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狀況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18W

一、基本情況

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狀況調研報告

甘肅地處黃河上游,位於我國的地理中心。介於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大部分位於我國地勢二級階梯上。甘肅地貌複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佈。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縱橫45.3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4.72%.全省轄14市、州,86個縣市區, 2019年底,全省總人口2628.12萬人,鄉村人口1783.18萬,鄉村勞動力1101.89萬,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為727.57萬人。全省實現生產總值合計3176.1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為462.27億元,佔全省總產值的15%;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4元,為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至2019年底,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686萬千瓦,農業機械原值達到108億元,拖拉機保有量達到46.15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83萬臺,聯合收穫機2630臺,農用運輸車46.58萬臺,農機作業量達18.379萬標畝,全省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30.5%.農業運輸、農副產品加工、農田灌溉、農業植保基本實現機械化。農村中擁有各種農機作業服務組織15.8萬個,農機戶82.7萬戶,從業人員達110多萬人。

我省農機化學校大多數始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過30多年來的改革和發展,現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農機教育培訓體系,管理體制健全、師資隊伍雄厚、教學等基礎設施完備,多年來培訓了大量的人才,為農村經濟和農機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特別是近年來,廣大農機教育工作者緊緊圍繞農村經濟、農業生產和農機化事業發展的需要,立足農機,面向社會,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以農機化學校規範化建設為重點,以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廣泛開展農機培訓為核心,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農機化學校規範化建設和教育培訓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發展。

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市縣級農機校86所,其中52所為農業部四有機校。現有教職工960人,其中管理人員255人,教學人員441人,教練員269人;教練場地96.9萬平方米,教室面積3.6萬平方米,電教裝置361臺,教學用拖拉機、犁、播種機等配套農具3200臺(套),固定資產達3500萬元,年培訓能力5萬人。按照農業部《拖拉機駕駛培訓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從2019年起我省開始對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實行資格認定。截止目前全省有83所農機校通過評審,取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拖拉機駕駛培訓許可證》。

二、農機教育培訓工作取得的成效

1、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培養了大批農機實用技術人才。我省農機校分別隸屬於各縣(市、區)農機(牧)局。農機化學校以培訓各類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為主,擔負著農民的農機技術培訓教育工作,多年來累計培養了拖拉機駕駛員、農用汽車駕駛員、農用三輪車駕駛員、修理工、鄉農機專幹、農機會計、農具操作手等農機技術人員200多萬人。為全省農村基層培養了大批農機、農技實用人才,起到了農村科技知識培訓主陣地的作用,為發展農機化事業、提高農民科技素質、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做出了貢獻。

2019年,全省共培訓各類農機人員16.03萬人,其中,農機管理人員1484人,農機技術人員11498人,農機監理人員578人,農機操作人員145601人。培訓拖拉機駕駛員20956人,農用車駕駛員5248人,修理工8121人,農具手95293人。在2019-2019五年間,共舉辦各種型別的農機大戶培訓班420餘期,累計培訓農機大戶人員達1.24萬人(次),發放農機培訓教材75000冊,印發各類宣傳資料75萬多份,捐贈各類機具30多臺(件)。

2、逐步形成了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文化程度低、年齡差別大、接受能力弱、分散不易集中是農機培訓的鮮明特點。在多年來的工作實踐中,廣大農機教育培訓工作者探索、總結,積累了許多適應培訓農民要求的好方法、好形式。

一是開展綜合培訓。除培訓拖拉機知識外,還開展交通安全法律知識、經營管理知識、綠色證書和職業技能知識,提高了學員適應市場、就業和致富的能力。

二是開展送教下鄉,上門培訓。每年,省上都要組織科技人員開展萬名科技人員下鄉活動。利用冬閒農村集中教育的有利時機,組織人員上門入戶宣講農機安全政策法規,開展安全操作知識技術培訓。春耕之際,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甘州區利用"科普之冬"、"科技三下鄉"等活動,組織農機科技人員組成科技服務"小分隊",深入農家院落、田間地頭,開展面對面、手把手的技術指導,現場為農民群眾解決疑難問題。

