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開題報告(通用19篇)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81W

開題報告 篇1

一.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開題報告(通用19篇)

電影欣賞是指人們觀賞電影時產生的一種精神活動。視覺定位是觀眾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對視覺元素的選擇與確定,這種選擇具有變化性。電影作為藝術,在特定的*時空中,以色彩、運動、攝影機角度、聲音等諸多元素塑造直觀的視聽形象,從而影響觀眾。如何“定位”視覺,始終是電影欣賞中最為關注的問題。所以本文的研究對電影欣賞是有實際意義的。通過對電影欣賞中視覺元素的選擇與確定。使自己在電影欣賞時得到純粹的視覺享受和真正的感官愉悅,實現電影自身的存在價值。

二.研究方法:

文獻綜述法,分析法圖表法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視覺元素”是人們在觀賞電影過程中感官感知的第一要素,然而觀眾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對視覺元素的選擇與確定,這種選擇具有變化性。電影作為藝術,在特定的*時空中,以色彩、運動、攝影機角度、聲音等諸多元素塑造直觀的視聽形象,從而影響觀眾。色彩是電影欣賞中最直接的視覺元素,在電影欣賞中“色彩的客觀特性與人們對它的主觀性認知,形成了色彩的神祕感和緊張性。當這兩種感知被投攝到影視作品之中,色彩便成為電影電視充滿活力的源泉。”(彭玲,20xx年)。電影作為藝術,運動是電影的本質。“正是這種電影特有的運動使電影藝術區別於其他藝術——繪畫、雕塑是刻畫運動中的人物或事件的某一時間的片段與瞬間,是某一動態的凝固;舞臺戲劇、舞蹈是通過演員的肢體動作來表現運動受舞臺空間的限制,有一定的侷限性、假定性;電影是在二維空間上創造出三維的幻覺,在虛擬的流動的畫面空間中感受空間的位移和時間的變化。”(呂益都,20xx年)。電影作為一種視聽語言,在影視觀賞中的視覺元素是非常豐富的,同時也是非常複雜的。在影視觀賞中,由於受觀影者的思想、文化差異、觀影目的、*、出發點等個人因素的影響,不同的人對電影有著不同的定位,並且這種定位具有變化性。“總之,積極的選擇是視覺的一種基本特徵,正如它是任何其他具有理智的東西的基本特徵一樣。在它們喜歡選取的東西中,最多的是環境中時時變化的東西。”(魯道夫·愛因漢姆,1981年)。

四.論文撰寫框架

第一部分:結合伊朗電影《小鞋子》,論述色彩在電影欣賞中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結合畫面,論述運動在電影欣賞中的重要性,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第三部分:簡略分析影響電影欣賞的其它視覺元素。

第四部分:總結電影欣賞中影響視覺元素選擇,確定的原因。

五.研究時間安排:

20xx1年12月——20xx年1月查詢收集相關資料,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20xx年2月——20xx年3月初認真閱讀文字,分析整理資料,確定研究目標和思路。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大體框架,準備開題報告。

20xx年3月初——20xx年3月中旬完成論文初稿。

20xx年3月——20xx年4月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完善。20xx年5月完成論文修改,參加論文答辯。

六.參考文獻:

[1]貝諾埃爾·卡羅爾:《神話電影:當代電影理論的時尚與謬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xx年。

[2]伊美特·皮洛者:《世俗神話——電影的野性思維》,崔君衍譯,北京:中國第一個出版社,1951年。

[3]陳曉雲:《電影學導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年。

[4]彭玲:《影視心理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xx年。

[5]格·巴·查希力揚:《銀幕的造型世界》,伍菡卿、俞虹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年。

[6]呂益都:《電影視聽語言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xx年。

[7]魯道夫·阿恩海姆:《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滕守堯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6年。

[8]魯道夫·愛因漢姆:《電影作為藝術》,楊躍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1年。

[9]戴錦華:《電影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年。

[10]李泱:《電影美學原理》,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7年。

開題報告 篇2

一、選題依據

1、研究的目的意義

目的:現代排球正朝著速度快、技術嫻熟、戰術多變、對抗激烈的方向發展。一個排球隊要想達到或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話,必須擁有優秀的二傳隊員。由此可見,二傳隊員的作用在整個排球隊伍中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

意義:對後備二傳隊員的選材以及培養又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任務。一個成熟的排球二傳隊員,必須經過數年的磨練,在技術上、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質的提升,才能帶領全隊取得更好的成績。

2、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從中國排球的發展歷程來看,二傳手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女排先後6次出戰世界盃賽,孫晉芳、楊錫蘭和馬芳先後3次獲得了二傳獎。中國男排的每一次大的勝利也都與二傳手的超常發揮分不開。同樣近年來中國男女排球隊在各種大賽中取得的良好成績,都與二傳手的良好發揮是分不開的。這一方面是因為二傳手的個人技術要求非常全面,除了嫻熟的掌握並能靈活運用各種基本技術之外,還應掌握相當多的特殊技術和技巧,因為對二傳手的技術訓練,是一個科學性很強的特殊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求二傳手在場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沉著果斷,心道手到,每個球都要形成攻擊力。這需要二傳手在身高、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二傳手的先天因素,也是後天訓練能夠取得較大成效的重要基礎。毋庸置疑,“選材是成功的一半”。

在現代經濟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世界各體育發達國家在訓練手段、訓練條件方面的差別日益縮小。只有把先天條件優越、適合從事某項運動的人才選拔出來,進行系統的、有目的的培養,在同等條件下,才能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只有加緊對排球二傳手的選材和培養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才能使我國排球運動真正改變面貌。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標

明確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原則、選材標準,以及對選材後如何對這些後備二傳隊員進行科學的訓練與培養進行深入研究。

2、研究內容

2.1.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定義

2.2.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原則

2.3.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標準

2.4.二傳隊員基本技術的訓練

2.5.二傳隊員基本技術的訓練

2.6.觀察能力的培養

2.7.二傳隊員戰術意識培養

3、研究方法

3.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瞭解排球的相關資訊,證明所要研究的內容。

3.2專家訪談法:通過與北華大學體育學院齊國傑、張勳、侯成俊等專家就排球二傳隊員選材的方法以及培養的手段進行了訪談,得出了一些對二傳隊員的選材及其培養的相關結論。

4、可行性分析

通過在圖書館查詢大量的相關資料外,本人還是北華大學體育學院08級排球專選班隊員,有了這樣的關係基礎,在論文研究方法的途徑上比較方便。

5、論文研究計劃

20xx.12-20xx.1查閱資料,選題,開題階段

20xx.1-20xx.3資料統計

20xx.3-20xx.4完成論文初稿

20xx.4-20xx.5修改論文並定稿

20xx.5-20xx.6論文答辯

三、研究基礎

1、已具備的研究條件

本人在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四年的學習與排球訓練中,充分了解排球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一些必要條件,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我對排球二傳隊員的選材及其培養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並有了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在圖書管的大量文獻資料充實了我的大腦,是我研究的更加方便。

2、尚缺少的研究條件和擬解決的途徑

本人由於能力有限,對大眾排球現狀還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學習,更多的排球活動和競賽還待有我去親身經歷。

四、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唐奎,排球競賽裁判手冊[M].人民體育出版社,20xx-01.

[2]中國排球協會,排球競賽規則[M].人們體育出版社,20xx-04.

[3]虞重幹,排球運動[M].人們體育出版社,1999-06.

[4]李宗浩,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M].人民體育出版社,20xx-08.

[5]葛春林,最新排球訓練理論與實踐[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xx-01.

[6]陳正宇高揚,體育鍛煉與欣賞—排球[M].鄭州大學出版社,20xx-03.

[7]排球教學訓練指導〔M〕.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8]黃漢開.球類運動—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9]劉純獻.體教結合論[J].體育文化導刊,20xx,(03):74-77.

[10]鍾秉樞.排球(跟專家練)〔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開題報告 篇3

一、選題意義:

1、理論意義: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不斷變革進步;祕書成為一種國際化職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各單位的祕書部門則是該單位聯接上下、左右、內外的主要樞紐;同時也是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工作的重要視窗,它像外界展示出該機關單位工作水平的基本面貌。

2、現實意義:傳統的祕書工作就是收發檔案、寫寫畫畫,重複、勞累、繁瑣的日常文書處理工作;到了近現代,祕書工作有了明確的分工,對祕書知識素質的要求也有所改變;其中,辦公自動化的應用,進一步增進了祕書的工作效益;中西文化的交流,使祕書的知識更為廣泛,知識素質大為提高。

二、論文綜述:

1、理論依據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發展,祕書職業也走向國際化。面對各種多變的局勢,祕書人員要做到機警應變,運籌帷幄,不僅要求有較強的文書寫作功底,還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技能,掌握基本的辦公自動化操作、流利的言語表達,“善說”、及時為領導的決策提供參謀諮詢、準確傳達上級的指示、彙報工作、安排會議、處理日常事務、接待來訪客人等。時刻為領導分憂解難,維護領導的公眾形象,成為領導的得力助手及參謀。

2、(國內外)有關研究綜述“祕書工作從屬並服務於領導工作,不能遊離於領導工作之外,更不能與領導工作背道而馳。因此,領導工作的發展直接影響和制約著祕書工作的發展變化。祕書部門是領導的辦事機構,要聯絡上下左右,溝通四面八方,瞭解領導的意向和需求,熟悉領導的活動規律、決策過程,為領導掌握情況、作出決策提供服務。在此過程中,通常是領導才出點子,祕書從理論上醞釀構思,從邏輯上推敲完善,從文字上整理闡述,最終使領導的觀點具體化、理論化、系統化。因此,祕書必須具有全域性的戰略的思維方式和思考能力,為領匯出謀獻策”(選自《祕書素養》吳歡章著)。

3、本人的評價當今社會是一個資訊時代,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競爭越演越烈,優勝劣汰成了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我作為一個文祕專業的學生,一方面努力學習好學校開設的各門學科,面的範文參考寫作網站尤其是本專業的學科知識,文書寫作及辦公自動化,我要求自己熟練掌握,並能恰當的運用到實際的工作中,有效的指導我的工作,讓我的工作少出現錯誤,儘快適應工作,投入工作,為我所從事的職業做出一份貢獻。另一方面,我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和不同的人交流要用的各類語言和表達技巧,培養自己在公眾面前落落大方的形象;瞭解一些地方獨特的社交禮儀,避免因文化差異而出現尷尬局面。無論何時,都不斷學習,塑造一個良好的外在形象的同時,用知識武裝頭腦,內外兼修,讓自己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祕書人員。

三、論文提綱

前言

本論

1、現代祕書應具備的知識素養;

2、現代祕書應具備的語言表達能力;

3、現代祕書應具備的心理素質。

結論

四、參考文獻(不少於5篇)

