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申報材料大綱

欄目: 申報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74W

一、通過課堂觀察學習研究方法,以生為本提高研究實效性

國小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申報材料大綱

XX年至XX年,基於美國國家教育和經濟中心與匹茲堡大學合作的《英語、數學、科學、應用學習能力表現標準》這一研究成果,我校確立了《促進學生學科學習能力發展的實踐研究》這一課題,因為研究聚焦課堂,為了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操作性,老師們嘗試以課堂觀察記錄真實的研究情況,並通過資料及描述性的文字,檢驗研究的假設是否有效,存在的問題有哪些,以及如何進行解決。

一)基於課堂,紮紮實實開展研究

在課堂觀察全面啟動之前,學校選擇了一個教研組,在與組員深入溝通的基礎上,進行了首次的課堂觀察。課前,執教教師做好準備工作,其他教師分工領了不同的任務,坐到了教室的不同方位。課後,在聚焦這些描述性語言,比對教師與學生同一環節的不同行為、語言、情感之後,我們發現了一些具體的問題,

並針對發現的問題和剖析的原因,研究小組通過進一步深入而細緻地研討,提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策略。在之後的第二次教學中,教研組根據討論的結果對這一環節進行了重新的設計,很大程度提高了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之後,學校將這一次的課堂觀察全過程,在全體教師會議上做了介紹和推廣,並邀請了教研組長和執教教師各自暢談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從而引起更多教師的共鳴與理解。

在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的過程中,各個研究小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研究障礙,此時,科研室與學術委員便會深入課堂,通過資料統計、現場描述,撥雲見月地發現問題,深入淺出地剖析問題,最後在集體的研討中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這樣“基於學生觀察”的研究手段,使我們實現了角色的轉變、視角的轉換和焦點的轉移,使“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學習”的理念通過具體的研究落到了實處。

二)有效整合,教研科研相輔相成

研究工作無論如何都會佔用教師的教育教學時間,研究越是深入,所花費的時間越是多。如何保障教師的研究時間,使減負增效落到實處呢?答案只有一個,有效整合。在藉助課堂觀察推進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科研室提出將課堂觀察工作與教導處的滾雪球聽評課工作相結合,有主題,有目的,有方法聽評課能切實提升這項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利用錄播教室的建立,科研室將研究的空間進行了最大化的利用和延展,在錄播教室進行的教學實踐,通過網路,坐在辦公室的老師們都能參與其中,極大提高了研究參與者的廣度。而坐在教室中的老師們藉助課堂觀察,強化了合作的意義,使研究團隊更具凝聚力。

二、在專家引領中提升研究水平,通過制度建立確保研究質量

一)搭建平臺提供優質資源——建立導師制度

為解決教師研究過程中的難點,提高研究的實效性,學校制定了科研導師制度,除定期聘請市高校專家、市理論研究所專家外,我們還聘請在各學科領域有專業發言權,並能在實踐中有指導能力的市級專家,如市師資培訓中心的專家,市區在某一學科研究領域中的名師或特級教師。由於這些專家既有紮實的一線教學經驗,又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因此受到了教師的歡迎。我們的研究工作室重視實踐,立足課堂,將課題研究與日常教學緊密結合,在不增加教師額外負擔的同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這樣的研究,理論與實踐互為融合,對教師研究而言,既提高了厚度,也拓展了廣度。

二)提高教學研究綜合能力——變壓力為動力

研究工作室的老師們在專家的引領下,查閱文獻資料,撰寫課題研究的文獻檢索和文獻綜述,對課題的研究內容進行深入地討論。在與專家的互動中,老師們敢於提出自己的困惑,研究的思路,敢於批判性地開展工作。工作室開展至今,這些教師在市區主要刊物發表了多篇具有研究意義的學術論文,有的還參與了各級論文的評選,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工作室教師與專家溝通、對話和研討,接受專家個別化的輔導,雖有壓力,但都有各自的收穫和提高。導師引領使成熟期教師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至本學期,我校已有多位工作室教師被評為中學高階教師,並在市區比賽中屢獲佳績。通過導師引領,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走向了多元的對話與開放,教師在專業上能更深度地探討、研究和共享,從而提高了課題研究主動適應教學的可能,提高了研究組織的群體學習能力、研究能力,讓教師走向了自覺的、深度的合作,實現了科研能力的整體發展和提高。

三、在團隊合作中深入開展研究,通過群體力量碰撞智慧火花

我們所說的合作,從形式上看,既有縱向又有橫向。縱向指本學科跨年段的合作;這種縱向合作研究,可以讓每一位教師對本學科的學科學習能力有一個整體的結構性認識,便於系統、準確地把握;橫向指本年段跨學科的合作,它可以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相互支援和依託,形成教育合力,共同關注國小生學科學習能力的發展。

