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家鄉發展調查報告(通用5篇)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2.25W

家鄉發展調查報告 篇1

一,生態文明的重大意義及政策支援

家鄉發展調查報告(通用5篇)

我將調研地點就近選在了我暑期打工的地方,x省xx縣,方便我走訪調研,瞭解我縣生態環境建設的情況。據我瞭解,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引起了政府的重視,政府給予了極大地政策支援。各地興起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熱潮,生態文明是基於生態危機、反思傳統發展觀念而進行的理性選擇。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們黨對人類文明趨勢認識的不斷深化。發展迴圈經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之一,可逐漸緩解我國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減緩生態環境的破壞速度,使我們擺脫能源危機、生態危機和生存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可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黨的__大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強調要“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們黨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認識的不斷深化。建設生態文明,不僅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維護地區生態安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生態文明是人類在發展物質文明過程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成果,它表現為人與自然和諧程度的進步和人們生態文明觀念的增強。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多次鄭重提出,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

建設生態文明和精神文明。黨的__大報告在闡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搞好生態文明建設。

二、我縣的生態環境情況

近年來,我先對於生態文明建設也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制定了生態環境管理辦法和對於違規的企事業單位的處罰條例,並嚴格執行。幾年來收效良多,成果顯著。縣內水域水質明顯改善,空氣質量也有所提高,本次調研由於是暑期調研,所以無法體驗由於冬季供暖所排放的廢氣對於空氣質量的影響,不過,回想往年來,每年冬天供暖裝置都會排放大量廢氣汙染環境,增加煙囪高度畢竟治標不治本,並且對環境的危害更大。多年來由於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落後,一直沒有解決辦法。

今年暑期回家,就聽說縣裡進行暖氣改道的工程,到年底供暖時,就可實現全縣樓房住戶的統一供暖。這樣就可做到鍋爐廢氣統一處理,集中排放。廢氣經過專業處理,淨化然後同一排放,極大程度上緩解了供熱廢氣對於本地空氣的汙染指數的影響。

另外,我先還建立了小型生態園區,植物園裡培植了多種農作物,品種繁多的樹木等,由於xx地區自然天氣的限制,xx地區農產品品種較南方匱乏。珍貴植物品種更是稀少。所以縣裡建起了植物園,一方面可做些作物培植方面的實驗,還可以當做旅遊景點供人觀賞,加大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力度,也促進了市場的繁榮。

三、生態文明建設的幾大方面

生態文明具有豐富的內容。就其內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經濟層面,是指所有的經濟活動都要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產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的“綠色化”、無害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化。這就要求我們大力發展迴圈經濟。資源是有限的。要滿足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在全社會倡導節約資源的觀念,努力形成有利於節約資源、減少汙染的生產模式、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

應大力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迴圈利用資源和治理汙染的先進適用技術,發展清潔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現代化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並具體落實到單位、家庭、個人。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實施清潔生產。清潔生產,不僅指生產過程要節約原材料、能源並減少排放物,同時也要求最大限度地減少整個生產週期對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態的損害。傳統生產是一種只強調物質生產而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改變這種生產方式,需要不斷進行清潔生產意識教育,引導人們轉變傳統生產觀念,讓清潔生產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採用清潔能源、預防和減少汙染成為政府、企業、社會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二)文化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層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動包括指導我們進行生態環境創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組織、規劃等意識和行為都必須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樹立生態文化意識。

生態文化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文化。新世紀新階段,人類已逐漸認識到長期對自然進行掠奪性索取、破壞必將遭受懲罰,一個從征服自然、破壞自然到迴歸自然、珍愛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態意識覺醒之日,就是我國生態環境改善之時。因此,進行生態教育,提高人們對生態文化的認同,增強人們對自然生態環境行為的自律,牢固樹立生態文化意識,是解決生態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

生態文明建設是與人們的自覺履行分不開的,這就對社會的精神文明程度有了一定的要求。

注重生態道德教育。生態與道德不可割裂。生態環境的優劣,反映著人們生態道德水準的高低,同時,人們生態道德水準的高低,也極大地影響著生態環境的優劣。生態道德驅動著人們的生態意識和行為的自覺性、自律性與責任感。加強生態道德教育,可以使人們自覺地承擔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同一切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作鬥爭。應廣泛動員人民群眾參與多種形式的生態道德實踐活動,努力形成防止汙染、保護生態、美化家園、綠化祖國的社會文明新風尚。

(三)社會層面

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層面,是指重視和加強社會事業建設,推動人們生活方式的革新。這就要求我們:創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團結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會管理體系,形

成以生態文化意識為主導的社會潮流,樹立以文明、健康、科學、和諧生活方式為主導的社會風氣。

要加強生態型社會建設,努力滿足居民對居住環境品質愈來愈高的追求。就農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態示範區”建設的同時包括文化、教育、醫療以及各種服務在內的配套設施。

實現人口良性發展。實現消費方式的生態化。逐步形成有利於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適度消費、綠色消費的生活方式。反對自私的享樂觀,拒絕揮霍鋪張、浮華擺闊等消費行為。鼓勵從點點滴滴做起,減少或杜絕生態破壞、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

總結:

生態文明必須與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並重才能均能發展,受到良好的成果,如果只重視其中一項,必然會有嚴重的弊端,或破壞了自然環境,或忽略了經濟建設都是不可取的。新社會的建設必須多項共舉,共同發展。

家鄉發展調查報告 篇2

一、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

二、調查物件:

一中高二歷史教師

三、調查方式:

本次對高二教師史料實證素養現狀的調查以問卷的方式進行(紙質調查)。調查除研究者本人之外的全體高二歷史教師,共4人,發出問卷4份,收回有效問卷4份。

四、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共七個問題,涉及高二歷史教師是否重視史料教學,如何篩選史料、分析史料及應用史料,史料教學的建議和困惑。

五、調查目的:

通過本次調查,瞭解教師史料實證素養的現狀,吸收有效的史料教學建議,為課題研究增磚添瓦。在史料教學方面不足和有困惑的教師,可以參考本課題的研究,共同為本校的歷史教學努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目的。

六、結果分析:

前三問是關於史料收集的調查。

第一問關於備課時的參考資料,有三位教師寫到本校常用的教學參考書和導學案,一位教師寫到除教參之外的原始圖書和學者研究資料。

第二問關於講課時是否經常使用史料教學:

a、經常

b、較少

c、一般不

三位教師選擇了較少,一位教師選擇了經常。

第三問史料來源:兩位老師寫到了教參、課件和練習冊,兩位老師提到了網路。

分析:綜合以上三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較少使用史料教學,即使用到,也是參考教學參考書和練習冊上現成的史料片段。只有一位教師經常使用史料教學且會進行篩選。

第四問、第五問關於篩選、分析史料的調查。

分析:四位教師都會對使用的史料進行篩選分析,其中三位教師的回答具有借鑑意義:要結合課本以擴充套件學生知識面和眼界為主進行篩選;結合學生認知水平選擇難易程度適中的史料;選擇和教學目標一致的史料。

第六問史料題的做題方法。

分析:三位教師都寫到了史料題的做題方法應是:1、先讀問題,再看材料2、找準關鍵詞解讀史料。其中一位教師的回答具有借鑑意義:要注意史料的時間和出處。只有一位教師寫到先看材料再看問題,我們通過實踐已經知道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

第七問關於史料教學的困惑和建議

四位教師都寫到史料教學的困惑在於:合適的史料不好找,即使知道如何篩選,也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完成。史料教學的建議方面兩位教師具有借鑑意義:養成論從史出的史學素養,但是一定要有確實的史料依據;用史料拓展學生眼界並培養自主分析史料的能力。

七、總結

本調查問卷涉及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在收集史料、整理史料、分析史料和應用史料四個方面的自我培養。教師對史料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利於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提高,更不利於新大學聯考對學生史學素養的要求。教師需要擴大歷史史料閱讀面,同時對所讀史料進行篩選、分析。提高教師自身的史料實證素養,才能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

本次調查中的一些回答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借鑑:分析史料環節,要結合課本以擴充套件學生知識面和眼界為主進行篩選;結合學生認知水平選擇難易程度適中的史料;選擇和教學目標一致的史料。應用史料環節,要注意史料的時間和出處養成論從史出的史學素養,但是一定要有確實的史料依據;用史料拓展學生眼界並培養自主分析史料的能力。

家鄉發展調查報告 篇3

一、實踐目的:通過對武平縣的調查反映近年來的發展面貌,從而體現出武平縣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生活和經濟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為武平縣以後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經驗。併為將來的武平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實踐過程:

實踐安排:①從報紙、新聞、網上查詢資料檔案;②走訪個別鄉鎮,調查相關部門;

實踐時間:xx年寒假。

實踐地點:武平縣平川鎮十方等各鄉鎮及相關部門

社會實踐內容:

1、武平概況:武平縣地處福建省西南部,位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鄰福建省上杭縣,西接江西省尋烏、會昌縣,南連廣東蕉嶺、平遠縣,北靠福建省長汀縣,是閩西、粵東、贛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中轉、集散地,素有閩西“金三角”之稱,全縣土地面積2630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總人口37萬。是革命老區縣、中央蘇區縣。

武平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長冬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乾溼季節分明。年平均氣溫17-19.6度,年降雨量為1450-2200毫米,生態環境質量居全省第二位。

武平自然資源豐富,煤炭儲量7000萬噸,石灰石2.8億噸,膨潤土1300多萬噸,白雲石1.8億噸,錳礦200萬噸,還富含鐵、鉬、鈾等金屬礦及稀土、石英石、大理石、鉀長石、瑩石等非金屬礦產資源;林地面積320萬畝,木材蓄積量1100多萬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全縣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1.6萬千瓦。

武平系客家聚居地,這裡有世界獨特的“百家姓鎮”姓氏文化,有客家人的保護神定光古佛和何仙姑構成的“仙佛文化”,還有“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等神奇民俗絕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樑野山生態瀑布群、閩粵交界處神奇的丹霞地貌獅子山等自然景觀資源,是旅遊、休閒、娛樂的風水寶地。

近年來,武平縣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境內交通便捷,路網縱橫交錯,已基本完成通村、鄉鎮公路的路面硬化工程。國道205線,省道309線、206線貫穿境內,廣東梅州至武平巖前高速公路XX年底建成通車(XX年底,武平至汕頭、深圳、東莞、廣州已是全程高速),與之相接的永安到武平高速公路XX年全線動工建設,xx年可建成通車;上杭至梅州鐵路、江西定南經武平至漳州古雷港高速公路已列入省規劃。綜合通訊能力不斷提高,程控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行動通訊已覆蓋全縣各地,網路通訊迅猛發展;現有水電裝機容量10萬千瓦,由三條110千伏輸變電線路,3座110千伏和9座35千伏變電站構成的獨立電網,既可併入省網執行,又可自行對外供電。現正在興建一座220千伏的變電站。城鎮化程序加快,山水園林式風景城市已初具規模,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2、武平發展特色農業:武平縣素有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之稱。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改革開放以來,這一傳統理念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了根本變化,糧食市場趨於飽和,種出的糧食賣不出去。穀賤傷農,怎麼辦?武平的決策者們清醒地看到嚴峻的現實,他們由此作出了一個重大選擇:以市場為導向,由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轉變,走發展特色農業路子。

