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育工作調研報告4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01W
本文目錄2019年教育工作調研報告老年教育工作調研報告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對我市民族教育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藥監局教育工作的調研報告

一、深化農村人防宣傳教育內容,解決好農村群眾對人民防空地位作用的認識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第一條規定,“為了有效的組織人民防空,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制定本法”。開宗明義地闡明瞭我國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任務,就是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第四十一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人民防空的需要,組織有關部門建立群眾防空組織,戰時擔負空襲後的搶險搶修、醫療救護等任務,平時參加搶險救災等”。也清楚的告訴我們,有效地組織人民防空,是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前提和手段,也是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務。但是,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群眾不知道人防是什麼;有的只知道有人防這項工作,但對人防工作具體是幹什麼的不甚清楚;有的甚至認為,和平時期搞人防建設沒有必要,人防與我不搭界,等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究其原因,我認為,主要是人防宣傳的社會覆蓋面還不夠廣,公眾知曉率還不夠高。尤其是在人防宣傳教育中缺乏對人民防空法律法規的宣傳,缺乏對有關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務的宣傳,缺乏對人民防空為誰服務的內容的宣傳。因此,在今後農村人防宣傳教育工作中,除了要繼續堅持宣傳國際政治和軍事形勢、人防常識、人民防空的發展戰略、我縣人防建設成就以外,應當著重突出人民防空工作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務的宣傳,把有關這方面的內容向農村群眾講清楚。通過宣傳教育,不僅使他們瞭解什麼是人民防空、人民防空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方針、原則和任務等基本知識和一些簡單的防護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幫助他們進一步深化對人民防空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務以及重要性的認識,解決好他們對人民防空為人民的認識問題。從而使他們真正認識到,人防是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社會的公益事業。更是一項政府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生動體現“群眾利益無小事”、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自己服務的利民工作、民生工作。通過宣傳教育,增強廣大農村群眾對人防工作的認知度和參與搞好農村人防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城鄉一體化人防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教育工作調研報告4篇

二、搞好農村人防宣傳教育與農村工作的結合,解決好農村人防宣傳教育工作的平臺問題。“村”是村民的自治組織,在新的形勢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一體化程序的不斷推進,村級組織在城市建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已日益成為各類經濟社會組織活動的新舞臺。同時,在現行領導體制下,村級組織承擔著政府進行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職能。毫無疑問,也承擔著農村人防的宣傳教育工作。但是,目前農村的基本情況是,一個村通常只有3-5個村幹部,而要服務的村民一般在上千人。人少事多、經費不足的問題比較普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僅依靠村幹部直接去搞人防宣傳教育工作,不僅勉為其難,而且也落實不了。因此,農村人防宣傳教育工作必須從村的實際出發,揚其牽頭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工作之長,避其人少事多、經費不足之短,努力做好各項工作結合的文章,解決好農村人防宣傳教育工作的平臺問題。在調研中,村幹部們認為,在正常情況下,農村人防宣傳教育可結合農村中心工作開展,通常有:平安村建設、在職黨員義務勞動、普法宣傳、年度徵兵和重大節慶活動等。在宣傳教育的形式上也可以百花齊放,如電影進村、“三防”常識講座、宣傳欄、編印小報、資料和教材,向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提供人防宣傳稿等。如果農村人防宣傳教育工作同中心工作結合很好,宣傳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也結合得好,不僅有利於人員的組織,而且宣傳教育的效果也會比較好。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業務培訓、輔導講座、參觀學習等途徑為農村培養人防宣傳教育工作的骨幹,以不斷增強村農村自身開展人防宣傳教育工作的力量,並經常向農村提供有關人防宣傳教育的資料,以供宣傳教育之用。對一些經費特別困難的村,在政策允許之下也可以視情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解決因經費緊張而致人防宣傳教育不落實的問題。如果解決了農村人防宣傳教育的平臺問題,又解決了有人宣傳、有錢宣傳的問題,那麼,農村人防宣傳教育工作就一定會出現新的局面。

老年教育工作調研報告2019年教育工作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縣堅持以人為本,適應離退休幹部學習教育的需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老年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使廣大離退休幹部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為。

