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誠信調查報告4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33W
本文目錄2017年誠信調查報告服裝學院大學生誠信考試問卷調查報告範文大學生誠信度調查報告徐州市城區青年誠信素質調查報告

今年3·15,本刊特別策劃“XX大連金融業誠信調查評選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發布調查問卷的方式徵集市民意見與建議,關注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金融誠信問題,聚焦金融機構的誠信細節,聯合權威機構對大連金融業及金融機構進行誠信調查。

誠信調查報告4篇

今日,《XX大連金融業誠信調查報告》火熱出爐。令人驚喜的是,調查結果顯示,我市金融理財服務消費者滿意度較去年明顯提高,市民理財意識普遍增強。

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調查報告,能夠對提高大連金融機構誠信水平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提升整個行業誠信服務水平作出不懈努力,也期待以此幫助消費者尋找到更加信賴的金融機構。

銀行保險誠信服務“吐槽”量走低

此次調查與前幾年大連金融業誠信調查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即為金融消費者“吐槽率”明顯下降,線下調查的前幾天竟還出現了“吐槽”問卷一票難求,我市金融消費者對於銀行保險的誠信服務滿意度明顯提升。

在調查問卷涉及的銀行及保險公司不誠信服務現象,多位被調查者稱,近一年來都沒有遇到過此類現象,銀行和保險從業人員素質都比較高,能夠積極熱情地回答消費者提出的問題,並給予客觀的指導和意見。也有調查者表示,前幾年,他們確實遭遇過保險營銷誇大收益、銀行理財產品不顧客戶風險偏好推薦一味強調高收益等問題,不過最近一年多以來,這種現象有了明顯的改善,銀行與保險業的服務都更加規範,這也讓消費者心裡越來越踏實,願意去主動理財,分享理財所帶來的驚喜和便利。

銀行業誠信調查理財產品成焦點

在對銀行機構誠信狀況調查中,理財產品的風險提示弱化、過分強調收益、風險評估走過場這三項最受關注。

有45%的被調查者認為銀行在理財產品風險資訊披露方面做得不夠,很多銀行對理財產品風險一筆帶過,很難讓消費者真正瞭解產品可能存在的風險。

其次,38%的被調查者認為銀行在理財產品宣傳推廣或工作人員推薦時過分強調預期收益。

有30%的被調查者認為銀行對客戶風險偏好評估只是走過場,沒有達到真正判斷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要求。

另外,11%的被調查者認為銀行存在“採用現金或贈送實物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拉存款”行為。出現這些不誠信現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人員業務壓力較大,另一方面也說明銀行對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的培訓和監管應進一步加強。

專家建議消費者,對於銀行理財產品,除了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購買外,還要認清您所要購買的理財產品是否為該銀行直銷的理財產品。消費者應認清產品宣傳材料上是否有該行的名稱,若沒有則很可能只是銀行代銷的產品,投資者需要向銀行理財經理問清楚。此外,在購買時一定要在看清產品說明書後再簽訂協議,說明書上有銀行名和銀行公章的才是銀行自身的理財產品。

信用卡收費不透明讓消費者“霧裡看花”

在信用卡調查中,各種收費不透明仍是被調查者意見最大的問題。對於銀行信用卡的調查中,42%的被調查者認為各種收費不透明,這也是信用卡使用中反映最突出的問題。

有消費者反映,信用卡收費也存在不合理之處。該消費者稱,她在我市某銀行辦理的信用卡,當月透支額為5216元,當月還款時因未記清還款額僅還了5200元,差額16元,但下月的繳費單卻顯示利息高達百餘元,待查詢後得知,雖然還款差額僅16元,但該銀行信用卡還款利息卻按照全額5216元未還款來計算的,這讓她十分不解與氣憤。

對此,我們建議銀行應該通過網點、諮詢電話和網站等多種方式公佈信用卡各種收費明細,並且便於使用者查閱。讓消費者明明白白使用,這也是銀行對信用卡使用者最基本的服務內容。

保險條款冗長難懂消費者稱“很無奈”

保險行業誠信調查排在首位的是“保單條款難懂,所附條款小且密不利於投保人瞭解其內容”。有46%的被調查者認為“保單條款難懂,並且小且密,不利於投保人瞭解內容”。其次,有24%的被調查者稱保險公司接收資料不打收條,即使打收條也不加蓋公章。

