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鄉鎮調研報告4篇大綱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85W
本文目錄2020年鄉鎮調研報告鄉鎮財政調研報告鄉鎮職能轉變調研報告鄉鎮林業調研報告

農民工是我國工人階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會組織的新成員。據統計,目前全國有農民工2.1億人,已加入工會組織的有7000萬人。這麼一支龐大職工隊伍,如何組織和管理?他們的合法權益如何依法維護?是我們各級工會組織必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當前,工會工作面臨的社角是農民工維權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結合學習實踐發展觀活動中,對我縣的農民工構成情況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經統計,我縣目前外出,縣內,外來農民進城、進企業務工人員(含季節性)9825人,其中長年 在縣外,在城內企業,服務業務工人員4300餘人,工種為加工業、服務業、運輸業、銷售業等行業,工資基本在800——XX——3000元之間,且不穩定。全縣8個鄉鎮均建立了工會組織,只是工會主席配備沒有明確。根據我縣農民工的情況,以鄉鎮、村為基本單位,建立工會組織,使農民工有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組織體系建設的一個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鄉鎮調研報告4篇大綱

一、農民工的特殊性決定了應當儘快建立鄉鎮、村工會組織

農民工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的產物。農民工就其身份來說,具有兩重性。一方面,農民工是企業管理的員工。農民工從進城、進入企業的那一天起,他們就是企業員工的一分子。農民工一般是以勞動合同制形式進入企業的,也就是說,在勞動合同期內,是由企業負責管理的。但是,勞動合同到期或者因為不符合企業用工的要求而被解除勞動合同,企業就不再對其負責。特別是農民工所從事的職業,往往都具有時間短(即:季節性、工期性、臨時性用工)、技術含量不高等特點,其工作單位極不穩定,人員的流動性很大。所以,要由一個企業來實施對農民工穩定而有效的管理非常困難。另一方面,農民工又是鄉鎮、村管轄的村民。鄉鎮、村不僅是農民工的出生地,而且是他們的戶籍所在地。他們的家,他們的血緣關係,他們的田地和山林,他們的根基都在鄉鎮、村。這是他們永遠不能割捨的地方。去年年底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我國有XX多萬名農民工離開了企業,在沒找到新的工作的情況下,他們的選擇是返鄉,回到自己的故鄉——鄉鎮、村。我縣也有近1200多人回鄉,有的是少數民族村的,他們有土地,有的是沒有土地的,他(她)們又要在當地尋找臨時性工作謀生,有的可能掙到錢尋找合適的地方做些小買賣和開闢商埠,又有的可能待業等等。這都說明,鄉鎮、村是農民工的根基、是農民工的故土、是農民工真正穩定的家。因此,在鄉鎮、村建立起工會組織,為農民工建立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充分發揮鄉鎮、村工會在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中的積極作用,是工會組織建設的客觀要求。

我國工會組織組建的基本要求是:哪裡有職工,哪裡就要建立工會組織。面對著農民工群體,工會組織有責任把他們組織起來。有的人也許會提出,我們不是已經建立了鄉鎮、村工會組織嗎?但現實情況是,過去建立的鄉鎮工會是針對鄉鎮企業和鄉鎮機關而設立的。這些工會組織工作的物件和工作的職能都沒有涉及到廣大的農民工群體。現在提出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組建村工會組織網路,是依靠現有的行政建制,在凡是有農民工的鄉鎮、村分別建立起以服務農民工群體,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為主要職責的工會組織網路。這種工會組織網路,不但能為農民工建立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而且,可以覆蓋到所有的農民工群體,這就必然會得到廣大農民工的普遍擁護。

二、構建以服務農民工為主要職責的鄉鎮、村工會組織,形成縣、鄉鎮、村三級工會組織網路

凡是有農民工(包括在當地外出的農民工)的鄉鎮、村原則上都要建立工會組織。按照職工成份的變化,鄉鎮設立工會組織,有條件的鄉鎮可設立鄉鎮總工會。鄉鎮設立的工會在鄉鎮黨委、縣總工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要求由鄉、鎮黨委書記或副書記兼任工會主席,又要求設同級副職的工會主席。鄉鎮工會要設立專門的辦事機構,全面承擔起對鄉鎮所屬的單位、村工會組織的領導責任,同時指導、協調、督促所轄基層工會對職工和農民工的管理。凡是有農民工的村也要建立起工會組織。村工會在村黨支部和上級工會組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要求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工會主席,負責對農民工的管理,為本村的農民工建立一個穩定的“職工之家”,切實為務工人員維護權益。

