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綱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56W

這次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是市委九屆五次全會和市“兩會”之後,市委、市政府緊接著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九屆五次全會的總體部署,總結去年“三農”工作,部署今年“三農”工作任務,把握“兩個趨向”,加大統籌力度,全力推動我市“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下面,我根據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見,講四個問題:

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提綱

一、充分肯定成績,不斷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

XX年,是我市上下同心協力、克服困難、奮力前進的一年,是統籌城鄉發展紮實推進的一年,也是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良好勢頭、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一年。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統籌城鄉發展這一主線,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戰勝禽流感疫情和持續旱情、多次颱風襲擊等災害,全面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市農業總產值112億元,同比增長3.5%;農民人均純收入6202元,同比增長11.8%。回顧去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六個特點:一是統籌城鄉發展措施更加有力。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兩個一號檔案精神,出臺和落實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措施,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等方面明顯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特別是實行農民種糧直補政策,全市糧食生產出現恢復性增長,扭轉了1997年以來連續7年下滑的趨勢,實現了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和效益“三增”。深入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111個示範村建設全面啟動,104個村莊完成了整治任務,122公里景觀線整治工作全面鋪開。組織實施“圍墾”、“千庫保安”、“萬里清水河道”、“千萬農民飲用水”、“康莊”等工程,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得到改善。大力實施“百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對17萬農村勞動力進行了素質培訓。建立健全農村“五保戶”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城鄉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失土農民社會保障等制度,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得到完善。二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堅持把農業產業化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來抓,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和產業化經營邁出新的步伐。目前全市已擁有“國”字號農業特產之鄉13個,百畝以上的優質特色農業基地100多個。啟動市級“強龍”工程建設,全市產值超億元農業龍頭企業已有18家,新增省級骨幹農業龍頭企業6家。深入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在外建立各類農產品基地130多萬畝。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新增省級示範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9家、市級示範性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5家。成功舉辦中國(**)特色農業博覽會,共有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789家企業參展,簽約協議16億元。三是農村各項改革進一步得到深化。不斷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完成了1892個行政村二輪土地承包的掃尾工作。在搞好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村級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積極推行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免徵種植糧食農民的農業稅。四是“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順利推進。把欠發達地區發展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繼續實施人口遷移、產業培育、環境優化、山海協作“四大工程”,有力推進欠發達地區奔小康步伐。去年新建續建下山脫貧專案119 個,搬遷山區農民6700戶2.6萬人;市、縣兩級共落實幫扶資金2910萬元;改造和建設扶貧開發基地5.2萬畝。五是抗災救災取得重大勝利。面對持續旱情和多次高強度的颱風襲擊,全市上下思想高度重視,全力以赴做好災情疫情的抗禦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切實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六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得到加強。深入開展以“先鋒工程”和“三級聯創”為抓手的農村黨建工作,切實加強村級組織“四民主、兩公開”建設,認真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繼續在農村開展“化糾紛、解難題、辦實事”活動,進一步鞏固了農村基層執政基礎。

總的看,去年全市的“三農”工作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措施紮實,亮點不少,成效明顯。我們一定要充分肯定成績,進一步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去年工作成績的取得,是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各方面大力協作、幹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級黨政領導、涉農部門工作人員、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致以誠摯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把握“兩個趨向”,精心謀劃新階段的“三農”發展

