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精選28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5.28K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

近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新聞釋出會,通報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的具體情況。在釋出會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內的兩個“小目標”。袁老說,長期目標就是實現“禾下乘涼夢”,而短期目標一個是爭取早日實現雜交水稻雙季畝產20__公斤,一個是希望將目前實施的“三一工程”升級為“兩一工程”,即“三分地養活一個人”變成“兩分地養活一個人”。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精選28篇)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日復一日的堅持。今年已90歲高齡的袁隆平說,“我會鼓起勇氣繼續幹下去,從‘90後’一直搞到‘100後’(指100歲)。”長沙冬季寒冷,為了有更多時間進行研究,袁老每年冬天都要從長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農田裡勞作、觀察和研究。“小目標”不過是風趣之語,並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沉澱與積累,需要的是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著“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小目標,無異於痴人說夢。“行百里者半九十”,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一定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大理想”的指引。袁老曾經說過,他曾兩次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他則和幾個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標,如今又向著兩個新的小目標繼續前進。“大理想”指引著“小目標”,讓大理想看起來沒那麼遙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規劃即是我們的一個小目標,我們還有“兩個奮鬥十五年”的大理想,最終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因為有“偉大夢想”的指引,我們才一步步實現著一個個曾經看似困難的“小目標”。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靈犀一指”的創新。袁隆平談及自己和團隊的小目標得以實現,“第一祕訣”就是不囿於現存結論的創新思維。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麼“小目標”就會成為無法完成的目標。有了“靈犀一指”的創新,沿著創新之路前進,我們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講“摸著石頭過河”,正是對創新的大膽嘗試。現實中遇到的困難,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到頭來很可能就“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通過創新才能過得去“時間”這一條湍急的河流,讓國家和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也能夠解決越來越多從前從未遇到的難題。

希望袁老的“小目標”早日實現,也希望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能夠樹立自己的“小目標”,並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

近日,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研究工作再傳利好訊息,早稻加晚稻實現畝產1500公斤的目標。在新聞釋出會的現場,袁老開心得像個孩子,並表示要從90後一直搞到百零後。袁老對事業的孜孜以求令人感動,但鮮為人知的是,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也有這麼一位“青稞領域的袁隆平”,為青稞增產貢獻了自己一生的力量,他便是西藏農牧科學院院長尼瑪扎西博士。

31個春秋的矢志研究,先後主持選育20餘個青稞品種,為西藏糧食產量突破100萬噸作出了傑出貢獻,僅藏青20__一個青稞品種,便為西藏農民增收7個億。作為西藏首位藏族農學博士,有人說:西藏人民吃的每一口糌粑裡,都有尼瑪扎西的科技貢獻。就這樣一位立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戶家裡”的優秀科學家,卻在20__年9月5日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途中,遭遇車禍,不幸犧牲,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初心使命。

我們永遠懷念尼瑪扎西同志對家國的樸素情懷。1966年出生在西藏一個平凡家庭的尼瑪扎西,也經歷過一段曲折的童年曆程,那時家中的青稞總是不夠吃,家人只能依靠製作陶器換取口糧。這樣的經歷使尼瑪扎西從小便懷揣著一個種好青稞的夢想。在夢想的指引下,尼瑪扎西努力學習,國小、中學、大學,尼瑪扎西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後,進入西藏農科院工作的尼瑪扎西獲得了前往加拿大深造的機會,導師本想留他繼續攻讀學位,但接到單位來信的他,卻毅然放棄機會回到國內。這樣的放棄不僅一次,本有機會留在國外研究中心工作的他,卻又決然回到了工資收入只有國外十分之一的西藏農科院。別人問他,他總說是黨培養了他,西藏需要他,祖國需要他。

我們永遠懷念尼瑪扎西同志對事業的堅貞熱愛。糧食育種工作是一項極其枯燥繁瑣的工作,更遑論是在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青藏高原培育青稞,但尼瑪扎西一紮便是31年,潛心於青稞育種研究和推廣,甚至一年內也只休息三天。農科院院長辦公室的門上總是掛著出差、下鄉的牌子,只要一有時間,尼瑪扎西便卷著褲腿,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全區的每一塊田間地頭,推廣青稞品種、示範講解種植技術,忙得經常忘了吃飯,只能簡單地糌粑就水解決。每次同事在監控中檢視試驗田青稞成長情況時,總能看到院長瘦削的身影在田中站立。正是對事業的無限堅貞熱愛,支援著尼瑪扎西攀上了一道道科技的高峰。

我們永遠懷念尼瑪扎西同志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作為一名學者型領導,尼瑪扎西的級別已經不低了,很多事不需要親力親為,但一到了專案研究上,卻變得異常執拗,從巨集觀把控到專案申報書的小標題,事無鉅細,他都十分關心。但對於自己的榮譽方面,他總是淡然面對,因為要下鄉,申報院士的材料也只是請同事幫忙把論文彙總了事。相較於名與利的煩擾,他看中的是西藏農民的福祉,他選擇的是把糧食安全緊緊握在群眾的手裡。縱使自己的身體很差,也從不在同事面前談論自己病情,但院裡的援藏幹部下鄉時,他卻總是擔心叮囑要帶好氧氣;一位陌生的大學生來信求助,他毫不猶豫地資助了三年,結果這位學生也追隨他的腳步進入了青稞研究領域。正如他所說,我是為青稞而生,就想一直做青稞。

青稞熟了,但卻再也不能在青稞叢中看到尼瑪扎西的身影,他雖已離去,但他的貢獻將永遠鐫刻在青稞育種的歷史豐碑中。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3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這樣說過:“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顆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年輕幹部如同一粒粒青春的種子,期待著自己的工作生涯逐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於是不斷提高、充實、完善自我,在精益求精中播種希望,在拼搏奮進中耕耘夢想。

有志無關身細小,一朝破土沐霞光——在力學篤行中追求久久為功。曾有人說過,一粒種子不論被風帶到多麼貧瘠的地方,它總會破土發芽,追求生命,追求陽光,沒有什麼能阻止那份頑強的毅力。年輕幹部剛剛步入職場,工作經驗不足,缺乏基層的磨鍊,各方面能力還有待提高,但也同樣期望在工作中能取得一定成績,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年輕幹部,當不斷加強各方面的學習與鍛鍊,主動為自己充電加壓,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幹事創業,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持之以恆,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扛起肩上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在根植基層中永葆初心不改。樹高千尺總有根,一棵樹木能高大茂盛離不開深深紮在土壤裡的根系,扎得越深所汲取的養分就越多。年輕幹部在成長進步的過程中,應該牢牢紮根基層這片沃土,深入瞭解基層、服務基層、紮根基層,始終銘記自己的根在基層,時刻牢記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多聽群眾言、說群眾話,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永遠保持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

拂雲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在安貧樂道中修煉過硬品格。每一顆青春的種子在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既會接受風和日麗的滋養,也會歷經風雨交加的洗禮,只有自身足夠強大堅定才能更好地茁壯成長。年輕幹部在工作中會慢慢面臨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境,甚至有人會在紛繁複雜的誘惑中喪失鬥志、迷失自我。對此,我們當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定政治立場,鑄就無懼風雨、傲然挺立的品格,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分得清是非,在重大關頭經得起考驗,“直面烈炎酷暑夏,笑對霜雪與寒冬”,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4

滕啟剛同志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四級高階法官。他紮根基層30餘載,為公平正義不懈奮鬥,生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對黨忠誠、堅守初心、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6月4日,滕啟剛同志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7歲。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精神文明辦追授其遼寧“時代楷模”稱號,鞍山市委追授其為“鞍山市優秀共產黨員”,鞍山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授予其“新時代鞍山政法英模”榮譽稱號。

滕啟剛同志對黨忠誠、對司法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為民的情懷十分值得我學習,他的生命定格在57歲,成為遼寧政法英模榜上一顆耀眼的星,溫暖著每一個人。在滕啟剛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也看到了共產黨員忠誠信仰、堅守初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先鋒本質。他以生命踐行使命,將公平正義寫進了自己的人生。

英模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個時代的座標,一支隊伍的象徵。弘揚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重要一環,也是新時代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我要以英模為鏡,深刻感悟英模精神,築牢思想之基,汲取奮進力量。滕啟剛同志的先進事蹟,樸實無華、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催人奮進,我們既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法官而痛惜,也為遼寧政法隊伍中湧現出這樣一位先進典型而自豪。

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就要學習他初心如磐、意志似鐵的忠誠本色。不管崗位怎麼變換,他始終堅守初心、忠誠履職、秉公辦案。他把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絕對忠誠融入到每一份公正判決、每一次矛盾化解中。要學習他牢記宗旨、甘於奉獻的愛民情懷。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斷提高群眾工作本領,始終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通過優質高效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滿意度。也要學習他勤勉敬業、守土盡責的擔當精神。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幹,以實幹書寫人生,用奮鬥鐫刻榮光,用實際行動踐行崇高理想信念,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永恆價值追求。更要學習他清正廉潔、嚴於律己的道德情操。始終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我們要堅守初心,履行好新時代政法工作職責使命,努力提升工作本領,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我要厚植為民情懷,堅持把每一件事關人民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我要堅守法治精神,捍衛司法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我要把英模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把教育整頓成效轉化為解民憂、辦實事的能力,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出自平凡。堅守平凡便是不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法官助理,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和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援,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我要牢記“無論何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舍小家顧大家,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對黨和事業的忠誠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決之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之中,在_“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啟新徵程,貢獻新力量!

