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調查報告十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4.23K

國小調查報告 篇1

1.調研背景

國小調查報告十篇

21世紀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科學知識的拓展、傳播和應用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資源和動力,世界各國正面臨著科學技術不斷髮展所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和新競爭。在這樣一種時代背景下,國家實力的競爭逐漸演變為科技實力的競爭,而科技實力競爭的基礎是教育,是人才。任何一個國家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大力發展科學教育,培養現代科學技術所需要的人才。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摸清當前國小自然教學現狀以及學生和教師的科學素養狀況就成為制定科學課程教學指導思想和改革科學課程的基礎。為此,我們國小科學課程標準研製組現狀調查小組在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展開了全面的調查工作,以為新教材的編制提供充分的依據。

2.調研方法

(1)問卷的編制

我們共編制了5份問卷,其中《國內國小自然教學現狀調查·教師問卷》和{國內國小自然教學現狀調查·學生問卷}是對國小自然教師和國小應屆畢業生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涉及學校型別、教師水平、課程設定、教材情況、教學裝置及利用情況、自然課的困難及對策等。

然後,我們根據國內現行國小自然教學大綱和教材,參照國際上同齡兒童學力測查試卷以及公眾科學素養調查表等,編制了《國小生科學素養調查問卷》,調查物件為國小應屆畢業生。該問卷由兩部分組成:第1部分是受測查物件的基本資訊,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地域、城鄉、學校類別等;第2部分由43道題目(其中38道客觀題、5道主觀題)構成,分為判斷題與選擇題兩大類。判斷題共10題,用於測查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等方面的科學概念,其中有9題選自國際通用測試題。選擇題共33題,分別測查學生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興趣、科學精神、科學活動特點和動手能力。《教師科學素養調查問卷》的結構與學生問卷相同,其中判斷題與學生問卷相同,選擇題略少於學生問卷,共12題(其中1道主觀題),涉及科學概念、科學態度、科學興趣和科學方法等幾方面。個體科學素養的總分是由各題經賦值後計算而得的。

同時,我們還編制了{國內國小自然教學現狀訪談提綱),對部分省、市的自然教研員進行了結構性訪談,以便儘可能全面準確地把握自然教學的真實情況。

(2)被試與取樣

本次調查採取分層抽樣方法,在東部地區抽取上海、浙扛、江蘇等3省、市,在中部地區抽取天津、河南、湖北、扛西等4省、市,在西部地區抽取重慶、四川、貴州、西藏等4個省、市、自治區,首都北京單獨列為1個地區。

本次調查的時間為20xx年和20xx年的6—9月份,在11個省、市、自治區總共發放學生問卷1500份,回收問卷1473份,有效問卷1432份。

教師問卷只抽取了部分省份進行測查。東部地區抽取上海、浙江和江蘇,中部地區抽取天津,西部地區抽取貴州和西藏,北京仍然單列為一個地區,共發放400份,回收378份,其中有效問卷366份。

3.結果與分析

自然教學現狀

①國小自然課開設情況

在我們調查的12個省、市、自治區中,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中心國小還是普通國小,幾乎全部開設了自然課,但是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A.課程名稱不同:多數稱“自然課”,也有的稱“常識課”。

B.課時計劃不同:48.4%的國小按“國家計劃”安排課時(一年級到四年級1節/周,五年級到六年級2節/周);43.2%的國小按“省計劃”安排(一年級到二年級1節/周,三年級到四年級2節/周,五年級到六年級4節/周)。

C.教材內容寬而淺,缺乏系統性,內容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忽略了應該作為主體的學生,導致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把握學習思路。

D.由於應試的原因,自然課並不是主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在考前甚至在平時都存在擠課現象。

②國小自然課任職教師情況

A.師資特點

從自然教學教師問卷和訪談提綱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學校的自然教師中,專職教師要多於兼職教師。但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國小中,大多數自然教師都為兼職教師,專職教師很少,這主要與少數民族地區師資力量缺乏有關。

總體來說,自然教師中男教師多,女教師少,而這種現象在農村則更為突出。

B.學歷層次

在所測查的地區中,自然教師中擁有大專學歷的較多(56%),而擁有中師學歷的尚可(30%),本科學歷的較少(10%),還有少數只有高中及以下學歷。其中,浙江省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自然教師比例(80%)要明顯高於其他幾個省、市。

C.專業背景

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5.1%的自然教師是理科出身,而絕大多數的自然教師均沒有自然專業的文憑,屬於“半路出家”。此外,有37.7%的自然教師從未受過任何專業培訓,這種現象對我國自然教師隊伍的質量無疑是敲響了警鐘。

D.任職意向

根據訪談,我們發現在國內國小中,只有極少數自然教師選擇自然課是由於個人的愛好,絕大多數都是學校指定。愛好往往是人們能夠創造性地做好工作的內在動力,一個對本職工作都不熱愛的教師怎麼可能教授高質量的課程呢?

(3)自然課學科地位情況

A.學校對自然課程的態度

統計結果表明,23.8%的學校對自然課程很重視,48.2%的學校較重視,16.2%的學校有時重視有時不重視,11,2%的學校不太重視,o.5%的學校根本不重視。應該說大多數學校對自然課的重視程度還是很高的。從訪談提綱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學校重視自然課程的主要原因在於學校重視素質教育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重視的主要原因在於應試,因為自然課不是主課,因此學校對自然課的`教學有不同程度的忽略。

B.自然課在國小課程中的地位

我們讓調查物件對語文、數學、英語、美術、自然、體育、音樂、社會、思想品德等9門科目按其在國小課程中的地位進行排序。調查結果如下:

·在大多數學校中自然課屬於第二平臺(第一平臺為語文、數學、英語,第二平臺還有美術、體育、音樂,第三平臺為社會、思想品德);

·在少數學校中自然課屬於第三平臺;

·而在極少數學校裡,教師、學生、學校管理者均拒絕排序,因為在這些學校裡往往對所有的科目都一視同仁,自然課經費充裕,對自然課重視程度很高,不存在偏科少課的問題。

C.學生對自然課程的反映

有82.8%的學生很喜歡或較喜歡自然課,只有1.4甲。的學生表示不喜歡自然課。

喜歡自然課的理由有:由於“自然課老師講得好”佔17%;由於“這門課是理科的基礎課”的佔8%;由於“自然課培養我們的動手能力”的佔20%;由於“自然課教我們觀察、研究世界的科學方法”的佔一半以上,達到了55%。

