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通用12篇)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26W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1

一、專案概述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通用12篇)

為培育壯大脫貧地區特色產業,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區域化佈局、品牌化發展。保證糧食安全和菜籃子工程。依尊重群眾意願為原則,在保證糧食麵積和蔬菜面積基本穩定、產量不減少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20xx年,我縣及早謀劃特色產業專案,重點支援民權縣優質糧食基地建設專案、溫棚蔬菜產業建設專案和水產品加工與冷藏專案的建設,並組織各鄉鎮實施,增加了脫貧戶和專案區內農戶,及村集體收入。

二、績效評價

通過全面自評核查,民權縣共得104分。具體分項得分情況如下:

(一)產業規劃(10分)

1、產業規劃制定

我縣結合本縣實際,制定了優勢特色產業規劃,《民權縣20xx-20xx年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規劃》,自評得5分。

特色產業規劃經多方科學論證,結合各鄉鎮資源優勢和種植習慣,重點突出五大特色優勢產業目標:一是以神人助糧油和雙龍麵粉等龍頭企業帶動,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基地24萬畝。二是以河南長領食品、花仙子糧油為龍頭,帶動花生種植面積40萬畝。三是根據“菜籃子”工程要求,大力發展蔬菜生產。主要包括蔬菜、食用菌、蓮藕、山藥、大蒜、香菜、蘆筍、小辣椒等蔬菜種植。四是發展優質葡萄、酥梨、小雜果等果品生產。五是以我縣莊子鎮、北關鎮背河窪地開發利用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生產。

2、年度實施方案制定

我縣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制定了《民權縣20xx年優勢特色產業實施方案》,自評得5分。

一是明確年度任務。20xx年我縣重點支援優質糧食、蔬菜種植及水產養殖3種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專案總投資11394.4萬元,新建優質糧食基地6萬畝,育苗大棚3570平方米,溫室大棚35個,2200平方米水肥一體自動噴灌大棚38座;建設標準化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示範產業園基地10000畝,恢復民權縣綠色健康水產養殖大縣地位。

二是完善推動措施。根據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在強化組織領導方面,我縣成立農業特色產業工作專班,由縣主管農業副縣長任組長,農業農村局、鄉鎮振興局、發改委、財政局、水利局、畜牧局、林業發展中心等主要涉農部門為成員單位,加大對產業發展的領導力度,確保特色產業發展持久見效。在強化技術服務方面,我縣成立了民權縣農作物專家指導組,組建了民權縣農業技術專家隊伍。縣農業農村局派出了92名技術人員,按照“一戶一策、因地制宜”的要求,大力開展入戶培訓、集中培訓和“手把手、面對面”的田間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在強化示範引導方面,我縣積極開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工作典型評選、示範認定、宣傳表揚等活動,總結推廣經驗做法,發揮典型示範引導作用,營造發展農業特色產業良好氛圍,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並積極向省廳和市局推介我縣推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

三是落實責任分工。按照“分工負責抓落實”的工作要求和“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總體思路,我縣根據鄉鎮產業發展情況,落實責任,明確分工,各負其責,密切協作,及早謀劃優勢特色產業專案。縣發改委負責特色產業專案規劃立項、初審認定工作;縣農業農村局負責特色產業專案申報與組織實施工作;縣鄉村振興局負責特色產業專案與鄉村振興工作銜接與指導;縣財政局負責特色優勢產業專案資金的統籌整合工作;縣林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特色產業專案與林業產業對接契合工作;各鄉鎮負責具體特色優勢產業專案組織實施工作。

四是加強過程管理。嚴格專案管理,加強過程監管,確保專案發揮良好效益,資金安全執行。在評審論證階段,按照有關要求,及時組織相關專家對上報的專案進行科學論證評審,對於實施專案條件較好、群眾滿意度高的專案才予以上報。在專案入庫階段,嚴格認真進行績效稽核,績效明顯且達到85分以上,予以准入專案庫。在專案實施階段,定期不定期召開專案建設協調會議,加大督查力度,加強專案資訊通報。在竣工驗收階段,及時組織專家進行專案驗收、質檢,編寫驗收報告;在資金撥付階段,嚴格執行專案資金專人專賬制、報賬制、公示制等資金管理制度

五是嚴格考核驗收。按照特色產業工作績效考核辦法,定期到各鄉鎮抽查優勢特色產業專案進展情況,專案完工後,採用第三方評估對專案進行驗收,並將驗收成果作為下年度專案謀劃的依據。

(二)專案庫建設(15分)

1、當年專案庫建設

我縣當年專案庫儲備的優勢特色產業專案(與規劃對應)資金規模為11394.4萬元,產業類專案資金規模為21527萬元,優勢特色產業專案(與規劃對應)資金佔產業類專案比例為52.9%,自評得10分。

2、下年度專案謀劃

我縣20xx年專案庫優勢特色產業專案銜接謀劃資金儲備規模為13484.7萬元,20xx年度資金規模為11394.4萬元,20xx年資金儲備規模高於20xx年度資金規模,自評得5分。

(三)資金投入(15分)

1、銜接資金投入

我縣20xx年中省市縣四級銜接資金投入優勢特色產業資金總量(含水電路網等配套設施)為11394.4萬元,20xx年投入產業專案資金總量為21527萬元,所佔比例為52.9%,銜接資金和專案臺賬中各級銜接資金數一致,不存在有誤或邏輯關係不一致情況,自評得10分。

2、撬動社會和金融資金

通過優質糧食、蔬菜種植及水產養殖等優勢特色產業的實施,我縣投入的銜接資金規模為11394.4萬元,撬動社會、行業和金融資金新增實際投資規模為69500萬元,撬動社會、行業和金融資金的規模是銜接資金的6倍。自評得5分。

(四)專案組織實施(25分)

1、利益聯結機制

在重點支援優質糧食、蔬菜種植及水產養殖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龍頭帶動企業、專案實施單位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脫貧戶建立了3種以上明確的利益聯結機制。自評得5分。

一是在土地流轉方面,老顏集鄉百業園流轉土地8500畝,平均每年租金900元/畝。二是在就業務工方面,重點支援優勢特色產業常年帶動務工4000人,平均年收入2.8萬元左右。三是訂單收購,我縣重點支援優勢特色產業年產15000噸,產值13900萬元,全部實行訂單銷售。四是在技術培訓指導方面,今年舉辦技術培訓120餘次,18000人。

2、專案實施進度

我縣20xx年銜接資金(含統籌整合資金)投資建設專案預算安排資金11394.4萬元,截止目前實際支出資金10260.96萬元,專案實施進度達到100%,自評得5分。撬動社會資金、行業和金融資金投入69500萬元,專案實施進度100%,得5分。共計得10分。

3、組織化規模化發展

我縣優勢特色產業通過龍頭企業(或其他經營主體、產業協會等)進行加工、銷售以及統一提供種苗、生產資料、技術服務等全程化服務的產值總額為8010萬元,優勢特色產業總產值為9844.9萬元,所佔比例為81.36%,自評得5分。

4、產業發展佈局

我縣優勢特色產業集中連片發展區域包括6萬畝優質糧食基地建設分佈在全縣7個鄉鎮。水產養殖及水產品加工在莊子鎮、北關鎮背河窪地,連片發展規模為33504.9萬元,全縣該產業發展總規模為46470萬元,連片發展規模佔我縣產業發展總規模比例為72.1%,自評得5分。

(五)效益效果(40分)

1、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數量

我縣20xx年、20xx年優質糧食種植面積5.4萬畝、6萬畝,增長比例為11.1%,增長11.1個百分點,自評得10分。

2、參與發展該產業的行政村增長比例

我縣20xx年、20xx年參與該產業的行政村數量分別為37個、41個,增長比例為10.8%,增長10.8個百分點,自評得5分。

3、參與發展該產業的農戶增長比例

我縣20xx年、20xx年參與發展該產業的農戶數量分別為7900戶、8810戶,增長比例為11.5%,增長11.5個百分點;20xx年參與該產業的脫貧戶(含監測物件)人數為4326戶,佔總農戶比例為49.1%,自評得5分。

4、農戶收入增加總值

我縣20xx年農戶通過在專案區務工增加收入800萬元,優質小麥銷售每公斤多0.06元,3100萬公斤小麥多銷售186萬元。收入等方式增加農戶收入總值為986萬元,銜接資金總額為9027萬元,收入總值佔銜接資金總額比例為10.9%,自評得10分。

5、群眾滿意度

我縣對參與產業的農戶進行實地走訪或問卷調查,共260份,滿意度為91.5%,自評得5分。

(六)加分指標(4分)

我縣銜接資金在品牌打造、品質提升等方面,多措並舉,積極發揮優勢,努力創新。20xx年6月,向中國農業綜合開發期刊投稿《民權縣念好“四字決”紮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交流我縣在優質糧食基地建設經驗,加1分;20xx年9月7日向河南農業農村資訊網提供《民權縣雙塔鎮“雲端”送技助農自救》資訊稿件,加1分;20xx年1月5日,農業農村部公佈了首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名單,全國65家單位符合建立標準,河南省共有4家。民權縣(以縣級人民政府為主體)獲評首批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全市唯一,加1分。20xx年11月18日商丘市20xx年度第二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觀摩組蒞民觀摩,加1分。共計加4分。

三、主要做法

我們緊緊圍繞“四個不摘”的要求,健全防返貧機制,結合我縣產業發展情況,多措並舉,大力實施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建設、蔬菜種植和水產品加工優勢特色專案建設。

一是出臺政策檔案“立規矩”。依據民權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xx-20xx)》、《民權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建立實施方案》、《民權縣養殖水域灘塗規劃(20xx-2030)》《民權縣農業產業“十四五”規劃》《民權縣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等多個規劃方案,按照《民權縣20xx年特色優勢產業實施方案》要求,明確民權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積極培育特色農業產業、創新產業模式,做好持續發展文章,促進群眾收入穩定增長。

二是全力統籌整合“保投入”。民權縣作為首批統籌整合財政資金試點縣,不斷加大財政銜接資金投入,確保統籌整合資金規模不降低、縣級安排資金不減少。20xx年度統籌整合財政銜接資金用於產業專案21527萬元,其中特色產業專案11394.4萬元,佔產業專案資金52.9%。目前已撥付資金10260.96萬元。

三是加強龍頭帶動“上規模”。我縣以神人助糧油、雙龍麵粉等企業為龍頭,發展優質小麥,做大做強麵粉產業。民權縣有神人助糧油、雙龍粉業、莊周麵粉等多家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18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生產。

四是依託背河窪地“搞開發”。以稻漁綜合種養為依託,做大做強莊子鎮、北關鎮水產養殖。開發水產養殖區1萬畝,發展稻漁種養區0.2萬畝,帶動兩個鄉鎮10餘個貧困村1000餘戶脫貧戶,通過土地流轉每戶年均增收600元,吸納110名脫貧人口通過在基地務工,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繼續保持民權水產品的產業優勢。20xx年,重點實施莊子鎮水產品加工與冷藏專案,其中清河源食品將水產品通過加工,製作成魚乾、醬等成品進行銷售300萬斤,通過和昌飼料有限公司,帶動7000畝水域養殖,大大提高了養殖戶的收入。

五是建好蔬菜基地“促增收”。20xx年,雙塔鎮農業產業園(韭菜基地),年產1800噸韭菜,收入540萬元,利潤在200萬元左右,園區內務工人員80人左右(含臨時用工),工人年收入2.2萬元左右。野崗鎮80畝溫室大棚育苗,年育苗3000萬棵,年收入400多萬元。老顏集鄉百業園建設蔬菜種植大棚、食用菌種植大棚400餘座,流轉土地8500畝,轉租種植戶1500餘戶,著力打造“萬畝蔬菜”種植基地。年產蔬菜9000噸,產值達1100萬元,帶動400多戶脫貧戶持續增收,1000多人就業。

四、工作建議

一是建議上級加大優勢特色產業的資金投入,建立完善產業發展體系。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是我省確立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一項工作重點,並加大了考評力度,今後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援和資金投入。今後,我縣將在培育特色產業上下功夫,加強與全國蔬菜流通協會、大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深度合作,加快優質韭菜、優質土豆種植等示範基地建設進度;培育一批品牌影響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中打造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支援龍頭企業建設優質原料基地、擴大生產規模、發展綠色生產和精深加工,為龍頭企業開展產業扶貧創造條件。

二是建議對重點支援專案要靈活把握、統籌兼顧。按照特色優勢產業考評辦法,重點支援特色產業專案每縣僅侷限於3個,但對山區和平原地區要靈活掌握並區別對待。適宜山區的特產優勢產業類別相對集中,但我省平原地區大都是全國的糧食主產區和核心區,在確保糧食安全的情況下,各地大都制定了“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特產優勢產業發展思路,若每年特色產業專案僅侷限於3個,會影響產業佈局和實施效果。建議適度給予當地政府自主權調整產業佈局,打破重點支援優勢特色產業的侷限性。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2