1、《祕書理論與時務》鄭典宜著

2、思想彙報專題《祕書大地》常宗宜著

3、《祕書之友》郭方忠楊效之著

4、《現代祕書心裡學》趙中利著

5、《祕書學》楊素華著

五、完成論文的條件

圖書館借閱文祕類相關書籍,網上搜索有關本篇論文的資料,整理所收集到的材料,結合自身所學的相關知識,以及在論文老師的指導下完成本篇論文。

開題報告 篇4

一、選題緣由

1、學校學生現狀

我們學校是一所發展中的學校。34個教學班,1700餘名學生,辦學已成規模。學校地處城鄉結合處,獨特的地理位置,農村學生、留守學生已成為學校受教育者的主體。他們其中一部分習慣差、毛病多。據我初步統計,農村學生、留守學生佔學生總人數的60℅左右。

他們的養成教育是當下必須面臨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緩的使命感和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感。

2、尋找空白,填補空白

我們在課題立項之前,在網上大量查找了國內學校進行養成教育研究的情況。通過瀏覽,看到鋼花學校做得比較好。但我們發現,鋼花學校在德育主題月活動、利用家長學校資源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開發,特別是針對留守學生的養成教育研究,更是一個空白。我們進行此項課題研究,就是想在鋼花學校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養成教育內容,賦予養成教育新的時代內涵。

3、創品牌,出特色

提煉辦學理念,打造學校品牌,是我們學校當前的戰略選擇,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會凝聚成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學校教育方面的影響力,彰顯其辦學水平及辦學特色,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二、課題界定

為避免產生混淆,特對本課題研究的相關概念加以界定。

“體驗”就是通過實踐或親身經歷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它具有過程性、親歷性和不可傳授性,是充滿個性和創造性的過程。

“養成教育”是教育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訓練活動,使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生存的一種教育過程。

“體驗式養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據德育目標和少年兒童的心理、生理以及個體經歷有效創設相關的情景或氛圍,讓少年兒童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感悟,通過反思體驗和內化體驗形成個人的道德認知,並逐步積澱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習慣並伴隨終生。

三、研究意義

1、是創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當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輸說服、限制防範、機械訓練,忽略了教育物件的道德思維和道德實踐能力的培養,忽視了教育物件道德觀念的自主體驗、感悟內化,使得養成教育缺乏實效性。因此,養成教育要有實效,不僅要優化外部環境,更要變革、創新現行的養成教育方式,走進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的內部動機,促使其把學校提出的行為規範和期望變成自己的內在需要。

2、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然要求改進學生的道德教育。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既是學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又是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標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標誌,更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

3、是學生髮展的需要

養成教育是關係學生一生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工程。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少小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說的就是小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會和他的天性一樣自然。這個時候養成的習慣決定了一個人性格。

總之,本課題研究的意義是讓學生在教師積極創設的各種德育活動情境中,學生親身經歷,自求自得,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創造性地對教育情境進行體驗,並且在體驗中學會避免、戰勝和轉化消極的情感和錯誤的認識,發展、享受和利用積極的情感與正確的認識,讓養成教育悄無聲息地蘊藏於這種教育活動中,以達到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學生逐步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標

1、構建富有學校特色的“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

2、進一步豐富學校德育教育內容,完善學校德育教育體系,形成學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內涵,按“分階段、分層次”的原則,從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衛生習慣三個方面研究,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研究內容

1.調查研究:調查桃源縣本地區學校國小生養成教育的現狀,探究其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礎研究:積極探尋“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實效策略與新途徑,建立相應多元的評價體系。

3.主題研究:“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構建研究。

4.應用與推廣研究:制定周密詳實的研究計劃,對“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基本模式點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廣研究與應用。

六、研究方法

根據課題的性質,本課題採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獻法:本課題將對已有相關理論做綜合研究。收集整理現代德育理論、少先隊體驗教育理論,組織教師學習討論,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明確體驗式的養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調查法:本課題組將調查一些家庭,通過觀察、談話等途徑,瞭解他們在習慣培養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全面瞭解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過程。

個案法:研究選擇體驗式養成教育中,學生道德實踐能力提高的個案作分析、反思。

行動研究法:“實踐——反思——實踐”式的行動研究法。在全校進一步進行養成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同時加以理論指導,把德育理論研究與德育實際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

經驗總結法:總結歸納體驗式養成教育中的成功經驗,探尋“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實效策略與新途徑。

七、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的時間週期為3年,研究步驟擬分為4個階段。研究工作由專案負責人全權負責安排、管理和落實。總體安排和進度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基礎研究階段)(XX年5月——XX年12月)

(1)課題研究準備。

①選定研究課題。根據當前我校及桃源縣本地區學校國小生養成教育的現狀,確定“體驗式養成教育實踐研究”課題。

②查閱文獻資料。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瞭解國內兄弟學校“體驗式養成教育”實踐研究的開展情況,找出空白,填補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召開課題會議。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有關學生養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論基礎,提高對課題研究的認識。

④申報課題立項。

⑤做好撰寫準備。撰寫研究方案、計劃、開題報告等,組織開題論證會。

(2)現狀調查研究。

①選定相關教師代表及本校相關班級學生為調研物件,設定調查問卷及座談提綱,蒐集統計相關資料;

②結合我校及桃源縣本地區國小生養成教育現狀,撰寫調查報告。

(3)開展課題組成員研究培訓工作。

(4)針對我校及桃源縣本地區國小生養成教育現狀,積極探尋“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實效策略與新途徑,建立相應多元的評價體系。

本階段研究成果:

①課題研究方案、計劃與開題報告;

②結合我校及桃源縣本地區國小生養成教育現狀,撰寫調查報告;

③針對我校及桃源縣本地區國小生養成教育現狀,梳理“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實效性策略與新途徑。

第二階段(主題研究階段)(XX年1月——XX年4月)

(1)針對第一階段“體驗式養成教育”的實效性策略和新途徑,通過實踐後進行有效性篩選與整合;

(2)對構建富有學校特色的“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體驗式養成教育”實踐實施的方法、途徑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階段研究成果:

(1)初步構建諸如思品課堂教學模式:“體驗入境——體驗發現——體驗探究——體驗交流——體驗創新”;

(2)初步構建諸如體驗性德育教育活動的基本模式:“創設情境——自主體驗——交流評議——指導內化——形成習慣”等;

(3)“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在研究點上的有效應用;

(4)“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的階段研究報告及相關論文;

(5)撰寫調查報告《體驗式養成教育實踐的現狀與對策》。

第三階段(推廣研究階段)(XX年5月——XX年10月)

(1)研究點上對“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的持續應用和反思提升;

(2)由點到面,對“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進行推廣研究;

(3)加強研究與創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導下,構建總結出不同年段、不同內容的課堂教學、德育活動新模式。

階段研究成果:

(1)由點到面,對“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進行推廣研究的報告;

(2)“體驗式養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論文、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典型課例等。

第四階段(總結研究階段)(XX年11月——XX年5月)

(1)全面總結“體驗式養成教育實踐研究”的成效與不足;

(2)對學生三年來養成教育的大檢閱、大盤點;

(3)撰寫課題研究報告;

(4)整理研究成果,彙編研究資料;

(5)組織課題現場結題評審。

八、預期成果

(一)理論性成果

1.公開發表或獲得省、市級以上獎勵的論文;

2.課題組年度評選的優秀論文彙編。

(二)研究性成果

1.構建富有學校特色的“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

2.課題研究報告(包括階段性研究報告和結題報告);

3.桃源縣本地區國小生養成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4.參加本課題研究的學生養成教育測評報告;

5.“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優秀教學設計、典型課例、教學反思、教學故事等成果彙編。

(三)實際效果

1.“體驗式養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實際應用與推廣;

2.學生的良好習慣基本養成,不良行為大面積糾正,班風好,校風正,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提高;

3.參與課題研究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以養成教育為特色的建立學校品牌,梳理出個性化辦學思想體系(包括學生髮展觀、教育觀、教育價值觀等),並創意設計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撐的校園文化。

九、組織機構及人員分工

1、課題組顧問(指導)

劉中義常德市教科院計劃與發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勝雲桃源縣教研室主任

姚建華桃源縣教研室副主任

周啟安桃源縣教研室思品教研員

2、課題領導小組

組長:鄒波武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副組長:朱汝諄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

成員:劉志明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

吳鳳初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

李華初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

葛國清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師訓部主任

敬太浩桃源縣實驗學校國小部主任

袁萬春桃源縣實驗學校國小部副主任

王芳桃源縣實驗學校國小部副主任

戴朝暉桃源縣實驗學校少先隊大隊輔導員

3、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李德斌

副組長:敬太浩王芳

主研人員:高慶華蔡小玲李美芳

參研人員:童玲林峰黃麗郭巨集忠

戴朝輝張馨予姚建軍餘明祥

4、研究小組成員具體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課題主持負責《方案》、《計劃》的擬定,研究報告撰寫、教師培訓工作等;

高慶華課題主研各種調查報告的撰寫等;

蔡小玲課題主研負責低年級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課題主研負責中年級組的研究工作等;

林峰課題參研負責論文、課例推選,研究資料的整理等;

童玲課題參研負責一、二年級組的研究工作等;

黃麗課題參研負責三、四年級組的研究工作等;

張馨予課題參研負責五、六年級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軍課題參研活動的組織開展;

戴朝輝課題參研負責會議記錄等;

郭巨集忠課題參研資料整理與裝訂等。

十、研究條件(經費的保障、裝置的提供、資料的儲備、時間精力的保證、所在單位科研氛圍及技術支援情況等)

課題研究工作學校將予以大力支援,學校提供課題研究的一切經費,本課題擬投入研究經費XX0元,課題參與人員辦公室均配備多媒體計算機,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室二間,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順利實施;學校將組織課題研究人員外出學習聽課,學習名優學校的先進經驗;組織課題參與人員收集一批課題研究學習資料,建立課題研究電子資料庫,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充分考慮課題研究人員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研究人員的工作量,以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學校各項事業態勢良好,研究氛圍日趨濃厚,研究成果日漸豐碩,朝著市名優學校的目標邁進。

開題報告 篇5

一、學位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於生產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生產背景和應用價值,可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選取:

①一個完整的工程專案策劃、工程設計專案或技術改造專案;

②技術攻關研究專題;

③新工藝、新裝置、新材料、新產品的研製與開發;

論文選題應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工程碩士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結合所在企業目前的技術改造、技術革新、引進等技術難題或科研攻關專案。通過閱讀文獻資料、實際調查,進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後,撰寫“文獻綜述報告”和“開題報告”。

二、工程碩士在確定學位論文課題後,要寫出選題報告。

選題報告包括“文獻綜述”和“開題報告”兩部分。文獻閱讀和選題工作一般從全部課程學習完成後進行。

三、寫“文獻綜述”以前,要大量閱讀與論文課題有關的學術論文。

通過閱讀文獻,要掌握論文課題所在研究領域國內外的學術動態和發展前沿。

在文獻閱讀的基礎上,撰寫“文獻綜述”。內容包括:論文課題所在研究領域國內外的學術現狀、前沿問題、發展趨勢等,要對文獻涉及的主要原理、技術和方法進行總結、歸納和述評。所閱讀的文獻目錄要在附錄中一一列出。

“文獻綜述”完成後,交導師評閱。導師要寫出評語,導師認為綜述報告不合格,要繼續閱讀文獻,重新撰寫。

四、在文獻閱讀和調研的基礎上撰寫“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1、選題依據、課題來源、學術價值和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意義;

