銘記。在國家建設工作中,要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以敢為人先之勇,創就事業。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要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國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就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我們基層幹部們,應當勇毅剛強,絕不退縮,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決心,以敢為人先之勇,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蔑視卑微的懦夫。”這是張桂梅校長創立的華坪女高的校訓,讀後讓人肅然起敬,與大家共勉之。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今年56歲的毛卓雲,12年來一直是寧波市看守所艾滋病在押人員專職監管民警。他管教的不僅都是艾滋病感染者,還有大量“癮君子”,更不乏重大刑事案犯。

遠離危險是人的本能,他卻把辦公室搬到了艾滋病監區的普通監室裡,把防護服鎖進倉庫,只為了讓管教物件能少一些距離感。

不怕嗎?他笑笑說:“怕的。一開始主動提出管這個監區,就是想做點事,這個想法一直沒變。”

12年來,初心未改,毛卓雲累計管理教育的艾滋病在押人員已達500餘名。

□記者張貽富王穎通訊員陳洪華

主動請纓管理艾滋病監區“我是老黨員,這點擔當意識是有的”

早上7時,毛卓雲走進寧波市看守所,開始新的一天工作。他目前管教艾滋病在押人員共26個,其中有18個“癮君子”。

20__年,寧波市公安局決定將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員集中羈押於寧波市看守所。許多艾滋病在押人員因為得病而自暴自棄,身陷高牆後更是破罐破摔,動輒自傷、自殘、威脅民警。管理難度大,職業風險高,這無疑是個燙手山芋。

“給我6個月時間,管好了我繼續,管不好另請高明。”毛卓雲主動請纓,“我的想法很簡單,工作總要有人做。沒人敢做,我就試試。我是1986年入黨的老黨員了,又是退役軍人,這點擔當意識還是有的。我也知道危險,本來想一直瞞著家裡!”

毛卓雲接管艾滋病監區2年後,妻子徐愛英從《寧波晚報》一篇報道的一張側影照片上認出了他,她這才知曉丈夫2年多來一直從事著這份高危的工作。提起往事,徐愛英聲音哽咽:“知道後吵了一架,因為管理艾滋病監區實在太危險了!”

更“危險”的是,去年毛卓雲把辦公室搬到了監區,就在管教物件監室的隔壁。辦公室只有一張桌椅,相當簡陋。因為去廁所不方便,他就儘可能少喝水。一天至少要和在押人員談話3小時以上,咽喉炎是老毛病了,難受時只能抿一口水,稍稍潤下嗓子。好處是,這樣就可以及時瞭解監室情況,又能拉近與在押人員的距離,讓他們覺得更親近。

監室裡壯漢發狂猛撞鐵門“我準備死一次,進去跟他談一談”

“最怕他們私藏違禁品自傷自殘。”毛卓雲說,“看守的第一要務是保障監所安全,保障訴訟程式順利進行。”

王某,這個身高1.8米的東北壯漢身患艾滋病,曾在20__年9月當街刺傷女友、民警。他在看守所裡住了148天,期間曾多次自殘,吸毒後遺症導致的精神異常還時常令他狂躁。

“為了讓他平靜些,我什麼方法都用了。”放風場邊,毛卓雲鼓勵他大喊大叫,發洩積壓的情緒;睡前,讓他多做俯臥撐,有助睡眠。還請康寧醫院專家來會診,向心理諮詢師請教。整整3個多月時間,在毛卓雲的一遍遍談話下,王某終於平靜了些。“一次談話,往往要多個小時,拉著手,一點點聊,告訴他,男子漢要對做過的事情負責。”

但始料未及的是,12月21日,也就是案件宣判的次日,王某又出事了——用頭撞監室的鐵門,額頭出血,還像困獸一樣嗚咽。

這時候進監室太危險了。“我準備死一次,豁出去了,要進去跟他談一談。”毛卓雲跟領導請示後,還是走進了監室,裝作若無其事地檢查內務,正思忖著怎麼和王某切入聊天時,突然,他的背上受到了重重一擊。王某獰笑著看著他,眼冒凶光。他又發狂了!同監室的在押人員急得直吼:“他是毛警官啊,對你這麼好!”