一)以滾雪球聽評課為載體,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聚焦課堂,強調專業引領、同伴互助、教學反思和行為跟進的“行動研究”。我們開展“一人多次研討式”或“多人多次研討式”的“滾雪球”聽評課活動。整個過程,每個學科組的老師們都積極地投入,共同擬定教案,精心備課,設計生動有效的課件,毫不保留為承擔教學展示的老師們出謀劃策。同一教學方案經過大家多次上課、評課、修改調整,每個人既借鑑他人的經驗,又結合自己的想法,邊研究邊實踐,在實踐中思考,在實踐中創新,總結了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策略,找到了問題解決的途徑與方法。由於“滾雪球”教學研討活動集聚了團隊的智慧,目標明確,操作性強,實實在在提高了教師的課改執行力。

二)以校本專題研究為平臺,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各學科教師在研究之初就以年級組為單位,針對不同學科的學習能力從每個單元到每節課都進行了教材梳理,並及時得到了專家的反饋,接著,我們按照梳理的內容進行了課堂實踐,並在一定層面上開展了研究課的探討,專家在這12節課中選擇了5個點做了更深入地輔導。在一遍又一遍修改文字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忙到晚上12點半,有的放棄週末休息,反覆修改。在期末的教師專家互動論壇上,老師們精彩的發言,專家獨到的點評都深深吸引了大家。五位老師的教學設計在專家的幫助下,獲得了更高一層的進步,也給予了我們許多啟示:如備課之前,先做教材分析,學生學習基礎分析,而後確定教學目標,理清教學思路,設計教學過程,課後也不忘進行教學反思。

四、以多形式研究為途徑,促進教師科研素養的提升

一)課例研究

. 培養學生學科學習能力的研究,是我們培育學校合作文化,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又一抓手。學校結合專家輔導報告,組織各學科以年級組為單位,針對不同學科的學科特點,選擇2至3個學科學習能力,在瞭解能力概念的基礎上,進行了教材的梳理,找到了可以進行學科學習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點,制定了達標水平。接著,我們以教研組為單位,根據標準,討論培養學科學習能力的途徑與方法,並依託滾雪球聽評課的合作教研團隊,將預設的培養途徑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並將課後個體反思與集體研討相結合,

同時,我們還將重點放在了提高教師課例研究的撰寫上,專家通過群體輔導與個別輔導想結合的方式,指導老師們進行課例撰寫,既規範撰寫的格式,又指導撰寫的內容。在體例上,我們的課例不同於以往的教案,它包括教材分析、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教學過程以及教後反思幾個方面的內容。從內容上來說,每個部分都必須緊緊圍繞我們的研究主題——學科學習能力來展開。如在教材分析中,應指明教師使用的具體教學內容,為什麼選用這樣的教學內容,這個教學內容適合什麼學科學習能力的培養,為什麼適合等。在學生學習基礎分析中,應體現要培養這個學科學習能力學生需要怎樣的基礎,現在學生的現狀如何,某一能力中的哪個方面是已經具有了,哪方面還有困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困難,是否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關等。至於教學目標,則要儘可能地將能力細化、具體化、可測化,不能泛泛而談。設計思路主要是教師通過什麼樣的途徑與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這些方法能清晰地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從不同教師所撰寫的課例來看,有的能力培養在整節課是橫向鋪開式的,有的能力培養則是層層遞進式的。

應該說,課例是教師深入研究學科學習能力,將教學實踐梳理脈絡,提煉分析的產物,教師通過反覆修改和完善課例,不僅提高了自身的研究水平,也積澱了一定的理論素養。

二)作業研究

學科學習能力的作業設計與傳統意義上的回家作業有所不同,它可以是課堂教學中的一項活動或一項任務,是師生共同完成的或者由學生單獨完成的學習任務,如調查、實驗、辯論、問題解決等。此時的作業,既是達到目的的載體,也是展開教學的載體。為使老師們更為清晰地瞭解學科學習能力作業的撰寫規範與格式,我們特別邀請了理論研究所的王所長為全體教師進行了互動式的講座。講座前,先由三位教師按照規範的格式嘗試撰寫,講座中,王所長選擇了一份比較滿意的作業設計向大家介紹作業的設計,這樣的講座更貼近老師工作實際,也更容易為老師們所接受。在講座後,專家還與老師們進行了互動,大家把自己還不理解的困惑提出來,尋求即時的幫助。這一環節大大提高了教師作業設計的效率,從反饋效果來看,大部分教師都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正確選擇了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科學習能力的作業內容,從作業展示、作業說明、作業效果、實施時的操作要點等幾個方面全面展示了老師們培養學生學科能力的過程與方法。

回顧幾年來走過的研究之路,我們感到學校的科研工作通過以點帶面、骨幹帶頭、經驗帶教,形成了學校的科研骨幹力量,形成了以科研凝聚人,凝聚教師於課題周圍:以科研開發人,開發教師的創造能力;以科研引導人,引導教師與大師為友;以科研提升人,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的科研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