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誠信的主題發言1000字(精選3篇)

欄目: 文明禮儀演講稿 / 釋出於: / 人氣:8.81K

關於誠信的主題發言1000字 篇1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我心裡,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才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是個講誠信的人,才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關於誠信的主題發言1000字(精選3篇)

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著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為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為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為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為“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儘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儘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關於誠信的主題發言1000字 篇2

人以誠信為本!

過去,“誠信著天下。”自從盤古開天到三皇五帝,朝朝君王以誠可格天、言而有信、為制國之本。“誠者,天之道也。”老子、孔子、孟子、諸子百家均以與朋友之交“誠之,人之道也。”為己任。唐代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至誠明照、光明磊落“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的高風亮節,為後人仰慕。秦之扁鵲“望、聞、問、切”診斷講誠信;漢之華佗“麻沸散”“五禽戲”醫術求誠信;唐之孫思邀《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醫德有誠信;宋之李時珍藥典《本草綱目》為誠信的結晶。歷史程序中傑出的醫學家們所獻出的醫學瑰寶,無不閃爍誠信的光芒。其求誠求信的嚴謹醫風,更令後人望其汗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是誠信的文明史,中華民族的美德是誠信的美德。

而現在,渴望延續誠信的過去,像唾棄過街老鼠一樣唾棄現在的誠信缺失。希望擁有一片誠信的藍天,希望擁有一顆誠信的紅心。然而無法忘記:考場裡歷歷在目的監視器,也不知道先是學生對老師失去了誠信,還是老師先對學生失去了誠信。可誠信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監視器雖然可防止學生在考試時舞弊,但卻讓學生心靈蒙上陰影——老師對學生失去了誠信。不相信學生的誠信,才會安裝監視器的。而青春期的學生們正處於叛逆期,難免對老師有反感,從而產生逆反心態:“你不要我舞弊,我偏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也失去了誠信。類似“嘉禾大學聯考舞弊事件”年年有發生;平時小考對答案、翻書本、遞條子、國小都有,中學、大學就更把這舞弊行為演繹到及至。考場需要淨化環境,學生老師更需要淨化心靈。“誠於中,形於外”。心靈的誠實才會帶來行為的誠實。有誠信的人格才有誠信的考場。學生和老師才有相互信任的基礎。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與否關係到國家興亡。“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與人之間建立互信的關係,對實現社會安定,促進生產發展至關重要。XX年4月,安徽阜陽“假奶粉事件”致使171名嬰兒出現營養不良綜合症,其中因併發症死亡13人。而金融市場也存在大量的失信行為,例如,騙取或者故意拖欠銀行貸款,偽造虛假上市材料,披露虛假財務資訊,利用虛假資訊操縱股票價格等現象不乏其例。這都是誠信缺失造成的嚴重後果。前幾年發生的“冠生園”用陳年老餡做月餅事件,不但直接導致了這個名牌老店的倒閉關門,而且也禍及無辜,使整個月餅行業大傷元氣,許多月餅企業因此多年翻不過身來。

失信行為對企業、行業乃至社會的信用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它直接影響了消費、投資者對市場的信任,給國家、企業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造成了重大損害。誠信危機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失信毒化社會風氣,敗壞社會公德,動搖理想信念,最終損害整個社會的價值評判機制,引發社會的道德水平滑坡。難道誠信就此從這個世間銷聲匿跡了嗎?

關於誠信的主題發言1000字 篇3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明確地說出了誠信的重要。

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歷史廣為流傳。誠信,早已成為古人推崇的美德。它沐浴了盛世的陽光,經歷了專制的鐵蹄,流傳至今。所以,誠信對於人類是極為重要的做人準則。

黑色的夜空有了星星才變得美妙,殘缺的人有了誠信才不顯得單調。中國首席入世談判代表龍永圖說過,誠信,實際上它是一種社會規範,一種社會責任感。中國入世以後,你交往的人多了,外國人多了,你的言行都關係到國家,那你的品質就一定要提高,其中誠實守信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見,誠信,小到一個人,大到對一個國,都是非常重要的。

待人真誠、誠信、信守諾言,謂之誠信。誠信是一種規範,是協調人際關係的一種基本要求。其次,誠信是一種制度,它是社會所要求人們的行為模式,是制度化的存在。它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最重要的是,誠信是人品的體現,做人的根本準則,一個人沒有了誠信就像一個殘疾人,幹什麼都很困難。在平日生活中也處處都能發現誠信的蹤影;列寧曾為打碎阿姨家的一個花瓶卻沒有當即承認而懊悔,第二天,小列寧就向阿姨認錯。聽了這個故事,可能有人認為誠信很簡單,就是誠實守信而已,可簡單的誠信,若要一輩子都恭行,卻絕非易事。

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寫過著名的《懺悔錄》,他要做的是,把一個人真實的面目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因此,在《懺悔錄》中,他直面自己的隱私,痛責自己的過錯。他曾寫道,自己年少時當過僕人,偷過主人家一條用舊的絲帶,主人發現後,在眾人面前,他將此事嫁禍於誠實的瑪麗,破壞了她誠實、純潔、善良的好名聲。後來,他的心裡非常的痛苦,這件事成為他心中可怕的陰影,他牢牢記住,永遠提醒自己不要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因此,若干年以後,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始終保持了誠實和正直。

這個故事正驗證了一句話:誠信,是不可移易的社會運動規則,是社會的思想道德基礎和精神支柱。一個人沒有了精神支柱,就會陷入崩潰。

誠信,是朋友間的橋樑,它可以把友誼變得更加深厚;誠信,是通往成功的橋樑,它是事業成功的保障;誠信還是提高自我的橋樑,它能使我們充滿力量。朋友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小事開始,共同架起這座人生的誠信橋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