一、強化組織領導,夯實老年教育工作基礎

一是組織領導到位。適時調整充實老年大學校務委員會,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名譽校長,部分離退休縣級老領導任校長、副校長,組織、老幹、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財政、教育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任成員。校務委員會定期研究老年教育新情況,及時解決老年教育工作新問題,為老年教育事業的深入開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是經費落實到位。縣財政把老年大學3萬元辦學經費納入預算,按期撥付,臨時性大型活動所需經費隨報隨,不斷加大老年教育事業的投入,積極幫助解決辦學場所、辦學設施等問題。目前學校有一個100多平方米的固定教室,安裝有2臺3匹櫃式空調,配備了影碟機、錄影機、電視機、卡拉ok等教學設施,設有保健室、閱覽室、接待室、活動室等輔助設施。

三是師資配備到位。以學員接受不接受、滿意不滿意作為唯一標準,採取“專兼結合、以兼為主”的方式,不斷擴充套件教師的選聘渠道,加強後備師資隊伍建設。近年來,先後從縣委黨校、縣司法局、縣中醫院、縣一中、縣文體局、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等單位聘請26名有專業特長、熱心老年教育、懂老年教學的同志擔任老年大學教師,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教學水平高、專業結構合理、“老、中、青”相結合的老年大學教師隊伍。

二、強化工作措施,滿足老年學員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老年教育工作,在教學內容、課程設定、教學方式上做到“三個突出”,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是教學內容突出多樣性。一方面,堅持將政治理論作為老年大學的必修課,通過形勢報告會、理論專題輔導等形式對學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突出老年教育的思想性、政治性。另一方面,根據老年學員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不斷拓展文化知識、保健常識、娛樂活動等教學內容,突出老年教育的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最大限度地滿足老年人學習知識、開闊眼界、豐富精神生活的需求。近年來,學校還通過在教室設立模擬法庭,用真實案例引導學員學法用法,效果甚佳。

二是課程設定突出合理性。堅持“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先後開設了時事政治、英語、老年保健、老年體育、書畫、盆景、音樂等八個專業課程。其中,保健、書畫、盆景等深受老年學員喜愛的專業,開設“提高班”課程,同時增設英語專修班、電腦專修班、文藝專修班,既滿足了老年學員學習新知識的需要,又滿足了老年學員“提升自我”的願望。

三是教學方式突出靈活性。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積極拓展“第二課堂”。先後組建了盆景、攝影、繪畫等學習興趣小組,定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成果展示活動,以教學推進活動,以活動促進教學,激發老年學員的學習熱情,促進老年教育由課堂教學向課外教學、社會教學的延伸,不斷增強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學校每學期組織學員外出參觀學習1至2次。近年來,先後參觀了縣內重點工程白水峪電站、廟子頭電站、北河農業科技示範園、石花鎮參觀了重點企業、五山鎮參觀小康村建設、承恩寺、襄陽古隆中、棗陽白水寺、二汽襄樊基地、河南內鄉等20多處。

三、強化創新意識,促進老年教育健康、和諧、全面發展

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把創新貫穿於老年教育的全過程。工作中,堅持做到“三個結合”。

一是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定期舉辦各種培訓班、形勢報告會、理論輔導班,對離退休幹部進行正規、系統和經常性的教育培訓,引導廣大老同志做到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黨的*召開後,及時邀請理論專家進行輔導,發放*報告單行本和學習資料。

二是與老年社團建設緊密結合。注重發揮老年社團組織的帶動作用,聘請各老年團體的負責人為老年大學兼職教師。積極發揮老年社團的組織網路優勢,定期開展老年門球賽、老年書畫展、歌詠賽等文體賽事,不斷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擴大老年教育的社會影響力。縣老年書協、老年門協、老幹部藝術團等老年文體組織的領導班子及骨幹成員中,老年大學畢業生佔2/3。

三是與發揮餘熱緊密結合。定期組織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為老年人展示自我、體現自身價值搭建舞臺,引導老同志走出課堂走入社會、服務社會,以不同的方式,發揮自已的作用,奉獻自已的餘熱,為建設“生態、誠信、和諧”*作貢獻。近年來,先後參與全縣文藝、書畫、歌詠、體育表演等活動100多次,獲團體名次獎18個,個人名次獎54個。在去年全縣首屆文藝精品展演中獲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有250多名老年大學畢業生參加了各級關工委組織。

