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演講稿 > 發言稿

村委鄉村振興發言稿範文(精選3篇)

欄目: 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6.01K

村委鄉村振興發言稿範文 篇1

:

村委鄉村振興發言稿範文(精選3篇)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擴充學前公益普惠資源。推進實施《20__-20__年城鎮幼兒園和中國小校建設專項規劃》,大力實施學前“5080”攻堅工程,全市新增幼兒

園學位超3.2萬個,公辦園和普惠民辦園幼兒佔比達到省定指標要求。

(二)促進義務均衡發展。大力推進義務xx學校標準化建設,新改擴建公辦義務xx學校12所,現已全部開工,有2所建成並投入使用;推進3所農村義務寄宿制學校建設;落實好“農村地區不足100人的規模較國小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的政策,保障小規模學校設施裝置滿足教學要求。

(三)推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推進市xx中學綜合樓現完成專案方案設計和初步設計、監理招標評標工作,現正推進學校用地清表。市實驗學校新校區一期工程、xx中學新校區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xx中學教學樓綜合改造工程已完成1-4棟改造,5-8棟已完成拆除,準備動工建設。

(四)加快發展中職。出臺《xx市進一步優化中等職業學校佈局結構工作實施方案》,啟動建設xx市衛生學校。推進“粵菜師傅”工程進校園,有3所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粵菜烹飪類專業。推進市職校等5所職校部分專業實訓功能室建設,加快推進xx縣中職學校建立省重點中職學校。認真落實職業院校實施學歷與培訓並舉的法定職責,積極協助配合人社部門開展社會青年、企業職工、退役士兵職業、在崗轉崗技能培訓工作和做好職工統計工作。

(五)加強城鄉師資統籌。一是實施“縣管校聘”。市xx局等4部門聯合印發了《xx市關於推進全市中國小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實施方案》,在方案的指導下,20__年以來全市共分流轉崗教師近3000多人,進一步優化了城鄉中國小教師結構,促進了城鄉師資均衡。二是落實農村教師政策傾斜。認真落實農村教師生活補助,按省定標準人均每月1000元發放到教師手中;招聘教師優先保障鄉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需求,積極引導師範院校生面向生源地農村學校就業,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三支一扶),落實“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從教上崗退費”政策;鼓勵鄉村教師在職學習深造,對鄉村教師提升本科學歷的,由市財政給予每人20__元補助;在教師職稱評定時,有農村工作經歷的優先,城市中國小教師晉升高階教師職稱(職務),要求有在鄉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經歷;評優選先指標向農村學校傾斜,大力表彰農村優秀教師。三是加大農村教師培訓力度。各級各類培訓名額分配均向農村學校教師傾斜,在全市每年培訓的教師中,農村教師佔比達到75%,促進農村教師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六)認真落實建檔立卡學生資助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聯合財政與扶貧部門制定本市建檔立卡學生資助工作實施細則,紮實做好我市精準扶貧工作。20__年以來我市共核實併發放建檔立卡學生生活費補助28007人,發放金額5796.87萬元;免學費補助3651人,發放免學費補助金額為575.35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農村中國小工作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困難和不足。農村教師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教師老齡化和音、體、美、資訊科技教師結構性缺編現象嚴重;城市化快速推進,農村學校生源大量流到縣城,農村原有的中國小布局失去均衡,有待進一步優化;一些學校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不高,校園髒亂差現象仍不同程度存在,有待今後採取有力措施逐步解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強措施,著力破解農村發展瓶頸。一是突破布局瓶頸。制訂實施布點規劃,科學謀劃未來我市農村中國小格局,積極穩妥地撤併一批生源較少的國小校,增加城鎮義務學位供給,逐步推進城鄉義務一體化發展。二是突破師資瓶頸。深入推進教師“縣管校聘”,完善農村教師培訓機制,調優配強農村師資。三是突破質量瓶頸。發揮縣域內優質學校效應,擴大強弱結對、名校辦分校和城鄉學校一體化規模,擴充農村優質資源;加強教學質量監測以及監測結果應用,引導學校重視教學工作,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推進教研重心下沉,加大對農村學校的科研力度,積極“請進來、走出去”,加強農村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訓,提升資訊化應用水平,探索基於資訊科技支援的新型的教與學方式,推進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促公平,切實保障農村學生受權。一是著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深入推進義務xx學校標準化建設和“全面改薄”工程,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為農村孩子提供更多的優質資源。二是精準實施扶貧工作。全面落實建檔立卡貧困生、農村貧困家庭義務寄宿生、高中學生、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等貧困學生資助政策,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不讓一個家庭因學返貧。三是切實關愛農村弱勢學生。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和,做好農村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著力構建關愛、幫扶農村弱勢學生的服務體系。

