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演講稿 > 發言稿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通用17篇)

欄目: 發言稿 / 釋出於: / 人氣:3.33K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1

同志們: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通用17篇)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市委六屆五次全會、全市推進新一輪振興發展落實年活動動員大會和市委書記劉喜傑同志的批示精神,認真總結20xx年全市農村工作,分析當前全市農村工作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20xx年全市農村工作各項任務。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20xx年工作的基本總結

20xx年,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承接了前幾年持續向好的形勢。主要標誌是:

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實現154.13億斤,佔全省總產的21.8%,連續4年突破150億斤,穩居全省第二位;單產比全省平均高出283.4斤/畝,居全國首位。四平市和公主嶺市、梨樹縣、雙遼市、伊通縣分別再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稱號,我市被國家糧食協會命名為全國唯一的“中國優質玉米之都”。

畜牧業繼續平穩發展。新建擴建牧業小區291個,總數達到2375個。豬、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到1074萬頭、196.7萬頭、142.8萬隻和1.06億隻。肉蛋奶產量126萬噸,增長3.8%。畜禽飼養量和肉蛋奶產量分別佔全省的20.3%和21.4%。

園藝特產業穩中有進。新建擴建棚室蔬菜園區33個,新增生產面積9080畝。有8個棚室蔬菜園區、6個棚室育苗點獲省獎補,有4個棚室蔬菜園區獲國家獎補,累計獎補資金664萬元。四平市代表吉林省成功爭取到北方較大城市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專案,獲得國家扶持資金1250萬元。

農產品加工業企穩回升。完成投資4.3億元,建設3000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專案15個。梨樹縣年產6000噸木糖及1000噸阿拉伯糖等一批精深加工專案建成投產。吉林秀滿園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晉升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博來德、天成玉米、新天龍實業、吉春製藥等大型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梨樹華利農業公司等4家企業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Q板掛牌,韓州酒業在E板掛牌。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產值476億元。

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累計獲得“三品一標”認證產品359個,基地面積發展到116萬畝。遼河墾區大米、梅花鹿、梨樹縣小根蒜、雙遼市大米、玉米、小米、大豆等7個產品納入地理標誌產品普查範圍。綠色食品產業產值實現20.9億元,比上年增加1億元。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農機總動力實現307.7萬千瓦,同比增長9.5%;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5.1%,提高2.3個百分點。爭取國家資金1.7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4萬畝。新增節水增糧灌溉面積17萬畝。完成市直3座小Ⅱ型水庫除險加固和梨樹灌區渠首水毀修復工程。植樹造林24萬畝,清收林地64.2萬畝,完成還林16.95萬畝,連續34年無重大森林火災。投資6.09億元,增加糧食倉儲容量171萬噸。開展人工增雨作業88次,氣象為農業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

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市、縣(市)區、鄉(鎮)、村四級投入資金2.2億元,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全市80%的鄉(鎮)、村屯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美麗鄉村”達到75個。打破地域界限,統籌打造13條精品線路和5個樣板鎮群,叢集帶動效應逐步顯現。20所農村學校達到美麗鄉村學校建設標準,3個村被評為省級生態示範村。鐵西區平西鄉團山子村、鐵東區葉赫鎮大山河屯成為農村環境建設的新典型。形成了高位操作、上下聯動、分類整治、強力推進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四平模式”。

農村民生明顯改善。有258個村完成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125萬在鄉農民參加新農合醫保,參合率達到99.97%。全年發放低保金1922萬元,受益人口10109人。投入資金557.5萬元,救助農村困難家庭14289人次。市本級爭取國家及省財政支農專案40個,資金8067.7萬元。投資1.77億元,改造建設鄉村公路190公里、危橋14座。加大力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3.7萬農村居民飲水不安全問題。改造農墾職工危房3740戶,受益人口超過1萬人。投資1.57億元,分別擴建66千伏、10千伏線路30.8公里、271.19公里,基本解決農村用電“卡脖子”、電壓低的問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2萬人。農行累計發放涉農貸款41.26億元,其中發放農戶貸款6.97億元。農發行累計發放糧油收購貸款168億元,同比增加11億元。農村信用聯社發放農業貸款3676萬元。投資1.62億元,獎補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建設專案,增長15.73%。參加農業保險20萬戶,參保面積393.9萬畝,核災賠款6826萬元。在全省率先啟動溫室、大棚保險業務。舉辦首屆吉林省農民文化節,送戲下鄉演出209場,開展1.38萬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服務群眾195萬人次,完成800家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建設任務。

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進展順利,公主嶺市作為整體推進試點,其他縣(市)區的11個試點村完成土地實測。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農民合作社發展到9500個,家庭農場發展到1218戶,農村土地流轉面積佔承包地面積25.7%。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發放規模逐步擴大,貸款餘額6.3億元,惠及農戶15546戶。土地收益保證貸款經驗全國推廣,被確定為全省林權、草權、水權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市。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有2家“糧食銀行”試點企業掛牌運營。全省唯一的市級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順利推進。

農民人均收入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0722.7元,增長9.5%,首次突破萬元大關,實現“十一連快”。

這些成績的取得,既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各部門共同努力工作的結果,也是廣大基層幹部和農民群眾辛勤付出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地各部門和全市廣大基層幹部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三農”工作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同廣大農民群眾的新期待相比,同現代農業發展的任務目標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從產業發展上看,農業面臨自然風險、市場風險和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很多,雨養農業“望天田”面積較大,防禦乾旱、洪澇等災害措施少,在高起點上繼續實現糧食穩產高產壓力很大。糧、牧、特等主導產業結構不優,產品質量和效益有待提升。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更高、責任更大、任務更重。從農民增收上看,家庭經營性收入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雖然逐年下降,但仍然是農民收入的主體,依靠家庭經營持續增收的空間有限;同時,財產性增收、勞務增收仍是“短板”,政策補貼已近“黃線”。進一步優化農民收入結構,加快促進農民增收的核心任務十分緊迫。從農村改革上看,各項改革任務繁重,政策複雜而敏感,點多面廣,牽一髮動全身。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有待破題,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激發。從民生和公共服務上看,農村社會公共產品不足、服務能力不強、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改善民生任務十分繁重。新農村建設投入不足,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工作推進仍不平衡,產業支撐作用還不明顯,長效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對待、深入研究、妥善解決。

二、20xx年工作的總體部署

20xx年全市農村工作總的思路是:以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現代化為主攻方向,以突出“三區一建”為總抓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努力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民生改善的目標。

(一)加快產業發展,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中央和省相繼召開的農村工作會議、下發的1號檔案都是我們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的基本遵循和主攻方向。我市作為全省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市,就是要把中央和省裡的要求與四平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膽創新,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率先有所作為。

繼續增加總量,加快產業發展。一是加快糧食生產發展。必須毫不動搖地繃緊糧食生產這根弦,確保總量不減、質量逐步提升。加大力度推廣保護性耕作、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等新型配套技術;突出抓好春耕生產、病蟲害統防統治、抗禦災害等關鍵環節;繼續組織好高產建立整建制推進活動,重點建設好100個高產示範區,打造多點“噸糧田”,輻射帶動全市糧食高產穩產。正常年景,全市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50億斤階段性水平。二是加快畜牧業發展。繼續抓好牧業小區建設,重點在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全面實施“放心肉”工程,切實抓好標準化生產,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牢牢抓住溫氏集團、新希望集團等國內大型養殖企業向北擴張的機遇,推進大型養殖企業落地發展,全力打造具有四平特色的精品畜牧業。三是加快園藝特產業發展。新建擴建棚室蔬菜園區25個,新增棚室面積6500畝。完成四平市北方較大城市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專案,確保年末一次通過驗收。四是加快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抓住國家加大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支援主產區發展糧食加工業的政策機遇,大力開展招商引資,謀劃一批大專案、好專案,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0%以上。

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一是加快集約發展。四平糧食產量多、單產水平高、對國家貢獻大,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糧食的增產豐收,靠拼農資投入、拼土地規模、拼資源消耗,“增產靠化肥、治病靠農藥”的生產方式,已經讓土地產出能力幾乎達到極限。糧食增產的背後,我們付出了太大的代價。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主要追求產量增長和拼資源、拼消耗的粗放經營儘快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集約化發展上來。以“節本、提質、穩產、增效”為目標,充分發揮科技引領和支撐作用,走科學投入、精細管理、高效產出的發展之路。科學確定種、肥、藥用量,實現精準投入。根據市場和加工需求,推廣高澱粉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等專用玉米;依託資源稟賦發展花生、小雜糧、香瓜等經濟作物;加快推廣玉蘭菜、食用百合、高粱烏米、南方蘆筍等園藝特產新品種;加快推廣雄蜂授粉、臭氧殺菌等園藝特產物理、生物技術;糧食主產區域儘快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開展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的試驗、示範;積極引導適度規模經營,鼓勵企業投資農業、富裕農民,扶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二是加快綠色發展。強化源頭治理,加大對種子、肥料、農藥獸藥、飼料及飼料新增劑等農業投入品和糧食、肉蛋奶、菜瓜果等產出品的安全監測和執法力度,確保農業生產質量安全。加快人畜圈舍分離和畜禽糞便的綜合利用及汙染治理,搞好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發展節水農業、休耕農業,開展退耕還林,植樹種草。鼓勵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以特色鄉村為依託,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休閒旅遊、生態觀光等新興產業。三是加快品牌發展。鼓勵企業、合作社開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標準認證,鼓勵以鄉(鎮)、村為單位開展農產品地理標誌建立。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展銷會等平臺,加大品牌宣傳推介力度,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產品市場份額。制定出臺“三品一標”扶持政策。有條件的地方成立政府全資的農業品牌建立中心,擔負起品牌建立的重任,助推品牌農業成長。發揮“中國優質玉米之都”品牌優勢,以天成玉米、新天龍酒業為龍頭,帶動專用玉米產業快速發展,建成2個玉米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將大米企業整合,建設1個綠色水稻原料基地,用1個商標共同開發市場;依託雙遼“鄭家屯”品牌發展雜糧、雜豆,建設1個雜糧、雜豆綠色原料基地;以鐵西區、鐵東區棚室蔬菜園區為主,發展2個無公害蔬菜產業園區和放心菜配送基地。四是加快產業化發展。打通農業、工業、服務業的通道,讓農業這個“一產”,與二、三產業相互銜接、相互融合,構建“接二連三”格局,打造農業全產業鏈。進一步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一村一品,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

(二)從構成和形式上發力,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從農民收入構成看,一是產業收入,主要是糧食、畜牧業和園藝特產業收入,這是農民的基礎收入,也是我市農民收入的“大頭”。所以,現階段仍然要緊緊抓住糧、牧、特這3個基礎產業,注重調結構、提品質、增效益,這是農民收入的“穩定器”。二是工資收入,就是勞務收入。指出,“今後增加農民收入,很大程度上還得靠轉移就業”。在轉移就業方面,對內要培養職業農民,通過規模經營實現增產增收。對外要培養技能型人員,注重培養農民的一技之長,使其在技能型、高收入的崗位上就業,靠技術多賺錢。轉移收入是農民收入的“助推器”。三是財產收入,主要是用好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擁有抵押、擔保等權利,活化土地使用權的金融功能和作用,有效緩解融資難矛盾;用好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佔有、收益權利,將虛化的產權量化到戶、到人,使農民能夠依法獲得集體資產股份分紅,成為農民財產性收入中新的穩定增長部分;盤活農村土地、房屋、林權等“沉睡”的資產,使其變為顯性的、恆久的資產,釋放財產增值、農民增收的潛力。財產收入是增加農民收入的“加速器”。

從增加農民收入的實現形式看,一是兼業增收,一個家庭在種1垧多地糧食的基礎上,再有外出務工或幹幾棟溫室、大棚或搞小規模的養殖業,應該有不錯的收入。二是特業增收,就是從事各種名優特新農產品生產收入,也要高出純種糧收入,比如種高粱烏米,1垧地就能收入10萬元。三是合作增收,農民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農民與合作社之間的合作,農民之間的合作,也能增加收入。四是依靠資源增收,休閒觀光、鄉村旅遊、民俗旅遊等休閒農業,日益成為增加農民收入新的產業。

(三)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步伐

以村屯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村莊為導向,突出一個主題,實施雙輪驅動,強化三個意識,開展四項行動,分類實施“六大工程”、全面推進30項整治建設任務,分步實現人居環境乾淨、整潔和農村居民基本生活條件全面改善目標。

突出一個主題,就是要讓農村成為美麗家園。要實施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雙輪驅動戰略,發揮好新型城鎮化對新農村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要強化規劃先行意識。各縣(市)區要明確重點鎮和一般鎮、中心村和一般村。明確不同區位、不同型別村屯人居環境改善的重點和時序。村莊規劃要優先安排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的專案,要符合農村實際,防止大拆大建。要強化整合投入意識。鼓勵在縣一級把資金整合起來,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把環境綜合整治和產業發展、重大專案建設工作結合起來。要強化幫扶包保意識。各部門要按照新農村建設幫扶包村任務各自選派優秀後備幹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每年駐村工作時間不少於90天。市委組織部和市農委要聯合拿出考評方案,加大考核力度,對錶現優秀的後備幹部,作為優先提拔使用的重要參考,對於沒有實質性工作內容的幫扶部門,作風飄浮、紀律渙散的後備幹部給予通報批評。要開展農村新型社群試點、生態文明鄉村建設、強化產業支撐和保護傳統村落四個專項行動。鼓勵各地開展1—2個農村新型社群試點,在優化佈局、改善環境、完善功能、提升服務、強化管理、彰顯特色等方面搞好示範;要圍繞產業生態高效、環境優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抓好文明鄉村建立;要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遊、專業市場、農村電商、文化創意等產業,推動農村環境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創業就業相結合;要保護好鄉土文化的血脈,把潛在的資源轉化成促進農民增收的資產、資本,確保以鄉愁的記憶吸引住流動的人群。要全面開展農村環境清潔工程。從化凍時開始全面行動,種地前乾淨、整潔村屯達標率要超過50%,全年要達到80%以上,“一核三帶”、“三線一環”區域乾淨、整潔達標率要實現100%。要分類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人畜分離、垃圾汙水處理、公共服務配套、生態環境改善等五大工程,上凍前農村居民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村屯達標率要超過40%。去年市財政設立了新農村建設專項獎補資金,今年這項資金額度要增加到1000萬元,繼續用於市級一類鄉鎮、行政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獎補,各地要組織好建設,把錢用在刀刃上。要繼續推進樣板村群建設。繼續擴線、擴面,每個縣(市)區要再佈局1-2個樣板村群,已成型的樣板村群要向田園景觀帶提升。要有序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市級美麗鄉村要達到100個。開展尋找“最美村莊”系列報道活動,示範引領和推進全市新農村建設。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起市裡強力推進、縣(市)區負總責、鄉(鎮)抓落實、村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我們要在投入機制、共建機制、長效管護機制建設上有新突破,用機制建設確保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越來越美好。

(四)深化農村改革,激發內部活力

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迎接農業新挑戰,根本出路在改革。我們要把握好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突出重點任務,紮實向前推進。對已經出臺的改革政策,要解放思想,積極推進,按照上級要求,排出時間表,精心組織實施,決不允許“中梗阻”或推諉搪塞。這要作為一條政治紀律來明確、來要求。對已經進行的改革試點,市和縣(市)區政府要搞好頂層設計,分類指導,既要積極、又要穩妥,試點取得成功經驗、具備推廣條件的要擴大示範;暫不具備擴大試點條件的,要繼續搞好試點。對有些新情況、深層次問題,要進行研究探索,在理論層面和務虛層面搞明白,然後抓試點。

一是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要充分利用省級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儘快落實好111個新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專案,不斷探索和豐富集體經營的有效實現形式。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發展種苗繁育、高標準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要加強對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地的監管和風險防範,嚴禁“非糧化”和“非農化”。

二是穩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突出抓好確權登記頒證試點擴充套件工作。這項工作政策性和專業性強,既要解決問題,又要防止引發矛盾,必須把握好政策原則,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縣、鄉兩級黨委、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領導要親自掛帥,精心組織,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做好工作,確保今年30%的任務順利完成,為農戶“確實權、頒鐵證”。在確權登記的基礎上,要適時穩妥地開展好“三權分置並行”試點,經營權“擴權賦能”試點。其他“兩塊地”加上農村土地徵收的改革中央今年剛剛部署試點,要做好充分準備,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及早試點。

三是鼓勵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目前,我市土地流轉速度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但縣(市)區之間很不平衡,和先進地區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們要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縣、鄉兩級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作用,鼓勵土地經營權加快有序流轉,爭取今年流轉面積要有較大的突破。

四是因地制宜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積極探索推進土地股份合作。通過土地入股、農戶入社,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解決土地細碎化和產出能力低下等問題,發展規模經營,豐富集體經濟實現形式。要積極探索發展農村混合所有制經濟。集體經濟組織可將其擁有的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和房屋、裝置等經營性資產作為出資,引導和吸引農民投入土地經營權,農村外部經濟主體投入資金、技術等,共同發展農村混合所有制經濟,帶領農民走向合作與聯合。

五是全面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各級銀信部門要履行支援農業的責任和義務,增加涉農貸款,豐富農村金融服務的“毛細血管”。要抓好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蔣超良省長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這件事具有創新性意義,必將為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帶來重大變化。”全市現有耕地1300萬畝,租金平均每畝600塊錢,1300萬畝就是78個億,按7折計算每年就可以形成50多個億的貸款規模,效益非常可觀。這件事一定要抓好實施,一定要把土地資產活化為資金。要進一步擴大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覆蓋範圍。這項工作我市仍然沒有全面推開,各縣(市)區要引起高度重視,立即行動起來,絕不留死角。要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各縣(市)區政府必須落實監管責任,必須嚴格堅持成員封閉、內部執行、不給固定報酬的原則,加強風險防範。條件成熟的地方要繼續啟動糧食銀行、土地銀行試點,啟動畜牧物權抵押融資試點,積累經驗,逐步推廣。要不斷拓展農業保險領域。在繼續擴大政策性保險覆蓋面、提高保費補貼標準、爭取應保盡保的同時,積極推進互助合作農業保險和農民財產、農民人身意外傷害等各類涉農保險。今年要在全市範圍內啟動溫室、大棚保險,棚室園區都要積極參加。各縣(市)區政府要高度重視、大力支援,農業、保險等部門要緊密配合,規範操作,把好事辦好。

六是推動農業科技體制機制創新。梨樹縣要藉助“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平臺,探索建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將吉林省現代天豐農業集團納入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加強農業核心關鍵技術攻關,突破制約發展技術瓶頸;組織開展農業科技發展重大問題調研,提出重大戰略諮詢報告和政策建議。各地要進一步完善各級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探索農技推廣機構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分離機制。

七是搞好綜合配套改革。主要是按照國家和省裡的安排部署和要求,抓好水利、供銷社、林業等相關改革任務。各地各部門要搞好工作銜接、精心組織實施,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取得實效。

(五)著力辦好民生實事,增加百姓福祉

今年在民生實事方面,重點辦好10件事。1.全面落實好農村居民基礎養老金普惠政策。落實低保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提高農村低保水平,確保農村低保標準達到農村上年人均純收入的25%以上。2.加強農村公路建設,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進一步解決百姓出行難問題。3.抓好農村飲水安全專案建設,著力解決4.85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4.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全面保證農村電力供應和電壓質量。5.爭取國債工程專案,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新建戶用沼氣4000個。6.繼續推進農墾危房改造,計劃完成5211戶改造任務。7.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抓好農村各項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力爭行政村體育健身器材全覆蓋。8.積極推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9.大力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合理規劃農村學校佈局,切實解決好農民工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10.強化防雹減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服務,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三、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

一是強化“重中之重”意識,落實“重中之重”要求。目前,我市仍然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任務還相當艱鉅,絕不能因為糧食獲得“十一連豐”,就認為糧食生產沒有問題了;絕不能因為農民收入實現“十一連快”,就認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已經建立起來了;絕不能因為農村環境建設在點、片、線上有所成就,就認為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基本實現了。農村改革面臨的任務仍然很重,發展現代農業仍任重道遠。所以,各級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要站在政治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新時期“三農”工作的艱鉅性和緊迫性,要把發展農業生產、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村民生、推進農村改革,作為“重中之重”的大事切實抓緊抓好,主動踐行“重中之重”思想,發揮表率作用。要全面落實好“重中之重”的各項具體要求,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指出,“對‘三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全市各級黨委每年要研究幾件“三農”問題的大事,政府要抓好落實、抓出亮點,各行各業都要以服務“三農”為已任,投入、出力、獻策。

二是轉變工作方式方法,改進為農服務作風。轉方式、轉方法,重在轉變作風。作風不轉變,方式難轉變;方式不轉變,作風難體現。首先要明確政府定位。我在市委分管農業農村工作期間,多次強調要轉變農業農村工作指導方式,政府一定要多做市場不能做、農民需要做、我們恰恰能夠做好的事情,更好地履行服務“三農”的職責。農民何時買種、買肥的事不用大家去操心,只要我們把農資市場整頓好,讓農民隨時能買到“放心種”、“放心肥”就可以了;把適宜播種的氣象條件傳達給農民,把先進生產技術告知給農民,讓農民學懂會用,種地的事就不用操心了。這樣既做到了政府工作到位,又讓農民感到滿意。其次要選擇好載體。現在,指導和服務“三農”工作不能全靠老套路,一定要與時俱進、因時而變、隨勢而為。去年,市農委搞的農業試驗田、農業專家會商、惠農通訊息平臺、派駐蹲點幹部幫扶農村環境建設等,都是藉助載體、創新服務的好做法。今年各地各部門在新品種和新技術推廣、電子商務平臺應用、智慧農業開發、爭取專案資金等方面,都要有所作為、都要有所突破。第三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做好“三農”工作,幹部是關鍵。各級領導幹部都要在掌握政策、吃透民情上下功夫,把熟悉黨的“三農”政策作為必修課,把善於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當作基本功。要切實轉變作風,深入鄉村、深入群眾,和農民交朋友,瞭解農村的真實情況和群眾的真實想法,使我們的決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實際。同時,要尊重農民意願,從認識上和感情上端正對農民的態度。無論做決策還是抓工作,都要設身處地為農民著想,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只有這樣,我們的各項決策和工作才能夠得到群眾的廣泛支援和擁護,才能真正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

三是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基層黨員幹部作用。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心在基層,穩定的根基在基層,希望也在基層。基層黨員幹部,處在基層黨建工作的最前沿,他們的模範帶頭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到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地位。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這些年來,不管我們是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也好,還是開展服務農民群眾的各類工作也好,可以說哪方面都離不開基層黨組織。“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要讓我們開展的每一項工作都能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就必須要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好基層組織作用,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這一點,不論到什麼時候都不能放鬆。要進一步要以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為契機,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通過服務群眾來貼近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贏得群眾。

同志們,做好新時期的“三農”工作,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任務繁重,使命光榮。我們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加快農村改革發展,以優異的成績,實現“”圓滿收官,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2

同志們:

剛才,我們組織收聽收看了全市秋季農業工作視訊會議,王書記、張市長對全市秋季農業各項重點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下面,我就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做好全縣秋季農村各項工作,再講六點要求。

一要持續抓好蘋果產業發展。要全面加強果園管理。林業部門和各鄉鎮要組織技術人員,加強培訓指導,指導果農全面落實分級摘袋、反光膜鋪設、秋施基肥、病蟲害防治、適時採摘和塗白清園、埋土防寒、樹體改形等秋冬季果園管理措施,全面提升果園管理水平。要抓好果品營銷服務。銷售變現是蘋果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最直接的環節,更事關蘋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由於“兩節”前蘋果收購價格高開,果商相互抬價,導致果農對市場的期望值過高,惜售思想嚴重。林業部門要及早蒐集市場資訊,分析研判今年果品銷售形勢,充分利用手機簡訊、靜寧蘋果網、電視臺等媒介,及時準確地釋出資訊和指導價格,引導果農正確判斷行情,適時適價銷售,防止果品大量積壓,給果農造成經濟損失,挫傷積極性。各鄉鎮要加強與林業、工商等部門的溝通,建立專門的果品營銷隊伍,強化果品營銷糾紛調處,嚴厲打擊哄抬果價、壓級壓價、強賣強買等違法行為,創造良好的營銷環境,全力保障果品有序流通,力爭全縣果品實現產值24億元以上。要高度重視品牌管理保護。工商、質監、農牧、林業等部門要聯合開展果品市場專項整治,加強對果品經紀人、經銷商、販運大戶的教育引導,規範果品貯藏、購銷、營運等各類交易合同,依法打擊以次充好、欺行霸市、坑農抑商、以外地蘋果冒充靜寧蘋果等不法行為,努力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二要全力抓好旱作技術推廣。要保質保量完成秋覆膜任務。今年,省上下達我縣旱作農業秋覆膜85萬畝,其中全膜玉米40萬畝、全膜洋芋45萬畝。近期,全縣降水較多,正是開展秋季覆膜、保持土壤墒情的有利時機。分管領導和農牧部門要高度重視,及早謀劃,切實加強與省、市業務部門的對接,儘快做好農膜、機械等物資調供,為秋覆膜做好準備。各鄉鎮要加大組織、宣傳和推行力度,引導群眾加快秋收進度,及時清理作物秸稈,運送農家肥,開展覆膜工作。農牧、農機部門要加強技術服務,指導群眾規範操作,嚴把質量,搶墒覆膜,確保在土壤封凍前全面完成秋覆膜任務。要注重作物輪作倒茬,科學規劃,合理佈局,著力打造一批規模大、質量高的秋覆膜示範點,努力實現“點上創精品、面上擴規模、村社樹典型、旱區全覆蓋”的目標。要不折不扣完成大蒜種植任務。推廣種植大蒜是縣委、縣政府為培育西北部群眾致富產業、均衡南北發展,在充分醞釀、專家論證、考察學習的基礎上做出的科學決策。經過這兩年的試驗種植,已經證明了大蒜產業效益可觀,能夠成為西北部農民增收的新興產業。在這項工作上,各鄉鎮要進一步強化領導力量、組織力量和技術力量,動員群眾及早運送農家肥,翻耕整地,覆膜保墒,儘快種植,確保10月底前保質保量完成3萬畝大蒜種植任務。農牧部門要組織技術幹部深入一線,劃片包乾,認真做好指導服務,確保種植質量。明年開春後,縣上將抽組人員,對各鄉鎮的種植面積逐塊丈量,並抽樣檢查點播密度和出苗率。對因面積不實、密度不夠、播種太遲導致出苗率不高的,要嚴肅追究鄉鎮主要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三要加快推進畜牧產業發展。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緊緊抓住縣上傾力扶持畜牧產業發展的大好機遇,強化組織領導,狠抓工作落實,著力推動全縣畜牧產業擴量提質增效。要狠抓養殖小區建設。倡導走“小規模、大群體”的路子,堅持分散養殖與集中養殖相結合,以集中養殖帶動千家萬戶發展養殖業。對列入規劃的25個養殖小區和25個養牛示範村,要加快建設進度,抓緊做好良種調供,確保10月底前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建設任務。對已建成的各類養殖小區,農牧、畜牧部門要指導企業實行標準化生產、規範化管理、規模化經營,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要狠抓秸稈飼料轉化。玉米秸稈青貯工作季節性很強,我縣的最佳青貯時期為9月份至10月中旬。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搶抓當前玉米秸稈青貯的黃金時期,儘快動員養殖戶,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加大力度,迅速掀起玉米秸稈青貯工作高潮,確保全縣玉米秸稈飼料轉化達到25萬噸以上,全面推動肉牛飼餵方式轉變。各鄉鎮和畜牧部門要根據產業發展實際,在執行良好的規模養牛場、養牛小區,鼓勵業主開展帶棒全株玉米青貯,提升青貯轉化價值。要指導養殖戶推行露地青貯、坑貯、袋貯等簡易貯藏模式,降低設施成本,擴大秸稈飼料轉化覆蓋面。養牛相對集中、秸稈資源豐富的司橋、界石鋪、三合等鄉鎮,要依託養牛小區、養牛大戶和農機大戶,發展一批草產業公司,組建秸稈加工巡迴服務隊,配備秸稈加工機具,迅速啟動秸稈青貯工作,抓建2-3個規模大、質量高、示範效果好的玉米秸稈青貯示範點,切實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促進秸稈飼料利用向產業化邁進。要狠抓動物疫病防控。各鄉鎮、畜牧部門要按照“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要求,精心組織,嚴格按照有關規程,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確保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密度達到100%。要加強對本轄區牲畜販運戶的教育培訓和監督管理,認真落實調入審報制度和隔離觀察制度,嚴禁隨意從外地販運畜禽,防止疫情傳入。要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建立應急隊伍,儲備免疫疫苗、消毒藥械、防護用品等應急物資,強化應急處置培訓和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能夠及時有效控制。

四要認真抓好秋季造林工作。各鄉鎮、林業部門要搶抓今秋雨水充沛的有利時機,儘快安排部署,廣泛宣傳動員,科學合理規劃,全面啟動秋季植樹造林工作,確保高質量完成3萬畝秋造任務,努力構築點線面覆蓋、立體式推進的綜合生態建設體系,下功夫改善全縣生態環境。要全力推進面山綠化。堅持針葉闊葉混交、高中低立體化栽植,採取集中會戰、聯村造林的方式,以“一線兩域”(靜秦公路沿線、甘渭河流域、葫蘆河流域)為重點,大力推廣大苗、高密度栽植模式,實現一座山、一道樑、一條溝整體綠化、規模推進。林業部門要合理調配力量,全程跟蹤督查,嚴把選苗關、調運關和栽植關,嚴禁等外苗和弱病苗進地栽植,確保栽一棵、活一棵。秋造結束後,要逐鄉鎮、逐專案、逐地塊進行核實,檢查苗木成活情況,對育林間隙大、粗製濫造的工程,責令鄉鎮返工,確保達到規定標準。要全面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林業、水務、環保等部門要加強與司橋、曹務、古城等鄉鎮的溝通銜接,依託退耕還林專案,合理劃定栽植區域,科學選用樹種,創優栽植模式,加大對東峽水庫、甘渭河等重點水源地的造林綠化力度,切實保護水源地水質。要認真抓好補植補造。各鄉鎮要對年初抓建的20xx畝生態建設示範點、鄉鎮面山綠化、新農村綠化、縣域出入口生態治理等進行一次“回頭看”,抓好缺苗斷行的補植補造工作。各責任單位主要領導要親臨工地,從勞力調配、工程整修、技術指導、苗木栽植等各個環節跟班作業,做到補植一片、合格一片、達標一片。要著力建設綠色通道。按照“綠隨路建”的要求,對鄉村、村社道路及田間產業路進行拉網式普查,對未綠化的鄉村公路進行全面綠化,對以前綠化質量較差的路段進行補植和升級改造,秋季一次栽植到位。要切實加強林木管護。堅持造林與撫育管護並重,採取綜合措施,堅決制止邊栽植邊破壞的行為。要落實資源保護責任制,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嚴厲打擊亂砍濫伐、亂佔林地和羊只啃青等毀林行為,全面做好防火、防治病蟲害等工作,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特別要強調的是,在近期下鄉督查過程中發現,全縣羊只放牧問題嚴重反彈,部分鄉鎮基本屬於放任自流狀態,羊只啃青呈氾濫之勢。如果封山禁牧工作不能持續地抓到位,稍有鬆懈,我縣多年來通過各級努力辛辛苦苦取得的生態建設成果,必將毀於一旦、前功盡棄。對此,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嚴格按照封山禁牧的有關規定和要求抓好落實。會後,林業部門要進行專門督查,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或發現羊只放牧的鄉鎮,要在全縣範圍內進行通報批評,並對黨政主要負責人給予經濟處罰。

五要全面抓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堅持把梯田、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擺在農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下大氣力抓質量、促進度,努力改善全縣農業生產條件。要加快水利建設。水務部門要切實加強排程,倒排工期,加班加點,嚴把質量,加快城區居民水源地建設專案進度,確保9 月底前建成通水,全面改善城區居民安全飲水問題。要加快界石鋪北山等16 處集中供水工程建設進度,確保儘快投入使用,解決6.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近期,通過網站、熱線等渠道反映自來水方面的信訪問題不斷增加,縣水務局要認真研究,切實加強基層水管單位管理,靠實工作責任,積極化解供水用水矛盾,提升服務能力。要進一步加強河道採砂管理,水務、國土、工商等部門要加強配合,聯合執法,對該取締的依法取締,該整改的限期整改,嚴禁亂挖濫採。水保部門要做好協調排程,全面加快建設進度,嚴把工程質量,確保按期高標準完成4.24萬畝梯田建設任務。要加快道路建設。通暢工程是今年全縣農村工作的一場硬仗,各鄉鎮要逐級靠實責任,全面協調落實砂源,嚴把工程質量,加強排程,搶趕工期,確保按期、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各鄉鎮要迅速掀起秋季“築路月”活動熱潮,重點抓好水毀道路的維修養護和鄉村、村社道路的鋪砂整修,確保暢通無阻,為農產品運輸提供方便。要加快新農村建設。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抓好甘溝屯堡、古城嶽咀等50個新農村示範村和城川紅旗、威戎楊橋等8個美麗鄉村示範村後續建設,完善各項配套措施,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確保10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設任務。這裡強調指出,屬於年初確定的新農村建設任務,因開工較遲造成進展緩慢的,要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必須迎頭趕上。要抓好界石鋪崔岔等13個整村推進專案後續建設,紮實推進貧困農戶建檔立卡,加大扶貧資金監管力度,改善貧困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確保全面完成2.3萬人的減貧任務。要及早啟動界石鋪鎮精準扶貧試點建設,全面做好試點各項建設任務,為推進精準扶貧創造經驗。

六要及早抓好明年工作謀劃。當前,正處在今年工作攻堅掃尾和明年工作銜接謀劃的關鍵時期,各鄉鎮、各部門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在全力抓好當前秋季各項農村工作的基礎上,及早謀劃好明年和今後工作,為全面完成年度工作任務、實現明年工作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要加大專案銜接爭取力度。發改和農口各部門一定要把上級有關行業的規劃和政策研究深、研究透,把重點專案的前期工作做到位,及時捕捉資訊,加強銜接溝通,切實抓好專案的銜接爭取工作,力爭有更多的涉農專案列入國家和省市明年計劃。特別是對新爭取和20xx年開工新建的專案,要按照報批有關規定,切實做好專案規劃編制、諮詢論證、銜接上報、方案審批、徵地拆遷、組織實施等各項準備工作。要及早謀劃典型培育。各鄉鎮、各部門在明年工作謀劃上,要按照“山水田林路村”綜合治理、整體開發和“逐線推進、集中連片”的思路,堅持整體規劃和區域佈局相結合,進一步整合美麗鄉村建設、土地整理、梯田建設、通暢工程、危房改造、能源沼氣等專案,打破鄉鎮村域界限,統一規劃,集中資金,集中建設,做到鄉與鄉、村與村連線,實現全方位建設,整流域推進,形成規模效應,著力探索走出規劃一體、產業互動、要素整合、統籌推進的貧困地區農業綜合開發新路子。對明年抓建的旱作農業、果園標準化管理、生態建設、畜牧產業等各類典型,要按照大手筆、高標準、寬視野的要求,超前謀劃,及早做好各項準備工作,著力培育一批在全市、全省拿得出、叫得響的好典型。要抓好專案建設管理。要從嚴執行專案合同制、工程招投標制、法人負責制、工程監理制和質量終身制等制度,強化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監管,確保每項工程質量合格,經得起各方面檢驗。要強化專案建設和資金使用的全程跟蹤監管,切實規範資金執行,確保專案資金不出任何問題。要高度重視專案軟體建設,注重各類資料的收集完善,整理歸檔,做好年終省、市專案驗收準備。要抓好惠農資金管理使用。惠農資金是“高壓線”,任何單位、任何個人都碰不得。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惠農財政補貼“一冊明、一折統”發放管理制度,確保各項惠農資金及時足額兌現到農民手中,不得有任何折扣。

會後,各鄉鎮要按照會議明確的工作任務,搶時搶墒,集中精力,狠抓落實,確保全面或超額完成各項農村工作任務。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3

同志們:

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縣農業農村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20xx年全縣“三農”工作,安排部署今年農業農村主要工作任務。剛才,會議表彰獎勵了20xx年產業扶貧先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稍後,7個單位和企業還要作交流發言。在這裡,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受表彰的合作社表示祝賀!希望大家進一步發揚成績,再接再厲,為全縣農業農村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去年是“”收官之年,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三農”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搶抓機遇,凝心聚力,開拓創新,真抓實幹,農村改革全面深化,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精準扶貧縱深開展,全縣農業農村經濟保持了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全面完成了既定的各專案標任務。一是著力抓扶貧,加快了脫貧攻堅程序。省市縣“1+17”、“1+18”、“1+18+2”精準扶貧工作方案落地實施,全面完成精準扶貧大資料平臺資訊採集錄入工作,15個貧困村實現整體脫貧,減少貧困人口2.3萬人。二是著力壯產業,增加了農民群眾收入。蔬菜種植面積達到50.2萬畝,畜禽飼養量達到791.05萬頭(只),瓜類及特色經濟林面積達到33.11萬畝,全縣農業生產總值達到37.1億元,農業增加值達到22.5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498元,同比增長12.1%。三是著力破瓶頸,改善了農村基礎條件。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專案19個,建成農村通暢工程274公里,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500戶。建成農貿市場、便民市場12家,建設“鄉村舞臺”58個,行政村幼兒園32所,實施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專案68個。建成“美麗鄉村”示範村和整潔村41個,新增造林綠化8.02萬畝。四是著力促改革,激活了農業發展動力。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在18個鄉鎮全面推開。全縣通過轉包、出租、轉讓、互換等模式流轉農村土地22.5萬畝,建立國家級、省市縣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135家,登記家庭農場210家。五是著力強黨建,提升了組織保障能力。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提升“3516”工程,選派88名優秀黨員幹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108名在崗大學生村官全部調整到貧困村工作。建立與經濟發展同步、以縣級財政為主的村級保障經費正常增長機制,提高縣級財政基層黨建經費,組織開展“百企幫百村”活動,大力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顯著增強。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縣“三農”工作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全縣貧困人口多、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的難度仍然較大;農村基礎設施欠賬大、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產業支撐能力不強;農業生產經營分散化、細碎化現象突出,規模和叢集效應還不明顯;農村發展資金短缺、農業產業化程度低、特色產業開發水平不高;農民群眾利益訴求更加多樣多元,各種矛盾糾紛交織,農村社會風險點增多;農產品價格持續走低,部分農特產品銷售困難等。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更是我們踏上“十三五”新徵程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的農業農村工作,關係到“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的良好開局,關係到脫貧攻堅決勝階段目標的順利實現, 任務非常繁重、責任十分重大。縣委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今年全縣“三農”工作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糧食產量穩定在20萬噸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實現2.95萬貧困人口、34個貧困村穩定脫貧。圍繞上述目標任務,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和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準確把握新常態的階段性特徵,堅持問題導向,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髮展優勢,加快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全力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實現新的更大發展。重點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進“一號工程”,切實加快脫貧攻堅步伐。要進一步強化“一號工程”意識,把精準扶貧作為“三農”工作的核心要務,加快推進“1+18+2”專項方案落地見效,確保全年脫貧目標順利實現,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以上。一要持續做大做強富民產業。把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促農增收的主攻方向,紮實推進“五定五有”產業精準扶貧工程,著力在擴規模、鑄鏈條、育品牌上下功夫,促進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壯大產業規模,鞏固提升蔬菜產業,改擴建日光溫室5000畝,塑料大棚3500畝。加快發展畜禽產業,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0個,各類畜禽飼養量達到800萬頭(只),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到63%。大力提升林果產業,新增蘋果、枸杞、文冠果等種植面積4.93萬畝,瓜類種植面積0.8萬畝。積極發展中藥材產業,在若笠、興隆、永新等乾旱半乾旱地區新增中藥材種植1萬畝,建成中藥材標準化示範栽培基地0.5萬畝。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15萬畝、高效農田節水技術43萬畝、測土配方施肥115萬畝、馬鈴薯脫毒種薯推廣12萬畝。農作物良種和畜禽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5%和90%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55%。延伸產業鏈條,認真研究、積極探索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和方向,加大先進技術、新特品種的引進推廣力度,示範、輻射帶動全縣特色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發展加工型、營銷型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深度開發特色農產品系列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地增加優勢產業收益。培育產業品牌,積極融入國家“一路一帶”總體佈局,推動名優品牌農產品走出去。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產品認證,以小口大棗、靖遠枸杞、靖遠黑瓜籽、靖遠羊羔肉等4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為牽引,著力培育和增加“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建設特色農產品基地,培育具有一定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更加註重品牌保護和宣傳,制定完善特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加大宣傳包裝推介力度,全面提高特色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二要不斷完善精準脫貧工作機制。認真落實“853”精準脫貧管理辦法,做到平臺“8個準”、村村“5張圖”、戶戶“3本賬”,確保扶貧物件進出精準動態管理。加大金融扶貧力度,建成村級便民服務中心30個,扶持發展村級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176個。全力抓好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破解貧困群眾發展資金難題。支援貧困戶採取資產參股或以扶貧資金折股量化方式,投入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拓寬增收渠道。積極推行農村“三權”抵押貸款,力爭發放涉農貸款51.54億元。三要紮實推動雙聯行動縱深開展。全面落實雙聯行動助推精準脫貧、駐村工作隊落實精準脫貧、基層組織保障精準脫貧工作機制,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戶,推動省市縣精準扶貧工作方案落地實施。充分發揮雙聯組長單位統籌協調作用和駐村工作隊的精準扶貧“管道”作用,建立精細化管理的駐村工作隊臺賬,廣泛動員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扶貧開發,積極開展定點扶貧、民企隴上行、扶貧愛心平臺建設等活動,加強雙聯行動新典型、新經驗總結宣傳,推動雙聯行動和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發展。

二、積極破解瓶頸制約,切實改善農村基礎條件。要緊盯中央和省市政策及投資導向,積極凝練儲備和爭取實施一批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專案,進一步夯實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一方面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銀行信貸支援,建設糜灘碾灣坪、東灣大壩等5個集中安置點,搬遷貧困群眾2900戶、1.2萬人。加大危房改造力度,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1808戶。鞏固提升農村安全飲水工程19處,解決37個貧困村、4.79萬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全力抓好雙永灌區高效節水農業建設,確保雙永供水工程充分發揮效益。爭取甘肅中部生態移民供水工程儘快立項開工,加快黃河防洪治理工程靖遠段、祖厲河綜合防治、百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等重點專案實施,全縣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4萬畝,新修梯田1萬畝。加快農村路網建設,建成農村通暢工程467.6公里,實現27個貧困村通瀝青(水泥)路。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實施北灘糧窖等10個土地整理開發、土地復墾、鹽鹼地治理專案,開發整理土地3.74萬畝。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力做好今年造林綠化工作,實施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城鄉大環境綠化等重點生態工程,重點抓好交通沿線、旅遊景區等重點區域的綠化,確保全面完成造林綠化8.5萬畝、退耕還林補植補造12萬畝、義務植樹120萬株的任務。把5個美麗鄉村、36個整潔村建設作為改善人居環境的重點,嚴格對照建設標準,強化專案整合,全力實施好村莊環境整治、生態美化、基礎設施配套等工程。進一步加大對主幹道路兩側、鄉鎮政府駐地出入口、背街小巷等重點區域亂堆亂放垃圾的集中清理力度。突出農村面源汙染治理,抓好廢舊殘留農膜、農村生活生產垃圾、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抓好秸稈禁燒、尾菜及生活垃圾處理利用,深入開展以髒亂差治理、人畜分離為重點的環境突出問題整治,健全完善農村環境衛生治理長效機制,努力打造乾淨整潔、優美宜居的鄉村環境。

三、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切實提升現代農業水平。要堅持用工業化思維來謀劃農業,推進農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實現根本性轉變,實現農林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努力形成特色突出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一要加快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組織,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8家,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建立市級以上家庭農場5個、專業合作社12個。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多元化農業服務組織,積極開展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二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訓、規範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加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整合各類培訓資源,精準對接培訓需求,分層次組織開展到戶、到人、到產業的示範性培訓。對接市場用工需求和勞動者意願,實施“點菜式”、“定單式”精準扶貧培訓,完成就業技能培訓9000人次。依託縣級產業扶貧培訓中心,開展以村幹部、種植大戶、養殖能手為重點的致富帶頭人培訓。三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著力抓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縣建設,健全從田間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產地源頭保護和環境治理,強化農業投入品和動物防疫、獸藥飼料屠宰監管。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資訊平臺建設,構建覆蓋農產品生產、收購、儲藏和運輸各環節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進一步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生產規模,繼續推進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林果和蔬菜標準園、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三品一標”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70萬畝,農產品產地抽檢綜合平均合格率達到99%以上。加強基層監管機構和人員隊伍能力建設,嚴格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屬地管理責任,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四、均衡配置公共資源,切實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穩步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一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緊抓試點縣機遇,推動開展“多規合一”工作,修訂完善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和縣域村莊佈局規劃。積極學習借鑑先進經驗,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城鎮建設規劃,推動建設佈局合理、特色鮮明的小城鎮。以提質擴容和產業支撐為重點,堅持產城融合發展,以產業帶動就業、集聚人口,以產業繁榮城鎮,提高城市規模效應和人口集聚效應。二要著力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教育方面,完善城鄉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公辦民辦並舉,加快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建立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和農村教師培養培訓機制。醫療衛生方面,加強鄉村醫療設施建設,抓好鄉村醫生的培訓和素質提升,建立城市醫療衛生人員到農村社群輪診工作機制,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社會保障方面,探索城鄉居民養老、醫療等相銜接的機制,逐步統一社會保障的專案和標準,擴大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範圍,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公共文化方面,加快實施“鄉村舞臺”工程,推動縣域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商貿流通方面,健全農村商貿流通網路,建成北灘、興隆農貿市場。積極開展“電子商務發展年”活動,加快推進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專案,引進一批知名電商企業,建成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和鄉村電商服務點。此外,要高度重視關愛農村“三留守”人員等特殊困難群體,建立農村“三留守”人員動態資訊庫,切實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三要大力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把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首要任務,不斷完善城鄉就業體系,加快整合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妥善解決農民工住房、就醫、子女入學、養老保險等保障問題,鼓勵引導有條件的群眾購房搬遷,向中心鎮、縣城集中,實現就地就近城鎮化。全面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政策,實施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放開城鎮落戶限制,重點解決有合法住所和穩定就業的農民工落戶問題。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援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使進城農民無後顧之憂、生活有多重保障。

五、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切實激發農業發展活力。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統一部署,立足縣情、農情,認真謀劃和推進我縣農村改革,不斷激發和釋放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一要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性改革。堅持市場導向,以提質增效為中心,降低農產品的成本,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特色優質農產品,使農產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要全面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繼續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村農業設施確權登記工作,積極推進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同步確權頒證,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和有效退出機制,加快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三要積極引導農村土地規範有序流轉。進一步健全完善和有效發揮縣級流轉服務中心、鄉級流轉服務站、村級流轉服務點功能,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積極探索適合不同區域的土地流轉方式和途徑。組建併發揮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鼓勵和支援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防止流轉土地非農化。四要全力推動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加快構建多層次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普惠金融,降低融資成本,擴大貧困村增信服務公司覆蓋面,實現村級金融便民服務網點全覆蓋。進一步加大雙聯惠農貸、婦小貸、牛羊蔬菜貸等普惠貸款投放力度,力爭農戶小額信貸增幅20%。穩步擴大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產權、農業設施產權等抵押貸款規模,有效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切實解決農民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加強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管理和規範執行,加強資金互助合作社與金融機構的合作,以互助金作擔保,由銀行放大貸款倍數,最大限度發揮資金的槓桿作用。

六、著力加強組織保障,切實維護農村社會穩定。要始終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切實做到認識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一要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農村工作綜合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真正做到工作部署上重點研究,政策資金上重點傾斜,幹部配備上重點加強。建立健全督促檢查、考核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加強涉農及扶貧資金監管,督查檢查要落實到人、到專案資金,防止跑冒滴漏。對工作成績突出的要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響的要嚴肅追責,確保“三農”改革發展各專案標任務落到實處。二要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先鋒引領行動,切實把基層黨組織班子建強,把黨員隊伍帶好,不斷提高基層黨員幹部服務群眾的能力。大力推進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發揮好鄉村便民服務平臺作用。建立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和村組幹部報酬待遇正常增長機制,繼續抓好村活動場所建設,推動人、財、物向基層傾斜,切實提升基層黨建保障水平。三要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加大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支援力度,每個村各級財政整合投入資金不少於20萬元,資金總量不少於30萬元,通過資金互助合作社建設,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白村。同時,要進一步深化“百村幫百企”活動,力爭年內有30%以上的村建立集體經濟實體。四要加快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和村務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作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確保村級公共權力陽光規範執行。深入開展農村法治教育宣傳,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矛盾糾紛機制,引導和支援農民群眾通過合法途徑維權,理性表達訴求。加快推進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擾亂農村生產生活秩序、危害農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為農業農村發展營造更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五要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著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不斷增強農民的公民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培育進取精神、誠信精神、科學精神,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深入開展鄉風文明行動和文明村鎮建立、五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培育文明鄉風、優良家風、新鄉賢文化,樹立健康文明新風尚。

同志們,做好新時期的“三農”工作,任務繁重,使命光榮,我們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求真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努力為“十三五”時期“三農”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為加快轉型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4

本屆黨委、政府自20xx年成立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鎮廣大幹群的共同努力下,我鎮始終堅持“基礎強鎮、產業富鎮、城建活鎮”的工作思路,著力“強化保障抓黨建、堅定不移抓產業、突出重點抓場鎮、量力而行抓投資、規範執行抓管理、統籌兼顧抓民生”六大工作重點,堅持穩中求進,全面攻堅,大見成效的工作基調,圓滿完成了鎮黨代會制定的目標任務。四年來,鎮黨委一班人精心謀劃,努力工作,以幹部作風建設,清單工作法為抓手,共爭取各類專案資金近5000萬元,投資各類專案近70個。目前全鎮所有行政村均通水泥路,80%以上自然社社道均進行了硬化,整修了病害,極大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對場鎮進行了美化、綠化、亮化工作,場鎮功能配套進一步完善,場鎮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閬儀交界處精品場鎮地位凸顯。全鎮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已形成了以辣椒、青菜、韭黃為主導的迴圈產業,實現了群眾的持續增收。以民生改善為目標,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20xx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深入推進黨的建設,做好清單工作法各項工作開展。

我鎮把黨建工作作為一年工作的重點,堅持黨委書記親自抓,牢固樹立“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理念,堅持黨建引領、服務為本、依法治鎮、和諧發展,把黨建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基礎,狠抓黨建不放鬆,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組織保障。

1、深入開展黨建工作,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全年開展了黨代年會制試點工作和慶七一活動;轉化軟弱渙散黨支部1個(**村支部);深化了“三走三訪一評”,開展機關幹部“走基層”活動,結對幫扶精準扶貧困難群眾187戶,解決實際問題50餘件;鎮村(社群)全面推行清單工作法;全鎮規範了遠端教育站點建設7個;開展了警示教育和幹部述職諾廉活動,並對xx屆五中全會精神進行了宣講。

2、突出抓好黨員幹部隊伍建設。認真開展三嚴三實活動,抓好黨員隊伍建設,以增強黨性修養、提高黨員意識、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履行黨員義務和職責為重要內容,清理和處置不合格黨員,努力造就一支形象好、作風優良、先鋒模範作用強的高素質黨員隊伍。

3、建立健全鎮、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鎮村財務管理和政務、村務公開制度;堅決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黨員幹部組織紀律渙散、工作作風漂浮、失職瀆職、執行力差、徇私舞弊等行為,做到了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

二、堅定不移抓產業,做好精準扶貧,助農增收。

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穩步推進、探索發展的原則,認真吸取了在產業發展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在幹群培訓,引導上下功夫,著力解決他們的思想認識,思想觀念,做到任務明確,措施具體、宣傳到位,狠抓了工作的落實和考核逗硬。

1. 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主要採用公司+專業合作社+支部+大戶+農戶的模式,新建小微園區53個,有效帶動全鎮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精準扶貧工作紮實推進。嚴把貧困農戶精準識別關;強力整合各行業資金650萬元為精準扶貧專案提供專案資金保障;形成產業扶貧長效機制,助推貧困人口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強力推動了**村精準扶貧工作,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種植特色蔬菜200畝。

3、特色產業扶持壯大。依託裕農蔬菜專業合作社,成立各村分社,規模種植海椒、韭黃等蔬菜2400畝,培育家庭農場7個,種養大戶4戶,實現全年總收益900萬元以上,解決了250個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三、做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動場鎮建設規範有序。

按照年初提出的“美麗鄉村、平安”的口號和“精品場鎮、宜居場鎮”的目標,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全鎮新建垃圾收集及轉運池91口,成立6支環境整治及清掃隊伍。

2、強力推進場鎮“兩違整治”, 新劃設標誌標線,投入資金120萬元,新建場鎮汙水處理站一處,解決場鎮1500餘人的排汙問題。

四、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

鎮黨委、政府根據20xx年農村公路建設立項十分困難、資金嚴重缺乏的事實,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群眾參與的原則新建農村公路。採用競爭立項修建群眾願意修的路、願意參與的基礎設施建設,所有基礎設施建設都進行了立項、設計、預算、財評、招投標等。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做到了穩步推進,基本做到了不負債盲目搞建設,全年累計完成了以下投資:

1、新建村道水泥路10.6公里(**1公里,**3公里,**3.6公里,**村3公里)。

2、新建蓄水池6口、便民橋1處、提灌站1處、渠系3000米、場鎮汙水處理站1處、維修3口。

五、堅持依法治鎮,堅定不移抓好安全、信訪、維穩工作,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堅持依法治鎮,深入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增強幹部及群眾的法治意識。加強“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制度建設。切實抓好安全穩定信訪工作,以民為本,認真聽取群眾的訴求,正確處理群眾內部矛盾、糾紛,積極查詢、整治各類安全隱患,全面建立各類安全、信訪維穩等工作臺賬,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00餘件次,確保和諧穩定。

六、加強社會事業和基層陣地建設。

加強各村活動陣地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及相關制度,支援中心校整合教育資源、調整教育結構,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完善了配套建設,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繼續支援配合衛生體制改革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強力抓好計劃生育工作,嚴格計生執法,穩定低生育水平,繼續加大計生工作考核獎懲逗硬力度,確保計生工作上臺階;搞好廣播、電視工作,通過自辦頻道著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農村實用技術等,提高收視率和收聽率,提倡健康文明娛樂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七、統籌兼顧抓民生改善工作,促民和,化民怨。

鎮黨委、政府將始終把民生改善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以改善民生、人民滿意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標準。實施了教育助學、勞動技能培訓。整合各類資金60萬元進行了扶貧濟困、地質災害搬遷、農村危房改造、醫療衛生、救災、救濟、農村飲水、防疫等方面民生工程;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四免一補”政策;不折不扣落實各類惠農政策;大力開展新農合、新農保、農村小額人身意外保險;投資60萬元新建**村幸福養老院;辦好敬老院,解決好五保老人老有所養;強化對低保工作的管理,嚴格准入制和動態管理,確保特困戶等低收入群眾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並提高特困戶、低保戶、殘疾戶發展產業的獎勵補助水平;積極搞好農民勞動就業技能培訓,拓寬就業渠道,鼓勵農民有序外出務工和經商辦企業。

20xx年工作安排

二、突出特色創新,抓好產業發展,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一)堅持因地制宜,規模適當,穩步推進的原則,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近幾年我鎮農業產業發展的情況來看,我們將繼續堅持以辣椒、韭黃、青菜為主導的蔬菜產業,重點在**村、**村、**村打造50畝以上園區各1個,打造10畝到30畝以上園區**村1個、**村4個、**村2個、**村2個、**村3個,基本完善園區內道路、水利設施等建設,通過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好示範帶頭作用。

(二)加快新型主體建立,著力專業合作和家庭農場培育。

積極對接中、省、市的相關檔案要求,努力將種養大戶培育成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積極協調其專案、資金、用地等需求,投入60萬元,通過財政獎補的方式鼓勵其育大做強,在辣椒、青菜種植、收購上主要依託裕農專業合作社的優勢平臺,預計全年種植辣椒550畝,青菜700畝。在生豬發展上主要依託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同時探索生豬的寄養、託養等模式,在韭黃的發展上主要依託字型檔山家庭農場,預計全年新培育家庭農場2個,規範化運轉專業合作社2個,建設示範家庭農場3個,新培育種養大戶8戶。

(三)建立蔬菜品牌,通過營銷模式創新,擴大產品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

嚴格控制蔬菜生產質量關。從選種、用藥、採收、包裝等每個環節入手,按國家相應蔬菜生產標準要求,確保產品質量,加強對辣椒、韭黃的宣傳力度,積極與農業、工商等部門對接,註冊產品商標。鼓勵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對辣椒和韭黃進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引入網際網路+銷售的模式,對蔬菜分類包裝,下單配送,對個別高階客戶,可引入電子裝置,對產品生產的每個關鍵環節進行電子監控,提升產品的說服力、競爭力,讓消費者吃的放心,確保舌尖上的安全。

三、突出精準扶貧,抓好脫貧攻堅,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根據中、省、市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要求,結合我鎮實際,全面制定科學的扶貧規劃,同時結合精準扶貧戶實際,分戶制定切實可行,群眾認可的幫扶規劃及措施,贏得貧困戶的積極配合和支援,嚴禁將到戶資金直接發放現金。探索貧困戶脫貧的長效機制,成立精準扶貧辦公室,引導把握全鎮精準扶貧工作,確保我鎮在20xx年全面完成脫貧任務。

(一)強化對精準扶貧政策的宣傳力度,全面提升全鎮廣大幹群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

通過廣播、電視、會議、傳單、義務宣講等多種形式對精準扶貧的政策予以宣傳,確保政策知曉率達95%以上。幹部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要心懷廣大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確保精準扶貧不落下一戶真正的貧困戶,同時也要引導廣大群眾,精準扶貧戶的評定有相應的標準,鎮村對其他未達到精準扶貧戶要求的貧困戶也有其它幫扶措施和手段。

(二)抓住精準扶貧關鍵環節,確保工作實效。

一是要在精準識別上下功夫,確保物件精準。只有物件精準,才能扶真貧,體現扶貧的意義。二是要在精準規劃上下功夫,確保因村因戶施策,要根據各村、各貧困戶的實際情況,逐村逐戶徵求,引導群眾意願,制訂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三是要在精準幫扶上下功夫,確保群眾得實惠。積極與市級部門對接,確保特困戶有市級領導幫扶,一般貧困戶有鎮村幹部幫扶,同時在幫扶措施上出實招,要對貧困戶有實實在在的幫助和投入。四是在資金精準使用上下功夫,確保財政扶貧資金,行業部門資金使用到位。在資金使用上嚴禁給貧困戶直接發放現金,但也不能剋扣應該給貧困戶的扶貧資金。行業部門的專案資金要徵求廣大群眾及貧困戶的意見,按專案實施意願進行排序,優先解決群眾急需的專案。五是要在精準扶貧長效機制建立上下功夫,確保群眾通過產業長期持續受益,通過能力培訓、土地轉包託管、土地代管、土地資金入股等多種方式探索長效機制的建立。六是在程式把握和軟體資料上下功夫,確保脫貧攻堅順利完成。在精準扶貧上一定要嚴格把握程式,確保每個環節的軟體資料真實、完整,做到有據可查,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確保第三方機構的評估順利通過。

(三)逗硬考核,嚴格執紀問責。

各級幹部一定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主動作為,嚴格把握精準扶貧的政策要求、關鍵環節、確保扶貧實效。鎮上將對扶貧工作予以單項考核,對工作不實,工作不力的幹部將嚴肅追究責任。

四、突出功能完善,抓好場鎮建設及管理,促進場鎮品味提升。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場鎮在硬體建設和管理水平上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但離閬儀兩縣市交界處的“精品場鎮”目標仍有較大差距,20xx年在場鎮的建設和管理上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場鎮建設管理辦公室,明確職責分工,強化責任落實。充分發揮居委會的主體作用,牢固樹立場鎮是我家,場鎮管理靠大家,管好場鎮為大家的意識。一是居委會幹部、清掃保潔人員分片包乾,做到每日一清掃、兩清運,24小時保潔,場鎮管理辦公室制定嚴格的考核辦法予以獎懲,加大巡查、檢查力度,確保衛生不留死角,時時處處有人管。二是繼續實行“門前五包”並廣泛宣傳,使群眾養成愛清潔,定時傾倒垃圾的習慣,對一些不文明的現象和行為予以批評教育,屢教不改的可依據居規民約予以處理。三是強化對場鎮秩序的規範,對車輛亂停亂放,擺攤設點不規範的行為予以制止,可會同公安、工商予以處罰。四是強化對場鎮用地和建房的管理,必須規範土地的使用和建設的秩序。村建、國土必須全力配合,依法制止少批多佔,不批就佔,民間買賣土地等違法行為,治現超層,超規劃建設,特別是建設三層及以上的房屋必須嚴格質量及安全管理,實行強制保險並報質報監。

(二)有序推進場鎮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場鎮功能完善。

一是場鎮汙水處理站加快推進,力爭3月底投入運營,同時完善汙水處理站外的公路建設。二是新建場鎮公廁1處。三是力爭市場建設啟動。四是力爭整修黃果樹至**處的街道。

五、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抓好專案投資,全面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一是20xx年繼續採用“三個一點”的辦法,廣泛籌集資金,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群眾積極參與籌資方式,嚴格落實競爭立項,農村公路建設每公里群眾籌資原則上不低於20萬;二是群眾全程參與專案的立項、設計、預算、財評、招投標等工作,確保各個環節都有群眾參與,真正讓專案建設在陽光下執行,接受廣大群眾監督;三是群眾全程參與工程的施工、質量、安全等管理,各專案村要吸收村民分別成立綜合協調組、資金籌集使用組、安全質量監管組,並切實履行各自的職能職責,確保結算透明,資金支付安全;四是積極向上級相關部門爭取各類專案及資金補助,降低專案建設風險,確保不新增債務。同時全年化解歷史債務20萬元。20xx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做好以下幾個專案:

(一)擬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案

1、投資300萬元,新建村道水泥路5公里。

2、投資40萬元,新建蓄水池及**5口。

3、投資20萬元,完成 130人的人畜安全飲水工程。

(二)擬爭取的專案

力爭1800萬的土地整理專案20xx年下半年實施。

(三)“十三五”儲備專案

力爭野人溝水庫完成省發改委評審。

六、突出依法治鎮,抓好安全信訪穩定等工作,保障社會和諧穩定。

(一)著力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堅持“憲法至上”,深入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治宣傳教育,紮實推進法律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單位、進村(居)、進家庭、進院落等活動,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帶頭學法用法示範作用,帶動幹部群眾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形成全民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社會風尚。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和社會誠信意識。

(二)深入推進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嚴格黨委政府、村(居)重大決策及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做到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推行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對執法司法活動監督,著力規範執法司法行為,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三)大力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完善和推廣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注重以村規民約等社會規範協調社會關係,不斷提高村(居)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依法維護群眾利益機制,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創新信訪工作,依法規範信訪秩序,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深入推進社會網格化管理,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邪教和黃賭毒等違法犯罪活動。

(四)牢固樹立抓安全就是抓發展、抓好安全促發展、安全是最大民生的理念。要建立安全、信訪、穩定臺賬,並完善責任追究機制,真正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擔責,真正做到權利與義務的統一。在安全上:一要落實具體責任人員,強化隊伍建設,做到有人做事;二要明確具體職責,解決幹什麼的問題,比如全鎮的道路交通安全、建築、食品衛生、煙花爆竹及消防安全就是重點,各村道要安裝提示警示標誌、設定錯車道等;三是解決怎麼幹,對誰負責的問題,根據職責需要,賦予相應的權利。依法妥善處理群眾訴求,開展平安建立;依法嚴厲打擊邪教和各類違法犯罪行為。

(五)繼續實施好教育助學、勞動技能培訓、扶貧濟困、地災搬遷、危房改造、相關救濟、農村飲水、畜禽防疫等民生工程。落實義務教育階段的“四免一補”政策,強化對學校、衛生院的監管,大力開展新農合、勞動保障、農村小額人身意外保險等工作,特別要準確核實參合人數,做到應保盡保,全面宣傳新農合的相關政策。關心、關愛睏難弱勢群體,解決他們的吃、穿、住、醫等問題。關愛留守老人、兒童,重點從精神慰藉、生產生活實際困難的幫助等入手,真正把他們放在心上。對低保實行動態管理,嚴格開展評議,確保物件準確,對相關救濟物件實施公示管理,確保政策執行的透明。搞好殘疾人的普查工作,嚴格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做好殘疾人“量體裁衣”個性化服務,始終把民生改善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以改善民生人民滿意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標準。

七、突出改革創新,抓好農村改革政策落實、落地,激發社會活力。

20xx年是改革之年,抓好農村的改革創新,確保涉農政策的落地生根,才能真正激發農業、農村、農民的活力。主要應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一)土地預流轉工作。

當前部分業主、大戶缺乏土地等生產資料,嚴重影響他們的規模化經營和進一步發展壯大。另一方面,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留下了大片的撂荒土地,無人耕種,嚴重影響了糧食安全和農產品多樣化供給。只有通過徵求群眾意見,與農戶簽訂協議,把土地集中成片整合起來,並掛網招商,確保有業主、大戶參與,這樣既保證了農民利益不受損失,又可以通過業主、大戶的帶動,轉變群眾思想觀念,激發群眾發展致富。

(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根據上級安排,我鎮今年開展確權頒證工作,目前鎮上的工作方案已經出臺,各村一定要組織好人員,抓住時間節點,搞好業務培訓和政策宣傳,確保資料準確,資料完善,內容真實,並做好各項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存檔等工作,順利完成確權頒證工作。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5

同志們:

一年之計在於春,不失時機抓“三農”。今天這次會議是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市委十屆五次、六次全會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年、部署**年全縣“三農”工作的一次重要會議。

一年來,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以列入全省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點縣為契機,以推進整體移民搬遷為抓手,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同步發展,實現“三農”工作全市綜合排位“三連冠”,榮獲七個方面的單項先進,為全市單項先進最多的縣市。特別是探索了一條“以縣為龍頭、縣鎮村三級聯動、縣城帶動鎮村”的城鄉一體化新路子,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群眾自願;全域規劃、三級聯動;整體搬遷、梯度安置;兩分兩換,綜合推進”的新模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省委強衛書記、鹿心社省長先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將這一做法轉發至全省各設區市和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尚勇副書記、姚木根副省長、鍾利貴副主席相繼深入我縣開展專題調研,先後有來自省內外的3個省、10個設區市、100多個縣(市、區)到學習考察,全國扶貧搬遷工作交流研討會、全省搬遷移民扶貧研討會、全市搬遷移民鎮村聯動現場會相繼在召開。“三農”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績,為全縣實現進位趕超贏得了主動、提供了支撐。明天將召開全市目標管理考評表彰大會,我們拿了第三名二等獎,“三農”工作的先進位置功不可沒。在此,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向辛勤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向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

剛才,立軍同志傳達了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治軒同志對去年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對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緊密結合了我縣“三農”工作現狀,講得實實在在,非常符合我縣實際;張林同志對如何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完全同意,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再強調三點意見。

一、要進一步鞏固“三農”基礎地位

中央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連續20xx年下發1號檔案指導農業農村發展。今年把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七位政治局全部參加;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大局出發,高屋建瓴、深刻精闢闡述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在講話中深入分析了農業和農村工作形勢,並就依靠改革創新推進農業現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農”工作職責等重點任務作出具體部署。剛才,立軍同志傳達了省、市農村工作會精神,從中也可以感受到省市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

是個傳統的農業大縣,農村範圍廣,農業人口多,農村土地少,“三農”基礎是否穩固,地位怎樣,工作怎樣,顯得尤為關鍵,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強工興城”作為趕超發展的重點,但是並沒有削弱農業的基礎地位。相反,這是從更高層次上、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加強農業農村工作。農業基礎是戰略,怎樣抓是戰術。從全國或者實踐理論來說,工業與農業歷來是相互依賴、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農業為工業提供原材料,對工業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沒有昨天農業打下良好基礎,就沒有今天工業化推進的可能;反過來,工業化為農村人口轉移創造條件,為農業發展提供市場需求。從一個地方來說,工業化為農村面貌改善、農業條件改變提供財力支撐;工業化城鎮化可以有效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從而致富農民。發達地區也有“三農”問題,但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高,矛盾也就不突出,所以要根本解決“三農”問題,出路在工業化、城鎮化同步統籌“三農”工作。我們一直強調要適應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的變化,跳出就農業抓農業的思維定勢,堅持用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理念統籌“三農”工作,在發展工業中做強農業、在建設城鎮中繁榮農村、在減少農民中富裕農民;同時提出:用農民建房管理、土地流轉助推工業化、城鎮化,現在可以加上整體移民搬遷、城鄉發展一體化助推。現在很多專家說,解決“三農”問題靠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和標準化,這話沒有錯,但農業的“四化”只是解決農業的問題,沒有解決農民的問題,農民問題解決不了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問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建成小康,農業、農村特別是農民富裕是最大的短板。所以,我們一定要清醒地看到,要強,農業必須強;要美,農村必須美;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三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主動把“三農”工作放在發展全域性的突出位置來謀劃,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

二、要牢牢把握“三農”工作重點

農業農村工作內容很廣、任務很多,必須把握重點、抓住關鍵。這次會上,縣委、縣政府專門下發了工作意見;剛才,治軒同志對今年的“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張林同志提出了明確要求。這裡,我就不再面面俱到,主要強調七項重點工作。

1.要抓統籌。城鄉一體化是我們正在探索的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所以在統籌抓好“三農”上,一方面,要繼續推進整體移民搬遷、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工作。**年我們只搞了縣城安置的試點,**年要出臺縣、鄉(鎮)、村三級梯度安置政策,同步啟動鄉鎮安置和中心村建設試點,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發展局面。今年鄉鎮安置的試點主要選在渣津鎮,要把中心村建設作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才,治軒同志對中心村建設作了具體安排,這裡我就重點談談,“為什麼要實行縣鎮村三級聯動,特別是中心村建設?”我想有以下幾點理由:①是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農村唯有靠消費支撐,而要促進消費,唯有把農村人口聚集起來,我們現在很多鄉鎮1-2個村合在一起養不起一個理髮室,根本無消費可言,所以我們要搞中心村建設;②是節約基礎投入的需要;③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需要;④是節約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的需要;⑤是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的需要;⑥是提升農村形象,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甚至是生活方式的需要。我們全縣共規劃了125個左右中心村,今年要啟動建設30個左右,各鄉鎮要按照“全域、凸顯特色、三個集中”的原則,按照戶主申請、村鄉(鎮)申報、縣級審批的程式,每個鄉鎮申報1箇中心村進行試點建設。中心村建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要因勢利導,科學設計,儘可能少佔耕地,根據地形地貌,依山就勢,高低錯落來佈局;②要大力推廣新戶型;③佔地面積不宜過大。最後提醒一點,中心村建設主要領導必須親自過問,確保穩定。在操作過程中要注重與打造特色相結合,與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相結合,與農村建房管控相結合,真正打造一批示範帶動力強的中心村。另一方面,要抓好示範鎮建設。集鎮處於城市和鄉村的中間地帶,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橋樑與紐帶。要按照“有發展基礎、有特色產業、有文化底蘊”的要求,大力推進示範鎮建設,統籌解決好用地和資金問題,打造一批“建設一流、環境優美、商貿繁榮、管理有序”的新型集鎮,使其成為吸納農民進城鎮居住和從事二三產業的載體,成為擴大內需啟動農村消費的平臺,成為文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科技服務等方面的便民利民中心。這裡再次強調,一般集鎮原則上不能擴張規模,要按照全域規劃要求,採取鎮村聯動的模式,將集鎮的整治提升與中心村建設結合起來,做精做美做特集鎮。

2.要抓基礎。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改善的重要保障。目前的農業生產,很大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尤其是近幾年來,由於特大幹旱、低溫寒潮、嚴重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農業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我們要抓住國家持續加大“三農”投入,特別是大興水利的重要機遇,下大力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要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通過近幾年的努力,今年可以全面完成“”中小河道治理任務,基本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現在最關鍵的是如何儘快讓水渠之間連通,讓“毛細血管”延伸,緩解農業靠天吃飯的問題。今年要啟動建設17座省一般小㈡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完成規劃內137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抓好11個鄉鎮的小農水重點縣專案建設,同時要加強農村山塘的維修和管理,消除安全隱患。二要加快標準農田建設。標準農田建設是實現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的必然之路。這幾年上級有政策支援,群眾有實際行動,我縣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取得了明顯成效,尤其是大橋鎮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效果很好。今年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紮實推進幾個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基礎。

3.要抓產業。產業既是城鎮發展的支撐,也是農村發展的支撐,只有加快產業發展,才能富裕農民,繁榮農村。如果不能形成覆蓋農戶、連線市場的產業化的生產組織模式,農業發展就只能停留在“提籃小賣”的水平,不僅難以創造新優勢,就連我們曾經引以為榮的優勢也會逐步喪失。我縣農業產業有基礎、有特色,關鍵要彰顯特色,揚優成勢。一要彰顯產業特色。要按照“加快發展茶葉、鞏固發展蠶桑、保護髮展林業、審慎發展畜牧業”的總體要求,彰顯產業特色,做強做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茶葉產業:①扶龍頭。由龍頭企業制定產品標準;統一包裝;整合小規模的茶葉加工企業;加大宣傳推介;大力開展市場營銷。②擴大加工企業生產規模。③擴大茶葉基地。由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種植茶葉的積極性,從而擴大基地規模。④提升技術含量。推廣科技種茶;打出有機茶、生態茶的牌子。⑤挖掘茶葉文化。鞏固發展蠶桑產業:①要積極推進小蠶工廠建設,減少蠶農需要掌握種養技術程度;②要扶持龍頭,鼓勵創新,推廣鮮繭繅絲等先進技術;③要推進蠶桑綜合開發利用。要採取“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搞好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二要注重因地制宜。要結合現有產業基礎和特色,統籌考慮所有流轉土地、山林的土質,老百姓的耕種習慣,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切實做到宜林則林、宜茶則茶、宜桑則桑,絕不能以砍伐林山、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產業發展。三要扶持龍頭企業。一個知名的農業龍頭企業能帶活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我們要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採取政策扶持、信貸支援的方式,重點扶持能夠推動桑、茶、林、畜等主導產業的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參股、聯合等方式,整合資源要素,發展成為規模化、集團化、整體競爭力強的行業領軍企業。四要加快土地流轉。有規模才有效益,有規模才能賺錢。我們一定要通過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現在外出務工青年很少回到農村種田,在家種田的大都是50—60歲的老人,廣種薄收、效益低下,部分耕地長年拋荒。各地要把外出務工和進城農民的田地,在“依法、自願、有償”原則下,通過租賃、轉包、轉讓、互換、入股等形式,鼓勵和支援承包土地向種養能手、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新型經營主體;鼓勵整村整組或集中連片流轉,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4.要抓保護。要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推進我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一要保護好青山。要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切實抓好“刀口留樹、火口留樹、蟲口留樹”等各項工作。①要加大封山育林力度。縣林業局要對鄉鎮申報的封山育林面積進行定期檢查,每季度向縣委、縣政府報告情況,確保全縣300萬畝封山育林面積穩中有升;沿修河、高速公路、主幹道可視範圍內實行全面封山;鼓勵全鄉(鎮)、全村、全組和聯戶等多種形式的封山。②要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縣委、縣政府將出臺政策,支援植樹造林,鼓勵老百姓自發造林;大力推進“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建設,圍繞村莊、集鎮、行道、縣城抓好植樹造林工作。③要鞏固林業秩序整頓成果。縣林業局和森林公安局要嚴厲打擊亂砍濫伐、偷砍偷伐、非法販運林木等違法行為;對原有案底的犯罪嫌疑人要追究到底,新發案的要堅決打擊;對保留下來的木材加工廠要規範管理,杜絕新上木材加工廠。④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利用“三冬”工作分配任務,以鄉村為責任主體,建好防火隔離帶;通過植樹造林滅掉山下和路邊的茅草,從源頭上消除森林火災隱患。二要保護好綠水。要加大對河道採砂、涉河建房和向河道填土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河道及周邊生態環境不遭受破壞;要加強對已整治河道和水庫山塘的維護管理,這幾年我們投入河道整治和水庫險加固的資金在3個億以上,如果後續管理跟不上,這筆資金將會“打水漂”。三要保護好耕地。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各級黨委政府責無旁貸。我們要嚴防死守耕地紅線,劃定保護“高標準農田”紅線,堅決杜絕亂佔耕地的開發建設行為。

