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行政公文 > 意見

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工作意見

欄目: 意見 / 釋出於: / 人氣:6.87K

為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市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一系列檔案精神,努力實現我區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現結合我區實際,特提出如下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意見。

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的工作意見

一、增強促進農民增收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一)充分認識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意義。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穩定是我們發展農村經濟的總目標。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全區上下高度重視農業發展,不斷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取得了明顯成效,農民收入保持了較快的增長勢頭,但必須 清 醒地看到,近幾年來,由於種種原因,農民收入增加的幅度明顯減緩,嚴重製約了全區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認識增加農民收入對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的重要性,全力抓好農民增收工作,推動全區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二)做好農民增收工作的總體思路。根據我區實際,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依託城市、服務城市、得益於城市”的發展思路,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斷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綠色種植和養殖業,以及觀光休閒農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擴大農民增收渠道。加快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程序,全面推進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確保農民收入 較快增長。

二、著力調整優化農業結構

(三)穩定糧食生產面積。我區發展糧食生產的具體要求是穩定面積,提高單產,保證有地農民的足夠口糧。堅持“因地制宜、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針,搞好農田基本建設,達到田成方、路相連、林成網、旱能澆、澇能排的建設標準。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對農民個人和農機服務組織購買大型農機具,除市裡給予補貼外,區財政也給予一定補貼,以增加大中型農機具的擁有量,加快農業耕作,收穫機械化程序。通過實行糧經間作套種,推廣秸稈還田,實施沃土計劃、種子工程,建立健全病蟲害防治體系,減少病蟲害的損失,對種糧農民進行良種直接補貼等措施,來提高種糧農民整體經濟效益。

(四)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要大力發展規模種植業和規模養殖業,重點發展林果花卉種植,生豬、家禽、奶牛養殖,名優特新果蔬品種的園區化種植等,力爭使高效規模種植、養殖的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70%以上。同時要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檢驗檢測體系、資訊服務體系、認證體系,積極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農業職能部門和各鄉要加大工作力度,開展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申報工作,申報費用區政府將採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一定支援。要強化對農業投入品的宣傳和監管,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從源頭上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到XX年,全區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要達到15個,無公害食品、綠化食品認證達到3個以上。

(五)加快農業產業經營步伐。採取個人、集體、外資一齊上的方針。催生和培育一批與農戶聯絡緊密、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從資金投入、信貸服務、稅收優惠、用地管理、改善農產品流通環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援三劍客、豫匯、金運、傳家寶等龍頭企業,擴大基地建設,並與農戶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從而帶動無公害養殖業、種植業的發展,帶動廣大農民增加收入。要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來源,進一步調整畜牧業結構,積極發展規模化、集約化養殖小區,同時與農村改水、改院、改廚、改廁、改圈結合起來,發展農村沼氣建設,達到開闢能源,增收節支,改善環境的目的。要把疫病監測和防治體系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制定重大疫病防治緊急預案,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

(六)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加大農科技創新力度,重點抓好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農業科技承包和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工作。深化農業科技推廣體制改革,健全農技推廣體系,農技部門的力量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形成區、鄉、村三級農技推廣服務網路;農業科技人員要深入規模養殖小區,種植園區和專業大戶與農戶簽訂技術承包合同,開展有效地技術服務,切實解決農業技術棚架問題;要不斷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促進農業科技進步。

三、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

(七)強力實施工業立區戰略。穩定推進工業50億振興計劃,建設好民營工業園,凡是符合安全生產標準和環境保護要求的企業,都歡迎進駐源匯區民營工業園,區政府都一視同仁地給予支援和保護。各鄉、村也要根據各自的優勢,下功夫抓好二、三產業的發展,積極培育經濟強村、強鄉(鎮),不斷提高非農產業的經濟比重,使非農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八)大力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全面落實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各項優質政策,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積極培育壯大私營企業。各鄉、村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引進一批新的私營企業,或採取土地入股、資金入股、技術入股等方式,與外地客商聯合組建股份企業。要積極推進現有公有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實現產權多元化。發揮農民個人投資主渠道的作用,鼓勵廣大群眾投資創業或務工經商,鼓勵在外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實現農村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飛躍發展。

(九)推進農業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按照建設中心區域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的要求,深入實施硬化、綠化、淨化、亮化工程。以“四荒、四旁”綠化為重點,發展生態林業和經濟林。要抓好園林示範村建設,示範帶動全區行政村向生態園林村方向發展。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農村二級環衛隊伍,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

