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產品經理面試:哪些問題是你沒有準備的?

欄目: 面試試題 / 釋出於: / 人氣:1.92W

產品面試的同學提供一些幫助。

產品經理面試:哪些問題是你沒有準備的?

面試問題分為自我介紹、產品基本知識、實習經理和個人經歷(共50題)。有些基本的問題,不管你去面試什麼公司、什麼行業都會問到。建議大家在準備面試之前,準備好你認為做可能問道的50個問題,然後把答案寫好,打印出來。然後經常去看看,去修改。

往往你第二天,看昨天寫的答案的時候,你就會忍不住吐槽,這是自己寫的嗎?自己都讀不通裡面的內容,你覺得在在面試的時候,你如何順暢的和麵試官溝通。這是我自己整理的面試題目目錄,建議大家根據自身的經歷和麵試崗位去調整問題。我回答完這50個問題,大概寫了2萬字。在你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如果你覺得很多問題自己沒有思路或者沒有底氣,那麼你需要去思考你是否適合這個崗位。你都無法說服自己,那麼你怎麼去說服面試官。發現自己的短板,然後不斷地去縫補。

產品面試問題目錄

左邊是問題,右邊是可能被問到的概率,刪除了一些個人的問題。

如何準備產品面試

專案/實習經歷

作為應屆畢業生,在產品方面的履歷總是略顯蒼白。如果有相關的創業經歷或者bat的產品實習經歷會加分很多。

產品專業知識積累

產品面試經常會問:你平時會不會關注最新的科技諮詢?你從哪些地方學習產品的相關知識?如果你說新浪、搜狐、網易的話,說明其實你還沒有踏入產品這個圈子。產品相關的科技網站有:虎嗅、36kr、知乎、極客公園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群。你單單說每天關注這些還是不夠的,你最好在這些網站上發表過作品,或者在知乎上有“謝邀”的經歷。專欄作家、產品觀察家這些稱號唬人還是有點用的。

平時多使用有意思、小眾的app

能列舉幾款你覺得比較有意思的app?不要是微信這種人人都用的app,這種app的分析,你很難說出新意來。你可以產品定位、需求分析、競品分析、使用者體驗、視覺設計等方面去分析一款小眾的軟體。

多看網際網路相關的書籍

在知乎上可以看到很多產品經理必讀書的帖子。推薦幾本個人覺得不錯的書:

《浪潮之巔》:講述網際網路行業的興衰的故事;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入門書籍,幫你瞭解產品經理的工作;

《從0到1》: 教你如何避免競爭、如何進行壟斷、如何發現新的市場。

幾個重要問題說明:

一分鐘自我介紹

自我介紹在100-200字之間,時間一般為1-2分鐘。只說和你投遞崗位相關的東西,不需要把你的學歷、課程都讀一遍。這些你的簡歷上都有,不需要再練一遍,著重的說一下和產品相符合的一些經歷,比如創業或實習經歷,引導面試官去你的優勢領域提問。

為什麼選擇產品這一職位?

注意:千萬不要回答因為自己做不了技術,才來做產品(就算這是你的真實原因)。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回答:

挑戰和成就感。產品經理這一職位,特別是像 bat這種大公司,自己對產品的一個小小的改動,就能影響到大量的使用者。然後產品上線,看著產品的 pv的增長,你可以很快的感受到你工作的價值。產品經理要負責協調溝通各方面、開發、測試、運營、 ue 。繁多的事情,會給產品經理帶來重大的挑戰。 好的產品設計會帶來團隊和使用者的認可。但是如果對需求的把握和功能的設計的思路不對,這個時候往往能夠帶來反效果。一個失敗的產品,往往產品經理要要承擔非常重要的責任。

職業發展。從職業發展的角度而言,產品經理能夠提升一個人對產品、乃至整個行業的認識,這無論對自己再就業還是創業都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從個人能力提升而言而言,產品經理在推動產品設計開發的過程中,自身的管理、組織、溝通、協調能力也得到的相應的提升。

個人經歷(自己補充)。結合自己的經歷,說下為什麼選擇了pm這條不歸路。可以從實習經歷、專案經理出發,總結出自己適合產品的幾個特質,包括邏輯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等。

產品經理的職責是什麼?

如何獲取和發現使用者需求:

需求分析是產品經理最核心的能力!!!

問卷調查:問卷設計以選擇題為主,可用通過問卷平臺來發放。回答問卷的使用者最好是你的產品的目標使用者,要不然你的問卷結果的資料沒有什麼意義。

核心使用者訪談:這種方法成本比較高,但是往往你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資訊。訪談可以涉及到的問題面會遠遠超過問卷。而且問卷調查的問題往往偏理性,而使用者訪談你可以通過使用者的情緒、表情、語氣來獲得更多感性的內容。

競品分析:可以幫助你快速瞭解此行業的最新動態。仔細研究競爭對手的產品會幫助你大致瞭解使用者的痛點和需求。然後你在團隊頭腦風暴或者使用者訪談的時候,你可以知道哪些功能你的競爭對手做的不好。這些功能點和需求,就是你的機會。

通過資料分析:比如移動搜尋端的產品,當你在決定做哪些領域之前,你需要選取一定的使用者行為分析樣本,然後對使用者的行為進行標註。搜尋領域使用者的行為主要是:query查詢。當你獲得了一天top 十萬的query,你隨機抽取其中的1000個query,你可以分析這些query,然後你會大致瞭解整體使用者的搜尋意圖。然後對照你現有的產品,看看哪些領域,你的搜尋結果是沒有符合使用者需求的。

你是怎麼判定各個產品需求的優先順序的?

