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開題報告(通用16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76W

開題報告 篇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字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這一新理念要求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教師絕不能漠視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

開題報告(通用16篇)

在當前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資訊社會裡,書報雜誌已經成為資訊生產、貯存、傳遞、交流的一種主要手段,成為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重要媒介。因此,近年來,有一種新的提法,即把人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稱為“第一文化”,把掌握電子計算機語言稱為“第二文化”,而“第一文化”是獲得“第二文化”的前提和基礎。可見,閱讀能力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因此,在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很有必要對高中生的閱讀現狀進行解讀。

一、高中生的閱讀現狀

1、有閱讀興趣而無閱讀習慣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目前中學生對於課外自主閱讀有一定的興趣,74%的學生則明確表示自己喜歡利用課餘時間閱讀一些有用的課外書籍。但是,在所有被調查的物件中,只有5.6%的學生養成了每天閱讀的好習慣,他們總是在每天固定的時間裡(午休或晚上睡覺前)至少閱讀半個小時以上,15.3%的學生則是每週集中花一兩個小時閱讀(大多是利用週末的時間),而79%的學生對於閱讀沒有固定的安排,看時間和心情而定,有空閒的時候就閱讀,也沒有具體的時間長短的限制。同時,還有10.7%的學生明確表示不喜歡閱讀,中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在目前仍然存在的應試教育壓力下,他們不堪繁重的學業之苦,無暇旁顧,沒有時間和精力閱讀課外書籍,那就更談不上閱讀習慣的養成了。

2、有閱讀要求而無閱讀方法

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被調查的物件都認為中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是有必要的,他們希望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獲得更多的知識,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但是隻有7.03%的學生知道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恰當的閱讀方式,其餘的學生面對著閱讀文字,只習慣於略讀或精讀,造成閱讀效率低下或閱讀興趣下降。

3、有閱讀行為而無閱讀效果

調查結果明白的顯示,我們的高中生有閱讀的需求,亦有閱讀的實際行為,但是涉及為什麼喜歡所閱讀過的這本書時,他們就基本無話可說了,因為他們大多隻是追求閱讀過程中的獵奇心理的滿足,閱讀只停留在故事情節的瞭解層面上,至於通過閱讀後得到了什麼收穫,除了情節的引人入勝還是情節的曲折離奇,而時間久了之後,情節也會漸漸地淡忘。由此發現,高中生的閱讀效果並不令人滿意。

4、有閱讀數量而無閱讀品位

我們的調查發現,目前高中生通過各種途徑已經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甚至少數高一的學生就基本上閱讀過了教育部規定的高中生課外必讀書目中的一半,但這畢竟只是少數。走進學生課堂,我們仍能發現他們的課桌上赫然擺著卡通漫畫繪圖小冊子、粗製濫造的武打言情小說、網路電腦遊戲高手、“搞笑”作品或寫當代影視歌星、媒體主持、體壇明星之類的“時尚”雜誌,甚至新生代的“另類文學作品”。我們不能全盤否定諸如此類的書籍,但我們不能不相信這個資料:33.4%的高中生沒有真正讀過一本完整的中國或外國名著,大多是通過道聽途說能知道有這個書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根本就談不上閱讀的感受了,而每一次寫讀後感之類作文時,只有去“拿來”了。但是一提及電腦遊戲、武打招式、明星逸聞趣事,他們往往就可以滔滔不絕,如數家珍般了。這些都是因為缺乏選擇與鑑別,盲目追隨“流行”,造成閱讀資源浪費,閱讀品位不高。

二、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新課程標準以及語文學科性質決定了語文這一基礎學科必須建立在“雙基”的基礎上,但又不能把“雙基”作為唯一目標,而要以“雙基”為基點,注重文化傳遞,從而影響學生的精神領域;在學習過程中薰陶學生的感情、性格、人格,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和正義感,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針對高中生的閱讀現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提高教師的閱讀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取決於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佔有何種地位。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不是重複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P68),更是給語文教師的建議,尤其是在當前課程改革的大前提下,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儘快把握新教材,搞好課堂內外,更是離不開閱讀,更是需要以讀促思,以讀養教。

(二)明確閱讀的作用

不言而喻,要學生讀和學生要讀會帶來截然不同的閱讀效果。因此,教師還必須使學生明白閱讀的作用,體會到閱讀的益處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閱讀願望,才會讓他們自然而然地積極地主動地去閱讀。

(1)積累知識

司馬遷為編《資治通鑑》,“遍閱舊史,旁採小說,簡牘盈積,浩如煙海。”屈原的《天問》一口氣提出172個問題,天文地理,博物神話,無所不涉,顯示了作者的豐富學識。要使自己淵博富有,就要認真讀書,旁學雜收,廣取博覽。華羅庚曾說:“天才在於勤奮,讀書在於積累”。可見,讀書學習是積累知識的好辦法。尤其是當今時代,新興科學、邊緣學科不斷湧現,知識不僅是學業的基礎,也是技能的催化劑,我們要吸收新概念、新知識,就要多讀書,廣納百家之言,加強知識儲備。

(2)豐富語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習語言是我們的終身任務,具有較高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尤為重要。詞彙豐富,進行口頭交流時能從容自若,善於表達,進行寫作時遣詞造句也就不會貧乏。紮紮實實的語言文字基本功是每一個現代社會的有文化的人都應該具備的,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是書面語言的寶庫,它們的語言準確、精煉、規範化,極富於表現力,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滋養。而多進行閱讀,可以豐富語言,積累詞彙。

(3)提高能力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句話說明了讀書與寫作的密切關係。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多了,“厚積而薄發”,就能對寫作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讀書能使人站得高,看得遠。思路開闊,寫文章就會得心應手;有遠見卓識,寫文章就能格調高,不至於出現陸游筆下的“恨渠生來不讀書,江山如此一句無”的情況。而當前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科技人才最基本的智慧包括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研究能力、創造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這諸多能力的培養與讀書學習是密不可分的。

(三)養成閱讀的習慣

好的習慣使人終身受益,高中生一定要努力養成好的閱讀習慣。課內閱讀方面的認真預習、聽講、複習自不必說;課外閱讀方面,可以讓學生從《語文讀本》中挑選一些他們感興趣的文章來共同賞析,一些課餘閱讀到的好文章,也可以作為對比閱讀材料,進行知識遷移;教師要充分利用網路等多種媒體,向他們推薦優秀教育網站和文學網站;一段時間之後還可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體會、閱讀推薦辦成小報形式,張貼起來,諸如此類種種良好習慣一旦形成,我相信將使學生一生受益,同時他們每日的學習也會在這種習慣支配下獲得自信心和充實感。

(四)指導閱讀的方法

“公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顯得猶為重要。以下略舉幾種對高中學生切實可行的主要的閱讀方法:

1、積累性閱讀

主要是通過在教師指導下的範文閱讀和自己廣泛的課外閱讀來進行有效的積累。通過熟讀背誦,學生既進行字、詞、句、篇等語言表達形式方面的知識積累,又進行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內容、語言知識和自然社會知識方面的積累。

2、理解性閱讀

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他們逐步在較全面、較深入理解字、詞、句、篇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這種閱讀水平的提高有一個由模仿到獨立、由單項到全面、由淺近到深刻的分析綜合的過程。

3、比較性閱讀

比較是辯證法中經常運用的分析方法,把比較法運用到閱讀教學中,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學法,即將兩種或多種材料對照閱讀,從而完成教學任務。比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知識視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比較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運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去鑑別、去欣賞,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比較可以使學生將新舊識聯絡起來,實現學習過程中的正遷移。

4、擴充套件性閱讀

擴充套件性閱讀,是指以某篇作品(或某本書)為閱讀基礎點,向有關方面擴充套件的閱讀方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擴充套件閱讀訓練對於學生拓展知識視野,啟迪思維,增強理解的深度與廣度,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擴充套件閱讀的關鍵是確定好閱讀基點與擴充套件方向。對於閱讀基點應以精讀為主,擴充套件性閱讀應根據閱讀的目的、層次、基礎等因素略讀為宜。這種擴充套件可以節選的文章為基點,向整篇(部)著作擴充套件;也可以某篇名作為基點,進一步向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充套件 ;以某篇作品為基點,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充套件;以某一作品為基點,向同一文體的其他篇章擴充套件;以某作家作品為基點,向介紹這位作家的傳記或評述性文字擴充套件 ;以某篇作品的引文為基點,向引文的(出處)原作擴充套件 ;以作品的刪節稿或修改稿為基點,向原稿擴充套件等。

5、評價性閱讀

隨著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進一步增強,對文章的閱讀評價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和提高。閱讀只有發展到這個階段,才能圓滿地達到閱讀的目的。

總之,新課程標準、新教材對語文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語文教師只有在理透教育新觀念、重視教學新教法的基礎上,勤學多思,不斷充實自己,以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大量有益的閱讀,全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讀書文化氛圍,努力開創素質教育的新局面。

開題報告 篇2

高血壓是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病患病率高達39.7%,若不及時治療常導致中風、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並可併發和促進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甚至致殘或猝死。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人們對當今發病率較高的老年人高血壓病的康復診療及護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分析了臨床護理老年高血壓患者較合理的護理方法,現報告如下。

心理護理、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

建立良好環境,增強患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念,使患者早日恢復。發病誘因:過飽飲食、便祕、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大喜大悲、焦慮、憂鬱、偏執、孤獨、情緒消沉等,會使體內兒茶酚胺釋放增多,血壓升高,心率增快,使病情加重。患者要保持情緒平衡,有針對性地對患者存在的各種思想顧慮進行心理疏導,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係,提高信任度,消除其煩惱、多疑等情緒,對高血壓的治療及併發症的出現、進展都有積極的作用。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精神因素與疾病形成的關係,教會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應急方式,學會自我心理疏導調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如血壓控制不理想,甚至有併發症或其他疾病,患者常為此感到悲觀失望、恐懼。護理員應以誠相待,需耐心深入地瞭解患者內心世界,理解患者的痛苦,並給予其關懷、鼓勵等情感援助,以消除其較脆弱的情感狀態,讓其保持平和樂觀的健康心理,要消除其信心的不足,能讓其積極的配合治療,提高自控能力以利於最終戰勝疾病。

