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二百字的導遊詞(通用15篇)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23W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

今天我們的旅遊目的地是醫巫閭山,那在行車過程中,我會要向大家作以介紹:醫巫閭山、古稱名山,位於遼寧省北寧市的本西部,自東北向西南走向,長45公里,寬14公里,面積630平方公里,屬陽山山系松嶺山脈,主峰望海峰海拔866.6米,為閭山的最高峰。岩石主要為花崗石所組成。醫巫閭山,古稱甚多,如:扶犁山、無慮山,醫無慮山,義無閭山等等。均系東胡族語音音釋。意為“大山”的意思。閭山原在長城以東屬東胡族統治,在東胡族語言中“依克奧拉”即是“大”的意思,後蒙古族統治東胡族,蒙語:“醫巫閭”也是“大”的意思,所以醫閭山意為“大山”。

二百字的導遊詞(通用15篇)

閭山歷史悠久,舜即位分全國十二州,並各封一山為鎮山,閭山即為幽州之鎮山。《全遼志》則以“醫巫閭山為靈秀最”來讚美它。因此被稱為東北三大名山之首。歷代的封建王對醫術巫閭山皆有封爵,唐玄宗封其為廣寧公:金世宗大定年間封其為廣寧王;元成宗封其為貞德廣寧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封其為“醫術巫閭之神”,可見歷代帝王對閭山的重視程度。據史料記載,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起,隋、唐、宋、遼、金、元、明、清歷代朝廷凡遇大典或“天時不順”“地道欠寧”,皇帝親自或派遣官員來閭山告祭。清代帝王對閭山更是推崇倍至,康熙、雍王、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都曾親自到過閭山,焚香祭祀,遍歷勝蹟,至今仍有很多碑刻仍完好地保留在山中。

關天閭山在婁地還有一傳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西幸東遊,遊覽了不少名山大川,後又聽說醫巫閭山形秀,風景優美,很想一遊,可遺憾的是閭山遠在幽州北部,道路難行,便想出一個辦法責令方士用“趕山鞭”將閭山跨海趕來,這個方士晝夜兼程來到閭山腳下,舉起趕山鞭,對準閭山,左一鞭,右一鞭,連打了三天三夜,從山頭打到山尾,直打得閭山鮮血淋漓,遍體鱗傷,但仍絲毫未到,為了向秦始皇交差,方士又氣極幾壞地來打山尾,又連打了三天三夜,找得山尾十三個山峰向西南一跳,跳出十二華里,再也趕不動了,趕山鞭打斷了,方士也累死了。閭山每到深秋季節,滿山紅葉夾在蒼松翠柏之中,真如條條鞭痕,令人回味,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都未能如願以償遊覽靈美的醫閭山,而今日各位卻有幸乘車而去,可以說要比皇帝還在幸福、優越。

現在,我們到了閭山的山腳下。首先,我們見到的便是醫巫閭山的山門:閭山的山門採用了懸臂交叉剪影式的奇特新造型,山門由北京清華大學古建的吳煥嘉教授指導,汪克、高林設計,為中國八十年代最高建築藝術之一。四根懸臂立柱再現也著名遼代建築的風格。山門中剪影部分為天津薊縣獨樂寺的剪影。山門底部的八幅壁雕,記敘了從禹舜到明清四、五千年的閭山文明史,下面在為大家介紹一下其中的幾幅壁雕:左側正面第一幅為《舜封醫閭圖》,舜即位於全國十二州,封閭山為幽州之鎮山,畫面中舜身騎青龍,手託日月,遙望祥雲掩映的閭山,正是舜封醫巫閭山的因史記載,右側正面第二幅《屈子吟哦圖》傳說屈原睡夢之中,駕一輛龍車來到閭山,被閭山的秀美山色所陶醉。正在悠然自得之際,忽然驚醒,方知是南柯一夢,畫面通過朝陽、仙山、皇宮、神塔、屈原駕車在雲霧中飛馳和彎月西斜,閭山飄渺,再現了屈原的千古絕唱“朝以軔儀於太合,夕始臨乎於微閭”的意境,左側背面第三幅為《遼帝獰獵圖》,遼代由契丹族建立,共有9位皇帝,歷時220xx年統治,其中5位縣城親自遊覽閭山40於次,並將閭山視為生命的歸宿,畫面是遼帝騎馬射箭,射中蒼鷹,馬前虎鹿飛奔,馬後族旗蔽日,展現了五位遼代帝王來閭山冬季獵虎的情景,右側背面第四幅為《清帝攬勝圖》展增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先後十餘次祭山神,遊覽閭山勝景的史實和盛況。進入山門,我們看見面前的這座塑像,因為北宋為滿族自治共,所以五女洗頭塑像為滿族女子。在當地關於滿族的由來還留傳著一段傳說故事:大家都知道,女真族乃是滿族的前身,傳說長白山天池附近住著姐妹二人,有一天,姐妹倆去沐浴,飛來一隻喜鵲,嘴裡刁羊兩顆紅豆,妹妹吃下扣便懷孕產下一子,便為真族的祖先,從此後子子孫孫不斷繁衍。因為是未婚女子吃仙豆而產子,所以,在滿族女子中非常崇尚貞德,眼前的滿族女子的洗頭塑像是根據乾隆皇帝的聖水盆一詩所塑。看過塑像,經過迎客鬆,我們到達第二道山門,眼前“醫巫閭山”四個大字為乾隆皇帝御筆的臨摹。山門前的兩個站獅是明萬曆年間鎮壓守遼東的李成樑總兵門前的站獅移至此地。兩個站獅聊了威嚴與官位的象徵之外,這對站獅子又成45度角對視,又象徵著和來。進了第二道山門,沿山門而上,我們一央所走的橋為聖水橋上,抬頭遠望,便可見“鷹龜奪寶石”,可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石路而上也許務位會發現石塊上有很多或方小坑,規則的排列在山路兩側。這段由山門至道貌岸然隱谷的山路原為滿清時期原的山路,為保持原而沒有改動。因此各位不難猜出這些方形的小坑原來是有來插護欄的;而圓形的小坑是用來插杆的,前面我們右手邊的兩幢高四米。四面各寬1米的石碑為萬人碑,此碑建於清乾隆20xx年,是《重修大觀音閣記》,上刻修廟獻款人的姓名,約八千多人,故稱“萬人碑”,在我們的左手邊一個四角木亭,為觀藝亭,那於清乾隆十九年,亭了對面隔溪相望有一塊長方形巨石,為習武臺。據說乾隆皇帝登閭山就坐在觀藝高官厚祿中,隔溪相望習武臺上的武術表演。看這了觀藝亭,習武臺,各位請與我一起向膠走,我們右手邊兩塊巨大的岩石上,雕有“從善如登”四個大字,為愛新覺羅,慶齡在乾隆34-36年間任廣寧知縣時所書。據說,愛新覺羅,慶齡在任期間非常的公正廉明,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一年廣宋遇大旱,她上書朝廷,並親自到閭山的觀音閣許願,當時觀音閣的主持請她題寫“從善如流”,意為讚揚她做好事猶如流水,而好卻題寫了“從善如登”四個大字,意為:做好事猶登山,雖然道路險陡,身體勞累,但登山長能遠眺,攀登才能達到勝界,寓意深刻。國為愛新覺羅,慶齡也為皇室一員,所以她決定把字要題寫在其祖先曾走過的路旁,以鼓勵後人。前面我們的左手邊建有一亭,為正直亭,此亭為清安寺,清初改為觀音閣。寺廟為方正四合院,寺內有正殿,前殿和東西配殿,均為硬山式小木架結構,正殿為大雄寶殿,內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音和地藏王菩薩像,兩側有達摩尊者和伽藍菩薩像,門前有兩棵已500餘年的古柏,稱為鳳凰柏,前殿內塑有彌勒和四大天王,韋馱像。出了觀音閣我們沿山路爬上一零點同坡,就到了望仙亭,望仙高亭為四角琉璃亭,據說遼宋耶律賢遊閭山之時,某日清晨站在此亭向對面的呂公巖上望去,朝陽斜射,雲霧飄渺之中,巖上好似有仙女舞動,故稱此亭為望仙亭,望仙亭的前言有一塊巨大的龜背石,石上修一六角亭,明朝時稱具瞻亭,原為耶律倍讀書觀景亭,後乾隆十九年間改名為曠觀亭,從曠觀亭北上,路彎的兩棵松樹非常奇特,一株近二米粗的松樹,軀幹向前彎曲,另一株小松樹爬在在樹的樹幹上,宛如母親背兒子一樣,故稱母子鬆。過了母子鬆,沿山間小路攀登而上就到了呂公巖,呂公巖幾塊巨石聳立遠望如一朵綻開的蓮花,所以人們又稱之為“蓮花石”,呂公巖上過去有數株的古鬆,每當旭日初昇朝暉斜射時,在望仙亭望呂公巖樹石之影,宛若一個披髮仙女,丰姿綽約,似幻似真,神話傳達室說,仙女每日出時必至聖水盆梳洗,因此,呂公巖又稱“仙人幻影”,乾隆皇帝的聖水盆詩:“將玉女洗頭時”即是指此而言。耶律楚材讀書堂:攀過呂公巖,沿山路而上就到了坐落花流水在讀書堂旁邊的碑廊,碑廊為東北最大的碑廊,於91年修建,92年峻工,廊長93米,建築面積445平方米,廊房內鑲嵌著東晉至宋七個朝代的49位書法家的117幅書帖,219塊碑刻,沿碑廊至讀書堂,殿內的元代臘像館,介紹宰相耶律楚材挑燈夜讀,奮筆疾書,輔佐太祖太宗,功高德厚的一和生。