三、鄉鎮、村工會組織的工作職責和工作要求

鄉鎮、村工會組織在為農民工服務方面應承擔以下幾項基本職責。(1)負責所控範圍內所有農民工的會籍管理工作。農民工的入會要簡單。只要口頭申請,就可以註冊入會,並建立起會籍檔案。(2)負責對農民工的就業和創業培訓。培訓工作應以鄉鎮工會為主體,對農民工實施就業培訓,培訓點可以在鄉鎮,也可以在村,要因地制定。要結合“四三二一”、“千名幹部進農家、服務農民促發展”等工作抓好職業、技能等培訓工作。通過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勞動技能,為其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對那些返鄉的有創業願望的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並提供相關政策配套服務。(3)負責對農民工實施就業安排工作。要根據勞動就業部門,上級工會組織提供的就業資訊,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工就業,並對就業後的工作情況進行跟蹤服務。(4)負責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維護工作。尤其是對拖欠農民工工資、農民工意外傷害的處理,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及時進行處理,切實維護好農民工的合法權益。(5)負責黨的關於農民工政策的落實,及時為農民工辦理社會養老保險、工傷險、意外傷害險。積極開展送溫暖活動,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廣大農民工手中。

鄉鎮、村工會組織要正確處理鄉鎮黨委和上級工會的關係。鄉鎮工會必須接受黨委和縣總工會的雙重領導,在鄉鎮黨委和在縣總工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村工會是工會的基層組織,必須在村黨支部和鄉鎮工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這樣就形成了在黨領導下的縣、鄉鎮、村(基層)三級工會組織網路,並通過這個龐大的組織網路實施對龐大的農民工群體進行有效的管理。這是由農民工這一個特殊群體的特點決定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會組織網路。

四、加強為農民工服務的鄉鎮工會組織建設,建立村工會組織具有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1、有利於實施“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工會工作方針。就目前而言,我們各級工會組織對農民工的管理還處在一個相對鬆散的階段。就農民工所在的企業來說,有的企業沒有把農民工納入本企業本單位工會管理的範圍。就農民工所在的村來說,由於沒有工會組織,農民工沒有自己的“職工之家”。根據全總的統計,目前,我國現有2.1億農民工只有7000萬人加入了工會組織。可見我們工會的組建工作不到位。再從維權這個角度分析,原本屬於工會組織的職能,如送溫暖等工作,由於工會組織的不健全,不得不由黨和政府的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所代替。因此,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組建村工會組織,實施“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會工作方針的重要舉措,就能從根本上把農民工組織起來,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2、有利於黨的一系列農民工政策的落實。黨和各級政府對農民工問題已經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保護和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從為農民工“討”工資開始到現在可以為農民工辦理社會養老保險等等。對農民工可以說是關懷備至。那麼,這些政策措施如何才能落到實處,讓所有的農民工都享受到黨的政策的關懷?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建立村工會,就可以由工會組織來組織實施。這樣,不僅可以把黨的政策落到實處,而且,可以惠及到所有的農民工。

3、有利於團結動員最廣大農民工群體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新的貢獻。農民工既是一個龐大的職工群體,又是一種龐大的社會力量。通過加強鄉鎮工會組織建設,建立村工會組織,就可以依照工會法和工會章程,把這支隊伍合法地組織起來,並充分發揮這支隊伍的積極作用,團結動員廣大農民工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建功立業。

鄉鎮財政調研報告2020年鄉鎮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我縣鄉鎮財政職能基本狀況

目前,我縣各鄉鎮財政所承擔的工作大致相同,主要是承擔鄉鎮一般預算資金的收支管理,部門綜合預算管理,非稅收入的徵管,國有(集體)資產管理,財政補貼資金髮放與資訊化管理,執行財政監督,參與農村綜合改革,協助稅收徵管等。

(一)做好財政收支預算,保障黨委政府工作正常運轉。編制財政預算,保障鄉鎮政府運轉是鄉鎮財政所的基本職能。我縣鄉鎮財政所根據上級財政“要健全鄉鎮財政預算制度,堅持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力求科學合理地編制鄉鎮年度財政收支預算,切實保障鄉鎮黨政機構行政和社會管理等基本運轉的支出需要,努力適應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嚴格按照財政預算制度和編制程式按時編制年度財政收支預算,預算方案通過後,鎮基本支出定員定額管理,嚴格控制預算追加,切實增強預算的約束力。