5.要抓管理。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說實話,目前鄉鎮農村管理這一塊基本流於形式,鄉鎮與職能部門主要圍繞招商、財稅、穩定等方面展開工作,也忽視了對農村的管理,從而導致農村亂象叢生,房屋亂建、垃圾亂倒、汙水亂排、杆線亂拉、墳墓亂葬、耕地亂挖的現象相當普遍。比如,房屋亂建的問題,雖然我們出臺了很多檔案,加大了打擊力度,佔地佔河建房的少了,但沿路挖山建房的現象仍屢禁不止,新戶型也建得不多。為此,我們要紮實開展以“房屋亂建、垃圾亂倒、汙水亂排、杆線亂拉、墳墓亂葬、耕地亂挖”為重點的農村“六亂”治理工程,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關於房屋亂建、墳墓亂葬的問題我們早已安排,希望鄉鎮和相關部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抓好落實;其他“四亂”問題,請農工部和相關部門儘快拿出解決辦法,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認真抓好整改落實。同時,管理好計劃生育工作。計劃生育的政策、法律、“一票否決”都沒有變。要重視農村“三留守”問題,搞好農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鄉實施關愛留守老人“五個一”工程,對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問題進行有益探索,其他鄉鎮也要積極尋求解決農村“三留守”問題的新途徑、新辦法。

6.要抓扶貧。解決貧困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實施移民搬遷。這一方面,我們進行了多年的有益探索,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當前這個辦法不可能一時半會解決所有的貧困人口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面上的扶貧工作,要按照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用足用活用好國家的扶貧政策。要加大縣直部門和單位包村幫扶力度,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加大扶貧投入,把移民扶貧、產業扶貧、專案扶貧、智力扶貧、保障扶貧等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構築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7.要抓改革。當前影響和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突出表現為“三個不適應”:一是分戶經營、小農經濟生產方式,與現代農業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要求越來越不適應;二是千家萬戶的小規模生產、小批量產品與市場經濟的大批量需求越來越不適應;三是農業服務體系的不完善與農業的規模經營越來越不適應。為此,我們必須以更大力度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改革。要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切實做好宅基地、房產登記準備,積極開展農民房屋產權調查登記工作,確保年底前完成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地籍調查。要繼續推進土地、山林經營權的規範有序流轉,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全面做好農村土地流轉的服務工作。要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解決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服務的問題,特別要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網路,做到“農技推廣有人管、有人幹、有錢做”。

三、要強化“三農”工作的組織保障

做好農業農村工作,關鍵在領導,根本在落實。全縣上下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創新舉措、真抓實幹、形成合力,確保農業農村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要強化領導。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齊心協力抓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今年是農業農村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縣城鄉一體化中心村開始試點的啟動年,同志們更要重視“三農”工作,熟悉農業、瞭解農業,多到農村去走一走、多到農民家裡去看一看,真正瞭解農民訴求和期盼,真心實意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領導“三農”工作的水平。

二要加大投入。對“三農”的投入主要有五個渠道:①財政補助;②整合政策;③向上爭取;④積極自籌;⑤引入社會資金。各鄉鎮、各部門要掌握好政策、實施好專案、管理好資金。相關部門要加大整合力度,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用到中心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化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大限度加大對“三農”的投入。

三要形成合力。昨天召開了全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鄉村兩級要以深入開展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大調研力度,全面掌握目前農村的現狀、農業的需求、農民的期盼,並結合各自實際,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提升服務“三農”工作的水平;要全面瞭解村級組織建設現狀,對軟弱渙散的後村進村班子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達標的要堅決予以調整;要強化鄉鎮黨委對村(居)黨支部的領導,如果連“下級服從上級”組織原則都不要的村(居),不管什麼情況,都要堅決予以調整。農村工作綜合部門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指導服務職能;有關部門要增強興農、強農意識,始終密切配合,通力協作,齊抓共管,努力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援“三農”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揚鞭催駿馬,奮力正當時。大家一定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銳意進取,紮實工作,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為全縣經濟社會趕超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6

同志們:

一年之計在於春,不失時機抓“三農”。今天這次會議是深入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市委十屆五次、六次全會和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年、部署**年全縣“三農”工作的一次重要會議。

一年來,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以列入全省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點縣為契機,以推進整體移民搬遷為抓手,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與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同步發展,實現“三農”工作全市綜合排位“三連冠”,榮獲七個方面的單項先進,為全市單項先進最多的縣市。特別是探索了一條“以縣為龍頭、縣鎮村三級聯動、縣城帶動鎮村”的城鄉一體化新路子,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群眾自願;全域規劃、三級聯動;整體搬遷、梯度安置;兩分兩換,綜合推進”的新模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省委強衛書記、鹿心社省長先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將這一做法轉發至全省各設區市和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尚勇副書記、姚木根副省長、鍾利貴副主席相繼深入我縣開展專題調研,先後有來自省內外的3個省、10個設區市、100多個縣(市、區)到學習考察,全國扶貧搬遷工作交流研討會、全省搬遷移民扶貧研討會、全市搬遷移民鎮村聯動現場會相繼在召開。“三農”工作取得的可喜成績,為全縣實現進位趕超贏得了主動、提供了支撐。明天將召開全市目標管理考評表彰大會,我們拿了第三名二等獎,“三農”工作的先進位置功不可沒。在此,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向辛勤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向受到表彰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

剛才,立軍同志傳達了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治軒同志對去年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對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緊密結合了我縣“三農”工作現狀,講得實實在在,非常符合我縣實際;張林同志對如何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完全同意,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再強調三點意見。

一、要進一步鞏固“三農”基礎地位

中央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連續20xx年下發1號檔案指導農業農村發展。今年把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七位政治局全部參加;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大局出發,高屋建瓴、深刻精闢闡述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在講話中深入分析了農業和農村工作形勢,並就依靠改革創新推進農業現代化、更好履行政府“三農”工作職責等重點任務作出具體部署。剛才,立軍同志傳達了省、市農村工作會精神,從中也可以感受到省市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

是個傳統的農業大縣,農村範圍廣,農業人口多,農村土地少,“三農”基礎是否穩固,地位怎樣,工作怎樣,顯得尤為關鍵,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強工興城”作為趕超發展的重點,但是並沒有削弱農業的基礎地位。相反,這是從更高層次上、用更加有效的方法加強農業農村工作。農業基礎是戰略,怎樣抓是戰術。從全國或者實踐理論來說,工業與農業歷來是相互依賴、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農業為工業提供原材料,對工業發展的貢獻功不可沒,沒有昨天農業打下良好基礎,就沒有今天工業化推進的可能;反過來,工業化為農村人口轉移創造條件,為農業發展提供市場需求。從一個地方來說,工業化為農村面貌改善、農業條件改變提供財力支撐;工業化城鎮化可以有效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從而致富農民。發達地區也有“三農”問題,但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高,矛盾也就不突出,所以要根本解決“三農”問題,出路在工業化、城鎮化同步統籌“三農”工作。我們一直強調要適應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的變化,跳出就農業抓農業的思維定勢,堅持用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理念統籌“三農”工作,在發展工業中做強農業、在建設城鎮中繁榮農村、在減少農民中富裕農民;同時提出:用農民建房管理、土地流轉助推工業化、城鎮化,現在可以加上整體移民搬遷、城鄉發展一體化助推。現在很多專家說,解決“三農”問題靠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和標準化,這話沒有錯,但農業的“四化”只是解決農業的問題,沒有解決農民的問題,農民問題解決不了也就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問題。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提出,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建成小康,農業、農村特別是農民富裕是最大的短板。所以,我們一定要清醒地看到,要強,農業必須強;要美,農村必須美;要富,農民必須富。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各項工作都會比較主動。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三農”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主動把“三農”工作放在發展全域性的突出位置來謀劃,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

二、要牢牢把握“三農”工作重點

農業農村工作內容很廣、任務很多,必須把握重點、抓住關鍵。這次會上,縣委、縣政府專門下發了工作意見;剛才,治軒同志對今年的“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張林同志提出了明確要求。這裡,我就不再面面俱到,主要強調七項重點工作。

1.要抓統籌。城鄉一體化是我們正在探索的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所以在統籌抓好“三農”上,一方面,要繼續推進整體移民搬遷、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工作。**年我們只搞了縣城安置的試點,**年要出臺縣、鄉(鎮)、村三級梯度安置政策,同步啟動鄉鎮安置和中心村建設試點,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發展局面。今年鄉鎮安置的試點主要選在渣津鎮,要把中心村建設作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剛才,治軒同志對中心村建設作了具體安排,這裡我就重點談談,“為什麼要實行縣鎮村三級聯動,特別是中心村建設?”我想有以下幾點理由:①是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在農村唯有靠消費支撐,而要促進消費,唯有把農村人口聚集起來,我們現在很多鄉鎮1-2個村合在一起養不起一個理髮室,根本無消費可言,所以我們要搞中心村建設;②是節約基礎投入的需要;③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需要;④是節約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的需要;⑤是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的需要;⑥是提升農村形象,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甚至是生活方式的需要。我們全縣共規劃了125個左右中心村,今年要啟動建設30個左右,各鄉鎮要按照“全域、凸顯特色、三個集中”的原則,按照戶主申請、村鄉(鎮)申報、縣級審批的程式,每個鄉鎮申報1箇中心村進行試點建設。中心村建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要因勢利導,科學設計,儘可能少佔耕地,根據地形地貌,依山就勢,高低錯落來佈局;②要大力推廣新戶型;③佔地面積不宜過大。最後提醒一點,中心村建設主要領導必須親自過問,確保穩定。在操作過程中要注重與打造特色相結合,與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相結合,與農村建房管控相結合,真正打造一批示範帶動力強的中心村。另一方面,要抓好示範鎮建設。集鎮處於城市和鄉村的中間地帶,一頭連著城市一頭連著鄉村,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橋樑與紐帶。要按照“有發展基礎、有特色產業、有文化底蘊”的要求,大力推進示範鎮建設,統籌解決好用地和資金問題,打造一批“建設一流、環境優美、商貿繁榮、管理有序”的新型集鎮,使其成為吸納農民進城鎮居住和從事二三產業的載體,成為擴大內需啟動農村消費的平臺,成為文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科技服務等方面的便民利民中心。這裡再次強調,一般集鎮原則上不能擴張規模,要按照全域規劃要求,採取鎮村聯動的模式,將集鎮的整治提升與中心村建設結合起來,做精做美做特集鎮。

2.要抓基礎。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改善的重要保障。目前的農業生產,很大程度上還是靠天吃飯,尤其是近幾年來,由於特大幹旱、低溫寒潮、嚴重洪澇等自然災害頻發,農業經濟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我們要抓住國家持續加大“三農”投入,特別是大興水利的重要機遇,下大力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要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通過近幾年的努力,今年可以全面完成“”中小河道治理任務,基本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現在最關鍵的是如何儘快讓水渠之間連通,讓“毛細血管”延伸,緩解農業靠天吃飯的問題。今年要啟動建設17座省一般小㈡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完成規劃內137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抓好11個鄉鎮的小農水重點縣專案建設,同時要加強農村山塘的維修和管理,消除安全隱患。二要加快標準農田建設。標準農田建設是實現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機械化、標準化生產的必然之路。這幾年上級有政策支援,群眾有實際行動,我縣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取得了明顯成效,尤其是大橋鎮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效果很好。今年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紮實推進幾個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基礎。

3.要抓產業。產業既是城鎮發展的支撐,也是農村發展的支撐,只有加快產業發展,才能富裕農民,繁榮農村。如果不能形成覆蓋農戶、連線市場的產業化的生產組織模式,農業發展就只能停留在“提籃小賣”的水平,不僅難以創造新優勢,就連我們曾經引以為榮的優勢也會逐步喪失。我縣農業產業有基礎、有特色,關鍵要彰顯特色,揚優成勢。一要彰顯產業特色。要按照“加快發展茶葉、鞏固發展蠶桑、保護髮展林業、審慎發展畜牧業”的總體要求,彰顯產業特色,做強做大主導產業。加快發展茶葉產業:①扶龍頭。由龍頭企業制定產品標準;統一包裝;整合小規模的茶葉加工企業;加大宣傳推介;大力開展市場營銷。②擴大加工企業生產規模。③擴大茶葉基地。由龍頭企業帶動農民種植茶葉的積極性,從而擴大基地規模。④提升技術含量。推廣科技種茶;打出有機茶、生態茶的牌子。⑤挖掘茶葉文化。鞏固發展蠶桑產業:①要積極推進小蠶工廠建設,減少蠶農需要掌握種養技術程度;②要扶持龍頭,鼓勵創新,推廣鮮繭繅絲等先進技術;③要推進蠶桑綜合開發利用。要採取“公司+農戶+基地”的模式,搞好規模化種植、產業化經營。二要注重因地制宜。要結合現有產業基礎和特色,統籌考慮所有流轉土地、山林的土質,老百姓的耕種習慣,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切實做到宜林則林、宜茶則茶、宜桑則桑,絕不能以砍伐林山、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產業發展。三要扶持龍頭企業。一個知名的農業龍頭企業能帶活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我們要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採取政策扶持、信貸支援的方式,重點扶持能夠推動桑、茶、林、畜等主導產業的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引導龍頭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參股、聯合等方式,整合資源要素,發展成為規模化、集團化、整體競爭力強的行業領軍企業。四要加快土地流轉。有規模才有效益,有規模才能賺錢。我們一定要通過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農業規模化經營。現在外出務工青年很少回到農村種田,在家種田的大都是50—60歲的老人,廣種薄收、效益低下,部分耕地長年拋荒。各地要把外出務工和進城農民的田地,在“依法、自願、有償”原則下,通過租賃、轉包、轉讓、互換、入股等形式,鼓勵和支援承包土地向種養能手、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新型經營主體;鼓勵整村整組或集中連片流轉,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4.要抓保護。要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理念,推進我縣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一要保護好青山。要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切實抓好“刀口留樹、火口留樹、蟲口留樹”等各項工作。①要加大封山育林力度。縣林業局要對鄉鎮申報的封山育林面積進行定期檢查,每季度向縣委、縣政府報告情況,確保全縣300萬畝封山育林面積穩中有升;沿修河、高速公路、主幹道可視範圍內實行全面封山;鼓勵全鄉(鎮)、全村、全組和聯戶等多種形式的封山。②要加大植樹造林力度。縣委、縣政府將出臺政策,支援植樹造林,鼓勵老百姓自發造林;大力推進“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建設,圍繞村莊、集鎮、行道、縣城抓好植樹造林工作。③要鞏固林業秩序整頓成果。縣林業局和森林公安局要嚴厲打擊亂砍濫伐、偷砍偷伐、非法販運林木等違法行為;對原有案底的犯罪嫌疑人要追究到底,新發案的要堅決打擊;對保留下來的木材加工廠要規範管理,杜絕新上木材加工廠。④要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利用“三冬”工作分配任務,以鄉村為責任主體,建好防火隔離帶;通過植樹造林滅掉山下和路邊的茅草,從源頭上消除森林火災隱患。二要保護好綠水。要加大對河道採砂、涉河建房和向河道填土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確保河道及周邊生態環境不遭受破壞;要加強對已整治河道和水庫山塘的維護管理,這幾年我們投入河道整治和水庫險加固的資金在3個億以上,如果後續管理跟不上,這筆資金將會“打水漂”。三要保護好耕地。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各級黨委政府責無旁貸。我們要嚴防死守耕地紅線,劃定保護“高標準農田”紅線,堅決杜絕亂佔耕地的開發建設行為。

5.要抓管理。農村是我國傳統文明的發源地,鄉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村不能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說實話,目前鄉鎮農村管理這一塊基本流於形式,鄉鎮與職能部門主要圍繞招商、財稅、穩定等方面展開工作,也忽視了對農村的管理,從而導致農村亂象叢生,房屋亂建、垃圾亂倒、汙水亂排、杆線亂拉、墳墓亂葬、耕地亂挖的現象相當普遍。比如,房屋亂建的問題,雖然我們出臺了很多檔案,加大了打擊力度,佔地佔河建房的少了,但沿路挖山建房的現象仍屢禁不止,新戶型也建得不多。為此,我們要紮實開展以“房屋亂建、垃圾亂倒、汙水亂排、杆線亂拉、墳墓亂葬、耕地亂挖”為重點的農村“六亂”治理工程,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農民建設幸福家園和美麗鄉村。關於房屋亂建、墳墓亂葬的問題我們早已安排,希望鄉鎮和相關部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抓好落實;其他“四亂”問題,請農工部和相關部門儘快拿出解決辦法,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認真抓好整改落實。同時,管理好計劃生育工作。計劃生育的政策、法律、“一票否決”都沒有變。要重視農村“三留守”問題,搞好農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鄉實施關愛留守老人“五個一”工程,對解決農村“留守老人”問題進行有益探索,其他鄉鎮也要積極尋求解決農村“三留守”問題的新途徑、新辦法。

6.要抓扶貧。解決貧困問題最根本的途徑就是實施移民搬遷。這一方面,我們進行了多年的有益探索,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當前這個辦法不可能一時半會解決所有的貧困人口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面上的扶貧工作,要按照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用足用活用好國家的扶貧政策。要加大縣直部門和單位包村幫扶力度,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加大扶貧投入,把移民扶貧、產業扶貧、專案扶貧、智力扶貧、保障扶貧等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構築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7.要抓改革。當前影響和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突出表現為“三個不適應”:一是分戶經營、小農經濟生產方式,與現代農業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要求越來越不適應;二是千家萬戶的小規模生產、小批量產品與市場經濟的大批量需求越來越不適應;三是農業服務體系的不完善與農業的規模經營越來越不適應。為此,我們必須以更大力度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改革。要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切實做好宅基地、房產登記準備,積極開展農民房屋產權調查登記工作,確保年底前完成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地籍調查。要繼續推進土地、山林經營權的規範有序流轉,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全面做好農村土地流轉的服務工作。要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解決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服務的問題,特別要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網路,做到“農技推廣有人管、有人幹、有錢做”。

三、要強化“三農”工作的組織保障

做好農業農村工作,關鍵在領導,根本在落實。全縣上下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創新舉措、真抓實幹、形成合力,確保農業農村工作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一要強化領導。要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齊心協力抓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今年是農業農村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我縣城鄉一體化中心村開始試點的啟動年,同志們更要重視“三農”工作,熟悉農業、瞭解農業,多到農村去走一走、多到農民家裡去看一看,真正瞭解農民訴求和期盼,真心實意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斷提高領導“三農”工作的水平。

二要加大投入。對“三農”的投入主要有五個渠道:①財政補助;②整合政策;③向上爭取;④積極自籌;⑤引入社會資金。各鄉鎮、各部門要掌握好政策、實施好專案、管理好資金。相關部門要加大整合力度,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用到中心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化最需要的地方去,最大限度加大對“三農”的投入。

三要形成合力。昨天召開了全縣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鄉村兩級要以深入開展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大調研力度,全面掌握目前農村的現狀、農業的需求、農民的期盼,並結合各自實際,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提升服務“三農”工作的水平;要全面瞭解村級組織建設現狀,對軟弱渙散的後村進村班子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後仍不達標的要堅決予以調整;要強化鄉鎮黨委對村(居)黨支部的領導,如果連“下級服從上級”組織原則都不要的村(居),不管什麼情況,都要堅決予以調整。農村工作綜合部門要充分發揮綜合協調、指導服務職能;有關部門要增強興農、強農意識,始終密切配合,通力協作,齊抓共管,努力營造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援“三農”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揚鞭催駿馬,奮力正當時。大家一定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銳意進取,紮實工作,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為全縣經濟社會趕超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7

同志們:

這次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中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去年農業農村工作,分析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安排部署今年農業農村工作。薛書記、楊縣長對做好今年的農業農村工作高度重視,對開好會議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會前,有關部門也做了認真的調查研究和準備工作。上午,大家又集中半天時間,實地觀摩了畢家三農養豬場、下廟姜田設施大棚、蓮花寺東羅東大萬頭豬場和村陣地建設、華州鎮王什字村設施大棚、辛莊沙彌新農村建設等典型。一會兒,薛書記還要作重要講話,大家要認真領會,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縣委、縣政府研究的意見,我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認清形勢,堅定信心,增強做好新形勢下“三農”工作的緊迫感

回顧20xx年工作,總結起來講有四句話:一是熱情高,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和諸多發展困難的不利影響,全縣新農村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有黨的惠農政策,各級各部門始終熱情高漲,都把“三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特別是農工部、農牧局、財政局等部門,在20xx年的工作中克服種種不利因素,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二是勢頭猛,全縣湧現出了蓮花寺東大、畢家三農、東陽綠野、高塘煥民等10個萬頭養豬場,全縣生豬存欄達到20萬頭,增長了近三倍,畜牧業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全年新增柿子林3000畝,新增板栗、花椒等經濟林4000畝。建成了秦嶺北麓10萬畝幹雜果林帶。建成了姜田千畝設施大棚等六大蔬菜基地和四個菜果示範園區,一年內發展以蔬菜為主的各類合作社90多個。三是規模大,在畢家、下廟、柳枝建起了3萬畝優質蘆筍基地,在瓜坡、赤水、杏林、辛莊建起了4萬畝地膜洋芋基地,以下廟姜田為中心建起了千畝甜瓜示範園區。四是效果好,糧食種植面積保持穩定,單產大幅提高,總產達到14.5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蔬菜產業使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收近千元。廣大農民群眾齊聲稱讚黨的惠農政策好。20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47元,比上年淨增577元,增長24.3%,超過全省平均增幅和增速,是近十年來最多最快的一年。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既是縣委、縣政府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及中省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結果,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村基層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向奮戰在農業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表示親切的慰問,向關心支援“三農”工作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減速,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明顯增大。特別是作為傳統農業縣,我縣農業農村自身發展中仍然存在較多矛盾和問題:一是雖然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不強;二是雖然特色優勢產業初具規模,但產業化水平較低,發展方式粗放,農產品質量不高、加工轉化能力不足,特別是畜牧業發展滯後,“短腿”問題表現突出;三是雖然農業支援保護力度逐年加大,但多渠道投融資體系尚不健全,自我發展能力較弱;四是雖然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但農民素質同勞務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比較突出,新型農民培育和技能培訓任務變得更加迫切;五是雖然農村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得到加強,但欠賬較多、發展滯後,加快建設的任務十分艱鉅。這些充分表明,我市農業生產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強;農村發展仍然滯後,最需要扶持;農民增收仍然困難,最需要加快;農業農村工作仍然處在夯實基礎、發揮優勢、加快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重要發展階段。

我們還要看到,儘管當前影響我縣農業農村發展的困難和問題較多,但是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的召開,中央和省、市連續出臺一系列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使農業農村發展具備了諸多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特別是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我縣廣大幹部群眾思想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求富思變的願望非常強烈,盼發展、謀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為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只要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切實增強緊迫感,自覺順應發展趨勢,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力推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就一定能實現華縣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努力推動全縣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按照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今年和今後一段時期,我縣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和中、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把保持農業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的要求,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著力實施六大增收工程,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保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和諧穩定,為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全年糧食麵積穩定在45萬畝次,總產達到15萬噸以上;全年新增日光溫室大棚1000棚、大拱棚5000棚,確保全年新增蔬菜面積2萬畝,總面積達到20萬畝次;全年新增花椒林20xx畝、柿子林4000畝,總面積達到11萬畝。全年牛存欄3萬頭、生豬存欄30萬頭、雞存欄120萬隻。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47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穩定在6萬人以上。圍繞這一要求和目標,要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狠下功夫:

(一)在加快農村產業發展上狠下功夫。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產業發展是載體、是關鍵。要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切實把菜畜果等區域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優。一是狠抓糧食生產不放鬆。認真落實中省市支援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全面推行良種和農機具購置補貼,嚴格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要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突出抓好良種推廣和地膜玉米增產技術,確保實現增產增收。二是突出發展主導產業。堅持發展特色農業,以集約化、標準化、組織化和產業化為方向,突出菜畜果產業發展。不斷擴大提高菜畜果三大主導產業規模和效益,著力打造優勢產業帶、產業區。在果業和蔬菜產業發展上,通過近年來各級各部門的強力引導、不懈工作,群眾的種植習慣已經養成,管理技術已經成熟,產業發展已具規模,產業效益已經顯現。今年,關鍵是要進一步強化引導、擴大規模、提升品質、拓展營銷、提增效益。特別是要充分利用省上扶持設施蔬菜發展的獎補政策,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努力把我縣建設成“關中特色蔬菜基地”。這裡,我重點強調強勢推進畜牧業。畜牧業是一項強市富民的產業,也是我們目前農業發展中的一條短腿。比較我們與渭北幾個縣在農業發展上的差距,實質就是畜牧業發展不足不快、龍頭企業不多不強上的差距。但客觀分析我縣畜牧業發展現狀,當前又是資源優勢、後發潛力、政策機遇同在。我們必須乘勢而上、奮起直追,力爭用一到兩年時間打一個畜牧業發展的“翻身仗”,邁上一個新的臺階,著力提高華縣在全市畜牧業發展中的地位。要抓好產業佈局,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真正做到什麼地方適合養什麼就發展什麼;要堅持規模養殖,按照家庭適度規模和規模小區養殖的要求,引導群眾養殖出戶出村進小區,堅決防止多而散、多而雜,努力做到專而大、專而強;要抓好示範引導,善於發現典型、培養典型,特別是每個村、每個鄉都要明確提出重點培養的不同層面的典型,列出名單,跟蹤推進,真正實現抓一個帶一片、抓一村促一鄉、抓一鄉興一業。要強化扶持服務,主要是在技術培訓、資金投放、龍頭企業發展、市場開拓、產品營銷上要強力扶持,在疫病疫情監測、預防、診治上要跟蹤服務,在輿論引導、典型宣傳、樹立榜樣上要營造氛圍。從全縣來講,今年重點要抓好蓮花寺、畢家、東陽等4個萬頭豬場,瓜坡、高塘等一批養雞示範小區建設,真正通過抓示範、強扶持、優服務,促進畜牧業規模擴張、效益提升。三要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圍繞提升農業產業化,重點扶持一批與特色產業發展相適應、與終端市場相聯結的龍頭企業,對經營規模大、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要在政策、資金、技術上繼續予以傾斜,促其上規模、上水平。四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堅持“自願、互惠、互利”的原則,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推廣,鼓勵支援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依法開展市場營銷、資訊服務、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貯藏和農資統購統銷,切實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抵禦市場風險和生產風險的能力。從今年起,縣上每年抓5個示範合作社,同時,每個鄉鎮抓建1-2個示範合作社。每年表彰獎勵一批在農民增收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

(二)在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上狠下功夫。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始終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實現縣上提出的到20xx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97元以上、到20xx年達到8323元的目標,今後幾年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必須每年至少淨增500元以上。我們必須從現在起,採取更直接、更有效的措施,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年度增收任務。當前,一是要大力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重視發展特種養殖和庭院經濟。通過典型示範,引領周邊群眾大力發展特種養殖,多途徑增加收入。還有在市上特別推崇的富平老廟庭院經濟,院內栽葡萄、院外種柿樹、屋後搞養殖,這些都是很好的農民增收典型和方式。希望我縣各鄉鎮、村要積極學習借鑑和大力推廣這些經驗和做法,大張旗鼓的引導廣大群眾充分利用房前屋後的宅基地、自用地種菜、種樹,開展多種經營和特種養殖,通俗的說就是“農忙忙大田,農閒忙庭院”,通過辛勤的勞動增加收入,達到致富的目的。二是要大力拓展非農產業增收空間,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堅持用工業化、城鎮化理念指導和謀劃縣域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扶持農村二、三產業,支援家庭工業等多種形式的鄉村工業,加快縣域工業經濟發展,用工業化和城鎮化推動農業產業化,輻射農村,帶動就業,不斷提高農民非農產業收入。三是要大力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緊緊抓住省上今年出資3億元用於農民工小額擔保貸款的重大機遇,鼓勵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資訊諮詢等方面予以支援;發揮職教優勢,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結合重大建設專案,組織勞務公司直接與工程專案部聯絡落實,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和新增公益性崗位,儘量多用農民工,力爭勞務經濟實現新突破;在積極開拓外部務工市場的基礎上,著力引導農民就近就地轉移,採取以獎代補、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農民大規模植樹造林、整治土地、修橋築路,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中拓寬就業空間、增加收入。

(三)在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上狠下功夫。一要抓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在開展以修田造地、土地復墾、中低產田改造、灌區土地平整為主要內容的基本農田建設和以橋峪、瓜坡、小夫峪三大灌區改造為重點的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重點辦好“水、電、路、氣、房”五件實事。二要推動農村流通現代化。重點抓好縣城中心農貿市場建設的基礎上,加快瓜坡、赤水、下廟、辛莊等蔬菜主產區蔬菜批發市場建設。創新農產品零售經營方式,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到超市設立專櫃,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專賣店、直銷店,搞活農村商品流通,加大“家電下鄉”實施力度,開拓農村市場。三要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繼續抓好以新農村建設重點村、310國道和老西潼公路沿線村以及鄉鎮政府周邊村為重點的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大力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全面開展“三清、五改、兩建”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積極爭取中省投資,抓好農村巷道建設試點工作,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四)在深化農村改革上狠下功夫。黨的xx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農村改革和加強農村制度建設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我們必須抓好貫徹落實。一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重點抓好我縣的土地流轉試點工作,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鼓勵農戶通過轉包、轉讓、租賃、入股、聯營等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為發展現代農業、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創造條件。二要全面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明晰產權為核心,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確立農民經營主體地位,真正做到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三要加快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推進農村擔保方式創新,探索建立政府支援、企業和銀行多方參與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引導和支援各類金融機構將業務範圍向農村延伸,讓更多的資金流向農村,著力解決農村貸款難的問題。四是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著力增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紮實推進鄉財縣管改革,積極穩妥地化解鄉村債務,力爭年內全面完成基層畜牧獸醫、農技推廣、水管、農機、種子管理體制改革任務,不斷激發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五)在維護農村和諧穩定上狠下功夫。構建和諧社會,不僅要實現農村經濟平穩快速增長、農業穩步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而且要維護農村的和諧穩定,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性問題。一是要著力改善民生。緊扣農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和難點問題,嚴格落實中省市各項惠農政策,紮實做好農村教育、文化、衛生和社會保障、扶貧開發工作,認真搞好各項惠民工程,著力改善農村民生民計,努力使廣大農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二是著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切實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有針對性地對農民尤其是青年農民進行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大力開展爭創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不斷深化文化、教育、科技“三下鄉”活動,移風易俗,樹立新風,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佔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三是要著力維護農村穩定。農村穩,則天下安。當前,尤其要高度重視和加強因金融危機導致的企業倒閉裁員、農民工返鄉以及農村土地流轉、拆遷補償、集體資產處置等引發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工作。堅持“立足基層,著眼苗頭,重在調解”的工作方法,做到“早排查,早發現,早處理”。特別要注重通過調解的方式化解矛盾,切實加強調解隊伍建設,力爭把農村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加強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反對和制止利用宗教、宗族勢力干預農村公共事務,確保農村社會穩定和諧。

三、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確保“三農”工作各項任務全面落到實處

一要統一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是中央和省市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我們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證。各鄉鎮、各相關部門要堅持把農村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決不能因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就放鬆農業這個基礎,決不能因為農業人口逐步減少、農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就忽視對農民的關心和保護,決不能因為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就放鬆對農村的支援力度。要按照省委和市委《實施意見》的要求,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抓好農業農村工作上;要加強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力量,充實人員,增加經費,改善辦公條件,充分發揮好協調、督查和指導職能;各涉農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儘快組建支農巡迴服務隊,緊扣“三農”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農村一線開展巡迴服務,著力形成全黨、全社會關心“三農”、支援“三農”、服務“三農”的良好氛圍和工作合力。

二要狠抓基層基礎,提供堅強保障。堅持把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基礎性工作,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為載體,以“升級晉檔、科學發展”活動為抓手(即: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五個方面,具體設定主導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黨員隊伍建設等15項考核評價指標,對村級黨組織實行百分制考核,依次評為一、二、三、四類村級黨組織,一類得分在85分以上包括85分,二類得分在65至85分包括65分,三類得分在50至65分,四類得分在50分以下包括50分。目標是建立一類、擴大二類、提升三類、減少四類,力爭到20xx年,一、二類村黨組織佔全縣村級黨組織總數的50%以上,四類村黨組織減少到總數的10%以下),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繼續抓好縣級領導農村基層黨建聯絡點,全面落實縣鄉幹部“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幹部在機關開展業務工作,三分之一的幹部到農村開展包村幫扶,三分之一的幹部赴外開展招商引資),紮實開展鄉鎮幹部駐村工作和選配大學生到村任職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農村基層幹部激勵保障機制,不斷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著力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加強鄉村幹部培訓,幫助鄉村幹部解決“幹什麼、怎麼幹”的問題,切實增強農村基層幹部貫徹執行農村政策的本領;民主管理、依法辦事的本領;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本領;做好群眾工作、建設和諧社會的本領;“兩手抓”、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本領。

三要強化目標考核,狠抓工作落實。做好今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關鍵在於狠抓落實。抓落實,必須夯實責任。責任出勇氣,責任出智慧,責任出生產力。勇於擔當責任,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再複雜局面也能應對。要儘快建立橫向到部門、縱向到縣鄉村的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目標責任制,對農民收入、產業發展等重要任務制定出詳實的實施規劃,把任務明確到產業、細化到年度、落實到部門、到鄉鎮、到村組、到農戶,做到領導有責任、層層有任務、人人有擔子。抓落實,必須轉變作風。要注重在群眾“最盼”的地方贏民心,在群眾“最急”的地方見真情,在群眾“最怨”的地方改作風,多謀一些富裕百姓的實策,多幹一些促進發展的實事。從今年起,圍繞促進農村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在全縣開展部門幫扶增收活動,要注重在產業發展上動腦子、出點子、找路子,在產業發展佈局、示範引導、扶持服務上做文章、下功夫、求實效,努力使包聯幫扶村組農民增收做到人人有打算、戶戶有計劃、村村有措施。抓落實,必須嚴格考核。農業農村工作有自己的特殊性,內容多,領域寬,季節性較強,要在繼續實行領導幹部工作目標責任制的基礎上,按照今年的任務目標、工作重點,科學合理的制定量化指標,特別是把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勞務經濟、環境治理、和諧穩定,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把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緊密結合,定性與定量考核結合起來,通過平時督查促進,年終考核獎罰,確保中省市縣各項農村工作部署落到實處。

這裡,我要特別強調,根據中央安排,市縣兩級從今年3月、鄉村兩級從9月開始,將分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省、市、縣部署,認真組織,周密安排,圍繞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聯絡本地“三農”工作實際,把貫徹落實中、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作為重要內容,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把農民增收成果作為檢驗活動成效的重要標準,切實搞好學習實踐活動。

同志們,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應對挑戰、克服困難,保障在農業;擴大內需、促進增長,潛力在農村;改善民生、保持穩定,重點在農民。面對當前嚴峻形勢,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團結一致、埋頭苦幹,確保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努力開創我縣“三農”工作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週年!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8

這次全縣農村工作會議是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剛才,耀群同志代表縣政府與鄉鎮簽訂了責任狀,黃海同志就今年“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請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要深刻認識新常態下“三農”工作的重要地位

(一)要深刻認識中央和省市對“三農”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堅定“重中之重”的戰略定力。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農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但這並不等於地位和作用下降。最近,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放鬆“三農”工作。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髮展優勢,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紮實做好脫貧開發工作,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讓廣大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鴻忠書記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定不移堅持“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動搖,圍繞“率先、進位、升級、奠基”四大目標,突出“重中之重”地位謀劃和推進“三農”工作。楚平書記在全市農村工作會上強調,“三農”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一個不可撼動的重大命題,是一項絲毫不能放鬆的重要工作。我們要深刻領會中央和省委、市委始終高度重視和加強“三農”工作的戰略意圖,繼續強化“三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繼續強化對“三農”工作的思想自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