萬年鬆:沿讀書常石階而下,到了一片寬闊的地帶,抬眼望見的高大的松樹便是萬年鬆,高二十餘米,樹幹圍長4米,據說是耶律倍親手所栽。清乾隆皇帝賜名“雲巢鬆”,並在樹幹上鑲有“雲巢鬆”三字的鐵牌,現已長入樹中,不復得見,此樹古鬆雄姿,千年不衰,因此通稱為“萬年鬆”。

建於1994年,原址處為正直鬆,高十八米,又稱“佛前一柱香”,後在94年5月的一場大雨中倒塌,後來景區用此樹建了這座正直空調機,此外正直亭也另有一個含義。那是我們錦州市的好書記張鳴岐同志,張鳴岐同志調任到我市後在94年7月錦州凌海市水泥廠的洪水中,被子洪水吐沒不幸犧牲,所以些亭的修建也是為了紀念張鳴岐同志。過正直亭,登幾級石階,我們便到了道貌岸然隱谷,道貌岸然隱谷,俗稱“大石棚”,乃天然形成的一個大石洞,石棚東西長43米,南北底寬10米,上寬20多米,可寬納5、6百人,“道隱谷”三字意為道德高尚的人在此隱居。此地相傳乃是遼太子東丹人皇王耶律倍隱居讀書之所。棚內左側為廟殿長工10米,寬5米,殿內塑有釋迦牟尼,觀世間和地藏王菩薩像,十八羅漢像,右側為胡仙,供奉胡二太爺,胡三太奶,從門口的匾額數量看來,這裡還是十分靈驗的,棚頂上還有朝氣隆四年錢學洙題寫的“天然幽谷”四個大字,以及唐代王維詩名“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石刻等等,情景相生,間趣盎然,道谷下有一高1.5米,直徑1米的石盆為聖水盆。現存物為後人所雕刻,據《金史》記載,聖水盆系金太祖破遼時,得奇石而軒之,以為紀念,民間則傳說:聖水盆是很久以前一個金馬駒馱來的,不管把什麼東西放進石盆裡,很快寶盆裡就會長滿,有一年,天旱無雨,山民就快渴死了,一個打柴青年發現在這個寶盆,無意中掉盆裡一滴水,很快就長滿一盆,他喝一口又甜又涼,沁人心脾,精神百倍。他立即找來村民,從寶盆取水做飯,再也不愁吃水了,這一奇聞很快傳到一個貪官的耳中,派來上百倍的官司兵要抬走,可任你有千斤力,寶盆像生根一樣,絲毫未動,貪官司無耐只好在材民的嘻聲中,垂頭喪氣地溜走,而寶盆至今,無論旱澇,總是清水盈盈,永無間斷,後來,乾隆皇帝從盛京祭祖國統一回來路過廣寧,遊粉大發,見此勝景,連聲稱讚:“這真是閭山一寶”!便欣然題寫了“聖水盆”三個大字,餘興未盡,還在旁邊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垂崖迸水落絲絲,冬不凝冰事匪奇,應為仙家修養法,將臨玉女沅頭時”!這首詩至今仍鑲有石刻儲存在大石棚東部山崖下,大石棚看過後,上臺階,我們就到達了觀音閣,明代風井:萬年鬆南側有一口寬不到一米,深6.5米的井,井中無水而有風故稱為“風井”。據傳:昔日井中風很大,從井底不斷上冒,若將草帽投入井裡,可被子風吹出井外,實際是井與其一側的桃花洞相通,洞中之風順山洞由井口吹出的緣故,桃花洞高1.5米,寬2米,長數百米,用花崗石條砌成,另一洞口在北部山峰下邊,內裡可通行人道隱谷的瀑布和聖水盆的流水就是從此洞門前一個暖泉中,註解淌下支的。現在並與洞中站已堵塞,不再通風,遊人至此,仍在井口徘徊觀賞,而桃花洞也無人云通行。

望海寺:在萬年鬆東側,為突起的山峰,峰頂修有望臺,建於遼代,磚瓦、柱石、遺址尚存,是明和城的一座關隘,故明稱“白雲關”,白雲關由花崗岩石塊砌成,達石門盤旋而進,經“代屏石”,便可登上“觀音洞”,洞內一尊泥塑觀音,稱“望海觀音”。洞前平臺,站在臺前,可遠望渤海,故清乾隆皇帝將其名為“望海寺”。

老爺閣:由望海寺石階而下,在風井南面平臺上有一小廟,沿石階而上可到此地,為關帝廟,又名“老爺閣”,廟系座北朝南的兩間小木架結構建築,兢兢業業瓦頂蓋,而原塑有關羽、周倉、關平和赤兔馬像,現已無存,據說,此廟址原是元工廣寧王耶律楚材幼年讀書之所,老爺閣便是在其遺址上改建的,據只料記載:耶律楚材系遼東丹人皇王耶律倍八世孫,其父耶律履楚材三歲而孤,母親楊氏在閭山桃花洞南部懸崖上建設兩間讀書堂教子讀書,楚材在閭山中刻苦用功,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歷、書數、元太祖忽必列定燕、聞其名、召見之、任中書令、事無太祖、太宗二十餘年,終年五十五年。

