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抗日戰爭日本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2W

抗日戰爭以我們取得勝利而告終,那麼日本為什麼會失敗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抗日戰爭日本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希望能夠給大家以啟迪。

抗日戰爭日本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抗日戰爭日本失敗的原因

日本是個島國,大部分資源要進口才行,比如說石油 日本就要象美國進口,雖然日本軍事實力比較雄厚。但是低估中國的能力。在中國戰場,中國軍民牽制日本百分之90的陸軍兵力。對日本來說,中國就是個泥潭。還有就是資源匱乏,缺乏戰略縱深。一個國家對付那麼多國家,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兵員 資源充足,有戰略縱深。可以和日本打消耗戰,而日本就不行,必須快速解決戰鬥。就象一隻獵狗怎麼能一口吞下一頭牛呢?

二戰日本失敗的根本原因:石油供應跟不上

1944年10月25日,粟田健男海軍上將已在進入蒙特灣的適當位置,有可能擊潰麥克阿瑟將軍的防衛薄弱的進攻部隊,改變戰役的程序。但在僅距登陸海灘四十英里時,粟田突然掉轉船頭離去。戰後,一位日本海軍上將被問到為什麼要如此。他回答說:“因為燃料缺乏。”

他們探測到了一片特大的油田,是加利福尼亞州和中東之間的最大油田。在南方戰區的整個工作竟獲得如此成功,以致東條首相在1943年宣稱,曾經促使日本擴張的石油問題已獲解決。但東條未免言之過早。

“丸之戰”:消耗戰在制定其軍事戰略時,日本人曾設想南方戰區的豐富資源——石油、其他資源和糧食供應——必能滿足其資源貧乏的本土各島的經濟和各種需求,從而使日本能有建立和維持“太平洋屏障”的持久力量。那時,日本人就能向美國人和英國人挑戰,使他們的決心喪失,一直到他們感到厭倦而求和,把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拱手讓給日本帝國。這種戰略乃是一場賭博,其成功不僅取決於削弱敵人的決心,而且還有賴於日本自身的海運系統保持絕對完整。日本是在其石油儲備足以維持兩年的情況下投入戰爭的——或者說日本的決策者是這樣設想的。兩年之後,日本就必須依賴東印度的石油。用“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報告”的話來說,這種依賴性“證明是一個致命的弱點”。或者,正如一本有關日本軍事戰役的歷史著作中所說的,“缺乏液體燃料乃是日本的唯一弱點”。

一個明確的弱點是,日本的航運易受潛艇攻擊。令人奇怪的是,日本的軍事決策者幾乎沒有考慮到那種危險。他們低估了美國的潛艇及艇上的官兵。日本人認為美國人吃不起苦,貪圖享受,無法忍受海底生活和作戰的艱辛。事實上,美國潛艇在戰爭中表現得最為出色。一旦配備著改良的魚雷,它們就是一種致命的武器,能夠削弱乃至切斷日本南方戰區與本土各島之間的重要航線。按照日本人對所有商船的稱呼,這次時間拉得很長的衝突,被稱為“丸之戰”。但直至1943年末,日本人才開始認真注意保護其航運免受潛艇的攻擊,包括建立護航隊。他們的努力既不充分又不全面。一位護航隊指揮官沮喪地說:“當我們要求空中保護時,只有美國飛機出現。”日本的航運損失有增無減。

此外,護航隊本身也有問題,這實際上有助於盟國。集結和指揮護航隊的行動要求建立一個無線電通訊網,這和其他情況合在一起,無異於宣佈準確的“時間地點”。美國人破譯的日本密碼電文,為潛艇提供了極其有用的情報。總的說來,其結果是毀滅性的。在日本戰時的所有貨運輪船中,大約有86%在交戰中被擊沉,另有9 %則受重創,直到戰爭結束時仍未能投入執行。佔美國海軍作戰人員不到2 %的潛艇作戰人員,認真負責地造成敵船總損失的55%。其他盟國的潛艇有助於擊毀其他5 %的敵船。這一戰役——實際上是一種不斷加劇的禁運和消耗戰——的成功,被一批日本經濟學家稱之為“對日本戰時經濟的致命打擊”。

