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精選17篇)

欄目: 學習心得體會 / 釋出於: / 人氣:1.12W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1

20__年4月17日,寧波市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理事長錢海軍為當地低保戶敷設室內照明線路。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精選17篇)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錢海軍的電話也被老百姓親切地稱為“電力110”。最忙的時候,他一天接過21個電話;最早的是凌晨一兩點鐘從被窩裡起來上門維修……

即便是大年三十,錢海軍也總要忙到晚上九十點鐘。20__年除夕,錢海軍難得早早帶著妻女回周巷鎮老家,父母親既高興又意外。可年夜飯第一道熱菜才上桌,中興小區傅建明老人的一個電話就把他給叫走了。到了傅大伯家,“老伯伯掌著蠟燭等在門口”。錢海軍排除了故障,婉拒老人“一起吃點”的邀請,匆匆趕去下一家。那年除夕,跑了4戶人家,回到家已晚上11時,妻子女兒已經熟睡,他輕手輕腳泡了兩包方便麵,給自己過了個年。

在錢海軍辦公桌上、抽屜裡、衣服口袋裡,塞滿了大小不一、材質各異的幾千張紙條,有廣告紙、煙殼,有的甚至只是報紙一角,上面記著求助物件的地址、電話、故障型別,有服務過的,有等著他去的。錢海軍解釋說,來電話時常常在使用者家裡忙,抓到什麼就記在上面,回頭再上門,有時候在梯子上,就記在手背上。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2

慈溪人都叫錢海軍“萬能電工”,只要帶“電”的,“小錢師傅”都會修。錢海軍總是笑笑說:“萬能是不可能的,只是不忍叫求助的人失望罷了!”

技術好,是錢海軍“技術好、服務好、口碑好”的“三好工作標準”頭一條。

1970年出生的錢海軍會考失利,讀了慈溪市周巷職業高階中學鉗工班,畢業後成了慈溪調峰電廠的一名電氣維修工。在校期間,中央電視臺報道了上海勞動模範徐虎的“便民服務箱”,錢海軍心想,我也是電工,我也能做到,就是技術一定要好,不要“幫倒忙”。

在單位,錢海軍總是比別人跑得勤、學得快。

1998年10月,錢海軍從周巷老家搬到中興小區。那時的小區沒有業委會、物管處,居委會工作人員不過六七人。文書陳亞麗向同住小區的錢海軍提出請求:“小錢師傅,你是電工,能不能免費幫我們小區修修電路?”

錢海軍爽快地答應了:閒話一句,報酬不要。

他自費印了500張名片,上面就兩行“頂天立地”的大字:“電力義工錢海軍”“服務熱線137____4267”,“印大點,老伯伯看得清楚”。一開始發名片很不順利,“人家當是發小廣告的”。但是沒過多久,“小錢師傅水平高、態度好”就在小區裡傳開了,名片很快發完了。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3

20__年9月12日,“千戶萬燈”公益專案遠赴20__公里外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為安龍縣龍廣鎮的低保戶趙立勇免費更換了家中的電氣線路,完成了“千戶萬燈”公益專案貴州行的首戶改造。

“走千戶、修萬燈、暖人心”,20.8萬公里行程、96.75萬米管線鋪設……“千戶萬燈”的公益力量沿著電網線路不斷延伸,觸及西藏、吉林、貴州等地的困難家庭,目前累計完成改造6047戶,受惠群體達6萬餘人。20__年、20__年,該專案兩次獲得中央財政支援。

這一路上,錢海軍的同行者越來越多。如今,“錢海軍志願服務中心”從最初的126名註冊志願者發展到1200餘人,還有500餘名社會志願者和掌起陽光託養中心等16家集體志願者參與共鑄“錢海軍”公益品牌。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4

1997年,38歲的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毛相林,作出驚人決定——修公路。

下莊村位於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被四面千米高山絕壁合圍,猶如坐在一口井中,修路難如登天。

當時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條“108道拐”的古道,去縣城一來一回至少4天。住在“井底”的近400名下莊村民,近一半人一輩子沒走出過大山。貧窮閉塞成為下莊人難以擺脫的宿命。

“咱不能一直當窮漢,就算再難,我也要帶頭衝一衝。”毛相林在村民大會上給大家鼓勁:“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這輩人修不出路來,下輩人接著修,摳也要摳出一條路來。”