(三)樹品牌,全面提升農村中國小辦學品質。一是打造一批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紮實開展品牌建立活動,在農村學校中打造一批素質示範校、新優質學校,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二是培育一批熱愛農村好教師。加大正向激勵,提高農村教師崗位津貼,加大農村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宣傳力度,引導優秀教師向農村流動,打造一批紮根農村的名教師。三是培養一批社會公認的好校長。通過培訓與培養相結合的方式,造就一批具有先進辦學理念、較高道德修養、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在農村改革、創新和發展方面做出突出成績,社會公認的好校長。

村委鄉村振興發言稿範文 篇2

:

20xx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了做好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平穩轉型、統籌納入,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的精神;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戰略目標,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切入點,科學設施過渡期,整體部署,一體推進;以調整脫貧攻堅“特惠”政策為抓手,建立健全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以強化工作隊伍和人才支撐為舉措,構建新型鄉村振興幫扶機制;以脫貧攻堅考核監督機制為借鑑,完善鄉村振興監測考核體系。積極創新、大膽實踐,建立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科學銜接體制機制。

(二)基本原則

1、堅持“五個轉變”

堅持將脫貧攻堅針對性政策轉變為鄉村振興整體性政策,將脫貧攻堅特惠政策轉變為鄉村振興普惠政策,將聚焦個體發展轉變為支援多元主體合作發展,將日常性幫扶措施轉變為常態化民生政策,將福利性政策轉變為提升鄉村能力的發展性政策。

2、做好“五個銜接”

規劃銜接、政策銜接、幫扶隊伍的銜接、考核監督銜接、領導體制機制銜接。

3、進行“九個調整”

調整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生態扶貧、智力扶貧、社保兜底扶貧、健康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金融扶貧和社會扶貧等九大政策。

(三)重點任務

1、設立脫貧攻堅的過渡期

20xx-20xx年為脫貧攻堅的過渡期。過渡期內,要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剎車。20xx年以後,進入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期,把扶貧工作全面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整體部署、一體推進。全縣脫貧攻堅的九大工程牽頭單位要及時進行系統梳理,做好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具體安排。

2、分類調整脫貧攻堅政策

全面梳理現行脫貧攻堅政策,對政策的適用性進行綜合評估,按照“接續保留一批、調整完善一批、轉換退出一批”的思路,分類做好政策統籌銜接,推動脫貧攻堅“特惠”政策轉變為鄉村振興“普惠”政策。

3、重建脫貧攻堅考核體系

在過渡期內,以考核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主。20xx年後,將解決相對貧困作為重要內容,納入鄉村振興考核,建立統一的考核體系;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鄉村振興實績作為幹部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幹部選拔任用、評先獎優、問責追責的重要參考;建立鄉村振興常態化督查問效機制,加強日常排程,定期予以通報,壓實工作責任;對在農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

