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教育調研報告範文4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46W
本文目錄教育調研報告範文關於我市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中學教育狀況調研報告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緊緊圍繞領導的關注點、發展的關鍵點、百姓的關切點,開展調查研究,查實情、錄實話、獻實策,是研究室一貫的工作風格。近期,研究室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與調研工作緊密結合,以“三嚴三實”提升調研工作實效,以調研工作豐富“三嚴三實”內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調研教育活動。近期,開展的精準扶貧調研教育活動將專題教育推向了高潮。XX年4月28日至30日,根據工作安排,研究室副主任傅強帶隊,研究室經濟處、社會處、綜合處部分支部黨員組成調研組,前往**腹地——**市**縣宗地鄉,詳細瞭解我省“六個小康”和“六個到村到戶”在貧困地區的落實情況,磨礪支部黨員黨性作風。

教育調研報告範文4篇

不畏艱難摸實情

3天時間裡,調研組車程700餘公里、步行50餘公里,分3組先後走訪了打郎村、新寨村、打毫村7個村寨近200戶家庭,其中貧困家庭40餘戶,併到縣、鄉扶貧部門和相關村民委員會查閱有關資料。儘管很辛苦,但調研組每位同志都一絲不苟、全力以赴完成安排的工作。正值春耕時節,大多農戶一大早就帶上乾糧上山勞作,晚上才回來。調研組到了村寨,卻發現在家農戶廖廖無幾,只好爬坡上坎到田間地頭瞭解情況。相比打郎村、新寨村,打毫村交通條件更為不便,進村大路還是3米來寬凹凸不平的泥砂路面,旁邊懸崖萬丈,坐在車裡提心吊膽、顛簸抖動。車子進入支路沒多久,由於路況太差,調研組只好下車邊走邊問,從下打毫到上打毫,又原路返回,整整走了6個多小時,晚上7時許才與車會合,本想回城就餐,才發現兩個輪胎出了問題,只得打著電筒在黑夜裡邊走邊吃乾糧,9時許才等到鄉里車輛來接,晚上11時許才回到住地。打郎村支部書記楊光明跟著調研組走了一天,鞋底斷開了,說:“我搞了二十多年農村工作,像這樣的調研,還是頭次見到。”

深入群眾聽真言

調研組每到一處都深入農戶家中檢視生產生活具體情況。家裡有些什麼家電,倉庫裡有多少糧食,寢室裡棉被厚不厚實,圈舍裡有幾頭家禽,莊稼收成有多少,收入能否夠用,住房建設有沒有得到政府危房改造資金支援,有沒有對口幫扶人員和幫扶措施,需要政府什麼幫助等是調研組最關心的問題。調研組或倚牆站立,或促膝而坐,以對待親人的態度和方式,耐心詢問、仔細記錄基層群眾對精準扶貧的看法和建議,對於特貧家庭、困難老黨員還送上慰問金。“土地下放以來,我們很少看見政府幹部來過。”基層群眾對於這些“不速之客”顯得格外親切,打開了長期關閉的話閘子。“希望政府把我們村裡邊的這條路修一下”“希望能組織一些農業技能培訓”“希望鄉村幹部能多關心一下我們這些貧困群眾”“希望政府能多修一點小水窖”……一句句樸素的語言道出了基層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期望和要求。

輕車簡從嚴當頭

研究室的這次調研與以往一樣,一竿子插到底,直奔目的地明察暗訪,不給基層打招呼,不要縣鄉領導陪同,自理食宿,自帶乾糧,看著地圖跑、摸著線索跑、奔著問題跑。由於此次走訪的幾個村寨都是苗族村寨且較為分散,調研組對路況不熟悉又語言不通,只好到現場請當地村幹部和群眾帶路並充當翻譯。調研組6人加上當地幹部群眾1人共7人,擠在一個6座的商務車裡,把商務車當成了會議室,上車開會、下車調查幾乎成了此次調研的全部。新寨村委會主任韋國勇接到調研組的電話,對調研組的身份將信將疑,多方求證之後才趕到現場,足足讓調研組等了1個多小時。縣、鄉領導聽到基層報告調研組到來的情況後,打來電話懇求陪同調研,被調研組婉言拒絕。縣領導好不容易找到調研組入住的賓館,想請吃夜宵,也沒有如願。**縣副縣長景貴剛愈發感慨地說,“要是都像這樣調研,那我們基層就有更多精力來抓具體工作了。”