xx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上指出:“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援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對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在思想認識和政策取向上的進一步昇華,是對國際發展經驗的精闢概括,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科學判斷,是指導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是制定農業和農村發展政策的基本依據。省委xx書記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要認真學習和領會“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務必執政為民重“三農”,務必以人為本謀“三農”,務必統籌城鄉興“三農”,務必改革開放促“三農”,務必求真務實抓“三農”。這對於我們順應“兩個趨向”,正確把握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新階段後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特別是‘三農’工作的客觀規律,切實做好“三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從我市實際看,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現在我市已全面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一是從發展格局看,農村搞農業、城市搞工業的傳統發展格局已經突破,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程序不斷加快,城鄉商品市場得到迅速發展,城鄉互動發展的態勢比較明顯,廣大農民已成為工業化、城市化的主體和受益者。二是從產業結構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比重逐步提高,農業與二、三產業之間發展的關聯度加大,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三是從城鄉結構看,城市經濟和城市人口的比重明顯提高,城市已成為我市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城鄉間發展的關聯度不斷加大,城鄉聯動發展的格局初露端倪。四是從就業結構看,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的比重不斷提高,勞動力跨區域流動逐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城鎮就業規模擴大的關聯度不斷加大,城鄉分割的就業格局正在打破。五是從區域結構看,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加快,區域間發展的關聯度不斷加大,欠發達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六是從社會結構看,農民生活方式封閉落後的狀況已經突破,城市文明迅速向農村輻射,城市農村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的關聯度不斷加大。七是從體制結構看,城鄉微觀經濟主體市場化改革基本完成,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已成為加快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環節,農村發展與巨集觀管理體制改革的關聯度不斷加大。

在新的發展階段中,我們要緊密結合溫州“三農”工作實踐,順應“兩個趨向”,按照省委xx書記提出的“五個務必”的要求,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三農”工作的客觀規律,精心謀劃新階段的“三農”發展大事,努力開拓“三農”工作新局面。在實際工作中,要努力把握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一定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興、百業興,農民富、國家富,農村穩、天下穩”。農業是安天下的、穩民心的戰略產業;農民是發展和穩定的基本力量;農村穩定是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無論經濟發展到什麼水平,無論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降到什麼程度,“三農”的基礎地位都不會變。過去,我們主要依靠農業為工業提供積累,農村支援城市發展,農民在整個工業化、城市化的程序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也形成了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導致了農村發展的嚴重滯後。現在,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000美元,我市去年人均gdp已達到了2200多美元,工業化、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這既是一個有利於“三農”問題根本解決的戰略機遇期,也是一個容易忽視“三農”利益、導致社會矛盾大量凸現的社會敏感期。當前,我市“三農”發展態勢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三農”發展還面臨不少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還沒有根本破除,農村產業“低、小、散”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仍然不足,區域差別、城鄉差別、貧富差別仍在繼續拉大,農民增收的渠道還不多,農村不穩定因素仍然不少,農村改革發展仍然處在攻堅階段。能否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直接關係到全社會的穩定發展和持續繁榮,也是對各級黨委、政府駕馭工作全域性能力的重大考驗。我們一定要站在歷史的、發展的、全域性的高度,深刻認識“三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一定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抓緊抓好。

第二,一定要把發展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舉措。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永恆的主題,發展也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所在。溫州“三農”發展能有今天良好的局面,首先靠的是發展;今後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還是要靠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注重把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與我市實際結合起來,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逐步走出了一條有溫州特點的農業農村發展路子。可以講,溫州發展快是因為農村發展快,溫州經濟活是因為農村經濟活,溫州人民富是因為農民率先富。本世紀頭20年,是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破解“三農”難題的黃金機遇期。現在,“三農”工作的外部環境已發生很大變化,“三農”發展的內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就要求各地要用新思路和新辦法,去解決“三農”發展中的新問題和新矛盾。我們一定要增強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把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發展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舉措,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切實掌握“三農”發展的新規律和新特點,進一步明確“三農”的發展策略、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式,切實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加快 “三農”發展。

第三,一定要把統籌作為總攬“三農”工作的基本方略。回顧我市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我們走的是一條一二三產業聯動、城鄉聯動、區域聯動、多種所有制經濟聯動的發展路子。說到底,這是一條“統籌”之路。但是,這種“統籌”還是不全面的、低水平的和很不平衡的。特別是在當前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加快建設的形勢下,我市城鄉發展不統籌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農業仍是弱質產業,農村仍是落後社群,農民仍是弱勢群體。統籌城鄉發展,是現代化程序中最重要、最棘手的一大難題,也是關係“三農”發展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問題。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後一個“趨向”的重大意義,確立以統籌城鄉發展方略解決“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更加自覺、更加全面、更大力度地推進統籌城鄉發展,不能“就農業論農業、就農村論農村、就農民論農民”,要實行以工哺農、城市支援農村的方針,把農業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統籌考慮,把農村繁榮進步放到整個社會進步中統籌規劃,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的總格局中統籌安排,把農村和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統籌安排協調,更加有效整合工業化、城市化、農業農村現代化並舉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發展格局。