4、統籌對接鄉村振興規劃

統籌規劃過渡期和20xx年後的鄉村振興。編制20xx-20xx年脫貧攻堅過渡期的發展規劃,與20xx年後的鄉村振興規劃保持銜接;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按照村莊型別劃分要求,將脫貧村納入鄉村振興村莊型別統一劃定。統籌考慮鄉村產業發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務、土地利用與生態保護,以村為單位制定村莊規劃圖,一村一圖,一戶一張,入室張貼,作為農民建設與生產的鄉村振興指南;確定縣域內城鎮化區、聚集區、永久現代化農村區域等發展結構空間、結構框架與職能定位;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控制線、基本生態控制線、彈性增長邊界控制線,剛性增長邊界控制線,建設用地規模控制線。

二、全面銜接

(一)政策銜接

正在實施的脫貧攻堅x大工程的xx個專案,按照“接續保留一批、調整完善一批、轉換退出一批”的思路進行銜接。其中:代繳養老保險,代繳新農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五保、低保、電費、高齡津貼,殘疾補貼,教育扶貧,金融扶貧,計生補貼等x項,納入調整完善類;農業支援保護補貼,電商扶貧,就業扶貧,交通扶貧,農村安全飲水等x項,納入接續保留類;危房改造扶貧,特色種養業扶貧補貼,健康扶貧,光伏發電扶貧,小額貸款貼息扶貧等x項,納入轉換退出類。

1、產業扶貧政策的銜接

產業扶貧政策包括縣農業農村局承擔的特色種養業扶貧補貼專案、縣扶貧局承擔的光伏發電扶貧專案、縣商務糧食局承擔的電商扶貧專案、縣文化旅遊體育局承擔的旅遊扶貧專案。一是取消特色種養業扶貧補貼專案。將每年x萬元左右的特色種養業扶貧補貼資金轉換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資金,重點用於發展現代農業、實施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和深化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三個方面,同時取消縣財政每年安排的x萬元現代農業發展資金(由縣農業農村局負責起草轉換退出方案)。二是取消光伏發電扶貧專案(由縣扶貧局負責起草轉換退出方案)。三是接續保留電商扶貧專案(由縣商務糧食局負責起草轉換退出方案)。四是取消旅遊扶貧專案(由縣文化旅遊體育局負責起草轉換退出方案)。

2、就業扶貧政策銜接

就業扶持政策繼續保留並進一步完善。(由縣人社局起草接續保留方案)。

3、生態扶貧政策銜接

對於生態扶貧的退耕還林等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林業生態補償、生態護林員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續,提高政策普惠性(由縣自然資源規劃局負責起草接續保留方案)。

4、智力扶貧政策銜接

保留延續困難學生助學金、助學貸款等智力扶貧政策,以城鄉均等化為目標,逐步擴大政策覆蓋面(由縣教育局負責起草接續保留方案)。

5、社保兜底政策銜接

延續現行貧困群眾兜底保障政策,將其併入鄉村振興政策的民生領域,形成鄉村低收入群體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由縣民政局負責起草調整完善方案)。

6、健康扶貧政策銜接

保留延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政策,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穩步擴大制度覆蓋範圍,防止“懸崖效應”(由縣衛健委負責起草調整完善方案)。

7、基礎設施建設扶貧政策銜接

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相對落後,是城鄉差距最直觀的一個表現,也是農民反映強烈的一個民生痛點。為加快建設美麗鄉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鄉村振興要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環境,對脫貧攻堅中未完成的建設專案加力推進、加快見效,不能因脫貧摘帽而擅自終止或調整;對已建成的基礎設施要推動提標提檔、互聯互通,讓已建設施發揮最大效用;加快完善管護機制,推動以建為主轉到建管並重(由縣民生辦負責起草調整完善方案)。

8、金融扶貧政策銜接

取消扶貧小額信貸等政策,將其調整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上來,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水平(由縣金融辦負責起草轉換退出方案)。

9、社會扶貧政策銜接

借鑑社會扶貧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關幫扶協作機制,充分調動組織、科技、市場、人才等力量,進一步匯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強大合力(由縣工商聯負責起草接續保留方案)。