(二)做好涉農補貼工作,認真落實惠農政策。各鄉鎮財所通過涉農財政補貼資訊管理系統,對各自轄區內的農戶建立了詳細的資訊庫,內容包括:每戶人口數,主要勞動力,種植土地面積等情況以及收入狀況等。與鎮多辦、畜牧站、農機站等部門對涉農補貼物件的小麥種植面積補貼、良種補貼、養殖母豬補貼和購買大型農用機械補貼申報的情況,認真做好認定、稽核和公示等工作,確保符合條件的補貼物件全部納入政策保障範圍內,最後通過“一卡通”把補貼款發放到補貼物件本人手中。

(三)參與專項資金監督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各鄉鎮財政所積極參與專項資金的監督管理,對於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的專項資金,建立了全專案庫管理制度,加強專案論證、立項、申報、實施等各環節的監督;對未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的專項資金,包括農林水專項、農業綜合開發、環境保護、土地開發整理等也加強監根據專項資金專案申報進度情況,經過核實後,給專項資金專案撥付資金,既嚴防截留、挪用、擠佔專項資金的行為發生,又對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監督管理,確保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加強財務監督,健全鄉村理財機制。各鄉鎮財政所嚴格執行黨委政府制定的《財務管理制度》,對鄉鎮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實行統一財務開支範圍和標準,嚴格規範財務收支行為,並按月公開,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對鎮直各部門使用的房屋認真做好建造日期及使用年限的登記建檔,對購買的車輛、空調和辦公用品的購買日期、品牌、金額、使用年限分別一一登記造冊,制定臺帳,做到資產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統一,防止資產流失。聯合鎮“雙代管”辦公室對村級重大事項進行審批,限定報刊費,禁止招待費,以便更好地保障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使村級組織正常運轉。

(五)搞好隊伍建設,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各鄉鎮財政人員除積極參加縣財政部門組織的培訓外,還參加各鎮黨委定期組織的學習國家方針政策的活動,除此之外各鄉鎮財所人員每週再抽出2-4小時集中或分散學習法規政策或業務知識,以增強財所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使每個人員的財政管理水平都有突飛猛進的提高。

二、我縣鄉鎮財政所幹部隊伍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思想混亂的現象依然存在。農業稅取消後,鄉鎮財政所的主要職能是什麼?鄉鎮機構改革後財政所到底會不會撤消?如不撤,鄉鎮財所的工作在哪裡?該如何工作?這種認識上存在的盲點和誤區,對鄉鎮財政幹部隊伍的穩定和工作開展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部分財政所存在管理鬆散、人心不穩,工作消極等現象。

2、工作紀律不夠嚴格。在日常工作中,紀律意識較差,不能嚴格遵守按時上下班制度,遲到早退現象嚴重,部分幹部職工平時掛著上班的牌,做的卻是自已的生意,有的長期曠工在外做生意,工作散漫。

3、個別領導敷衍了事。個別鄉鎮財政所領導在工作上不抓緊,不督促所內幹部職工按期完成工作,聽之任之;對紀律檢查隱瞞、包庇不上班幹部職工:檢查到缺勤人員時,以外出辦事為由搪塞檢查組。彙報工作時總是客觀原因多於主觀原因,沒有深入分析主觀因素。

三、加強鄉鎮財政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明確鄉鎮財政指導管理機構。要在財政部門內部明確一個處室具體負責對鄉鎮財政的歸口管理和指導。據我們瞭解,目前全國已有19個省(區、市)財政廳(局)組建了專門的基層財政管理處(局)負責鄉鎮財政管理工作,其中黑龍江、浙江、廣西、重慶、貴州、甘肅、青海、寧夏等10個省份在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加掛農村基層財政管理局的牌子。我省銅川市從XX年起將原縣(區)農業稅收管理局改為農村財務管理局,同時將原農村稅費改革辦公室更名為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負責鄉鎮財政的管理工作。大荔、太白、彬縣、旬邑、藍田等縣已經明確把對鄉鎮財政的管理和指導工作交由縣綜改辦負責。我們認為,要貫徹落實謝旭人部長關於“鄉鎮財政機構建設、職能定位、資金監管、工作指導由國務院農村綜改辦負責;鄉鎮財政預算、體制問題由預算司負責”的批示精神,對鄉鎮財政管理的有關問題儘快予以明確。