對於銀行代銷保險,很多消費者也提出質疑,稱理財視窗人員對產品介紹不夠清晰,更多地強化了收益而忽略了保險產品本身的價值與意義。相關專家表示,分紅險或投連險並不適合所有投保人,在購買時也一定要了解產品說明書。如果已經購買且錯過猶豫期的,則不要輕易退保,否則只能領到有限的現金價值和紅利。

服裝學院大學生誠信考試問卷調查報告範文2017年誠信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現代學生普遍都非常重視誠信,將誠信作為一種基本的社會道德標尺來衡量一個人。但以此為基點,很多大學生都沒能以身作則的做到誠信待人,誠信為人。在一方面,他們認為高等教育對一個人的社會觀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即對是否能做到誠信起到影響作用;在另一方面,他們又在以各種各樣的或有或無的理由作為自己無法達到誠信的掩體。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紙醉金迷”的錯誤享樂觀,“拜金主義”的扭曲價值觀,已經使人們淡忘了古人所強調的“德”,“誠”。取而代之的是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其他的影響。

在調查報告中的第15題,很大一部分同學對未來社會的誠信度持悲觀態度。而由第3題,第10題,第16題,第17題來分析,正是由於這個社會中大家扮演的都不是絕對誠信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太多的虛虛假假扮演著反面角色,使大家對這個社會的誠信體系保持的保守態度。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有必要也有能力通過一些有悖於道德的方法來實現自我保護。這也印證了先前提到的,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考慮這樣做是否會對他人或是集體帶來的危害。

就第9題的結果來看,幾乎100%的同學選擇了不會。據此分析,我想,在人們心中,還有一條最基本的道德底線的存在,在這條底線之下的做法是大多數人無法容忍的。

值得注意的是第7題的結果,很多同學出乎意料的放棄了朋友,和親人的選項,轉而選擇了網友。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的21實際,幾乎每個人都在上網,很難相信,他們都在向陌生人傾訴著自己苦惱,分享自己的祕密,發表自己的看法,發洩自己的不滿。這也再次敲響了社會誠信體系的警鐘,作為祖國的未來,他們已經放棄了相信他們本應該最相信的人。治理這種現象的方法,根據第13題的統計結果,政府誠信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誠信度調查報告2017年誠信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似乎漸漸淡忘了誠信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了瞭解大學生的誠信度以及大學生對誠信所持態度,我們小組進行了一項關於大學生社會誠信度現狀的調查,通過這一調查得出以下幾方面資訊,希望這些資訊能喚醒部分大學生處於沉睡狀態的誠信意識。 關鍵詞:大學生 誠信 態度

一、 調查題目:大學生社會成新度現狀及其影響調查

二、 調查成員:*********

三、 調查目的:這次實踐的目的是通過調查瞭解當今大學生誠信度的現狀以及大

學生通過日常生活體現的對誠信的態度,並期望這一調查能讓大學生對誠信度引起更多的關注,從而讓引導他們更好地做到誠實守信。

四、 調查的準備:

為了讓這次調查具有真實性、說服力,我們小組共組織了兩次自由的討論,同時也運用了計算機網路經常在網上對調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第一次討論及第一次小組會議的討論確定了調查流程,並初步擬定了調查的形式,如問卷調查,採訪等,還確定了調查的範圍(合肥學院的學生(校內)、社會人士(校外),由於社會人士調查難度過大,我們決定把重心放在大學生自身的調查上),以及問卷調查的內容。根據組員的激烈討論,我們提出了大學生誠信度體現的多個方面,並配合調查問卷的各個環節對小組成員進行分組,明確劃分了各個成員的任務。第二次討論主要針對問卷設計。第二次會議主要是對回收的問卷及統計得出的資料進行分析總結,確定調查報告的初步擬寫;以及調查的其他形式的討論,並最終否決了使用採訪的形式。

