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研室教改工作申報材料大綱

欄目: 申報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9.63K

《伊寧市課堂教學改革實驗實施方案(試行)》中指出,以我市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具體問題為切入點,逐步開展課堂教學改革實驗。努力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高效課堂。

教研室教改工作申報材料大綱

四中現有教師154人,教師的平均年齡35歲。老教師因循守舊,觀念更新頗為困難,教改舉步維艱。年輕教師思想活躍,敢想敢做,勇於進行課堂教學的各種創新和實踐,樂於團結合作。但是由於教學經驗和功底等方面的欠缺或不足,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比較大,教學效果的波動性比較明顯。因此,要培養品牌教師,打造品牌學校,實現學校的穩定、高速發展,就要求我們要及時修正教師的教學行為,錘鍊教師的教學風格,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素養。

我校大學聯考升學率連續拔高,總體上看學校發展勢頭良好。但學生厭學現象普遍,主要原因是他們感到學習困難,課堂學習單調枯燥或是感覺學的東西與生活距離太遠,將來也沒什麼用。幾任校長都清醒地意識到學校發展中潛在的危機。

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了快樂課堂樂趣,從苦、煩、累的學習狀況中解放出來,養成好習慣。教改的觀念悄然滋長,“向傳統課堂挑戰”。

艱難起步

課改的方向:“在快樂中學知識,從知識中找興趣”。明確提出:把課堂還給學生,打破原來課堂上教師“一統天下”的局面。“讓學生走上講臺參與到教學中去,讓老師走下講臺參與到學習中去。”“一統就死,一放就亂”這是許多老師共同的體會。怎樣才能“活而有序”?這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上好一節課,課前課後不僅僅是原來的簡單寫教案、熟悉教材、查閱資料,還要了解班內學生的狀況,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對每一個環節,應如何引導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好多問題需要探討、研究。教師的主導地位尤顯其重要。可見,新課堂並非簡單的教學形式上的變化,和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老師與學生一起分享知識的過程。師生互動,相得益彰。

新課堂教學主要合理分配三方面內容:學生的層次,知識的解決,時間的分配。

學生的層次

為便於分組合作,互相幫扶,根據學生的成績及平時表現,一個班的學生可劃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幾個層次。

知識的解決

知識的解決既是一節課所要學習的知識。分成學生自主學習可以解決的內容;學生交流討論共同解決的內容;師生共同探究解決的內容;教師精闢講解來解決的內容。

時間的分配

在時間分配上是10分鐘課堂預習,10分鐘交流討論,10分鐘精講指導,10分鐘鞏固提高。可概括為:“自主學習---交流合作-成果展示-點評精講-鞏固達標”幾個流程。

根據四中特殊學情,新課堂教學貫徹“低起點,小跨度,勤動手,多反覆”的指導思想。學生能適應,在個別情況下,個別學生、個別組可能有困難,但在學生活動期間教師一直穿插其間,不斷地點撥、引導、啟發,力求了課堂的順暢、高效進行。

基礎性的問題通過自主學習環節基本上能解決掉,知識內容雖然較多,但用時不會太多。首先是教師出示學習目標設定問題不貪多,但求有代表性。學習前教師對學習提出具體要求(學習什麼內容、學習多長時間),方法上予以指導。然後限定時間學生圍繞教師出示的學習目標和學前指導開始學習。認真研讀教材、找答案、獨立思考問題、查詢資料,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作好標記,交由第二個環節解決。通過“全民”參與,一般能解決相當一部分問題,有時甚至一大部分或全部的問題。整個過程教師一直活動在學生中間,對確實有困難的學生或小組及時援手,給以提示、點撥、引導、啟發或指導幫助,並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總結、整理、歸類。

交流的過程,是“兵教兵”“兵練兵”的過程,同樣一個問題的解題思路或方法,學生教學生往往比老師教效果要好得多,學生接受得也更快。這無異於把原來的一個課堂一個老師變成了一個課堂幾十個老師。大家揚長補短,各有所得,當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活起來的時候,平等、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就順其自然的帶來了我們想要的教學效果。

難度較大的問題,在學生展示,師生共同探究中得以解決。展示環節可以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內容上可以是豐富多彩。老師隨時掌握並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點評精講。 或予以肯定,或是補充,或是予以糾正。學生已經掌握的老師不再講。掌握不太好的儘量引導、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對於需要拓展的問題,教師再精講。很多的時候,相信學生在課堂上會帶給我們想不到的驚喜。

課堂訓練環節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關鍵一環。形式多樣,不僅能檢驗達標情況,還使所學知識得以鞏固。最後,針對練習時發現的共性問題,自習課上統一由教師講解分析;個別問題個別解決。如此這般可提高整體成績,同時課堂也變成了學生樂學的地方。