為了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發〔20xx〕34號)、《桃江縣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全縣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桃政發〔20xx〕25號)和《桃江縣財政局關於開展20xx年財政績效評價的通知》(桃財績〔20xx〕95號)等檔案精神,受桃江縣財政局委託,我所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於20xx年7月8日至8月8日對湖南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竹材科技)20xx年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專案開展了績效評價。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專案基本情況

(一)專案單位基本情況

湖南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xx年,系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社會信用程式碼:K,法定代表人是薛志成,註冊資本5076萬元,位於湖南桃江經濟開發區。經營範圍為:竹製品、傢俱研發、加工、銷售;建築材料的銷售;建築工程、裝飾裝修工程的設計與施工;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業務。是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南省新材料企業、20xx中國竹業標杆企業、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公司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先後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樑希林業科學技術獎和第三屆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二等獎。公司先後在竹木加工領域獲得發明專利17項。20xx年,該公司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開展校企產學合作。20xx年,與桃江縣年豐竹製品廠開展為期一年的原料配套產業幫扶合作。20xx年12月末,有職工250人。

(二)專案績效目標設立和實現情況

1.專案績效目標設立:根據20xx年9月,《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湖南省財政廳關於開展20xx年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專案申報工作的通知》(湘農聯〔20xx〕90號)要求,該公司上報標杆龍頭企業打造專案資金400萬元,申報績效考核一級指標4項、二級考核指標12項、三級考核指標31項。

2.專案實現情況:20xx年4月,桃江縣農業農村局組織驗收組對20xx年竹材科技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建設專案進行了驗收。驗收組認為“專案資料較齊全、完整,符合驗收要求。專案單位落實了法人責任制,配備了專案管理人員,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專案投資5300萬元,佈置生產廠房面積4萬平方米,購置碳化窯,熱壓機,框鋸機等機器裝置27臺,現已開始全面投入執行。完成年產銷2萬立方米多功能重組防腐竹材”。

(三)專案實施情況分析

1.專案資金預算、到位、使用、管理情況

20xx年,湖南省財政廳下達竹材科技標杆龍頭企業打造專案資金400萬元。20xx年5月,該公司收縣財政撥入專案資金400萬元,已全部用於購置裝置,專案資金無餘額。專案資金使用情況如下表:(略)

資金管理情況:為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公司制定了《專案組織管理與財務制度》,對專案組織、實施管理、評價驗收、專案投入預算管理、投入資金使用管理等進行了規範。公司設立專案資金備查賬,做到了專人管理、專項核算。

2.專案組織情況分析

根據《中共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於印發湖南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科技支撐行動方案的通知》(湘農組發〔20xx〕3號)中“(十)南竹產業研究,由中南林科大牽頭,整合省林科院、湖南大學和桃花江竹材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創新力量,組建湖南省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要求,桃江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該公司申報20xx年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專案,並對專案完成情況進行了驗收。

該公司20xx年“年產5萬立方米裝配式建築用環保竹材牆體材料技術改造專案”向縣發改委備案,專案估算總投資額2.7億元。目前已投資5517.9萬元,其中自籌資金5117.9萬元,佔已投資額的93%,申請專案資金400萬元,佔7%。專案資金主要用於廠房建設和機器裝置的購置,對現有戶外重組竹材生產線進行改擴建。

3.專案管理情況分析

公司成立了專案領導小組,由董事長擔任組長。領導小組負責制定專案計劃及具體實施方案,對專案實施各方面進行協調,落實保障專案資金,監督專案的實施程序和資金的使用情況。加強專案現場管理,強化現場操作工藝流程,同時加強生產現場管理,監控專案的程序,保證專案按預定計劃施行。

二、績效評價工作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

根據設定的績效目標,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對專項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二)績效評價工作過程

按照績效評價工作的相關要求(詳見《財政部關於印發的通知》(財預〔20xx〕285號)、《湖南省財政廳關於印發〈湖南省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規程(試行)〉的通知》(湘財績〔20xx〕28號)、《湖南省預算支出績效評價管理辦法》(湘財績〔20xx〕7號)等檔案),我所按下列步驟開展了績效評價工作。

1.前期準備。成立了績效評價工作小組,明確了工作職責,制定了現場評價方案,設計了相關表格,聯絡了相關部門和單位,確定了實施時間。

2.實施情況。專案績效評價實施步驟:

(1)召開座談會。組織專案實施企業、員工召開座談會,聽取專案有關情況介紹。

(2)收集核查資料。收集專案相關政策檔案、申報檔案、制度等資料;核查相關制度是否完善,專案立項、評審等程式是否符合要求,專案支出是否符合規定,資金撥付手續是否齊全,是否存在截留、挪用等情況。

(3)現場檢視。深入專案現場實地察看,進行裝置清點,開展調查詢問。

(4)根據公司報送的績效評價自評報告,結合相關資料及現場檢查情況進行分析,形成評價結論,出具績效評價報告。

三、專案績效情況分析

(一)經濟效益

專案實施期間,20xx 年實現營業收入 30063.19萬元,利潤總額為2979.12萬元,納稅281萬元;20xx 年實現營業收入 32633.59萬元,利潤總額為3150.93萬元,納稅230萬元。20xx年較20xx年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加2570.4萬元、171.81萬元,分別增長8.5%,5.7%。20xx年至20xx年,主營產品出口額分別為437萬元、783萬元。20xx年較20xx年增長79%。現階段,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納稅增長率等績效指標未達預期目標,出口增長率高於預期目標。

(二)社會效益

20xx年桃江縣農業農村局對該公司“千企幫千村”行動出具證明“該公司與桃江縣武潭鎮梅林村達成結對幫扶協議,在梅林村、善溪村等楠竹資源豐富的就近地區,幫助建立竹片加工供應基地。通過採取產品回購、技術援助等方式,扶持林農就近進行半成品加工,再以高於保底價的價格收購林農所生產的原材料。預計可幫扶農村勞動力60多人,聯結帶動林農200餘戶,為農民增加經濟收入超過300萬元”。該公司結對幫扶村2個,幫扶村安置就業人數4人。20xx年,與桃江縣年豐竹製品廠開展為期一年的原料配套產業幫扶合作。企業提供就業崗位逐年增加,20xx年至20xx年末,提供就業崗位分別為165個、187個,208個,250個。公司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現階段,就業人數增長率、幫扶村安置就業人數等達到預期目標,原材料增長率等未達預期目標。

(三)生態效益

20xx年10月、11月,桃江縣環保局對該公司汙染源日常監管雙隨機公開進行了排放汙染物監管和建設專案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檢查結果顯示:“未發現問題。”

(四)可持續影響

該公司為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20xx年,年銷售收入達3億元,出口783萬元。在竹木加工領域擁有十多項國家發明專利,還有已申報被受理的專利8項。具有較高的技術優勢。同時,該公司與林科大的科研合作,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科技含量與質量。該公司的擴建專案投產,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四、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目標明確,專案穩步推進

企業發展目標明確。該專案經縣發改委備案,穩步推進。20xx年來,該公司自籌資金5500多萬元進行專案建設,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與質量,進一步擴大產能為出發點,進一步提升銷售額和出口創匯額。公司成立了專案領導小組,由董事長任組長,成立由工程部牽頭,資材部、生產部等部門參與的專案管理部門,保證專案建設資源及時到位。

(二)自主智慧財產權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該公司注重產品的自主研發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公司已獲得的發明專利17項,已申報被受理的專利8項。多次獲得科技進步獎項。開展校企合作,注重研發資金的投入和研發團隊的培養,讓專利技術成為企業的核心生命力,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五、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績效目標中部分指標設定欠合理

該公司申報專案時所設立的績效目標,其中帶動農民收入增長率、主要產品銷售收入增長率、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率、稅收增長率、出口增長率、就業人數增長率等指標均為20xx年與20xx年的指標比較值。該專案經20xx年啟動,省財政補助資金20xx年12月下達,20xx年撥入,上述績效目標應進一步考慮專項資金撥入後的指標變化情況。申報期績效目標中部分指標設定不合理。建議進一步科學地設定績效考核目標。

(二)產業幫扶有待進一步發展

該公司帶動農民走南竹生產產業化效果不明顯。且公司預計年結對幫扶安置就業人數10人,實際安置4人,未達預期。建議公司進一步加大對結對幫扶村及竹加工企業的幫扶力度,充分發揮產業幫扶作用,立足桃江豐富竹資源,聯結和帶動當地農民走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共贏發展。

六、評價結論(評分、評級)

專案支出績效評價指標及評分共計100分,根據評價小組對湖南桃花江竹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專案各項指標綜合評定為80.32分。被評為“良”等級。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3

經我縣認真自評,20xx年伊川縣優勢特色專案重點績效評價得分100分,加分項13分,共計113分,具體如下:

一、專案概述

伊川富硒產業發展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為原則,以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為抓手,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穩步推進,以產業發展助推農民增收、經濟發展。

1.實施背景。伊川縣地處豫西丘陵地區,在鴉嶺、平等、鳴皋、葛寨一帶分佈著6條富硒土壤富集帶,加上江左、呂店、半坡、白沙等富硒土地,總面積50萬畝位居河南省第一,土壤貧瘠、乾旱少雨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地質條件非常適宜穀子和紅薯種植。伊川縣以富硒為主要發展方向,以紅薯、穀子為主導產業,符合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規劃,符合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規劃,符合黃河流域農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具有廣闊、安全的發展空間。富硒農產品特有的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和排毒解毒等保健功能,符合群眾消費需求,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伊川縣委、縣政府依託富硒資源稟賦和種植基礎,明確了穀子、紅薯、果蔬種植三大主導產業。

2.實施的目的和意義。以富硒穀子和富硒紅薯為核心和重點,建設“2+N”主導產業體系,加快富硒產業發展,將伊川縣打造為河南省有機富硒農業的核心發展區;以農業產業園為模式,以科技引領、加工增值、文化休閒為方向,推進富硒系列產品開發、運營和銷售,拉長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建立河南省乃至中原區域具有引領示範作用的富硒農業示範縣。

3.主要實施內容。20xx年安排產業發展銜接資金11933.97萬元,其中優勢特色產業銜接資金6489.56萬元。重點支援穀子、紅薯、果蔬等產業發展,建設“2+N”產業體系,2即穀子和紅薯兩大富硒產業,採取“春谷+油菜”、“穀子+紅薯(鮮食性紅薯和葉菜紅薯)”產業輪作模式,鞏固兩大特色的主導地位。同時,依託我縣白元、酒後蔬菜基地等發展“富硒果蔬”,建設了嶺上硒薯亓嶺示範基地和伊川小米呂店示範基地,主要建設內容為:“嶺上硒薯”育苗溫棚、儲藏、分揀中心、產業園研發及電商運營中心及配套設施建設、“富硒果蔬”冷鏈倉儲、分揀中心及配套設施等專案。

4.專案組織管理。20xx年優勢特色產業專案在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由主管單位縣農業農村局負責制定年度實施方案,鄉鎮組織實施,目前已全部完工。

5.績效目標情況。通過優勢特色產業專案的實施,建設了嶺上硒薯亓嶺示範基地和伊川小米呂店示範基地,舉辦了全國穀子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中國(伊川)紅薯產業發展大會,組織龍頭企業參加了中國農洽會、洛陽豐收節、龍鳳山奇妙遊等農產品展銷活動,嶺上硒薯、伊川小米特色產業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農民種植收益不斷提高。統籌一二三產佈局,以紅薯穀子為主導產業做大一產,以伊川小米、嶺上硒薯初加工為內容做強二產,以農技、農機、農資、訂單銷售、旅遊研學、倉儲租賃、金融支援等服務為突破口做好三產,初步搭建起了三產助二產、二產帶一產的良性迴圈。全縣紅薯、小米、果蔬常年供不應求,銷售價格逐年攀升,農戶種植收益日益增高,行業從業人員逐漸增多,產業鏈條逐漸加長,社會資本關注度不斷提升。20xx年全縣紅薯地頭批發價1.5元/斤,優質紅薯零售價價達到6-7元,平均畝純收益超過3000元,全縣紅薯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優質穀子收購價2.9-3.2元/斤,畝純收益900元,全縣穀子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蔬菜總產值0.7億元,種植農業特色產業專案建設成效顯著。

二、績效評價(110分)

(一)產業規劃(10分)

1.產業規劃制定(5分)

我縣制定了《伊川縣特色產業規劃(20xx-20xx)》,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為抓手,建設“2+N”產業體系,2即穀子和紅薯兩大富硒產業,採取“春谷+油菜”、“穀子+紅薯(鮮食性紅薯和葉菜紅薯)”產業輪作模式,鞏固兩大特色的主導地位。同時,依託我縣西梅、樹莓、紅不軟桃、核桃等發展“富硒雜果”,依託蛋雞、肉牛等產業發展“富硒畜產品”,依託酒後蔬菜基地、白沙蔬菜基地、白沙食用菌等產業發展“富硒蔬菜”,加上米醋、花生、花椒、西瓜等特色農產品延伸N個富硒產業。規劃投向相對集中、結合當地產業實際,得5分。