四、改善農民就業環境,增加外出務工收入

(十)維護進城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建立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實行城鄉統籌就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凡在城鎮有合法固定住所、從事非農職業的人員及其所屬子女,可根據本人意願,在實際居住登記為城市居民戶口,享受當地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對批准在城市落戶的人員,根據本人意願,可保留其承包土地經營權,也允許依法有償轉讓。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上級關於清理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收費,簡化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各項手續,加強勞動執法監察,及時解決拖欠農民工資等問題。要保障進城務工農民的就業服務、子女入學、社會保障、有關補貼等方面的權益,以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十一)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勞務輸出的組織、管理。對提高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能力,一定要抓好農民培訓工作。農業部門要以綠色證書培訓和專業技術培訓為重點,努力造就一批農村鄉土撥尖人才,力爭每戶都有一個技術明白人。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農民職業培訓的積極性,以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逐步形成各類教育培訓機械、用工單位、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培訓網路。財政部門要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納入財政預算,安排專門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勞務輸出已成為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各級、各部門要在做好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的基礎上,認真做好勞務輸出工作。加強外出務工人員的組織、協調、引導、管理和服務工作,促進農民務工收入不斷地加。

五、進一步搞活農產品流通

(十二)培育農產品營銷主體。鼓勵發展各類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購銷大戶和農民經紀人,支援他們建立標準化生產基地、興辦倉儲設施和加工企業。要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專業市場和批發市場,採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農民和商戶進場經營。有條件的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要發展農產品連鎖超市或專賣店,建立農產品直銷市場。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新出臺的有關稅收政策,鼓勵農民和工商戶擴大農產品購銷。在水果、瓜果銷售旺季,市場和城管部門要規劃設在瓜菜直銷點,並免收各種費用。要建立上聯市場、企業、下聯基地、農戶的農業資訊服務網路,開啟農產品外銷渠道,解決農民的買難、賣難問題。

六、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

(十三)多渠道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投入。在積極爭取上級各種支農資金的同時,財政部門要統籌兼顧,確保對農業的投入不斷增長;金融部門要增加農村信貸投入,發放農戶小額貸款,支援農民發展規模種養和小型農產品加工。各部門爭取上級專案資金和財政配套資金要重點傾斜於園區建設、節水灌溉、人畜飲水、養殖小區、農村沼氣等方面,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要擴大政府貸款貼息的範圍,只要是發展高效農業和規模種養業,經稽核合格,都可以享受政府的貸款貼息,要廣泛宣傳,運用貼息、補助等多種經濟槓桿,引導社會各種力量投資農業和農村。落實好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事業經費主要用於農村的政策規定。

(十四)進一步做好扶貧幫困工作。落實好扶貧工作責任制,切實解決好睏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要逐步把農村困難戶、五保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體系,繼續實行領導幹部和部門包困難村和貧困戶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限期予以脫貧。及時搞好生產救實工作,確保困難的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及時醫治,不讓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七、紮實推進農村改革

(十五)推進農村稅費改革和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積極落實農村稅費改革政策。XX年全區農業稅稅率比上年要下調50%,到XX年全部取消農業稅。加強各級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確保專款專用。從XX年起,取消農民的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制定農村興辦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等籌資辦法,規範對農民的籌資行為;實行城鄉居民用電同價,減輕農民電費負擔;集中整治農村“四亂”,堅決制止中國小亂收費、強行徵訂報刊、擠佔挪用集體資金、亂攤派等變相加重農民負擔的現象。深化糧食疏通體制改革,放開搞活糧食購銷市場,執行上報政策,建立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機制,確保直補資金落實到農民手中。

八、加強對農民增收工作的領導

(十六)要把抓好“三農”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切實抓緊抓好。各級、各部門必須把“三農”問題放在突出的位置,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要做到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明確責任目標,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今後把農民增收情況納入目標管理責任制,作為考核各級部門和領導幹部的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業主管部門和涉農部門都要制定促進農民增收的具體措施,為農民增收找門路、想辦法、辦實事、多服務。各級幹部職工要轉變工作作風,深入鄉村搞好調查研究,宣傳政策,幫困扶貧,切實解決好農民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化駐村工作,配好“雙強”支部書記,增強村級組織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主動性和本領。要加強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