那年冬天,改變下莊人命運的這條路開工了。全村青壯年帶著工具和乾糧上山,吃住在山洞,睡覺就在腰間拴根繩子,另一頭在老樹根上打個結,以防夜裡翻身掉下懸崖。為了早日修通公路,毛相林在山上住了3個月沒回家。

修路遠比想象的難。四周陡峭巖壁,很難找到落腳之地,膽子大的腰繫長繩站在籮筐裡,吊在幾百米高的懸崖邊鑽炮眼,先炸出一小塊立足之地,再用鋤頭、鋼釺和大錘,一塊一塊把石頭鑿下來。

村民楊亨雙回憶,有一次鑽炮眼,他站在懸崖邊,腿抖得凶,頭頂還不時掉碎石。就在那時,毛相林說,你們都別動,我先下去探探底,一個人繫上繩子下去了。工地上,遇到危險情況,毛相林總是第一個上,最重的活總是他帶頭幹。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5

他潛心鑽研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作物病蟲害的重大課題,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應用於農業實踐以億畝計;

他帶領團隊紮根邊疆村寨,用科學知識幫助農民發展致富產業,用“神奇土豆”“有機三七”、院士指導班等帶動一個個村寨擺脫貧困;

他出身農家,對土地和農民有深情厚誼,懷抱“讓農民過好一點”的樸素願望,被人稱為“農民院士”,而他自己說“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一位“頂天立地”的農業科學家,一位脫貧攻堅主戰場的奮鬥者,一位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共產黨人。

(小標題)一道考題,促使他攀登農業科學高峰

三十多年前的一道考題,冥冥之中決定了朱有勇為農業科學奮鬥的一生。

1982年,朱有勇參加研究生面試。後來成為他導師的段永嘉問道:“追溯世界農業歷史,依靠化學農藥控制病蟲害不足百年,在幾千年傳統農業生產中,人們靠什麼控制病蟲害?”

這一問把他問懵了。

那個年代,農作物單一品種大面積種植容易發生病蟲害,致使農藥用量大幅增加,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糧食生產構成潛在危險,水稻稻瘟病即為典型。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提出了很多辦法,但收效甚微。

1986年,朱有勇在雲南省石屏縣田間考察,偶然發現“當地農民用雜交稻和糯稻間種,稻田很少發生稻瘟病”。難道稻瘟病發病率跟水稻品種的多樣性有關?循著這個思路,他開始了利用生物多樣性防治病蟲害的研究。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6

一段簡介,書寫了一段一名共產黨人不凡的人生,展現了一名老黨員堅持為人民的幸福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是為民的奮鬥,讓毛相林瘦小的身軀頂天立地起來,是為民的奮鬥,讓毛相林內心的精神光輝偉大起來,是為民的奮鬥,讓毛相林成為廣大黨員幹部心中學習的榜樣。

要學習他,樹牢為民情懷。1997年,毛相林帶領村民,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蕩,壁上爬,用鋼釺撬,用雷管炸,用兩腳蹬,歷時7年,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8公里的“天路”。

要學習他,為民勇敢奮鬥。有了這條路,下莊與竹賢場鎮的距離由過去的一天縮短為1小時車程。隨著與外界交流的逐漸頻繁,下莊人發現,鄰近的村莊早已依託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把下莊村遠遠甩在了身後。

出山公路修通後,他又帶領村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歷經13年時間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並於20__年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

要學習他,甘於講求奉獻。多年的奮鬥,在毛相林的帶領下,形成了以奮鬥為核心的下莊精神,他說,他退休後還要把下莊精神傳承下去,讓來到下莊的人們懂得珍惜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富足的美麗鄉村。有了老支書帶頭示範,村民們積極性高漲。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縣裡也決定投入資金,幫助下莊村民實施民宿改造計劃。目前,下莊村已改造19棟34戶民宿,二期72棟88戶民宿改造也已納入規劃,很快將啟動建設。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7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掛鉤聯絡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群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讚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這眾多榮譽的背後,是他不忘初心,紮根基層,苦心鑽研的深刻體現。在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後他曾說“這比拿多大的獎項、給多少錢都更讓我高興。”“能幫農民兄弟解決問題是幸福的事”。這種不忘初心,淡泊名利的精神,配得上他獲得的一切榮譽。