三是開展新機具、新技術現場演示培訓。縣市農機化學校,積極開展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示範。對於新型農機具,農機教師配合農機推广部門技術人員聯合生產銷售人員現場講解培訓操作使用技術,開展培訓與指導,效果明顯。天水市針對近三年多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落實,大量補貼機具投放,農機操作人員越來越多,許多農民都是第一次使用機具,使用中存在許多問題,在投放機具比較集中的村組開展技術培訓,讓教員給群眾講機具的結構、原理,正確操作與使用,調整與維修,使更多的農民不僅用得起,而且還會用,極大地促進了補貼機具使用效益的提高,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為實現機具的優質、低耗、高效、安全奠定了基礎。特別是武山縣農機校還從社會上聘請具有專業特長的人員,開展技能操作培訓,通俗易懂、實踐性強,從而保證了培訓質量。

四是偏遠鄉鎮設點延伸培訓。針對部分鄉鎮村組地處偏遠,科技資訊不暢的問題,縣市農機化學校先後在這些鄉鎮設立了農機化技術培訓分校或培訓工作站,定期組織開展駕駛操作技術培訓、新技術推廣等農機科技服務活動,有效地延伸了農機科技培訓服務網路。有些地區開展的"選單"式培訓,將培訓專題以多媒體形式製作成培訓"選單",由農民群眾按需"點菜",農機部門"配菜"培訓,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

3、探索了農機教育培訓的新模式。各地在開展多門路辦學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實現了由單一培訓農機技術向多學科聯合辦學的轉變。一是積極開展農機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近兩年全省培訓農機修理工近2019人,他們都獲得了農機修理職業資格證書,為他們外出打工創造了有利條件。玉門市農機校舉辦了農機職業技能技術培訓班,為準備購買收割機的農戶進行安全操作規程、駕駛技能、外出務工常識和機具人身保險等知識的培訓,為他們參加跨區機收提供技術技能保障。二是大膽嘗試橫向聯合辦學,提升培訓服務檔次。如敦煌市整合資源,採取上掛、下靠、橫聯的聯合辦學路子,先後與甘肅農大機電學院聯合開辦了機電大專班,與電力公司聯合開辦了農村電氣化中專班,為農村培養了一批農機高階管理人才,同時也形成了農機技術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學歷教育等多層次的教育培訓格局,擴大了學校在社會上的影響。這種組合式培訓模式突破了農機分類培訓的結構框架,適應了當前現代農民綜合技能培訓的要求,探索了農機培訓的新模式。

4、開創免費管理惠農新舉措。白銀市自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頒佈實施以來,針對農機培訓經費匱乏、農機培訓手段盡失及農民負擔太重等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加強農機安全管理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一些治本的政策,促成了免費管理政策的出臺。

2019年,白銀市政府下發了《關於實行農業機械免費管理惠農政策的決定》。按照《決定》精神,先後研究制定了免費管理實施方案、拖拉機入戶管理細則、農機駕駛員培訓細則、加強農機安全管理、加強檔案管理等檔案,編寫了培訓教材。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對全市拖拉機駕駛員進行登記造冊。同年9月,市政府在景泰縣永安村組織召開了農機免費管理及啟動儀式現場會,從此拉開了全市免費管理的序幕。農機部門統一組織,採取整村推進的辦法,確保村不漏戶、戶不漏機,保證拖拉機入戶及駕駛培訓工作不走過場,農機教育培訓工作也隨之走上規範化。

5、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工作起步良好。把大多數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不少市、縣農機化學校,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積極開展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從2019年開始,經省陽光工程辦公室批准,全省共有70多所農機校承擔了陽光工程培訓任務,三年累計承擔培訓任務34900人,培訓資金1120萬元。培訓範圍涉及農機駕駛、農機維修、電焊、電工、裝載機駕駛、車工、鉗工、建築工、縫紉工、家政服務、保安等十餘個工種。

6、農機職業技能鑑定工作發展勢頭強勁。我省從2019年開展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鑑定工作以來,共建立了25個農機行業職業技能鑑定工作站和培訓基地,共有174名考評員,其中:高階考評員22名,鑑定工種涉及農機修理工、農機營銷員、焊工、電工等12工種,獲證人數達7000多人。2019年,已在全省30個縣(市)開展了農機職業技能鑑定工作,有3031人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