不喜歡自然課的理由有:由於“自然課老師講得不好”佔23%;由於“這門課沒有語、數重要”佔盟%;由於“自然課光講,太抽象”佔44%;由於“自然課本身沒有什麼特色”佔11%。

從學生對待自然課的態度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喜歡自然課並不是由於一些外部的客觀原因,而是自然課本身對於學生的吸引力,因為自然課本身符合學生探究外部世界的願望,能夠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給他們足夠的想像空間,教給他們探索世界的方法。而學生不喜歡自然課則大多數要歸結於單純教授的上課方式。目前大多數自然課採用的教學方式是由教師主講,學生只需要聽、記就可以,整堂課採用的是滿堂灌的方法,原本生動活潑,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充滿有趣實驗的課程被一張嘴、一支筆所代替,學生當然無法接受。

④自然課教學情況

A.教材來源

國內現行的自然課教材主要有國家教材和地方教材兩個來源,使用國家教材的佔大多數,達到72.3%。

B.教材滿意度

總的來說,自然教師對現行教材的滿意度還是比較高的,其中很滿意和較為滿意的佔77.8%,因此如果在現行教材基礎上再進行改進,那麼自然教師們將會更加得心應手。

C.教學目標和考查重點

自然教師對自然課的教學目標的認識,“以傳授科學常識為主”的佔44.3%,“以訓練科學思維為主”的佔10.3%,“以培養科學精神為主”的佔9.2%,“以掌握科學方法為主”的佔8.9%,“以誘發科學興趣為主”的佔198%,“以瞭解科研過程為主”的佔o.6%,“以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為主”的佔5.6%。

自然教師對自然課的考查重點的認識,“以考查科學知識為主”的佔34.6%,“以考查科學思維為主”的佔24.5%,“以考查動手能力為主”的佔39%,“以考查科研方法為主”的佔7%,“以考查科學精神為主”的佔4.8%。

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自然教師在傳授知識和誘發興趣方面,正如其他學科的教師一樣盡心盡力,也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結果。雖然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自然教師的專業背景並不是很強,但是我們的自然教師確實兢兢業業,傳授給學生很多科學知識與概念,所以我們的國小生在科學素養的測查中,對科學概念的掌握程度較好,優於我國普通公眾,科學興趣亦比較濃厚。但是自然教師在有意識培養學生的科研方法和科學精神方面比較欠缺,這也使得學生在科學素養的測查中,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這兩項得分令人擔憂。因此,在今後的科學課程中,我們的自然教師要揚長避短,在日常的教學中更多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對科學方法的運用,在對自然課的考查中更多地體現對學生科學滯神和科學方法的塑造。

⑤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

A.教學方法

從自然教師總體來看,教學中採用的方法主要有:實驗法、觀察法、講授法、演示法、活動法(採集標本、興趣小組、實地參觀)等。

B.教學資源

校內資源:大多數學校有供自然課教學專用的實驗室以及錄影、掛圖等;少數學校沒有專用的實驗室,但是有實驗儀器、錄影、掛圖等;極少數學校(對自然課很重視的學校)除了上述資源外,還有與自然教學有關的多媒體、鄉土教材以及國際網際網路可供學生使用。

校外資源:有少數學校能積極利用校外資源,如科技館、博物館、廣大農村等。

C.自然教學裝置配備評價

自然教師認為裝置“很好”及“夠用”的佔42.6%,“一般”的佔44.3%;學生認為裝置“很好”及“夠用”的佔58.7%,“一般”的佔31.4%。

教師對於自然教學裝置的配備情況比學生應該更加清楚一些。從他們所反映的資料來看,目前自然課教學裝置確實存在一定的短缺問題。由於自然課需要大量的實物器具和實驗器木才,因此如果無法在裝置配備方面滿足教師的需求,就會影響自然課的很好開展。

D.自然教學裝置利用情況評價

自然教師認為“能夠利用”現有教學裝置的佔78.7%,學生認為“能夠利用”的佔66.1%。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對自然教學裝置的利用情況較好,說明在裝置短缺的情況下,自然教師還是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書本之外的資源。

⑥目前的困難

A.自然課最突出的困難

自然教師們認為“^領`導不重視”的佔8.5%,“經費不到位”的佔26.1%,“專業師資缺乏”的佔37.2%,“教育資源貧困”的佔16.8%,“其他”的佔11.4%。

B.提高國小科學教學質量的關鍵

自然教師認為“改變指導思想”的佔41.1%,“增加經費投入”的佔13.3%,“優化師資隊伍”的佔29.5%,“開發科教資源”的佔14.7%,“其他”的佔1.1%。

由此可見,雖然教師們認為目前自然課最突出的困難,集中在經費不足和專業教師缺乏這兩項上,但是他們中的絕大部分認為,要提高自然教學質量的關鍵卻是教育部門對自然課程的指導思想需要改變。因此我們的上級主管部門對於教師的呼聲應該有足夠的重視,只有整體的指導思想發生了改變,對自然教學的態度徹底轉變,經贊和師資問題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決。-·

⑦結論與建議

鑑於目前我國國小自然教學的現狀,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儘快改變目前的指導思想,從根本上提高對科學教育的認識。

·現有教材需要改革。改革的著力點應放在增加難度,突出重點主線,結合學生實際,反映科技發展,刪除與社會、科技、勞動等課程相重複的內容等方面。

·教輔手段要配套,目前存在裝置姑配撥的儀器與教材不配套,現行教具不理想(如閱讀課文太多)等現象。

·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方法要系統。自然課要以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為主而不是灌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多到大自然中去,多利用校外資源。

·大力加強師資培訓。針對現任自然教師專業水平較低、學歷不高的情況,需要對自然教師在專業知識、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專業培訓,通過在職學習和終身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高校應設定相應的“科學教育”專業,培養專門人才。

(2)科學素養狀況

我們除了對目前的自然教學現狀進行調查以外,還分別進行了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養測查。科學素養對人在社會中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今天的國小生將是明天國家建設的主力軍,其科學素養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國家未來科學技術的興衰,影響到國家未來的生存與發展。而國小自然教師作為科學興趣的啟蒙者、科學知識的傳播者、科學方法的引導者、科學精神的弘揚者,其科學素養的水平將直接影響到科學教學的質量和國小生利學素養的培養。為了給科學課程標準的研製、科學教材的編寫、科學教師的隊伍建設以及科學課程的實施提供現實的依據,我們對自然教師和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的現狀分別進行了調查。