健康知識指導

加強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併發症的處理、服藥的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進行個性化健康知識教育,並且對患者家屬進行示範、指導,針對其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防治高血壓病的基本知識,幫助他們建立起高血壓病的相關知識體系,使患者及家屬充分認識到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性,主動地建立起科學的生活習慣。鼓勵和指導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學習並掌握自我保健、自我護理和自我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壓#from 護理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範文來自本站 end#、定期檢查心、腦、腎等臟器功能及眼底狀況等。根據病情堅持長期合理用藥,以減少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提高患者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促進其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

合理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祕

合理膳食是高血壓病治療的基礎,對控制病情、預防其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意義重大。飲食原則上應以清淡、易消化、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少食多餐飲食為宜,高維生素為主。食物應多樣化,以穀類為主,常吃粗糧、淡水魚、豆製品、禽類、瘦肉、低脂乳,如:多食粗纖維多的芹菜、大白菜、西紅柿、黑木耳、香菇、芹菜、山楂、蘋果、大米等有保健作用的新鮮蔬菜、水果食品,適當增加海產品及含鈣高的食物。忌暴飲暴食,適量飲水,戒菸、限酒,保持大便通暢。

運動作息護理

積極適當參加有氧運動,結合血壓的變化及自覺症狀,選合適的運動方式及運動強度,要量力而行。運動方式可以採用比如步行、慢跑、打太極拳、放鬆療法等,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根據患者的自身狀況、在運動中和運動後的感覺,應採取適度的運動量,比如:肥胖者可適當加大運動的強度。避免劇烈的運動後,引起交感神經異常興奮,致使血壓劇增而發生心腦血管意外。鍛鍊過程中,除了自身加強安全意識外,最好同人結伴,防止碰傷、跌倒等事故。清晨交感神經處於興奮時期,血壓易於波動,因此患者起床時應緩慢,先清醒會兒,然後再逐步起床,以防止腦供血驟然下降致暈倒而摔傷。首先可以讓患者幹適度的家務活,鼓勵其參社會活動,如根據其情趣培養個人愛好,如書法、種花、養鳥等;指導其制定個體化作息時間表,睡眠時間要足,以保持運動與休息平衡。

藥物護理

用藥原則是:控制劑量,緩慢降壓、堅持長期用藥,即由小劑量開始,逐漸增量。由於老年人多合併有心、腦、腎等器官動脈硬化性疾病,機體整體的迴圈調節機能差,加之機體的總體液量減少,治療時易出現降壓過度,要平衡機體內環境。為此,老年高血壓患者,藥物劑量應從青壯年用量的1/3~1/2開始,通過觀察其反應逐漸加量,2~3個月後收到滿意效果即可。根據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律呈雙峰、雙谷的動態變化,其用藥時間最好在6:00、14:00、22:00;同時,考慮不同降壓藥物的作用機理。另外,應讓患者及家屬知曉所服藥物的注意事項、不良作用,以便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另外,鼓勵患者發揮自身潛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軀體痛苦和心理壓力,促進其身心的健康。即使血壓降至正常範圍,也不能擅自停藥,應及時的與醫生取得聯絡,讓其給調整用藥及劑量,以防止停藥後血壓驟然升高,致使病情反覆。如果血壓突然變化很大,很容易導致心、腦、腎等的靶器官損傷。應指導患者遵醫囑用藥。

討論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WTO老年高血壓標準:年齡60歲以上人群,在休息狀態下收縮壓≥14mm 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張壓≥9mmHg.老年高血壓患者是常見的代謝失常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積極防治高血壓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應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指導,儘量避免高血壓誘發因素,配合臨床治療來更好地穩定血壓,防治惡化,最終達到健康護理的目的。

高血壓病是一種全球性的慢性疾病,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康復護理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它要求護理工作人員不僅要有相關理論知識和相應的臨床經驗,還要充當起教育者的角色,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進行健康教育,以促進老年高血壓患者早日康復。另外,要在合理服藥的同時,也要積極治療原發病,注意以遺傳傾向;另外,指導患者做好日常保健,以達到最佳的療效。醫學的發展已證明了高血壓病除了生物學的遺傳因素外,與心理-社會因素有著密切聯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日漸增多,我國將進入老年化社會。因此,護理工作要從患者的生理、社會與心理等多方面進行護理醫學|教育網整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提倡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改進膳食結構,防止肥胖,提倡戒酒、戒菸、並從兒童時期開始預防高血壓。控制高血壓,應當進行觀念更新和戰略轉變,樹立以預防為主,加強心理護理的觀念,把工作重心前移,從以醫療為重點轉向以預防保健、加強心理護理為重點,普遍提高人群的健康知識和保健意識,最終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開題報告 篇3

1.本課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研究目的:

張愛玲與電影有過長期親密的接觸,在小說寫作中創造性地化用了電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組合帶有豐富的視像性和表現力。文字以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為切入口,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意義:

本文通過對張愛玲中短篇小說出現的恐怖電影式鏡頭進行解析,試圖在體會張愛玲語言的“現代性”的基礎上,嘗試性地提出1種獨特的審美方式,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張愛玲小說的表現手法。

2.本課題的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表現手法的研究主要從小說的電影畫面感、電影造型、電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張愛玲作品對電影藝術手法的借鑑技巧:

(1)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畫面感:《猶在鏡中——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造型:《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申載春);《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張江元);《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鑑》(屈雅紅)等;

(4)研究張愛玲小說的死亡意識: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等 國外研究現狀:

海外研究對張愛玲的研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標等人對她作品的介紹與評述”“第2階段1985年至今,輻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華文文學的影響研究分析和評價”。1995年9月後,她在美國辭世後,海外學者多運用西方現代文藝理論來剖析。

3.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研究內容:

張愛玲的小說映照了1個陰陽不分、鬼氣森森的世界,恐怖鏡頭繁複繽紛,在她的作品裡以人擬鬼,她筆下的人物均飄蕩在淒冷荒涼的宿命軌道上。本文嘗試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根據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在學術界既有研究資料的基礎上,從張愛玲小說、相關的研究書籍及其評論等出發,分析整理資料,從場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對張愛玲小說當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研究、闡釋。 畢 業 論 文(設 計)開 題 報 告

4.本課題的實行方案、進度及預期效果

方案、進度:

20xx年11月—20xx年2月初:收集資料。重讀作品,確定論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 20xx年2月—20xx年3月中旬:在老師的指導下,擬定寫作提綱和開題報告。

20xx年3月—20xx年4月:論文修改。聽取老師意見,撰寫論文初稿,並交指導老師評審。

20xx年4月——:定稿。

預期效果:

本文結合恐怖電影的表現手法,通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方法對張愛玲小說中出現的恐怖鏡頭進行闡釋,嘗試更近距離地感受張愛玲藝術感覺的細微獨特之處,並且在此基礎上揭示張愛玲小說所蘊涵的悲劇感和死亡意識。

5.已查閱參考文獻:

書籍:

1、張愛玲,《張愛玲全集》【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xx年6月第1版。

2、金巨集達,《華麗影沉》【C】。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3、張新穎,《20世紀上半期中國文學的現代意識》【M】。北京:3聯書店,20xx年12月第1版。

4、宋家巨集,《走進荒涼——張愛玲的精神家園》【M】。廣州:花城出版社,20xx年10月第1版。

5、李稚田,《第3類時空》【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xx年1月第1版。

6、吳戰壘,《電影欣賞》【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7、陳衛平,《影視藝術鑑賞與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8、聶欣如,《型別電影》【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 學術論文:

1、何文茜《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技巧》,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20xx年第5卷第4期第51頁。

2、 李祥偉《“醜”趣———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象》,學術論壇, 20xx年第6期第140頁。

3、 李祥偉《論張愛玲小說中的死亡意識》,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報,20xx年第4期第38頁。

4、張江元《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手法》,涪陵師範學院學報, 第26卷第4期,第54頁。

5、屈雅紅《張愛玲小說對電影手法的借鑑》,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6卷第6期,第33頁。

6、何文茜《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造型 》,石家莊師範專科學校學報, 20xx年02期,第39頁。

7、何蓓《猶在鏡中 —論張愛玲小說的電影感》,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xx年第30卷第4期第40頁。

8、申載春《張愛玲小說的電影化傾向》,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20xx年第19卷第5期第12頁。

9、吳曉,封玉屏《電影與張愛玲的散文寫作》浙江社會科學報, 20xx年第1期第204頁。

開題報告 篇4

1、選題目的、意義。

蟻群演算法是一種基於種群的啟發式搜尋演算法,由Dorigo M等人首先提出。很多研究已經證明,蟻群演算法具有很強的發現好解的能力,這是因為該演算法不僅利用了正反饋的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進化程序,而且是一種本質並行的演算法,不同個體之間不斷地進行資訊的交流與傳遞,從而能夠相互協作,有利於發現較好的解。蟻群演算法定義的這種分散式問題求解模式能夠將問題求解的快速性,全域性優化特徵及有限時間內答案的合理性結合起來,所以引起了許多研究者的注意。

通過相關的研究工作,目前蟻群演算法的應用領域已由當初單一的TSP領域滲透到了多個應用領域;由解決一維靜態優化問題發展到解決多維動態組合優化問題;由離散域範圍內研究逐漸拓展到連續域範圍內的研究。具體被應用於包括機器人系統,影象處理,製造系統,車輛路徑規劃,通訊系統,工程設計以及電力系統在內的多種場合,還解決了實際系統中的資源規劃,運動規劃,資料分類等問題。

這種新興的仿生優化演算法展現出勃勃生機,並已成為可與遺傳演算法相媲美的仿生優化演算法.。

2、國內外研究綜述及本人對綜述的評價。

對蟻群演算法的研究雖然剛剛起步,但初步的研究結果已顯示出該演算法在求解複雜優化問題(特別是離散優化問題)方面的優越性。蟻群演算法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研究和注意。

從當前可以檢索到的文獻情況看,研究和應用蟻群優化演算法的學者主要集中在比利時,義大利,英國,法國和德國等歐洲國家。日本和美國在這兩年也開始啟動對蟻群演算法的研究。我國最早研究蟻群演算法的是東北大學張紀會博士和徐心和教授.目前,蟻群優化演算法在啟發式方法範疇內已逐漸成為一個獨立的分支。

儘管蟻群優化的嚴格理論基礎尚未奠定,國內外的有關研究仍停留在實驗探索階段,但從當前的應用效果來看,這種新型的尋優思想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更多深入細緻的工作還有待於進一步展開。