三、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為做好全省農機培訓工作,從2019年開始,省局成立了由主管副局長任組長,科教、計財、培訓、推廣、鑑定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全省農機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各市、縣(區)也都成立相應的培訓領導小組。要求各級農機部門要把農機培訓作為新形勢下農機化主要工作來抓,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年初要制定農機培訓工作方案,明確培訓思路、培訓目標、任務分工,確保培訓工作有計劃有組織的實施。建立了四方參與的培訓機制,即建立農機管理、農機培訓、農機推廣和農機企業四方共同參與的培訓機制,有效促進了農機培訓工作的發展。

2、做好配套辦法的制定和完善工作,規範培訓行為。為認真貫徹農業部發布實施的《拖拉機駕駛培訓管理辦法》,我局依據《辦法》要求,結合實際,制定、完善了相關配套辦法,從而保證了資格許可工作的規範性和可操作性。相繼制定了《甘肅省拖拉機駕駛員培訓教學人員資格認證管理辦法》、《甘肅省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資格許可辦法》、《甘肅省拖拉機駕駛培訓機構評估辦法》。同時制定了《甘肅省農業機械化學校辦學資格核准辦事指南》,經2019年6月1日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向社會進行了公告。對審批內容、主要法律依據、辦事條件、辦理程式及辦理時限、收費標準做了詳細說明。並編制了《甘肅省農機局行政審批流程圖》,從而做到了政務公開,方便申報單位瞭解審批程式,強化了法制觀念,做到了依法行政。保證了培訓機構認證工作的開展,規範了培訓行為。

3、注重農機培訓工作實效。各地結合實際,大多采取了以短訓為主,長訓互補,農機培訓和農機推廣結合,農機培訓與農機化科技推廣專案相結合的培訓機制,對從事農田作業的農機戶通過舉辦培訓班、田間地頭現場演示、以會代訓等形式開展了實用技術和新技術的培訓,從而提高了農機戶接受和應用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為農機科技推廣規模化、標準化奠定了基礎。通過對農機戶的培訓,提高了農機戶的整體素質和科技水平,增強了他們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能力,強化了他們的科技示範帶頭作用,提高和帶動了周邊廣大農民應用農機化技術的積極性。

4、採用多種形式開展培訓。一是將培訓工作與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示範基地建設相結合,提高農民掌握農機新技術的能力,提高技術示範推廣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二是將培訓工作與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機大戶相結合,提高他們懂經營、會管理、能致富、保安全的本領;武威市涼州區按照農機大戶自願結合的原則,成立了"武威市涼州區長城鄉農機協會".協會由農機大戶51人,帶機入會,擁有農機具150臺(件)總價值395.4萬元,其中推土機17臺,聯合收穫機6臺,大中型拖拉機29臺,其它農機具98臺(件)。協會定期對會員進行業務培訓,在主要農時季節還組建農機作業服務隊東征西出開展跨區作業,提高農機大戶的經營效益,充分發揮了農機服務組織在培訓農機大戶中的作用。三是將培訓工作與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相結合,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將培訓工作與購機補貼工作相結合,提高農民對新機具的駕駛操作和使用機具的能力。五是將培訓工作與"農機安全生產年"活動和建立"平安農機"工作相結合,提高農機駕駛操作人員依法管理的自覺性,保障農機安全生產。全省農機監理系統結合行風建設和評議活動、"平安農機"建立活動和農機安全隱患排查摸底活動,深入開展農機安全知識培訓。組織農機戶觀看農機事故案例錄影,請農機監理人員講解本縣區事故案例,使廣大農機戶真正從思想上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六是將培訓工作與"陽光工程" 培訓相結合,促進農村勞動力輸轉,增強農民致富的能力。全省在10個市州25個縣區舉辦了23期農機職業技能鑑定考評班,培訓鑑定人數3013人。

四、我省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的目標及需求

"xx"期間我省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總體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農村經濟、農業生產和農機化事業的發展,立足農機,面向社會,堅持農科教相結合,不斷解放思想,以創新為主線,以常規培訓為基礎,以農機化學校規範化建設和農村勞動轉移培訓為重點,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全面推進農機化教育培訓事業的快速發展。