第四,一定要把改革作為推動“三農”工作的強大動力。改革是推進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大膽推進以市場化為取向的農村改革,率先推行農村聯產承包制改革,率先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市場化,率先推進鄉鎮企業股份化和市場化,率先推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村稅費改革,率先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激發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使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巨集觀體制改革滯後於微觀體制改革,城鄉改革不配套等問題日漸突出,嚴重製約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越來越成為影響“三農”發展的障礙。可以講,農村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攻堅階段。如果農村改革不突破,農村發展就缺乏內在動力。我們一定要以與時俱進

的精神狀態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大力推進農村改革,革除一切影響“三農”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力求在推進城鄉配套、農村稅費、國民收入分配體制、農村投融資體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不斷為“三農”發展添活力、強動力、增後勁。

總之,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從戰略和全域性的高度出發,準確把握“三農”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在總結成績中探索規律,在把握“兩個趨向”中謀劃方略,在統籌發展中創新思路,不斷提高駕馭“三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全力推進我市“三農”又快又好發展。

三、加大統籌力度,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程序中推動“三農”新發展

在新的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本質,就是研究探索在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程序中,如何加強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援和保護,加快農業和農村發展。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是推動“三農”發展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強大動力。只有工業化的加速發展,才能為反哺農業提供物質條件;只有城市化的加速推進,才能使農村人口、農村勞動力加速向城市和二、三產業轉移;只有市場化機制的不斷完善,才能為“三農”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搞好新時期“三農”工作,既要在“三農”內部下功夫,更要在“三農”外部找出路;既要充分激發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更要充分發揮“三化”對“三農”的帶動作用。

根據新的發展形勢和我市實際,今年全市“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九屆五次全會的總體部署,把握“兩個趨向”,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方略,充分發揮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對“三農”的帶動作用,深入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切實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構建農村和諧社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具體工作中,重點要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大力發展高效生態安全農業。要著力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按照城鄉經濟融合和產業聯動發展的要求,以工業化的理念,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生態安全農業,進一步提升農村產業發展的水平。

一要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和安全。“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事關全域性的特殊商品。糧食安全問題,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任何時候都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絕不能掉以輕心。要切實抓好糧食生產,注重保護和提高種糧農民積極性,努力保持我市糧食生產的好勢頭。對已出臺的糧食政策,特別是對種糧大戶直補、糧種補貼以及購置大型農機具補貼等政策,要繼續保持不變。從今年開始,全面停徵農業稅,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堅決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禁止亂佔濫用耕地行為,堅決制止土地全年性拋荒,減少季節性拋荒,確保全市25億斤的糧食生產能力。深入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進一步擴大與糧食主產區的產銷合作,鼓勵更多的農民到省外市外建立糧食生產基地。堅持“活流通、促安全”,大力培育糧食流通市場,重點抓好龍灣糧食中心市場建設。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完善糧食儲備制度,確保省定的糧食儲備任務落實到位。

二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這是發展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建設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要著力於改變農業生產經營“低、小、散”的狀況,鼓勵農村土地經營權的“自願、依法、有償”流轉,不斷提高農業專業化、集約化程度。著力於農業基地的開發和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加快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著力於推進農業企業化,深入實施市級農業“強龍工程”和農業品牌戰略,大力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型”企業和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知名品牌。著力於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業專業協會。著力於提升農業產業層次,精心搞好農業專案庫建設,加大農業對外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工商企業投資高效生態安全農業。著力於提高農業出口創匯能力,實行農產品出口優先退稅,大力推進外向型農業發展。對農業產業化工作,要在資金、信貸、稅收、用地、用電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援。從今年開始,試行開通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免收包括高速公路在內的過路(橋、隧、渡)費,為推進農業產業化創造更好的條件。

