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演講稿 > 發言稿

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選5篇)

欄目: 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5.8K

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篇1

同志們:

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選5篇)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會議,以及剛剛結束的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會議精神,部署今年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確保完成省上下達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會上,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王建軍同志還要做重要講話,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就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做一具體安排。

一、提高認識,增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的責任感

近年來,西寧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保障性住房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精心組織,周密安排,以保障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為重點,以新建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為保障形式,成立專門機構,健全工作機制,落實責任目標,不斷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們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擴大投資、促進消費、改善民生的重點來抓,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20xx年,全市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1萬套,155.4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0.23億元。截止目前,全市共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9萬套、211萬平方米。已入住5416套,38萬平方米,累計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7633戶,實現了城市低保家庭的應保盡保。

經過幾年來的努力,我市基本形成了以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國有工礦棚戶區、城市棚戶區改造為主要內容的保障性住房體系,不僅有效改善了城鎮低收入群體的居住條件,也為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實踐中,也探索了不少有效做法,積累了許多有益經驗,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一是保障房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制定出臺了《西寧市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廉租住房實施細則》、《西寧市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實施意見》、《西寧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西寧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優惠政策》等政策措施,為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多渠道的投融資體系初步建立。在積極爭取中央專項補助和省級配套資金,逐年加大市級配套資金投入,加大銀行融資力度的同時,創新資金運作模式,在棚戶區改造中,捆綁使用廉租住房、棚戶區改造資金;在棚戶區綜合整治中,捆綁使用國家補助資金、節能改造資金、房屋維修資金等,充分發揮了資金綜合使用的疊加效應和規模效益。三是保障模式不斷創新。結合西寧實際,確定了“引導大型國企自主實施棚戶區改造、政府主導實施破產企業棚戶區改造、開發企業在商品房小區中配建、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與環境綜合整治、保障房建設與重大專案拆遷安置相結合”等“五路並舉”的保障房建設模式。初步構建了具有西寧特色的住房保障新模式。

但總體上看,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起步晚,覆蓋面小,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條件差,特別是,工礦棚戶區和城市棚戶區危舊房集中,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居民收入低,開發價值小,改造難度大。同時,隨著城市化程序加快和保障範圍擴大,新增保障需求將進一步凸顯,保障任務更加艱鉅,將面臨存量改善與增量需求的雙重壓力。

二、預測需求,科學編制“”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

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不僅是關乎群眾利益,關乎發展大局的經濟社會問題,更是關乎和諧穩定的政治問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穩預期、控房價、惠民生、促和諧、擴內需的重要舉措,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全國今年要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的硬任務,並在“”期間大規模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萬套,覆蓋面達到20%左右,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在3月23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明確了通過五年的努力,基本解決我省城鄉居民住房困難問題,形成比較完備的住房保障體系,使全省住房條件整體發生根本性變化,創出一條具有青海特色的城鄉住房建設之路的保障總體要求。住房保障工作已經從解決短期低收入家庭住房矛盾的現實問題,提升到了更加長遠穩定的住房保障體系構建的新高度。

我們必須把思想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來。順應轉變,立足市情,在摸清存量、預測增量的基礎上,努力構建既解決現實群眾住房困難問題,又兼顧未來新增需求的住房保障新體系。

一是要貼近需求,科學規劃。走具有西寧特色的住房保障之路,實現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設量的突破與質的提升。要從轉變保障性住房規劃編制的思路與方法入手,將目前“以現狀調查為基礎的規劃”提升擴充套件為“以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增長、城市化發展預測為主導的規劃”。以經濟社會發展、人口增長、東部城市群建設及城市化發展趨勢為主導,儘快啟動西寧市“”保障性住房規劃編制。以滿足兩大需求為目標,構建我市未來保障房建設的兩大體系。即:涵蓋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等以增量為主的公共租賃住房體系,以及工礦棚戶區、城市棚戶區等以存量改善為主的棚戶區改造體系。

二是要把書記在21日市委會上做出的“居住的包容性和平等性”的指示,作為保障房規劃佈局的精髓和最高準則,按照“遠期可控制與近期有保障”的原則,充分規劃好保障房建設用地。結合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遠期,在城市周邊地區留足未來保障房建設用地;近期,在城市中心地區安排保障房專案,與商品房開發、商務商業區建設同步實施。要遵循“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原則,合理規劃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從城市中心區到城市外圍地區,要形成梯度有序的空間佈局、合理搭配的圈層結構。在用地緊缺的城市中心區,應以分散配建為主;在用地相對寬鬆的城市外圍地區,宜建設相對成規模的公租房小區,以便於運營管理。

三、多措並舉,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重點專案順利實施

昨天,省政府與各州(地)、市簽訂了20xx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設目標任務,西寧市年內要建設保障性住房3.34萬套、231.42萬平方米。

針對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驟增、任務繁重的實際,市政府已安排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牽頭,規劃、土地部門配合,分兩個工作組,逐項調研銜接,把任務逐項初步落實到了具體地塊上,分解到了各地區單位,編制了建設方案。該方案已經3月22日市委會議專題研究通過。任務已經下達,目標已經明確,作為全市今年頭號工程,我們只有迅速落實之責,毫無遲疑猶豫之隙。必須早下手,快行動,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紮實有效的工作,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

(一)責任落實到位,迅速完成前期工作

省上對保障房建設進度的總體要求是: 20xx年保障性住房建設專案年底前100%實現入住;20xx年專案年底前基本竣工,50%以上實現入住;20xx年專案9月底前全部開工。各區(縣)、園區,及相關責任單位的目標任務已經分解確定。一是各區(縣)、園區、有關部門要儘快將目標任務分解細化,編制實施方案,落實任務到人。二是由市政府成立房產、發改、土地、規劃、建設等部門抽調專人組成的保障房前期工作組,集中人員、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專門開展計劃下達、規劃選址、紅線劃定、土地儲備等前期工作,並採取會審聯批,一次性研究拍板,分口執行辦理的特殊措施確保行政審批事項迅速辦結。三是承擔保障房建設任務的各地區、各部門、單位也要成立專門工作組,抽調精兵強將,委託實力強的規劃設計單位在近期內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專案的徵地方案、規劃編制、施工圖設計和招投標等前期工作。各專案實施單位要抓住當前施工建設的黃金時機,排除困難,爭分奪秒,加快進度,確保今年的專案最遲在9月底前全部開工建設。