開啟新徵程,貢獻新力量!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5

“真正實幹的好乾部!”

《這位當代“愚公”,在懸崖峭壁上鑿出7千米水渠,現實比神話傳說更震撼!》,4月19日,來自中國日報網的雙語新聞,早早突破10萬+的閱讀量。網頁的下面,好評如潮,點贊無數。

“感動!看得我眼睛都溼潤了,跟他們比起來,我們每天坐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還能叫苦嗎?”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大發鑿渠。”

“感動中國就應該是這樣普通而偉大的平凡人。”

4月18日起,中國的主流媒體把目光都放到了貴州遵義,聚焦到老共產黨員黃大發同志身上,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懸崖絕壁上鑿出的生命水渠上。

18日,新華社釋出長篇通訊《為了鄉親,他在峭壁鑿出萬米“天渠”》;19日,人民日報以《一個人,一輩子,一道渠》為題對黃大發事蹟進行報道;20日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黃大發:一生只為一清渠》為題,作了長達4分50秒的新聞報道。

幾天來,國家級的報紙、網站、電視臺,都陸續對黃大發老支書的事蹟進行各具特色的報道。

“大發渠”的新聞報道在播州區引起強烈反響。全區黨員幹部和80多萬人民群眾,自發地掀起了向老支書學習、向老支書看齊的熱潮。

“黨員幹部必須裝著人民,那才是人民的好乾部,才能走到人民的心中,才能把事辦到人民的心坎上。”和平(鴨溪)經濟開發區的幹部魯迅雷,在參加單位組織的集中學習後,由衷地感慨道:黃大發一生只為一道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

“再學習,再宣傳,全區再次掀起‘大發渠’精神學習熱潮。”中央級的新聞報道還在持續,學習老支書精神的高潮火熱掀起,讓“大發渠”精神成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堅強精神動力,也正在播州區這片熱土落地生根。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6

恪盡職守 抗擊疫情

_,男,_歲,_人,中共黨員,現任_縣道路運輸服務中心主任。

為做好全縣客貨運輸行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_同志作為道路運輸行業管理部門負責人,充分認識疫情的複雜性和嚴峻性,主動放棄了春節假期返回貴州老家探望老母親的計劃,第一時間投入我縣疫情防控工作一線,精心組織,周密安排,切實把好交通運輸防控關。

忠於職守,科學統籌安排。在縣委、縣政府部署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後,_同志快速反應,第一時間召集全縣客貨運輸企業召開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會,認真研究,分析疫情,要求舉全行業之力,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客運企業深入落實車站、車輛防控工作,在車站設定進站專用通道監測,對進站等候及上下車乘客進行體溫測試,並登記臺賬;認真落實客運站場通風、車輛及設施每天3次消毒,工作人員戴口罩、勤洗手等衛生防護措施;設立專職人員、專用通道、指示標誌、隔離房間、專用物質,嚴格執行“七不出站”制度;加強宣傳與防控,在旅遊集散中心LED屏、計程車頂燈迴圈滾動播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護科普視訊、標語並張貼標語,發放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單,要求客貨運輸企業必須把疫情防控相關規定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確保各項工作規範有序、有條不紊推進。

求真務實,工作穩紮穩打。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_同志深入基層,勤於調研,及時瞭解群眾動態,在周邊市、縣交通部門均釋出停運的通告後,_同志迅速聯絡縣客運企業負責人,集思廣益、統籌兼顧,針對我縣地域環境特殊性及群眾出行方便考慮,及時報請局黨委,並報縣政府同意,對跨縣客運路線實施暫停營運,優化縣內農村客運線路發班班次,為領導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同時深入到基層駕乘人員當中,積極開展對駕駛員的宣傳教育,在特殊時期做好對群眾的宣傳解釋工作,提高服務質量;聯合公安、衛生等相關部門在106線、重要交通樞紐處設定疫情防控點,對來往車輛駕駛員進行體溫測量,登記排查,聯防聯控,抗擊疫情。

勤勉務實,勇於奉獻擔當。按縣交通運輸局統籌安排,為防止大年三十、七年級到月珠寺上香群眾較多,引起人員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為一名有著25年黨齡的老黨員,_同志為照顧外地同志能回家吃團年飯,主動到執勤點執勤,引導、規勸群眾和車輛有序離開;在客運中心站隨時可見他的身影,每天都是最早到達客運站進行檢查,對車站、車輛的消毒、車輛儲備、車輛安檢、疫情宣傳等情況進行一一檢查;主動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帶領排查小組對包保區域內住戶人員進行安全宣傳,逐一排查,包保區域內109戶,354人不漏查,全力做好返鄉人員排查登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進入關鍵時期,運輸行業仍是重中之重。_同志總是做得多說的少,樂於奉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承著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奮戰在_交通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他總說:我x經是一名軍人,轉業到地方工作,其實哪兒都一樣,都是為人民服務。看似簡單的話語,飽含著他一顆赤誠的為民愛民之心,面對緊迫的疫情局勢,勇於奉獻、迎難而上、恪盡職守、抗擊疫情。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7

曾連續11個日夜撲在疫情防控督查中,鼎湖區委組織部幹部監督股股長植建新就是這樣一名幹部。他每天遍訪4個鎮街、22個村居,巡查交通卡口、市場、酒店等重點部位20多次……

大年七年級上午,區委組織部負責人撥通了植建新電話,稱有一項緊急的疫情防控督查任務要完成,植建新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而此時,家裡有他5歲的兒子,醫院裡有他重病臥床的年邁父親。

為不影響工作,植建新每天一早就給父親送粥餵飯,之後準時出現在工作崗位,直至完成當天的任務,接著又趕赴醫院照顧父親。夜色闌珊時,他又出現在辦公室,忙於梳理督查情況,草擬當天的報告。

“不漏一處問題、不漏一個訴求”,這是植建新對自己督查的要求。在桂城街道,他向疫情防控一線的黨員幹部瞭解情況,檢視人員車輛查驗和資訊登記。在他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滿滿地記下了督查發現的問題及抗疫一線幹部的訴求。

“社群有大批來自湖南、四川等地的外來務工人員租住,要控制好這部分農民工返回復工,我們比較吃力。”龍一社群一名幹部說。植建新瞭解情況後,第一時間與住建部門和周邊的樓盤企業協調,成功勸返250多名農民工。

“當天反映有人宰殺活禽售賣,衛生條件差,問題在第二天得到了解決,環境衛生也有很大改善。”來坑口市場買菜的陸姨,對前來督查市場防疫情況的植建新和組員們豎起了大拇指。

“交通站點的帳篷有燈了”“社群幹部排查時有口罩了”……這是一線防疫黨員幹部反饋給督查組的資訊。“問題訴求解決到位,這對我們這些日夜奮鬥在基層一線的黨員幹部來說,無疑是強心劑和定心丸。”在創業路口執勤的民警李楚鋒說道。

督查給全區的防疫工作帶來的點滴變化,讓不少基層黨員幹部由害怕督查轉變成為歡迎督查,讓基層群眾由不理解轉變成為信任和支援。

曾連續11天,植建新輾轉在抗疫一線,驟然而來的降溫降雨,使他的膝蓋舊患又隱隱作痛,但他沒有抱怨,實在受不了就在村邊田頭稍作休息,之後繼續投入到巡查工作中。單位領導提出讓其他同事接替督導工作,植建新婉拒了:“我熟悉情況,還是我上吧。疫情防控阻擊戰什麼時候打贏,我就什麼時候休息。”

