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江津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關於我市畜牧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52W

江津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關於我市畜牧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江津市人大常委會經濟工委關於我市畜牧業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畜牧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按照“穩定發展生豬,突出發展小家禽、兔,積極發展草食牲畜”的工作思路,從抓試驗、示範入手,緊緊圍繞畜禽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畜牧業服務體系服務功能完善等方面開展工作,推動了全市畜牧業由耗糧型向節糧型、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分戶生產向集約化生產轉變,加快了我市畜牧業生產的發展。

(一)耗糧型生豬生產數量下降

全市生豬出欄量由1995年的125萬頭下降到2003年年末的100萬頭左右,並穩定在該水平;生豬產值佔畜牧業產值由1995年的78.2%下降至67.6%。

(二)以肉兔、雞、肉鴨、肉鵝為主的小家禽繼續呈現大發展的態勢

1998年全市小家禽出欄突破1000萬隻以後,我市小家禽畜的出欄量以年遞增100—150萬隻左右的速度增長,年增長率達到9.3%。到去年底止小家禽畜出欄已達1474.1萬隻,由於節糧型的禽畜迅速發展,其畜禽產值已經佔畜牧產值的23.8%。

(三)規範化、集約化養殖迅猛發展

近三年來,我市新辦規模畜禽養殖企業達26家,現有生豬養殖專業戶181戶,禽類養殖專業戶228戶,出欄肉兔100只以上的68戶,養殖100只以上的肉羊養殖場13戶。其中,正州養殖公司目前存欄優質的PIC父母代種豬近4000頭,年產優質五系配套PIC仔豬近10頭;江津市渝欣牧業公司屬市外企業,該公司投資建成了兩年存欄達600只的南江黃羊和金堂黑山羊種羊場。

(四)禽畜養殖業與其他產業相結合,延長產業鏈,減少養殖風險的新型生產模式開始出現

目前,我市出現了,釀造+養豬、堰塘養魚+養鴨、種植業+養殖業等生產模式,在發展養殖同時,也發展了相關產業,極大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較好地推動了我市畜牧業的發展。

二、我市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調查和外出考察,我市的畜牧業發展速度在逐漸減緩,與周邊發展較好的區市縣相比差距逐漸拉大,很難發揮畜牧業在我市農村經濟中支柱產業的作用。

(一)全市畜牧業發展速度減緩,與部分發展好的區市縣相比有明顯差距

近年來由於外出打工人員增多,農村家庭養殖業逐漸減少,養豬成本增加等多種因素,使得我市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例逐年下降,全市畜牧業產值由1996年佔農業總產值的40.41%下降到2003年的32.40%。2003年重慶市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為42%,合川、開縣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比例分別為45%和41.3%,而我市分別比合川市、開縣低17和13.3個百分點,比重慶市平均水平低9.6個百分點。

(二)全市種植業和養殖業比例不相適應

近年來,市委、市府在進行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對種植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放鬆了對畜牧業發展的關注,同時由於屠宰稅停徵、生豬價格下降和禽流感等因素,導致地方政府對畜牧業的發展重視不夠,資金投入有所減少,導致農民養豬和發展畜禽積極性降低,使得畜牧業出現下滑趨勢。隨著種植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業也應得到較快的發展,種植業需要大量的有機肥,由於沒有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同步發展,使得部分種植大戶要到外地收購有機肥,增加了種植業的成本,同樣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

(三)對畜牧業服務體系的投入不足,服務體系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畜牧業服務體系包括畜禽良繁體系、疫病控制體系、飼料生產體系和資訊服務體系。服務體系是一項公益事業,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保證畜牧業發展的有效保證,但是,我市的畜牧業體系建設由於缺乏有效的配套資金支援,很多設施基本不能運作。如:畜牧站建立的飼料監測室,由於沒有資金,許多儀器裝置擱置不用,未能發揮其有效作用或已損壞;良繁體系的不健全,我市的仔豬大多依靠外地引進,每年調入近30萬頭仔豬,不僅不利於本地畜牧業的發展,同時給疫病防治帶來諸多隱患。