(二)保障土地供應,確保專案落地

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約需1544畝,其中,新增用地約376畝,盤活存量土地1168畝,落實土地是今年大規模保障房建設的重要前提。市國土資源部門要大膽解放思想,除按照省政府要求優先保證用地指標,採取先行供地等特殊措施外,關鍵在於要把保障房徵地作為近期頭等大事,調集全域性力量,迅速開展徵地工作,務必保證新增保障房用地在6月底前全部劃撥到位。市城鄉規劃局近期要組織保障房規劃組,逐項深入現場,在踏勘的基礎上,編制規劃設計條件,核發選址意見書,發揮好龍頭的帶動作用。今年起,規劃部門要把商品房開發中10%的配建要求作為土地招拍掛的前置條件,國土部門要明確列入土地出讓合同之中,嚴格執行。各園區要緊密結合園區產業發展,引導園區大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利用自有土地集中建設以公共租賃住房為主的保障性住房。

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中,近四分之三的任務要通過盤活存量土地來實施,涉及拆遷面積近70萬平方米,拆不掉就開不了,專案能否落地,關鍵要看拆遷。各實施單位,特別是房產集團公司以及各大型企業,對拆遷工作的艱鉅性要有充分的認識。要提前著手入戶調查,抓緊制定切實可行的拆遷安置方案;要通過聽證會、動員會等形式加大拆遷政策的宣傳解釋力度,全力推進拆遷工作。各區黨委、政府要按照房屋徵收管理、國土管理事權劃分的新格局,承擔起各地區土地徵收、房屋徵收的重任,充分調動鄉鎮、街道辦事處力量,形成合力,確保拆遷工作順利推進。

(三)努力創新,構建保障房融資新模式

專案快與慢,資金到位是關鍵。今年我市開工建設3.34萬套、231.42萬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需要建設資金38.86億元,其中國家、省上配套資金5.75億元,市上配套資金0.31億元,缺口資金近32.8億元。為確保今年專案如期開工建設,我們必須在多渠道籌融資的基礎上,繼續創新融資思路,下大力氣多方籌措建設資金。一是要積極爭取國家、省上補助資金,落實好市級配套資金。嚴格執行土地出讓淨收益不低於10%和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規定,並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保證專案順利啟動實施。二是加強專案資金整合。打捆使用棚戶區改造和廉租住房建設資金,實現資金的充分有效利用。將原住戶安置房建設費用納入騰空土地的成本,通過商業開發,實現資金平衡。三是將以前年度單位公房房改售房款用於保障房建設,實現增值保值,用活沉澱資金。四是創新公租房融資模式。按照“政府主導、平臺運作、社會參與、股權多元”的新模式,構建以新的產權制度為核心的公租房體系。以中央、省上專項配套資金、劃撥土地作價入股作為資本金,組建西寧市公租房發展運營公司,以此為平臺,利用國家中長期政策性貸款的同時,廣泛吸收各類企業投資參股,形成公租房股權多元化,使公租房公司與投資參股企業之間形成以資產為紐帶的產權共管關係,實現公租房用途的有效管控。五是落實好稅費減免政策。按照省上“各地要認真貫徹國家和我省支援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所涉及的有關稅收政策。保障性安居工程專案,免收城市基礎設施配套等各種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減免入網、管網增容等行業經營性收費”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各項稅費減免政策,確保讓利於民。

(四)加強監管,提高專案水平

保障性住房直接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從規劃設計、工程質量到配套建設,都要從嚴要求,替群眾著想,讓群眾放心。一是規劃設計要堅持“戶型合理、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原則,注重節能環保,特別是集中新建小區,要突出環境優美,在戶型設計上進一步探索近期能保障、遠期可提升的可能,在小戶型上做出大文章。在節能環保上,嚴格執行國家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特別要發揮地域優勢,強制推廣太陽能熱水利用,降低困難群眾的長期生活成本,實現既要在戶型上經濟實用,還要在功能品質上“低碳宜居”的要求。二是要對文化、教育、醫療、社群管理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規劃、統一安排;同時要確保水電氣暖、電信等配套設施配套齊全,滿足基本入住條件。三是要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式,規範專案前期管理,完善專案審批手續,嚴格落實專案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監理制。選擇技術力量強、社會信譽好的企業參與專案建設。加大住房建設工程監督檢查力度,注重從設計、招標、施工各個環節嚴把質量關,不定時組織開展保障性住房建設專項檢查,重點解決工程質量通病問題,消除隱患,確保建設工程質量安全。

(五)公平分配,提高管理水平

隨著大規模的建設,我們將面臨大規模分配的公平性與大規模物業管理的考驗。把保障房建起來是政府組織力的一役之舉,把保障房分配好是對政府公信力的檢閱,把保障房管得好將是對執政能力的長期考驗。一是要按照政務公開和“陽光工程”的要求,向社會公示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的政策、標準、依據、程式,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嚴格執行准入退出制度。按照“三級稽核”、“兩級公示”程式配售、配租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堅決杜絕違規操作和暗箱操作,確保我市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的公開、公正、透明。二是要把保障性住房物業管理工作當作一項重大課題,組織人員專門研究,制定方案。要充分考慮城鎮保障性住房家庭支付能力較低的困難和實際,依託居民自治組織,建立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管理模式。同時,引導社會專業化的物業服務公司參與物業管理。根據業主的消費需求、意向和支付能力,提供管理維護房屋及配套設施裝置、維護環境衛生等最基本的物業服務,切實解決住得起、管得好的問題。創出一個具有西寧特色的物業管理新模式。三是要充分發揮住房保障管理資訊系統功能,進一步完善各類保障性住房檔案,對住房保障物件家庭住房和經濟狀況及其變化情況進行動態監測,不斷提高保障工作效率和資訊化管理水平。實現保障房配租的動態管理,確保該出者及時出去,該保者應保盡保。

四、落實責任,加強對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

省政府明確提出,將對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設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把工作完成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考核評價內容。對工作力度大、成效好的地區,給予獎補;對沒有完成任務的地區主要領導和相關單位進行問責。因此,各區縣、各部門一定要強化組織領導,迅速行動起來,採取有力措施,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政府責任

市委、市政府將成立西寧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加強對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各區、縣政府,各園區也要相應成立由一把手負總責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小組。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要深入現場調查研究,親自出面具體協調。市政府對區、縣、各園區保障性住房建設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將年度目標任務實施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幹部工作實績綜合考核評價內容。對力量組織不到位、土地資金不落實、工程進度緩慢的地區,以及涉及前期工作中協同配合不主動、扯後腿的相關部門,市保障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同市監察局等有關部門要對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和問責。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建立旬跟蹤、月通報、季考評的跟蹤督查制度,全面督查工程進展、政策落實、資金到位、建設質量等情況。特別是要把旬跟蹤作為督查工作重要的工作方法,把專案推進中需要協調的困難作為重點隨時通報,以便及時化解,形成迅速協調解決的良好工作機制,推進專案順利實施。