市人大常委會關於對我市民族教育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2019年教育工作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為促進我市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根據市人大常委會XX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會組成由白同倫副主任為組長,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僑外委委員和市人大代表為成員的調研組,從9月26日至29日對我市民族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市人民政府的工作彙報,實地查看了市蒙古族中學和回民中學。分別深入到昆區、土右旗和達茂旗聽取工作彙報,實地查看了昆區蒙小和蒙幼、土右旗民一中、回民國小和蒙古族國小、達茂旗蒙古族學校和民族幼兒園,每到一處都與其負責人座談認真瞭解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民族教育發展基本情況

目前,包頭市人口總數為257.21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為14.76萬,蒙古族人口7.63萬。全市中國小幼兒園(包括職業高中)在校生37.1萬人,少數民族在校生21021人,佔全市中國小在校生總數的5.67%。其中蒙古族在校生12274人。

全市共有民族中國小、幼兒園16所,分佈於9個旗縣區,其中國小7所(蒙語授課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2所(蒙語授課1所)、國中校2所;完全中學2所(蒙語授課1所);幼兒園3所。在全市16所民族中國小、幼兒園就讀的學生總數為15359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3947人,佔在校生總數的25.7%;其中蒙古語授課中國小生有1517人(幼兒園190人、國小632人、國中307人、高中388人),佔全市蒙古族學生的12.36%。此外,昆區蒙古族國小有7名蒙古國小留學生在校就讀。

全市民族中國小、幼兒園共有教職工1562人,其中蒙古族429人,回族46人,其他少數民族16人。有專任教師1167人,其中,正高階教師(教授)3人,特級教師4人,高階教師586人,中級教師444人,初級教師332人。

二、民族教育發展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市、旗縣區兩級人民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教育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堅持優先重點,堅持改革創新,探索出了一套適合本地區特點又兼顧普遍性與特殊性的教育模式,形成了與本地區普通教育相協調,以蒙古族、回族為主的從幼兒教育到高中教育,層次結構合理,具有地方特色的完整辦學體系,走上了質量、效益、特色相統一的發展之路,為包頭市的民族教育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加強領導,為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市政府高度重視民族教育工作,把發展民族教育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祕書長和市教育局局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市民族教育發展工程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就民族教育工作進行專題研究部署,深入民族學校進行檢查指導和調查研究,切實解決學校存在的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為我市民族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統籌規劃,認真落實民族教育“優先重點”發展的方針。

市人民政府為加快民族教育改革與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包頭市民族教育條例》。按照自治區《民族教育發展工程實施方案》的目標、任務、要求,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包頭市民族教育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包頭市中國小校關於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確定了民族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了我市民族教育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大投入,完善民族學校各項資助政策。

加大民族教育投入是體現政府重視民族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少數民族群眾平等接受教育的基礎。近年來,市和旗縣區兩級政府把民族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保證教師工資和學生生均公用經費足額撥付並逐年增加,均高於當地同級同類學校,切實保障了民族學校的正常運轉。

一是民族義務教育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斷完善,對義務教育階段蒙語授課學生全部實行免費教育;對蒙語授課高中學生實行免費教育,即免學費、免書費、免住宿費;民族幼兒教育穩步發展,基本滿足了城鎮普及學前三年教育、農牧區普及學前一年教育的要求,近年來,蒙語授課幼兒明顯增加,九原區政府對蒙語授課學前幼兒實行了免費教育;昆區政府從XX年在蒙古族幼兒園第一次辦起了純蒙語授課班,30多名城市幼兒實現了學習蒙語的願望。

二是民族中國小全面實現了“兩主一公”辦學模式(“兩主一公”即以寄宿製為主,以助學金為主的公辦民族學校)。近年來,通過撤點並校、集中辦學,使需要寄宿的少數民族學生全部寄宿。與此同時,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助學金標準,至XX年第四次提高了少數民族學生的助學金標準,將國小提高到120元/月、國中150元/月、高中190元/月。

三是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層次。XX年市委、市政府為民辦的好事實事專案中,多方籌措資金投入5000萬元新建土右旗蒙古族國小;投入800萬元用於達茂旗蒙古族學校校園塑膠操場建設;投入290萬元用於白雲區蒙古族國小教學樓地面改造和塑膠操場建設,現已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總投資1.23億元新建昆區蒙古族學校也即將投入使用。其中,土右旗蒙古族國小已成為我市佔地面積最大、教學功能最全、硬體設施最好、設計最現代化的一所民族國小。