(二)要深刻認識城鄉統籌對“三農”工作的新任務,進一步明確農村發展基本方略。“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多次講過這句生動而深刻的話,就是希望全黨同志看到全面小康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懂得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這個道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結構的調整,巨大發展成就和經濟發展格局的新變化,使一些同志在思想認識上不自覺地降低了對農業的重視程度。在一些同志看來,抓“三農”工作投入大、週期長、見效慢,對GDP和財政收入貢獻少,遠不如上幾個工業大專案立竿見影;有的同志被近年來農業的連年增產麻痺了頭腦,把農業增產增收看成是自然而然、理所應當的事。我們一定要準確把握好新時期推進扶貧開發的大政方針、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把脫貧目標與小康目標緊密銜接,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秭歸當前的工作大局和“三農”中心任務來抓好抓實,確保在20xx年底實現“縣摘帽、村出列、戶脫貧、人銷號”的目標。

(三)要深刻認識農村巨大變化對“三農”工作的新挑戰,進一步夯實與時俱進工作理念。一是我縣地處三峽庫區,地形複雜,生態脆弱,人多地少,面源汙染和土壤汙染嚴重威脅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面臨資源約束和環境汙染雙重影響,面臨生態環境和資源條件“雙重約束”。二是秭歸屬於自然災害高發頻發區,農產品種類較為單一,受市場波動影響大,“靠天吃飯”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面臨著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雙重挑戰”。三是我縣山地多、平地少,規模化種植難以拓展、很難實施機械化作業;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足,年輕人不願種地、不會種地,面臨著農業經營規模小和農村勞動力持續減少的“雙重考驗”。面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我們要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持之以恆強化農業、惠及農村、富裕農民,努力把我縣農業農村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要突出抓好事關“三農”全域性的重點工作

(一)要牢牢把握髮展現代農業這個方向。一是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主攻目標。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特色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水平,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特色農業、綠色農業,深入實施柑橘、茶葉、核桃品質提升、產業品牌拓展,促進現代農業集約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強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二是要積極創新農業經營方式。要鼓勵和支援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突破、做大做強,在農業現代化轉型升級中更好發揮骨幹支撐和引領帶動作用。三是要把農旅融合作為主攻方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轉方式和調結構結合起來,特別要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按照“農業園區就是精品景區,農業基地就是旅遊景點,特色農產品就是旅遊商品”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推出鄉村旅遊新產品,使旅遊業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四是要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要加強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系統物流服務網路和設施建設與銜接,鞏固農村貨運班線模式,支援本地物流企業佈局農村物流市場。要深化我縣農業國際合作領域,特別要利用“網際網路+”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開拓國際市場,把秭歸的特色農產品推向世界,拓展全縣農業發展的新空間。

(二)要牢牢把握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核心。一是要把農民轉移出來,到城鎮抓收入。要著力提高城鎮的帶動和承載能力,消除制約城鄉一體化的體制障礙,吸引更多的農民到城鎮就業創業。二是要把農民組織起來,向市場要收入。要圍繞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強農民合作組織建設,努力實現建一個組織、興一個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群眾。要以專業合作、土地合作和勞務合作等為重點,通過資產增值、土地增效和經營增利,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增加農民財富積累。三是要把農民統籌進來,靠政策保收入。要加快將農民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步伐,進一步完善農村已有的保障制度。

(三)要牢牢把握脫貧攻堅決戰這個重點。一是要科學制定扶貧規劃。在產業專案規劃上,要做到專案規劃、脫貧效果到村到戶到人。在重點專案佈局上,要集中力量支援貧困村脫貧致富。在扶貧資金使用上,要對專項扶貧資金、相關涉農資金和社會幫扶資金捆綁集中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二是要強化精準扶貧措施。要認真落實“一戶一策一干部”結對幫扶機制,因人因戶施策,對症下藥、靶向治療。三是要提高脫貧攻堅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逐村逐戶核實貧困人口,細化識別標準和方式,確保符合標準的貧困人口應扶盡扶,不符合標準的一個不留堅決退出。要完善動態管理機制。

(四)要牢牢把握統籌城鄉發展這個原則。一是要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加快推動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生態建設和管理體制等工作“一體化”。二是要統籌推進農村社會事業取得新突破。要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事業共同發展,使廣大農民群眾學有優教、老有頤養、病有良醫、住有宜居、困有所濟,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發展成果。三是要大力推動試點示範建設取得新成效。先行先試、大膽探索,拿出具體辦法,落實管用措施。

(五)要牢牢把握深化農村改革這個主題。一是要突出重點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農村改革的重點主要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產權制度、戶籍制度、涉農資金四個方面。要緊跟農村改革的時代要求,加快形成有利於激發農村內部活力、優化農村外部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二是要科學穩妥推進。要圍繞農業農村專項改革的中心工作,按照統籌推進、重點突破、風險可控的原則,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和首創精神,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努力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目標。三是要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各金融部門要不斷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設農村金融服務網點,擴大覆蓋面。要積極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產、資金,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和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

三、要切實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要提高黨領導農村工作的水平,更好發揮統籌作用。要不斷健全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各部門各負其責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調整“三農”工作重要事項議事規則,強化縣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職能。要更加註重對“三農”工作、資源、政策、專案、資金的統籌整合,切實提高效率。

(二)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要不斷夯實“三農”工作基層基礎,始終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不動搖,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斷夯實黨在農村執政的組織基礎。要抓住村集體經濟發展這個“牛鼻子”,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為服務群眾打下堅實的基礎。要嚴格落實各級黨委抓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落實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和村幹部報酬待遇。進一步把從嚴治黨的要求落實到農村基層,著力解決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嚴查農民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

(三)要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更好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要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與“幸福村落”建設的深度融合,發揮好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農民的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加強誠信教育,倡導契約精神、科學精神,提高農民文明素質和文明程度。深入開展“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建立,培育文明鄉風、優良家風,抓好移風易俗,崇尚健康文明新風尚。

(四)要全面改進工作作風,更好發揮幹部引領示範作用。“三農”工作面對的是廣大農民,接觸的是千家萬戶,最能檢驗各級幹部的工作作風。老百姓更加重實際、講實績,也更加痛恨形式主義。要把農民所想、所盼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少一些花哨、多一些實在;少一些訓導,多一些行動;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寬容。要以“三萬”活動為載體,抓實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檢驗幹部作風,不斷提升“三農”工作水平。

同志們,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熱土,農業是充滿朝氣的產業,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要進一步堅定信心、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努力譜寫我縣農村改革發展新篇章,為秭歸“橋頭堡”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9

這次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精神,認真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昨天剛剛閉幕的省“兩會”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工作。省委、省政府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會前,省委會議聽取彙報,專題討論。今天,鄧凱副書記傳達了盧展工書記在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郭庚茂省長出席會議並作了重要講話,盧展工書記、郭庚茂省長的講話立足長遠、總攬全域性、十分重要、十分深刻,對我們做好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農業農村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狠抓落實。下面,我講五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總結經驗,增強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20xx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三農工作,採取一系列舉措,實現了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民生加快改善、基礎顯著增強,全省三農工作呈現好的趨勢、態勢和氣勢。

(一)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始終把糧食生產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實政策、加大投入,夯實基礎、改善條件,強化管理、科學應對,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127.72億斤,比上年增產19.2億斤,連續9年創新高,連續7年超千億斤,不僅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農民收入實現九連快。堅持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去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24.94元,實際增長11.3%,增速連續3年超城鎮居民。家庭經營收入較快增加,人均達到3973.43元,同比增長10.3%。務工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推動因素,去年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05萬人、省內就業比重接近80%。惠農政策補貼資金174.9億元,農民人均263元。農民財產性收入持續增加。

(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搶抓國家加大農業投入的機遇,實施一大批打基礎、增後勁、管長遠的重大涉農專案。紮實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工程,鞏固、完善和新建高標準糧田1050萬畝,完成203萬畝中低產田改造。全年爭取水利建設投資205.8億元,較20xx年翻一番。河口村水庫和引黃調蓄工程等重要水利專案有序推進。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完成年度任務。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實施順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全線建設快速推進,受水區配套工程形成建設高潮,庫區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林業生態省建設紮實推進,林業重點工程實施順利,完成造林426萬畝,發展經濟林33萬畝。氣象為農服務體系不斷加強,國家中部區域人影中心專案有序推進。

(四)農業產業化較快發展。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叢集培育工程和主食產業化工程,重點打造面、肉、乳、油、果蔬等12類產業化叢集,全省農業龍頭企業達到6466家,其中國家級60家。獲得21箇中國名牌、31箇中國馳名商標, 16家涉農企業在境內外上市,23家涉農企業被列入上市後備名單,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農業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成功舉辦了中國·漯河食品博覽會、全國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鄭州農業博覽會、中國·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中國國際奶業展覽會等。中糧、聯想、蒙牛、伊利等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落戶河南,正大等海外知名企業都在新上專案、建立基地。我省農業走出去態勢良好,建成和在建出口食品農產品示範區71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農業到境外投資特別是到中亞投資已初具規模。種養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省規模養殖場戶達到33.5萬個,生豬、肉雞、蛋雞、奶牛規模飼養比重分別達到80%、97%、77%、87%,尤其是生豬規模飼養比重高出全國9個百分點以上。全省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步提升,達到73.5%。薄弱環節機械化持續突破,玉米機收率由20xx年的5%提高到60.2%。農機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由20xx年的500家發展到4800多家,居全國前列。農機資訊化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專案啟動,在全國率先推進資訊化與機械化有機融合。農口商會、行業協會建設取得新進展,已成立省級商(協)會83家,在全省農業產業化程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科技創新成效突出。著力抓好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工作,連續推出農作物新品種。農作物南繁育種基地和西北制種基地及省內育制種基地建設紮實推進,種業企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棉花轉基因育種、小麥國家工程實驗室、動物疫苗等國家級中心和實驗室建設順利實施,新建3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5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村科技入戶工程、科技特派員行動計劃深入開展。高產建立活動紮實推進,建成了一批高產建立萬畝示範片,較好地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六)農村民生持續改善。新解決625萬名農村居民和106萬名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縣鄉公路4115公里、通村公路1090公里,完成危橋改造4萬延米。新發展農村戶用沼氣11.1萬戶,新建大中型沼氣工程108處,建成沼氣服務網點516個。實施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2924戶、國有農場危房改造8575戶。新建各類農村超市190個。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成100個生態鄉鎮、465個生態村。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及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幫扶工作成效顯著。農村文化、教育、衛生等事業蓬勃發展。成功承辦第七屆全國農民運動會。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規劃全面啟動實施,搬遷安置深石山區貧困群眾4?2萬人,113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農村社會養老實現全覆蓋。

(七)農村改革深入推進。全省農村土地流轉面積20xx多萬畝,佔家庭承包面積的20%以上。農村金融改革穩步推進,143家縣級農信聯社全面完成股權改造,成功組建農商行19家;全省開業村鎮銀行 49家。深化集體林權改革,家庭承包率由68%提高到71.2%。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深入開展,覆蓋全省82.7%的行政村,省財政獎補36.2億元。供銷合作社體制改革、小農水改革等積極推進。新鄉、信陽兩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取得新成效。

(八)基層組織不斷加強。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全面推廣“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選派優秀年輕幹部到農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大力培養選拔“雙強”村支書,農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農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更好發揮。農村社會管理創新不斷深化,村民自治機制不斷完善,平安建設活動深入開展,農村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農村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回顧20xx年,全省三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確實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有五點體會:一是堅持把三農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把穩定發展糧食生產作為首要政治責任,不斷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二是堅持把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不斷加大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力度,優化要素資源配置。三是堅持把多予、少取、放活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方針,持續加大三農投入,集中力量謀劃實施了一批重大專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四是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農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農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五是堅持把中央精神與河南實際相結合,準確把握省情,找準結合點、著力點,創造性地開展三農工作。

全省農業農村工作能夠取得好成績,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得益於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全省廣大幹部群眾的同心協力,得益於全省農口乾部的埋頭苦幹。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二、認清形勢、提高認識,明確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

我省農業農村工作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一是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復甦緩慢,我國巨集觀經濟執行面臨複雜嚴峻形勢,經濟高增長期已經過去,需求不足、出口下降、消費不旺呈明顯態勢,市場需求變化使得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二是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呈現成本提高、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農業生產的制約因素增多。三是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加劇,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動植物病蟲害等多發頻發,糧食生產在高起點上持續豐收、再創新高的難度加大。四是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動,農戶兼業化、村莊空心化、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勢在必行。五是城鄉二元結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大的問題明視訊記憶體在。六是由於農業形勢連年向好,有的領導幹部忽視農業、放鬆農業的問題不容忽視。

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任務很重、困難很多,但有利條件也不少。一是中央高度重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二是隨著城鄉發展一體化程序加快,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給予的支援力度更大,創造的發展空間更廣。三是國務院批准《中原經濟區規劃》,明確了我省建設國家重要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的戰略定位,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和強大動力。四是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抓好農業農村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支援力度不斷加大,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五是經過多年的奮鬥,全省農業農村工作總體上進入到一個新階段,上了一個新臺階,為今後的工作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六是三農戰線的同志們忠誠履職、務實重幹、團結協作,形成了良好的作風,這是做好全省三農工作最重要的組織保障。因此,我們既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複雜性、艱鉅性、長期性,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堅定克難攻堅的信心和決心;既要增強發展意識,搶抓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未雨綢繆、防範風險、贏得主動。各級各部門要堅定信心、再接再厲、迎難而上、開拓創新,推動三農工作再創新局面。

20xx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實施《中原經濟區規劃》的開局之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在加快資訊化程序中持續探索“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的要求,夯實農業基礎,強化科技支撐,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繼續深化農村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創新驅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程序,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的好形勢。

三、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切實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

黨的對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進三農發展上來。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一是加快實施高標準糧田“百千萬”工程。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責任重大。要繼續下大氣力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穩定增產,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應有貢獻。必須調動產糧大縣重農抓糧的積極性,加大獎補力度,逐步使產糧大縣財力達到全國、全省縣級平均水平;必須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確保耕地不減少;必須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防災抗災減災能力;必須著力穩定總產、提高單產;必須發揮優勢、改善結構,加強薄弱環節,提高質量。要統籌農業生產各項資金,統一規劃設計農田,按照性質不變、渠道不亂,集中投入、連片開發的要求,建設高標準農田。統籌推進水、電、路、林等生產設施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建設一批百畝方、千畝方和萬畝方,集中打造平均畝產超噸糧的高標準永久性農田,全年力爭建成高標準糧田900萬畝。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高標準農田管理和服務體系。同時,抓好良種良法配套,抓好高產建立,適應農時,科學應對,確保糧食總產穩定提升。二是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重點抓好蔬菜基地建設,全省蔬菜面積穩定在2550萬畝以上。認真抓好畜牧業,確保肉、蛋、奶滿足需求,穩定提高市場供給能力。三是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科學規劃農產品流通網路,加快提升農產品市場建設,重點抓好鄭州、商丘、周口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積極推進以城市標準化菜市場、生鮮超市、城鄉集貿市場為主體的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加強糧油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和食品冷鏈物流體系。要著力降低鮮活農產品物流成本,縮短執行時間,提高執行效率,為農產品流通暢開綠燈。大力培育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和農民網店。支援供銷合作社、郵政系統、中儲糧系統、大型商貿企業等開展農產品流通。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資訊監測體系,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生產和預警資訊,穩定、規範、提升全省農產品市場。四是保障農產品和食品安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強化農業生產過程環境監測,嚴格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管理。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汙染和畜禽養殖汙染防治。完善監管體制,加強協調聯動,落實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管責任。健全安全追溯體系。落實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加強誠信建設,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嚴格實行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嚴厲懲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確保讓人民吃上放心食品。

(二)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提高農業裝備水平。一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大力建設小農水重點縣,實現糧食主產區全覆蓋。建設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專案,積極推進小浪底南北岸灌區、趙口引黃灌區二期和西霞院水利樞紐輸水工程前期工作,建成一批引黃調蓄工程。實施好賈魯河、北汝河等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及水閘除險加固專案建設。加快河口村水庫建設,年底前下閘蓄水。積極推動出山店水庫、前坪水庫前期工作。紮實推進黃河北岸標準化堤防建設。抓好農村河道綜合治理、水土保持和農村水電等水生態工程建設。持續做好新建水庫移民遷安工作,重點扶持45個萬人以上移民大縣和384個重點移民村的生產發展。實施好新一輪淮河治理工程,抓好田間排澇工程,加快滯洪區工程建設。完善小型農水長效機制建設。深化水利投融資平臺建設,大力加強水利融資造血功能,做大做強河南水投公司,充分發揮水投公司作用。二是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按照河南糧食生產核心區建設規劃要求,以農業綜合開發和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工程為抓手,加大投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堅持統一規劃、規模開發,分清主次、逐步推進。堅持規劃一片,幹成一片,決不能半途而廢。大力推進土地綜合治理,做好土地復墾工作。三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加強新品種選育,要深入推進小麥、玉米、水稻主糧良種選育工作,保持小麥、玉米育種全國領先地位。持續推出主糧優良品種。同時要抓好花生、棉花、蔬菜、水果、花卉良種選育工作。高度重視畜禽良種選育工作。要促進整合創新與原始創新相結合,提升河南農業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力推動種業發展,鼓勵種子企業實施育繁推一體化發展,支援引導優勢種子企業進行收購、兼併、重組和上市融資,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種業集團。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套牌侵權、仿製等違法行為,促進種業健康發展。建設一流科技人才隊伍,大力支援農業自主創新,支援河南農科院和河南農大建成全國一流水平,做大做強農業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扶持一批優質的涉農類科研單位和高等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實施高層次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推進工程,著力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一流人才團隊,爭取在全國乃至全球有更大的話語權。繼續推動產學研結合,加強農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的聯合與合作,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還要切實抓好農業育種和制種基地建設,積極實施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開發工程。深入實施農業科技豐產工程,紮實推進農村資訊化示範省建設。四是加快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著力推進薄弱環節機械化,對水稻區購置插秧機械實行補貼“普惠制”,對玉米收穫機械實行重點補貼,對花生收穫機械實行區域傾斜。鼓勵糧食大縣、龍頭企業、合作社等購置糧油烘乾裝置。加快農機農藝融合,促進農業農機技術整合、高效、規範應用。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機合作社。加快農機資訊化平臺建設。組織好“三夏”、“三秋”農機會戰,確保機耕應耕盡耕,小麥機播機收率穩定在95%以上,玉米機收率達到65%以上,小麥、玉米秸稈還田率穩定在80%左右,水稻機收率達到80%、機插率突破20%,經濟作物、畜牧水產、設施農業機械化協調推進。發揮農機工業對農業機械化強力支撐作用,加大農機工業發展支援力度,加快急需的關鍵和重大共性技術研發,提升農機工業製造水平和產品質量。五是加強林業生態建設。鞏固林業生態省建設成果,實施“四區三帶”為核心的林業生態省建設提升工程,抓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重點地區防護林等重點工程建設,推進省級生態廊道網路、農田防護林、城鎮社群林業生態、山區營造林等工程建設,全省造林400萬畝、森林撫育和改造150萬畝,發展花卉15萬畝。著力打造綠色中原、美麗中原。六是強化農業氣象服務。加快推進農村氣象資訊服務和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水平。加強農業氣象試驗示範推廣基地建設,開發農業氣象預測、預報及災害預警技術,推進中部人影中心建設。七是加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今年是我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決戰年,任務繁重,要打好攻堅戰,確保主體工程和受水區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實現總乾渠基本貫通。加強水源地和總乾渠沿線水質保護,實現“一渠清水送北京”。認真做好丹江口庫區移民後續工作,使移民儘快過上富裕生活。

(三)千方百計、多措並舉,持續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帶動農民致富。認真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做好銀企對接工作,積極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收購、兼併、重組、參股等形式,促進企業強強聯合和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形成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功能互補的大型龍頭企業,加快龍頭企業上市步伐。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做到上游抓生產基地,中游抓精深加工,下游抓物流配送,構建由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產業鏈。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更多分享紅利。二是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促進農民致富。優化農業結構調整,提高優質專用糧食種植比重,穩定發展棉花、蔬菜、油料、菸葉等大宗經濟作物,推進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種植、產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大力發展經濟林、茶葉、食用菌、中藥材、優質水果、木本糧食等特色農產品,加快發展花卉園藝產業,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加快發展農家樂等休閒旅遊農業。積極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三是大力發展畜牧業,助推農民增收。堅持穩豬、擴牛、壯禽的發展思路,著力提高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全年豬牛羊禽肉、禽蛋、牛奶總產量明顯提升。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提高畜禽養殖的集約化水平。大力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提升競爭力。加大肉製品、乳製品等品牌培育力度,打造優質畜產品品牌。認真落實各項畜牧業發展扶持政策,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做好畜禽免疫、監測預警、檢疫監督、消毒滅源、應急管理等綜合防控措施,防止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和傳播。四是落實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撬動農民增收。不斷強化農業補貼政策,加快讓農業獲得合理利潤、讓農民收入持續較快提高。完善機制,新增農業補貼重點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傾斜。繼續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推進農機以舊換新試點。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規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使農民從土地、房屋、林權、水權等資源中獲得更多的收入。加快推進徵地制度改革,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確保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長遠生計有保障。五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增收本領。抓住建設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的機遇,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等培訓,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加強對村幹部、農民合作社負責人、農民技術人員的培訓,努力造就一批新型職業農民。積極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全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0萬人。落實好農民工創業扶持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就業。鼓勵高校畢業生特別是涉農大學生、退役軍人、返鄉農民工在農業生產領域創業,落實資金、專案、金融、戶籍、人事、社保、職稱等扶持政策。

(四)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一是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以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為目標,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統一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發展,促進公共資源均衡配置,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廣照耀農村、公共財政的雨露更多滋潤農民,逐步使農民也能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二是推進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堅持把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結合點、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促進農村發展的增長點和擴大內需的帶動點,完善規劃、優化佈局、積極穩妥、盡力而為,促進新型農村社群健康發展。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負其責、各記其功的要求整合資金,用於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並把扶貧搬遷專案實施與新型農村社群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三是鼓勵農民轉移市民。把推進人口城鎮化特別是農民工在城鎮落戶作為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問題,加強生產扶持、社會救助、人文關懷,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四是改善農村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探索服務三農新模式,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農業信貸支援。落實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做強地方金融產業,提高服務能力。探索建立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業信用擔保體系。落實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支援符合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籌集發展資金。五是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國有林場改革試點。加快國有農場管理體制改革,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抓好農村綜合改革,健全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積極推進公益性鄉村債務清理化解試點。繼續推進新鄉、信陽農村改革發展試驗區建設。

(五)切實改善農村民生,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一是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解決600萬以上農村居民和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加快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步伐,改善農村居民用電和農業生產經營供電設施。加快薄弱地區鄉村公路建設,新建改建縣鄉公路4000公里、通村公路1000公里,改造危橋3萬延米。逐步完善農村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加快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沼氣可持續發展,鼓勵新技術研發應用。推進農村和涉農企業危房改造。二是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快農村中國小校舍建設改造,實施農村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提高新農合補助標準,健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規範管理。加大扶貧開發投入,深入實施扶貧攻堅規劃,深入推動開發式扶貧,實現115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三是大力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加快農村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完成我省農村環境三年整治任務。積極開展生態建立活動和宜居村鎮建設。

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加快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是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中原經濟區規劃》的必然要求,是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戰略選擇,是促進農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是推動糧食穩定增產、農業再上新臺階的現實需要。

(一)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為重點,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在工作中必須堅持:第一,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和有關法規,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切實維護農民利益;第二,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發揮農民主體作用,不準硬性攤派;第三,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第四,立足糧食大省的基本省情,土地流轉必須以種糧為主,確保糧食種植面積不減少;第五,發揮示範帶動、典型引路作用,因勢利導、循序漸進,防止和避免一哄而起;第六,強化政策導向,重點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扶持。

今年,要重點推進三項工作:一是加快推進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用5年時間完成這項工作,依法強化對農村耕地、林地等各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二是積極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採取獎勵補助等辦法,支援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三是加強縣級服務大廳、鄉鎮服務中心和村級服務點三級流轉服務平臺建設,提供轉前、轉中、轉後全程服務。

(二)以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化叢集為重點,提高專業化水平。一是優化農業產業佈局。依託各地優勢資源,加大對傳統特色農產品的開發力度,積極培育本地主導產業,逐步形成帶動力強、輻射面廣、連片集中的專業化生產基地,打造區域特色明顯的拳頭產品和專業村、特色鄉鎮、特色縣,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二是培育壯大產業化叢集。按照構建全鏈條、全迴圈、高質量、高效益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要求,重點打造面、肉、乳、果蔬、油脂、茶葉、花卉苗木等農業產業化叢集,今年要創造條件,再審定一批農業產業化叢集專案,力爭培育形成現代農業產業化叢集100個以上。三是發展主食產業化。著力提高麵粉及面製品加工集約化水平,拓寬玉米、大米、雜糧、油料等開發利用渠道,壯大速凍食品、方便休閒食品加工產業,提升主糧附加值,提高主糧社會化服務水平。四是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完善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體系,打造品牌,保護品牌,叫響品牌,用好品牌,做大做強、形成優勢,增強市場競爭力。五是強力推動農業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和地區交流合作,放寬開放領域,大力推進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流通業、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開放,著力構建農業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抓住承接產業轉移機遇,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盯住海內外知名企業、大客商和戰略投資者,吸引他們到河南投資農業。抓好已簽約重大專案的跟蹤落實,加大協調服務力度,強力督促簽約專案落地,夯實招商引資成果。進一步優化農業投資環境,切實兌現承諾、全程跟蹤服務,抓好已落戶外商企業的再融資、再發展。加快農產品出口示範園區建設,培育農業跨國經營企業,推進優勢農產品出口。

(三)以培育農民合作社為重點,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一是優化政策環境。要把發展農民合作社作為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大事來抓,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型別合作社。落實好現有財政、稅收以及用地、用水、用電、環保、商標註冊、產品認證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援和鼓勵合作社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生產設施用地和附屬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引導農民合作社進行多領域、多方式的合作。二是強化指導服務。進一步加強全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工作統籌協調,深入推進安陽、焦作和固始、輝縣等試點市(縣)建設。認真做好農民合作社人才培訓工作,不斷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四)以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重點,提高社會化程度。一是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能力。認真實施農村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工程。支援高等學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開展農業技術推廣。鼓勵種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技推廣工作,建立和完善農技推廣體系,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科技“最後一公里”問題。二是大力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援農民合作社、農民經紀人、涉農企業等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農業生產經營服務。鼓勵農業行業協會、商會等中介組織和社會團體為農服務,引導社會經營性服務組織參與公益性、生產性服務,提升為農服務的市場化、社會化水平。

五、務實重幹、開拓進取,切實加強對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

做好農業農村工作,關鍵在加強領導,重點在轉變作風,根本在幹部隊伍。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不斷提高領導水平。

(一)強化領導責任。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農業是重中之重的思想,不斷加強和改進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要具體抓,基層黨委政府要把工作重點和主要精力放在農業農村工作上。針對本地實際,找準結合點,選準突破點,切實有力地推動三農工作。

(二)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一是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深化“三級聯創”活動,選好配強農村黨支部書記,繼續從各級機關選派年輕幹部到農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加強新型農村社群、農民合作社黨建工作,落實村幹部“一定三有”政策,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凝聚力、號召力。二是強化基層民主管理,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作用,完善村務公開和鄉鎮政務公開制度。推進鄉鎮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建設。三是強化權益維護,暢通和規範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引導群眾依法理性維護自身權益。綜合發揮調解等作用,妥善處理農村各種矛盾糾紛。加大農民負擔監管力度,切實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三)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各級各部門尤其是農口單位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有關規定,重點做到五條:一要吃透情況、把握全域性。既要了解省情、市情、縣情,更要了解農情、民情,還要結合政策、瞭解全域性,做到心中有數。二要注重實效、切合實際。把上級精神、本地實際和群眾意願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工作。決策部署、推進工作要有針對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立足長遠,著眼當前,長短結合,工作要經得起人民、歷史和實踐的檢驗。三要以人為本、為民做事。做到一切為農民著想,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下大力氣解決農民群眾最現實、最直接、最急迫的突出問題。四要說到做到、狠抓落實。工作部署、定了的事,要敢於擔當、敢於負責,一抓到底,逐項落實。五要陽光作業、公平公正。涉農政策、資金、專案一定都要做到陽光透明、公平公正,接受農民監督。把財政支農資金用在關鍵時刻、關鍵地方,切實起到政策放大效應。

同志們,三農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團結拼搏,實幹苦幹,進一步開創我省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局面。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10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工業化、城鎮化程序加快、水平提升,農業、農村、農民已發生了根本變化,“三農”工作面臨著全新的形勢。農民急劇減少並將繼續減少,農業依靠傳統方式增產增收的極限已經顯現,農村面貌和農業發展條件並沒有實現質的變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令人擔憂等等,就是這種新形勢的突出表現。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了經濟高速發展期的普遍因素以外,也與我們長期依靠行政命令抓農業的方式密不可分。在這樣的新形勢下,“三農”工作到底應該抓什麼?

鑑於中國當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經濟工作對政府的依賴慣性,政府不抓是不行的,政府亂抓更是不行的,關鍵是要把該抓的事情抓住、抓準、抓好,多做有用功,少做無用功,不做瞎折騰之功。

各級黨委政府應該根據不同職責,各有側重地抓好九件事。

第一件事:基礎設施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條件不達標仍然是當前農村的主要問題之一。村級公路狹窄,農忙季節保不了暢通,建設質量差,使用壽命短;農村電網建設標準低,農業生產用電體制不順,農民生產生活用電保障係數低;剅閘泵站、大溝大渠、田間末渠建設不配套、不達標,旱能灌、澇能排仍然只是農民美好的嚮往;農村安全飲水標準低,供水數量和質量均滿足不了農民的需要。這些問題,就是主要的表現。

農村的道路,至關重要,道路一通,精氣神一振,其餘萬事皆通。當今時代,農村道路問題,既不是通不通的問題,也不是通的數量問題,而是通的質量問題。從20xx年左右開始啟動“村村通”工程以來,基本上每村都通了水泥路,這兩年又在提“組組通、戶戶通”的問題。但是,我們的通村公路通的等級很低,質量也差,一般的路面只有3.5米,一公里的補助資金只有10萬元。所以,雖然村村通了,但通的質量很差,多數村級公路錯不了車,很多村級公路剛剛修通,又開始損壞,修路時就是東拼西湊勉強籌到的資金,壞了就完全沒有能力維修。通村公路,我們應該按照二級公路的標準去修,捨得花20xx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做這件事,做成一勞永逸的事情。對於時下提倡的“組組通、戶戶通”,我們應該持反對態度,為什麼要浪費那麼多耕地和公共資源去滿足幾個住戶並非很長久的通路要求?這種投資,如果不遵循規律,不尊重現狀和趨勢,必定是浪費資源式的無效投資。

農村電網建設,任務十分艱鉅。當年,政府給農民補貼資金用於買家用電器,卻沒有料到,空調、洗衣機買了,由於電網質量差,都用不了。可見,初衷再好的決策,也不一定符合實際。把電網質量建設好,是政府最重要的職責,把這個職責盡到了,農民買不買洗衣機,用不用空調,那是他自己的事。所以,政府不要總是去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卻又總是把自己該做的事情荒廢了。農業生產用電,是另外一個問題。那些泵站的電線造成的電損,應該歸誰承擔,那些排灌設施的線路設施,應該歸誰建設,這些問題,歷史上一直是水利部門和電力部門在吵架,並將繼續吵下去。然而,這兩個部門吵歸吵,那只是面上的熱鬧,真正的經濟負擔歸誰?還是歸了農民。不論這架怎麼吵,吃虧的都是農民。農村電網,亟需提質升級,要捨得投大錢高標準建設到位,不要走過去那種翻燒餅式的反覆、低投入、不解決問題的老路。

農田灌溉設施,大溝大渠與“最後一公里”同樣重要。沒有大溝大渠,“最後一公里”的水從哪裡來?沒有“最後一公里”,大溝大渠的水又怎麼到得了農田?我們不能講大溝大渠重要的時候,就忘了“最後一公里”,在講“最後一公里”重要的時候又忘了大溝大渠。剅閘泵站、江河湖堤、大溝大渠和田間末渠都很重要,各級政府應該合理分工,各抓要點,建一片成一片,成體系配套一片,讓每一分錢都投得有價值。中央政府要加大對大型水利設施的投入,省政府要負責中型和區域性水利設施的投入,縣鄉兩級要承擔小型和末級水利設施的投入。仍然是要有集中財力辦大事的思想,辦一件成一件,管個幾十年。

農村飲水安全,已經有了本質的改變。問題在於,農民分散居住,供水範圍太大,水質沒有保障,水壓低的問題,始終無法得到根本解決。解決飲水問題,只能將設施建設到人口相對集中的地方,不能夠哪裡有一戶人家就鋪一根水管、分一個龍頭。如此廣袤的農村,無論是什麼裝置,也無法保證正常的水壓和水質。只對人口相對集中的村莊供水,還可以變相引導農村人口集中居住,從而大幅度地降低電力、電視、寬頻等設施的投入。這個問題,應該予以重視。

第二件事:規模經營

過去有人說,農業的出路在於減少農民。現在,農民已經減少了,而且將繼續減少。從我調研的8個村樣本情況來看,農村基本沒有70後的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平均年齡是58歲,最高是72歲,最低是41歲,人均種田面積是10畝。從農民的年齡構成和人均種田面積的現狀,就可以看明白,為什麼冬季農村撂荒的田越來越多。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生產關係,已經遠遠不能適應農業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了,我們應該深刻地看到這個問題,更應該大膽地提出和研究解決這個問題。發展各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就是探索調整農業生產關係的有效途徑,使之與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更相適應。

農業產業化、機械化水平提高和農業科技的突飛猛進,使農業規模經營成為可能,而農民的大量轉移則使農業規模經營變成必需。我們弄清楚了誰在種田這個問題,就一定會擔憂誰來種田這個問題,也就一定會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規模經營可以解決誰來種田的問題。規模經營就必須要走機械化之路,就一定可以減少農業用工。同時規模經營,既可以繼續解決留在農村人口的就業出路,又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變農民為農工,讓農民過上市民生活。規模經營可以在同樣的版土上增加耕地面積。因為規模經營了,幾十家農民的田統到一個組織去經營了,那些不必要的道路、田埂、溝渠就可以取消,恢復成耕地。這個面積佔總面積的比例一般來說是20%左右,也就是說可以通過規模經營增加20%左右的耕地。我們始終擔憂的18億畝耕地的紅線,是完全可以用規模經營盤活存量來保證的。

規模經營,不能靠行政手段來生拉硬合,但政府必須有所作為。那麼,政府幹什麼呢?應該做好四件事:一是引導農民按照規範的程式把土地流轉出去;二是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規範轉讓的服務場所,比如各種交易所;三是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援,比如按規模予以補貼、減稅免費、建立農產品物流綠色通道等等;四是協調解決土地流轉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

規模經營,強調的是規模,而不是別的什麼。不要一講到規模,就延伸為要發展名特優,這兩者不是一碼事。講規模經營,指的是種植面積,是一種耕地的集約經營方式,哪怕是種糧食,也是可以創造新的增值空間的。

規模經營,要鼓勵公司化這一形式。合作社也好,家庭農場也好,均能夠實現規模經營。但是,由於農民千百年來的現實利益第一的思想禁錮,現階段合作社很難走出高水平之路。家庭農場雖然可以達到一定規模,但仍然屬於規模不夠的型別。而公司化經營,就可以克服這些缺點,讓其成為有資本、有管理水平、有市場搏擊經驗和優勢的經營模式。農村,真正缺的是資本和市場開拓能力,讓工商資本以公司化的方式進入農村,正是幾個方面優勢的完美整合。這必將開創中國農村再次飛躍的精彩局面。不要動不動就擔心工商資本剝削了農民。當年,關於姓資姓社的討論,至今猶言在耳,那些振振有詞地說資本會剝削工人的論斷,有幾條被實踐證明了?當年的擔憂,現在還是擔憂嗎?現在的擔憂,以後會是擔憂嗎?我們應該有清醒的認識。

規模經營,重在引導。我們的方法是培育典型,引導擴大。既要順其自然、不搞行政命令,又不能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要因勢利導地推動其健康發展。我們可以展望,什麼時候我們的農村萬畝農場林立,什麼時候就是農業現代化實現之日。

第三件事:特色產業

所謂特色,就是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不要以為一提特色,就是名優特新的,就是出其不意的。我對此的認識,恰恰相反。在農業生產這個問題上,一方水土產一方作物,這個作物,就是自己的特色。不要以為,把別人那個地方的東西,拿過來,加上一些保護性栽培模式,就搞出特色了,那恰恰不是特色。所以,傳統產業就是特色,資源優勢就是特色,天然品質就是特色,獨樹一幟,無可替代,才是特色。如果你那個地方本身不產這種作物,你偏要從外地引進來,於是它容易生病,就施農藥,它容易生蟲,就又施農藥,它產量低,就多施化肥或者激素,它錯過季節,就蓋大棚、搞溫室,結果陷入惡性迴圈,最後,產品的原始品質沒有了,有的基本是外形,顏色也不像了。我們試想一下,這樣的教訓還算少嗎?