第二天,毛卓雲又走進王某的監室。此時,王某神情落寞地坐在角落。令所有人意外的一幕發生了——毛卓雲走過去,輕輕擁抱住他。王某遲疑了一會,竟趴在毛卓雲的肩頭,像孩子一樣地哭了很久。在王某斷斷續續的傾訴中,毛卓雲捕捉到了關鍵資訊——庭審時,王某的父母和女友都沒有到場,他害怕且絕望,覺得自己被所有人拋棄了。於是,毛卓雲通過辦案人員聯絡上了王某的女友、父母、表弟,逐一抄下他們發來的簡訊,帶到監室讀給王某聽:“我們會來看你,你要好好改造”。

之後,王某終於徹底平靜下來,開始配合管教。被送往監獄前,王某給毛卓雲深深地鞠了一躬,再次落淚。

“老毛敢於涉險的精神尤其讓我敬佩。12年了,他每分每秒都暴露在危險中。12年了,他對工作,對每一個管教物件負責的態度始終沒變。”看守所醫管大隊同事孫立洪說。

與曾經的在押人員保持通訊“我多做點事,社會就能多一分安寧”

一天飯後,毛卓雲收到一封信。

“小劉寫來的。”他一下認出了信封上熟悉的筆跡,“小劉因運輸被判死緩,在這裡呆了20個月。去監獄後,還經常寫信來。”

小劉在信裡寫:“你給我的那本黑色本子,我至今還帶在身邊。現在我所有的一切與你的關心是不可分割的,我將會牢記一輩子!你年紀大了,還是要注意身體,該馬虎的馬虎下也應該的,不要太執著了。”

毛卓雲將信放進抽屜裡,打算下班後再回信。他和曾經的艾滋病在押人員這樣的書信往來,至少已有一百多封。

“他們都離開看守所了,你還管呀?”

“他們寫信給我,因為信任我,想和我說說話。我多跟他們說說,多做點分外事,他們就不容易偏激,不會做極端的事,社會上就能多一分安寧。”

認識老毛的人都知道,他的“傻”在於,幹了很多本來不用幹的活。

監室裡,很多人喊毛卓云為“毛校長”、“毛老師”,因為他把課堂搬進了監室。

管教過程中,毛卓雲發現,沒有文化是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16歲的小虎,一個字也不認識,甚至無知到特地往身體裡注射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毛卓雲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把監室“變”教室,教他們讀書認字。他找來了兒子小時候的課本,買來文具,從每個人的名字開始一點點教。3個月後,小虎認識了500多個字,還會寫簡單的日記和書信。

寧波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工作人員李懷亮和毛卓雲已經是老熟人了。“一開始,他對艾滋病一點也不瞭解。12年來,他一點點學,已經成專家了。他經常根據新收押人員的型別請我來做講座。一些人不肯吃藥,他就哄他們,像家裡人一樣。真不容易。”

總結出管教工作“五心法”這一方法正在全省公安監管系統推廣

在很多人印象中,管教民警是個“大老粗”的角色。毛卓雲卻寫得一手行雲流水的書法,經常把還飄著墨香的祝福、短文貼到監室。

上學時,毛卓雲最頭疼寫文章,這12年,卻寫了10萬多字的工作筆記。“有時把案例記下來做具體分析,有時候就傾訴內心苦悶。”通過多年的積累,毛卓雲歸納總結出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即近心法、正心法、勞心法、破心法、寧心法。目前,這一方法正在全省公安監管系統推廣。