關於我市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教育調研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根據市政協XX年工作安排,4月21日——24日,市政協宣教文衛委組織部分委員並邀請市直有關部門人員組成調研組,對我市教育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深入紅花崗區、匯川區、仁懷市、遵義縣和桐梓縣等五個縣、區(市),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和部分學校就教育發展情況進行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實地走訪察看了15所公民辦中國小和職業技術學校,與學校的管理者及教師進行了座談交流,並就此課題對其餘各地進行了書面瞭解。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教育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各級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教育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我市教育取得長足發展,主要表現在:

基礎教育成效顯著。認真落實“兩免一補”等教育政策,全市XX年全面完成“兩基”攻堅目標,“普九”人口覆蓋率達100%,11個縣、區(市)通過省“兩基”複查和“普實”驗收。實現了“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使人、財、事三權集中,教育管理重心上移,進一步強化了對全市教育管理。“義教工程”、“危改工程”、農村國中“寄宿制工程”等專案的實施,使得全市各中國小校,特別是大部分村級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實現了“農村最美的建築是學校”。通過招考教師和實施農村特設崗位教師招考計劃,為師資相對短缺縣、區(市)補充教師,進一步充實了我市師資力量特別是農村邊遠地區教師數量,教師素質得到極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XX年底,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3% ,在校生輟學率為0.22%,國小畢業生全部升入國中,普及程度各項指標均達到國檢要求。

民辦教育有所發展。各級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支援、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加強民辦學校的管理和引導,進一步規範各民辦學校辦學行為,民辦教育得到一定的發展,但發展形勢不容樂觀。

職業教育穩步推進。全市現有中等職業學校26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等專科學校1所,農民文化技術培訓學校2022所,教學點(班)2552個,已基本形成高階、中級、初級職業技術院校組成並相互溝通、多層次學歷教育和各類短期培訓並舉的職業教育體系。由於黨政重視,統籌有力,整合資源,湧現瞭如遵義職業技術學校、道真自治縣職教中心等職業教育欣欣向榮的典型。

據統計,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見附表)3375所,在校學生1479639人,專任教師62777人,其中高中(含職高)師生比1:21;初級中學師生比1:19;國小師生比1:24。中國小臨時代課教師2468人。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一) 基礎教育

1.教育經費欠賬過大,投入仍顯不足。目前,全市“兩基”攻堅負債達7億多元,絕大部分縣、區(市)為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如遵義縣現欠債1.32億元,今年還貸800萬元;紅花崗區現欠債4000萬元,今年還貸1152萬元。多數縣由於財力自給率低,財政在保運轉、保工資等方面壓力大,教育經費很大一部分用於償還教育負債。部分地方教育費附加徵收不足,教育經費未按規定足額撥付。

2.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合理,均衡發展存在差距。一是城鄉學生增長比例失調,學校佈局凸現不合理。由於我市中國小建設按XX年的佈局調整規劃實施,近幾年,隨著農村地區“普九”目標實現、新生人口逐年減少、外出務工人員舉家外出等,大量農民工湧向城鎮,農村學校生源大幅度減少,城鎮生源劇增,出現了農村教育資源閒置和城鎮進城務工子女“上學難”問題,學校佈局平衡被打破,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二是城鎮擴容規劃與教育資源配置不同步。近幾年,隨著城鎮化步伐加快,我市大多數城鎮規劃大幅度擴充,人口劇增,住宅樓林立,而教育資源基本上是原來的佈局和規模,城鎮學校不堪重負,“大班額”現象突出,出現了學生食宿難、學校管理難、安全保障難等,兩城區和部分縣城尤為突出,學校佈局及辦學條件亟待解決;三是城鄉優質師資比例失調,優秀教師大量湧入城鎮,優質教育資源向城鎮集中,老百姓選擇優質資源的願望強烈,農村學校生源流失嚴重,由於學校教師是按固定生師比配置,農村學校教師包班現象普遍,教師結構極不合理,教師工作量超負荷,城鄉學校教師數量和質量差距大,農村教育質量令人擔憂。

3.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我市教育隊伍師德師風雖然有較大轉變,但教師數量不足,區域分佈、年齡結構和學科結構等方面不合理的現象還大量存在,個別地方比較嚴重,如紅花崗區按教育發展需要尚差中國小教師2393人;桐梓縣差國小教師700餘人;務川縣差中國小教師600餘人,其中大部分國中缺英語、資訊科技等專業教師。部分縣由於地處山區、河谷地帶,人口居住較為分散,分佈著很大部分按省佈局規劃要求撤併而實際上又不能撤的教學點,現有的教師編制和實有數量均無法滿足需要,再加之教學點條件艱苦,一般都是聘請代課教師任教,教育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二) 民辦教育