(二)幫扶隊伍銜接

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相比,任務更重,更需要廣泛凝聚社會各方力量,更需要強化工作隊伍和人才支撐。因此,鄉村振興階段,保留縣域結對幫扶、定點幫扶、社會幫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機制;保留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制度,繼續加強黨在農村基層的工作力量。一是過渡期內幫扶力量不撤,防止脫貧人口返貧。二是構建鄉村振興幫扶機制。借鑑脫貧攻堅“縣域結對幫扶、定點扶貧、社會扶貧”的經驗做法,建立鄉村振興縣域結對幫扶、定點幫扶、社會幫扶的工作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凝聚強大合力。三是派駐鄉村振興工作隊。繼續選派優秀幹部到縣鄉掛職任職,持續向相對貧困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派駐第一書記和鄉村振興工作隊。在選派人員上,可以選派退居二線有豐富工作經驗且身體狀況較好的老同志。在派駐時間上,以2—3年為宜,對確需更長時間幫扶的村,可通過連續派駐解決。

(三)考核監督機制銜接

借鑑脫貧攻堅的考核監督機制,完善鄉村振興實績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考核監督機制,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一是做好考核銜接。過渡期內,以考核鞏固脫貧成果為主。20xx年後,將解決相對貧困作為重要內容,納入鄉村振興考核,建立統一的考核體系。二是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按照《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及我省實施辦法的要求,將鄉村振興實績作為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的重要內容,作為幹部選拔任用、評先獎優、問責追責的重要參考。三是加強督查排程。建立鄉村振興常態化督查問效機制,加強日常排程,定期予以通報,夯實工作責任。四是建立容錯糾錯和關愛激勵機制。

(四)領導體制機制銜接

借鑑脫貧攻堅經驗,全面加強鄉村振興領導體制機制建設。將脫貧攻堅建立起來的成熟完善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延用到鄉村振興,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和縣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無縫對接,形成“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工作格局。一是強化縣鄉村三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地鄉村振興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要求,明確具體領導機制,從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層調研等方面對各級黨委政府提出約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強化組織保障和動員能力。二是加強鄉村振興工作部門建設。配齊配強黨委農村工作部門力量,發揮好鄉村振興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等職能。三是建立“一懂兩愛”的“三農”幹部表彰機制。對於在鄉村振興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一懂兩愛”幹部、農民和企業家,進行表彰和獎勵。

(五)規劃銜接

一是精準對接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與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二是統籌推進貧困村與非貧困村協調發展。三是加快完善村莊規劃。

三、重點舉措

(一)加強領導,強化組織保障

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無縫對接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堅持黨總攬全域性,成立以縣鄉村三級書記主抓,脫貧攻堅牽頭單位為成員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領導小組”,協調各方,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強化制度性供給,完善政策性保障。通過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推動人才、土地、資本等要素向鄉村振興聚集,形成全縣上下、社會各方,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二)深入調研,實現無縫對接

九大工程的牽頭單位要深入開展調研,分析“十三五”期間的部門投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對口上聯,確定政策調整的方向、內容、操作要點等。部門“子方案”要在幹部群眾中反覆討論,反覆徵求意見,對口把關,爭取不“打補丁”或少“打補丁”。

(三)創新思維,探索振興之路

——在產業發展上

積極構建以一產為主導,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以二產加工為主導,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以三產加工為主導,一二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

——在生態宜居上

提升基礎設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現代化鄉村之“形”;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歷史文化,結合農業節慶鄉村廟會、鄉村藝演,促進傳統文化、農耕文化、鄉村文化的傳承、發展、保護,塑造現代化鄉村之“神”;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閒適”的體驗,“最綠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現代化鄉村之“魂”。

——在治理模式上

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務監督”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以政府購買服務,引導市場主體參與的治理模式,助推鄉村治理。