老爺閣西側為南天門,是天然形楊的下山之路東西兩大石壁夾立,如錦屏對峙,沿山路而上,南天門、居高臨下,形勢險要,僅可通行人,沿此路而下,便可回到道隱谷,按原路返回可到山門,南天門東下角,有一摩崖石刻群,具中以明嘉靖丙戊狀元,翰林修撰用卿,題刻在石匠壁上的“北鎮名山”四個大字最為醒目,沿石階而下,右見路旁陡壁的大平面石上,雕刻著明代山西蒲州人張邦所書“極目天表”四個大字,每字1.4 米見方。路旁空地三座小石塔,埋葬的是大觀音閣廟中三代和尚,沿石階而下,就到達了道隱,再返回山門,各位遊客,我們為期一天的閭山遊就要結束了,十分感謝各位對於我這一天來工作的信任與支援,同時,也希望各位今後能夠繼續參加我社的參觀遊覽活動,如果有緣,宋導仍然願意為您導遊。最後祝醫座的各位遊客心想事成,工作順利!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2

您好!歡迎您參加“神龍號”旅遊團,我就是你們的導遊——黃子帆,大家可以叫我小黃。今天我們要看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走,我們現在就出發!”“去哪呀?”“當然是去浙江省海寧市的鹽官鎮了。那裡可是觀潮最好的地方喲!”

告訴你們,錢塘江的秋潮,可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壯觀,你們一定要仔細看喲!錢塘江的潮為何壯觀?這與當地的特殊地形有關。錢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灣。杭州灣外寬內窄,成喇叭形,東面的灣口寬達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寧市鹽官鎮附近,卻只有三公里。漲潮時,海潮從灣口湧入,向西奔湧而來,受兩旁漸窄江岸的約束,水面越來越窄,湧潮前推後阻,越來越高,形成了洶湧澎湃的壯觀景象。

大家快看正前方,潮已經向我們撲過來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3

嶽麓山故跡很多,山一腳下有嶽麓書院,建於公元九七六年,迄今已有一千餘年曆史。南宋的理學家朱熹在此講過學。清風峽是嶽麓書院後面一條幽靜美麗的峽谷。一線清泉。西池碧水,萬木清秀,,美不勝收。有名的愛晚亭就在這清風峽中,此亭原名愛楓亭。四周楓樹漫山,風景絕佳。清代著名詩人袁枚來此遊賞。依唐人杜牧詩中“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詩句,將亭名改為愛晚亭。

嶽麓書院是我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唐末五代(約 958年)智睿等二僧辦學。北宋開寶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正式創立嶽麓書院。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0xx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故世稱“ 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自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 化而聞名於世。北宋真宗皇帝召見山長周式,頒書賜額,書院之名始聞於天下,有“瀟湘洙泗”之譽。南宋張式主教,朱熹兩度講學。明代中後期,明世宗御賜“敬一箴”,王陽明心學和東林學派在此傳播和交流,明清著名的愛國主義思想家王夫之在此求學,清代,康熙和乾隆分別御賜“學達性天”和“道南正脈”額。

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線,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巨集的壯闊景象。

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儲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等。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4

萬部華嚴經塔是古代勞動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一處很具科研價值的實物。是各民族人民團結友好的簽名簿,塔內牆壁上寫滿了從金代起,來自祖國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漢、藏、契丹、女真、蒙古、維吾爾等文字書寫的題記。素白的身影,幾裡開外便可入目。在莊稼翻滾的綠浪中,與山光水色銀粼映輝。形成了呼和浩特的勝景之一“白塔聳光”,巨塔筆挺,雖經千年滄桑,遼代風格猶存,雄姿不減,敦實威武的形象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正是北方民族的寫照。1982年,白塔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塔的建築年代目前尚未見到可靠的文字記載。相傳建於遼聖宗年間(公元983-1031年)。遼代興建了豐洲城,在城內又建了大明寺。作為大明寺的一部分,為了存放眾多“華嚴經卷”,修築了這座“萬部華嚴經塔”。

歷史變遷,豐洲城傾圯了。村民把豐洲城的殘垣斷壁當作神祕之地。相傳城裡有一窩小白雞,由一隻黑母雞帶領,日近黃昏便出來打食。但是可見不可近。有人說塔上有隻日日啼晨的金公雞,飛到誰家地裡,誰家就會有好收成。周村人在耕作中得到陶瓷器 、銅錢或金銀玉器,就認為是塔上的菩薩、天王所恩賜,要跑到塔下祭拜。如今隨著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白塔成為文物保護單位,原豐洲城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區,這裡完好的古蹟和件件文物都從不同角度昭示著豐洲城昔日的風采。

遊覽白塔,走近塔身,鐵馬叮噹,銅鏡閃爍,一座華麗精美的龐大藝術品撲入眼簾,令人驚歎,引人遐思。

舉目上眺,一二層,直櫺窗,一洞一門,盤龍柱相隔,各成畫面,菩薩護窗,天王護門,形態逼真,氣勢巨集大。計32尊遼代雕塑,件件都是絕代佳作,藝術珍品。抽身遠眺,七層斗拱,七層出沿,七層平臺,好像天空上的七道彩虹,雖然失卻了平臺的鉤欄,昔日登臨者憑欄注眺的情景,還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平臺疊澀出沿,塔頂疊澀鋪墁,方磚不同於瓦,形態凝重端莊。

整個塔體分為基座、塔身、塔剎三部分。塔體逐層微有回收,造型敦實、巨集偉、穩健,融建築藝術與雕塑藝術 為一體。

塔基座三層,為須彌座、蓮花臺,上為仰蓮瓣,中為束帶,下為俯蓮瓣。蓮瓣由下而上漸次伸出,逐層增大,由人工砍磨成型砌築而成;花瓣曲線變化,自然流暢,手法細膩,優美逼真;輔以花托,蓮蓬構成怒放盛開的出水蓮瓣,頗為壯觀。

塔身七級,平面佈局由外壁、內部塔心壁及二者之間的迴廊組成,塔心設“壁內折上式”梯道、通行上下。一二級為單路梯道,二級以上均為雙路通道。塔身門窗設定獨具匠心,凡單數層正南北開券磚拱門,正東西砌出磨磚直櫺假門;雙數層則相反,上下錯落,交替設定;其餘方向內設磨磚直櫺假窗,用以通風采光。迴廊正面內側塔心壁均設龕室,為供奉佛像存放經卷之地。

塔的第七層無塔心壁,塔室中空如庭,與北方遊牧民族 帳式穹廬頂的造型相似。塔簷採取“疊澀出簷式”,層層回收;每層均在八面簷下嵌以銅鏡,共計224面;每層轉角和第七層椽下系風鈴,風吹鈴響,增加了古樸典雅的風韻。

塔剎自上而上,用剎杆將覆缽、相輪、寶珠、寶蓋 和寶瓶串聯而成,猶有一種靈光寶氣 ,如登極樂境地之感。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5

在傳說中,大東海是三亞落筆峰落筆洞黑龍戲水的地方。相傳黑龍看中了大東海晴空麗日,碧波萬頃,風平浪靜,央求南海龍王將大東海借給他戲水解悶。南海龍王同意了。誰知黑龍一來便帶來臺風,弄得大東海浪高流急,影響人們打魚和生活。南海龍王看著太不像話,採取了限制措施,只准黑龍偶爾來大東海活動筋骨。