(二)部門聯動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目標任務明確,建設任務繁重,時間要求緊迫,各部門必須密切配合,各環節必須及時跟進。市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協調,加強督查,確保工程建設按計劃、按步驟推進。市國土、規劃部門要加快審批工作進度,在土地供應、規劃審批上採取靈活變通方式,開啟綠色通道,縮短審批時間,為工程開工建設創造良好條件。市發展改革部門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約束性指標進行管理,並落實好預算內投資資金。市財政部門要落實好財政補助資金,預算內投資和財政補助資金,儘早下達。金融辦要抓緊研究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具體辦法。監察、審計部門要加強對保障性住房資金使用、工程建設的監督檢查,督導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保證專款專用,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區、縣政府,各園區管委會,以及各大型企業是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工作主體和實施主體,要切實承擔起責任,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決抓好落實。

同志們,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是我們肩負的歷史使命,也是對全市市民的莊嚴承諾,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意義大、責任大、難度大、決心更要大”的要求,按照市上的工作部署,狠下決心,快速行動,把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完成好。

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篇2

同志們:

保障性住房是重大的民生問題。今天,省政府專門召開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我們進一步提高認識,推動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會兒,趙省長還要作重要講話,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堅決貫徹,狠抓落實。下面,我就財政部門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做以下發言。

一、統一思想,深刻認識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大意義

“居者有其屋”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共同理想。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各級各部門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支援重點,在加大廉租房、棚戶區改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實效。但是,整體上看,保障性住房建設與老百姓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為了解決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業職工以及外來務工人員等住房困難問題,省委、省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進一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步伐。趙省長在7月2日召開的市長座談會上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後下功夫解決的重要問題,落實嚴格的責任制。對此,各級財政部門要統一思想,充分認識保障性住房是群眾的基本需求,事關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事關城鄉統籌發展,事關民生改善,事關社會和諧進步。我們要站在講政治、講大局,對人民群眾講感情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把思想、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來,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全力以赴做好保障性住房財政性資金的落實、管理和監督工作,確保把這件暖人心、惠民生,保增長、促發展的大事抓緊、抓實、抓好。

二、千方百計籌措資金,確保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足額落實

根據省政府確定的《20xx-20xx年陝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近三年全省要建設廉租房15.74萬套,公共租賃房15.47萬套,棚戶區改造10.16萬套。要完成這麼大的任務,不僅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更需要財政投入大量資金。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確保保障性住房建設財政性資金的需要。

一是繼續爭取中央資金。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中央財政是重要的資金來源。我們將積極與省級相關部門一起,加強專案資金對接,千方百計、不遺餘力,最大限度地爭取國家在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棚戶區改造等方面的資金和政策支援,減輕省市縣財政壓力。

二是加大省級財政投入。省財政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等支出壓力很大的情況下,通過有保有壓,優化支出結構,不斷加大了對保障性住房的投入。今年,省政府決定,將廉租住房省級補助資金由每平方米200元提高到400元,省級財政承擔的保障性資金翻了一番。雖然省財政壓力很大,但只要是省政府決定的事項,我們都將不折不扣地落實。要將預算內與預算外、存量與增量資金進行有效整合,通過超收安排、調劑基金預算、地方政府債券資金、調整支出結構等措施,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省級財政投入不留缺口。

三是落實市縣資金。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市縣政府是建設的責任主體,市縣資金能否足額落實,關係到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成敗。市縣財政部門要將保障性住房建設支出列入本級預算,切實加大預算安排規模。要落實好現有的籌資政策,確保將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計提貸款風險準備金和管理費用後的餘額,全部用於廉租住房保障,按規定將土地出讓淨收益不低於10%的比例,用於廉租住房保障。上述兩項資金不足的,可以適當提高土地出讓淨收益用於廉租住房保障的比例。同時,要進一步開闊思路,拓寬投融資渠道,通過資產置換、盤活土地、增加公有住房出售收入,已購公有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上市交易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等多種形式,籌措保障性住房資金。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協作,搞好專案銜接,引導企業、社會資金及信貸資金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切實保障市縣配套資金足額落實。

四是認真落實稅費減免政策。為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中省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各級各部門要認真落實。對廉租住房和棚戶區改造,免徵城鎮土地使用稅、營業稅、房產稅、契稅;對與保障性住房相關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以及土地出讓收入予以免收。不能因為稅費減免政策不落實,影響保障性住房建設進度。

三、管好用好資金,確保保障性住房建設順利推進

為了支援保障性住房建設,各級財政在支出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千方百計擠出資金,加大了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投入力度。這些資金來之不易,我們必須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管好、用好這部分資金。

一是建立特設專戶制度。為了確保資金不被截留和挪用,保證市縣財政資金足額到位,從今年開始,我們將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特設專戶制度,中省市縣財政資金都要打入這個專戶,實行封閉管理,分賬核算,專款專用。同時,要建立財政、銀行、主管部門的資金使用資訊反饋機制,通過銀行的資訊系統,來跟蹤、監控、反饋資金進出專戶實況,確保資金高效執行。

二是加快資金撥付進度。各級財政部門既要堅持資金按計劃、按預算、按程式、按進度的撥款原則,又要考慮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特殊性和緊迫性,在專案開工和各方資金到位後,可採取提前預撥、提高首付比例,簡化撥付審批程式等措施,加快撥付進度,全力支援保障性住房專案建設。

三是加強績效考評。各級財政部門要會同主管部門和專案實施單位,對保障性住房的專案進度、質量、資金管理效率、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績效考評。績效考評的結果作為財政預算安排的重要依據,與下一年度省級補助資金安排相掛鉤。資金使用效益好的,繼續支援或加大支援。資金使用效益差的,要責令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減少支援或不予支援。

四是加強監督檢查。各級財政部門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對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的預算編制、執行以及資金使用情況等財務活動進行全程監督。要建立保障性住房資金管理的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規定,截留、擠佔、挪用保障性住房資金的,要嚴格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並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行政責任。

謝謝大家!