針對去年廣東沿海受颱風災害無法種菜狀況,該縣充分發揮毗鄰廣東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縣蔬菜發展公司為龍頭,選定巖前、東留、十方、萬安、中山等鄉鎮為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並以調整種植業結構為契機,籌建了富方農作物發展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形式,建立示範基地1200畝,其中公司經營800畝,“公司+農戶”共同經營400畝。通過基地示範種植,輻射和帶動了全縣種植業規模發展。去年,全縣種植夏陽白菜、黃瓜、中國臺灣長茄、苦瓜等20多個品種反季節蔬菜2萬畝,總產量3萬噸,全部外銷廣東,實現總產值5400萬元,菜農僅種菜一項人均增收1000元。東留鄉大聯村農民羅盛金到外村租地40多畝種植高山反季節蔬菜,年純收入達到6萬多元。同時該縣還大力發展食用菌,依託縣農經開發公司從外地引進白背毛木耳、茶薪菇、杏鮑菇等優良菌種,在全縣17個鄉鎮建立食用菌生產基地,帶動2萬多農戶參與種植。去年全縣種植香菇1500萬袋,栽培蘑菇、姬松茸食用菌8萬平方米,栽培雞腿菇、竹蓀等珍稀食用菌450萬袋,實現菌業產值8000多萬元,出口創匯150多萬美元。食用菌已成為該縣一大支柱產業。

為使農民適應並跟上特色農業要求,武平縣擴大和完善了縣、鄉、村、組、戶“五位一體”的科技服務網路,縣、鄉均實行了“一師一技一專案”工作責任制,全縣300多名科技人員,每人都帶技術和專案走村串寨,以技術承包的形式,與農民結成科學種養聯合體,在全縣建立了3個農科教示範鄉(鎮)、5個科技示範鄉、36個科技示範村和6000戶科技示範戶,開展科技示範、試點、推廣活動,使全縣90%以上的青壯年農民熟練掌握了1至2門以上實用致富生產技術。在萬安鄉種養大戶謝月華的保鮮香菇大棚裡,筆者見他正按食用菌培訓班上學到的栽培技術接種保鮮香菇,他告訴筆者,要取得好效益,就得科學種植。科技與產業的有效結合,使該縣特色農業如虎添翼,得到迅猛發展,目前,全縣已形成2 6萬多畝茶葉、8 49萬畝水果、1 5萬畝大頭典竹、1萬畝芳樟的種植規模。創辦了年出欄生豬1萬頭以上的養殖場1家,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14家。該縣果茶、大頭典竹、芳樟、生豬已成為與蔬菜、食用菌齊驅並進,促進農戶增收的支柱產業。

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武平縣領導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把產品變成商品,變成農民手中實實在在的鈔票,讓農業豐收、農民增收,農民才會嚐到發展特色農業的甜頭。為此,該縣圍繞解決農副產品“賣難”等問題,狠抓市場體系和農號龍頭企業建設,開闢農業增效捷徑。

在擁有150萬袋保鮮香菇、6500畝反季節蔬菜、1 38萬畝果茶生產基地和8個瘦肉型豬綜合養殖場的東留鄉,這裡的農民已不再為“賣難”而愁眉苦臉了。1998年,這個鄉多方籌集了200多萬元,興建了大明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每到農產品成熟季節,經該市場發往江西、廈門、廣東等地的農副產品每天不少於10輛車。香港德能公司的陳老闆還長駐該市場收購鮮菇,加工後全部銷往香港。

像這樣的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在武平縣有10多家。在全縣形成以城關市場為軸心,巖前、東留市場為兩翼,面向廣東、江西的扇狀邊界市場網路。同時,大力興建農副產品加工、銷售“龍頭”企業。引進臺資成立了年加工茶葉100萬公斤的皇茗茶果林有限公司,與莆田閩中蔬菜廠合作興辦了一家脫水蔬菜加工廠,如今該縣已擁有縣農經開發公司、縣蔬菜發展公司、桃溪茶葉精製廠等近20家“龍頭”骨幹企業。還出臺優惠政策,去年抽調了150多名幹部參與邊貿流通和農業開發。現全縣已形成近2萬人的流通隊伍,活躍在全國20多個專業批發市場。東留鄉大明村何文斌成立農副產品經營部,把當地的水果銷往廣東水果專業批發市場。去年該鄉多噸水果銷售一空,果農僅此一項比去年增收200多萬元。暢通的銷售渠道使全縣食用菌、蔬菜、生豬、果茶等產品85%以上外銷至廣東、江西等省及本省廈門、漳州沿海地區。

特色農業為武平農民打開了致富大門,給全縣農業增添了發展後勁,在廣袤田野閃現出希望的光芒。

3、武平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今年3月3日,武平縣永平鄉孔下村谷夫“森林人家”掛牌開業,為遊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樑野山的人們提供餐飲、休閒服務。武平縣依託良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使該縣旅遊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今年1至2月全縣共接待遊客3.5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80.2萬元。

武平縣大膽突破“武平無旅遊”的思維誤區,解放思想,獨闢蹊徑,於XX年將坐落在東留鄉中坊村的1.3萬畝林地,承包給廈門偉立原生態農業與新農村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讓其進行管護和開展非伐木經營,建設原生態無汙染示範茶園,成功打響武平原生態觀光旅遊“第一槍”。隨著原生態觀光旅遊茶園的發展,該縣對武平旅遊發展的策略、在閩西旅遊格局中的定位也越來越清晰。xx年,通過專家們歷時10個月的編制,終於確立了圍繞“生態武平、客家聖地、心靈家園、迴歸之旅”主題,構建“一一三三四”旅遊發展格局,即以縣城為中心,以樑野山為核心旅遊區,順著巖前、中山、桃溪三個節點建立三條輻射軸,形成樑野山旅、巖前宗教朝聖、中山百家姓古鎮、桃溪生態與農業四大旅遊區,打造“中國生態旅遊大縣”的發展目標。