不忘初心,信念堅定,以祖國強大為一生奮鬥目標。朱有勇辛辛苦苦做了幾十年的科技工作,本該退休頤養天年的他卻主動去找活幹,而且乾的還不是一般的活,啃的是扶貧的硬骨頭,在條件艱苦的窮鄉僻壤大山溝裡一干就是五年。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一名先進分子,就應站在高處,胸懷全域性,以看到還有貧窮的群眾自己也吃不下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祖國強大為自己畢生的奮鬥目標。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8

毛相林說,等他從村主任崗位上退下來,他就做下莊人事蹟陳列室的義務講解員,為大家講述下莊人脫貧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莊精神傳承下去,讓來到下莊的人們懂得珍惜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富足的美麗鄉村。

毛相林,男,漢族,1959年1月出生,重慶巫山人,中共黨員,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

下莊村坐落在巫山縣竹賢鄉的大山深處,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外出只有一條在絕壁上的羊腸小道,世世代代幾乎與世隔絕。1997年,時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的毛相林帶領村民向絕壁挑戰,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整整用了7年時間,終於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了一條8公里長的“天路”,修通了人們盼望已久與外面世界溝通的連線路、出行路;出山公路修通後,他又帶領村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歷時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發展鄉村旅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蹚出了一條“致富路”……在毛相林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下莊村20__年在巫山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__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70元(其中,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11344.56元),貧窮落後的面貌得到了大大改觀。20__年10月16日,毛相林同志獲得“20__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毛相林以執著堅守求證出自己的人生最大值——“成為一名群眾身邊的好乾部”。作為一名基層年輕幹部,我們要向毛相林同志學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自己的各項工作,著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9

91歲高齡的陳俊武每天都會準時來辦公室,收看郵件、研究課題、指導專案,風雨無阻。“你是咱國家的‘寶貝’,要注意保重身體。”好友送他枸杞,他說:“沒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著。”(20__.9.24中國青年報)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被譽為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曾在在1956年撫順石油設計院創立之前,他已在人造油領域展現了出眾的才華,耄耋之年又指導攻克了煤制烯烴的世界性難題。直到現在,91歲高齡的陳院士依舊不肯鬆懈,奉獻在工作崗位上,這才有了“沒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著”這句話,看到這裡筆者不禁想起了鍾揚教授、李德威教授等,他們是多麼的相似啊!一樣的精神、一樣的做法,做著同一件事!陳俊武說:“不能覺得自己不錯了、得到了很多榮譽,就該歇一歇了,回顧自己的經歷,我一直在前進,創新的思想沒有停頓。”陳俊武院士那“不敢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成果已經足夠豐碩,榮譽已經足夠多,但是陳俊武仍然每天勤勉工作、努力思索。他說:“繼續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退休後應該享受的瀟灑生活相比,確實形成反差,但我在工作中尋找到了樂趣、得到了補償。”九十歲高齡的老者嘴裡尚能說出這種激勵人心之語,那些已經開始“枸杞養生”青年人情何以堪。社會越來越和諧、生活越來越幸福不是青年人越來越安逸的理由。從革命年代到建國初期再到改革開放直到如今,一輩又一輩人在為著社會主義革命、改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當時前輩們的願景,是的,他們的付出得到了收穫,他們的願望也逐漸實現。但是中國夢還在不斷前行,作為新生代力量,我們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中國不斷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做出自己的貢獻,一如我們的前輩們。

借用梁啟超先生的話:“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夢的實現需要青年一代的繼續奮鬥,而這種“不敢歇”的精神則是我們向前奮進的有利法寶,須謹記於心、起而行之。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10

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盧永根,華南農業大學的校長,中科院院士,在20__年3月,這位被病魔纏身的老教授將十多個存摺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夫婦兩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於獎勵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教師。盧老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後的貢獻。”組委會於盧老的頒獎詞:種得桃李滿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風,是春蠶,更化作護花的春泥,熱愛祖國,你要把自己燃燒。稻穀有根深紮在泥土,你也有根,紮根在人們心裡。盧老是用自己的行動來詮釋他當初對黨許下的諾言,作為一名團員,一名共產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我一定以盧老為榜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0__年3月8日傍晚,一名國家的好兒子,人民的好書記,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職,年僅49歲。出身於普通家庭,畢業後當過中學老師,鄉鎮幹部,在縣鄉兩級做過主要領導,始終牽掛群眾,惦記著群眾辦實事,解難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一位始終將人民放在心裡的百姓父母官,組委會給予他的頒獎詞: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尋路,紮實工作,廉潔奉公。牢記黨的話,溫暖群眾的心,春茶記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跡。誰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誰裝在心裡。又是一位為黨獻身的偉人,除了心痛以外,我再次感到自身肩上的重擔的份量。