——在融資渠道上

依託銀行貸款,探索建立“銀行+政府+擔保機構”、“銀行+政府+保險”、“銀行+政府”、“銀行+企業”、“兩權抵押”的鄉村振興投資模式;依託小額信貸,探索建立“只貸不存,活化民間金融資本”的投資模式;依託網際網路金融。探索建立“電商平臺+金融”、“大型農業服務商+金融”、“信用貸款+P2P網貸”網際網路金融模式;依託融資租賃,探索建立“先租後買”的投資模式;依託眾籌,將城市投資人在技術、理念、需求等方面的優勢,有效融入到鄉村振興。

村委鄉村振興發言稿範文 篇3

尊敬的各位,同志們:

近年來,x市越城區把加強的、深化“契約化”共建貫穿城市基層治理全過程,積極開展“五星達標、和美家園”爭創活動,走出了一條以和諧、品質、活力為核心的中心城區基層治理新路。

握緊合力,構建大建格局

“過去聯絡駐地單位,總得講人情、刷臉面,現在駐地單位都會主動和我們聯絡,詢問需求,一起商量舉辦活動。城市基層治理中的許多難題都迎刃而解了。”一位街道工委書記感嘆。

該區確立“大建”理念,把加強城市基層建納入整體工作部署和的建設總規劃,建與發展、治理協同推進。全面推進街道“大工委”、社群“大委”制,配強基層建工作力量,讓共建單位成員成為街道工委成員、社群委成員,確保街道社群組織有能力協調各方。如今,全區已有近x名駐區單位組織負責人被吸納為街道、社群(工)委兼職副書記或委員,定期參加區域居民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研討。

建引領,打造五星社群

在該區東浦街道,有一處遠近聞名的建築“紅立方”建綜合體。“紅立方”擁有群服務中心、四個平臺綜合資訊指揮室、便民服務中心及商業休閒中心4大功能區,集建、政務、服務、商貿、休閒於一體,形成建工作最大合力,深化大建格局。像這樣的“紅立方”,越城區街道層面已有7個、社群群服務中心已有79個。

作為紹興市主城區,越城區共有101個城市社群,建有社群基層組織452個。去年以來,該區突出的,以開展五星達標、和美家園爭創為載體,實施建、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五星聯創,每顆星下都制定4條星級標準與4條底線標準,形成20有20無的建立體系。該區細化組織、宣傳、政法等17個區級部門建立責任,實施組織創新、格管理和社群幹部激勵等7項機制,形成區、街、社三級聯動體系,規範社群工作內容,定期清理規範各類社群證明,構建合力推進機制。

走進“五星和美”建立社群,會發現原先櫃檯式的接待視窗與工作人員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社群客廳,實現了前臺一口受理、後臺協同辦理。前臺兩位全科社工,精通民政、養老等各項工作辦理,其餘社群幹部有更多時間精力走進格、深入群眾。該區還在五星和美建立社群探索民生實事票決制,專案從群眾中來,由群眾選、社群辦、群眾評,突出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實現組織主導下的居民自治、協商民主。

契約共建,共創和美家園

目前,該區府山街道工委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拍賣儀式。講解、舉牌、敲拍賣槌,儀式現場拍賣的不是物品,而是來自街道與社群的17個契約化建共建專案,競拍者是街道轄區裡80餘家共建單位組織的代表。

拍賣式的專案共建,建立在選單式雙向選擇機制之上。去年以來,該區通過在街道工委與轄區單位組織之間,成立契約化建共建聯盟,各個街道梳理活動場地、公益資金等236項資源,形成4大類15組雙向服務選單,共建各方按需點單、拍賣認領並開展精準服務,打破了社群與契約單位間資源壁壘。政府中心工作也被納入契約範圍,進行專案化管理。在蕺山社群,多年來管道逢雨必堵、汙水橫流。社群支部聯合市排水公司、區住建局等共建單位組織,實施“雨汙分流、汙水進”改造專案,解決了這個老大難問題。據統計,近年來實施類似的共建專案已達316個。

目前,該區機關幹部、醫生、教師員與所在社群組織簽訂了建共建協議,並在社群建契約選單中選取力所能及的服務,承諾一同參與社群治理,實現了由組織協議到人人契約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