一線的督查,讓植建新見到抗疫前線上處處都有黨員的身影。“堡壘嚴築,隔斷的是病毒,隔不斷的是黨員的使命與責任。”這種精神,激勵著植建新一如既往,用初心和堅守扛起防疫工作的使命和責任。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8

“郡縣治,天下安。”如果說縣委是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那麼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崗位重要,責任重大,直接決定著領導班子的戰鬥力,直接影響著中央和省、市、縣委決策部署在縣域的落實。廖俊波同志生前是福建省南平市委常委、副市長,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曾任政和縣縣委書記,20xx年6月被中央組織部授予 “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20xx年3月18日,廖俊波同志在趕往武夷新區主持召開會議途中不幸發生車禍,因公殉職,但他對黨忠誠、心繫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成為優秀縣委書記的一面旗幟,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仰。

要做一名優秀的縣委書記,就要像廖俊波同志一樣心中有黨、不忘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唯有心中有黨,才能不忘初心,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幟鮮明,才不會迷失方向。然而,反觀當下一些黨員幹部,有的“不信馬列信鬼神”,有的“臺上是人、臺下是鬼”,有的“佔著位子不幹事”,一旦讓這些幹部佔了位子,必然會動搖我們黨的執政根基、危害一方百姓。

要做一名優秀的縣委書記,就要像廖俊波同志一樣心中有責、紮實工作。“官之至難者,令也”,縣委書記這個崗位很重要,官不大,責任不小,大到改革、發展、穩定,小到柴米油鹽醬醋茶,都可以和縣委書記扯上關係,可謂“芝麻官、千鈞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這個官不好當”,“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幹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這就需要縣委書記自覺從人民群眾利益出發,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矛盾面前敢於碰硬、敢於作為,關鍵時刻豁得出去、衝得上去,真正做到知責、負責、盡責,決不能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要做一名優秀的縣委書記,就要像廖俊波同志一樣心中有戒、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黨員幹部都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特別是縣委書記作為縣委領導班子的一班之長,更要做學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範,廉潔自律,勤於檢身。當前,在反腐高壓態勢下,一些黨員幹部紛紛落馬,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心無所戒,導致理想信念滑坡、宗旨意識淡化,以致大搞權錢交易、貪汙腐敗,最終誤入歧途。為此,我們必須引以為戒,警鐘長鳴,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做到心有所畏,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當“戒”之處絕不能越雷池半步,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坦坦蕩蕩為官,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9

“能夠戰鬥在武漢,是我一生的驕傲!”

__,女,漢族,1982年3月出生,20__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__年10月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任__市第二人民醫院內科黨支部書記。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醫院消化科工作,現為消化科主治醫師,__市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來武漢的第十八天,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很想念爸爸媽媽,想給他們打個電話,可又怕他們要和我視訊……”這是__在2月14日的日記中寫下的話語。今年37歲的__,雖然是一名80後,但卻也是一名有著16年黨齡的老黨員,“新冠”病毒疫情爆發的時候,婆婆剛剛去世,她正請假在家料理婆婆的喪事,當她通過微信看到醫院黨委發出組建支援武漢醫療隊的倡議書時,默默的對丈夫說了一句:“我是黨員,我得去!”就毅然決然的打電話報名參加了醫療隊。從報名到出發只有短短的10個小時,匆匆收拾好行囊與丈夫和兒子告別後,她和戰友們勇敢的踏上了支援武漢的征程。走之前她並沒有把這個訊息告訴遠在格爾木的父親和母親,父親腦梗還在恢復中,母親心臟一直不好,如果讓他們知道,兩位老人不會阻攔,但肯定會為她擔心,神經衰弱的母親又會整夜整夜睡不著覺,想到這些,她一再叮囑丈夫,千萬不要告訴父母!

懷著忐忑而激動的心情,經過緊張、嚴格的穿脫隔離衣、抗擊“新冠”病毒診療方案(第四版)和疫情院感防控知識等專業培訓考核後,__和戰友們便一刻不停的奔赴武漢市新洲區三家醫院、五個病區,投入到重症及發熱病房的工作中。__所在的醫院,收住了大量“新冠”病毒肺炎感染的確診患者,醫療隊的到來,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但每天都有新增的確診患者,這讓__深刻感受到了這次與病毒鬥爭的嚴峻性。

“這次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你們一定要嚴格按照程式做好個人防護,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有效的救治患者”,這幾乎是每天早上,領隊老師在出發前都要反覆叮囑的話語。在病區,她和同組的醫務人員每人要負責將近20名病人,每12個小時換一次班,為了不浪費防護服等緊缺的醫療物資,她每天只吃一頓早飯,從穿上隔離衣、帶上口罩、護目鏡進入病房隔離區開始,就堅持不喝水、不上廁所,穿著密不透風、又熱又悶的防護服,捂著口罩護目鏡,12個小時下來,渾身上下都溼透了,腦袋也是悶疼悶疼的,等下班脫下防護服,清洗、消毒、收拾完備以後,早已是疲憊不堪,經常是晚飯也沒來得及吃就已經沉沉睡去。

儘管在武漢前線的工作危險、繁忙、壓力大、強度高,但作為一名“白衣戰士”,一名共產黨員,__無時無刻不在告訴自己,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我是共產黨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一定要衝在最前面,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過去,經常和父母視訊通話的女兒,最近卻總是找各種理由拒絕視訊,父母心中也隱隱明白了什麼,然而,__的父親,這位有著50年黨齡的老軍人,沒有再堅持和女兒視訊,也沒有再打電話詢問,只是給__發了一條簡短的資訊:“保護自己、完成任務、不辱使命!”

家人的鼓勵和支援,更加堅定了__在一線戰鬥的決心,在病區裡,除了做好患者的救治工作,如何緩解他們緊張、恐懼、焦慮的情緒,也是__每天工作的重要內容,性格開朗、陽光愛笑的__,每天都會和自己所管的病人聊天,儘可能的多和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家庭狀況,耐心細緻的安慰和舒緩他們的情緒,鼓勵這些病人勇敢的和病魔做鬥爭。付出就有回報,陸續有痊癒的患者出院,這讓__和她的戰友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當出院的患者緊緊握著她的手,熱淚盈眶的一遍又一遍說著感謝的話語時,__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抗疫前線,還有許許多多像__一樣的普通醫務工作者,普通共產黨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因為他們的不畏艱險、無私奉獻、捨棄生死、衝鋒在前,才讓無數身陷疫區的同胞手足重燃生的希望,才讓所有中華兒女更加堅定了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必勝信心。__說:“能夠戰鬥在武漢,是我一生的驕傲!”而對__市第二人民醫院來說,戰鬥在一線的戰友們,永遠是大家心中的驕傲!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0

我們要牢記我們為了踐行為民初心而出發。

滕啟剛法官常說一句話:“法官辦理一個案子,也許就是當事人的一生”,他說他是農民的孩子,深知老百姓打官司的不容易,因此他把自己的電話對外公開,隨時接受群眾的諮詢、傾聽他們的訴求。有時他剛開完庭就接到群眾電話,長時間傾聽累得直打盹,但手裡還依然握著電話。20__年冬天,滕啟剛接手了一個贍養老人糾紛案件,老人到法庭求助。滕啟剛深知一紙判決解決不了問題,下決心做好子女工作。當時正值寒冬,天空飄雪,鄉間道路崎嶇泥濘,他踩著積雪到幾個子女家瞭解情況,擺事實講道理,耐心的調解終於贏得了老人子女的尊重和信服,他們答應輪流贍養老人。對於滕啟剛來說,調節工作始終圍繞一個核心,就是用心去調解、用情去疏導、用法去解疑,以百姓心為心,讓法律以柔和的方式走進群眾生活。

對老百姓,滕啟剛法官總有一顆“柔軟”的心,他愛到群眾中去,愛聽老百姓說話,他把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增進百姓福祉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記在心裡,用真情和實績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稱讚。滕啟剛法官立起了一座精神豐碑,豐碑上鐫刻著司法為民的錚錚誓言,時刻提醒我們走好腳下的路。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1

姐把哪打村是彝族聚居村,在彝語裡是“水草豐沃、充滿光明和希望的地方”,距離昭覺縣城29公里,距西昌66公里,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全村共有492戶、1892人,其中,貧困人口96戶、375人。因為海拔高、資源貧瘠,生存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脆弱,居住環境較差,受教育程度低,無致富產業,被國家評定為極度貧困村。經過三年不懈努力,安全住房、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境得到較大改善,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從1790元提高到5950元,實現整村脫貧。