(二)加大投入力度,改善鄉鎮財政所履職條件。要加大投入力度,重點解決鄉鎮財政所辦公用房不足、交通工具缺乏、辦公裝置老化等問題,為鄉鎮財政幹部創造必需的工作環境。從銅川、商洛等市情況看,標準化鄉鎮財政所建設要達到:宿辦分離、三室一廳、櫃檯式辦公。所長辦公室、檔案室、會議室面積為20平方米左右,綜合服務大廳面積在30平方米以上。從建設投入來看,新建一個財政所需40萬元,擴建一個財政所需30萬元,更新修繕一個財政所需10萬元。另外,鄉鎮財政所需配備必要的辦公裝置和公務用車。建議將鄉鎮財政所的建設投入納入財政預算,實行“中省財政補助、市縣加大投入”的辦法,逐步實施,分三年完成財政所規範化建設改造任務。同時,要將鄉鎮財政所的工作經費納入縣財政局的部門預算,實行集中支付、集中核算。

鄉鎮職能轉變調研報告2020年鄉鎮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在鄉鎮工作多年以來,從不斷的學習積澱、思想的轉變到不斷的適應和發展,我深刻認識到加強鄉鎮職能轉變是我國基層政權建設的必然趨勢,也是適應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農業農村工作從過去的“催糧要款、刮宮引產”轉變為貫徹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科學指導生產技術,向廣大群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從“政令型”向“服務型”轉變;從過去的“強制干預型”變為“引導型”。鄉鎮職能的轉變對基層組織在思想認識、幹部管理、工作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更高層次的要求。現就樊學鄉鄉鎮職能轉變的主要情況和我個人在鄉鎮職能轉變上的一些認識報告如下:

自農村稅費改革以來,樊學鄉按照中央、省、市、縣關於鄉鎮職能轉變的政策方針及指示精神,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組織全體幹部認真學習,開展專題培訓,明確工作職責,加強幹部管理,創新工作機制,努力營造“小政府,大服務”的工作格局。主要從解決“幹什麼”、“誰來幹”、“怎麼幹”、“幹成什麼”這四個問題入手,加快了鄉鎮職能的轉變。

一、黨政機關人員及機構基本情況

我鄉總土地面積209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68個村民小組,共有1058戶,農業人口4758人,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060元。縣上共核定我鄉行政編制17個(原有編制18個,司法編制上劃),事業編制11個。XX年底共有幹部職工45人,其中中共黨員32人,女幹部6人,行政人員26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9人。按文化結構劃分: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9人,中專及高中文化程度15人,國中文化程度1人。按年齡結構劃分:35歲以下21人,36—45歲10人,46—55歲10人,56歲以上4人。按人員身份劃分:公務員20人,幹部身份1人,工人身份9人,合同制工人3人,合同制幹部1人,聘用制幹部8人,計生聘用人員3人。領導幹部9人,本科3人,大專6人,平均年齡37.8週歲,35歲以下班子成員有4人。全鄉共有駐鄉企事業單位12個(中心國小、衛生院、畜牧站、司法所、信用社、供銷社、供電所、變電站、交警中隊、定邊採油廠樊學採油隊、定邊採油廠白馬要先採油隊、長慶採油五廠堡子灣作業區),企事業幹部職工1850人。

二、鄉鎮職能轉換的主要情況

(一)解決“幹什麼”的問題,明確工作職能。鄉鎮是農村最基層的政權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絡廣大群眾的橋樑和紐帶,是“三農”工作和實現農村全面小康的直接領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擔負著穩定一方社會,發展一方經濟,服務一方群眾的職能。我鄉地處深山區,長期受基礎設施條件的制約,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局面比較艱鉅,經過幾年的探索和總結,結合全鄉農村發展的實際狀況,鄉黨委和政府主要從以下九個方面做出明確的定位:一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制定我鄉長期發展規劃,即堅持“生態立鄉、依法治鄉、文明建鄉、資源強鄉、科教興鄉、農業富鄉”戰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在規劃和形成主導產業方面逐步從“干預型”向“引導型”轉變。二是切實以組織實施“五通三建”等民生工程為重點,不斷改善山區基礎設施條件,為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奠定堅實的硬體基礎。三是貫徹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強化村級黨組織建設,指導村委會開展工作,積極推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實行鄉村黨務、政務、村務、財務公開,保障群眾的知情權,提高群眾民主管理村級事務的能力。四是開展計劃生育工作,提供宣傳、諮詢、生殖保健、獎勵扶助等服務,營造良好的人口環境。五是實施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協調處理各類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六是在低保救濟、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承擔農村社會保障責任。七是領導和協調各企事業單位發揮業務職能,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八是保障鄉村兩級組織正常運轉,開展財務集中管理、核算、轉移支付等功能。九是完成好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二)解決“誰來幹”的問題,加強幹部管理,激發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在幹部中實行“雙向選擇,自主報崗,公開競聘”的上崗辦法,根據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特點,設立農業農村、安全生產、封山禁牧等工作崗位,由幹部根據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主動進行報崗,然後在鄉村兩級幹部會議上公開述職,由全體村幹部和黨員群眾代表公開投票選擇上崗人選,使幹部都能分配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崗位上。XX年,農業農村辦公室設立駐村幹部12人,具體負責指導各村農業生產和農村管理工作,貫徹落實和宣傳鄉黨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安全生產辦公室設立專職幹部3人,負責全鄉安全生產巡查、監測、報告和處置;封山禁牧工作辦公室設立專職幹部3人,負責貫徹宣傳《封山禁牧條例》,對全鄉羊子偷牧、夜牧、散牧現象進行監控,開展行政處罰,發展人工種草和舍飼養羊,管護林地;計生辦設定工作人員4人,專職開展計劃生育服務;兩個財務中心站所(財稅所、農經站)設定工作人員7人,負責鄉村兩級財務集中核算管理;將黨政辦、會計處劃歸後勤辦公室管理,設定人員3名,專職負責後勤管理和機關辦公室工作;其他業務工作由鄉黨委根據實際情況由工作人員兼職,並鼓勵主動分流人員走出去創業。通過實行“雙向選擇,競爭上崗”的管理辦法,明確了全體幹部的具體工-