五、 確定調查的物件

在會議討論中,組員經過對調查研究專案的主題進行探討和琢磨,最後確定以合肥學院機械系為主要研究物件,並且對學長進行問卷調查。儘量爭取調查範圍的廣泛。

六、 問卷調查的設計

經過討論確定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二大部分,即以前是否做過不誠信的事,對當前大學生誠信度的現狀的認識,命題主要是以與大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為題,如作弊現象。

七、調查問卷的分發

通過小組的分工,各分小組立即各司其職,全身心投入到調查中來,所以這一環節迅速地完成了。

八、問卷統計與分析

首先,把問卷調查表分發給組員,分發到學生手中,收集好後,然後開展討論,全組成員一起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

九、 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製作發放並回收面向大學生紙質問卷共100份,有效問卷83份。

(一)大學生社會誠信度現狀

1、對大學生誠信度的基本態度問題

(1)80%的大學生仍然認為誠信是十分重要的; (2)95%的大學生基本都能做到誠信;

(3)有60%的同學認為自己學校目前誠信狀態一般,還有15%的同學認為自己學校誠信度差;

(4)對於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堅持“很好,不需要過多擔憂”觀點的僅佔總數的3%,認為“一般,只是個別行為”的人數佔總數的55%,覺得“較差,較多人存在不誠實行為”的人佔35%,覺得“很差,值得擔憂”的人佔7%。

2、關於考試作弊

(1)大學生中32%的人從沒有做過弊,而佔65%的同學偶爾作弊,只有3%的人經常作弊。

(2)對於作弊的現象,27.1%的同學反對,認為那是欺騙行為;51.9%的同學認為是因為學校的某些理論課程太枯燥,而又必修造成的,15.5%的同學持中立態度;而5.5%的同學存有僥倖心理,贊成這種行為。

3、作業、論文抄襲

(1)大學生中只有9.4%的同學是個人完成,49.2%的同學是大部分自己寫,少量引用資料,36.5%的學生是大量引用資料,而佔5%的學生完全是用別人的文章來拼湊;

(2)從社會調查方面來看,人麼對於畢業論文抄襲現象,發現便取消學位資格的71.2%的人認為“理應如此”,28.8%的人認為處罰過於嚴厲。

4、有錢申貸

你聽說過身邊的同學有錢而去申請助學貸款? 6.1%的同學沒有這種情況,45.3%的同學很少這麼做,而佔48.6%的學生經常這麼做。

5、請假造假

你身邊的同學是否經常拿別的理由來搪塞請假的理由?3.9%的人沒有,48.6%的人很少,47.5%的人經常這麼做。

6、關於編造假的家庭情況申請學雜費的問題

47.5%的大學生會如實說明自己的家庭情況,45.3%的同學基本會照實說,但也會稍加渲染;而7.2%的同學則是大肆渲染,完全不符合他的實際家庭情況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大部分人在過去的學習生活中有過不誠信的行為,但也都是偶爾的行為,並非習慣或者經常性的行為。大多數同學基本上是講誠信的,當代大學生總體誠信狀況良好,然而個別不誠信行為確實存在。

(二)對誠信的內涵及重要性的認識

( 1)根據調查結果,認為“誠信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標準,但是己經不適合今天社會發展的要求”的人佔11.6%,認為“誠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今天仍然適用”的人佔80.7%,認為“誠信僅僅是一種道德約束,靠個人自覺”的人數佔35.9%,認為“誠信不僅是一種道德約束,而且是一種法律約束”的人數佔22.1%。

(2)對於誠信都會與找工作的重要性,76.8%的同學認為重要,19.9%的同學認為一般重要,還有2.8%的同學認為不重要。對於誠信對人際關係的影響,87.8%的同學認為重要,11%認為影響不大,還有1.1%的同學認為不重要。

通過這一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瞭解大多數大學生對誠信內涵及其重要性認識較清楚,但也有少部分人並不看重誠信。

(三)對當今大學生誠信度現狀形成原因的認識

(1)調查結果顯示: 在成長過程中,長輩對自己進行過誠信教育很多的為47%,有一些的為41.4%不太多的為11%,幾乎沒有的僅為0.6%。

(2)關於誠信度與教育程度的關係,認為很有關係的為55.8%,一般的為30.9%,認為沒有關係的佔13.3%。對於大學生誠信與社會風氣的關係,認為很有關係的佔72.9%,基本上有關係的佔26.5%,認為沒有關係的僅佔0.6%