3、研究內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題。

研究內容:

1.基本蟻群演算法及其改進演算法(蟻群系統、最大-最小蟻群系統)

2.蟻群演算法在控制系統(滿意PID控制器引數優化、非線性方程組的求解、Wiener模型引數辨識)中的應用 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難題:

1. 蟻群演算法引數選擇很重要,選擇不當的話會出現搜尋的過早停滯

現象或陷入區域性最優問題。

2. 蟻群演算法對非線性系統辨識中對 輸入訊號的選擇是一個難點。

4、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與創新之處。

擬採取的研究方法:將滿意PID控制器的引數優化問題,非線性方程組的求解問題,Wiener模型引數辨識問題都轉換為求最優的問題,利用蟻群演算法求解最優問題。

特色與創新之處:一般PID控制器引數的優化的被控物件的引數是一定的,滿意PID被控物件給出的則是引數區間;蟻群演算法是一種新的並行優化演算法,它有高度適應性,較強魯棒性且高效的優點,在組合優化問題中,蟻群演算法的優化效能好於遺傳演算法等。用蟻群演算法解決一些傳統的方法難以解決的問題,有研究價值。

5、現有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現有研究條件:

張巨集立老師提供了些書籍資料,自己也已蒐集了一些相關技術資料。學院也為了我們配置了效能良好的計算機還有MATLAB模擬平臺。 可能存在的問題:

1. 蟻群演算法引數選擇很重要,選擇不當的話會出現搜尋的過早停止現象或陷入區域性最優問題。

2. 蟻群演算法對非線性系統辨識中對輸入訊號的選擇是一個難點。

6、預期的結果。

1.提出了一種基於蟻群演算法的滿意PID控制器引數優化的方法。

2.提出了一種基於蟻群演算法的求解非線性方程組的方法。

3.提出了一種基於蟻群演算法的Wiener模型辨識的方法。

開題報告 篇5

當今是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資訊時代,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和創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證。因此,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設了包括研究性學習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

國家教育部對基礎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其目標就是:著重培養學生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創造性學力,主要是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形成掌握與運用知識、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學習態度和發現,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及其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又提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而校經過幾個月籌備工作,今天正式開題了。我受學校校長委託,代表學校課題作開題報告,請同學研究討論。

1、什麼是研究性學習?為什麼在高中課程設定研究性學習課程?

答: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設定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作為一門課程,研究性學習應當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呢?

答:研究性學生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一是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二是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四是學會分享與合作。五是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六是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學習納入必修課,這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突破,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具有哪些特點?

第一個是開放性。第二個是探究性。第三個是實踐性。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生較大變化。那麼,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實施和組織呢?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後,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蒐集和分析資訊資料。學生應瞭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誌、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資訊資料;要學會判斷資訊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資訊資料間的關聯;最後綜合整理資訊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同學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

5、研究性學習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老師指導作用該如何發揮?

答: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6、評價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那麼,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評價?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具有哪些特點?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答: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習的過程,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並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採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第一個特點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第二個特點是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比較廣泛教育資料的背景下所開展自主的、開放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學校應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網路以及具有專長的教師等校內現有教育資源。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援,開發和利用當地教育資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專業技術部門(包括農村衫技術研究與推广部門)的人力資源和研究資源,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直接體驗,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要通過評價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才能,學會尊重和欣賞他人,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地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學校必須加強組織和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校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絡,共同負責學生在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工作,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群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幫助學校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落實課程計劃中的相關要求。

一、設定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設定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機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侷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並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本站 網整理該文章……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資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取得資訊,學會整理與歸納資訊,學會判斷和識別資訊的價值,並恰當的利用資訊,來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和人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瞭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於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於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提出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

(三)實踐性。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絡,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四、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一)因地制宜,發掘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把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助於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於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以及社會責任感,有利於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較強的探索動機和創造慾望。

(二)重視資料積累,提供共享機會。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為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求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所獲取的資訊、採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體驗和取得的成果,對於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後的各屆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借鑑作用。

(三)適應差異,發揮優勢。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型別區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留有足夠的餘地。

五、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型別

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專案(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型別。

專案(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專案的設計兩種型別。前者如一次環境保護活動的規劃,後者如某一裝置、設施的製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於一種型別,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型別。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工協作。

開題報告 篇6

[1]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型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式化管理的需要應運而生的。開題報告一般為表格式,它把要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

開題報告包括綜述、關鍵技術、可行性分析和時間安排等四個方面 。

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型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

開題報告是由選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即"開題報告內容"),向有關專家、學者、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後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採用"德爾菲法"評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門綜合評議的意見,確定是否批准這一選題。開題報告的內容大致如下:課題名稱、承擔單位、課題負責人、起止年限、報名提綱。報名提綱包括:

(1)課題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和有關文獻資料的主要觀點與結論;

(2)研究物件、研究內容、各項有關指標、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進行試驗性研究);

(3)大致的進度安排; (4)準備工作的情況和目前已具備的條件(包括人員、儀器、裝置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裝置和儀器(用途、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價格等); (6)經費概算;

(7)預期研究結果;

(8)承擔單位和主要協作單位、及人員分工等。

同行評議,著重是從選題的依據、意義和技術可行性上做出判斷。即從科學技術本身為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2]如何撰寫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論文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提綱);論文計劃進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內容是“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在撰寫時可以先寫這一部分,以此為基礎撰寫其他部分。具體要求如下:

1.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

明確提出論文所要解決的具體學術問題,也就是論文擬定的創新點。

明確指出國內外文獻就這一問題已經提出的觀點、結論、解決方法、階段性成果、„„。 評述上述文獻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論文準備論證的觀點或解決方法,簡述初步理由。

你的觀點或方法正是需要通過論文研究撰寫所要論證的核心內容,提出和論證它是論文的目的和任務,因而並不是定論,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結果。開題報告的目的就是要請專家幫助判斷你所提出的問題是否值得研究,你準備論證的觀點方法是否能夠研究出來。

一般提出3或4個問題,可以是一個大問題下的幾個子問題,也可以是幾個並行的相關問題。

2.國內外研究現狀

只簡單評述與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密切相關的前沿文獻,其他相關文獻評述則在文獻綜述中評述。基於“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部分內容重複。

3.論文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簡介論文所研究問題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簡單明瞭地指出論文所要研究解決的具體問題。

簡單闡述如果解決上述問題在學術上的推進或作用。

基於“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提出,允許有所重複。

4.論文研究主要內容

初步提出整個論文的寫作大綱或內容結構。由此更能理解“論文擬研究解決的問題”不同於論文主要內容,而是論文的目的與核心。

[3]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的格式(通用)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型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說清楚,應包含兩個部分:總述、提綱。

1 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資料等等。

2 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採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3 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中應包括相關參考文獻的目錄

4 要求

開題報告應有封面頁,總頁數應不少於4頁。版面格式應符合以下規定。

開題報告 篇7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主要是給指導委員會闡明你的碩士論文將要寫什麼以及為什麼要寫和如何寫的問題。這裡有幾個方面:

第一,你要寫什麼

這個重點要進行已有文獻綜述,把有關的題目方面的已經有的國內外研究認真介紹一下(先客觀介紹情況,要如實陳述別人的觀點),然後進行評述(後主觀議論,加以評估,說已有研究有什麼不足),說現在有了這些研究,但還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選題將要探討的問題。由於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碩士論文要寫什麼是根據文獻綜述得出來的,而不是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如果不做綜述,很可能你的選題早被別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為什麼要寫這個

這個主要是說明你這個選題的意義。可以說在理論上,你發現別人有什麼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論價值了。那麼你要說清楚你從文獻綜述中選出來的這個題目在整個相關研究領域佔什麼地位。這就是理論價值。

然後你還可以從實際價值去談。就是這個題目可能對現實有什麼意義,可能在實際中派什麼用場等等。

第三,如何寫

在開題報告裡你還應當說清楚你選了這個題目之後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有了問題,你準備怎麼去找答案。要說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時,重點闡述你 要用什麼方法去研究。如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問卷法、定量研究、實驗研究、理論分析、模型檢驗等等。

在上述三個方面中間,文獻綜述是重點。沒有文獻綜述,你就無法找到自己的題目,也不知道這個題目別人已經做得怎麼樣了,所以你要認真進行綜述。當 然,綜述的目的還是引出你自己的話題,所以不能忘記評述喲。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的基本結構大致可以包括這樣幾個部分:

1、前言

簡單介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問題的意義以及一些核心概念界定。

2、文獻綜述

應該是報告的重點。要將跟你的研究問題相關的研究現狀都給予綜述。一般可以採用由寬到窄的綜述方法。就是逐漸FOCUS DOWN到你的問題上去。基本的格式是:主要觀點綜述歸納起來予以介紹之後加以評述,說明有那些研究上的不足和空白點。有了這些不足和空白點就可以提出你的問題了。你的研究就是要解決這其中的某個空白點和不足的。所以,文獻綜述的最後應當是你的研究問題。

3、基本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

你通過文獻綜述提出了問題之後,你要設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大概的思路是什麼?如何解題?如何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為什麼要這樣的方法去找答案?

4、大致的提綱構想

最後,可以在你的報告裡簡單提出一個論文提綱來就可以了。如果這個提綱 你沒有辦法做,你可以介紹一下你已經有的研究準備和前期研究成果,以及今後的大致時間安排。 這樣,你通過以上四個方面就基本可以給別人說清楚你的學位論文要做什麼事情了。 另外,在做文獻綜述的最常犯的錯誤有:

1)不能做到NARROW DOWN。文獻綜述要從大處著手,但最後要FOCUS到你的研究問題上去。所以是一個NARROW DOWN的過程。而常見的不正確的 文獻綜述方法就是把有關領域泛泛地進行綜述。

2)只有列舉沒有綜述。文獻綜述要對相關研究進行整合,不能老是列舉張__發現__,李__認為__,王__主張__。要根據所蒐集到的研究文獻,做出相應的歸納。

3)過多主觀評論。文獻綜述是客觀介紹跟你的研究問題相關的研究現狀,所以 應該客觀地展示。主觀評論可以專門放在“已有研究的不足”裡進行表述。

開題報告 篇8

1.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概況和文獻綜述:

雖然"i have a dream"是美國民權運動領袖馬丁 路德 金的著名演說,而且西方文體學也早已在二十年代初發展起來,但是到目前為止國外還沒有人對這篇演說進行過文體分析.而在國內,倒有一些人對此演說進行過文體分析.在國內的一些分析裡,主要是對這篇演說的修辭技巧進行分析.也有進行比較全面的文體特徵敘述的文章.但是嚴格來說這些文章並不算得上是真正的文體分析.因為它們都只是僅僅羅列了該演說的問題特徵,並沒有對這些特徵作出必要的解釋和說明,更沒有把演說的主題和文體特徵結合起來.因此,讀者只知道其文體特徵而不明白其中的作用.這並不能幫助讀者理解演說更深層的含義.目前國內對"i have a dream"的文體研究也是寥寥可數.主要有以下幾篇:《〈我有一個夢想〉文體分析》從文體學的角度對這篇演講詞從語音,措辭,修辭幾方面作些探討,《政壇傑作 文壇珍稀——剖析〈我有一個夢想〉的文學修辭》略談應如何學習這篇演講詞的文學修辭,《解讀一個夢想——析馬丁 路德 金"i have a dream"》一方面說明了金深刻的思想理念,另一方面分析了此演說詞高超的藝術手法,主要是修辭手法.