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篇3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和動員全市各級各部門進一步提高認識,搶抓機遇,強化責任, 完善措施,加快推進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剛才,志巨集同志就保障性住房建設有關情況作了說明,市發改、財政、國土部門負責同志作了發言,會上還與各縣區和有關部門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大家要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保障性住房建設事關民生和發展大局

住房是群眾的基本需求,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去年以來國務院連續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副先後四次召開保障性住房工作會議,研究解決不同收入階層住房困難;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強化政府責任,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今年8月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從思想認識、目標任務、工作重點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些都充分表明,中、省對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高度重視,機遇非常難得。就我市而言,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的大事來抓,作為民生八大工程的重要內容,工作力度不斷加大,保障能力逐步提高。近年來全市累計開工建設廉租房1.2萬套近60萬平方米、公租房1000套5萬平方米,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8萬戶,已使城鄉3 萬多戶低收入家庭改善了住房條件,廉租房建設連續三年受到省上表彰。

在充分肯定成效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工作還有差距,進展也不夠平衡,少數縣區重視不夠,推動力度不大,沒有按照應保盡保和住有所居的要求謀劃專案、上報專案、落實專案;有的工程實施比較緩慢,土地供應緊張、配套資金不能及時落實到位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成為影響專案建設的最大制約。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儘快加以解決。

保障性住房是事關民生改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的大事,是各級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責。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深刻的認識。

首先,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重大機遇來對待。為應對金融危機,20xx年中央就把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列為擴大內需促進增長十項措施的首位。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進一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緩解群眾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難。今後3至5年國家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投入將進一步加大,再加上稅費、用地等方面的政策支援,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建設機遇。

其次,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住有所居”是黨的xx大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市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26平方米,低於全省28平方米,全市還有1萬餘戶城市棚戶區、危舊房以及8萬戶農村危房需要改造。住有所居、安居樂業,是人民群眾最迫切、最關心、最現實的需要。如果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群眾的住房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就會擴大貧富差距,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和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對此,各級政府義不容辭、責無旁貸,必須把保障性住房作為維護群眾利益的重要工作,作為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切實把這一重大民生工程抓緊抓好。

第三、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加快城鎮化程序的有效途徑。我市城鎮化相對滯後,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期間,將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和移民安置、受災群眾建房、鄉鎮機構改革等結合起來,推動35萬農民進城落戶,使我市城鎮化水平提高到46%以上。要讓農民願意進城落戶,真正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關鍵要使這部分人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和比較可靠的社會保障,其中最基本的是能夠住有所居。有條件的農民可以購買商品房,但還有相當一部分要靠保障性住房解決。

第四,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保障性住房的目的在於改善民生,但也是一個十分巨大的市場空間。按照規劃,今年到20xx年3年間,我市要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5萬多套,完成各類改造近4萬戶,必將有效帶動社會資金增加對住宅建設的投入,拉動建材、裝置、五金以及裝飾裝修、家電傢俱、通訊物業等服務產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讓中低收入家庭靠政府幫助,中高收入居民靠市場供應來解決住房,可以優化住房結構,緩解市場需求,從而達到既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滿足群眾住房需求,又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穩步發展的目的。

總之,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是改善民生之要、拉動經濟增長之需、政府應盡之責。各縣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緊緊抓住當前中、省加大住房保障投入的機遇,把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切實抓好這件暖民心、惠民生、促發展的大事,確保順利完成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

二、著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步伐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的任務非常繁重,各縣區、各部門要按照省、市的要求,把保障性住房建設與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結合起來,進一步強化責任,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我市保障性住房體系建設。

一要明確任務,統籌規劃。我市從今年到20xx年要通過各種方式籌資建設廉租住房1.52萬套,新增租賃住房補貼4700戶;新建經濟適用房1.18萬套、公共租賃住房3000套、限價商品房2.75萬套,實施棚戶區改造1.36萬戶、林業棚戶區(危舊房)改造1300戶、農村危房改造2.4萬戶。各縣區要根據目標任務,迅速組織開展城鎮居民住房、收入基本狀況的摸底調查,統籌規劃,重點編制好20xx到20xx年以及“”期間的保障性住房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工作措施,將目標任務分解到季度、半年、年度,落實到具體專案和責任單位。

二要創新思路,突破難點。土地和資金是當前保障性住房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也是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關鍵。首先要落實好各項支援政策。在土地供應方面,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公共租賃房用地實行行政劃撥,保障性住房用地要佔到房地產用地指標的30%左右,未能按時落實保障性住房用地的,暫停房地產開發專案用地審批。在建設資金上,住房公積金增值淨收益、土地出讓淨收益的10%要全部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各縣區要按照政策要求,加大土地儲備力度,盤活存量土地,多渠道拓寬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來源;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積極籌集落實配套資金。其次,要統籌社會力量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要在發揮政府主體作用的同時,注意運用市場機制促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重,土地、資金需求也比較大,各縣區、各部門要創新思路,積極探索,不斷尋求和拓展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要分類推進,規範管理。要加快廉租住房建設,從20xx年起,在國家對新建廉租住房每平米補助500元的基礎上,省財政按每平米400元予以配套,各縣區要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大投入,採取新建、收購、改建及鼓勵社會捐贈等方式,加快廉租住房建設進度,著力解決好城鎮低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住房;要加大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規模,通過新建、改建、收購、在市場上長期租賃住房等方式多渠道籌集公共租賃住房房源。市住房公積金中心要積極爭取將我市列入試點,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援公共租賃住房建設;要嚴格按照政策規定,規範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要支援限價商品房建設。限價商品房主要解決城鎮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土地供應實行在限房價、限套型的前提下面向市場招拍掛,確定開發建設單位。各縣區要按照統一管理、分級負責的要求,從一開始就完善制度,規範運作,有序推進。要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工作程式和管理制度,加強規劃設計、專案招標、建設施工、工程監理、竣工驗收的監管,確保工程質量;要實施陽光操作,健全申請、稽核、公示制度,做到公正公平、公開透明,把保障性住房建成民心工程、優質工程、廉政工程。

三、以對群眾的深厚感情做好工作

保障性住房建設涉及群眾的切實利益,既是一件大事、好事,也是一件難事,實際工作中有很多困難,但是群眾的期望很高,群眾要求改善住房條件的願望十分強烈,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懷著對群眾的深厚感情,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快推進這項工作。

一要落實責任。各縣區、各部門要把這項工作納入重要議程,作為一把手工程,認真研究部署,層層落實責任,每個專案都要明確包抓領導、具體單位、時限要求、獎懲措施。各縣區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成為實體性的辦公室,作為常設的工作機構,抽調得力人員集中辦公,切實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具體矛盾和問題。

二要形成合力。保障性住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縣區和職能部門要加強保障性住房相關政策的研究,制定完善配套措施,不斷豐富我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體系。各級各部門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發改、財政部門要積極爭取中、省投資補助;規劃、住建部門要搞好規劃、制定方案、組織實施、監督檢查;國土部門要按照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應方式,抓緊落實用地指標和地塊;人民銀行、銀行監管部門要做好金融信貸政策支援工作,人社、公安、民政、環保、扶貧、稅務等部門,也要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形成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強大合力。