2.年度實施方案制定(5分)

我縣制定了《20xx年優勢特色產業實施方案》,嚴格落實5年銜接過渡期,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分類優化調整,詳細明確了年度任務、推動措施、責任分工、過程管理、考核驗收等內容,謀劃實施農業特色產業種植補貼專案、冷鏈倉儲、分揀中心、產業園研發及電商運營中心及配套設施等專案,20xx年投資2955萬元實施了“嶺上硒薯”育苗溫棚、儲藏、分揀中心、產業園研發及電商運營中心及配套設施建設,新建20座育苗溫棚(含室內噴淋灌溉系統),種薯儲藏中心1750平方米,分揀中心300平方米、儲藏及分揀中心面積5370平方米,建設1663.6平方產業園研發及電商運營中心一座;投資1753.21萬元實施了“富硒果蔬”冷鏈倉儲、分揀中心及配套設施專案,建設冷鏈倉儲產業用房1890㎡,分揀產業用房1200㎡,保鮮庫3間(每間長度22.57米,寬度11.9米,高度4.5米),低溫冷藏庫3間(每間長度22.67米,寬度11.9米,高度4.5米)等;投資2208.2萬元,圍繞“富硒小米”,建設4座提灌站和4眼機井,建設2200平方鋼結構倉儲一座,硬化產業道路5.4人公里,發放特色種植補貼703萬餘元。以上專案的實施,可帶動2706戶9850人戶均增收1500餘元。得5分。

(二)專案庫建設(15分)

1.當年專案庫建設(10分)

我縣當年專案庫儲備的優勢特色產業專案(與規劃對應)資金規模為17706萬元,產業類專案資金規模為22722萬元,優勢特色產業專案(與規劃對應)資金佔產業類專案比例為77.92%,得10分。

2.下年度專案謀劃(5分)

我縣20xx年專案庫優勢特色產業專案銜接謀劃資金儲備規模為18000萬元,20xx年度資金規模為17706萬元,20xx年資金儲備規模高於20xx年度資金規模,得5分。

(三)資金投入(15分)

1.銜接資金投入

我縣20xx年中省市縣四級銜接資金投入優勢特色產業資金總量(含水電路網等配套設施)為6489.56萬元,20xx年投入產業專案資金總量為11933.97萬元,所佔比例為54.38%,銜接資金和專案臺賬中各級銜接資金數一致,得10分。

2.撬動社會和金融資金

我縣撬動社會、行業和金融資金新增實際投資規模為3.97億元(洛陽源耕投資1200萬元完成紅薯深加工生產線,嶺上農業投資750萬元完成1500畝紅薯示範基地建設,三康、伊河橋、金粟米業、紅谷源等投資4100萬元穀子規模化種植6萬畝,家庭農場、合作社、群眾參與穀子種植14萬畝,完成投資7600萬元,參與紅薯種植9萬畝,完成投資15000萬元,酒後、白元、平等蔬菜基地完成社會投資8000萬元,種植果蔬1萬畝,間接帶動了電商、快遞、物流等產業發展,美團協同倉專案、新農利合物流專案先後落戶我縣,已完成投資3000萬元),優勢特色產業投入的銜接資金規模為6489.56萬元,所佔比例為611.75%,得5分。

(四)專案組織實施(20分)

1.利益聯結機制

我縣特色產業發展專案同脫貧戶建立明確的利益聯結機制,一是財政支援專案形成的固定資產移交給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或鄉鎮合作聯社,做為集體資產,租賃給專業合作社、企業有償使用,在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顯著改善了村域人居環境,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效抓手。二是通過支援水、電、路、基礎設施配套,有效改善了營商環境,減少了企業流動資金的壓力,促進了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自主創業的積極性逐漸高漲,種植規模連年擴張,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農業產業鏈條逐漸拉長,把輸血變成了造血。三是通過土地集中流轉、規模經營,解放了部分生產力,農民取得了土地流轉和務工兩項收入,解決了外出務工與照顧家庭的矛盾,促進了社會穩定。四是龍頭企業做帶動,政府引導做助力,科技體系做支撐,通過推廣統一供種、統一耕種、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收貯、統一品牌管理的五統一模式,院校科研成果和成果轉化有了基地,農民低成本種地、高收益,解放了生產力,企業減少地租支出、取得部分種植收益、獲得優質農產品,集體取得了土地量價與價差、增加了集體收入,各取所需,合作共贏。同時,我們協調國志信、金融機構、企業組成發展聯盟,國志信向銀行提供擔保,銀行貸款給企業,企業收貯給小米質押到國志信倉庫進行反擔保,解決了企業貸款難、糧庫利用率低、銀行安全貸款、群眾無倉儲、優質穀子外流等五大難題。得5分。

2.專案實施進度

我縣20xx年銜接資金(含統籌整合資金)投資建設專案預算安排資金23854.3萬元,實際支出資金21080.33萬元,專案實施進度達到100%,得5分。

3.組織化規模化發展

我縣優勢特色產業通過龍頭企業(或其他經營主體、產業協會等)進行加工、銷售以及統一提供種苗、生產資料、技術服務等全程化服務的產值總額為8.9億元,優勢特色產業總產值為10.7億元,所佔比例為83%,得5分。

4.產業發展佈局

我縣優勢特色產業規劃根據群眾種植習慣,以伊河為界,河東呂店、江左、白沙、白元、葛寨等鄉鎮重點佈局發展了穀子產業;河西鴉嶺、高山、平等、鳴皋等鄉鎮重點佈局發展紅薯產業;伊河沿岸的白元、酒後等鄉鎮重點佈局發展了果蔬產業;這三大類特色產業的集中連片發展,發展總規模為85000萬元,連片發展規模佔該縣產業發展總規模比例為85%,得5分。

(五)效益效果(40分)

1.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數量

我縣20xx年、20xx年投資建設的穀子、紅薯、果蔬總種植面積為22萬畝、30.7萬畝,增長比例為139%,增長39個百分點,得10分。

2.參與發展該產業的行政村增長比例

我縣20xx年、20xx年參與穀子、紅薯、果蔬的行政村數量為220個、231個,增長比例為105%,增長5個百分點,得5分。

3.參與發展該產業的農戶增長比例

我縣20xx年、20xx年參與發展該產業的農戶數量分別為36500人、38350人,增長比例為105%,增長5個百分點;20xx年參與該產業的脫貧戶(含監測物件)人數為7769人,佔總農戶比例為35%,得5分。

4.農戶收入增加總值

我縣20xx年通過土地流轉收入、就業收入、產業銷售收入、分紅收入等方式增加農戶收入總值為28000萬元(5萬畝穀子*20xx元+3萬畝紅薯*6000元),銜接資金總額為17742萬元,收入總值佔銜接資金總額比例為158%,得10分。

5.群眾滿意度

我縣對參與產業的農戶進行實地走訪或問卷調查,共200份,滿意度為100%,得10分。

(六)加減分指標(10分)

1.加分項(10分)

(1)20xx年伊川縣成功承辦了全國穀子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加2分。

(2)伊川縣被全國穀子產業發展技術體系授予全國穀子新品種展示基地榮譽稱號,加1分。

(3)在20xx第六屆中國商超採購大會暨春節選品對接會上,“伊川小米”獲得“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市場競爭力品牌”,加1分。

(4)伊川紅薯、伊川花椒於20xx年4月被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列入20xx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加1分。

(5)20xx年伊川縣成功承辦了中國(伊川)甘薯產業體系發展大會,與全國甘薯產業發展技術體系達成合作協議,來自全國各地100餘位紅薯專家共聚伊川話紅薯,與100餘位媒體記者一起,共同見證“嶺上西薯”品牌釋出,掀起了伊川紅薯的輿論熱潮,加2分。

(6)伊川縣被授予全國甘薯新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榮譽稱號,加1分。

(7)20xx年,伊川縣獲得“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榮譽稱號,加1分。

(8)20xx年,河南省富硒農產品質量檢測監督中心在伊川建成投產,加1分。共計加10分。

(9)伊川小米入選20xx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市場競爭力品牌前25強,20xx年12月15日上午,由華糖雲商、品牌農業與市場雜誌社共同主辦的“20xx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市場競爭力品牌”頒獎儀式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辦。寧夏枸杞、伊川小米等入選20xx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市場競爭力品牌前25強。

(10)20xx年12月24日伊川縣成功承辦了全國穀子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總結暨小米品鑑大會。20xx年12月24日,全國穀子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總結暨小米品鑑大會在伊川縣召開。54個穀子優良品種把國家穀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刁現民等來自國家、省、市穀子產業體系的專家教授齊聚伊川,共鑑小米品質,共商產業發展。

2.減分項

無。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綜合上述對我縣優勢特色專案產業規劃、專案庫建設、資金投入、專案組織實施及效益效果方面的分析,該專案在實施及管理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如下:

1、特色產業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引領。農業是近幾年新興的.產業,前期基礎設施比較薄弱,投資大、利潤低、風險高,本土成長起來的穀子、紅薯龍頭企業受眼界、水平、實力影響,帶動能力還不強,產業發展還不夠快,企業管理還不夠規範。

2、農產品品牌管理還不夠規範。近幾年,我縣加大了伊川小米、嶺上西薯品牌的宣傳,但力度不夠,影響力弱,在品牌授權使用、規範管理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

3、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薄弱。伊川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地區,十年九旱,大部分地區無灌溉條件,限制了產業發展。選育的主導產業穀子、紅薯均是以耐旱、耐貧瘠為主,雖然通過近幾年高標準農田專案的實施和銜接資金的支援,解決了一部分水源問題,但缺口依然很大。

四、整改措施及建議

針對我縣紅薯、穀子優勢特色專案在實施及管理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整改措施及建議如下:

1、繼續完善特色產業鏈生態。以水、電、路、基礎設施等產業配套設施的建設,吸引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參與特色產業發展。

2、繼續加大品牌宣傳管理力度。持續加大伊川小米、嶺上西薯、酒後蔬菜、鴉嶺花椒、酒後蔬菜等特色農產品品牌的宣傳,規範品牌管理,保證特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3、繼續加大資金支援力度。多方籌集資金,充分利用財政專案、專項債券、社會資本、小額貸款等,使銜接資金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特色產業發展鏈條中,把特色產業做強做大,做出特色,帶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4

按照省廳政局、省鄉村振興局對20xx年銜接鄉村振興資金使用要求,根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管理操作指南(試行)》(財辦農[20xx]68號)通知中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考核要求,結合我縣銜接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績效管理實際工作,財政局會同鄉村振興局及相關部門按照科學規範、公開公正的原則,對20xx年優勢特色產業(集中實施)專案進行了績效評價,現將評價結果彙報如下:

一、績效評價工作情況

(一)績效評價目的

為客觀、真實地反映銜接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使用效益,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促進財政資源的優化配置,確保財政銜接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投向脫貧攻堅最重要的方向、最關鍵的環節、最準確的物件。

(二)績效評價方法

由財政局、鄉村振興局及農業局有關業務人員組成績效評價工作小組,根據主管部門提供的監控執行報告和預算單位的自評報告等資料,利用對看工程實況、查資料、聽彙報,與專案區群眾訪談等形式,對20xx年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小區建設專案客觀公正進行績效評價。

二、專案基本情況

20xx年根據經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領導小組同意在我縣昝崗、祁儀、張店三個鄉鎮共建設三個標準化、規模化母豬繁育小區,使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有1項產業發展穩定增收渠道,激勵群眾參與產業發展,防止規模性返貧。

三、專案執行情況

20xx年專案預算投入財政資金4800萬元,其中銜接鄉村振興資金4351.45萬元,實際支出4570萬元,專案實施進度已達到100%。我縣20xx年、20xx年參與該產業的行政村數量為16個、19個,增長比例為18.75%,增長18個百分點;20xx年、20xx年參與發展該產業的脫貧戶和監測戶數量分別為5300戶、10047戶,增長比例為89%,增長89個百分點;20xx年通過分紅收入方式增加脫貧戶和監測戶收入總值為480萬元,銜接資金總額為4800萬元,收入總值佔銜接資金總額比例為10%。

四、績效情況分析

1.社會效益。我縣優勢特色產業(集中實施)專案同脫貧戶建立明確的利益聯結機制,該專案惠及全縣無勞動能力的脫貧戶,通過該專案的實施每個無勞動能力的脫貧戶都有1個優勢產業,農業產業扶貧集中實施類專案完成改造後,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2.經濟效益。優勢特色專案的實施,實現農業生產的低投入、高產出,促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得發展高效農業成為可能,推動了農村經濟迅速發展。