科學素養是指對在日常生活、社會事務以及個人決策中所需要的科學概念和科學方法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穩定的心理品質。具有一定科學素養的人,會對科學產生興趣並渴望探究,能發揚質疑、驗證的科學精神,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去解答與實踐有關的問題,或者能描述、解釋和預測自然事物與自然現象。為了便於測查與分析,我們提取科學素養的4個核心因素作為衡量指標,即:①科學興趣,指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及由此生髮的親近科學、體驗科學、熱愛科學的情感;②科學精神,指對科學技術具有正確的價值判斷,形成負責的學習態度,既勇於探究新知又能夠實事求是,既敢於獨立思考又樂於互助合作;③科學概念,指對自然事物、自然現象和科學技術知識的理解,包括對具體的事實、概念、原理或規則的理解;④科學方法,這是指對於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和程式能夠了解或把握,知道如何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會提出假設或猜想,會蒐集有關的資訊或證據,會進行判斷、推理和決策,會同他人交往,並且能與他人共同合作,一起來解決難題。

學生科學素養

①科學素養的總體情況

國小生科學素養的總體水平並不理想,測查合格率不到半數。

A.檢驗表明,不同地區國小生科學素養水平之間存在著顯著差異。

B.檢驗還表明,漢族學生和其他民族學生之間的科學素養的差異也很顯著。其實在我們所調研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師資力量和教育設施並不差,可能是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上存在的一些不足,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一地區,男女同學和城鄉同學的科學素養水水平沒有顯著差異。換句話說,在大致相同的教育條件下,性別差異和城鄉差異對科學素養的發展影響不明顯。

②科學概念的掌握程度

對於科學概念的掌握,總體合格率為48.2%,地區差異依然顯著。

根據國家科委社會發展司、中國科協普及部、中國科普研究所《1996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所提供的資料,我國國小生對科學概念的掌握程度較之國外公眾略低,但高於中國普通公眾5.3個百分點美國公眾對科學概念的掌握程度為55.6%,英國為61.9%,歐共體為57.4%,而中國為42.9%。因此可以說,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普及,尤其是科學概念的普及,取得了良好成效。與此相關的教材和教學活動安排等應該總結經驗、發揚光大,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與國際水平的差距,進一步加強對科學概念的普及。

樣本總體在科學概念測查題“電子比原子小”和“抗生素能夠殺死病毒”上的正確宰最低,分別只有19.7%和18.1%。這說明學生對比較抽象而又無法親身體驗的科學概念,接受起來相對困難。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研究中,要充分重視類概念的講授。

③科學精神的投射分析

對科學精神的投射測試發現樣本總體的合格率僅為27.4%。

因此可以看出,國小生利.學精神相當薄弱,各地區合格率均遠低於半數。科學精神是科學素養的核心因素,缺乏科學精神,不敢懷疑或不會探究、驗證的人是無法真正領悟科學的。因此,大力倡導研究性學習或探究式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大膽懷疑、合理論證、注重證據、不迷信權威的人,才有可能超越前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④科學興趣與科學活動特點

國小生的科學興趣:

A.喜歡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地方的達96.6%;

B.喜歡閱讀科普讀物的達94.3%;

C.喜歡進行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的達91.9%。

國小生的科學活動:

A.經常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地方的有32.3%;

B.經常閱讀科普讀物的有44,2%;

C.有過小發明、小倉悱、小製作的達54,1%。

科學興趣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科學活動則是帶有實踐性質的科學行為。從上述資料來看,國小生的科學興趣是極其濃厚的,他們的科學活動頻度也大大超過了普通成人。但是他們的科學興趣和科學活動頻度之間存在著這麼大的差距,使我們必須對學生目前所能參與的科學實踐進行反思。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國小生在科學學習方面的巨大潛力,他們擁有興趣這位最好的老師;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幫助學生把科學興趣轉化為科學活動,使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科學所能賦予他們的力量以及科學所能帶給他們的歡樂,要不斷強化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行動。

讓我們抽取北京和四川兩個地方做比較,北京地區的學生經常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的達54%,而四川的只有21%,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四川農村地區只有6%的學生選擇“經常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地方”,只有17%的學生選擇“經常並喜歡閱讀科普讀物”。北京地區城鄉學生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男、女學生之間的選擇也沒有明顯的差異。農村地區雖然在一些硬體設施方面比不上城市,但也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科學活動,例如,在種植和養殖方面就比在城市裡要容易得多,學生同樣也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

⑤科學方法掌握程度分析

對於科學方法的掌握程度,樣本總體的合格率為34.9%。由此看出國小生對於科學方法的掌握比較欠缺,除東部地區情況略好以外,其餘地區的不合格率均較高。在我們的課堂上,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能夠真正投身實踐的機會很少,而缺少了對事物的直接接觸和動手操作,就難以真正掌握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過程、關聯程度以及各個步驟,就難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發展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技能。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的同時,也要重視對科學方法的培養。

⑥結論與建議

此次國小生科學素養的調研結果表明,我國國小生的科學興趣極其濃厚,他們對世界、對具體事物、對學習活動過程都充滿了好奇,他們對科學概念的掌握程度優於我國普通公眾,也可以說優於他們的父母長輩,然而他們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卻亟待提高,因此我國國小生科學素養的總體水平不容樂觀。此外,1996年和20xx年我國營通公眾的科學素養調查顯示,成年女性的科學素養水平普遍低於成年男性,這與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教育不平等有關,而我們的調查顯示國小生在科學素養的總體水平上沒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反映出國家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已經取得可喜成就。同時,國小生科學素養的顯著地區差異

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應注意科學教育的平衡發展。

目前,我國的科學教育主要還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沒有從本質上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要使學生對外界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科學問題,就必須從小樹立科學精神,讓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滲透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僅限於課堂。調查顯示,我國國小生具有較高的科學興趣,但真正參與科學活動的比例卻不高,一方面是由於經濟條件所限,另一方面也說明科學教育還沒有很好地遵循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來開展。從長遠來看,這種教學方式是不利於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和創造力的。根據此次國小生科學素養的現狀調查,我們對如何開展我國的國小科學教育,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提出了以下建議:

A.樹立科學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正確觀念,改革原先重知識、輕技能,重概念、輕方法的傳統教學模式,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列為科學教育的重點。通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塑造他們的人格,影響他們的價值理念、倫理道德、文化修養、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同時教會他們學習之法、思考之法、創造之法和生存之道,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B.課程設定、教材建設、教學活動等都要遵循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提高科學教育的效率。通過探究、實驗、參觀、觀看錄影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直觀形象的科學教育,使學生保持濃厚的科學興趣;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一些小發明、小創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其探究精神;教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如課題研究、專題討論、現狀調查、文獻查閱等,使學生從小養成科學研究的習慣。

c.加大科學教育投入。我國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總體水平較低,而他們是21世紀的建設者,是國際競爭的參與者,他們的科學素養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我們國家實力的強弱和在國際競爭中的成敗。因此,要加大對科學教育的投入,完善教學裝置,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師資水平,把科學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教師科學素養

①科學素養的總體情況

·從總體上看,我國自然教師的科學素養總體情況較好,明顯高於一般國民,但其中良莠不齊的現象也較為嚴重,甚至有24.3%的人不及格。這個問題對於身負傳播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科學能力、發揚科學精神責任的教師來講是非常嚴重的,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檢驗表明,男性自然教師得分明顯高於女性教師。但呈從我們所得到的學生科學素養總體情況來看,男、女生之間的性別差異不大。這可能是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性別不同,興趣取向也會發生改變。

·自然教師年齡越大得分越低。年齡越大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就越低,年齡比較大的教師對一些新近出現的科學概念和科學術語並不一定知曉,得分也就相應較低。因此,我們在配備自然教師的時候,要老、中、青互相搭配,及時補充年輕的教師,使自然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得到提高。

·自然教師得分有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地區較好,西部地區和北京地區較差。東部地區對教育的投資較之別的地區有明顯的優勢,因此無論是師資還是經費都比較充裕,教師水平也相應較高。西部地區由於教育相對落後,自然教師很多都是兼職,因此教師水平也就相應落後。北京地區的教師水平呈兩頭大的趨勢,優秀的和不及格的比例都很大,整體水平不高。

②科學概念的掌握程度

對於科學概念的掌握,自然教師總體合格率為83.6%。地區差異依然顯著:東部地區優勢明顯,合格者佔91.7%。

③科學興趣的投射分析

我們用較新的科學術語來投射出自然教師的科學興趣及科學資訊來源,總體隋況較好,地區差異明顯。樣本總體的合格率為75.6%,東部略高為82.3%。

④科學方法的掌握程度分析

自然教師在科學方法的掌握方面總體情況尚可,樣本總體的合格率為63.7%,東部地區的合格率為67.2%。

其中在一道涉及教學研究方法的測題上,自然教師合格率僅為10.7%(測題:[B廣教學措施有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假設,可使用下面哪種方法驗證?A.直接驗證B.間接驗證C.迴圈驗證0.不知道]。這使得我們對自然教師在科學方法上的欠缺感到驚訝,沒有科學的方法,也就無法構築科學的一切,如果我們的教師缺乏對科學方法的應用,我們也就無法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對科學方法的應用。因此,要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必須先讓教師們樹立對科學方法的認識,在此方面我們亟待做大量工作。

⑤科學態度的掌握

對所研究的物件是否具有正確的科學態度,反映了研究者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在對自然教師所具有的科學態度的測查中我們發現,自然教師的科學態度令人擔憂。在一道涉及科學態度的測題上,自然教師的合格率僅為26.1%(測題:“要肯定一個數學命題的正確性,您認為一個數學家應該如何選擇?”A.數學界大多數人的肯定B.數學權威的肯定c.一位學生給出的證明D.不知道)。自然教師的科學態度尚且如此,又怎麼能夠要求我們的國小生在科學精神方面有良好的表現呢?因此,要提高教師的科學精神,使他們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這應當是重中之重。因為科學精神是本質、是核心,只有在這方面提高了,才有可能真正提高人的科學素養,才有可能具有與別人競爭的實力。

⑥結論與建議

A.自然教師的科學素養無論在整體上還是在各個指標上都出現了嚴重的良莠不齊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來自兩個方面:

·在學校管理中,未對教師進行嚴格的挑選;

·不同教師對自身的要求不同,從而影響到教師的再學習。

B.在科學素養各項指標中,自然教師的科學態度最差,這說明在自然教師的培訓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而且更應注重對教師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培養。

C.自然教師在科學術語和科學方法兩項指標上存在著明顯的年齡差異,教師年齡越大成績越低,但在科學概念這一指標上不存在年齡差異。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於科學理念涉及的是基礎的概念,它隨時間的變化不大。但是科學術語和科學方法更新速度較快,如果年齡較大的教師在從教之後不進行新的學習,科學素養水平就會落後,這從側面也反映了自然教師培訓的滯後。

D.自然教師的科學素養存在著明顯的地區差異。自然教師在科學理念這一指標上存在著性別和城鄉差異,所以應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自然教師師資培訓方案。

(由於條件的限制,本調查並未做到盡善盡美,對國小自然教學現狀的深入調查還有待我們繼續努力。)

國小調查報告 篇2

這次調查共有100人填寫了調查問卷,其中佔57.3%的人認為聽音樂對學習效率的作用應視情況而定;有37.5%的人明確認為聽音樂能提高學習效率;只有5.2%人認為聽音樂對學習效率只有負面影響。在100人中,有62.7%的人認為學校廣播臺播放的音樂一般,有21.3%的人對學校廣播臺播放的音樂不滿意,只有26%的人對學校廣播臺播放的音樂滿意。

在對音樂對學習效率的影響這個問題上,大多數同學認為午修前播放音樂能放鬆心情,疏解各種壓力,可以讓人思考更清晰,振奮精神。只有少數同學認為播放音樂會影響學習效率。在同學們選擇的歌曲風格上,有較多同學選擇輕音樂,也有不少同學選擇流行歌曲,還有少數同學同學選擇搖滾、爵士、說唱。

當然,這只是同學們在學習時聽音樂的大致現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事實參考。更多的問題——比如怎樣將音樂的藝術氛圍與學習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聽音樂對於當下的學習有何正面影響,又有何負面影響,從長期來講聽音樂對於個人學習素質的提高又有何影響,等等需要更為深入的探討。

課題小組的建議:通過調查,可以發現課餘時間播放音樂對學習效率的影響總體上是積極的,但這是因人而異的。這裡就收集的意見和參考的資料以及組員們的個人經驗,提出幾點建議:

⒈總體而言,音樂對於提高學習效率是具有積極作用的。我們在緊張學習的間隙應該適當聽聽音樂;在學習中也可以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地聽聽音樂,以提高學習效率。

⒉所聽的音樂的內容應當是健康向上的。這不僅是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更是陶冶性情、提高音樂欣賞能力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

3.音樂的節奏應掌握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不宜太慢,也不宜太快。太慢了就成了催眠曲,使人昏昏欲睡;太快了容易使人過度興奮。如搖滾音樂對人體有害,因為它與人的生命節奏不協調,容易導致緊張、疲勞;學生由聽搖滾音樂改為聽古典音樂,學習精力更加集中,學習成績也明顯上升。

4.關於具體的音樂曲目,這裡參考問卷調查老師的建議及資料的諮詢,推薦以下曲目供同學們選擇:《春江花月夜》、《空山鳥語》、《雨打芭萑》、《漁舟唱晚》、《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陽關三疊》、《瑤族舞曲》、《長城隨想曲》、《翻身的日子》、《二泉映月》、《莫扎特小夜曲》、《舒伯特小夜曲》、《柴可夫斯基小夜曲》、《舒曼夢幻曲》、《藍色的多瑙河》、《沃爾塔河》、《A大調(軍隊)波羅涅茲》、《E小調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卡門序曲》、《一八一二序曲》、《大海》。

課題組成員的心得及體會:

張嬈:這次的研究性活動,不僅僅是一個活動,也讓我自己認識到音樂的作用,它能讓人有效地放鬆心情,緩解壓力,對於學習也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在本次活動中,我還體驗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無論是制定研究框架還是具體實施,都需要幾個人共同討論決定,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這鍛鍊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對我們將來踏入社會也有益處。

陳嵐: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讓我體驗到很多。我以前可以說從未作過類似的活動,這次活動讓我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經驗,增強了綜合實踐能力。我所在的小組研究的是有關於音樂對人學習效率的影響,通過調查,發現音樂對學習效率其實有蠻大的影響,從開始到結束,我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做得也許不夠好,但是因為我盡力了,即使這次活動開展得不夠好,我還是引以為榮。我所在的小組組員團結協作,很好地發揚了團隊精神,是活動成功開展的動力和源泉。總之,這次活動讓我收穫頗豐。

王曉婷:國中生活原來是如此多彩的。就以“研究性學習”這個課題來說吧,開始還不知道它有何意義,在研究過程中漸漸體會到了學習的情趣和全新的感受,填補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通過這研究性學習給了我們一次有意義的學習經歷,讓我從中得到了不少體會。研究我有如下幾個體會。

1、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一些關於音樂的知識,特別是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的小組研究的`課題是關於音樂對學習效率的影響,剛開始大家不知道怎麼研究,因為大家對音樂都不是很瞭解。通過研究的過程,我們知道了音樂的簡單分類,並且知道了音樂對學習效率的影響。

2、這次研究性學習也帶給我們許多樂趣。從選題開始,我們就認識到這專案可能比較難,短短的一篇論文要利用的相關知識非常多,但我們小組也敢於向有難度的事物挑戰,對課題的好奇心讓我們克服困難,知難而上,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課題的結果,很有意義啊。

3、我們還在研究中體驗到學會交流,學會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了我們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從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在到報告的完成都分工進行。報告的完成給了我們許大成就感,一個團體首先一定要團結,因為團結才是力量。在研究當中我們學會了責任的意義,分配工作就要認真做,不能因為個人造成缺漏和過失。這段日子,我們一起查閱資料,一起發放調查問卷,一起總結分析,一起解決問題。經歷瞭如此之多,組員之間不知不覺中建立了友誼,加深昇華了友誼,這對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無疑會起巨大的作用。

4、我們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轉變學習觀念,改變學習方式。經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我們發現這個科目注重的是過程,自己動手通過各種途徑來完成的,而不是結果。這段彌足珍貴的學習,為我們的發展積累經驗,對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無疑會起巨大的作用。

周淑豔:參加這次課題研究活動使我受益匪淺,因為它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而且培養了自己的處事能力,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同時也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使大家能夠團結協作,共同促進。在這次活動中,我更加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我們這個組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從來不傷和氣,這使得我們進步。我覺得團結的力量是強大的,讓我受益非淺,這麼多人合作起來做一件事是多麼地不容易呀。

我們小組研究的課題是——音樂對學習的影響,我們研究的步驟是上網找資料,發調查問卷,向老師諮詢,整理調查問卷,然後經過總結得出結論。通過這次研究,我知道了音樂對學習的好處與壞處,對我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國小調查報告 篇3

學科技教育指導中心負責人俞敏告訴記者,迫於會考壓力大、專職教師空缺、家長支援力度不夠等種種原因,有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沒參加過科技活動,初高中尤為明顯.“由此可見,科技活動在學校還是存在著精英化的傾向,普及性和草根性亟待提高.”

報告顯示,學生喜歡的科技活動也不盡相同.超過三分之一的國小和國中學生最喜歡模型製作.

遇到困惑先找朋友

從此次調研的情況來看,大多數的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找到了幸福感.97.35%的學生喜歡自己的班級,94.70%的學生認為老師能經常關心幫助自己,還有90.40%的學生覺得自己在學校的情緒狀況是樂觀的.

在個人成長過程中,學生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老師,佔調查人數的46.03%,之後依次是家長、同學、朋友.但是,當學生遇到比較大的煩惱或者困惑時,首先想到找朋友,然後是家長,老師排第四位.

最怕老師“不理我”

學生最不喜歡老師對他的處理方式是“不理睬”,然後才是當眾批評和叫家長來.

一位接受調研的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是一個不被人關注的學生,在班裡似乎是不存在的.有一次上課時,發現老師看著我向我走來,內心一陣莫名的激動.可是,老師的一句話差點把我氣死:“你的同桌今天哪兒去了?”從此我恨這位老師,我決心不再跟這位老師講話.

“從這位學生的言語中我們感受到長時間的被人漠視已經對他的心理產生了極大的傷害.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呵護.”杭州市勇進中學心理輔導站站長榮曉莉說.