三要加大“科技興農”力度。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發展和產業提升的關鍵在科技。要充分發揮科技在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中的主導作用,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設施、立體、節水、休閒、有機等高效生態農業;大力推廣節地、節水、節能、節本和綠色安全生產技術;大力實施種子種苗和農村資訊“金橋”工程,加快種子種苗產業化步伐和資訊化程序。切實加強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紮實推進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大力發展高校、科研單位、涉農企業等共同參與的民營科研組織。全面推行鄉鎮科技特派員制度,從今年開始,市縣兩級的農業、科研、教育等部門,都要派出技術骨幹到鄉鎮擔任科技特派員,使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到田頭。重視農民技術職稱評定工作,通過若干年的努力,使我市每個農業基地和農業企業都擁有農民技術員。

四要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農業基礎設施是發展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保證。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強農業設施建設。今年要抓好全市8萬畝的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沃土工程”,全面開展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提高耕地質量和地力。努力搞好“千庫保安”、“萬里清水河道”、“千萬畝十億方節水”和“百萬農民飲用水”等工程專案建設,努力改善水利設施。大力發展高效生態林,在抓好國家、省級生態公益林建設的同時,全市要確定240萬畝作為市級生態公益林,並專門安排資金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強漁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海洋資源保護力度,加快國家級中心漁港和市級重點漁港建設。加大對地質災害易發地區的排查力度,努力消除地質災害隱患,確保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加強動植物疫情預警預報和公共安全應急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應對農村公共安全危機能力。

第二,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改革開放以來,我市之所以較好地解決“三農”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走出了一條以縣域為平臺、縣域工業化和城鎮化為動力、民營經濟為支撐的發展路子。我們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著力提高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水平,充分發揮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對“三農”的帶動和促進作用。

一要提升縣域的集聚和帶動能力。縣域是“三農”問題的發生地,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主戰場”。縣域經濟是轉移農業勞動力的主渠道,是推進農村繁榮進步的主要支撐。縣級要切實承擔起解決“三農”問題的主要責任,進一步推進縣域城鎮化程序和農村新社群建設,著力增強縣城、中心鎮對產業、人口的集聚能力和對農村發展的帶動能力。要以縣城和中心鎮為依託,把工業園區與城鎮建設結合起來,把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與發展壯大特色塊狀經濟結合起來,把擴大招商引資與鼓勵農民投資創業結合起來,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提高城鄉二三產業發展水平,不斷開拓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新渠道。

二要做大做強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溫州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溫州發展的最大特色、最大亮點、最大品牌。要充分發揮我市市場機制比較靈活、塊狀經濟和民營經濟起步早的先發優勢,引導民營企業加快制度、技術和管理創新,推動民營經濟實現新飛躍。要積極引導工商資本、境外資本、民間資本進入民營經濟,壯大我市民營經濟實力,帶動產業升級。同時,要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吸納勞動力多的優勢,鼓勵能人創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帶動更多的農民轉移就業,增加非農收入。

三要積極創造有利於農民進城的環境。進一步清理和取消針對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的各種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破除農民進城的各種障礙,降低農民進城門檻,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就業體制、就業服務體系和勞動就業政策,解決農民工在子女就學、住房安置、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形成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的制度,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城市轉移。

第三,大力加強農村現代文明建設。城鄉發展差距,不僅是經濟發展上的差距,更大的是社會發展領域方面的差距。加快農村發展,必須著力解決好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的問題。我們要按照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以村莊整治和農村新社群建設為抓手,整體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城市社會服務事業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不斷提高農村文明程度。

一要深入實施“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要與生態市建設結合起來,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願,規劃先行、以點帶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深入搞好以“小五化”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大力推進全面小康示範村建設。今年全市要完成20個示範村建設和415個整治村的整治。要按照“示範整治的點定到哪裡,相關部門的服務和資金配套就跟到哪裡”的要求,進一步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同時,在搞好建設規劃的前提下,通過拆遷新建、合併組建、移民遷建、保護修建、整理改建和環境治理等多種形式,加快城中村、城郊村和園中村的改造,切實做好拆並小型村、拆除空心村、縮減自然村、遷移高山村、保護文化村等工作。