從調查中發現,影響大學生誠信度的因素主要有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四個方面。以上的調查不難看出,當代大學生對於誠信的觀念有著高度的認知水平,學生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出現背離的現象,反映出對於誠信的認知與誠信觀念的信奉有著較大的差異;學生的誠信行為選擇有著較大“現實性”的特點,尚沒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誠信原則。因此,在誠信行為與維護誠信的選擇上,學生都是以自我作為判斷的依據,學生擁有的誠信的社會資源不足,這直接影響到青年學生的誠信行為的選擇。再加之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對不誠信現象沒有明確的處理對策,滋長了不誠信的行為;學校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宣傳力度不夠也是原因之一。而調查中發現,從小受到誠信教育的學生比沒受過誠信教育的學生更講誠信,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壞也是影響學生誠信與否的因素。

(四)關於如何提高大學生誠信度

關於如何提高大學生誠信度,63.5%的同學認為應“建立個人誠信檔案”,45.3%的同學認為應“開展宣傳教育活動”,30.9%認為要“加強輿論宣傳”,18.2%的同學認為要“建立失信的懲罰措施”。

十、調查總結

通過這一次的調研實踐活動,我們對大學生誠信度現狀有了瞭解,大學生對誠信認識較清醒,能夠正確的看待誠信的內涵,並且基本上能做到誠實守信。但仍有少部分人沒有認真看待誠實守信,甚至覺得它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從中我們也間接地瞭解到了當今大學生對誠信及其相關的東西的態度,如教育、社會風氣,大家普遍認為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贊成大學生的誠信度與從小到大的教育和社會風氣有關係。

在調研過程中,各組員積極參與,較充分地運用了大家的智慧,發揚了團結一致的團隊精神,使這次實踐獲得了預期的結果。

十一、建議

結合這次問卷的分析,我們對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誠信度有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重視家庭教育。

長輩應該多對學生做誠信等基本道德觀念的教育,樹立德育為先的觀念。誠信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家長在生活細節中正確引導,形成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家是人最信賴的地方,家人對孩子一直進行誠信教育,孩子也能受薰陶,形成誠信的好品質。

第二,學校要做好誠信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首先,努力創新誠信教育的方法。高校誠信教育一定要緊跟時代步伐,在發揮傳統的教育方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優勢,多方面、全方位地對大學生進行立體的誠信教育,力求提高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其次,將誠信教育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在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時候,要切實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關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將解決思想問題,開展誠信教育,滲透到處理大學生生活實際問題中去。 最後,廣泛開展誠信教育活動,在實踐中加強誠信教育。身體力行是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措施,我們在從思想上、理論上加強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同時,應該切實引導大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實踐中檢驗自身的誠信素養,從而真正將誠信教育貫穿於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之中

第三,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採取宣傳教育,健全法制,加大懲處力度,使失信者無利可圖;加強資訊網路建設,使失信者無處藏身;加強輿論監督,讓失信者身敗名裂;政府和領導幹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等措施,形成“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的良好氛圍。社會行為對大學生影響巨大,良好的社會誠信體系,是培植大學生誠信素質的優良土壤,而大學生誠信建設的成果將直接影響社會誠信體系的發展和完善。

第四,建立公開透明的個人誠信檔案。

用規範化、制度化的管理,保障個人誠信,把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都如實記錄,有效的促使大學生平常養成誠實守信的行為習慣。大學生還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確認識社會,杜絕社會上不良現象的影響,學會分辨真偽,不要被不良的社會風氣所侵蝕,並且培養 “愛心”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徐州市城區青年誠信素質調查報告2017年誠信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金諾誠信工程”是共青團徐州市委自去年7月推出的一項品牌工程,號召廣大青少年從自身做起,大力倡導“明禮誠信”的道德規範,推動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為使這項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共青團徐州市委近期對徐州市城區青年的誠信素質進行調查,形成了這篇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於XX年3月至4月在雲龍、鼓樓、泉山及九里四個城區進行。主要方式為問卷調查和訪談,配合調查還開展了場景測試和網上測試,但結果只作為參考。調查物件為18~40歲年齡段的城區青年,涉及黨政企事業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一般辦事人員、商業服務人員、工人、私營企業主、個體工商戶、農林木漁人員、無業與下崗人員、在校學生、民工等11個社會群體。發放問卷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77份,回收率達94.25%,有效卷率為100%。