如今,大東海不僅建設了一批海濱度假酒店,旅遊休閒和各種水上活動專案也開展起來,有潛水觀光潛艇、海上摩托艇等。黑龍沒來,大家儘可以放心戲水逐浪。如果想刺激,可到嬉水樂園,從那高高的滑水道衝進水池。不過,更刺激、更緊張有趣的還是駕摩托艇到海上兜風,在潛水員指導下潛水或者乘"航旅一號"觀光潛艇去領略熱帶海底世界的神奇。"航旅一號"是我國研製的第一艘觀光潛艇,最大耐壓深度50米,可載客40人。由於觀光舷窗之間裝有大功率照明燈,水下光線明暗均可照常觀賞。藉助水下攝像機,"航旅一號"還將更遠處的海底景緻凸現在您的眼前。

晚間燈火闌珊時,到美麗的熱帶雨林廣場賞景,在柔軟的沿岸沙灘上散步,聽一聽大東海的淺唱低吟,將會令您十分愜意。

如今,大東海不僅建設了一批海濱度假酒店,旅遊休閒和各種水上活動專案也開展起來,有潛水觀光潛艇、海上摩托艇等。黑龍沒來,大家儘可以放心戲水逐浪。如果想刺激,可到嬉水樂園,從那高高的滑水道衝進水池。不過,更刺激、更緊張有趣的還是駕摩托艇到海上兜風,在潛水員指導下潛水或者乘"航旅一號"觀光潛艇去領略熱帶海底世界的神奇。"航旅一號"是我國研製的第一艘觀光潛艇,最大耐壓深度50米,可載客40人。由於觀光舷窗之間裝有大功率照明燈,水下光線明暗均可照常觀賞。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6

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位於大連市東北端的黃海之濱,毗鄰大連新市區,距大連市中心50公里,僅40分鐘車程。從大連市中心到金石灘的輕軌專案已經建成,20xx年11月8日大連市政府組織建設的大連至金石灘快軌工程竣工通車,全程僅50分鐘,“乘快軌遊金石灘”正成為主打旅遊品牌。

金石灘度假區位於遼東半島黃海之濱,距大連市中心50公里。1988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10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國家旅遊度假區。20xx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環境體系認證。全區主要由東部半島、西部半島和兩個半島之間的開闊腹地和海水浴場組成。陸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地面積6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5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0公里。

金石灘呈元寶狀。乘坐金石灘度假區內漂亮的專用遊覽巴士沿海岸公路前行,可以欣賞13華里的海上奇石景區,這裡濃縮了距今6億至3億年間的地質奇觀,形成了被稱為“東方神力雕塑”的海蝕岸、海蝕洞、海蝕柱等奇觀,含玫瑰園、龍宮、南秀院、鰲灘四大景區,大鵬展翅、恐龍吞海等百餘處景點,氣勢恢弘,栩栩如生,專家們稱之為“凝固了的動物世界”;其中的龜裂石,聞名中外,是6億年前的震旦紀形成的沉積環境地質標本,亦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塊體最大、斷面結構最清晰的天下奇石。

金石灘三面環海,由東部半島、西部半島及兩個半島之間的開闊腹地和海水浴場組成,是中國北方最理想的海濱旅遊度假聖地。金石灘旅遊度假區三面環山,氣候宜人;區內植被繁茂,動植物種類繁多,自然生態良好;海濱沿岸,金石嶙峋,海蝕地貌等地質景觀獨特;天然海水浴場,海水水質清澈,沙灘沙質綿軟;景區內的特色主題園、高爾夫球場、景區及旅遊服務基地內的建築景色極富大連海濱景觀特點,展現了大連現代化海濱景觀建築的特色。

因此金石灘旅遊度假區是一處集低山丘陵、海蝕地貌、海濱風光等自然景色以及現代人文景觀於一體的,以濱海度假、體育休閒、商務娛樂、海濱遊覽觀光、地質科考等為主要內容的海濱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7

各位遊客:

大家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天,我正是懷著這種情緒來接待各位朋友的到來的。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她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蹟。為使各位來賓在洛陽期間能對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進一步的瞭解,在乘車去景點參觀的途中,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狀況,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的南岸。因地處洛河北岸而得名,意為洛水之陽。

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洛陽曾長時光地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這天,我們去參觀的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便是眾多的文物古蹟之一。

龍門石窟,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在春秋戰國時期稱“伊闕”,香山(東山)與龍門山(西山)東西對峙,伊水從中流過,構成一座壯麗的門闕。後因處於隋唐帝國之南,又稱龍門。

所謂“石窟”,就是在石壁山崖上開鑿的洞直,或是天然構成的石洞,用以藏身或貯藏食物和東西。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已利用天然石洞描繪動物形象和生活情景,然而以石窟寺的現象出現並作為佛教信徒、僧侶禮佛和修行的場所,卻是在古印度興起佛教後出現的。

由於山林的幽靜、神祕、石窟的冬暖夏涼,依山雕鑿石窟比用磚石築的寺院便利耐久,所以在古印度出現了集建築、繪畫、雕鑿藝術之大成的石窟寺。這種石窟寺藝術,隨著僧侶的傳教活動傳入我國的邊疆和內地,同我國民族特點和傳統的各種藝術技法風格融合交匯,成為我國的一種特有的雕刻、彩繪工藝。我們這天要看的龍門石窟就是我國眾多寺群中的瑰寶之一。

龍門石窟群的雕刻,除了前面所說的有利條件外,還有個不可忽視的自然條件。伊水兩岸的山崖都屬於古生代寒武紀和奧陶紀的石灰岩層。其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很適合於藝術造像,與其他砂岩石相比,有著宜於儲存的有利條件。

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是繼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之後由皇室開鑿的又一大型石窟寺群,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先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延至清代。前後400多年。其中大規模、有效率的營建約計150年左右,分別出此刻北魏(佔40餘年)和隋唐(約佔120_年左右)時期。龍門石窟的大大小小的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星羅棋佈的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約用1。5—2小時的時光,在此,我們每分鐘能夠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造像以北魏(東魏、北齊)、隋、唐為主。北魏約佔百分之三十左右,隋唐佔百分之六十左右。龍門石窟最大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龍門石窟群,大部分集中在伊水西岸的崖壁上,其中有7個大型洞窟。因龍門東山的岩層比西山的薄,不便雕鑿大型造像。在龍門石窟中,北魏時期的洞窟具有代表性的是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隋代作品的代表是賓陽南洞。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潛溪寺、賓陽北洞、萬佛洞、奉先寺等。

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這些雕刻匠師,承擔著為神佛和帝王造像的使命,卻又大膽地突破了宗教和禮教的“儀軌”束縛。在雕刻過程中融進了超多的現實生活,活生生表現了各種人物造像的動人情景。如喜悅、慈祥、威嚴、矜持、苦痛,以至作為至高無量主宰的佛之莊嚴肅穆,脅侍人和供養人的虔誠寧靜,無一不是藝術家們對現實的“人”的深刻觀察,運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加以高度概括集中的結果。真可謂是在雕刻藝術上將佛祖和人表現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構思佈局的完整,氣勢的貫注,整體的堅實有力,性格變化的多樣,面部表情的生動逼真,衣紋線條的流暢優美等等,更是在千百年藝術實踐傳統的基礎上,超多借鑑外來文化,在技法、風格上精心創造、超多創新、突破傳統、刻意經營的結果。富有才華的古代工匠和雕刻設計藝術家,應對光禿的懸崖峭壁,運用著簡單的錘鑿,雕出如此巍峨壯觀又精工細緻的群體佛像,這在當時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十分落後的條件下,確實令人嘆為鬼斧神工。