1. 辦學經費緊張,辦學條件相對滯後。我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未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設立專項資金,用於扶持民辦學校發展及表彰獎勵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長期以來民辦學校辦學經費緊張,辦學條件相對滯後。民辦學校辦學資金主要來源於舉辦者(投資者)的集資或貸款,多數民辦學校後續投入不足。多數舉辦者利用銀行貸款或民間借貸建設校舍,在土地徵用和建設過程中前期投入較大,在運轉中則面臨著運轉經費和還本利息的巨大壓力,收取的學雜費要承擔校舍建設、教學儀器購置、學校運轉、教職工工資福利等多項經費支出,導致民辦學校經費極為緊張,嚴重製約民辦教育的發展。

同時,縣級教育主管部門在教育規劃上未把民辦教育列入規劃範圍,加之民辦學校因資金短缺等原因,無力及時改善辦學條件,民辦學校辦學條件相對滯後於公辦學校,缺乏競爭力。據統計,我市相當一部分民辦學校沒有自己的校舍和辦公地點,一些硬體設施都是租用的,基礎設施較為簡陋,兩城區及部分縣較為突出,如:紅花崗區已審批的26所民辦學校中,按照學校建設規範自建校舍或租用較規範校舍的學校不到10所,多數是租用民房和倉庫辦學,安全隱患大。

2.師資隊伍缺乏穩定。《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規定了民辦學校教師與公辦學校教師擁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舉辦者對所聘教職員工沒有履行《勞動合同法》,致使在民辦學校從教的教師在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得不到保障,加之近年來公辦教師工資待遇的提升,導致民辦學校教師在待遇上與公辦學校教師存在明顯差距。同時,民辦學校教師年齡、學歷、職稱結構等配置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教師隊伍不夠穩定,流動性大,不利於民辦學校的發展。

3.“兩免一補”政策給民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增加了辦學壓力。“兩免一補”政策規定:只對農村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實行“兩免一補”,而我市民辦學校多數承擔著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使得民辦教育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現行的政策規定:對公辦義務教育學生全部實行免費入學,在民辦學校就讀的中國小生紛紛要求回到公辦學校就讀,一方面,給本已超負荷的公辦學校帶來壓力,公辦學校教育資源難以承受,造成了一定的不穩定因素;另一方面,民辦教育生源的大大減少,給依賴收費運轉的民辦學校帶來了巨大的辦學壓力,辦學形勢不容樂觀。

(三) 職業教育

1.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各縣、區(市)未足額安排中等職業教育專項資金。XX-XX年縣、區(市)投入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累計為435萬元,個別縣到XX年仍然沒有安排中職專項經費,絕大多數中職學校沒有生均經費,加之中職學校學生多數來自農村,貧困生佔90%以上,中職學校基本上都是降低收費標準,大量負債使正在發展中的中等職業教育不堪重負。二是各縣、區(市)30%城市教育附加用於職業教育嚴重不足。XX年各縣、區(市)城市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僅175萬元,占城市教育費附加總額的2.1%。XX年全市僅有湄潭、綏陽等縣按30%的城市教育費附加預算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由於資金投入的問題,導致多數職業院校規模嚴重不足,教學資源短缺,校舍破舊裝置老化,現有的職業學校基礎辦學條件和設施裝置配備情況已不能適應中職學校擴招和在校生規模增長的需要。部分職校甚至沒有實訓基地,辦學缺乏吸引力。一些發展勢頭良好的學校,由於無法擴大基礎建設規模,使擴招需求受到嚴重製約。

2.辦學理念落後,辦學模式單一,專業教師匱乏,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不高,不能適應市場需要。一是部分職校辦學理念跟不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步伐,在專業設定、師資配備、學生就業指導等方面較為落後,自身發展主動性及創新能力不強。二是在辦學模式上,部分學校沒有充分考慮職業教育的特殊功能,未能採取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積極發展,擴大規模、提高質量存在一定困難。三是在專業設定上,與地方實際和市場需求結合不夠,培養的學生無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四是專業課教師不足,“雙師型”教師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市職業教育教學發展的一個瓶頸。XX年我市中等職業學校共有1150名專任教師,生師比高達28:1,其中“雙師型”教師只有215人,比例僅佔專業課教師的22.7%,與國家及省級標準存在很大差距。五是由於現行的教師職稱評審體系不適合中職教育特點,中職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