三要強化監督。市、縣兩級保障性住房建設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要發揮協調組織職能,加強工作指導,及時解決問題,促進任務落實。要加強督促檢查、跟蹤督辦,定期通報工作進展。監察、審計部門要加強對工程建設、政策執行、資金執行的監督,堅決防止違法違規行為。要加大輿論宣傳力度,採取多種形式宣傳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要意義和政策措施,宣傳各級黨委、政府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總的來說,過去工作做的不錯,但任務還十分艱鉅,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各縣區、各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搶抓機遇,迅速行動,以幹克難,勇於創新,加快推進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努力實現黨的xx大提出的“住有所居”的目標。

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篇4

1993年我省曾召開一次高教工作會議,時隔將近20xx年,浙江高等教育已發生深刻的歷史性變化。在新的巨集觀背景和發展階段再次召開高等教育工作會議,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省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成績,清醒認識問題,切實把高等教育工作重心轉移到提高質量上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高等教育持續快速發展。尤其是1999年,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針對我省高校數量偏少、規模較小、資源不足的實際,作出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的重大決策。通過建設高教園區和新校區、改革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加快發展民辦和職業高等教育等舉措,切實解決了我省高等教育數量的瓶頸制約,扭轉了廣大考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求學困境。經過多年的努力,浙江高等教育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階段的跨越式發展。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1998年的8.96%提高到20xx年的36%,由低於全國平均0.84個百分點轉變為高於全國平均14個百分點。目前,全省已有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77所,在校大學生72萬人,分別是1998年的2.4倍和6.4倍,逐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舉辦高等教育的格局。在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高等教育的質量和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著眼於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穩步增強。一大批省屬高校和地方高校蓬勃興起,重點學科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十五”以來,全省高校為各行各業輸送了56?3萬畢業生,獲授權發明專利1308項,並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33項,為浙江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和科技支撐。可以說,沒有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良好局面。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伴隨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張,我省高等教育的內涵建設還跟不上,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亟需提高。如果說在毛入學率低於15%的精英教育階段,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供不應求,高校擴招因而成為緩解當時瓶頸制約的首要選擇。那麼當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之後,人民群眾對大學質量的要求將日益強烈。有專家分析,我國到“”時期高等教育將轉變為買方市場,出現需求主導的局面,所以大學之間的競爭將主要集中在質量和水平上。不容迴避,我省不少高校定位模糊,辦學特色不夠鮮明;師資力量比較薄弱,部分教師教學精力投入不足;人才培養模式單一,教學內容和方法偏舊;內部管理不健全,個別學校甚至違規辦學。總體而言,我省高等教育的質量滯後於辦學規模的增長速度。因此,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必須切實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提高質量上。惟有如此,浙江高等教育才能順應時勢,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更大的跨越。

首先,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實現浙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當今世界,國與國、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最根本的是人才與科技的競爭。高校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人才的主要機構,還是觀念、文化、制度和科技的創新中心,是整個社會創新的最重要源頭之一。因此,高等教育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綜合競爭力。縱觀世界發展的歷史,大學的興衰和大國的興衰息息相關,哪裡有世界一流大學的興起,哪裡就有民族的興旺。對一個地區發展來說也是如此。沒有高度發達的高等教育,就不可能有這個地區的現代化。浙江要在未來發展中繼續走在前列,高校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不僅需要足夠數量的高等教育規模,更需要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質量,建成一批國內一流、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高等學校,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大批高素質人才和高水平創新成果,更好地引領和支撐浙江的現代化建設事業。

其次,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點,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關鍵在於人的素質。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後,每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面廣量大。這部分畢業生自身的素質,以及邁出校門後對其他社會成員素質的影響,事關社會的文明程度。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須更加註重內涵提高,更加註重素質教育和人格培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才”,首先要把學生培育“成人”。要把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統一起來,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於一體,從而造就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相統一的高素質現代人,以適應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

第三,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的工作重點,是辦好讓人民群眾滿意教育的迫切需要。教育要讓人民群眾滿意,必然是教育質量有保證的教育。以往群眾關注的焦點是上大學難,現在更關注的是上好大學。一句話,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質量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事實上,這些年高校收費標準也有很大的提高,而與此同時,不少學生畢業後卻難就業,學生、家長對此不滿意。高等教育的質量如何,一所學校是不是好學校,評價標準很多,但關鍵還是要看它培養的學生是否得到社會的認可。應該看到,不少大學畢業生就業比較困難,雖有擇業觀念的因素,但根子主要在知識儲備尤其是實踐能力達不到用人單位的需要。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我們高等教育質量還是薄弱環節。

因此,必須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辦學水平,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努力做到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讓人民群眾滿意。

總之,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把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提高質量上,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反映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願。我們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銳意進取、乘勢而上,通過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努力實現我省高等教育的新跨越。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提高教育質量,努力在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浙江高等教育加快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我省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提高教育質量,轉變辦學理念,突出工作重點,深化教育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內部管理,推動高等教育由外延擴張為主向內涵提高為主轉變,努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高等教育的基本職能是培養人才、創新知識和服務社會。這三項職能是緊密聯絡、相互促進的。把高等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其實質就是著力提升高校開展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的能力與水平。我們要著眼於推動高校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著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造精神,切實提升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水平,更好地成為我省培養高素質、多層次人才的“搖籃”;要著眼於推動高校提高科研能力,圍繞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目標,選準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努力支撐發展、引領未來,更好地成為我省推進知識創新的“前沿”;要著眼於推動高校提高服務社會的水平,以合作共贏為原則,從當前我省發展的緊迫需求出發,充分發揮技術、人才、資訊方面的優勢,更好地成為我省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文化傳播的“橋樑”。總之,要通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使學生成人成才,促使教師立身立業,真正做到高等教育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惠及人民,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滿意度。