調查結果如果以100分記,得分約65.98483,總體評價是“誠信素質一般,傾向較好水平,尚需培養”。青年對於誠信的觀念有著高度的認知水平,對於社會誠信度評價較低;青年的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出現背離的現象,反映出對於誠信的認知與誠信觀念的信奉有著較大的差異;青年的誠信行為選擇有著較大“現實性”的特點,尚沒有建立被普遍接受的誠信原則。因此,在誠信行為與維護誠信的選擇上,青年都是以自我作為判斷的依據,從而誠信行為與維護誠信的行為,呈現出物件不同方法不同的特點。青年擁有的誠信的社會資源不足,這直接影響到青年的誠信行為的選擇,即青年認定講究誠信的成本遠遠大於不誠信的成本,不誠信的行為在現實中的收益遠遠大於誠信的收益。因此,相對與簡單的將誠信看作是個人道德素質不高的看法,問卷中則反映出多層次的不同誠信素質。如果誠信分了五個不同層次:以故意不誠信為第一層次(為了獲利),以被迫不誠信為第二層次(為了規避風險),中性選擇為第三層次,非主動誠信(涉及個人利益)為第四層次,主動誠信並捨棄個人利益為第五層次。大部分青年是屬於第二層次到第四層次之間的誠信水平。

一、對於誠信的認知程度

在對待誠信在個人素質中的排序問題上,有63.6%的人將誠信排在第一位,21.5%的人將誠信排在第二位,8.4%的人將誠信排在第三位,只有6.3%的人將誠信排在前三位以外。而且87%的人同意誠信是一個人立身之本的說法。這說明,不論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收入水平、職業差別和性別差異,青年對於誠信的認知取得了高度一致,都將誠信放在極高的位置。同時,青年對不誠信的行為有著普遍的不滿和憎惡:對於商家的欺詐行為,53.8%的人表示憎恨,35%的人表示厭惡,8%的表示不快,只有2.1%的人認為無所謂。這些資料從反面說明了青年對於誠信的高度重視。

二、對於整體社會誠信度的評價

在對社會誠信狀況的整體評價中,只有9.9%的人認為好或者極好,有61.2%的人認為一般,23.3%的人認為不好,另有5.6%的人認為極為不好。這說明在一致認為誠信是重要個人素質的同時,大多數青年對於社會誠信狀況評價較低。同時,86.9%的人有過被騙的經歷。其中選擇“不多,偶爾幾次”的有273人,佔到總數的72.4%,經常有的有50人,佔到總數的13.3%。這說明青年對社會誠信狀況的評價是源於自身經歷做出的感覺上的判斷。雖然對於大多數青年而言,被騙的次數並不是很多,卻足以影響青年對於社會和他人的誠信狀況的現實與預期判斷。所以,在“你是否認為大多數人是否會在沒有懲罰的情況下損人利己的”的調查中,不同意這種說法有46.4%,同意這種說法的有27.1%,而說不清的人26.5%。選擇呈現出無固定傾向,人們對於他人誠信不持信任的態度。同時,僅有21.8%的人不同意誠信沒有好的結果的說法,反映出青年對於誠信行為的預期判斷普遍不抱有樂觀的看法,這也與青年對於社會整體誠信狀況較低的評價高度一致。

三、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的關係

從第一部分的資料可以看出,大多數青年對於誠信的價值有著清醒的認識,尚未樹立明確的誠信意識的人只佔到極少數。然而,在“你是否有過不誠信的行為”的調查中,有63.4%的人有過各種不同原因的不誠信行為。這就出現了一個悖反的局面,人們一方面認為誠信非常重要,但同時又做出了與這個認知完全相反的現實行為選擇,形成了誠信認知與誠信行為的分離。在調查中,86.9%的人有過被騙的經歷和68.7%的人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闖過紅燈,也反映了青年在自身既遭遇了不誠信現象的同時也實施了不誠信的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青年僅僅認知了誠信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行動當中,往往關注使自身利益受到傷害的他人不誠信行為,沒有把誠信內化為自身一種自覺、自願的行為,在知行合一上有較大的欠缺。