主動迎難,踐行使命

從彝族村民的“懷疑目光”到值得信賴的“阿依書記”,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初到扶貧村時,他23歲,剛出校門,是涼山州局(公司)一名普通黨員,也是涼山州年齡最小的第一書記。因為年輕,渾身上下還有幾分稚嫩,不被彝族老鄉接納,都帶著一種懷疑的眼神,加之語言不通,走訪時吃了很多閉門羹,一句“阿木科阿依啦喔(小娃娃領導來了)”讓他的信心倍受打擊。但在這裡,他不僅代表他自己,更代表菸草行業,既然來了,就不能退縮。他苦苦思考,決定先做好“三件事”。一是抓好村黨支部的建設,建章立制,約束規範村委權和責,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治村觀念,杜絕不正之風,建強村“兩委”班子。二是堅持“三會一課”“黨建月會”“農民夜校”等活動,宣傳扶貧政策,研究幫扶辦法,組建黨員先鋒隊,督促各項措施的落實。三是加強與群眾的聯絡,在書包裡裝上散裝白酒、糖果、香菸,通過“火塘夜話”“壩壩

交流”等方式深入溝通。慢慢的就跟大家熟悉了,他們也願意接納他為這個集體的一員,把真實的情況和困難告訴他。白天認真記錄,晚上在電腦上完善資料,摸索幫扶措施。就這樣,一個書包、一雙筒靴、一件雨衣、一本筆記本成為他入戶走訪必須裝備。在參加村“兩委”組織開展的“脫貧致富感黨恩”組織生活會時,黨員及村民代表踴躍發言,氣氛熱烈,交心談心至深夜,因氣溫驟降,他被凍成重感冒。第二天一早,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來村裡調研,胡總理在聽取他工作彙報時問:“小肖,是不是生病了?”他點點頭,咬緊牙關繼續彙報。等調研結束,縣領導立即派車將他送往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治療。經過兩天治療,他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因為村裡扶貧工作才是他最揪心的事情。

找準窮根,脫貧致富

零下4、5度,雪地裡光腳丫、流著鼻涕,小臉凍得通紅的小孩,蜷縮在擦爾瓦里不知所措的老鄉,整村一片泥濘,汙水橫流,這就是他剛來到村子映入眼簾的景象。經過入戶走訪、實地瞭解,高寒貧瘠,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薄弱,無安全住房,無收入來源,受教育水平低是造成該村貧困的主要原因。找準了窮根後,立即組織村委會認真研究,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制定幫扶方案。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經過多方爭取,共籌集扶貧資金1472.5萬元(其中,行業專項扶貧資金240萬元),建成安全住房96間、道路11.8公里、安全飲水管道20公

裡,還新建了支部活動室、太陽能路燈等基礎設施,貧困村面貌一步跨千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二是發展特色產業穩增收。用好用活各類資金210萬元,帶動村民引進種植馬鈴薯新品種“青薯9號”470餘畝,增收42萬元;養殖半細毛羊1100頭,增收82萬元;養殖西門塔爾牛430餘頭,增收260萬元;養殖烏金豬1400餘頭,增收110萬元;種植玫瑰花820畝,增收70萬元;帶動93戶貧困戶養殖玫瑰雞,增收24萬元。三是轉移富餘勞動力促增收。對270名富餘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後,有組織轉移到廣東、西藏、新疆、浙江、海南等地,從事架電線、採棉花、電子裝置組裝等工作,每年帶回打工收入910萬元。20__年實現全村收入1498萬元,人均純收入7980元,其中貧困戶人均收入5950元,實現了整村脫貧。

禁毒防艾,鞏固成果

要脫貧先脫毒,禁毒防艾是昭覺縣脫貧攻堅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首要任務。為了加強監管,駐村工作隊摸索出一套“家支監管,衛生院跟蹤治療”的網格化管控機制,即全村432戶農戶自由組合,8-10戶為一組,推舉威望較高的村民任組長,加強自他監管,互相監督。重點監管在冊吸毒人員、艾滋病患者及懷疑物件,每兩個月開展一次強制尿檢、發檢。截至目前,全村已鎖定吸毒人員45人,艾滋病感染者24人。在和艾滋病的陰霾下工作,儘管難度很大,但他仍將盡全力發揮好應有作用,當好“宣傳員”和“監督員”,帶頭培養“防毒防艾,從他做起”的意識,看好自家門、管好自家人,用最堅決的態度與和艾滋病死磕到底。

爭先創優,勇樹標杆

20__年,他們探索並付諸實施“民生為主、扶貧為先,增收為主、產業為先,基礎為主、路水為先,人居為主、環境為先,鞏固為主、教育優先”的“五為主、五為先”扶貧理念,並作為“大涼山區”易地扶貧典型,在彝族地區、深度貧困區進行推廣。新華社、新京報、東方菸草報、四川電視臺、涼山電視臺以及境外媒體BBC進行多次報道。國家民委調研後,初步決定將姐把哪打村作為今年全國少數民族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現場會的主會場之一。近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胡春華、劉延東、李希、曹建明、萬鋼及中組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外交部、科技部、中央辦公廳領導先後深入姐把哪打村調研,對駐村扶貧工作給予高度評價。通過三年努力,他個人也榮獲省、州、縣“優秀第一書記”稱號。州委組織部向他丟擲橄欖枝,希望他轉行進入行政,在當地鄉黨委擔任副書記。但他深知,他來的時候是行業派他下來的,現在立的也是行業的口碑,做事要善始善終,做人要心懷感恩,他毅然回絕了邀請,決心做一個忠於菸草、感恩菸草、“潛心做事、低調做人”的菸草人。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不被認可的“小阿依”到老鄉依託的“小書記”,他用自己的雙肩抗下組織的重託,用耐磨的雙腳走進老鄉的心間,用知識和熱情點燃村民致富的希望,用堅強的意志踐行對黨的忠誠和信仰。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2

連日來,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蹟的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當地建築公司曾經重新評估過工程,認為質量過硬,尤其是沒有現代化裝置和高階技術團隊的支援,簡直不可想象,堪稱工程“奇觀”。但就是這樣一位老支書、一個基層黨支部、一群山村裡的村民,愣是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不屈之路,展現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盞燈、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憑藉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群眾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輩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層實際、靈活實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於團結群眾。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脫貧攻堅任重道遠。黃大發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裡的難題。他把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做到說服不壓服、講理不武斷、換位思考不居高臨下。修渠放炮炸山時,落石砸壞了村民房頂,有人喊著拉他跳崖,他沒有發火,很快說服村民平靜情緒,並於當晚親自到農戶家誠懇地進行補償。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遇到了許多阻力,他要求身邊幹部“做事要大氣,不要氣大”,挨家挨戶宣講修渠的道理,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打開了心結。大家心裡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黃大發45年的村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開好“院壩會”。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好“院壩會”則是貫徹群眾路線、瞭解群眾訴求、解決群眾難題的有效途徑。黃大發常說,有事要開“院壩會”,沒有“院壩會”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從不搞一言堂,遇事召開群眾會,同坐一根板凳、共商一件事情,組織動員大家為全村發展出謀劃策。修渠缺資金,會上他一句“想吃白米飯,大家一起幹”,說到了鄉親們心坎上,大家二話不說,立馬把自家的雞蛋、黃豆、蜂糖拿到集市去賣了換錢,當天晚上就湊齊了救命錢。看著一堆皺皺巴巴的鈔票,黃大發流著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作保證,拿命來換水!”

活到老學到老。1971年,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宣告失敗。面對鄉親們的絕望與埋怨,黃大發冷靜總結了癥結所在,“沒有文化就沒有方向,光靠蠻幹註定修不成功。”1989年,54歲的黃大發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是半文盲的他用了三年時間,從零起步、從頭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臨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水利專家。除了自己學,他還帶領大家學,並且號召集資修建學校,宣傳“娃娃有前途,必須要讀書”的道理。現在,許多村民講起水利建設頭頭是道,變成了“赤腳專家”。村裡還走出了30多位大學生,偏僻閉塞的小山村變成了文化村。

黨員幹部要帶好頭。黃大發認為,有困難黨員幹部要先上。秉承這樣的信念,他始終把百姓裝在心中、把責任舉過頭頂,面對艱險打頭陣、遇到難題自己扛。看著離地300米的懸崖峭壁,村民們心驚肉跳不敢動工,“太危險了,給多少錢都不幹”,請來的專業施工人員也停下了手腳。黃大發第一個站出來,腰裡栓一條繩子就翻了過去,完成了測量工作。在老支書的感召下,小夥子們也紛紛把繩子系在腰上,開始了飛簷走壁的施工任務。採訪時,記者問他當初是否緊張,黃大發很淡然地笑著說:“如果我怕了,大家就怕了;我都不怕,大家有什麼可怕的呢?”