龍門石窟象一個豐富多彩、包羅永珍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藥等研究,帶給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好了,各位朋友,我們已來到了龍門石窟,此刻請大家下車,跟我走,去參觀石窟。在參觀石窟的過程中,我給各位朋友重點講解一下龍門石窟種的幾個主要洞窟

(在潛溪寺)

這是潛溪寺,它是我們進入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石窟。潛溪寺洞高、寬9米多,進深近7米,建於唐代初期,距今約1300多年的歷史,因在鑿洞時地下有源源不斷流出的溪流而得名。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過別墅。清代時洞外修建有木構窟簷等建築物,所以又稱“齋拔(fú)堂”。窟內洞頂漕進為一朵潛刻大蓮花,洞內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佛身高7。38米,面額豐滿,胸部隆起、衣紋斜垂座前,身體各部比例勻稱。神情睿智,整個姿態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兩側為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個性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造型豐滿敦厚,儀態文靜,與主佛造像為龍門石窟唐代石雕中最優美的兩尊。洞內前側兩壁各雕一護法天王,高顴大目、體魄雄壯、孔武有力、身披銷甲,是唐代高階武將的形象。踩在腳下的夜叉,也塑造的十分生動傳神

(前往萬佛洞)

我們離開賓陽三洞拾級而上,即可看到萬佛洞。萬佛洞的形狀是方形平頂,頂上雕一蓮花藻井,蓮花藻井周圍刊刻楷書大字:“大唐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雲禪師,一萬五千尊佛龕。”洞口過道北側上有“沙門智運,奉天皇太后太子諸王敬造一萬五千尊像一龕”的題記。兩個題記互為補充,說明什末人,為什末發願造像的原因。永隆為高宗李治的年號。太監為宮中的女官。沙門智運和內道場運單師,指比丘尼智運的號。因該洞為智運奉旨修造,所以又叫“智運洞”。天皇指唐高宗,天后指武則天,因洞勺刻有15000尊佛像,又叫“萬佛洞”

該洞主尊名阿彌陀佛,有圓光和身光,結跏跌坐在印覆蓮束腰須彌座上,一手貼身斜舉胸前,一手撫膝。這種手勢說明阿彌陀佛在向弟子信徒說法,故稱“說法印”。束腰蓮花座中間雕刻四個赤膊季節袒胸、筋肌突起、體朵勇猛的力士承託室座。佛背光以上崖壁上雕刻有54朵蓮花,每枝上坐一菩薩,姿態生動、富於變化、造型別致、獨具匠心。此外,在南北壁上雕有伎樂人,分;樂伎和舞伎。樂伎手執樂器有瑟、竺、拔、莖溪、笛子、西腰鼓等,這是唐代宮廷的“坐部”樂隊。舞蹈者或吹、或彈、或撥弄琴絃,彷佛會奏出優美的旋律。將唐朝宮廷中的舞樂場面表現得活靈活現,真可謂工匠們的神工之處。

原洞外除浮雕的二力士之外,還有兩尊石獅,即龍門唐代浮雕的精品,在30年代被盜。現存於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和堪薩斯城納威爾遜藝術博物館內。

(在賓陽洞)

我們透過潛溪寺後,在路旁右側有一敞口石龕,正壁上嵌有一塊宋代陳挎寫的“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草書石匾。這是北宋道士陳傳所書。那末,陳傳又是神末人呢。他是一個仕途落魄,以隱居修行而深得帝王賞識的傳奇式人物,先後在武當山、華山等地修煉。我們看過石匾,南行數十步,進入一座幽靜的院落,院中有並排坐西向東三座石窟,即賓陽三洞(中洞、北洞、南洞的俗稱)。以中洞為代表,中洞在北魏時稱靈巖寺,明清以後才改稱賓陽洞,傳說是根據道教八仙之一呂洞賓之字(洞賓)和號(純陽)的末兩字相加而命名的。此洞從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就是公元520_年開始雕鑿到正光四年,即公元520_年6月完工,歷時達20_年之久,用工802366個。賓陽三洞我們還能夠理解為“尋為賓陽蓋寅賓日出之義”,即朝陽或向陽之意。雖賓陽洞耗費工時金錢如此之多,但三洞的全部工程並未結束。延昌四年,就是公元520_年宣武帝崩。年僅7歲的孝明帝(元詡)即位,其政權實握在他母親胡太后手中,由於宮廷發生內亂,故賓陽的雕刻工作實際停止。所以北魏皇室經營的大型洞窟—賓陽三洞,實際上只完成了一個賓陽中洞。而南北兩洞則由以後的隋唐兩朝完成的。賓陽三洞是由三個朝代雕刻成的,所以所雕的佛像在造型和表情上各有不一樣。那

末如何辨別呢?請大家跟我來,我先從賓陽中洞給各位講。

賓陽中洞是一座三世佛窟。北魏由於受“法華經”影響較大,除了信仰釋迦、多寶外,還信仰的物件便是三世佛了。在龍門石窟僅此一例。賓陽中洞高9。8米,進深和寬均為11。10米。正面是以釋迦牟尼佛像為主的五尊雕像。釋迦結中國跌坐(為佛教中修禪者的坐法即:兩腳交結,腳背挨著左右股上),身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通高8。4米,面部清秀、神情飽滿、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這種手勢表示說法印,本尊坐前有兩隻昂首挺胸、姿態雄健的石獅。胸毛左右分向後披,這是北魏雕刻獅子的特徵。釋迦左右侍立著二弟子、二菩薩(左文殊、右普賢)。二菩薩含睬若笑、溫雅敦厚,給人以親切感。南北兩壁還各有造像一鑄,都是一佛、二菩薩,著褒衣帶袈裟,立於覆蓮座上。在賓陽洞諸像的後座上,雕飾著眾菩薩、弟子聞法浮雕像。窟頂做瓊隆形,中央雕刻著重瓣大蓮花構成的蓮花寶蓋,蓮花周圍有八個伎樂和兩個供養天人。我們稱供養天人為飛天。飛天在佛教藝術中被稱為“香音神”,是能歌善舞、滿身香氣的美麗仙人。這就是《法華經》中所述的“諸天伎樂,百千萬神,於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的場景。中洞內前壁的南北王側,自上而有四層精美的浮雕。以前遊人能夠進去看。此刻為保護這些珍貴的文

物不再受到侵壞,所以在洞前加鐵欄杆。期望各位朋友能夠理解。賓陽中洞外南側,依崖鐫刻一碑,即著名“褚遂良碑”,即《伊闕佛龕之碑》,記載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泰,為其死去的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做功德開窟造像的一篇法願文(貞觀20_年即公元641年)。此碑文已嚴重腐蝕,難辨其文。

賓樣中洞原為北魏雕鑿,由於宮廷發生內亂而止。故半途而廢。該洞是北魏至淌初的過渡洞。該洞高9米、寬8米多、進深9米。主像是唐代流行的阿彌陀佛,高8米多,臉型稍長、嘴脣厚大、頸有橫紋、胸部隆起。木尊兩側侍立二弟子,其中左側的迪葉雕像,刻工十分逼真。他滿臉皺紋、目不斜視、嚴謹持重、深諳世故。左右弟子外側侍立的菩薩,披巾、瓔珞厚重,造型古樸、典雅,具有北魏的風格。在洞內的四壁上,佈滿大小150餘個佛龕,其中有隋大業和唐貞觀年的佛龕多個。賓陽南洞體現的藝術風格,上承北魏時期的剛健雄偉,下啟盛唐時期的生動活潑。