作職責,杜絕了推諉扯皮、責任不清、工作崗位錯位交叉的不良現象,使“能上能下”成為主題,激活了幹部職工的流轉。

其次是創新激勵機制,嚴格獎勵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根據實際制定了幹部考勤制度、幹部學習制度、後勤管理制度、幹部包村工作制度、計劃生育工作獎罰辦法、封山禁牧工作獎罰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明確獎罰細則,將幹部職工的工作情況與績效工資、獎金福利相掛鉤,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幹部在圓滿完成黨委、政府交辦的工作任務後,進行通報表彰,並按照制度予以相應的經濟獎勵。對於出現延誤工作,未按時完成任務和造成不良影響的也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處罰。激勵機制的完善極大地增強了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杜絕了鄉鎮幹部經常跑班的現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由鄉黨委提出,在全體幹部中開展爭創“複合型、服務型、創新型、主動型、勤政型”新五型幹部活動,針對每位幹部存在的問題,鄉黨政主要領導一對一進行幫助談話,誡勉幹部進一步完善自我,積極投身工作,培養全體幹部立說立行、言行一致的工作態度。同時鄉黨委明確指出了“四個做到”,即:要求黨員做到的,村幹部必須先做到;要求村幹部做到的,鄉幹部必須先做到;要求鄉幹部做到的,班子成員必須先做到;要求副職領導做到的,黨政“一把手”必須先做到。

四是在村幹部的管理上,實行40%績效工資制,每年均按照鄉黨委、政府分解下達的任務指標,制定考核細則,由班子成員組成工作組對村幹部進行年終考核,並邀請黨員代表、人大代表和群眾代表進行評議,對於在考核評議中前三名和單項工作突出的行政村均予以經濟獎勵,村幹部工資全額發放。考核評議居末位的或主要工作被一票否決的村集體,村幹部不僅會被扣減績效工資,而且必須在鄉村兩級幹部全體會議上作表態發言。這一辦法有效解決了村幹部不作為、亂作為的問題。

(三)解決“怎麼幹”的問題,創新工作機制。

一是激發活力的幹部任用機制。堅持把“雙向選擇,競爭上崗”這一機制長效化,不斷完善和創新激勵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強化工作責任,打造一流業績。

二是聯絡群眾、服務群眾的駐村工作機制。班子成員包片負責,駐村幹部具體實施,制定了《幹部駐村工作制度》,使駐村幹部從原來的“催糧要款、刮宮引產”轉變為方針政策的宣傳員,生產技術的指導員和致富資訊的傳遞員。將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情況納入幹部考核範圍,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主動排查和調處矛盾,定期調查研究,問計於民,瞭解群眾所需,及時調整和完善工作措施。

三是引導村民自治,實現快速發展的農村民主管理機制。在農村綜合管理上,既要遵循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要求,但也不能完全放開,而是將過去的“強制干預型”變為“引導型”,通過政策宣傳、村兩委領導、黨員示範、典型帶動、專案推動等方法,保持農村發展民主化、法制化和可持續化。