你這一方水土,從來都不曾自己自由生長的東西,那不是你的東西,也不可能成為特色。比如蘋果是山東的特色,湖北就不要去搞,你硬要搞,它也不是不長,也不是不能吃,它就是產量低、風味差、壽命短、生不逢季。你硬要搞,也是可以搞起來,但是,它的成本會高,它的市場會窄,它的效益會低,結果仍然是得不償失。比如椰子是海南的特色,湖南就不要去搞,你搞也會得不償失,你徒然浪費很多資源,最終,它不可能成為你的產業。

全國各地,你在搞我的特色產品,我在搞你的特色產品,而自己具有天然優勢的東西,卻又統統丟掉了,這樣的情況很普遍。

一種農作物,只有在它最適宜的地區種植,它才不嬌貴,它才具有最強的生命力,即使是“靠天收”式的最粗放的種植水平,它也仍然有足夠的產量和優秀的品質。我們發展農業生產,就要有這個意識。這個意識,實質就是遵循自然規律。在這個問題上,不要講人定勝天,誰要是勝天,誰就會受到天的處罰。

農民自己講,吃的東西,要吃本地的、本季的、本來的。吃本地的就不會沾上因長途運輸和保鮮需要投入的新增劑,本季的就不會承受因保證市場季節而採取保護性栽培措施帶來的危害,本來的就不會受到因人為追求高產或早產而施用這激素那高效肥帶來的殘留毒害。

事實上,多年來,我們都把增產增收當做了農業生產的目的。當下農村,面源汙染嚴重、農產品質量嚴重堪憂,就是這一錯誤指導思想產生的惡果。為了增產增收,就大量甚至全部施用化肥,為了增產增收,就毫無顧忌地投放激素農藥,為了增產增收,就十分愚昧地引入轉基因作物,為了增產增收,就不擇手段。這種指導思想必須叫停。

農業生產的首要目標,是產出對人民的生命健康沒有絲毫影響的合格產品,這才是第一位的,是不容踐踏的倫理標準。回到特色產業上來,發展特色產業,就是要順自身的傳統農業產業之勢,借科技和組織方式變革之力,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哪怕是水稻、小麥、玉米、土豆這些大宗農產品,也是有區域分佈的,也是可以做成特色產業的。之所以我們抱著個金飯碗,卻在討別人的飯吃,就是因為我們很多人,心氣浮躁,不願靜下心來耐心地培育自己經得起歲月檢驗的特色產業,卻想著通過投機取巧能一夜成名,結果把精力、物力、財力、人力都投入到本不該去著手的東西上,弄了個場面熱鬧,這一屆這樣整,那一屆又那樣整,都在想著翻新花樣,所以幾十年下來,沒有幾個地方,按照科學規律,把自己的特色產品做成了特色產業。

所以,抓特色產業,想抓出成效,就得靜下心來,耐心細緻地研究、培育,不懈怠、不冒進、不異想天開、不逆規律而動。做任何事業,都不可能一鳴驚人,它必須是幾代人幾十代人紮紮實實的積澱,最終才會修成正果。

特色產業需要形成規模。所以,擴大種植面積,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規模,是發展特色產業的首要之途。再好的東西,如果只有500噸、1000噸,那又能帶來什麼效益呢?相反,有特色的產業,規模越大,就越能夠淘汰那些本不屬於他們自身特色的同質產品,市場服務也會更好更全地配套,市場競爭優勢就會越強。這個規模要以能夠保持特色為限,如果擴張到失去特色優勢的區域,特色也就丟失了,也就談不上什麼產業和優勢了。

特色產業需要形成鏈條。除了有生產種植,還要形成其產前和產後的鏈條,鏈條越深越完整,產業就越穩固越有生命力。如果自己不研究產前和產後,你再好的特色產業,也永遠只是別人的使用者和原材料提供者。產業分工,在人與人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是必須的,但在地區之間,就另當別論。如果你這個地方的一個優勢產業,卻被別的地區給分了工,那不是悲哀是什麼?那不是失職是什麼?那不是無能是什麼?

第四件事:培育品牌

農業產業之所以利潤低,特別是農民受益的利潤低,沒有品牌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水稻,農民賣1.35元一斤,就以為是好價錢了,經過一般的加工廠加工之後,大米能賣到2.5元一斤,就又算好價錢了。然而,通過具有中國馳名商標的加工企業加工成大米,還會只有2.5元一斤嗎?米還是那個米,為什麼價錢大不一樣?又比如說野生鯽魚,漁民撈上來,拿到市場上去賣,一定是和別人池塘里人工養殖的賣個同等價錢,為什麼?因為你沒有品牌,誰都不知道你這個產品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哪裡。這兩個事例,都說明了品牌的重要性。

品牌,它不是虛張聲勢的自我叫好,而是質量、信譽、影響力、認可度的代名詞。品牌,在中國,最高的是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現在還有個地理標識產品,但講影響力,講一下就把別人鎮住,還是非中國馳名商標莫屬。

品牌意識,農民應該有,農業企業應該有,地方政府領導更應該有。有的人一開口就喊,自己那個地方有什麼什麼,一口氣可以數出七八上十個,這隻能忽悠外行人。因為你有那個產品,不一定變成了商品,你即使變成了商品,也不一定賣出了它應該賣的好價錢。一個地方有若干個中國馳名商標,才是真正有實力的表現。當今時代抓農業,如果沒有培育出幾個中國馳名商標的產品來,就相當於沒有抓。

相比之下,農民的品牌意識最弱。不僅是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品牌對於自身利益的重要性,還因為我國的品牌申領體制,實際上,是把普通農民關在門外的,作為一個單獨生產者個體,農民無法去申領自己的品牌。

眼下正在大力提倡的家庭農場,其品牌意識應該更強。如果一個家庭農場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仍然不能直接入市,還是交給市場中間商去完成產品的商品化過程,那麼,這個家庭農場對於推動農業現代化的意義就沒有體現出來,他充其量是個種田能手,不是一個合格的農業產業經營者。家庭農場的品牌建設,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日本的酸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每袋酸梅,上面都有家庭農場的名稱、聯絡電話、品牌、質量檢測標識。如果說學日本的基礎工業比較難,那麼學這個東西就容易得多。只要政府把申請品牌的門檻降低放開,把質量監管的工作做深做細,學起來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農民和家庭農場,其實可以把自己的很多產品品牌化,讓自己的農產品帶著品牌和包裝入市。比如,玉米棒子,有了品牌,就會論只賣;土雞,有了品牌,價格就可以翻幾倍;傳統飼養的豬肉,有了品牌,價格也會有天壤之別。我們應該鼓勵農民和家庭農場,都用最傳統的方法去種植和養殖,都靠質量和品牌去提升單位產品的價值,這樣一來,產量雖然降低了,但由於單價的大幅上升,農民和農場主仍然有高於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和激素的生產方法追求高產而帶來的利潤。我們應該有這方面的鼓勵措施,可以說,靠增加產量來增加農民收入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果還想繼續提高農民收入,倡導品牌化和無害化無疑是最有希望的出路。

而作為農業產業發展龍頭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則更是要有品牌意識。很多企業老闆,對於自己的品牌建設問題不屑一顧,他們認為,產品能銷出去就是硬道理,有沒有品牌,是不是馳名商標又有什麼要緊。這是目光短淺的表現,也是小富即安的心態,他們缺乏對自己的企業長遠的謀劃和構思,只管當下賺不賺錢,沒有想今後何去何從。很難想象,一個百年企業沒有品牌,也很難想象,這個企業能衝破區域,走向全國,滲透全世界。我以為,一個真正的企業家,首要的是研究自己的品牌。沒有品牌,產品在哪裡生根?如果沒有品牌,產品打入一個新區域的時候,是以何種面目出現?所以,農業企業家們,一定要重視這個問題,政府,則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去引導和喚醒他們的重視。

品牌建設,歸根結底,是商品生產者的責任,但是,政府的作為,也是必不可少的。

採取有效的方式,比如學習、培訓、展覽、展示等,引導全社會重視品牌建設,讓所有商品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都牢固樹立起品牌意識,是政府的職責。幫助企業研究品牌、建立品牌,政企共同努力,實現人力、智力等資源共享,創建出一個又一個的知名品牌,是政府的職責。

出臺鼓勵政策,刺激和引導人們去設計、構思、建立、培育知名品牌,也是政府的責任。

從制度上研究解決人們在品牌建立上遇到的困難和障礙,給社會鬆綁,讓社會成員自由馳騁,更是政府的職責。

講現代農業,一定不能少了品牌,如果一個地方,農產品品牌扎堆,聲名鵲起,你能說他的農業沒有走向現代化嗎?

第五件事:提升流通

農產品流通,是被絕大多數人忽略的問題。流通,不僅僅是解決買難賣難的問題,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延伸農業產業的價值鏈條,大幅度增加農民農產品之外的收益。

農業產業的更高價值,在產品生產之外的環節,這是我們首先應當認識的問題。沒有這個認識,抓流通就沒有立足點和應當性。在通過產量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空間觸頂之後,流通環節就是其新的增長空間。

舉個簡單的例子。養豬和販豬、賣豬肉這三個環節相比較,養一頭豬好的年景賺80元左右,差的年景20至30元甚至虧本,販一頭豬,無論怎樣也有三四十元利潤,而賣一頭豬肉則可以賺到200至300元左右。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越是在高階的流通環節,利潤率越高。農民有些口頭禪:養豬的不如販豬的,種菜的不如賣菜的,搞生產的不如搞生產資料的,等等,表達的就是這個認識。

提升流通,重點是要研究如何降低生產成本、如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這兩個關鍵環節。

降低生產成本,要在生產資料的流通環節上下工夫。種子、農藥、肥料,是主要的生產資料,這些物品,農民是從零售渠道購入,還是從批發渠道購入,是從一級批發商手中購入,還是從末級批發商手中購入,是獨自一家購買還是多家聯合購買,等等,均會產生各不相同的成本。如果是從零售商手中購入或者是末級批發商手中購入,單價就比較高;如果是單獨一戶購買,運費就比較高。這就是成本,而且常常為很多人看不見或者是不在乎。也許一畝田的成本並無多大差異,但如果是1000畝、1萬畝呢,這個成本節約就十分可觀。所以越是規模化經營,就越是可以降低農業生產資料的直接成本。對於公司化經營模式來講,想辦法實現這個成本節約就很容易,如果是單家獨戶、家庭農場或者是協會合作社,就要增強這方面的意識,大家抱團購買,以降低成本。很遺憾的是,我們很多經濟組織沒有想到這一點,包括傳統優勢十分明顯的供銷社也沒有抓住這一條財路。農民則是各自為政,沒想到抱團,或者是想到了但做不到。農業生產者要組織起來,努力直接統一從廠家購買各種生產資料,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購買的直接成本和物流成本,從而間接地提高農業的效益。

提高農產品附加值,要在農產品商品化環節上做文章。所謂商品化,就是從產品變成商品、從生產者手中到達消費者手中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農產品附加值增長幅度最大的環節。

在這個環節,我們要做的功課是:對農產品進行質量檢測,並將一些核心指標的檢測結果明顯標識於產品包裝之上,使農產品經檢測入市;給即將入市的農產品貼上建立的商標標識,讓消費者從商標中瞭解該產品的質量、品牌、影響力、認可度等潛在資訊,使農產品貼商標入市;對農產品進行適當的包裝,改變以斤、以噸、以車賣的傳統習慣,一袋一袋賣,一個一個賣,一兩一兩賣,使農產品有包裝入市。

提升流通,還要在尋找農產品從生產基地直達消費者手中的直通銷售渠道上實現突破,使農產品增值環節的利潤能夠為農產品生產者或者組織獲得,實現農產品成規模入市。比如,引導支援發展農村電商,就是非常好的模式。銷售渠道與商品化過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商品化過程,直銷入市的可能性就變成了零。這是農業生產者實現農產品增值的又一重要領域。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有銷售優勢的企業,從農民手中以很低價格收購農產品,經他們稍一打理,其實就是商品化過程,就立馬增了值,原本是一元兩元一斤的,就變成了十元二十元一斤了。怎樣讓農民、家庭農場、農業產業組織等農產品生產者也有這種意識和能力,把農產品價值鏈的增值關鍵環節全部掌握在農業產業內部,這對於增加農民收入來講,對於提升農業發展空間來講,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市場經濟很成熟的國家,這些本不是政府的職責,但在我國,還處於市場培育這個初級階段,需要甚至是離不開政府對這個層面的引導、扶持和支援。縣鄉兩級政府尤其要捨得花功夫來培養他們的意識和能力,大力地扶持那些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如果一個地區,其農產品產前和產後的效益有80%至90%能夠掌握在農業生產者內部,那麼,那個地區的農業產業質量就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

第六件事:深化加工

農產品加工是延伸農業產業價值鏈,提升農業產業發展質量的又一條有效途徑。

農產品加工,要立足於本區域的主導農產品來開展。因為農產品都是輜重貨,只有在合理的運輸半徑以內,才能保證適當的利潤。如果經濟發展到自由競爭的時候,這一條就會更加明顯。所以,我不主張此地的企業去加工彼地的農產品,那是短暫的,不可持續的。

農產品加工,要走全產業鏈之路。就是說,圍繞一個主導產業,通過若干家企業,把整個鏈條的各種資源吃幹榨盡。雖然這有點理想化,但畢竟也是可以探尋的,這正是迴圈經濟的思路。如果走出了這一條路,那一個地方的農產品加工就真正形成了產業,而且其競爭力一定會超群、悠久。比如水稻加工,傳統辦法就是實現了從稻穀到大米的轉變,附加值並沒有增加多少,而穀殼、米糠等成了廢棄物,沒有什麼價值可言。但有的企業走的就是吃幹榨盡的路子,企業的效益和質量就截然不同,優質大米加工出來以後,穀殼就作為燃料,米糠就用於加工提煉米糠油,碎米就用於釀酒,一個工廠,若干條生產線,下一個環節以上一個環節的廢棄物為原料,不斷延伸產生出新的產品。從本質上看,這樣的企業就是運用免費的原材料,生產出了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其產業質量可想而知。當然,並非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走出這樣的路子,這需要科研的支撐、創新的支撐、資金的支撐、人才的支撐。這從另一個方面又說明,農產品加工並非是低科技含量的代名詞,恰恰相反,現今時代,更需要培育高技術水平的企業來從事農產品加工,才不至於因為裝備和技術水平的低下而變寶為廢,形成農產品資源的極大浪費。

農產品加工,要限制粗加工,支援深加工和精深加工。粗加工,規模越大,浪費越大,對整個產業的損害越大。因為粗加工不能從本質上提升產品附加值,無法提振生產者的信心,時間久了,一個主導產業可能因為效益過低而被淘汰。限制粗加工,要各種措施並舉,最主要的是兩手,一手是嚴控土地供應,越是粗加工,越不能供應土地,每個地方原則上都不能為粗加工提供新增建設用地;一手是從嚴徵稅,越是粗加工,越是不能減稅免費,否則就是保護落後,保護落後就會扼殺創新。通過這樣的政策槓桿,來迫使粗加工轉型升級,尋找新的出路。對於深加工和精深加工,則要大力扶持。如何判斷是否是深加工或精深加工呢?通俗地講,只要看產品就可以了,看產品是不是與原材料發生了質的變化,比如,稻穀變成大米就不是質的變化,稻穀變成了夾心餅乾就是質的變化,是不是生產出了一系列各不相同的產品。另外,從剩餘物的多少也可以判斷,如果產品加剩餘物就基本等於原材料的數量,那麼就不用多想,一定是粗加工,相反,如果最終沒有什麼廢棄物,而是全方位地吃幹榨盡了,那也不用多想,一定是層次比較高的加工了。

比如,水產品中的魚加工,如果魚經過加工環節後,主要產品就是魚糜,外加剩下了一大堆的魚鱗、魚翅、魚骨等等,那麼,這個加工只能算個粗加工。如果加工之後,產品有魚片、魚糜,有魚丸、魚肚,有風味魚、即食魚,有膠原蛋白的飲品、護膚品,那麼,這個魚加工就算是做到家了,其產業的質量絕不是隻產出魚糜的企業可以比肩的。

在加工這個問題上,要有這樣一種理念,即優勢資源一定要交給優質企業來經營,一定要交給有實力的企業來經營。如果我們把優勢資源交給一些“土八路”去經營,其結果只能是暴殄天物,浪費資源,形不成優勢產業。

從產品質量安全這個角度講,農產品不經過加工是最好的。因為,每一次加工,都免不了要新增這種劑那種劑的,添加了東西,總是比沒有新增要差。但是,由於運輸、儲存、消費愛好等等各種原因,農產品加工有其必然性和剛性需求。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要合理控制那些新增品的數量和質量,在需要與質量兩者之間尋求平衡點,確保經過加工的農產品符合質量安全要求,不給人的健康帶來不良影響。事實上,越是粗加工產生的生鮮產品,其新增保鮮防腐劑的需要就越強,其量的投放就越多,對人體的健康可能影響就越大。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們也要主張深加工和精深加工。

農產品加工,我們追求的核心應該是質而不是量。如果單純去看量,看加工產值佔到農業總產值的多少,其意義並不大,既容易導致粗加工氾濫,也容易產生水數字。而質,才更具有實質性意義。而且,重視了質,絕大多數加工企業都是走的精深加工之路,其價值的大幅度提升自然可以起到擴張量的作用。所以,在政府的引導問題上,要注重在質上做文章,這才是對一個地方的長遠發展有利的方向。

農產品加工,其排放物常常比較多,因此,要趨向於建設統一的農產品加工園區,將汙水處理等設施高水平配套好,避免加工產生環境汙染。

農業工業化,核心的環節是加工,農業產業增效,關鍵的環節也在加工,所以,政府要重視,要下功夫去抓。

第七件事:環境治理

農村,在我們兒時的記憶之中,是一塵不染之地:青山綠水,藍天白雲,綠油油的稻田,金燦燦的菜花。而今,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均已面目全非,取而代之的是垃圾遍地、汙水橫流,農業面源汙染十分嚴重。此種情形,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帶,尤為突出。

看到農村環境如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揪心和擔憂。別以為與我們自己沒有關係,恰恰相反,農村環境好壞與每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然而遺憾的是,高層、中層都沒有對這個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農村環境汙染,有工業汙染,但更多的不是來源於工業汙染,其主要來源於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生活垃圾,二是生活汙水,三是種養殖汙染。

關於生活垃圾問題,不是清掃清運的問題,而是如何實現無害化處理的問題。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經過了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由於垃圾量小,農民種田肥料來源少,各家各戶在堆燒農家肥時自行消化了。第二個時期,農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各種一次性用品大量湧入,而農民既沒有精力也不願意再把垃圾用作肥料了,同時也無法處置那些無法消化的垃圾,所以家家都往野外倒,形成了農村垃圾遍地的局面,是分散的汙染。第三階段,近年來,各地採取了一些措施,在農村建立了垃圾清掃清運系統,但由於多數村鎮沒有垃圾無害化處置設施,到縣城處置運距又太遠,所以很多地方只採取了簡單的填埋和堆放,農村垃圾汙染從分散汙染變成了集中汙染。

關於生活汙水問題,主要是農戶家中的生活汙水絕大多數都是直排到溝渠河湖裡面,連最起碼最簡單的處置都沒有,久而久之,形成了如今汙水橫流的局面。尤其是農戶居住密集的區域,河水深黑,河面汙物彙集,村子裡臭氣熏天,目不忍睹。

關於種養殖汙染問題,也是十分嚴重。由於追求產量和縮短週期,以實現單位面積最大限度增收,農民使用化肥、農藥、激素等完全沒有節制。生豬家禽養殖上,既使用催重催大的藥品,又不對排洩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水產養殖中,普遍大量投肥養魚、投糞養魚,湖水質量也是惡劣之至。農民現在種養殖都搞了“雙軌制”,種的東西分兩塊,一塊是賣的,一塊是自己吃的,賣的就施化肥打農藥,吃的就施農家肥不打農藥。養殖的東西也分兩塊,一塊是賣的,一塊是自己吃的,賣的就用激素,就投飼料投肥投糞,吃的就用傳統辦法慢慢飼養。看到這裡,我們是不是每個人都應該感到悲哀,我們每個人天天都在呼吸著汙染的空氣,喝著不乾淨的水,吃著不安全不健康的食品。如果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汙染浸蝕著,那麼,我們又怎麼可能依靠別的方法求得一片淨土?如果我們連吃喝呼吸的安全都保障不了,那麼,人活著是為了什麼?我們抓發展又是為了什麼?

所以,我們要大聲疾呼:拯救農村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我們能不能下決心,集中五年的時間,解決農村環境的問題。雖然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比較多,但是問題得有輕重緩急,問題也只能一個一個地徹底予以解決,才會達到目的。

要通過大力的扶持,保證每個鄉鎮都建立起垃圾無害化處理和汙水處理系統,以達到全域垃圾無害化處理和鎮以上汙水全處理達標排放的目標。

要採取以獎代補等方式,促使農村居民生活汙水實現無害化處理,最大限度地減少生活汙水的汙染。

要採取鐵腕措施監管農業投入品,高殘毒高殘留危害人體健康的投入品應該禁止生產、禁止流通、禁止使用。對於投肥投糞投激素開展養殖的行為必須全面禁止,並依法嚴厲追究責任。對於農業生產中化學肥料的使用進行限制,以有效政策措施鼓勵大量施用農家肥和推動秸稈還田。對於那些低水平規模化養殖,必須採取有效的技術和措施對排洩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做不到這一條的,要下決心關閉。凡是對環境帶來破壞的發展都不足取,這個認識要成為全民共識。要逐步開展土壤休耕、湖泊休養試點,以全面恢復地力和保護水環境。

關於農村的工業汙染,也要下狠心治理。嚴格地說,農村不應該辦工廠,因為那裡的基礎設施配套不了,實現不了汙染物的有效處理。對於辦在農村的工廠,粗放低水平的,要下狠心關閉,恢復農業生產;有發展前景的,應該進入設施配套的園區,並以搬遷為契機實現轉型升級。

總之,農村就應該是一片淨土,是一片與汙染沾不上邊的淨土。

第八件事:農旅一體

所謂農旅一體,是指樹立農業旅遊化思維,實現農業和旅遊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增加農業的附加值。中央提出,要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旅一體化是其題中應有之義。

傳統抓農業的思維,暗含著這樣一種認識:農業就是靠農產品自身產生價值。比如,種水稻,一年忙到頭,只要把稻穀賣出去了,就算是價值實現了。比如,種葡萄,也是一年忙到頭,只要把葡萄賣成了錢,也算是價值實現了。然而,這種思維是遠遠不夠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除了產出產品本身的價值外,還附著著可供人們欣賞、參與、消遣、娛樂等諸多價值。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城市人口開始眷戀鄉村氣息,農業的這些附加值將會加快顯現。

也就是說,我們要樹立這樣一種全新的思維:在抓農產品生產的同時,我們要想辦法把農村的景觀、空氣、陽光、勞動、科普等賣成錢,而且還要賣個好價錢。

歸根結底,就是要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發展鄉村旅遊,通過牽引人們到鄉村來休閒、觀光、體驗、認知、懷舊、創作等,促使城市人口的第三產業消費向農村覆蓋,給農民和農村帶來農業生產外收入,實現農業和旅遊同步發展。對於地處城市近郊的農村,這是一條十分重要的通往農業現代化的發展路子。

實現農旅一體化發展,首要的條件是建設農村景觀。在規劃佈局農業基礎設施、產業板塊、民居風格、生態維護等功能時,按照全域景觀化的思路,開展景觀建設,使農村的各項建設專案,建成後都是可供欣賞和玩味的景觀,把農村打造成一個集農業生產、農村景觀、農業科普、農耕文明於一體的生態景觀新農村,成為人們傾心和嚮往的旅遊勝地。

建設生態景觀新農村,我們需要做的功課是很多的。首先是要把農村的環境治理好,實現垃圾和汙水全處理,讓農村清潔起來,成為清潔農村。其次是構造景觀,主要是花海、林海,在種植各種植物時需要精心策劃,既要有大規模的主打品種,又要能四季各有不同,形成精巧的色塊和季節搭配,產生令人震撼的視覺衝擊,讓人們今年來了明年還想來,最終年年都要來。有的產業,其生產環節中的某一個季節,本身就是景觀。比如,桃、李、梨、杏、櫻桃、油菜等,它們的花期都是景觀,關鍵是要有賣景觀的意識。第三是構思各種特色園區,供人們從事採摘、勞動、科普等參與式、體驗式活動,把農耕生活、親子教育、家庭享受融為一體,收穫激情和幸福。第四是打造特色民居,做好保護舊居和建設新居兩篇文章。那些具有特定時代烙印的舊居,可以說是農村的無價之寶,當下廢棄的多,應該想辦法把這些資源盤活,採用修舊如舊的思路,使之成為特色鄉村旅館,吸引人們前來短期居住。農民建設新房,也應當嚴格管控,必須做到在規劃的地方建房子,建經過設計的房子,並且要緊密傳承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築風格,讓它們一建起來就是景觀,就能夠勾起人們兒時的記憶和感傷,從而產生先天性的親和力,吸引人們主動前來。

光有景觀,顯然是不夠的。鄉村旅遊,終歸不是名山大川的旅遊,必須與之區別對待、形成差異化供給。人們對鄉村旅遊的迷戀,主要不是來源於景觀,而是來源於鄉土文化。因此,一定要把文化的文章做足。文化常常是隱含在某種事物之中,處於潛伏狀態,沒有外力的呼喚,它可能會沉睡千年。但它又是一顆生命力極強的種子,一旦遇到合適條件,就會破土而出,形成燎原之勢。這個合適條件就要靠我們主動創造,就是要策劃既符合鄉土優勢、又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活動。比如,藉助鄉村的優美環境,每年在某一個季節固定開展體育活動,如田園馬拉松、田園籃球或其他趣味運動;比如,種田能手比賽、特色小吃烹飪比賽或其他懷舊性比賽活動;比如,攝影採風、文學採風等藝術創作活動;比如,開展各類創意碰撞、與鄉村發展相關聯的論壇講壇等等。用固定活動吸引特定群體前往,長年累月之後形成品牌和口碑,文化的影響力與凝聚力就充分發揮出來了,到了這個境界,鄉村旅遊就形成了氣候。

景觀建設也好,活動策劃也好,並不是每個鄉鎮、村都要去把文章做滿做足,做成個大而全、小而全,而是要立足自身的優勢和條件,做出哪怕只有一項但卻具有別人無可替代競爭力的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僅如此,在一個縣域內,最好是各個鄉鎮或村,要統一進行規劃和構思,形成季節相錯的旅遊景區,保證全年都有火爆的鄉村旅遊市場。

推動農旅一體化、發展鄉村旅遊,農民能從中得到什麼?這可能是絕大多數人最關心的問題。從理論上分析,農民的所得,除了農產品因為休閒、觀光、體驗等活動而增值外,還可以獲得提供服務而帶來的收益。如果農村的景觀足夠吸引人,那麼農民的房子就可以成為家庭旅館,農民通過賣農家小吃和家居房間,就完全可以養活一家人。服務業與農業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利潤率比後者高出好幾倍,但其勞動強度卻又大大小於後者。正是因為農旅一體化發展,可以給群眾帶來服務業收入,才更顯其推動農村振興、農民致富強大動能,也更顯其緊迫性和必然性。因此,抓緊行動乃第一要務。

第九件事:政策支援

當前“三農”工作,需要什麼樣的政策支援,需要認真研究。

當前針對“三農”的政策是不少的,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需要研究的是,這些政策與“三農”需求之間的契合度到底有多高。須知,好政策,不一定是正確的政策。只有能夠有針對性解決突出問題,能夠體現正面引導作用,能夠推動產業持續發展進步,能夠簡便操作的政策,才能堪稱正確的政策。

我們需要反思針對“三農”的系列補貼政策。這些政策無疑是好政策,但要想被承認為正確的政策,我想需要過程。這些政策最大的缺陷就是隻照顧了農民個人的利益,而忽視了農村的公共利益。這些政策實施了這麼多年,錢花費了不少,但是,農村面貌卻沒有什麼根本性改變。這實際上是公共資源的極大浪費。

當前的各項惠農補貼,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以縣為單位統計,一般小縣有1億元左右,大縣有2億元以上的。這些錢,分散到千家萬戶,便成了每家幾百元。農民高不高興呢?的確高興。但是農民滿不滿意呢?不一定滿意。因為與他們生產生活更直接相關的運輸、灌溉、排澇等大問題沒有人去解決,幾百元的補助抵不了因為基礎設施條件差而增加的生產成本。

有的補貼沒有達到引導農業發展的效果。比如糧食直補,也許真的種糧食的人並沒有享受到這個補貼,而沒有種田的人卻在享受這個待遇,因為我們的補貼方式並沒有把補貼與糧食直接掛起鉤來。在一些地區,這個補貼成了土地規模流轉的絆腳石。有的補貼帶來了農村新的不平等。比如家電補貼,買空調買洗衣機的給予補貼,而能夠買空調買洗衣機的,本來就是條件好的家庭,那些條件差的根本想都不敢想這個事情。有的補貼成了部門和不法商人謀利的工具,農民卻並沒有從中得到多少實惠。比如農機補貼,本是好事,但在操作中,要上了目錄的品種才能補貼,在經銷商處購買時通過扣除的方式兌現補貼款,結果導致了歪風邪氣。有可能部門通過控制目錄謀利,商人通過漲價謀利,而農民則只是背了個空名。一臺農機具,在未進入補助目錄時,可能賣價5000多元,在進入補助目錄之後,賣價就成了6000多元,就是最直接的表現。如果不搞什麼目錄,只要農民購買了多大功率的農機具就可以憑票到財政領取補貼,這個事情就會大不一樣。有的補貼實質上是損害農民利益的。比如說曾經風靡一時的能繁母豬補貼,一度成為笑談。這個補助的實施,因為政策的刺激,破壞了市場的正常調節機能,導致了豬肉週期性的供大於求,嚴重損害了養殖戶的利益。

支援“三農”,政策要對路。“三農”最重要的支援政策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加快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這是最迫切的,如交通、水利、土地等條件改善,要通過持續不斷地加大投入,讓農民因為生產條件配套問題的投入成本接近於零。二是加快改善農村環境,要下決心給予政策支援,抓緊改變農村垃圾遍地、汙水橫流的局面。三是要加強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建設。我國農業發展的階段,決定了農業技術服務體系必須是公益性的、全天候的,過早地將這一職能推向市場,是對“三農”工作的削弱。四是加大村級轉移支付力度。大力提高村幹部待遇,讓有能力的人能夠安心於村幹部崗位為民服務;大力提高村級組織解決村內小問題的能力,讓村級組織在群眾心目中有地位、有威信。那些惠及困難群眾的所有資金都應該由村幹部去落實到戶,讓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恩具體化為對村級組織的感恩。如果村級組織沒有什麼治力可言,如果對群眾的好處都由上級或上幾級越過村級直達農戶,久而久之,我們的基層工作基礎是十分令人堪憂的。

支援“三農”的政策,落實的方式也要對路。嚴格說來,中央、省兩級政府,只需要把支援“三農”的資金按照一定的係數以轉移支付的方式安排到縣,指明用途,加強監管和審計,即可。至於具體到哪一個專案,如何規劃設計搞建設,交給縣級政府去統籌安排。如果一個專案的規劃、設計、評估、招標、建設、驗收均由廳局直接操作,則必然既不能保證所實施專案的正確性,也不能保證管理這方面的領導和幹部自身的安全性。有些專案,其前期費用就佔去了專案總投資的40%至50%,有些專案,允許實施的內容是實際不需要的,而實際需要的內容又不允許實施,從而造成大量的資金浪費和設施閒置,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仍然沒有解決,十分令人痛心。導致這一惡果的罪魁禍首,就是上級一竿子插到底,管了自己管不了、管不好的微觀事務。這種局面,如果不從頂層設計上去改變,更加痛心的後果還將繼續出現。所以,我們必須下大決心整合專案和資金,辦成農村真正需要的大事。

以上觀點,供大家參考,目的是要把“三農”工作抓得更好。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11

同志們: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史記》有載:農為天下之事,務莫大焉。通俗點講,就是民要以食為天,食要以農為根。如此說來,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面對經濟發展和穩定形勢都存在“三期疊加”的複雜形勢下,全縣上下立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任務,採取“轉方式、調結構、抓改革、促增長”等有力舉措,使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牧民收入明顯增加,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新農村建設均衡發展,農村社會呈現出新氣象和新風貌,為贏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正視不足,堅定發展信心

過去一年,全面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保持良好勢頭,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3.2116 億元,同比增加1.0739 億元,增長率8.8% ;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5015 元,同比增加751 元,增長率17.5%。但是,還要清醒的認識到:農業還是“五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全縣農業農村發展正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 部分領導幹部對農村土地流轉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而且很多農民傳統性小農意識難以轉變,習慣自耕自種,不願將土地流轉給他人發展規模經營,帶動促農增收的特色產業鏈沒有形成,農業規模效益和叢集效應不明顯,農村產業化發展程度低,農牧民增收壓力愈加明顯; 二是 有些鄉(鎮)在落實“十戶聯牧、百戶聯耕、千戶輸出、萬人脫貧”等方面力度不夠,走了過程,成了擺設,難以取得理想的實效; 三是 擴大耕地面積和提高糧食單產空間有限,對市場研判不夠,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雙重擠壓凸顯; 四是 農村基礎設施方面仍然薄弱,缺乏統一科學的規劃及強有力的保障措施,致使農業建設不能滿足現有的經濟發展水平;五是 現有缺地缺水的客觀因素制約多,致使貧困程度深、型別多,加之貧困村和貧困人口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夠,脫貧攻堅成本高、難度大。

二、鎖定目標,全面推進,爭創新佳績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業發展問題集中在農村,農村發展問題又集中在農民,沒有農民的小康就無法建成全面小康社會。“三農”工作一頭連著發展、一頭繫著民心,容不得半點懈怠。在工作中,無論是謀發展、抓生產、搞建設,還是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都必須圍繞解決好農民問題這一條主線,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宣傳力度,深入推進農村各項改革,破解“三農”難題、增強創新動力、厚植髮展優勢,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民可以在廣闊天地裡大有作為。

20xx 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是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加快新農村建設重要一年。全縣上下應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自治州黨委各項決策部署,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引導,主動適應新常態,按照“五大發展理念”要求,突出轉方式、調結構、抓改革、促增收,以推進“143 工程”(“1 ”,扭住農村土地清理這項重點工作;“4 ”,全力推進“十戶聯牧、百戶聯耕、千戶輸出、萬人脫貧”工作;“3 ”,在牧區紮實開展“三三”制工作,即三分之一人負責守邊,三分之一人搬遷進城實現就近就地就業安置,三分之一老人、孩子及無勞動力者、殘疾人搬遷進城安置)為核心,以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打通農業、工業、服務業的通道,讓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相互銜接、相互融合,形成“接二連三”的新局面;繼續推動農民轉移就業,開闢農業以外的增收途徑;推動農村改革創新,持續擴大農民財產性收入和政策轉移性收入;努力確保20xx 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899 元,力爭突破6000 元,比20xx 年增加880 元以上,增長率17.65% 以上。同時,必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可以使農業結構更加合理,物質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生產經營方式不斷優化,農業產業體系更趨完善,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

三、加大力度,強化措施,力求更大成效

1.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村土地清理。 如何有效地推進“143 ”工程,簡單來說,就是破解“誰來放牧、怎麼放牧;誰來種地、怎麼種地;誰來務工、怎麼務工;誰來守邊、怎麼守邊”的現實難題,也就是要通過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實行差別化土地流轉政策,引導土地要素優化配置,進一步啟用農業農村發展的活力,逐步提升農業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一是做好土地流轉工作。 要堅持依法自願、相互協商的原則,不能不顧農民意願,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搞強迫、瞎指揮,更不能通過下指標、定任務等方式強迫農民流轉土地,要體現流轉的平等性、互利性和雙贏性,要讓農民成為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積極參與者和真正受益者。二是發展合作經營模式。有效整合耕地、牧業資源,適度發展規模經營,鼓勵“合作社+ 農戶”進行共同發展,以農民合作社經營模式、代耕代種、代養放牧等方式改變以往一家一戶分散搞農業、搞牧業的現狀,讓農民更多地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共享現代農業發展“紅利”。同時,重點發展勞務輸出經濟,引導就地就近轉移,認真做好赴內地務工人員穩定輸出增收。三是完善守邊機制。在牧區推行“三三制”,這不僅能夠讓老人、兒童進城享受優質的醫療、居住和教育條件,更重要的是能夠帶動部分牧民進城進廠進企業務工增收。對於繼續守邊人員,要採用生態補償及建設“守邊週轉房”等多種措施,使擔負守邊任務的牧民既能脫貧致富,又對戌國守邊的工作能安心、有決心。

2. 破解農業發展難題,促進群眾持續增收。 當前,農業發展面臨的諸多矛盾和問題,突出表現供給側結構性方面。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把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作為重要任務,實現農產品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躍進,在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基礎上,帶動各族農民達到增收致富的目標。

一是打造試點農業。 堅持玉米生產“糧改飼”試點,推動糧經草三元結構更趨於合理化;配合做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突出節本增效技術,抓好關鍵技術推廣工作;開展糧食高產建立活動,突出糧食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推進深鬆整地,提高耕地質量,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在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基礎上,加快先進適用的新農機、新技術的推廣運用步伐。二是發展設施農業。依託現代農業開發區等資源優勢,發展設施農產品加工業和貯運保鮮業,帶動設施農業生產基地由傳統生產方式向集約化經營方式轉變、由建大棚生產初級產品向形成產業體系轉變,特別是要充分借鑑一慄鴻誠生態園南果北種等成功經驗,建立一批高效設施農產品品牌,形成設施農業產業發展新亮點。三是拓寬農業功能。立足城郊、特色產業鄉村和牧區,鼓勵和支援農牧民依託自然資源和特色民俗文化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民俗鄉村旅遊,規劃發展到村到戶的特色專案,比如開發休閒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以及發展農家樂、牧家樂、漁家樂等產業,或者考慮建設特色林果的小型採摘園。四是發展庭院經濟。充分發揮和依靠廣大農牧民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大措施,強化指導,依託行政推動、政策啟動、科技拉動、典型帶動和服務聯動,大力發展庭院精種、精養、精加工,積極營造小產品、大產業的庭院經濟發展格局。