12年來,毛卓雲幾乎總是風輕雲淡地對領導和家人說“不用擔心,沒事的”。在他的工作日記裡,卻多次出現了“害怕啊,我真的好害怕”“累啊,真的很累。”有的寫在被艾滋病在押人員攻擊後,有的寫在幫艾滋病在押人員處理暴露的創口後。他也曾多次偷偷去檢查,怕自己萬一被感染。

寧波市看守所所長張百川說:“老毛始終堅守崗位,不因為安全風險巨大而畏懼,不因為崗位邊緣而鬆懈,不因為臨近退休而懈怠。毛卓雲始終不忘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為安全文明管理、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大局穩定做出了特殊貢獻。”

現在,家人也成了毛卓雲的有力後援。徐愛英說:“我知道他的脾氣,他認準的事情,就會一直做下去。我們只有給他支援,多多提醒他小心,希望他平平安安的。”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這是一位奉獻教育事業的模範,他是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縣前進鎮的庫爾班·尼亞孜,為改變家鄉教育落後的局面,20xx年前庫爾班·尼亞孜拿出全部積蓄,創辦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堅持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為增進民族團結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烏什縣前進鎮,庫爾班·尼亞孜創辦的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很多同學的哥哥姐姐就是從這所學校畢業。這所學校已經成為許多當地學生走出縣城,獲得深造機會的起點。

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學生:我姐姐也是從這個學校走出去的,她現在在湖南民族大學。

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學生:我姐姐也是從這個學校考出去的,她現在在西安城市建設學院。

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學生:我姐姐也是從這個學校出去的,她現在在福建莆田中學(內地高中班)上高三。

傾盡所有創辦國小 希望教育改變家鄉

如今,在烏什縣以及周邊地區,許多學生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這所學校就讀。然而,學校創辦初期卻不是這樣。20xx年5月,在外經商多年的庫爾班·尼亞孜回到故鄉,他拿出全部積蓄,在前進鎮開辦了這所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希望能為家鄉做點貢獻。

最美奮鬥者 庫爾班·尼亞孜:我回來看到家鄉的人們差距非常大,文化的差距,就是教育的差距。在我們當地的人們的眼裡,整個世界就是幾畝地、幾隻羊。

然而,正當學校逐漸步入正軌時,庫爾班發現,不少孩子卻被家長轉到了其他學校,最多時候,一天就走了十幾個。周圍不少人還說庫爾班辦學是假,劃地掙錢是真,一時間,關於庫爾班·尼亞孜辦學的謠言四起。

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黨支部書記 副校長 李紅:我們的牆,我們的廁所,一晚上,鄉親們就把牆給我們推塌了,他們用這種方式就是無非告訴我們,說他們不接受我們。

遭遇誤解仍堅持理想 為孩子打造夢想翅膀

在這期間,庫爾班的父親因病去世,很多鄉親因為聽到他辦學的謠言而沒有來。面對相親們的不理解,庫爾班·尼亞孜選擇了堅持。

最美奮鬥者 庫爾班·尼亞孜:他們更需要的是教育,讓他們解放思想。我不想放棄的不僅僅是一個學校,是孩子們的未來。

20xx年6月,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第一屆小升中畢業生成績揭曉,38名畢業生均成績優異。庫爾班·尼亞孜的堅持也讓鄉親們改變了看法,大家紛紛把孩子送到這所學校就讀,學生從最初的僅有80人增加到700餘人,畢業生裡有不少學生在大學聯考中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重點高校。20xx年,政府投入資金,為學校新建了8700多平方米的校舍,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提升。同時,烏什縣財政每年給學校提供76萬元資金支援。

最美奮鬥者 庫爾班·尼亞孜:這個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也是追夢人的舞臺,讓更多的孩子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學習中華文化,成為最自豪最驕傲的中國人,這就是我奮鬥的目標。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近日黃文秀的名字和事蹟從廣西傳遍了全國,她是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的村第一書記,一個永遠陽光朝氣、笑容燦爛的姑娘,從貧苦大山走出,學業有成後毅然放棄大城市的優厚條件回到家鄉,不顧條件艱苦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最終因遭遇山洪不幸遇難殉職。這個30歲的女孩,不施粉黛,不穿裙裝,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把“不忘初心”四個字詮釋的淋漓盡致。