2.研究課題的科學依據及意義(教育科學/語言文化/文學的理論和實際意義,研究水平和發展方向,研究特色及創新等):

(1)科學依據:本文所依據的理論主要包括文體學的理論,語言學的理論以及和演說有關的理論.在文體學裡面,主要應用文體學的有關定義和研究方法;在語言學裡主要運用語音學,詞彙學,句法學和語義學的有關定義和方法.另外也瞭解了一下演講詞的特徵等.

(2)研究意義:首先讓讀者明白比較正宗的文體分析是怎樣進行的.其次,通過深入淺出的文體分析來讓讀者體會該演講詞的豐富的含義和深遠的影響.再次,讓讀者更深刻地瞭解演說這門藝術及其普遍的文體特徵,並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它

(3)研究特色:本文著重對文體特徵的分析和說明,並把文體分析和演說詞的主題結合起來說明兩者之間的聯絡

3.論文的機構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難點:

(1)論文提綱

1,引言(介紹馬丁 路德 金本人,介紹演講詞"i have a dream",介紹美國黑人民權運動以及馬丁 路德 金在其間的作用)

2,理論綜述

3,本課題目前國內外研究概況回顧和本文的研究特色.

4,演講詞和主題介紹

5,對"i have a dream"進行文體分析

5.1 語音

5.1.1 sound patterning

full form

alliteration

5.1.2 stress patterning

5.2 詞彙

5.2.1 formal words

5.2.2 informal words

5.3 句法

短句的作用

5.4 語義—修辭

5.4.1 simile

5.4.2 metaphor

5.4.3 parallelism and repetition

5.4.4 quotation

5.4.5 antithesis

5.4.6 pun

5.4.7 several rhetoric in a sentence

6. 總結(總結以上各項文體分析對錶達主題和達到演說效果的作用,說明該演說詞如何實現語言的三大功能)。

開題報告 篇9

當今是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資訊時代,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是提高民族整體素質和創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民族凝聚力可靠保證。因此,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增設了包括研究性學習在內的綜合實踐活動。

國家教育部對基礎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其目標就是:著重培養學生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創造性學力,主要是通過情感體驗和探究實踐,形成掌握與運用知識、永不滿足、追求卓越的學習態度和發現,提出問題、研究、解決問題創新意識、學習能力,及其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又提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課程。而校經過幾個月籌備工作,今天正式開題了。我受學校校長委託,代表學校課題作開題報告,請同學研究討論。

1、什麼是研究性學習?為什麼在高中課程設定研究性學習課程?

答: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設定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作為一門課程,研究性學習應當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呢?

答:研究性學生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一是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二是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四是學會分享與合作。五是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六是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研究性學習納入必修課,這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突破,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具有哪些特點?

第一個是開放性。第二個是探究性。第三個是實踐性。

4、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點,教育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互動的形式都要發生較大變化。那麼,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實施和組織呢?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三種類型: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

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實踐體驗階段和表達交流階段。

在確定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以後,學生要進入具體解決問題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形成一定的觀念、態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階段實踐、體驗的內容包括:

(1)蒐集和分析資訊資料。學生應瞭解和學習收集資料的方法,掌握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誌、問卷等獲取資料的方式,並選擇有效方式獲取所需要的資訊資料;要學會判斷資訊資料的真偽、優劣,識別對本課題研究具有重要關聯的有價值的資料,淘汰邊緣資料;學會條理、有邏輯地整理與歸納資料,發現資訊資料間的關聯;最後綜合整理資訊進行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

(2)調查研究。學生應根據個人或小組集體設計的研究方案,按照確定的研究方法,選擇合適的地方進行調查,獲取調查結果。

(3)初步的交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同學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的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

5、研究性學習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老師指導作用該如何發揮?

答: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6、評價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環節,那麼,研究性學習應當如何評價?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具有哪些特點?研究性學習的評價應當遵循哪些原則?

答:評價的內容與方式必須充分關注學習態度,重視學習的過程與方法,重視交流與合作,重視動手實踐。強調對知識技能的應用,強調學生親身參與探索性實踐活動並獲得感悟和體驗,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因此,要採用形成性評價的方式,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要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研究性學習評價的第一個特點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第二個特點是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研究性學習評價的內容通常涉及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態度。二是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的體驗情況。三是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況。四是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情況。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比較廣泛教育資料的背景下所開展自主的、開放的、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學校應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實驗室、計算機網路以及具有專長的教師等校內現有教育資源。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援,開發和利用當地教育資源,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學術團體、專業技術部門(包括農村衫技術研究與推广部門)的人力資源和研究資源,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創造條件。

對研究性學習的評價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法、手段的多樣性,特別關注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直接體驗,把對學生的評價與對學生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要通過評價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才能,學會尊重和欣賞他人,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必須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地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和實踐活動。學校必須加強組織和管理工作,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強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學校加強與學生家庭、社會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絡,共同負責學生在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的安全工作,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群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幫助學校有效地實施研究性學習,落實課程計劃中的相關要求。

一、設定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設定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機會,促使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侷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並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研究性學習通常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本站 網整理該文章……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資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取得資訊,學會整理與歸納資訊,學會判斷和識別資訊的價值,並恰當的利用資訊,來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和人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踐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瞭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於實踐方面,也可能偏重於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入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二)探究性。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提出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

(三)實踐性。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

四、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設計

(一)因地制宜,發掘資源。選擇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注意把對文獻資料的利用和對現實生活中“活”資料的利用結合起來。要引導學生充分關注當地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活環境,從中發現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把學生身邊的事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有助於提高各地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可行性,有利於培養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以及社會責任感,有利於學生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保持較強的探索動機和創造慾望。

(二)重視資料積累,提供共享機會。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為學生的主動探究、自主參與和師生合作探求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師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所獲取的資訊、採用的方法策略、得到的體驗和取得的成果,對於本人和他人,以及以後的各屆學生,都具有寶貴的啟示、借鑑作用。

(三)適應差異,發揮優勢。不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在內容和方法上是有層次差異和型別區別的,因而在學習目標的確定上可以各有側重,在內容選擇上可以各有特點。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具體條件,自主選擇研究課題留有足夠的餘地。

五、研究性學習的實施

(一)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型別

依據研究內容的不同,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兩大類:課題研究類和專案(活動設計類)。

課題研究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主要目的,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型別。

專案(活動)設計以解決一個比較複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專案的設計兩種型別。前者如一次環境保護活動的規劃,後者如某一裝置、設施的製作、建設或改造的設計等。

一項專題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屬於一種型別,也可以包括多種研究型別。綜合性較強的專題,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內容,需要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參加者之間的工協作。

開題報告 篇10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當前,應試教育的傾向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紮紮實實 的現象還普遍存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基本權利,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 如何紮實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真正從人的生命成長、終身發展的高度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是每一所學校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動中,學校及教師希望用準確的語言影響學生,用優美的環境教育學生,用豐富的活動培養學生。 影響 教育 培養 基本上都是外力的作用,我們卻忽略了教育是兒童自身內部的活動,學生自身內部會發展自己,完成學習活動。兒童是有生命的、完整的人,不像布料、牙齒那樣可以裁剪、打磨,我們所做的全部都要通過兒童自己去最後完成,這似乎有點無奈。然而,一旦我們醒悟這一過程的必然性,就會明白教育過程的主人和主力,原來是兒童自己,我們只不過是兒童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和僕人,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很不容易認識到我們所處的真實地位。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認為自己就是教育教學過程的主人,而今天,我們卻認識到了這種判斷並不符合實際,而且,時代進步、社會發展、教育內部問題的累積、學生生存狀態的改變,使我們遲早都要說破這樣一個事實。當然,說破的目的是改變。我們需要把為教者設計的教育轉變為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把師本教育轉變為生本教育,這是一個重大的策略性的教育轉變,是帶有體系意義、根本意義的轉變。

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 是我校的辦學宗旨。我們學習了生本教育的有關理論,並親自參與聽課,親身感受了生本教育的無限的生命活力。發現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學生表現出來的是全身心的投入,那種積極、歡樂、優質、高效的課堂學習,以及他們優秀的考試成績,都使我們十分振奮。無論是他們的學習狀態,還是他們良好的精神風貌,或是學生在課堂中的語文素養和數學思維水平的精彩展現,都使許多聽課者、聽報告者激動不已。

正是基於以上問題的思索,我們把生本課堂課題研究作為我校的龍頭課題進行研究,希望能探索出一條真正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定基礎的課堂教育方式方法。必須強調的是,生本課堂改革既是教育思想的改革,同時也是教育技術的改革。

二、生本教育理念簡介

生本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實踐中充分體會到教育的真諦,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和兒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發展。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

生本教育主張:教育應實現由 師本教育 向 生本教育 的轉變,即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展。

生本教育的兒童觀:人的起點非零,人擁有其自身發展的全部憑藉,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的、思維的、學習的、創造的本能,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藉助於學生的本能力量的調動,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

生本教育的教師觀: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 縴夫 。教師在教學中要儘可能 不見自我 ,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點轉變為知識的 靈魂與線索 ,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

生本教育的教學觀: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生本的課堂是區別於考本、本本、師本的,是區別於短期行為的、分數的課堂,是人的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生本教育鼓勵先做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的多種方式的自主合作學習。