堅持就是勝利。開弓沒有回頭箭,脫貧攻堅無退路。對於擺脫草王壩村貧困的命運,黃大發有著難以想象的決心和毅力。他三十六年一件事,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他一輩子一個目標,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懷著這最初的承諾,24歲的黃大發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山崖。幾十年過去了,黃大發和草王壩人用雙手鑿出了奇蹟。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群眾開展“坡改梯”,稻田從240畝增至720畝。昔日的荒山禿嶺上,群眾正逐步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10萬株蜜桔、李子已經開始有收益,牛羊養殖大戶超過30戶。今年年底,全村將會勝利完成出列貧困村的歷史程序。那些修渠往事,記載著這位“年份英雄”的足跡,像陳年老酒那樣歷久彌香。

公私要分明。“幹部幹,群眾看”,黃大發堅信,只要幹部不搞特殊化,不謀一分私利,就一定會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常把“公家的事怎麼硬都行,自家的事怎麼軟都成”掛在嘴邊。築渠需要的水泥,他每次都親自運回來。有一天趕夜路遇到了暴雨,運水泥的車陷入泥潭,他擔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像看護自家娃娃一樣看護著公家的水泥。家裡的灶臺破了,老伴想要一碗水泥補補,被他堅決拒絕,“公家的水泥一碗也不能貪”。多年來,全村老百姓毫不猶豫地把修渠集資的錢交他手上,都說“放一百個心,黃老支書一毛錢也不會給自己花”。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黃大發同志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操、愚公移山的豪情鬥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壩人的長征路。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新長征路上,千千萬萬位黃大發,正在自覺運用這永不過時的“黃大發工作法”,一心為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發家渠”, 用行動爭做脫貧攻堅的先鋒軍,讓實幹凝聚貧困群眾的信心決心,拿作風把牢集體奔小康的方向盤,把不忘初心的承諾鐫刻在遼闊的大地上,書寫出屬於這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3

袁隆平的形象可謂“幾十年如一日”的“農民本色”——瘦小身材,背微駝,小平頭,一身過時衣,兩腿爛泥巴。但也就是他,獲得了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證書和500萬元的高額獎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獲獎,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他不僅僅攪動了人們對科學家的好奇,更引起人們對大獎的產生以及我國科技獎勵制度的關注。

1976年,袁隆平和助手培育的三系雜交水稻“南優2號”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比常規水稻平均增產20%,到20__年全國累計推廣38億畝,增產稻穀3600億公斤。

1995年,袁隆平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兩系法雜交水稻生產應用,到20__年全國累計推廣面積達5000萬畝,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5%—10%,續寫“東方魔稻”的新篇章。

20__年,“超級雜交稻”達到農業部制定的第一期目標,突破日本專家估算的水稻的理論極限產量,被全國400位院士評選為“20__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的第一項成果。

20__年12月12日,“隆平高科”上市,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隻以科學家名字命名的股票。袁老說,他此刻最大的心願是利用基因技術育出畝產800公斤的超級雜交水稻,目標是20__年實現大面積推廣。

他先後獲得了聯合國智慧財產權組織“傑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飢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等八項國際獎。

他的成果不僅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並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飢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後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4

滕啟剛,一位前輩、一位法官、一位老師、一個榜樣......每次回憶,每次學習,每次誦讀,他那爽朗的笑聲、認真專研案件的精神、對工作的一絲不苟、對生活的無比熱愛,都成為我們對他無限地追憶。

滕啟剛就像是一座燈塔,在遠方為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作為年輕的幹警,在他的感召下,對社會、對工作、對家庭,我們都多了一份責任感,一份使命與擔當。我願意做下一棵滕啟剛式的小草,繼續守護正義,繼續堅持理想,繼續砥礪前行!

猶記20__年,我剛到千山法庭時,滕叔對我說的那句話:“晉鋒啊,你年齡還小,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好好跟滕叔學,滕叔都會告訴你。以後你也會當法官。”在之後的歲月中滕叔將他的工作心得、工作時的注意事項一點一滴、毫無保留的傳授給我,其中我學到最多的也是記憶最深刻的是滕叔時刻強調的“要牢記我們是人民的法官,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深切的為民情懷”,在我從事審判工作的十餘年間,我始終記得滕叔對我說的這句話,我也會心存懷念,接過滕叔手中的“接力棒”,把他的忠誠擔當、敬業奉獻精神傳承下去,為黨和國家的審判事業鏗鏘前行、奉獻一生!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5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華坪縣民族中學的學生和華坪兒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校園媽媽”、“張媽媽”。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

她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幸運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老師的生命價值觀非常清晰。

我們學習她,首先是對黨和人民的忠誠。作為一個黨員,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突出,她說:“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臺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裡最需要就到那裡,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我們學習她,學習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著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著,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我們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大家決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努力實踐重要思想,帶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

我們學習她的精神品質,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作為一名戰鬥在大理市太邑山區的教師,我決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xx大精神,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打造文化旅遊名市,構建和諧大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6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她沒有生兒育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黨的xx大代表,集“全國先進工作者、中國十大女傑”等榮譽於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縣表彰,但是她沒有驕傲自滿,始終視自己為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價值追求銘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崗位和繁瑣的工作中。孤兒的“校園媽媽”、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平凡事業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堅守三尺講臺。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盡職盡責的精神,鑽研學校教學和管理,身體力行,教學成績突出。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

張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體現了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具體落實到了自己的事業和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和執著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樸實、真實、感人的事蹟贏得了人們對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幾個方面所彰顯的精神內涵,深刻地感動了我。

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她熱愛黨,熱愛人民,更熱愛貧困山區的人民,為了辦好女子高中,她鍥而不捨,歷盡艱辛,但始終堅信,依靠共產黨就能辦成事,就能成就她的夢,辦一所女子高中的夢,讓無數個貧窮的女孩子圓大學的夢,她要通過培養女大學生來促進我們貧困山區脫貧,促進現代文明建設,讓孩子們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改變人生。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7

滕啟剛同志對黨忠誠、對司法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為民的情懷十分值得我學習,他的生命定格在57歲,成為遼寧政法英模榜上一顆耀眼的星,溫暖著每一個人。在滕啟剛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人民法官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也看到了共產黨員忠誠信仰、堅守初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先鋒本質。他以生命踐行使命,將公平正義寫進了自己的人生。

英模是一個民族的脊樑,一個時代的座標,一支隊伍的象徵。弘揚英模精神,既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重要一環,也是新時代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必然要求。我要以英模為鏡,深刻感悟英模精神,築牢思想之基,汲取奮進力量。滕啟剛同志的先進事蹟,樸實無華、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催人奮進,我們既為失去這樣一位好法官而痛惜,也為遼寧政法隊伍中湧現出這樣一位先進典型而自豪。

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就要學習他初心如磐、意志似鐵的忠誠本色。不管崗位怎麼變換,他始終堅守初心、忠誠履職、秉公辦案。他把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絕對忠誠融入到每一份公正判決、每一次矛盾化解中。要學習他牢記宗旨、甘於奉獻的愛民情懷。把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斷提高群眾工作本領,始終與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通過優質高效服務,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的滿意度。也要學習他勤勉敬業、守土盡責的擔當精神。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幹,以實幹書寫人生,用奮鬥鐫刻榮光,用實際行動踐行崇高理想信念,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永恆價值追求。更要學習他清正廉潔、嚴於律己的道德情操。始終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自覺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真正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我們要堅守初心,履行好新時代政法工作職責使命,努力提升工作本領,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為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新突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我要厚植為民情懷,堅持把每一件事關人民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我要堅守法治精神,捍衛司法權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我要把英模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把教育整頓成效轉化為解民憂、辦實事的能力,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紮實的工作作風,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出自平凡。堅守平凡便是不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法官助理,百姓懇切的訴求和期待,就是激勵我不斷前進的初心和動力,百姓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援,就是我繼續努力的深厚底氣。我要牢記“無論何時,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一切服從組織需要,黨叫幹啥就幹啥。”舍小家顧大家,不計較個人得失,把對黨和事業的忠誠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決之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之中!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8

7月4日,省總工會決定,追授黔東南州黎平縣九朝村村支書劉善平、錦屏縣平略鎮農業服務中心職工潘仁澤兩位同志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並號召全省廣大職工以劉善平、潘仁澤為榜樣,學習他們一心為公、服務人民的崇高情懷,愛崗敬業、鞠躬盡瘁的優秀品質,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時代精神。