四、誠信行為的特徵

在“當一個人說他有緊急情況向你藉手機時,你借不借?”的選擇中,62.9%的人選擇“借,但有所防備”,這說明青年在保證自身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會做出幫助行為。在對於老年乞討者要錢的行為選擇中,有55.3%的人選擇了沒給,其中40.3%主要理由是懷疑他有可能是一個騙子。這說明一旦青年認定對方實施不誠信行為時,不管這種資訊的可靠性如何,都會從自我保護的角度出發不去實施幫助行為。因此,在“對待誠信現實態度的選擇”問題時,89.9%的人選擇了堅持但不固守,表明普遍性的誠信原則已經受到懷疑,青年的誠信態度與行為趨於現實化,“是否應該誠信”已經不再作為誠信行為選擇的依據,取而代之的是“現實的誠信行為的可能結果”。如果這種行為不使青年的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或者帶來好的結果,青年往往會去實施誠信行為;如果會使青年的利益受到損害,青年就出於自保而不願實施誠信行為,甚至是為了自保也會做出現實的不誠信選擇。這時,誠信行為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個人道德素質問題,而是涉及個人在實施誠信行為時的成本問題。在後繼的訪談中,許多青年表明這樣一個立場:如果堅持誠信,有時會付出遠遠高於不誠信的代價。

測試中也反映出青年對於誠信行為的矛盾心態。在“如果你參加有關你今後命運的選拔考試,你會不會事先和錄取人員有所聯絡”的問題中,49.9%的人選擇不會,43.8%的人選擇會。這種兩種取向接近的局面,說明青年在認定社會無法保證公平的情況下,面臨著要保證自己免受不誠信的傷害,卻必須以不誠信的的方法損害他人利益的困難選擇。這實際上是青年在面對現實時所做出的無奈退卻。

五、誠信行為的維護

如果說,自身誠信行為的實施是獨善其身的話,維護誠信素質就反映出個人對社會的關注,是對於他人誠信行為的控制與監測。在“你發現商販正在欺瞞顧客時,你的選擇”中,有63.7%的人選擇了“悄悄提醒他不要上當”,10.6%的人選擇了“事後到有關部門舉報”,而選擇“挺身而出,揭露~”的人有15.1%,選擇“不管不問”的人有9.3%。大多數人仍然是以一種“現實”的態度維護著誠信。在“如何對待同事使你遭受損失的不誠信行為”上,有41.6%的人選擇“自己不與他來往”的選項,不計較的人有24.7%,叫大家不與他來往的人有8.8%,以牙還牙的人有5.3%,人們還是趨近於比較溫和的選擇。在對於競爭對手採取同樣行為時,答案非常集中,即有67.1%的人採取法律的手段解決問題。這說明物件一旦確定,青年會根據物件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在“當別人的不誠信使你陷入不利”的問題中,有21.2%的人選擇揭露~,32.3%的人選擇反映但不抱有希望,26.9%的人選擇不採取措施,11.3%的人選擇也採取同樣的行為。四個趨於平均的答案說明,在沒有具體物件且現實條件取消的情況下,青年無法找到有效的方法來維繫誠信,處理事件時尚無普遍的原則,選擇就會趨於離散化。因此可以簡單認定,不論是自我誠信行為的實施還是維護誠信的行為,青年的行為都是特殊化的而非普遍化的,物件不同會帶來方法與具體原則的不同。

六、對社會誠信機制的認可程度

如果說維護誠信的行為是在表面描述了青年的誠信素質,那麼青年在維護誠信中所擁有的的資源則直接構成青年的社會資本,極大地影響著青年誠信行為的選擇。在“你認為不誠信是否得到了應有懲罰”中,22.5%的人選擇“沒有,因為幾乎沒有任何手段、法規、制度保證”,52%的選擇“沒有,因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20.4%的人選擇“沒有,因為沒有辦法解決”,只有2.4%的人認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青年普遍認為社會誠信機制沒有建立或者沒有發揮應有的效力,誠信沒有得到應有的結果,不誠信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但也不否認,在“自己受到商業欺騙、認為哪一種方法最為有效”中44.6%的青年選擇“去消協”,在迷路時59.2%的青年選擇找警察來保證不受欺騙,說明青年對社會的某些部門還是有較高的信任度。但1.3%認為不誠信受到懲罰的微弱比率,使青年在選擇有較高公信度部門的同時,又對是否能夠獲得理想的結果表示懷疑。因此,青年對誠信機制的要求除了保證誠信行為的合理結果外,還要使不誠信行為受到應有的懲罰。