二要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大農村教育投入,合理調整農村校網布局,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穩定農村師資隊伍,加快發展農村教育事業。以實施“康莊工程”為契機,大力發展農村交通事業,進一步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加快農村衛生事業發展,以提高縣、鄉鎮衛生院(所)以及村衛生室的醫療水平為重點,鼓勵發展民營衛生機構,加快建立完善覆蓋城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積極發展農村文化體育事業,加強農村文化體育場館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條件。

三要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點要搞好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實,同時參照被徵地農民保障辦法,積極探索失塗失海漁民養老保險問題。按照《省職工養老保險條例》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積極推進農村低保事業,加快推行孤寡老人集中供養辦法,爭取把符合條件的群眾全部納入保障範圍,孤寡老人集中供養比重達到80%以上,並建立自然增長機制。總結推廣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經驗,努力降低起保線、擴大收益面,提高廣大農民參保的積極性。

四要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穩妥推進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徵用片區綜合價制度,允許村莊、集鎮、建制鎮中農民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依法流轉。積極推進農村社群股份合作制改革,創新村社產權制度,在總結城區村級集體資產社群股份制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依法有序、穩步推進”的原則,擴大試點,逐步在面上推開。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明確縣域內各金融機構承擔支援“三農”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更加貼近農民和農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業發起的小額信貸組織。積極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逐步形成以商業保險機構為主體、政府適當補助的農業保險機制。探索鄉鎮管理體制改革,合理設定鄉鎮機構,加強鄉鎮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按照“強化公益性職能、放活經營性服務”和“少養人、買服務”的思路,切實搞好農技推廣體系改革。

第四,大力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是我市發展中的最大難題。我們一定要以破難題的決心和信心,堅定不移地打好欠發達地區發展的攻堅戰。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以奔小康為目標,以富民為核心,以提高農民素質為重點,按照“發揮優勢、轉移農民、完善機制、加快建設”的要求,深入實施“人口遷移、產業培育、環境優化、山海協作”四大工程,進一步加快欠發達地區奔小康步伐。

一要突出抓好產業扶貧。重點要將欠發達地區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走“經濟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的發展路子。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結合欠發達地區的資源、區位和產品特色,重點發展一批特色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按照“舉生態旗、打山區牌、走開放路、唱旅遊戲、聚綠色財”的思路,整合欠發達地區旅遊資源,加快發展“農家樂

”、“漁家樂”、“森林旅遊”等休閒觀光農業,積極發展“紅色”旅遊,進一步打響欠發達地區的生態旅遊品牌。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妥善處理好工業發展與資源保護的關係,以農產品加工、礦產資源開發、水資源開發、旅遊產品開發和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為重點,加快發展一批生態型、環保型、可持續發展的工業企業。大力推進“山海協作”工程,重點搞好山海協作示範區建設,更好地為山區發展提供平臺。

二要突出抓好專案扶貧。欠發達地區要發展,專案帶動是關鍵。各地要集中財力物力人力,啟動建設一批影響欠發達地區發展全域性的重點專案,促進欠發達地區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要把下山脫貧作為重點專案來抓,以高山、深山、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區的農民為重點,堅持“整村搬遷”和“插花移民”並舉,加快下山移民搬遷步伐,力爭今年下山移民2萬人。同時,精心搞好欠發達地區發展專案庫建設,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則讓”的原則,積極鼓勵外資、民資參與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要突出抓好就業扶貧。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減少農民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要深入實施“百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加大對欠發達地區農民的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積極搞好勞務輸出資訊服務,為欠發達地區農民轉移就業牽線搭橋。採取財政補貼、稅收調節等辦法,鼓勵城市企業招收欠發達地區農民工。吸納欠發達地區勞動力就業較多的地區,要抓緊建設一批“民工公寓”,切實解決民工的後顧之憂。

四要突出抓好掛鉤扶貧。結對幫扶是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有效機制。要進一步落實掛鉤幫扶責任制,不斷完善幫扶方式方法。要著力改變幫扶只注重“輸血”的做法,更多地注入“造血”功能,不斷增強欠發達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著力改變幫扶主要依賴政府部門的做法,發動廣大企業,引進一些經濟實體,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扶貧;著力改變欠發達地區要素單向流動的狀況,引導和促進資本、勞動力等要素雙向流動,推動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互動發展。