在今年年初計劃校安工程建設中,加固8所民族學校,面積為56623平米,大約投入資金2265萬元;改擴建民族學校5所,面積為115043平米,投入資金22156萬元。

市政府設立100萬元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專門用於解決蒙古語言文教材及教學課件的開發建設、民族學校教師隊伍和校長隊伍的培養培訓,以及學校圖書資料、實驗儀器、計算機、多媒體等電教裝置的補充和更新。

(四)抓好根本,加強民族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近年來,重點加強了民族中國小名校、名校長、名教師“三名工程”的建設。我市一批民族學校已跨入自治區民族學校先進行列。回民中學、蒙中、土右蒙一小、九原區蒙古族國小獲得國家、自治區以及包頭市授予的多項榮譽稱號。

基本建立了一支適應教育改革發展需求,具有創新意識、敬業奉獻、綜合素質較高的“管理型”校長隊伍。目前已有市級名校長3人,佔民族學校校長的18%。按照全市繼續教育發展規劃,通過校本培訓、崗位學歷教育、外培等形式,培養了一批自治區級、市級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同時吸引高層次、高素質的優秀畢業生充實到了民族教育教學崗位,使民族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目前,全市民族學校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國小為99.6%、專科以上為87.7%;國中為99.6%、本科以上為93.9%;高中為95.5%。其中有自治區學科帶頭人3人、教學能手14人;市級名教師10人、學科帶頭人21人、教學能手47人;蒙語授課中國小教師在自治區各類講課比賽中獲獎的有45人。

(五)深化民族教育改革,全面推進民族學校素質教育。

一是堅持民族教育均衡、持續、協調發展。近年來,各級政府在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中,合理調整了民族教育佈局,進一步優化了教育資源。從XX年開始分步實施撤點並校工作,到XX年底將原有30所民族學校調整為現在的16所,合理整合了區域辦學資源,滿足了少數民族群眾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

二是進一步深化民族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民族中國小“三語”教學,以全面落實新課程計劃為切入點,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組織開展校本培訓、教學研討、教學質量分析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了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包頭回中的會考成績自1996年以來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XX年大學聯考,回中本科升學率達到97%;蒙中本科升學率達到73.8%。

三是不斷加強民族特色教育。堅持把德育放在素質教育首位,把德育與民族團結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針對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積極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和體育活動,如土右旗蒙古族國小開設了音樂、舞蹈、體育、美術、手工製作等多項特色課程,而且加授了蒙語課。通過一系列的民族特色教育活動,使學生的民族觀念不斷得到增強,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三、民族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市的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民族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還有落實不到位的地方。

《包頭市民族教育條例》第六條第二款規定:“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設定民族教育工作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具體負責民族教育工作。”在各旗縣區中除了達茂旗有一個民教股,其他旗縣區均沒有民族教育工作機構或專(兼)職人員。條例第十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徵收的教育費附加每年用於民族教育的比例不得低於實際徵收總額的10%。”近幾年市本級教育費附加用於民族教育專項投入比例XX年為9.48%(含中央附加40萬)、XX年為6.66%、XX年為7.99%、XX年為6.35%,還沒有達到條例規定的10%的比例。為加快民族教育的改革與發展,XX年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民族教育發展工程實施方案》,要求各有關旗縣區政府制定實施方案設立民族教育專項資金,也沒有一個旗縣區做到。這些民族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落實不到位,影響了民族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民族學校的辦學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

近年來,雖然各級政府對民族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民族學校辦學條件縱向比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由於民族學校多數實行寄宿制,專案多,經常性開支大,再加上各地區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實施佈局調整撤點並校,學校辦學規模擴大,學生增加,部分學校出現了校舍、場地、教學裝置等辦學基礎設施的不足,尤其是包頭市回民中學,人稠地窄,生均面積嚴重不足,不僅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而且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昆區蒙古族幼兒園教學樓建造年久,1996年“5?3”地震後有明顯內傷,是d級危樓,而且設計不合理,樓道、樓梯過於狹窄,遇緊急事件疏散時會帶來很大安全問題。辦學條件的落後制約了民族學校的進一步發展。

(三)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一是民族學校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個別科目教師緊缺,很多課程不能及時開設,一些已開設的課程,也都是由本校教師兼任,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二是學校教師編制短缺,教師編制一般都是幾年以前制定的,已不能適應學校目前的發展,為了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聘用了很多臨時教師,不但增加了學校的經濟負擔,而且臨聘教師很不穩定,給學校的正常教學造成影響。

