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解析中國式創業失敗的原因

欄目: 創業人生 / 釋出於: / 人氣:4.58K

盲目創業,缺乏契約精神,過分倚重人脈是中國式創業失敗的三大主因。

解析中國式創業失敗的原因

國內創業企業每100家企業中只有20家到30家可以熬過1年,而熬過3年的企業只佔這其中的30%;至於如今流行的大學生創業,其失敗率更是高達99%。

一項調查顯示,國內創業企業每100家企業中只有20家到30家可以熬過1年,而熬過3年的企業只佔這其中的30%;至於如今流行的大學生創業,其失敗率更是高達99%。創業企業從無到有,創業者需要做資金分配與排程、人才招募、營銷策略制定、管理控制,以及面對來自競爭和市場的變化,因此,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對於脆弱的創業企業而言都是致命的。

40歲創業晚不晚?

年輕人不宜盲目創業,要先積累一定的職業經驗和商業運營經驗,有了一定的資金、客戶資源或者獨特的商業模式後,再尋求創業,那樣失敗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陳碧富20歲出頭進入臺灣奧美廣告公司,從調研員做起,一步一步做到北京奧美的總經理,這期間幾乎跨越了20年,積累起來了豐富的行銷經驗和客戶關係。直到40歲,陳碧富覺得已經完全可以自己創業的時候,就果斷放棄了北京奧美總經理的職位,出來創立了觀唐廣告公司,以前奧美的很多客戶都成了觀唐廣告的客戶,公司成立第一年營業額就做到了幾千萬元。

陳碧富當時對媒體談論自己創業最大的感受就是:水到渠成。當自己的經驗積累、資金實力、人脈關係、團隊建設都達到一個比較成熟的層次後,出來創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也許在很多年輕人看來,陳碧富40歲才開始創業,顯得太保守了,失去了很多機遇,但是其創業成功的概率卻是大大提高了,XX年來這家不求最大的廣告公司依然比較健康地活著。

創業失敗往往源於盲目,創業前的準備是很重要的。創業者在創業前需要明確地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是技術、產品、服務、人脈資源,還是資金實力、政府關係等等,如果上述資源中在所在的領域具有一定的優勢,創業初期就比較容易生存下來。

因此,創業諮詢專家普遍建議,國內的年輕人不要盲目的進行創業,而是先積累一定的職業經驗和商業運營的經驗,有了一定的資金、客戶資源或者獨特的商業模式後,再尋求創業,那樣失敗的機率就會大大降低。

如何避免敵人式散夥?

在創業之初,合夥人之間最好都建立起契約精神,把未來可能預想到的情況設計出來,體現在公司章程中,使未來的變化有據可依。另外可以拿出部分股權給後來地業績出色的合夥人進行再分配,預留出一個活口,在制度上保持一定的彈性。

國內某知名的諮詢顧問公司最近還是解散了。這家顧問公司曾經是國內管理顧問方面最成功的諮詢公司之一,公司的4位合夥人在業界也擁有一定的影響力。當初4位合夥人在組建這家公司時按照每人25%的股份平均分配,每人負責一塊業務。由於這4位創始合夥人每人都在各自領域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該公司在創業初期一帆風順,很快就發展成為業內知名的管理諮詢公司。

然而,隨著業務的發展,公司的4塊業務出現了發展的不平衡,其中兩塊業務佔據了公司經營額的80%。很快4個合夥人之間出現了矛盾,但是當初約定的25%的股份卻難以改變,在矛盾難以調和的情況下,該公司意外地解散了,4位合夥人各奔東西。

初創企業的合夥人或者股東之間往往是按照出資的比例來決定股份,忽視了個人能力和智力層面的無形資產,尤其在技術導向或者智力導向的行業,企業後續的發展往往更依託專業技術和智力上的推動,資本反而成了次要因素。創業型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展變化非常快,協商不好就容易分家。

目前很多創業型公司多數採取的是有分紅權無股份和股份制模式,這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也都有成功和失敗的個案,需要根據不同企業的特點進行摸索。但是在創業之初,合夥人之間最好都建立起契約精神,把未來可能預想到的情況設計出來,體現在公司章程中,使未來的變化有據可依;此外,除了按照出資的比例,分配出一個相對合理的股份比例,並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對團隊骨幹成員進行評估,對股份的比例可以做出適時的調整,而不是一成不變。

還可以在初創的時候,除了出資人,規定可以拿出多少比例的股權給後來的業績出色的合夥人進行再分配,預留出一個活口,在制度上保持一定的彈性。

社會關係能一勞永逸嗎?

在創業過程中不可過分倚重人脈關係,以此為支點開始創業沒錯,但問題是關係並不能保障一勞永逸,一旦失去,創業之路就很容易戛然而止。畢竟最終還是業務決定人脈,不是人脈決定關係。

陳風多年以來從事著一個相對自由的職業——個人工作室,幫助一些小企業做一些設計印刷的業務。然而一個機遇改變了陳風的命運。陳風的一個老朋友張巖在一家外企剛被提拔為運營總監,手裡掌握著一年幾百萬元的印刷業務。在張巖的“幫助”下,陳風順理成章地拿到了這個大業務,於是招兵買馬,迅速成立了一家頗有規模的製作公司,一年幾百萬元的印刷和設計業務,利潤竟然也可以達到上百萬元。

在張巖的照應下,陳風很知足地做著這家外企的印刷業務。然而兩年後張巖意外地離開了外企,接替張巖的繼任者毫不猶豫地把這筆印刷業務給了自己的關係戶。失去了業務支柱的陳風很快就支撐不下去了,幾個月後只得關閉了公司。

“中國式創業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關係創業。中國人比較看重關係,在創業過程中也比較倚重人脈關係,往往以此為支點開始創業,但是問題是關係並不能保障一勞永逸,一旦關係失去,創業之路就很容易戛然而止。畢竟最終還是業務決定人脈,不是人脈決定關係。”王東暉覺得人脈資源在國內的創業過程中雖然很重要,但不能過度地依賴關係資源,而應當未雨綢繆,加強人際資源優勢以外的其他方面,例如通過提升服務、產品,開拓新的客戶,不過分依賴單一客戶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