3、擬解決的生產實際的主要問題和關鍵技術及難點、擬採取的技術路線、實施方案;

4、可能出現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方法與措施;

5、預期達到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創新之處;

6、研究程序計劃及時間安排,經費概算;

五、工程碩士完成“開題報告”後,交給導師審閱通過後,確定開題報告會議的時間和邀請的專家名單。

開題報告會議可以由導師主持,可設一祕書記錄、整理會議材料。與會專家和其他參加人員可以提問、質詢。報告會議後,工程碩士本人和其他與會人員退場,與會專家對開題報告進行評議。導師介紹工程碩士“文獻綜述”撰寫情況,與會專家對選題進行評議、討論,祕書彙總與會專家的評議和意見。會議以無記名投票方式對開題情況評分,按“合格”本和“不合格”評分。最後,填寫專家意見和評分,與會專家要簽名。

六、開題報告評為“不合格”者,可在一個月內再作一次。第二次仍為“不合格”者取消做論文的資格,按結業處理。

開題報告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迎來了《國小生自主性學習的實踐研究》隆重開題,這是我們學校的好事、幸事,表明我校科研的又一春來到了!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育科研是學校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是教師成長的源頭活水,是成就名教師、學者型教師的重要因素。教育科研是學校諸要素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她推陳出新,讓學校充滿活力,她始終站在教育教學最前沿,去發現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為學校工作蓬勃開展和學校發展掃清道路,她是教育的制高點,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搶佔制高點,把握學校教育的未來,取得教育的主動權。

二十一世紀,科學突飛猛進,世界多元發展,日新月異,當我們享受現代文明,欣喜稱讚世界精彩時,我們的教育物件又置於一個新的複雜的教育環境,面臨著太多誘惑和困擾,出現了很多教育問題:留守兒童、學困生、“幹坐”學生等等,教育面臨著很多的尷尬和無奈,特別是學生自主學習性差,依賴性強的毛病,是這個時期最敏感的教育問題,這是家長、老師及其有識之士的心頭大患,卻又不知如何解決。

我們的課題就是在時代的急切焦慮的呼喚中誕生了!研究怎樣培養國小生自主性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說我們研究的問題,就是時代的制高點,就是現代教育的制高點,搶佔這個制高點,就把握了學校教育的未來,就取得教育的主動權。

我們要迎難而上,直面這時代的敏感普遍的教育難題,難題就是我們研究的課題,我們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問題,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應對策略,從理論和實踐上尋求出一條可借鑑的規範、科學、有效的操作模式。並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加以運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科學的思路,產生正確的行為;大思路,才有大作為;新思路,才有創新的行為。我們的課題已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已有明晰的思路,精明的團隊,我們一定產生出科學有效的行為,我們將在“求真、務實、團結、高效”精神的指導下,遵循研究的客觀規律,建立健全實驗工作機制,科學有序地實施課題研究。同時,我們在工作中,恪守學術道德,維護學術尊嚴,遵循學術研究規律,求實、求精、求新、求活。我們這棵科研大樹一定會枝繁葉茂,結出累累的碩果!

謝謝大家!

開題報告 篇7

一.簡述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為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為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1.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專案,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匯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設計”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著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為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為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援。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訊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優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於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2.創新性及難度

本文將參考管理決策方法與相關設計方法研究的成果,試圖尋找一套對於我國設計師來說,明確可行的跨專業設計計劃的方法體系。

本文致力於從簡明實效的角度,為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於操控,而且便於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僅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眾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安排,科學綜合的處理,創造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成果業已成熟,但如何在眾多不同側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瞭我們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鑑於國內現在並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鑑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的難度在於資料的蒐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於我院網際網路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於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網際網路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資訊。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資訊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資訊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覆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於國際設計交流間的侷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後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於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於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著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並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麼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專案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為12萬字,分為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範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為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於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式的完善工作。

附一.全書基本構架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維的奧祕

1.神奇教練的解決之道

2.全腦運動---人腦思維的奧祕

3.理性思維程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程式

二.設計有序

1.系統設計系統---淺析設計

2.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的興起

a.設計計劃學的需要

b.設計計劃學的發展與前景

c.設計計劃學的角色

3.設計計劃方法論

tostep---計劃的展開(全書之重)

5.一起來吧(具體案例)思想彙報專題

6.計劃書

a.操作方案書的要求

b.實施方案書的要求

c.計劃書的構成

d.計劃書的表現技法

7.十八般武器---計劃工具介紹

三.計劃從身邊做起

a.處處留心皆學問---以窺視來訓練

b.排除確信無疑的定論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養有效運用分配時間的能力

後記

附二.參考書目(僅列二十條)

1.《蘭德決策—機遇預測與經營決策》/喬迪譯著?—成都:天地出版社,20xx,10

2.《麥肯錫理念》/[美]埃森?拉塞爾保羅?弗裡嘉著;趙睿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4

6.《企劃書實用手冊》/[日]小泉俊一著;於大德譯?—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xx,

8.

10.《企劃訓練入門》/[日]悴田進一著;李幸紋譯?—臺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11.

11.《設計過程與方法》/[日]沈祝華,米海妹編著?—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10

47.《創意企劃案》/小管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9

48.《新企劃力:創意思考解決難題的六大能力》/郭泰著;?—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4

50.《創意企劃案》/小管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9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鑑於國內現在並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鑑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的難度在於資料的蒐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於我院網際網路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於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網際網路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資訊。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資訊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資訊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覆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於國際設計交流間的侷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後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於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於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著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並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麼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專案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為12萬字,分為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範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為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於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式的完善工作。

53.《現代策劃學》/[美]蘇珊著;?—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xx,1

5.《策劃學全書》/胡屹編著?—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6

14.《豐田方式》/[日]片山修著;陳銳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國傳奇》/(美)舒爾茨(Schultz,H)(美)揚(Yang,D?J?)著;韓懷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12.《跨國公司行銷中國》/盧泰巨集編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xx,1

13.《未來生活的選擇》/[英]約翰.埃爾金頓朱麗婭.黑爾斯著;張葆華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xx,1

17.《體驗經濟》/[美]B.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著;夏業良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4

18.《消費者行為》第三版/[美]所羅門著;張瑩,傅強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11

38.《麥肯錫理念》》/[美]埃森?M.拉塞爾保羅?弗裡嘉著;趙睿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6

39.《公司戰略計劃》/[加]明茨伯格著;張豔等譯?—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xx,1

44.《體驗營銷》/[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編譯?—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xx,10

45.《麥當勞店鋪管理手法》/俞浪復編著;?—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1

46.《鋼索上的品牌戰士》/[英]菲歐娜?吉爾摩著;黃富廂,劉軍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經營之道》/[美]比爾?卡波達戈利,林恩?傑克遜著;關海歌、路小林譯;?—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xx,1

54.《供需新規則》/[美]裡克?卡什著;音正權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xx,12

55.《金字塔原理》/[美]明託著;王德忠,張詢譯?—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xx

22.《工業設計理論基礎》/李樂山著?—待補

15.《當代商業住宅區的規劃與設計—新都市主義論》/王受之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7

4.《品牌再設計》/(美)凱瑟琳?費西爾編?夏頡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5

16.《器具的進化》/[美]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7

19.《速成讀本:設計》/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絢隆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xx,2.

20.《劇本導引—資訊時代產品與服務設計新法》/[臺]洪德彰,林文綺,王介丘著?—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xx,5

21.《包豪斯》/[英]慧特福德著;林鶴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xx,12

23.《外國藝術設計史》/鄔烈炎,袁煦煬編著?—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xx,6

24.《國際4A廣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編著?—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xx,4

21.《大系統思維論》/王營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xx,1

25.《工業設計方法學》/簡召全等編著?—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意]布魯諾.莫拿利著;曾育,洪進丁譯?—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最新日本廣告實務》/王潤澤編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28.《市場調查手冊》/中華徵信所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1

30.《品牌領導》/[美]艾克,喬瑟米塞勒著;曾晶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xx,4

31.《不守規劃的創意》/[美]鮑.吉爾著;邱順應譯?—臺北:滾石文化,20xx,1

34.《定位》/[美]艾?里斯傑克?特勞特著;王恩冕,於少蔚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xx,1

42.《總體設計》/[美]凱文?林奇加里?海克著;黃富廂,朱琪,吳小亞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11

40.《品牌的建立》/錢竹主編?—北京:藝術與設計出版社,20xx,9

49.《世界設計作品選--世界設計公司卷》/蔡軍,徐邦躍編著;?—黑龍江: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9

29.《遊戲的人》/[荷蘭]約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譯?—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2.《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科學與哲學》/王雨田主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5

33.《分析的藝術》/陳功著?—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xx,10

3.《跳出思維的陷井:日常生活中邏輯的威力》/[美]坎納沃著;王迅,徐鳴春譯?—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xx,335.《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英]弗蘭克?莫特著;餘寧平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xx,5

36.《小邏輯》/[德]黑格爾著;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2

37.《社會學(第十版)》/[美]波普諾著;李強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1.《右腦與創造》/[美]托馬斯?R布萊克斯利著;傅世俠,夏佩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2

43.《辭海》》(1999年版彩圖本)/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著?—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9

51.《科學方法論?互補方法論》/劉大椿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10

開題報告 篇8

為進一步嚴格學術規範,加強指導教師對學生論文寫作的有效指導以及減少學生在寫作過程的盲目性,外語系特要求學生在論文選題和論文寫作前期與指導教師保持聯絡,認真撰寫開題報告。外語系特對本屆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作以下規定:

I、英語專業學生開題報告寫作語言為英文(填寫畢業論文登記表中“開題報告”用中文)。

II、開題報告寫作步驟為:

1、Title (論文題目)

2、Thesis Statement (中心論點)

3、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tudy (研究目的和意義)

4、Situation of Study (研究現狀)

5、Difficulty of Study (研究難點)

6、Detailed Outline (詳細提綱)

7、References (參考文獻)。

III、學生按規定時間完成開題報告後,指導教師組織小組開題並填寫稽核意見。

IV、指導教師同意後,學生方可進行論文寫作。

V、本期末學生離校前須與指導教師見面,商討下一步寫作計劃等事宜。

VI、下期開學報到後小組長召集全組成員與指導教師見面,彙報論文資料收集或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VII、參考文獻要求用APA格式或MLA格式。

VIII、頁面設定

紙型:A4(210 X 297毫米)即寬度:21釐米,高度29.7釐米。

頁邊距:上1.8釐米、下1.35釐米;左2.2釐米、右1.8釐米。裝訂線位置:左側,裝訂線:0釐米,距邊界:頁首1.6,頁尾1.6。每頁:32行,跨度23.5磅。

開題報告 篇9

一、數學課堂進行遊戲教學的意義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數學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學習。遊戲的趣味性不但激勵學生去探索,去了解其中的規律,而且在探索、瞭解的過程中,使學生嚐到積極思維的無窮樂趣,學生的思維習慣、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了發展。融入數和運算規律的遊戲是激發學生探索的動力和途徑之一。

二、數學課堂實施遊戲教學的具體過程

課堂中的遊戲教學法,要求教師的身份必須既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應該和學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遊戲,融入到學生中去。

借某校三年級上了一堂數學課,班級共有27人,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較好。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中的擲一擲。在教學前,制訂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1.運用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探索規律。2.運用探索的規律,瞭解遊戲的執行原理。3.運用遊戲方法和規律,探索“可能性的大小”。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創設遊戲性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取出兩顆骰子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擲一擲,看看得到的兩個數的和是多少?並把他們記下來。

學生操作,然後思考得到的結果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得出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不可能有和13。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國小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定遊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於遊戲活動之中,通過遊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遊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激發興趣。教師的引導也使學生對遊戲的祕密進行思考,提高了思考的效度。

2.激發動機、研究規律,提高學習興趣。

老師和學生比一比,如果是5、6、7、8、9就算老師贏,如果是另外的6個就算你們贏。

學生操作,記錄結果,看誰能贏。

結果肯定是老師贏,學生很好奇很想知道原因。

對規律的探索和遊戲祕密的揭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尋找規律,探索未知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有趣和親切,提高了對數學的興趣。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猜想的提出、驗證,方法的得出,都是學生個體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結果。雖然整個過程一帆風順,但教師適當地製造“碰壁”,反而會推動學生走向成功,教師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繼誘導。這樣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並在探究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3.運用規律、誘導學生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發表格和骰子,兩人一組輪流擲。和是幾,就在几上面塗一格,塗滿其中一列,遊戲結束。

小組交流,哪些和出現的可能性大,哪些小?為什麼?