6月10日凌晨,黎平縣九朝鎮發生特大暴雨,引發山洪。劉善平在接到村民被洪水圍困需要解救的求救電話後,挺身而出,衝入滔滔洪水中,解救受困群眾,不幸遇難,光榮犧牲。

6月14日晚,潘仁澤在接到上游電站洩洪的通知後,與同事乘坐漁政執法船前往下游,提醒沿河兩岸散步、垂釣群眾離開河岸,督促漁船上的漁民離船上岸。在錦屏縣三河鎮排洞河段,執法船發生故障,撞橋沉沒,潘仁澤不幸遇難,光榮犧牲。

省總工會在追授決定中說,劉善平、潘仁澤兩位同志參加工作以來,始終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宗旨,以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和對人民群眾的無比熱愛,用自己的熱忱和生命譜寫了壯麗人生,充分展現了當代工人階級立足崗位、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良好形象。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9

她是妻子,是媽媽,是女兒,也是一名堅守在戰“疫”一線的黨員、梘頭村村醫、馬元村婦女主任,她是__,英雄隊伍中的一員巾幗英雄,自疫情防控以來,她每天都要在相距20公里的馬元村和梘頭村往返多次,來不及好好休息,就得趕往下一個地方。第一次見到她,僅短短的一分鐘,她就接到了三個電話,忙的顧不上和我們多說一句話,可這只是24小時的一千四百四十分之一,還有多少是我們不知道的,讓我們一起深入她的日常,瞭解她的“四心”,聽聽她的戰“疫”心聲吧!

她是一名村醫

“謝謝你劉醫生,其他人都不敢靠近我們,只有你不顧個人安危,每天堅持幫我們測量體溫,真是不懂怎麼感謝你,等疫情結束後,你一定要來我家吃一頓飯,表示我的謝意!”從__黃岡的返鄉人員丁學富說道。“老丁,別說什麼感謝的話,醫者仁心,這些都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真的要感謝的話,就好好配合村裡,和家裡人一同配合村裡做好自我居家隔離”__一邊處理一次性口罩一邊說道。大年三十,村民們都忙著準備過年,對於__來說,卻是忙碌的開始,自疫情防控工作展開以來,走村串戶測體溫、講解病毒預防知識、處理使用過後的一次性口罩等工作就成了她日常的一部分,由於轄區內返鄉人員多,每天從家裡到梘頭村要騎車20公里,臉凍的通紅,為了儘快將返鄉人員每天的健康資訊記錄好,來不及喝口熱水,就得馬不停蹄的趕往返鄉人員家中檢查身體情況。“作為村醫,在抗疫的緊要關頭我有責任守好一方安全。”正在寒風中測體溫的__說道。

她是一位黨員

為了不影響馬元村的工作,白天在梘頭村入戶觀察外地返鄉人員的身體情況,處理完使用過的一次性口罩後,她就得立即趕往馬元村入戶宣傳,連續十日,__與鎮村幹部一起,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勸解人員聚集活動,積極幫助居家隔離村民進行心理疏導,為了不影響馬元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她主動申請晚上在值班點值班。馬元和梘頭20公里的距離,並沒有影響到__履行她的職責,兩份職業、兩種責任,往往是無縫銜接,剛結束一份工作馬上又投入到另一份工作,寒夜中的“一抹紅”帶給人希望和溫暖,常常在值班點值守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的__,一天見到家人的時間也就是吃頓飯的功夫了。“由於擔心返鄉人員出現異常,只要有時間能多待一會兒就會多待著,只要他們沒事了,我才能安心回家休息會兒。”__說道。

她是一名村幹部

白天在梘頭村入戶觀察外地返鄉人員的身體情況,處理完使用過的一次性口罩,還得趕回馬元村,馬不停蹄地和村兩委幹部一起到馬元村入戶宣傳,連續十日,__與鎮村幹部一起,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勸解人員聚集活動,積極幫助居家隔離村民進行心理疏導。她還主動要求肩負起晚上值班的職責,往往是無縫銜接,剛結束一份工作馬上又投入到另一份工作,寒夜中的“一抹紅”帶給人希望和溫暖,常常在值班點值守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的__,一天見到家人的時間也就是吃頓飯的功夫了。“由於擔心返鄉人員出現異常,只要有時間能多待一會兒就會多待著,只要他們沒事了,我才能安心回家休息會兒。”__說道。

她是一個女兒

家中還有一個84歲的老母親獨自一人住在黃坊鄉仍田村曹家地小組,由於哥哥也是一名村幹部,忙起來也顧不上母親。聊天中__說道:母親很支援我們的工作,常常說你們工作忙不用擔心我,我能照顧好自己,倒是你們要顧好自己,好好吃飯,等你們空了再來看我。過年到現在還未見過一面,母親也不會使用手機,也就是大年三十和哥哥通話給老母親拜了個早年,工作累一點沒關係,就是挺擔心老母親的身體狀況,天氣挺冷的,希望她能好好保暖好好照顧自己。”說到這,她已眼含淚花,原來在外人面前熱心的劉醫生、暖心的劉主任也有柔弱的一面。但是抗擊疫情以來,讓她感到挺欣慰的是往年都是“甩手掌櫃”的老公也自覺地擔負起家中的大小事務,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吃上她老公親自做的那一口熱飯熱菜。

“作為一名黨員,我有黨性,響應號召,抗擊疫情,人人有責;作為村醫,我責無旁貸,理應戰鬥在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婦女主任,我有責任帶領全村婦女共同抗擊疫情;作為一名女兒,我有所虧欠,沒能盡到應盡的責任,但我想母親會理解我,因為還有很多人的母親和女兒需要我的守護。”溪口鎮黨員、梘頭村村醫、馬元村婦女主任__說。

忙碌的工作並沒有壓垮她,反而讓她越~越勇,像__這樣的基層幹部我們溪口鎮還有很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消滅“硬核”病毒是每一個一線工作人員的願望,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為的就是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待春暖花開時,大家還能相聚。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0

__是一名從軍16年的退伍老兵,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後,主動請戰,一方面聯絡戰友,一方面聯絡市軍人退役局,要求到最危險最艱苦的防疫一線,真正彰顯了退役不褪色、退伍不褪志的軍人本色。

2月3日,在市退役局和冀村鎮政府的安排下,__帶領第一批22名退役軍人志願者開赴抗疫前線,他主動申請到了西鄰文水、南靠平遙,防控任務較重的富家莊村。到村報道後,他迅速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積極配合鎮村幹部,再次對全村196戶人員的返鄉情況逐戶逐人進行摸排;根據上級安排,利用鐵絲網對與文水、平遙相鄰的邊界進行封閉圍擋。__每天早晚都會沿全長2公里的防護網進行巡查,勸返外來人員,及時對防護網漏洞進行修繕維護,避免防護網外徘徊的人員流竄進入我鎮轄區。截止今日,他共勸返隔離網外的人員多達50餘人次。

利用在部隊時擔任思想骨幹和安全員期間所學習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對排查中發現的與平遙結親的村民,告知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危害性和嚴重性,要求其不走動、不接觸,做好思想穩控工作。2月13日清晨他和往常一樣準時進行巡查,得知村內一名老黨員趙正有同志,於當日同時失去兩名親人,僅有一河之隔的平遙縣郝莊村,九十五歲的岳母不幸去世,同日文水縣鄭家莊村八十多歲的姐姐也撒手人寰,因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連二人的最後一面也沒能見上。面對長時間居家且痛失兩名親人的劇痛,趙正有出現了恐慌、焦慮心理,__第一時間向黨小組進行了彙報,並用關心、耐心、細心疏導該同志情緒,經過十幾個小時的交流溝通,趙正有同志穩定了情緒,放下了思想包袱,並表示為了疫情防控大局,堅決不去參加葬禮,只是對著失去親人的方向長跪。

不講條件,勇於擔當。本著困難時期不給鎮政府和村內增加負擔的思想,吃最為簡單的飯,住簡易的帳篷。他是一名退役軍人志願者,更是一名黨員,他是一面旗幟,真正把初心寫在行動中,把使命落在崗位上。他的誓言是,只要眾志成城、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夠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1

聽到張小娟犧牲的訊息後,甘肅省稅務局駐鎮原縣三岔鎮的8名駐村幹部舉行儀式,集體默哀致敬。“風華正茂的年紀就突然走了,令人惋惜,她的事蹟令人敬佩。”國家稅務總局甘肅省稅務局駐鎮原縣三岔鎮周家莊村工作隊總隊長成富軍表示,作為駐村幫扶工作隊成員,將以張小娟為榜樣,學習她敬業奉獻的人格和品格,全身心投入駐村工作,有一分光,發一分熱,為實現全省脫貧攻堅目標奉獻力量!