3.群眾滿意度。通過對參與產業的脫貧戶和監測戶進行實地走訪或問卷調查,共2100 份,滿意度為100%,群眾滿意度較高,專案實施後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表示高度的認可。

五、績效評價結果和運用

評價小組通過資料分析及入戶調查問卷及口頭詢問的方式,專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可持續影響及服務物件滿意度均達到目標值。根據“優、良、中、差”的績效評價等級,評價工作組一致認為:20xx年優勢特色產業(集中實施)專案的績效評價結果為“優”,推薦為可持續發展專案。作為我縣每年安排部門預算的重要依據,為預算編制提供參考,加強專案預算的準確性。

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我縣產業建設雖撬動了社會、行業和金融資金的投入,成效還不十分顯著;專案申報時,績效資金匹配度欠缺,績效指標有待進一步提高精準性。下一步要加強資源整合,強化資金管理,有力地撬動社會資本“出城下鄉”“錢、地、人”等要素加速向特色產業集聚,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發揮出社會資本到農村投資興業的積極作用。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5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專案資金的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根據中央改善民生決策部署和省民生工程有關要求,以及國務院《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安徽省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和安徽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檔案精神,對我縣困難人員救助民生工程中的農村低保民生工作績效進行自評,現將自評情況彙報如下:

一、專案投入情況

(一)專案立項

為進一步完善救助政策體系,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充分發揮農村低保制度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兜底保障作用,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權益,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為民生工程中困難人員救助工程。

(二)資金落實

20xx年全年累計發放6146.59萬元(發放農村低保金5302萬元,低保價格臨時補貼844.59萬元),其中中央、省級撥付2890.4萬元,縣級配套3256.19萬元。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二、專案過程情況

霍山縣民政局在農村低保專案實施上所做的工作成效顯著,為霍山脫貧攻堅、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關鍵作用。

(一)專案管理方面

在制度建設上,深入貫徹省安徽省民政廳《20xx年安徽省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要點》(皖民社救函〔20xx〕50號)檔案精神,按照“突出治理重點、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實地核查、提升整改實效”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嚴格規範管理。印發了《霍山縣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實施方案》,嚴格按照本人申請、鄉鎮入戶、民主評議、公開公示,逐級審批,做到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同時,聯合扶貧部門下發了《關於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低保與扶貧銜接的條件、內容,落實兜底保障責任。

在能力建設上,持續開展農村低保業務培訓,縣民政部門深入全縣各鎮,加強業務指導,開展業務交流,提高業務水平。結合民生工程集中宣傳月,進一步廣泛宣傳政策,擴大宣傳範圍,提升群眾政策知曉度。

在資訊化建設上,按照省民政廳統一部署,全面使用《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資訊系統》,完善基礎資料資訊,逐步開展網上“無紙化”審批,運用居民家庭經濟核對平臺,將新申請或正在享受的低保物件進行資料比對,對收入出現變化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予以核減。

在監督檢查上,根據民政部統一部署,按照省、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要求,開展了全縣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對所有享受的低保物件全面開展了一次排查,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立即予以核減,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予以納入,切實做到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在檔案管理上,結合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對低保物件進一步規範管理、重新建檔,做到了一鄉一櫃、一村一盒、一戶一檔,每戶檔案突出調查意見、貧困依據、審批程式、動態管理等具體內容。通過檔案重新建檔,對所有物件進行重新排查認定,堅持誰調查誰簽字,誰審批誰負責,層層壓實責任,夯實工作基礎。

(二)財務管理方面

嚴格農村低保資金使用管理,設立了低保資金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確保了低保金不被截留、擠佔和挪用。每月由民政彙總鄉鎮提報實時農村低保資料,從財政專戶撥款至農村局,低保資金每月按時通過惠民財政“一卡通”系統打卡發放,直接發放到每個低保戶賬戶。

三、專案產出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農村低保物件8809戶12599人,累計發放資金5302萬元,年人均補差347元。其中A類低保物件月人均提高補助至460元,B類360元,C類270元,低保貧困人口5525戶8498人、發放資金3552萬元。根據市政府《關於調整20xx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供養標準的通知》(六政祕〔20xx〕71號)檔案要求,自20xx年7月1日起,我縣調整提高城鄉低保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調整為每人每月630元。通過提升保障標準,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落實社會兜底保障。

四、專案效益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

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低保工作,把農村低保工作作為關注民生、順應民意、維護穩定的重要工作來抓,納入責任目標管理,多次召開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低保工作。為紮實做好20xx年度民政民生工程,縣民政局成立了民生工作領導組,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專人負責,保證了低保工作正常開展和有序執行。

(二)強化扶貧銜接

縣民政、扶貧部門聯合制定下發了《關於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工作的'實施意見》檔案,檔案要求一是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二是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物件認定方法,三是進一步加強與相關扶貧政策的銜接,確保了困難群眾應保盡保、應扶盡扶。

(三)廣泛宣傳政策

全縣就農村低保工作相關政策、法規、條例、辦法編製成冊、每年印製萬份宣傳單、張貼宣傳條幅,縣民政局社會救助股通過深入鄉鎮,開展基層社會救助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等,加強業務指導,開展業務交流。同時,結合全縣農村低保專項治理行動,對在冊低保物件和新申請低保物件,逐村逐戶走訪到位,家庭情況調查到位,低保政策宣傳到位,切切實實讓低保政策紮根群眾心坎。

(四)嚴格監督檢查

縣民政、扶貧等部門聯合召開了全縣社會保障兜底扶貧工作會議,會議要求各鄉鎮要加大對農村低保的監督檢查力度,要切實履職盡責,規範低保程式,強化公開公示。結合市委巡察、群眾來訪,下發了《關於切實加強城鄉低保動態管理的通知》檔案,對全縣16個鄉鎮開展了專項檢查,同時隨機檢查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工作,確保問題得到整改,檢查取得實效。

五、績效評價

投入20分,過程30分,過程32分,產出25分,效果23分,合計99分。

失分原因:我局今年進一步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20xx年12月農村低保13122人,通過精準識別、動態管理截至12月份享有農村低保12599人,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但由於核減人數較多,社會滿意度略有下降。

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加大民政民生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知曉率,從而提升社會公眾滿意度、幸福感。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6

為進一步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提升民生工程惠民實效,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根據省民政廳、財政廳《關於印發安徽省民政民生工程績效評價辦法的通知》(皖民規財函〔20xx〕303號)要求,對我市20xx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進行自評,現將評價情況報告如下:

一、專案基本情況

20xx年,全市累計保障農村低保物件42.6577萬人次,共發放低保金1.97億元,累計月人均補差水平為462元,保障面為3.67%。

二、績效評價結論

經綜合評分,該專案得分100分,評價績效等級為“優”。

三、指標分析

該專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共設定4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21個三級指標,各指標自評情況如下:

(一)投入(總分20分,自評20分)

1.專案立項(總分10分,自評10分)

(1)績效目標合理性(總分4分,自評4分)根據國家和省相關政策,按照省、市民生工程目標要求制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

(2)績效目標明確性(總分6分,自評6分)根據省、市工作目標要求,《淮北市20xx年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20xx年度工作績效目標。目標要求與省市下達的目標要求一致,與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和實際需求相符。在設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績效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將績效目標細化、分解為具體的績效指標。績效目標與年度計劃數、預算資金額相對應,為全面落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指明方向。

2.資金落實(總分10分,自評10分)

(1)資金到位率(總分5分,自評5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的實際到位資金總額與規定補助資金總額相一致。

(2)到位及時率(總分5分,自評5分)20xx年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專案資金到位率為100%。按照相關要求,將中央、省級資金和市、縣區配套資金按規定撥付,保障困難群眾能夠按月獲得救助資金。20xx年,全市累計保障農村低保物件42.6577萬人次,共發放低保金1.97億元,有效保障了全市農村低保物件的基本生活。

(二)過程(總分32分,自評32分)

1.專案管理(總分22分,自評22分)

(1)制度貫徹(滿分2分,自評2分)

出臺《淮北市20xx年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不斷完善農村低保制度,完善農村低保物件認定辦法,統籌各類救助、扶貧資源,推進政府兜底保障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2)能力建設(滿分2分,自評2分)

健全了以政府領導、民政部門負責、財政託底保障、相關部門和單位參加的`協調機制,統籌協調解決社會救助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難題,市、縣區均建立本級協調機制,為全市社會救助工作全面高效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各縣區結合實際,科學整合相關機構及人力資源,根據社會救助物件數量等因素充實加強基層民政服務和社會救助工作力量。

(3)資訊化建設(滿分3分,自評3分)

推行“網際網路+社會救助”。推進淮北市智慧民政平臺的建設,拓展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業務系統、臨時救助以及低收入人口預警監測服務平臺等功能,能夠與現執行的低保資訊系統、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醫療救助“一站式”平臺等實現互聯互通,切實提升社會救助資訊化水平,打通了社會救助“最後一公里”。

(4)監督檢查(滿分3分,自評3分)

連續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社保兜底大排查、明察暗訪等活動。年末對各縣區民生工程開展情況進行績效評價,將評價結果納入年終考核。針對特殊緊急工作建立日報週報制度,確保工作任務按時完成。

(5)動態管理(滿分6分,自評6分)

建立了動態管理機制,實現應保盡保,應退盡退,補助標準有升有降。根據低保物件的年齡、健康狀況、勞動能力以及家庭收入來源等情況將低保家庭分成A、B、C三類,實行分類施保、定期核查、動態管理。對低保家庭中的A類、B類人員,按不低於其本人低保補助水平的30%、20%分類別增發低保金。定期核查低保物件的家庭狀況、收入狀況、財產狀況並建立精準臺賬,對A類家庭實行一年複核一次,B類家庭半年複核一次,規範完善低保動態調整機制,對於不符合條件的低保物件做到應退盡退。各縣區均建立起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財產狀況定期報告制度、對有勞動能力的低保物件進行扶貧和就業扶持制度和對保障物件的家庭成員、收入狀況、保障類別、保障金額等實行長期末端公示制度,並向社會公開最低生活保障監督電話,提高了社會救助工作透明度,實現了社會救助公開、公平、公正。

(6)檔案管理(滿分3分,自評3分)

按照《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規程》(皖民社救字〔20xx〕185號)檔案要求,我市審批類檔案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保管,日常管理類檔案由民政部門和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分別建檔保管。我市低保工作資料歸類建檔,齊全完整、統一規範、安全有序,符合相關要求。

(7)資料報送(滿分3分,自評3分)

各類報表報送及時,內容齊全、真實、準確。

(8)財務管理(滿分10分,自評10分)

低保所需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低保金實行按月社會化發放。城市、農村低保金均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差額發放。縣區民政部門通過低保資訊系統,按月提供低保金髮放清單,同級財政部門稽核後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打卡發放,確保足額、及時發放到位。低保資金管理嚴格按照省財政廳、民政廳《安徽省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補助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辦法》(財社〔20xx〕622號)執行,實行專帳核算,專款專用。

(三)產出(總分25分,自評25分)

1.專案產出(總分25分,自評25分)

(1)保障情況(總分8分,自評8分)

20xx年,全市累計保障農村低保物件42.6577萬人次,共發放低保金1.97億元。進一步健全農村低保制度,完善農村低保物件認定辦法,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救助、應保盡保。

(2)低保標準水平(滿分9分,自評9分)

20xx年,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提高我市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的通知》(淮政祕〔20xx〕36號),自20xx年7月1日起,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由641元/月提高到673元/月,率先在全省實現低保政策、標準、程式、管理的城鄉統籌。農村低保標準超過扶貧標準,實現兩線合一。

(3)扶貧銜接效果(滿分8分,自評8分)

強化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積極推進低保擴面工作。報請市政府辦公室轉發了《市民政局等部門關於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淮政辦〔20xx〕14號),重點推動政策、物件、標準、管理、資訊、考核等六個方面的銜接工作。20xx年,市民政局聯合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出臺了《關於在脫貧攻堅三年行動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保障性扶貧措施。在全市開展最低生活保障擴面試點工作,以建檔立卡貧困戶、重度殘疾人、因病支出型貧困家庭為重點,主動開展困難群眾摸排工作,切實將符合條件困難群眾納入低保範圍,更好發揮農村低保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的兜底保障作用。20xx年,市民政局、扶貧開發局制定了《淮北市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實施方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攻堅戰,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堅決履行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治責任,切實做到兜底保障“不漏一戶、不落一人”。20xx年,市民政局、扶貧開發局制定了《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關於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的通知》,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鄉村振興局聯合制定了《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進一步做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實施方案》,在保持農村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適度拓展社會救助範圍,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效果(總分23分,自評23分)

建立了動態管理機制,實現應保盡保,應退盡退,補助標準有升有降。通過隨機問卷調查、電話訪問、現場走訪等形式,對社會公眾、受益物件社會滿意度進行調查,社會滿意度較高。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7