圍繞這一旅遊定位,武平縣完善旅遊招商平臺,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通過實施專案帶動戰略,把專案落地生成作為旅遊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大力開發推出新的景區景點。圍繞著發展綠色經濟,該縣引進長期資產管理公司等投資商,啟動建設武平生態休閒度假村、樑野山生態旅遊開發、下東溫泉度假村、碧水莊園、巖前蛟湖旅遊開發、武平紫金酒店、象洞白水寨、碧水公園改造、文博園等專案,致力於至xx年把樑野山生態旅遊區建成國家4a級以上旅遊區,把武平紫金和溫泉度假村建成四星級酒店,把仙岩旅遊觀光茶園建成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把中山鎮、城廂雲礤村、巖前靈巖村建成旅遊名鎮、名村,形成一批休閒度假特色旅遊區,使旅遊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該縣還結合縣城城市建設,抓好劉亞樓將軍廣場、文博園、河濱公園、星級酒店、企業會所、美食一條街等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品牌,打造閩粵贛邊山水風景園林城市。同時,該縣全力推進永武高速公路(武平段)建設,促進縣城至十方高速公路立項和開工,實施省道205線永平至湘店公路改擴建,實施部分通自然村公路硬化工程,不斷加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另外,該縣還加大旅遊推介力度,邀請各級媒體來武平採風考察,在沿海舉行生態旅遊推介會,籌劃舉辦特色節慶,通過整合武平綠茶節、民間文化藝術節、定光古佛和何仙姑祭祀等活動,逐漸樹立武平良好的旅遊形象。

4、武平發展綠色經濟

作為革命老區,武平縣致力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實施“專案興縣”戰略的同時,把協調“吃山”與“護林”當作發展綠色經濟的突破口,通過實施保護生態環境、拓展生態農業、發展生態工業、培育生態旅遊、建設生態城鎮等,建設海西綠色食品供應基地,重點發展生態型畜牧業,竹、林、果、菜、菌等綠色食品和優勢產業;積極改造傳統產業,通過提升產業結構,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全力打造“中國生態旅遊大縣”,啟動建設武平生態休閒度假村、樑野山生態旅遊開發、下東溫泉度假村、碧水莊園、巖前蛟湖旅遊開發、象洞白水寨、碧水公園改造、文博園等旅遊開發專案;以集鎮建設為重點,加快給排水、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武平縣還以資源整頓為切入點,將單純的礦業經濟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的加工工業推進。同時加強了平川河整治力度,建起城區第二水源保護區。如今,該縣培育生態公益林90.6萬畝,林木蓄積量為1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9.2%,生態環境質量居全省第二位。

三、實踐結果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武平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國民經濟步入快車道,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武平這個小小的城市在黨領導下,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貧困到小康生活,矮平房到高樓大廈,黑白電視變彩電,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除了解決溫飽問題,還注重精神生活。

武平取得輝煌成就:

1、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2、農業經濟穩步發展,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

3、工業經濟迅速崛起,重點產業貢獻突出。

4、固定資產投資碩果累累,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5、流通市場繁榮活躍,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6、財政實力顯著增強,金融信貸日益活躍。此外,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得到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成效顯著,教育事業欣欣向榮,衛生醫療條件顯著改善,文化體育事業不斷髮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我們武平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開創出一個美好的新生活。

四、實踐總結或體會:

作為一名中專生,這是我進入中專後的第一個假期,而這次的社會時間活動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進入社會,靠自己的力量做一點事;第一次嘗試在去有意識的完成一個課題;第一次去做一些調查,第一次去做自己不熟悉、不瞭解的事情;第一次體會大家一起用心,勁往一處使,努力完成調查,分析問題所在,並提出解決方案。總之,參加這次社會實踐,這次實踐活動讓我體會了很多,深深感受到家鄉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以及人們生活的日益優越,更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優惠對家鄉發展提供良好基礎。對於自身,不僅豐富了閱歷,增加了經驗,還有利於我們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信武平的美好前途指日可待。

家鄉發展調查報告 篇4

還記得你的家鄉幾年前的面貌嗎?現在又發展什麼樣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家鄉發展新貌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歡迎閱讀!

一、實踐目的:

通過對武平縣的調查反映近年來的發展面貌,從而體現出武平縣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生活和經濟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為武平縣以後的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政策和經驗。併為將來的武平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實踐過程:

實踐安排:

①從報紙、新聞、網上查詢資料檔案;

②走訪個別鄉鎮,調查相關部門;

實踐時間:xx年寒假。

實踐地點:武平縣平川鎮十方等各鄉鎮及相關部門

社會實踐內容:

1、武平概況:武平縣地處福建省西南部,位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東鄰福建省上杭縣,西接江西省尋烏、會昌縣,南連廣東蕉嶺、平遠縣,北靠福建省長汀縣,是閩西、粵東、贛南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中轉、集散地,素有閩西金三角之稱,全縣土地面積2630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總人口37萬。是革命老區縣、中央蘇區縣。

武平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長冬短,冬無嚴寒,夏無酷暑,乾溼季節分明。年平均氣溫17-19.6度,年降雨量為1450-2200毫米,生態環境質量居全省第二位。