省上提出到2019年,全省青壯年農民全部培訓1次,使農村實用人才總數達到70萬人以上;通過提高農民素質,促進全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促進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目前,活躍在全省各地的農機戶約佔農戶總數的五分之一,農機手約110萬人,約佔鄉村人口的5.8%,並且以每年5-8萬人以上的速度在遞增。我省計劃每年培訓各類農機人員10萬人以上,其中,農機駕駛操作人員3萬人,農機維修經營人員1萬人,各類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操作人員7萬人。至2019年,培訓各類農機人員70萬人,其中:新購機農戶30萬人。年均培訓需求在10-12萬人左右。這些人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先進生產力的帶頭人和一支重要的生力軍,把這些人培養成為既會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又會現代農業的經營、服務,必將會推進現代化建設。

通過調研走訪農機從業人員、購機補貼農戶,農機技術培訓需求主要是:(1)拖拉機、聯合收穫機駕駛技能、微耕機操作技能及農機新技術運用、農機化法規知識、農機合作社經營管理及機械維修、保養調整和安全知識等;農機維修人員最需要在農業機械原理、機械基礎、維修電焊知識等方面渴望得到培訓提高;農機經銷人員希望在農業機械營銷、機械故障排除等方面得到培訓提高。(2)農民認為比較適宜的農機培訓地點是就近按區域建立基層培訓基地,不定期辦班,按需開展技能和技術培訓。(3)組織編寫通俗易懂的農機實用技術讀本或教材,免費下發農民學習。(4)免費開展農機實用技術培訓。

五、今後我省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所採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任務。按照農業部的總體部署,結合我局制定的《甘肅省開展農業機械化教育培訓大行動實施方案》確定的培訓目標和任務。各級農機部門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領導,把培訓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工作職責,確定培訓目標和任務,進一步細化培訓實施方案、培訓規劃和配套措施。要建立健全培訓責任制,實行培訓目標責任考核管理,落實培訓任務。要建立健全科技教育培訓工作領導機構,統一組織,互相配合,通力協作。積極探索和研究制定有利於科技教育培訓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農機管理人員、農機技術人員和農機作業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調動和激發廣大農機人員學科技、用科技的積極性,努力營造科技培訓工作的良好環境。

2、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按照農機成人教育暫行規定,農機成人教育必須面向農業,面向農村,面向社會、多形式、多內容、多層次地培養德才兼備的農機化技術和管理人才,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 幹部、職工隊伍培訓要結合幹部隊伍業務知識更新的需要,進一步做好縣鄉農機化幹部、職工隊伍的培訓工作,努力提高農機化隊伍素質。要改進方法,農機培訓要與新技術推廣、農機制造企業等單位緊密結合,協同作戰,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有針對性地培訓各種新技術,提高廣大農機戶運用各類新型農業機械的技能。

3、加強內部管理,創新培訓模式。一是要加強對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的指導。農機系統內部,要通力合作,互相支援,建立高效協調機制;二是要不斷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率。要根據經濟結構調整、科學確定培訓物件、培訓規模和培訓內容,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減少盲目性和隨意性。三是要積極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充分利用市縣兩級農機化學校的培訓資源,探索學校之間、學校與企業之間、市校與縣校之間、市與市之間聯合辦學的路子。四要農機培訓與職業技能鑑定工作結合的有機結合。職業技能鑑定工作關鍵在組織,重點在培訓,難點在就業,要大力推行招生-培訓-就業一條龍的服務模式,提高農村勞動力參加培訓的積極性。

4、全面推動農機大戶和新購機農戶的培訓。農機管理部門和農機化學校,要按照農業部的要求,積極做好組織實施工作,提高農機大戶科技文化素質和科技種糧水平。要以農機化技術推廣、培訓系統為依託,以糧食主產區農機種糧大戶為主要物件,以糧食機械化生產所需的關鍵機械化技術、經營服務技能和安全生產知識為主要培訓內容,按農時、分割槽域、分作物、多形式進行培訓。培訓行動要與職業技能鑑定、綠色證書培訓等工作結合,與相關農機生產企業和科研院校結合,與有關專案、科教下鄉等工作結合進行。同時充分發揮農機生產企業技術服務人員的作用,積極做好對新購機農戶的培訓,即購買一臺、培訓一人、購買一批、培訓一片。