國小調查報告 篇4

一、前言

身在一線的老師都知道,學生課前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課文的效率。而且,學生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則事半功倍。同時,指導預習又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對學生來說,是終身收益的。

新課標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提倡高效課堂。課前預習是教育培養學生自覺主動進行學習的過程。

基於以上兩點,我覺得很有必要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進行研究。

為了課題《國小低年級語文預習方法的研究》,就本校一年級學生的課前預習現狀做一個調查。

二、調查目的與內容

1.調查目的

為了瞭解學生目前預習情況,因此設計了本問卷。分別從學生的預習意識、預習作業完成情況、預習作業無法落實的原因、預習的步驟、預習內容幾個方面來設計。

2.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涉及到如下一些問題:

(1)學生對預習的認識和態度

(2)學生預習的主動性

(3)學生預習的有效性方法等狀況

三、調查物件與過程

1.調查物件

從本校一年級選了 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 張,收回率100%。

2.調查過程

調查方法:本次採用的是問卷調查法,自編了《國小語文課前預習情況調查問卷。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預習的認識和態度

當學生認識到某件事的意義時,便會產生較為持久的動機。低年級學生對課前有沒有必要預習是怎麼看的呢?見下表:

分析:大部分孩子認為課前預習是有必要的;約 %的孩子對預習重視不夠。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課前總會預習的;約 %的孩子對預習重視不夠,還沒有養成主動預習習慣。

分析:大部分孩子認為預習對學習新內容有用; %的孩子認為預習對學習新內容沒有用。

2.預習的主動性

分析:有 %孩子預習意識、預習目的是積極的,為了課堂更好的學習,培養自學的能力;

有 %的孩子預習是為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3.預習的獨立性

分析: %以上的孩子有了預習的習慣,即使老師沒有佈置預習作業,他們也能主動問或主動預習。

%的孩子沒有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

分析:有一半學生在預習時會得到父母的指導,說明這些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預習是十分重視的。

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這些孩子還沒有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的能力。

學生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見下表

分析: %的孩子在預習中遇到問題會請教別人或查資料,說明這些孩子的有積極主動地解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的意識,學習的主動性較強。 %的孩子願意把遇到的問題做上記號,利用課堂上有目的的聽講來進行解決。但仍有 %的`孩子不管遇到的問題,直接跳過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會這個問題了。

分析:在課前預習中,70%的孩子都使用教學參考書。也就是說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參考書進行預習。

分析: %的孩子使用參考書是為了上課能準確回答老師的問題,可見孩子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很重視, %的孩子是為了把作業做正確。從這裡可以看出孩子們參考是為了得到正確的答案,而不是鍛鍊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析:多數孩子都認為課前預習是有效果的,說明課前預習是值得的。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預習中認為自己能認識生字詞,能讀通、讀熟課文,能理解重點詞句。

從本題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在預習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學生字詞、讀通、讀熟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少部分同學能質疑問難,試著完成課後問題。

上表中反映出學生查閱資料和質疑問難的能力不夠。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提出問題,而沒有疑問的學生是沒有創新意識的,他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為此,在預習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五、調查結論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的課前預習存在以下幾點問題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1、未養成課前預習習慣。

有的學生老師不佈置預習作業他就不預習,有的雖然也預習,但只是把課前預習當成是被動地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重視不夠,沒有養成良好自覺的預習習慣。

2、不講究預習方法。

預習的內容偏重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對獲取知識的過程不夠重視,所採用的方法較單一。更嚴重的是學生在預習時很少能主動提出問題,而沒有疑問的學生是沒有創新意識的,他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為此,在預習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總之,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及方法還是處於淺層次的。

3、不善於合作學習。

學生在預習中出現問題不能通過同伴互助合作來解決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或藉助於資料。這種被動等待答案的學習方式使同伴之間缺乏合作交流,也難形成知識的碰撞,更難有思想的火花產生。

4、不注重預習質量。

有的學生雖然也預習,但預習時很多學生不善於思考,有時採取的方法不合理,結果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精力分配不合理,學習困難重重,逐漸對預習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鑽研精神和善於總結歸納的習慣是提高預習成效的關鍵,合理的預習方法和有效的思維途徑是預習成功的保證。

六、初步的策略設想:

根據以上情況分析,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善學生的預習情況:

1、應該通過多種手段來培養學生的預習意識,特別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預習意識。教師要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意識,學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預習任務,我們絕不包辦代替。

2、應該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認真對待預習作業,而不是讓他們隨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導學生不要迷信教參,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個性解讀。

3、適當調整預習作業的難度和強度,讓學生不害怕預習。要創設條件,喚醒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並進而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積極主動參與預習。如課堂上教師創設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能自由發表看法,教師在給予積極評價。又如教師想辦法創造各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提前預習,甚至超超前預習。

4、給學生預習內容的指導,讓他們逐步知道預習時自己可以做些什麼。並且指導學生把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記下來,尋求辦法進行解決。

5、給學生預習步驟的指導,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預習;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指導時要讓學生明確預習要求和目標。預習中應以讀為基礎,其他預習任務應在讀中完成。讀很重要,所以教師對讀的遍數要有要求,每一遍讀也要有任務,如讀通讀準、讀懂讀流利、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出問題等等。

6、關注學生的差異。不同年級學生預習要求不一樣,同一個班級學生也有差異,要求也不一樣。因此我們在抓緊預習底線不放鬆的情況下,可以分層要求,層層遞進,不斷鼓勵優秀學生和學困生戰勝自我。

7、注意與家長、班幹部的聯絡,發揮小組教育功能。學生很多預習工作是在課外或家裡完成的,因此會有一些貪玩的學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預習,這時就很需要家長和學生幹部配合監督。

國小調查報告 篇5

調查內容:

《寒假作業》中較難題目的研究情況

調查方式:

查問

調查分析:

《寒假作業》35頁中,一字未動的人有25人。未過半的有28人。37頁中,沒有做的達25人,逃避現實的有2人。自己認為內容不合適的有15人。

這些人數都超出班裡一半的人數,我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懶得做呢,35頁只不過是舉例說明周圍的事物都在變化。而37頁也只不過是把自己做過什麼違背道德的事寫出來。即使這樣,還是有許多人沒做。

我不知道自己在做35頁時到底是咋想的,竟然連一半都沒寫,難道是懶?知難而退?

父母並沒有什麼責任,他們十分關心我的作業,只不過是沒有時間來管我。

但願同學們會因此而改變以往懶的態度,包括我在內。我認為同學(包括我)的的確確是少認真精神,只看一看有點難度沒,有就不做,其實誰都可以做,也許只是一時偷懶吧。

這種精神也許是誠實,缺少誠實,家長問:“做完沒?”“做完了!”老師問:“做完沒?”“做完了!”