武平自然資源豐富,煤炭儲量7000萬噸,石灰石2.8億噸,膨潤土1300多萬噸,白雲石1.8億噸,錳礦200萬噸,還富含鐵、鉬、鈾等金屬礦及稀土、石英石、大理石、鉀長石、瑩石等非金屬礦產資源;林地面積320萬畝,木材蓄積量1100多萬立方米,水力資源豐富,全縣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11.6萬千瓦。

武平系客家聚居地,這裡有世界獨特的百家姓鎮姓氏文化,有客家人的保護神定光古佛和何仙姑構成的仙佛文化,還有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等神奇民俗絕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樑野山生態瀑布群、閩粵交界處神奇的丹霞地貌獅子山等自然景觀資源,是旅遊、休閒、娛樂的風水寶地。

近年來,武平縣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境內交通便捷,路網縱橫交錯,已基本完成通村、鄉鎮公路的路面硬化工程。國道205線,省道309線、206線貫穿境內,廣東梅州至武平巖前高速公路xx年底建成通車(xx年底,武平至汕頭、深圳、東莞、廣州已是全程高速),與之相接的永安到武平高速公路xx年全線動工建設,xx年可建成通車;上杭至梅州鐵路、江西定南經武平至漳州古雷港高速公路已列入省規劃。綜合通訊能力不斷提高,程控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行動通訊已覆蓋全縣各地,網路通訊迅猛發展;現有水電裝機容量10萬千瓦,由三條110千伏輸變電線路,3座110千伏和9座35千伏變電站構成的獨立電網,既可併入省網執行,又可自行對外供電。現正在興建一座220千伏的變電站。城鎮化程序加快,山水園林式風景城市已初具規模,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2、武平發展特色農業:武平縣素有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之稱。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但改革開放以來,這一傳統理念在現實生活中發生了根本變化,糧食市場趨於飽和,種出的糧食賣不出去。穀賤傷農,怎麼辦?武平的決策者們清醒地看到嚴峻的現實,他們由此作出了一個重大選擇:以市場為導向,由傳統農業向特色農業轉變,走發展特色農業路子。

針對去年廣東沿海受颱風災害無法種菜狀況,該縣充分發揮毗鄰廣東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以縣蔬菜發展公司為龍頭,選定巖前、東留、十方、萬安、中山等鄉鎮為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並以調整種植業結構為契機,籌建了富方農作物發展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形式,建立示範基地1200畝,其中公司經營800畝,公司+農戶共同經營400畝。通過基地示範種植,輻射和帶動了全縣種植業規模發展。去年,全縣種植夏陽白菜、黃瓜、中國臺灣長茄、苦瓜等20多個品種反季節蔬菜2萬畝,總產量3萬噸,全部外銷廣東,實現總產值5400萬元,菜農僅種菜一項人均增收1000元。東留鄉大聯村農民羅盛金到外村租地40多畝種植高山反季節蔬菜,年純收入達到6萬多元。同時該縣還大力發展食用菌,依託縣農經開發公司從外地引進白背毛木耳、茶薪菇、杏鮑菇等優良菌種,在全縣17個鄉鎮建立食用菌生產基地,帶動2萬多農戶參與種植。去年全縣種植香菇1500萬袋,栽培蘑菇、姬松茸食用菌8萬平方米,栽培雞腿菇、竹蓀等珍稀食用菌450萬袋,實現菌業產值8000多萬元,出口創匯150多萬美元。食用菌已成為該縣一大支柱產業。

為使農民適應並跟上特色農業要求,武平縣擴大和完善了縣、鄉、村、組、戶五位一體的科技服務網路,縣、鄉均實行了一師一技一專案工作責任制,全縣300多名科技人員,每人都帶技術和專案走村串寨,以技術承包的形式,與農民結成科學種養聯合體,在全縣建立了3個農科教示範鄉(鎮)、5個科技示範鄉、36個科技示範村和6000戶科技示範戶,開展科技示範、試點、推廣活動,使全縣90%以上的青壯年農民熟練掌握了1至2門以上實用致富生產技術。在萬安鄉種養大戶謝月華的保鮮香菇大棚裡,筆者見他正按食用菌培訓班上學到的栽培技術接種保鮮香菇,他告訴筆者,要取得好效益,就得科學種植。科技與產業的有效結合,使該縣特色農業如虎添翼,得到迅猛發展,目前,全縣已形成2 6萬多畝茶葉、8 49萬畝水果、1 5萬畝大頭典竹、1萬畝芳樟的種植規模。創辦了年出欄生豬1萬頭以上的養殖場1家,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14家。該縣果茶、大頭典竹、芳樟、生豬已成為與蔬菜、食用菌齊驅並進,促進農戶增收的支柱產業。

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武平縣領導清醒地認識到:只有把產品變成商品,變成農民手中實實在在的鈔票,讓農業豐收、農民增收,農民才會嚐到發展特色農業的甜頭。為此,該縣圍繞解決農副產品賣難等問題,狠抓市場體系和農字號龍頭企業建設,開闢農業增效捷徑。

在擁有150萬袋保鮮香菇、6500畝反季節蔬菜、1 38萬畝果茶生產基地和8個瘦肉型豬綜合養殖場的東留鄉,這裡的農民已不再為賣難而愁眉苦臉了。1998年,這個鄉多方籌集了200多萬元,興建了大明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每到農產品成熟季節,經該市場發往江西、廈門、廣東等地的農副產品每天不少於10輛車。香港德能公司的陳老闆還長駐該市場收購鮮菇,加工後全部銷往香港。