“有速度的青春,滿是激情的神明,熱愛著崗位,幾回會出生入死,和死神爭奪。這一次,身軀在黑暗中跌落,但你護住了懷抱中,最珍愛的花朵,你在時,如熾烈的陽光;你離開,是燦爛的晚霞。”這是組委會給予楊科璋烈士的頒獎詞。20__年5月30日1點13分,楊科璋在滅火救援中緊急救出一名約兩歲的孩子,但因煙霧太大,能見度低而踩空墜樓。從五樓墜樓時楊科璋緊抱孩子,最終護住了孩子,但是自己卻獻出了年僅27歲的生命。這就是祖國的戰士,黨的同志,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一樣的問題,我依舊會像他一樣履行對黨,對團的承諾,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綱領。

都說中古地大物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那個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玉麥鄉,從1964年到1996年的34年間,桑傑曲巴家是這片土地上的僅有的一戶人家。卓嘎,央宗姐妹倆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以放牧衛生,守護著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日出高原,牛滿山坡;家在玉麥,國是中國。中國是老阿爸手中縫過的五星紅旗,中國是姐妹倆腳下離不開的土地。高原隔不斷深情,水雪鎖不斷春風。河的源頭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國。”黨的好兒女,堅決要維護自己的領土,用自己的青春去守護家園,打心底敬佩她們。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11

錢海軍同志,你好!清晨在媒體上看到你的故事,為你的精神所感動——平凡中造就偉大。你是百姓心中的“萬能電工”,是老百姓最信賴的“點燈人”,你用23年的執著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您的事蹟可歌可泣、可圈可點、可追可及。

築牢信仰之基,對黨忠誠。從風華正茂的“小錢同志”到頭髮花白的“老錢師傅”,你始終牢記一位幫扶過的新四軍老戰士對你說過的話:“戰爭歲月,我是扛著槍衝在保家衛國第一線。和平年代,你是拎著工具箱衝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我們都是共產黨員。”新四軍老戰士的話深深地烙印在你的心裡,你雖然身在和平年代,但你從來沒有忘記過需要幫助的人,一條志願服務熱線,已經開通23年。你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對黨的忠誠。廣大黨員幹部,要以你為思想之“鏡”,除去靈魂之“垢”,拂拭精神之“塵”,擦淨理想之“旗”,開啟心靈之“窗”,一輩子幹一行愛一行,在實現理想信念的道路上,築牢信仰之基,時時處處以老百姓的利益為重,在平凡中創造不平凡。

堅持求真務實,為民服務。您說:“我願意一輩子拎著工具箱,走在為人民服務的第一線。”你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一條服務熱線,23年從未改變。你在浙江慈溪,無數老人都知道你的名字。在你的抽屜裡,裝著幾千張碎紙條,每張紙條上都記錄著姓名、電話和地址,上面記錄著23年你完成的2.5萬個小時的志願服務;即使在大年三十,你只要接到求助電話,你都會毅然決然地拎著工具箱出門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且堅持不喝群眾一口水,不收群眾一分錢;無數次,你用自己的微薄工資,為老人換水龍頭、燈泡、修電錶、通馬桶……廣大黨員幹部,要以你為標,常懷為民之心、常思利民之策、常行惠民之舉,在一枝一葉中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

