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袁隆平功勳事蹟心得感悟(精選3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34W

袁隆平功勳事蹟心得感悟 篇1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袁隆平院士的離世,讓無數國人悲痛、令世人哀傷,一顆耀眼的東方巨星同我們辭別,“神農”的功績永遠留在了人間,留在了千萬萬群眾的心坎。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世界第一個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他最大的功勞是讓中國人更加穩定地端穩了自己手中的飯碗,播撒了艱辛汗水和無窮智慧,收穫了精神富足和崇高品格。可以說,袁老的一生,光榮而偉大、為民而廣博,如同他熱愛的土地一樣敦厚純樸、如同他播下的種子一樣頑強堅毅。

袁隆平功勳事蹟心得感悟(精選3篇)

國之大者,為國為民。溫飽問題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攻克的首關,也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和目標。袁老紮根土地、埋頭苦幹、艱辛鑽研、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堅毅且挺拔、英勇而神聖、莊嚴而睿智,用勤勉的一生、辛勞的一生、創造的一生助力解決溫飽事業和民生大計,追求“禾下乘涼”夢、書寫華美篇章、綻放人生麗彩,讓“袁隆平”雕刻進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成為一道風景豐碑,也讓世人銘刻了“袁隆平”三個字的深邃含義和沉甸價值。這正是對其“俯首甘為孺子牛”一生的寫照,也是“人民群眾把他舉得高高”的最好詮釋和註解。

中國人常說,“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是大事,是最基本的國之大者、最起碼的權利保障。袁老託舉的飯碗,是十幾億人的大飯碗,他的精神情懷和品格追求、人生理想,何其巨集遠、何其磅礴、何其偉岸,值得每個人銘記、銘刻、弘揚、傳承、賡續。英雄的步履,需要有人去續航;英雄的衣缽,需要志士去光大。袁老為公為民、不計得失、儉樸敦厚、攻堅克難、義無反顧、紮根土地的崇高品質和高尚情操,是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和寶貴營養,是每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都必須具備的精神品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長征路上,有許多如同袁老一樣的璀璨星光,交織成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斑斕星河,照耀中華民族堅毅前行、滾滾向前的光明道路。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我們這一代手中,緬懷袁老、致敬英雄、昭啟未來、奮進前途,我們要將英雄的氣概、頑強的品質、拼搏的意志、為民的情懷滋養起來和武裝起來,讓袁老的“禾下乘涼夢”延續下去,鑲嵌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史潮流,凝心聚力、滿懷壯志、昂揚挺進、乘勢而上,書寫屬於新時代的新夢想新奇蹟。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敢圓夢,得靠加油幹。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碩果累累,往往是汗水澆灌、辛勤勞作、耕耘犁耙之後,土地才給予勞動付出的報酬和恩賜。開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讓精神弘揚在新時代、把作風帶進入新徵程,像一顆種子一樣生根、發芽、破巖、茁壯,必將能夠在迎風飄揚、春風化雨中花開葉茂、繁盛似錦,到處都是一番更為活躍的創造創新。

袁隆平功勳事蹟心得感悟 篇2

20__年5月22日13時07分,那位永遠不服老、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國家功勳獲得者的“90後”袁隆平老院士永遠離開了我們。斯人已去,精神長存。緬懷先生,踏著他奮鬥的方向努力前行。

傳承追求實踐出真知的科學精神。袁隆平院士生前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院士是親力親為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田裡檢查,他對所帶的研究生說“培養研究生,因為是搞水稻的,我第一個要求你要下田,不下田,我就不培養”。正是有著異於常人的科學精神,吃苦奮鬥精神,湖南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最高產量達到了畝產1500公斤,在江蘇南通的海水稻試驗田,最高畝產802.9公斤。打贏種業攻堅戰、端好中國人自己的飯碗,才有保障。袁隆平未竟的事業,將由中國水稻科學家們奮鬥實現,他所弘揚和代表的雜交水稻精神,將永遠成為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動力。