(四)民族學校教師浮動一檔工資存在問題。

《包頭市民族教育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在民族學校工作的教師和職工向上浮動一檔工資;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經每年年度考核勝任本職工作的,城鎮的每滿6年,農村牧區的每滿3年將浮動工資固定,並再向上浮動一檔工資。”達茂旗、白雲區、固陽縣、東河區、土右旗至今沒有落實。部分享受到一檔浮動工資的民族學校包頭蒙中、包頭回中、昆區蒙小、昆區蒙幼、石柺五當召蒙校現已起過6年,按規定應固定再上浮一檔工資,至今也沒有落實。而XX年工資制度改革後,教師工資變為績效工資,工資的構成發生了變化,與條例的規定失去銜接點,陷入無法繼續執行條例的困境。

四、進一步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認真落實民族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各級政府和領導應充分認識到發展民族教育對促進全市各民族共同繁榮與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性的地位和作用。始終堅持“優先、重點”的發展方針,積極推行“兩主一公”辦學模式,全面貫徹落實民族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

(二)繼續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

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投入,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階段民族學校的經費保障機制,保證民族學校公用經費的按時足額拔付,保障對民族教育的投入要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在政策上對民族教育予以傾斜,適當調整和增加民族學校教師編制,有計劃地、逐步地改善民族學校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適時提高少數民族寄宿制學生的助學金標準。

(三)進一步加強民族學校教師隊伍建設。

以構建“現代、開放、靈活、高效”的教師教育體系為主線,以教師終身學習為目標,積極開展以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創新能力為重點的多種形式的教師全員培訓,拓寬校長、教師培養渠道和途徑,滿足不同層次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的需求,努力提高不同學段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專業化水平。

(四)積極發展民族幼兒教育,對蒙語授課學前三年實現免費教育。

民族教育重點是面向義務教育,而義務教育未覆蓋民族幼兒教育,民族幼兒教育作為教育體系中的最初階段、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民族教育發展的根基,擔負著發展民族文化的重任。XX年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見》中規定:“對蒙古語授課的幼兒教育實行公辦體制,辦園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全額拔付”。目前,我市九原區已實現蒙語授課學前三年免費教育,在此基礎上,要逐步實現全市蒙語授課學前三年的免費教育。

(五)研究解決民族學校教師浮動一檔工資問題的途徑。

《包頭市民族教育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的初衷是為了激勵優秀人才到民族學校工作和任教,發展和壯大我市的民族教育事業,條例自XX年頒佈實施,至今已歷時9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教師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條例第二十二條已失去了原有的激勵作用,而且與教師當前實行的績效工資發生矛盾,所以有必要對條例進行修訂。又由於目前我市各旗縣區對條例二十二條規定的執行參差不齊,所以在條例修訂前必須儘快研究出解決這一問題的恰當辦法。

藥監局教育工作的調研報告2019年教育工作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食品藥品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連,讓老百姓在飲食、用藥方面踏實放心,是我們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重要使命,也是應盡職責,更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行動。要保障食品藥品安全,一是加強市場整治的力度,二是提高人民群眾食品藥品的安全意識,但相對而言,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意識難度較大,難就難在與每個人知識結構和知識水平有關,也難在政府對食品藥品安全的投入嚴重不足,與政府的宣傳、引導不力有著直接的聯絡,而事實上預防比事後處理更為重要,這由於最終受害的始終是消費者,人民群眾的自我保護能力就成為了食品藥品安全的最後防線,怎樣構築食品藥品安全防線到千家萬戶,進賢縣食品藥品監管局貫徹落實全國食品藥品監管新聞宣傳工作會議精神,從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基本現狀