生本教育提出,比 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更為基礎的是發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認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主要標誌,學生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發展感悟,積累的意義也在於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評價觀:生本教育提倡減少學習成長期的頻繁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課任老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削弱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 為而不爭 。到了現實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成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和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認為,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勞動產生自然素樸的美德,產生素樸的德行。當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學中飽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進入學生本體,從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課堂教學成為最自在、樸素的無形的德育過程。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1、 以學生髮展為本 在西方教育的理念中早有提倡或研究,但將此理論用於課堂教學也尚在探索中,如杜威提出 兒童中心說 並引起了教學改革的浪潮,自19世紀以來,西方各國已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實驗,已形成一種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極為輕鬆的課堂教學,但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卻非常不夠,不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2、自素質教育提倡以來,教育理論界對傳統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批判,推動了學校教育的教學改革,如 愉快教學 情境教學 等都體現了生本教育思想。生本教育實驗在廣州率先開展以來,目前在全國各地的許多學校的實踐取得巨大成就,它倡導教育者要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學生,體現人之生命創造力的神奇和美好。學生學習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產生快樂,產生素質,產生成績,使素質教育取得了可執行的良好動力機制,破解了困擾多年的難題,為教育改革與發展打開了一條成功之路。

3、素質教育呼喚創新人才的培養。21世紀教科文研究組織的專家們提出:教育必須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把沉睡在每個學生身上的潛能喚醒,並且啟用起來。在教學中,不但要重視學生學科知識的傳授,而且要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其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課堂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引導激發學生對學科或某個領域的研究興趣,而不只是完成現成學科知識的傳播,進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力爭培養新時代的 好才、高才和尖才 。

4、廣東省教科所郭思樂所長也認為,提倡素質教育,就要把當前的師本教育體系轉變為生本教育體系,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地去發展、去創新,並努力使教育立足於可持續發展上,順應教育特徵,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動性,讓學生在自己的摸索中前進,從中獲取的知識才是最寶貴的。於是,他提出了一系列生本教育的新觀念,如價值觀:一切為了學生;倫理觀:高度尊重學生;行為觀:全面依靠學生。教師觀:教師應是學生生命的 牧者 ,而不是拉動學生的 縴夫 。教學觀: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自主學習。學生觀: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藉助於學生本能力量的調動,能夠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德育觀:以學生美好的學習生活作為德育教育的真正基礎,學生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建樹是通過學生的內化來實現的。

5、本專案研究將充分發揮我校資訊教育技術方面的優勢,將多媒體網路引進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運用網路進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學習,真正實現學習的自主化、個性化、協作化和多元化,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專案研究不僅涉及到語文、數學、英語等主要學科,而且包括了音樂、體育、美術、科學、思品等所有學科,其改革面之廣、其研究的深入也是本專案的一大特色。

四、本課題的理論意義:

本課題以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以及廣東教科所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論為依據,立足於現代知識經濟社會,著眼於為未來培養具有主動性、自主性、創造能力的人才。本課題立足生本教育理論,將生本教育理論運用到國小課堂教學中,力圖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克服其存在的問題,探索最佳的課堂教學結構,對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五、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問題

(1)對國小課堂教學中以生為本的具體理解與認識:

(2)在對以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理解與解釋的基礎上構建各學科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3)結合我校的課堂教學實際,對構建的新型課堂教學結構進行進一步的調整與完善。

六、研究方法

通過 小組合作、先做後學、先學後教 的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創設能適合學生自由表達、自主及自信地參與、主動學習的情境,著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以期促進學生全面、和諧、主動、持續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同時採取例項教學法、觀察及情景法、合作討論法、經驗總結等研究方法,努力實現由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現代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模式的過渡。

七、組織機構

(一)課題領導小組

組 長: 張隨鄂

副組長: 閆紅蓮 李榮華

骨幹成員:王玉芳、劉 偉、鄭如紅、黃偉鋒、韓旭輝、張俊生、張 楠、戴剛毅、劉運金、王 靜、黃慶華、左玉霞、鄒玉萍、王轉運、吳 華、閆改桃、彭 宇、朱秀梅、張繼紅、米德新、韓俊麗、李波 、鄭 輝、任玉淑、陳 萍

(二)子課題組織機構

每個教研組要在學校總課題的基礎上申報子課題,以各教研組的子課題為基礎,進行生本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實驗與總結。

具體子課題組織機構如下:

語文學科子課題組:組長:黃偉鋒 ;副組長:韓旭輝;組員:全體語文教師

數學學科子課題組:組長:鄭如紅;副組長:張俊生;組員:全體數學教師

英語學科子課題組:組長:韓俊麗;組員:全體英語教師

綜合學科子課題組:組長:劉偉;副組長:張楠;組員:全體綜合學科教師

(備註:承擔多學科教學任務的教師,可以選擇一門學科參與課題研究)

八、實驗過程

(一)準備階段(20xx年4月 20xx年9月)。

1.課題的申報立項。

2.負責人制定研究方案。

3.成立課題研究組織。

4.明確課題研究規範和課題組成員各自的任務。

5.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相關理論和研究方法。

6.現代教學技術裝置,電腦、資訊網的設定與準備。

(二)實施階段(20xx年10月 20xx年12月)

1. 構建生本理念下的教師群體,深入學習相關理論,以理論指導課題實踐。

2.加強實踐指導,組織課例研討,引導實驗。

3.觀測學生主體意識、個性特點與創新思維的發展,做好階段性的調查統計。

4.撰寫教學反思、階段性總結,不斷調整策略,深化提高。

(三)總結階段(20xx年1月 20xx年7月)

1.撰寫並修改課題研究報告。

2.研究成果歸類整理。

3.上報專家對研究成果進行鑑定評估。

九、預期成果

1.文字類成果:

(1)實驗結題報告;

(2)教師研究論文集、教師案例集;

(3)學生作品文集等。

2.音像製品類成果:

(1)生本課課例光碟;

(2)生本教育活動圖片;

3.學生髮展類成果:

(1)學生、家長調查問卷;

(2)學生髮展表現的物化成果。

開題報告 篇11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臨床觀察及內科護理實踐。方法:對20xx年l0月~20xx年10月選取245例COPD患者進行嚴密地臨床觀察及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臨床表現,及時向醫生彙報並實施相應的臨床內科護理措施。結果:通過嚴密的內科護理,COPD患者咳嗽、咳痰、氣短症狀減輕。結論:通過臨床護理,患者緩解和控制了症狀,體力活動能力有所提高,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xx)10-223-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是以氣流受阻為特徵,反覆咳嗽、咳痰、氣促和呼吸困難為主要症狀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氣道阻塞進行性發展,呈不完全可逆性,可伴有氣道高反應性。通過我科20xx年l0月~20xx年10月收治的2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護理,取得很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患者245例,男136例,女109例,年齡61~82歲,平均年齡(72.07 6.04)歲。病程為7~27d,平均病程為 (13.6 5.9)d。有吸菸史20例,目前仍吸菸者12例。全部病例按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學組提出的)診治標準。

方法

口頭指導通過與病人及其家屬交談,瞭解病人存在哪些知識需要,分階段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屬在疾病的康復過程中獲得豐富的知識。

書面指導將病人所需要的健康知識以書面形式印發給病人,讓病人隨時隨地得到健康指導。

護理措施

舒適、整潔、安靜的環境有利於疾病的恢復把患者安置在陽光充足、空氣新鮮的病室裡,每天進行室內通風1次,每次30min,避免對流,同時注意保暖。周闈環境去除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味,以防刺激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難。

舒適的體位慢性阻塞性怖疾病合併有心功能不全引起的呼吸困難時,取端坐位。當病情穩定、呼吸困難減輕後取半坐臥位。由於患者活動受限,應加強翻身,以防區域性面板受壓過久,引起褥瘡,必要時可睡充氣床墊。

心理護理由於COPD反覆發作,遷延不愈,患病時間較長,醫療經費較大,家庭負擔重。使患者產生焦慮、煩惱、渴求、緊張、恐懼、多疑敏感抑鬱悲觀等心理反應,表現為心煩、氣急、胸悶、心悸、納差、失眠等我們採取了相應的護理措施:對新人院患者熱情接待,詳細的入院介紹能使之儘快熟悉醫院環境。詳細的健康教育。能讓患者瞭解該病發生的原因、誘發因素、預後及轉歸,並讓患者理解疾病的長期性和難治性,從而得到患者的積極配合。經常與患者交流,瞭解其心理狀態,耐心細緻地回答患者的提問,以減輕病人對病症的恐懼和焦慮。以優良的態度嫻熟的技術贏得病人的信賴,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係。

氧療的護理氧療是解除組織缺氧的綜合治療方法之一,合理應用氧療是發揮其最佳臨床治療作用的關鍵。COPD患者應給予長期持續氧療,使用加長雙腔鼻導管進行低流量、低濃度吸氧,l5~24h/d,持續數年,可糾正低氧血癥,降低肺動脈壓,降低COPD病死率,延緩其向肺心病方面的發展。COPD患者夜間低氧血癥發生率高,可能會引起睡眠障礙,實施夜間氧療可以有助於睡眠。呼吸道通暢是氧療的前提和保障。應隨時預防和去除呼吸道阻塞的因素,如鼻咽部或呼吸道遭分泌物、胃腸道反流物堵塞給氧導管,導管本身扭曲、滑脫等。肺部感染嚴重、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應加強翻身、拍背、霧化吸入等護理措施,並鼓勵患者主動咳嗽、排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氧療的效果。

呼吸道護理加強呼吸道溼化,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痰液稀釋排出,能有效解除支氣管痙攣,控制肺部感染,改善通氣障礙,緩解缺氧症狀霧化治療能稀釋痰液,促進其排出 對神志清醒尚能配合者指導有效咳嗽,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指導患者先行5~6次深呼吸,後於吸氣末保持張口狀,連續咳嗽數次,使痰到咽喉附近再用力咳嗽,將痰排出或患者取坐位,兩腿上置一枕頂住腹部,使膈肌上升,咳嗽時身體前傾,頭頸屈曲,張口咳嗽將痰液排出。痰液用紙包裹,放入垃圾袋,避免汙染環境。對於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咳嗽無力,阻塞呼吸道,使用吸痰器吸痰。正確的吸痰方法是保證呼吸道通暢的最有效措施。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以免加重缺氧,需反覆吸引時,中間可給氧。

加強營養和體育鍛煉規律的有氧運動能改善心肺功能和耐力,有利於減少肌肉的氧耗,促進心理健康。提倡步行作為鍛鍊的基本方式,以話動結束後3~5min心率恢復到活動前水平為宜。活動應循序漸進,時間由短至長。每週不少於3次,每次15~30min。COPD多數患者有營養不良,所以給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必要時輸注丙種球蛋白、白蛋白、血漿等支援治療以改善自身營養狀態。改善機體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有效控制疾病的發展。

健康教育通過健康教育讓患者掌握COPD的基本知識、衛生保健知識、呼吸功能鍛鍊技巧及體能鍛鍊措施,達到改善呼吸功能、穩定病情、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討論

通過對245例COPD患者的護理、觀察,體會到給患者安排合理舒適的體位、鼓勵翻身排痰等措施,既能改善通氣功能,使患者舒適,得到較好的休息,又可預防褥瘡發生,減輕患者痛苦,使患者能夠堅持配合藥物治療。同時增強心理關懷,給予高營養飲食亦是護理 COPD患者的重要措施。護理與治療同樣重要,我們要有高度的責任心、科學的護理措施、熟練的護理技術,更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高尚品德。只有配合治療做好整體護理工作,才能盡最大可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繆洪石.康復醫療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

[2] 王志紅,周蘭姝.危重症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xx:54-56.