3.政府對職業教育統籌不夠,職業教育資源分散、效益不高。職業教育管理體制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由於體制的原因,全市職教資源配置不合理,條塊分割,佈局較為分散,且各地為了各自利益,在招生、管理、專業設定、畢業生就業等問題上難以協調互補,辦學效益難以達到最大化。

三、建議

(一)繼續抓好基礎教育。

1.加大投入,拓寬融資渠道,確保教育正常運轉。堅持義務教育以政府為主,非義務教育由國家、社會、個人多元化合理分擔的投入機制。對於“兩基”欠帳等遺留問題,按照“市級統籌、以縣為主、依法處理、分級負擔”的原則進行解決。同時,按照“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新體制和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分級負責,調整結構,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優先保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所需資金,落實財政性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兩個比例”的要求,確保轉移支付不少於50%用於教育,且要做到“一保四到位”。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如:鄉鎮要積極籌措教育經費,加大教育投入;村(居)根據自願、量力、需要的原則,積極開展集資辦學;學校的預算外收入全部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全額用於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閒置校產必須由教育、國資部門採取競價方式有償出讓,變現資金全部用於教育。

2. 改善辦學條件,統籌城鄉均衡發展。進一步調整教育投入結構,教育經費投入應逐漸向農村傾斜,保證教育整體平衡,避免出現新的兩極分化;保證必備的基本教學條件,將改善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各級政府投入的重點。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寄宿制工程建設和捐引資建校的力度,逐步消除新增破舊房。制定中心城區義務教育發展規劃,適當增加對兩城區教育的投入,支援兩城區儘快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城區中國小,以緩解目前入學困難的矛盾。市政府應加大督查力度,確保房產專案開發中,規劃並留足教育用地,嚴格執行配套教育建設費徵收制度,保證教育發展需要。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統籌城鄉教師資源。加強對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依法履行對農村中國小教師的資格認定、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調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職能,加強轄區內教師資源的統籌管理和合理配置。進一步核定教師編制並適當向農村學校傾斜,在做好教師招考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各縣、區(市)人民政府採取教師特崗等方式予以補充解決,新增教師應優先滿足農村學校、城鎮薄弱學校的需求。加強農村學校、城鎮薄弱學校骨幹教師培訓工作,通過建立區域內骨幹教師巡迴授課、緊缺專業教師流動教學、城鎮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服務期等制度,加大城鄉教育對口支援力度。

(二)積極發展民辦教育。

據統計,去年民辦教育解決了我市67922人的義務教育問題,分擔了我市“普九”就學壓力。事實證明,民辦教育是公辦教育的必要補充,是我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矛盾。在當前我市公辦教育資源相對有限,城市流動人口不斷增加,公辦學校“大班額”現象突出的情況下,積極發展民辦教育尤為重要。

1.制定民辦教育發展規劃,合理調整學校佈局。將民辦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對各類民辦教育的佈局規劃、辦學條件、生源、師資進行全面的統籌,制定民辦教育的發展規劃,引導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批民辦學校,合理佈局,保護合法辦學,嚴厲查處違法辦學,遏制惡性競爭。

2.加大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力度。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相關政策,對民辦學校在精神上給予鼓勵,政策上給予傾斜,資金和師資上給與扶持,人格上給予尊重。加強對民辦學校經費監管,嚴格按照《會計法》規定將其納入教育主管部門監督管理,保障民辦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同時,在學生招生、收費發證以及管理方面加強引導,並切實解決民辦學校存在的問題。

3.強化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將民辦學校教師隊伍納入全市教育系統統一管理。完善教師聘任制度,建立健全教師人才檔案,對民辦學校的教師資格認定、招考錄用、職稱評定、業務培訓、社會保障、評先評優與公辦學校實行同等管理和規範,解除民辦學校教師後顧之憂。

4.加大扶持力度,促民辦教育發展。對民辦教育經費適當給予財政資助,政府應依法逐年增加對民辦學校義務教育的專項投入,可考慮按全國生均經費予以補助,促進教育公平。積極探索有效可行的辦法,幫助民辦學校解決貸款發展問題。鼓勵民辦學校多方籌措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質量求生存、求效益、求發展。

(三)重點突出職業教育。

國家教育“xx”發展思路明確提出:“普及義務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春天。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重點職高和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積極推動以國中為重點的不同階段教育分流,開展多形式的職業培訓,基本形成適應市場需要,與勞動就業機密結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已是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我市教育發展的一個重點。