弘揚志願精神,無私奉獻。錢海軍同志,23年來,你始終如一弘揚志願者精神,老百姓哪裡有困難,你就出現在哪裡。你在兢兢業業為居民提供用電服務的同時,又主動承擔起為孤寡老人修理電器甚至料理起居的工作。你自印名片,24小時開機,半夜有人打電話,你也接聽。你的一顆熱心,點亮了千家萬戶。在你的建議下,國網慈溪市供電公司啟動“千戶萬燈”殘疾人貧困戶室內照明線路改造公益專案,從寧波鋪開到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再覆蓋浙江全域。你說:“服務沒有‘海拔’,愛心沒有距離,應該毫不保留地把電和光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20__年,你不顧高原反應,帶領著一支志願服務隊,在雪域高原開設了鄉村電工培訓班,併為他們送去太陽能移動電源、裝上多功能自發電燈……錢海軍同志,你一生都立足本職崗位,心繫萬家燈火,將“小我”融入服務民生福祉的“大我”,是每一名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志願服務不是興趣使然,轟轟烈烈,更似潤物無聲,持之以恆,像你一樣將愛融入生活的點滴,積小善為大善,用身體力行以“無私奉獻”為核心,彰顯大愛無疆之美,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12

12月2日,中宣部授予朱有勇“時代楷模”稱號。箇舊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組織幹部職工收看中宣部“時代楷模”朱有勇同志釋出會電視直播,認真學習朱有勇同志先進事蹟。

據悉,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致力農業科學研究,情繫三農,紮根邊疆,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是奮鬥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

通過觀看,大家被朱有勇同志對黨忠誠、甘於奉獻,淡泊名利的崇高精神所感動,紛紛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朱有勇同志的精神融入到今後的工作中,傳承新時代楷模精神,充分發揮民族工作部門的職能作用,切實為各族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為共創各族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13

在全自動化碼頭立項之初,為了掌握第一手資料,“連鋼創新團隊”先後奔赴荷蘭、德國等國外自動化碼頭考察。但國外同行並不展示核心技術和關鍵資料,團隊成員只能走馬觀花地遠望。

當時,國外企業也曾提出規劃設計方案,但卻開出了天價,並且附帶有系統不開放等條款,拒絕提供核心技術,一旦接受,就會陷入國外企業的掣肘。

“真經”難求,核心技術買不來,成功只能依靠自己!“連鋼創新團隊”決定,自主設計建設全自動碼頭,給中國港口人爭口氣。

懷揣著為國爭光的情懷,團隊成員千方百計蒐集資訊,如飢似渴“惡補”相關專業知識,夜以繼日地苦幹,不到兩年累計召開了3000多個專題分析論證會,每個專業都形成了上萬字的論證報告。

他們僅用了3年半時間,完成了國外碼頭近10年的研發建設任務,還先後攻克了10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為全球自動化碼頭建設運營提供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如果沒有“連鋼創新團隊”咬緊牙關自主創新,突破技術封鎖,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會有青島港自動化碼頭走向全球領先。

我國一些關鍵產業近年遇到的瓶頸已充分說明,自力更生才不受制於人,自主創新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各行業“卡脖子”技術的突破,需要各行各業不懈奮鬥、勇攀高峰。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14

如今的丹東,鴨綠江風微浪穩,鳳凰山鬱鬱蔥蔥,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戰火不斷、滿目瘡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光榮院裡,工作人員給予孫景坤老人悉心的照顧,子女也在床邊盡心陪護,但老人每次醒來都要尋找的,卻是一位無言的“夥伴”——軍裝。這件掛滿了獎章的軍裝,現在就掛在老人的床邊,護理員曾數次看見,老人用顫抖的手輕輕撫摸它、撫摸獎章、撫摸那一段出生入死的崢嶸歲月、撫摸這一生的付出與奉獻……

接受了採訪後,老人有些倦了,工作人員幫助老人躺下,半夢半醒間,老人又將右手舉到了耳邊,從姿勢上來說,這一個躺著的軍禮遠遠稱不上標準,可在內涵上來說,這又是一位軍人,用72年的漫漫歲月,敬出的最標準的軍禮。

接受採訪時,孫景坤老人剛剛出院不久。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我們的採訪時間一縮再縮。老人的精神大不如前,談吐已不再清晰,但是,敬禮時,他仍然盡力地坐直了身體。

老人話不多,反覆提起的兩個詞,是奉獻和幸福。他的心中,似乎從來沒有自己應該得到什麼;他想到的,總是自己還能做些什麼。戰時勇往直前、建設時事必躬親、為下一代做愛國主義教育、捐出自己珍藏的獎章和證書……當我們贊他偉大,喚他英雄時,他想到的,卻是已經長眠的戰友。