像這樣的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在武平縣有10多家。在全縣形成以城關市場為軸心,巖前、東留市場為兩翼,面向廣東、江西的扇狀邊界市場網路。同時,大力興建農副產品加工、銷售龍頭企業。引進臺資成立了年加工茶葉100萬公斤的皇茗茶果林有限公司,與莆田閩中蔬菜廠合作興辦了一家脫水蔬菜加工廠,如今該縣已擁有縣農經開發公司、縣蔬菜發展公司、桃溪茶葉精製廠等近20家龍頭骨幹企業。還出臺優惠政策,去年抽調了150多名幹部參與邊貿流通和農業開發。現全縣已形成近2萬人的流通隊伍,活躍在全國20多個專業批發市場。東留鄉大明村何文斌成立農副產品經營部,把當地的水果銷往廣東水果專業批發市場。去年該鄉多噸水果銷售一空,果農僅此一項比去年增收200多萬元。暢通的銷售渠道使全縣食用菌、蔬菜、生豬、果茶等產品85%以上外銷至廣東、江西等省及本省廈門、漳州沿海地區。

特色農業為武平農民打開了致富大門,給全縣農業增添了發展後勁,在廣袤田野閃現出希望的光芒。

3、武平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今年3月3日,武平縣永平鄉孔下村谷夫森林人家掛牌開業,為遊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樑野山的人們提供餐飲、休閒服務。武平縣依託良好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旅遊,使該縣旅遊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今年1至2月全縣共接待遊客3.56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80.2萬元。

武平縣大膽突破武平無旅遊的思維誤區,解放思想,獨闢蹊徑,於xx年將坐落在東留鄉中坊村的1.3萬畝林地,承包給廈門偉立原生態農業與新農村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讓其進行管護和開展非伐木經營,建設原生態無汙染示範茶園,成功打響武平原生態觀光旅遊第一槍。隨著原生態觀光旅遊茶園的發展,該縣對武平旅遊發展的策略、在閩西旅遊格局中的定位也越來越清晰。xx年,通過專家們歷時10個月的編制,終於確立了圍繞生態武平、客家聖地、心靈家園、迴歸之旅主題,構建一一三三四旅遊發展格局,即以縣城為中心,以樑野山為核心旅遊區,順著巖前、中山、桃溪三個節點建立三條輻射軸,形成樑野山旅、巖前宗教朝聖、中山百家姓古鎮、桃溪生態與農業四大旅遊區,打造中國生態旅遊大縣的發展目標。

圍繞這一旅遊定位,武平縣完善旅遊招商平臺,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通過實施專案帶動戰略,把專案落地生成作為旅遊產業發展的突破口,大力開發推出新的景區景點。圍繞著發展綠色經濟,該縣引進長期資產管理公司等投資商,啟動建設武平生態休閒度假村、樑野山生態旅遊開發、下東溫泉度假村、碧水莊園、巖前蛟湖旅遊開發、武平紫金酒店、象洞白水寨、碧水公園改造、文博園等專案,致力於至xx年把樑野山生態旅遊區建成國家4a級以上旅遊區,把武平紫金和溫泉度假村建成四星級酒店,把仙岩旅遊觀光茶園建成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把中山鎮、城廂雲礤村、巖前靈巖村建成旅遊名鎮、名村,形成一批休閒度假特色旅遊區,使旅遊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該縣還結合縣城城市建設,抓好劉亞樓將軍廣場、文博園、河濱公園、星級酒店、企業會所、美食一條街等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品牌,打造閩粵贛邊山水風景園林城市。同時,該縣全力推進永武高速公路(武平段)建設,促進縣城至十方高速公路立項和開工,實施省道205線永平至湘店公路改擴建,實施部分通自然村公路硬化工程,不斷加大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另外,該縣還加大旅遊推介力度,邀請各級媒體來武平採風考察,在沿海舉行生態旅遊推介會,籌劃舉辦特色節慶,通過整合武平綠茶節、民間文化藝術節、定光古佛和何仙姑祭祀等活動,逐漸樹立武平良好的旅遊形象。

4武平發展綠色經濟作為革命老區,武平縣致力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實施專案興縣戰略的同時,把協調吃山與護林當作發展綠色經濟的突破口,通過實施保護生態環境、拓展生態農業、發展生態工業、培育生態旅遊、建設生態城鎮等,建設海西綠色食品供應基地,重點發展生態型畜牧業,竹、林、果、菜、菌等綠色食品和優勢產業;積極改造傳統產業,通過提升產業結構,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全力打造中國生態旅遊大縣,啟動建設武平生態休閒度假村、樑野山生態旅遊開發、下東溫泉度假村、碧水莊園、巖前蛟湖旅遊開發、象洞白水寨、碧水公園改造、文博園等旅遊開發專案;以集鎮建設為重點,加快給排水、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武平縣還以資源整頓為切入點,將單純的礦業經濟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產業鏈長的加工工業推進。同時加強了平川河整治力度,建起城區第二水源保護區。如今,該縣培育生態公益林90.6萬畝,林木蓄積量為11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9.2%,生態環境質量居全省第二位。

三、實踐結果總結:

改革開放以來,武平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國民經濟步入快車道,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武平這個小小的城市在黨領導下,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貧困到小康生活,矮平房到高樓大廈,黑白電視變彩電,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除了解決溫飽問題,還注重精神生活。

武平取得輝煌成就:1、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農業經濟穩步發展,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3、工業經濟迅速崛起,重點產業貢獻突出。4、固定資產投資碩果累累,城市面貌煥然一新。5、流通市場繁榮活躍,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6、財政實力顯著增強,金融信貸日益活躍。此外,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得到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成效顯著,教育事業欣欣向榮,衛生醫療條件顯著改善,文化體育事業不斷髮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我們武平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開創出一個美好的新生活。