3. 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特色產業。 堅持市場導向,效益優先,認真研究資源稟賦,地緣優勢,市場條件,積極培育一批高標準的農牧業生產基地,堅持推進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走出一條“一鄉一產業、一村一特色、一戶一增收”的新型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經濟強村。

一是推動農業產業化。 以園區建設和產業化示範為載體,推進農產品原料生產加工、物流、市場營銷等農業一體化經營,重點支援發展糧油、棉花、設施農業、飼草等加工業,著力提高農產品深加工增值率;培育有發展潛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專業合作社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形成新的經營模式和產業增長點。二是做強做大特色林果業。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推進特色林果業轉型升級,努力構建以核桃、杏乾等為重點的林業產業體系,積極推進奧依塔克鎮戈壁沙棘示範園、阿克陶鎮土桃示範基地等專案建設。另外,要突出抓好林果產品標準體系和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積極開展品牌建立活動,嚴把林果產品質量關,加快林果產品營銷網路建設,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是推動現代畜牧業改革。以加快傳統畜牧業改造提升和現代畜牧業開拓創新為方向,以加快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促進畜牧業提質增效和農牧民增收為核心,著力構建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同時,全面落實草原生態獎補政策,積極做好第二草原保護補助獎 勵機制和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建設專案。

4. 大力實施扶貧開發,抓好民生工程建設。 脫貧攻堅是全縣上下今後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要充分認清新形勢,按照既定的目標任務及工作思路,紮實開展好扶貧開發工作,切實採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可持續的措施,確保這項艱鉅的民生工程如期完成。

一是突出扶貧精準度。 要讓鄉鎮幹部、住村幹部、村“兩委”班子成員和貧困戶明白什麼時候脫貧,採取什麼樣的措施脫貧,充分調動貧困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鄉鎮要突出“扶產業、惠民生、改面貌”,村組要突出“提能力、抓示範、高引領”,貧困戶要突出“增內力、勤致富、促增收”,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措施落實到位。二是建好扶貧機制。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第一責任人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形成“縣抓總、鄉落實,工作到村、幫扶到戶”的長效機制。要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加大金融扶貧力度,一方面要爭取專項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把有限資金用到挖“窮”根、斷“困”源上。三是落實幫扶到戶。要結合“訪惠聚”活動,由住村工作組、村“兩委”班子定期組織召開十戶長、小組長和家庭工作會議,詳細瞭解每個家庭具體情況和思想動態,堅持因戶施策、因人施法,注重“輸血”向“造血”的轉變,使每個貧困家庭至少有一個勞動力接受技能培訓、掌握一門實用技術、實現一人就業;對於貧困家庭能夠發展什麼產業,就扶持什麼產業,力爭各展所長、各盡其能。

5. 統籌推進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突出統籌規劃,結合實際,分類指導,真正促進新農村建設由“單向突進”向“綜合邁進”,全面盤活現有農業農村的各類潛力優勢資源,使“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邁進。

一是突出環境整治工作。 繼續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切入點,重點抓好村莊道路、渠道建設和綠化工作,積極發展生態農業、迴圈農業,發展養殖場沼氣工程處理養殖小區牲畜糞便,不斷改善農村發展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讓農村變成環境優美、綠色生態和令人嚮往的生活樂園。二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大對農村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事業等農村公共服務體系的支援力度,加強農村水電路氣房等基礎設施建設。要繼續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水利建設,統籌做好節水、蓄水、調水文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三是 強化思想道德建設。 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廣播、宣講、座談等形式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民族團結教育和農牧民法治教育,提高農牧民思想道德教育素養,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引導農牧民群眾懂得感恩、勤奮致富、遵紀守法,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擁護黨的領導、維護社會穩定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一年之計在於春。20xx 年的農業農村工作各專案標已經明確、任務已經下達,能否取得實效,關鍵是靠大家如何抓好工作落實。最後,我提幾個要求。

一要腦袋“亮堂堂”,理順發展思路。 全縣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站在政治和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新時期下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領會、準確把握中央和自治區、自治州黨委關於“三農”工作的安排部署,利用好手頭上的資源優勢,理順“三農”的發展思路,真正做到思想上重視、思路上清晰、投入上傾斜、行動上落實。同時,大家要牢記,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因此, 全縣上下要對農業發展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援,對農村工作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傾斜,對農民群眾給予更多的關愛和理解, 嚴格落實“三農”工作“重中之重”的責任要求,確保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勢頭一往直前。

二要心裡“美滋滋”,樹立典型意識。 農業農村工作要堅持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法,把抓示範點作為推進落實的有效手段。各鄉(鎮、場)、各部門(單位)要樹立抓亮點、抓特色、抓精品意識,親自謀劃組織,做到在點上出經驗、出特色,統籌各方力量,高質量、高標準抓一批專案建設、農村產業、農民增收的示範典型。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農牧民主體作用,大力開展強農惠農政策的宣教活動,堅持用群眾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來教育引導群眾,切實消除“等靠要”思想,樹立“改闖幹”的思想,讓農牧民自力更生建設美好家園。

三要生活“樂呵呵”,共享改革成果。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絕不能照搬城鎮模式,沒了農村味道,少了地域差異,丟了民族特色,必須建設特色鮮明、風貌各異、多姿多彩的新農村,不能千篇一律。為此,要繼續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放到農村,進一步改善人居條件,逐步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要廣泛開展各類喜聞樂見、貼近生活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農牧民群眾業餘生活,用“真善美”微行動凝聚起和諧、崇善、團結的正能量。

同志們,做好新時期下“三農”工作事關農民福祉、事關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任務艱鉅、責任重大,希望大家用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現代化,爭取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作出新貢獻。

看過20xx縣農村工作會議講話的人還看了:

20xx年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總結

2.20xx年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會議講話

3.20xx年領導工作會議講話稿

4.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調20xx年及十三五三農工作

5.20xx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6.20xx年縣政協會議發言材料

7.精準扶貧工作推進會發言稿20xx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12

同志們:

剛才,家利同志作了一個很好的主題報告,講的很全面,很具體,也很到位,我完全贊同。等一會,雲喬書記、文霞市長還將對做好今年農業農村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就過去仙桃“三農”工作怎麼看和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怎麼幹?談談幾點個人觀察、思考與建議,以期引起大家的共鳴。

怎樣看待過去,是如何開創未來的重要前提和邏輯起點。剛才,家利同志對剛剛過去一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進行了全面盤點,並且回顧總結了仙桃“”時期“三農”事業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作為曾經的參與者、推動者和見證者,切身體會到仙桃“三農”工作有長有短、有喜有憂。概括起來講,喜在四個方面: 一是全國有影響。 仙桃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是共和國少有的黑土地之一,是全國重要糧棉油、豬魚蛋生產基地,相繼榮獲中國食品產業名城、中國黃鱔之都、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糧食生產大市、全國油料產出大市、全國生豬調出大市、全國淡水養殖大市、全國農業產業化先進市和中國無公害果蔬十強市等10張“國字號”名片。 二是全省有地位。 仙桃是全省首批確定的城鄉一體化試點市,是仙(桃)洪(湖)新農村建設試驗區的橋頭堡,也是全省“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自20xx年省委、省政府開展“三農”工作考評以來,仙桃連續6年榮獲全省“三農”綜合考評、農產品加工業“四個一批”工程和“四化同步”試點鎮考核工作先進單位。特別是在去年全省“三農”工作大考中,仙桃均以分值第一的位置摘得三項桂冠。 三是社會有口碑。 農業作為母親產業,不僅有效地保障了市場供應,養育了一方人民,而且有力支撐了地方經濟發展,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其作用無可替代,不容低估。因此,也收穫眾口一詞的社會評價。 四是群眾有期盼。 講,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當前,農民兄弟有“三盼”:一盼農民收入增長再快一些;二盼現代農業亮點再多一些;三盼農村發展變化再大一些。我認為,這是我們做好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不竭動力和直接推手。

在看到成績和希望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三農”工作也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居安必須思危。我認為,影響仙桃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尚存兩大隱憂: 一憂農業大而不強的問題。 突出表現為“四不”:一是多而不精,產業特色不特、亮點不亮;二是小而不大,基地板塊不大,規模化程度還較低;三是散而不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難以有效對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農業抗禦市場風險能力不強。四是鏈條不長,農業產業化層次比較低,農業轉化增值潛力還很大。究其原因,一是產業帶動缺乏大龍頭;二是走向市場缺乏大品牌;三是連結生產缺乏大組織;四是基礎設施缺乏大投入。 二憂農民持續增收壓力大的問題。 一方面,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價格因受政策作用影響普遍高於國外水平。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序加快,加之我國加入WTO後有關農產品保護期的逐步消失,國內農產品價格已現“天花板”效應,並將成為新常態。另一方面,由於生產用工、農資價格、土地流轉等費用上漲較快,農業生產成本“地板”效應明顯抬升。受“兩板”擠壓,農民持續增收進入了一個瓶頸期,快速增長的壓力很大。因此,我們一定要清醒認識,辯證思維,觀大勢,看走勢,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體現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四化同步推進、加大三產融合力度、緊扣兩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任務、突出一條主題主線(農業強市建設)”的“五四三二一”工作思路,再立新目標,再推新舉措,乘勢而上,順勢而為,推動仙桃農業農村工作高位破題、破浪前行,繼續走在全省前列,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齊農業農村這塊短板。

關於今年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工作怎麼幹?家利同志作了全面回答和具體安排部署,並且提出了8大工程舉措。這裡,我再強調一下工作抓手問題。我認為,全市上下特別是農業農村工作戰線上的同志們一定要把握和運用好工作載體與抓手,突出做好“六個一”的工作:

一是要念好一部經。 就是要持續念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這部經,確保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農村向好形勢不逆轉和農民增收勢頭不減弱,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並把它作為我們謀劃和推動“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是要打好一張牌。 就是要突出打好富硒農產品開發建設這張牌。過去我們講,仙桃地下無任何礦產資源,地上無重大國家生產力佈局。但是,通過最近兩年地質調查,初步探明我市富硒土壤500多平方公里,且含量高、分佈廣、土層厚、質量好,這為我們全力打好這張農業特色牌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因此,我們要緊緊圍繞打造中國富硒農都目標定位,轉化富硒資源,開發富硒產品,發展富硒產業。要通過強化規劃引領、龍頭帶動、品牌支撐、科技保障和宣傳推介等措施,大力實施“4321”富硒農業建設工程,力爭“十三五”時期全市建成40萬畝以上富硒水稻、30萬畝以上富硒油料、20萬畝以上富硒蔬菜、10萬畝以上富硒瓜果和蓮藕。

三是要唱好一臺戲。 就是要探索唱好一二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這臺大戲。要按照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突出農業連二達三要求,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農業價值鏈。一方面,要圍繞實現千億農產品加工目標,持續發力推進農產品加工“四個一批”工程建設,確保仙桃農產品加工在全省龍頭地位不撼動;另一方面,要圍繞農業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大功能,做好開發體現這篇大文章,大力發展觀光旅遊農業,大力發展休閒體驗農業,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不斷催生農業新業態、新模式,努力拓展農業發展新空間和農民增收新渠道。

四是要走好一條路。 就是要堅持走好“四化同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這條新路。要持之以恆地抓好“兩鎮一帶一區”新農村示範片區建設,積累可學可鑑可複製經驗,並且不斷向面上覆蓋、向縱深推進。要以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為契機,按照“13661”空間佈局,一張藍圖畫到底,一蹴而就幹到位,矢志不渝推動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要突出水鄉園林生態特色,繼續深化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加快 美麗鄉村 建設步伐,不斷改善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面貌。

五是要下好一著棋。 就是要著力下好以改革創新推動“三農”事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這著先手棋、重手棋。要重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問題為導向和市場為取向,梳理矛盾問題,倒逼改革舉措。要堅持以質為帥、量質兼取的原則,做好供需加減法,自覺減少農業無效和低端供給,主動擴大農業有效和中高階供給,切實增強農業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還要高標準完成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農村產權交易平臺規則建設和村級財務“雙代管零招待”等深化農村改革的基礎性工作和制度性建設。

六是要做好一道題。 就是要共同做好仙桃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與跨越的這道時代命題。建設農業強市有一個積小勝為大勝、積小成為大成、由量變到質變的演進過程。當前,我們要重點圍繞提升“兩個能力”和“兩項水平”來謀篇佈局、堆積作業。提升“兩大能力”,就是要提升農業高產穩產能力和發展承載能力。提升農業高產穩產能力,既要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抗災能力,更要提升高產農田建設放大能力,這是建設農業強市的基礎和前提;提升農業發展承載能力,就是要解決好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問題,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提升“兩項水平”,就是要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和農業生產組織化水平。提升農業裝備水平包括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和農業資訊化水平;提升農業生產組織化水平,就要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市場主體,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經紀人隊伍,為推動農業規模化生產經營創造條件。

同志們,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產業,也是人人需要、永不過時的朝陽產業。因此,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工作,始終把“三農”事業發展擺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希望大家敏銳見識,牢記“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從講政治、講規矩、講感情的角度出發,肩負使命,擔當責任,主動作為,知難而進,努力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我市農業農村持續向好的大好形勢,為仙桃加快打造成為武漢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13

同志們:

今天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和貫徹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和部署我縣“三農”工作。剛才,吳健副縣長傳達了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縣網店協會、金江鎮宋嶺村、文儒鎮、縣農業局等4個單位負責人分別作了交流發言。唐守兵副書記總結了20xx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部署了20xx年工作,講得很全面,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強調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正視問題,堅定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20xx年,面對經濟增速放緩新常態,我縣堅持以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加快農業“四化四縣”建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主要亮點有:一是農業經濟效益較好。20xx年,全縣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產值100.50億元,比上年增長6.1%,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二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主要農產品產量保持增長,全年糧食產量增長3.1%、蔬菜產量增長7.8%、水果產量增長8.8%、水產品產量增長5.1%。三是美麗鄉村帶動鄉村旅遊發展。20xx年累計投入9805萬元,新建和鞏固三條“美麗鄉村帶”48個美麗鄉村,建成侯臣美麗鄉村,榮獲“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美麗鄉村成為瓊北鄉村旅遊新熱點,全年接待遊客273萬人,佔全縣旅遊接待人數78%;旅遊收入10.73億元,佔全縣旅遊收入的65.1%。成為澄邁旅遊經濟新的增長點。四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持續向好。我縣連續20xx年無重大動物疫病和冬季瓜菜質量安全事件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達99%以上;創新農資超市“一卡通”經營管理模式,實現農藥使用的全程監控和可追溯,農產品有標識追溯率達88%;榮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稱號,全省只有兩個市縣獲得該榮譽,一個是瓊海市,另一個就是澄邁縣,我們要好好珍惜和利用榮譽。五是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20xx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5元,增長9.6%,比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高出1.7個百分點。比全省多857元,已經連續八年領先全省,比全國多293元。六是“網際網路+三農”快速發展。全縣電商全年線上線下銷售額達6.3億元,同比增長3.5倍。率先全省實現光網覆蓋所有行政村。七是農村民生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村教育、文化、衛生和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八是扶貧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累計投入1070萬元,實施扶貧基礎設施專案39個;投入627萬元扶持到戶,發展生產及培訓;通過基礎設施脫貧一批,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技術培訓及勞務輸出脫貧一批,三年來實現15065人脫貧。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得益於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於各級部門的密切配合,得益於全縣農業工作者的無私奉獻和廣大農民群眾的辛勤勞動。在此,我代表縣委縣政府對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縣農業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抗旱抗災能力還有待提高。儘管近幾年我縣農業綜合生產投入不斷增加,但大多數農村基礎設施欠賬多,抗災能力不強;一些農業設施建成後,沒有完全發揮出應有的效益。二是農業資金的投向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精準度不高,投入與產出比例失衡。三是農業組織化、產業化、規模化水平有待提高,品牌特色農產品規模化水平低。如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在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扶持咖啡、福橙產業發展,但收效不明顯,農民受益小。經核查,全縣福橙種植面積僅有3178畝,咖啡種植面積僅有3856畝。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資金,但沒有完成產業規劃目標,突顯出很嚴重的幹部作風問題。四是市場價格波動對農民增收影響較大。如受市場影響,橡膠價格連年下跌,造成南部地區部分農民收入銳減。又如,我縣黃帝蕉種植1萬畝,畝產量6000斤,佔全省總量70%,雖然產量大,但價格不理想,現在跌至0.5元,影響了農民增收。五是農村“髒亂差”問題依舊突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任務十分艱鉅。由於部分鎮村沒有建立長效機制,農村環境衛生抓一陣好一陣,抓不緊反彈嚴重。根據省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檢查通報,20xx年第四季度我縣鄉村環境衛生工作排名全省倒數第二,城區也是排名倒數第二。18個市縣加上洋浦開發區,不包括三沙,澄邁竟然排名倒數第二,實在丟臉。剛才,金江宋嶺村作了經驗發言,我希望各村委會要認真學習借鑑宋嶺村整治環境衛生和利用微信管理村務的做法,以微信方式提高民眾參與環境衛生工作的積極性。我也希望各鎮要加強對各村委會環境衛生的檢查、通報和考核,做到常抓不懈,該扣補貼的要扣,該問責的問責,以鐵的手段推進鄉村環境面貌改觀。

對於上述困難和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首先要補“三農”短板,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強烈的短板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認識做好新時期“三農”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堅定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和決心,落實發展新理念,破解發展新難題,培育新業態,不斷拓展農業農村發展新空間、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

二、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全面做好今年“三農”各項工作

今年要實現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困難較大,任務艱鉅,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加大投入,紮實做好“三農”各項工作。

(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堅持田水路綜合治理,閘橋涵渠全面配套,增強專案區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突出抓好水利設施和機耕路、機耕橋建設,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二是以重點水源、重點縣小農水、農村飲水安全、高效節水灌溉、江海堤防洪能力提升等工程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三是加快國家級農業重點專案建設及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澄邁示範基地和永瑞國家現代熱帶農業公園建設,紮實推進農墾草畜產業園規劃建設,建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示範基地。四是加強“菜籃子”基地建設,特別是各鎮都要確保常年有“菜籃子”基地,保障市場供應,抑制物價上漲。

(二)持續加大投入。強調,不管財力多緊張,都要確保農業投入只增不減。為鞏固和延續好形勢,必須繼續加大投入力度,一是繼續增加財政對農業發展的投入,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的投入,依法安排並落實對農業和農村的預算支出,嚴格執行預算。二是整合現有各項支農投資,對種植、養殖我縣品牌農產品的農戶,按照有關補貼政策及時給予落實,同時加強監管,使補貼資金真正使用在品牌農業種植上。三是構建、推廣財政投入啟動、信貸投入助推、農民投入為主、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充分發揮財政投入資金的槓桿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農業建設。同時,還要管好農業各項資金,堅決防止貪汙腐敗。

(三)進一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一是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首先,要大力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繼續提高水產品、畜產品、熱帶水果、冬季瓜菜等特色農產品的比重。用好國家冬季瓜菜專項補貼,建設國家冬季瓜菜生產基地。健全農資超市“一卡通”經營管理模式,規範農資流動及使用,為無公害、綠色、生態農產品提供優質農資保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其次,要加快畜牧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發展,優化北部沿海漁業、北部沿路特色水果、中部沿江糧菜、南部丘陵生態農業4大功能區。打造金江、瑞溪福牛養殖區,永發魚鴨混養養殖區,加樂黑豬、文儒山寮雞養殖區,仁興、中興蜜蜂飼養區等四大特色產業養殖區。二是加強農產品品牌化經營。我縣7年累計投入近億元,大力實施商標富農工程,累計註冊農業商標929件,成功打造一大批知名的農業品牌,成為全省打造農產品品牌最多的縣,比如,福山咖啡、無核荔枝、澄邁福橙進入國宴,福牛成為我國牛業知名品牌。又如,橋沙地瓜註冊商標後,目前在國內超市每斤賣到16.8元,在香港甚至每斤賣到26元,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要善於總結經驗,克服不足,實現農業標準化、產業化和品牌化。第一,打造優質新產品品牌。我縣農產品品牌主要集中在水果、禽畜類,下一步應重點打造冬季瓜菜、長壽養生保健品牌,增強農業核心競爭力。第二,提高優質農產品產量。我縣特優農產品種類多,但產量有限,要加大研發力度,實現單位面積產量增加;要加大扶持力度,擴大特優農產品種植面積;要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加強我縣特優農產品宣傳推廣,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第三,提高優質農產品質量。農產品質量安全得不到保障,品牌無從談起,要對種養殖環節農藥、化肥、飼料的使用進行嚴格把控,對銷售環節農藥、化肥、飼料要嚴格檢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經得起市場檢驗。

(四)推進新農村建設與農村產業融合。大力推進農民奔小康,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讓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一要統籌城鄉產業佈局,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增強城鎮對農村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實行城鄉建設兩驅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進“就地城鎮化”。二要以“美麗鄉村”和文明生態村建設為主要載體,全面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體現農村特點,注重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努力建設農民幸福家園。繼續推進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擴大連片整治範圍。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普遍建立村莊保潔制度。堅持城鄉環境治理並重,逐步把農村環境整治支出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三要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稟賦,大力發展休閒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強化規劃引導,採取以獎代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業發展,引導和支援社會資本開發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休閒旅遊專案。四要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保護力度,守住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繼續做好火山岩古村落申遺及推廣工作,傳承農村文明。

(五)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要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一要繼續實施“橡膠檳榔富民”、“商標富民”、“打工經濟富民”、“特色農業富民”等四大富民工程,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二要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促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增強對農民增收的帶動能力。三要促進農業產、加、銷緊密銜接、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和價值鏈提升,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的增值收益,培育農民增收新模式。四要鼓勵發展股份合作,引導農戶自願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採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方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建立健全風險防範機制。五要落實惠農支農政策。對中央,省出臺的各項惠農支農富民政策,要及時足額落實到村到戶;繼續加強涉農收費專項治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維護髮展農民合法權益。六要挖掘新產業新業態的增收潛力。要加快體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讓更多農民參與進來,從中受益。要抓緊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力爭今年建成100個鎮及村級農村服務站,培育500個商家上淘寶、趕街或在微信上開店,初步建成村級農產品資訊及物流系統。七要引入農業龍頭企業,推動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帶動農民參與、投入農業生產各個環節,解決農民就業問題,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

在這裡,我要強調一個問題,就是農村改革舉措的落實問題,去年8月,中辦、國辦印發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明確了農村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路線圖,涉及農村集體產權、扶貧開發、供銷合作社、農墾等多個方面,省委、省政府也將出臺農村綜合改革方案,縣委農委要牽頭研究出臺我縣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使改革成為推動“三農”發展的強大動力。

(六)加大脫貧攻堅力度。要貫徹落實中央、全省、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實施精準脫貧攻堅工程,堅持精準識貧,對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網上公開,實行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堅持精準施策,因地、因村、因戶、因人採取針對性措施,精準滴灌扶貧。堅持精準配套政策,創新投融資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投放,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資金支援,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精準配置扶貧力量,縣扶貧辦儘快修改完善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方案,副科以上領導幹部都要結對子幫扶,每人至少幫扶兩戶。縣委組織部要選派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善做群眾工作的幹部組成扶貧工作隊,駐村包戶幫扶,著力選好貧困鎮和村的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層層壓實各級黨委、政府脫貧攻堅責任。廣泛動員組織全社會力量合力扶貧。

(七)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要發揮政府有形之手,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要以“8+2”民生工程為載體,加大投入,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農村土坯房改造,繼續完善保障體系,加大社保擴麵人數,提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發揮市場無形之手的作用,引導城鎮資金、技術、資訊、人才、管理等現代要素向農業農村流動。

(八)加強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不斷充實農業科技人才隊伍,重視鄉土人才培養。要以人才驅動和創新驅動為抓手,縣政府要儘快設立“雙驅”發展基金,制定基金管理辦法,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培養和引進制度,充分調動農業科技人才獻身農業生產的工作積極性,要制定農業科技推廣普及激勵政策,鼓勵農業科技人才終身從事農業科技工作。對農產品安全、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等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農技工作,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制度。要建立完善考核考評機制,對作出重大貢獻和工作業績突出的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在職稱評定方面給予從優確認。

三、加強領導,真抓實幹,進一步提升“三農”工作能力和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的大頭和重頭都在“三農”,各鎮、各單位要站在全域性和戰略的高度,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全縣工作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確保“三農”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一)加強黨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抓好基層黨員幹部“兩學一做”的學習教育,嚴格落實“重中之重”的責任要求,黨政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要直接抓,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上,體現在工作部署、資金投入中。要進一步優化幹部隊伍結構,抓住今年換屆時機,選配熟悉“三農”工作的幹部進入鄉鎮黨委和政府領導班子。

(二)增強部門協作。各部門要切實增強全域性意識,發展意識和農村意識,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把支援農業和農村工作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加強上下之間、左右之間、內外之間的協同配合,建立銜接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實行團隊作戰,追求整體效果。縣委農委要發揮好牽頭抓總、統籌協調、指導引導的作用,確保縣委縣政府農業和農村的決策部署真正落到實處。

(三)夯實基層組織。基層是“三農”一切工作的落腳點,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創新。特別是要選好配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把那些政治素質好、願意為村民服務的優秀人才選進班子。要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全面推廣金江便民服務經驗,讓村級有人辦事、有條件辦事。農村基層幹部處在“三農”工作一線,要關心愛護他們,讓他們生活有保障、工作有條件、發展有希望。要針對農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加大紀檢監察力度,整治基層腐敗,堅決查處“小官大貪”,重點查處土地徵收、涉農資金、扶貧開發、“三資”管理等領域虛報冒領、截留私分、貪汙挪用等侵犯農民群眾權益的問題,不能讓“蒼蠅”侵蝕農村改革發展成果。

(四)提升鄉村治理水平。要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和村務監督機制,開展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建立健全務實管用的村務監督委員會,發揮好村規民約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深入開展涉農信訪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加強農村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推進村鎮綜治中心建設,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開展農村不良風氣專項治理,整治農村黃賭毒、非法宗教活動等突出問題。要及時排查化解各種矛盾糾紛,重點解決土地流轉糾紛,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持農村社會安定祥和。

(五)加強督促檢查。好政策要落實好,必須有督有查。縣農委要強化督查,建立健全督查機制,加大對“三農”工作的重點領域、重大部署、重大專案的督查力度,確保縣委“三農”決策部署的全面落實。對執行不力、落實不好的鄉鎮和部門要推動整改,對落實決策中不作為的嚴肅問責,對那些亂作為的要嚴厲查處。

同志們,做好“三農”工作,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使命光榮,讓我們在省委的正確領導下,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努力拼搏,銳意進取,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再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14

同志們: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中省農村工作會議、市委二屆八次全會以及剛剛閉幕的全市“兩會”精神,紮實做好今年全市“三農”工作。今天,我們利用一上午時間,集中精力召開全市農業農村工作視訊會議。剛才,長安同志做了很好的報告,我完全同意,會後大家要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大會還表彰獎勵了20xx年度農業農村工作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簽訂了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責任書,希望各縣區各部門再接再厲,抓好落實。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再講幾點意見。

一、抓主線,堅持“三化同步”

落實“三化同步”要求: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期間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戰略目標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使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協調發展。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是我們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重大部署,是“三農”工作總體思路的進一步完善。我們要認真領會,深刻理解,切實貫徹“三化同步”要求。要堅持以工業化提升農業,在推進以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核心的工業經濟中更加註重加強農業基礎;要堅持以城鎮化帶動農村,在加快“133599”城鎮化建設程序中更加註重統籌推進新農村建設。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著力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在收入分配格局調整中著力促進農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著力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力爭“”期間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全市農村面貌發生一個顯著變化。

今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著力促進農民增收;加快改革創新,著力推進城鄉統籌和新農村建設,為“”全市農業農村工作開好開局。主要預期預期目標是:全市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50萬畝,糧食總產穩定在135萬噸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4%,達到5800元。

二、抓重點,加快建設現代特色農業基地

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榆林現代特色農業建設的要求,榆林現代特色農業定位為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帶動和促進全省現代農業發展。今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實施5+50現代農業示範工程,榆林定靖高速沿線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成為全省五大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的重點。目前“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榆林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的戰略構想和規劃已經完成,計劃投資55億元,用三年左右時間建成榆林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榆林在全省農業的戰略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已經成為陝西農業發展的新高地。

1、加快落實現代特色農業基地整體規劃。要按照全市現代特色農業總體規劃,優化區域佈局,構築好“東部林果、西部薯菜、南部雜糧、北部種畜、中部加工”四區一帶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格局。各級各部門要按照榆林“”發展思路和奮鬥目標,儘快做好專項規劃,包括農業產業規劃、移民搬遷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特別是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各縣區各涉農部門一定要把國家和省市的投資方向掌握準,搞好和省市相關部門的對接。規劃既要巨集觀,又要在微觀上便於實施和操作,特別是一些關係今後發展的指標問題,要站在有利於榆林長遠持續發展的角度,根據發展的需要和中省專案安排的需要,真正做到科學準確。

2、加快特色農業產業建設步伐。要按照“三個三結合”:即在功能上實現現代農業、城鎮化建設和移民搬遷“三結合”;在產業佈局規劃上體現一、二、三產業“三結合”;在推進機制上做到政府主導、企業支援和社會廣泛參與“三結合”的要求,加大土地臵換、資金捆綁、力量整合力度,率先在定邊和靖邊啟動建設現代農業基地,加快12個縣區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為全省發展現代農業搞好示範、創造經驗。

3、加快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能力。全面啟動農業產業化培育工程,突出抓好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一要做強。就是創造各種有利條件,優化投資環境,支援國內知名大企業、大集團,通過資本運營、技術合作等形式參與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整合、提升和新建一批優勢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迅速形成產業優勢。二要做優。對已經具有品牌影響、市場發展潛力大的124家省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要在財政、金融、用地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促進有實力、有條件的企業加快對同類企業的兼併重組或聯合提高,提高產業聚集效益。三要做活。市場是農業生產的“晴雨表”。要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建設,加快建設綏德物流中心和神木、府谷現代物流園區。建設定邊、靖邊馬鈴薯、蔬菜兩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在國內重點城市設立農產品外銷視窗。鼓勵運銷大戶、農民經紀人隊伍的發展,鼓勵農村能人創辦流通協會、專業合作組織或銷售公司,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做活農產品市場。

4、加快提高農畜產品的品質和知名度。要大力發展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的生產基地,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產品。從良種引進繁育、機械化耕種、整合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提高農畜產品的品質,依靠品質打造品牌。搞好以紅棗節、馬鈴薯節、蕎麥節等為主的農產品推介活動,大力開展農產品招商引資系列活動,大力宣傳特色品牌,精心打造陝北羊子、榆林紅棗、大明綠豆、三邊蕎麥等9大特色產品,著力提高品牌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佔有率。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動物疫病防控、農產品市場準入體系建設,打響榆林特色農產品牌子。

5、加快發揮科技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現代農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沒有技術支撐,就不可能有高效益。要加強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不斷推進農業技術整合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資訊化。加強農業科技研發體系建設,進一步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建立農科教緊密協作機制。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快適用科技成果的組裝配套和推廣示範。認真總結我市近年來高產建立的經驗,不斷擴大創高產的作物種類和規模,為全市大面積推廣做好試驗和示範。加強科技諮詢服務體系建設,繼續開展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行動,加大科普宣傳力度,增強為農民增收服務的能力。加強科技人員配備培訓體系建設,增加基層科技服務人員總量,加強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培養和造就一支有較高素質的科技服務隊伍。

6、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土地規模經營。規範、有序的土地流轉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和必備條件。20xx年,我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為69.7萬畝,僅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8%。家庭土地分散經營已成為我市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要積極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適度規模化,促進土地逐步向種植能手、經營大戶、龍頭企業集聚,促進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二、三產業集中轉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抓核心,促進農民增收

農民增收始終是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實現今年全市農民純收入增長700多元的目標,必須要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要跳出“三農”抓增收,廣闢農業農村外部增收渠道,狠抓家庭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這個重點,著力提高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的比重,形成農民多元化增收格局。

一是抓就業創業。要始終堅持把促進就業創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嚴格落實創業優惠政策,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和非農產業,積極引導農民工參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鼓勵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各縣區要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屬地企業優先本地人員就業的政策,促進農民就業。

二是抓培訓。要高度重視農民技術培訓工作,充分發揮市縣每年籌集1億元培訓費的作用,繼續實施“百萬農民大培訓工程”和“人人技能工程”,綜合運用農民工培訓補貼、“陽光工程”補貼、“扶貧雨露計劃”等政策,擴大培訓覆蓋面,提高培訓水平。

三是抓勞動力轉移。繼續實施“百萬農民大轉移”工程,保護外出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解決好農民工勞動合同、工資支付等問題。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勞務市場,暢通用工資訊渠道,搞好用工銜接,促進勞務輸出由勞力型向技能型、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確保全年輸出勞動力62萬人次以上。

四是抓惠農政策的落實。要進一步擴大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臵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的規模和範圍,加大補貼力度。對直接補貼農民的資金,要嚴格工作程式,堅持公開透明,嚴禁截留挪用,確保及時足額落實到戶。

四、抓關鍵,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今年的中央一號檔案聚焦水利改革發展,這是建國以來首次就水利專門出臺的一號檔案。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確定為水利建設年,我們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水情和水利戰略定位的科學判斷上來,把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要求和具體部署上來,形成重視水利的共識,營造全社會關注水利的氛圍,凝聚各行各業支援水利建設、社會各界參與水利事業的力量,共同推動水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要做好水利專案前期工作。各縣區各部門要切實找準自身發展水利與上級政策要求的結合點,謀劃一批能夠取得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資金支援的水利大專案、好專案,認真搞好專案的專案建議書、可行性研究等前期準備工作,贏得水利發展的主動權。要主動和上級部門聯絡,宣傳當地的水利資源、部門工作優勢,爭取專案,為全市“”水利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要建設重點水源工程。要認真協調推進王圪堵水庫、榆神工業區供水工程和定邊引黃續建工程管線主體工程建設,做好黃河東線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

三要建設民生水利工程。啟動新一輪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實施好中央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和基本口糧田建設政策,積極爭取省補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續建工程。重點推進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中小河流域治理工程,認真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啟動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攔沙工程。

四要推進水利投融資改革。要將水利作為公共財政投入的重點領域,落實土地出讓收益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加大地方財政投入,同時通過吸納社會投資、信貸等方式籌措水利建設資金,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投工投勞相結合的水利建設投入新機制。

五要建設節水型社會。積極推進水權制度建設,加快節水技術改造,建立健全節水責任制和績效考核制。開展節水型社會示範區建設和節水型企業、單位和節水社群建立工作及節水器具推廣工作。啟動百萬畝節水灌溉工程,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在煤炭、石油和石化行業開展水平衡測試試點工作。

五、抓根本,全面推進農村民生建設

堅持各類資源向農村傾斜,促進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積極破解農村入學難、看病難、住房難、創業致富難、困難群眾生活保障難等問題。

1、認真落實統籌城鄉發展要求。要認真抓好統籌城鄉規劃,完善全市城鄉規劃體系;統籌國民收入分配,促進廣大農民共享工業化、城鎮化和改革發展成果;統籌體制機制,推進金融、財稅、就業、社保、戶籍等制度改革;統籌產業發展,推進城鄉產業合理分工、相互融合,實現城鄉經濟良性迴圈;統籌社會事業,讓農民群眾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嚴;統籌資源配臵,形成生產要素有利於流向農業農村的有效機制,著力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實現工農之間、城鄉之間、市民農民之間在政策上的平等。

2、認真辦好民生實事。醫療方面:要總結推廣神木、府谷等縣的醫療改革經驗,重點抓好兒童保健、傳染病防治、老年人保健等10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由現行每人每年150元提高到300元。教育方面:實施教育百億工程,建設中國小標準化學校55所,新建、改擴建鄉鎮中心幼兒園45所,緩解孩子上學難題。文化體育方面:今年全市要完成8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4973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村服務點建設,建設村廣播室3000個,基本實現村村通廣播目標。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5個。社保方面:要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落實和完善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逐步提高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水平,加大對農村殘疾人生產扶助和生活救助力度,確保農村特困人口生活不出問題。

3、認真做好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扶貧移民板塊推進戰略,啟動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工程和大保當煤炭開採區整體移民搬遷工程。理清扶貧思路,把移民搬遷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由建房為主轉向建設功能完善的社群,由重點抓基礎設施建設轉向開發式、產業式扶貧,努力完成全年10萬人脫貧任務。

4、認真落實農民進城優惠政策。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是省委、省政府去年作出的重大決策。要以進城願望最迫切的人群為重點,把推進農民進城落戶與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和重點鎮建設等重要任務結合起來,通過對進城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統籌建設保障性住房及公共服務設施等,使他們進得來、落得住、過得好。全年力爭完成12萬農民進城落戶任務。

5、認真抓好新農村建設。按照“建設中心村、撤併弱小村、消減空殼村、發展特色村”的要求,大力實施“千村推進工程”,今年重點建設工礦園區帶動型、城鎮輻射型、一村一品型、商貿物流型、企業幫帶型、生態和諧型六種模式的新農村,每種模式培養3-5個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推進。要大力實施大戶戰略,開展萬元村、萬元鄉鎮建立活動,推動新農村建設。要繼續開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動”,充分發揮“府谷現象”的引導效應,動員社會資本參與新農村建設。