2011年 10月11日,我校教研室牽頭組織了“新課改研討會”。我校各科教師與來自伊寧市八中、英才私立學校、農四師一中、伊寧市實驗中學的80餘位教師齊集一堂,共同分享在新課改當中積累的經驗,探討在新課改中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對新教材的內容及進度把握上進行了探討。為我校新課堂模式的探究運用找到理論及實踐依據。

2011年9月始,這一課堂模式在四中領導的全力推動下,進入了探索階段。建立了專門的校級課題組,校長擔任課題主要負責人,其他校領導及教務、教研主任和全體班主任參與探究。這種模式是否適應文科、理科、外語授課、民語授課,是否適應四中的學生.......這都有待時間、實踐說話。一學期來,校長及一干校領導親自坐鎮,開展師生調研,以公開課為抓手,反覆試驗、實踐。

4月15日,市教研中心張軍團主任攜中學部4名教研員及三中、八中部分骨幹教師一行人,來我校視察、指導語文、外語、化學(漢、民語兩節)、地理共五節“4×10”彙報課。就四中的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大膽邁出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勇於探索的教改精神等,均給予高度評價。同時,對於尚在探索階段的新課型,指出諸多有待商榷和改進的地方,表明要加強跟蹤研究。

5月18日,市教研中心鍾主任一行四人再次為了“4×10”走進四中,深入課堂,耳聞目睹、靜心體驗了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四個學科四位年輕教師的新課堂,同時進行的還有民語教師的化學、漢語、體育三節課。這次,專家們驚訝了。“4×10” 新課改模式遵循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教改思路。師生投入、態度認真、有效引導、精彩表達、效果檢測、教學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整個課堂充溢著濃濃的群體參與、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氣氛。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改變過去“我講你聽、我說你做”的授課方式。與此同時,專家們也誠懇地提出了諸如:老師並未全面放開;學案還未十分到位;要把教改工作做成系統工程等一些看法和建議。這使四中校長及投入“4×10” 新課改模式探究等一班四中人感受到莫大鼓舞。校長當即表示: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持續努力營造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並讓這一鮮活的教改理念在我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經過商議,凡是不自覺嘗試運用“4×10” 授課理念的各類課,則一票否決,在校級骨幹教師的評定上,主動用“4×10”模式授課的老師則優先考慮......極大地推動了我校新課改程序。教研主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一週一週安排下去,直到後來,各組老師自覺到教研室報名要求上“4×10” 公開課,願意嘗試教學效果,到6月,我校累計各類公開課已達近百節。其中組長的課被刻錄成碟,以供組內其他老師觀看揣摩。學生也從小組合作交流中嚐到“甜頭”。願意上新課型課,感到輕鬆且能參與課堂。在此基礎上“4×10” 新課改模式被豐富完善,更加系統化,更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內容拓展為:4×10分鐘教學模式之新授課型:

4×10分鐘教學模式之習題課型:

4×10分鐘教學模式之複習課型:

可能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這種模式還看不到什麼標誌性的成績,也許四中現有的成績還會因為課改而下降,但創新決定出路,細節決定成敗,常規決定成效,品牌決定生存。我們願意嘗試,願意引領起新一輪的教改熱潮。

我校著力狠抓的另一工作是教師隊伍的建設。根據市教育系統實施“名師工程”的目的是建設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骨幹教師隊伍,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從而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可見,高素質的教育是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基本條件的。振興四中,需要優質的師資隊伍。特別是不斷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努力建造一支師德高、業務精、理念新的梯隊型教師隊伍是四中目前迫在眉睫的重任。

鑑於此,四中成立專門培養領導小組,制定了一系列切實的培養措施,為青年教師的全面成長搭建平臺。如:每月獨立完成一套本學科試卷,組織開展專題培訓,以各類公開課為抓手,通過說課、聽課、評課、反思回爐打造課等,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組織教學基本功比賽(長期電腦、兩筆字、漢語培訓),實施“師徒結對”(30餘對)、“民漢結對(30餘對)”活動,鼓勵年輕人“走出去,請進來”(40餘次),參加教研沙龍,要求人手開發一份具有本科目特點的校本課程,參與小課題研究,(20餘個校級課題),發表論文(發表60餘篇),組織青年教師論壇,積極加入骨幹教師隊伍等。

通過潛心培養,現在已初顯效果。四中青年教師有著“敬業、勤業、創業、樂業”的職業道德水準,大膽湧入教改激流,專業知識水平大幅提高,課堂駕馭能力及教育創新和管理能力能夠勝任本職工作,大多數可以單獨帶班,適應四中教改需求。

在即將結束的這一學年裡,我們還開展了其它諸如週六的“文體大比拼”等多項嘗試性的工作且有成效。我們願意和所有同仁們共謀計策、共商教改、共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