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適應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轉移,立足浙江實際,要努力在以下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努力在強化特色優勢上求突破。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是從整體上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要求。要統籌規劃全省高校設定,積極支援浙江大學和中國美術學院向世界一流大學目標邁進,推動浙江工業大學等若干省屬高校躋身全國同類高校前列,最終形成一批國內一流、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高校群。另一方面,合理確定全省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的規模與比例,健全多層次的辦學結構,支援若干所高等職業學校進入全國示範性高職院校行列,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這裡需要指出,高校應該分層次、分型別,確定的目標必須因地制宜。國內外成功辦學的經驗表明,高校辦得好不好,不在於規模大小、層次高低,每一個層次都可以有非常好的學校,關鍵看是否在合理定位的基礎上辦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優勢。如何強化自身的特色優勢呢?一個重要載體,是抓重點學科建設。因為學科是高校的基本組成元素,是高校辦出特色的基礎。浙江大學經過百年的積澱,才形成今天這樣的國內綜合性優勢,這是省內其他高校難以比肩的。對於省屬高校和地方院校,應當分清主次,首先瞄準若干個重點學科,集中資源數年磨一劍,力爭培育出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的優勢學科,從而帶動學校發展層次和品牌的提升。為此,要切實抓好省級重點學科尤其是“重中之重”學科建設。20xx年以來,省財政每年投入1億元,用於支援20個省屬高校“重中之重”學科的建設。這項工作要繼續堅持,並加強績效考評,嚴格過程管理,不搞終身制。當然,“重中之重”學科也不限於20個,對條件成熟的,可以適當擴容,而且不囿於省屬高校的範圍;對市屬高校中部分具備相當水平的學科,在日常經費渠道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省財政可給予相應的扶持。經過努力,爭取到“”期末全省有40個左右的學科達到國家重點學科水平。同時,各高校還要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學科佈局,尤其是結合我省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加強緊缺型人才培養的專業設定。一句話,每所高校無論是綜合性的,還是多科性或單科性的,都應該注重科學定位,在辦出特色上下大功夫。

(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上求突破。對於任何一所高等學校,培養人才是首要任務,這也是衡量辦學質量的第一標準。但不容迴避,目前相當一部分高校由於缺乏現代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忽略了對學生素質的全面培養和特點的充分挖掘,大學畢業生動手能力不強、創新能力弱是一個通病。因此,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當務之急。一是優化教學內容。這是強化高等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重要方面。不少大學畢業生反映,“課堂學的”與“工作用的”是兩碼事,這暴露了我們在課程設定上存在的問題。適應發展的現實需要,本科院校要按照“加強基礎教學、拓寬專業口徑、注重素質教育、促進個性發展”的要求,高職(高專)院校要按照“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能力優先”的要求,不斷充實新知識、新理論和新技術教學,著力完善課程體系。二是改革教學方法。大學教學絕不能“填鴨式”,要積極鼓勵教師突出啟發性、靈活性、探究性和創造性,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注重師生互動,並充分運用資訊科技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三是創新教學制度。積極推行以學分制為基礎的“彈性學習”制度,允許跨專業選課,完善大學生學科性科技競爭制度,鼓勵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同時,建立教學質量巡視制度,推行教考分離,逐步健全高職(高專)教學工作分類評估體系,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巨集觀監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當前必須切實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應將更多資金投入實踐教學,寧可少蓋房子,也要把實驗、實踐教學條件搞上去。要促使大學生更深入地走向社會,到工廠、到農村、到社會各個領域參加實踐活動。為此,要積極推進大學生實訓基地建設。“”期間,要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專業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目標,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重點建設好一批省級示範性實訓基地。社會各界特別是企事業單位要為大學生實習提供條件,通過產學合作,形成一批規模較大、行業認可度高、接納能力強的校外實習基地。同時,切實加強高校德育工作,培養大學生牢固樹立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教育的全過程,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環節。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在提升教研水平上求突破。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師。縱觀世界一流大學,其之所以一流並非因為擁有了一流的校園,而是擁有一流的人才。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先生曾提出:“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事實上,國外名校一般都保留並繼續使用著古老陳舊的建築。而我們的現實是,校園都建得很漂亮,有的校園完全稱得上世界一流水平,但內涵建設卻不盡如人意,尤其是教師整體的教學、科研水平難以滿足高質量辦學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我省高等教育實現新跨越的重要基石。要堅持引進與培養並舉。一方面,加快實施“錢江高階人才引進計劃”,面向海內外,引進和選聘更多的高素質教師尤其是學科帶頭人;另一方面,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採取多種有效形式,培養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和優秀青年教師。積極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強化激勵機制,引導廣大教師致力於提高教學與科研水平,在公平競爭中施展才華、脫穎而出,形成一批結構合理、水平較高的優秀教師團隊。

毫無疑問,師資質量的高低,集中體現在教學、科研的綜合能力上。應該說,教學、科研是相輔相成的。我們有大批教師既是教學能手,又是科研行家,而且在教學、

科研上都取得了突出業績。但也要看到,由於利益導向等因素,部分教師乃至高校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教學的中心地位有所弱化;有的名教授雖然精於教學,但無暇授課,帶的研究生過多,卻沒有時間指導。必須強調,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教書育人,廣大教師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去。要建立教師教學業績考核制度,倡導名師教授給本科生上基礎課。要完善教師職稱評定製度,把教師教學業績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重要條件。同時,進一步推動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高等學校要主動參與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支援教師圍繞產業升級,加強基礎性研究和高新技術創新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並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課堂教學,既提高科研水平,又提高教學水平。高校的科研機構和實驗平臺要向學生開放,並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專案,充分發揮科研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

(四)完善高校內部管理,努力在規範高效運作上求突破。現代大學必須有現代管理。高校辦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客觀地說,目前我省高校的管理與高水平大學的管理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推進高校依法治校、嚴格管理,是我省高等教育實現新跨越的必然選擇。首先,進一步完善高校治理結構。公辦高校要堅持並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健全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教、民主參與的機制,充分發揮職工代表大會、學術委員會的作用,注重發揮專家、學者等專業人員在學校決策和管理中的作用。尤其需要指出,高校必須淡化“官本位”色彩,要努力改變管理過於行政化的傾向。民辦高校要落實董事會(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其次,加強高校財務管理。要嚴格執行財務規章制度,強化風險防範意識。在這幾年的快速發展中,不少高校舉債搞建設,有的包袱還相當重。為此,省政府已安排43億元的省屬高校信貸專案補助,補助經費由省財政通過國庫調劑到位。此外,對省級部門和行業主辦的高職(高專)院校,省財政也將給予一定的還債資金支援。但需要明確的是,有關高校是負債主體,必須切實承擔起償債責任,細緻落實好償債方案,確保償債資金及時足額到位。第三,堅決規範辦學行為。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在招生、管理、教學等方面不夠規範,個別學校甚至引發事端,對此務必高度重視,切實加以整改。要確保高校規範高效運作,必須建章立制,把處理黨委與行政、教學與科研、行政與學術、人事與薪酬等重大關係的原則規定下來,還要把學校資產、財務管理的原則規定下來,真正使高校內部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完善高校內部管理,還必須致力於校風建設。好的校風是一種品質和境界,往往能使一所大學獨樹一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校園文化。比如浙江大學的求是精神,就是經過上百年的錘鍊,而這恰恰是一流大學的精髓所在。每一所大學都要十分注重校風建設。要提倡腳踏實地,力戒好高騖遠;提倡求真務實,力戒心浮氣躁;提倡勤儉辦學,力戒鋪張浪費。通過堅持不懈地培植校風,逐步增強高校自身的“軟實力”。