本人自20xx年7月21日入職某公司,擔任總務部經理,至20xx年8月21日共計31天,現將第1個月績效以業績、能力、態度3要素自評如下:

一、業績

1、為解公司管理現狀,自行設計《企業管理現狀調查問卷》,於7月24日開展問卷調查,及時做好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並反饋給員工;統計公司現有工作人員人數與崗位設定;修改了《公司簡介》、《勞動合同》、《安全生產守則》、《員工手冊》、《新員工入職流程》、《關於進行返工、返修的工作人員計時工資計算方法》、《團體意外傷害保險管理辦法》等一些常用規章制度與方法;

2、為促進公司管理現代化,建立健全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使公司各部門、各生產線的工作有新思路和新局面,激勵員工奮發向上,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特編制《企業文化框架》,並提出X績效考核模式應用於我公司績效考核的設想,設計了《績效考核體系設計初稿》和《薪酬管理體系設計初稿》;

3、編制並執行《學徒工管理辦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學徒工管理體系,思路清晰,強化對學徒工的管理,要求帶薪學徒工必須與公司簽訂協議,將晨會制度貫徹執行,通過晨會每天對學徒工進行上崗前安全教育和思想教育,在控制其流動性和學習效率方面效果顯著;並開展週考核與月考核,按照規定流程評定等級安排上崗;

4、按要求執行和協助相關部門的工作情況:編寫通知通告啟事等檔案共13份次;編制了《應聘人員登記表》、《計時人員缺勤情況登記表》、《學徒工考勤表》、《工傷人員報案登記表》、《辭職人員登記表》等多份記錄表並及時登記備案。

根據以上主要職能履行情況,對自己的業績自評為88分,權重60%,業績得分分。

二、能力

1、專業技能:作為一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具備良好的理論基礎,通過在企業管理實踐中的磨合,能很快進入角色並高效完成本職工作,認為自己後勁足發展潛力大;

2、工作能力:勇於創新,善於運用先進的理論與方法來評估判斷分析與解決問題;

3、工作效率:辦事速度快,質量好,效率高,能出色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和協助同級工作;

4、溝通能力:善於交際,樂於助人,與同事相處十分融洽,各方面關係處理得當。

根據以上表現,對自己的能力自評成績為92分,權重20%,能力得分分。

三、態度

1、出勤情況:全勤。此月共31天,僅休假1天,出勤30天,未出現過任何遲到早退情況;

2、責任心:具有較高的歸屬感,工作認真負責,盡心盡力,維護公司利益,節約成本;

3、進取心:積極進取,從不自滿,盡最大努力與能力提升個人價值與能力;

4、意識:奉獻意識、服務意識、自律意識、質量效能意識較強。

根據以上表現,對自己的態度自評成績為95分,權重20%,態度得分19分。

綜合以上3要素得分,績效自評成績為:業績分+能力分+態度19分=分。等級為優秀,績效係數為。

四、不足之處:

1、缺乏產品生產工序現場實踐經驗,對生產流程知之甚少;

2、對應聘人員面試技巧方面經驗不足,影響招聘人員質量,致使人員流動性較大;

3、在處理問題上對上級依賴性較大,謹小慎微;在管理風格上偏柔和,缺乏剛性。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8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概況

1.部門機構設定和在職人員情況。

機構設定:瀘西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9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二)政策法規與勞動關係科。

(三)規劃財務與基金監管科。

(四)就業促進與職業能力建設科。

(五)職稱與事業單位管理科。

(六)工資福利科。

(七)勞動保障監察科。

(八)組織人事科。

(九)信訪和調解仲裁科。

在職人員情況:瀘西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機關實有在職32人,具體為行政人員17人、機關工勤人員4人、事業人員11人。

2.部門職責。

(一)擬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提出貫徹執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實施意見,並負責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擬訂人力資源市場發展規劃和人力資源流動辦法並組織實施,建立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負責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負責對人力資源市場進行監督檢查。

(三)負責促進就業工作,擬訂統籌城鄉的就業發展規劃和措施並組織實施。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立就業援助制度,完善職業資格制度,統籌建立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制度。貫徹執行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牽頭擬訂具體實施辦法並組織實施;會同有關部門建立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體系。

(四)負責推進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貫徹執行養老、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的政策,擬訂具體實施意見並組織和監督實施。負責全縣企業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負責全縣養老、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工作。逐步提高基金統籌層次。會同有關部門擬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的管理監督制度,稽核、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決算草案。擬訂社會保險基金支付、管理、運營的貫徹實施辦法,對社會保險基金進行監督和管理。指導、監督縣域的社會保險工作。會同有關部門實施全民參保計劃。

(五)負責就業、失業和相關社會保險基金的預測預警和資訊引導,擬訂應對預案,實施預防、調節和控制,保持全縣就業形勢穩定和相關社會保險基金總體收支平衡。

(六)貫徹執行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製度和勞動關係政策,完善勞動關係協商協調機制。落實職工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和假期制度,執行消除非法使用童工政策和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組織實施勞動保障監察,協調勞動者維權工作,依法查處重大案件。

(七)負責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擬訂貫徹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繼續教育等政策的實施意見並組織實施。參與人才管理工作,負責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選拔和培養工作。組織擬訂技能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或激勵制度。落實職業資格管理制度、職業技能評價政策。

(八)會同有關部門實施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管理許可權負責規範事業單位崗位設定、公開招聘、聘用合同等人事綜合管理工作,擬訂事業單位人員和機關工勤人員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

(九)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貫徹執行事業單位、機關工勤人員工資收入分配和地方性津貼、補貼政策的實施意見並組織實施,貫徹執行企事業單位人員福利和離退休政策。

(十)貫徹落實農民工工作政策,並負責擬訂相關實施意見,會同有關部門編制農民工工作規劃,協調、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十一)完成縣委和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二)有關職責分工。

與瀘西縣教育體育局的職責分工。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由瀘西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牽頭,會同瀘西縣教育體育局等相關部門擬訂。高校畢業生離校前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由瀘西縣教育體育局負責;高校畢業生離校後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由瀘西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3.20xx年重點工作。

20xx年,縣人社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悉心指導下,堅持以惠民生、聚人才、謀福利、促發展、助脫貧為主線,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主動克難、主動服務、主動拼搏,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是就業創業工作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129人,完成州級下達計劃數2483人的126.02%;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598人,完成州級下達計劃數523人的114.34%;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538人完成州級下達計劃數471人的114.2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二是人事人才工作得到較好落實。抓好事業單位人員年度考核和職稱申報推薦工作。按照考核內容、標準和幹管許可權,完成20__年度7291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行政機關(參公)工勤人員的年度考核結果稽核備案;切實做好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推薦工作,今年共稽核推薦申報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人員614名,其中:初級135名、中級267名、高階236名,涉及教育、建設、經濟、農業、工程等專業技術人才,為我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三是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鞏固擴面成果,以返鄉農民工、農轉城人員等城鎮適齡居民為重點,大力宣傳繳費檔次、個人帳戶記錄政策和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激勵機制,積極引導城鎮居民早參保、勤續保和選擇較高檔次的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養老、工傷、失業三險險工作進展明顯。被徵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紮實推進。按照《瀘西縣被徵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辦法的通知》精神,貫徹執行各項政策規定,有序推進稽核認定工作,足額兌現參保補助資金。目前,全縣共有1501戶4189名被徵地農民已享受到政策實惠。

四是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共接待群眾來訪1100餘人次,受理來訪案件96起,共為1044名農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1474.46萬元;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4件,不予受理7件,結案43件。

(二)部門績效目標設立情況

20xx年部門績效目標設立情況。

一是自上而下的任務分解

通過自上而下的任務目標分解,將整體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科室或個人,明確要完成整體目標各個部門科室應該承擔的職責。這是目前設定績效目標比較通用的一種方法。可以保持我局自上而下目標方向統一,逐層分解到各個部門科室直至個人,並幫助指導完成目標。這是縱向任務分解,將局機關的整體目標劃分為小的、獨立的目標。

任務目標分解強調上下之間的目標關係和相互責任,實行統一行動達成整體目標。

二是個人發展需要制定的任務目標

除了完成任務目標,管理者要考慮局機關和個人的發展需求。基本的任務指標是一定必須要保證和完成的,如果各個部門科室或個人仍有餘力,可以給予設定其他任務或更高調整目標,幫助其能力不斷提升,這也體現出績效管理的實際意義,幫助科室或個人提升業績水平。

(三)部門整體收支情況

1.整體收支情況:本年度總收入1691.91萬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收入0.19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收入共計1423.75萬元,衛生健康共計收入47.91萬元,其他節能環保支出收入7萬元,住房保障收入32.79萬元,農林水收入180.26萬元。本年度總支出2058.47萬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支出0.19萬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共計1761.81萬元,衛生健康共計支出47.91萬元,農林水支出208.76萬元,其他節能環保支出支出7萬元,住房保障支出32.79萬元。20xx年專項資金專案支出1448.66萬元。主要資金為中央、省級就業專項資金支出。公用經費支出63.3萬元,主要用於單位辦公用品購置等支出。“三公”經費支出均為國內接待費,金額為0.74萬元,20xx年無會議、培訓支出。年末結轉結餘22.18萬元,其中財政撥款結轉0.02萬元,非財政撥款結轉為22.16萬元,主要為就業專項資金結轉。

2.資產情況。20xx年資產總額合計529.32萬元。包括流動資產114.4萬元(貨幣資金114.4萬元),非流動資產414.81萬元(固定資產淨值414.81萬元)。

3.基本支出。基本支出609.8萬元,主要用於支出工資福利、辦公費、水電費、接待、差旅費等單位保障性支出。

4.專案支出。專案支出1448.66萬元,主要用於就業專項資金支出,包括培訓費、社保補貼、城鎮及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外出務工獎補、建卡戶培訓期間補貼交通生活費等專項支出。貸免扶補及創業補貼專項工作經費。

二、部門績效自評報告情況

(一)績效自評目的

瞭解20xx年度瀘西縣人社局整體支出情況、年度工作任務及專案完成情況、年度履職情況,以及所取得的效果。通過評價,在部門預算配置、預算執行等方面總結經驗,找準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部門資金支出,提升預算配置的科學合理性,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供決策參考和依據,為下一步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的逐步推開進行經驗性積累奠定基礎。

(二)績效自評組織過程

(一)前期準備。準備自評資料並保證完整性、及時性、真實性、佐證材料的準備,材料質量等要求。

(二)組織實施。包括佈置、稽核、檢查等情況,存在問題及有關意見及建議。

(三)分析評價。按照專案績效管理有關規定,遵循客觀、實事求是、公正、公開的原則,對專案決策、準備、實施等進行了自我評價。

(三)績效自評指標體系(詳見附件)

(四)績效自評結論

瀘西縣人社局年度工作任務已完成,目標責任的履職情況良好。具體為:

20xx年度實施專案4個,已完成的專案有4個,分別為:①中央就業專項資金;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就業培訓補貼;③滬滇勞務協作專項資金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④困難職工生活補助及湖北反向農民工求職補貼。

具體情況為:1.中央就業專項資金補貼專案,根據紅財社發〔20xx〕31號檔案,非本級財政投入資金400萬元;紅財社發〔20xx〕74號檔案,財政撥款收入360萬元。兩項資金760萬元,主要用於支付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外出務工獎補、建檔立卡培訓產生的交通生活補貼,截止20xx年12月31日,支付補貼資金760萬元。

2.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就業培訓補貼專案,根據瀘開組辦便箋〔20xx〕55號檔案,上海對口幫扶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補貼資金60萬元,截止20xx年12月31日,支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補貼資金60萬元。

3.滬滇勞務協作專項資金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根據紅財農發〔20xx〕25號檔案,安排滬滇勞務協作資金140萬元,用於支付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截止20xx年12月31日,支付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140萬元。

4.困難職工生活補助及湖北反向農民工求職補貼。根據紅財建發〔20xx〕27號,財政撥入困難職工生活補助3.9萬元、湖北返鄉農民工求職補貼3.1萬元,截止20xx年12月31日,支付補貼資金7萬元。

三、評價情況分析及綜合評價結論

瀘西縣人社局20xx年部門整體執行的績效情況達到預期,20xx年瀘西縣人社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悉心指導下,堅持以惠民生、聚人才、謀福利、促發展、助脫貧為主線,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主動克難、主動服務、主動拼搏,較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是就業創業工作穩步推進。截至目前,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129人,完成州級下達計劃數2483人的126.02%;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598人,完成州級下達計劃數523人的114.34%;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538人完成州級下達計劃數471人的114.2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

二是人事人才工作得到較好落實。 抓好事業單位人員年度考核和職稱申報推薦工作。按照考核內容、標準和幹管許可權,完成20__年度7291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行政機關(參公)工勤人員的年度考核結果稽核備案;切實做好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推薦工作,今年共稽核推薦申報專業技術職稱評審人員614名,其中:初級135名、中級267名、高階236名,涉及教育、建設、經濟、農業、工程等專業技術人才,為我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根據瀘西縣人社局填報的20xx年整體績效支出自評結果如下:略