四是內涵豐富的便民服務機制。主動定期公開黨務、政務資訊,提供方針政策、致富資訊、法律法規等諮詢服務,依法開展行政許可。

五是駐鄉各企事業單位實行雙向管理機制。各單位在業務上受其上級業務部門的領導,行政上受鄉黨委、政府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根據班子成員分工的不同,負責具體聯絡和監督管理,並通過對企事業單位開展業務工作實效進行考核、人大代表評議以及與其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協調溝通來進行節制和領導,指導各單位開展便民服務,發揮業務職能。

(四)解決“幹成什麼”的問題,推進全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鄉黨委、政府準確把握鄉鎮職能轉變的趨勢和實質,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維護群眾利益為核心,以加快改變山區農村面貌為首要責任,全力為廣大群眾提供公共服務,幹部職工工作作風得到徹底扭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一是農村經濟增長勢頭良好。農民人均純收入從XX年的不足900元,達到5060元;農民收入渠道增加,農業、畜牧業、服務業產值逐年提升,財政收入穩中有升。

二是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幾年來,先後完成了中心國小教學樓、衛生院門診房、畜牧站、政府綜合服務大樓、集鎮農貿市場、街道硬化、排水設施建設,XX年還投資493萬元實施了集鎮街道改線工程。農村通村油路總里程突破100公里,12個行政村全部通電。共完成扶貧重點村建設6個,“三改”300餘戶。積極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修梯田1000畝,新修和加固淤地壩3座,治理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壩地500畝。實施“安全飲水工程”,共硬化水場面積7萬平方米,人畜飲水困難得到緩解。

三是生態環境迅速好轉。全鄉累計造林9萬餘畝,其中退耕還林1.34萬畝,人工種草保留面積達到2.3萬畝,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於今年12月上旬完成。連續幾年對定鐵公路樊學段進行高杆大苗樹種的補植,目前已初見成效,XX年又對姬樊公路、劉野公路、樊白公路進行了綠化建設。

四是社會事業不斷進步。計劃生育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獎勵扶助政策得到有效落實。在12個行政村規劃建設了文化活動室,安裝“村村通”地衛設施700戶。全面落實教育“兩免一補”優惠政策,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農村衛生工作成效顯著,“創衛”工作正在申報市級衛生示範鄉鎮。社會醫療保障作用突出,XX年全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4719人,佔到總人口的99%, 1—12月份全鄉共有124人次住院和877人次門診,報銷醫療費用分別達到達18.8萬元和2.2萬元,報銷率達到45%和62%,極大地減輕了群眾看病花錢的負擔。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問題得到妥善安排,農村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正式啟動。

五是農村社會保持安全穩定。幾年來,全鄉保持了無安全責任事故發生,無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發生,無越級上訪和群體性事件發生,先後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安全鄉鎮、無毒鄉鎮。

六是村級組織管理民主,村兩委班子、村級監督委員會組織健全,執行順暢,村務公開、民主理財、一事一議等制度得到有效落實,村民自治程度提高,群眾法制意識增強。(如村上堅持一年兩次定期公開村務、財務,主動向全體群眾公佈收支明細,使群眾明白錢花在什麼地方,合不合理,瞭解低保和民政救濟物件的確定到底公平不公平等等,有效地避免了一些矛盾的發生,緩和了幹群關係)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結合我鄉的實際工作情況,就整體鄉鎮職能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談一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是鄉鎮職權職能的弱化。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人類自下而上和一切生產的歷史起點和先決條件。全面發展和繁榮農村經濟,努力實現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是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健康發展的關鍵。但是,現階段的鄉鎮卻不能完全適應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實行了家庭承包責任制,農民獲得了生產經營自主權,取得了明顯的直接的經濟利益,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農產品的商品和農業生產的專業化、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在生產環節、流通環節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農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短缺、技術滯後、資訊閉塞這些問題鄉鎮政府都難以解決。如農民種植什麼樣的良種適宜該地區生長,用什麼肥料、多少農膜,農作物發生病蟲害,得請農業局、種子公司、林業局、供銷社等部門。根據以往的經驗,出現農作物病蟲害後,農業局還要調查、研究,最後才能開出方子,到這時,很多農作物都已經遭受了損失。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鄉鎮政府來解決,而實際上這恰好是鄉鎮政府的薄弱環節。打擊假種子、假農藥有專門職能部門,鄉鎮政府是看得見卻管不著。在社會事務上,更存在著職能弱化問題。鄉鎮作為一級政權組織,應依法將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各項社會事務都統管起來,這是法律賦予鄉鎮的重要職責,是我國政權體系實現統一領導的客觀需要,也是加快農村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要求,但是,隨著部分行業財政上劃和管理職能的脫鉤,鄉鎮職能落空。特別是現階段的農村戶籍管理靠公安,婚姻登記上劃到了縣民政部門,這給鄉鎮政府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帶來了很大困難。在集鎮建設上,要推進集鎮建設,但集鎮規劃靠城建局,土地審批靠國土資源局,同時還涉及公路、水利、林業、衛生等單位,鄉鎮制定的措施稍有不慎便會落空。在制定措施上往往與上級業務部門發生衝突,導致事事請示,事事無主見,疲於應付業務部門下達的任務,幹部都成了各部門的“統計員”、“填表員”和“收費員”,職能發揮作用不明顯。