進賢縣局組織專人對轄區內的食品藥品情況進行了一次較為全面調查,通過調查瞭解,70%的人民群眾對食品藥品知識匱乏,老百姓對食品的信任度相當低,像買肉,即使肉品上加蓋了檢測合格章,老百姓也同樣擔心這個肉有問題;比如農藥菜,菜農看見自己種的菜裡有很多蟲,就巴不得一下子把這些蟲消滅乾淨,挽回自己的勞動成果,但是在利益驅使下帶來了農藥殘留量超標的問題,菜農從不吃自己要賣的菜,自己要吃的菜不打農藥;加上國家報道的阜陽劣質奶粉、廣州散裝假灑、龍口粉絲、四川泡菜、湖南有毒黃花菜、南昌煌上煌滷品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中毒、毒蘑菇中毒、蘇丹紅、問題多寶魚、魚腥草注射液、齊二藥假藥、假雞蛋、廣東佰易藥業違法生產、預防諾沃克病毒感染、蝦虎魚中毒等一系列事件,老百姓如今對食品可謂是膽戰心驚,煮飯怕碰上“毒大米”,吃肉怕遇上“瘦肉精”,買菜怕拎回“農殘菜”,發出明天到底還能吃些什麼的感嘆。藥品方面,藥品零售經營企業的質量負責人和藥學技術人員經常不在崗,特別是藥品超市(非處方藥自選)的相繼出現,60%的病人在醫院開處方,在藥店自行購買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藥物口服制劑的現象相當普遍,在崗的藥師大都也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尤其在農村,80%的農民一旦生病一般都是用身體硬扛,實在扛不住了再去就醫用藥,要不就是用藥就恨不得馬上就好,鄉醫出於一次或一針治不好病而患者下次就不會再找他看病的心理和經濟上的考慮,抓住老百姓生病想馬上就好投入到農業生產的心裡,出現濫用抗生素和過度處方現象,選用2種以上抗菌藥物不在少數,對診斷不清的病大都使用廣譜抗生素,很少針對性地使用窄譜抗生素,達到了一次或一針治好病的目標,增加了患者發生藥物不良反應和細菌耐藥性的機會;而且有些人不按醫師開藥的要求吃藥,遇到有事上午、中午沒吃,晚上就多吃一點,給自身造成了損害;還有人在家中備有一些藥品,因缺乏常識備用藥放置太久超過有效期,服用後對身體有害無益,延誤病情;甚至有些人沒病也吃藥,因藥品的某些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吃出不少毛病來。再有,5歲以下兒童的食源性腹瀉和藥物引起種種不良反應在醫療機構屢見不鮮。這些都引起了社會各界對食品藥品監管的廣泛關注。

二、具體措施

隨著形勢發展,運用不同的宣傳形式,不同的宣傳內容,不斷提高群眾對食品藥品安全的認識,才能有效。為此,進賢縣局採取瞭如下措施:

1、加強食品藥品方面的科普宣傳。一是張貼招貼畫,進賢縣局自組建以來一直把宣傳教育工作作為藥監工作的先導工程來抓,通過宣傳車、服務諮詢以及媒體等各種方式向社會廣泛宣傳,專門製作了藥品不良反應宣傳展板和食品中毒反應及假劣藥危害性的宣傳招貼畫,在我局工作人員下基層調研和檢查工作的時候,向人民群眾發放宣傳招貼畫,使人民群眾能大致瞭解食品藥品方面的一些常識;二是利用媒體宣傳,對人民群眾關心的“注水肉”、“病死肉”、“瘦肉精”、“甲醛”、“氯丙醇”、“氯黴素”、“吊白塊”、“水產品的生物毒素”、“雙氧水”、“敵敵畏”、“獸藥殘留”、“有機磷農藥”、“有害重金屬”、“毒蘑菇”、“工業鹽”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正面的知識性宣傳;三是散發傳單,圖文並茂地宣傳合理用藥、怎樣避免食品中毒,如對用藥必須保持在一定的血藥濃度才能有效地治病、使用窄譜抗生素不容易使病原菌產生抗藥性而減少耐性、藥品的特殊性和危害性及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等進行了宣傳,宣傳濫用抗生素不但對自身有害,而且因病毒的傳染性而感染大多數人,影響大多數人成為濫用抗生素的受害者。通過對消費者宣傳,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參與食品安全監督,增加了消費者的自我防範、安全消費和參與監督的責任和能力。