不忘來處,銘記初心。黃文秀同志在北師大碩士畢業後,她沒有忘記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的鄉親父老,沒有忘記自己苦心求學走出大山的初衷,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到家鄉奉獻自我。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守初心、懷真情的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裝在心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摒棄小我意識和享樂主義思想,同人民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做廣大群眾的的貼心人。

勇於擔當,有勇有謀。百坭村是深度貧困村,初來乍到的黃文秀經常會“碰釘子”、吃“閉門羹”,面對鄉親們的質疑,她很快轉變工作思路,從幫助村民幹農活到下地種油茶,從閒話嘮家常到幫助村民申領扶貧貸款,這個女娃娃用真心一點一點取得了貧困戶的信任和尊敬。黨員幹部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敢擔當、用真心的精神,多彎下身子傾聽,多深入基層體察,把為民謀福祉、解難題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只有做到“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用自己的智慧與行動解決困擾群眾的一切難題,才能獲得人民的信賴和支援。

不畏艱難,甘於奉獻。百坭村全村472戶中有195戶貧困戶,得知要到這樣一個深度貧困的村子赴任,黃文秀沒有絲毫猶豫和畏懼,收起裙子、挽起褲腿,滿懷熱情和信心奔赴脫貧攻堅的一線戰場。黨員幹部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肯吃苦、甘奉獻的精神,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堅持以民為本、吃苦在前,作風過硬、工作務實,用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詮釋共產黨員的擔當和作為。

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幹部要通過學習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傳承她常懷感恩之心、不忘初心使命的為民情懷,汲取她知重負重、直面挑戰、堅韌不拔的精神力量,學習她紮根基層、無怨無悔的責任擔當。只有俯下身去,沉下心來,為基層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永葆初心,牢記使命,才是對黃文秀同志最好的紀念。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3月30日下午5點,四川省涼山州木裡縣雅礱江鎮立爾村發生森林火災。3月31日下午,四川森林消防總隊涼山州支隊指戰員和地方撲火隊員共689人在原始森林展開撲救。撲火行動中,受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發林火爆燃,瞬間形成巨大火球,在現場的撲火人員緊急避險,但27名森林消防指戰員和3名地方撲火人員失聯。

經全力搜救,昨天晚上6點半,這30名失聯撲火人員已全部找到,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群眾犧牲。

其中,24個90後,2個00後,1個80後,3個70後。

4月2日上午,十一屆涼山州政府第31次常務會議在西昌召開,專題研究木 裡“3.30”森林火災中犧牲人員申報評定為烈士的相關事宜。在此次森林火災撲救中犧牲的另外27名涼山森林消防支隊官兵,已經通過相關渠道上報評定烈士。楊達瓦、鄒平、捌斤三位同志符合評定烈士的相關條件及要求,決定以州政府名義報省政府審批。

看到這裡,老編想到某個電視劇的一個場景,主人公的父親也是一位烈士,因為如此她在讀書期間得到很多人的關懷,老師和學生眼中的”榜樣“。她揹負著英雄的女兒的稱號,可是她卻一點也不開心。她說她討厭這個稱號,因為這個稱號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自己,父親已經離開人世的事實。她寧願自己的父親是位普通的老百姓,而不是英雄.......