七、建設社會誠信機制的手段

67%的人認為主要是由於法制建設的落後,51%的人認為缺乏個人的信用體系建設。與此相對的在“解決誠信問題的最有效、最現實的手段”的選擇中,法律以45.6%的被選率居於第一位,其次分別為“建立公開的信用檔案”(29.7%),“~譴責”(15.4%),自己的現實手段(6.4%),沒有任何手段(1.3%)。兩個答案中,法律都被看作是導致誠信水平較低和改變狀況的主要手段,同時75.5%的人認為不誠信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是因為法律方面的原因。這顯示一方面用法律作為維護誠信手段的觀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誠信的制度建設遠遠不能夠讓青年感到滿意。

個人信用檔案體系建設的空缺也普遍被青年所認知。在“如何瞭解他人的誠信狀況”中,36.9%的人通過朋友瞭解他人誠信狀況,36.6%的人沒有任何手段來了解別人的誠信狀況,只有9.8%的人通過信用檔案,4.5%的人通過調查公司瞭解資訊。資料顯示出青年尚缺乏瞭解誠信狀況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你是否願意建立誠信檔案”的選擇中,只有2.4%的人選擇了不願意,而39%的人選擇了“願意,但要保證隱私”,12.5%的人選擇了“如果大家願意,我也願意”,42.2%的人選擇了“願意,但擔心評價的公平性”。說明青年在認識上是非常清醒的,將建立誠信檔案看作是改變誠信狀況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誠信使你蒙受損失是否還會繼續”的選項中,22%的人選擇“即使誠信使你面臨損失,仍然會繼續誠信,而不講任何條件”,61.5%的人選擇自己會繼續講誠信,但要分情況”,說明青年對於建設誠信還是有很強的意願,但是仍然關注誠信是否能夠真正的公平建立。青年不是不願意在誠信的道路行走,而是擔心如果“我講了誠信,別人不講誠信,我豈不是要當冤大頭”,因此如果不能保證誠信的收益大於不誠信的收益,就會陷入人人談誠信,人人不誠信的迴圈怪圈。

八、簡要總結

對於青年誠信問題的解決,主要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加快完善社會誠信機制的步伐。當社會其他成員普遍不講誠信時,道德的說教或約束往往顯得蒼白無力,在誠信行為與維護誠信的選擇上,青年擁有的誠信的社會資源不足將直接影響到青年的誠信行為的選擇。加快社會社會誠信機制建設,從體制上不斷提高對於誠信的保障水平,是對人們實施誠信行為的最好鼓勵。要加快誠信建設的法制化程序,用法律規範社會信用體系,嚴懲不誠信行為。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個人誠信檔案,用規範化的管理保障個人利益的正當收益,鼓勵人們實施誠信行為。另一方面,加強青年的誠信意識教育。建立誠信機制,固然是解決誠信問題的有效手段,但是如果不從思想上,道德上及精神的層面上解決誠信問題,即使信用機制很健全,法制體系很完善,也擋不住那部分從骨子裡就不想守信的人進行失信行為。重建誠信“大廈”最基礎的還是解決人們頭腦中誠信意識不強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才能再造社會信用環境。要針對青年誠信意識還處於“清醒的認識,模糊的行為”階段的現實,引導廣大青年深刻認識“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誠信為本,信譽是金”、“言必信,行必果”、“信譽高於一切”的道理,提高在面臨個人利益與誠信行為矛盾時的道德水平。要號召廣大青年從自身做起,帶動更多的人樹立誠實守信的思想意識,踐行誠實守信的道德要求,通過慢慢積累擴充套件,使整個社會的信用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誠實守信的氛圍越來越濃,最終形成一種誠信光榮,背信可恥的強大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