四、切實加強領導,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做好“三農”工作

順應“兩個趨向”,統籌城鄉發展,是城鄉關係的重大調整,是“三農”工作思路的重大創新。各級黨委、政府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狠抓各項措施落實,努力把“三農”問題解決好。

第一,進一步形成重農興農合力。做好“三農”工作,需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和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各級領導幹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解決“三農”問題的成效作為檢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內容,正確處理好“顯績”和“潛績”的關係,在實踐中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三農”工作上,在決策部署上充分考慮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農村進步,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來籌劃、來部署。分管領導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抓好“三農”工作。其他黨政領導不管分管什麼工作,都要關心和支援“三農”工作。涉農各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切實抓好“三農”各項工作的落實。要不斷健全工作機構、完善工作體系,充實工作力量,強化工作職能,進一步發揮各級農辦作為黨委、政府“三農”工作綜合部門的作用。各級各部門要樹立大局觀念,切實轉變職能,認真履行職責,找準切入點,自覺服務於“三農”。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開展支農活動。

第二,進一步加大對“三農”的投入。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要求,切實把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放到國民經濟全域性中統籌安排,更加自覺地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主動地加強農業基礎地位,更加積極地支援“三農”發展。深化財政體制改革,逐步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切實加強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農村社會管理和農村公共服務的投入,尤其要加大對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的投入,加大對“欠發達鄉鎮奔小康”、“百萬勞動力素質培訓”、“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康莊”等重點工作的支援力度,加大對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同時,要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增加對“三農”的投入。

第三,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要把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民主政治建設、完善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作為增強農村執政基礎、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大事來抓。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統一部署,紮實開展縣、鄉(鎮)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並以此為契機,深入開展農村“三級聯創”活動,認真解決基層黨組織特別是領導班子在思想、組織、作風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開展村級班子建設年活動,注意把握好關鍵環節,切實搞好村級換屆選舉工作,紮實推進村級組織建設。深入開展“萬名幹部下基層”活動,進一步完善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積極探索鄉鎮幹部到村任職的機制和辦法,切實加強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協調和指導。按照建設“平安溫州”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村黨組織領導下的以“四民主、兩公開”為核心的村民自治。積極推廣新時期“楓橋經驗”,積極探索依靠農民群眾就地化解矛盾、減少糾紛的新途徑,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第四,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各級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把我們黨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工作路線貫穿於“三農”工作的各個方面,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善謀富民之策,不斷增進對農民群眾的感情,帶著感情去做好“三農”工作。要大力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加強對“三農”發展重大問題的調查研究,特別要深入到問題多、矛盾多、難題多的鄉村和欠發達地區進行調研,積極探索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和新辦法,不斷提高解決“三農”問題的能力。切實加強對“三農”工作的督查考核,今年要探索建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把農業是否發展、農民是否增收、農村是否進步作為考核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依據。春節將至,各地要組織幹部深入農村,訪貧問苦,切實安排好農村困難群眾的生活,特別是對災民,要逐戶訪問,保證其基本生活,讓他們過一個祥和、溫暖的春節。

第五,進一步關心基層幹部。廣大農村基層幹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骨幹力量。長期以來,他們為做好“三農”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對廣大農村基層幹部,我們既要講一級對一級負責,更要講一級支援一級,一級關心一級;既要注重管理和監督,更要加以信任和理解,給予更多的關愛和支援。今年,市委、市政府要出臺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廣泛開展以“關愛群眾、關愛黨員、關愛基層”為主要內容的“落實三真、關愛基層”行動,加大優秀基層幹部的宣傳力度,評選表彰一批基層優秀幹部,對基層幹部要切實做到真正重視、真情關懷、真心愛護,努力為他們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和氛圍。

同志們,做好今年“三農”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任務相當艱鉅。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三農”工作,進一步振奮精神,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紮實工作,努力開創我市“三農”工作新局面,為我市建設富裕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藉此機會,我代表市委、市政府,給大家和全市戰鬥在“三農”工作第一線的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拜個晚年,祝大家新年愉快、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2011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