扣分說明:投入指標(扣分項為在職人員控制率)、過程管理指標(扣分項為三公經費及年初預算調整率)、產出指標(扣分項為任務完成情況及重點工作辦結率)三項指標分別扣2分,效果情況指標(扣分項為效益)扣3分。

四、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情況

在部門預算績效管理的認識上不夠,在專案管理、財務管理、資金跟蹤問效管理、爭取上級資金等方面存在差距。一是績效評價意識不足,績效管理制度弱化,對建立內部會計績效工作缺乏積極性、主動性;二是會計基礎工作做得不夠,單位會計人員是一崗多職,單位崗位之間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作用沒有發揮很好效果;三是監督考核機制不到位,單位沒能建立內審機構,涉及相關工作都依附於財務人員完成,形成完成工作後沒有評價,無後續監督考核環節;四是績效管理評價環境受其上級部門影響比較大。

五、績效自評結果應用

通過自評,瀘西縣人社區域性門整體績效支出較為規範,並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建議財政部門根據評價情況安排次年預算資金。

六、主要經驗及做法

一是梳理單位績效基礎工作進行評價。通過開展單位整體績效的基本要求和重點內容,圍繞重點工作開展一系列工作。發現單位現有績效制度基礎的不足之處和薄弱環節,通過"以評促建"的方式,推動單位如期完成績效目標制定與實施工作。二是堅持重要性原則。在整體評價的基礎上,重點關注重要業務事項和高風險領域,特別是涉及扶貧領域和關鍵崗位。在建立實施績效評價的基礎上,認真對照,真實完整地反應評價表和評價報告。

七、其他需說明的情況

隨著現代化程序及資訊發展,績效評價工作已顯得十分必要,但該項工作的.開展及推進需要單位上下共同學習及努力,希望得到相關部門的指導及參加專題講解。

附件:20xx年部門整體支出和專案支出績效評價情況表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9

一、專案基本情況

(一)專案概況

瀘西縣民政局具體負責“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專項資金”專案實施和管理,制定工作規劃,建立健全制度;並嚴格按照《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見》(雲政辦發〔20xx〕42號)檔案精神開展農村低保工作,每月通過“社銀一體化”按時足額發放低保金。截止20__年12月,全縣共有農村低保物件6961戶11447人。

(二)專案績效目標

1.專案績效總目標:規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農村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讓困難群眾感受到國家的溫暖,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2.專案績效階段性目標:按照“分檔次”的辦法將農村低保分為A檔、B檔、C檔,並根據保障人員家庭情況採取“分檔分類”施保的形式,不搞平均發放。

二、績效評價工作情況

1.前期準備。縣民政局和縣財政局參與,精心準備績效評價工作。

2.組織實施。縣民政局根據《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見》(雲政辦發〔20xx〕42號)檔案精神開展農村低保工作,20__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4500元/人年,補助水平A檔375元/人月、B檔230元/人月、C檔190元/人月。

3.分析評價。根據專案全年實施情況進行核定,並提出績效評價報告。

三、績效評價指標分析情況

(一)專案資金情況分析

1.專案資金到位情況分析。縣財政局對預算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專項資金”專案資金全額撥付,縣民政局按戶通過“社銀一體化”按時足額發放。

2.專案資金使用情況分析。“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專項資金”專案資金全部用於全縣農村低保物件,全年共計發放135071人次、發放金額3841.384萬元。

3.專案資金管理情況分析。實行專戶儲存、專賬管理、規範資金使用。

(二)專案管理情況分析

專案管理規範,實施程式到位。由縣民政局提出用款計劃,縣財政局進行稽核並撥款。

(三)專案績效情況分析

1.專案成本(預算)控制情況。

專案成本(預算)使用合理,。

2.專案完成質量。

全額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專項資金,共計135071人次3841.384萬萬元。

3.專案的效益性分析

(1)專案預期目標完成程度。低保物件應保盡保,動態管理,及時審批,按月發放,社會發放率100%。

(2)專案實施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緩解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問題,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

四、綜合評價情況及評價結論(附相關評分表)。

該專案做到了管理規範,程式到位,群眾滿意,社會反響好,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專案評價優。

五、主要經驗及做法、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主要經驗

1.同“脫貧攻堅”政策有效銜接,認真做好兜底保障工作,並重點關注因“疫情”不能外出打工人群,通過部門系統資料比對、主動入戶排查,全年新增農村低保物件805戶1532人,停發農村低保物件390戶717人,實現了應保盡保。

2.設立專用賬戶,通過“社銀一體化”實現“低保資金”封閉執行,做到了低保資金每月按時足額社會化發放。

3.全面開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日總攻行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等專項工作,並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時間範圍及要求推進治理工作,及時上報相關材料。

(二)存在的問題

1.家庭收入難以核算,雖通過入戶核查、“瀘西縣家庭經濟核對中心”等能核查出大部分家庭情況,但由於核對平臺核對範圍的侷限性,仍存在一部分在保人員隱瞞收入、財產情況。

2.基層民政隊伍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全縣87個村(居)委會均配備了民政“協理員”,但由於基層事務繁忙,多數“協理員”身兼數職,精力有限,導致對業務不熟練、政策把握不準,家庭情況核實較慢的現象。

(三)意見和建議

1.充分調動基層經辦人員積極主動性,加大對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加強各地區、各部門間資料比對,充分發揮“雲南省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平臺”核查功能,做到精準施保、應保盡保。

2.加強基層隊伍建設。開展多種形式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政策法規教育,不斷增強“堅持原則、依法辦事”的責任意識,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10

國稅部門績效考核的啟示與思考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對於進一步鞏固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成果,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著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績效考核不僅是深化稅收改革和激發稅務幹部隊伍活力的需要,也是促進稅收管理業務流程優化和建立服務型稅務機關的需要。現筆者就國稅績效考核工作帶給我們的啟示與相關思考談談自己的初淺認識。

一、績效考核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領導重視使績效考核事半功倍。領導重視,以身作則,敢抓敢管是抓好績效考核工作的前提。建立“黨組統一領導、班子齊抓共管、紀檢組織協調、科室各負其責、幹部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抓龍頭與龍頭抓”的有效協調運轉,做到一級抓一級,促進層層抓落實,為國稅績效考核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領導保證。

(二)全員參與使績效考核有效推進。首先要統一全體稅務幹部的思想,明白績效考核對國稅工作的推動作用和重大意義;其次要充分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知曉考核辦法,人人蔘與考核過程,人人評判考核結果;再次要引導幹部職工合理競爭,形成人人爭先,人人創優的良好氛圍,以促進國稅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創新載體使績效考核公平公正。只有考核公平、公正、公開,才能真正起到調動幹部工作積極性,聚合隊伍合力方向性,推動國稅發展科學性的有益作用,所以在考核載體上要選擇多元性。既要有人工考核,也要有電子考核;既要有內部考核,也要有外部評價;既要有資料考核,也要有現場考核;既要有年終考核,也要有過程考核。

(四)三個結合使績效考核重點突出。從制定考核辦法到明確工作目標,從開展工作到績效考核,都要緊緊與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結合,與科學組織國稅收入相結合,與國稅發展的遠景目標相結合,這樣才能使考核突出重點,才能使工作圍繞中心。

(五)三個有利於使績效考核方向明確。績效考核工作要以是否有利於提升國稅幹部素質和激發國稅隊伍活力,是否有利於提升納稅服務、優化國稅形象、建立和諧徵納關係,是否有利於加強徵管,提高質量,確保稅收任務的圓滿完成為出發點,使工作有思路,行動有指標,考核有方向。

(六)崗責明晰使績效考核有理有據。健全部門崗責體系,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是實施績效考核的基礎。要合理確定出每個科室或單位所需設定的崗位數,崗位確定後再確定每個崗位的工作質量、工作數量及工作必須要達到的要求,通過定崗、定責、定權、定利等措施,將責任體現在崗位上,考核體現在崗責上,個人利益體現在考核結果上,真正實現全員平等、公平競爭的目標。通過完善崗位目標責任制,促使稅務幹部保質保量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的良性機制。

二、對績效考核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把握“四性”,理好四種關係定目標

有什麼樣的工作目標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方式,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績效。因此,工作目標的制定顯得尤其重要,必須依據“四性”,同時處理好四種關係確定工作目標。目標制定的挑戰性。目標的激勵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過低的目標就會缺乏激勵作用,只有高目標才能發揮最大潛能。在國稅工作中,正是我們不斷的為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標,用挑戰創造激情,用激情帶動銳意進取,不斷實現既定目標,創造佳績,從而不斷推進國稅工作向前發展。制定工作目標要採用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相結合的辦法,從縱向上分析上年度各單位工作完成情況,從橫向上對比各單位工作的努力情況,在基準比較的基礎上制定出需要付出較大努力才能實現的稅收業務挑戰性目標,比如國稅收入任務的增長目標,以此形成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推進國稅的跨越式發展。

目標制定的明確性。所謂明確就是要用具體的語言清楚地說明要達成的行為標準。國稅工作目標對整個國稅工作有導向、激勵、評價的功能,國稅工作的績效很大程度取決於工作目標是否準確、具體、全面。目標的制定不能是籠統、模糊、抽象的普遍性目標,如果目標太籠統、模糊、抽象,就會使工作無從著手,很難做到有的放矢的完成國稅工作。所以我們在制定國稅工作目標時對每一項工作任務都儘量採用可量化指標,以明確的工作目標指引國稅前進的方向。

標制定的現實性。目標的現實性是指在現實條件下是否可行、可操作、可實現。這就要求在制定目標時一方面不能樂觀地估計了當前形勢,低估了達成目標所需要的包括社會經濟發展、硬體條件、技術條件等因素,以至於下達了一個高於實際能力的指標。

另一方面,可能花了大量的時間、資源,甚至人力成本,最後確定的目標根本沒有多大實際意義。這就需要在制定目標時加強前期調研,綜合分析國稅工作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依據國稅工作要點,制定出既要進取努力又要符合實際的可實現的目標。目標制定的差異性。因為存在著行業性質的差異、區域經濟的差異、職責的差異,所以國稅部門在制定工作目標時,依據各種差異性因素、依據各單位承擔的不同職責,建立下達既有公共目標又有差異目標的國稅目標體系。使各單位根據各自工作目標,採取符合自身實際的辦法措施,有的放矢地、創造性地、高效率地開展各項國稅工作,使各自任務目標落在實處。

在制定目標的過程中,不僅要把握以上“四性”,還需要處理好以下四種關係。一是處理好高點定位和現實可行的關係。高標準、嚴要求是我們不斷推進國稅發展的有效手段,也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制定目標時要高點定位,但這個高點需要有實現的現實基礎作保障,需要是現實可行的目標,也就是說,我們的目標既不能是好高騖遠的空中樓閣,也不能是因循守舊的固步自封,而是高點定位和現實可行的有機結合。在實際操作中既要體現了高點定位要求,又要體現因地制宜、現實可行的原則。

二是處理好短期目標和長遠發展的關係。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這一要求決定了國稅部門在工作中,必須正確處理短期目標與長遠發展的關係。工作目標既要避免為實現短期目標而急功近利,也要克服因長遠發展而忽視務實。要在不斷實現短期目標的基礎上,最終國稅工作的長遠目標。

三是處理好硬性指標和軟性任務的關係。對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標必須明確,權重係數的確定、資料的選取、計算與合成等要以公認的科學理論為依託,規定一定的指標,但有些指標不能用準確的資料來描述和表達,只能定性地加以闡述,這就需要我們在制定國稅工作目標時依據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處理好硬性指標和軟性任務的關係。對完成國稅收入任務、稅收執法過錯追究率、入庫率、退(免)稅稽核率等採用硬指標,對執行力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稅收宣傳月活動等採用軟性指標。

四是處理好相對穩定與適時調整的關係。根據階段性工作目標和任務,考核指標應保持相對穩定,避免短期行為,減少大起大落,保持工作持續、穩定發展。但市場經濟環境下,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比較快,比如巨集觀稅收政策的調整、金融危機的爆發、行業發展的變化、各種疫情的蔓延都會帶來工作實際情況的變化,這就要求國稅部門要與時俱進,適時調整工作目標。

(二)統籌比重,堅持四項原則建辦法

一是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正確把握德才兼備的辯證關係,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注重品行,崇尚實幹,突出考核領導幹部的政治品質、思想作風、黨性修養勤政廉政和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實績。突出注重實績的要義。以發展論英雄,以實績用幹部,要既重增長速度,又重發展質量;既重當前成果,又重主觀努力和客觀條件;既重縱向比較,又適當進行橫向比較,引導領導幹部創造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檢驗的政績,促進幹部的工作對人民負責、讓人民滿意。