1.加大對職業教育的領導和統籌力度,積極整合教育資源。一是加大政府統籌力度,充分發揮全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成員單位的積極作用,整合利用各種資源。二是將職業教育經費投入、基礎能力建設等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納入對各縣、區(市)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獎優罰劣。三是對縣、區(市)職業教育發展,市政府要加大統籌力度,按照“一套班子、多塊牌子、集中管理、分點辦學”的模式,進一步整合現有教育資源,如匯川區、道真縣的多校合一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逐步形成政府統籌,部門協作,教育主辦,資源共享的職業教育辦學機制。四是將全市職業教育校點佈局統籌考慮,按照“以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突破口,重點抓好縣級職教中心建設”, “重點中突出重點”的思路,進一步完善全市職業教育建設規劃,並抓好落實。

2.建立經費保障機制,依法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一是督促各縣(區、市)政府認真落實城市教育費附加按法定比例30%用於職業教育的規定。二是調整教育經費投入結構,提高中高等職業教育經費在本地教育經費投入中的比例。三是認真落實“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的規定,足額提取職業教育培訓經費,用於企業職工的教育和培訓。四是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投入職教經費的更多份額。五是堅持“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和民辦共同辦學”的思路,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六是對各類培訓經費統一規劃,捆綁使用,提高培訓資金的使用效益。通過加大投入,改善教學、實驗、實訓等條件,為促進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條件。

3.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合理的中職教教師評審機制。職業教育對教師的需求有特殊性,文化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比例1:1或1:2配備,而“雙師型”教師在當前更顯得尤為重要。建議市、縣兩級在解決公辦職校專業教師編制問題上給予政策傾斜,可採取控制總編額,由學校面向社會、行業及企業針對市場需求,服務就業需要,靈活自主聘用專業課教師。積極探索靈活多樣的師資培養和培訓形式,加大對職教中心現有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的培訓力度,完善教師實踐制度,保證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或生產一線實踐,力爭到“xx”末,實現“國家級重點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佔專業教師總數的60%以上,省級重點職業院校佔50%以上,其他職業院校佔30%以上”目標。

4.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不斷調整專業設定。職業教育專業設定要充分結合市縣產業結構、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適時調整,增強適應性,解決好“進得來、學得會、用得上”的問題。同時,我市職校也可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誠信合作、共育人才、共謀發展的理念,積極與全國較好的職校聯合辦學,借鑑別人好的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出更多適用新型專業技術人才。

中學教育狀況調研報告教育調研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針對下學期我們將涉及的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達到培養我們實踐活動能力的目的,並讓我們學會如何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學校讓我們在暑假期間做調研。為此暑假期間我在家鄉貴州省黔南州三都縣xx鎮xx中學做了關於該校的調研報告。報告主要著眼於xx中學的教育概況,涉及到該校的建校歷程、學校發展概況、教師人數、學生人數概況、教師收入、學生學費以及出現的教育問題等內容,報告的重點是針對教育問題作出一些分析以及自己的一些建議。

一、 xx中學概況

(一)建校歷程

xx中學,建立1958年,是三都縣東片區唯一的一所中學,生源來自四鄉一鎮,1975年秋,學校開設兩個實驗班,1986年,學校被確定為xx鎮實驗中學,成為三都縣東片區唯一的一所實驗中學,1991年深圳菸草公司捐助40萬元修建新的教學樓,所以改名為xx金葉中學,金葉象徵著希望,代表著金子總會有發光的時候,1992年,學校的教學樓建成並投入使用,1997年12月,學校被評為“文明學校” 1999年6月該校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XX年10月,學校被評為三都縣“先進集體”, XX年12月xx鎮黨委和縣教育局黨委共同成立“xx中學40年校慶籌備工作領導小組”開始籌辦40年校慶活動事宜,XX年,學校被評為xx鎮“特級實驗中學”,XX年xx中學宿舍樓正式完工投入使用,XX年11月,綜合樓建成。

(二)學校發展概況

xx中學是一所單設國中學校,坐落在xx鎮古城的半山腰,背靠山,面朝太陽升起的方向,象徵著希望,1977年4月,xx中學招入七年級新生約220人,編成5個教學班,三都縣教育局分別從xx鎮各校抽調了20名教師支援學校,1980年9月,三都縣所有中學重新歸三都縣委管理,同年9月,通過縣教育局驗收,食堂樓投入使用。三都縣教育局領導來校指導工作,解決辦學困難,全校師生齊動手清理平整操場,用了一年時間,將大山包、大水塘平整成操場,校內鋪設水泥路,校園內種植了大量的樹木花草,新教學樓的建成為學校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招進了大量新生,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學校東側二層教室樓教室被改為教工宿舍,解決了部分骨幹教師的住房困難。