開題報告 篇12

研究小組成員:張翰雄、陳震、餘鵬、盛尚然、毛俊雄、李浩宸

指導教師:劉__

課題:北京老城區文化古蹟的保護與開發

1.選題意義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歷史底蘊深厚,文物古蹟眾多,為後人留下了為數眾多的自然和人文遺產。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北京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北京城區的土地資源緊張,人地矛盾突出,而位於北京中心地帶的老城區成為問題最突出的地區。一方面,老城區交通發達,人口稠密,商業基礎好,是北京發展服務業、商業區位條件最為優越的地區。“這種需求和房地產商的對經濟效益的追求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中結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對歷史街區的保護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開發和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發展中儲存歷史更成為矛盾的焦點,這使得保護歷史街區成為當代世界各國城市建設中最富人文色彩也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工作。”(《濟南城市歷史街區的保護與開發研究》田芸)另一方面,北京的老城區歷史文化古蹟眾多,衚衕密佈,居民眾多,且多生活在文物古蹟之中或四周,多以大雜院的居住形式聚居,居住面積小,房屋老舊,居住條件差。因此,在北京市文物古蹟保護工作和民生安居工程中,老城區居民的搬遷工作成為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並且得到了社會各個方面的普遍重點關注,並且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效應,也不可避免的引發了一些矛盾糾紛。現在,隨著北京城區的地價房價不斷上漲,人地矛盾更為突出。北京市,尤其是老城區的發展問題亟待解決。

歷年來,圍繞北京老城區歷史文化古蹟的保護開發問題,社會反響劇烈,各方面意見針鋒相對,曾經引發大規模的社會大討論。在北京市發展的初期,政府和民眾對文物古蹟保護意識淡薄,破壞拆除文物古蹟的事件時有發生,社會影響極差,受到了多方面的批評。此外,在老舊城區居民的搬遷問題上,有關部門採取的措施也有不當之處。但隨著文物古蹟保護意識的增強和北京市政府部門的服務能力提升,對於這方面問題的處理逐漸走向成熟,得到了社會的基本認可。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提高。

北京是中國的首都,是其他城市發展的模板,具有很強的示範作用。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眾多,例如南京、西安、上海、成都、昆明等,歷史文物古蹟數量很多,保護和開發價值巨大,北京在歷史文化古蹟保護與開發中,應當承當領頭者和領先者。此外,北京作為世界大都會,與世界其他名城相比,北京的歷史文化古蹟保護與開發制度還不夠完善,工作不夠細緻,在立法方面存在空白。在經濟發展和人文北京的建設中,要做的工作還有許多。因此,對於北京老城區歷史文化古蹟的問題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於北京人文景觀的保護,有助於北京的科學發展,有助於北京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助於北京經濟發展,有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助於北京成為世界性的大都會,有助於北京國際地位的提高,有助於我國文化產業的提高,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

2.國內外研究現狀

2.1國外研究現狀

2.1.1國外理論研究和立法現狀

世界上的一些發達國家對於歷史文化古蹟保護問題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解決辦法,並且有許多成功的先例。歐美地區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開始關注歷史街區的保護問題,併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引起了我們國家對歷史街區保護問題的關注。

國際上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有一個認識過程,從開始保護建築藝術珍品,如宮殿、教堂、官邸等發展到保護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一般歷史建築,如住宅、作坊等。以後又從這些單個的文物建築發展到保護周圍的歷史環境,最後發展到保護歷史街區乃至整個城市。保護與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目標。

初次提到“歷史街區”的概念,是1933年8月國際現代建築學會的城市規劃綱領性檔案《雅典憲章》,在憲章中提出:“對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和地區”,“均應妥為儲存,不可加以破壞”。雖然這時保護的重點還在歷史建築,但畢竟歷史文化地區已被作為保護的物件出現在了國際憲章中,這就是一個嶄新的開始。

二戰結束後,面對經過戰爭洗禮後的斷壁殘垣,許多國家採取的做法就是把受到戰爭破壞的建築物摧毀重建,甚至把成片的歷史文化古蹟街區夷為平地,致使許多文物建築及其環境受到了破壞,城市保護與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問題也越來越複雜。

在這種背景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64年5月通過著名的《國際古蹟保護與修復憲章》。

此後,1976年11月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在肯亞內羅畢通過了《關於歷史地區的保護及其當代作用的建議》

至此,國際上對歷史街區保護理論的研究已具有了相當的規模,並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和規範。除了國際組織的這些研究活動之外,世界各國,尤其是意、英、法、美、日等國家的歷史街區保護研究和運動也在轟轟烈烈地開展著,

並逐步將保護納入了法律範疇。

2.1.2國外的實踐

法國

早在1840年,法國對古建築保護就開始認真制定法律法規。當時法國一個著名的作家(卡門歌劇的作者)梅里美,對法國領導人提出了建議:我們對國內很多的歷史建築應該進行保護。當時法國政府就接受了他的意見,成立了歷史建築保護局。該局一成立就制定了法蘭西建築保護法。

最早進行立法保護的是法國。1962年法國頒佈了《馬爾羅法》,該法律規定將有價值的歷史街區規劃為“歷史保護區”,制訂保護和繼續使用的規劃,納入城市規劃的嚴格管理。保護區內的建築物不得任意拆除,維修、改建要經過-國家建築師”的指導,符合要求的修整可以得到國家的資助,並享受若干減免稅的優惠。現在全法國有國家級的保護區92處,地方各級保護區幾百處。

坐落在塞納河邊左岸的奧賽美術館,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與位於右岸收藏豐富、有皇家氣息的羅浮宮相互輝映。參觀完這座藏品豐富、空間流動、設旋先進的藝術殿堂,你一定很難相信這個世界一流的美術館,卻是由一處廢棄的舊火車站改建而成的。奧賽火車站建於1898年,1939年就關閉了。因為久已廢棄不用,20世紀70年代初曾經決定予以拆除,後來由於觀念的改變,奧賽火車站在1978年被列入了國家保護建築名冊,並被改建為美術館。奧賽美術館成功的實踐證明,

由歷史建築改建的這些功能性設施比一般的建築更有吸引力,能夠為這些設施的經營者和所有者帶來更大的經濟利潤。

但是,可以注意到,西方國家城市的空間佈局結構與北京有所不同,而且在北京,有關歷史遺留問題更加嚴重而複雜。此外,建築材料、建築年代以及各種客觀原因,我們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具體措施,而應當在學習中創新,發揚創新精神,提出符合北京實際情況的解決方案。

其他歐洲國家

義大利的歷史名城相當多,羅馬、龐貝、比薩、佛羅倫薩、拿波里、斯普萊

託等城市,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義大利對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從環

境保護考慮的多,不是單體保護,而是成片保護,如古羅馬城就被全城保護下來。整個羅馬可以說是一個歷史和藝術的博物館,城中遍佈著古城廢墟、雄偉的建築、迷人的雕刻與繪畫以及巴洛克風格的廣場等眾多反映古羅馬風貌的歷史古蹟,但其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處被稱為“羅馬廢墟”的文化遺址。這裡是古羅馬的心臟地帶,曾經殿堂高聳,神廟林立,如今卻成為一片斷壁殘垣,所有的一切都原樣保留,只是部分牆體用腳手架加固支撐。處處向人們展示著一種歷史的滄桑之美和殘缺之美。至身其間,不能不勾起人們對古羅馬時代的追憶。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樣有著嚴格的保護手段,體現出政府和社會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高度重視。馬德里市中心區劃定了5個歷史街區,政府明文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市中心的古建築進行任何改動,並且每隔20年必須按照原來模樣重新進行維修和粉刷,否則將課以重罰。

2.2國內研究現狀

1950年2月,樑思成先生和陳佔祥先生共同提出《關於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設》,史稱“樑陳方案”。他們建議在舊北京城西郊公主墳一帶另建新城。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樑陳方案”未被採納。

1980年,平遙古城得到了保護,開創了中國歷史古城保護的先河。從那時起,中國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的理論與方法。

1982年,國務院公佈了重點保護的24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佈了第二批38個,1992年公佈了第三批37個,20__年補充了4個,這樣共有103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另外有的省也公佈了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國共申報192個歷史文化名城。

從1995年起,在專家建議下國務院撥出了專項資金,幫助歷史名城的歷史街區進行基礎設施和風貌保護,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已有60餘處歷史名城得到補助。

但是,就與西方國家相對比,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立法成果,中國都處於落後階段,而中國歷史文化古蹟眾多,問題複雜,尤其是首都北京,作為現代化大都市,如何將現代化和古風古樸有機結合起來,是一個非常現實而又嚴峻的問題。

3.論文基本內容

以下是論文的提綱:

一、介紹歷史文物古蹟的相關概念,介紹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

二、北京歷史文物古蹟豐富地區簡介

三、北京對歷史文物古蹟保護與開發的歷史經驗與教訓

四、實地考察報告

五、解決實地考察地區存在的問題

六、北京歷史文物古蹟保護與開發的方法

4.研究方法

在此次研究性學習中,擬利用文獻資料法和實地調查法進行研究。

(一)文獻資料法

在形成我們的觀點以前,我們需要學習借鑑前人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擬查閱學習國外歷史文物古蹟保護與開發的實踐成果,重點為西歐各國(意、德、法、西),蒐集圖文資料,查閱其他學者的研究著作。

此外,除了國外的資料,我們還將針對中國國情和北京的歷史,著重研究對北京歷史文化古蹟保護與開發的實踐和理論成果,以及政府決策,專家意見,群眾反映,媒體報道等一系列資料,從中找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二)實地調查法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除了查閱相關資料,我們還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文獻資料有滯後性,不能非常直觀的客觀的體現事物的本質。我們研究小組擬利用寒假時間到歷史文化古蹟豐富的老城區進行走訪調查,記錄改造痕跡,調查群眾反映,考察改造效果,尋找遺留問題,解決現有問題。

5.選題的特色

“北京老城區歷史文化古蹟的保護與開發”選題的特色有:

(一)切合生活實際

我們生活在北京,學習在北京,對於北京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理應給予高度關注。目前,關於北京老城區的改造和開發問題一直是是社會的焦點問題,不僅僅是政府給予了高度關注,媒體和市民,包括我們,我們感同身受,同樣對這個棘手而又迫切的問題非常關注。因此,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能夠切實影響我們的生活,能與實際相結合,體現出一種實用性和社會性。

(二)符合學科特點

對於文科學生,這樣的選題囊括了地理、歷史等多學科方面的問題。對於我們將理論轉化為實際,將課堂中所學轉化為現實中所用,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正所謂“學以致用”,通過研究,我們可以運用所學,深入社會,瞭解民情,關注民生,培養社會責任感,這對於文科學生是很有益處,很有幫助的。

(三)現實意義突出

我們所選擇的題目,是人人都可以明白的,具有普適性和共同性。因此,這樣的一個社會、經濟、歷史、人文的交匯問題,它的現實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僅能夠推動具體問題的解決,還能夠引發一系列的後續問題,這也是社會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作為高中生,影響力可能並不是非常大,但是現實意義突出是十分重要和突出的。

開題報告 篇13

1 開題報告格式與開題報告寫作技巧

開題報告是研究生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指為闡述、稽核和確定畢業論文題目而做的專題書面報告,它是研究生實施畢業論文課題研究的前瞻性計劃和依據,是監督和保證論文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訓練研究生科研能力與學術作品撰寫能力的有效的實踐活動。

1.1 1 畢業論文選題的原則

畢業論文選題一般要求滿足以下原則:

①開拓性:前人沒有專門研究過或雖已研究但尚無理想的結果,有待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或是學術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

②先進性:碩士畢業論文要有新的見解,博士畢業論文要做出創造性成果;

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選課題應有需要背景,針對實際的和科學發展的需要,即應有實際效益或學術價值;

④成果的可能性:課題的內容要有科學性,難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適當,充分考慮到在一定時間內獲得成果的可能性。

以上要求說明,畢業論文題目不是給定的,而是研究出來的,只有在對所研究領域的過去、現在的研究資料等資訊進行全面把握、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夠確立滿足以上“四性”要求的選題,從而為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奠定堅實的基礎。無論是結合導師已有科研任務的選題,還是自選課題,選題之前的“資訊積累”與“發現問題”均是研究生所必須經歷的過程,儘管導師已完成了以上過程,但導師並不能替代研究生,這就是研究生學習、研究的獨立性要求。

1.2 2 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撰寫要求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裝置、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2.1 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題目

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準確、規範。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物件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範。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2.2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立論依據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畢業論文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麼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匯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後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② 國內外研究現狀,即文獻綜述,要以查閱文獻為前提,所查閱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相關,但又不能過於侷限。與問題無關則流散無窮;過於侷限又違背了學科交叉、滲透原則,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學科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述”更多的並不是敘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於發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綜述的物件,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 此外,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造性勞動的尊重。

2.3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研究方案

開題報告中要考慮:

① 研究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 研究的內容。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程序陷於被動。

③ 研究的方法。選題確立後,最重要的莫過於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物件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採取一個新的視角,採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 研究的過程。整個研究在時間及順序上的安排,要分階段進行,對每一階段的起止時間、相應的研究內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確的規定,階段之間不能間斷,以保證研究程序的連續性。 ⑤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對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關鍵性困難與問題要有準確、科學的估計和判斷,並採取可行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⑥ 創新點。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2.4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條件分析

突出儀器裝置等物質條件的優勢。明確協作單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確各自的工作及職責,同時又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導師組,導師組成員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課題研究的實際需要,要以知識結構的互補為依據。

以上就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之構成要素的撰寫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要寫好開題報告,除了掌握必要的開題報告的寫法之外,筆者認為,思想上一定高度重視,平時要勤動筆,並善於學習借鑑他人開題報告的優點。

開題報告 篇14

論文題目:檢驗醫學發展思路

首先,關於新聞監督與相關科普知識缺位問題

輿論監督是必要的,我們也歡迎監督,當然,首要條件是必須科學。以茶葉水當作尿液送檢,則是 科學素質 不高的表現,也反映了相關科普知識缺位問題。應當指出,尿液分析儀器與試劑都是針對人體尿液的檢測原理而研製的,其檢測的物件是特定的,它們沒有區別尿液和其他液體的功能。據茶葉專家介紹茶葉水中有多達500多種成分。主要含有水、蛋白質、氨基酸、咖啡因、多元酚類、碳水化合物、脂質、礦物質、植物色素、維生素、揮發性成分、有機酸等等。茶水中只要有參與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物質,就能影響尿液潛血(紅細胞)分析試紙的指示劑,從而可能產生假陽性反應。而茶水中的酚類及其他有機物,只要能與白細胞分析試紙中的重氮鹽發生偶合反應,也可產生假陽性反應。尿常規檢測的注意事項之一,就是檢測前數小時內避免飲茶、咖啡等飲料,以免導致結果的假陽性。當患者送檢的尿液呈陽性時,醫院一般還要對尿樣進行顯微鏡下檢測。但是,尿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形態與血液中的不同,由於受尿液留取時間的長短、尿液pH值的不同、尿液比重等因素的影響,其形態多不完整,也不典型,有的僅留下細胞的碎片或殘影。再則,由於醫務人員專業知識背景和被檢測物件的定位性,茶水裡的微粒、塵埃、茶鹼結晶、茶葉碎屑及植物細胞等成分,均可能造成檢驗人員以尿液成分作判斷。針對 茶水發炎 事件,國家衛生部臨檢中心在北京協和醫院等全國92家三級甲等醫院分別做了同樣盲測實驗:用茶水做尿常規化驗。結果顯示:在136份報告單中,檢出 陽性 專案的報告單為127份,佔總數的93.4%。可見,並不存在醫務人員主觀的故意行為。目前我國公民的科學素質還不高。 茶水事件 留給我們的思考是我們以前對檢驗界以外的人群宣傳檢驗專業知識太少,許多人並不知道標本資訊對於檢驗至關重要。病人資訊、標本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對於檢驗工作來說非常重要。比如說性別、年齡和生理狀態就在檢驗結果的判斷上顯得比較關鍵:男性和女性的檢驗指標本來就不同;在不同的生理週期,檢驗結果也可能不同;且有些指標對於年輕人和老年人來說,即便檢驗結果一樣,但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解釋。若把血清當作尿液分析,結果也會令人吃驚。所以,病人必須提供詳細的個人資訊,(大致包括性別、年齡、女性還有月經週期的時間等),和正確的標本資訊。既往也有醫院碰到過類似 茶水事件 的例子,如有人用不同的名字在同一家醫院做同一項檢驗,然後對結果的差異性質疑;或在送檢的標本中人為加入異常成分。因此, 茶水事件 關鍵就在於送檢的人不知道提供了虛假資訊對檢驗的誤導作用。即使檢驗人員非常重視實驗室的質量管理,但這樣還是不夠的,要讓檢驗科以外的人員瞭解醫學檢驗,才不至於發生 茶葉水發炎 的類似事件。

其次,檢驗科應強調與臨床的溝通和交流

茶水發炎 事件凸顯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檢驗界與社會、與老百姓乃至與我們臨床的同行們的宣傳、交流、溝通不夠。我們理應反省。

近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和帶動了檢驗醫學的飛速進步。作為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紐帶和橋樑的檢驗醫學學科,在近二三十年來得到快速發展與完善,它在臨床醫學中所起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視。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對疾病本質和過程的透徹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相關檢驗醫學方面的確切資訊。臨床醫生申請一個或一組檢驗專案,不外乎要求提供對疾病診斷的資訊;判斷疾病嚴重程度及其發展的資訊;監測疾病程序的資訊;對治療的反映提供指導的資訊;掌握藥物濃度的資訊;併發症和副作用監測的資訊;對篩選病例─職業病、遺傳病、先天性疾病、危險人群、流行病區疾病普查的資訊;或者為今後判斷健康狀態或病情進展建立一個基礎值的資訊;等等。

作為醫技科室的檢驗科,我們十分明確自己所肩負的責任。現代檢驗科的三大工作目標,一是提供可靠的資料,二是提供充分的檢驗專案,三是提供臨床諮詢。三大工作目標中,檢驗質量則是我們檢驗科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們也知道,檢驗科肩負著為臨床服務的重要使命。為了向臨床提供正確、及時有用的資訊,我們在不斷地努力。外界對檢驗科的質量管理程式和檢驗科的報告發放程式不甚瞭解甚至誤解。實際上自從20世紀60年代初期,我國醫院檢驗科即從國外引進檢驗質量控制制度。經過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形成了一個全面的既有理論,也有實踐。嚴謹的、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1)理論①測定值(真值、近似值、平均值)②實驗誤差(總誤差;系統誤差 不準確度;隨機誤差 不精密度;過失誤差;允許誤差)③方法學問題(決定性方法、參考方法、常規方法;可溯源性;特異性、準確度和靈敏度)(2)實踐①室內質控(主要是控制精密度)分析前質控-醫生申請檢驗;病人準備;標本採集與運送。分析中質控-基礎條件:人員素質;儀器校準;方法選擇;試劑匹配質控措施:質控品;質控圖;質控規則;失控處理分析後質控-實驗結果的再分析、再確認②室間評價(主要是發現和糾正系統誤差)(3)發出一張合格檢驗報告單的一般工序第一種型別:先做質控品,通過後再檢測患者標本。第二種型別:質控品與患者標本同時檢測,然後按照質控規則判斷患者的檢驗結果是否可以發出。