在這30名救火英雄中

有一名叫張浩的勇士

在他的朋友圈現顯示

他剛剛結婚不久

最近每一個動態卻都是在任務途中

張浩離開了,剛剛與他結婚的妻子該是多麼痛徹心扉

在這30名救火英雄中

有一名叫蔣飛飛的勇士

最後的朋友圈同樣是

奔赴火場的畫面。

何為“逆行者”,這大概是最動人的詮釋。

在這30名救火英雄中

有一名叫汪耀峰的勇士,今年26歲

初識汪耀峰的人常說,他言語不多;熟悉汪耀峰的人說,他總是默默付出,把豪言壯語埋在心間。

瀏覽汪耀峰的QQ空間發現,他在火場中的壯舉,只是他日常生活的一個縮影,樸實的言語,道盡英雄初心:

在這30名救火英雄中

有一名叫陳益波的勇士,他剛滿20歲

家人說,他兩年多沒回家,本想等今年9月休假

就在事發前兩天,他還在電話中說,打算給小侄子買新衣服。

陳父說,小兒子從小就懂事,一放學就回家幫忙幹活,“揹著裝滿豬草的揹簍小步跑”,然後還會做飯給家人吃。職中畢業後,家裡不放心他出去打工,便合計去部隊鍛鍊一下。孩子倒也爭氣,通過了新兵訓練,成為涼山州一名森林消防員,2年後,他跟家裡商量,決定再幹3年。

在這期間,陳益波一直都沒有回家,父母想去看望,他也不讓來,“他跟我說他這邊很忙,來了不能帶我們出去轉轉,我們在外面他也不放心。”

“他爸爸經常喊腿腳疼,他就讓人幫忙買藥回來,上次帶回來的藥還沒用完。”陳母提起自己的這個小兒子來,滿眼驕傲,說他是個乖孩子,沒怎麼讓家裡人操心。執行任務時,父母問起,也都是“沒事,不要擔心,不危險。”

陳益華說,自從弟弟離家,兄弟倆見面的機會變得極少。3月28日晚上,弟弟給母親打來視訊通話,只看他身後全黑,不像在屋裡,他回覆道,“剛打火回來,還在山上”。母親抱著哥哥家的孩子打招呼,他在電話那頭笑著說,“乖乖,等小爸(叔)回來給你買新衣服。”

“不要買新衣服啦,就盼著你趕緊回來。”陳母回憶,那天晚上,山上訊號不好,畫面斷斷續續,沒聊幾句就結束通話了。本想著,今年9月小兒子當消防員就滿3年了,屆時就會有探親假,家裡人還都盼著等著他回家。

陳益華記得,弟弟跟他提起復員後就回家開個餐館,自己還開玩笑說他手藝一般。“我們是親兄弟,感情不用說,我肯定會支援他。”

此次森林火災中,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群眾犧牲,部分遺體已於4月2日運回西昌殯儀館,進行家屬認領。即使是深夜凌晨,人們也都在路口迎接著他們回家,他們走了,卻給人們留下了無止盡的遺憾。

昨日,森林消防西昌大隊犧牲的27名消防員的姓名與照片相繼公佈,也讓全中國的人們認識了他們,他們雖然已經離開,但是這30張可愛的面孔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中,願我們的救火英雄一路走好,也願天堂沒有山火!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說到中國女排,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中國體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軍,各種專案的世界冠軍數不勝數,但冠軍背後能夠總結成精神的專案卻不多。改革開放前,中國體育界有兩面紅旗:一個是中國登山隊,另一個是中國乒乓球隊。這兩支隊伍是當時中國體育界最優秀的團隊,分別創造了“中國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開放後,“女排精神”叫得更響,更深入人心。1981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盃上,中國女排同樣以七戰全勝的戰績,先後戰勝美國、日本等世界勁旅,首得世界冠軍。從排球運動本身來講,東方人能夠拿到排球專案的世界冠軍並非易事。排球是集體專案,又是“高人”專案,有它自身的規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訓練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種精神和動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國女排隊員在賽場拼搏的身影,讓無數國人熱血沸騰。