1982年9月招進6個班的新生,1988年學校進行目標管理,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高,1991年學校成功舉辦了第一屆藝術節,1993年,學校舉辦了第三屆藝術節,召開了校四屆四次教代會,討論並通過了《教職工聘用制實施方案》,1994年,學校順利三都縣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對學校工作督導評估驗收,1995年12月,重建運動場,從根本上改變了校園面貌,完善了教學設施,1997年又被評為“三都縣實驗中學辦學水平先進單位”,“抓藝術特色,促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課題結題,並通過省委驗收,隨著學校不斷髮展,學校正式確立了“激勵學生成長,為終身發展奠基”的理念,旨在創造一種學生在“激勵中學習,在激勵中成長”的育人環境,辦學水平進一步提高,XX年被認定為實驗中學。

XX年8月,隨著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形成良好發展態勢,在政府的支援下,在縣教育局的幫助下,學校搶抓機遇,用先進教育理念引領全校教職員工,進一步加強“硬體”建設和“軟體”提升。

學校佔地面積2.3萬平方米,校舍面積1.37萬平方米,綠化率100%,覆蓋率40%;學校現有科學實驗室5間,音樂教室2間,美術活動室、科技活動室、勞技室、形體室各1間,圖書室2間,藏書41,010冊,生均24冊,師、生閱覽室3間;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各1間,多功能報告廳1個,微機教室2間,計算機215臺;多媒體教室1間,移動式多媒體教學裝置3臺,還配有校園電視網、廣播網等;有運動場1個,籃球場2個,,乒乓球檯3副。各類教學設施、裝置齊全,教學儀器配備均達部頒ⅰ類標準。是一所校園環境優雅、文化氛圍濃厚、設施裝備完善、辦學行為規範、教育業績顯著的單設國中學校.

在辦學過程中,學校以“三個面向”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努力促進教育的公平與均衡發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改革,學校在總結多年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提煉出了“激勵學生成長,為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構建並完善了激勵教育模式,並以此引領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學校無論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還是在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德育和藝術教育基本形成特色,成為人民群眾歡迎的示範性中學。

(三)教師人數、學生人數概況

學校現有班級共18個,學生700餘名,現有教職工40餘名,專任教師30餘名,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30名,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達90%,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37名,高階教師1名,中級教師12餘名,優秀教師20人,骨幹教師21人,優秀班主任8人,優秀青年教師10人,形成了一支愛崗敬業、業務優良、勇於創新的教師隊伍。

(四)教師工資、學生學費概況

該校教師月工資平均每月2500,剛進校的新老師1900餘元每月,高階教師3700餘元每月,中級教師2900餘元每月,由於國家有免收學雜費的政策,學生的學費問題得到解決,減輕了農村教育負擔

二、 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

在校教師一人擔任多科教學,教職工40餘名,比較匱乏,每個教師的教學任務重,影響到教育的進度,影響到教學的質量,加重教師的負擔,建校初期,教師僅有10人,後來在教育局的分配下,教師才逐漸增多,再加上一些優秀教師的外調,教師缺乏的問題還是嚴重,導致了教學不能正常有序的進行。

(二)學生人數少

大部分學生都是老師下鄉動員來上學的,有的是由於家境困難沒有上學,有的是由於家庭的封建思想,不給女孩子上學,有的是因為家庭沒有小孩,老人需要照顧,孩子不能上學,諸多原因導致大部分可以適合上學的孩子都不能接受初級教育,所以學生人數少,老師不得不下鄉去作思想工作,動員學生來上學,在此期間教師很辛苦,不過在老師的動員下還是有不少孩子得到了上學的機會,學生人數也漸漸增加。

(三)教師工資低

三都縣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多大發展,在教育上缺乏對教師的獎勵,在這個貧困的地區,老師的工資也沒有得到多大的提高,雖然老師工作量大,但是工資一直都沒有得到改觀,有的好老師因為工作量大患上疾病,教師每天都吸食著粉筆灰站在講臺上為學生講授知識,雖然工資低,但是老師們還是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績。使得教學得到提升。

(四)百姓的思想文化水平低

由於當地百姓生活水平低,沒有機會接受教育,沒有形成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受到愚昧封建思想的影響,所以沒有意識到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導致了當地還是有很多孩子沒有機會上學。