六、抓領導,開創 “三農”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勢下的“三農”工作,關鍵在領導、關鍵在幹部,各級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

一是要完善工作機制。縣區主要領導要親自抓“三農”工作,要花更大的精力研究重大問題,解決突出矛盾;分管領導要全力以赴,靠前指揮,一線指導,狠抓落實。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強化大局意識,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形成合力。要鼓勵和支援社會各界以多種方式參與農業農村建設,在全市上下形成齊抓共管“三農”工作新格局。

二是要落實工作責任。各級各部門特別是農口部門,會後要迅速的將今年的各項任務進行分解細化,逐一落實牽頭領導和包抓人員,切實將工作責任層層夯實。要圍繞工作落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權責清晰、有效管用的責任體系,明確目標,細化任務,嚴格追究,真正形成人人有擔子、個個有壓力的落實氛圍,以嚴格的責任來保障工作成效。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同時,選擇基礎好、見效快、立得住的樣板,積極爭取省市的支援,集中打造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響力的亮點工程。

三是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精心做好鄉村兩級黨組織換屆工作,把德才兼備、群眾信任的優秀基層幹部選進鄉村領導班子,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組織。要不斷完善農村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落實維穩責任,切實維護農村持續穩定的良好局面。

四是要切實加強封山禁牧工作。封山禁牧對改變我市生態環境發揮了巨大作用,我們要認清目前封禁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夯實各級工作責任,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全力以赴鞏固封禁成果,提高封禁水平,確保我市生態環境建設穩步推進。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對確保“”良好開局具有重要意義。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帶領全市農民群眾,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全面開創我市“三農”工作新局面,為榆林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15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召開農業農村工作會議,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全面部署安排今年我市的農業和農村工作。剛才,就農業農村工作做了一個很好的報告,講的很全面、很具體,這也是農業領導小組共同研究的意見,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認認真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再強調三點。

一、認真落實中央1號檔案精神,增強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20xx年,我市的農業農村工作遇到了多年不遇的洪澇災害,面對重重困難和種種不利因素,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明確責任、突出重點,上下聯動、狠抓落實,較好地完成了年初下達的各專案標任務。農業農村工作的23項重點專案,都如期順利完成,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繼續平穩發展,農民收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農村社會繼續保持穩定的良好局面。這些成績,是農業戰線全體幹部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在座同志們辛勤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差距和不足,清醒地看到挑戰和機遇,從而增強做好20xx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農村工作中存在的困難、矛盾和問題。比如說,農業基礎設施問題、農業結構調整問題、農業投入問題等等,但是各種問題,歸根結底,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這也是市委、市政府最為頭疼的一件事。這些問題解決不了,農民收入增長不了,我們的好多工作就無法開展,農業農村工作就難以開啟新局面,農村就難以保持穩定,廣大農民群眾對我們的工作也必然不會滿意。所以說,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

二是充分認識到當前農業農村工作面臨的大好機遇。今年年初,中央召開了全國農村工作會議,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會議要求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充分體現了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對農業農村問題的高度重視和逐步解決好農業農村問題的堅定信心。接著,中共中央以20xx年“1號檔案”的形式頒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這個《意見》無論是政策出臺的力度之強、級別之高,還是措施的操作性之強、含金量之高,都是多年來沒有過的。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專門制定關於促進農民增收的檔案,新中國成立以來這還是第一次,也反映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強烈願望。這個檔案既有政策性的措施,又包含著眾多的機遇;既有專案資訊,也有資金資訊。可以說,誰學好了這個檔案,誰用好了這個檔案,農民收入就會邁上新臺階。目前,全國各地都在學習利用這個檔案,誰學得深、誰抓得早、誰動手快,誰就能夠搶到專案、搶到資金。從這個意義上說,任務非常緊迫,時間非常寶貴,所以,我們全市上下,特別是農口部門要強化機遇意識,增強緊迫感,增強做好各項工作的信心和決心,紮紮實實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我想,只要我們思想統一了,認識上去了,力度到位了,就一定能夠儘快實現農民增收的新突破。開啟農業和農村新局面。

二、明確責任,突出重點,推動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20xx年的農業農村工作,任務非常繁重,涉及面非常廣。這就要求我們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市直有關部門,要開動腦筋,開拓創新,要在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檔案和市委六屆三次全會精神上下真功夫,要在增加農民收入上做大文章。特別是要按照不同分工,進一步明確責任,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這裡面有四層含義:

一是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職責。為了貫徹落實好中央一號檔案精神,落實好省和三門峽市扶持農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措施,今年市委、市政府將採取得力措施,積極研究制定一系列具體的政策措施,為農民增收創造便利條件。首先,要充實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力量,進一步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其次,要增加財政和金融支農資金,夯實農業發展後勁;第三,要降低農業稅稅率,在條件成熟時,減徵、免徵農業稅,用足用活國家對農業的扶持政策;第四,要堅決取消不合理的涉農收費專案,降低農民實際負擔水平。第五,要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主要抓好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鄉村道路、農村水電等“六小工程”建設,爭取用兩年時間解決好我市農村交通、衛生、教育、供水、危房改造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加快農民生活區建設步伐,逐步改善農民生活居住條件,不斷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要繼續搞好生態建設,對天然林和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要統籌安排,因地制宜,鞏固成果,注重實效。要突出抓好農業結構調整,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進一步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要加大對農民工的培訓力度,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向城市轉化。

二是市直各部門的責任。服務農業,服務農村,服務農民,是每一個涉農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應當說,在這方面全市各部門、各單位都作了大量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當前面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我們有不少單位和幹部還不適應,突出表現在深入農村基層少,不瞭解農村實際情況,服務意識差,工作泛泛一般,群眾對此很有意見。因此,要求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以落實中央一號精神為契機,把服務“三農”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認真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切實履行好自己的神聖職責。農林局要宣傳、貫徹好黨對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科學制定我市農業發展整體規劃,協調有關涉農部門做好農業農村工作。財政局要積極向上爭取財政支農資金,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對各單位爭取的農業專案資金要及時撥付到位。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和鎮村財務改革成果。水利局要積極向上爭取水利建設資金,確保完成我市今年的小流域治理和人畜吃水工程建設任務。科技局要抓好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搞好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水平。民政局要完善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對農村貧困戶做到應保盡保。農機總站要爭取專案資金,搞好農業機械設施配套,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城建局要搞好農民生活區規劃,加強指導,搞好協調。中小企業局要積極引進專案和資金,指導、協調兩鎮新上重點專案,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消滅企業發展空白村。菸草局要幫助農民搞好菸葉生產,兌現扶持政策,加強質量管理,提高菸葉品質,增加菸農收入。衛生局要重點做好農村甲級衛生所建設,做好申報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縣工作。計生委要在搞好農村計劃生育工作的基礎上,制定優惠政策,扶持農村計生戶增加經濟收入。國土資源局要加大土地執法力度,嚴禁亂佔耕地,切實保護好我市土地資源,同時要搞好土地復墾改造,做到土地佔補平衡。工商局、技術監督局要加大農用物資市場監管,防止坑農、害農事件發生。教體局要積極爭取資金,改善農村辦學條件,重點完成常村鎮中、裴村國小教學樓改擴建,新建石佛國小教學樓工程。糧食局要及時給農民兌現各種政策性補貼糧款,保護好種糧農民利益。人勞社保局要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拓寬農民工就業渠道。信訪局要做到信訪關口前移,澄清底子,摸清情況,努力化解農村矛盾。農行、農發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要擴大農村信貸規模,積極扶持農業發展專案,為農民增收做出貢獻。廣電局要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農村工作的宣傳報道工作。兩辦和督查室要緊盯農業農村各項工作,加強督促檢查。總之,要通過我們有關涉農部門的共同努力,形成齊心合力抓農業農村工作的濃厚氛圍,確保20xx年農業農村各專案標的完成。

三是兩鎮的主要職責。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各專案標任務能不能順利完成,農民收入能不能有一個較快增長,關鍵看兩鎮。兩鎮的工作非常複雜,非常具體,市裡的每一項工作都涉及到兩鎮,都要靠兩鎮去實施、去完成,這就要求兩鎮的幹部職工要認清形勢,抓住重點,團結拼搏,負重前進。具體的講,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要貫徹落實好上級黨委、政府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要讓黨的各項富民政策走進農村千家萬戶,為群眾所瞭解、所掌握,化作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精神動力和自覺行動。二要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科學制定好發展規劃,做到長遠結合,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三要做好專案資金爭取工作,這不但是市直涉農部門責任,也是兩鎮的主要職責,是全域性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機遇非常難得,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採取得力措施,向上爭取專案資金,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四要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菸葉、蔬菜、畜牧等支柱產業,形成規模優勢。要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對重點農業建設專案、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場要給予重點扶持。五要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放手發展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要注意抓大專案、骨幹專案,以大專案為龍頭,兼顧中小專案一齊發展,要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搞好財團、專案、資金、人才、技術與機制的引進,實現鄉鎮企業和民營經濟跨越式發展。

四是各行政村的職責。實現我市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就要充分啟用基層經濟發展細胞。我市20個行政村,經濟發展不是十分平衡,有規模經濟發展強村,也有規模經濟空白村。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但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原因,有的村班子不團結,組織渙散,缺乏凝聚力和戰鬥力;有的村發展思路不清,重點不突出,想幹事但不知道怎麼幹,失去了發展的大好機遇;有的村幹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像這樣的村兩委班子怎麼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怎麼能很好地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對此,兩鎮要摸清底子,根據情況,區別對待,班子實在不行的,就換班子,人不行的就換人,一定要把村級兩委班子配齊配強。我想各行政村的主要職責有四項:一要理出一條好的經濟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各村經濟基礎不一樣,區位優勢不一樣,在制定發展思路,確定發展專案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選準經濟發展突破口。二要樹立大局意識,全力支援我市重點專案建設。積極配合有關部門搞好專案建設,教育群眾樹立長遠發展觀,不能只顧眼前和自己的利益,影響專案建設工作。三落實好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維護好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四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樹立健康向上的民風,確保農村社會大局穩定。

三、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確保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當前,隨著中央一號檔案的出臺,農業農村工作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無論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農產品供求關係、還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內涵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既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許多新氣象、新機遇,也對我們做好農業農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學會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確保今年各專案標任務順利完成。關於工作方法問題,我在強調以下幾點:

一是要抓重點。我們常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來形容農村工作,說明農業和農村工作千頭萬緒,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我們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點,工作就很難駕馭全域性,就會事倍功半。各單位都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認真研究,理出輕重緩急。要緊緊圍繞我市已經確定的20項農業重點專案,切實做到重點工作重點抓,一般工作有人抓。要充實力量,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合力攻堅,確保農業和農村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是要抓難點。什麼是難點?巨集觀上說,就是增加農民收入。因為,農民收入不增加,就談不上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就不能從根本上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農村社會大局穩定就沒有根本保障。因此,要求各部門各單位的工作一定要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來開展,要想盡一切辦法,盡最大努力為農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當然,具體來說,各部門各單位的工作還有其難點和焦點問題,要求大家認真加以克服,這與我們的大局並不矛盾。事實上,只要各單位的難點、焦點問題解決了,全市的農村工作就會取得大的進展,農民收入就會用較大幅度的增長。

三是要抓創新。任何一項工作要想實現大的突破,就必須有創新,有新的措施和辦法。如果辦什麼事情,總是走老路,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那麼必然一事無成。所以,我們必須解放思想,敢於衝破條條框框的束縛,敢想敢幹,敢闖敢試,千方百計做好本職工作。比如,在引進資金方面,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積極創造條件,向上爭取資金扶持;在帶領農民群眾致富方面,要改變那種行政命令式做法,通過政策引導、典型示範,引導農民群眾尋找致富門路,發家致富。

四是要抓特色。發展農村經濟,各村有各村的特點,我們全市20個行政村,每個村與每個村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各不相同,那麼在發展模式上,也就必須各有側重,突出特色。農村經濟發達地區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特色就沒有大的發展。如果說,什麼都想搞,什麼都想發展,最終恐怕那一樣也搞不好。必須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培育特色,壯大規模,走產業化發展路子,增加農民收入。當然,培育特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但是,我們必須堅持這個發展方向不動搖,紮紮實實抓好當前工作,努力形成一村一業 ,各有特色的發展格局。

同志們,發展農村經濟,解決農民增收問題,既是當前的一項緊迫而艱鉅的任務,也是今後長期而艱鉅的任務。做好今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責任重大,意義深遠。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取得更大的成就而努力奮鬥!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16

同志們:

根據市委會研究的意見,我先就20xx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完成情況和今年“三農”工作安排講幾點具體的意見。郭書記、喬市長還要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抓好落實。

一、總結成績,堅定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信心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較好完成了全年的各專案標任務,實現了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基礎明顯增強、民生加快改善,全市“三農”工作呈現出持續向好的喜人局面。

(一)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糧食生產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政策落實,強化工作措施,穩定種植面積,在近年持續嚴重乾旱的情況下,積極應對,科學抗旱,全年累計抗旱供水8.36億立方米,澆灌面積807.3萬畝,佔全市糧食種植面積1263.76萬畝的64%,實現抗旱減災效益28.4億元,為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做出了重大貢獻。20xx年,全市糧食總產達到117.1億斤,比上年增加1.16億斤,增長1%;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連續七年過百億斤,連續五年超110億斤。完成糧食收購70.8億斤,增長15%。我市再次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稱號,固始、息縣、羅山、潢川、光山5個縣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糧食生產再獲豐收,不僅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也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油料、蔬菜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得到有效保障,紫雲英生產得到高度重視,種植面積達到85.1萬畝,超額完成80萬畝的年度目標任務。全市農業生產呈現出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優勢作物優先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農民收入實現“九連快”。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08元,增長13.9%。其中,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增長較快,人均達到3553元,增長9.9%;工資性收入達到3132元,增長18.8%,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因素;農民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持續增加,其中惠農政策補貼資金12.5億元,農民人均278元。

(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紮實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工程。鞏固、完善和新建高標準糧田65萬畝,完成15.3萬畝中低產田改造。淮濱縣率先集中連片建成了萬畝永久性高標準糧田示範方。水利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全年共爭取水利建設資金15.78億元,較上年增加2.33億元;完成各類水利專案投資14.99億元,較上年增加5.53億元。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紮實開展,我市再次奪取了全省“紅旗渠精神杯”。平橋區被評為全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出山店水庫專案可研報告通過水利部審查,已報國家發改委待批。林業生態建設持續推進。共完成營造林36.7萬畝,佔目標任務33.42萬畝的109.8%;完成森林撫育和改造17.93萬畝,佔目標任務16.98萬畝的105.6%。實現林業總產值122.58億元,增長14.2%。淮濱縣實現了林業生態縣建立目標,截止目前,我市10個縣區全部完成“河南省林業生態縣”建立任務。森林防火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農業機械化發展加快。全市農機裝備總動力發展到552萬千瓦,增長8.3%。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到562家,入社成員2.4萬個,入社機械3.1萬臺(套),流轉承包、託管服務土地100多萬畝,服務農戶近百萬戶。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步提升,達到66%,新型農業現代化機械裝備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供銷系統積極推進“新網工程”建設,基本上實現了全市鄉鎮、行政村的網路全覆蓋,農資市場佔有率達到85%以上。

(四)農業產業化水平持續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化叢集培育工程紮實推進,茶葉、糧油、畜禽、花卉、水產等產業化叢集的特色優勢進一步彰顯。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98家,其中,國家級6家、省級47家。信陽毛尖、文新茶葉、華英集團、山信糧油、黃國糧業、三高牧業、現代園林、盛世園林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信陽毛尖、信陽紅、華英鴨、固始雞、南灣魚、潢川花木、弱筋小麥、光山羽絨等一批農產品知名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主食產業化和糧油精深加工業發展迅速,新上專案14個,總投資超過10億元,糧油加工業總產值達到190億元,增長15%。黃國糧業榮獲省長質量獎。茶產業快速發展。茶園總面積達到210萬畝,茶葉總產量達5220萬公斤,產值77.2億元,其中紅茶產量850萬公斤,產值近20億元,茶農人均種茶收入突破4000元,較上年增加15%。20xx年底,“信陽紅”正式通過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成為地理證明商標。成功舉辦了第二十屆國際茶文化節,信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在人民網主辦的城市符號徵集活動中,信陽榮居“全國最具影響力十大茶產地”榜首。畜牧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全市規模養殖場發展到2.7萬多個,養殖小區1200多個,規模養殖佔比進一步提高。水產業持續發展。克服持續乾旱等不利因素,實現養殖水面利用59.38萬畝,漁業總產值23億元,水產品養殖面積和產值穩居全省首位。

(五)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信陽分中心和水稻、麻類、小麥、油菜等產業技術體系信陽綜合試驗站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目前,全市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6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7家,實施省以上科技專案19項。以新品種、新技術為主的農業技術推廣步伐加快,小麥品種“優抗9號”、水稻新品種“特糯2072”等一部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農業新品種得到普及推廣,全市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積極組織開展了“萬名科技人員包萬村活動”、農村科技入戶工程、科技特派員行動,建成了一批高產建立萬畝示範片和現代農業示範園區,較好地發揮了科技示範引領作用。全市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47%。

(六)農業農村發展活力進一步顯現。信陽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被列入中原經濟區規劃,信陽市被中農辦確定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聯絡點。通過持續抓好“六個放大提升”,農村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土地流轉實現數量、效益雙提升,耕地流轉率達到50%以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截止目前,已完成明晰產權面積782.8萬畝,佔集體林地面積的99.8%,累計辦理林權抵押貸款9.97億元。農民專業合作再上新水平,重點培育了100家綜合示範社,國家級示範社發展到4家、省級示範社發展到43家。土地連片、農民聯合步伐加快,小田塊、小農戶、小作坊的生產經營現狀得到進一步改善。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工作深入開展,覆蓋全市2856個行政村,爭取省級以上財政補貼1.08億元。供銷、小農水管護等體制改革積極推進。

(七)農村民生得到較大改善。新解決37.8萬農村居民和7.3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新建改建農村公路512公里,完成大中危橋改造33座、1780延米。新發展農村戶用沼氣1.13多萬戶,新建大中型沼氣工程10處。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作成績突出。我市國有林場危舊房改造工程建設任務2083戶,總投資2.02億元。目前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已竣工1011 戶,完成投資1.35億元。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攻堅規劃全面啟動實施,全年共爭取扶貧、農開專案資金4.4億元,較上年增加33%。雨露計劃、陽光工程分別培訓貧困學員和從業農民3萬人、2.4萬人,136個貧困村實施扶貧整村推進,1663戶、7750人實施異地搬遷扶貧,12.4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新型農村社群建設穩步推進。全市新建、在建新型農村社群達到160多個,30個市級示範社群全面開工建設,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0.9億元,累計建成住房1.2萬套,入住4萬餘人。改造農村危房39450戶。農村低保補貼標準進一步提高,5.67萬農村五保老人基本生活得到較好保障。廣大農民的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二、認清形勢,準確把握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經過多年持續努力,信陽農業農村工作有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和工作基礎,特別是通過開展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三農”工作呈現出好的趨勢、態勢和氣勢。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當前農業農村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業基礎設施依然薄弱。現有水利設施標準不高,防洪除澇體系、農田灌溉體系、水生態保護體系尚不健全,抗災減災能力薄弱;中低產田比重較大,改造任務繁重。二是糧食穩定增長的壓力增大。糧食生產“九連增”,總產連創歷史新高,受耕地面積剛性減少、糧食單產提高困難,以及頻繁的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實現糧食總產在高位基礎上的穩定增產困難更多、壓力更大。三是農業產業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整體實力不強,帶動能力不足,利益聯結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與新型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還有相當差距;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還不完善。這些問題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另一方面,我們更要看到當前農業農村工作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首先,中央始終把抓好農業農村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特別是黨的之後,國家對“三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其次,《中原經濟區規劃》明確提出支援信陽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通過改革試驗的不斷深化,必將為我市“三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三是隨著城鄉發展一體化程序加快,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對“三農”的支援力度更大,帶動能力更強,創造的發展空間更廣闊;四是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邁上新臺階,為今後農業農村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五是全市“三農”戰線的同志們盡職盡責、務實重幹,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良好的作風,為做好“三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因此,我們既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的複雜性、艱鉅性、長期性,又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堅定信心和決心,增強發展意識,搶抓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贏得主動,不斷探索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始終把握“三農”工作的主動權,不斷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四個重在”實踐要領,在加快資訊化程序中持續探索“兩不三新”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按照 “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創新添活力”的要求,夯實農業基礎,強化科技支撐,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持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創新驅動,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程序,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鞏固和發展農業農村的好形勢。

具體目標是: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10億斤以上,油料總產穩定在9億斤以上,實現糧食收購40億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9%以上;全年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按照國家新扶貧標準實現12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農村民生狀況持續改善。

三、突出重點,紮實推進今年農業農村各項工作

為全面完成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各專案標任務,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重點工作。

(一)圍繞農產品有效供給,持續抓好糧食生產。一是落實好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強化政策導向,落實糧油最低收購價政策,加快讓農業獲得合理利潤,讓農民收入持續較快提高。完善機制,重點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給予扶持。繼續實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推進農機以舊換新試點。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推進種糧大戶補貼試點工作。二是加快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工程。20xx年全市集中建設70萬畝高標準永久性糧田,通過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有效整合、整合技術等措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水平,進一步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提升抗災減災能力。今年的高標準糧田建設專案推進要早字當頭,上下聯動,整合專案資金,形成合力,促進此項工作再上新臺階。三是大力推進高產建立工作。以實施萬畝高產建立示範活動為重點,在辦好部級萬畝高產建立示範片的基礎上,各級要搞好不同規模的高產建立示範方。每個縣區都要建立水稻、小麥、油菜萬畝高產示範區2個以上,通過整合推廣農業技術、實現良田良種良法配套,帶動提高農作物單產水平,以點帶面,促進糧食總產穩定增長。四是切實抓好農業整合技術推廣。按照國家發改委、農業部有關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專案建設的要求,完成我市153個鄉鎮農技站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步伐,特別是加快超級稻新品種栽培、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的整合、高效、規範應用。五是進一步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切實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加強糧油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大力培育現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業態,發展農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和農民網店,支援糧食、供銷、郵政、大型商貿企業等開展農產品流通,著力提高農產品執行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健全農產品資訊監測和釋出體系,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農產品生產供需資訊,穩定規範提升全市農產品市場管理水平。供銷系統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健全完善網路建設,增強為“三農”服務的能力。六是保障農產品和食品安全。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強化農業生產過程環境監測,完善監管體制,落實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管責任。健全安全追溯體系,落實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提高全社會的食品安全意識。嚴格實行責任追究制,嚴厲懲處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確保讓全市人民吃上放心食品。

(二)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持續抓好產業叢集發展。20xx年,我市要重點打造具有區域優勢和高成長性的米、面、肉、油、茶、花木、水產等農業產業化叢集,特別是在糧食、畜禽、茶葉三大農業產業化叢集發展上要實現新的突破。通過農業產業化叢集發展,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促進農民增收。一是壯大龍頭企業。認真落實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通過收購、兼併、重組、參股等形式,促進企業強強聯合和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形成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功能互補的大型龍頭企業,加快龍頭企業上市步伐。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條,上游抓生產基地,中游抓精深加工,下游抓物流配送,構建由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不斷完善龍頭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更多分享紅利。二是提升特色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適銷對路的優質農產品比重,穩定發展優質稻米、弱筋小麥、茶葉、蔬菜、油料、紫雲英等大宗經濟作物和特色農產品,推進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種植、產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三是加快發展茶產業。持續加大茶葉生產基地建設力度。20xx年,全市將新建茶園30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10萬畝;不斷推廣優良的茶樹品種和先進的栽培技術,切實加強新老茶園田間管理工作,大力推進茶葉生產管理機械化,認真做好茶葉生產工作,促進茶產業集聚發展;不斷提高夏秋茶資源利用率和種茶製茶效益,力爭全年茶葉總產量達到6000萬公斤,總產值突破80億元,推動全市茶產業健康發展,茶農持續增收。四是發展畜牧產業。著力提高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積極推進畜禽養殖小區建設,提高畜禽養殖的集約化水平,加快標準化、無公害畜牧業發展步伐,打造優質畜禽產品品牌。認真落實各項畜牧業發展扶持政策,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做好畜禽免疫、監測預警、應急管理等綜合防控措施,防止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和傳播。五是推進主食產業化。著力提高稻米、麵粉製品加工集約化水平,拓寬米麵、油料等開發利用渠道,壯大米麵製品、方便休閒食品加工產業,提高主糧附加值,提升主糧社會化服務水平。六是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完善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體系,打造品牌,保護品牌,用好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七是優化環境擴大開放。通過落實好現有財政、稅收以及用地、用水、用電、環保、商標註冊、產品認證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援和鼓勵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業投資環境、生產經營環境。加大金融服務“三農”工作力度,不斷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效率和覆蓋率。通過加強交流合作,放寬開放領域,大力推進種養加、流通、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的對外開放,著力構建農業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進一步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省內外知名企業、大客商和戰略投資者到我市投資農業專案和農產品加工專案。

(三)圍繞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持續抓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搶抓國家加大水利投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深化水利改革的機遇,繼續加大專案爭取和前期工作力度,20xx年全市爭取水利專案總投資15億元以上。加快實施小農水重點縣專案建設,做好南灣、鯰魚山、潑河、石山口、梅山等5座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專案建設,按時完成2座中型和300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以及中小河流治理專案建設。進一步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斷完善民辦公助、以獎代補等政策措施,用好“一事一議”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民投工投勞開展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提高蓄水供水能力,增強抗旱減災能力。加強灌區末級渠系建設和田間工程配套,解決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問題,全面改善我市農田水利條件。加大力度推動出山店水庫前期工作,力爭今年取得重大進展。二是加快科技創新。要加強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大力推動種業發展。加強農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龍頭企業的聯合與合作,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深入實施農業科技豐產工程,紮實推進農村資訊化建設。三是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認真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著力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繼續開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建立活動,進一步加強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指導、服務、扶持,提高服務能力。同時,加大茶葉、油菜、花生、蔬菜、菸葉等產業發展所需機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示範,促進農機化全面發展。加快農機資訊化平臺建設,組織好“三夏”、“三秋”農機會戰,確保機耕應耕盡耕,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5%以上,水稻機收率達到85%、機插率突破25%。四是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積極開展造林綠化工作,鞏固林業生態市建設成果,突出抓好退耕荒山荒地造林、農戶造林補貼、油茶示範、國家木材儲備等國家重點造林專案的實施,完成山區營造林工程、農田防護林工程、生態廊道網路建設工程、新型農村社群綠化美化工程等造林任務33萬畝,完成板栗、油茶、杉木等樹種的森林撫育和改造工程21.8萬畝。以建立“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作為重要抓手,實行市縣聯動,積極開展各項建立工作。五是強化農業氣象服務。加快信陽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設工作,積極推進農村氣象資訊服務和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提高氣象防災減災和公共氣象服務水平。

(四)圍繞提升農民生活質量,持續抓好民生改善。一是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放心糧油”工程、“菜籃子”工程、農村飲水安全、農村危房改造、縣鄉公路建設、農村電網改造、農村沼氣建設等惠農工程。逐步完善農村生活汙水、垃圾處理設施。二是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加快實施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教師週轉宿舍和農村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健全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提高新農合補助標準,健全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規範化管理,確保農村五保物件基本生活。三是大力推進扶貧開發。積極做好大別山片區扶貧開發規劃的啟動實施工作,全力爭取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搬遷扶貧、到戶增收產業扶貧、雨露計劃等重點專案的投資,深入推動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確保完成全年12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四是大力建立農村生態文明。實施鄉村清潔工程,加快農村村莊、河道、水環境綜合整治。積極開展生態建立活動和宜居村鎮建設,加強新型牆材和建築節能技術在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中的推廣應用,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五)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持續抓好新型農村社群建設。一是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以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為目標,統一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公共事業發展,促進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二是持續推進新型農村社群建設。合理確定新型農村社群的數量、佈局、範圍和用地規模,科學確定分階段分步驟建設目標。今年全市要新建50個規模適中、特色鮮明的新型農村社群,繼續集中力量抓好30個市級示範社群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配套、新民居建設和產業發展規劃落實。三是有序推進農民轉市民。積極探索建立有利於農村人口轉移的戶籍、土地、財稅、社保等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實現每年農村人口在城鎮、新型農村社群落戶10萬人以上。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問題,加強生產扶持、社會救助、人文關懷,切實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四是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大力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能力,提高就業創業技能。切實加強對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和農民技術員的培訓,努力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繼續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外出務工經商。認真落實農民工創業扶持政策,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就業。

(六)圍繞體制機制創新,持續抓好農村綜合改革試驗。積極用好全國農村改革試驗聯絡點、河南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賦予的先行先試的政策機遇,按照中央一號檔案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的要求,積極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一是著力提高農業集約化水平。要引導農戶採用先進實用技術和現代生產要素,加快轉變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採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提高集約經營水平。重點是推進規模、規範流轉,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二是加快發展新型農民合作組織。要按照積極發展、逐步規範、強化扶持、提升素質的要求,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增強引領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三是突出抓好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要堅持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執行市場化的方向,加快構建政府主導與社會廣泛參與相結合、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協調、專項服務與綜合性服務相統一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農業公益性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鄉鎮水利站、基層農機推廣、物資供應等公共服務能力。大力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支援農民合作社、農民經紀人、涉農企業等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農業經營服務。創新服務手段,鼓勵搭建區域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綜合平臺,促進農業先進適應技術到田到戶。四是突出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創新。中央1號檔案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要求,用5年時間全面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依法強化對農村耕地、林地等各類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物權保護;加快推進徵地制度改革,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確保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有提高、長遠生計有保障;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因地制宜探索集體經濟多種有效形式,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加快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資訊化。五是突出抓好農村公共服務機制創新。按照提高水平、完善機制、逐步並軌的要求,大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傾斜,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加快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同時要按照“六個放大提升”的要求,繼續深化土地流轉、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金融等改革創新,不斷鞏固提升農村綜合改革的成果。

四、當前要抓好的幾項重點工作

(一)春季農業生產。各級農業部門要統籌安排,一手抓好春管,一手抓好春耕備耕工作,確保春季農業生產順利開展。一要加強春季田間管理。搞好小麥、油菜、紫雲英等農作物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爭取有個好收成。二要及早謀劃春耕生產。要搞好水稻種子調運工作,抓好春耕物資調運儲備工作,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嚴防假冒偽劣和哄抬農資價格,確保春季農業生產安全。三要大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組織好農業、農機專家和科技人員深入鄉村進行技術指導培訓,積極開展科技服務,廣泛開展技術培訓,著力提高技術入戶率和到位率。要重點加大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宣傳培訓力度,加快農機農藝融合,著力提高水稻栽植機械化率。

(二)造林綠化工作。20xx年全市林業生態建設的方案已經印發,目標任務已經明確,要求各縣區春節前完成整地任務的70%,3月底前全面完成營造林任務。但從當前的進度來看,全市只完成整地18.65萬畝,完成造林6.74萬畝,分別佔造林任務33.03萬畝的56.5%和20.4%,進度不理想。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強化工作措施,密切分工協作,加強督促檢查,全力推進當前的植樹造林工作,確保全面完成全年的綠化造林任務。

(三)農田水利建設。一要抓好蓄水保水。當前全市水利工程總蓄水量10.45億立方米,較多年同期偏少16.9%。要立足於早準備、早安排,多蓄水、多保水、節約用水,保障春灌和水稻插秧用水。要進一步加強大中小型水庫水源管理,嚴格執行水源統一排程。要進一步加強對現有塘、湖、堰、壩等小型水利工程的清淤改造、整修配套,增加蓄水量。要進一步加強小型水源工程建設,通過組織群眾開展打井、開挖渠道、攔截過境水等多種措施,增加灌溉水源。要進一步加強田間用水管理,提高灌水效率。二是要抓好春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抓緊進行去冬工程的掃尾,儘快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因地制宜,再上一批投資少、效益突出的小型工程。搞好現有各類工程的檢查、維修,特別是各類灌區的支鬥農渠等田間工程進行清淤、整修,確保工程效益的充分發揮。三是要抓好各類水利工程建設。完成20xx年結轉專案的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及部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淮幹灘區居民遷建等工程竣工驗收工作。按時完成20xx年度第二批6.94萬人農村群眾和1.78萬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工程建設,20xx年度南灣、鯰魚山、梅山等三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20xx年中央財政追加小農水專案建設和20xx年度第三批、第四批小農水重點縣專案建設。5月底前完成79座小(1)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和8箇中小河流治理專案驗收工作。同時,要切實抓好水庫安全執行、汛前檢查、防汛預案編制等各項防汛準備工作。

(四)茶產業發展。一是加快基地建設。新建茶園要嚴把質量關,加大工作力度,把握工作節奏,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茶苗移栽工作,移栽工作要在3月底前全部完成。同時要切實加強新建茶園的後期管理工作,重點是保墒、澆水、防寒等工作。二是加強茶園管理。加強肥水管理,促進茶芽萌發及生長;對過冬受凍害致死的枝梢進行修剪,根據受凍程度採取輕修剪或重修剪;注意觀察和防治病蟲害,特別是春茶後期易發生病蟲害,要及時發現,及時防治,避免對夏秋季茶葉生產的影響。三是抓好春茶生產。要組織落實好採茶製茶人員,做好裝置設施配套維護,舉辦生產加工技術培訓;為龍頭企業、經營大戶和國內外茶葉經銷商及時提供產品質量、產品供給、市場需求和價格資訊;加強產區市場管理,加大質量監督檢查,協調金融部門支援茶農、茶商和茶企解決短期收購資金問題。

(五)農業安全生產。當前,我市正處在森林防火緊要期,特別是元宵節、清明節是森林火險多發時段,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嚴格火源管理,狠抓預防和撲救措施的落實,確保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要紮實做好春季畜禽集中免疫工作,完善監測網路,提高反應能力,加強督促檢查,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各有關部門要早謀劃、早安排、早動手,積極推動涉農專案的實施,力爭在專案建設上取得主動。同時,嚴格涉農專案施工監管,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發生。

(六)茶文化節籌備。省政府已批准我市繼續舉辦茶文化節。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絡群眾的“八項規定”和省、市有關要求,本著節約、務實、高效的原則,認真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形式,抓緊做好今年茶文化節的各項籌備工作,力爭把茶文化節辦得更有特色、更有實效,進一步提升我市對外開放水平。

同志們,“三農”工作任務繁重,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持續求進、務實發展、積極作為,努力開創我市農業農村工作的新局面,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農村工作會議講話 篇17

同志們:

按照這次會議安排,我就農業和農村工作作專題發言,重點講 8個問題。這次會議屬研討性質,有些觀點不一定完全正確,僅供大家在學習研討中借鑑、參考。

一、 怎樣認識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所發生的重大變化。

有關專家在研究“”規劃時指出,下一步中國經濟增長的亮點、希望點在農村。進入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黨的xx屆四中全會上指出:“縱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程,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援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錦濤關於“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是對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的科學判斷,是新階段解決“三農”問題的理論指南,這一重要論斷必將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怎樣從錦濤的“兩個趨向”的論斷中,分析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特徵極其農村經濟形勢的重大變化,我想要把握以下五點;

一是“多予、少取、放活”是新階段國家農業發展政策的主要取向。20xx年我國人均GDP達到1090美元,相當於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許多東部沿海省市已經超過3000美元。這表明我國從經濟總量規模上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的能力。目前,我國農業在GDP中的比重只有14.6%,二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高達85.4%,占主導地位,農業份額逐年下降。到20xx年,農業各稅在全國各項稅收中所佔比重已經降到4.4%以下,這表明在歷史上佔大頭、曾對我國工業化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農業稅,對當前國家工業化和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計,工業反哺農業的時期已到來。目前,雖受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影響,距全面大規模反哺農業還有一定差距,但“多予、少取、放活”是這一時期國家農業政策的大勢。國家將進一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農村社會事業、基層公共服務方面的傾斜,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入。現在,各個省市已基本取消了農業稅收取,這一稅收重大政策調整,標誌著工農關係發生了轉折性變化。

二是農工貿一體化、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快。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發展越來越受到外部巨集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對工業、城鎮和國民經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工農發展、城鄉發展的互動性、互補性越來越強,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三化”協調推進是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思路。過去傳統農業沒有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它的使命是為解決人們溫飽和工業化發展提供原始積累;過去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對立,農村、農業、農民是一個經濟迴圈系統,城市、工業、市民是一個經濟迴圈系統,城市和鄉村分治,農民和市民分隔,農業和非農產業分離,傳統農業是自我封閉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是農業的產業化、市場化、企業化,各種生產要素加速流動,工農之間、城鄉之間相互聯絡、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城市發展離不開農村的促進和支援,農村發展也離不開城市的輻射和帶動,呈現出工、農、貿一體化、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趨勢。

三是農村勞動力就業格局和農民收入增長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工業化的推進和城鎮化的提速,農村勞動力加快由種植業向養殖業轉移,由農業向非農產業流動,由農村向城鎮集聚。現在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大批農村勞動力跨地區流動和進入城鎮經商務工,這是一個重大的就業結構性變化。在市場經濟發展中對經濟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在社會發展中對良好生活質量的追求,使得農民就業觀念和經營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日益增強。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方式和流動的動因也發生很大變化,農民外出就業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權宜之計,相當一部分進城農民,由過去一人進城到現在舉家進城,由暫時居住到穩定居住,由離鄉不離土到離鄉又離土。有的進城農民,正在逐步轉變為城鎮居民、企業工人和工商業經營者。農村勞動力的就業格局將繼續呈現農業就業比重逐步下降、非農產業就業比重穩步上升、外出就業較快增加的基本態勢。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也發生重大變化。農業收入雖是農民收入的重要基礎,但收入增長的來源日趨多元化、多樣化。農民收入由主要來自農業轉向農業和非農產業並舉,農業收入由主要來自種植業轉向種植業和養殖業並舉,農民增收由主要靠增加產量、提高價格轉向主要靠提高效益、擴大就業。目前,農民收入構成中來自非農產業的比重已經接近一半;工資性收入比重已超過三分之一,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60%多。來自非農產業和進城務工的收入逐步成為農民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

四是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內涵發生重大變化,農業開放度也日益提高。在農產品短缺時期,農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增加產量、保證供給,往往忽視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在農村生產力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我們主要是發展農村經濟,往往很難顧得上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隨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自身的全面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農業和農村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農業和農村發展,不僅要保持數量增長,而且要注重改善結構、提高質量、增加效益;不僅要開發利用資源,而且要重視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僅要繁榮經濟,而且要加快社會事業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農業國際化,各國農業聯絡更為緊密,農業專業化分工日益明顯,農產品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加入世貿組織,既為我國農業發展帶來了機遇,為引進資金、技術和擴大農產品出口創造了條件,也使我國農業發展更加直接地面臨來自國際市場、國外產品和技術的嚴峻挑戰。國際農產品生產的豐歉、價格的高低、品種的多少、質量的優劣,往往直接影響和衝擊著國內的生產和市場。科學技術成為農業發展重要的推動力量,為增加農業品國際競爭力,農業產品專業化、標準化生產越來越重要,現在國家已確定在100個區縣進行農業標準化試點。

五是伴隨農業市場化發展,農村各項配套改革程序加快。現代農業是以市場化為基礎的農業,農業本質內涵有了新的內容,農業執行機制發生了變化,農業管理機制也要發生重大變化。現代農業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第一產業,它是產業高度的融合,基本模糊了一、二、三產業的界限。而我們現行農業管理機制大都是適應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按照計劃經濟模式組建起來的,無論是對農業的領導機制、投入機制、農業的服務體系、流通體制以及農村的金融體制、稅收體制、教育體制、農村土地使用制度、農村戶籍管理制度等都有不適應現代市場農業發展需要的地方,就是基層鄉鎮政府的職能定位也在進行新的探索。農村新一輪改革已全面啟動,現在各地正在積極推進一免四改革,即鄉鎮免徵農業稅,鄉鎮機構改革、農村教育體制改革、縣鎮財政體制改革、農村服務體系工作。農村金融體制、戶籍制度、就業制度改革也正在積極探索之中 。新一輪以市場化為取向的改革思路更加明晰,改革的系統性增強,越來越觸及深層次的體制和機制矛盾。

二、我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遠景方向和輪廓性的目標是什麼?