二是雖然駐鄉企事業單位基本能很好地配合鄉黨委、政府的工作,鄉上也每年對各單位給予經費支援(僅XX年鄉政府就撥出資金近30萬元用於學校、衛生院、畜牧站等單位的經費保障),但還是存在銜接不夠緊密,鄉鎮監管職能弱化的問題。如企事業單位聘用人員,人事權在上級業務部門或本級企事業單位,但經費卻要鄉上承擔。對駐鄉單位的業務行為缺乏明確的監管許可權,無法做到及時、有效的監管。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對企事業單位業務考核時不主動徵求當地黨委、政府的意見。

四、在鄉鎮職能轉變方面的建議

1、實施機構改革,整合行政資源,從縣到鄉鎮建立歸口統一,職責明確,能夠銜接順暢的機構,解決職能交叉錯位、缺位的問題。推廣在鄉鎮幹部隊伍管理和農村民主管理方面的典型經驗,建立適合我縣縣情及農村工作實際的幹部管理和績效考核辦法

2、在拓寬服務範圍的同時,強化鄉鎮一級的職能許可權,減少在農業農村綜合管理中制定規劃、落實資金和社會事務管理等方面的掣肘。

3、建立鄉鎮幹部學習培訓機制。一方面是能夠走出去到先進地區或農業農村發達省市考察學習,不斷拓寬鄉鎮幹部的視野,更好地服務“三農”。另一方面,針對農業農村工作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系統地對鄉鎮幹部進行輪訓,使鄉鎮幹部在把握政策方向、熟悉法律法規、適應鄉鎮職能轉變程序等方面有效提高。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2020年鄉鎮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雨碌鄉的林業工作始終堅持“綠山富民奔小康”的指導思想,積極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低產林改造等林業重點工程,加大造林綠化和資源保護工作力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林業產業發展步伐,使全鄉的林業工作步入持續、高效、良性發展軌道。

一、林業現狀

1、造林綠化成效顯著,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

我鄉現已完成長防林程9萬餘畝,造林更新13.9萬畝,封山育林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6.7%。通過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和森林經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全鄉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逐年增長。森林植被總量得到快速恢復增長,森林質量得到明顯提高,目前,全鄉有林業用地面積 23.6 萬畝,佔國土總面積的65.83 %。全鄉生態環境、人居條件、工農業生產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2、林業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在穩步推進林業生態體系建設的同時,加快林業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生態建設和產業建設齊頭並進,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的要求,以林業重點工程專案為依託,堅持以核桃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戰略,為全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3、依法治林得到加強,森林動植物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

自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以來,我鄉的天然林資源得到全面有效保護。林政資源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規化、制度化、標準化的管理軌道,森林公安重拳出擊,嚴厲打擊了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近年來,全鄉林區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和惡性林政案件,大量的動植物得以生存和繁衍,林區治安秩序良好。

4、林木建設保障有力,科技興林富有成效

在科技興林方面,為確保各項工程順利實施,我鄉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加大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廣和科技成果轉化。堅持適地適樹,採用科學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斷提高造林成效,促進了林業效益的有效發揮。

5、工程管理形成了科學規範、合法有序的模式體系

在各項林業工程建設管理方面,我鄉積極加大林業工作規範化、標準化程序,確保了各項工程高標準、高質量順利實施,確保了全鄉林業事業持續、健康、高效、穩步發展。近年來,我鄉各項林業重點工程專案均順利地通過了上級各部門的檢查驗收。通過檢查,各級檢查組一致認為我鄉在實施各項林業工程專案方面,各級領導重視、實施情況良好,資金管理有序,政策兌現落實,工程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滿意。

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1、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後

全鄉林業產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低,結構不合理,特色林業經營沒有做到集約化,加工只是初加工,林業經濟效益還較低、生產力水平低。特別是我鄉山區較多,農民靠山吃山,山不致富,希望在林,林無產業的現象還存在,林業產業化建設滯後。