引導學生得出:5可以分成幾和幾,6可以分成幾和幾,7可以分成幾和幾。

應用學生髮現的規律和方法這是對學生最好的一種肯定,通過填表的練習,讓學生感到自己探索的價值,同時也反映了教師對《標準》教學觀念的體現。引導學生聯想,消除學生依賴的心理,培養學生進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維空間。遇到問題就馬上聯想到與之有聯絡的知識,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既能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和鞏固創新思維能力。

三、數學課堂實施遊戲教學的成效與反思

國小生的思維水平處於表象、直觀階段。有著天真、活潑好動的天性,對任何新穎有創意的活動都懷有“好玩”的思想傾向。遊戲教學剛好迎合國小生的這種心理特徵。教師有目的地組織學生以觀察、操作為主的教學,讓學生在擺、拼、畫、折、量的實際操作中,手腦並用,以動促思,培養了學生遊戲的興趣。

綜觀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體現了教師要從“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觀念,將最大限度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探索和交流。雖然學生的語言有時不夠規範,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這樣的課堂真正做到了:我們的課堂我做主,課堂也在學生和老師的遊戲中靈動。

開題報告 篇10

一,本研究的主要依據和目標。

本專案的研究意義及其在現實生活的研究現狀

1,本專案的意義

團隊建設顧名思義就是要搞好整體,維護整體,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前進。團隊建設注重團隊的核心目標,團隊的管理機制,團隊的精神。"團隊的業績大於個體業績的總和"——這是團隊建設根本利益之所在。一個良好團隊的建設還會在公司決策執行,專案開發,企業形象,資源整合,公司效率和管理行為的執行中起極其有效的作用。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的建設又有其特殊性,它不僅具有"協作性"團隊所擁有的合作作用,同時,它也十分重視團隊個體的個性發揮。建設良好的廣告業務團隊將有助於廣告公司效率的大大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廣告業的不斷髮展,廣告之間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廣義上來說,服務的競爭實質上是一種無形產品的競爭。但最終意義上的競爭是人的競爭,人的競爭是更高層次,更高品位的競爭。福州廣告公司經過幾年的發展,從經營業務較為單一,部門設定較為簡單,管理制度較為簡單的企業,發展成為現在的廣告業務多元化,部門設定較為齊全,管理制度較為規範化的公司。

目前,根據目前的廣告公司的資料表明,大多數都存在以下問題:(一)傳統的經營思想和淡薄的發展意識阻礙了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發展。(二)福州地區的廣告專業人才大量缺乏阻礙了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三)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監管,對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破壞了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大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朱海松。國際4A廣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L]廣東經濟出版社:20xx(4)

[2]傑弗裡·蘭開斯特,萊斯特·馬幸哈姆著,丁梅生馮曉波,應斌譯。戰略營銷計劃和評估[M]遠東出版社:1998(6):53-67

[3]杭州日報報業集團20xx年報(L)內部刊物,20xx

[4]福州博採廣告廣告調查報告(L)內部資料,20xx

[5]劉大東。高效團隊建設5W1H。中國管理傳播網20xx(2)

[6]陸斌,媒體廣告經營策略[L],現代廣告20xx(106)

[7]朱月昌,公共廣告研究[L]國際廣告,1994(3)

[8]朱月昌,略論電視廣告解說詞的創作[L],福建廣告論文集,福建科技出版社,1998(7

[9]於曉茹,從福視廣告看廣告業的發展趨勢[L],視聽天地,20xx(6):68

[10]廣告業呼喚整體策劃人才和廣告創意人才[EB/OL]。

[11]王軍光,網路廣告業步入分眾傳播[EB/OL]。。tom。com

[12]20xx年中國廣告業統計分析報告[EB/OL]。

[13]新浪網。丁俊發,中國城鄉居民消費需求變化的新趨勢[EB/OL]。

[14]新浪網路。鄭和平,世紀之交的廣告業發展方針和政策[EB/OL]。

[15]丁俊傑,中國廣電媒介集團化研究[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二)本專案的研究內容,研究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研究內容

1.1團隊建設的相關理論

本專案主要以一個具體的廣告公司為例,考察和分析其在尋求發展中,團隊建設方面所面臨的具體問題,團隊建設顧名思義就是要搞好整體,維護整體,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前進。團隊建設注重團隊的核心目標,團隊的管理機制,團隊的精神。"團隊的業績大於個體業績的總和"——這是團隊建設根本利益之所在。

1.2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現狀

業務團隊的建設是廣告公司發展的重要管理工作,它是廣告公司各個具體工作任務的實施和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的關鍵。福州廣告公司的業務正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主要有業務專案的多元化,業務服務的多元化以及業務範圍的多元化。隨著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壯大,對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福州地區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方面存在問題

導致福州地區的廣告公司在業務團隊建設上面臨了許多問題,也成為了大多廣告公司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業務團隊建設將直接關係到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發展。

4改善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的主要措施

調整經營思路,建設高效業務團隊是發展廣告業的關鍵。業務團隊的建設,最關鍵是加強對福州地區廣告人才的"開發,吸引和保留"。建立良好的地區的行業發展的大環境,應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和加大行業市場的巨集觀調控力度來有效的管理和監管。

2.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力求初步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廣告業團隊建設。為同行們構建一個新經營戰略思路,實現人力資源戰略整合研究在廣告業中能蓬勃發展並得以在實際中應用和創新。

3.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3.1通過實際廣告業團隊建設的現狀,對其實際操作中所存在問題進行剖析,並提出相應解決實用型的人力資源戰略整合方法和建設新的團隊建設。

3.2解決其在特定環境下廣告業如何按照地區行業發展的大環境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和加大行業市場的巨集觀調控力度來有效的管理和監管。

(三)本研究的特色和立論依據

1.本專案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1.1針對性。人力資源戰略問題是一個巨集觀而且抽象的問題,當前許多專家和學者都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針對一個具體行業做的研究還比較少,也不夠系統和深入,不夠針對性。本文試圖在這些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聯絡自己在實際的操作中的過程,綜合探討廣告業團隊建設問題。

1/2引入人力資源戰略分析理念。近幾年來,人力資源戰略研究在我國各行各業中迅速蔓延開,短短的幾年中,已經取得巨大的成果並有很大的突破,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力資源戰略分析體系,人力資源戰略整合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結合具體的行業對其進行人力資源戰略整合問題,不僅細化了人力資源戰略整合的作用,而且突出了行業的特殊性。本文將借鑑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對這一問題進行全面和深入的探討。

2.立論依據

本文以科學的人力資源戰略分析理論為指導,根據具體的具體的廣告公司的分析總結和調查研究,運用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和社會調查學等多學科理論,借鑑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分析對比,對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問題進行分析和對策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調研安排

1,研究方法

本文擬採用系統分析,比較分析,理論分析與實證解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著重研究分析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並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和措施。

2,調研安排

2.1蒐集和整理各類相關文獻,統計資料等相關資料並總結廣告業中的基本資料

2.2對資料進行認真研究分析,瞭解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及其存在的問題

2.3根據所研究分析成果,採用上述研究方法,提出廣告業中的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和措施方案,寫出畢業論文初稿。

2.4徵求指導老師的意見,並對論文初稿進行必要修改,最後定稿。

三,論文基本大綱

(一),傳統的經營思想和淡薄的發展意識阻礙了福州地區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發展。

(二),福州地區的廣告專業人才大量缺乏阻礙了廣告公司的業務團隊建設。

(三),缺乏有效的行業管理和監管,對福州廣告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破壞了福州廣告公司業務團隊建設大環境。

開題報告 篇11

開題報告(含文獻綜述)作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所在專業審查後生效;

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或按教務處統一設計的電子文件標準格式(可從教務處網頁上下載)列印,禁止列印在其它紙上後剪貼,完成後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應當按照國標GB/T740894《資料元和交換格式、資訊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規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20xx年9月15日或20xx-09-15。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文獻綜述

對跨國公司從東道國撤資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在國外,很多學者是基於某些具體案例來研究跨國公司撤資問題,形成了部分跨國公司撤資理論,但還沒有形成體系;國內對跨國公司撤資問題的研究主要是對國外學者提出撤資理論進行綜述,然後結合我國實際分析跨國公司在華撤資的動因、影響及防範措施等,也沒有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理論體系。

國外對跨國公司撤資的研究

(1)對跨國公司海外撤資分類的研究

Casson(20xx)以克萊斯勒將其在英國的子公司出售給法國標緻汽車公司作為案例,對跨國企業撤資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要將撤資分為關閉型撤資與轉讓型撤資。

Benito(20xx)在前人分析的基礎上,將撤資劃分為自願撤資和非自願撤資。非自願撤資是指無論跨國公司意願如何,被迫退出在東道國或地區的生產經營,也稱被迫撤資。自願撤資是跨國公司根據國外子公司的經營狀況或母公司發展的需要,自行決定的撤資行為。

(2)對跨國公司海外撤資原因的研究

很多學者從不同方面都對跨國公司海外撤資原因進行了研究。

Boddewyn(20xx)認為,不良財產績效、前期投資可行性分析不足、經營環境改變、缺乏合適的資源、組織結構因素、外部創新的壓力以及國別差異導致的東道國經驗不足是跨國公司海外撤資的重要原因。Hamilton和Chow(20xx)經研究發現,外部環境的影響、公司組織出現資本短缺或高度多元化等特徵和公司不良的財務狀況是導致公司做出撤資決定的主要因素。他們認為,在所有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被撤資單位所獲得的投資回報低,其次是其成長前景差。他們強調了巨集觀經濟環境和產業成長狀況對撤資的影響。