四、實踐總結或體會:

作為一名中專生,這是我進入中專後的第一個假期,而這次的社會時間活動也是我第一次真正地進入社會,靠自己的力量做一點事;第一次嘗試在去有意識的完成一個課題;第一次去做一些調查,第一次去做自己不熟悉、不瞭解的事情;第一次體會大家一起用心,勁往一處使,努力完成調查,分析問題所在,並提出解決方案。總之,參加這次社會實踐,這次實踐活動讓我體會了很多,深深感受到家鄉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以及人們生活的日益優越,更感受到了國家政策的優惠對家鄉發展提供良好基礎。對於自身,不僅豐富了閱歷,增加了經驗,還有利於我們樹立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信武平的美好前途指日可待。

家鄉發展調查報告 篇5

摘要:三農問題一直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域性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援,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特別是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新農村政策指導下,各地鄉鎮,村落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也獲得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通過媒體瞭解,受到限制大,缺乏實踐。為此,我們希望之星小隊利用暑假較長的空閒時間,選擇重慶市大昌鎮來調查農村近十年的社會發展變遷,通過問卷和走訪等方式得到了相關真實資訊。科學分析出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並有針對性的提出我們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近十年社會發展狀況新農村政策建議

前言:

改革放以來,在黨的路線、方針指引下,全國人民不斷深化改革,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經濟實力日益增強,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全面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此我們選擇了小隊成員黃麗的家鄉---重慶市大昌鎮進行社會實踐調查,來了解哪裡的社會生活發展。

實踐概況:

小組名稱:希望之星

小組組員:黃麗,姚懿真,高茜時間地點:重慶市大昌鎮

實踐實踐:20xx年7月25日至8月3日實踐方式:訪談、問卷調查、考察等

大昌,重慶十大名鎮之一,被譽為“長江三峽第一古鎮”。也是中國最袖珍的千年古縣城。20xx年7月25日至8月3日,我們小隊在大昌鎮集合,準備開展為期十天的調研活動。我們通過訪談、問卷調查、考察等多種方式對該鎮近十年的風貌、經濟發展情況、農民生活情況發展變遷進行了深入的調研。本次調研走訪了大昌鎮鎮政府;走訪了農戶xx0家,佔總數的20%;問卷調查部分一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57份,有效問卷2份;考察了該村的騰勝環保制磚廠和小林魚塘。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我們獲得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和資訊,並針對相關問題提出了我們的建議意見。

正文:

調查第一天我們走訪了大昌鎮政府,通過與一些公務人員的交談和查閱相關檔案瞭解到了近十年的整體發展狀況:

一、以前因為交通不便,長期以來以傳統農業為主等地理,歷史原因,大昌鎮缺乏,經濟發展乏力。大昌鎮地處邊陲,距離縣城94公里。20xx年的時候還只有一條泥土路通往縣城,由於自然地理環境的原因,交通不是很方便,村民上縣城一般要走到鎮上小汽車站坐汽車。地形起伏跌宕,典型的丘陵地帶地形。村民住房零散分佈在村子各處,沒有形成集中區。田地小而多,多為梯田。池塘分佈均勻,灌溉相當方便。但由於地形原因,田地無法形成規模化,無法進行機械化耕作,耕作方式為原始的人力耕作方式。農村青少年教育問題突出,適齡兒童受教育困難,上學難,上學地點偏遠,上課條件簡陋,師資條件缺乏。消費水平低下,人民購買力水平低,家電普及率低,電視等公共娛樂設施缺乏,人民缺乏大眾文藝,渴望大眾娛樂。全鎮基本無村鎮企業,農村剩餘勞動力多,勞動力水平低下,勞動收入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僅維持在溫飽線水平左右。

二、不過從20xx年到20xx年,伴隨著改革的春風吹向內地,以及20xx年十月,中共__屆五中全會通過的《規劃》提出建設新農村的規劃,大昌鎮內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穩步快速提高。主要表現在一下幾點:

1、完成了通往縣城馬路的水泥化,基本完成了水泥馬路進村的任務,改善了村民的出行問題,同時,由於交通得到改善,外出打工人數明顯增多,此外,外地資金流入,建立起村鎮企業,解決了大量勞動力剩餘的問題,還增加了鎮財政收入,經濟水平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2、水塘水利灌溉建設取得了初步成效,農田的灌溉問題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由政府出資,將主要水塘的壩基進行了硬化,使得農業耕作條件得以提高,廣大農民的熱情被點燃,生產力也得到進一步解放,深的百姓讚揚。還對村民耕種農田和植樹造林進行直接補貼,調動廣大群眾對於水土保持的積極性,農業發展條件得到提升3.響應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新要求,新舉措,進一步擴大了低保範圍和低保人員的低保費用,對家庭特別貧困的進行直接補貼。完善了村民了的醫療保險,初步改善了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讓農民有大病敢於上醫院進行治療。4.農村教育條件得以提升,上學難得以緩解。如果說免除農業稅提升了農民的經濟權利,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則將直接促進農村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保障。2006年開始在西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實施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的重要政策,是的數以千計的適齡兒童得到實惠,也免除了貧困家庭一向沉重的負擔;廣大社會慈善組織,志願者組織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送溫暖到偏遠地區,農村學生上學難,師資缺乏的問題得到改善。

5、農村村容村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由於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政府出資對原來散落的村民進行集中安置。建立了整齊的新農舍並採取統一刷牆的形式使整個農村看起來整齊美觀,還建設沼氣等環保專案。整個的環境變得乾淨衛生,有秩序了,改變了以往髒亂差的面貌。