這種精神也許還是思考,不認真思考,看到有點難,思考都不思考,便直接扔到一邊。管都不管。

如果這樣,自己又對得起誰呢?那隻能是誰都對不起。包括家長,包括老師,包括一切關心我的人。

國小調查報告 篇6

調查內容:一週空氣質量狀況

資料採集時間:20115年11月11日—11月17日

大家還記得之前那段時間的天氣嗎?每天都是陽光明媚,清風陣

陣的,儘管週末開始下起了雨,但是空氣卻顯得愈發的清新了起來,也慢慢帶走了夏天最後的影子。我對這個星期的空氣質量進行了一個調查,結果可是相當讓人欣慰。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一個星期中只有兩天空氣質量是良,

其他時候都是優,儘管有一天空氣指數達到了81,但是相對其他大城市來說,我們的空氣質量已經非常的好了。一個星期的資料記錄結束了,我現在在做這份報告的時候,外面依然飄著雨,儘管沒有了明媚的陽光感覺有點可惜,但是溼潤清冷的空氣卻更加的醒神,也更加的清新,而且雨水能夠清洗天空,相信雨停後我們能夠見到更加明媚的陽光,和更加乾淨的藍天。

看起來我們的空氣汙染並不嚴重,但我們更應該為了保護環境行

動起來,守護好屬於我們的藍天。我想我們可以做到如下:如果可以,儘量步行上學;拿使用過的.紙張做摺紙;沒有人的房間及時關閉電燈;不用一次性筷子、飯盒;少買些新衣服;少放煙花爆竹;減少使用不能迴圈利用的塑料袋等塑料製品等等。

我在假期中看過一部電影叫《機器人瓦力》,故事中的地球是垃

圾的世界,已經沒有人居住,也沒有綠色植物了,並且經常發生沙塵暴。如果再不好好保護環境、愛護地球,這樣的場景恐怕就不單單出現在影視劇裡了,而那時候,我們人類可不一定像電影中那麼幸運還能重返地球了。

因此,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和我們的家人一起,愛地球做環保吧!

調查人:

學校:xx國小

年級:六年級

指導教師:

國小調查報告 篇7

一、調查的目的

我校地處農村,學生閱讀面窄、見識少。大部分學生對習作抱有畏難情緒。但是國小生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對此我們教師都在千方百計地想辦法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為培養學生自主寫作能力,尋求教師有效的作文教學策略,併為以後的作文教學提供依據,我校課題組於XX年1月份在部分學生中進行了國小生作文問卷調查。

二、調查的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是在三—六年級學生中進行。問卷內容共23小題。分別從學生課外閱讀、勤於積累、習作興趣、樂於觀察等幾個方面著手設計,但又各有側重,較全面地對學生作文學習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三、調查的方法及物件

1、調查方法:調查採用不記名問卷的方法。對學生下發5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50份,所有資料都進行了分析統計。

2、調查物件:福和國小三—六年級部分學生。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瞭解到國小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80%的學生只是偶爾讀課外書籍,但不能堅持天天閱讀。甚至還有少數學生從不讀課外書籍。

2、學生所讀課外書籍主要體現是作文書,漫畫書。

3、主動積累的學生很少,都是老師佈置有積累的作業才去完成。即使部分學生能夠摘錄好詞佳句,但能巧妙運用的較少。

4、大部分學生認為生活中的事從沒有細心地觀察過。只是粗略地知道而已。

5、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佈置的作文,究其原因:老師不應該限制習作的範圍。

6、學生認為老師對他們的習作幫助最大;少數家長能夠指導學生習作。

五、思考與對策

調查結果表明:我校學生在課外閱讀這方面簡直就是一個空白,所謂的閱讀就只是讀讀作文書,漫畫。閱讀面太窄。部分學生在閱讀時不能及時積累,不能將知識靈活地運用於習作中;大部分學生沒有細心觀察生活的習慣,所以習作中真情實感就無法抒發出來;學生認為老師的指導才是他們習作進步最有效途徑。以上的分析結果,反映了部分學生習作內容枯燥、甚至無話可寫的根本原因。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有效地提高我校國小生的習作水平及教師教學水平,我們思考對策如下:

1、班級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課外書籍帶到學校來,相互閱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2、每週留一兩次讀書作業,讓學生摘抄好詞佳句,並慢慢嘗試寫出感悟。

3、每月進行一次讀書摘抄作業比賽,激起學生積累的興趣。

4、經常在班級裡舉行講故事比賽、口頭作文比賽,鼓勵學生把從書本上看到的`故事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鍛鍊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5、鼓勵學生細心觀察身邊的事,並用日記的形式把每天的所見所聞如實的反映出來。

6、注重課堂的實效性,將作文指導與每單元的每課教學、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結合進行,提高寫作水平。

XX年3月6日

國小調查報告 篇8

在這一刻,隨著課程的增加,我們畢業班學生的肩膀也越來越重,而且同學們也沒有保護眼睛的意識,所以我們的視力也越來越差。所以這幾天我統計了班裡學生的視力情況。

調查結果

我調查了20名學生。其中只有2名學生兩隻眼睛的視力都在5.0以上,只佔我調查者人數的10%。一隻眼睛在5.0以上,另一隻在4.0-4.9有7只。兩隻眼睛都在4.0到4.9有11只。可以看出同學們的視力景象很差。

分析

學生視力不好完全是因為大家都不太會保護眼睛。同學們做作業的時候,眼睛裡的筆記本要堅持35釐米的距離,所以不能彎腰埋頭寫作。長時間看電腦,電視對眼睛也有很大的傷害。很多同學因為這兩個原因視力下降,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樹立保護眼睛的意識。

提議

不要看到黑暗的光線下有強光。要長時間做作業,看電腦,看電視,每30分鐘就要閉上眼睛休息5-10分鐘,或者做一次眼保健操,讓眼睛休息。

結論

眼睛是我們心靈的窗戶,同時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所以我們必須保護好我們的眼睛。我們應該立即建立保護眼睛的意識。否則我們將永遠失去光芒!

國小調查報告 篇9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悅心境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光

20xx年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幹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3、查閱資料,瞭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資料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衛生,房間的裡裡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麼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說: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衛生,立春後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哦,原先是這麼回事,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著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呢?”

“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你呀應當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我好好本站!”