可見,跨國公司海外子公司的不良財務績效是撤資的最為重要的原因。

(3)對跨國公司海外撤資條件的研究

Boddewyn(20xx)Dunning的國際生產折衷理論三個前提逆轉過來,提出跨國公司從國外撤資的三個條件:企業不再擁有比其他國家企業更強的優勢;企業還擁有競爭性優勢,但該企業認為與其通過對外投資運用這些優勢,不如將其出售或租賃給國外企業;在企業看來,憑藉其內部化的競爭性優勢在國外進行生產已不再有利可圖,也即通過出口比對外直接投資更為有利。國際生產折衷理論要求三個條件同時滿足,才能促成對外投資。而在Boddewyn看來,從國外撤資只要具備上述條件中的一個就夠了。

(4)對被撤子公司自身特點的研究

一些學者從海外子公司建立方式、經營特點及與母公司的關係等方面來研究跨國公司的撤資行為。

Mariotti和Piscitello(20xx)研究發現,在面對不熟悉的國外市場時,規模大的和經驗豐富的跨國公司通過不斷學習和收集資訊,可以支援有效率的投資和撤資決策,其撤資行為更可能是出於競爭性業務重組而進行的進攻性自願撤資。而規模小、經驗少的跨國公司會採取一些冒險的試驗性戰略,其結果更可能是因為失敗而撤資。

Griffin(20xx)以愛爾蘭CDMI公司為案例進行研究,發現如果跨國公司母公司實行多元化的戰略,其子公司撤資的可能性較小;相反,如果跨國公司母公司的戰略比較單一,其子公司往往有較大撤資的可能性。

(5)對撤資決策過程的研究

(20xx)認為撤資決策過程不是一個不確定的過程,由多種行為模式組成,撤資決策要經過識別、發展、選擇和執行程由四個不同的階段。

雖然國外學者從多方面對跨國公司海外撤資進行了研究,但對不同原因引起的撤資所採取的撤資方式和撤資決策整體過程的研究還不夠詳細,也沒有學者對跨國公司在華撤資進行專門研究。

國內學者對跨國公司海外撤資的研究

國內學者對跨國公司撤資的研究主要是對國外學者研究的成果進行綜述,並結合我國實際,簡要地分析了跨國公司在華撤資的動因、影響等。

(1)關於跨國公司在華撤資原因的研究

自東放(20xx)認為,跨國公司撤資的現實原因主要有市場期望與現實反差巨大,國際資本流動特徵的變化,東道國市場狀況的變化,投資者的有限理性與有限資訊,合資企業內部管理不善。張建民(20xx)和楊龍(20xx)等認為,影響跨國公司撤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競爭強度的加大、資訊不對稱、跨國公司歸核化戰略的實施、產品生命週期的縮短和政策的不穩定性這五個方面原因。毛蘊詩(20xx)認為主要原因是市場估計與營銷策略失誤導致市場表現不佳,合作伙伴及合資方式選擇失誤削弱了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內部化優勢,中國本土企業的迅速成長和其他跨國公司的湧入導致市場競爭激烈。

王水娟、許長新(20xx)在梳理和介紹有關國際資本外撤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與撤資密切相關的五個因素分別是:不確定性、產業演化、多元化程度、國際化生產網路和集聚經濟。

(2)關於外商在華撤資影響的研究

馬全軍(20xx)認為由於國際直接投資活動對我國的就業、資金的獲得、技術和管理的引進與提高、國際收支的改善乃至政治穩定等經濟政治諸方面所產生的正面影響總體上要大於負面影響,反過來,作為資本回流的國際直接撤資不可避免地在上述諸方面甚至更廣泛的範圍內對我國將產生種種消極影響,並且這種消極影響遠遠大於其正面意義。劉暢(20xx)認為跨國公司撤資現象增加過快,就會令我國嚴重的失業問題雪上加霜,同時引起我國資本專案下的外匯減少,導致由外資企業帶動的出口大量減少,進口增加,從而給平衡經常專案增加難度。

開題報告 篇12

一、論文題目

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觀察行為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

從20xx年開始,在基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國幼兒園教育受到社會的廣泛重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出臺標誌著我國幼兒園教育改革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目前的幼兒教育改革將教育價值取向推至更多的關注幼兒自身的經驗,強調幼兒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重視每個幼兒之間的差異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幼兒園教師角色的要求是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這對教師的傳統教育觀念與行為提出了挑戰,要求教師轉變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與作用,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 20xx年)》、《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貫徹實施,全國上下大力發展學前教育事業。在加快普及學前教育的新形勢下為保障教師隊伍質量和幼兒健康成長,教育部出臺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標準明確了教師在教育活動計劃與實施領域中應當具有觀察幼兒.的能力,根據幼兒的表現和需要,調整活動,給予適宜的指導,有效運用觀察、談話、家園聯絡、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客觀地、全面地瞭解和評價幼兒。幼兒園教育的質量問題己成為幼兒教育實踐者、研究者和決策者普遍關注的問題。教師行為是直接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核心要素。事實上,教師對兒童行為的發現、評估和引導既體現著教師行為的改變,也反映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程度。教師觀察行為的改善成為改進教師行為的一項重要內容。首先,觀察是教師為幼兒提供適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師只有在充分觀察及瞭解幼兒的發展水平、行為特點、興趣傾向和學習風格的基礎上,才能設計出符合幼兒發展特點與學習需要的教育活動,並在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的表現及時調整,從而保證教育活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其次,觀察能力是有效教師必備的專業素質之一,是區分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研究表明,新手教師與專家型教師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是否具有觀察意識和觀察能力。專家型教師不會衝動地做出教學決策,而是客觀冷靜、全面深入地觀察和傾聽幼兒,然後依據觀察到的資訊理性地做出判斷和行動。最後,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手段之一。觀察是教師用以蒐集幼兒資料、分析教育方法,從而有效促進幼兒學習和改進教學效果的基本途徑。通過觀察,教師可以獲得有關幼兒發展與教育的實踐知識,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促進自身的教學反思,從而推動自己的專業化發展。

然而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由於教師專業的觀察意識和觀察能力的雙重缺失,導致教師觀察的專業品性不足,既不能真實反映幼兒的實際發展情況又不能為教師做出適宜的教學決策提供依據。?幼兒園對教師的觀察記錄只有量的規定並無質的要求,也沒有發揮觀察記錄應有的反思與交流的功能,使得教師觀察記錄因沒有討論和反思而流於形式,以致於教師將觀察記錄視為額外的負擔,而非對自己工作有益的做法?。

如此觀察失去了 齡聽童聲、解讀童心的意義,使以兒童為本的先進教育觀念在現實中遭遇困境。目前國內對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為的討論相對不足。幼兒園教師的觀察行為的現狀究竟如何,幼兒園教師的觀察行為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發展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基於此,本研究把視點投向幼兒園教師,試圖通過對幼兒園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對幼兒觀察行為的探討,呈現其觀察行為的現狀及總結出教師觀察行為的基本特徵及影響因素,為改善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為提供理論依據。

三、研究問題

確立研究問題是一項研究的開端,研究問題確立的恰當與否對研究過程具有決定性的意義。③依據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對個案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為進行考察, 瞭解教師對觀察的認識,觀察的過程與結果,觀察應用的基本情況,探究影響教師觀察行為的因素,研究者確立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為的基本特徵及其影響因素,並以此作為研究最終的結論依據。

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為屬於學前教育領域一個微觀的研究問題,對此問題的研究必然依託於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實際,因此,真實的實踐情境將是進-步形成具體研究問題的依據。

問題一,教師對觀察的認識情況。

1.教師對觀察含義有何認識?

2.教師對觀察價值有何認識?

3.教師在觀察中的困難是什麼?

問題二,教師觀察的過程與結果

1.教師是在什麼情境下進行觀察?

2.教師觀察時的行為表現如何?

3.教師觀察後的反應是什麼?

問題三,教師觀察後的表現

1.教師觀察後如何思考與分析?

2.教師如何利用觀察資訊跟家長交流?

3.教師如何利用觀察所得改進教學?

問題四,教師觀察行為的影響因素

1.教師自身的因素

(1)教師是否具有一定的觀察意識?

(2)教師的信念對觀察行為有何影響?

(3)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對其觀察行為有何影響?

2.幼兒方面的因素

(1)幼兒的突發狀況對教師觀察有何影響?

(2)幼兒的問題行為對教師觀察有何影響?

(3)幼兒的興趣需要是否影響教師觀察?

3.幼兒園方面的因素

(1)幼兒園是否為教師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

(2)幼兒園為教師觀察提供了哪些資源?

4.家長方面的因素

(1)家長與教師的關係是否影響教師對幼兒的觀察?

(2)家長對教師觀察結果的看法如何?

四、研究意義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根據D ey0979)的觀點,教師教學有效性研究是從教的角度研究教師教學有效性的歷史教師是有效教學研究的切入點。自20世紀60年代起,有效教學的研究由研究有效教師的特徵或品質轉向著重研究有效教師的教學行為。然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可以影響學生的學,但並不能決定學生的學。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只有被學生感知、接受、配合、反應,並通過學生表現出有效的學習行為時,其效果才能體現出來。在本研究中,教師觀察行為是將幼兒作為行為主體的教師行為,它關注的是教師對幼兒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行為的理解及應對。在教師教學行為研究基礎上展開對教師觀察幼兒的行為研究,是對有效教學行為研究的有益補充,通過透視幼兒的表現來增進教師對教學行為有效性的認知及調節。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發展一直是教育領域探討的焦點問題。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被賦予新的內涵。對於幼兒園教師應具有怎樣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以往教育理論界已有相當豐富的論述,而對於幼兒教育改革程序中出現的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為的探討稍顯薄弱,這種缺失有礙於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本研究將細緻考察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為的基本特徵與影響因素,致力於探討如何改進教師觀察行為,相信這能對豐富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體系盡一份綿薄之力。

有利於引起幼兒園教師對觀察幼兒的重視,激發幼兒園教師對教育工作的思考。教師對教育中發生的各種現象進行仔細地觀察,有助於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改變視而不見 見慣不驚的麻木狀態,保持教師的工作熱情。有利於教師從個案幼兒園的觀察現狀中吸取經驗,促進高效的教師觀察,提高教師觀察能力,使幼兒在教師觀察中獲得更多發展;同時也對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五、研究方法

對一項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選擇取決於研究問題的性質和研究的需要。一般來說,量的方法比較適合在巨集觀層面對事物進行大規模的調查和預測,而質的研究比較適合在微觀層面對個別事物進行細緻、動態的描述和分析。量的研究從研究者自己事先設定的假設出發,收集資料對其進行驗證,而質的研究強調從當事人的角度瞭解他們的看法,注意他們的心理狀態和意義建構。i本研究的問題幼兒園教師觀察行為屬於微觀層面對教師觀察的認識、運用等現象的研究,研究關注的是教師對觀察幼兒的看法、做法以及是何種因素在影響教師的思想和行為,研究的目的在於對教師觀察行為的理解及其意義建構的探究,符合質化研究的要求。因此,為了探究幼兒園教師怎樣看待觀察行為,教師如何觀察幼兒,教師如何應用對幼兒的觀察及什麼在影響著教師的觀察行為等描述性、解釋性問題,本研究釆用質的研究取向。

