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開發優質資源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3.03W

礦產資源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寶貴國有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礦產資源應用的範圍越來越大,領域越來越廣,現代農業、牧業、食品工業以及醫療保健領域,都離不開礦物原料。礦產資源已成為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不可缺少的生產和生活資料。由於礦產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分佈不均勻性等特點,國家把“保護礦產資源,節約、合理利用資源”確定為基本國策。**礦產資源豐富,礦種齊全配套,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集中區之一。發揮地區礦產資源優勢,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使資源優勢最大限度地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開發優質資源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調研報告

基於此,地委、行署把實現以北屯建市、牧民定居、礦業深加工三大突破作為今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方面的思路,本文以“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作視角,談幾點膚淺認識。

一、**地區礦產資源優勢和潛力

**地區位於哈薩克中國—蒙古國世界級有色金屬、稀有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成礦帶中段,是我國最具潛力的礦產資源集中區之一,具有“三大、三多、一強”的特點。

二、**地區礦業開發勘查與利用現狀

(一)開發勘查現狀

地區較正規的地質勘查活動始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經歷瞭解放前——新中國成立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三個階段。解放前地質工作主要以路線地質調查為主,解放後開展了系統的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和大量的礦產地質、地學科研等工作,發現和探明瞭一大批國家急需或急缺礦種的大中型礦床。

固體礦產勘查:地區的固體礦產勘查工作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解放初期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以鐵、稀有、煤、石灰岩、砂金勘查等為主;第二階段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以花崗偉晶岩型白雲母及稀有金屬礦產勘查為重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至今為第三階段,主要以有色金屬、貴金屬礦產勘查為主。

(二)利用現狀

**地區素有“金山銀水”的美譽,豐富的礦產資源,使**聞名遐爾。悠久的採金史,從有具體記載的清乾隆四十九年至今不衰的黃金開採印證了“七十二條溝,溝溝有黃金”的事實。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礦業發展迅猛,並呈逐年上升趨勢,礦業企業從業人員逾萬人。

礦產是**最具優勢的資源,礦業是**最具潛力的支柱產業。XX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王樂泉書記在視察**工作時明確指出:“礦業是**地區將來扭轉財政狀況的希望所在,只有礦業的大發展,才有財政的大翻身”。遵照王書記的重要指示,地區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穩疆興疆、富民固邊”戰略的歷史機遇,堅定不移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以創新的思維謀劃礦業發展,以超常規的舉措推動礦業勘探開發,形成了做大黑色金屬產業、做強有色金屬產業、做精稀有金屬產業、重振貴金屬採選業,加快發展非金屬、建材加工業的礦業開發思路。

按照上述思路,地區堅持勘探和開發並舉、開發和保護並重的方針,加大地質勘探力度,摸清礦業發展家底。在骨幹企業強勢帶動下,礦業經濟呈現高速、高效的發展態勢,以礦業為主體的工業經濟增長超過投資拉動增長,實現了由投資拉動為主向工業拉動為主的歷史性轉變。

由此,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在逐步形成,為實施資源轉換戰略提供了重要物質基礎 。

三、**地區礦業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礦業開發有了較快的發展,達到了一定規模和水平,對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加工產業鏈短,綜合開發利用較差,並且部分礦山企業生產工藝落後,深加工能力低,同時,全區礦產資源家底不清,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程度仍然較低,與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不相適應。具體表現為:

(一)礦產資源勘查滯後

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滯後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地區地質礦產勘查程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由於地質勘查投入不足,礦產資源“家底”不清。地區現有礦山查明保有資源儲量特別是優質資源儲量的服務年限均不高,按照國家保有資源服務年限小於15年即為危機礦山的規定,已多為危機礦山。

(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低

大部分礦山企業規模小,工藝裝備落後,技術水平低,同時因技術所限,多數企業採富棄貧,僅注重主礦產的開採,而未能進行伴生礦的開採和綜合利用,大量可以利用的資源被當作“三廢”排放流失,資源浪費比較嚴重。從地區礦業反饋的情況看,貧富兼採率,選礦回收率,回採率及尾礦綜合利用率均較低。特別是中小礦山資源浪費嚴重,尾礦幾乎未進行利用。一些礦山開發前未進行經濟技術評價,開採方式不科學、不規範,採富棄貧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使部分資源永久性地失去開採價值。由於資源的浪費,嚴重影響到礦山的服務年限。

(三)礦產資源深度加工層次低

雖然礦產資源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在逐年提高,但由於技術、投入等原因,大部分礦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尾礦綜合利用、礦物原料的深加工較差,普遍表現出礦業產業結構單一的特點,全區基本上處於銷售礦物原料和初加工的礦業經濟初級階段,礦產品加工能力較弱,未形成規模產業和產業鏈。