賓陽北洞,此洞完工於唐代初年。洞中所供主像為阿彌陀佛,高近10米,結跏跌坐,雙手平分指天、地。稱作“施無畏印”即天地之間唯我獨尊。就是佛祖釋迦牟尼出生後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說的“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左右兩側南北浮雕二天王。其造型威武,剛強有力

(往奉先寺)

在登幾十步臺階就到奉先寺了,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就在這個寺內,奉先即奉供祖先之意。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大、藝術最精、氣勢最磅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

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盧舍那佛(披身佛)左側的《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薩高70尺,伽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時光,據有關資料和專家推測,約始建於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後。完工於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費時約20_年左右。

請看奉先寺的佈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二力士,另外還有兩個供養人。主佛梵名“盧舍那”,按佛教說法,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來之身;報身即佛經過長期修行而獲得的“佛果”之身;應身即佛為“超度眾生”而顯現之身。盧舍那即所謂報身佛,譯名“淨慚”。主尊像為結跏跌坐中央的盧舍召晰,全像通高17。14米,其中頭部高4米,兩耳為1。9米高,為龍門石窟最大的佛雕。其面容豐腴典雅、眉若新月、雙目含情、笑意微露、慈祥外溢。她那智慧的雙眼,稍向下俯視,目光恰好和禮佛朝拜者的仰視目光交匯,可引起人們感情上的震顫。由此可見設計者的匠心和藝術魅力所在。兩側侍立的二弟子,老者伽葉形象嚴謹持重,少者阿難形象豐滿圓潤、眉清目秀。各恃立菩薩頭戴寶冠、身掛瓔珞、肩搭帔(pei)帛、下衣長裙有出水之勢。這一鋪雕像刻畫出一種端莊而美麗又動人的風貌。奉先寺的整個佈局,使人感覺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場面。

一般說來,在佛學的教義裡,佛、菩薩均為男性,而在龍門奉先寺的主佛卻女性化,這是唐武則天出於政治的需要,而別出心裁,破天荒將盧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婦女特有的形象。傳說武則天集上述美德與盧舍納大佛的形象幾乎完全吻合。可見盧舍那的形象在必須程度上就是武則天形象的真實寫照。

從藝術上看,奉先寺造像佈局諧調均稱。大佛像五官刻畫合乎比例,這一巧奪天工的輝煌成就,具有永不磨滅的藝術魅力。是唐代宗教藝術的概括,是我國雕刻史上偉大範例之一。

(在蓮花洞)

那裡為什末叫“蓮花洞”呢?聽我給大家解釋:蓮花洞是繼賓陽中洞之後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為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頂藻井多以蓮花為飾,但像這樣大型的蓮花,雕刻的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這不多見。此洞開鑿於北魏孝昌年間即公元526—520_年前後,屬於北魏後期作品。此洞高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為立佛)。兩側為脅侍菩薩,佛與菩薩之間,為侍立的伽葉、阿難二弟子。其左的伽葉,身披厚重的袈裟,顯示著艱辛跋涉、風塵僕僕的苦行僧形象。他右手執錫杖,這是龍門石窟造像中所獨有的。蓮花洞南北兩壁上方各有似為“法華經”所指十方分身佛的小千佛浮雕,每個高度僅有2釐米左右。他們就是龍門石窟中雕刻最小的佛像。在堅硬的石壁上雕刻如此小的佛,而又刻得如此精工細作,確實為龍門一絕。洞口北側上方有一塊平面下凹的碑記,上刻兩個大字“伊闕”,原為唐刻陀羅尼經,後復刻明代河南巡撫的“伊闕”二字,說明龍門的原稱

(在古陽洞)

古陽洞開鑿於北魏太和十六年,就是公元493年遷都洛陽之際。洞內雕刻90%以上是北魏時期的作品,是龍門石窟群中開鑿最早、資料最豐富的一座洞窟。全洞平面呈馬蹄形,頂似穹隆。由於此洞時北魏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得一窟。由此也看出北魏皇室崇佛的氣氛。洞內兩壁井然有序的雕鑿成三列佛龕。這些小龕都十分精細華麗,龕額裝飾細緻靈巧,圖案花紋豐富多彩,在龍門石窟中堪稱集北魏雕刻、繪畫、書法、建築、圖案造型藝術之大成。

古陽洞的造像,以其風格、特徵而論,代表了遷都洛陽後北魏後期的一些變化。由北魏前期粗曠、雄健、挺實變為清秀、美麗、開始擺脫前期的作風。面部表情刻畫也由嚴峻變得比較溫和,給人以親切之感。

那裡值得一提的是:古陽洞四壁及窟頂鐫滿佛龕造像,這些龕像多有造像題記,記錄了當時的造像者的姓名、年月及早像緣由。這些都是研究北魏書法藝術及雕刻藝術的最珍貴資料。在金石碑刻藝術中負有盛名的《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龍門二十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結體用筆在隸、楷之間,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一種比較成熟的獨特字型。《龍門二十品》能夠說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由於時光關係,龍門石窟(西山)主要洞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此刻給各位留一點時光照相。待一會兒我們將車開過龍門橋,跨過伊河,到河對岸觀賞龍門西山蘭貌。多謝各位!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8

冰峪溝國家級AAAA旅遊風景區、遼寧仙人洞國家森林公園為相毗鄰的兩個景區,它位於遼東半島南部莊河市北40公里處,是一處以奇特的冰川地貌、秀麗的自然山水為主景的山嶽型風景區。

冰峪風景區,素有"遼南桂林"之美譽,蜚聲海內外。被譽為“天然動植物王國”的遼寧仙人洞國家森林公園,是莊河市又一旅遊勝地,與冰峪相鄰。這裡的珍禽野獸、奇花異草多達上千種,這裡六百多公頃的赤松林風不然亞洲乃至世界上都堪稱一絕。

冰峪溝是20世紀80年代初被發現的。當時幾乎與世隔絕。80年代末,政府對這個佔地170平方公里的地方進行旅遊開發,形成了冰峪旅遊度假區。冰峪的魅力長年不減,夏天的冰峪溝特別涼快,是理想的避暑之地。秋天是冰峪最美的季節,飄舞著紅葉的山巒,斑斕多彩。冰峪最壯觀的季節是冬季,石林像玉石一樣的潔白,奇峰像水晶一樣耀目,山泉凝成了冰簾,滿眼冰山雪嶺。一派銀裝素裹,這大概也是冰峪名稱的來歷吧。

冰峪被冠以“遼南小桂林”、“東北九寨溝”、“東方小瑞士”的美稱。冰峪的山既有北方山嶺粗獷豪放的氣勢,又有南國峰巒玲瓏秀美的風姿。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龍華山腰的仙人洞,洞內有道佛兩家寺廟,日日香菸繚繞,故而得名。在冰峪眾多的溝谷中,可以遊覽的主要有南溝和北溝。大自然的美景妙韻彷彿全濃縮在這裡。冰峪的水主要是指流經景區內的兩條河:英納河、英納河支流小峪河。英納河如一條白色的綢帶,沿著冰峪盤旋而去。小峪河則如一根根線,纏繞著一座座孤峰山林。由於億萬年的沖刷,冰峪的河道清潔如新,並形成了一處處潔白柔軟的沙灘,各種形態的鵝卵石遍佈河谷。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9