原先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完美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完美未來的祝願。

3、守歲

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點心應有盡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奶奶說,你這孩子,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守歲什麼意思?快給我說說。”

爸爸說:“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齊,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向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我們有說有笑的吃著年夜飯。“媽媽,蘋果我們總吃,今晚你怎樣還擺一大盤呢?”“這你不懂了吧,這叫作‘平平安安’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說法”。

“年夜飯這麼有講究?”我纏著奶奶給我說道說道。

原先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此刻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看晚會,談笑暢敘。

4、放爆竹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裡的一種凶惡的獨角鬼怪,可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七年級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七年級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媽媽、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齊齊,我們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這麼進取早起,是因為這一天我會收到好多的壓歲錢。

經過查閱資料,我瞭解了拜年的許多知識。新年的七年級,人們穿戴整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齊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能夠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能夠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五、調查結論

我們中國春節的這些習俗,其實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完美祝願。

國小生近視原因的調查報告

我從四歲開始就戴上了眼鏡,因為我的眼睛患了弱視和散光,從此,電視、電腦就與我劃清了界限。即便如此,我在七歲時還是患上了近視。我的周圍,患近視的同學很多,所以我很想弄明白他們又是為何患上近視的。於是,我對國小生近視原因進行了調查。

調 查

1、我上網查閱資料,瞭解一般人是怎樣患近視的。

2、我打電話給患近視的同學和朋友,問他們是怎樣近視的。

3、我到綿陽市眼科醫院諮詢趙定中院長,國小生患近視的原因。

分 析

我在調查中發現,近視在12~18歲為高速發展期。國小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78%,中學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每年,患近視的人數呈遞增趨勢,並且近視度數大增,上千度的近視眼都不是少數。學齡前兒童用眼不多,但患近視的比例也大為增加。

結 論

1、學齡前兒童患近視主要是因為先天性眼球發育不健康導致,如弱視、斜視、散光等眼部疾病都很容易導致近視產生。

2、國小生近視主要是因為看電視和電腦時光過長;讀書、寫字時不注意距離與姿勢,不注意光線與照明;不認真做眼保健操等因素導致眼部疲勞,而導致近視產生或加重。

3、中學生近視除了上述原因外,還因為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功課多,戶外活動少,導致用眼過度,加重近視。

4、遺傳因素、環境汙染和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也是患近視的重要原因。

5、患近視後未及時治療或不戴眼鏡,加重近視程度。

建 議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

1、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不偏食,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d的食物。

2、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看書、寫字時姿勢要端正,光線要充足,堅持做眼保健操。

3、要儘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不讓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4、要定期到眼科醫院做檢查,及時發現眼病,及時治療,聽從醫師的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加深。

國小調查報告 篇10

一、調查目的

瞭解國小生什麼時候說話不文明及他們說不文明語言的起因。

二、調查時間

20xx年7月至9月。

三、調查範圍

虹星橋國小六年級學生50名。

四、調查方法

1)觀察法:仔細觀察不文明語言何時出現及內容。

2)談話法:通過談話瞭解有些學生為什麼說話不文明,並分析原因。

五、調查結果

1)國小生為什麼說話不文明:

(1)由於與別人的矛盾而產生憤怒情緒,說話會口不擇言,一般都是發生在男生身上。

(2)由於他人的行為、舉止或是衣著相貌而取笑別人,說一些不雅的綽號。

(3)很多國小生說不文明語言都是出於一種反抗的情緒,對某件事情不滿的時候,甚至難過的時候。

(4)還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語言是從長輩、周圍人的嘴裡聽來的,有的是看電視、電影學來的,不自覺就講出來了,時間長了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2)國小生講不文明語言後心理表現或想法:

(1)心裡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時邊說邊大笑,作為一種發洩的方式。

(3)聽到周圍的人講過文明語言,所以不認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3)國小生什麼時候會說話不文明:

(1)玩的時候:做遊戲時有些人會賴皮,然後互相用語言攻擊。

(2)公共場合:一個同學在很多人面前讓另一個人出洋相,被譏笑的那方就開始了語言攻擊。

(3)暗地裡:和某人關係不好,不敢當面說,就在背地裡說有損於他的話。

六、分析

1)國小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不文明語言是從家裡、社會上聽來的,還有的是從同學那裡學來的。在不文明的環境裡,國小生的語言、舉止都會受到影響。

2)高年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表現為用一些不太雅的語言表達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發洩的'方式。有時並無惡意,但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3)高年級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譏笑同學,這也是講不文明語言的原因之一。

4)現在的獨生子女的脾氣、度量不算大、吃了虧,嘴上一點也不饒人,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國曆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代中國人,應該發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作為國小生,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必須在各方面全面發展。我覺得要提高自己

的自身修養,首先就要做個文明的國小生。我建議我們的長輩們,所有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起榜樣來,讓我們一起營造文明的氛圍

國小生零花錢調查報告

現在,我發現有許多國小生總會帶一些零花錢來校外的小賣部裡去買東西吃或買玩具玩。可是,這些同學的零花錢是從哪裡來的呢?因此我為此事作了一份調查報告。

調查

我利用這個週末的時間調查了一下同學們,他們有的說:是同學的。有的說:是我的。可是,這些同學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呢?我決定去問問這些同學的家長。他們有的回答:我沒有給她錢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給他坐車錢,他還是那麼遲才回來,原來他把錢拿去買別的東西了。根據我的調查,我發現去偷爸爸媽媽的錢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撿到錢不交給老師的同學有百分之五十,媽媽給他的坐車的錢,卻用來買別的東西的同學有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在這些經常帶錢來學校買東西的同學當中,四、五、六年級的同學佔百分之三十。他們大多數是因家長給他們的車錢或給他們在學校訂學習資料的錢來買外面的垃圾食品。

2、有些同學是去偷爸爸、媽媽的錢,他們趁沒人時再去偷的,這樣使國小生養成非常不好的行為習慣。

結論

國小生的零花錢主要是從這些地方得來的:

1、有的學生在地上揀到錢不給老師,而是去買一些垃圾食品。

2、有的學生讓別人請客所以有了錢。

3、爸爸、媽媽給他們的搭車錢,他們卻用來買些垃圾食品。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國小生手上的錢,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給他們的,而是他們自己偷偷地拿來買東西的。

建議

國小生從小就有這種不良習慣,會影響國小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長必須得把這件事好好地處理,不能再讓國小生髮生這種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