三、加強組織領導,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開創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新局面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是政府和學校的共同任務,也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必須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促進我省高等教育在新的發展階段實現新跨越。

一是切實加強統籌協調。在現有的體制下,政府對高等教育發展仍起著主導作用。各級高校所在地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性,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議程。目前政府對高校管理,既存在管得過多、過死的問題,又存在管理缺位、不到位的問題。對如何理順政府與高校的關係,用什麼方式管,管哪些內容,管到什麼程度,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對高等教育發展,政府應當遵循其內在規律進行巨集觀指導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其辦學方向、佈局結構、辦學秩序、經費保障等重大問題。當前,要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全面分析人口增長和生源結構、就業結構,科學設定和調整全省高校佈局,統籌規劃和建設支撐浙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高科技創新基地和先進文化傳播基地。要積極引導高校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科研、教學平臺的開放共享,鼓勵和擴大教師互聘、設施互用,切實提高優質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快職能轉變,增強為高校服務的意識,努力在管理中體現服務,在服務中實施管理。

二是切實加強政策扶持。促進高等教育發展是公共財政支出的重要領域。隨著經濟發展和政府財力的增強,政府要不斷增加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依法確保預算內高等教育經常性事業經費撥款逐步增長。此次省政府決定,“”期間將組織實施“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辦學質量和水平行動計劃”,涉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改善、加強內部管理、增強創新能力、促進畢業生就業等六大類、20個專案。據測算,各級財政將投入27?7億元,其中省財政安排14?4億元。對這些財政資金,必須著力提高使用績效。要堅持和完善“三級辦學,兩級管理,以省為主”的管理體制,充分調動政府、社會、學校的辦學積極性,繼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舉辦高等教育。同時,有關部門要按照高等教育提高質量的要求,研究和完善學校專業設定、資源配置、人才引進、利益分配、成果評鑑、質量評估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動我省高等教育健康發展。

三是切實加強班子建設。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主體是高等學校,而高校的班子成員特別是黨委書記、校長是領軍人物。高等學校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對管理者的要求很高,所以高校領導班子建設尤為重要。作為一個現代大學的管理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先進的辦學理念,要有銳意創新的精神和腳踏實地的作風,要有善於溝通的藝術和知人善任的眼光。更需指出,管理高校與從事某個專業領域的教學和科研有著不同的要求。因此,高校主要領導必須把主要精力用在管理上,沒有全身心的投入是很難辦好學校的。我們許多高校領導都是在某個專業領域取得過突出業績的專家,現在既然走上領導崗位,就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管理工作中去,為我省實現高等教育新跨越作出新的成績。

最後,我再強調一下維護高校穩定問題。在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中,我省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多數都已經成為萬人大學,不少高校還是多校區辦學,可以說高校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最為複雜的組織系統之一。高校穩定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做好高校所有工作的基本前提。特別是今年將召開黨的第xx大,省裡也要召開第十二次黨代會,確保高校穩定的責任更大、任務更重。高校的書記、校長守土有責,要把維護穩定作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排查和消除不穩定因素,及時掌握動態,完善應急機制,確保校園和諧平安。

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篇5

同志們:

這次全縣人口計生工作會議,是經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剛才,縣委、縣政府對20xx年度人口計生工作先進鄉鎮和綜合治理先進單位進行了表彰;龍海同志全面總結了去年,對今年的人口計生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同時,向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表示祝賀!下面,就做好全縣人口計生工作,我講四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人口和計生工作年年開會講,大家年年聽。在平時抓工作的過程中,我們通過收聽新聞媒體的宣傳報道有一個感受,人口比例問題已成為計生工作最關鍵的問題。一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會導致男女比例嚴重失衡;二是今後十年,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最明顯的特徵是“人口紅利”減少,老年人撫養比上升,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壓力加劇。同時,河北省老年人撫養比又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目標,就是要加快經濟發展,提前應對“人口紅利”衰減問題。所以,大家在抓經濟、抓發展的過程中,決不能忽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在人口計生工作上,要進一步強化三個方面的認識:

第一,抓好人口計生工作是堅持基本國策的必然要求。經過多年努力,人口計生工作實現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過渡轉變。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幹部群眾對現行生育政策產生模糊認識,甚至社會上流傳“放開二胎”的錯誤言論,給人口計生工作造成負面影響。計劃生育是黨和國家始終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去年發表“4?26”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現行生育政策,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這說明,人口計生政策作為基本國策必須毫不動搖地抓好貫徹落實。同時,要充分認識到,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是政府巨集觀調控的重要內容,是我們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在人口問題上的任何失誤,都將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第二,抓好人口計生工作是實現振興崛起的現實需要。人口問題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據專家統計,人口增長率每下降1個千分點,人均GDP可提高0.36至0.59個百分點,控制人口數量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明顯。武邑33萬人,年均增長1500人左右,如果解決不好人口問題,會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沉重包袱。實現武邑振興崛起,必須把人口計生工作作為事關全域性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牢牢地抓在手上,確保經濟發展“高速度”、人口出生“低水平”。

第三,抓好人口計生工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按照人口統計學規律,出生人口性別比應保持在103-107之間。如果不從現在著手,科學地研究和解決好出生人口性別比問題,20xx年後這代人男多女少,男孩子找物件就會向下一年齡段延伸,必將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甚至形成政府難以調控的政治問題,從而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人口計生工作不是簡單的人口出生問題,是政治層面的問題,是經濟社會發展層面的問題,要站在對歷史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認真抓好人口計生工作。

二、統籌推進,抓牢重點。人口計生工作千頭萬緒,歸納起來,要全力抓好兩大重點:

第一,毫不鬆懈地穩定低生育水平。穩定低生育水平是人口計生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關鍵環節。目前,全縣的低生育水平,主要靠行政手段來實現,群眾的生育願望與生育政策之間的矛盾還沒有根本消除。受20世紀80年代末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影響,當前全國進入第四次生育高峰(第一次建國初;第二次1962年後;第三次1987年後)。武邑的人口基數大,保持低生育水平面臨巨大壓力。同時,今年是豬年,中國人對龍有著特殊的感情和喜好,全國不少地方出現搶生“龍寶寶”的現象。如果計生工作跟不上,就會造成人口出生率的猛增暴漲。剛才,龍海同志圍繞穩定低生育水平講了很好的意見。在這裡,我特別強調一點,各鄉鎮要在加強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結合國家的惠農政策,把該做的服務性、基礎性的工作做到位。要把上站普查作為控制外生的第一道關口,嚴格把關。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各鄉鎮的春季普查率不是很好。各鄉鎮區要對這項工作引起高度重視,該配備的人員、裝置要配備齊全,切實提高普查的服務質量和技術水平,全面提高上站普查率,爭取控制外生的主動權。計生局要定期搞好業務培訓,切實抓好免費孕前檢查試點縣的啟動工作。