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省三亞市東郊的一處優質熱帶海濱風景區,距離市中心區約10公里。亞龍灣為一個月牙灣,擁有7千米長的銀白色海灘,沙質相當細膩。而這裡的南海沒有受到汙染,海水潔淨透明,遠望呈現幾種不同的藍色,而水面下珊瑚種類豐富,可清楚觀賞珊瑚,適合多種水面下活動包括潛水等,令海底成為了當地的旅遊的核心。岸上林木鬱鬱蔥蔥。冬季這裡的氣溫27攝氏度,水溫20攝氏度,是一處理想的冬季避寒和休閒度假勝地。號稱"東方夏威夷"。沿海岸一帶佈滿多座高階酒店,包括國際五星級的假日酒店。

該灣的錦母角、亞龍角是攀崖的良好場所。海灣以中心有野豬島為中心,南有東洲島、西洲島,西面有東排、西排,可開展多種水上運動。

亞龍灣沙灘綿延7公里且平緩寬闊,淺海區寬達50-60米。沙粒潔白細軟,海水清澈澄瑩,能見度7-9米。

亞龍灣氣候溫和、風景如畫,這裡不僅有藍藍的天空、明媚 溫暖的陽光、清新溼潤的空氣、連綿起伏的青山、千姿百態的岩石、原始幽靜的紅樹林、波平浪靜的海灣、清澈透明的海水,潔白細膩的沙灘以及五彩繽紛的海底景觀等,而且八公里長的海岸線上椰影婆裟,生長著眾多奇花異草和原始熱帶植被,各具特色的度假酒店錯落有致的分佈於此,又恰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把亞龍灣裝扮的風情萬種、光彩照人。

亞龍灣氣候宜人,冬可避寒、夏可消暑、自然風光優美、青山連綿起伏、海灣波平浪靜、湛藍的海水清澈如鏡,柔軟的沙灘潔白如銀。“三亞歸來不看海,除卻亞龍不是灣”,這是遊人對亞龍灣由衷的讚譽。亞龍灣屬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5.5度,綿軟細膩的沙灘綿延伸展約8公里,海灘長度約是美國夏威夷的3倍。海水能見度7-9米,海底珊瑚礁儲存十分完好,生活著眾多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熱帶魚種,屬國家級珊瑚礁重點保護區。海灣面積66平方公里,可同時容納10萬人嬉水暢遊,數千只遊艇遊弋追逐,可以說這裡不僅是濱海浴場而且是難得的潛水勝地。

這裡三面青山相擁,南面月牙型向大海敝開。除陽光、海水、沙灘俱佳外,尚有奇石、怪灘、田園風光構成了各具特色的風景。錦母角、亞龍角激浪拍崖,怪石嶙峋,是攀崖探險活動的良好場所。海面上以野豬島為中心,南有東洲島、西洲島,西有東排、西排,可開展多種水上運動。 亞龍灣中心廣場有高達27米的圖騰柱,圍繞圖騰柱是三圈反映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和文化的雕塑群。廣場上,四個白色風帆式的尖頂帳篷,給具有古老文化意蘊的廣場增添了現代氣息。

亞龍灣貝殼館位於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中心廣場,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是國內首家以貝殼為主題,集科普、展覽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展館。在展覽廳裡,分五大海域展出世界各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貝殼300多種,有象徵純潔的天使之翼 海鷗蛤、著名的活化石紅翁戎騾和鸚鵡螺等等。遊客在曲徑幽深、典雅自然的展廳裡參觀,彷彿沉浸在藍色的海洋世界裡,在驚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保護海洋的情感。

亞龍灣蝴蝶谷位於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北部。走進蝴蝶狀的蝴蝶展館,只見眼前色彩斑斕,在5個展室中,中國最珍貴的喙鳳蝶、金斑喙鳳蝶、多尾鳳蝶和高山絹蝶等,巨型翠鳳蝶、貓頭鷹蝶、銀輝瑩鳳蝶、太陽蝶、月亮蝶等世界名蝶歷歷在眼,人們不禁為大自然的精靈讚歎不止。

出了展覽廳,步入巧妙利用熱帶季雨林的自然植被環境建成的大型網式蝴蝶園,這裡熱帶特有的古藤,造型奇特而優美的榕樹、著名的龍血樹、生命力極強的黑格、厚皮樹等,在野花和人工配置的鮮花相映下給人以溫馨靜謐的感覺,汩汩的溪流拌著遊人款款地穿谷而行,彩蝶翩飛,讓人流連忘返。

亞龍灣是中國最南端的濱海旅遊度假區,與“天涯海角”齊名,並享有“天下第一灣”之美譽。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為中國唯一具有熱帶風情的國家旅遊度假區。亞龍灣屬低糾度熱帶季候風海洋性氣候,全年長夏無冬,陽光充足,冬可避寒,夏可消暑。集休閒旅遊五大要素:海洋、沙灘、空氣、陽光和綠色於一體。亞龍灣的開發不僅是海南省旅遊業的重點專案,而且是促進海南經濟騰飛的重要一環,因此受到海內外的熱切關注。

亞龍灣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亞龍灣開發股份(香港)有限公司控股,由國務院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其最大股東為香港鵬利集團。公司以經營土地綜合開發、旅遊娛樂業為主,同時兼營房地產開發、旅遊產品生產及銷售等業務。

亞龍灣公司由政府授權對度假區進行“統一開發、統一規劃、統一徵地、統一招商、統一建設”。首先開發用地18.6平方公里,其規劃專案有:海濱浴場、豪華別墅、會議中心、星級賓館、度假村、主題娛樂園、海上活動中心、高爾夫球場、遊艇俱樂部等。

亞龍灣位於三亞市東南約25公里處,距海南省首府海口市約326公里。亞龍灣東、北、西三面環山,顯月牙形南抱中國南海。總面積為14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8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66平方公里。度假區地處亞龍灣中心地帶,其面積為18.6平方公里。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內交通主幹線與海口至三亞的環島高速公路相接,距三亞鳳凰國際機場34公里。兩臨相鄰三亞榆林港,是海南省貨運、客運的重要水上通道,交通方便,海、陸、空四通八達。

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具有優越的熱帶海洋氣候和典型的熱帶風光。區內沙灘綿延伸展逾8公里,沙粒潔白細膩,海水能見度深達7-9米,清徹透明,極富夢幻色彩的海底世界,是中國最佳潛水勝地。度假區內擁有國家級天然珊瑚保護區及熱帶觀賞魚群等海洋生態景觀、濱海植物群“紅樹林”和珍稀樹種龍雪樹以及覆蓋面大、發育良好的熱帶自然植物。相對獨立,各具特色的景觀資源為亞龍灣旅遊開發的系列化,立體化創造了條件。

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首期開發已竣工投入使用,包括擁有20xx套客房的豪華度假酒店和公寓、水上活動中心、蝴蝶谷、貝殼館、中心廣場、網球俱樂部、高爾夫球場、濱海浴場等一系列集遊覽、-、科普觀賞、娛樂餐飲為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

亞龍灣公司還將推出該區旅遊業的主題專案--亞龍灣海洋公園,並將使之成為亞洲獨一無二的旅遊。亞龍灣國際旅遊度假區的基本設施是按照國際標準設計,以滿足開發建設的雙重目的。主要包括:道路、給排水、供電、通訊、燃氣、公共綠化、公共建設及環境工程等設施,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使亞龍灣具備的良好的開發環境和開發條件。