(四)環境保護任務艱鉅

地區自身生態環境脆弱,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一些企業廢渣、廢水、尾礦不能嚴格按照環保要求達標排放,造成對土地和河流的汙染,植被遭到破壞。隨著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增多,如不採取切實有效的保護措施,礦產資源開發將給地區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 

(五)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巨集觀調控和執法力度較弱

規劃、政策等調控體系需加強和完善。在礦業權管理工作中,勘查許可證與採礦許可證發放後的追蹤監督管理有待加強。無證採礦和非法轉讓採礦權,承包和多層分包現象依然存在,礦業秩序維護工作仍較艱鉅。在執法監督工作中,以權代法,干擾執法和有法不依現象依然存在。

上述問題已成為制約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因素,有的問題已成為阻礙我區礦業發展的“瓶頸”,必須著力加以解決。

四、實施資源轉換戰略的必然性

(一)以32號檔案為契機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XX〕32號檔案),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國家發展大局出發,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檔案確定了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指導原則、基本思路、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重大專案、政策措施。

地區將以貫徹落實32號檔案為契機,堅定不移地實施並不斷深化和豐富優勢資源轉換戰略,開創地區發展的嶄新局面,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二)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必要性

**的獨特資源稟賦是我們謀求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隨著我國工業化程序的加快,這些資源將越來越緊缺,礦產品供需趨旺的態勢,短期內不會改變;資源的稀缺性,又將不斷加劇各方對資源控制權的爭奪,這為經濟相對落後地區,依託資源優勢加快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

從目前地區礦產勘探開發情況來看,雖尚未完全達到發展冶煉加工業對後備資源及初級礦產品生產規模的需要,但已初具規模,緊緊抓住國家給**的特殊優惠政策,依託地區獨特的區位條件和資源潛力較大、種類齊全配套、周邊國家相鄰地區資源豐富等優勢,加緊推進礦產品冶煉加工,提高礦產品附加值,延長礦業產業鏈,而且其對後備資源及開採規模的巨大需求,既可有力地促進勘探開發,又可促進資源整合,從而實現做大做強礦業、提高礦業競爭力,帶動地區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目標,一舉多得。去年12月29日召開的**地委委員(擴大)會議上,地委書記張漢東指出:要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堅持“引大扶強”,以優勢資源和資本為紐帶,以園區建設為平臺,以做大做強為目標,整合資源和企業,發展礦產資源冶煉加工業,強勢推進以優勢資源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

推進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這是順應我國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也是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1、順應我國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

黨的xx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倡導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對中國自身發展有深遠影響,也是中華民族面對全球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作出的莊嚴承諾。xx大報告把“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彰顯出中國共產黨推進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執政新思維。

推進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這是順應我國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

2、資源型地區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所謂資源型地區,一般是指某一個或某一些自然資源蘊藏相對豐富,其經濟活動主要圍繞資源的開採與加工展開,且當前區域經濟發展以資源為主要依託的地區。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資源型地區對推動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但與此同時,隨著一些不可再生資源的逐漸開發殆盡,國內外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一些可替代資源的發現,這些區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發展危機,出現了發展不平衡、發展不協調、發展不可持續的問題。其突出表現,一是產業結構單一,資源依賴性強;二是產品以初級產品為主,經濟發展受巨集觀經形勢影響較大;三是發展後勁不足;四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環境汙染嚴重等。

資源型地區承擔著為國家提供能源供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責任。資源型地區如果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嚴重影響這些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到這些地區的社會穩定和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

世界上的資源型地區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個性的一面。從資源型地區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來看,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有一些共性的途徑和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借鑑。可主要歸納為四條:調整經濟結構是資源型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轉變濟發展方式是資源型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改善環境是資源型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擴大開放是資源型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條件。

資源型地區走出可持續發展的路子,無論從全域性發展看,還是從局部發展看,無論從經濟發展看,還是從社會發展看,無論從國際經驗看,還是從我國現實看,都非常重要、非常緊迫。

(三)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必然性

工業化:一般是指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它是一個歷史範疇,在不同歷史條件下,不同國家實現工業化的標準和道路有所不同。工業化是從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農業國轉向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標誌。

我國要實現工業化的任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提出來的,半個世紀以來我國一直探索走符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我國一段時間內所走的基本上是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和整個經濟的增長所依靠的主要是物質和人力資源的高投入,造成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落後以及生態環境的惡化,這條道路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開始加快對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嘗試,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要走一條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來支援資訊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這是黨的xx大提出的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黨的xx大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三個轉變”,從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要素結構等方面,對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任務和基本途徑。