2、投入依然不足

目前雖然我鄉逐年加大對林業投入,積極爭取國家生態建設投資,但是工程造林扶持資金仍然難以滿足基礎設施、自然災害、科技推廣等生態建設需要,生態建設的投資渠道仍然比較單一,全鄉林業投入機制尚在起步階段,林業投入與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3、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現代林業注重林業科技含量,儘管我鄉在林業科技培訓、新品種推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於受基礎設施、資金投入、造林條件等多方因素制約,林業科技科技含量不高,林業科技水平與現代林業發展存在較大差距。

4、林牧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由於我鄉多年來森林保護的方式單一,加之群眾思想觀念有待於進一步提高,儘管我們在封山禁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林業生態建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整體利益和區域性利益之間的矛盾仍然很突出,同時又存在管理不到位、基層隊伍薄弱等問題,解決林牧矛盾的任務十分艱鉅。

5、林政執法機構還不健全。

隨著全鄉林業建設的發展,林政案件、林地糾紛增多,林業行政執法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我鄉林政執法主要依靠縣森林公安派出所協助,目前尚未建全林業執法機構,導致重大林政案件無法介入調查,不同程度影響林政資源依法管理。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堅持好優先,抓好林業產業化及配套措施的實施

我鄉的林業產業化還處於起步階段,產業化水平還較低。因此,要加快林業產業化建設,調整和優化林業結構,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林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1、加快推進林業產業結構升級。要適應生態建設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以森林資源培育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帶動、以科技進步為支撐的林業產業發展新格局。

2、加強對林業產業發展的引導和調控。鄉黨委、政府和林業部門要根據市場需要、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充分用好用活產業發展政策,爭取專案,增加投入,並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引導產業健康發展,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

3、優先發展好重點產業,突出重點、強勢推進,創新機制。

二、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隨著林業建設指導思想由木材生產為主向生態建設為主的轉變,加強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勢在必行。要堅持科學發展,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有機統一起來,以保護生態為主、同時兼顧林業企業的效益,保護林農的利益,做到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1、以公益林、自然景區為重點,實施生態林管護。緊緊圍繞全鄉生態建設的目標和任務,堅持保護與治理並重的原則,進一步落實生態林管護制度,加快生態專案實施進度,加大生態治理力度,使全鄉的生態建設取得明顯的成效。抓好現有國家、省級公益林的重點生態管護。認真做好林地普查和病蟲害測報工作,有效防止各類病蟲害的發生,把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嚴格控制在規定範圍之內,進一步加大植物檢疫檢查力度。

2、以退耕還林成果鞏固為關鍵,提高林農發展林業的積極性。全鄉0.64畝退耕還林面積是保障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補充。一要進一步加大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宣傳,提高林農對退耕還林專案的認識和參與的積極性。二要加強退耕還林專案的技術指導,引導林農自覺加強對退耕還林地的管理,指導農戶採取合理的管護措施,確保退耕還林建設成果。三要針對部分地塊自身條件不夠、苗木不適宜生長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換樹種,避免退耕還林面積的再度減少。

3、以專案建設為支撐,積極對上爭取,增強林業發展後勁。當前,要加快林業發展,離不開專案的支撐。要抓住專案建設不放鬆,增強林業發展後勁。一是切實抓好現有專案的實施。對已經實施的退耕還林、公益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專案,及時總結和宣傳,並積極向上級主管部門反饋,爭取更大的支援;正在實施的專案,如中低產林改造(撫育間伐)專案,要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實施併產生效益。二是積極爭取新專案。緊密結合我鄉的林業實際,及時編報專案對上爭資;及時瞭解和掌握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專案安排,爭取更多份額。

4、以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為切入點,啟用林業發展機制。在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確權發證的基礎上,規範林權的依法、有序流轉,啟用林業發展機制,促進林業發展和林農增收;加大力度,搞好政策宣傳。把林權流轉的意義宣傳到千家萬戶,“讓栽樹人受益”的好處深入人心,把農民和社會力量參與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產業的熱情激發起來;把政策推動與依法治理緊密結合。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係,規範林權市場,依法變更林權轉讓手續,依法保護投資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努力培育林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5、以依法治林為保障,加強限額採伐管理,加大林政執法力度,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逐年科學合理適度安排人工林的撫育間伐,提高林木的年生長量和畝效益,減輕生態建設的壓力,增加林農收入。切實加強限額採伐的管理,規範審批程式和操作規程,確保有序採伐。同時,加大林政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和擾亂林業生產經營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