亞龍灣最終將被建成兼具休閒度假、特色風光、文體娛樂及會議展覽等多功能的綜合設施群體,在與國際化標準接連的同時,更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色彩,富有獨一無二的亞龍灣風格。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0

寶頂山位於大足縣城龍崗鎮東北15公里處的寶頂鎮,海拔527.83米。寶頂山石刻包括以聖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由號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於公元1174-1252年間(南宋淳熙至爐子佑年間)。歷時70餘年,有總體構思組織開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萬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同時,也是大足石刻精華之所在,並把中國石窟藝術推上了最高峰。

聖壽寺依山構築,雄偉狀觀。南宋趙智鳳建立,後遭元、明兵燹,明、精兩度重修。現存山門、天王殿、帝釋殿、大雄殿、三世佛殿、燃燈殿和維摩殿七重殿宇,為清代重建,建築面積1631.68平方米。

大佛灣位於對壽寺左下一個形似"U"字形的山灣。崖面長約500米,高約8-25米。造像刻於東、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編為31號。其內容前後連線,無一雷同,尤如一幅圖文並茂的畫卷。

小佛灣位於聖壽寺右側,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築為一座石徹的壇臺,高2.31米,東西寬16.50米,進深7.90米。壇臺上用條石徹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薩像,通編為9號。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1

虎跳境地還有金鎖、石獅、穀倉、鹽倉、石象、插劍臺等名勝,江岸有仙人床、閘門等古蹟。附近有“五馬歸槽”名山,吸引著無數遊客,留下不少優美的詩篇。清代進士劉汝新遊經寫了一首七絕:杜鵑啼血染花叢,臨水爭妍石峽中。我欲尋春春寂寂,問花開處為誰紅。

虎跳峽谷,距離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縣城60公里,這條峽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長18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公里,東面為玉龍雪山,西面為迪慶的哈巴雪山,峽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峽谷之一。江流最窄處,僅約30餘米,相傳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一腳,便可騰空越過,故稱虎跳峽。峽內礁石林立,有險灘21處,高達10來米的跌坎7處,瀑布10條。

在麗江境內進入虎跳峽,應從麗江縣的大具鄉進入,這裡實際上是虎跳峽的下虎跳地段。經中虎跳、上虎跳達迪慶州的橋頭鎮,前往大具鄉遊賞虎跳峽,在麗江地區汽車客運站購票,票價約23.5元。

徒步跋涉虎跳峽一直在外國遊客中非常普遍,但近年來在越來越多的國內旅遊者中也流行開來。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2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們今天將來到東臺著名的景點——西溪。我姓陳名逸,大家可以叫我小逸,希望大家能玩得開心。

西溪一是國家4A級景區,那裡景色秀麗,還是有“東臺之根”的美譽呢!現在,我們就在董永七仙女文化園,看上面,這就是董永和七仙女的雕像。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整體定位為漢唐風格,圍繞孝賢文化和愛情傳說兩大主題,園內還建有董孝賢祠、浮雕長廊、十八里亭、老槐樹、鳳凰池、摹手閣、雙鞋莊、鶴落埨、舍子頭等24個景點,怎麼樣,是不是很壯觀?

往前走,看,我們到了!前面是什麼臺呀?它就是海春軒塔!海春軒塔建於唐貞觀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為江蘇第一古塔,由唐朝名將尉遲敬德監造,故稱“尉遲塔”。此塔能為航海船舶迴歸導航,故又稱“定海針”,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塔為磚塔,高20多米,七級八面。海春軒塔與千年古剎泰山寺交相輝映,形成了素齋館、蓮花廣場、廣福禪寺、慈孝文化館和佛教文化集中體驗區等特色景點。

時間不多了,也該說再見了,還真有點捨不得,不過下次你們來的時候,我還會做你們的導遊!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大足石刻,這天將有我帶領大家遊覽大足石刻。首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姓溫,大家能夠叫我溫導,也能夠親切一點二直接叫我小溫,其次女人,我對各位來到這兒表示歡迎,並預祝各位旅途愉快。

大足石刻是我們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現存唐宋摩巖造像6萬餘尊,與敦煌、雲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著名石刻不公儲存冠好,藝術精湛,而且到達了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

我們正在往著名的寶頂山走去,讓我們去一睹觀寶頂山的風采。大家快看,前面就是有名的——千手觀音。千手觀音的1007隻手屈伸離合,參差錯落,有如流光閃爍的孔雀開屏。千手觀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大家想聽嗎?

古時妙莊玉有三們漂亮的色主,長女妙金,二女妙銀,最小的叫妙善,她從小虔誠信佛,出家當尼姑,妙莊王一怒之下,拆廟宇,趕和尚驚動了天神?長了五個大膿瘡,醫生說要治此病需親生骨肉的一手一眼配藥才能治好,妙善知後,毅然獻出一手一眼,治好了妙莊王的病,如來佛深為感動,賜她千手千眼。

下面,我們再看看另外一組。這些石刻合起來叫《父母恩重經變相》。它把父母養育兒女的過程,從懷孕、臨產、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每一組表示一個主題,石刻把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具體、細膩,並都有文字說明,彷彿在欣賞一幅幅古連環圖畫,大家有這樣的感覺嗎?哈哈。

此外,裡面還有的故事很有教育,如:《牧牛道場》、《九龍浴太子》……你們看後必須空受益匪淺!

我帶領大家的參觀到此結束,請大家自由參觀,注意保護文物和持續環境衛生喲!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4

嘉峪關文物景區本資料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資料為準。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市,是萬里長城最西邊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關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業城市,城區街道敞整潔,城區西北是著名的嘉峪關長城,西南是終年積雪的祁連山,城外四周則是廣漠無邊的戈壁灘。嘉峪關風光壯美,從嘉峪關到酒泉,中間只有20多公里。

嘉峪關長城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峪關南為祁連山,雪峰綿亙千里;北為龍首山、馬鬃山,與祁連山對峙,雄居河西。嘉峪關的神氣之處就在於一個“關”字。整個關城分為外城、甕城和內稱三層,結構巧妙,可以說固若金湯了。關城外面還在繼續建造新的長城,這些人造景觀多了,讓後人也無從分辨誰真誰假,不知道是福是禍。而一旁的長城博物館值得一看,裡面很多文物和介紹令人耳目一新。

嘉峪關城保留得非常完好,關城建築非常雄渾。嘉峪關市區有兩條較繁華的美食街,一條是振興市場,一條是鏡鐵市場,各色麵食居多。嘉峪關旅遊資源以嘉峪關關城、魏晉壁畫墓、萬里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長城博物館、黑山岩畫等最為著名。嘉峪關位於古絲綢之路的中段,是明代萬里長城的西起點。她南依祁連山,北望馬鬃山,長城連線兩山,使嘉峪關雄居東西咽喉要道,成為天下雄關。嘉峪關周圍古蹟眾多,名勝林立,敦煌莫高窟、嘉峪關城樓、懸壁長城、七一冰川、魏晉墓等馳名中外,加之當地的夜光杯、大板瓜子、駝絨等土特工藝產品,使嘉峪關又成為重要的旅遊勝地。

二百字的導遊詞 篇15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遊的導遊,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衛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塗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遊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裡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於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穀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築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牆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牆為孤圓形,南圍牆與東西牆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牆”,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遊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