三是堅持群眾公認、社會滿意。堅持群眾是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第一主體,貫徹民主公開的要求,充分體現群眾對幹部考核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把群眾評價結果作為班子調整和幹部使用的重要依據,將內部督查、社會監查、單位自查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網上網下、內外結合的全方位實績評價體系。

四是堅持客觀公正、簡便易行。實事求是,科學分析,講求實效,力戒繁瑣,實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增強幹部考核工作的科學性和真實性。

(三)正確導向,凸顯三個要求實內容

要立足於為科學發展選幹部、配班子、建隊伍、聚人才,著力形成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用人導向為出發點,在內容設定上要凸顯三個基本要求,使考核要使考核內容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以利於考核作用的發揮。

一是堅持崇尚實幹導向。把說實話、幹實事、求實效和真出力、真流汗、真爬坡作為考核評價領導班子和考察使用領導幹部的工作導向。

二是堅持科學謀劃導向。重視在推動科學發展的實踐會考核評價幹部,把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際成效作為考核評價的基本內容,在重視結果性指標考核的同時,更加關注對工作思路、工作基礎、精力投入、作風轉變、效能提升、制度完善等過程性情況和發展趨勢的考核分析,推動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圍繞科學發展改進工作、提高水平、增強能力。

三是堅持結合實際導向。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型別的特點,建立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內容和指標,突出不同行業的考核重點,堅持共性內容與個性內容相結合,按照不同層次、不同型別的領導崗位職責和工作目標。以充分體現分類別、有針對性考核的要求,使考核與管理工作更加符合部門工作的實際。

(四)規範考核,抓好三項工作求長效

績效考核是一個系統、長期的工程,要以加大激勵約束機制建設為切入點,在進一步規範崗位設定、科學界定職責、合理配備人員的基礎上,建立起職責明確、辦事高效、運轉協調、獎懲分明的績效考核的長效機制。

一是明確思路,建立一支考核隊伍。要從幹部考核人員素質、幹部考核人員的工作職責、幹部考核工作紀律等要求出發,選拔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堅持原則,公道正派,實事求是,嚴謹細緻,作風紮實的同志參加考核工作,組建一支熟練掌握考核方法和談話技巧,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考核隊伍,從而有力地推動國稅工作和績效考核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是人機結合,打造兩個考核平臺。要以統一的崗位職責和工作規程為基礎,積極推行人機結合考核方式,打造人工考核和電子考核兩個平臺。依託“稅收徵收管理資訊系統”、“稅收執法責任追究系統”、“稅收資料質量管理系統”三大監控系統對稅收任務完成情況、徵管“六率”、稅收執法過錯、網上申報、網上認證等工作內容實行電子考核,對黨風廉政建設、幹部隊伍建設、文明建立、執行力建設、稅收宣傳等實行人。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11

按照上級要求,對照20xx年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生工程績效評價指標,對我縣20xx年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生工程工作進行了認真的自評,現將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自我點評

20xx年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生工程工作自我點評100分。

二、專案實施情況

20xx年我縣繼續落實低保城鄉統籌,7月縣政府印發《關於調整我縣20xx年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物件、特困供養物件等保障標準的通知》,我縣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670元/月/人,從7月起落實提標標準並打卡落實到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分類施保、動態管理長效工作機制,對低保物件分類實行定期稽核和不定期檢查,掌握其家庭成員及經濟收入變化情況,按月實行動態管理。截至20xx年12月底,在冊農村低保物件2821戶3760人,累計下撥農村低保保障資金2103.14萬元,年月人均補差451.95元。20xx年度新增農村低保128人,退出404人,補差標準調增(減)68人次。

三、工作做法

(一)完善各項制度建設,打造救助新格局。一是健全低保制度,20xx年5月聯合縣財政局下發《績溪縣20xx年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檔案,為精準施保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二是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工作的通知》《關於印發的通知》,建立涵蓋低保物件、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及防止返貧監測物件、支出型困難家庭在內的城市低收入人口276戶373人,農村低收入人口3588戶4707人資料庫,已與安徽省(宣城市)社會救助大資料平臺系統對接,實現對低收入人口的資訊匯聚、監測預警、精準救助。三是出臺《績溪縣社會救助稽核確認許可權委託下放工作實施方案》,20xx年9月起我縣社會救助稽核確認許可權已全部委託下放至鄉鎮人民政府。深化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高社會救助服務效率和效能。四是出臺《績溪縣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實施方案》,以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創新社會救助體制機制為重點,打造分層分類、統籌銜接、政社互補、高效便捷、兜底有力的社會救助新格局。

(二)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工作。一是方案落實到位,印發《全縣民政系統養老服務和社會救助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提示單》《全縣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細化分解任務,明確落實舉措和完成時限。二是開展專項督查,下發《關於開展民政民生重點工作督查的通知》,結合農村低保專項治理鞏固提升行動,聯合縣財政局到各鄉鎮開展專項督查,重點檢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資金使用情況及社會救助突出問題。針對問題及時通報,督促鄉鎮整改落實,確保工作有序推進。三是開展低保年度複核動態管理。4月啟動在冊低保物件家庭經濟狀況全面複核工作,對複核出現預警資訊的低保物件開展入戶核實,經核實不再符合條件的按程式退出。20xx年不符合條件低保物件清退173戶277人。四是開展低保等社會救助資金臺賬審查。對在冊城鄉低保資金髮放臺賬進行梳理排查,發現農村低保賬戶與低保物件姓名不一致562戶,發現城市低保賬戶與低保物件姓名不一致20戶,及時開展複核糾正,對存有其他特殊情況的註明原因。五是聘請第三方入戶抽查複核預警人員。委託經典公司進行第三方評估核查,共核查未納入低保的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脫貧不穩定戶、重殘困難戶、重病困難戶、低保邊緣戶、在冊城鄉低保物件複核預警人員總計726戶。對抽查結果進行篩選核實,對核查後的城鄉低保物件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三)鞏固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成果“回頭看”。印發《關於開展鞏固社會救助兜底圖片成果“回頭看”的通知》,加強監測預警,精準摸排核查。對脫貧人口中的'重病重殘人員、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中未納入低保的物件,按月建立摸排比對摸排臺賬,並及時反饋縣鄉村振興局與各鄉鎮,確保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人口及時納入低保保障範圍。8月聯合鄉鎮振興局、財政局下發《績溪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進一步做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在保持農村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的基礎上,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創新社會救助體制機制,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兜盡兜,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xx年12月底,全縣在冊農村低保物件中已脫貧人口1767人,累計發放資金1012.21萬元;在冊城市低保物件已脫貧人口9人,累計發放資金7.16萬元。保持過渡期內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對於通過扶貧支援收入增長高於低保標準的已脫貧人口,給予一定期限的漸退期,確保穩定脫貧,建立漸退幫扶臺賬63戶,截至目前已退出51戶。二是充分發揮困難群眾協調機制的作用,與相關部門有效銜接。6月會同鄉村振興局印發了《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加強與鄉村振興、殘聯、醫保、公安、人社、應急、教體等部門資訊對接。開展重殘、重病、死亡與戶口外遷人口、領取社保金與失業人員、轉移安置、完善修繕、異地重建、困難學生等人員資訊比對,建立預警臺賬,對符合低保條件的物件及時按程式納入低保範圍,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及時清退,確保“應保盡保、應退盡退”,20xx年符合低保條件的新增城鄉低保中因重病納入50人,因重殘納入37人。因家庭條件好轉,不再符合低保條件清退173戶277人。三是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救急解難作用,加強臨時救助與低保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銜接。對暫不符合低保條件,家庭又存在一定困難的,通過臨時救助解決其家庭困難。20xx年度低保轉介臨時救助6人2.24萬元,救急難救助6戶1.34萬元;已脫貧人口中因就醫、意外事故等突發事件等造成家庭困難的共救助25戶6.2732萬元。

(四)加強能力建設,保障工作開展。一是建立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制度,出臺《關於全面建立村(居)級社會救助協理員制度的通知》,加強基層社會救助服務工作,完善基層社會救助工作體系,保障每個村(居)至少設立一名社會救助協理員;二是及時公佈救助熱線。在績溪縣政府的網站上公佈縣級救助熱線及通訊地址,在鄉鎮政務公開欄長期公示鄉鎮級救助熱線,保障困難群體尋求有線、救助有門。縣局不定期電話檢查各鄉鎮救助熱線接聽情況,確保熱線有效暢通率100%;三是逐步完善面向公眾的資訊查詢機制,落實低保長期公示制度,及時將低保物件名單、每月資金髮放情況及低保備案物件在縣、鄉、村三級長期公示,確保公眾及時查詢相關資訊;四是積極加強資訊宣傳,通過編制發放《20xx民政民生宣傳冊頁》、“績溪民政”微信公眾號開設民政民生工程專欄、入戶調查開展面對面宣傳、人流聚集廣場集中宣傳等形式,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知曉度、滿意度。

四、主要亮點做法

(一)開展“情滿江淮、共享小康”社會救助品牌建立活動。一是及時下發工作方案。我局及時印發《績溪縣社會救助品牌建立活動實施方案》(民辦[20xx]71號檔案),明確工作任務、細化實施專案、分解實施步驟,確保社會救助品牌建立落地落實;二是專案積極推進。依託縣禾康養老機構開展城鄉困難老年人關懷關愛服務,主要是對全縣城鄉散居特困供養人員、城鄉低保物件中70週歲以上老人、特困供養中失能、半失能人員等1313名困難老人提供老年人專用手機一部,並開展每週提供不少於一次的居家養老上門服務,20xx年走訪慰問低保、特困人員等特殊困難群眾5.7萬人次,支出資金190.2萬元;三是在縣慈善協會賬戶下設立獨立核算的扶貧愛心基金,組織開展捐贈活動,全縣幹部職工、各類生產和經營性企業和個人、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捐贈3000餘人240萬元,用於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貧困戶和邊緣戶幫扶,共救助61戶204人,支出資金33.1萬元;四是發起“慈善圓夢困難老人兒童微心願”活動,在深入開展困難老人兒童走訪活動前提下,針對不同困難群體的實際徵集“微心願”,釋出有關慈善和志願服務專案,主動對接愛心企業和個人,幫助實現困難老人和兒童“微心願”37條。

(二)推進社會救助領域“放管服”。出臺《績溪縣社會救助稽核確認許可權委託下放工作實施方案》,經縣人民政府授權,自20xx年9月起,縣民政局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事項的稽核確認許可權委託下放到鄉鎮實施。將社會救助事項稽核確認許可權委託下放到鄉鎮是全面推進社會救助稽核審批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強化了縣民政局監管職能,規範社會救助動態管理和監督執行程式,實現社會救助稽核審批許可權和監督管理職能的合理有效分離。進一步簡化環節、精簡材料,提高服務效率,增強救助精準度,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加快捷優質的服務。

(三)加強監督檢查,促進保障公平。一是多途徑開展核查工作,依託核對平臺、每月入戶抽查和聘請第三方的形式,定期核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狀況、收入狀況、財產狀況,做到救助精準;二是組織專項檢查和督查。赴鄉鎮開展民政民生重點工工作督查,通過檢視檔案資料、隨機入戶抽查服務物件、現場檢視物件名單與資金髮放公示、備案物件公示等方式,確保農村低保資金髮放及時到位,保證民政民生工程工作不走過場,紮實、有效、深入推進;三是聘請第三方,抽查在冊低保中年度複核出現預警的物件、邊緣易致貧戶及貧困戶中重病重殘未納入低保物件合計500戶,確保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五、取得成效

(一)資金到位率、到位及時率100%。資金到位率100%。20xx年農村低保計劃投入資金2103.14萬元,資金已全部到位。低保金按月及時發放,通過農戶一卡通或社保卡打卡到戶,

(二)各項保障到位。一是加強低保物件動態管理。每月及時動態調整,將符合低保條件的物件按程式納入,清退不符合低保條件物件,並及時進行補差標準調整。20xx年我縣農村低保新增128人,退出404人,補差標準調增(減)68人次;二是有效開展臨時救助工作。共下撥3批小額臨時救助備用金27.95萬元,20xx年共臨時救助134戶次37.70萬元,其中發放小額臨時救助93戶次17.5675萬元;三是農村低保補差水平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截至12月底,我縣20xx年農村低保年人均月補差451.95元,佔農村低保標準670元67.46%,相比20xx年年人均月補差增加11.3%。