比賽結束第二天,時任全國婦聯主席鄧穎超在《體育報》上發表了題為《各行各業都來學習女排精神》的文章。文中寫道:“各行各業人民群眾都要學習中國女排精神,樹立遠大的志向,發揚腳踏實地、苦幹實幹的作風,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更快地將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此後,以袁偉民指導為教練核心的團隊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們,在“五連冠”(1981—1986年)中凝聚締造了“女排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為國爭光”的女排精神。袁偉民受到了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啟發,他認為陳景潤在中國科學技術落後的情況下,依然攻克了這個數學謎題,靠的就是“迷”。於是,袁偉民將這股“迷”勁兒帶入中國女排,要求隊員們對排球也要極度專注和熱愛。

在訓練時,他要求隊員們拼盡全力,克服苦累和傷病等困難。在比賽中,他要求隊員們極度專注,無論對手強弱都不能鬆懈。為了讓隊員記住比賽中的一個教訓,袁偉民會在賽後把所有球員留下加練,一直練到很晚才離開。精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從嘴裡喊出來的,而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比賽中奮鬥出來的,歷練出來的,凝聚出來的。袁偉民一再強調“拼搏”“嚴格”“協作”,說出來感覺很虛,但這正是女排精神的體現。憑著在日常訓練中鍛煉出來的堅強的意志和紮實的技術,中國女排連續拿下了五個世界冠軍,創造了輝煌,成為中國女排不斷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傳家寶”。二“女排精神”代代相傳。以陳忠和為主教練的時期,是女排精神傳承和發揚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國女排幾十年來都是以“奪取獎牌,爭取金牌”為目標的。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20xx年11月28日,以《助學路上,點燃生命之光》為題,報道了身患重病的天津退休女工王婭“裸捐”助學的善舉。報道刊發後,西青區迅速作出反應,在醫療救治方面為王婭開啟免費“綠色通道”,成立醫護救助組24小時隨時待命,並定期為王婭作全面體檢。同時,特聘請專家共同制定診療方案,購進專用藥物及器械,幫助王婭和時間賽跑。本市熱心市民也通過各種方式關心王婭的病情,還有來自山東、河北、浙江、甘肅的愛心人士在治療方面提供幫助。

遺憾的是,2月16日,王婭永遠離開了我們。連日來,刊登了《好人王婭,為助學傾盡所有》《王婭走了,留下沉甸甸的愛》《“好同學,讓我們來送送你!”》《好人王婭,完成人生最後捐贈》等報道。很多讀者深受感動,給本報打來電話傾吐心聲。“王婭阿姨,一路走好,願您在天堂裡笑容依舊……”來自王婭母校二十一中的教師動情地說,“雖未曾與王婭謀面,卻感覺相識已久。她的一生,平凡卻偉大。她是我們的驕傲!我們將傳承她的愛心事業!”

網上也掀起了學習王婭精神的熱潮,網友“沉迷北宇的六六小姐”留言道:“王阿姨這樣平凡而偉大的人,讓社會有了溫度,讓生活更美好。我要像王阿姨一樣做個善良的人。”網友“任建好說話”留言:“之前天津有位靠自己蹬三輪車的收入圓貧困生上學夢的白方禮老人,而今又有‘裸捐’助學的王婭,他們讓天津這座城充滿了人情味!”網友“如意”寫道:“王婭,一路平安,您是天津人的驕傲!”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漫漫助學之路,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山區裡的艱難困苦比想象中的更難。

來回學校的路,坡陡彎急,有恐高症的周秀芳上山下山坐在車上都要閉著眼睛;山上的學校簡陋得無法描述,教室是茅草棚子,四面透風......