反問思考:當你想出了很多需求,但是需求之間都是雜亂無章的。這個時候,你需要思考具體的某個功能到底可以給使用者哪些好處?不增加的話,使用者會不會有什麼不滿?然後你要考慮開發的成本,計算下此功能的價效比。

學會做減法:一個成功的產品一開始肯定是做減法的,就像微信剛開始推出來的時候,功能非常單一,就是即時通訊。然後在保證使用者體驗的基礎上,逐漸加上了漂流瓶、朋友圈、微信支付這些功能。就算是加上了眾多複雜的功能後,即時通訊還是微信最核心的功能。

如何深入的挖掘需求?

以移動搜尋為例子:

深入挖掘使用者需求,從橫向和縱向挖掘。

縱向需求: 麗江,挖掘使用者的核心需求,麗江旅遊:景點、攻略、天氣。即基於明確需求的擴充套件,圍繞核心query本身展開的關聯需求,是縱向深挖query本身體現出的需求的過程,我們可以理解為query是擴充套件需求的上位,範圍更廣,擴展出的關聯需求是其下位,在這些需求中會體現需求的主次、強度、使用者群體、需求順序的差異。

橫向需求:使用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搜某景點的使用者喜歡同時關注其他旅遊景點資訊,可挖掘出其他景點這個層面的相關需求。如搜“麗江”的使用者,從session可以看出30-40%以上會多個目的地間選擇,或有多景點同時旅遊的需求;20%-50%的使用者,搜景點名時並沒有明確的目的地,只是有了大致的想法如適合冬天旅遊的景點,需要引導、推薦。在很多query都體現出了大量的橫向擴充套件的需求,如搜“申通”的使用者,使用者全天session資料中,30%的使用者同時有其他快遞公司需求,搜“途觀”用接近50%的使用者會帶著多個具體類似汽車名來搜尋,進行對比和判斷。搜“鬥破蒼穹”的使用者,大部分使用者也想看其他玄幻類小說,搜“大眾點評網”的使用者,不少人也在找團購資訊。搜”金毛”的使用者,往往也想了解別的寵物狗的資訊,比如“哈士奇”、“泰迪”。

我的問題問完了,你還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面試不光考驗你答題的能力,同時也考驗你出題的能力。千萬不要說,我沒有什麼問題了。面試官往往希望通過你的提問,來發現你的態度和專業性。你也可以通過這個問題,來彌補之前面試過程中表現不好的地方。這幾個提問的方式可以參考:

我知道作為應屆生做產品會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根據剛才的談話,您覺得如果我成為一名成功的pm,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是一種虛心好學的態度,專業的面試官會給出一些中肯的意見)

關於剛才提到的那個問題,不知道您是怎麼認為的?(就自己沒有回答好的具體問題,向面試官進行討教。)

關於產品經理的職業發展道路,不知道您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將問題上升到職業發展的道路)

個人感悟

在找工作的時候,自己迷茫過,一直不確定自己究竟最適合什麼,但我知道我自己最不喜歡的是什麼。當你面對人生的多條分叉道路的時候,不知道如何選擇,你可以用排除法。這種方法給你的答案未必是最好的,但起碼不會是最痛苦的。

年輕讓我們有不斷嘗試的資本。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產品,每年校招都有大量的人去投遞產品這個職位。不管什麼專業的人,什麼學歷的人有。

產品經理為什麼這麼多來投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應該是:產品表面的入門的門檻非常低。研發的話,需要多年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積累的。技術的東西不是吹一吹就可以搞定的,你需要有紮實的技術功底。你一看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招聘要求:熟練掌握c++、java,瞭解作業系統、資料庫等。但是你一看產品的要求:出色的表達能力,文件寫作能力和產品原型表現能力;想象力豐富,有創意、有激情等。然後看看自己,很多人發現這些條件我都滿足啊,於是就去投遞了。其實產品的隱性要求遠遠不止這些。

面試後的思考

上週面完阿里的內推,面完五輪面試。之前找實習的時候,也面試過一些公司的產品崗位。在阿里的實習的這幾個月,也讓我不斷地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適合這個崗位。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也不一定再投產品崗位。記得在我四面的時候,最後我問過面試官一個問題。

me:你覺得應屆生出來就做產品是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interviewer:我之前是做技術的,現在轉產品。工作幾年後,技術、運營和ue轉產品的都有。應屆生做產品,有個最大的缺點是,你對整個產品開發的整個流程,沒有深入的瞭解,在技術主導的公司,很容易被技術牽著鼻子走。你可以選擇去輪崗,去測試、研發輪崗一段時間。不需要對做到技術很精通,這個過程可以幫你瞭解很多技術細節方面的東西,有利於你以後很好上把控產品的整個大方向,特別是在技術主導的行業。

總結:關於應屆生去做pm的問題,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不做過多的評價。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Tags:面試 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