5、發揮整體效能,建立 "平安農機".搞好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員培訓,是農機教育培訓部門的重要職責,是從源頭上保障"平安農機"建設的重要措施,各級農機管理部門和農機化學校都要切實提高駕駛員的培訓質量,嚴把培訓考試關。要正確處理好培訓與監理的關係、切實解決好重管理輕培訓的問題,堅決杜絕只收費不培訓的現象。農機監理部門要加強監督,凡未經培訓或培訓不合格的,一律不予發放駕駛證件,確保農機安全生產。農機培訓和農機監理、農機推廣等部門要做到相互配合,密切協作,充分發揮各自作用。

六、當前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目前我省農機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長遠發展看,我省的農機培訓工作也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發展不平衡,後勁不足。據初步調查,目前全省農機化學校,有1/3發展良好,有 1/3發展非常緩慢,有1/3停止不前、萎縮或出現生存危機。主要表現在思想觀念滯後,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工作缺乏生機和活力,發展後勁不足;培訓機構缺乏有效的政策和資金支援。

2、農機化學校管理觀念落後,執行機制陳舊。部分學校沒有根據目前實際和市場需求來確定工作目標;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培訓上只侷限於駕駛員培訓,而對農民農機化新技術、新知識多樣性需求認識不足、應對不力;培訓方法簡單,辦學思想觀念陳舊,創新改革思路少,或者有思路,但"等靠要"的思想居多,培訓領域不寬,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和農民對農機新技術,新技能、新裝置掌握的要求。

3、生源組織困難。自2019年《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臺,一直由農機監理部門管理的農用運輸車、三輪車交公安交警部門管理。失去了管理權、培訓權,拖拉機管理又處於失控狀態。農機培訓教育培訓工作由於培訓門類單一,隨著業務的大部分移交,再加上教學內容難以滿足農民需求,生源組織困難,學校利用率低,面臨著生存的危機,培訓生源缺乏強有力地組織手段,步履蹣跚、困難重重,制約了學校的發展。

4、學校設施裝置陳舊落後,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我省農機化學校大都始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到現在多數教學用房已經老化,有的一些教學設施年久失修,損壞現象相當嚴重,多數教學裝置是上世紀八十年省上投資配置的,教學裝置等硬體都已遠遠跟不上教學的要求,難以開展多元化的培訓工作,培訓質量也很難得到保障。加之培訓資金投入越來越少,農機教學裝置無法適應新型農機人才培養的需要。個別地方培訓人員的工資是差額撥款甚至自收自支,單位基本上沒有業務經費。

5、農機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知識老化、單一。目前我省農機人員大多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機專業大中專畢業生,雖然具有一定的農機化專業理論和實踐經驗,但面對資訊時代顯而易見其知識結構有很大缺陷。由於缺乏系統的專業進修和知識更新,知識面單一,知識老化,尤其缺乏職業技能鑑定相關知識,無法適應新時期農民職業技能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的需要。

七、對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的建議:

1、將農機人員培訓納入到農業部年度專案計劃或培訓計劃之中,爭取政策和資金的支援,明確培訓工作由省級農機部門組織實施,便於管理和操作。

2、將農機培訓納入免費管理序列,使農機培訓與其它行業培訓一樣享受國家補助,把農機校從生存問題中解脫出來,使其更好地為農服務。

3、培訓工作要切實轉變其行為。農機培訓要由目前的被動參與變為主動組織實施。培訓專案名稱可謂"現代農機手"培訓工作,"農機致富"培訓工程等,切實解決農機培訓當中遇到的困難,著力於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長遠發展。

4、有計劃地對市、縣級農機師資力量進行培訓,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農機人員的整體水平。並定期對農機培訓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進行表彰,提升其行業榮譽感。

5、重新修訂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組織專家學者和生產企業編寫圖文並貌,通俗易懂,適合農民學習的農機實用技術培訓教材,並更新制作多媒體課件和農業機械教學光碟,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機教學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