三、 對該校出現的教育問題作出的分析

教師缺乏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當地生活水平低,教師工資低,待遇不高,好教師向外面流動,給教學質量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學生人數少也是因為百姓的生活水平低,受到愚昧落後思想的影響,沒有重視教育,只有靠教師下鄉去動員,做思想工作,教師工資低是因為當地的貧困,生活水平低,處於山區沒有可以發展開創經濟的條件,經濟的發展可以帶動教育的發展,所以解決經濟問題也是必要的,百姓的受教育程度低,受到愚昧落後的封建思想的指導,認為孩子接受不接受教育都不重要,所以沒有讓孩子去上學,老師下鄉做思想工作後才讓自己的孩子去上學,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百姓思想的教育,把思想工作做好。

四、 通過這次調研自己得到的一些啟示以及對這些問題的一些建議

我們國家的初級教育還需要更多的提高和改善,應該用科學的思想指導百姓,讓他們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國家要發展,教育就得抓好,但是教育的發展也需要經濟的支援,所以中心還是在經濟上,只有百姓的經濟水平提高了,才能更進一步促進教育的發展,當今,教師資源也慢慢開始缺乏,很多人都不願意當教師,所以國家對就讀師範學校的學生減免學費,並且還進行一些補助,就是為了抓教育,但是人們的主導意識裡覺得教師工作不但辛苦而且工資低,教師的地位不高,所以很多人都不願當教師,在這一點上,人們的意識對教育產生了影響,再加上現在國家貪汙腐敗現象的出現,人們的許多錯誤意識,拜金主義等等都導致他們走上了不正規之路,即使那些貪官也是受過教育的,但是他們還是貪汙了,這也說明著他們經不起誘惑,還是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意識,所以國家需要解決教育問題就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雖然這些工作不容易,但是隻要想方法解決並且實施貫徹了也會有些改善的。

對此問題的出現我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實行“金塔型教育”先從高層開始,慢慢普及正確科學的思想,也就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結合實際出現的問題想好解決的辦法,對百姓也要普及這些思想,最重要的還要解決國家的經濟問題,經濟的發展決定國家的發展,國家應該努力發展我國的產業,把我國的產品推廣到國外,加強政府的管理工作,下發資金支援教育,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要遵循不以環境為犧牲的條件為前提,支援貧困地區,提高對教師的待遇,只有解決好教育問題,國家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應該往長遠的方向看,解決好眼前問題,一面抓經濟,一面抓教育,並且重視對教師的培訓,完善學校的設施裝置,加強素質教育,重點問題及時解決,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客觀看待這些問題,各個擊破,普及科學的思想,貫徹科學正確的知識。

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調研報告教育調研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一、基本情況

**市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位於**自治區西部,1976年建市,面積1754平方公里,轄**、**、**三個區,全市總人口50萬人,有蒙、漢、回等25個民族。經過近50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改革、調整和發展,**已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為主體,第三產業和城郊型農業相配套的經濟格局,地區特色經濟的框架初步形成,全市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XX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56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地方財政收入完成94.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區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00元,分別增長15%和17%。

截止XX年底,全市有學校、幼兒園168所,在校生84256人,教職工7598人。其中:公辦學校、幼兒園67所,在校生70292人,教職工6246人。

二、**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成效、經驗

**市現有義務教育學校47所,其中:初級中學17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在校生15849人,專任教師1480人;國小30所,在校生30593人,專任教師2344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92人。

全市下轄三個區,沒有旗縣,農區面積與人口很少,且已完全實現城鄉一體化。消除了農業戶口,農村學校基本已經融合到城區,學校建設管理與城區學校完全執行相同標準,不存在城鄉差異。

辦學體制上分三區、市直屬四塊,民族義務教育(1所蒙古族中學)和特殊教育(1所特殊教育學校)由市直屬管理,其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部歸三區政府管理,實現了以區縣為主的管理體制,管理體制順暢,責任明確,工作有序,發展良好。

**市黨委、政府一直非常重視義務教育的發展,再加上多年來經濟狀況較好,全市義務教育整體水平較高,均衡狀態良好。1996年在**自治區率先實現了盟市整體"普九"達標;率先實現了城鄉一體化,消除了農戶籍,整體改造了農村學校,實現了農村學校與城區學校一體化標準、一體化管理。率先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一直能夠享受同等待遇。近幾年,經過校舍安全工程的實施,全市所有義務教育學校的校舍條件及校園環境整體上又提升了一個檔次,校際間差距基本上得以消除。目前正在推行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和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大力推進學校設施裝置配備,將整體上提升義務學校裝備水平,實現學校辦學條件的均衡。