第二,綜合治理性別比偏高問題。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是當前表現較為突出的人口問題,也是將來很難破解的社會問題。據專家分析,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到20xx年全國20歲至45歲的男性比女性多出3000萬人左右,也就是說,每1000人中多出21人左右,這將成為危及國家、社會的重大隱患。從武邑看,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問題已經顯現。這並不是說相關部門沒有做好工作,關鍵在打擊“兩非”問題上,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工作機制。今後,範縣長牽頭,計生、衛生、藥監、公安、工商等相關部門積極配合,每季度開展一次打擊“兩非”的專項行動,形成日常監管和集中整治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三、強化措施,把握關鍵。抓好人口計生工作既要著眼當前,加強行政推動;又要著眼長遠,建立長效機制,實現人口計生工作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工作中,要按照“振興崛起抓重點、未雨綢繆抓關鍵”的工作要求,切實抓好四個關鍵環節:

第一,加強宣傳轉觀念。轉變群眾的生育觀念是推動人口計生工作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策。目前,“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等落後思想,仍是農村計劃外生育的主要原因。各級各部門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把群眾的生育觀念轉變到“少生快富、優生優育”上來,把主要精力引導到“幹事創業、增收致富”上來,在全社會營造“比發展、比創業、比致富、比文明、比先進”的濃厚氛圍,實現人口計生工作的良性發展,同比提升黨委政府在群眾層面的執政能力。

第二,落實政策樹導向。目前,國家堅持制度化與人性化相結合的原則,縱深推進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機制,由過去的“處罰多生”變為現在的“獎勵少生”。這是國家的政策導向,也是各級開展人口計生工作的用力方向。如果我們的工作與上級不合拍,只靠簡單的行政手段和經濟處罰強制推行計生政策,勢必造成工作被動,甚至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從另一個角度講,落實計生惠民政策是各級各部門的職責所在。在這項工作上,要克服本位主義,配合計生部門落實獨生子女父母10元獎勵費、獨生子女父母退休時3000元一次性獎勵等獎勵扶助政策,讓計生家庭經濟上得實惠、生活上有保障,充分調動群眾自覺實行計劃生育的積極性。

第三,依法徵收促規範。繳納社會撫養費是超生家庭對社會的經濟補償,是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要依法徵收,足額徵收,否則會造成違法生育的滋生蔓延。在這方面,要做到依法依規、嚴格程式、統一標準、足額徵收。工作中,要克服簡單粗暴的徵收方式,堅持“情、理、法”原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必要的時候申請法院執行。同時,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堅持一個標準,不開口子,不批條子,一視同仁。另外,各鄉鎮區要主動與縣計生局搞好配合,推進落實社會撫養費“四在縣”管理體制改革,在徵收、管理和使用上,確保不出任何問題。

第四,抓樹典型強服務。開展好人口計生工作,摸清底數是前提。範縣長要協調相關部門核准人口基數,確保與實際相符。同時,落實計生政策,控制人口增長。一要抓典型。把超生戶作為重點、作為典型,真抓真管,不管就等於放縱,不管就等於認可,但不能採取強硬措施或者過激行為,可以按照程式起訴到法院執行。如果我們起訴了,法院不執行是法院不作為,我們沒有發現、沒有起訴就是我們沒有作為、失職瀆職。只要摸清了底數,發現超生的按照程式辦,做好計生工作就沒有那麼難。這次會議後,各鄉鎮區要組織召開計生工作會議,要求各行政村從現在開始,發現超生一律按照程式辦,在工作局面上開啟新開端。二要樹典型。對於落實計劃生育政策的獨生子女家庭,也要作為典型,通過利用扶貧資金進行傾斜照顧,解決生活中的實際難題。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好壞都一樣。只要做到獎懲分明,計生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三要抓統籌。各項工作不是孤立的,是相輔相成的,要統籌推進、整體推進。會後,各鄉鎮區要對本轄區進行一次調查摸底,發現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要通過抓計生工作或者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發現一些問題,排查出一些矛盾,統籌抓好維穩工作。各鄉鎮區要探討如何施政,只要是提綱挈領的抓好一項工作,抓到底,抓好了,就能觸類旁通、以點帶面、以線代面,推動全鎮域整體工作開展。

第五,一票否決嚴責任。“一票否決”是推動人口計生工作順利開展的制度保障。但由於種種原因,這項制度落實的還不夠徹底,個別單位仍存在本位主義思想,影響了計生工作的順利開展。今後,縣計生局在年終考核上要嚴格把關,對未完成人口計生目標任務的單位,如實上報,堅決落實“一票否決”。

四、齊抓共管,創新局面。人口計生工作覆蓋面廣,任務艱鉅。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沉心靜氣,常抓不懈,進一步強化主動意識、合作意識和責任意識,上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推動全縣人口計生工作科學健康發展。

一要黨政一起抓。各鄉鎮黨委書記是人口計生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鄉鎮長是具體責任人,要做到“屬地管理”,黨政同抓,工作同力,目標同向,把人口計生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嚴格執行人口計生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人口計生工作始終保持一緊再緊、一嚴再嚴的高壓態勢。

二要部門聯合抓。縣計生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切實履行好指導、檢查和督促的工作職能。同時,相關單位要主動參與,齊抓共管,形成推動人口計生工作的強大合力。特別是在聯合執法和資料上報方面,要加強溝通協調,避免出現“工作斷鏈”和“口徑不一”等問題。

三要上下共同抓。龍海同志要加強督導,定期排程,及時掌握工作動態,科學推動工作開展。縣人口計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進一步完善考核辦法,根據各鄉鎮計生工作完成情況進行量化排隊,每季度形成一次通報,上報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對排在倒三名的單位由主管縣長談話,拒不改正的,由縣長、書記約談。各相關單位要嚴格落實一把手負責制,一把手親自安排部署,親自督促落實。

總之,做好全縣人口計生工作關鍵在領導、重點在基層、工作在平時。各級各部門要按照省、市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抓牢重點,把握關鍵,著眼未來,抓住當前,努力開創全縣人口計生工作新局面,為推動武邑振興崛起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