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袁隆平逝世一週年袁隆平生平事蹟(精選5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1.57W

袁隆平逝世一週年袁隆平生平事蹟 篇1

是誰,在田間辛勤工作;是誰,忙於工作,以實驗田為家;是誰,解救人民的飲食問題……種種疑問指向一位偉大國士——袁隆平。

袁隆平逝世一週年袁隆平生平事蹟(精選5篇)

望著面前熱氣騰騰的米飯,一位辛勞的身影漸漸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在田地埋頭苦幹,一次次實驗造福於民,您的功名被人傳頌,您的身影永存於人們的心中!您雖已是高齡老人,但您不辭辛勞,一直在田間穿梭,一直為人民服務;您整天潛心實驗,但您絲毫不古板,爽朗的聲音迴盪在我們的心中,您的發明成就,也成為人們暫無絕口的美食,成為了人們的福音,解決了人們的飲食問題。像這樣的偉人、國士,被所有人所讚頌。

可是,就在昨天,您卻遠離了我們,遠離了世界,遠離了您的實驗成果……當您的遺體在駛過長沙街道時,許多人追隨著您,大聲呼喊——“袁爺爺,一路走好!”話音剛落,許多人泣不成聲。

關於糧食,你們這樣說:“一粒糧食能夠拯救一個國家,也能絆倒一個國家。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我都親眼見過。”當記者問:“您還擔心這種現象會發生嗎?他釋然的回答:“不可能了。”說完,他鬆了一口氣。

關於工作,他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二是雜交水稻覆蓋全國的夢。“我畢生追求的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他這樣說。

5月23日,袁爺爺去世後,長沙天降暴雨,群眾冒雨為袁爺爺送行。

回過神來,面對著白米飯,我竟淚眼朦朧,懷著最高的崇敬與懷念,對袁爺爺說一聲:“袁爺爺,一路走好,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您!”

袁隆平逝世一週年袁隆平生平事蹟 篇2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解決了中國的溫飽問題。

袁爺爺逝世的訊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間愣住了,不知所措。望著眼前熱氣騰騰的米飯,想起了袁爺爺說過的話。他說:"一粒食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年紀輕不知道,上個世紀的60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飽飯哪,我都親眼見過。”心頭為之一震,眼淚奪眶而出。

袁爺爺臨死前還關心著稻子的長勢,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報投入到雜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飯,飯碗裡的水稻,那是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北極星,餵飽了十幾億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雜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業去拯救了整個國家,他是真正值得我們敬佩的人,他是我們的脊樑骨。

望著袁爺爺的照片,他臉頰上佈滿皺紋,眼角含著笑意,顯得和藹可親。我的內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極,是為之一振,交織在一起,腦海中想著這位可敬的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雙手鑄就了全中國,他是中國發展的奠基石。我們所沒經歷過的,那個吃不飽飯的年代,是袁老內心深處的痛苦,他知道,糧食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致敬袁爺爺,替我們負重前行,給了我們最好的生活。致敬袁爺爺,您用自己的雙手讓我們屹立這片土地。您來時,世間餓殍遍野;您走時,世間稻米滿倉。禾下乘涼夢,十里稻花香!

江山思國士,人去稻田豐,袁爺爺千古……

袁隆平逝世一週年袁隆平生平事蹟 篇3

這兩天的天氣格外陰沉,雲濃得像是要滴出水來而卻遲遲不下。使人的心上莫名蒙上一層壓抑,在這種日子裡又聽見袁隆平院士去世的訊息,不禁感受心中空落落的,像是少了點什麼似的。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可以說沒有他,我們老百姓還是吃不飽,還是會捱餓,但是為了讓人民吃飯,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嗎?1960年7月他發現一株“天然雜交稻”,從此便開始獨自研究雜交水稻,那時他的家人都不支援他,認為他一個大學生去種什麼田。後來1997年,他才有了自己的團隊來研究。而1960年——1997年這37年間,他都獨自一人奮鬥,在稻田與實驗室間。

聽過一個故事,就是在_時期袁老將他保護級的實驗品種在4分田中,後來,稻株被收,他看見一口深井中,竟還有幾株竟奮不顧身地跳下去。可以說沒有這幾株實驗稻就沒有今天的雜交水稻,袁老奮不顧身可以說今天的糧食是袁老拿生命換來的呀。

袁老在採訪中說:我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簡簡單單幾句話雖使用了誇張卻難看出他的雄心壯志。袁老,您逝世了,我們一定會完成您未完成的夢想的!

採訪中,記者問袁隆平“如果您再次看饑荒您會怎麼做……”主持人話音剛落袁隆平院士便馬上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這是一個人對他產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對雜交水稻的用心良苦體現了他的初心。

5月22日13時17分32秒袁隆平院士在長沙湘雅醫院逝世。當時許許多多的人站在醫院門口目送車對遠去路過之處設有幾輛車,就算有也是停下鳴笛致敬。場面,一度十分壯觀。本來我還想什麼時候能見他一面,因為離得比較近嗎?這下,可是再見不到了。

雨,落下來,又慢慢下大。這場雨帶走了袁隆平院士,都將他印在了我們的`心底。

袁隆平逝世一週年袁隆平生平事蹟 篇4

就像是做了一場夢,夢醒來的時候,他已經去了稻香四溢的另一個世界。

對於他的最初記憶,是在一次看電視節目,一位主持人眼含熱淚地跟我們講,作為中國人,天地君親師,你們可以忘記和背叛,但誰都不能忘記袁隆平爺爺,誰也不能不尊敬袁隆平爺爺。

聽老人說,中國上世紀60年代,在大饑荒中去世了很多人。我還聽到身邊很多人表達著對袁隆平爺爺的感謝,是他改變了中國的“糧食命運”,讓許多中國農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甚至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種植糧食發生了改變。當聽到袁爺爺去世的噩耗傳來,人們簡直不敢相信,一遍又一遍地為袁爺爺祈禱。

因為袁爺爺,中國人,不僅僅是不再餓肚子了,他們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袁爺爺,他是國家的英雄,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讓不少國家免除飢餓的人。

國士無雙,當是袁隆平爺爺,我輩幸福,當憶袁隆平爺爺。袁爺爺只是帶著夢的種子去了遠方。

我作為中國人,感到自豪,我會永遠銘記袁爺爺,沿著他前進的道路走下去。有了袁爺爺的引領,我們會奮勇向前!

袁隆平逝世一週年袁隆平生平事蹟 篇5

袁隆平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他參加工作50多年來,不畏艱辛、執著追求、大膽創新、勇攀高峰,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及應用領先世界,推廣應用後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我國及世界糧食安全做出了傑出貢獻。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熱愛祖國、一心為民的堅定信念。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自年輕時他就立志獻身雜交水稻事業,併為之不懈拼搏、頑強奮鬥,始終把為國家解決好“民以食為天”問題當作自己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堅定、鍥而不捨。

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求真務實、勇於創新的科研作風。“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充分體現了他潛心實幹的本色和求真務實的作風。“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交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對“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覆試驗,終於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袁隆平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斷創新,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學習袁隆平,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崇高品德。

上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相關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上世紀80年代,他帶領“863”專案組開展攻關,提倡團結協作,很快獲得了成果。他沒有把政府撥給的數千萬元作為自己的研究專款,而是組織起全國的協作單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還將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科學獎和世界糧食獎等獎金全部捐獻出來,設立獎勵基金,獎給為科研做出貢獻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們。袁隆平不僅傾心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而且長期關注世界糧食安全。在他眼中,雜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他把“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為畢生的追求,併為之做出了極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