關於分析前質量控制,主要包括兩個過程。第一個是臨床醫生是否從循證醫學的角度選擇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經濟的檢驗專案或專案組合檢驗。第二個是標本在採集、儲存和運送過程中的質量保證。即使擁有再好的檢驗人員、再好的儀器,再好的檢測方法,也難以彌補在採集標本時引入的錯誤。也就是說,標本不合格或標本不真實,是得不到準確的報告的。在這方面應和臨床醫生、護士、患者達成共識。

第三,檢驗科本身的發展思考

科技的發展優勢需與傳統技術互補不可否認,近代工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現代化儀器裝置的研製與生產。而現代化儀器在現代檢驗科的建設中,則是功不可沒。但是,人們不能過分地依賴儀器,不能認為儀器做的都是對的。儀器有其侷限性。回顧建國初期的30年,化驗很複雜,方法自己設計,試劑自己配,儀器都是手工操作,但是檢驗人員依靠自己的力量開展大量的工作。他們有紮實的基本功,有過硬的 鏡下功夫 。現在的條件優越了,但也不要丟掉傳統的、好的東西,而且還要苦練顯微鏡下的功夫。

建設 臨床化 的檢驗科是發展的需要。檢驗科的硬體建設是裝備的自動化,軟體建設是 臨床化 。 臨床化 ,指的是檢驗科不能脫離臨床,不能遊離於臨床之外。檢驗人員往往只注重實驗室的工作,而忽視了與臨床的溝通與交流。檢驗科主任要帶領全體檢驗人員,把為臨床服務,為病人服務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同時還要學習臨床知識,提高業務素質。在此前提下,更應該積極參與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參與健康教育,普及醫學衛生知識。只有實現我們工作的臨床化,才能體現檢驗醫學的真正內涵和發揮臨床檢驗工作者的作用。

現代文明需要強化法律意識。醫學檢驗界的從業人員中,可能有不少人也遭遇過虛假標本的困擾。檢驗人員要鍛鍊自己識別虛假標本的能力。有些異常結果,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報告時要留有餘地。譬如加註 發現細胞樣顆粒,建議定期檢查 , 建議複查 ,或 請結合臨床考慮 等等。

科普宣傳是醫學發展的重要工作之一。除了 茶水發炎 ,還有 香蕉有毒 啤酒甲醛超標 等新聞事件發生。究其原因,都與人們對相關知識缺位有關。向他們宣傳科學、宣傳醫學、宣傳醫學檢驗,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義務。我們可以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不斷地影響周圍的人群。通過舉辦科普活動等正式場合,或者利用公開的媒體,用簡潔易懂的方式向周圍的人們廣泛宣傳檢驗知識,宣傳新的檢驗資訊,讓這些人從不知檢驗到認識檢驗。用檢驗這門醫學學科為健康者提供醫療諮詢,為亞健康和患者提供疾病診斷、治療的資訊。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開題報告 篇15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和目的

數學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發展方向有極其中要的作用。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的教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概括、和應用是順理成章的。而化歸思想又是數學思想的一大主樑,也是必須要受到重視的數學思想。

在教學中到處蘊涵著化歸思想,教師要很好地挖掘教材中蘊涵的轉化因素,讓學生體驗運用化歸思想能夠使問題簡單化。培養學生的轉化意識,使學生初步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可以為以後的學生的中學數學打下基礎。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重點及難點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是要了解什麼是化歸思想?及化歸有哪些具體的思想方法?結合具體的數學內容及問題來進一步的探討、分析及運用化歸思想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掌握化歸思想方法.

化歸思想作為數學思想的一大 主樑 體現在整個數學的教學及學習中,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選擇合適的化歸思想方法是本課題的重點內容.但是如何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選擇正確的化歸思想方法則就是一個難點問題.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或技術路線)

論文提綱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科技及經濟發展成熟的標誌是數學化,因為時代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運用。所以在現代進行的數學教學中加入數學思想的教育是急迫的,更是必須的。

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已成為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化歸思想是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因而我的論文會繞著下面的幾點來展開對化歸思想的探究:

(1) 先介紹化歸思想的概念,並進一步的討論其實質及轉化過程.

(2) 討論運用化歸思想的意義及其作用

(3) 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探討分析及運用化歸思想,

(4) 通過對化歸思想的探討研究進一步運用到具體的實際問題中.

[1]張奠宙 過伯祥 《數學方法論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O.2

[2]曾崢 楊之 《 化歸 芻論》 數學教育學報20xx.10(4)

[3]楊世明 《轉化與化歸》 鄭州 大象出版社2OOO

[4]G.波利亞 《數學與猜想 》 科學出版社1984

[5]M.克萊因 《古今數學思想 》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6]沈文選 《中學數學思想方法》 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7]謝廷楨.國中效學應滲透的效學思想和方法[j].山東教育(中學版).1996.(2~4) 49 50.

開題報告 篇16

一、選題依據(擬開展研究專案的研究目的、意義)

(1)研究目的

期待可能性理論產生於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在大陸法系國家的刑法理論中研究探討的比較多,不過由於我國對期待可能性理論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在許多問題上還沒有形成一個較為統一的意見,直到今天,對期待可能性理論的價值以及理論本身,都沒有居絕對優勢地位的學說。雖然對於期待可能性刑法理論上尚爭論不休,但其合理意義早已存在於刑事司法實踐中,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本文著重對期待可能性理論進行研究,先簡要介紹期待可能性理論的概念界定,理論基礎和形成發展等基礎法律問題,再分析期待可能性理論的地位和適用問題並提出自己的見解,最後在對期待可能性理論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我國刑法對期待可能性理論借鑑的一些淺見,希望對立法和理論研究能有所啟發。

(2)研究意義

期待可能性理論的積極意義在於考慮行為人本身的實際情況,不強人所難,能達到事實上的合理性和實質正義,不給被告人附加多餘義務。因此,通過對期待可能性理論的研究,可以給刑事責任的認定提供人性的標尺,使刑事責任認定更加合乎情理、充滿人性,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論對我國的刑法理論和刑事立法都具有一定的借鑑價值,並且在刑事司法方面也可以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對現實許多疑難、爭議案件可作出令人信服的闡釋,更容易實現我們司法公正與合理的目標。

二、文獻綜述內容(在充分收集研究主題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提出問題,找到研究主題的切入點,附主要參考文獻)

1、期待可能性的概述

(1)劉昌強、崔志鑫在《穿越的路徑》中主張從狹義上理解期待可能性,認為期待可能性是指僅從行為時的外部情況考慮,期待行為人不為犯罪行為而為其他適法行為的可能性。

(2)崔蘭、崔志強在《論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中主張從廣義上理解期待可能性,認為期待可能性是指根據行為人行為時的各種因素,能夠期待行為人選擇合法行為,如果不能期待行為人實施其他適法的行為,就不能對行為人的行為要求承擔一定的責任。

2、期待可能性理論的地位

(1)龍立豪,馬六生在《論期特可能性理論在我國刑法中的適用》中主張故意、過失構成要素說,他們認為應當把期待可能性置於故意、過失中來理解,期待可能性是故意和過失的構成要素,包含在故意與過失之中,有期待可能性,就存在罪過心理,無期待可能性,就無罪過心理。

(2)陳興良在《刑法學》期待可能性一章中主張與責任能力、故意或過失並列的第三責任要素說,他認為期待可能性作為客觀的責任要素,與責任能力以及作為主觀要素的故意、過失構成責任的三大要素,只有三者同時具備,行為人才具有有責性。

(3)姜曉貞在《論期待可能性理論及其與我國刑法的關係》中主張阻卻責任事由說,認為期待可能性不是與責任能力、故意或過失並列的第三責任要素,也不是故意、過失構成要素,而應當將不存在期待可能性的情形,理解為一種責任阻卻事由。

(4)馬克昌在《德日刑法理論中的期待可能性》中主張可罰的阻卻、減少責任說,他認為沒有期待可能性的場合,如同沒有責任能力的場合一樣,並不是成為沒有責任,只是成為沒有可罰的責任。

3、期待可能性的判斷標準

(1)陳興良在《期待可能性問題研究》中主張行為人標準說,他認為以行為人自身的具體情況為標準,根據此人在此時此景之下是否能夠實施適法行為來確定。

(2)舒洪水在《期待可能性理論的哲學基礎與本土化思考》中主張國家標準說,認為應當以期待行為人實施適法行為一方的國家或國法秩序為標準,考慮其具體要求。

(3)盧蕊在《期待可能性判斷淺析》一文中主張平均人標準說,她認為應當把平均人放到行為人的處境看是否能夠期待他們實施適法行為,根據平均人是否會實施與行為者同樣的行為來確定。

(4)付立慶在《人權標準說—認定期待可能性有無的一種新標準》中主張人權標準說,將期待可能性有無之認定應以被期待者之人權之充分關注為旨趣。

4、我國刑法對期待可能性理論的借鑑

(1)楊興培在《期待可能性的實踐批評》中對於期待可能性的引入持否定態度,他認為在法治社會裡,對各種違法犯罪行為的評價與認定,應當堅持“規範在前、價值在後”的基本原則,而不是顛倒,期待可能性作為一種人文價值,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應當讓位於刑法規範。

(2)高曉飛在《期待可能性理論中國化的困境與思路》主張引入期待可能性,他認為引入期待可能性有利於促進我國刑法基本理念變革,有利於合理解釋我國刑法中的一些重要理論問題,使刑事責任認定更加合乎情理、充滿人性。

我認為目前學術界對於期待可能性理論的研究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對於期待可能性的地位和判斷標準兩個問題,學者們的爭論就一直沒有中斷過,因此造成了期待可能性理論在適用上的一系列問題,使得刑事責任的確定缺乏人性的標尺,使得現實許多疑難、爭議案件難以作出令人信服的闡釋。鑑於期待可能性存在的理論價值,我認為應當對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地位和判斷標準作進一步研究,確定一個統一的標準,進而提出我國刑法對期待可能性理論借鑑的一些淺見,希望對立法和理論研究能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