學習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質。袁隆平院士從來不關注金錢的多少,即便獲得各方面的獎金,他也把這些獎金用在雜交水稻的研究經費中。穿幾十元的襯衫,戴十幾元的領帶。即便榮譽無數,他仍然能夠撲下身子,兩腳沾滿泥土來到水稻中研究水稻長勢。淡泊名利,才能矢志於畢生致力的事業。他已經把論文寫在中國大地上。鍾南山院士對袁老的評語真摯和簡約。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寫照,也應是每一位中國人腳踏實地幹事創業的精神標杆。

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安全。袁老的夢想是解決吃飯問題,但另一方面,浪費無度問題又從另一方向抵消著增產的努力。就在不久前,《反食品浪費法》剛剛獲得通過。在袁老去世後,有網友稱“今天他好好吃飯了,一粒米也沒剩”。確實如此,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牢牢記住“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珍惜每一粒糧食來永遠緬懷這位不知疲倦的老院士。

如今,天問一號已經著陸火星,祝融號已經開始巡視火星。天宮一號飛翔太空,更多的成就正在創造,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業,將在每一位中國人身上延續,將在每一位自強國人的奮鬥中實現。

國士無雙,彪炳千秋。袁隆平院士逝世後,無數湖南人,億萬中國人紛紛深切緬懷袁隆平,聯合國官微高度讚譽。榮譽無數,難抵億萬民眾的口碑,這就是袁隆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處。

袁隆平功勳事蹟心得感悟 篇3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訊息得到確認後,眾多網友紛紛以圖文形式在朋友圈、微信群等網路社交平臺深切緬懷這位讓中華兒女吃飽吃好的長者,“山河同悲、先生千古,您是真正的英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致敬稻田守望者!”“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緬懷,致敬!”。正如網友所說,5月22日的微信朋友圈,“滿屏都是袁爺爺”……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訊息之所以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就在於他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他幾十年如一日,始終把國家和人民放在心上,為我國和世界糧食安全與農業科學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讓很多人吃了飽飯,結束了忍飢挨餓的日子,他是共和國的脊樑,人民的功臣。

在物質生活非常豐富的今天,珍惜糧食就是對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緬懷。但令人遺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少數人不珍惜糧食,不愛惜食品,浪費現象還比較嚴重。前段時間,某選秀節目的粉絲為“打投”偶像,將買來的某品牌牛奶大量拆開並直接倒入溝渠中,只留下瓶蓋內的二維碼。視訊曝光後,引發輿論強烈批評。現在,雖然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已沒有缺衣少糧的人,但從世界範圍看,還有很多人掙扎在貧困和飢餓線上,特別是這兩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忍飢挨餓的人更是比前些年多。我們只要“手中有糧,心裡就不慌”,只要有糧,就可以轉化成我們需要的東西。

節約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更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堅守的道德良知。杜絕食品浪費,既需要剛性約束,也需要個人自覺。在剛性約束方面,除了繼續重拳整治公務接待領域的浪費、紮實開展全民“光碟行動”外,還要加大執法力度,及時向浪費行為亮出法治之劍。對於普通百姓,要從道德層面上加以引導和約束,在外就餐或宴請客人時,適量點菜,理性消費,如果剩餘飯菜比較多,要主動打包,回家加熱後再食用。在家裡做飯做菜時,要吃多少做多少,儘量不浪費。對於為了追星而把“牛奶倒溝裡”之類的典型個案,已屬於傷風敗俗的惡性事件,光靠道德譴責已不夠,還需要通過法律手段依法嚴懲。

袁隆平院士雖然走了,但我們不能忘記過去那些忍飢挨餓的日子。在能夠吃飽穿暖的今天,我們應該更加懂得節約才對。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黨和國家已多次吹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號角,是倡導,更是警醒。節約,需要我們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家裡的餐桌做起,重拾厲行節約的光榮傳統,把反對浪費作為發自內心的自覺行動,在全社會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氛圍,這就是對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