中央把新型工業化道路,作為加快實現我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作為走經濟建設新路子的基本方針,這是我國今後幾十年工業化發展的方向,更是我們欠發達地區擴大經濟總量,加快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縮短與發達地區差距的必然選擇。

五、發揮**礦產資源優勢,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和開發與保護並重、勘探與開發並舉的方針,堅持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最大限度地發揮礦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努力實現工業產品的轉型升級,切實推進以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

(一) 加大勘探力度,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提供支撐

實施礦業深加工為重點的新型工業化建設首先要以摸清家底、掌握資源為重點,加快礦業勘探步伐。充足的資源保障,是推進礦產品精深加工、實現產業結構轉換升級的前提。

緊抓國家深化阿爾泰山地質找礦和國土資源廳對口幫扶的良好機遇,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機制,加快礦產資源勘探步伐。一是充分發揮政府、地勘單位、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質勘查的機制。在礦產資源出讓收益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設立地質勘查基金,促進礦產資源勘查投入的良性迴圈和礦業的滾動發展。充分發揮基金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地質找礦領域,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安排的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專案,擴大礦產資源儲備,提高礦產資源可供性和保證程度。二是通過政策引導、招商引資,吸引和支援民間資本進入礦產勘查領域,設立更多商業地勘專案,促進地勘投資多元化。同時,鼓勵礦山企業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開展外圍或深部找礦,尋找最低成本的後備資源。三是明確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條件和程式,提高辦事效率,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礦產資源風險性勘查。四是加強地質調查,提高基礎地質調查程度。重點在成礦區帶、重大地質問題地區開展基礎地質調查。五是針對地區地勘單位多,技術力量雄厚的實際,建立完善協調聯絡機制,加強地質勘探成果資訊庫建設,實現成果共享,促進資源開發。

(二)以實現礦業深加工為主攻方向,整合優勢資源,發揮規模效應

礦產資源是有限的,而深層次加工利用則是無限的,從經濟的角度說,增值了就是增產了、增效了,提高了利用率就是節約了資源。以整頓礦產開發秩序為突破口,引導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和戰略投資者集中,合理控制資源開採總量和市場流向,變重要礦產資源的儲量優勢為市場調控優勢。徹底結束礦產品和初級產品輸出的局面。按照產業化經營的要求,採取“並小扶大”和“聯小成大”的措施,對小型採礦企業實行“關停並轉”。鼓勵企業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產品,提高產業發展的水平。控制現有無深加工能力礦山企業的開採規模,鼓勵企業在精選後進行深度加工,努力實現礦業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根本轉變,使有限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益最大化。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堅持“引大扶強”,以優勢資源為紐帶,以園區建設為平臺,以做大做強為目標,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地區礦業深加工的突破。通過資源整合,積極培育大型礦業集團,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規模化、集約化,逐步形成礦產資源開發、加工、製造的產業叢集,使規模效益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產業主導和經濟支撐。

(三)以推動產業轉換升級為目標,加快企業技改擴建步伐

加快重點企業新建和技改擴建專案建設進度,確保按時開工、達產,形成新的產能,為礦業深加工創造條件。要牢固樹立企業發展就是經濟發展的思想,全力以赴支援企業加快發展。

(四)加大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力度,實現可持續發展

要把環境保護放在突出位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法》,加強專案的節能稽核和環保評價,強化工業汙染防治,建設綠色礦山、綠色企業。高度重視資源節約,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回收率。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建立企業間資源再利用、再迴圈機制,對尾礦和工業“三廢”進行有效利用。健全節能減排工作考核機制和問責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能耗。加大對重點汙染企業執法力度,切實抓好水汙染、大氣汙染防治,創造生態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

(五)依法加強管理,規範礦業秩序

國土、公安、電力、安監、工商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協作,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違法勘查開採行為,共同維護好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結合礦產資源規劃佈局,以資源整合為重點,加大整合力度,合理調整勘查、開採佈局,切實解決礦山佈局不合理的問題。通過整合,堅決關停、合併一些生產工藝落後、管理不規範、資源枯竭的小企業,進一步壓縮礦山企業總量,減少小礦比重,切實解決礦山企業“小、散、亂、差”的問題。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完善探礦權採礦權出讓、專案核准、生產許可、安全許可、環評審查、企業設立等各項礦產資源管理制度,建立長效機制,從源頭上杜絕和制止無計劃的亂採濫挖、採富棄貧、浪費和破壞礦產資源現象的發生,做到依法保護、有效開發、合理利用。

當前,地委行署已經將以推進礦業深加工為突破口的新型工業化建設作為實現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思路,只要我們堅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謀劃資源的開發利用,**的寶貴礦產資源,一定能夠早日實現造福**人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