師資隊伍整體良好。由於市區人口較少,居住集中,全市設立一個教師培訓中心,教師培訓從機構、制度、內容、形式等各個方面形成了較完善的體系,常規繼續教育培訓、知識更新培訓、提高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以及分職能分類別的培訓均成為常態化,每位教師均能及時得到充電、提高。按照隸屬關係,市直及三區每年都有計劃地引進新畢業大學生及優秀教師充實到教師隊伍,並注重加強相對薄弱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師隊伍梯次連續,結構合理,形成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結構。根據實際,出高薪聘用部分名優校長,為薄弱學校增添力量。此外,各區還積極探索內部調整機制,制定激勵性政策,調整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經過幾年的努力,應該說全市師資隊伍水平在地區、校際間是均衡的。

注重並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嚴格落實國家規範辦學行為的有關規定,下力氣治理有關招生、收費、教學等行為。徹底消除了義務教育階段重點校、重點班;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在內,均實現了劃片、就近、免試入學;強化學籍管理,規範"小升中"分配手段和程式,遏制擇校現象也有明顯成效。所有學校均能按國家課程計劃,開齊開足課程,按學科配齊各教師,學生的入學機會,升學機會均相對公平。同時積極探索實施改革,支援薄弱學校發展,近幾年實行的將一部分高中招生計劃按比例分配到各國中的改革措施,對促進薄弱學校的提升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市整體現狀看,地區、校際間的辦學條件、師資配備、課程實施、升學機會都應該是均衡的,但是,偏失的質量觀和盲目的擇校觀製造並助推著教學質量校際間的不均衡。由於歷史的原因以及城市改造,城區居住區出現收入層次和文化層次群體差別,收入和文化層次較好居民區的學生,由於家庭教育的基礎較好,其片區學校學生成績就好一些,客觀上造成了學校質量差別,這些學校就成了群眾極力擇校的熱點,擇校又為學校間質量從輿論到事實差距的拉大,超了助推作用。儘管採取了許多遏制擇校的手段,但由於人際關係複雜性,擇校現象仍然很熱。目前,全市核心區內2所國中和3-5所國小擇校熱現象比較突出。

四、對策和建議

1.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機制需進一步完善。我國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了國務院領導下,地方負責,以縣為主,分級管理,省級政府統籌的體制後,對推動義務教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義務教育現狀看,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細化各級政府的責任。如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對義務教育投入分擔比例,各級政府制定政策的許可權。特別要強調頂層設計,對長期難以解決的,地方各級政府及基層群眾認識不統一的,關係到教育大局的,一定要強化頂層設計,出臺統一政策,標準等,如,義務教育質量的標準,義務教育均衡的標準,經費投入的標準,甚至包括考試測試標準等。

2.要強化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強調令行禁止。有關中國小生減負、規範辦學行為等規定政策已很明確,而且無疑是正確的,由於執行不徹底,基層仍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討論,廣大家長群眾認識一直提不高,各地學校執行政策一直不完全到位,學生負擔仍然很重。

3.教師職稱制度需要調整完善。中國小教師職稱實行"評聘分開"後,本意要啟用分配製,打破論資排輩的固化局面,但由於操作難度過大,各學校無法通過考核自行聘任職稱,仍然處於固化局面,不能以此調動職工積極性,出現了有些地區乾脆不開展聘任,導致大量評上職稱的無法聘任,而有些條件好的地區放大聘任職數,降低難度,又回到按資歷聘任的老路,而且出現了地區間教師待遇的不均衡。這一問題需要從頂層上研究解決。

4.義務教育財政投入機制與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是國家保障農村牧區義務教育公用經費,但對城市既沒納入保障範圍,也未做公用經費保障的政策規定標準,由於各地城市的財力不同,重視程度也不一致,城區間存在經費水平不均衡,甚至出現城市不如農村的經費水平。

二是投資結構上普遍存在不合理。多注重房舍、校園建設,對內部設施裝置的配備,更新注重不足,需要做好政策規定,對設施裝置投入要加大,並對地方政府提出要求。

三是對區縣一直以"第一個增長"即,"財政對教育的增長比例高於地方經常性的財政收入增長比例"的標準與要求已經不盡合理,地方經常性財政收入忽高忽低,而對義務教育的投入應該穩定增長。應該研究調整更細更具體要求。

四是應大力推行學校公用經費科學預決算制度。目前按生均標準撥付經費,人數少的學校顯然會因生均成本高而欠缺,應推行地區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保持一定值的基礎上,按學校執行成本給予預算安排的制度,保證各學校經費公平,有利於促進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