油船是潛艇特別喜愛攻擊的目標。從1943年起,被擊沉的油船數目驟增。到1944年,被擊沉的油船遠遠超過新造的油船。在1943年財政年度的第一季度內,日本的石油進口量達到高峰。一年後,即在1944年的同一季度內,進口量不到1943年的一半。到1945年第一季度,石油進口已完全停止。“形勢瀕臨絕境,”一位日本船長說,“我們可以十分肯定地說,一艘油船離港後,不久就會被擊沉。油船不可能抵達日本,對此,我們心中沒有多大疑問。”

由於石油形勢的惡化,日本人採取許多應急措施和權宜之計。他們把石油裝在許多規格的桶子裡,甚至灌進安置在貨船甲板上的纖維盛器內。日本人將重達三百至五百桶的石油裝進大橡皮袋中,以便用拖船拖到日本。儘管這樣做有點別出心裁,但這種想法由於各種原因而歸於失敗:汽油侵蝕橡膠,把油灌進橡皮袋和倒出橡皮袋都很困難,而且橡皮袋降低了拖船的機動性,使它們更易成為空襲的目標。在絕望中,日本人甚至想用他們自己的潛艇來運輸石油,並且設法用日本的修理裝置作為交換,迫使德國潛艇運送石油。

在國內,由於石油進口枯竭,日本人一再緊縮消費。1944年的民用汽油消耗量降至二十五萬七千桶——僅為1940年消耗量的4 %。那些被認為是必須使用汽油來行駛的車輛改裝成使用木炭或木柴。工業用油則從黃豆、花生、椰子和蓖麻中提煉。

抗日戰爭勝利對中國影響

抗日戰爭是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第一次完全的打敗列強的侵略,是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一件大事,鞏固了國家的領土,樹立了強國的形象,使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攀升到最高,但也使中國人完全的團結起來打擊西方列強的剝奪,中華民族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的大國形象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民族熱情空前高漲。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鬥爭的完全勝利。洗血了中國民族的恥辱,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到振興的轉折點,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礎。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鬥爭支援了其他國家人民的鬥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戰後的後果

(抗日戰爭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協助日軍的中國“偽軍”最多時超過100萬,整個抗戰期間“偽軍”總人數約為210萬)。抗日戰爭中,日本方面315,861人陣亡,502,213人受傷,不包含大量依附日軍的中國部隊,偽軍等。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政府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中國國民政府領導下的國民政府軍與日軍共有22次大型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小型戰鬥38931次。據中華民國國防部1946年統計,國民政府軍作戰傷亡322萬7926人、病亡42萬2479人,總計損失365萬0465人;軍令部統計自七七事變以來陸軍陣亡131萬9958人、負傷176萬1135人、失蹤13萬0126人,空軍陣亡4321人、負傷347人,海軍艦艇全部損失、損失戰機2468架。日軍損失48萬3708人,而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部隊包括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遊擊隊,主要在日軍後方及日佔區進行遊擊戰。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記載: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共作戰125165次,斃傷日軍52萬0463人、偽軍49萬0130人,俘虜日軍6213人、偽軍51萬2933人,日軍投誠746人、偽軍反正18萬3632人。擊落飛機約42架,繳獲長短槍68萬2831支、輕重機槍1萬1895挺、各種炮1852門。《中共抗日部隊發展史略》記載中共抗日部隊人員損失共計58萬4267人,其中傷29萬0467人、亡16萬0603人、被俘4萬5989人、失蹤8萬7208人。

中國平民則約有900萬死於戰火,另有800萬平民死於其他因素,9500萬人成為難民。中國在戰爭中所承受的損失極大,按1945年貨幣折算,約為6500億美金。而據蔣夢麟的回憶錄稱有一千四百萬壯丁被拉夫後死於飢餓疾病。

另有估計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可累計之估計數為2062萬人,合可累計之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同時,還有估計認為,中國抗戰直接傷亡人口合計可能在4100萬上,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而從人口損失的角度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損失總數應在5000萬人以上。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含國共兩黨)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關於抗日戰爭中國的損失,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說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臺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