“張小娟誓言要改變家鄉落後面貌,懷著深情把生命和熱血奉獻給扶貧事業,她是綻放在隴原大地上最美的格桑花。”張小娟的先進事蹟讓省商務廳駐靖遠縣永新鄉永新村幹部朱燕深受感動,她說,張小娟用實際行動為全省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作為一名和張小娟同齡的駐村幹部,要像張小娟那樣勇於擔當、崇尚實幹,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風履職盡責,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蘭州海關派駐康樂縣蓮麓鎮扎那山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趙政說,張小娟是甘肅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優秀代表,她上學時品學兼優,畢業後回鄉奉獻家鄉。她心繫群眾、為民務實,跋山涉水、走村入戶,摸情況、提建議、解難題、抓落實,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推動扶貧舉措落地見效,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和擔當。她舍小家顧大家,無暇關心和照顧家人,一心撲在工作上,直至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獻出寶貴的生命。張小娟的先進事蹟和寶貴精神生動感人,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蘭州海關駐村工作隊將以張小娟等脫貧攻堅一線先進人物為標杆,勇於拼搏、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履職盡責、紮實工作,為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小娟是我們一線扶貧工作者的傑出代表,她的事蹟感人至深,她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禮縣馬河鄉孟泉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幫扶隊隊長劉小平說,為了脫貧攻堅任務,張小娟幾乎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無數個日日夜夜奔走在鄉鎮村組、田間地頭,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公僕情懷。她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和事蹟,將成為每一位扶貧幹部攻堅克難的精神力量。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2

滕啟剛,男,漢族,1964年1月出生,1982年9月參加工作,199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四級高階法官。20__年6月4日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7歲。

滕啟剛同志深入學習貫徹_,認真踐行_,全身心投入黨和人民的審判事業,是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是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中基層法院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是新時代遼寧政法戰線的傑出代表。他一生愛黨、一心為民、一貫公正、一身正氣,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是滿滿的正能量、感人的好典型。他紮根基層法院30年,把對黨的忠誠融入每個崗位、每次審判,矢志追求公平正義。他把群眾的利益看得最重,常說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能調解的要儘量調解,審理的886件民事案件中,調撤率達68.9%。他潛心鑽研業務,一步步成長為同事們眼中“行走的法律辭典”。近三年,主持審理的362件行政案件,結案率100%,平均審理時間僅為法定審限的四分之一。他敢擔當、善作為,排除外界干擾,堅持秉公辦案。身為院審判委員會委員,不怕得罪人,不當老好人,討論案件時直言不諱發表意見,力求找到最客觀公正的審判方案。20__年,鞍山市千山區組建行政爭議調處中心,他主動牽頭負責調處中心工作,110件行政爭議糾紛得到有效化解。他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從不利用權力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私利。他愛人下崗,不找組織、不託關係,自己幫助愛人擺攤自謀生計。一名親戚因搶劫被判刑,他嚴詞拒絕講情。多年來,他累計審理案件1958件,無一違紀違法舉報,無一冤假錯案。生前曾榮獲“全國法院優秀直播法官”“遼寧省人民滿意政法幹警”等30項榮譽,榮立個人三等功3次,帶領團隊榮立集體三等功3次。

為表彰先進、弘揚正氣,激勵和引導全省黨員、幹部在遼寧振興發展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和骨幹帶頭作用,省委決定,追授滕啟剛同志“遼寧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省委號召,全省黨員、幹部要向滕啟剛同志學習,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永遠信黨愛黨為黨,自覺把人生追求與黨和人民的事業緊緊聯絡在一起,用實際行動體現信仰信念的力量;學習他踐行宗旨、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堅持不懈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不斷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學習他敢於鬥爭、勇於拼搏的進取精神,直面問題,決不“繞道”,努力創造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業績;學習他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永葆共產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全省各級黨組織要把學習滕啟剛同志先進事蹟同深入學習貫徹_關於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_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結合起來,同做好當前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結合起來,採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學習宣傳。要引導黨員、幹部全面貫徹_,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站穩人民立場,牢記初心使命,立足崗位、履職盡責,清正廉潔、敢於鬥爭,埋頭苦幹、勇毅前行,為奮力開創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3

上大學期間,張小娟是班裡的宣傳委員。她熱衷社團活動,尤其是務實、紮根基層的服務型社團。大二暑假,小娟跟著社團的師哥師姐到偏遠山區支教,支教點沒有水、沒有電,連臉都洗不了,更不用說洗澡。“回來聽她講在那裡的經歷,有苦有淚卻始終沒有抱怨,我想如果有機會她仍然會選擇去第二次、第三次……”張小娟的同學付麗園回憶道。

20__年,由蒙曼老師帶隊,師生一行赴湘西鳳凰縣開展田野調查,瞭解當地的種植業、養殖業、旅遊業等部門經濟狀況。蒙曼告訴記者,在這期間,她看到了張小娟的另一個側面:愛美。

“田野調查其實是個釋放天性的過程。和課堂上的沉靜不同,田野狀態下的小娟很愛笑,對什麼都滿意,我想,這該是一個容易獲得幸福的姑娘吧。”蒙曼回憶說。

在調研回京前的一個傍晚,師生走進當地古城的一家蠟染店,準備做件印花布,為此行留念。大家從店主給的紋樣裡選了半天,不知道要畫什麼,張小娟卻扔掉紋樣,揮筆畫下一個類似漢代畫像磚的圖樣,中間有個侍女一般的人物。張新宇好奇地看著她,張小娟得意地說:“圖案早就在腦子裡了,只是找個契機畫出來而已。”

蒙曼對記者說,張小娟時時刻刻都能看出好的地方、美的地方,身上有一股文藝青年的氣息,她對美是有追求的。“她愛美,所以希望全世界都美。”

張小娟的同學幾乎都遭受過她對家鄉的“宣傳轟炸”。很多同學都是通過她知道了甘南州,知道了舟曲縣。每每談起家鄉,熱愛之情溢於言表,說成片的花兒很美,總說歡迎大家去做客。“從她那裡,我知道了有個美麗的地方叫舟曲,有片純淨的土地叫甘南,至今心嚮往之。”張小娟的同學劉曉傑說。

“小娟畢業後,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她就融入了這座城市熙來攘往的人群裡。直到10月9日晚上,同時知道了她回鄉、扶貧、殉職的三重資訊。”蒙曼告訴記者。

大學畢業後,一直牽動張小娟內心的,是不能割捨的鄉情。畢業前夕,章毅君老師曾和張小娟談到畢業後的去向,張小娟說自己想回家鄉,認為改變家鄉的貧困面貌會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家人則希望她能夠在北京找一份工作,平時愛笑的她看上去很認真,一時難以選擇。“孝順、懂事的小娟先在北京工作了一年,但是對家鄉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使她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投身民族地區的建設,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用青春和生命書寫了感人至深的篇章。”

20__年,張小娟回到了家鄉。工作10年來,張小娟先後在立節鎮、縣政府辦、曲瓦鄉任職,其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與群眾直接接觸的一線崗位。張小娟一年中,至少有一半的時間奔赴各個貧困村,大部分週末時間都用於加班。她成了全縣扶貧工作的移動資料庫,同時也是各鄉鎮、各部門24小時線上的業務聯絡人。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4

8月16日下午,民政部召開學習宣傳許帥同志先進事蹟報告視訊會,嶽西縣民政局組織機關幹部職工聆聽報告會。

許帥,現任安陽市救助管理站站長,他創新探索“公開招標購買服務、醫助結合站內照料”救助管理模式,紮實推進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20xx年12月,在被確診為胃癌四期的情況下,他仍以陽光、樂觀、豁達的態度與病魔作鬥爭,以樂於奉獻、只爭朝夕的勁頭履職盡責。20xx年6月,省委授予許帥同志“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xx年7月,民政部授予許帥民政部最高獎“孺子牛獎”。

報告團5名成員分別以同事、朋友、父親、護士和記者的身份,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深情講述了許帥同志的先進事蹟。整場報告會感人肺腑,發人深思,激人奮進,報告人幾度哽咽,臺下鴉雀無聲,聽眾幾度潸然淚下。報告會結束後,大家一致表示,要向許帥同志學習,學習他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精神,凝聚幹事創業的熱情,將“孺子牛”精神發揚光大。

報告會結束後,民政局又召開了黨風廉政警示教育會,組織幹部職工觀看警示記錄片《失控的自由人》,旨在提高廣大黨員幹部的拒腐防變能力。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5

這個暑假,92歲的退休教師葉連平仍在村裡給留守孩子補課,他希望,最後一口氣也是在講臺上撥出的。從20__年開始,葉連平利用節假日免費給周邊的學生補習語文和英語課。根據不完全統計,19年來,已經有1000多個孩子在這裡得到過幫助。

19年未向學生收過一分錢,一瓶礦泉水都捨不得給自己買

原本是語文老師的葉連平決定利用自己的英語特長,為孩子們補習英語。他找來英語教材,系統地研究,還根據不同的英語水平,把孩子們分了班,更有針對性地上課。

為什麼不收錢?