然後我們進入了調查的第二至八天,也就是第二個階段——走訪農戶,並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拍攝照片(相關資料見附錄)。這階段我瞭解到:

一、20xx年以前,該鎮大部分中壯年農民都選擇去外地做流動生意和去廣東等工業城市打工,少數中壯年農民靠自己的一技之長維持生活。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企業和工礦的投資。部分村莊依靠礦產資源辦起了煤礦、鐵礦和石膏礦還有磚瓦廠和其他的一些養殖產業。這些都給農民們帶來了許多就業機會。部分農民逐步選擇留在家鄉工礦企業進行工作。20xx年,該鎮農民收入平均水平為2921元,到20xx年達到了7591元。深入分析該村農民收入所得可知,農民的收入來源基本不是靠耕作所得,而是靠打工收入、做工收入所得。隨著其他非農業方面的收入所得越來越多,農民們對本業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

二、20xx年以前,該鎮除了鎮上有少數磚瓦房外,村民住宅幾乎全部是一層樓的土磚房,樣式單一。到20xx年左右,在政府的扶持下以及經濟水平穩步提高的狀況下,農民們的住房問題有了非常大的改變,村民的住宅幾乎全部是兩層紅磚貼瓷樓房,抗地震,抗暴雨,安全性提高,美觀性更是大幅提高。家用電器方面,20xx年以前,大多家庭的家用電器就只有電視機。20xx年以後,在家電下鄉,換購,以舊換新等政策的支援下,各類家用電器開始在農戶家裡普及,洗衣機、電冰箱、電飯煲、彩色電視機、空調等,特別是節能環保型的產品更加受到越來越農村消費者喜愛。三.人民的精神文化文化需求得到初步滿足。以文化書屋為代表的新農村精神文化事業發展迅速。政府響應黨中央號召充分發揮村委會,文體協會等載體的作用,建立農民文化活動室和圖書角,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農民有報讀、有電視電影看、有廣場文藝晚會可觀賞,儘量提供豐富多彩、門類齊全的各種娛樂專案,以滿足不同層次農民的個性需求。流動電影播放,歌舞團下鄉演出為農民盡心編排的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文化藝術作品為廣大農民送來了精神的慰藉,深的百姓支援。

實踐體會: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新階段。黨的__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時也是是我國現代化程序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為此我們應認真瞭解我國農村的建設情況,及時總結已有的典型地區建設經驗,認真解決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

科學發展觀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城鄉協調發展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保證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參與發展程序、共享發展成果。如果我們忽視農民群眾的願望和切身利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長期滯後,我們的發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就無法落實。我們應當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聯絡,更加自覺、主動地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盡快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通過實踐,縱觀近十年大昌鎮的快速發展,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出:

一、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的油化或硬化解決了農村村民行路難的問題。

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統一蓋房刷牆使整個農村看起來整齊美觀,整個農村的環境也乾淨衛生,有秩序,改變了以往髒亂差的面貌。家電下鄉等惠農政策讓農民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巨大改善。

三、農村社會事業明顯加強。國家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和農村衛生的扶持力度,農村義務教育制度和醫療制度的改善,使農民受益很大。

四、國家對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提供了不少優惠政策。讓老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一定的保障,同時減輕了子女們的負擔和壓力。

五、國家對村鎮企業的關懷,解決了不少人的就業問題。大昌鎮地處邊陲,幾乎毫無工業基礎可言,顯然是國家良好的政策和基層幹部的努力工作讓大昌鎮有了近十年的快速發展。同時,通過此次調查訪問,我們瞭解到部分村民對於新農村建設的態度,並對建設也提出了一些想法。通過交流,大家對現在的養老優惠政策還比較滿意,都說現在比以前好很多,以前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現在好了,國家在發展,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大家對新農村建設都充滿信心,不過仍有部分村民不瞭解新農村政策,而且新農村政策尚不完善,對此我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一、長期以來,村民的農業生產都是以滿足自家需求為目的最典型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糧食作物、各種農副產品的種植面積都比較分散和少量,無法形成產業化。農民缺乏冒險精神,不敢勇於開拓新的農業產業,在資訊時代的今天,尋找新的商機。府可以對農民予以專業指導,發展特色農業,比如種植果樹、飼養家禽等並幫助農民進行產品的銷售,這樣可以有效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二、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還有一些封建思想的影子。農村的文化建設還存在不足,政府可以在這方面大做文章。積極開展文化教育活動,豐富農民的業餘生活,建立村級圖書室,改變村民們傳統的保守思想。同時,加強對教育事業的投入,立足於長遠發展,百年大計,育人為先。

三、因地制宜------每個村莊在村莊自然條件、經濟發展、生活習俗等情況千差萬別,東、中、西部地區有差別,同一個地區也有較大差別,村莊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條件開展村莊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經改造後能用的房屋和設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農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設施,改變村容村貌。

四、量力而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財力有限,儘管中央已經和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財政向“三農”的投入,但短期內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農村建設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礎,解決農村發展中急需解決的緊迫問題。

五、突出特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同時,要把是否能儘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風格、原有綠化,突出農村特色,作為一項基本要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農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會變成一個個微型城市,很難吸引到適合的投資與尋求差異化的城市遊客。

如果對上述情況予以重視並在目前現狀上做出相應的改變,政府和村民齊心協力,積極配合工作。我們有理由相信大昌鎮的建設道路會走得更加順利,從而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結語:我通過這次為時十天的社會實踐調查,不但深入瞭解了我的家鄉村鎮新世紀的社會發展變遷狀況,還從側面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情況,培養了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發現了自己一些方面的不足,在以後的學習中需要我不斷的彌補和提高。社會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不僅僅要學好學校裡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可以說,這次實踐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