“他們才是真的英雄,與他們相比,我還活著,就已經很幸福了。”類似的話,老英雄張富清也說過。他們並不相識,卻因為相同的信仰而在思想上產生了共鳴。

返程的路上,我們去了抗美援朝紀念館,在精心佈置的場館和詳實的史料中,我們彷彿能看到當年那連天的戰火和無畏的將士,烽煙中、黃土下,許多英雄甚至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但我想,如果讓他們重新選擇,那些前行的背影中不會少哪怕一絲堅毅……

領導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無論什麼年代,共產黨人都在用行動反覆重複這個答案,在湖北、在遼寧,在祖國的每一片土地上,在人民需要的每個時刻裡。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15

“農民院士”是幹部群眾對時代楷模朱有勇的美稱,這個“美稱”形象詮釋了朱有勇的事業,他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事業和農民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他說:“論文得寫在大地上,理論成果要放到實踐中檢驗。老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這種踏踏實實,務求實效的科研作風,恰是新時代院士必須的風采,唯有這種風采,才能讓科研成為國家發展強大的能量源泉,人民幸福的動力源泉。

在時代楷模朱有勇身上,他的信念堅定,志向深遠,情懷美好,是新時代黨員的楷模,是新時代科技工作者的標杆,是新時代公民學習的榜樣。

朱有勇的信念堅定,堅定在具體的工作行動中。他把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踐行到脫貧攻堅的行動中,主動到深度貧困區域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在他這裡,信念就是行動力,信念就是主動力,信念就是表率力。他讓時代楷模的“信念”二字閃爍出溫暖的光輝,照亮人生之路。

朱有勇的志向深遠,深遠在農民的幸福夢中。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但是,他沒有躺在成果的榮譽殿堂裡安然享受,而是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把科技成果變成農業生產力,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在他這裡,志向貴在落地生根,落到到農民的需求上;貴在開花結果,芬芳在農民的笑臉上。他讓時代楷模的“志向”二字釋放出強大能量,鋪就群眾致富路。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16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掛鉤聯絡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群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讚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近一段時間,朱有勇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幹部群眾普遍認為,朱有勇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是奮鬥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學習朱有勇科技扶貧的先進事蹟和忠誠擔當的崇高精神,積極投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偉大事業,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時代楷模錢海軍先進事蹟心得 篇17

壁立千仞,群山合圍。翻幾座大山,盤過108道“之字拐”,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便映入眼簾。這裡地處巫山深處,如“深井”一般,“井底”緩坡上,小樓星羅棋佈,大片柑橘林連綿起伏。

毛相林是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也是老村支書,當地人稱他當代“愚公”。

成為“愚公”,是被窮逼出來的。“鎖”在深山裡的下莊村,以前是巫山縣最窮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過絕壁,到縣城得花兩天時間。

不能讓大山“困”住下莊!1997年開始,“愚公”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用了整整7年時間,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路通了,產業也活了。在毛相林帶動下,鄉親們種起了臍橙等水果,發展生態旅遊。隨之,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來來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20__年,曾經最窮的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__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小時候,毛相林就常聽長輩們唸叨。坐“井”觀天,村民們有時也開玩笑說要修路,可沒人敢下決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歲的毛相林去縣裡開會,發現鄰村村民家裡有電視機,還有車子來收購蔬菜。“沒想到山裡還能這麼生活!”回到村裡,毛相林馬上召集村民們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這山,鳥都飛不過去。”“錢從哪裡來?”“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夥你一句我一句。村裡有幾百畝地,鄉親們不想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難也是特別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毛相林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公路預計七八公里,計劃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將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沒出路!幾經周折,全村人終於下定決心。

男女老少齊上陣,冬去春來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辦法,一塊塊石頭鑿。絕壁上,一個個“空中飛人”綁著繩索鑿開炮眼、放上炸藥……鞋子磨破就赤腳,夜裡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壞訊息還是傳來了。村民黃會元被巨石砸中,滾落下山,悲痛萬分的毛相林一度動搖了修路的決心……此時,黃會元的父親站出來說,“為了子孫後代,我兒子死得光榮!繼續修!”頓時,大家齊刷刷地舉手,擦掉眼淚,繼續走向工地……

終於,20__年春天,一條“玉帶”出現在山腰上,下莊人終於打通康莊大道!