(三)民政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與鄉村振興銜接效果明顯。一是比對臺賬建立清晰,20xx年12月,在冊農村低保物件3760人,其中脫貧人口1767人。20xx年新增農村低保物件128人,其中脫貧人口13人;二是持續開展摸排監測救助工作,20xx年排查邊緣易致貧戶未納入低保140人、脫貧不穩定戶未納入低保3人、突發嚴重困難戶未納入低保13人,各鄉鎮均建立了排查臺賬。因家庭經濟狀況發生變化,新納入農村低保的突發嚴重困難戶1人;三是建立漸退臺賬,截至目前建立貧困人口漸退幫扶臺賬63戶(其中主動退出51戶);四是建立社會救助物件家庭經濟狀況預警臺賬,完成在冊農村低保年度複核2928戶,其中有預警資訊1139戶,並建立複核預警臺賬,經複核清退147戶225人。

(四)政策宣傳到位,民政物件滿意度提高。以縣為單位,通過民意調查,社會公眾和低保物件對低保工作的滿意程度達到100%;低保物件滿意率達到100%;社會公眾對低保政策的瞭解程度,知曉率達到100%。

六、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民政隊伍建設。一是要確保鄉鎮民政工作人員相對穩定,有序流動,採取增加公益性崗位、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解決鄉鎮民政所人手不足的問題;二是要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建設,要加強人員培訓,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二)加大低收入人口動態檢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力度。建立健全涵蓋低保物件、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及防止返貧監測物件、支出型困難家庭在內的城市低收入人口,加強低收入人口資訊資料動態管理,確保資料調整及時有效。充分利用安徽省(宣城市)社會救助大資料平臺,實現對低收入人口的資訊匯聚、監測預警、精準救助。

(三)進一步加大政策的宣傳力度。廣泛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宣傳欄、宣傳單、宣傳車、新媒體等多種方式開展社保兜底政策的宣傳,讓社會各界理解、支援和監督民政民生工程工作。

重點績效評價報告 篇12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根據省民政廳、財政廳《安徽省民政民生工程績效評價辦法》、區民生辦《關於紮實開展民生工程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等檔案精神,參照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生工程績效評價指標,對全區20xx年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績效開展自評,現將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自我點評

根據安徽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生工程績效評價指標,按照專案投入、過程、產出、效果等四大項指標進行績效評價,自評得分100分。

二、專案實施情況

今年以來,堅持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一步加強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的有效銜接,健全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密切關注貧困人口基本生活狀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兜底保障範圍。嚴格把關低保申請、調查走訪、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民主評議、張榜公示等稽核審批程式,不斷健全低保準入、管理和退出機制。按月開展低保動態調整,加大對低保物件核查力度,進一步落實保障物件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動態管理機制。7月1日起,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至630元/人/月。截至12月份,全區農村低保物件11675戶21954人,累計發放農村低保金9362.97萬元。繼續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9月份累計發放補貼資金1046.79萬元,惠及困難群眾19.46萬人次。嚴格按照《安徽省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設立了低保資金專戶,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確保低保資金不被截留、擠佔和挪用。同時低保資金按月及時足額打卡發放,有效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主要做法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主體責任。一是區政府高度重視低保工作,把低保工作作為關注民生、順應民意、維護穩定的重要工作來抓,納入責任目標管理。二是區民政局將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作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抓手,嚴格落實主體責任,紮實推進低保工作。三是為加強社會救助基層經辦服務能力建設,為全區22個鄉鎮(街)和37個城市社群配備專職低保員,每季度召開低保員例會,開展業務培訓,嚴格落實業績考核,激發工作熱情,努力為社會救助物件提供及時、高效、專業的救助服務。

(二)強化制度建設,執行規範長效。今年以來,先後制定印發了《金安區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建立金安區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長效機制實施方案》、《關於進一步加強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證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關於紮實做好受災困難群眾幫扶救助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規範社會救助公開公示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檔案,進一步健全農村低保制度,完善農村低保物件認定辦法,加強困難群眾救助幫扶,著眼形成常態長效機制,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提高低保標準,保障基本生活。結合我區實際,從7月1日起,農村低保保障標準提高至630元/人/月。同時,按照分類施策、重點保障、分類提標的原則,將農村低保A類物件補助標準提高至650元/人/月、B類物件補助標準提高至420元/人/月、C類物件補助標準提高至280元/人/月,有力地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四)聚焦脫貧攻堅,強化兜底保障。聯合區扶貧部門制定印發《金安區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實施方案》(六金民〔20xx〕36號),進一步健全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定期開展動態資訊比對,密切關注未脫貧戶、脫貧監測戶和易致貧邊緣戶基本生活狀況,及時將符合條件人員納入社會救助範圍。今年以來將符合條件的102名未脫貧人口納入兜底保障範圍,128名貧困邊緣人口和49名脫貧監測人口納入低保。

(五)堅持分類施保,強化動態管理。根據低保物件的年齡、健康狀況、勞動能力以及家庭收入來源等情況將低保家庭分成A、B、C三類,實行定期核查、動態管理。7月份全區開展了一次集中動態管理,通過入戶調查和資訊比對綜合評估困難程度,規範完善低保動態調整機制,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建立了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財產狀況定期報告制度、對有勞動能力的低保物件進行扶貧和就業扶持制度和對保障物件的家庭成員、收入狀況、保障類別、保障金額等實行長期末端公示制度,並向社會公開最低生活保障監督電話,提高了社會救助工作透明度,實現了社會救助公開、公平、公正。

(六)加大政策宣傳,提高群眾知曉率。重新印製低保政策宣傳單頁單,張貼宣傳條幅,開展基層社會救助工作人員業務培訓等,加強業務指導,開展業務交流。同時,結合全區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對在冊低保物件和新申請低保物件,逐村逐戶走訪到位,家庭情況調查到位,低保政策宣傳到位,切切實實讓低保政策紮根群眾心坎。

(七)健全資訊系統,開展網上審批。按照省、市民政部門要求,健全低保資訊系統,及時開展農村低保資料採集、上傳、交換、更新,確保資料及時、準確,與報表資料和民政統計臺賬資料同步一致,無錯誤資料、臆造資料、重複資料等情況,最終實現社會救助業務資料集中儲存、動態管理及時更新、統計分析準確便捷的目標。今年6月份起,全面實現低保無紙化審批,進一步提升了社會救助資訊化管理水平。

(八)持續深入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及時印發《20xx年金安區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要點》《金安區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施方案》等,將治理內容延伸至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等工作,召開會議積極部署安排,及時開展重點物件全面排查,建立整改臺賬,明確整改責任和時限。在區政府資訊網站上公佈社會救助物件資訊,舉報電話、郵箱等,在民政局門口設立意見舉報箱,在農村低保長期公示欄公佈區、鄉、村舉報電話,在辦公室明確專人負責信訪接待,對於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做到有信必回、有訪必果。10月份,對全區19個鄉鎮2個涉農街道開展了農村低保專項督查,分別隨機抽查一個村(社群),通過查閱資料和走訪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檢視該村(社群)社會救助物件檔案資料,實地走訪該村(社群)所有救助物件和隨機走訪非救助物件家庭,現場反饋存在問題,並提出整改意見,限期要求整改落實,同時做到舉一反三,全面提升社會救助工作能力和質量。1-12月份,農村低保動態調整新增852戶1980人、取消790戶1658人。

四、突出亮點

(一)加強基層經辦服務能力。根據實際工作需要,結合我區實際,按照“公平、公開、公正、擇優、實用”的原則,為每個鄉鎮(街)都配備一名專職低保員,由鄉鎮(街)聘用,經費列入區級財政預算,區民政局統一為其發放基本報酬和購買保險。城區社群都配備一名專職低保員,納入社群工作者管理範疇,20xx年為全區303個村(社群)配備民政協理員,有力的提升了基層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定期召開低保員例會,開展業務培訓,嚴格落實業績考核,激發工作熱情,努力為社會救助物件提供及時、高效、專業的救助服務。

(二)建立低保督查核查制度。20xx年聯合財政部門出臺《建立城鄉低保新增物件核查制度》,對新增低保物件按照不少於30%的比例進行入戶抽查。同時每年開展一次專項督查,對全區22個鄉鎮(街),分別隨機抽查一個村(社群),通過查閱資料和走訪調查相結合的方式,檢視該村(社群)社會救助物件檔案資料,實地走訪該村(社群)所有救助物件和隨機走訪非救助物件家庭,現場反饋存在問題,並提出整改意見,限期要求整改落實,同時做到舉一反三,全面提升社會救助工作能力和質量。

(三)建立社會救助問責機制。20xx年出臺《最低生活保障責任追究暫行辦法》(金政祕〔20xx〕81號),明確了區直相關單位、鄉鎮街、村(居)和低保物件相關職責和責任追究。從制度上進行監督和管理,對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直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按照管理許可權和規定程式,視情節給予相應的行政責任追究;需要追究政紀責任的,由監察機關或任免機關依法給予相應的行政處分;應給予黨紀處分的,由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處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加強對社會救助工作監督檢查,嚴肅社會救助政策,為精準扶貧工作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四)探索社會救助誠信制度建設。制定《金安區城鄉低保、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物件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辦法(試行)》

(六金民〔20xx〕105號),對擁有我區戶籍或在我區行政區域內常住居民在申請或已獲得以上物件進行失信行為的認定、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推進全區社會救助誠信制度建設。

(五)建立關愛幫扶長效機制。積極探索建立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長效機制,開發特殊困難群體服務管理系統,真正將特殊困難群體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心上,抓在手中。制定出臺《建立金安區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長效機制實施方案》,為全區開展特殊困難群體精準關愛、精準幫扶提供政策保障;開發應用特殊困難群體關愛幫扶服務管理系統,初步形成人員資訊採集準確完整、更新及時、實時監測的共享平臺。開展服務系統動態監測,實行監測預警,督促幫扶責任人及時走訪探視到位。為評定為三級的特殊困難群體配備一鍵呼叫裝置,遭遇突發情況可立即SOS呼叫幫扶責任人。

五、工作成效

(一)困難群眾生活明顯改善。今年7月1日起農村低保保障標準提高至630元/人/月,增幅達7.7%,月人均補差水平提高32元,同時實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更有保障。

(二)動態管理機制長效執行。全面建立低保物件分類管理制度,對低保家庭實施分類救助,並開展定期核查,低保家庭的人口、收入、財產狀況發生變化後能夠及時做出動態調整,逐步形成了保障物件有進有出、補助水平有升有降的動態管理機制,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三)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積極加強資訊宣傳,通過編髮民政民生工程宣傳手冊、民政微信公眾號適時釋出民生政策、入戶調查開展面對面宣傳,認真開展“送溫暖”慰問和特殊群體關愛幫扶活動,同時做好與其他社會救助政策的銜接工作,進一步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救助資金保障壓力較大。隨著救助物件的不斷增加和救助水平的逐年提升,資金保障壓力日益增大,雖然區級財政克服困難加大了投入,但資金仍面臨巨大壓力。

(二)基層救助經辦力量不足。基層民政工作人少事多,資金量較大,管理物件多,工作任務重。雖設有低保專職人員,但隨著救助制度日益完善,工作重心不斷下移,執行機制不斷規範,基層民政部門工作任務相應的不斷增加,導致民政幹部普遍身兼數職,專幹不專,直接影響到各項救助工作的開展和落實。

(三)低保物件管理難度大。一是申請物件收入界定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居民收入也呈多元化,居民家庭收入核算難度越來越大,許多家庭收入帶有很大的隱密性和複雜性,實際收入難以跟蹤測算,影響核查結果的真實性。二是“人戶分離”物件核查難。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導致居民戶籍所在地與居住地極不統一,給入戶調查、公示公開帶來很大難度。三是動態管理難。隨著農村低保救助標準逐年攀升,附加值越來越高,低保物件進來容易出去難,爭吃低保的呼聲很高,普遍存在國家的錢不拿白不拿的思想。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強化部門協同,紮實推進精準識別。切實加強部門協作協同,優化跨部門、多層次、資訊共享的社會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確保資料精準、物件精準。同時根據脫貧攻堅要求,保證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的物件銜接、制度銜接、標準銜接工作,不斷鞏固工作成果。

二是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積極營造良好氛圍。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採用多種方式和媒介,廣泛宣傳黨和政府有關民政社會救助工作的政策規定,特別是最低生活保障在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引導公眾關注、參與、理解、支援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營造關心困難群眾、依法依規救助、鼓勵自主脫貧、支援救助工作的良好氛圍。

三是進一步充實基層工作力量,打造過硬救助隊伍。農村低保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很多具體事務都要靠基層來落實,切實加強基層力量刻不容緩。要強化業務知識培訓,通過定期舉辦業務培訓班,對鄉(鎮)、村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不斷提高其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切實保障和維護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

四是進一步強化監督檢查,不斷提升低保管理水平。加強與審計、監察等多部門相互配合,加大督查力度,嚴厲查處低保工作中執行不力、優親厚友等情況,嚴格執行因戶識別、按戶施保,嚴格把關,堅決杜絕“人情保”、“關係保”、“漏保”、“脫保”、養懶漢等不良現象。加大公示舉報力度,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確保低保工作客觀公正、公平公開,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救助,切實維護好睏難群眾的切身利益,提高群眾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