抽樣指的是根據研究的需要對有關的人、時間、地點、事件、行為、意義等進行選擇的行為。丨本項研究的被研究現象是發生在當下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的觀察行為,與之相對應,研究的物件應該是在幼兒園教育活動場景中發生觀察行為的教師。受研究時間、地點和經費所限,為了能夠在現有條件下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為研究問題提供最大資訊量,研究者選擇了一所公立幼兒園的教師為樣本。由於本次研究關注的是對教師觀察行為獲得比較深入細緻的解釋性理解,因此研究物件的數量比較小,研究主要釆用了分層目的型抽樣和滾雪球抽樣方式。

分層目的型抽樣,是指研究者首先將研究現象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層,然後在不同的層面上進行目的性抽樣。目的在於瞭解研究現象中不同層次的具體情況,進而對研究現象的整體異質性進行探究。②就本研究現象教師觀察行為而言,任職年限不同會使得教師形成不同的教育教學經歷和經驗,經驗的累積會造成教師行為成熟度和自動化程度的差異。因此,本研究在研究物件的抽樣上分別選取了3年以下、3-10年以及10年以上的各個教齡層次的教師。其次,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發展特點,教師在觀察的內容上會有所區別。

六、論文提綱

摘要

Abstract

目 錄

一、問題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問題

(三)研究意義

(四)研究方法

二、文獻綜述

(一)概念界定

1.觀察

2.教師觀察行為

3.幼兒園教育活動

(二)教師觀察的相關研究

1.觀察的價值

2.觀察的維度

3.觀察的型別

4.觀察的過程

5.觀察存在的問題及改進

(三)幼兒園教師觀察的相關研究

1.觀察的價值

2.觀察的內容

3.觀察記錄中存在的問題

4.改進策略

三、A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觀察行為的考察

(一)教師對觀察的認識

1.觀察是瞭解幼兒的途徑

2.教師的觀察是旁觀者清

3.觀察兒童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師觀察了什麼

1.觀察幼兒的興趣

2.觀察幼兒的學習效果

3.讀懂孩子的需求

(三)教師如何觀察

1.調動一切感官蒐集資訊

2.記錄,讓教學看得見

(四)教師觀察的結果

1.積極正面迴應幼兒

2.搭建鷹架幫助幼兒發展

3.及時與家長溝通

4.反思與教學行為的改善

(五)是什麼影響著教師的觀察

1.幼兒意外狀況容易引起教師關注

2.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有餘力觀察幼兒

3.教師的主觀傾向影響教師觀察

4.幼兒園支援教師觀察

5.幼兒教育工作本身影響教師觀察

四、對A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觀察行為研究的結果

(一)教師觀察行為的特徵

1.教師對觀察認識具有模糊性

2.教師觀察與教學目標緊密相聯

3.教師觀察的記錄停留在感官層面

4.觀察促進教師教學的反思與改進

(二)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觀察行為的影響因素

1.教師對觀察方法掌握能力

2.教師的知識經驗儲備

3.幼兒對教師觀察的影響

4.幼兒園對教師觀察行為的支援

五、建議

(一)通過培訓,提高教師觀察技能

1.選取合適的觀察角度,獲取有價值的資訊

2.優化觀察記錄方式,提高i己錄的準確性

3.明確觀察記錄的基本要求,確保紀錄與評價的客觀性

(二)加強學習,改善教師知識結構

1.通過反思促進知識的發展

2.閱讀專業書刊

(三)幼兒園為教師觀察提供支援性環境

1.改善管理制度

2.提供技術性支援

3.形成重視教師觀察的氛圍

(四)教師為觀察爭取有利條件

1.檢視自己的工作習慣

2.減少可能的干擾因素

參考文獻

附錄

開題報告 篇13

英語論文的開題報告範文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英語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系別:外語系 專業:英 語 所選題目名稱:

English Idioms and Their Cohesive Function

一、課題研究現狀:

English idiom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glish vocabulary、The general tendencies of present-day English are towards more idiomatic usages、Halliday and Hason (1976) pointed out that there are three functions of English idioms (ideational 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and textual function)、Another scholar, Fernando C、(1996), also made valu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idiomatic expression_r of coherent text, and in the creation of stylistic effects.

Chinese linguists like Hu Zhuanglin (1994, 1996), Zhu Yongsheng (1995, 1996, 1997) and Zhang Delu (1994) mainly made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textual cohesion.

二、課題研究目的:

This paper is firstly intended to define English idioms and analyze the features of them、It then explores the cohesive function after careful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ttempting to arouse the concern of using idioms appropriately and help readers make full use of the cohesive function for communicating more concisely and idiomatically, thus more effectively.

三、課題研究內容:

As English idioms are much alive in everyday English, a close look at the function of idioms must be taken、This dissertatio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1、Introduction

2、A General Study of English Idioms 2.1 The Definition of English Idioms 2.2 Features of English Idioms

3、Cohesive Function of English Idioms 3.1 Cohesion

3.2 Functional Categories

3.3 Cohesive Function of Relational Idioms 3.4 Cohesive Function of Other Idioms

4、The Cohesive Function in Terms of Syntax And Pragmatics 4.1 Syntactic Cohesion 4.2 Pragmatic Function 5、Conclusion

四、課題研究計劃:

January 22-March 10: question posing of the research and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March 11-March 25: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s and writing of an outline

March 26-April 30: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draft and seeking supervisor’s advice May 1?June 10: refinement of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eacher’s suggestion

June 11?June 22: finalization of the thesis based on the set requirements after the defence

五、主要參考文獻:

[1] Fernando, C、Idioms and Idiomaticity、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xx

[2] Halliday, M.A.K、and R、Hason、Cohesion in English、Longman Press, 1985

[3] Lakoff, G、and 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 Makkai, A、Idiom Structure in English、The Hague Press,1972

[5] 林承璋、英語詞彙學引論[M]、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

[6] 陸國強、現代英語詞彙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

[7] 汪榕培, 盧曉娟、英語詞彙學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

開題報告 篇14

課題方案的制定是課題研究的必要條件,不僅為研究者提供了明確的、可操作的程式,而且為這些程式的操作提供可靠的方法,是課題研究的“藍圖” 。科學研究是一個廣泛收集資訊,並通過分析、加工、處理得出有助於認識、解決相應問題的結論過程。由於師生的知識結構和科學素養的限制,對課題研究往往停留在經驗層次上,而忽略了科研的根本環節(資訊的即時收集、分析、加工和處理工作)。因此,重視課題方案的設計,對於保證研究的規範性,提高科學研究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⒈課題方案的內容

課題方案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意義、成員分工、實施計劃、可行性論證、預期成果及其表達形式等,其中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主要部份。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麼、研究到什麼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職責。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麼、達到什麼等等。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註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複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物件、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越容易操作。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資訊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

⒉課題方案的格式

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現,也可用其它方式表達(詳見附件:研究性學習課題“寵物熱對社群生活的影響”的課題方案)。

⒊撰寫課題方案的注意事項

一要注意可行性。課題方案要詳細、明瞭,研究方法和步驟要具備可操作性。實施計劃要寫得具體、翔實,各研究階段時間安排要合理、充裕,課內時間一般用於選題、蒐集資料、交流展示,而調查、實驗、材料處理、論文撰寫儘量安排在課外;若是實驗研究要考慮重複實驗,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擾。研究方法的選擇要根據課題內容、學生認知水平及教師的指導能力來確定。資料蒐集和實驗儘量在校內完成。

二要注意科學性。課題方案要體現出立意新穎、結構嚴謹、行文流暢等特點。提出問題和目的意義要與預期結果相吻合;方案中各部分切忌張冠李戴;獲得的資訊資料和提出的觀點要客觀真實,經得起推敲。

三要注意過程性。整個研究過程必須在課題方案中體現出來,如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選題→開題→資料蒐集→實施→結題→交流展示→研究後反思)和預期結果等等。

開題報告 篇15

課題名稱:在國中物理課中合理使用多媒體的案例研究

學員姓名:姜文娣

單位:南京市百家湖中學

手機號:138xx98

學號:

導師姓名:蔣鳴

課題來源:自立

概念界定:

背景和意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提出: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目前,大部分學校都已經實現班班有多媒體,而在實際的使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尤其在以實驗為基礎的國中物理課堂中,當我們將多媒體引人課堂教學後,教師為了減輕自己的勞動或出於好奇,一部分教師用多媒體的一些功能取代了自己對教學的一些組織。還有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一堂課中儘可能多地使用各種媒體。有些教師上課時乾脆紙上談兵、不做演示實驗,完全用多媒體課件來模擬。這樣勢必會不利於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更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過度使用或不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會導致物理課堂教學中出現弄巧成絀的現象,對教學的效果適得其反。

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成為當前實施素質教育、提高課堂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可以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優化課堂過程,加大資訊量的傳授。生動逼真的音響效果,色彩鮮明的動態效果,靈活便捷的互動手段構成CAI的鮮明特點。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手段,應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二者優勢互補,可獲得的教學效果。當然,任何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只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工具,它必須依靠教師科學地設計、精心地組織和實施,才能發揮它的效能。所以,教學過程必須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在教學實施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合理運用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才能真正改善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效率。

國內外研究現狀

當今世界,國際資訊化教育形勢逼人,資訊化浪潮勢不可擋。一些發達國家從九十年代開始,就已利用英特網進行教育活動,全世界現已有30多個國家參與美國提出的用技術來支援教育改革的國際合作研究。其中國內外研究情況:

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課程整合主要仍然體現在CAI上,其他領域涉及較少,另一種整合,則側重於資訊科技內部各部分之間整合,存在侷限性。

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整合過程中存在如形式主義盲目整合等傾向,沒有把國中物理教學過程和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學科課程整合過程系統化。同時沒有對資訊科技的應用進行合理適時地選取,使整合進入一片死海;

新課標下的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學科課程整合的研究尚處在初級階段;

國內外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課程整合現狀及相關課題的研究現狀的研究,爭取一不重複,二要創新,形成先進發展的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課程整合觀。在全國關於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學科課程整合的相關研究已有很多,他們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①形式主義整合,個別學校以計算機被用次數來評價資訊科技與物理教學結合的好壞,個別教師把計算機當做電子黑板,陷入認識上誤區。當今大部分教學課件系統無互動性,很難達到教學效果。②有些教師教學時要由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的內容,用課件來代替實驗,所以這種做法違背教學規律,同時也違背了實質上的整合理念。③許多教師及研1+1=2,使簡單的累加,對整合的本質缺乏認識。

主要研究內容

多媒體在國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

在國中物理教學中合理使用多媒體的案例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將主要運用行動研究法研究防止資訊科技在物理課堂中做負功的實施策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和管理中尋找開展整合活動的策略、方法、途徑與措施,在具體的研究工作情境中認真進行,行動者參與研究,研究者參與實踐,並根據研究中遇到的具體情況,邊實踐,邊探索,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應用有機的統一起來。

調查研究法:通過調查訪問方式瞭解與本專案有關的資訊與內容。

經驗總結法:在研究分析、收集前人或相關研究結論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分析,比較總結出與本專案有關的知識與結論。

主要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的思路是根據新一輪課改的要求,通過計劃、調查、實踐和總結反思等幾個環節,積極防止資訊科技在物理課堂中做負功,探索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教學的整合的策略、方法途徑,本課題研究可分為三個階段:

實施研究階段(3個月)綜合運用調查研究、行動研究等方法,調查資訊科技與國中物理教學的整合的現狀,通過實踐研究資訊科技在物理教學中的特徵、方法和操作策略。

總結、結題階段(2個月)運用經驗總結、案例研究等方法,對研究材料進行收集整理,撰寫課題研究論文,加工修改研究案例,完成結題工作。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秦力,網路環境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xx.(6)

[2]鄭春和,中學物理學探究教學模式的研討[J]。課程、教材,20xx.(7)

[3]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熱的冷思考朱廣豔摘自《中國電化教學》20xx.1

[4]鄧鳩洲,淺析資訊科技與物理課程整合性建設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xx,(4)

開題報告 篇16

《不同環境對HP感染率的影響》的課題開題報告範文

(一)問題的提出

受我當醫生的父親的影響,我對醫學懷有濃厚的興趣。最近,我從一些書籍上了解到Hp是胃炎、胃潰瘍,甚至胃癌的致病因子。通過查閱資料,我瞭解到更多關於HP的情況。

1.背景

早在一個世紀前就有人發現胃記憶體在一種螺旋狀微生物,由於長期未能分離而未受到重視。直到19xx年澳大利亞學者從人的胃活檢標本上發現了彎曲狀菌,名稱幾經演變,在 19xx年命名為 Helicobacter pylori(Hp),國內 19xx年譯為幽門螺桿菌。自從 Hp被分離出來後,各國學者對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現已證實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與此有關,更有研究證實胃癌也與Hp有一定關係。因此,各國在HP的檢查、治療上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19xx年Hp被WTO國際癌病研究機構確定為口類致癌原。由此,我想到是否可以找出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來預防Hp的感染。經過轉化,變成現在的題目——不同環境對Hp感染率的影響。

2. 價值

有資料表明, Hp是通過口一口或糞一口途徑傳播。我國人口眾多,生活、工作環境中人口相對稠密,為 Hp的感染提供了一定的條件。但是,工作在不同條件下的人群,比如工作、生活條件較好及工作、生活條件較差的人群的Hp感染率是否存在不同,研究資料甚少。假如工作、生活環境確實影響Hp的感染率,那麼,就會給H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3.同類課題的研究

經查閱表明,對不同經濟水平、工作環境、生活環境Hp感染率的調查資料甚少。已有人調查過不同經濟水平及同種職業(臨床醫師和非臨床醫師)Hp感染率的不同,這些都為我的研究提供了參考資料。

4.研究的可行性

(1)科學性。嚴格挑選研究物件,儀器精密(採用13C-UBT呼氣檢測),檢測手段先進,研究組有可比性。

(2)實效性。有資料表明發展中國家的Hp的感染率要高於發達國家,尤其在兒童中,Hp感染率隨年齡增長而急劇遞增。我國正處於發展中國家之列,屬高感染國家,因此研究預防Hp的感染就顯得更為重要。

(3)創新性。目前還沒有發現有人進行過不同工作、生活環境下Hp感染率的對比,我的課題可以為這一領域的研究提供一定參考資料。

(二)研究的主客觀條件

1.成員特長

我對醫學及生物都有濃厚的興趣,並有較多的瞭解。做事嚴謹,經過適當培訓能勝任精密實驗儀器的操作及實驗資料的統計處理。有邏輯思維能力,可進行對實驗資料的分析。

2.資料及裝置

試驗在301醫院進行,該院胃腸病研究室具有研究所需的高精密度的氣體同位素比值質譜儀(GIRMS),該室開展此項工作已有幾千例病例的經驗積累。

3.導師

301醫院蔡昌豪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三)研究方案

研究物件及研究方法:從來醫院作Hp檢查的病人中,排除經醫生建設檢查的病人,以填表問卷方式登記病人的工作性質、家庭生活環境、社會生活環境等,分成兩組,每組30個人。一組是經濟水平高,工作生活環境優越的(主要為複雜的腦力勞動者);另一組是經濟水平低,工作生活環境相對差的(主要為簡單體力勞動者)。

1.不同工作環境對 Hp感染率的影響

(1)年齡:歲。

(2)受教育程度:高中以下或大學以上。

(3)工作單位:公司或營銷。

(4)經濟收入:20xx元以下、20xx~5000元或5000)元以上。

(5)工作性質: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

(6)工作區人日流量:多或少。

(7)辦公室條件;辦公室或市場。

(8)家居環境:公寓、宿舍筒子接或平房。

(9)交通工具:私人轎車、公共交通或自行車。

(10)醫療條件:公費指定醫院或自選醫院。

(11)看醫生的條件:有症狀、定期健康檢查。

(12)對自身健康:重視或無所謂。

2.研究物件入選標準

(1)年齡20-35歲。

(2)近兩週未服用抗生素。

(3)近兩週未用制酸藥物。

(4)無胃部手術史。

(5)無精神障礙史,能配合完成調查。

3.研究方法

(1)確定入選物件後,填寫研究知情表。

(2)按要求來醫院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

(3)檢測方法: 13C尿素酶呼氣試驗( 13C- UBT)法。

(4)步驟:檢查日空腹,在檢查室口服標準試餐,按統一標準採取標本。

(5)基本原理:一般情況下,胃內很少有細菌繁殖,沒有尿素酶活性,而即富含尿素酶,能將內源性和外源性的尿素分解成NH3和CO2,後者在小腸上段黏膜被吸收進入血迴圈,最後由肺撥出體外,因此口服一定劑量的同位素標記的尿素,應用高靈敏度的特定儀器檢測撥出氣體中含13C標記的CO2, 即可判斷胃內有無Hp感染。13C一尿素是穩定同位素,無輻射作用,對人體無害。13C-UBT對Hp的檢出敏感性和特異性為90%-100%,在臨床常規檢查Hp方面UBT優於組織學檢查。

4.試驗計劃

(1)篩選研究物件、13C尿素酶呼氣試驗檢測2~3個月。

(2)實驗結果整理分析l~2個月。

(3)撰寫論文2個月。

5.統計學處理

將所有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

(四)預期結果

(1)兩組Hp感染率可能存在差異性,通過分析可以總結出環境對HP感染率的影響,從而提出相應的防治意見。

(2)完成論文報告1篇。

(五)參考資料

《胃腸病學》、《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基礎與臨床》。

開題報告 篇17

《激發並維持國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方法探究》

實施方案

研究背景及意義

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不可或缺的影響。但長期以來,國中生流傳這樣一句話代數煩、幾何難、物理、化學不必談,可想而知物理一直是學生普遍感覺難學的一個學科,從而導致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不高。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各級教育機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由於國中學生的認知水平難以適應國中物理所涉及的廣闊知識面。因此,國中學生仍然普遍感覺物理難學,我區各校物理教師均反映學生學習物理的能力水平較低,主要是缺少學習興趣及興趣的永續性不高所致。本人從教幾年來發現每個班都有部分學生對學習物理有畏難情緒,甚至有極少數學生對學習物理完全失去興趣,因而在學習中放任自流,上課既不動腦也不動手,完全放棄了對物理的學習。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是:探究我校國中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現狀與使我校部分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的影響因素,研究在教學中如何激發並維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從而增強物理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精神。

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興趣:指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心理學的界定: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興趣以需要為基礎,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興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這對人的認識和活動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興趣分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直接興趣是指對活動過程的興趣。例如,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富於創造性,喜歡製作各種模型,在製作過程中,全神貫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間接興趣主要指對活動過程所產生的結果的興趣。有的學生業餘喜歡繪畫,每當完成一幅畫,他都會對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現極大興趣。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如果沒有直接興趣,製作各種模型的過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沒有間接興趣的支援,也就沒有目標,過程就很難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一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持之以恆,目標明確,取得成功。

激發並維持:主要是指通過各種途徑、方法、方式、手段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並且保持這種積極狀態相對較長的時間內穩定不變。

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本課題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

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為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迫在眉睫。而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重要,甚至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於是目前針對有關學生學習興趣這一塊的論文寫的較多也較熱,但作為課題研究的並不多見,只是相對集中在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湖南嶽陽國中從激發國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這一方面做了課題研究,並取得相對不錯的效果,為他們學校的物理學習上了一個新臺階。可是從他校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出就單從激發學習興趣這一塊進行了研究,但如何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保持的更持久這一重要方面很少涉及到。因而學好物理依然是廣大國中學生的一大難題。

本課題研究價值及創新之處:

興趣作為對某種事物或探索活動的積極心態,其過程具有一定的時間階段性,有的興趣能維持幾年甚至更久,而有的卻只能維持幾小時甚至幾分鐘。在目前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課題研究的匱乏、也不深,只是從幾小方面予以簡單探索。因此,本課題相比之下具有從更多的方法、方式、手段上來激發並從維持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獨特方面來研究,具有更加廣泛的意義和研究價值。

理論依據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到興趣,實際上它是個體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並在其中產生積極情緒體驗的心理傾向,也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學習興趣則是指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和追求的傾向。擁有強大學習興趣的學生學習起來更輕鬆,獲得的知識也更廣闊、更深入。為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作準備。

在實踐中,興趣對人的活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濃厚的興趣將是學生刻苦鑽研、勇於攻關的強大動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的老師。楊振寧博士也說過:成功的真正祕訣是興趣。所以,對於物理的學習只有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才想學,愛學,才能學好,從而用好物理。

此外,由於學生間各種因素差異,對學習物理興趣的維持尤為重要,在實際教學中對物理學習一直保持興趣的學生,其物理成績也一直較為優秀,對以後物理學習深造提供主觀上積極探究的保障。

研究的目標、內容(或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研究的目標:

根據《物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物理教學要突破學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學生的發展。其目的要以物理學的內容作為素材,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興趣,習慣及一定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而本課題的研究剛好和《物理新課程標準》相切合,符合當下物理教學的形勢要求。

其次,物理學科有其不同於其他學科上的優勢,物理課程設定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去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而這一切都要以學習興趣為保障,只有對物理有興趣的學生才會主動去注意身邊的物理現象,才會將學到的物理知識和實際相結合,才會在探究過程中提升主動的學習能力。

研究的內容:

(1)我校國中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現狀。

(2)使我校部分學生對物理學習失去興趣的影響因素。

(3)研究在教學中如何激發並維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通過課題研究構建我校學生快樂學物理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甚至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及科學探究能力。

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研究的思路:

研究的過程:

(1)準備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課題立項,制定方案;

(2)調查分析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通過學習理論和調查,對典型學生的跟蹤調查。

(3)中期評估階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全體成員整理材料,形成階段小結或報告。

(4)實驗教學階段:20xx年2月20xx年6月,以本校實驗班級與其他學校的教學效果橫向比較。

(5)總結階段:20xx年6月,全體成員分析、總結材料,撰寫研究報告及專題論文。

研究的方法:

(2)調查研究法:通過初始調查、跟蹤調查等分析製表。

(3)個案研究法:確立幾個典型個案,跟蹤調查定期檢測。

預期研究成果

理論成果:

現狀調查報告2、案例3、教學設計4、研究報告5、論文及論文集

實踐成果:

通過對課題的研究為我校九年級物理解決後勁不足的現象。並確立具體的教學模式,記錄在案、彙編成冊。

研究保障

對本課題的生成落實到實施研究,我校有以下優勢:

實施以人為本的學校管理理念;

學校領導管理一切著眼於師生員工,一切依靠師生員工。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採用民主、平等、和諧的管理模式,創設一種和諧的學校小氣候,讓每位教師都奮發向上,努力進取,得以展現個人才華。

承擔本次課題的負責人年富力強,精力旺盛,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全組成員協調合作,教學實績突出,特別是近幾年來,我校物理學科成績一直名列全區上游,並立志在個人發展上有所突破,組成一支和我校教學實績相符的教師隊伍。

學校的硬體保障:

最後,針對此次課題規劃,全組員共識一致,信心高漲,力爭做好此次課題研究。

開題報告 篇18

選題背景:

年國際地理聯合會發表《地理教育國際憲章》,針對地理學在解決日益突出的全球性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上的巨大優勢,高屋建瓴地指出地理教育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活躍而負責任的公民所必需地理在各個不同的級別的教育中都可以成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興趣的科目,並有助於終身欣賞和認識這個世界,明確提出地理教育要培養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習的地球概況、各大洲及主要國家的自然人文地理特點等基本知識,閱讀和使用地圖,運用地理圖表等基本技能,收集和分析地理資訊以及地理觀察觀測等能力方法,初步形成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等等,正是地理素養的重要組成,是對學生生活有用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可長期以來,地理學科在學校課程中被視為小科副科,而作為非會考科目的國中地理更是地位低下。隨著現在初高中分離辦學,許多初級中學受會考指揮棒的影響,沿用傳統的教學評估標準衡量教師的教學,使教師穿新鞋走老路,不能真正實施新課程改革,也使學生學習地理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差強人意,無法為高中地理學習或走向社會打下一定的基礎。而今年開始,國中地理又得受新頒的會考制度的指揮,可能回到為應試而教學。

雖說現代地理教學的研究在國內外都不是一個新課題,但是系統研究生活中的地理並結合新評價機制和整合歷史地理教材的研究較少,特別是立足國中地理教學開展的此類研究更少。基於以上思考,我們提出了《國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的課題。本課題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以生活化的教學為突破口,優化和整合國中地理教材,構建一種開放的、探究的教學環境,真正賦予地理教學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實現三維目標,提高學生地理素養,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高中地理的內在需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地理學習中去。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

在實用主義教育思想體系中,杜威首先論述了教育與生活的關係。從批判傳統教育出發,他明確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杜威認為,在教育成為促進美好生活的一種手段的同時,教育本身也應該是一種美好的生活。因為正是在這種美好生活的過程中,生活擴大並啟迪學生的經驗,刺激並豐富學生的想象。他強調說:學校的第一任務是教學生在他發現自己所在的這個世界裡生活,理解他在這個世界上分擔的責任,使他在適應社會方面有個良好的開端。只有當他把這些事情做得很成功,他才有時間或興趣去從事純屬智力活動方面的修養。

經驗是杜威實用主義經驗論的基石。這一概念有兩層意思,一是經驗的事物;二是經驗的過程。杜威認為,經驗總是處於流動、變化和更新之中的,已有的經驗是獲得新的經驗的基礎。在杜威看來,經驗和生活又是密不可分的,學生的發展不可能脫離具體的生活,脫離學生的經驗,經驗發展的連續性同樣表現在學生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的統一性和完整性上。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的生活過程,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教育的本質就是生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在推行鄉村教育的過程中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觀點來源於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改造。陶行知認為杜威的觀點只是把社會生活中的東西搬一點到學校裡做點綴,就像鳥籠裡放上一兩根樹枝一樣。因此陶行知強調指出:要先能做到社會即學校,然後才能講學校即社會;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後才能講教育即生活。

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要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個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我們面向生活的中學地理教育很有啟發,我們既不可能讓學生像徐霞客那樣天天跋涉于山水之間,也不能讓學生天天關在學校裡,像只籠中鳥,與生活世界隔離。我們要把生活與教育,學校與社會緊密結合起來,讓中學地理教育處處面向生活。

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中面向生活的理論啟示

皮亞傑和維果斯基被認為是建構主義的直接先驅。根據皮亞傑的觀點,個體的認知結果通過同化和順應而不斷髮展以適應新的環境。同化即為當個體遇到新的刺激時,把這種新的刺激物件納入到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之中;順應則是對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調整,以使其與環境相適應。個體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平衡過程逐步建構起來的。而在維果斯基看來,學習是一種社會建構,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重視活動和社會交往在人的高階心理機能發展中的地位。

因此,逐漸形成的建構主義的教育理論的基本思路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①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②注重在實際情境中進行教學。③注重協作學習,提倡師徒式傳授。④注重提供充分的資源,讓學生自我探索。建構主義的基本思路與面向生活世界的教育的思路有許多相通之處。在中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挖掘真實的生活教育資源作為教學情景,指導學生對地理系統學科知識的學習,是當前教學體制下面向生活的中學地理教學最應該實現的方式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蘊涵的面向生活的教育理念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教育思想的倡導者和代表

人物。在他看來,人的全面發展同掌握高深的知識、同積極的社會活動和勞動活動、同任意選擇職業的可能性聯絡著。蘇霍姆林斯基多次強調,學生不可能永遠呆在學校,接受教育者的監督,他們早晚是要走向社會,走向現實生活的,如果沒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他們就無法有計劃地安排自身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難以抵制不良傾向的侵蝕,其成長過程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他認為在孩子越小的年齡時,越多地把社會的現實情況教給他們,越有助於使其形成永恆的價值觀。因而,我們應該使教育貼近生活,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真實的成長。

課題研究的意義

有利於體現地理學科的價值

地理學科具有科學、文化、生活、社會價值等諸多價值,特別是我們當前正在大力提倡建設和諧社會,強調社會責任感,地理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保護地理環境的責任感。由於傳統地理教學的弊病,使得原本非常生活化的地理離學生疏遠了,以至於他們產生疑問:地理學了究竟有什麼用?因此,突出對生活有用的國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能夠讓學生感覺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對地理學習建立一種需求感我需要地理知識,同時也建立了一種責任感學好地理知識是一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

有利於增強生活能力

鑑於學生缺乏生活技能的傾向,地理可以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有關地理技能的操練,有效地幫助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困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生活能力,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生存的需要。

有利於激發學生對地理的樂學心理。

樂學,指學生喜歡學地理

學生要能樂學,就要培養其興趣愛好,激發其求知求新的慾望。五彩繽紛的生活景觀,多種多樣的社會生活現象與問題,會引起他們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地理的興趣。只要教師在地理教學中,經常將生活化的素材帶入課堂中,運用適當的教學技巧,學生的興趣會大大增強。而且地理教學生活化,真實自然,記憶深刻。良好的地理基礎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將為高中地理的學習和走向社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是:(1)對國中地理課程中蘊涵的生活例項的分析。(2)對國中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點的調查與分析。(3)高一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調查與分析。(4)分析國中歷史課程中滲透的生活地理的內容。(5)優化和整合國中教材與校外課程資源中的生活地理,構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學。(6)按新課標的理念構建師生互動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是:(1)按新課標的理念構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學。(2)按新課標的理念構建師生互動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本課題研究的難點是:探索構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學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調查法。在研究前、中、後期採用問卷、談話、比賽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實踐法。針對課題研究不斷提出改革意見或方案,並付之於行動,在教學實踐基礎上驗證、修正教學行為充實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體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價值。

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地理生活化教學方法。

課題研究的主要策略:

地理課堂生活化

教學情景生活化

將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地理課堂教學,學生會產生共鳴,易於接受與理解,增加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生活化

教師要善於隨時捕捉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適時地將生活中學生隨手可得的例子穿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過程中接受地理,瞭解地理,掌握地理。

積極進行生活化的技能訓練

地理基本技能的訓練是地理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地理基本技能訓練的生活化要求著眼於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訓練材料應儘可能來自生活。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處處留心皆學問,讓學生生活地理化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自然環境的思想感情。

當今全球生態環境日趨惡化,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時代要求我們學好地理,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關注家鄉的生態

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基本方法,對於地理這門學科,觀察更為重要。因此,地理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地理眼,在生活中發現地理知識的存在。讓學生養成良好觀察習慣,多看勤看,調動多種感官留心周圍的人事物景,創造良好的觀察條件,把所學知識與觀察物件聯絡起來。

利用案例開展研究性學習。

案例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重要手段。在學生

的生活中有許多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並提供生

活案例。也可以讓學生利用各種媒體、網路以及開展社會調查捕捉、收集各種地

理資訊。

做生活的有心人,開發和利用地理課程資源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課程資源是指一切具有教育意義、有利於課程實施或達到

課程標準的教育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的世界就不再僅僅侷限於有限的教科書或教材,多姿多彩的世界都能成為,也應該成為學生活生生的教材,成為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

要使地理課程理念轉變為有效的地理教學實踐,實現地理教育功能,有賴於

廣大地理教師課程資源意識的覺醒,以及對相關資源的積極開發和創造性的利用。

研究工作的步驟及成果形式:

準備階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課題組成立,學習研究計劃和相關材料,明確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立項階段(20xx年5月20xx年2月):

A)撰寫開題報告;

B)設計國中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地理學習興趣點的調查問卷;

C)問卷調查資料統計與分析

實施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A)討論研究課題實施策略;

C)課題組的老師每人上一節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校際公開課;D)初步擬定國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模式,並逐步完善研究方案。

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A)整合專題講義,形成校本教材《初級中學生活地理》;

B)舉行面向全市的國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展示課;

C)結題報告《國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

課題研究成果形式:

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分工:略

開題報告 篇19

一、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開題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為什麼會想到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的特定物件是什麼;通過研究,試圖實現什麼;想弄明白的問題是什麼;決定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研究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具體的時間安排和實施步驟怎樣 (尤其是一開始準備實施的步驟) ,需要哪些工具和資料;如何得到這些工具和資料;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研究成果是研究報告、實物,還是其它;以及導師的建議和鑑定等。其中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主要部分。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要準確規範。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課題名稱要簡潔明瞭。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研究範疇、研究物件與研究問題概括出來,讓人能夠從題目中看出要研究的重點與方向。

(二)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有的也稱“問題的由來”,即提出問題,闡述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是指通過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有時,也可以將課題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頂目標:即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瞭。

(五)研究課題的可行性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條件,即研究所需要的資訊資料(如上網和設計問卷等比較基礎的方法)、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等。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六)研究的內容和難點

高中階段,研究學習課題研究的型別大致有科學實驗型別、讀書報告型別、社會調查型別和專案設計型別等。無論是哪種型別,都要有具體的研究內容和預計的研究難點。

(七)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開題報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計劃及進度、時間安捧安排等。

(八)成員分工

開題時,要明確課題組每個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角色和應完成的任務,如組織協調、資料蒐集和處理、撰寫報告、外出調查、拍攝等等。

(九)預期成果及表達形式

預期成果即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

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等,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形式來表現。

報告的每一項內容轉換成相應的欄目,這樣做,既便於開題報告按目填寫,避免遺漏;又便於評審者一目瞭然,把握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