葉連平說,在物質生活上我是低水平,精神生活要高標準。“我拿著國家的工資,我吃著國家的糧,是人民的錢,我沒有權利再跟國家、跟政府、跟組織要賬。我不抽菸、不喝酒、不打牌、不吃零食。到外邊買書,我自己帶著乾糧和火腿腸,一碗陽春麵、一瓶礦泉水我都不買,省下來的錢,要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

用生命影響生命,要跟時間賽跑

葉連平說,我希望我最後的一口氣是在講臺上撥出去的,而不是在床上。我現在的口號就是那十六個字: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鞠躬盡瘁,死而不已。

“我不同意諸葛亮的話,他是死而後已,我是死而不已。我希望等到我走的時候,能夠被組織上承認,我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就心滿意足了。”葉連平說。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紮根在最貧瘠也是最需要教育的基層,葉老的堅守,也是一群人的堅守。為你講述三位紮根基層一線的教育人員的故事,同樣,向他們致敬。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6

許多年前,一次家訪途中的偶遇,讓張桂梅至今無法忘懷。

一個女孩坐在山坡上,憂愁地望著遠方,身旁放著籮筐和鐮刀。她上前詢問得知,女孩才十三四歲,父母為了3萬元彩禮,要她輟學嫁人。

張桂梅暗自發願:要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讓她們通過讀書走出大山。20_年,她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12年來,已有1800多名大山女孩從這裡考上大學。

她像一盞明燈,燃燒自己,照亮大山女孩的夢。

低進高出,1800多名女孩命運改寫

今年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來得比往年稍晚一些。8月底,學生們報喜的簡訊把張桂梅的手機震得嗡嗡作響,但她卻悶悶不樂了好幾天。

這一屆,華坪女高159名學生參加大學聯考,150人達到本科線,本科上線率為94.3%,其中一本上線人數70餘人。“如果沒有疫情影響,姑娘們能考得更好。”張桂梅心有不甘。其實,這個成績真的很不錯了。

因為,華坪女高招收的學生大多來自貧困山區,不少學生基礎差,甚至會考分數遠低於當地高中的最低錄取線。低分進高分出,大學聯考成績常年位居麗江市前茅,華坪女高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12年來,1800多名女孩從這裡考上大學,改變了人生軌跡。

27歲的陳法羽是其中之一。20_年,家境貧寒的陳法羽會考分數沒過線,自費讀高中一年要好幾千元。“當時我妹妹也在上學,家裡拿不出這麼多錢。”陳法羽說,實在沒辦法,她只能放棄讀書,回家種地。

後來聽說華坪有一所女子高中,專門招收家庭貧困的女孩,不收任何費用,陳法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樣,趕快跑來報名。在女高學習三年之後,陳法羽順利考入雲南警官學院,如今已成為麗江市的一名警察。

回憶高中三年,陳法羽難忘校長的嚴厲與堅守。不管颳風下雨,張桂梅每天清晨都會陪著學生晨練;白天,幾乎每節課她都會親自查課;晚上,她和學生一起住在宿舍,直到夜裡12點後查完宿舍才入睡。

“沒有張老師的嘔心瀝血,就沒有我們的命運轉變。”陳法羽說。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7

“他是農民教授,亦是農民院士,把農民裝在心裡,把學問種在田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他牢記初心和使命,以共產黨人的擔當和攻堅精神,助力雲南人民脫貧致富,在雲嶺大地上唱響了脫貧攻堅的時代最強音。”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黃風感慨地說,朱有勇院士是我輩之楷模,是祖國之榮光。

“新時期的農業科學家是什麼樣的?朱有勇院士用他全心全意為農民服務的言行給出了響亮回答。”昆明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臨床二大班的黃胄表示,要將朱有勇院士精神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不斷傳承和發揚光大,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一起學時代楷模,做優秀青年。

雲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生楊俊濤說:“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向朱有勇院士學習,增強自己的道德責任感,努力成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積極、最活躍、最充分的青年先進代表。”

雲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的楊舒涵認為,朱有勇院士的先進事蹟深刻詮釋了科學家、科學成果應該如何為人民服務,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優質、可行的思路和方法。作為青年學者,一定要用行動示範解決頑疾,而非只是對老百姓紙上談兵,務必戒除功利之心服務人民,未來的路,懷揣敬仰,踏實前行。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8

我不知道同學們心目中的勞動者是不是和我想的一樣。有些人會認為是醫生,他們會說出很多種答案來,有的說:我媽媽是醫生我看見她每天早出晚歸的,一個星期裡沒見過幾次面;有的會說:我爸爸也是醫生,他也非常的忙,有時半夜三更的還有醫院來電話說要搶救病人或是被打的頭破血流的送進醫院來搶救;有的人說:我媽媽雖然是護士,但她在非典時期,一刻也沒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站在非典第一線,鼓勵病人與魔鬼做鬥爭。等等的事。這是他們認為的,當我問他們那清潔工人呢?他們都說:他們有什麼好的啊,又臭又脹又沒有文化薪水又低,那向我們的父母啊!文學又高工作又幹淨薪水也很高,我的父母要是清潔工的話,我的面子往哪放啊!在同學們的指指點點下,誰要和我交朋友啊!

可我認為清潔工人是最了不起的拉!他們的工作是我們學生每天早晨都能看見的,可是你們的父母在醫院裡你看見他們認真工作了嗎?我想你是看不到吧!也聽不到吧!也許你的父母在工作的時候還有的吃有的說還有的座更別說薪水了,這個薪水是清潔工人的兩倍還要多。那哪些清潔工人呢?他們沒的座沒的吃沒的說,只能拿著掃帚和畚箕在大馬路上掃啊掃的,薪水也低,但他們為了養家只能這樣了,因為他們文化少啊!他們是用勤勞來賺錢的,用自己的雙手來賺錢的。你們也可以去常識一下掃地的滋味啊!我想那是你們吃我消的工作,你們掃到半個鐘頭也不到就說累了,那他們呢?他們比你們要少的時間長,可他們不怕累不怕苦,用自己的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去支撐起一個家庭來,那是不容易的吧!

在炎熱的夏天,他們要在火辣辣的太陽下掃地,沒有冰涼的空調,沒有冰涼的泉水,沒有夏天所用的防晒霜;只有嘴裡冒著白泡的口水,頭上流著黃豆大的汗珠,身上披著一層黑色的肌膚,中暑了連醫院也不去,生怕要花錢去看病,在家裡叫自己的老伴幫自己在身上扭兩把(這個是杭州人的傳統方法)就可以解除中暑了,這個我也常識過,這樣扭其實是很痛的,一直要扭到背上起黑色才可以結束。而那些做醫生的呢?在涼絲絲的空調房裡吹這些和冷氣,坐在那裡舒舒服服的喝著茶,看著報紙和同事們說說笑笑的,多麼的舒服啊!和清潔工人們比起來真是相差十萬八千里。

在呼呼秋天,樹上的葉子紛紛的落下來,在馬路上滿地都是葉子,清潔工人還是那樣的幫著馬路打掃,可這個季節是他們還算不怎麼累的呢。可冬天呢?雪在馬路上厚厚的,一層,讓他們掃的腰痠背痛的,臉上長了凍瘡,手上也長了,腳上也長拉!讓人看的都心疼啊!可他們還是勤勞的掃著,為人民服務著。

在寒冷的季節裡,他們全身冷的直打哆嗦,連手都快不聽使喚拉!還在那裡掃啊掃啊!不知道掃了多少年拉!每個人都在家裡吃著熱乎乎的早餐,而清潔工人呢?每天起個大早不怕冷不怕累的,在為人民服務。

在我的心目中清潔工人是最好的勞動者拉!因為他們默默的在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