2、開展為民服務活動。通過宣傳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職能職責,哪些是我們不該做的,哪些是我們該做的,讓廣大群眾更瞭解、理解和支援我們的工作,使之逐漸認識到保證食品藥品安全僅靠政府部門監管和企業自律是不夠的,關鍵還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自己鑑別食品藥品真偽的能力。我局組織專門的為民服務隊,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工作原則,走上街頭,下到鄉村,開展融宣傳、諮詢、監督、打擊“四位一體”的服務活動,充分利用“食品藥品安全宣傳週(日)”、“藥法頒佈週年”、農村趕集等有利時機,採取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食品藥品安全知識,運用各種宣傳工具把《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大面積、大範圍、大聲勢地宣傳,在繁華地區張貼安全用藥知識展板,設立了食品藥品安全投訴“綠色通道”公示牌、公佈了舉報電話、郵箱地址,對舉報有功人員進行獎勵,使之家喻戶曉,尤其在農村,力爭做到眾人皆知,讓老百姓儘早瞭解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接受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支援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懂得通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至今,共組織為人民服務隊活動8次,發放食品藥品知識宣傳單2萬餘張,接受群眾現場諮詢7000餘人次,引導教育群眾依法維權和安全消費,積極宣傳黨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的方針政策,把食品藥品安全意識引向深入。

3、提高媒體報道質量。依託新聞媒體,在加大對食品藥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規及科普知識的宣傳,增強食品藥品生產、加工、流通等企業的自律意識和人民群眾的消費信心的基礎上,又在縣電視臺開闢了局長訪談、專家訪談、文明行風熱線等欄目,針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難點、熱點、焦點問題進行詳細解答,至今接受縣電視臺專訪6次,宣傳我局食品藥品安全方面所取的成就,報道名優企業,介紹如何識別假劣藥品和食品以及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的知識,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的製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濫用農藥、獸藥、飼料新增劑、食品新增劑等方面汙染引發的食源性疾病等嚴重問題,加大了披露報道的力度,對人民群眾起到了警示作用;同時,完善宣傳網路,藉助進賢縣人民政府網、報刊、雜誌等媒體工具,宣傳有關食品藥品方面的相關常識,及時、權威、深入地曝光一些案例,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氛圍。

4、突出涉藥人員培訓。在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和其他相關監管部門工作相結合上做文章,將“兩網”建設與“新農合”相結合,實現互動共融,共同促進,針對鄉醫大部分法制淡薄、用藥不合理的情況,提倡合理用藥,推進農村用藥管理環境的改善,我局對全縣89家藥品經營企業從業人員和735名鄉醫進行了專題培訓,邀請專業人員從最基本的《藥品管理法》講起,普及藥品監管法律法規和藥品採購、儲存、合理用藥等基本常識,有部分六七十年代的“赤腳醫生”至今還是背個藥箱行走鄉間,連基本設施不具備,但通過我們的宣傳教育工作,讓鄉醫知道了農村藥品“兩網”建設的意義,提高了鄉村醫生藥械法律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在健全基本設施的基礎上,動員他們建立村級藥品服務點,構築了農民用藥安全屏障,讓農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質優價廉的用藥服務。

5、重視弱視群體的宣教。由於農村的群眾受教育程度有限,文化素質普遍偏低,食品藥品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所以廣大農民是最容易受到問題食品藥品的危害。我縣農村90%的青壯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基本上是婦孺兒童和老人,對於大不識、思想陳舊的老年人、正在成長的青少年兒童、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我們對不同時期的不同思想,採取不同的宣傳教育引導群眾,針對人們長期形成的傳統食品藥品觀念,習慣於醫生開藥、病人拿藥,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可以改變,而且有些時候還可能出現反覆的情況,我們注重耐心細緻地宣傳教育工作常抓不懈,根據現狀大部分醫生懂醫不十分懂藥的實際,宣傳中強調這些特殊群體要憑醫院醫師處方而後藥房拿藥方可用藥,並按要求定時服藥,或者到零售藥店在藥師指導下用藥,再有就是把藥品拿回家讓有知識的家人看藥品說明書和有效期服藥;對於青少年兒童,我們採取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宣傳進農村、進社群、進學校活動的辦法,加大學生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的培訓教育力度,並通過發放食品藥品安全手冊、突發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現場模擬等形式,提高學生自身應對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邀請專業人員給學生上食品藥品方面的知識課,增長學生對食品藥品的見識,這些相對安全的方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這部分人飲食用藥的安全。

食品藥品安全,關係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由於我縣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較大,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群眾消費水平參差不齊,要想徹底消除本縣食品藥品安全的問題任重道遠。實踐證明,在廣大群眾中建立食品藥品安全防線,只有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努力營造人人關心食品藥品安全、人人重視食品藥品安全的良好氛圍,才是徹底解決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確保正常的市場秩序,確保社會穩定局面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