我地處屬丘陵山區,自然概貌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經濟發展方向總體定位為生態經濟區。在生態經濟的大方向之下,我認為農村經濟發展就是走適度規模的高、精、特產業化之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我們前瞻未來農村經濟的發展趨勢,勾畫一個非常遠期的“生態農業、小康農村”的粗略輪廓是:

1、建成生態農業的核心功能區,三個不同層次的生態產業協調發展。是**區域的經濟中心,各方面基礎好,發展生態農業應該走高階路線、起引領作用,成為生態農業的核心功能區。按照這一高要求,我們應成為周邊地區生態農業發展的加工銷售中心、技術研發中心、種苗供應中心和基地示範區。農產品加工業高度發達,加工、銷售龍頭企業群集,產業化科研實力雄厚,對周邊生態農業發展在技術和市場方面具有較強的聚集輻射作用。屬丘陵地帶,一般性的大宗農產品無規模也無品質優勢,比如優質大米、麵粉、蘋果、梨子等大宗產品的優質生產區主要集中在北方。我們的優勢是立體氣候明顯,物產種類多,生物資源豐富,生態農業是農業的發展方向,產業化應該走適度規模的高、精、特發展之路。應該是三個不同水平層次的生態農業產業協調發展,低端產業是滿足城市“菜籃子”鮮活農產品需求的種養業;佔主體的中端產業應是面對國內、國際市場,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具有一定規模的特色產業;而高階產業應是立足本地生物資源開發而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可以預見,生態經濟區如果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必定是生物產業。一些專家預測,以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為基礎的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將在21世紀20xx年代席捲全球,它對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人口、食物、能源、生態、環境、健康等問題,將是歷史上任何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都不能比擬的。現在,美國、日本研究生物技術能夠把我國的中草藥加工萃取提成單個的藥物元素,使中藥配方真正實現定量化、標準化,克服了傳統中藥有益成分和有害成分一鍋熬、一併服的弊端。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發展中醫藥,既是振興中醫藥產業的希望,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山東沂源貧困縣發展藥材種植業,僅桔梗一個品種就年銷韓國7000噸,創匯2800萬元,農民戶均增收20xx元。可見,山區農業產業化開發種植加工中草藥潛力無限。

2、農村生產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實現了區域化佈局、產業化經營、企業化運作和標準化生產。按照小康標準的測算,人均收入要達到1000美元,現有農民人均0。8畝耕地,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達到這個收入標準,農民向城市轉移、企業場主經營農業是未來農業、農村發展的趨勢。可以預見,未來現代農業必定是農業的市場化、產業化達到較高水平,產業基地實現了區域化、專業化佈局和標準化生產;生產方式也必將是一系列市場主體間的企業化運作。農業市場主體不再是 “種田保肚子、務工蓋房子”的傳統農民,龍頭企業、農業公司、農場主、重專戶將是未來現代農業的市場主體。同時,隨著農村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農村社會結構將發生變遷,大量的農民非農化,農業公司、農場主、重專戶將經營農村80%以上的土地等資源,形成以農業企業場主、農業產業工人組合起來的農村社會結構,農民概念將逐步消失。

3、建立起適應市場農業發展要求的農村市場體系、金融體系、科技服務體系和政府公共服務體系。依託大城市功能,建立起綜合性農產品及生產資料批發市場體系,農產品產銷直掛、連鎖經營、配送中心、網上交易等新型營銷業態發達,成為農產品及農資重要的集散中心。面對農業開發企業、農場主服務的科研、推廣與教育體系三位一體,與產業化發展全面接軌,並實行市場化和企業化運作,成為農業產業化新技術研發推廣中心和新品種種苗供應基地。各類行業協會等中介資訊服務組織健全,金融服務體系適應農業市場化發展的要求,基層政府變過去直接抓農民發展農村經濟為通過大力培育發展農業市場主體,依靠各類中介服務組織發展農村經濟,工作重心轉到抓公共服務上來。

4、城鄉實現一體化發展,農村交通、居住、生態條件改善,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全面發展。建立起完善的城鎮體系、發達的交通體系,中心城鎮建設和農村市政建設達到較高水平;青山綠水,生態良好,農村人口居住逐步改變散居狀態,人口向集鎮和村居民點聚集;城鄉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差別縮小,城鄉人口互動、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向著一體化方向發展,

以上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非常遠期輪廓性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可能需要幾十年的努力,但是,我們頭腦裡要有這樣一幅理想藍圖,以增強我們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信心,使行動更加理性自覺。

三、怎麼把握新階段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以及農業產業化在農村經濟發展全域性中的地位

市委*屆*次全會研究了整個農村工作的目標、思路及措施,這裡我重點談其中的農村經濟工作思路。農村經濟工作可謂千頭萬緒,按部門、行業細分,有招商引資、農業產業發展、鄉鎮企業發展,有小城鎮建設,有交通、水利水保、退耕還林等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農村改革、扶貧、計劃生育工作等等。這些工作都是經濟發展工作,它們貫穿起來的一條主線是什麼?我認為就是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

“三化”發展是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三化”協調推進,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但是,“三化”發展也有一個重點和中心的問題。準確把握我市農村經濟發展思路,就要正確認識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三者的關係,明確誰是當前的重點和中心。對我們貧困山區而言,我認為農業產業化是“三化”的中心環節,推進農業產業化是實現“三化”的基礎。農業產業化是以農業市場化為基礎,以實行種養加、產供銷、農工貿一體化的經營方式,實現農業區域化佈局、標準化生產和集約化發展,最終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應有之義就是要圍繞農業辦工業,圍繞工業抓農業,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的龍頭企業,因此,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具有相同的任務,農業產業化是農村工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農業產業化又是催生農村城鎮化的動力,只有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培育大量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落戶城鎮,農村城鎮化才具有可靠的產業支撐和農民轉移的就業空間,城鎮化才會有實質性的突破,實現健康發展。因此,農業產業化是“三化”中心環節,抓住了農業產業化,也就是抓住了“三化”發展的關鍵。另一方面,我認為推進農業產業化是又是當前統攬整個農村經濟工作的主線。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實質也就是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大融合,抓住了農業產業化,既抓住了農業內部的種植業、養殖業,又抓住了農業外部的工業、商業、運輸業,也抓住了農村科技、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的配套改革,抓住了產業化也就抓住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工作的綱。近幾年,農村經濟發展這樣那樣的提法很多,我們鎮鄉的一些同志對農村經濟工作總感到千頭萬緒,把不準、抓不住什麼是牽頭管總的主線。推進農業產業化不但是鄉鎮經濟發展的主線,也應該是農口各部門服務、指導農村經濟發展的主線。發展農業產業化各個環節的任務很多,需要各方面的配套很多,農口各部門工作也應該服從和服務於推進農業產業化總目標,根據職能職責找準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結合點和著力點,在產業化發展總目標下,確定自身部門的工作規劃和專案規劃,否則,我們部門工作就會失去目標指引、偏離主攻方向。今後,我們要用產業化發展這根線把鄉鎮和農口部門的工作的串起來,形成上下聯動的合力。

四、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這幾年來,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了一批農產品基地,探索出了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一些模式。但是,回過頭看效果還不是十分理想。我市農產品做成產業並在國內市場有一定影響的大概只有榨菜一項,糧油、柑桔、生豬、山羊、毛兔等在外都沒有知名度和競爭力,產業化發展與江津市差距較大。江津就花椒產業一項基地面積達到50萬畝,年產量達2400萬公斤,產值近10億元;他們開發出20餘個系列產品,保鮮花椒、花椒芳香精油、花椒粉、花椒香水、沐浴液以及開發出的高階食用調味品、功能性保健品,出口到日本、歐美等地;江津花椒深加工專案是重慶及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國家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農業專案,江津還開發推出了系列花椒美食宴、花椒園觀光旅遊;江津花椒從種植到加工、從加工到銷售、從研發到生產、從花椒生產到花椒文化環環相扣,各方面努力把花椒產業開發做到了極致。

我區過去柑桔種植規模也不小,但沒有做成像江津花椒這樣大的產業,對比起來,我感到有三點差距:一是我們缺乏抓產業化發展的堅韌勁。把一個農產品做成一個產業非常艱難,要鎖定目標堅持不懈地抓。 90年代當柑桔市場發生變化,產業發展面臨困難時,我們沒有頑強地去拼去挺,發展注意力很快掉頭轉向了其他,柑桔市場輕易拱手讓給了他人;二是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缺乏技術研發配套。90年代,柑桔加工企業只有幾家,產品開發水平層次不高,只有桔子罐頭、桔汁水少數幾個品種,產業鏈條非常單薄和單一,幾乎沒什麼抗市場風險能力。而江津花椒產業開發的龍頭企業多達30 多家,參與開發的科研單位就有中國科學院地化所、西南農業大學、重慶日化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美國G&F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形成了開發花椒的龍頭企業群和科研單位群。現在我們開發柑桔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只有匯源一家,榨菜產業龍頭企業也只有魚泉一家紅,加工環節可謂勢單力薄;科技研發方面更是極不配套,產業開發水平始終提不上來。三是沒能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辦法推進產業化,產業化機制及模式不適應貧困山區的實際。這可能是我們產業化發展最核心的問題。江津50萬畝花椒基地,由種植大戶和農業公司開發的有20多萬畝,大戶集約化種植面積近50%,形成了“公司+大戶(業主)+基地”為核心的產業化模式。江津通過這種模式推進產業化使全市5.96萬農戶、20多萬農民土地流轉而“農轉非”,他們的產業化發展機制和模式需引起我們認真地分析借鑑。我們都知道農業產業化就是農、工、貿各個市場主體之間連線成的利益鏈條,產業化的基礎是農業和農村的市場化,前提是要農村市場主體發育成熟。普通農民市場觀念淡薄,他們的行為是自給自足,是農業生產而不是農業經營;農民自身素質、生產規模、經營能力都不適應現代市場農業發展的要求,只能是小農經濟的主體,而不是真正的市場農業主體。公司(龍頭企業)+普通農戶,這是兩個不同型別的主體相加,是很難以融合加起來的。企業與普通農民之間的利益關係只是一種產品買賣關係,不可能形成緊密的利益鏈條,更不可能接成利益共同體,市場一有風吹草動,農民便各奔東西。前幾年,政府代表千家萬戶農民與企業籤合同,或動員千家萬戶的農民與企業籤合同,但最後沒有一個合同得到實際履行,反映出普通農民絕不是市場經濟主體,政府更不是市場經濟主體,農業產業化不依靠市場主體推動是化不起來的。我們一些產業化基地生命力不強,主要原因就是基地發展依靠的是千家萬戶廣大的農民,而江津花椒基地以公司、業主、大戶等市場主體作支撐,基地的性質及效果就大不一樣。我區農業產業化發展值得總結的地方還很多,但根本的是機制問題,農業產業化發展必須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推進,堅定地走市場化之路。

五、結合實際,農業產業化的實現模式是什麼?

“公司+農戶”是全國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模式,由於我們貧困山區農村市場化發育不成熟,農戶、農民不是真正的市場主體,這一模式不能簡單套用。貧困山區產業化需要一系列市場主體連結,應實施“銷售市場主體+加工市場主體+基地市場主體”的市場化發展模式。前幾年,各地結合實際探索出了多種實現模式。比如,原探索出了“龍頭連大戶,大戶帶農戶”的實現模式,在龍頭與農戶之間培育能夠承擔風險有經營實力的重專大戶為利益連線紐帶,通過抓重專大戶為中心環節推進農業產業化,取得了積極的成效。重專大戶是實現了由農業生產向農業經營轉變的市場農業主體,這種模式是一種市場化發展模式。同時,在“龍頭連大戶,大戶帶農戶”的實現模式下,對不同型別的農產品發展產業化探索出了三種方式:一是對有龍頭加工企業的農產品實行龍頭連大戶,大戶帶基地的方式;二是對有一定規模無龍頭加工企業的特色農產品,實行以重專大戶為骨幹,政府引導上規模,招商引資辦龍頭的方式;三是對大宗農產品,實行運銷大戶找市場,種植大戶建基地的方式。為分類指導推進農業產業化、因地制宜調結構,找到了有效途徑。“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這也是我市農業產業化實踐中探索的一種實現模式,如李子產業就是這種模式。專業合作社在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能起到一定的利益連線中介作用,效果較好。但我們要認識到這種模式有一定的缺陷,由普通農民自願組織起來的專業合作社,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經濟實體,不是一個真正的市場主體,這種模式比單純的公司加農戶要好,但它不是一個徹底的市場化模式,該模式在現階段對推進農業產業化只能是具有過渡性的作用。

綜合以上兩種模式的優點,我認為產業化發展較好的模式是“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重專大戶(或農業公司)”。以大戶為骨幹發展產業化基地,以大戶為主體建立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發揮中介作用,組織大戶與龍頭企業簽訂經濟合同結成經濟利益關係,形成產、加、銷的鏈條。這種模式是有實力的重專大戶在專業合作社中起中堅作用,合作社發展有生命力;重專戶發展靠合作社自我服務,而不是政府直接服務,服務重專戶既對接又對路,重專戶發展有活力。這種模式能夠克服“龍頭企業+大戶”模式大戶與企業缺乏中介、組織化程度不高的問題,又能克服“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基地一環市場主體缺位的問題。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重專大戶(或農業公司)”模式,基礎環節是重專戶,產業化具有堅實市場主體基礎;關鍵環節是龍頭企業,以龍頭企業群為帶動,使產業發展走向一體化;中間環節是專業合作社,發揮專業合作社中介作用,提高產業鏈條的組織化。

六、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總目標如何推進工作機制創新?

發展農業產業化是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是各項工作牽頭管總的主線。圍繞這一總目標、總要求,我們要改變不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思維觀念,按照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建立適應產業化發展配套的新機制。我認為要抓以下幾點

一是要建立適應產業集約化經營的土地流轉機制。土地向企業和大戶轉移、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人口向城鎮轉移是現在農村的發展趨勢。要實現產業區域化佈局,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必須加快土地流轉。在農民依法、自願和有償的前提下,可以探索實施土地使用“三權分離”改革:即集體享有土地所有權,農民依法享有土地使用權,大戶有償獲得土地經營權。這種土地經營權有償轉讓,讓大戶或公司給農民當佃戶,農民對土地長期法定的使用權保持不變,同時獲得穩定的土地租金收入,並可在大戶或公司土地上務工獲取勞務收入,保持了家庭年產承包責任制的基本穩定。全國各地基本上都是這種方式進行土地流轉,政府推進這項工作,主要是為重專戶或公司搞好利益協調,做好法律公證等方面的服務。

二是要建立有利於產業化發展的投入機制。農業投入是爭取國家投入的一大塊。無論是農業、扶貧、移民後扶還是中西部扶持政策都有農業產業化專案投入,建立科學的投入機制,加強對農業產業化專案的巨集觀管理,是我們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對此,要研究向誰投入,怎麼投入的問題,農業資金如何捆綁發揮最大效益的問題,如何加強管理,預防專案資金流失的問題。當前國家政策性資金不是按產業來投入,由各個部門分散下達,如果各類資金沒有一個總體目標和重點進行投入,若干年後我們的農業產業化是很難見到什麼成效的。因此,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的前提下,捆綁集中投入農業產業化發展專案非常必要。對農業產業化的投入就是要投入到農業產業化鏈條的關鍵結點上去。一是要捆綁投入重點產業,根據專案輕重緩急,一個一個地扶持發展,促使主導產業儘快形成規模做出特色;二是要扶持龍頭加工企業、產業化科技研發企業,增強加工環節的帶動力和科技的推動力;三是要扶持業主大戶和中介組織。即使是龍頭企業爭取的國家專案資金,也要明確向基地重專大戶投入的比例。要加強對農業專案資金的管理,我們的部門及其鄉鎮不能吃專案資金,專案資金要由業主使用在專案上,專案資金管理費的比例不能太高;要加強對龍頭企業及其專案業主資金使用監管,對實施農業專案的業主實施嚴格的准入制度,嚴格考察其經濟實力、技術實力、帶動實力,預防一些業主搞投機農業套取國家資金。

三是要建立市場化的科技、資訊服務機制。產業化要在庫區走高階路線,起領引作用,必須建立高水平的農業科技、資訊服務體系。現行科技服務體系要逐步實現三個轉變,即服務物件要由服務千家萬戶轉向對龍頭企業、重專戶和專業合作社的服務;服務內容由過去對大田糧食生產的指導轉向產業化種養專案和加工技術的服務;服務方式由過去的無償服務轉向有償服務,由單一的技術指導為技術入股、技術承包等;服務體制由農業教育、科研、推廣分割轉向三位一體。建立市場化的科技、資訊服務機制,最根本的是科技資訊服務組織市場化。從長遠看,國家今後只承擔基礎性的農業技術研發,應用性的農業技術研究和推廣都要推向社會,由民間實體承擔。因此,我們要著眼長遠及早發展若干個市級農業產業化民營技術公司,出臺優惠政策鼓厲政府部門的農業專家、技術科研人員領辦技術實體,招商發展一批技術研發公司。**學院、**職業學院、醫專、農科所今後都要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服務,可以整合資源並探索組建一些研發技術實體,加強食品加工、中草藥種植加工等方面的研究。總之,農業產業化技術的研發一定要實現配套,在**區域抓在前、走在前。以後,農業政策性專案資金扶持發展種苗基地,都要由一定技術研發實力的農業科技發展公司承擔,政府確定的產業化發展大專案,也要與此配套扶持發展相應的科技服務公司,使產業化技術開發上一個臺階。

四是要逐步探索建立適應產業化發展要求的領導機制和考核機制。產業化強調一體化,領導分工也應該是農工貿、產供銷一起抓,做到一套鑼鼓打到底。現行的領導分工從上到下基本上是按條條分工,管工業的抓工業,管農業的抓農業,管商貿的抓商貿,這種領導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但是我們農口各個部門的領導力量、幹部資源應該按照有利於推進農業產業化首先進行整合。抓產業化決不是農辦一個部門的事,農口部門不能抓農技的光抓農技,抓水利的專抓水利,抓扶貧的只抓扶貧,各部門都要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為己任,承擔起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任務。既要抓好本部門的業務工作,又要抓好市委、市政府佈置的產業化發展中心工作,不但要牽頭抓生產基地,而且要與工業部門配合抓龍頭企業的引進和培育。今後,市委、市政府對確立的重大農業產業專案,要探索建立農工貿、產供銷一體化抓的領導工作格局。無論是對鄉鎮還是農口部門下達農村經濟發展考核指標,也要圍繞產業化發展來設定,重點考核龍頭企業的引進和培育、重專戶的發展、以大戶為支撐的基地發展,農口部門還要考核農業科技研發、服務實體的引進和培育,圍繞產業化發展有關基礎設施建設配套等。

七、當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基本思路是什麼?

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承擔著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發展農村經濟、依法治村、維護社會穩定等各項任務。目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需要不斷加強研究、探索創新。組織部門在調查分析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時,許多鄉鎮的同志都提到有村級組織活動陣地缺乏的問題、集體經濟“空殼”的問題、村後備幹部隊伍缺乏等問題。我認為這些問題都存在,但不一定是主要問題,基層組織建設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一是觀念問題。新時期黨和政府在農村中的骨幹到底是誰的問題怎麼來認識。六七十年代是貧下中農 ,現在這支依靠力量、骨幹物件是誰,怎麼來定位;二是農村黨員發展難問題如何突破。農村大量年輕人外出,黨員隊伍老化,據調查,合併後的村有三、四千人,每個村45歲以下的黨員平均不足 20 人,除村支兩委幹部約年輕外,在家的絕大多數是五、六十歲左右的老黨員,而鎮鄉機關駕駛員許多都是黨員。這個現象絕不是一個黨員結構不合理的簡單問題,它關係到黨在群眾中是否紮根,是否後繼有人的大問題 。三是新時期農村工作任務轉型、工作方式發生變化,怎麼提高村級幹部的能力素質。村組規模擴大後,幹部工作量增大了;過去村幹部與群眾接觸得最多、最具體的任務是稅費徵收,而現在稅費政策是免徵;農村經濟發展由過去抓傳統種養業轉到推進農業產業化,村級公益性事業建設由過去政府包辦轉到群眾一事一議。新時期村支兩委發展農村經濟、依法民主治村、維護穩定任務加強了,群眾工作方式由管理型轉向了服務型,村級幹部隊伍能力素質能不能適應成為當前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問題。

針對新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我認為基層組織建設的基本思路是:堅持“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為指導,圍繞經濟抓黨建,以扶持發展重專戶、實施“雙培雙帶”工程為突破口,強化農村黨員隊伍基礎和幹部隊伍能力建設;以完善村務公開、民主決策機制為重點,推進依法治村和工作方式的轉變,不斷增強村級組織代表力、發展力、戰鬥力,努力把村級組織建設成為黨和政府農村工作堅強有力的戰鬥堡壘。

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前提就是要按照“三個代表”的標準和要求,明確新時期黨員發展物件及黨和政府農村工作的骨幹。我們認為新時期符合農村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是農村重專戶,重專戶的經營模式代表了農村先進的生產方式,他們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以先富帶領群眾後富的行動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因此,他們是新時期“三個代表”的代表者、實踐者,是新時期黨和政府農村工作的骨幹。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賦予重專戶這樣一個全新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就能開啟我們基層組織建設的新思維,找到基層建設的新思路。農村黨員發展以“三個代表”為標準,就是要明確把重專戶作為新時期黨員發展的主要物件,緊緊地把代表農村先進生產力的重專戶群體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通過大力扶持發展重專戶,壯大黨員後備隊伍,突破農村黨員發展難題;通過把重專戶培養為黨員,把黨員重專戶培養為村幹部,實現村組幹部的重專戶化,以實施“雙培雙帶”工程為突破口,改善黨員隊伍結構,提高村幹部能力素質。在新形勢下,村級組織發展農村經濟的工作方式由管理轉向服務,由計劃、命令式變為協商、示範式,推進這一轉變,也必須充分發揮重專戶作用。在農村對群眾說百遍不如做出來看一看,村級經濟發展規劃再好,重專戶不認可很難落實,農村發展公益事業一事一議,往往農村重專戶的號召力、影響力最強,村級組織以新的工作方式開展工作需要緊緊依靠重專戶和以重專戶組織起來成立專業協會,否則,對經濟發展由管理轉向服務就缺乏抓手。重專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村組幹部實現了重專戶化,村級組織陣地缺乏、集體經濟空殼的問題也不再成為基層組織建設的主要問題。可見,基層組織建設的抓手是發展重專戶,農業產業化的抓手是發展重專戶,扶持發展重專戶是圍繞經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重要結合點。現在,村幹部的待遇逐步得到解決,農村願當幹部的人多了,這為推進村幹部重專戶化創造了好的條件,我們一定要按照這一思路,堅持標準、改善結構,切實把村幹部這支隊伍培養好、建設好。

八、怎樣理解現行體制,如何從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上適應現行體制?

前不久,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分別組織人員到有關鄉鎮、部門對體制調整後的執行狀況進行了調研,總體情況是正常的,現行體制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調研中也收集到部門、鄉鎮對體制執行的一些意見,這些意見反映較多的是工作方式和工作機制方面的問題,也有工作作風方面的問題。我認為這些問題都客觀存在,但有一個以什麼角度認識的問題。任何體制都有利有弊,現行體制也只能是利大於弊,況且現行體制執行時間還不長,調整也不是完全到位,眼前存在的問題應該說都帶有過渡性質。因此,怎樣理解現行體制現在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我們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如何適應現行體制,有必要進行探討。對此,我談一些個人的觀點:

1、現行體制剛剛執行,磨合調適需要時間,上下左右都要對體制增強信心、主動適應。過去老體制確實不順,現在面對新體制又確實不適,但是,不適和不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需要改革的是不順,需要調合的是不適。改革是遲早的事情,現在總算規範理順了。新體制剛執行,雖然我們上下還表現出不適應,好比換了一雙新鞋剛開始是有些蹩腳,這是正常的。新體制減少了一級機構,對幹部安排使用確有難處,但從長遠大局看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廣大群眾是支援、擁護的。現在,有少數同志對新體制表現出的不適應不能正確理性地對待,一些人把眼前暫時的不適應當作了長期永遠不可解決的問題,一些人總是拿體制過去的長對比現在的短,還有一些人純屬是從自身利益得失的角度去認識現行體制的優劣,這些看問題的角度和觀點是不對的。任何一個體制都是服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確立的,發展是第一位的事情,發展抓不起來,什麼體制都是虛的。發展關係每個幹部的利益,發展良好的勢頭來之不易,各方面經不起折騰,我們無論現實對體制有多麼的不適應,大家都要理解現行體制,熱愛現行體制,以良好的精神狀態主動適應現行體制,在新體制下積極工作,推動發展。

2、人浮於事客觀存在,轉變作風關鍵要人人有事、很抓向上向外。目前,部門幹部普遍工作量不飽和,行政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人浮於事的問題在一定時期都將存在。在部門幹部一下減不了的情況下,怎樣進行工作上的適應性調整,改善這一狀況?我認為基本的思路就是要使幹部人人有事幹,加大向上、向外的工作力度。一個人無事就會生非,有事就有精神寄託,就會感到充實,使每個幹部有飽和的工作任務,有事業發展的追求,幹部隊伍就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而機關管理工作不可能打“人海戰”,那麼把一部分幹部組合起來專司其職抓招商引資,抓專案向上的爭取,就是一個合理分工做到人人有事的好辦法。招商引資和專案爭取工作非常考驗一個幹部的綜合素質,各部門不僅要抓,而且要抽出精兵強將專司其職抓,並堅持不懈地抓,這樣才能把我們幹部資源優勢轉化為工作優勢和發展優勢。各部門可以在保持幹部關係基本穩定的情況下,集合一部分幹部組建招商辦,安排招商工作經費,下達招商引資任務,使招商引資成為各部門長期性的重要工作。明年,我們要加大部門對招商引資的考核力度,使部門工作重心向抓經濟發展轉移,使部門工作作風、工作方式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得到轉變。

3、現行體制上粗下細,剎車容易啟動較難,轉變方式關鍵要弱化管理、強化服務。現在,市級機構和鄉鎮機構比較,確有頭重腳輕的問題,市級部門有70多個,科室總數達700多個,而我們鎮鄉最多的內設機構才8個。如果市級部門重管理,70 多個部門700個多科室幾千名幹部要管住幾十個鄉鎮簡直太容易了,要想管好細好深就會有好細好深,想剎車就能很快剎車,那麼鄉鎮就可能動彈不得。管理是少數人做的事,人多不是一件好事,而服務是多數人做的事,如果我們換一個思路,變管理為服務,部門機關幹部人多的問題就緩解了。部門以鄉鎮之難為部門之難,以鄉鎮之事為部門之事,幾千名幹部為基層服務、為鄉鎮服務、為所有投資者服務,上下齊心為發展著想、為發展服務,全市工作就變活了。現在市級機關一個大齒輪對鄉鎮一個小齒輪,小齒輪轉不動大齒輪,鄉鎮來協調部門是非常很難的,只有部門轉換角色為鄉鎮服務,上下工作才能順利運轉。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在以前的體制實際是一個地級機構的運轉方式,而現在實際是一個縣級機構,地級部門是部門對部門的工作方式與縣級部門對鄉鎮的工作方式完全不一樣。現在,直面鄉鎮開展工作,抓工作光佈置就不行了,有時可能還得手把手幫助鄉鎮才能完成,要把服務融於指導、管理之中。比如,要完善一個專案的手續,可能不是你稽核鄉鎮,而是你要代他、幫他完成,否則事情就要拉倒。現在,鄉鎮到一些部門辦事,鄉鎮的主要領導沒來,部門接待的同志就認為是鄉鎮不重視這項工作,還拿臉色給辦事人員。我認為這就是變管理為服務的觀念沒形成,工作方式沒轉變,鄉鎮來個科室負責人就不錯了,就相當與過去來個局長辦事,如果事事鄉鎮都是主要領導在跑,那就很不正常。鄉鎮到部門辦一個事很難,我們一定要多理解、多體諒,對鄉鎮的事情要少說“不行”,多說行、馬上辦。一些程式該合併的要合併,手續該簡化要簡化,能變通的要變通,能快要儘量快。幫扶部門要多為鄉鎮搞協調,多幫鄉鎮跑跑腿,搞一些代理服務。鄉鎮同志到部門,部門要像鄉鎮接待你們那樣接待他們,有笑臉、有問候、有開水、有便飯,大家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4、現行體制幹部積壓,幹部資源周邊難比,用活幹部關鍵是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我市幹部人數大大超過了一個市應有的編制數。幹部許多非常優秀,過去在不同的崗位為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按理應該安排到領導位子發揮作用,但是,現行體制是廟小方丈多的實際,幹部積壓問題短期是難以消除的。幾千名幹部不是一個包袱,而是一筆寶貴的資源,關鍵是要開發、用活,這對發展非常重要。我認為思路就是要拿出比周邊更大的氣魄、更大的力度,建立起幹部能上能下的選拔用人機制,營造一個幹部積極向上、公平競爭、勇爭一流的工作氛圍。幹部情況複雜,打括號就有幾種,如果使用時講閣平剪順、注重平衡,是無法活起來的。現行體制下組織部門選拔使用幹部,就要徹底打破論資排輩的用人觀,要重能力輕資歷,重現實貢獻輕舊曆老帳,重創新實幹輕“花拳繡腿”;我們一般幹部也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要成才要成長就要立足本職奮力拼搏,決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等待過日子。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要從基礎抓起,中層幹部首先要做到能上能下,每一個部門、鄉鎮的內設科室負責人的選拔都要實行競爭,落實公開競聘上崗。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這不僅指部門也包括鄉鎮,今後鄉鎮和部門幹部就是任什麼職享受什麼待遇,正常的進退要與待遇掛鉤,掛號幹部待遇是體制調整特殊情況下出臺的政策,今後要慎用。鄉鎮與部門幹部的交流使用也要打破論資排輩,不一定完全按照級別對等的原則交流,一切以事業發展需要選定幹部,一切看是否能勝任所交流崗位的工作需要。以後,每年部門與鄉鎮與企業要互派一批幹部交流使用,個人工作關係和待遇可保留原單位,加大交流力度,使上下幹部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能夠儘快和拍相適應。

5、現行體制直管鄉鎮,基層工作具體實在,轉變作風特別要思路更實、措施更實、狠抓落實。過去市級部門主要是巨集觀指導、巨集觀管理,現在直面鄉鎮,就是抓具體工作、落實具體任務,工作方式、工作方法要切忌務虛,必須更加務實。首先,在工作思路上要更加務實,我們各個部門、鄉鎮提出的工作思路,一定要結合基層的實際,結合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實際,提出來的思路不能講時髦好聽,根本的是要管用和實在;同時,也不能照抄照搬,要拿出自己的一套辦法和措施,形成套路。二是工作方式要更加務實。一定要力戒文來文去、會來會去的形式主義做法。我們工作物件是鄉鎮,務虛水平再高不實用也是沒水平,不面對基層實際,長期繞來繞去就要貽誤發展。現在鄉鎮反映我發文量太大,一個檔案意義幾大篇,管用的很少,每天下載幾百頁,列印費就承受不了。我們對鄉鎮發文就要減少務虛,做到少而精、實而細。市級部門任何一項工作都可以給區縣級部門直接發文,而鄉鎮與市級部門沒有對應的部門,這樣我們就要注重綜合性,不能簡單處理隨意轉發,不能巨集觀來巨集觀去,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操作性。開會也務實,數量要減少,時間、規模都要嚴格控制。通知鄉鎮和部門主要領導參加的會議原則上是市委市政府召開綜合性會議;各條線召開的會議原則上不能通知鄉鎮和其它線部門的主要領導參加;各個口相關部門的業務會議要加強統籌,儘可能套開,每個部門出“一盤菜”,開綜合性的會議。我們要為鄉鎮和部門的主要領導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謀大事、抓大事,騰出更大的空間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三是要面對問題,狠抓工作落實。抓工作要注重解決問題求得實效,堅決反對做形式上轟轟烈烈、實際上勞民傷財的表面文章。搞調研也要帶著問題下去,眼睛不能光盯著亮點,專做錦上添花的事,要對基層解決困難和問題有幫助。鄉鎮與市級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我們部門對下佈置工作不能添亂,一定要慎重,要突出重點,真正對基層的發展起推動作用。同時,部門、鄉鎮工作要抓深抓細,思路、措施不能跟市委、市政府形成上下一個樣、一般粗,要創造性的把市委、市政府確立的目標思路細化為行之有效的操作辦法。

6、現行體制線多面寬,工作重心易於分散,必須強化經濟中心、形成工作合力、加快發展。體制調整後,我們面對的工作更多了,面對的事務更雜了,在新體制下強調突出中心、突出重點、狠抓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內地與沿海在理解“什麼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有很大的差距,沿海乾部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把經濟建設作為全域性工作的“靶心”,各個方面都圍繞發展轉、圍繞發展抓;是任何時候抓發展不動搖,時時刻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重要的工作也要為經濟發展讓路,各個方面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而我們內地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把經濟建設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其它工作排列之後,是按一、二、三排列,沒有象沿海那樣一個“同心圓”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排列。因而,在內地各行各業難以形成圍繞發展轉的工作格局,經濟發展主要成了是經濟部門的事,當上級佈置一項重要工作時,完成突擊任務又擺到了全域性工作的第一位,這種對中心認識上的差別導致了我們行動上的差距。統一對經濟發展中心的認識,就是要把經濟建設作為各行各業各個方面的“靶心”,無論是黨建、zd、社會事業等方面的工作,都要圍繞經濟建設總目標來開展,交叉彙集在經濟建設這一點上,不能行成若干條平行線;要進增強咬住經濟發展不放鬆的韌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集中精力抓發展不動搖,任何突擊性的工作再重要也不能衝擊干擾經濟發展中心,遇到再大的困難和問題,經濟發展的目標、思路不能輕易改變。同時要增強全市工作的系統性形成發展合力,工作思路要形成工農聯動、城鄉聯動的系統性,增強市級和鎮鄉上下的系統性。各鎮鄉、部門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都要圍繞全市工作的總體思路、總體目標來確定,絕不能各行其是,另搞一套。對重大的經濟工作,各個部門要齊心協力打總體戰,今後,市委市政府對各個部門鎮鄉下達考核任務,要進一步強化對經濟發展任務的考核,弱化對非經濟工作的考核,有些非經濟工作可試行作為否定指標進行考核;對非經濟部門下達考核任務,主要根據其職能職責配套服務經濟發展來確定。比如發展重專大戶是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結合點,那麼就要把“村社幹部重專戶化”作為對組織部門的考核任務之一。整個考核體系先自下而上確立全市的幾十項重點經濟發展任務(重大指標、重點產業、重點專案、重點工程、重點工作),後自上而下根據各部門的職能職責進行分解,各部門的業務工作只考核主要的一二項,通過考核指揮棒的調整,把方方面面的力量調動到集中抓經濟發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