初到漵浦的周秀芳,在學校附近臨時找到一處廢棄的兩間木房,作為落腳點。為了省下錢用於助學,她過著清貧的生活。一張木板床,一個電磁爐,一隻行李箱,就是她在漵浦縣九溪江中心國小宿舍的全部家當。

這裡一週才趕一次集,周秀芳經常是一次把一週的菜買回來,自己做泡菜,喝稀飯。加上週秀芳膝蓋不好,有恐高症,血壓也高,生活狀況可想而知。

由於上了年紀,又太過勞累,周秀芳多次差點暈倒,不得已又回到寧波調養。而遠在千里之外,她卻依然記掛著山裡的這群孩子。

雖然苦了自己,周秀芳卻捨不得讓孩子們受委屈。她給孩子們花錢很大方,走訪貧困學生常常一送就是好幾百元。

這些年,周秀芳獲得了很多榮譽,先後榮獲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全國最美志願者、“20__年度全國十大女性新聞人物”“最美浙江人·浙江驕傲”20__年度人物、“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人物、湖南省“最美湘女”、寧波市道德模範、懷化市道德模範等。

為此,也獲得了一些獎金,但周秀芳全部用來支助了。5000元的道德模範慰問金,她轉手就給了一位山區學生治療眼疾;獲評寧波市道德模範人物的1萬元獎金,全部捐出來給山裡的孩子訂製了校服……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人多才力量大。周秀芳一邊在支教,一邊思考怎樣改變這裡的現狀。

為孩子們爭取支援,周秀芳時不時在朋友圈裡發一些當地教學的真實情況和感受,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和幫助。

周秀芳早年在寧波教過的學生、企業家張剛看到後,立即趕到桐林國小考察。當他看到破爛的校舍、簡陋的課桌椅和落後的教學條件,看到年邁卻毅然選擇在貧困地區支教的老師時,他被深深震撼了,當即決定捐資30餘萬元重建桐林國小,並配齊學校所有的教學設施。

一個人影響了一群人,愛心接力紛至沓來。周秀芳的愛心支教路越走越寬,“愛心搬運”不斷“升溫”。她將寧波、杭州、上海等地數萬市民的愛心源源不斷地“搬”到了漵浦山區。校服、被子、文具、滑梯、圖書……除了籌建希望國小,她還通過各種途徑為當地孩子籌集了大批物資。

四年多來,周秀芳在漵浦捐建了29所希望國小,結對幫扶近400名貧困生,累計捐款物近3500萬元。

這位老人身上向上向善的精神,讓村民們感動不已。今年7月,在漵浦縣北斗溪鎮舉辦的“脫貧攻堅我能行”表彰大會上,周秀芳被授予“最美北斗溪人”榮譽。

實際上,周秀芳豈止是“最美北斗溪人”,她也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是一個時代的榜樣!

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這位72歲的老人,原本可以在大城市與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安享晚年,或者也可以在資助一所學校後就“打道回府”,一樣也是“功德圓滿”!

可是,周秀芳偏偏要長期紮根在最偏遠的小山村裡“折騰”,讓自己受苦受累、操勞操心。

周秀芳離鄉背井、千里支教,來到這個偏遠山區究竟圖什麼呢?對於她的行為,很多人不明白,也不理解,甚至有的人說她是傻子。

其實,周秀芳並不傻,而是懂得知恩圖報,她要給自己“還願”。這個“願”,就是為了報答當年一位姓鮑的老師對她的無私資助。

國小四年級時,周秀芳曾因家庭貧困沒法上學。“後來鮑老師來到我家,說我不讀書可惜了,是老師幫我交了學費。”

正是因為少年時期這段困苦的經歷,讓周秀芳感受到愛的溫暖和力量。長大以後,她就一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為貧困孩子做點什麼,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報曾經幫助過她的恩人。

這就是周秀芳這些年來,一直孜孜不倦在貧困山區支教的最樸素的心願和最大的動力。

不為名、不為利,活受罪,這樣做看起來確實“傻”,但周秀芳決定還將繼續“傻”下去!

不過,周秀芳的這種“傻”,卻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也是尤為可貴的。

社會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傻子”心甘情願的默默付出。如果人人都耍小聰明,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那麼這個社會將是怎樣的情況呢?