(四)我市畜牧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明顯,規模養殖發展緩慢

由於我市畜牧業龍頭企業少,生產規模不大,而且自有資金不足,財政扶持力度不大等原因,致使龍頭企業發展緩慢,難以帶動全市畜牧業向產業化方向發展。通過調查瞭解到全市規模養殖提供的畜禽產品總量僅佔全市畜禽產品總量的15%,全市絕大多數畜禽產品仍來自於飼養分散、缺乏規模效益的農戶,與合川、開縣相比差距明顯。合川市規模化養豬場700餘個,其中PIC種豬場238個(養殖母豬100頭以上的120個),年飼養商品豬100頭以上的養豬場550個(其中1000頭以上的30個,萬頭以上大型養豬場8個,還有4萬頭規模的豬場正在建設中)。開縣養殖大戶618戶,其中養商品肉豬200頭以上的256戶,養羊200只以上的114戶、養牛20頭以上的47戶,養兔1000只以上的58戶,養禽5000只以上的143戶,新建規範化種羊場6個,年可提供良種羊4800餘隻,兩地都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發展適合本地區的優勢畜牧業,並帶動了飼料、肉食加工、獸藥產業,為本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五)畜牧業整體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在農村從事畜牧業生產的勞動力素質差,文化低,缺乏相應的科技知識。由於畜牧業推廣缺乏應有經費,有的畜牧業推廣專業技術人員逐漸流失,使得科技知識的宣傳、推廣、服務不到位,致使先進的科學技術難以推廣普及。在調查中發現相當多的農戶和業主對動物防疫、防病知識缺乏,對品種改良及市場需求方面的知識更是知之甚少。

(六)畜牧資源未能有效開發利用

我市牧草資源豐富,南部山區有90萬畝草山草坡資源,加之近年退耕還林20多萬畝,理論上有55萬隻羊單位的載畜量,但我市目前只有2萬多頭牛,2萬多隻羊,造成大量的飼草浪費。特別是我市草食牲畜良繁體系建設滯後,嚴重影響我市草食型牲畜牧業的發展,很難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七)其他不利於畜牧業發展的事項

在調查中還了解到其他一些影響畜牧業生產發展的其它因素,主要有:

1、在一些地方存在生豬收購壟斷經營,壓級壓價,坑農害農,嚴重影響農民飼養積極性。

2、科學養殖技術的推廣和宣傳不到位,多數養殖戶仍用傳統的方式養殖,養殖效益差,成本高,不能適應市場需要。

3、農民防疫意識淡薄,為安全畜禽產品生產的監管增加難度。

4、飼料新增違禁藥品監管困難,部分養殖業主仍在使用違禁藥品。

5、在發展龍頭企業的過程中,有的優惠政策沒有落實兌現,影響業主的積極性和生產規模的擴大。

三、對我市畜牧業發展的建議

根據我市畜牧業生產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我市今後畜牧業的發展的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高對發展畜牧業重要性的認識,促進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協調發展

大力發展畜牧業,能有效地轉化糧食和其他副產品,可以帶動種植業和相關產業發展,實現農產品多次增值,促進農業向深度和廣度進軍,是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措施。大力發展畜牧業,更多地吸納農業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可以更合理、更有效地配置農業資源,是新階段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是農業發展新階段的戰略任務。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發展畜牧業生產重要性的認識,樹立科學的發展觀,跳出種植業就是農業的傳統思維,在產業管理上做文章,真正確立畜牧業的主導產業地位,以產業化改變畜牧業傳統的經營方式,以科學技術改變畜牧業傳統的生產方式,以畜牧業的大發展,促進種植業與養殖業協調發展,實現農村經濟再上新的臺階。

(二)加大對畜牧業的投入,努力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把畜牧業發展列入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重點加強對畜牧業良繁體系、防檢體系、服務體系和安全畜產品生產監測體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投入,研究出臺發展畜牧業的優惠政策,切實解決龍頭企業的困難和問題,把企業做大做強。同時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以良種繁育、飼料和疫病綜合防治為重點,加強畜牧業職業教育和農民養殖技術培訓,培養和建立一支有技能、有經驗的科技推廣隊伍和一大批能運用先進技術知識的新型農民隊伍,全面提高畜牧從業人員的科技素質和技術水平,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科技含量。

(三)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狠抓優勢畜牧業發展。生豬生產是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力發展畜牧業時,務必抓好生豬生產形成農村經濟的支柱,並利用我市被重慶市列為優質瘦肉型豬百萬產業化工程專案縣(市)的契機,充分發揮養豬龍頭企業的作用,通過生豬品種改良,提高生豬品質,做大做強我市的生豬產業。同時,抓住我市畜禽產業的優勢產業,依託重慶市場和壁山肉兔加工廠等有利條件,大力發展肉兔生產,瞄準市場,依託養殖大戶,帶動農戶,形成規模養殖。

(四)充分利用資源,做好我市畜牧業發展規劃

我市有著非常豐富的飼料資源,農業部門儘快對我市畜牧業發展進行規劃,堅持以資源為前提、市場為導向、企業為支柱、農戶為基礎、政府為後盾,加工為龍頭、科技為手段、品改為突破、效益為目標,實行公司+基地+農戶、養加銷相結合、技工貿一體化綜合開發,結合我市實際,從人工草地建植、品種改良及短期育肥、草業生態系統構建等關鍵技術著手,通過提高科技含量和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提高畜禽的生產效能、出欄率和商品率,實行適度規模、規範化的科學養殖;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走產供銷一體化道路,不斷開拓市場,以市場拉動產業發展,形成較完善的畜牧業生產鏈;通過飼料資源的合理管理與利用、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山林草畜生態環境構建相結合的路子,推動我市畜牧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