當前,扶貧攻堅戰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但是貧困還沒有徹底消滅。在偏僻落後的山區,許多方面都還非常艱苦,比如有的地方學校依然破舊不堪,有些孩子讀不起書。

眾人拾柴火焰高。正因為有大批像周秀芳這樣“傻”的愛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我們的家園才變得越來越美麗。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個普通人,但普通的王婭卻散發出如此耀眼的光芒,即使處於癌症晚期依然捐資助學,病危之際依然思考著如何奉獻自己的剩餘價值,甚至覺得自己的能力有限想要幫助更多的人。她一生堅持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燃盡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王婭的行為告訴我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會收穫快樂,學會幫助別人,也是所有不平凡人奉行的品格,而正是因為幫助別人,才使他們真正的不平凡。雖然生活樸素,她的高尚人格以及對於人生的追求,無不讓人動容,也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在於樂於助人,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她的所作所為,喚醒了許多人對高尚人格的嚮往,激發起人們內心深處的愛心和向善的力量,甚至是一份社會責任感,每一位瞭解了王婭故事的員工都為之鼓舞,她用博大的愛心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王婭所做的一切,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高度評價,同時作為基層工作者具有良好的示範效應,是一種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2023感動中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1950年11月,朱彥夫所在的26軍在進入朝鮮戰場後,分到了爭奪朝鮮長津湖地區250高地的任務。可經歷數次爭奪戰後,我軍在250高地上的戰士只剩下朱彥夫一人,雖然朱彥夫勇往直前,但是一人始終難抵美軍的狂轟濫炸,他很快就被手榴彈炸暈。

恍惚間,朱彥夫好像聽到有人在叫他,這讓他清醒了點,不等他睜開眼,這被喚回來的一點意識又消散了,直接陷入了沉睡。等他再次醒過來時,他發現自己躺在了一張床上,入目是一片白,他渾身上下都很痛,嗓子也很乾。

他意識到自己這是在醫院,就想開口叫醫院的工作人員,可他發不了聲。幸好旁邊病床上的志願軍戰士發現朱彥夫醒了,趕緊叫來了醫務人員。後來經過詢問,他得知原來當時在戰場上,有兩名志願軍戰士路過,他們將自己救了起來送到了後方醫院。

可是因為他的傷勢實在太重,後方醫院治不好他。因此部隊就派人將他送回了國內的大醫院。他足足昏迷了93天,這93天內他總共動了47次手術。眾人都認為他可能救不活了,可他的主治醫師沒有放棄他,一直在對他進行治療。也正是由於這樣,他才能奇蹟般活了下來。

可活下來的朱彥夫並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勇氣,他感到生不如死。原來,朱彥夫的左眼在戰鬥時被敵軍炸燬了,四肢也因長時間躺在雪地裡被凍傷而致肌肉壞死,醫生們不得不給他做了截肢手術。看著自己殘缺的身體,他想:“我才不到18歲啊,我之後的人生該怎麼辦?難道要拖著這副殘破的身體過完一輩子嗎?我再也不能上戰場了,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朱彥夫滿腦子都是自殺的想法,最開始是絕食,可當醫護人員發現這事後,他們不停勸朱彥夫吃飯,不要有不好的念頭,絕食的方法只能放棄。此後,朱彥夫還想到了很多其他的自殺方法,如跳樓,拒絕治療等,這些都被醫護人員及時發現並制止了。

部隊領導很快知道了這件事,他專門來到醫院,對朱彥夫說:“朱彥夫,你這麼做對得起和你並肩作戰的兄弟嗎?對得起拼死拼活把你從鬼門關拉回來的醫生嗎?對得起你的母親嗎?我知道你接受不了現狀,但路都是人走出來的,你怎麼知道你未來不會有一番大作為?”

這番話如雷貫耳,讓朱彥夫羞愧地低下了頭,他想到了自己的戰友,看著身邊的醫生和護士,又想起了家中的母親,朱彥夫終於打消了自殺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